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浅谈

时间:2022-07-26 03:23:53

序论:在您撰写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浅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浅谈

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浅谈:风景油画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表达

摘 要:风景油画是近现展而来的油画创作中的分支,从不被重视到自成体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本文论述了现实主义风景油画的产生与发展,对风景油画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表达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风景油画;艺术创作;现实主义;表达

基于现实主义的风景油画创作,是将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具象化的过程。这种对象是自然真实的创作,需要创作者对描绘对象进行观察后,通过意识内的选择,将细节进行概括取舍,以艺术加工的方式将片段组合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结合体,通过自然风景的呈现,将内心的情感体验外放。

一、现实主义风景油画中的发展

风景油画的描述主体是自然界的景观与物体,表现形式采用了油画的材料与技法进行创作。早期的油画题材中,描绘对象主要是人物,风景知识作为背景的辅助形式存在画作中。这种状态从中世纪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时期,以风景为主要题材的油画作品出现于17世纪的荷兰,直到20世纪才蓬勃发展起来。风景油画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风景油画在现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对现实世界与社会生活的反应十分丰富,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下图为我国著名油画家徐唯辛创作的风景油画,扎实的油画写实功底,独立的思考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并造就了深刻细腻的现实主义表现风格,使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学术价值。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一般说来,现实主义是指那种“如实”描绘现实可触世界的艺术形式,有时又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的作品为首,与号称“农民画家”的米勒,以及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二、现实主义在风景油画中的内涵

风景油画中的现实主义是包括在基本的品质与内涵中的,风景油画通过对客观存在的真实风景(空间、形象、色彩、光线)进行描绘,同时,风景油画还能够揭示自然风景与创作者之间的联系,通过风景内在的意境韵律表达出感染的姿态、蓬勃的生命、美好的情怀。在现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通过自身对自然界风景的观察,以独特的创作语言进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将现实主义精神充分融入到当前的油画创作中。

(一)风景油画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风景油画使用具体的形象将现实生活描绘到画布上,是通过细节完成的真实描绘。真实性是由两方面表现的,分别是生活和艺术的真实。生活的真实是油画将真实客观的生活以画面的形式表现,艺术的真实则是油画创作过程中在现实存在描绘的同时融入主观的情感。

(二)风景油画现实主义的社会性

风景油画在对客观存在的自然风景描绘的同时,经常能够将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与气质带入其中,比如对社会的民主责任感、古典的英雄主义精神、现实的人文精神等。而中国的风景油画中现实主义的表现通常多为传统文化的渗透,以人文精神与文人写意融合在一起,通过风景油画描绘现代社会的进步。

三、结束语

风景油画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次要背景到主要题材,再到整体绘画风格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与沉淀。在自然界景物中获得灵感、寻求单纯、真诚、新鲜的生命力,是现实主义风景油画艺术的内在精神与内涵。而现代中国风景油画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取得了很大发展,需要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满足创作过程中的精神需要。

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浅谈: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经过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发展,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现实主义绘画理论体系,热爱随处可见的现实是现实主义的特点,它把对形式的探索和现实文化相结合起来,把个性化的语言和当代视觉经历相融合,积极去面对困难疑惑、不逃避;适应每一个时期的时代要求,将创作心德融入在意识、文化、理念中,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关键词:形成;演变;思考;探索

一、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形成与演变

(一)中国油画现实主义的坎坷之路

著名画家徐悲鸿等受到西方学院派写实传统的影响较强烈,他们成为中国美术教学的奠基人;虽然三十年代初中国一些前卫的画家组成了“中国独立美术协会”主张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的学习,但由于环境的变化,“中国独立美术协会”在三十年末就宣告结束。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家被迫迁徙,长途跋涉中,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浪漫变得现实深沉,无形中丰富了创作资源,启发了艺术家对现实描绘的冲动。“”这十年期间,画家成为为政治斗争而工作的工匠,解说政治斗争口号是创作的唯一本职工作,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绘画史的空白,毫无创作者的个人感情、感受可言。七十年代末,十年浩劫中幸存的老一辈艺术家、中国油画家和开始创作的青年油画家,他们在中国油画事业一片废墟后寻求崛起,从文化灾难中站起来,虽说作品为数不多,但是代表了当时的一种理想和人生态度,代表油画工作者的远大志向。

