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慧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8 04:04:39

序论:在您撰写智慧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智慧教育论文

智慧教育论文: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摘 要】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以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

【关键词】智慧型;教学艺术

中华院博士生导师张梅指出:“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具体体现就是上有效的课,做有效的教育。”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以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善于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运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任何教育艺术都不能机械地搬用,也不能简单地模仿,而只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反思性探索,辛勤的耕耘,才能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智慧化的教育教学艺术。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现选择三位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艺术具体事例,供教师同行学习借鉴。

1.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机智地处理动态生成的教育艺术。①

在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中,最能看到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新课程讲求动态生成,智慧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突然出现的动态生成时,都能沉着、冷静,并借机将教学进一步引向深入。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做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百分数……”,教师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既然有百分数,那么有千分数、万分数吗?”

这个问题是教师没有想到的动态生成,如果教师简单地说:“千分数、万分数是有的,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学,你坐下吧。”那么这个教师不管前面的课讲得如何好,在处理这个动态生成问题的表现实在不够“聪明”。请看这位教师的处理:“嗯,真不错,你能从今天学到的百分数想到千分数、万分数,这说明你很善于思考。那么,同学们,我给你们五分钟时间,你们在练习本上‘发明’一下千分数、万分数吧。”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发问,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先对千分数、万分数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的思考适度向前发展。这5分钟的实际价值远远超过了5分钟本身的价值,因为,这位教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智慧得到了发展。

2.一位班主任老师别出心裁地“惩罚”学生的教育艺术②

一位班主任去学生宿舍检查,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几个香烟头。又有人吸烟!老师很生气,一定要惩罚。是扣分、罚款?还是叫学生写检查?上报学校教育处?或者干脆把家长叫来,领他们回去反省?

几个吸烟的学生被查出来了,他们惴惴不安地来到老师面前,求老师原谅。老师瞪着他们半天不说话,琢磨着怎样处理他们才好。偶然间,老师看到校门口的警示牌,校内禁止吸烟。老师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一束智慧的火花,表现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对学生说:“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给你们两周时间,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我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

学生面面相观,眼睛里充满新奇。

两周后的一个艳阳天,他们兴奋地来请老师去看展览。来到学生宣传栏前,老师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感到惊讶。几个学生充分发挥了美术特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诫人们吸烟的危害性,还介绍了各种戒烟措施,不仅有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和漫画,而且还有一些发人深醒的警句:“绅士风度无需用吸烟来诠释”、“买烟何如买书?”等等。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老师很难相信这是出自几个学生之手。望着不断前来观看展览的学生,老师由衷地为他们骄傲。而他们的眼神里,老师也发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老师,您还处罚我们吗?”他们中的一个偷偷问老师。

老师指着宣传栏笑着说:“这不是很好的‘处罚’吗?”

这位教师“惩罚”学生的教育艺术实在高明,在宣传戒烟的创造性活动中达到戒烟的目的,产生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3.教育家陶行知的“诗教艺术”。③

在重庆育才学校里,有一天,两位小同学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翻脸,双方互不相让,争吵起来,最后竟互相对骂……此事正巧给陶校长碰上,他走过去,二话没说,只是不动声色地注视他们。两个学生窘住了,立刻低下头,悄悄地走开了。

在第二天的晨会上,陶校长讲话了:“昨天我看到两位小同学发生了摩擦,越摩擦越光火,最后竟相互骂起来。今天我写了一首《你和我》的诗,赠给这两位小同学,也是赠给大家的。”接着,他就高声朗读起来:

智慧教育论文:智慧教育让教育不再困惑

几千年的教育历史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了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发展的过程是教育模式不断适应多元化的过程。素质教育也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与现实发生碰撞。如何在困境中渡过难关?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如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智慧教育为这个问题探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通道。

智慧教育要求我们在遇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换一个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用多元化的思维来克服来寻求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如何运用智慧教育来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呢?我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总结了几条经验,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教育学生学会非常规的思维,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大多同学学习无动力,对学习失去信心,我校是全县唯一一所综合性高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县重点中学经过再三筛选后的线下生,他们在中学时长期生活在以成绩论英雄,以升学率论成败的阴影下,经受不断的打击饱受教师长期冷落。从而不思进取,各方面素质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如何在这样的集体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好多老师可能都想:可以向他们讲学习的好处,学习改变命运。给他们定目标,让他在下一次考试时前进多少名……。这些道理可能学生都明白,但他们似乎对此并无兴趣。劳动时个个都是怕懒、怕苦、怕累。什么活动对这些素质不高的学生来说都是吃力而无生机。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是否应该用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用非常规的思维方式,非常规的解决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经过研究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以学习为动力是行不通的,当你谈到他某方面能力较强时,反而他很感兴趣,所以我决定向同学们讲现在社会发展的形势,在新形势下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有知识的人,但更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学习好、成绩好只是证明这个人的学习能力较强。那么在学校学些什么——学能力,学习讲话的能力,学会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学会处理各种事务的办事能力,学习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在众多能力中也不可缺少学习知识的学习能力。例如:给老师帮忙提一桶水,这么简单的事情两个同学的做法不同,a同学接到老师的任务后,接过桶,接满水给老师提去,什么也不说就离开了。

b同学接到老师的任务后,热情地接过桶,到水池边把桶洗刷干净,打满水,给老师提去,并很有礼貌的说:“老师,水给你打回来了,放在哪里?还有其它事情吗?”显然,从这么简单的打水一事中,b同学在处理师生关系和办事能力上比a同学有很大的优势,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学习各种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我耐心的讲解和细致的思想工作,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的起色。在班级工作中,任何事物下达后,各个同学都能从锻炼个人能力为出发点,做起事情考虑的问题也细致了,做的也好了。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他就想到怕别人说自己交际能力差,处世能力差,所以即使发生了矛盾,不用班主任调解,他们会自人检讨,自觉和好。这样做实际上也抓住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说他成绩不好,他不以为然,但他不愿让别人说自己无能,因此,以此为出发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以爱心换取学生的自信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处理学生的问题。

现在的青年人大多思想脆弱,自信心不足,怎样重塑学生的自信心呢?爱心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我班学生王××因家中姐妹多,病号多,父亲因给其妹治病,手臂被摔断,无钱治疗,长期下去失去了劳动能力,家中经济几乎无着落,到校一个月后,家中的困境加剧,一个月的生活费仅有五十元,她几乎每天均吃两顿饭,最多一天四个馒头,从而将要失去生活的自信心,是否能完成学业是她的一块心病。了解到情况后,我就着手解决她的问题,终于我想到若能在校食堂给她找一份工作,她可以在放学后,在食堂帮忙,免费吃饭,这样长效的解决了她的生活问题,这样这个同学从上学来的信心不足到现在坚定了完成高中学业的决心,但这也并非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和同学们正在讨论在学校里开办一个爱心小屋,用我的一部分工资和学生的爱心帮助,购买如洗衣机等,给学生以有偿服务的形式,帮助更多像王××一样的学生,在我和同学们的努力下,让处在困难中的学生相信只要有大家在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我们都会齐心克服,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经过这个事件的教育,我班同学更加团结,更加有凝聚力。侯××是我班男生中最难改变的“坏”学生,开学不久,打架、斗殴、骂人、吸烟、上网等诸多的怀习惯都在他一个人生上展现了出来,多次教育无果,在我面前装出一幅可怜的样子,过后还原如初,我了解他家中情况时,发现他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他是个被冷落的留守儿童,在钱上不缺,所以花钱如流水,为了进一步了解他在家中的表现和家中情况,通知其家属到校了解情况,在通常的情况下,学生认为你向家长告状,家长认为一定是孩子犯了错,让孩子离校,然而我的做法让二人都出乎意料,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在家长面前我先对其孩子表扬一番,肯定入校后他已下决心改掉了许多毛病,相信不久以后一定能做的更好,后指出其身上还有诸多问题,期待家长配合我共同解决。经过这次谈话后,我发现候××较以前任何一次都有明显的变化,现在在班内表现良好。经过这些经历,我想现在素质教育形势下,不得以传统体罚方式解决学生问题,我们教育者应另辟蹊径,找问题的突破口,多以爱心关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温暖,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多些理解,让学生服从你,从而改变他自己。爱心是教育学生的长效发动动,只有以爱心来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来走进学生的心灵,教与学之间的现实矛盾才能更好的得以解决。在改变侯××吸烟问题上,曾有一次他满眼泪花和委屈地说:“我已一周没有吸烟了。”这说明他为班级已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和努力又多么渴望理解呀!所以我原谅了他,在这一次二次……无数次的原谅下,他现在已告别了香烟,我为他祝福。

