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06:16:19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能源审计的发展及实施对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监管力度的加强、企业能源成本压力以及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多重作用,能源审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功能定位、空间范畴、核心程序与技术路径角度阐述了新形势下企业能源审计的实施架构。旨在促进能源审计实务的规范化运作。
关键词:能源审计;空间范畴;核心程序;技术路径
1 能源审计的空间范畴:审计对象与范围
能源审计对象包括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审计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这是由宏观能源效益审计所体现的审计关系所决定的。根据上述客观基础的分析,审计的授权人是国家、政府或社会公众,而被审计对象是政府或公共机构,这就要求审计主体有一定的管理层次和权威性,由社会审计或内部审计来承担宏观能源审计是不适当的。审计客体理论上应该包括能源技术系统(ETS)的各项组成内容,但由于受到法律授权、审计手段等各种审计环境因素的制约,目前实践中一般只对与能源有关的财政收支以及对宏观能源效益有直接影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如重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计划及利用效果的审计。
企业能源审计以企业资源消耗为对象,以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为范围,但必须以节能降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最终目的。我们知道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除了直接消耗燃料动力和耗能工质等能源外,还必须使用人力资源和消耗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备品备件以及使用各种设备和厂房。而原材料、设备和厂房等也都是需要能源才能生产出来的,所以对它们的使用也是在间接地消耗能源,因此,一个企业的全部能源消耗既包括能源的直接消耗,也包括能源的间接消耗,将之称为全能耗(或资源)。
一般来说。对一个企业进行能源审计需要对该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即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制度以及制度落实情况等)、生产投入产出过程和设备运行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对各种能源的购入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审计。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能源计量、监测系统和统计状况进行必要的审查;要对主要耗能设备的效率和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必要的测试分析,同时要对企业的照明、采暖通风、工艺流程、厂房建筑结构、以及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予以专门的审查;要利用历年统计数据、现场调查了解结果及测试所得的数据,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方法计算出一些评价企业能源利用水平的技术经济指标(如产品能源单耗、综合能耗、主要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耗能指标等)。最后对各种调查、统计、测试和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查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并做出财务和经济评价。利用能源审计的方法,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包括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节能篇的论证,保证基建和技改投资项目节能效益。对热电联产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审计核查,可以确保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
2 能源审计的核心程序:审计准备、分析与报告
依据年度能源审计监测计划或企业委托,通常先与企业联系沟通。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安排。商定进厂时间,明确工作内容,制订工作方案,并提前通知企业,做好审计的准备工作。企业能源审计工作方案一般包括:(1)审计人员,一般6~8人,其中审计3~4人,测试3~4人;(2)审计期,一般以一个年度为基期,对比期可选1~3个年度。具体工作中也有以半年为基期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3)审计时间,一般情况下,10~20天,根据企业的规模和要求而定;(4)审计范围及内容,根据政府部门要求和企业的需求而定;(5)企业主要配合人员,企业法人或委托主管负责人,统计、企管、会计等各1人。主管设备人员1人I(6)审计资料准备以及审计工作的依据和有关标准。
审计监测人员进入企业后。首先召开有关科室、车间人员座谈会,了解和熟悉企业生产、管理及经营情况,使企业法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审计工作的目的、内容及方案,提出对有关科室和部门如何配合好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然后深入车间、科室,按审计工作要求了解企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如设备状况、能耗与物耗水平、管理状况,调取各种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验证,进行仓库物资抽样盘存。门卫对物资进出的记录,确定审计监测的重点等。与此同时,企业应按要求如实提供审计资料。资料收取完整以后。审计组对企业购进的能源、资源在生产经营环节的流向,按有关标准和计算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特别重要的是产品产量,是一切分析计算的基础,从多渠道、多方法计算准确无误。然后进行封闭式审计分析、核算、评价。
在进行审计分析诊断的同时。监测人员利用监测仪器对企业的重点耗能设备、生产工艺系统等运行效率情况进行测试,并汇总计算测试结果。列出表格或图文找出节能障碍、潜力及改进措施建议。根据审计和监测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查找问题。进行诊断和综合评价,做出审计结论,完成能源审计报告书。能源审计报告书的内容包括:对企业的基本评价;对企业各车间、各工序、各种产品的投人产出的过程中的各种能耗、物耗指标的进行计算分析;对企业投入的能源、原材料的整体利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企业在生的日趋复杂,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在这一体制下所形成的国有企业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自此以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了整个经济生活的主旋律。自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开始至90年代初,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分别经历了行政性分权、放权让利以及全面的承包责任制等几个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上述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问题。1992年,我国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产工艺上、管理上,设备运转上存在的节能障碍及节约的潜力;提出节能技改措施及财务分析与经济效益评价;做出审计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说明能源、原材料浪费的原因及节约潜力,并提出整改建议。审计报告书完成后,首先要与企业负责人通常是企业法人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因为审计出的问题牵扯副职、中层管理人员以及部门负责人较多。最后,举行有企业中层干部以上人员参加的审计结果会。
