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师范新生入学教育探析

时间:2022-08-06 05:03:48

序论:在您撰写师范新生入学教育探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师范新生入学教育探析

师范新生入学教育探析:师范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摘要: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高校教育的关键第一步,也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石。结合个性鲜明的新时代“95后”的特征,从师范院校入学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师范院校入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理念、教育时间、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几个方面提出有针对的建议,从而使得师范新生的入学教育更好得进行和落实。

关键词:

95后;师范生;入学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主要场所,而做好师范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整个师范教育的第一步,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大学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入学教育能够给予处于人生重要转型时期的“95后”师范新生提供有效、科学、及时的指导,并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师范院校的生活。目前,高校已经进入“95后”大学生为主导的时代,面对个性鲜明的“95后”,加上“教师”这一职业特殊性,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们必须把握时展,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创新工作模式,帮助这代师范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一、“95后”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分析

1.性格特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目前高校关注的重点。“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家庭关注,享有良好的教育,从小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相较于以前的大学生,主要表现:第一,受挫能力弱。师范新生大多没有经历过磨难、挫折和失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多选择一蹶不振和逃避,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很容易冲动,做出非理性的行为。第二,内心敏感脆弱。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第三,自我意识强,但缺乏团队精神。习惯自我思考和选择,注重自我实现和满足,较强的自我意识,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不善于合作和分享,导致班级矛盾和宿舍纠纷的发生。

2.思想特征。第一,网络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弱。随着信息化的发展,“95后”成长在高科技发展的当代,能够熟练通过科技、网络实现信息的获取和沟通,对新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解读,敢于提出质疑,勇于创新;但是由于对网络新媒介的过度依赖以及在虚拟世界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造成了对现实的缺失,表现出交往能力低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等特点。第二,有爱国意识,但理想信念薄弱。师范新生处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时期,在社会现象、国家重大事件问题上,他们的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下,某些大学生会往往容易片面、主观、迷失自我,理想信念薄弱的现象。

3.行为特征。“95后”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优越,这一代学生更加重视个人享受,在自我管理、为人处世方面都明显不足。同时,受社会中负面因素的影响,“95后”注重个人利益,行动带有功利性,有目标但是不清晰,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二、师范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今,高等师范院校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相当重视,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将入学教育作为新生入校后重要的教育过程和衔接手段,对入学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主体思想、价值观的变化,在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1.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多的高等师范院校没有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育最终结果是通过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来实现的。因此,师范院校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趋势会极大地影响入学教育的质量。

2.入学教育的时间短暂。目前师范院校多数还采取传统的入学教育,时间安排集中,一般为新生入校的一到两周内,缺乏长期性和广泛性。而入学教育是涉及新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人际等大学中面临的所有问题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在短短一两周内是不可能完成并取得满意效果的。

3.教育方法陈旧。当前的师范院校对新生入学教育方式上大多采取的“灌输式”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能主动接受入学教育,更有学生将入学教育当作沉重负担,不能有效起到入学教育的目的。因此,应该从根本上积极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能够起到良好有效的教育方式。

4.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对象主体是师范新生,应该开展针对师范生的入学教育活动,但是我国师范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并未体现师范生的特殊性。我们应该以未来教师为出发点,根据时展的需要,对师范生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全面基础素质开展入学教育。

三、师范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实践

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师范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新生具备全面发展的新型综合素质人才而进行的准备性教育。“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对师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以及所赋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使命,必将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师范新生入学教育中,教育学生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了解新生对学校、专业的看法,了解新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初步计划,了解师范生对其职业的看法,了解新生的特点、个性,为师范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主体作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以人为本”的入学教育原则体现。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新生的主体性,尤其在强调承认和尊重师范新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育育人作用,培养大学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鼓励师范新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

2.调整入学教育时间,实行长期化。新生入学教育不仅是学生入校的一两周时间,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变化适当延长。对师范新生而言,在入校的一两周内接受这么多的内容本身就有较大的困难,因而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同学是在茫然中度过入学教育,入校的适应阶段需要一个过程,而入学教育时间的长期化工作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象。

(1)招生工作阶段。在新生报到时发一份学院的简介,包括学院机构设置及简介,学校各处的位置及介绍等,让新生在进校之前就对学校有个初步的了解。

(2)入学教育主要实施阶段。这段时间的入学教育主要是结合前一阶段的工作,利用具体化、生动化地教育方式,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和学习中,要贯穿适应性教育,引导新生深刻认识并适应角色,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及时给予其所需要的必要帮助。