以上二点只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三个月得到的启示的一小部分,解决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要靠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实际工作中多思考多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遇到问题就退缩或埋怨。用智慧的眼光,用自信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总有一天你能找到通向光明的坦途大道,让我们全体老师们从自身做起,遵循教育规律,发掘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县的智慧教育发出更亮丽的光芒。

智慧教育论文:提升教育智慧 打造有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使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怎样才能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育智慧

“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升智慧,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打造有效课堂的第一步。自2000年起,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工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活动。我们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读一本专著,写一篇心得。为了促进读书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学校领导干部带头读书。我们围绕“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专题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打造有效课堂”,结合工作实践,撰写读书心得,并最终落脚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少教师在这次活动中写出了很有见地的文章。读书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文化素养,使老师们能够以新的教育观念审视课堂教学,也使打造有效课堂的实践建立在了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

二、建立质评小组,关注教学细节

我校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经常举办各类学科会议,为教师多元交流、多维思考、提高业务水平搭建平台。同时,注重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监控课堂教学的实效。围绕“打造有效课堂”的主题,我们对质评组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关注课堂教学是否呈现“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即有趣、灵动、思辨、厚重、创新、实在。这六个基本特征是质评组成员、省特级教师钱军先老师研究归纳的,他的观点在质评组交流后获得认同,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参考标尺。二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况。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偏重知识传授,也因为赶进度,常常成为“一言堂”,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很累,但效率不高。为此,我们明确要求一节课中教师的讲解时间不可超过50%。同时,师生互动的面要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生积极地“动”起来的课,才会是有效、高效的课。三是质评组要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作诊断。质评组听课之后,必须有面对面的评课与反馈。要分析青年教师的课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型定位是否准确,学情分析是否精确,课堂预设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适宜,学法指导是否得当。

三、开展研讨活动,放大有效效应

为进一步营造关注“有效课堂”的氛围,也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2008年10月,我校与无锡市教研中心联手举办了“用智慧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作了精心准备,邀请外校8名知名教师与我校9名骨干教师一起,开设了17节研究课。其中7门14节课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开课的课题相同,但教学方法不同。在选题方面突出平时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求通过研讨真正解决一些实际教学中的难题。我们还为每门学科聘请了专家在听课后当场做评点。精心设计的研讨活动吸引了来自苏锡常等地区近500名教师前来参与,并获得广泛好评。

活动之后,“有效课堂”一时成为学校中最热门的话题。大家认为这次活动好课精彩纷呈、评课精辟透彻、议论各抒己见、反思发人深省。学校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对此次开课活动及时做好分析和总结,借鉴研究课的精华,进一步提高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教务处对整个活动做了专题总结。这次活动凝聚起了一些共识:一是精彩的研究课都有精彩的师生互动,这是有效课堂最重要的特征。二是好课各有千秋,如何客观评价不同课型、不同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值得研究。三是加强集体备课与交流,运用集体智慧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这些共识对我们的后续研究很有启发。现在“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各学科一堂好课的标准”已列为2009年各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四、组织专题对话,引导深入研究

2008年12月,我校组织召开教科研大会,以“聚焦有效课堂”为主题,让教师围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两个话题进行对话,交流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和认识、困惑和思考。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打造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创设情境,使课上得有趣而灵动,让学生在兴奋和成功中学习;有的认为,在平实的课堂教学中善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取舍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上课的效率也是高的;有的认为不可把教案当成不变的预案,一味地照方抓药,而是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有预设善生成;有的老师则以精彩的公开课为例,说明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大会邀请的一批校外专家也都发了言,就“有效课堂”陈述自己的观点。现场对话十分热烈,老师和专家们的发言富有论辩性和启发性。

这次科研大会的最大收获,是让我们认识到,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会后,我们进一步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反思我们对“有效课堂”的初步研究。我们认识到,传统的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教,而新课改要求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要运用现代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对“有效课堂”的深入研究。我们根据专家的建议,引入了深度学习的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学习者将新的观念和概念与其先前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探求其基本原理和模式,而不是把课程材料当作无关的知识片断或模块;要评估新观念及其相关的推论,并将其知识整合到相关联的概念系统中,而不是简单的记忆事实和模仿操作程序,不是独立或游离于系统之外;要理解知识创造过程,批判性地审视其论断的逻辑,加强对自身学习过程和理解的反思,优化学习策略,而不是把实事和程序当作由权威确定的静态知识。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提出了“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的课题,正积极争取在省教科院立项,我们将以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追求有效和高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把理想境界变为现实。辅仁中学作为一所历史名校,在新世纪的改革发展中,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行之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提升教师智慧,打造有效课堂,为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做出新的贡献。

智慧教育论文:浅谈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实践智慧”及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中国;德育工作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美国新品格教育与传统品格教育有很多的不同,“实践智慧”是这种品格教育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实施途径多样,具有较强的隐形约束力;凸显青年学生的实践主体性。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对我国的德育工作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复兴,对20世纪20年代传统品格教育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了回归,成为今日美国公共学校最具前瞻性和最流行的道德教育形式。它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品格教育理念和思路,给美国的品格教育带来了较多的进步。这在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实践,也给我国的德育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我国应努力研究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内容,并结合实际吸取其有益之处,改进德育工作。

一、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的含义

美国新品格教育与传统品格教育有很多的不同。在思想方面,新品格教育更强调对当时各种流派思想精华的吸收,不再只强调教师在品格培养中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主体性有了更多的考虑,给予学生更多的道德自由;在培养方法上,除了延续传统的示范、实践、文学等方法外,还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有利于自己品格发展的各种其他方式;在道德功能上,它已不再像传统品格教育那样去维持传统社会的功能,而是力图实现在陌生人社会道德的变革,改变社会道德分歧和混乱的情况,整合碎片化社会,培养现代人更多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向心力,维持社会的稳定。

在这些不同中,实践智慧(phronesis)这一特征开始慢慢凸显。实践智慧是古希腊四大美德之一,是关于选择的美德。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践智慧不同于技术,它不制造东西,以行为自身为目的。实践智慧就是善于策划对自身有益的“善”以及有益之事,是对人的善,是根据理性进行实践的品性。这与新品格教育的理论基础美德伦理相互呼应,互为依存。美德伦理为实践智慧提供了行为的目的,实践智慧为美德伦理提供了实现“善”这一目的的手段。

“实践智慧”也是美国品格定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当代著名的品格教育专家,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cortland )校区教育系教授托马斯·里克纳认为:“品格是由实际发挥作用的道德价值所构成”,即“它是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构成:道德认知、道德体会和道德行为”。好的品格“包括认知善、趋向善和为善—良知习惯、喜好习惯和行动习惯”。布贝尔也认为,品格不是“成品”,品格需要通过教育进行塑造。他认为:“教育者的最重大任务则在帮助塑造人的品格。”真正的教育者不仅向学生传授某些知识和技能,而且关心着学生整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无论是里克纳还是布贝尔的定义,他们都认为品格需要包括道德行为这一部分,而且需要通过教育和塑造才能形成,即德育实践在品格教育中是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二、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的思想渊源

