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分析

时间:2022-08-03 11:02:10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分析

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分析: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教育是为经济服务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需要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这对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的重要课程之一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课程,因此应改革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国际金融 教学改革

一、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地方高校的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改革

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比较,地方高校具有其独特性,并由此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不断增加,大学教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我们培养的人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是研究型的,更多应该是应用型人才。从生源的质量上来说,地方高校总体上次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决定了地方高校更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企业服务。由此,地方高校一般定位为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这一重担需要地方高校承担。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在为地方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及地方产业结构脱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对地方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校培养的学生“无销路”,影响下一届的招生;企业招不到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影响生产;学生得不到就业,影响生存,从而造成一些列社会问题。因此,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关系到地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协调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稳定。

2、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学改革

国际金融作为研究国际支付、国际汇兑、国际融资等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金融业务的学科,其应用性很强。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产与生活中。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对国际金融改革影响深远,与此相应的国际金融领域各种理论迅速发展,并日益与实践结合,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国际金融知识分析解决此类问题。国际金融知识涉及经常项目赤字和可持续性、资本账户自由化、资本管制、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及其传染性、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组织改革、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汇率模型、汇率制度选择等。国际金融课程必须及时总结现实情况,在剖析国内外金融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国际金融课程的应用型特点决定在其教学中,要求利用相关理论,紧跟时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3、社会的需求要求教学改革

笔者在对毕业生调研时发现,毕业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太差,很多学生就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他们只会说,不能做。学生与用人单位对学校都感到不满。学生反映虽然主修了某些课程,老师进行了认真的讲解,也记住了一些原理,但几乎不能运用,还得重新学习。用人单位抱怨学校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一个本科生还不如一个中等职业学生好用。这对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国际金融作为应用型很强的学科,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考核方式,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其直接目标是为地方企业输送人才;国际金融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要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因此,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1、运用案例教学法

纵观世界经济,其实质是一个逐渐被虚拟化的一体化经济,资金流动频繁,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资金流动日趋减少,与实体经济无关的资金流动不断增加。国际金融业务虽日显重要,但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世界性的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由此可见,国际金融课程案例非常多,且日新月异。而我们学习国际金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诸多的实例为我们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方便。案例教学法应该贯穿始终,从上课开始就导入案例,让学生带着案例进行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的目标与重点,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这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具体而言,我们应选择紧贴时事、关系最密切的案例进行分析,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案例设计应针对某项具体业务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突出外汇、股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规范操作、规避风险,使学生更加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要求,能在实际业务中熟练的进行操作,让培养的人才能派上用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运用情景教学法

根据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思维活跃,积极思考和理解书本中的知识。我们可以采取很多具体的措施来实施情景教学:利用网络,采用多媒体播放纽约、伦敦、香港等外汇交易场景;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以带领学生到外汇交易所进行实地考察等等。通过情景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3、运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某一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国际金融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具备外汇、外汇交易、汇率、国际资金流动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可共同确定具体的项目及项目方案,学生根据拟定的项目方案,分组集体完成国际金融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项目进行评价,并给予一定的成绩。通过“一条龙”的训练,学生可对外汇或其他国际金融圈有所了解或掌握。

4、运用实训教学法

实训教学法是指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分析、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方法,并由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实训,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地方高校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和操作型的脑力劳动者,是为地方企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和学术型的人才,它偏重于应用性、技术性、职业性,而非学术性和研究性。由此可以看出,实训教学非常重要。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实训教学,不能将其视为走过场,应将其落到实处;其次,搞好硬件和软件建设,具备实训的基本条件,如建好国际金融机房、购入操作软件或者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再次,应不断增加实训教学的学时,可以把国际金融的实训课时提高到占总课时的40%以上;最后,采取多元化的实践方法,如运用国际金融模拟软件进行外汇交易模拟、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拟操作,或者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

三、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考试方式的改进

1、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选择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无论是在生源质量,还是在教学条件方面都不如综合性的高校,其培养学生的目的也很明确,即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能在地方企业就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理论知识不需要掌握太深、太多,以够用即可,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具体来说,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能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同时应选择实用的教材。就国际金融课程而言,应选择外汇及其外汇市场交易、汇率及其汇率政策、国际收支账户及其记账方法、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国际金融组织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而对汇率决定理论这部分只须讲授比较简单的章节(如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并选择与此内容相匹配的教材,以达到让学生能动手、懂政策、会操作的目的。