(二)中国油画现实主义的反思之路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来到中国后,随即成为油画创作的主流派别,但是意识形态的支配使得其与现实主义有所偏离。经历了八十年的探索,逐渐在概念与内涵上更深层次的诠释现实主义,中国艺术家渐渐关注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环境,重点表现当下现实环境下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现实,使得现实主义绘画获得新的发展能源。改革开放之初,随着艺术为政治服务极端化的终结画家开始回归现实、反思历史,油画艺术进入了一个“伤痕美术”时期,出现大批以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的油画作品,其中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等作品为代表,乡土写实主义作品出现与流行。后来跟上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更是把以前人们从来没有深刻注意到的藏族民众形象和精神状态呈现给观众,但整个时期绘画还是处于封闭的社会环境,并与当时的政治气氛关联太过紧密。

(三)中国油画现实主义的拓进之路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从顾影自怜的思维中走出来关注并介入以及评价生活,勇于面对社会现实、紧握社会问题成为当下现实主义心声的主要题材。新世纪现实主义画家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更直接和广泛的描绘现实社会,尤其关注当代社会的弱势群体,人物形象塑造从人民英雄化走向平民化。有表现历史文化积淀的、有表现重要时政事件的、有表现画家个人情感的、有表现百姓市井生活的、有表现大建设场景的、还有表现农民工等等,这个时代的全面开放正好给予创作者们的就是源源不断的现实主义源泉,社会元素的多元化对创作者的启迪,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更是时代感愈加强烈。

二、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思考

中国目前社会现实多元是谁也不能回避的现实,如果从西方人的观点、眼光看中国的当代,西方最需要中国的艺术显而易见是和他们同步的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在欧洲、西方,特别是美国后工业时期的产物,中国整体文化形态目前还不具备,那么现实主义是反映社会最基础的文化。中国处于变革时期的文化,比较适应现实主义表现的意识。由于我们都是接受学院派的教育,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写实的手法,我们之所以今天提出现实主义,是从意识、文化、观念上贴近人民、贴近中国最基础的文化,就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转型期这一阶段。作为现实主义画家,并不是反映现象,也不是绘制照片,经历不同,对美得标准观点不同,重点是他能够代表这个时代,时过境迁后当人们看见某件作品能回忆起当时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不少创作者对现实主义的追求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他们拥有一颗炽热的心,但是深入的思考是对客观环境的尊重,在思想上对现实主义的诠释还是应该精益求精。

三、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探索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现实是艺术被金钱的抨击愈加强烈,艺术职责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渐渐削弱,创作者容易把对艺术的责任感抛到脑后,哗众取宠、夺取关注成为创作者心中的恶魔,总是幻想,总是飘渺。现实主义艺术反对矫饰的幻想和浪漫,反对闭门造车和模仿抄袭,要求艺术家面对真实的社会现实。库尔贝在《现实主义宣言》中写道:“如我所见到的那样去如实表现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不仅要做一名画家,还要做一个人;总之,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库尔贝说出了艺术家的本职要务,而且我觉得他也说出了当今艺术特别是当今中国现实艺术应该有的一种态度。

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浅谈:浪漫与超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法国动画创作

[摘 要] 法国动画一直坚持本土浪漫与想象的文化特点,以传统动画为基础,加强技术研发,融合动画与电影语言,结合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创作出富有法兰西特色的动画片。本文以介绍和分析笔者亲自参与创作的动画片《冷漠》的制片流程为主线,详细介绍了这部动画从创意、编剧、确定画面风格、创造角色、完成动画整个制作流程,结合与法国其他动画片的比较,以跨文化、多角度的方式探讨法国动画创作的特点。

[关键词] 浪漫;超现实;主观感受;绘画;抽象

或许是对欧洲大陆文化价值观的坚守,或许是对来自美国的全球化商业运作的抗拒,法国的动画创作总是力图摆脱明显的技术感,努力将动画作品的剧情、画面以及角色的创造根植于欧洲文化传统,创作出风格有别于北美和日本风格的动画片。浪漫主义①与超现实主义②契合了法兰西的民族性格特点,是法国动画人偏爱的创作风格,他们以动画的方式将法国特有的浪漫与想象呈现给观众,创造出富有法兰西特色的动画影像现实。

本文以介绍笔者在巴黎电影学院留学期间与法国动画专业同事共同创作的动画片《冷漠》③的制作流程为主线,结合与其他几部法国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动画和电影的比较,探讨充满浪漫与丰富想象的法国动画创作特点。

