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浅谈自然灾害物流管理

时间:2022-06-29 08:38:55

序论:在您撰写浅谈自然灾害物流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浅谈自然灾害物流管理

浅谈自然灾害物流管理: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摘 要】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应对的问题。应急物流的高效运作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因而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应急物流的概念、特点、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阐述,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流体系;快速反应机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灾害频发,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突发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济损失更不可估量。2008年初南方地区雪灾、5月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日本地震引发的核设施破坏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来处理伤员救助、灾后重建等工作,为使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小化,要求在极短时间内调配大量的物资,客观上要求构建快速、高效的应急物流体系。

1.应急物流基本理论研究方面

1.1 应急物流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为应对自然灾害以追求时间最短和损失最小化的物流需求,它是从物资的供应地运到需求地的一个实体流动过程,包括:获取、加工、储存、配送、运输、装卸以及信息处理能力[1]。

1.2 应急物流的特点

突发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飓风、泥石流等。与一般物流相比,应急物流的特点主要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急迫性、非常规性[2]。

(1)突发性。现代技术还远不能准确监测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这是区别于普通物流的最主要特征。

(2)不确定性。人们无法确定自然灾害持续时间,以及影响的范围和强度。因此,应急物流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3)急迫性。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应急物流速度的快慢,决定了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大小。

(4)非常规性。普通的物流运行机制将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2.我国应急物流存在问题方面

2.1 高物流运作成本

危机一旦发生,各级政府就会组成相应的危机处理领导小组,以危机的及时处理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这种运作机制是一把“双刃剑”[3]。一方面,国家会运用行政命令手段统一组织指挥物流保障机制的运行,调动全国人民的力量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它从时效性上解决了对物资的需求。另一方面,运用行政手段必然会产生高昂的成本。由于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法律保障机制,全国各地都会紧急供应应急物资,会造成应急物流的体系紊乱。

2.2 基础保障设施落后

物流基础设施包括通讯系统、交通运输网络、物资储备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等。08年南方雪灾造成的电力系统瘫痪,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保障设施,以至于居民区大面积停电,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山区。雪灾影响了南方大部分地区,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2.3 组织协调不够完善

自然灾害发生后,要在最有效的时间内把所需救灾物品送到灾区,这是应急物流的关键所在。当通讯网路中断后,组织协调短板尤为明显。急需救灾的地点不能够及时得到所需的物资,而相对不严重的地区却涌现大量的物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救灾物品来源广泛,有个人的捐赠、地方的捐助、国家的调配、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等,而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跟不上灾情的变化。

2.4 信息的有限性

由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很多信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变化,在有效的时间内,决策者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在信息的反馈和处理中,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决策的效果关系到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是对决策者的严格考验。

2.5 应急物流管理专业队伍与装备匮乏

应急物流是一个系统化、专门化的工程,其特点是受难灾区范围广、密集度大,对救灾物资的需求量大,需求的时间短,而且这些物资来源广泛。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调配运送方式,我国还没有专业化的应急物流管理专业队伍,甚至一些救灾的装备还需要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如:一些大型的物资运输机和专业性的救援装备。应急物流面临的任务艰巨,需要专业人员来处理相应的救援设备,而相应的救助体系还没有成熟,没有相应的救助队伍,灾害一旦发生,就会难以自救,大部分地区以铁路和公路作为物资的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应急物流的运输效率。

3.应急物流问题的对策研究方面

3.1 应急物流的公共应急机制方面

为了使应急物流系统高效运转,应该建立和完善国家的行政制度和公共政策。包括要建立国家预控中心,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以及物资的发放机制,资金的筹集、发放和监管。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形成以一种有效的制度。建立应急物流公共机制的目的在于使应急物资能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事发地。要使整个应急物流体系形成高效运转的大系统,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应急物流的建设与发展。

3.2 高效的应急物流信息技术平台

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应急物流预案数据库,构筑应急运输方案自动生成的应急物资运输调度平台,以及基于GPS、GIS的应急物资运输监控平台。突发灾害事件发生后,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灾区反馈到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从应急物流的目标出发,制定合理的物流配送、运输方案,在物资的运送过程中,可以借助于GPS、GIS等先进的手段进行全程监控。

