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

时间:2022-07-25 05:17:57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浅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 要]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综合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利用率,强调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与绿色消费、绿色回收等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绿色供应链的实施与企业的利益相一致,它不仅是一种社会效益的显著行为,也是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企业管理;绿色制造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猛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资源过度消耗、污染事件频发、生态系统失调等也从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恶化的趋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利益”两者并重的有效发展途径。21世纪以来,各种绿色经济管理浪潮席卷全球,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此情况下,企业开始对以往的供应链模式进行重新认识。

1 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GSCM)的概念最早在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其定义为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利用率的一种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制造过程、运输货物和回收以及处理废旧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

同时,绿色供应链强调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绿色运作和管理。在追求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小的同时追求降低供应链成本,因此绿色供应链更具有系统性、集成性和实用性。从系统的构成来看,绿色供应链成员较传统供应链更广,其不仅包括传统供应链内的成员,而且还包括环境系统、政府与国际组织的规制以及供应链运营所处的文化环境、价值观等因素。

综上所述,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运动的基础上的,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问题,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2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构建

2.1 树立企业绿色管理的意识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但是同时企业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投入。企业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竞争环境中寻找战略伙伴来实施企业的绿色管理;在进行绿色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和相关的联盟伙伴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强强联手,实现优势互补,在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企业通过树立绿色管理的意识,积极有效地实施绿色管理,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不但可以把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还可以为自身带来更多的收益,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企业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传递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信息,为企业的产品建立环境友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绿色价值,使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2.2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重点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这些属性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在达到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的条件下,实现产品应有的性能、质量、寿命等。产品的绿色设计应该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是从摇篮再回到摇篮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与能源,将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放在首位,而不能仅考虑末端治理的方法,即等到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再采取措施,这就是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

绿色设计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制造商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的责任。绿色设计源于传统设计,但又高于传统设计,它包含产品从设计构思到生产、制造、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新利用及处理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是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强调在产品开发设计的初始阶段就按照整个生命周期的观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评价,消除潜在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将“3R”(Reduce、Reuse、Recycling)直接引入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并提倡无废物设计。但是,“完全”的绿色设计是不可能的,因为绿色设计涉及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即使设计时考虑得非常全面,但由于所处时代技术水平的限制,有些环节还多少会产生非绿色的现象,如某些材料目前尚无理想的替代品,在制造工艺过程中还无法完全取代切削液等,但通过绿色设计可以将产品非绿色现象降低到最低程度。

2.3 绿色采购

一个公司的绿色采购是应对自然环境相关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方针,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形成的相应关系,相关问题涉及原材料的获取,包括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和开发,供应商的运营、内外分发、包装、再循环、再使用,减少资源使用以及公司产品的最后处置。绿色采购对材料的选用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尽量再利用回收材料;优先选用低能耗和少污染的材料;所使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易回收、易降解。实施绿色采购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

绿色采购通过源头控制,可以在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环境绩效带来显著影响,具体包括再循环、再利用,以及通过粉碎、无害焚烧和可降解包装等措施清除废物等。另外,绿色采购能够满足公众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同时又可以从整体上降低成本,所以绿色采购的方针和实践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2.4 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以工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闭环系统,即“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报废─多途径、多方式的多次再利用”,采用源头治理方式减少污染的产生。它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极小,资源利用效率极高,是循环经济的技术实现方法之一。

要实现绿色制造必须达到两个要求:一是通过综合利用资源和替代使用短缺资源,做到节约自然资源、减轻资源的耗竭;二是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产与排放,促进产品在生产中与环境相容,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绿色制造的实施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绿色设计部分,包括产品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直至产品回收处理方案设计;二是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从原材料进入、制造加工过程直至产品寿命终结;三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外延部分及相关环境。要实现绿色制造必须对每个环节加以控制,并对每个环节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

2.5 绿色营销与绿色消费

绿色营销系统是指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需要和环境利益相统一的目的,综合考虑产品和服务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策划的一系列过程。绿色营销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从制造商到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过程,主要研究从制造企业到中间商的过程中,如何降低非绿色因素的影响;二是从分销商或零售商到消费者的过程,主要研究如何把绿色营销理念贯穿到绿色供应链里,使分销商和零售商在与消费者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从减少浪费、减少环境污染这个角度来体现供应链的绿色化。