1.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论

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其理论渊源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论。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可教”思想,并将其大大推进了一步。他把学习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知识;另一类是学技能和学美德。教育方式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口授式教育,一类是训练式教育。知识可以通过口授获得,但技能和美德必须通过训练才可以掌握。因此,亚里士多德非常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道德实践的关注。“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表现勇敢才能成为勇敢的。”通过实践才能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习惯促使人的德性更加完满,最终成为个体稳定的品格。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的德性一方面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另一方面需要经过不断训练才能成为稳定的德性,真正养成做好事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教育思想对西方影响很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美国传统品格教育的发展。品格教育一直到20世纪初都是美国道德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模式,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传人、个人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影响扩大、美国社会快速出现的多元化倾向、二战动摇了人们的道德信念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走向衰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潮兴起,当时这一思潮比较流行的道德教育理论是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拉斯思、哈明的价值澄清理论。“在6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当中,培育学生道德的善意的努力是在道德相对主义以及怀疑传统价值观的文化大气候下进行的。对于道德教育有强烈使命感的教育工作必须在‘价值中立’的课堂氛围的约束下设法实行道德教育。”这些学说虽然比较注重个体主体性的发挥,但过分强调个人价值,陷入个人相对主义的案臼。其道德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使得学生无法判断日常的道德行为的对错,也没有真正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导致美国在70年代末道德开始严重滑坡,美国青少年的品格教育陷人了非常糟糕的境地。在政府、公众、企业等各种力量的推动下,美国的品格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回归,并迅速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上走向深化。

2.杜威的实用主义对美国新品格教育“实践智慧”的贡献

在品格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对美国的传统品格教育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不应在学校教授一些脱离社会生活的理论,比较推崇在学校这个品格教育的最主要场所进行较多的品格情境模拟,而不是脱离现实进行品格教育。他认为:“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并从中获得他会感到高兴和有趣的经验—儿童参与觉悟操作,从而养成勤勉、遵守秩序以及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意义的习惯,养成他们获得应服从于整体利益的基本习惯。参与家务也成为获得知识的机会。……(因此,)……在学校里,儿童的生活就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生活是主要的。学习是通过并联系这种生活进行的。”

杜威还在品格教育的实践操作方式上引人了比较新颖的心理学解释。在他看来,品格不是一种传统的僵化的训练,而是一种心理认同和体验;品格更准确地讲是一种习惯的渗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杜威的这些思想为美国从传统的品格教育走向现代的品格教育提供了一个突破口,此后美国的品格教育在80年代末复兴时有了较多的反思,不是简单地接受过去传统品格教育理念,更注重针对学生个体不同的需求,提供更多理性化的内容和方法。

三、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的表现

1.美国新品格教育实施途径多样,有较强的隐形约束力,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行为习惯

针对美国各个地区没有统一的教材和道德教育目标的缺陷,20世纪80年代末复兴的美国品格教育运动提出了一些核心的价值理念,这为美国品格教育运动的深人提供了具体的标准,避免了美国各个地区标准的混乱。美国品格教育联合会还提出了“有效品格教育的11条原则”,用以评价学校品格教育的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口〕。这些措施为美国品格教育指明了正确的道德教育方向。

但美国没有拘泥于一种单一的品格教育模式,而是实行课堂教学、非正式课程、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协作等各种方式。这使品格教育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首先,美国较少实行统一的正式课程,更偏重于多学科的整合,适应了当前社会多元化的趋势,培养了学生对于道德教育多角度审视的能力。比如美国学校注重通过现行的公民课、历史课、地理课、社会课进行政治、法律、人权、社会生活、民主生活、价值观、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其次,除了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课程,美国学校还提倡教师在教授一些其他课程时渗透品格教育,采取合作学习、档案袋替代性评价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尊重他人等品格。最后,美国还建立了各种有效的品格教育情境,包括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品格教育氛围。

这些方式显示美国把品格教育渗透进学校课程教学、校园生活和社会舆论、环境渲染等方方面面,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品格教育,有效地克服了“被迫灌输”产生的逆反心理,在各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下把品格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内心信念,进而转变成具体的行为习惯。

2.美国新品格教育“交互式主体”的教育模式,凸显了青年学生的实践主体性

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提倡“交互式主体”的教育模式,摒弃了过去忽视品格教育主体学生的错误做法,真正把学生的价值当做品格教育的基础,在要求学生对品格教育的标准有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尊重他们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体验和感受,丰富他们的品格教育情感与行为,并引导他们努力超越社会生活的束缚,培养形成正确的品格。

在实践模式上,改变只注重教师主导地位的片面做法,提倡师生关系平等,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品格教育情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想和品格实践能力。在课内,允许学生对各种问题大胆讨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品格培养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在这一方式倡导下,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经常可以看到师生讨论的热烈场景。在课外,美国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供学生活动的俱乐部、学会和协会达600多个。此外,美国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活动,一类是具有社会发展和政治意义的活动,如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另一类是服务性活动,包括扶贫救困、公益性义务服务等。美国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加这些活动。

美国品格教育这种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教育方式是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品格教育运动的一种“否定之否定”,既看到过去教育方式的规范性,又在此基础上摆脱了死板的教条,把品格教育渗人生活世界,这符合马克思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的观点,即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和尺度,无须借助其他的尺度来衡量。这种模式克服了学生在品格教育中被枯燥的教条“物化”、处于单纯的客体的缺陷,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生动的“交互主体式”模式,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品格方面的要求,还满足了学生这一实践主体的自身需求。

3.美国新品格教育得到家庭、社区的支持,为培养青年学生的品格构建了良好的实戏环境

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继承了社群主义的传统,认为“城邦之外无道德”,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的整合道德社群,而良好的品格只能在这一社群中培养和发展。这种思想其本质是打破现代陌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碎片化倾向,构建一个具有共同的善、利益、价值的实体组织或社会关系。在这一社群中,“人们有归属感,具有一定社会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美国在品格教育实践中贯彻着这一理念,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的协作。为了保证学校能成为家庭和社区之间的重要桥梁,小校化和小班化改革是当前美国中小学改革的热点。为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建立了家长教师联合会,定期把学生在校情况与家长沟通。在社区则实行社区服务计划,包括回收废物、为无家可归者和不能承担手术费用的人捐款等各种具体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尊、对他人关心爱护等品格。这些方式都体现了品格教育社群化的最大价值—营造一个道德实践的环境。没有这种道德社群的建构作为前提,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品格总是伴随着相同的实践”这一品格教育的精髓就无从实现。

四、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1.我国应改变德育模式单调化的现状,为青年学生创造更多良好的道德实践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

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仍然以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主要的道德培养方法。虽然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出“理想的德育应该是行动的德育和生活的德育”的观点,又倡议研究性学习、多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但在现实实践层面还远远不够。针对目前的现状,我国在开设政治课的同时,应注重多学科的合力,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共同传播和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在评价标准上也不能仅仅依赖卷面的成绩,可以把开展社区服务、写论文、问卷调查、学生辩论赛等活动作为评判标准的一部分,给予学生更多自觉自愿的道德参与机会,促使他们在道德心理和行为上更加成熟。

除了多学科道德渗透的方式之外,在德育环境上也要下些工夫,这包括学校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我国学校各个等级参差不齐,其校园环境有较大差别,而学生的最主要活动场所就是学校,这就要求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管理风格、学习研究风气、人际交往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沟通信息的模式、与社会交往的形式等方面要加强,尤其是教师的表率作用要突出。此外,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操场、宿舍、食堂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也要营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宣传核心的价值和美德。在社会环境上,我国政府应加大投资,对学校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氛围、道德风貌、法律规则、交往和沟通习惯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治理,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活中接受无形的道德教育。