一、剧本创作:比现实本身更为真实的表达

故事的创作来源于对巴黎繁忙的都市生活的体会,讲述一个在地铁里发生的邂逅爱情的超现实故事。巴黎虽然以其艺术与文化闻名于世,但作为首都,繁忙的城市生活与其他大城市没有太大差异。地铁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巴黎地铁,每天数以百万计的巴黎人乘坐地铁穿行于城市,虽然拥挤,但忙于工作的人们匆匆路过,身边的他人只是过客而已。

故事的男主角麦克(MEC)在迷宫般的巴黎地铁中迷失,无意间邂逅在地铁里画写生的女主角菲烨(Fille),菲烨对麦克一见倾心,悄然尾随,但彼此在拥挤的地铁里相互寻找却没能相聚,终于当麦克即将被地铁里的过客湮没之际,菲烨找到他并用自己的拥抱挽救了即将变成“过客”的麦克。当麦克从菲烨的拥抱中苏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站在地铁出口,一个与菲烨一模一样的女孩正给自己画像,当麦克惊诧之余,对她欲言又止时,那女孩已收起画板,淡然消失在夕阳里。

女主角菲烨实际上是男主角麦克心中的女孩,她的出现和消失如此神秘,带有很强的“超现实”色彩,而地铁里拥挤的“过客”实际上是象征着巴黎繁忙沉闷的日常生活和冷漠的都市人际环境,麦克的迷失与湮没意味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幻想的消逝,女孩的爱情和她的画笔是挽救麦克心灵的关键。

在确定故事情节的时候,近10人的创作小组中来自东方的2个组员对故事结尾处超现实的情节转换表示忧虑,担心观众会难以接受,而多数法国同事表示坚持这个情节创作,在他们看来,巴黎是个充满神秘与浪漫的地方,给地铁加入跨越时空的跳跃式情节更符合这部动画的地方特点。

所谓“现实”,其存在需要两个要素:主体(观察现实的人)与客体(现实里的存在),而对现实的超越实际上是在主体上发生,带有主观性。贡布里希认为超现实主义“不是模仿现实而是创造一种新的现实”④,这种现实更加接近于创造者的内心,将他心灵深处对现实的感受,以更加真实甚至超越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冷漠》的剧情设计实际上体现了编剧对巴黎繁忙都市生活的主观感受,以浪漫主义手法将故事情节在错动的时空里穿梭,类似于电影《天使爱美丽》⑤里的男女邂逅,如此不寻常却又自然而然,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二、画面风格:绘画语言的回归

法国人对画面的美感非常强调,尤其推崇绘画感,哪怕是使用最新的三维虚拟技术,他们也要模拟出类似于绘画语言的动画影像画面。《冷漠》的美术指导在确定画面风格的时候,其出发点是动画片的画面基本效果而先不考虑技术的因素,当画面风格确定后才开始研究实现这些效果的影视技术。

首先,影片的整体视觉风格是水彩的效果,其色彩纯度略高真实环境颜色;虽然影片是采用三维技术完成,但在渲染时尽量去除计算机图像细腻柔和的渐变以及高光和反光效果,缺少闪光的画面使影片视觉效果类似于亚光水彩纸上的水彩画,手绘材质方式更突出画面的绘画笔触感,使观众感觉更像是一部手绘水彩动画片。为了达到这种画面质感,经过反复研究,创作小组决定选取玛雅(Maya)软件的亚光 (Lambert)材质为主,考虑到地铁内环境光线复杂,所有布景的光线、阴影和反光是通过手绘接景(Matte Painting)方式完成的,减少对虚拟灯光照射的依赖,使影片的整体视觉特点介于主观绘画与客观真实之间,暗示亦真亦幻的超现实环境。

另外,为了加强影片的视觉特点,美术指导想为水彩画面添加铅笔线条的效果,使线的元素穿插进入影片。为了确定这些线条的风格,创作小组收集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例如贾科梅蒂的雕塑与素描手稿,蒙德里安的油画作品等,经过讨论决定将奔放自由的线形置于主要造型的边缘处,重点强调图像的轮廓线,加强影片的手绘风格。

法国动画师对画面美的理解往往与绘画性紧密相关,(动)“画”的美感始终扎根于他们的文化传统,例如动画电影《疯狂约会美丽都》⑥也是以钢笔淡彩作为影片的主要视觉特征。绘画语言在动画里的运用是手工动画对机器的反抗,是将人性始终置于机械之上的体现,是浪漫主义面对计算机图像全球化的回应。