绿色消费是指人类为了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倡导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它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生态的需要,选择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商品和劳务,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意识,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理性消费、公平消费、可持续消费的特征。

2.6 绿色回收

完善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包括绿色回收活动,企业考虑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的回收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估,确定出最佳的回收处理方案,从而以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高的回收价值。产品的回收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减少资源使用、再使用、再制造、再生资源和废物处理。减少资源使用是可以由生产组织事先控制的。而再使用、再制造和再生资源的主要区别是对材料再利用的程度。再使用一般保持产品的原来物理结构,对产品材料的替换很少;再制造需要一些拆解并且替换一些配件,以便使得产品的性能与新产品一致。再生资源会改变原来的物理或者化学结构。所有这些处理流程都需要相应的加工过程和技术,比如,拆解技术在再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再使用过程需要更多的清洗工序。

3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障碍分析

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同时可能会给企业自身带来一定的财务负面效应,绿色供应链虽能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绿色回收和废弃物的处理却同样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两者相抵可能会使企业财务入不敷出。由于企业之间缺乏信任,企业在决策时总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而非整个供应链或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企业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实施更多的绿色工艺与绿色管理,这样就可以在投入最小成本的条件下使自己的产品达到相应的绿色标准。虽然绿色供应链在理论上可以建立,但相应的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和手段仍然有待提高。

[作者简介]陆兴发,男,东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赵序哲,女;朱晔,男;曲宏南,男,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

摘要:造纸企业对环境危害较大,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降低造纸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己成为国内外学者与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绿色供应链管理正是解决这一焦点问题的管理新模式。本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绿色采购系统、绿色生产系统、绿色消费和绿色物流系统方面来对造纸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造纸企业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产品的绿色性,增强对环境的友好性。

关键词:造纸企业;GSCM;环境策略

一、GSCM内涵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提出较晚,学术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至今也没有一个成熟的、统一的、权威的定义。笔者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集成供应链管理优势技术基础上,使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对产品从物料获取、制造、包装、仓储、销售、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实施环境管理和控制措施,从而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深刻的内涵:

(1)GSCM是一种充分考虑资源、环境这两大问题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2)G S C M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企业的体现。

(3)G S C M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造纸企业实施GSCM的必要性

我国造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纸张生产量和消费量居全球第二位,但这只能说明我国是造纸大国,而不是造纸强国,我国造纸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造纸企业的“绿色性”不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缺乏,原材料结构不合理;二是能源能耗较高,在降低能耗方面和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三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造纸企业仍然是污染的大户。这些难题是我国造纸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GSCM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模 式。

三、构建造纸企业GSCM模型

结合造纸企业供应链的特点,构建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模型,如图1所示。

四、造纸企业GSCM策略

造纸企业的绿色供应链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绿色回收、废弃物综合处理以及在整个过程中贯穿的绿色物流,将这些环节划为4个系统,分别是绿色采购系统、绿色生产系统、绿色消费系统和绿色物流系统,本文针对这4个系统提出具体策略,如图2所示。

1.绿色采购系统

进行绿色采购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要尽量选择对环境和生态无危害或危害小的原材料;另一方面要慎重选择供应商,进行绿色供应商管理。

(1)选择绿色材料。造纸企业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优先使用木材、芦苇、竹子等原材料,工艺质量较好;增加废纸、废渣的回收和再利用,对环境污染降低,减少或杜绝麦草等原料。造纸企业选择绿色造纸原料,不仅有益于环境保护,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档次。

(2)进行绿色供应商管理。核心企业最终纸产品质量与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供应的原料质量有直接关系。

2.绿色生产系统

绿色生产系统里,主要推行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能源消耗的现代生产模式,其手段是借助于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制造工艺、管理技术,其目标是使得产品在从设计、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为止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1)推行绿色设计。产品设计阶段是决定企业供应链绿色化程度的最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绿色制造的首要环节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把改善环境的努力和对污染的预防从设计开始做起,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

(2)推行绿色生产――清洁生产。造纸企业应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从工艺流程、技术革新、设备管理、节能降耗、资源利用等全方位入手,对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排污进行全程控制,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绿色消费系统

从绿色销售和绿色消费两方面来实施环境策略。(1)绿色销售。绿色销售是绿色供应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销售活动达到协调人类、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造纸企业应

从以下方面开展绿色销售:

首先,进行绿色引导。绿色销售的任务就在于把顾客的需求和需要引向对生态负面影响最小的产品。其次,进行绿色包装。进行包装时材料节省,废弃物量少,节约能源和资源;易于回收和再循环使用;废弃物能用各种方法加工成新能源或新材料,不产生二次污染;材料可以在自然界降解不污染环境。最后,设计绿色分销渠道。

(2)绿色消费。主要指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的产品。从企业来讲,进行如下活动:

一是开展公众绿色教育。国外很多国家将绿色教育引入了课堂,我国也应该开展绿色教育,增强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二是造纸企业要协调好和政府、绿色组织、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等的关系,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加强绿色产品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三是建立与竞争者的绿色战略联盟。行业竞争者们共同推广绿色消费,共同发掘绿色消费市场,共同获利。

4.绿色物流系统

绿色物流系统主要分为绿色运输与配送、绿色储存等正向物流和废纸回收、废弃物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环节。

(1)绿色运输与配送。为降低运输和配送的不经济行为,造纸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采用合理运输方式。一是选择联合运输方式。使各种运输方式扬长避短,既节省了能耗,又降低了运输成本,方便了货主,减少了人力支出;二是开展共同配送,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提高配送服务水平,降低企业库存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三是采用夜间行车的方式。从环保的角度讲,夜间运行方式可减少燃料消耗。其次,要合理选择绿色运输工具。不同运输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另外,企业应尽可能地选择如以天然气、酒精与汽油混合作为燃料的汽车,也可积极发展电动汽车及排放尾气为水蒸气的新型燃料汽车。

(2)绿色储存。造纸企业库存物品主要为原材料木浆、草浆、进口浆板及进口废纸等;主要化工原料有烧碱、硫化碱、石灰水等;产成品是大量纸张。在对这些物品保管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一些化学养护方法防止纸张变黄、发霉、生虫;二是对于化工原料,保管不当容易爆炸或泄漏。这两方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绿色储存措施主要是要根据物资的性能、特点,分门别类的采取不同的方法储存保管。

(3)废纸回收系统。利用各种措施,建设废纸回收系统,提高废纸利用率。第一,组建大型废纸回收中心。有实力的造纸企业应联合本地区同行业造纸企业,建立联合大型废纸回收中心,创造废纸回收的规模优势,规范中心的废纸交易规则和制度,提高废纸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无实力的造纸企业,则可以借助行业内其他废纸回收系统。第二,引进使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废纸的利用率。大型废纸回收中心,要上先进的技术装备,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利用废纸,比如,加强脱墨剂、脱墨工艺的研究,开发、研制更先进的筛选净化、脱墨设备,同时加强使用特制废纸(如瓦楞纸)的处理方法及再生利用技术,有效提高废纸的利用率。第三,拓宽废纸利用的途径。

(4)废弃物再利用系统。由于造纸工艺特点,在造纸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废弃物,诸如:废水、废浆渣、工业废气等,我们要想方设法将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其能够得到二次利用、多次利用,给企业创造新的财富。

第一,重视废水处理,提高废水的循环回用。造纸废水主要来源于3个环节,即化学制浆产生的黑液、漂白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造纸过程中产生的白水。这些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广泛用于工厂消防、道路抑尘、绿化灌溉等。第二,废浆渣回收再用,实现增产减污。如果废浆渣遗弃仍会产生污染,通过过滤机浓缩后回用生产纸板,只要添加量合理,不会影响质量,变废为宝,增产减污。第三,进行黑液碱回收工程。回收废液中碱,并可制成碳酸钙用于造纸辅料,减少外购,减少废弃物排放污染,一举两得。第四,回收黑液木质素。第五,综合利用粉煤灰。可建成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将粉煤灰通过配制法生产硅酸盐水泥。

在面临来自国内外环境法律法规、ISO 14000环境系列标准及社会公众的环保压力下,造纸企业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可以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耗能品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设计方案构想

[摘 要]欧盟、美国、日本不断推出的日益严格的能耗产品生态设计、节能等环保指令,正强烈左右着我国同上述国家(地区) 进行贸易往来的相关产业发展,尤其对我国生产耗能产品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国际 环保指令对耗能品中小企业的影响,提出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思路,以及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材料的选择、 供应过程优化的具体设计方案,以有效应对国外绿色技术贸易壁垒。