3.3 应急物资储备战略

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物流实施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影响着应急物流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4]。国家应该储备大量的应急物资以备不时只需,拥有了战略物资储备,就可以在灾害发生短时间内,达到应急物流的系统目标,尽可能降低灾区的损失。国家与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签订战略物资保障协议,同时给企业一些优惠措施,保障战略物资的供给。同时,国家可以建立一些战略性的物资储备仓库,各省市相应制定物资储备战略,建立健全的物资储备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制定出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应急物流体系。

4.结语

总体来说我过应急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本文根据对应急物流的特点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随着人类防范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意识的增强,应急物流理论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成熟。

浅谈自然灾害物流管理: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

[摘要] 本文主要从构建应对自然灾害的物流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应急物流的构建措施,以期在救灾重建中起到一定建议作用。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应急物流 构建

一、自然灾害下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它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以及弱经济性等特点。应急物流包括由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和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

我国目前应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1)我国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具有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不计物流运作成本和代价高昂的特点。(2)应急物流配送指标体系不健全,配送方式欠灵活,交通运输存在较大问题。(3)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4)应急物流指挥体系不完善,军地物流服务保障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1.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进行应急物流管理

GIS主要用于支持地理查询及最终的空间决策。GIS在应急物流中的价值在于将设计用来做决策支持的技术整合到一个对于大量重大空间决策有迫切需求的领域所产生的利益。由于这个原因,最近几年里,GIS 在应急物流中的应用变得非常活跃。利用信息技术和GIS有效地改善应急物流。

2.由政府和港口经营组织及社会力共同参与的应急组织系统

这种应急组织系统通常包括政府机构、非政府公共组织、新闻媒体、港口及临港企业、港口腹地的相关组织等主体,政府与港口组织共同制定应急计划并且明确分工, 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突发事件由政府出面协调处理一般性事故事件由港口出面组织协调处理。

3.把社会物流纳入到应急物流体系

(1)推动物流的社会化功能的全面发展,让全社会认识到物流的社会价值;(2)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特别是物流部门与非物流部门的协调机制;(3)中国应急物流机制的建立,还有赖于专业第三方物流和逆向物流产业的发展。

4.建立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1)监测预警及应急预案机制。监测与预警是一切应急事件救援、处置、处理的基础,各级职能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收集、归纳、整理、分析相关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上请下达,形成联动。对早期发现的、影响可能较大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灾害性突发事件,应通过主管领导或管理部门会同卫生、防疫、地质、气象、消防、防洪、环保等有关专家进行风险预测评估,提供预警意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2)全民动员机制。应急物流中的全民动员机制可通过传媒和通信告知民众受灾时间、地点,受灾种类、范围,赈灾困难情况,工作进展,民众参与赈灾的方式、途径等。

(3)政府协调机制。紧急状态下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主要包括:对各种国际资源、国内资源的有效协调、组织和调用;及时地提出解决应急事件的处理意见、措施或预案;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根据需要紧急动员相关单位生产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和办法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应急物资保障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

(4)应急基金储备机制。应急物流活动中的资金流是不可忽视的管理环节,尽管国家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预留部分资金用于重大突发性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与处理,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应急基金能否可以像养老保险基金一样纳入社会保险值得探索,当然接受社会捐赠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应急基金的筹措和管理无论方式如何,法制化、规划化和经常化是十分重要的。

5.建立军地物流一体化下的应急物流

加强基于军地物流一体化下应急物流的建设是一项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具体的应急保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地方直接应急保障,军方支援。地方直接应急保障适用于较小规模和范围的紧急情况,如局部地区的水灾、干旱、泥石流、塌方等。灾情发生时,由地方政府组成应急机构统一组织指挥救援, 并向军队请求必要的援助。二是军方直接应急保障,地方支援。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平时部队训练、演习和小规模武装摩擦期间。三是军地联合应急保障。这种应急保障模式应用范围广泛。在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时国家应当迅速启动国家应急系统,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果断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军地双方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发挥各自物流系统的优点,实现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6.加强交通运输保障

(1)完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动员法规体系,使全社会的物流交通保障力量“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构建应急物流交通运输动员法规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着眼于经济建设和应急的双重需要,优先抓好敏感地区,如洪涝易发区、地震频发区等地区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动员法规体系建设。

(2)抓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的全程顺畅。一要建好路网。交通路网建设在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与国防要求上是一致的,完全可以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战备效益结合起来。二要建好衔接工程。所谓衔接工程,主要是联接铁、公、水、空、管道各运输渠道,与运输密切相关而又不纯属运输线路的工程设施。为提高应急能力,衔接工程的建设标准一定要高。