2.我国应借鉴美国新品格教育“交互式主体”的教育模式,给予青年学生更多接受教育的自主权

我国较好地吸取了美国品格教育的优点,并结合我国实际,在2001年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和“双主体”德育观,为改变学生在德育中的角色定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德育中开始贯彻主体性原则—道德的主体本质决定道德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有助于学生自觉性的培养和自律道德的达成。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国对过去的德育方法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开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结合,在不同年龄阶段开设不同的课程。此外,在课堂教学时,很多政治课开始尝试讨论法、角色模拟法、演讲法等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除了课堂教学,在其他很多地方我们也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权。比如我国的选修课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而只是让学生选修一些有利于提高应试成绩的科目;在学习进度上也没能做到按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基本上是按学生的年龄而不是能力分班;中小学的课余时间也很少,使得课外活动的开展缺乏条件,不利于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要求我们给予道德实践的主体—青年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条件。

3.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社群主义传统启示我国的德育也要依靠社会、家庭、学校的整合力量才能实现突破

在我们国家,长期以来,道德教育主要是在政府推动下由学校独立进行,其他领域较少参与对中小学生的品格教育。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又在社会上碰到一些腐败堕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和坑蒙拐骗等道德败坏现象。在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面前,一些青少年轻而易举就抛弃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校的道德教育功亏一签,即所谓“5 +2=0”的说法。所以,借鉴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经验,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就要做到学校、社区、家庭密切结合,发挥更大的系统功能,学校要为社区的进步、家庭的幸福服务,反过来,社区和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青少年的品格教育工作。这种互动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得学校必须跳出校园的范围考虑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力量,而地方行政部门在这方面应做更多的协调工作,把它纳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考虑之中。总之,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崇高而艰巨的事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社会每个领域、每个组织、每个人都有义务参与这项事业,也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才会显出成效。

智慧教育论文:运用教育智慧 打造高效课堂

近年来,各地继续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师们所殷切期盼的,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教师们反映出很多不适应:由于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各学科课时大量减少,但总的要求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教学任务依旧,升学压力依旧。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总感觉捉襟见肘,一些本应该拓展的内容不能拓展了,一些本应该加深的难度不能加深了。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关注发展,真正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即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下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一、明快

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要适合课堂教学内容。

二、融洽

融洽是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三、投入少,产出多

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2)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后进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肃处理。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教师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2.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与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学生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教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教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3.师生结合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位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投入情感、激发智慧,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也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健康成长。“高效课堂”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智慧教育论文:幼儿园教育智慧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对教育事业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幼儿园教育则是为今后各类教育打下夯实基础的教育,那么只有将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好,让基础牢固厚实,从而使得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牢固且庞大,以至于对个人素质和修养有比较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育所占的重要地位。本文就从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管理思想、教师管理、制度管理等几个层面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问题出发,对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能为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从而为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智慧管理策略;幼儿园;教育管理

引文:

越来越多的家长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而认识到,要想让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使自家孩子的个人素质和才艺尽早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秉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将小孩送入幼儿园接受幼儿园教育,因此,对于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幼儿园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现在“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和问题。国家对于当前幼儿园教育事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现状,对加大对幼儿园教育事业的投入,使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使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以使人们对幼儿园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得以满足。

1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认识

我国初期进行设置的幼儿园教育时并不是出于教育的目,只是为了对女性劳动力安置而建设的,所以其性质多为集体和企业举办的。但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作为现在教育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幼儿园教育管理就是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领域中的管理现象和管理规律的学科。并且当代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它的目的就是协调幼儿园中存在的各种关系,从而合理的安排来保障幼儿园内的各项活动和工作能够以其顺利开展,从而使幼儿园教育的培育目标任务的活动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我们认识什么是幼儿园教育管理时可以从两个理论层面来进行,首先广义层面上的认识;其次是从狭义层面的认识。看待幼儿园教育管理如果从宏观层面来,就需要看待时将它放到整个社会以及整个教育体系中,将其作为社会以及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来看待,同时对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的各种外部因素要时刻注意影响和制约。因为这些外部因素不但包括国家层面,同时也包括社会层面。国家对教育方面各种政策进行制定和实施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定教育事业大的教育目标是国家层面上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而幼儿园的地理位置、城市发展经济状况、当地的民俗风俗以及幼儿园与当地各相关部门的联系等等是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幼儿园内部工作的管理就是从微观来看待幼儿园教育管理,其就是指在使幼儿园的内部工作的制度、方法、目标确立的前提下,对幼儿园拥有的资金、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充分利用,从而为学龄前儿童创造一个有益的受教育环境,使得在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使社会和家长们对幼儿园教育的需求的管理活动得以满足。要使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做好,需要对智慧的管理策略的采用以使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从而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同时对外部影响因素充分考虑,以取得外部支持。

2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1以人为本,促进优化管理:

在幼儿园教育管理过程中,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教职人员要投入爱心和感情。幼儿园教育的根本是人,所以要将幼儿园教育的管理工作做好,关键还是要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使幼儿园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不断提升,以使给幼儿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教育服务得以保障。使幼儿园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工作的开展是不可言喻的。所以幼儿园管理者应自身加强对于管理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会、研讨会、管理培训等活动,以使知识管理思路开拓,增长自身的见识。同时对每天幼儿园教育管理行为的反思要加以重视。只有使自己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管理行为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自己对于管理理论知识不断得以实践。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并在反思中使具符合幼儿园教育知识实际又带有自身色彩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形成。同时还要使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的确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逐渐让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在教育实践行为之中贯彻,这是使其深入人心,具备广大的群众基础。要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对智慧管理策略注意实施,对幼儿园教育进行管理时用头脑、用智慧。

2.2情绪智慧,加强自身管理:

如果想让自己逐渐开心起来就需要整天面对着开心的人,反之,自己对着不开心的人也会变得不开心。所以我们应该对教师的自我情绪进行调节和加强管理,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避免因为教师的坏情绪而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妨碍工作的进行。应该重视教师自我情绪的管理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情绪管理意识,在面对人生中的不公平时,让他们能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开导自己,学会使自己的坏情绪得以控制。因为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给他什么,他就给你什么,只有用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所以教师在幼儿园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对自身的情绪学会很好的控制,做一个快乐的人,并传递给孩子快乐,在愉快中让他们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3结束语

在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中幼儿园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只对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几点运用进行简单地阐述,但是,是远远不够应对时代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所以,我们应该对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新运用积极探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作者:胡松颖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平安镇中心小学校

智慧教育论文:自组织理论下教师教育智慧研究

一、自组织理论与教师教育智慧

1.自组织理论概述

自组织理论认为,在开放的状态下,如果系统内部之间符合非线性关系,能因果联结、交互作用、远离平衡态,那么系统可能会从一个均匀、平衡、简单的状态变为一个有序、非平衡、复杂的状态;同时,其经过涨落的诱发进入自组织状态,这是系统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不断层次化、结构化的过程。系统的自组织过程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开放,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充分地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等方面的交换,这是系统产生自组织的先决条件;第二,远离平衡态,因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能量分布相差较大,因此,系统处于一种非平衡态,它是系统有序化的动力源;第三,非线性,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来自于开放的不平衡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交互和自发的矛盾运动,从而使系统形成相干效应和协同效应,推动系统有序化发展;第四,涨落,即系统内部对平均值的偏离,它是系统自组织的内在驱动力。

