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20 08:33:49

序论:在您撰写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刍议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反映。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认真把握毕业设计现状,不断提升自身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对策

毕业设计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利于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职教育扩招持续加大,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在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如选题脱离实际、缺乏原创性、毕业设计的答辩流于形式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现状,进而找出导致这一不良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能否科学合理的选好题,就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而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选题不合理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题没有针对性,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在选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避繁就近,即繁难题目选择主动放弃,就近于参考书和网上能找到相关资料,如:《某酒店管理机制模式研究》就缺乏专业针对性。第二,所选题目范围把握不够准确,不是太小就是过于宽泛,太小则无法体现专业所学,过于宽泛则研究主题难以确定,这都将会对毕业设计造成阻碍。如:《某市的旅游研究》《某省旅游旅游开发的对策》等;第三,立意创新不足,容易落入陈俗旧道。由于学生在选题时参考的资料都是确定的内容,选择《某旅游景区问题分析》等旧题目时,只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没有新的观点和论据提出。

(二)缺乏良好的设计指导

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已经在某旅行社或者酒店进行岗前实习或培训,这给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具体表现为:第一,指导老师和学生就毕业设计进行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很少,以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大多情况下是通过电话、微信等移动通信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无形中指导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第二,学生被动应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理,指导老师不联系,学生就不问,导致毕业设计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第三,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师长期在校研究理论而疏于实践,导致学生在相关实际工作岗位碰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三)毕业设计进度的监控有待提升

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如切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选题、下发任务书、书写开题报告、列提纲、完成初稿、检查、校改、定稿以及答辩等。不过,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学生岗前实习、培训的时间相冲突,导致学生难以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同时,企业目前对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完成的质量如何等问题关心不够,无法发挥监管作用。另外,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老师沟通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认识发生偏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四)形式主义的毕业设计考评

毕业设计的最后一步是答辩和成绩考评,主要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考评实际存在的问题可能远比想象的要多,如毕业设计流程缺失、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和指导不到位等。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关联。一方面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和毕业设计任务的双重压力下,不能有效完成,导致毕业设计的考评容易走过场。最后,答辩过程中,老师在较短的时间里面无法针对论文中的细节把握,只能抓要点而疏于毕业设计考评质量的把关。这不仅影响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得不到端正。

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一)恰当选题

恰当选题是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第一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选题: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毕业设计的理论保障,所以学生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经验或者相应案例进行讲解,充分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如:《浅论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教师和学生应该都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素材,从酒店管理工作中积累毕业设计的素材,比如:《酒店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星级酒店宴会筹办问题分析》;最后,就如何准确选题,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选题环节,采用发现教学法提问导游行业的发展如何?一方面在设定问题情境的同时,又提出了选题的内容,另一方面利用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掌握毕业设计选题的关键,选择《我国导游业高离职率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这个题目。

(二)实行双导师双向指导

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失,学生无法有效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导致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难以进行。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建立新型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重指导。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理论知识部分,而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一来,既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又增加了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双师指导制度以后,两位导师应该始终参与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双师制度的作用,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双重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由于实习原因导致毕业设计监督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显得非常有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形成制度,明确责任。企业应该就毕业设计考核问题给予学校一定协助,特别要强调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考核次数的考评。第二,应用网络科技,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不同时期在网上对自我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汇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动态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新型师生交流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联系。第三,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相应制度,以降低抄袭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营造积极、公正、创新的毕业设计制作氛围。

(四)建立校企考评体系

企业以往对毕业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并不关心,或者对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是否优秀也不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同时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阻力。学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严加要求,以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首先,在毕业设计内容的评价方面,应当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但是也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这又这样才能体现出毕业设计的实际意义。其次,在毕业设计考评的方式方面,不仅要重视流程的完整性,而且还要确保流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严禁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加强工作的落实,从而真正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提高。

三、总结

毕业设计的完成对学生自身旅游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对其日后工作影响较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论文提出的实际问题,重视毕业设计的作用,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最后,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保证高校学术力量的提升,加大对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者简介:王春丽(1982-),女,湖南衡阳人,本科,硕士,讲师,教务干事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教育。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摘要: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010-2014五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数据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探索通过学生、高校与社会共同参与协调解决河北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研

为了做好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明方向,我们对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五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用人单位意见反馈与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管理的教师等分别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分析目前社会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学生的就业意愿,学校促进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意在辅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顺利就业,实现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对接提供借鉴。

一、河北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1.调查问卷的设计

根据调查目的,我们侧重四个方面编制了调查问卷。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毕业生工作情况、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评价、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和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2.调查样本确定

调查对象限定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2010届-2015届五年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本专业负责就业辅导的教师。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填写设计好的调查表并收回,与教师进行的访谈作好记录。

根据我系学生管理办公室统计,近五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共1040人,设定抽样人数为50%,原则上按每人一份进行统计,应走访人数520人,实际发放问卷520份,收回问卷493份,回收率为94.8%,其中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达到93.4%。

3.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北京、承德两地,河北省内,其他地区分布较少。就业单位集中在私营、民营、外资企业,专业对口率高,薪资水平多数在3000元以上,1―2年晋升一次比较普遍,感到个人发展前景一般的占多数。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

首先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经济中心,对人才需求量十分巨大,特别对于高职高专这种中低层实干人才需求量较大,相对发展空间和机遇较多,这是导致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在北京就业的主要原因。其次,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承德,距离北京较近,气候、饮食、文化、生活方面和北京也有相似方面,所以对北京没有陌生感,融入速度快。