二、结论

本文针对我国自然灾害较多的情况,提出了建立应急物流体的一些建议。加强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建立军地一体化的物流体系,交通上的保障,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等方面构建有效的应急物流体系。

浅谈自然灾害物流管理: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科学运行的策略

[摘要]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救灾过程中是救灾应急科学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应急物资、人员、资金能及时到达灾区,降低不可预知的运作风险,道路通畅、人员调配等顺利进行,科学、系统、高效、经济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需要着实进行。

[关键词]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科学运行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应急管理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地也都开始着手建立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决策指挥体系,并且初步形成了以职能部门为主的应急支持体系,民政部在整个救灾体制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但是民政部仅仅是中央的一个部委,难以指挥领导其他部委,救灾中其职能也主要在于负责灾民的生活救助。应急物流体系的各个职能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比如救灾物资的运输、采购和配送等均由不同部门管辖,无形中增加了协调难度和沟通成本。各地应急管理仍然没有一个集中的物流业务平台,没有信息共享、统一运作的应急平台。

一、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现状

经过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等灾害的发生,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应急救援系统也逐步提升,其应急物流管理工作也较为科学、规范和高效,一直学习发达国家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美国、日本、德国的应急物流管理各具特色,在构建和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研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国尚未建立起规范运行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只是建立了一个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的供应、运输、配送、发放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的运作体系雏形。该体系,虽然具有一定的功能,在一些灾害救助中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在

突发性重大灾害的紧急救助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应急物流的组织和运作体系,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物流交通运输网络,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应急物流资金、技术和装备建设,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和预案体系,应急物流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自然灾害发生后,我国通常临时成立指挥部门,临时紧急召集制订的救援计划,临时抽调大量人员,在较为无序的状态下组织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工作,从而影响了应急物流组织和运作的经济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由于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分散,信息传输手段落后,缺乏互联互通、信息反馈的共享机制,导致应急物流指挥与管理信息的丢失、遗漏和延滞,造成应急物流能力降低、应急物流指挥和运用应急物资迟缓和应急物流的无序状态。

应急采购和捐赠物资的来源管理方面,呈现多样化、分散、临时、自发性强,所供应物资在质量、规格、包装等方面差别很大,还使审计监管难度增大,也不利于救灾物资和款项的统一配送和使用,增加不必要的物流损耗。虽然民间主体捐赠了大量物资,但由于救灾信息不能及时共享,这些捐助物资也出现了种类或时间上的供需失衡。运输资源难以系统、科学的统筹调配。这就是为什么救灾初期应急物资缺乏,供求不平衡,而在救灾后期救援物资供应过多、浪费严重等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科学运行

(一)要明确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物流环境

即要明确发生的是单纯的自然灾害、还是复合型的突发事件。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天气的变化,单纯的自然灾害正在向复合型的突发事件转变,而复合型突发事件的救灾需求更加复杂,无论是救灾物资的数量、种类还是分布半径等方面,这对应急物流的组织和实现意味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需构建高效的应急物流组织和运作

包括应急物资供应渠道、运输网络、配送体系、统一的指挥中心和决策部门、沟通与协调机制等。有效运转必须有强有力的政府职权,并依靠政策法规行使其职能。

(三)需搭建权威的应急物流信息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具有一个适应性强、功能全面、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中心,并组织众多商业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加盟,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组成一个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在灾害发生时,通过该网络灵活抽调各加盟单位组成保障体系,将各处资源调动起来。

(四)需健全应急物流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

要完善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组织机构设立及其职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理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在应急物流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还要尽快出台合理的应急物流补偿政策。

(五)需完善应急物流预案体系

科学完善的应急物流预案,是确保应急物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有效保障的基础。应急物流预案在内容上应科学、合理和可行,应对应急物流的具体运作、组织协调、风险控制等进行系统规定,以减少应急物流的无序性,保证应急物流通道的畅通无阻。

(六)需要大力整合应急物流资源

要对应急物流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交通网络资源通过建立高效、合作、协调的机制来进行整合管理。

(七)进一步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的发展水平

建议在现有应急物流贫乏的基础设施前提下,借助军用运输装备、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并在平时储备一些专用的应急物流设备,例如专用运输车辆、专用的破冰除冰设备、疏通道路的大型机械等。