2.教师教育智慧的自组织理论分析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处于“他组织”状态中。“他组织”由一个权力主体指定一群人组织起来,以完成一项被赋予的任务。在“他组织”状态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自身所在组织的牵制,教学过程强调规范化、标准化,教学内容强调高度的细节化和完整化,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和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才,其所从事培养人的活动更具个性化和复杂性。教师成长过程体现出明显的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协同性、非平衡性等特性。所以,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理应以复杂性系统科学理论为依据,多维解读。

二、自组织理论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智慧的内涵解读

教育智慧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教师的学识、机智、敏锐、精神等个性化的东西向外的喷涌和投射,表现为一种状态、品质和境界。

1.追求于自由的生存态度

教育智慧归根结底是教师的一种自由的生存态度。在实用主义的支配下,知识等同于信息,教学等同于考试,科研等同于职称,发展等同于“荣誉称号”。人们在自得于自己履历表上一项项“标志性成果”的同时,却患上了“职业倦怠症”。智慧型教师摆脱了教育职业的谋生工具属性而达到了自由的境地,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实现自我。智慧型教师具有探索教育问题的强烈意愿,拥有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不仅把教书视为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把教育教学看作是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

2.表现为创造性的行为方式

教师教育智慧还表现为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方式,这意味着教师对教育常规的打破和超越。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教育观的不断更新,包括准确地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最佳教学方案、树立新型师生观以及教学观等方面。这是缘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第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缘于时代呼唤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第三,教师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这是缘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迷恋和追求,缘于教师创造的激情和热情,缘于教师进取的志趣和努力的热忱。

3.实现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现象学代表人物马克思•范梅南指出,教育智慧的核心指向,在于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关心,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智慧。教育实践活动面临着各种境遇和挑战,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真正去关心学生,采取适切的教育行为使教育情境具有教育意义。智慧型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强调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智慧型教师在课堂中会正视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不是运用权威武断地控制或消极地搪塞学生,他们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更多地融入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思考。智慧型教师应把自己对生活饱满的热情和人生阅历真正作用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4.伴随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体悟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体悟逐渐生成的。教师通过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经验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借助观察、反思、顿悟和总结,以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教育智慧不是教师在某一阶段就能形成的,它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历程,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表现。伴随着教师自身体悟形成的教育智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教育智慧是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因每个教师的知识背景、人生阅历、性格特点等都具有独特性,因此每个教师的教育智慧也是独特的、个性的,它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大放异彩。第二,教育智慧是教师独创而不可模仿的。教师的教育智慧没有操作指南,也没有工作细则,是不可教的。它是教师在教学自由状态下表现出的随机应变。第三,教师的教育智慧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智慧型教师不仅能按照事物的固有尺度来衡量和评价教学,也能从美的视角来观照教学活动。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1.开放性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

教师的教育智慧生成是一个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通过内外相互作用而达到内部重组织的过程,开放性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处于自上而下的学校行政权力体系中,教师接受外部指令进行教学,处于“他组织”中。而教育教学工作是情境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智慧,灵活地处理教育事件。只有打破科层体制的界限,以各种形式进行自组织,打破各自的利益堡垒,才能实现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首先,政府可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完善政策导向,以法规的形式具体确定教师交流的方式、时间、程序、评价等,确保教师交流有章可循。其次,建立教师自主交流的综合激励制度,对交流的教师可采取住房补贴、评职称优先等政策倾斜。最后,各学校可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间的互助和分享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2.远离平衡态是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

一个有活力的教师群体必定是一个非平衡态的、差异大的、非均匀的系统。远离平衡态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群体本身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远离平衡态包括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的非平衡。对教师个体而言,生成教育智慧需要教师进行课堂反思与行动研究。教育智慧很难普遍化为一种法则或行为方式,只有通过教师主动地反思与探索,才能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经验是一种雏形的智慧,经过教师自觉主动地反思,经验会逐步升华为教育智慧。应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对话与交流。长期以来,由于学校科层制度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很少与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换。教育智慧作为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资源,教师往往会因为职位晋升、专业发展等因素而不愿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因此,学校可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对愿意分享的教师给予精神或物质方面的激励,使整个教师群体偏离平衡态,为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提供内部条件。

3.涨落是教育智慧生成的直接诱因

从系统的存在状态看,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的平衡状态的偏离;从系统的演化看,这种偏差是发展过程中的非平衡性因素的表现,是同一之中的差异。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处于绝对静止的平衡状态。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涨落。首先,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都会作用于教师而不断地产生一些小涨落。教师可适当地利用这些小涨落,通过非线性作用发展为巨涨落,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其次,面对课堂内出现的突发状况,教师要勇于尝试新方法,积极利用好各种偶然现象,不断地“转识成智”。彰显教师教育智慧的课堂并不是提前安排的,不是在预设中生成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地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上突发的状况,不断提高课堂教育智慧的水平。

4.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教育智慧生成的动力

在非线性作用下,各种作用关联起来,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形成关联与协同,系统才会产生整体行为,通过排斥和吸引、竞争和合作才会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关系。有了这种内在的相互作用,系统内局部的涨落才可能得到放大,从而引起发展。构成教学关系的诸要素,如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都是非线性系统,教师要重视它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首先,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线性系统的认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复杂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其本身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其次,教师要拓宽教育视野,认识到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将自己的新思想贯穿于教学中。最后,教师要从动态、弹性的角度构建教学目标,以便协调各因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尽可能多地考虑各方面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作者:彭婷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智慧教育论文:教师教育智慧生成初探

1教育智慧的内涵

教育智慧的生成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是教育智慧生成的基础,教育智慧正是基于前面的条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而来的。教育智慧是智慧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其主体是教师,主要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体、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由此阐述来看,教育智慧有其丰富的内涵,而且教育智慧的生成也不是教师皆可以实现的,即便有潜力的教师也并非能做到兼顾所有的内涵,但这并不是否认此论题的可行性。正如在此之前所述,智慧一词的本意既有认知自身局限的明智,还有对于智慧之境的不懈追寻之意。因此,朝向教育智慧之境的探索注定了教师在此过程需要自我认知和剖析,这是一个不断接近教育智慧理想之境的过程。

2教育智慧的价值取向

2.1教育智慧内隐道德和人文关怀

鉴于智慧的本意即有道德的隐喻,加之教师这一特殊主体,教育智慧自身便具有其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在希腊语中,对智慧一词赋予的价值内涵有道义和良知,以此区别于欺诈和狡黠。教育智慧即是要教师知道如何辨真假,识善恶,即在教育实践中辨识教育现象的善恶,合理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做到去伪存真。正如肖群忠在《智慧、道德与哲学》中指出,智慧是真理性认识和价值合理性的统一。智慧在教育领域的表现是一种指向人的心灵、情感和身体的关心。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在此扮演的是关爱者的角色,以一种全神贯注的特殊方式对待学生,这种关注或全神贯注是完全接受性的。当教师真正关爱别人的时候,不会把自己的意识结构强加于人,而是感受到他正在遭受的事情。教育智慧处处体现着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引导学生认知活动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智慧,同时让学生获得自由和幸福,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只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智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自由和幸福。

2.2教育智慧是对技术性教学的批判

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因为真正的教育是精神创生和灵魂的感召,如果教育只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行为,那么教师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事实上,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尤其是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一直以来,教师利用权威极力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确定的轨道之中,也把自己限于各种规范之中,排斥任何意外事件,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教学时机。教师个体丰富的知识受到忽视,关于教育实践的知识没有去积累与反思,而这些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正是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来源,在这种技术文化的影响下,教师积累教育智慧的权利被剥夺了。这种传统教育不仅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使学生拘泥于刻板。教育智慧是唯有人才会有的,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将学生看作整体性的具有生命的人。