三、角色创造:

平面与线形塑造立体,抽象取代具象造型 角色创造是动画的关键。《冷漠》的主要角色只有两个:麦克(Mec)和菲烨(Fille),但是地铁中穿梭不停的人流也是人物角色,面对如此众多的“配角”,该怎样处理这些“过客”与主角的关系,既突出剧情发展,又能让观者感受到巴黎地铁里拥挤的人群,是创作小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两位主角的塑造,配合影片整体画面风格,其造型强调“平面感”,通过手绘水彩笔触作为角色表面材质肌理特点。与动画电影《复兴》⑦的黑白平面以及《与魔共舞》⑧的套色连环画风格不同,动画片《冷漠》的主要角色是通过水彩画面配上线条勾勒来塑造立体感;虽然视觉效果趋于平面化,但是基本光效和阴影还是通过手绘贴图表现出来,因此造型的体积感依然存在,主角形象给予观众的视觉感受还是铅笔和水彩一起绘制出的立体角色。角色周边的线形没有像日本动画那样封闭绘制,而是采用带有手绘感的随意勾勒,并且按照角色的运动可以绘画。

对于“过客”的角色塑造是个难题,地铁里人多繁杂,若一一表现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会削弱主角在画面上的视觉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作小组最终决定采用抽象造型来代替具象造型,将所有“过客”都采用手绘乱线的方式表现。采用类似于涂鸦的线条,模糊地概括出角色的造型,随意画出的线条并没有将背景完全覆盖,而是通过线条的笔触缝隙创造出一种半透明感,观众隐隐约约看到地铁里“过客”的存在却又不太具体,感觉虽然人头攒动但又模模糊糊,这样的角色处理体现了动画创作者对地铁人群的主观感受,是“过客”造型的“超现实”化呈现。

四、动画:生命与生活

“动”赋予“画”生命,在“画”中创造生活。动画片《冷漠》的主角动画部分依然采用关键帧技术完成,但影片的动画难点是在于线造型的“过客”角色们该怎样动画?

为了让这堆线动画起来,创作小组实验了很多方法,比如在玛雅软件里使用TOON材质动画,在AFTEREFFECT中试验二维合成动画等,但经过好几个月的测试效果都不理想。为了确保影片的最终完成,创作小组最终决定采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这部分动画:手绘。首先根据分镜头画和动画版,总结出所有出现“过客”角色的镜头,然后创作小组成员分别按照镜头需要来表演并且拍摄下来;经过简单合成测试通过以后,确定出一组组“过客”的角色动画的序列帧;接下来,全组成员一起工作,将一帧帧画面用手绘板在PHOTOSHOP里画出来。虽然是涂鸦线条,但每秒25帧画面的工作量也是非常繁重的。每画好一组“过客”动画,负责合成的组员在合成软件里将其与主角动画以及背景合成测试,直到动态与镜头完美结合为止。

有趣的是在这样一部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的动画片里,同时使用最新的电脑动画以及最原始的手绘动画方法;不过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体现了动画创作与技术之间的关键问题:在创作中,如何看待技术的地位?动画最终是通过画面对观众讲故事,技术是实现画面、完成故事讲述的基础,因此,在动画创作中纯粹迷信技术是行不通的,无论是最新还是最古老的技术,其作用还是为影片制作本身服务。尤其是法国动画人,虽然他们非常热衷于对技术的研究,但他们对唯技术论并不认可,创造美的画面与精彩的动画才是工作的核心。

五、结 语

作为全球影视工业的一环,法国动画片将法兰西传统文化向全球传播;借鉴法国动画的创作特点,中国动画创作能够根植于自身的东方文化基础,坚持中国文化特色并不断创新,通过动画影片的传播,让我们的古老文明可以与当代文化积极地互动。

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浅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构建与实践科学的表演教学体系

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戏剧学院,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学术追求。延安鲁艺办学精神、南京国立剧专办学经验和华大三部办学实践,为中央戏剧学院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49年11月中央戏剧学院创建。

在建院初始,院长欧阳予倩就提出了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和方法,深入研究和继承我国民族艺术的美学精神和广泛吸收世界戏剧艺术中所有有价值的成果的办学思想。

长期以来,学院在教育教学上一直坚持和提倡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相融合。主张传统与现代结合、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与独创性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强调专业水平与道德情操并重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掌握扎实专业创作技能、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艺术精英人才作为学院的中心任务。