(八)需构建应急物流预警管理体系

应急物流运作过程中,由于灾害情境的复杂性和灾害演变的不确定性,加上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中各环节、各流程存在大量管理失误、管理缺陷、管理错误行为等,内外风险因素叠加、耦合,又会产生更大、更复杂的风险事件,因此,需要借鉴预警思想,从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预警管理体系的高度来构想整个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框架。

浅谈自然灾害物流管理:重大自然灾害下黑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的库存控制研究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损失,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灾后如何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是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本文从粮食应急物流的概念、特征及库存控制定义和内容出发,对黑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以确保粮食应急物流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黑龙江;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

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对物资需求将大大提升,特别是对粮食供应上。但在此种情况下,不可能通过正常的采购来供应,那就需要预先储备好粮食,并在最短时间内顺利送达灾区。科学合理的粮食应急物流的库存不但能在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中迅速供应上保障性物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备成本,减少对各类社会资源的占用。黑龙江省拥有辽阔耕地面积,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个商品粮生产地,在重大灾害的粮食应急物流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如何科学控制粮食应急物流的库存是新时期黑龙江省粮食储备部门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粮食应急物流及库存控制

1.粮食应急物流

所谓粮食应急物流,就是基于最大化时间效益及最小灾害损失,把应急粮食顺利、安全、足量的自储备点运送到灾区,解决灾区粮食需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稳定社会的一个物流活动。和一般性粮食物流相比,其具有这几个特征:

(1)突发性,由于自然灾害发生是突发的,因而对应急粮食的供应也必然是突发性的,是无法预见的,这是粮食应急物流最为突出的特点。

(2)紧迫性,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如应急粮食未及时供应,则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基于此,应急粮食必须在第一时间送至灾区,及时分发给群众,以减少灾害的危害。此外,灾后除受灾群众需应急粮食外,大量救援人员进入灾区,也较大地增加了粮食需求,应急粮食可否及时顺利送达是救援工作是否顺利的关键。所以,应急粮食物流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

(3)阶段性,因自然灾害在发生之后的不同阶段内,灾区对应急粮食需求也是相应变化的。所以,应急粮食管理部门必须依照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救援策略,向灾区供应应急粮食,直至债后重建完成为止。

(4)弱经济性,粮食应急物流工作首要目标是效率,而非单纯的经济效益,为确保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甚至可不惜一定成本满足需求。

2.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就是在确保需求可充分满足基础上,使对物资仓储而产生的各类成本和最小而采取的针对性、有效性控制的措施和技术。具体而言,就是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应用一定技术和采取专业方法,确定最佳库存量、订货时间、订货批次、具体数量等,进而达到一定库存目标,譬如:库存成本最小化、服务水平最大化等。在内容上,库存控制主要有确定物资最佳的仓储量、仓储结构、订货周期及动态调整等,通过最小化成本开展库存管理,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

二、黑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应急粮食储备的重视,黑龙江省不断推进地方粮食储备,调整充实应急加工、销售企业,加快完善市粮食应急体系,大大提升了全省粮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同时,已建立集粮食资源管理、交易、政务管理及数据库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库存控制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在库存控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且受诸多因素影响。

1.存在的问题

(1)成本增加问题

在库存控制成本上,粮食应急物流不仅包括一般物流的物资采购、运输、仓储等成本,同时在应急粮食不足时,还包括自其他地区调运物质的额外成本。前文提到粮食应急物流是以保障受灾群众安全、降低灾害损失及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对库存成本未能全面考虑到。从当前黑龙江省库存控制情况看,为保障粮食应急的充足供应,以致于在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增加。此外,应急粮食物流是临时开展的,而在短时间内集中调运大量应急粮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物价,使得成本升高。

(2)数量控制问题

当前,黑龙江省的应急物质的采购制度尚未健全,还不够规范,使得应急粮食采购存在一定的无序性。此外,应急粮食物流具有突发性,以致于采购数量难以确定,也就不能准确预测库存数量。通常在供应应急粮食中,会面临此种情况,就是受运输条件限制在灾后第一时间不能顺利送达灾区,造成应急粮食需求难以满足,但在救灾的中后期会大量急粮食运入,此种情况对库存控制提出了挑战,在后期库存数量会大幅增加,影响到库存的有效控制。