3教育智慧的生成途径

教育智慧不同于教学理论,也不同于教学技能,既不可通过学习和传授获得,也不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的,只能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去探索积淀下来,教育智慧的生成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智慧的生成,突显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作用。这种魅力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形成对学生感召。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其二,熟练掌握教学专业知识,增强思想的深刻性。这种教育智慧可凝聚学生的向心力,实现对学生精神上的感召。

第二,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机智地化解教育矛盾和冲突,形成个体丰富的智慧积淀。有学者说,教育智慧的发挥就好比画家作画的过程,最初在头脑中仅有一幅画的大致雏形,创作是在一个时间内与作品进行不断对话的过程,最后的作品往往也会出乎画家自己的意料之外。教师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可赋予意外情境以教育意义,从而超越冲突建构动态的教学和谐,闪现智慧之光。

第三,教育实践后的反思升华教育智慧。“我的可能的行动并不是魔术般地发生的,它们依据的是我在回忆性的反思中所能获得的智慧。”在教学行动中我们无法对自己的行动作充分的、完全的反思,所以教育实践后的反思确有必要。通过这些充满智慧的反思形式,使教师对过去的普通行为和经历注入了关心、智慧的品质,促进了教育智慧的升华。

第四,开展教育研究是发展教师理性智慧的有效途径。教育研究的开展是与教学活动紧密相关的,教学依赖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推进教学的改进,再次遇到相似情境时可以理性地从容面对。教育研究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应认真研究自己,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风格。研究的过程其实质是将某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内化的过程,是对教师思维的锻炼,也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的贮存,一旦遇到相似的问题情境,这种思维或策略就以机智的形式外显出来。

第五,交流学习是思维火花的碰撞,可实现教育智慧的共享。教师应该与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风格迥异的人作深入的交流,教师的集体智慧为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实现对智慧的分享提供了便利,能使教师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作用并发生转换,从而成为孕育新智慧的土壤。教师与其他教学科目的教师交流,更可以从中体会学科差异带来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另辟蹊径的思维,对于生成教育智慧更有启发意义。

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首要条件,此外,学校客观环境的支持也是功不可没的,主要表现在创造良好的研究和交流氛围,鼓励教师进行有创造性的教学改革尝试,支持教师进行再学习和培训等。如上所述,教育智慧的生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它是从教育实践中不断积淀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无限推进的动态的,这就注定了教育智慧需要一个不断持续甚至终其一生不断接近的境界。

作者:徐雁 李德显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智慧教育论文:大成智慧人才培养中的对接教育综述

钱学森实验班艺术课程多为组合课程,由艺术院系资深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如《艺术欣赏与创作》的课程组合了陶艺、建筑、音乐等模块,学生可任选两个进行艺术鉴赏与创作实践。课后学结会上,同学们艺术思维的火花不断闪耀:72 班张昊东感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也处处存在艺术的美”;81 班王艳婷提出:“表达能力不只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用三维立体模型表达”; 82 班张钊说:“以前自己五音不全、找不着调,现在成了音乐爱好者,人也变得自信而有精神”。艺术课程使钱班学子从长时间“抽象思维”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在视听享受中放任想象,在快乐与愉悦的瞬间完成量智与性智的对接。正如 72 班魏笠班长说:“许多同学都觉得在艺术类课程和实践活动中,自己的兴趣、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像被唤醒了一般。”郑南宁校长指出:“钱学森老学长是我们交通大学毕业的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他所创立的‘大成智慧学’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的指导思想。作为交大人,一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归大学本质,坚持培养人才为根本。我们办钱学森实验班,就是进一步通过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进行探索,走出一条崭新的人才培养之路”。

打造特色专业——线式对接教育

视觉艺术学科可以校际院际间跨专业连线,创建特色专业。例如《三维造型设计》专业,将绘画、雕塑、影视、动漫、游戏等视觉艺术类专业有关三维造型的课程经过遴选、压缩,组成综合的三维造型训练课程;再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工科教育科研优势,开设三维造型软件应用、三维造型数字采集、三维数字化快速成型等相关课程,贯通现实空间中实体艺术造型与虚拟空间中数字化艺术造型,培养具有在两种空间形式中自由转换三维造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实现性智为主的美术类专业与量智为主的科技类专业的线式对接。

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同时拥有了工科与艺术学科中的三维造型技术,具备了三维造型设计特色专业开设的基本条件。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运用数字化信息采集和实体造型输出技术,在完全避免与母本三维造型直接接触的条件下,就可以完成母本三维造型的复制,这些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假如应用于中国古代泥塑的保护和研究,是极有前途的一项工作。同时,在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中国的古代雕塑艺术作品有相当数量以泥塑彩绘形式存在。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代寺院雕塑作品,多数都是这一类材质的作品,总数量在两万件以上,这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遗产中最精华的一部分。由于这些作品的材质和工艺特点,对于这些作品的保护和研究是多年来困扰我国文物及艺术研究等部门的难题。

其一,我国古代泥塑作品使用木架或石胎做骨架,外部以泥沙、麻质纤维做基本造型,表面以细泥深入塑造并施以彩绘而最终完成。这种材料和工艺极易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因此这一类作品也只有在气候比较干燥的西部地区才得以保留至今,并且随着气候变化与文物环境商业化,所遭受的破坏正在日益加速;其二,西方传统雕塑多用石材或金属材料,可以直接接触表面复制模具;我国古代泥塑由于材质松软容易脱落,无法直接翻制。所以,我国古代彩塑迄今无法进行造型复制,既不能有效地保存原始造型,也不利于开展造型艺术研究与国际文化传播。目前,我国文物部门对敦煌石窟和蓝田水陆庵的彩塑都进行了 3D 数字采集和储存,但还没有与快速成型技术组和运用,因为世界所有快速三维打印、复制设备在输出造型时都有尺度限制等问题。这个难题在依托高校工科快速成型技术的三维造型设计专业实验室可以很快解决。

科学艺术对接——面式对接教育

按照“大成智慧”教育理念: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而形象思维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我们可以依托高校的综合资源优势,开设全校性大面积公共选修课,打破科学与艺术的壁垒,实现科学与艺术大面积对接。其一,开设大面积艺术类选修课。2006 年 3 月 8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普通高校开设 8 门艺术类限定性选修课程:《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在全国综合性院校,尤其是理工特色院校,这些课程能使学生对艺术的发生发展、各门各类、本体语言、风格流派、名家名作、鉴赏门径、格韵雅俗等,获得较系统、较完整的了解,并从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开启心智,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大面积量智与性智地对接。

其二,创建艺术类精品课与核心课。根据各个高校的自身特点与人才优势,创建有特色的艺术类选修课程。音乐可以开设声乐、器乐、西洋音乐、民间音乐、高雅音乐、通俗音乐等相关课程,美术可以开设绘画、陶艺、环艺设计、平面设计、摄影、书法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既可以采用实践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这些课程培育三年后,可以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评定后,可以参加省级精品课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评定后,可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最后可以依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运用教学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整合全校选修课、精品课资源,推出可以震撼学生心灵的核心课程。

其三,明确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为了培养大成智慧人才,对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选修课程,要有规章制度来保障。譬如,本科 4 年必须在 8 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 1门并且通过考核,或者不修满艺术类选修课程若干学分不准毕业等等。艺术选修课老师也可以提出严格的考核要求,如《美术鉴赏》要求每个学生修课期间至少参观一次美术作品展览,并制作提交 DV 短片;《戏曲鉴赏》则要求学生修课期间至少完整地欣赏一出戏,并提交 VCR 作业。不少大学生将自己“专业”孤立起来,认为只靠勤奋与钻研就可成才,这是一种偏见。一名具有艺术修养的大学生,总是胸怀宽阔,不计小事小非,非但不会影响本职本业,反而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倾力完成所从事的事业;因此我们要用规章制度让科学与艺术联姻。#p#分页标题#e#