其次,毕业生在承德学习生活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对承德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承德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对高职高专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所以留在承德的毕业生相对较多。也可以看出毕业生普遍倾向于增加就业安全度,回到家乡就业,有一定的基础,将“稳定”作为自己就业的重要标准。

再次,去国企、党政机关的毕业生相对较少,说明这些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低。毕业生自主创业非常少,说明毕业生的创业观念较弱,对自主创业望而却步。

最后,从就业单位地点与工资待遇两项交叉比对,发现留在北京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工资水平还处于低水平。从个人发展前景与晋升空间两项交叉比对,我们发现80%的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得到了合理的使用,但是多数毕业生对职业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

表2 毕业生教育教学情况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毕业生对我系的职业能力培养持肯定态度。我系所授专业课符合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开展的各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与活动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然而我系在教学方面仍存在实习与实践课课时不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系应着重对这两方面问题进行研讨,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表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水平持肯定态度,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好。通过职业能力优势与单位晋升考虑因素这两项相比对,发现最欠缺的创新意识、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恰恰是单位晋升员工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适当加入能够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素质的课程及活动。

二、河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探析

1.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强化就业信息服务

从调查来看,总体上我系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是从整个就业情况来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少,私营、民营、外资企业是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的主力军。

因此,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力度,从学生一入学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准确定位职业方向,并严格要求学生通过这种渠道,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通过对学生择业心理、就业技巧和就业方法的指导,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另外,学校就业处应注意收集整理就业信息,积极建立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紧密联系,建立高效运转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毕业生求职及用人单位信息,为毕业生提供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这样才能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快速溶合,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导师制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实训与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系从新生入学开始,除正常班级编制授课外,通过兴趣爱好分类,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精品班,进行特色培养。我系开设的静雅班、茶艺班、导游班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通过与净雅集团、北大勺园、诚信旅行社等企业的合作,聘请了长期服务于企业的一线员工,要求他们带着所在企业的新一代培训软件为学生上实训实习课,让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习,使学生熟知酒店、旅行社等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业设计。由于整个创业设计过程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系为每组学生分配专业导师,从学生选题、设计、完成等几个步骤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在生活中导师们也要配合辅导员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岗位教育与职场引导,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优良的职业品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摘 要】 本文对以往胜任特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胜任模型的构建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胜任模型。

【关键词】 旅游管理;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2003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加,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的高峰,是2003年的3.43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已经与石油业、汽车业一起发展成为世界三大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不再是奢侈的代名词。据统计,201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为3.25万亿。随着旅游消费需求增加,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势在必然。但从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汪剑明研究认为,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两年后仍留在原旅游企业的不到20%。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调查显示,河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年之内的对口就业流失率接近90%。杨卫武等调查发现,旅游院校毕业生行业流失率在20%-40%左右,而综合性大学行业流失率高的能达到70%。大学毕业生是高级宝贵的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探索、构建适应旅游行业要求的毕业生胜任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文献回顾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 Clelland)在1973年提出了“胜任力”这个概念,认为胜任力包括与工作或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能力、技能、特质或动机等。自从麦克利兰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以来,有关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在国外,冰山模型、洋葱模型是比较著名的胜任特征模型。冰山模型由麦克利兰提出,他认为胜任力可分为知识、技能等位于冰山水上的显性部分,以及社会角色或价值观、自我概念、个性和动机等位于冰山水下的隐性部分。洋葱模型由美国学者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提出,他认为胜任力像圆葱一样,从内到外分为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态度、技能、知识等不同的层次,其中动机是内核。塞尼.M.斯潘塞博士(Signe M・Spencer)等在传统冰山模型基础上,经过近20年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新的冰山模型,将自我概念特征引入胜任力模型。在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学者对胜任特征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行业包括家族企业、通信业、IT企业、高校、医院等领域,研究对象包括高层管理者、管理干部、辅导员、班干部、医生、护士等,构建的胜任特征模型从二维度到多维度不等。

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刘新民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青岛9所高校2008年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构建两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素质和能力。姚若松通过对广州地区的企业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胜任力的要求,构建了任务管理维度、自我管理维度、人际管理维度、运筹能力维度、冒险创新维度、岗位管理维度的大学毕业生胜任特征六因素特征模型。王蕾等对浙江省某高校2010届毕业生进行研究,构建了四个因素特征模型: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其他胜任力维度。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流程

在参考以往有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胜任力特征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笔者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步骤,主要如下:

1.文献分析:在分析以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文献和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确定绩效标准,选取有效样本,区分胜任力强的群体与一般群体。

2.行为事件访谈:请被访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围绕自己的本质工作,介绍3个成功的经验和3个令人感到失望的经历。要求受访者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的目标、实际采取的行动、最后的结果以及受访者的感受等。访谈时要做好录音和记录,输入计算机,整理成统一格式的文稿。为保证模型的客观、有效,访谈必须做到双盲设计,访问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要保持中立,不对受访者的描述做主观评价。

3.访谈编码:在对分析员进行培训和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胜任特征字典对文字记录进行分析,统计各种胜任特征在文稿中出现的频次,并对表现的复杂度和广度水平进行编码,确定各个要素指标的程度。

4.问卷调查:根据访谈编码结果,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采取五点量表法,请被试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进行1-5级的评定。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进一步完善行为事件访谈的信息。

5.构建胜任特征模型:对搜集、编码的信息进行分析,设计指标,分配权重,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三、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经过试验和调整,得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包括三个部分:个人特质、岗位胜任力、其他胜任力。

个人特质是个人具备的,能够对工作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潜质。岗位胜任力是特定岗位上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后天的培养、锻炼可以提升个体的岗位胜任力。其他胜任力主要是指能够辅助个体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或胜任岗位的能力,包括风险承担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能力等。