(3)管理人员不足

一方面,应急物流人才培养路径缺乏。现阶段,大多数院校物流专业未开始应急物流及库存控制的有关课程,以致于难以培养应急物流专业人才。此外,应急物流领域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应急粮食库存的管理人员通常是临时自粮食储备部门各抽调而来的,一般不具备应急物流的管理知识,使得库存控制缺乏合理性、科学性,需专业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4)仓储能力欠佳

黑龙江省担负着全国应急粮食物流的重大职责。但在逐年增加粮食储备量同时,既有仓储设施未能的及时更新和维护,伴随时间推移逐步老化、陈旧。调查发现,大多数国有粮食储备单位的设施、设备均存在一定的老化问题,50%以上的仓储设备是上世纪生产和建设的,当中有诸多面临大修乃至报废问题。在此种情况下,黑龙江省年损失粮食储备容量超过两亿公斤。同时,仓储能力的欠佳还使得每年粮食储备损失率超1%,总量打5000万吨,由此造成粮价内含30%的物流成本。

2.影响库存控制的因素

从黑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的库存控制现状看,通常受这几方面的因素影响:(1)交通运输,对于应急粮食物流而言,运输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但影响到灾区救援及时性,还会影响到应急物流成本控制。如受灾点交通系统发达,则有利于应急粮的应急调度,进而更好满足灾区需求。换言之,交通相对发达地区,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就可自多个地区获得粮食,进而需要的应急粮食就少,库存相应较低;相反地,交通欠发达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因无法自外界及时调运应急粮食,对应急粮食需求就大,因而库存上也相应增加。(2)政府支持,在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中,政府发挥着主导效用,政府对某地区应急粮食物流越重视,则库存就越多;反之,如政府对某地区的应急粮食储备重视度不够,那么该地区的应急粮食库存就少。(3)易变质性,粮食具有易变质性,所以在存储上需采取更为严格的技术措施,且存储时间不应过长。此外,因粮食的这一特性,在存储一段时间后,必然有损耗,这是应急粮食和其他应急物资不同的地方。所以,在确定最佳库存量时必须将变质量考虑进来,已得到修正后最佳库存量。

三、改进和强化黑龙江省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的对策

1.加强库存控制成本管理

一方面,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政府部门必须当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成立粮食应急物流管理小组,以便及时应对应急粮食调运。同时,要尽快掌握自然灾害类型、发生区域、影响区域、严重程度等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以确保库存的有序控制,以免价格较大波动,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在考虑粮食应急物流采购、运输及仓储等成本同时,还应加强从其他粮食充足或方便运输地区调运粮食,以便减少额外成本。对于此种情况,可在自然灾害多发区域的周边做好应急粮食储备,一旦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可及时从周边地区调运粮食运送灾区,可有效控制库存,减少库存管理成本。

2.科学确定库存控制数量

应依照以往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粮食采购实际制定预案,在发生灾害后能够根据预案和灾区需要合理采购,以便有效控制库存量。对于交通系统健全,配送能力满足情况下,把应急粮食在灾后第一时间送至灾区,以免出现“前少后多”情况,更好的控制粮食应急物流库存量。也不得盲目调运,以免造成粮食存量较大波动,需合理安排粮食调运和发放。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性粮食应急物流仓储控制的有效性,还需应用投资、金融、财政等方式,鼓励满足条件的区域内企业积极参与到物流仓储中,特别有一定粮食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区域政府性仓储和社会性仓储相结合的库存控制机制,打造阶梯式库存控制体系,在政府宏观指导下保障区域性粮食的稳定、合理调运。

3.推进应急物流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物流专业应尽快开设应急物流和库存控制有关课程,以便培养专业的应急物流人才。此外,国家及政府必须重视应急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包括加大设施投入,在高校创建应急物流模型和实验室等。在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上,应聘用专业人才进行相关工作。

4.加快应急粮食仓储建设

在新建仓储设施同时还应不断强化既有粮食仓储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工作,以便提升区域粮食应急物流库存管理能力。一方面,要对已有投资、融资等方式进行改革,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到粮食仓储的更新改造中,让地方应急物流仓储设施具有相应的粮食收、储及应急保障等功能。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能适应新时期粮食生产、仓储、物流的科学化、系统化粮食应急物流库存设施,并要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种粮大户建设有干燥设施的仓库。此外,还应建立完善各级应急粮食物流仓储设施的维护制度,加强地方粮食仓储基础设备的管理,特别是要保证各地区的粮食仓储设施的所有权、管理权等关系,未能得到经许可的不得违规变更的产权。必须确保既有粮食仓储设施不减量、用途不变,确保粮食应急物流库存得到有力控制。