2、国际金融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

考核方式是一种导向,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方式。我国长期以来以一张试卷决定胜负,学生为了得到较高的成绩不惜代价背课本,更有甚者,为了顺利毕业,不惜铤而走险,进行抄袭作弊。这达不到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为此,我们应该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这对国际金融这一应用型课程尤其重要。我们应该改变目前主要以期末考试决定成绩高低、获得优秀或评选奖学金的途径,增加平时的考核,平时考核至少应占到总成绩的50%以上。平时考核方式较多,如组织案例分析、共同完成某一国际金融项目、上机进行模拟操作、撰写小论文等等。期末的卷面考试应该减少记忆性的内容,增加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测试学生能力的试题。通过这些改革方式,可促使学生思考,迫使学生动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分析: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特点与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市场需要的人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紧跟时代步伐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必然需要改进和提高。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性以及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改革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期望能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 国际金融课程 教学方法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知识体系庞大的课程,要求学习者须具备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和货币银行学等知识基础。由于国际金融还涉及到数学公式的推导及演算,因此要求学习者应具备较好的数学功底。由于上述原因,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该门课程在心理上存在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地方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和国际金融课程特点,有必要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地方高校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地方高校一般主要由当地政府出资办学,与综合性大学或研究型大学相比,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方式也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在招生生源方面,由于地方高校的一些特点和限制,使得生源素质总体较综合性大学低,而且地方高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这从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因此,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能更好地贴近市场需要,服务当地经济,而不是偏重理论性知识的研究型人才。

二、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分析

国际金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在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等方面与其他课程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准确把握该门课程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1.知识面宽,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国际金融课程知识点涉及广泛,包括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外汇业务、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信贷和国际金融组织与国际货币体系等多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了众多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又与其他课程紧密相连。如学习国际收支平衡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基础,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信贷涉及到货币银行学和证券学等课程。因此,学生只有在学好相关课程的基础上,才能为学好国际金融课程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知识点更新快,紧跟时代步伐。国际金融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较强的课程,其内容更新速度快是不言而喻的。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10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金融大事件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如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崩溃,到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体现了在货币体系的变更的背后,全球金融发展的演变;从1997年东南亚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原有金融监管的质疑以及如何构建新的金融监管思路的讨论;中美贸易问题引发的汇率大战,人民币升值问题等等。这些金融事件的出现,不仅要求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更新知识理论和知识点,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3.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国际金融作为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好的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基础。如在学习外汇业务和衍生金融工具时,对汇率的套算、进出口报价、外汇期权和外汇期货等问题,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方法演算。在这一点上,大多数文科类学生显得力不从心,经常在这几个知识点的考核上出现失分严重的现象。

随着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开放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金融行业、外贸企业等机构对既通晓国际金融实务,又熟知国际金融法律法规的综合性人才需求增强。因此,高校对国际金融课程的建设重新提上议程。显然,在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下面,笔者结合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三、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地方高校办学目标是为当地输送应用型人才,而国际金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掌握了国际金融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又符合市场的需求。

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教学目标与学习的一般规律,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在学中”。如根据启发式教学特点,笔者在讲解汇率变动影响时,结合2011年9月瑞士央行干预其汇市事件,采用事件导入法,设计了让学生思考瑞士央行干预其汇市的原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达到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2.采用案例教学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如货币体系的变更、希腊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人民币汇率升值等等。众多现实案例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原始材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恰当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换言之,即教师应结合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问题环节的设计,突出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汇率政策手段实施时,可以安排学生先观看郎咸平关于中美汇率大战演讲的视频,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本组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除在课堂引人案例外,还可要求学生就当前发生的重大时事金融热点,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开展小组作业练习。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作业,并在课堂上讲解本小组的PPT内容,然后由其他小组成员针对该议题展开提问和讨论。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既让该小组成员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对其他小组成员能起到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3.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除利用PPT形式展示所学内容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结合讲解的内容,观看相关视频、最新评论以及有关网站信息。如在讲解国际收支平衡时,可让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查找相关贸易数据,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变化以及不同行业进出口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此外,光盘和专题影像资料也是较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可以让学生在直观了解事件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结构。为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国际金融课程,学校还应利用网络建立网络课程。通过网络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时间、地点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上网进行学习,或者在网上发表学习感言和做作业,达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无限制的交流。通过建立这种开放性学习环境,不但能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目的。