60余年来,中央戏剧学院的教育教学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深厚的艺术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传统,构建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并培养了许多在国内和国际上有影响的、优秀的、著名的艺术家、专家和学者。

一、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构建科学的戏剧教育教学体系,核心问题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创作活动需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怎样解答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怎样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等,都必将涉及创作原则和方法。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在整个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础。现实主义质的规定性是描写“真实”,即文学艺术应按照生活原有的样式和形态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这是现实主义最根本的意义。它强调文学艺术要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典型论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力求解决文学艺术描写中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创造出个性和共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典型形象,在表现细节真实的同时,既要真实描写和表现复杂的社会关系,还要反映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做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总之,现实主义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对社会现实观察得越仔细、研究得越深入,对事件及细节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获得真实的力量。典型化是唯一能够完整地揭示出人物性格、世界观和命运的正确方法。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始终是用来指导和规整表演专业教学的核心观念。

二、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贯穿表演教学全过程

我们将“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创作观念贯穿表演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明确提出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为教学的核心课题。教学上,着力使学生在创作观念上加深对现实主义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能够创造出活生生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真实和动人的艺术形象,以及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富有艺术情趣的舞台生活。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从一年级最初的教学训练起就有意识地反复讲解和强调表演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真实性是表演艺术的生命”的创作意识。通过教学训练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表演上的真实与虚假。要求学生按照人的有机天性的规律在假定的情境中真实自如地行动。采用小品表演练习、观察生活创作练习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表演初始阶段就懂得和学会关注、了解生活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这样教学的目的,既是培养学生建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的意识,认识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形成正确的表演观念,掌握正确的创作方法,创造出真实有趣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气息。

三、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贯穿在表演专业教学中

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在遵循自身的规律开展活动的同时,应该依循适合于其创作与教学活动要求的方法或者说美学的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贯穿于表演教学活动,用来指导专业建设。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和完善的教学系统。

大家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是科学的演剧艺术创作方法,影响了全世界。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原则与思想,是科学培养演员的重要基石。我们的表演教学深受其影响。与此同时,继承与接受我们民族戏剧的美学传统和滋养,再加上不断地研究与吸收世界各国戏剧教育的优秀成果,我们的表演教学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演员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遵循人的有机天性进行科学的训练,使学生的创作素质获得全面的培养,这是演员创造角色必备的专业基础。二是以舞台行动作为表演创作基础和以表演技巧作为训练的重点,使学生掌握表演创作技能,这是演员创造角色应具备的专业技巧。三是依据人生活的法则和运用生活的原理进行艺术创作,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再体现,能够真实准确地揭示角色的心理生活、思想情感与精神世界。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强调表演创作应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通过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特征,通过舞台行动创造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生活、心理生活以及性格化的语言。

我们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意识、适度地加大教学训练的力度,提高学生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的能力。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训练,调动和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热情,要求学生多阅读剧本和多创造角色形象,在实践中锻炼与提高表演技能;利用学期、学年的教学检查、考试和汇报演出,使学生在观众面前接受检验,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通过艺术创作实践,使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上,加深对表演艺术创作与表演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增长才干。

多年以来,表演系几代教师经过对传统教学的实践和借鉴欧美戏剧教育经验,在表演专业教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受到国内外戏剧院校的关注。

表演基础教学的“观察生活”和“演员创作素质的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仅在本系和本院的表导演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系统的和有特色的教学,并且在全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许多艺术院校都采用了表演系的教学成果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训练。

台词教学形成了一整套的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的手段,成为表演教学当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积累,台词教研室编写出的教材《舞台语言基础与技巧》获得北京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该教材在全国被多家艺术院校用于教学的训练。

形体课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手段丰富、实用。我们根据戏剧影视演员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在教学上分别进行形体基础、中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形体技能、外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形体表现力的技能。

声乐课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手段。根据戏剧影视表演创作对演员的要求,我们在结合普通艺术学院声乐教学内容与训练手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强调采用我们民族说唱艺术的演唱形式、技巧,以及通俗歌曲演唱技巧,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演唱技能。

我们还开创了音乐剧表演专业方向。表演系音乐剧专业建设在向日本四季剧团和欧美音乐剧学习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基本课程结构、教学系统和教师队伍。这些年培养的音乐剧表演人才,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出色的表现。

总之,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表演系的课程建设和形成的教学系统,是表演系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体现,是行之有效的。