5.强化库存控制信息管理

首先,政府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信息采集及传输方法,提高信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以确保应急粮食能够及时安全送抵灾区。其次,对于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应严格按粮食等级分类,编制科学的预算报告。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能够依照预算报告,结合实际调运应急粮食。再次,应建立健全粮食信息网络,合理布设粮食信息采集点,以便及时掌握粮食市场的动B,及时对库存进行调整,确保库存量的合理。最后,要完善粮食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于灾区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反馈,保障粮食的安全、足量送到。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充分认识到粮食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而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在粮食应急物流库存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基于黑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的实际,应充分借鉴国内乃至国外先进的应急粮食库存管理和控制经验,强化库存控制,要加强库存数量、库存成本方面的控制,同时要加强应急物流人才培养,为粮食应急物流库存管理提供人才支持,还要推进应急粮食仓储更新和改造,提高库存能力,重视库存信息管理,如此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和管理。

浅谈自然灾害物流管理:面向重大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研究

摘 要:自然灾害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加之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受自然灾害影响区域较多,加强自然灾害预防,构建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成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构建,要注重对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特征进行把握,保证重大自然灾害下的应急物流体系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和联动性,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之后,能够快速制动,更好地满足救灾工作。本文在对这一问题分析过程中,就当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问题,构建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协调运作

应急物流是指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紧急事件发生后,能够提供应急物资,将灾害产生的影响和破坏降至最低。应急物流体系针对于应急物流建设情况,形成一整套的发展体系,保证应急物流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我国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较为严重,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加上受到恶劣天气影响,或是其他因素影响,导致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几率相对较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并对现有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缺陷予以完善,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智能化水平,是防控重大自然灾害,降低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的关键举措,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应急物流特征分析

应急物流建设主要针对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紧急事件,其特征与紧急事件特点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关于应急物流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1.突发性

应急物流主要针对于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而这些紧急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应急物流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它需要根据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的具体情况,快速制动,能够在紧急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为受灾地区提供物资支援,从而对灾害产生的危害进行降低,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随机性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征,这就导致应急物流发展过程中,随机性较强,它需要很对于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人们在对自然灾害预防过程中,只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控,但是无法对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发生形态进行把握。例如在汶川地震爆发之前,专家们虽然预感到了地震,但是却无法准确认定,从而导致汶川地震发生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在进行抗震救灾过程中,面临着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需要结合灾区情况,进行物资供应。这种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也给应急物流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紧急性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并且重大自然灾害具有持续性的特征,在进行救援过程中,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较好的把握。应急物流针对于重大自然灾害的特征,必须尽最大可能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这就需要应急物流能够在第一时间运输现场,从而对灾区人民进行有效救助。从这一点来看,应急物流紧急性较强。

4.多主体性

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人们在抗震救灾时,不单单包括了政府机关,还涉及到了医院、社会、普通民众等多个方面。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全社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对其进行了救助。可见应急物流建设,需要对其多主体性的特征予以把握,从而对救援物资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快速地运输到救援现场。

5.经济性较弱

应急物流建设,主要考虑到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a损失,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应急物流具有紧急性的特征,其必须快速制动,这就使其对物质价格的考虑降低,以时间作为主要考虑点。

二、当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急物流预案欠缺考虑,在实际抗震救灾过程中,组织系统的能动性较差,导致物流资源整合面临一定的困难,限制了应急物流体系的功能和作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尚未建设健全的应急物流预案

在对重大自然灾害处理过程中,我国会成立暂时性的指挥组织,并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暂时性的指挥组织建设完成后,需要对灾区情况进行考虑,并且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较为仓促,导致物资运输效率降低,不利于快速地进行救灾,势必会导致灾害区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较大的问题出现。同时,应急物流建设缺乏预案,导致物资采购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导致资金浪费的现象存在。缺乏应急物流预案建设,无法对应急物流体系的功能进行发挥,导致应急物流体系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时,快速制动能力较差。

2.并未充分关注组织系统的作用

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临时救援组织的重视度较高,缺乏对常设机构作用的关注,导致在救灾时,原有的组织结构作用未得到发挥,可能影响到组织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应急物流组织系统缺乏有序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独立性较强,彼此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3.分配渠道限制急救作用的发挥