[关键词]国际环保指令;生态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不断推出的日益严格的能耗产品生态设计、节能等环保指令,进一步提高了其绿色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相关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约束性也日趋严重。欧盟已于2005年8月13日正式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于2006年7月1日实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2005年7月6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正式公布了关于制定能耗产品(“Energy-using Products”)环保设计要求框架的指令2005/32/EC(简称EuP指令),它作为集成产品策略框架的一部分,考虑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循环周期对资源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并规定会员国应在2007年8月11日前完成符合本指令所需的国内立法及行政规定[1]。EuP指令针对所有能耗产品设定生态化设计规定,将影响全球各地的能耗产品制造商及供应商,而其扩散效应将恶化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环境。2005年8月8日,美国国会颁布了《2005年能源政策法》(《EPACT2005》),该法对多种高能耗商用产品和消费产品制定了新的能效标准,扩大了促进高能效产品的“能源之星计划”。同年11月底,美国政府向WTO提交了关于耗能产品能源节约法规的G/TBT/N/USA/154通报[2]。美国对上述产品实施能源节约法规后,给我国制造业的相关产品带来限制。日本科技水平较高,在环保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不断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譬如:家电回收法(HARL)、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LPEUR)、绿色采购法(GPL)[3],并利用环境标志对进口商品进行严格限制,对我国的耗能产品贸易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冲击。

我国大型耗能产品企业大多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针对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国际环保指令的生态设计,这些企业大多已步入正轨,并占整个产业链的30%。由于供应链的合理化,使面临边缘化的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环保材料供应链难度更大,将面临生存危机。这已成为政府、企业、学术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国际环保指令对耗能品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

欧盟EuP指令真正考验的是国内的中小企业。我国的商务部正积极与欧盟进行磋商,为我们的企业争取尽可能多的豁免产品名单。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75%都是由合资公司和我国大型企业来完成的,国内不少大型家电企业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壁垒”面前也已经在下大力气进行自身生产线改造,这些企业由于研究起步早,抗风险能力强,应对EuP环保指令没有大问题,但中小企业尚处弱势。欧盟的WEEE指令涉及的产品回收率和回收成本问题跟生产商密切相关,如 WEEE指令指定的 10大类产品回收率均要求达到70%以上,而国内一些生产企业的回收率仅为40%左右。提高回收率的有效途径是改进产品设计。目前,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已经完成了相关的生产线改造。大企业自身具有很强的市场推进能力,通过向上游转移和下游压缩消化,完全可以渡过目前这一难关。相比之下,由于受国内外大企业应对欧盟法案整合上游供应链的影响,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型民营电子企业的订单大幅下降,并面临着很大的退货压力,将承担欧盟新环保法案带来的第一波杀伤力。而企业对ROHS指令的重视要远高于WEEE指令,原因是ROHS指令牵动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供应链危机。ROHS指令限制了6种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出路就是生产商要么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要么改变工艺,这将会带来包括成本采购、设计、生产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中国制造业一直走低端路线,大量环保材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还没有形成相应产业;受到ROHS指令影响最大的彩电、碟机行业已开始尝试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中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无铅焊接技术,并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交的电容电阻也进行无铅化改造,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实施相应对策。

如何提高满足欧盟、美国及日本需求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对这些国家的耗能产业作一个全面的评估。从技术的角度,绿色壁垒的措施往往是以高科技含量的绿色技术标准为基础,很多技术标准甚至还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涉及面广;单个企业受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和自身利益的局限,没有能力,也很难从全局的角度就新标准是否符合技术发展轨迹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绿色壁垒实质上是标准化的过程,因此,需参照国际行业绿色技术标准研究如何制定、通过和实施各项技术法规、监督及标准化问题。为此,对生产耗能产品的中小企业而言,应做到:1.加强同行业的沟通,尽快制定应变政策,整合行业环保技术力量,加快企业转型,以适应市场变化。2.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掌握国际技术标准化信息,设计打破绿色技术贸易壁垒的途径;同时,争取扶持、补贴政策。3.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申请专利;另一方面在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更要善于维护自身的专利权利和合法利益。在此基础上,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有效应对国际环保指令的必由之路。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对国际环保指令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提出有20多年,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概念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的自身资源利用。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重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重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则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目前,公众已不仅要求企业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更要求企业减少产生污染环境的废物,而且要求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因素,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沟通,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从而实现所在供应链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考虑生命周期管理和工业生态学,即最大化利润和保证环境质量的管理,其焦点是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针对前述不同国家环保指令对生态设计规定以及ISO14000国际认证对环保要求,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耗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四、生产耗能品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是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即将供货方纳入环境管理过程,企业实施环境友好实践(EFP,Environmentally―Friendly Practices)的三个方面,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材料的选择以及供应过程优化[4]。