3 能源审计的技术路径:基本方法与分析方法
能源审计的技术路径包括基本方法与分析方法两类,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调查,数据搜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账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基本方法主要涵盖:(1)对企业能源管理、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等项内容的审计标准。(2)对企业的用能概况、能源流程及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可以按照国家标准《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进行。(3)产品产量的核定方法,产品产量(或半成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或车间单耗)的基准,产品产量仅指合格品数量;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制成品、在制品或半成品的数量,在制品或半成品应折算为相当的制成品;要考虑到标准品与非标准品的区别,非标准品应折算为相当的标准品;产品产量的核定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往来账目进行核定。(4)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企业能源消耗数据和与之对应的产品(或半成品)产量的时间计算区段及所属范围应一致;企业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网络图或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企业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去;企业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在综合能耗无法进行简单对比时,可对主要生产工序或重点耗能设备(如同型号的磨机、立窑等)的能源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寻找节能的潜力,(5)能源价格与成本的核定方法,企业能源审计所使用的能源价格与企业财务往来账目的能源价格相一致,在一种能源多种价格的情况下产品能源成本用加权平均价格计算。
【摘要】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因其具有帮助企业合理使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笔者通过总结自身参与的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实践,提出了我国当前能源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能源审计;节能;对策
审计具有很强的监督与管理作用,能源审计是一种专业性审计活动,属于管理审计范畴。企业能源审计是由节能主管部门授权的能源审计机构和具有资格的能源审计人员依据国家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审核与评价。目的是通过把审计的管理与控制方法引入企业能源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合理使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我国企业能源审计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监管力度的加强和企业能源成本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能源审计工作正经历着20世纪90年代能量平衡后的又一次新的发展高潮。但由于我国能源审计工作全面开展的时间过短,能源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能源审计工作的定位尚不清楚
企业能源审计的现状是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并行。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要求重点耗能企业提交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却没有明确是政府委托还是企业自身行为。如果是政府职能,就不应该收费,但能源审计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很大,需要聘请一些相关行业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所需经费没有来源,整个能源审计工作将无法展开,政府部门能源审计的监督职能就无法发挥。从企业角度看,如果仅靠市场行为,企业出于自身节能管理的需要,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审计机构实行监督。从审计服务机构看,审计服务机构既然因能源审计业务向企业收取费用,肯定要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理顺数据关系,片面迎合政府要求,从而使能源审计变成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与作用。此外,审计服务机构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相应的处罚,也无法保证国家节能政策的顺利推行。
(二)能源审计的评价标准尚不明确
目前,我国节能管理部门对企业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计算到底是按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还是产品能耗尚不明确;能耗标准针对性不强,有些标准或者指标没有考虑到行业内部的不同情况,如产业链的长短、原材料质量好坏等,均可能使产品能耗指标的可比性受到削弱;许多行业缺乏耗能指标的评价体系,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的比较存在的不可比因素太多,实际已经失去了比较的意义;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与统计部门对等价与当量折标的要求不尽一致,导致计算结果差异较大。
(三)能源审计服务的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建立
我国尚未出台企业能源审计机构资质限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些地方甚至是三人或两人就组成一个能源审计小组,任意打一个牌子就跟企业签订能源审计协议。相关审计人员也没有相应的审计资格要求,部分机构参加审计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指标的计算不准确,甚至理解错误,对二次能源与耗能工质投入、转出机理不理解,单位产品能耗计算不准确、审计报告质量不能保证,造成了能源审计市场的混乱,影响了能源审计应有作用的发挥。
(四)能源审计的基础性资料尚不完善