在进行赈灾物资分配过程中,分配渠道较多,导致配送效率较低,从而使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未得到较好的发挥。同时,多渠道的物资配送体系应用,导致调配的秩序较为混乱,使得调配成本增加,调配效率降低,给应急救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4.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程度较差

智能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功能性未得到发挥,人工管理模式仍占据主要地位。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由于忽略信息系统管理的效率性,导致应急物流管理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难以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协调,无法发挥资源最大化配置优势。

三、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分析

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把握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对于应急救灾的重要性,能够做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和监控,并能够对灾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为救灾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应该关注于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够使相关信息进行告诉传递,从而为应急救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组织体系建设

在进行应急救灾过程中,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组织效率得到较好的提升,能够形成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的应急组织模式,能够对应急救灾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要注重对各个方面的力量进行协调,能够构建一个权威性较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协调体系,能够对应急救灾工作进行统一的指导,保证应急救灾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组织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第一,构建应急物流预警办公室,这一办公室的决策机构为各级国家政府。各级国家政府在应急预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各个部门的职责,能够对重大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发生险情后,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保证应急物资供应工作能够更加及时、可靠。

第二,构建完善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能够对应急物资运输救灾地区进行有效指挥,保证物资快速运达,以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下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公室、应急物资配送管理办公室、信息管理办公室,保证组织协调体系能够快速制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就应急救灾工作进行较好的协调,从而对灾情进行有效控制。

第三,构建完善的组织协调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完善,可以从建立一种由上而下的运行机制:国家组织协调机构--省级组织协调机构--市级组织协调机构--县级组织协调机构,国家组织协调机构对省级组织协调机构进行控制,省级对市级进行控制,市级对县级进行控制,这种层层控制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各个部门在进行物资运输和救灾管理过程中,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储备体系建设

结合应急物流体系的发展特点来看,其具有紧迫性和随机性的发展特征,为了保证快速地针对于灾区情况进行救灾工作,需要对应急物流储备体系建设工作予以把握。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预知性,能够对灾情进行分析,并结合预先储备、临时采购、接受援助的发展原则,保证物资获取快速、高效。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需要设置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物资采购中心和应急物资接收中心三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职能需要明确化,以保证其在应急救灾过程中,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1)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主要针对于储备物资进行管理和储存。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会根据可能发生的灾情情况,进行日常的物资储备,一旦在发生灾情后,能够派上实际用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要注重提升物资储备规模,改变原有的规模小、来源单一的问题,使救灾物资准备更为丰富,以满足救灾发展需要。

(2)应急物资采购中心

应急物资采购中心的建设,针对于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而言,当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存在救援物资不足的情况,需要根据储备计划和实际情况,事先进行物资采购。同时,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启动紧急采购程序,保证物资采购能够具有较好的效率性,并且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预知性和预防性特征。

(3)应急物资接收中心

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物流储备体系建设不单单需要考虑到常规的物资储备和物资采购,也需要对救灾过程中的社会各界捐助物资进行较好的接收。应急物资接收中心的建设,针对于接收的物资进行快速分拣、分级、包装等工作,保证接收的物资能够快速地运输到灾区。

除此之外,在进行物流储备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以中央政府作楹诵模各个地方政府进行辅助,保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同时,在进行物流储备中心建设时,要注重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其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到救灾工作当中。

3.信息化建设

加强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应急物流系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在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时,要注重对原有的物流运输体系进行优化,加强对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满足救灾实际需要。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对GPS系统和遥感系统进行应用。GPS系统主要包括了主服务器、路由器、用户三个部分;遥感系统涉及到了GIS服务器、服务器、防火墙三个部分。GPS系统和遥感系统需要结合,对网络进行利用,保证数据信息有效的传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了日常管控、决策辅助、信息基础、重大危险源控制等系统,以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对物流配送体系进行优化,从配送线路优化、配送内容优化、配送资源优化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提升物资运输的效率,使救灾物资快速抵达救灾现场。

四、结束语

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把握组织结构建设、储备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保证应急物流体系能够快速制动,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关系到了应急救灾过程中,能否对灾情信息进行快速获取,并根据灾情信息,快速地进行应急物资运输,保证灾区人们能够得到物资,维持正常的生活。同时,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以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