3.创新教育方法。入学教育方法是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为了更好实现入学教育的效果,有必要创新新方式、新方法,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1)加强师生交流,要将教师导航与朋辈教育相结合。

(2)采取集中与分散教育相结合。采用逐步引导、缓缓进入的方式,将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统一起来,以适合师范新生的心理。

4.教育内容要针对师范生。在高等师范院校入学教育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根据目前教师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开展教育活动,使得学生对“教师”职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从入校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断向“教师”靠近。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提高师范生以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同时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积极把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融入到入学教育当中去,努力培养师范新生树立全面发展的目标。高等师范院校的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整个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需要我们在开展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使其发挥作用。

作者:刘佩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师范新生入学教育探析: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论文

一、教育形式单调、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

传统的入学教育往往主要包含了通过放置展板的自主性学习、集中分专题版块来课堂讲授的灌输式学习和军训的集体生活体验式学习三个方面。前者的方式过于强调自觉性,对于很多粗心大意、不关注校内宣传的同学,很难起到教育的效果。后者的方式能起到知识高速传播的目的,但学生的“接受性”并不良好。太过集中的学习,简单地讲授让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通过课堂直接灌输到新生那里,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厌学的情绪。只有当学生把教师传授的理念和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以后,这些理念和知识才能指导他们的行动[2]。传统的教育形式过于单调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影响着教育的效果,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

二、师范院校学生入学教育的特殊性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娇生惯养现象严重,有着生活独立性极差、自律性不足、环境适应能力弱、依赖心较强等显著特点。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往往同时具备缺乏集体意识和组织观念,追求个性、求新求异的时候表现出偏激固执的一面。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大多也走上了老师的岗位,承担着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承载着我国下一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的独特性对他们的品德和思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们的入学教育具有特殊性。

三、针对师范院校新生入校教育的创新

1、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结合学生关心的话题扩充教育内容,丰富新生教育知识结构,让教育内容富有新鲜感。通过讲解和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外大学生不同的生活学习情况,让学生在新鲜和好奇中接受大学生独立性教育。结合当前新闻时政、热点焦点,以点带面的展开教育,让教育内容富有时代感。例如:通过“钓鱼岛事件”、“日本篡改历史”、“新疆恐怖分子暴乱”等专题结合“中国梦”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通过火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韩国饮食、服饰等韩流文化来袭,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主意识等。

2、以榜样的力量开展教育树立本学院先进学生典型,开设“师姐师兄讲堂”,以自身的故事让教育更接地气,以榜样的力量展开教育。寻找大四优秀的师范生,为低年级新生上一堂专业课,举办“听优秀学长学姐一堂课”的活动。在活动中,提升新生对师范生的认同感和理解。

3、与家长做好沟通联系,展开互补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好家长QQ群或者微信朋友圈,保持学校与家长信息的畅通,及时学生违纪、奖惩、考试成绩等学校信息,让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配合的更加默契,有利于强化教育效果。

4、利用各种新媒体渠道展开宣传教育除了利用常规的海报、展板、宣传栏、校园广播等途径外,多尝试学生关注的新媒介。如组建的班级QQ群、以学院为单位在微信中设置公共账号等方式,及时大学适应性知识等展开教育活动。

5、以“朋辈小组互助”形式,培养学生自我教育以思想过硬的学生会干部和学生党员为抓手组建“朋辈小组”。朋辈小组中的两个人对应一个新生寝室(6个人),其中以有老乡为优先对应。让“朋辈小组”带领新生体验式自主学习。例如:带领新生参观校园和学院教学场所来熟悉环境;旁听高年级课程来熟悉学习方式;讲诉身边的事例来解释校级校规、各项政策;联谊比赛形式来加深同学间的情谊等。老乡、学姐学长的以身传授更能增加新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增强教育效果。

通过创新、引导、教育带领新生走出“迷茫的大一”是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不懈追求的目标。

作者:邓娟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师范新生入学教育探析: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高校教育的起点,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文章将结合当前师范院校入学教育的现状,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对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教育理念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主要场所,是中小学教师的源泉所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质量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而做好师范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则是整个师范教育迈出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师范新生入学教育与普遍意义上的入学教育不同,它是由“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此,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有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现状

当前,我国师范院校对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上升,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对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构建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等师范院校在新生入学的教育内容、教育主体上下功夫,而没有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最终要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来实现。因此,当前师范院校这种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趋势势必影响入学教育的质量。