四、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体现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的问题是怎样在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能够有效地或者说自然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我们认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在培养艺术人才的问题上,尤其是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是必须坚持的。因为学生在接受培养的过程当中,不仅是要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创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形成了正确的专业思维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60多年来,表演系始终重视基础教学和研究,强调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强调培养学生的独创性素质;强调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强调研究和吸纳国内外戏剧影视艺术创作、戏剧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和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促进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在教学中坚持“重基础、厚修养、全面培养;重素质、讲训练、协调发展;重技巧、讲方法、掌握技能;重创造、讲形象、开拓个性;重传统、讲流派、兼容并蓄;重创作、讲实践、检验教学”的教学思想。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基本功扎实、掌握熟练的创作技能、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开阔的艺术视野、具有活跃的创作思维和很强的创作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能够胜任话剧艺术、影视艺术等艺术创作要求的表演专业人才。

五、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融入表演专业教学全过程

怎样帮助和培养学生解释艺术创作活动的基本规律与用艺术的方式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怎样帮助和培养学生处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与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生活?都必然涉及创作原则、方法。因此在表演教学中,无论是低年级基础教学阶段,还是专业技巧训练的教学阶段和高年级毕业创作实习的教学阶段,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方法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在表演专业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当中。

根据这样的理念,表演系在教学上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重基础、厚修养、全面培养。把基础教学看作是表演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把课程设置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重素质、讲训练、协调发展。把培养演员的素质与创作素质的训练摆在教学的首位。即在教学中,一方面讲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演员所应具有的很高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水准,具有深厚的生活素养、很好的思想修养和娴熟的专业技巧;一方面进行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即以表演元素作为教学训练的重点,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能够真实有机地行动和生活的同时,表演创作素质得到训练和培养,创作天性得到开发,并打下扎实的表演基础。

重技巧、讲方法、掌握技能。把帮助学生掌握表演创作技能与创作方法作为教学训练的重心,视为表演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表演创造心理技巧、舞台语言表现技巧和形体表现技巧,依据人的生活的法则和运用生活的原理与逻辑进行表演艺术创作。在这个教学阶段中把舞台行动视为重要的创作技巧和科学的创作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于角色的创造。

重创造、讲形象、开拓个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兴表演创作的能力与开拓学生表演创作个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角色形象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观察、注意、分析与提炼生活,善于展开想象和生活联想进行角色形象的构思,善于将知识性记忆和情感记忆运用于角色的体验与体现,善于运用表演技巧创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角色形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处理剧本和完成角色形象的创造;创作天性得到开拓与发展。

重传统、讲流派、兼收并蓄。教学中,强调要重视表演艺术的真实性,运用舞台行动技巧和方法创造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生活、心理生活以及性格化的语言。要求学生以真挚的体验,真实地反映和揭示角色形象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生活;以真挚的体现,艺术地表现和揭示角色形象的外部性格特征与形象特点。强调要继承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传统,学习和运用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表现手法,丰富表演创作。强调研究和吸收其他国家当代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教学的先进经验,活跃表演教学研究,促进和推动表演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重创作、讲实践、检验教学。毕业创作与实践,是高年级教学的重点。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学院规定每个毕业班必须完成一个大剧场和两个小剧场规模的毕业实习与公演剧目的创作,并投入相当的经费和提供最好的条件以确保毕业班的教学如期完成。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排练与导演排练结合,教学方法与导演方法结合,教学计划与导演计划结合,教学效果与演出效果达成统一。学生表演创造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推进与发展表演艺术教育

构建和实践科学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表演专业教学的需要和根本保障。

学生在学校4年学习的内容与接受的训练,其本质就是打基础,所有的教学阶段与训练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演员培养的专业基础性教育。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与教学内容,通过有序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每一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深入领会所学内容,完成专业训练,掌握表演创作方法与表演技巧,掌握不同风格、体裁的表演创作手法,处理剧本与创造角色。并通过讲授戏剧基础知识与表演基础理论,扩大学生的艺术眼界,活跃学生的艺术思维,增加学生的戏剧文化底蕴,使他们对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与创作特点、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不同的戏剧风格与体裁、不同的戏剧流派创作等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做好准备。

当前,如何理解现实主义,如何看待现实主义,如何发展现实主义,特别是能否坚持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戏剧艺术教育教学的指导原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回顾60多年的办学历程,总结表演教学,毫无疑问,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对我们教学系统的建立与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它是我们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重要原则,是我们进行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有利于我们的表演教学实践,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