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缺少专职的能源管理机构,相关的能源使用及管理信息不全面,在各个生产与管理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能源的信息共享链,内部的能源信息共享性差,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高于资源节约,甚至高于环境保护,致使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因此,节约能源意识较差,计量器具配置不全,完好率、配置率达不到标准,致使部分能源的消耗无法计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审计报告的数据准确度。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中,只核算作为原材料、动力的主要能源,如原煤、电力等,而对用量较小的能源,如柴油、汽油、水等,在成本中则未作核算;部分企业对余热余能回收后转换的能源又用于生产时,不计入成本,因此成本分析中能源成本的升降金额并不反映实际的升降,使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及能源审计服务机构三方合作,做好各自工作,制定相应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的健康、顺利及可持续开展。
二、解决我国企业能源审计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从政府角度看
在能源的科学管理和节能管理工作中,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企业能源利用过程、节能管理工作的各种权力和义务关系,对企业的管理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的《能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给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也使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能源审计工作有法可循;特别是随着《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国发〔2007〕36号)、《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能源审计工作带有法可依,保证了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能源审计工作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依法进行。
政府部门应继续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加大节能资金的投入和节能降耗的财税支持力度,通过制订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加大对能源审计的支持力度;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能源审计市场准入制度,规范能源审计工作;尽快制订出更多的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国家能源标准检测方法及评价细则,准确衡量企业的能耗状况;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明确涉及能源核算的项目,引导企业在财务成本核算中的成本、费用科目设置增加一些能源方面的明细项目,便于对能源消耗数据的统计。
(二)从企业角度看
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需要支付给审计服务机构一定的费用,此外,在审计过程中,企业各部门的会议协调、资料复印等还需要一定的成本付出,这些基本上构成了企业能源审计的成本。而企业所能获得的能源审计收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企业申请新上项目时,完整、科学的能源审计报告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好的判断企业原有的能源消耗及管理水平,综合考虑新上项目带来的能源消耗变化情况,减少相应的行政成本,为企业带来间接效益;其次,通过能源审计,企业可以充分认识到能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能源审计中提出的相关节能管理及技改措施,找相关的部门或机构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的实施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再次,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凭借着其强大的专业知识,可以在能源审计过程中适时的向企业宣传国家相关的节能或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服务让企业得到实惠。
基于此,企业应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做好节能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能源使用的计量管理,保证能源使用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其行为和发展应该是在利国、利民,促进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利益最大化。
(三)从能源审计服务机构看
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应转变观念,在满足节能主管部门对能源审计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对企业用能状况做出客观评价的同时,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把审计工作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紧紧抓住降低企业成本的“牛鼻子”,注重于企业能源利用与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的审查和评价,更好地为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具体措施有:
1.扩大能源审计的内涵
能源审计是手段,为企业服务是目的。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在为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时,应抓住降低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将能源审计的内涵扩大,即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一部分,灵活运用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效果。能源审计的内涵扩大,一方面为准确计算企业产品产量、科学评价单位产品能耗、产值能耗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主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审计,对引导企业搞好事前预防、厉行节约等间接节能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能源审计工作人员在企业进行工作时,具有综合企业各生产管理部门的优势和对企业整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优势,具备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条件。
2.注重企业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能源利用方面,企业大多缺乏统一指挥和计划,形成部分能源盲目超储积压,风吹雨淋、自然损失严重,各生产工序之间统筹计划调度能力差,设备无效运转时间长,导致能源损失大。