4.充分利用模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目前,国际金融课程大多缺乏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上,而国际金融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应加强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让教师能结合实验条件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如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金融实验室,一般包括“金融教学”和“模拟交易”两大系统,既可提供即时证券、外汇、期货等金融市场的相关行情和资讯评论,也可同步进行相关模拟交易活动。除建立模拟实验室外,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也是一种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途径。学校相关的学院可以和相关企业联合,如银行、证券公司或外贸企业等,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上所学知识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枯燥和晦涩的理论当中。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毕业后也能较快地进入岗位角色,上手能力大大提高。另外,为加强校企互动,学校还可以聘请金融机构或外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来校开展交流活动,更贴近实际地讲解业务操作流程和当前行业资讯等,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学习。

四、结语

国际金融课程独有的特性,如专业性、综合性和时代性,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在结合本校定位和选用合适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日新月异的信息和科技手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当前的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目标。

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分析:兵团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探析

摘 要: 国际金融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金融在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这使得国际金融课程在高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文章根据兵团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对国际金融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方案,以期扎实学生的基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适合兵团发展的应用型经济类人才。

关键词: 兵团高校 国际金融 教学改革

国际金融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其理论性强、涉及面广,学生容易对其产生畏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距离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地理解国际金融的热点问题,从而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为兵团培养优秀的经济类人才,一直是兵团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

一、兵团高校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石河子大学是兵团高校的代表,始终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构建“多样化、高素质、强应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为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形成“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兵团高校主要是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因此,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好地贴近市场需求,服务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特点。

国外和国内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很大不同,在国外,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述学院的不同讲述的侧重点不同,主要分为“国际财务管理”和“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两个层次,而国内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则融汇两个层次的内容,并且以后者为主。国际金融课程有三个特点:1.难度高。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备会计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及扎实的数学功底;2.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国际金融学概念抽象,理论内容必须在现实问题中得到检验,学生才可以认识深刻、具体;3.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教学内容与当今世界金融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金融发展趋势紧密联系。

(二)教学要求。

学生要对西方国际收支理论及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西方汇率理论及人民币汇率改革、外汇管制目的及意义、外汇风险管理办法、国际资本流动及金融危机的相互关系等有所了解。理解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各自的优缺点、常用外汇交易的特点与用途及保值增值的原理等。重点讲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及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外汇交易的各种方式、各种外汇风险的概念、种类、外汇管制的概念及内容;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金融危机的类型及危害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相关数据库、政府网站和学校图书资料等查找教师布置的课外学习材料,结合国内外及兵团现实情况,应用国际金融的知识和理论,剖析当前重大国际金融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引导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兵团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是以应用性为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运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外汇、汇率、国际收支、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在实践中运用;了解国际金融宏观理论,学会解决说明和解决当前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把握国际金融与国内经济的相互关系,为国际经济合作奠定理论业务基础。

三、兵团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内容。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比如热钱流入的途径及盈利模式、资本外逃的方式及危害、货币国际化路径等,同时还应详细介绍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比如货币升值的定义、汇率变动幅度的计算、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计算和区别等。

2.案例内容。在国家金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站在国际金融的视角认识国际金融运行的特点,从金融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采用“小知识”模块方式将国际金融的原理与当前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阅读、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国际金融课程的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播放视频资料,选取专业的视频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理论依据的热情。比如《货币战争》视频介绍了人民币、英镑、美元、日元等发展历史,内容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该视频轻松掌握国际货币的发展史,初步了解国际货币体系。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1.开展讨论课。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具有畏惧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消除距离感,快速进入新的情景,是高校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可以采取关注当前金融热点,在相应章节开始前提前布置辩论主题,一个教学班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观点,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中由教师主持开展辩论或讨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充分共享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了解国际收支的知识点,通过浏览金融机构的网站查看人民币汇率行情了解外汇与汇率的知识点等。

3.课中采取互动方式。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回答,再根据回答情况将知识点逐渐展示出来。提问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引申出来的知识比讲述出来的知识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

(三)拓展学习空间,注重实践环节。

教学不应只是课堂上的90分钟,整个教学环节应该包括提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实习。课前预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课堂学习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介绍应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而课后实习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高度关注和探索课后学习的有效方式,对一些重点章节可以布置一篇论文,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形成观点并书写成文。

课外多开展社会实践教学。高校应多建立实习基地,与银行、证券公司、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签订实习协议,还可以积极联系企业,特别是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通过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和利用假日参与社会调查,深入企业单位学习,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同时邀请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主管开展讲座。

(四)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进行考核改革是促进教、学、管等过程的全面变革,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不应局限于试卷考试,过程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课堂、论文、实践三方面建立立体化、过程化的考核模式,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四、结语

国际金融课程以其特有的理论性、综合性和时代性,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兵团高校的办学定位,将课程的知识点和当期热点问题紧密联合,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为兵团培养优秀经济类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