四、小结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特征模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岗位胜任能力是核心,反映了个体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个人特质和其他胜任力是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岗位胜任力的层次和效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保障。依据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有计划、分层次地引导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胜任力。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它已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相关旅游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广阔,而“低就业率”“高流失率”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屡见不鲜。就旅游界这一难题,剖析了造成该不协调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旅游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旅行社、旅游景区和酒店等旅游行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给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并不把旅游业作为他们就业的首选行业,旅游管理甚至成了对口专业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同时,毕业生的高流失率更加大了人才供需矛盾。对此,本文剖析其原因,研究其应对策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缓解人才供需矛盾,促进旅游业稳定发展[1]。

1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人才缺口却有增无减。旅游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广阔。可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身上却出现了“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传统观念来看,旅游业是一种服务型行业,存在社会对服务行业的偏见,家庭和个人认同度不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的本科生不愿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并不把旅游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职业,因此出现了“有业不就”和“转入他行”的现象。

2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1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自身的因素

2.1.1 旅游行业自身特点与毕业生期望落差大

旅游行业包含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劳动力较多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都要求从基层做起,比如导游、服务员等,工作辛苦,酬薪也不高。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自尊心高,家庭条件不错,并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拥有一定的学历后,认为理应从事管理性的岗位。此外,由于旅游业具有季节性、波动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淡旺季的差别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比较大。企业应急招进毕业生而缺乏长远规划,毕业大学生因此缺少重视、成就感,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旅游行业从基层做起的特点,以及社会对旅游服务业的偏见,这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相距甚远,导致“有业不就”或“转入他行”[5]。

2.1.2 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许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即将毕业但又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即将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对服务行业缺乏正确的理性认识,不仅在物质环境上难以适应,心理上也存在落差,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评价,认为自己大学四年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着对未来工作的美好幻想,毕业后就应担任相关管理职务,有理想的酬薪,可事实相差甚远。使得他们对本行业的忠诚度和认同度降低,导致“高流失率”出现[2]。

2.1.3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有效的旅游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对旅游管理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将旅游管理等同于旅游,是旅游职业的一种。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的选择或是被调剂而选的专业。选择之后,又没有明确的旅游职业规划,除了毕业后想当导游、酒店相关工作的,其他的对自己的就业没有明确的想法。通常是在学校里盲目的考证,往往没有针对性,忽视了职业实践和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4]。

2.1.4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不足

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但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有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认为高校的专业教育、专业设施滞后,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并未打牢,大众化的教育使得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流、口语表达等应用能力不够强[5]。

2.2 旅游企业单位缺乏长远用人眼光

目前旅游业本身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吸引力逐渐下降,同时当下旅游企业用人具有功利性和短期性,因而大学生在旅游业的就业意愿比较低。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经验丰富、高技术管理人才,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因缺少经验而处于劣势,尽管毕业生拥有较高的素质、专业水平,但是企业吝啬用人成本,毕业生提升的机会少,因此埋没了毕业生的发展潜力。许多毕业生因为熬不过“培育期”而转入他行[4]。

2.3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求

相对于其他老的院校,逐年增加的旅游管理院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相对滞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层次主要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除博士外,各个层次的界限比较模糊,培养教育模式基本相同,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实践知识和能力有所欠缺,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但是旅游业最重要就是实际经验的,并不符合当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按照这种模式来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新一代的旅游企业要求[1]。

3 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大学生要建立正确的旅游行业择业观,要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在认清当前旅游行业的就业形势下,以了解自己为前提,确定自己今后所要前进的方向。根据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高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制定好旅游职业规划,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基层做起。

3.2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的对策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工作生活环境,把目光放长远,对本科毕业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潜力,提供与其自身相适应的职位,使其才华能够施展,采取奖励晋升的方式,吸收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此外,建立完善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重视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培养,健全各方面的制度体系,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3.3 改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对策

高校应培养一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以改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的状况。在教学中,应当增强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的变化和就业方面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增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平台。通过实践锻炼,有利于旅游企业的人才需要和旅游企业的发展需要。

4 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学生、高校、企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学生、高校、企业三方面入手,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有所帮助。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初探

摘要: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着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完成时间仓促,指导资金不足,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等困境。主要改革措施包括: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论文指导

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国本科教育中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重要平台。2004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1]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界定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学生运用本科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对实际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总结,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不仅是高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专业工作之前的预演。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沿用至今)中,对于学士学位已明确了两条考核标准: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P4)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 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 万人、495 万人、559 万人、611 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

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3](P17)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 余万人,居世界第一。[4](P23)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4]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

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四、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 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

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 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 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

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五)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借鉴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大三开始组织学生确定专业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布置调研任务、推荐阅读材料,到大四上学期,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具体指导。学院负责本科论文工作的领导、应对教师完成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奖惩机制方面,除了评选学生优秀论文并给予奖励之外,还应对指导优秀论文的教师、指导学生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对缺乏责任心、指导的多数学生论文存在质量问题的教师予以惩罚。

此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还可结合专业特点,突出其实践性强的特征,采取多样化形式。如某旅行社旅游产品营销方案、某区域旅游规划方案、旅游专业相关调研报告等均可作为毕业论文的形式。

总之,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作为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提高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乃至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

[摘要]要做好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就要及时了解毕业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通过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调查结果分析,思考教改措施与对策,以便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为了做好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积极做好应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并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从而科学合理地促进旅游系各专业设置、教学目标等合理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本次跟踪调查采取实地发放和寄发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召集部分毕业生进行座谈会的方式。调查问卷分为用人单位填写表和毕业生填写表。共计对132名应届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统计,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25份(见表1)。