(二)入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中,学习者是师范新生,因此,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切合师范生的特点。但是,我国师范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也没有体现出师范生的特殊性。师范生是未来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才,我们要根据教师职业的时展需求,对师范生进行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基础素质的全面教育,从而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接受社会的历练。

(三)入学教育方法缺乏实效性

当前,我国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时间、空间上表现出不合理之处,这深深影响了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我国师范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开展活动的时间过于集中,这样的安排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开展活动的空间则局限于学校,这与师范生较强的专业实践性特点相背离。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我们都应看到现有模式的不足,应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师范院校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新生入学模式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我们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师范生未来发展的教育模式。

二、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确立以人为本理念在入学教育中的地位。以人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人为本的实质内涵就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在大学入学教育中则表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将大大改变传统意义上把学生纯粹视为被教育对象的现状。在高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入学教育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弘扬大学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师范生关于“教师”这一职业的重新解读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2.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入学教育中,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我们要了解学生对新学校、新专业的看法,了解学生对大学阶段学习所做的初步计划,了解师范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了解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性特点,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等,为学生入学教育内容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入学教育中,由于地域的差异性造成了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尊严,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意义上的入学教育总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是受教师控制的对象,然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意识到学生在整个入学教育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一方面,入学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可选择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制订的培养计划并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关内容,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超越教师的限制,科学地提出不同的观点与方法,创造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

(二)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入学教育中,由于“师范性”的既定性和特殊性,我们要根据现代社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开设与此相关的教育内容,使师范生更加明晰“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使他们自入学开始就培养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向“教师”靠近。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为了提高师范生以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师范院校入学教育要优化课程设置,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1)增设相关课程,拓宽师范生的专业知识。高等师范院校要增设与所学专业知识有关的课程,实现“量”的拓展,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同时,针对本专业的重要知识部分设置“深化课堂”,使师范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质”的深化。此外,学校要设置以“教育学”“心理学”为核心的“精品课程”,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必要补充。学校在新生入学之际,将这些课程纳入师范生的培养计划,讲解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使师范生既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又有了精深的学科知识,从而为以后从事教师职业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2)优化课程设置结构,发展师范生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①根据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在入学教育中要优化课程设置,把与教法课、班级管理课、技能训练课等专业能力有关的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中,使其与专业知识课程交错进行,培养师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设计教学能力等,使师范生在入学之初就对教师基本技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在大学学习中努力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2.扩大教育资源,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素质。师范性决定了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特殊性。在师范院校这种专业性较强的院校中,职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也把以职业规划、职业道德为主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1)利用学校资源,完善师范生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学生针对未来就业和实现职业理想而制订的计划。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我们要能够充分挖掘学校这一场所中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使师范生在入学之初就能树立职业理想。在学校,我们可以动员优秀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组成教师队伍,为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教师这一行业,从而使他们了解教师行业的特点及需求导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导向制定职业规划,为师范生的就业打下基础。(2)拓宽资源意识,强化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②对教师而言,这些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等等。但是,就目前我国入学教育形势来看,高校师范院校过于忽视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要拓宽教育资源,邀请教育界精英人士进入校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立足于教师职业,向同学们介绍职业心得,传授职业经验。从优秀教师身上,学生更容易看到“职业道德”这一抽象概念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从而使师范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

(三)改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的多时空性

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对学习者进行教育的途径。当前,我国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在时间、空间安排上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为此,我国师范院校从时空入手,创造多时空的教育方法,完善我国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

1.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的统一。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是针对时间而言的,集中教育是将师范生入学教育的各项内容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完成的教育方法;而分散教育则是将这些教育内容穿插在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完成的教育方法。在我国,目前多以集中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方法既会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又便于学校进行协调管理。但是,结合师范新生的特点来看,他们刚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对大学生活及所学专业有些茫然,过于集中的教育会加剧学生的紧张心理。因此,我国师范院校要一改过去只注重集中教育的方法,采用逐步引导、缓缓进入的方式,将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统一起来,以适合师范新生的心理。

2.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统一。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是针对空间而言的,以学校教育为界,将教育的方式分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一直以来,校内教育深受我国师范院校的喜爱,并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校内教育这一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我国师范院校往往能够协调专业老师、辅导员以及优秀学生的引导作用,能够合理利用校内传播媒介,进行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从而对新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在新时期,校内教育无法满足师范新生的个人和时代需求。对师范新生进行校内教育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校外教育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到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中,走到具体的工作单位中,参观实际工作场所,了解社会的实际就业压力和就业需求。这种“走出校园”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冲击,促使师范院校的新生尽早树立职业目标,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树立精神动力。

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改进,使入学教育真正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