其四,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创造条件,成立丰富多彩的社团,诸如书画协会、交响乐团、合唱团、民间艺术团、舞蹈团、民族管弦乐团、吉他俱乐部 、话剧团、VCR 沙龙、ACM/ICPC协会、网络协会、电子工作室 、Linux 协会、诗社、书社、文苑、文学社、思辩学社、钱学森思想研究会、新视角协会、交际与口才协会、摄影学会、动漫协会等等;分别有专家教授指导,独辟蹊径、各领风骚,号称“百团大战”。学生可自由参加,由学生会、团委协同组织。强调普及型,能使大学生学活学宽,心情舒畅,在审美愉悦中闪现灵感,激活大成智慧。

其五,依托书院启迪性智。近年来,我国某些高校为了探索大成智慧人才培养门径,借鉴了西方大学住宿学院的做法,纷纷成立“书院”。每个学生从属两个院,“学院”管学习,“书院”管生活。“学院”像父亲,高标准,严要求,以搞好专业教学和科研为目标;书院则像母亲,无微不至,启迪性智,以传授软技能与全面发展为己任。由于“学院”多在教学区,而“书院”多设在学生住宿区,书院更方便组织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性智与量智的对接。

艺术生态环境——体式对接教育

营造立体的美的空间环境,是培养大成智慧人才的必要条件,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首先,高校要调拨学科建设资金,吸纳社会募捐资金,营造自己特色的艺术院系。艺术院系应包括大成智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艺术楼、艺术庭院、陶艺坊、专业教室、模型室、摄影室、琴房、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艺术专业环境。这里经常举办艺术展览与活动,肩负着全校艺术类选修课任务,承担着提升全校学生形象思维,进行量智与性智对接教育的重要使命。

第二,高校要努力建设全校综合艺术环境,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例如,校门的形式美、广场的景观规划、图书馆的浮雕、著名校友的塑像、会议厅的壁画、形象墙的设计,以及音乐会、联欢会、歌咏比赛、钢琴演奏会等等,这些潜移默化的美育,对大成智慧人才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黑格尔认为美育具有解放人精神的作用。

第三,地域的艺术环境是培养大成智慧人才的雄厚基础,也是立体式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撑。每所大学所在城市周边的音乐厅、美术馆、画廊、画院、歌舞剧院、文化广场、历史文化遗址等场所,都是进行大成智慧教育的理想场所。

第四,有效开展校级合作,形成艺术生态环境链。我国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的九所重点高校简称C9,2009 年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通过实施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措施,共同培养拔尖人才。9所高校联合举办了具有浓厚人文艺术氛围的 C9-Summer School,并加强与美国常春藤联盟、澳大利亚“G8”等大学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扩大“C9”的国际影响。这标志着人才培养的校际合作进入到全方位、立体式的强强联合的崭新阶段。C9高校制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发挥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使艺术生态环境多元交叉。从思维观念、意识形态、表达手段、艺术介质、艺术发展史、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带动了当代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和训练模式,融合到各门各类教学中,达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大家知道,钱学森同志特别重视艺术,夫人是个女高音歌唱家,自己还很爱看美术展览;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甚至还认为音乐可以反映相对论;在电报发明史上,创造出最有实用价值电报技术的是美国著名画家塞尔•莫尔斯;日本发明大王中松义郎,他的成功得益于儿时母亲为他开辟的一间手工室。事实证明,艺术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周利明 黎荔 贾濯非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智慧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课堂情境智慧创生浅谈

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认为:“在情境中,儿童的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情绪记忆,这样儿童记忆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所有这些,使儿童的形象思维活动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进行。”然而对于“耳目口手之无用”的特殊儿童来说,由于其一种或几种感官功能的部分缺陷或完全丧失,很难自然地形成“一种向着教师创设目标推进的动力”。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其身心特点,站在全人发展的立场,聚焦大写的儿童,顺应残障儿童的天性与特征,创设最适切的“学习场”,实现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一、为听障生创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

在特殊教育界,聋、聋哑、听力障碍、听力残疾的概念内涵基本一致,经常通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使得患者难以与一般人进行正常语言交往活动。另外,听障学生由于“听不见”,早期听力障碍使之无法听到和辨别语言,以致失去了模仿学习的可能性,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最终失去了“说”的能力,所以民间素有“十聋九哑”的说法。因而,如何让听障学生深入体验“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情境,是特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钱钟书在《通感》一文中指出:“用‘闹’字,是想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声音,表示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受钱钟书通感(移觉)理论的启发,一位教师在为听障学生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2》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将春雷“轰隆隆”、春雨“哗啦啦”、小鸟“啾啾啾”、青蛙“呱呱呱”、小朋友“哈哈哈”等视频剪辑成一段“默片”,营造“春在身边,春在眼前”的情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春雨在伞面上跳动、柳枝在春风中摆动、蜜蜂的翅膀振动、小鸟的尖喙翕动、青蛙的声囊鼓动等动感细节,将听障学生视觉的体验转换成听觉的想象,从而获得了对“春天”这一意境的生动感知和丰富体验。

二、为视障生营造“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情境

由于各种原因,视障学生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导致他们对事物的整体形象把握存在天生的缺陷,只能根据感受和体验进行自我理解与解读,难免会犯“盲人摸象,各言其是”的错误。从大家所熟悉的案例———沙利文老师教海伦•凯勒拼写“水”这一简单单词的艰辛过程,可以想见,对于视障学生特别是先天全盲的学生来说,色彩、明暗、光泽、状态、品质等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诗词,形象地说,学生应该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那么,如何培养视障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语言敏感度,让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呢?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结合视障学生身心结构中的已有经验,通过经验的重组和改造,让学生从“近”(贴近生活的情境)走向“亲”(亲身经历的经验),从“真”(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走向“正”(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是盲人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一位教师在为视障学生执教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名作《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时,为了让视障学生理解“洁白、晶莹、秀挺、深沉、艰辛、坚定、自信”等词语,把孩子们从课堂中带到了学校的假山旁,让他们触摸假山的岩石和从岩石缝隙里生长出来的花草和小树。在孩子们触摸的同时,老师深情地朗读:“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欣赏、感受、体验、品味和领悟,虽然不一定能“说得出”这些词语的具体含义,但他们“体验到”并“意会到”这些词语的情感、温度、色彩和分量,进入了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地把握世界”的境界和状态。

三、为智障生提供“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境

近些年,培智学校学生的残障程度越来越严重,残障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包括了智障、脑瘫、自闭症、多重障碍等。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较低,认知能力较差,教学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基于“场论”理念的情境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对儿童的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意志全面地产生影响。在培智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亲、助、和”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智、趣”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伴、与教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启迪者、激励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补偿功能缺陷,开发潜在技能,促使残障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自动参与、主动投入,获得自我的发展。在培智课堂教学中,一位老师在执教《快乐生活•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0和10》一课时,在个别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一个“小猫钓鱼”的游戏情境。具体做法是,教师将课桌围成一个“口”字框作为“池塘”,学生在外围扮演“小猫”。教师根据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肢体功能发展情况,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了不同长短、粗细的钓竿,设计了磁铁、钓钩等不同形式的“鱼钩”,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钓鱼”比赛,最后通过填写一张统计表,看看谁钓的“鱼”多。为了确保其中一名学生钓不到鱼,从而引出“0”这一新知,教师在这名学生的钓竿上做了一番手脚,将这位学生钓竿上的磁铁“鱼钩”换成了没有磁性的塑料积木。可想而知,任凭这位同学如何努力,他也不会钓上任何一条鱼来,从而顺理成章地“生成”(其实质是一种预设)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失败的活动经历与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充满挑战与趣味性的情境,既是对学生“认识1~9的数字”这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是“统计”这一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濡染,更是对学习新知的铺垫与导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形式,可以帮助智障学生进行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相结合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实现意志与毅力等心理品质培养和数理知识与方法的习得,让他们在趣味激励、情感驱动下,在“践行”中“善思”,从“乐学”中“多识”。