为了便于用人单位填写,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了四个方面: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工作效果和综合评价。此次调查相比往年增加了平均月薪的调查,向132名旅游专业2012届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调查,经统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903元。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跟踪调查意见反馈

1课程设置方面

以下三类课程对毕业生帮助较大:第一类是语言类课程,主要是大学英语、导游英语、饭店工作英语。第二类是专业课程,主要是旅游法规、导游服务技能、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线路设计等。第三类主要是计算机课程,如旅游电子商务,还有酒店管理等辅修课程。

2人才需求方面

毕业生反映,在当前旅游市场上,高素质英语导游、小语种导游、实践经验丰富的旅行社管理人才更受欢迎,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普遍比较稳定或者相对稳定,专业对口率在63%以上,自我评价良好,基本都认为自己能学以致用。从收入来看,就业毕业生的基本收入大多在1000~3000元之间。从就业途径来看,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自主择业和经老师、同学介绍就业的占主要部分。

3教学和管理方面

毕业生建议学校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语言教学和酒店信息管理教学,注重实践,让学生在校时就学会使用目前旅游业普遍流行的酒店管理软件;加强晚自习的管理。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根据毕业生所在单位填写的调查表,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毕业生的评价统计结果如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予以充分肯定,称职率达到了100%;对学生的工作技能、专业技术能力、工作态度都比较满意,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用人单位也提出部分学生业务还不够熟练,缺少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不够强的意见。

三、对策与改进措施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加强学院的就业工作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针对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以下措施:

(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推行“双证制”

注重理论、实习、实训教学与学生考证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可获得多种技能证书,如导游证、相关英语证书等。

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应突出以技能培养和基本素质教育为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试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素质教育。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上,突出“技能本位、理论够用”的原则;在考试改革上,重点考察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二)注重培养技能,加强素质养成

实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要着眼于对学生“五种素质”和“三种能力”的培养。“五种素质”是指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德指品德,包括道德品质、职业道德、个人心理品质三个层面;识指见识;才指才能;学指学识;体指体魄。“三种能力”,一是语言能力,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又要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既要精通国语又要熟悉外语,增加旅游情景英语的实践教学环节。二是独立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走访有代表性的各类型旅游企业,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在与企业的不断交流中,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优化和完善。通过建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反馈机制,使教学内容得到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用人需求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使之始终能动态地适应学生就业和社会需要。

(三)加强营造专业氛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目标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本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对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实行考核制度,限定期限通过考核,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用形式多样的学生科技活动、社团活动引导在校学生关心专业、热爱专业、钻研专业;适时邀请旅游界人士前来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活动,以吸引学生自觉培养专业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能力。

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合作项目,以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要加强实践教学,专业教学就要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职业技能训练要适应企业和技术发展需要,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工人上岗前的岗位规范要求。

(四)强化教学巡视,实施及时沟通

应强化毕业生的教学巡视,每次开始巡视工作前,应制定详细的巡视计划,每个巡视点都要有指定教师负责。教师每次进行教学巡视应提前申请,中间要有系部中期寻访,了解教师实际巡视情况,督促教师尽职尽责。同时,应适时召开座谈会解答毕业生常见问题。举办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毕业生来分享工作经验。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调查研究

摘 要 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怀化学院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和学生普遍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习过程管理校企不对称,毕业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一定程度上脱节,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过程监控、完善质量评价等方面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关键词 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实习管理;旅游管理专业

湖南怀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依托湘西地区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2010年获批湖南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课题组对该专业毕业实习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怀化学院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生,共133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08人。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CNKI数据库中关于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主要对毕业实习生上交的《实习鉴定表》《实习日志》等文本材料进行关键词统计,将其实习单位、时间、内容、形式、评语、成绩等重要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分析。

访谈调查法。一是对部分毕业实习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二是对广州碧桂园凤凰城酒店、东莞帝豪花园酒店、惠州金海湾喜来登度假酒店等部分实习生接收单位进行电话访谈和邮件回访。三是对49名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思路

为研究方便,在分析过程中将调查内容分为毕业实习基本信息(包括实习形式、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获得途径、实习单位性质、实习内容)、毕业实习实施管理(包括实习时间、实习指导情况、实习管理、实习计划的作用)和毕业实习效果评价(包括所学知识的适用性、技能提高程度、实习与论文选题、实习与就业岗位)三个层次。其中毕业实习生基本信息主要利用《实习鉴定表》《实习日志》等材料得出,毕业实习实施管理方面的信息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毕业实习效果评价方面的信息主要通过访谈调查及对实习成绩、就业情况、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交叉分析得出。

二、结果分析

(一)毕业实习基本情况

实习形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主要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统计显示,有58人为集中实习,约占43.6%;75人为分散实习,约占56.4%。可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两种形式人数相差并不大,其中集中实习的单位主要为酒店,分散实习的大多为持证导游,一般在旅行社、景区实习。

实习地点。调查显示,67.7%的学生在省外实习,市内和省内的实习人数分别占19.55%和12.78%。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内实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市区和洪江古商城景区,而省内实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长沙和张家界两地,省外实习的学生则是学校统一安排在东莞和惠州两地实习。

实习单位获得途径。通过对分散实习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获取实习单位主要有自己联系、亲属介绍、朋友同学介绍、老师介绍等四种方式。其中通过网络信息自己寻找人数最多,其次为亲属介绍。