(一)产品的设计过程。从产品设计初期,就导入生态设计概念,将材料的易回收、可循环考虑在内。具体而言,从自身优势出发,找到适合企业生产的产品,专攻这类产品的研发;加强对原材料的研究和制造设备的研究,在检测和材料替代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了解有害物质存在的机会,使用通过有害物质含量测试的材料,确保生产过程不受污染;构建物料控制系统,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产品设计中考虑环境问题,必须讨论所有材料的生命周期,加强设计者和材料专家之间的沟通,并使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如生命周期分析、质量性能分析(QFD,Quality Functions Deployment)和为了环境的设计(DFE,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等。

(二)产品材料的选择。DFE要求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同时包括购货企业的行为和供货方的行为。购货方为了环境的设计与供货方的环境管理密切相关,因为双方都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1993年,美国要求对释放臭氧物质(ODS,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或者生产过程中使用ODS的产品必须加以标注。而到本世纪初,美国已在环境保护(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中规定禁止使用ODS。福特汽车公司把环境概念纳入成本材料选用控制中,不仅带来了环境效益,为企业树立了声誉,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9年,福特公司资源再生利用的收益达到10亿美元[5]。福特公司汽车的外壳和其他很多部分,都是用易拉罐、塑料瓶等回收物做的。尽量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也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前,许多企业在一种产品中使用多种成分组成的材料,这就给日益受到重视的循环使用带来了困难。并且,使用替代品来减少废物产生和降低原材料消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改变以往使用原材料的习惯,防止使用法令上已经或者即将禁止使用的有害材料,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并且,不同行业应按照出口地区的具体环保指令选用材料,譬如,ROHS指令的关键在于采用替代性的原材料及工艺,如使用无铅焊接材料和无铅焊接设备;全面使用无机阻燃剂等,避免使用限定的6种有害物质。要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首先,应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上都需考虑环保的要求和回收的成本,尽量减少回收和再处理的费用,并在生产的电子产品上标注安全使用期限、产品回收信息等。其次,对明令禁止使用的有害物质应尽早开发出替代产品。

(三)供应过程的优化。国际环保指令对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因素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意识;2.供应商提供零件的材料情况(如是否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3.供应商产品和包装的设计(零部件采用生态设计、企业在设计中可由供应商参加);4.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如产品的再循环能力、是否申请绿色标志、是否符合ISO14000系列标准等);5.供应商的生产管理(如采用清洁生产等)。

供应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方面是供货方的评估和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

1.供货方的科学评估。欧盟EuP、WEEE、ROHS等指令对相关产品生态化设计规定,其中包括一般生态化规定和特定生态化规定。如果成品企业不从零部件供应进行监督,零部件厂商不从上游材料供应商进行监管,最后的风险将很难控制。通过对上游厂家进行筛选等措施,找出相关零配件企业是否具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认证标准,其品质的检测需经过考核及达标后才考虑选定为供应商。中小企业也可采取直接购买成熟技术来应对。为了把供货方真正纳入环境友好的实践,必须在贸易伙伴中建立紧密的联系。如果供货方不合作,企业应当准备如何抵制障碍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材料经理认为谨慎开发供应评估标准非常重要,他们认为供应方环境评估中的十大重要标准是:(1)环境记录中的公众揭发;(2)第二层供货方的EFP评估;(3)危险物管理;(4)有毒废物污染管理;(5)在EPA中要求标注的17种危险材料;(6)是否通过ISO14000;(7)相反的物流计划;(8)产品包装中的EFP;(9)ODS管理;(10)危险气体排放管理。无论通过自己的观察还是消费者的监督,即使一个供货商自愿提高环境性能,如何成功实现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所以,采用上面提出的十大标准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的第一步。