四、最后的思考

在特殊教育领域内,虽然学生的残障类型和程度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带来了诸多不便与缺憾,但是只要教师善于创设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切的教学情境,并巧妙规避残障儿童的身心缺陷,让特殊儿童自觉、主动地进入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的、洋溢童趣的情境时,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孩子已经无意识地、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向教育目标无限接近的正能量与诱发力,进而在顿悟中改变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他们尽管不甚完美,却个性鲜明、自由成长、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陈青云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智慧教育论文:教育智慧班级管理论文

一、表扬需要丰富的教育智慧

表扬是教师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塑造自信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微小进步,以真诚的鼓励来帮助学生,使他们树立信心,激起成功的愿望,获得前进的动力。表扬有多种方式,他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实施恰当的表扬方式,只有那些有实效的表扬方法才称得上教育智慧。其中,表扬的关键是必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新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小松进步了3个名次。作为班主任的我真心为他高兴,也想利用这个契机,好好表扬他一番,使他获得更大的前进动力。班例会上:“这次考试有几个同学怎么会连小松也不如呢……”总以为小松被表扬后一定会很高兴。可是,我却发现他把头低了下去,脸上没有一丝喜悦。真是奇怪!静下心细细思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松受到了表扬,却又反常的呢?后来我才得知“这次考试有几个同学怎么会连小松也不如呢”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他。可见,教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状态,表扬也需要智慧。

二、把握批评时的切入口

批评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指责、宣泄和埋怨。班主任批评学生要有的放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的批评才有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即使自己说的非常正确,有时也会遇到学生的对抗和反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由于自身的防范意识,或多或少都会为自己找点理由开脱,惯犯的学生久而久之心理就形成一座坚固的防范堡垒。教师找不到这个堡垒的突破口、批评的切入点,学生就不可能听进教师的意见。由此可见,批评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找准了,如庖丁解牛;找不准,如乱砍滥伐。那么,切入点应该在哪里呢?这是批评的关键所在。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如何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同时,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的高低,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他们承认错误、改正缺点的教育情境,这也是突破的关键一点。我认为学生的过错不在大小上,而在学生能不能“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教师的批评不在于呵斥与指责,而在于能否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只有让学生明白了错处,才能挖掉根源,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让他们静下心来听你的循序善诱,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三、总结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呼醒。表扬是甘露,用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批评是苦药,良药虽苦却利于病。表扬体现了教师无数的欣喜与期待,批评包容了教师多少的无奈与感慨。批评需要表扬的铺垫,没有表扬的批评容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不仅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的缺点,激发内在的潜能,从而完善自我,提高认知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这把“双刃剑”,把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作者:安竹彦单位:河北省赞皇县子弟小学

智慧教育论文:教育智慧艺术论文

一、表扬需要丰富的教育智慧表扬

是教师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塑造自信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微小进步,以真诚的鼓励来帮助学生,使他们树立信心,激起成功的愿望,获得前进的动力。表扬有多种方式,他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实施恰当的表扬方式,只有那些有实效的表扬方法才称得上教育智慧。其中,表扬的关键是必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新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小松进步了3个名次。作为班主任的我真心为他高兴,也想利用这个契机,好好表扬他一番,使他获得更大的前进动力。班例会上:“这次考试有几个同学怎么会连小松也不如呢……”总以为小松被表扬后一定会很高兴。可是,我却发现他把头低了下去,脸上没有一丝喜悦。真是奇怪!静下心细细思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松受到了表扬,却又反常的呢?后来我才得知“这次考试有几个同学怎么会连小松也不如呢”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他。可见,教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状态,表扬也需要智慧。

二、把握批评时的切入口批评是一种艺术

而不是指责、宣泄和埋怨。班主任批评学生要有的放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的批评才有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即使自己说的非常正确,有时也会遇到学生的对抗和反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由于自身的防范意识,或多或少都会为自己找点理由开脱,惯犯的学生久而久之心理就形成一座坚固的防范堡垒。教师找不到这个堡垒的突破口、批评的切入点,学生就不可能听进教师的意见。由此可见,批评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找准了,如庖丁解牛;找不准,如乱砍滥伐。那么,切入点应该在哪里呢?这是批评的关键所在。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如何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同时,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的高低,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他们承认错误、改正缺点的教育情境,这也是突破的关键一点。我认为学生的过错不在大小上,而在学生能不能“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教师的批评不在于呵斥与指责,而在于能否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只有让学生明白了错处,才能挖掉根源,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让他们静下心来听你的循序善诱,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三、总结

总之,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呼醒。表扬是甘露,用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批评是苦药,良药虽苦却利于病。表扬体现了教师无数的欣喜与期待,批评包容了教师多少的无奈与感慨。批评需要表扬的铺垫,没有表扬的批评容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不仅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的缺点,激发内在的潜能,从而完善自我,提高认知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这把“双刃剑”,把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作者:安竹彦单位:河北省赞皇县子弟小学

智慧教育论文:智慧教育实践教学中学语文论文

一、古代教育智慧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完善学生的道德素养不论是古代教育还是现代教育,德育教育都是最主要的。古代教育强调的是明德思想,要求不教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并且学生可以用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应试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上是比较欠缺的,学生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古代的德育教育内容对于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还是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完善学生的品格,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古代教育中强调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内省思想,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意从中学语文课程的实际出发,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还要吸取古代教育智慧的精华,领悟内省思想的内涵,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及时纠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在语文学习中有待加强的地方,以便及时改正和提高自己。因此,古代教育智慧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水平。

(三)推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就形成了,而二者的联系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古代教育中强调师生平等和师生的和谐相处,并且教导学生要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和学生也要互相学习和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保证教师将最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用积极的态度消化知识,获得自身水平的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了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形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中学语文教学要从古代的师生平等关系中获得启迪,推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古代教育智慧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诗化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借鉴古代教育智慧,帮助学生形古代教育智慧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莹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古代教育中强调诗化教育,诗化教育在古代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语文教育而言,中学语文教学正是像诗一般涤荡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思想,所以进行诗化教学是必要的。就目前而言,中学语文教学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诗化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进行诗化教学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诗篇,首先要了解诗人,因为诗人是诗篇的创造者,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情特点就可以分析他的作品肯定有时代的烙印,诗人的情感会跟随自己的情感变化,了解诗人之后再去阅读诗篇就可以充分读出诗人的心境和诗篇的内涵,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提升,因此,诗化教学是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二)进行反思教学将古代教育的智慧充分应用到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将古代优秀教育理念渗透进中学语文教学中。反思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古代教育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也是对反思教学的强调。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学生自身水平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语文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可以给学生创造应用的情境,用提问的方式启迪学生。第二,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好的教育学生。古代教师更是以其渊博的知识培养优秀的人才。教师要注重自我提高,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培训,提升综合语文素质。第三,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自主学习。

(三)优化教学环境良好的中学语文教学环境的建立依赖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成效,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环境要做到:第一,教师要保持民主平等的态度,了解学生的内心,减少师生间的隔阂。第二,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观念,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第三,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的认识,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和谐愉悦的中学语文教学环境。

三、总结

古代教育智慧是古代文化教育的精华,将古代教育智慧应用到指导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上具有深远意义。中学语文教学要保留古代教育中的优秀观念,在借鉴的同时还要注意将古代的教育思想完整的保存和传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活力和生机。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要处理好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间的关系,既要传承和借鉴古代教育智慧也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中学语文教学课程不断的优化,也为学生人格、素质、思想的完善奠定基础。

作者:李莹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