实习单位性质。实习单位的性质主要有事业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社会团体等四大类。调查显示,约有83%的学生在企业实习,其中77%的学生在有限责任公司类单位实习。事业单位因公开招聘的实习生较少,实习生人数不到4%。在社会团体实习的占3.01%,其他类占1.53%。

实习内容。从实习岗位来看,约有38%的学生在星级酒店,20%的学生在旅行社/导游行业,8%的学生在餐饮服务行业,景区管理、旅游规划行业均不到4%,其主要原因是景区管理、旅游规划岗位大多需要工作经验,因此不愿接收实习生。

(二)毕业实习管理

实习时间。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实习的时间要求是8周,安排在第八个学期。考虑到行业需求旺季在年底,因此一般实习时间从每年的元旦后开始到5月初结束,实际时间约为4个月,其中包括毕业论文的撰写。从学生的实际实习时间看,集中实习的学生是4个月,分散实习的学生坚持3个月的约有60%,最少的只有27天。

实习指导。实习指导主要从教师对学生指导以及学生向教师汇报反馈两个方面来分析。调查表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次数均很少,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指导教师是谁。从学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的频率来看,在第一个月较为频繁,汇报的方式主要通过QQ信息和手机短信,以后与指导教师的交流逐渐减少。

实习管理。主要从企业及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两个方面来分析。根据对学生的《实习日志》及访谈情况,将实习单位的管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严格型管理,即上下班需要打卡,统一着装,有明确的作息时间,一般不允许请假;二是约束型管理,即上下班需要打卡,一般不允许请假;三是自由型管理,即无上下班时间限制。各类型的实习单位分布:严格型占51.88%,约束型占28.57%,自由型占19.55%。说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是较为严格的。从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惯例是由一名系领导带领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对集中实习的学生看望一次,对分散实习的学生一般没有探望。说明学校对实习生缺乏有效管理。

实习计划。学校教务部门颁发的多部文件明确指出,实习教学必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实习教学计划。为了解实习计划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究竟如何,本研究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对49名实习生做了问卷调查。认为实习计划有较大作用的只占16%,认为实习计划对实习指导意义较小的占61%。说明学校虽然非常重视实习计划的指导作用,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实习指导计划的作用不突出。

(三)毕业实习效果评价

1.实习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为了解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运用程度,课题组对实习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进行了调查分析。首先查阅《实习日志》分析学生的实习内容,然后对49名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具体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认为实习内容与所学知识联系小的约占33%,认为有较大联系的约占39%,认为联系不紧密的约占28%。而通过进一步访谈和《实习日志》记录了解到,在酒店服务岗实习的学生普遍认为所学知识与实习内容联系不甚紧密,而旅行社及从事营销、管理岗的学生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会经常运用所学专业知识。

2.技能提高程度

从实习期间技能提升情况来看,有36.7%的学生认为实习过程中对技能提高很大,收获很多;34.7%的学生认为较大,有较多的收获;约有16.3%的学生对技能提高不是很满意,从实习日志看,这部分学生大多为多次跳槽或要求换岗的学生,见图2。说明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能够学到较多的实际技能,同时也说明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会带来更多的实习收获。

3.实习与论文选题

由于毕业实习与论文写作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因此毕业实习对论文写作有较大的帮助、从论文选题来看,约有一半的学生论文选题与实习内容一致,数据和案例真正来源于实习过程。

4.就业情况

从就业统计来看,约有40%的学生就业单位即为实习单位,这些学生的实习地点主要在深圳、东莞、惠州等地,部分学生已经从服务岗做到了管理岗。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师生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目前的政策看,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还不够,部分学生也认为只要实习鉴定表上有单位签字盖章就行,加上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部分学生的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务员、各种职业资格考证、写论文、找工作上。

2.实习过程管理不对称

由于实习安排在寒假,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系部、学校缺少对学生毕业实习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对实习生的管理较为松散。而另一方面,接收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大都很严格,一般不允许请假,形成“一头紧,一头松”的情况,部分学生为完成毕业论文或参加考试,不得不提前结束毕业实习,实习效果不佳。

3.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

学校对毕业实习的评价依据主要为《实习日志》和《实习鉴定表》,缺乏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散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更加难以保证。

4.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脱节

近年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旅游行业内的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旅游系统的科技含量快速提升。如主题酒店是国际酒店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酒店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但学校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主题酒店的风格设计、创意、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计划滞后的矛盾。

(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学校要重视毕业实习工作,加大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制定管理政策。如将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实习效果纳入系部的年终考核,对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工作量核算、年度考核、校级课题申报等方面给予适度的倾斜。其次,系部应制定完善的毕业实习工作制度,激励指导教师重视实习。如鼓励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下企业实习,增进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等。第三,为引起学生对实习的重视,可以在实习前进行实动员,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宣讲企业文化,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实习后进行实习答辩,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

2.强化过程监控

一是根据培养方案编写实习文件,构建实习流程。二是建设实习信息管理平台,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微博、微信、QQ、短信、电子邮件等。三是督促实习单位加强管理。一般来说,实习单位对岗前培训比较重视,星级酒店都编制有《员工手册》,对实习生按正式员工一样给予严格的考勤、考核,但对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却不太重视,由于实习环境与学校环境有明显不同,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实习单位加强对学生生活方面的管理,使之学会在新的环境下与同事沟通协调,妥善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

3.完善质量评价

现行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在实习结束前半个月,学校要与企业一起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面鉴定,包括学生的自我鉴定、企业相关部门对实习生的鉴定、人事部门进行综合鉴定;系部则依据学生的毕业实习成果,如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安全责任书、实习鉴定、毕业设计成果等,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综合评定,对于优秀实习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毕业实习中的优秀事迹和个人应予以宣传和表彰。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摘 要】分析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完善管理措施、利用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应用现代技术等途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顶岗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中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个总检验。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锻炼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沟通等能力。然而,各种原因导致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2004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让毕业论文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探讨。