2.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内部物流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减少污染和降低成本。许多企业已致力于提高内部的物流过程。一些企业加强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对采购员进行培训,使员工关心采购,尤其是包装和内部物流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使采购员摈弃采购严格基于单位价格的谬论,而认识到处理过程和材料浪费问题的严重性。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公司把每个员工在内部物流管理中对环境友好的表现作为重要的绩效考评指标,与每位员工的奖金直接挂钩,并占相当的比例。这一举措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声誉,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最终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供应商应该帮助企业改变内部物流过程,从而减少废物(如包装物),这也可以带来运营优势,如降低成本和方便运输。

综上所述,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采购员和供应链经理在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担任关键角色:通过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供应商的开发以及购货程序的改进,他们对企业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起着主要作用。为了最终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学习发达国家企业或国内外资、合资企业的一些先进经验,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做起,逐步建立供应商的档案,实现对供应方的科学评估。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尤其是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另外,为企业建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建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路径是各不相同的,必须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环保效益和企业声誉,最终增加利润并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我国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资源减少和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成为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绿色供应链的基础入手,对绿色供应链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对我国零售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从合理定位、增强联系以及加强供应链应用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零售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零售企业 绿色供应链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资源的投入以及损耗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企业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绿色消费需求的同时,减少物流成本,增强企业自身竞争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生态环境双赢的有效手段,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供应链的每个成员称为供应链的节点。供应链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点在于采用系统化的方法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使传统的企业向扩展型企业发展,其实质在于集成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①。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方向,是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它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零售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使得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三重目标的有机统一②。

三、在我国零售企业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零售企业作为供应链中企业的最后一个职能环节,直接面对庞大消费群体,承担着将产品送达消费者,并将消费者需求信息予以反馈的重要作用,其运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可以说,零售业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对零售企业自身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实在意义,更对供应链上各个节点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零售企业能充分满足现在和将来的越来越高的绿色消费需求,同时通过减少物流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以此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并取得长足发展。当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还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有助于提高零售企业的企业形象。零售企业处于整条供应链的末端,其上游是生产商、经销商,其下游是普通的消费者,零售企业处于承上启下的链条中的关键一环。零售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可以对上游企业产生一定的监督作用,使其在生产、分销过程中做到绿色环保,;对零售企业的下游消费者,企业选择最绿色、最环保的商品进行推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消费走向了大众化,成为了消费者消费时的基本标准,零售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大大提高零售企业以消费客户导向为中心的意识和能力,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零售企业提倡绿色环保,可以体现出这个企业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形成节约、环保和健康的良好形象,从而在公众眼中树立起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2.有助于零售企业提高绿色管理意识。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从时尚消费走向大众化,成为人们消费的基本标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大大提高供应链以客户导向为中心的意识和能力。一个零售企业提高绿色环保意识需要企业领导、内部职工自身提高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损耗,达到企业整体绿色环保。同时,通过对绿色产品由定制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转变,对整条供应链的上游企业体现绿色环保的优秀形象,提高零售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总的来说零售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提高了绿色管理意识,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最终实现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3.有助于增强零售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联系。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减少资源的损耗,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营效率,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可以说,零售企业主导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的是企业之间合作机制的研究,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零售企业处于绿色供应链的末端,它能及时准确的反应市场的供求信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市场供求信息的迅速反馈,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敏捷程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应链上、下游在应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需求不确定性的能力。零售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以销售绿色产品为中心,从根本上构建绿色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所需的投入和所承担的风险,将有一个全新的预测和规划,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利益分配可以以此为依据,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平化。

4.有助于零售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曾说过:“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施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供应链取得新的竞争优势。比如,有利于零售企业品牌建设,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信誉,赢得客户的信任,从而赢得市场③;有利于零售企业降低成本,如通过绿色物流强调的小投入、大物流模式,节省零售企业经营成本,拓展企业利润空间;有利于零售企业绕过绿色壁垒,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我国零售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研究

(一)根据零售企业不同情况合理定位

1.树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管理理念。整个供应链运作的起点在于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对于我国零售企业而言,传统的以生产厂商为导向的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日益深刻变革的零售行业,零售企业若想长足发展,就应树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管理理念,逐渐地将传统的推式供应链向以顾客为核心的拉式需求链转变,实现“顾客所需,即我所供”的管理理念。