针对此类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人员需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如何当好企业领导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能源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改进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也是企业投资最低、收效最直接的建议。
3.坚持能源审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与审计重点的灵活性原则
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企业能源审计应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应选择性的进行设备的现场测试,不陷入能量平衡的繁杂劳动中,能源监测也注重“抓大放小”,即抓住重点的用能工艺和主要的用能设备,不面面俱到,在合理评价企业能源、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量力而行,科学地配置审计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不搞“企业能源利用率或者企业能量利用率”等庞大的数字计算工程。能源审计工作本身也涉及“节约”的问题,能源审计人员如何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各项资源,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做到能源审计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笔者相信,通过政府、企业、能源审计服务机构三方的切实改进和踏实工作,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一定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我国的能源审计工作一定能够更加健康、持续地开展下去。
摘要: 本文系统总结了某企业能源审计情形和审核建议,并就某些具体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以便和企业能源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咨询人员、研究人员交流,共同促进企业的能源管理与节能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用能设备;能源审计;审核建议
0 引言
某公司始建于1957年,属机械制造行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以民用产品研制生产为主体企业。
公司于2010年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先后荣获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集体)、节水型企业、以及市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能源统计先进单位等称号。
1 企业主要耗能设备
企业主要耗能设备见表1。
2 企业能源消费
该公司201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折标准煤6728.84吨,等价折标准煤10260.07吨,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见表2。
3 企业用能概况
2011年企业工业总产值能耗当量值为0.065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等价值为0.099吨标准煤/万元,与201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当量值能耗降低了5.80%,工业总产值等价值降低了7.48%,企业用能概况见表3。
4 审计结论及建议
4.1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 企业成立了能源审计领导小组,但未建立完整的能源管理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各方面的能源管理制度和节能指标考核体系。建议:强化机构建设,增加人员配备。适当强化节能机构的职能和协调权力,以满足节能工作需求;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执行力度、节能考核等方面的日常实施督察。跟踪国家节能大形势,重点作好节奖超罚。
4.2 计量配置、计量管理方面 能源计量是能源管理和统计的基础。建议:加强计量装置配备,依据国家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和完善三级能源计量网络,绘制计量网络图,并加强对计量仪表的维修检验管理,特别应加强主要次级主要用能设备的计量装置配备率,如真空炉的电力计量,按国标和行业标准要求,配备完善计量装置,以使全年单耗定额考核更准确、科学、合理。
4.3 能源统计报表及定期分析方面 企业建立能源统计体系和报表制度,并通过报表对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建议:加强统计机构和人员配备,协调统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依法、依规反映企业实际。定期对各单位的报表数据进行考查,注意分析数据的平衡关系。加强企业用能状况分析,在逐月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年度分析和对比总结。按国家要求定期上报企业用能状况分析报告。
4.4 各用能系统 建议:量化考核各环节的消费指标;加强企业运行小指标考核,不断深化和更新各部门、各生产班组间开展小指标竞赛内容,量化考核各工序、各机组、各生产班组的能耗指标。优化各用能系统和用能设备运行状态,使之处于高能效区运行。
4.5 节能监测
①电镀设备节能监测:电流效率31.4%,低于考核指标75%;平均槽电压6.88V,高于考核指标5.0V。
②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排烟温度148℃,低于考核指标32℃;炉体表面温度侧面温度42.9℃,低于考核指标7.1℃,顶部温度57.6℃,低于考核指标12.4℃,以上两项指标合格;炉渣含碳量21.1%,高于考核指标6.1%,年节能潜力109吨标准煤。排烟处空气系数5.5,远高于考核指标3.3,年节能潜力1240吨标准煤。
③建议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对照明系统的灯具进行节能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④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多数重点耗能设备安装的无功补偿设备未投入使用,建议投入使用。
摘 要:企业的清洁生产和能源审核关系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并分析了实现两者协调共进的策略,以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清洁生产审核 能源审计
我国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平均占有量较低。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国实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能源被大量的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严重。随着国家相继提出节能减排的口号和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后,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保证。
1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内涵
1.1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
所谓清洁生产审核,就是指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对整个生产的组织和产品宣传、环境污染与治理制度、各类污染物的排放状况、产生污染物的具体环节和生产设备、企业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清洁生产的实施条例以及清洁生产的效益评估等各方面指标进行的审核。