一、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现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在20多年办学历程中,以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和孵化器,先后派生出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管理与服务、景区开发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9个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旅游管理类“专业群”。2008年院系调整后,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在原有的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会所运营管理、高尔夫经营管理与服务,毕业生就业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但是,顶岗实习生数每年达五六百名实习生,实习时间长达10个月,实习接收单位广泛分布在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的等数十个城市,“人数多、时间长、分布广”给顶岗实习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

目前,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证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首先,在学生实习之前,安排指导教师并确定了论文写作方向,还安排毕业论文创作讲座;同时,为了保证论文的创新性,要求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与实习内容相关。其次,在学习实习过程中,教师将探望实习生三次,探望期间,学生和教师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而,诸多措施仍然难以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看似时间充裕,但由于地域问题导致师生沟通困难,指导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学生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撰写毕业论文,甚至有不少学生实习结束后才开始写论文,匆忙之下应付了事,论文质量不高。

二、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缺乏新意。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学校要求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与实习内容相关是从论文独创性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习体会来写作,但这个要求却使得论文的选题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最后的结果与出发点存在差异。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企业大多局限于酒店、主题公园、会所等企业,同一企业同一部门有多个学生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而且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比较稳定,若每位学生都选择相近的论文题目,很难写出有新意的论文。再者,平时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没有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平时的工作、生活、旅游过程中都从未站在学术角度思考过问题,因此很难找到切入点,无法拟定有研究价值的论题。

(二)抄袭现象较严重。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是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的第一大问题。2007年《中国青年报》与搜狐网的一次网调显示,抄袭现象严重的问题占本科毕业论文诸多问题的31.8%,列第一位。这主要源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极不重视的态度,有调查显示,某高校有74.1%的学生对待抄袭表示可以理解,11.3%的学生表示可以适当抄袭,只有14.6%的学生认为抄袭属于学术道德问题的可耻行为。另外,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动手能力,况且在校学习时间仅两年,专业理论积累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要他们撰写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实属不易。便捷而丰富的网络资源更促使学生们抱着侥幸心理用抄袭和拼凑完成任务。笔者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有的学生甚至直接从网络全篇复制应付。类似恶劣的现象导致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写论文,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三)学生缺少阅读量,谋篇布局的能力严重不足。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学校要求学生写作前至少阅读十篇论文,并且要求写读书笔记。论文写作顺序则要求学生先拟好论文提纲,交由指导教师修改通过后再填充内容,但由于距离遥远,读书笔记基本上是学生返校后才上交,这些要求基本流于形式。多数学生在还未了解论文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写自己的毕业论文,直接在网上搜索一些与题目相关的资料拼凑,期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论文。这样写出的论文结构混乱、主题偏离,文不对题的现象十分严重。

(四)缺乏对研究方法的了解。对于偏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教育,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对于传授学术研究方法的课程极少,学生基本上没有研究理论的概念。这就导致学生从选题开始就陷入毫无头绪的迷茫状态,很多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勉强完成了一篇论文。但是,直到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他们仍然不知道学术研究到底应该怎样开展。

(五)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差。计算机应用能力差主要表现在文献查阅和论文的排版上。尽管在学生离校前学校对他们进行了一个课时的论文写作培训,但由于课时量过少,学生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学习离开熟悉的学校,来到陌生的城市实习,适应新环境后,着手思考论文时对培训内容几乎已经忘记。多数学生查询文献仅依靠百度、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而不懂得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电子图书期刊资源。为了保障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学校要求学生按规定格式排版,但由于他们平时缺乏相关练习,重视程度也不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排版上。

三、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毕业论文创作指导课程。毕业论文诸多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严重缺乏撰写学术论文的相关知识,从选题到论文思路、研究方法,再到论文格式,想要系统地掌握撰写论文的方法,仅靠一次讲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应适当增加课时量,甚至可以开设一门“论文写作”课程,不仅仅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查找文献、学习他人的论文,并且模拟论文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的方法。

课程的第一环节应当为思想教育,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作用告知学生,向学生灌输应当严谨对待毕业论文的思想,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从根本上杜绝应付、抄袭的现象。第二环节应是学术研究方法和论文选题及思路引导。旅游类论文研究方法按其思维模式可分为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思辨方法重逻辑,依赖于研究者的洞察力和直觉判断,实证方法重观察、调查或实验,强调研究过程的可重复性、结论的可检验性。旅游科学更适于实证研究,对于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教育,更应主张实证研究方法和选题,从学生的实际能力考虑,实证方法更易打开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从而避免学生的迷茫状态。选题确定后则是论文思路的引导,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各种类型论文实例的解读,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自己的选题进行思考,从而找出正确的研究路线。最后环节是对论文撰写过程中细节的掌握,包括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撰写、论文格式规范、论文排版方法、写作小技巧等问题。

总之,前期的指导课程对学生顺利地撰写毕业论文大有益处,不仅能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还能使指导教师更轻松愉快地完成论文指导工作。

(二)完善管理规范,建立奖惩制度。目前,学校虽然有管理规范文本,对毕业论文的安排也显得井井有条,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一些学生不仅提交的论文质量差,而且提交时间也是一拖再拖。因此,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的逐级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对于安排好的进度计划应严格实施,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要按时进行检查。指导教师应加强于学生的沟通,通过电子邮件、QQ及电话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督促。奖惩制度也应明确并实施,例如进行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对获得校级优秀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激励师生共同努力。对于写作态度不端正、抄袭严重的学生给予暂缓毕业的处罚。