2.注重顾客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的产品竞争往往难以为继,只有产品和服务紧密结合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特别是零售业经营的质量、价格和特色很难区分,差异化的顾客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零售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瞄准顾客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这对于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乃至整个企业形象都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合作

1.尽量缩短流通环节。如今我国多数零售企业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多级分销商,这种多环节的流通体制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信息传递的失真性。信息沟通的滞后,使得企业间需求预测失误,这样既加大了流通费用的相应成本,又造成了整个供应链上所有成员的波动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了所谓的“牛鞭效应”。我国零售企业若想使“牛鞭效应”得到有效地控制,就应该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密切协作,尽量缩短商品流通环节,缩短商品订货期,减少资金的周转时间。

2.加强链条成员的密切合作。供应链上成员的信任合作、利益及风险共担,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也是我国供应链战略计划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供应链上成员的冲突问题,则需要建立合作、信任、共赢的新的战略联盟机制,实现供应链的集成,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④。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和并行工程的思想都要求在产品开发中让供应商、顾客参与其中,以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⑤。因而,供应链战略计划中需要考虑让哪些供应商、顾客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设计中,如何共同承担开发资金投入的风险和获得的利益等问题。

那么绿色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的企业之间应该打破视企业掌握的信息为商业秘密的局限思维,绿色供应链上价值的转换不是孤立的,而是靠上游到下游之间所有企业共同努力实现的。因此,我国零售企业应该努力地实现绿色供应链上游到下游企业之间的无缝链接与合作。

3.将上游厂商纳入企业的管理系统当中去。我国零售企业应充分发挥其在战略联盟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参与到上游厂商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中去,及时将消费信息反馈给厂商,帮助其进行产品改进和更新,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制造、配送等的时间流程,减少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既提高了顾客响应速度,又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另外,上游厂商纳入企业的系统管理后,保证了零售企业获得了稳定的货源供应,同时厂商的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优势互补实现了利益共赢。

(三)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发展绿色供应链

1.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实现产品的销售是零售企业的最终目的,物流及配送网络是供应链存在的基础,物流网络的健全程度及市场开发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通过供应链分销到目标市场的速度,决定着零售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因此,建立和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实现物流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是我国零售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利器。而国内零售市场业态的多元化、地域环境的多变化、销售网点的网络化等因素决定了物流配送模式更加地复杂。因此企业不论是在选择自营物流、利用供应商或是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都应充分衡量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关键性和自身经营物流的能力,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效配送体系,实现物流运作的低成本。

2.加强库存管理。我国零售企业在优化物流配送体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商品库存量的管理。一方面零售商的库存过多,一旦出现产品供过于求时很容易造成大量库存积压,而为了处理积压商品企业往往进行降价处理,企业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如若库存过少,很容易导致缺货现象的发生,使企业丧失了许多销售的机会。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供应商代管库存的方式优化其库存管理。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其库存存在种类多,管理复杂等问题,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供应链环境下的新的库存管理模式,如VMI(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JMI(联合管理库存)和CPFR(协调规划预测和自动补货)⑥,以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

3.提高反应速度。零售企业应该采用ECR或QR等供应链管理手段,由过去的“预测推动型”订货策略转变为“需求拉动性”,缩短提前期,用大量的小额订单取代过去的大额订货,从而使得配送中心减少无效库存,并提高反应速度⑦。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可靠支持,信息共享也是实现提高供应链管理反应速度的关键。零售企业与供应商要共享需求情息、存货状况、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需求预测和装运进度等信息并且在各企业间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

(四)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

1.以互联网为纽带整合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作运行建立在节点主体企业间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可靠支持。我国零售企业要想尽快与供应商实现无缝链接与协作,就应以互联网为纽带将信息技术整合到供应链的管理当中去。因此,对于我国零售企业而言,以互联网为纽带整合信息技术,对顾客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商品的优化组合,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市场所需的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2.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人才。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人才是我国零售企业信息系统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其实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不遗余力地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为员工提供多种培训机会,使其掌握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熟悉现代零售业的运作规律;同时还应逐步缩小与外资零售企业的薪酬差距,吸引优秀的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在我国,零售业已逐渐成为最有活力的行业之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空间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外资零售企业先进管理经验的注入,都为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现代零售企业间的竞争已然演化为供应链之争,绿色供应链管理在零售业中的成功运用已经成为管理理论发展的新亮点。我国零售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导入合适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