1.2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重要性
在我国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污染的治理是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治理方式不仅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即使政府加大治理的决心和力度,最终的结果也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想彻底改变这种滞后的污染处理方式,就必须要求企业在生产时要采用清洁生产的方式,从污染的最前端进行有效的控制。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就在于及时的对污染进行预防,并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低碳的清洁理念。通过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减少了重新兴建污染处理设施的投资,也减少了日常的运转费用,提高了企业的效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清洁生产这种运行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生产方式已为许多企业所采纳。对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案进行审核,本质就是为了寻求到高效利用资源的方法,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清洁生产的方案,这有利于企业在生产和服务过程获得更多的建议并逐步实施,进而促使其环境绩效实现持续改进。
2 能源审计的基本内涵
2.1 能源审计的内容
能源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有关能源管理的情况、企业设备运行的状况、企业能源消耗水平的状况、单位产品的耗能指标、产品的效益与能源消耗的对比分析、节能的效果与企业考核标准的对比分析以及关于企业科学使用能源的策略等。通过对企业消耗的能源进行审计,可以清楚企业能源的利用情况,为企业进行技能减排挖掘节能潜力,找出企业节能的可改造方向。
2.2 能源审计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我国重工业、高耗能企业众多的现实也使得能源供求紧张的状况与日俱增,已经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能源消耗的主力军,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既是促进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来,在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中,工业企业消耗的能源占到消耗总量的六成以上。可以说,我国进行企业的节能审计工作已是形势所迫,必须抓紧实施这一审计计划。由于能源审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审计标准,并加强对企业不定时的监管,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机制。政府提高能源审计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企业通过能源审计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生产后,可以减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实现清洁生产审核与能源审计的协调共进
3.1 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过程
清洁生产审核的流程主要包括:项目筹划与组织、项目可行性的预先评估、项目可行性的正式评估、筛选清洁生产的备选方案、清洁生产的计划正式实施以及持续的清洁生产等共计六个实施步骤,在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就可以制成相关的报告,上报有关的部门进行审批验收。
3.2 能源审计的实施过程
能源审计的流程主要包括项目的筹划与项目组织、有关能源使用情况的数据整理、核实能源使用状况、生产现场的检查和检测、有关的信息进行汇总、制作能源审计的报告、提交企业进行最终的审核、制定具体的节能规划,并最终上报有关的政府部门审批验收。
3.3 实现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的协调共进
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的流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两者的具体实施流程加以改进,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以实现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的协调共进。
3.3.1 成立协调统一的机构
企业的生产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机构的协调组织能力,成立协调统一的机构可以使得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工作能够相互配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在进行这两方面的工作时,应选取技术、节能、环保、财务、检修、生产运行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实行分工负责,确保管理机构的决策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
3.3.2 实现工作环节的相互融合
首先,对于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中都包括的环节,诸如项目筹划组织与项目筹划,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评价等环节,要尽可能的使两者进行融合,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效益。其次,对于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中比较关键的环节例如清洁生产审核中设备污染物的排放计算与分析等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这有利于保障工作的严谨细致,确保清洁生产和能源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3.3 将审计报告和审核报告合二为一
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之后,要将这两种报告密切的结合起来,合二为一,并在报告中区分重点分别进行陈述。由于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各自工作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对这两种报告进行有机的结合就是为了对企业的节能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有重点的采取最有效的节能减排生产方式。
4 结语
总而言之,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离不开企业的清洁生产和能源审计的有效进行。这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只有切实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积极配合,才能早日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的,也才能保障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