(三)实施科研导师制,让学生尽早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科研导师制”是指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为纽带,让学生参考课题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种方法具有指导全程性、师生互动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效果不言而喻,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但如果大面积铺开使用,则会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失去意义。因此,科研导师制应针对兴趣偏好明显且学习积极上进的学生,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带领这类学生从大一或大二开始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避免了因顶岗实习导致师生沟通缺乏的问题,如此一来,长久而又灵活的时间安排可以使学生未雨绸缪,现实的课题、与指导教师的频繁沟通和帮助,诸多有利因素应当能造就较高档次的毕业论文。

(四)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论文写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可能会因为距离而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但如果能利用实习的机会,选择与实习企业相关的论题,与企业相关人员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不失为一种优良策略。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例如,学生在某度假酒店实习,以“度假酒店营销策略”为研究方向,以小组为单位,人员控制在5~8人,可要求企业安排酒店营销部管理人员承担起组长的责任,指导该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职责,帮助学生了解酒店的营销现状,参与酒店的某些营销策划活动,启发学生对营销策略的思考,等等;学校指导教师则在论文结构的把握及论文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把关。

(五)安排企业挂职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的高校甚至将教师挂职锻炼常态化,例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每年都有教师在旅游企业挂职,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校企合作基础良好的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由此,挂职教师不仅有机会锻炼自身能力,也肩负着该企业实习生管理的责任,对学生而言,挂职教师也是最适合的论文指导教师。教师不仅不存在因距离遥远而产生的缺乏沟通问题,还因对企业状况十分熟悉,能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使学生受到更现实而有意义的启发。

(六)开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众多本科院校如南京林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等都开发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为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师生远程交流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平台。近年来,也有少数高职院校开发应用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一些软件开发研究者也将高职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此类系统一定会像教务管理系统一样在全国各类高校中普及应用。顶岗实习时间较长的高职高专院校则可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两者结合起来开发一套“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这样,有了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平台管理,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诸多管理问题都能得到改善和解决,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得到很大保障和提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状分析

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一直活跃在我国旅游企业一线,他们以其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而成为我国旅游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企业代言形象,为广大游客传播旅游文化。然而旅游企业的用人机制和一些客观因素导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象有增无减。所以在此探讨这个问题以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以其求得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流失;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但在我国高校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系普遍设置的二级学科,尤其是高职院校很多将其设置为重点专业加以建设。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其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旅游就业主要面向旅游住宿、旅行社、景区、及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娱乐、旅等其它旅游企事业单位。而这个层面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其具备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旅游旺季迅速补足企业用工空缺而深受企业欢迎,他们的一次性就业率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因而招生数逐年递增。

然而日前网上一篇《旅游人才缺口逐年增大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流失严重企业渴求实用人才》的报道引起我们的深思,“去年底,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对河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近5年的招生、近3年的对口就业率、3年内的流失率详细调研后发现: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在85%以上,对口就业率平均在56.8%,可3年之内的流失率几乎达到90%,即3年内稳定在旅游企业工作的学生不足10%。”

于是我们对本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暑期回访,这届毕业生2006年毕业,一次性就业率当年在90%以上。但是毕业生就业后五年内潜流失现象也同样较为严重。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状调查

本次调研共计下发毕业生调查表68份,回收43份,就业面波覆盖上海、江阴、无锡等25家用人单位,其中有42名学生在旅行社、景区任导游员和景区讲解员,占98%;只有1人在酒店工作,专业对口程度较高,与我们的主岗位群设置一致;其中18人在江苏康辉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无锡春秋旅游有限公司等较大的旅行社,占43%,且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工作影响较大,说明我们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素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工作选择是通过网上招聘和校园招聘等途径,三年内有74%的学生更换过工作单位,这与旅游企业流动性强、跳槽率高有关,同时也说明学生的选择性和适应能力在逐步增强。然而没有回收的25份调查表是最令我们担忧的问题。这25名学生目前没有工作单位证明,也就是说有37%的学生目前处于无业状态,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状分析

2.1女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明显不如男生

从每年的招生情况看,旅游专业女生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毕业时年龄在22-23岁左右。由于旅游企业在导游的工资待遇上普遍实行的是没有底薪,只有带团补贴的做法,使得大部分女生在毕业之后为了尽快解决生存问题,不得不寻求稳定的家庭做后盾,早早步入婚姻殿堂以求有个依靠。这样三、四年之后大部分女生则面临的是结婚生子的年龄段。这个阶段过去至少要一年半到两年,之后再复出找工作,优势明显不如新毕业的高职学生,而且据我们对旅游企业的走访,她们即使找到工作,也不再愿意做一线的导游,因为导游的工作相对来说不定性较强,她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所以大部分人宁可选择做临时导游,或者做业务来补贴家用,职业发展空间明显不如男生。

2.2外地学生流失率明显高于本地学生

从近五年招生情况看,本地学生只占旅游专业学生数的2%到5%。调查中43名学生中,两位本地户籍的女生发展较好。

本地户籍学生发展要比外地学生有优势的原因除了地缘关系外,更多是因为他们是本地人,生活成本要比外地学生少许多,他们吃住父母的,即使企业工资少些,也不会面临生活压力。外地学生留在本地,不但要支付生活开支,还要靠个人的力量去打拼,想靠一家旅游企业满足其生活开销是没有办法解决生活问题,更何况旅游企业的季节性和没有工资底薪的特殊性,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靠跳槽和身兼数职来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一旦企业要求与学生签署正式用工合同,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再随便接别的旅行社的团,否则面临违约问题,他们无奈之下选择的是不签合而继续做几家的兼职导游。然而旅游旺季一过,他们面临的就是暂时性的失业,但是此时的房租、生活开销照样会产生,很多人受不了生活压力而选择回老家求职。

2.3导游持证上岗制度限制引起的流失

导游持证上岗是行业的规定,所以学生要想在旅行社和景区就业,就要在岗位实习前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他们来说,理论课程的设置决定他们导游考证通过率的多少;实践课程的设置决定他们岗位适应期的长短。

从导游考证的通过率来看,社会上每年的通过率是在30%左右,高职院校在60%以上,也就是说每年有近40%学生拿不到导游证,他们面临的是去酒店或者景区等相关旅游岗位工作。而大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在酒店行业或景区工作认同感较低。酒店工作劳动量大,从事服务工作的职业又感觉是低人一等;景区工作每年能够签署正式用工合同的又很少,这样这将近40%的学生在毕业后一年内再无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那么流失到其他行业的人就大有人在。

2.4旅游企业用人机制引起的人员流失

调研结果显示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正确的,但在3年里能从导游岗位提升到管理岗位还有一定难度,一个是女生面临的客观原因,还有就是旅行社不养导游,没有工资底薪,导游挂靠旅游局下属的导游服务中心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使得旅行社没有为导游的职业生涯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的空间,也不愿意和导游签署长期的用工合同。这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晋升产生很大的影响。

作为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减少经营成本,培训费用的支出对大部分旅行社来讲是不必要的开支。对于毕业生来说,企业没有为他们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长远的设计,那么他们也就选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忠诚度没有归属感,跳槽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

由此看来,一方面旅游行业用人需求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专业招生数也在逐年提高,另一方面,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潜流失现象也普遍存在,如何解决毕业生潜流失问题成为高职院校旅游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职业发展的空间和后劲,我们的终极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契合度,关系到教育成本的流失问题。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的防范

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潜流失是多方原因造成的,不单单是学生对对职业认可度偏低和终身职业观念缺少所致。

以目前的招生情况看,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度还是高于其他行业的,对于80后、90后的学生来说,能够把一项职业作为他们的终身职业来看待的还不多,因为对他们来说,只有先“就业”后“择业”才能解决生计问题,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所选择的工作岗位已经不是他们个人所能一厢情愿决定的问题了。

所以我认为防范潜流失主要还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改革对口单招面试的考试内容

近年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招生,高招班男生不超过10人,对口单招班有的班级男生只有1名,对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在招生面试这一关入手,适当放宽对男生个人条件和才艺表演考核的限制,旅游企业用人明显存在行业偏见,招聘时过于看中学生的身高、长相等外部条件,而忽视个人工作的动机和能力,作为院校如果再一再迎合企业一味的把入学面试搞的跟艺术院校招生考试一样注重外在,那么将会将大量热爱旅游,有志于在这个行业展示自己的具备职业性格而不具备外在形象的学生拒之门外,而事实上,一个好的导游真正为游客和企业认可,从长远看不是外部条件,而是内在的职业性格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后天的努力程度。男生在高招面试中的才艺表演和外在形象的优势明显不如女生,如果招生考试的环节更多设置些对学生的职业性格的考核内容、比如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考核,则会有更多的男生在这方面展示先天的优势,而不被拒之门外。

3.2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提高考证通过率

我们一直在喊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但是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否更具专业倾向性,更能给学生实习就业时提供适应岗位操作的技能支撑,这是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考虑就业率而忽略专业的对口性进行课程改革,只能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专业考证通过率逐年降低,最终专业办的不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减弱,到头来是专业停招而不是扩大。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应以职业性格培养和素质教育课程做基础,考证涉及主要课程做主干,终极岗位涉及的提升管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做辅助来构建,实践课程比例占总课程的2/3以上,并配套完整的专业实习特别是为其半年以上的旅游工学结合实习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实操能力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3.3改革旅游企业的用人机制来稳定人才

旅游企业大部分是股份制,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招聘面试时,还考虑学生职业性格是否与企业的用工岗位是否契合,他们招聘时候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性格而其次是外表。较小的旅游企业在招聘时,则先挑选形象,之后才是性格和能力。大企业毕竟是少数,能够为较大企业选中的学生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为中等甚至小一点的企业选中。这样使得很多旅游企业面试一关就错过了很多真正具备职业性格和有内在气质修养的学生。

目前在淡季的时候给签约导游提供保底工资的旅游企业屈指可数,大部分企业选择的是淡季休假、没有保底工资、只有带团补贴的用工制度。

旅游企业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用工和招聘制度,建立完善的导游薪酬保障体系,导游培训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问题。

2006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导游从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其中之一就是探索建立公平透明的导游薪酬制度,建立以基本工资和导游服务费为主体,带团补贴为补充的导游人员薪酬制度。之二就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执业激励机制。按照导游职级与经济收入挂钩的原则,探索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逐步量化对导游职业技能、专业素质、从业贡献的考核指标,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导游职级晋升机制。

但是这项改革还任重道远,旅游企业是否真正落实到实处,不但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更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后备力量的补充是否源源不断。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其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旅游企业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的潜在流失不但是国家教育经费的流失,也是制约旅游企业发展的潜在隐患,更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失策,只有将导游的工资、待遇与社会统筹、社会认可程度相匹配,将导游纳入我国职称评定行列,导游的等级与其他职业等级一样得到国家确认,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