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04:03:11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环境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要】幼儿园实施生态教育课程是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幼儿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幼儿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引导幼儿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教育;生态道德;生活方式
尽管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由于人口多、发展速度快以及过去一些政策上的问题,致使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草地“三化”(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放射性污染与电磁辐射形势严峻,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目前,我们是以最脆弱、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这就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明确要求“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在中小学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改变对环境的不可持续行为和生活方式。”1996 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
以同济大学专家的规划为蓝本,以中科院院士领衔的国内知名专家组的论证为依据,“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的蓝图让人眼前一亮――以城市建设为载体,以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为手段,以城市与水在生产、生活、生态上和谐共生为目标,激活滨州、扮靓滨州。“四环五海”扮靓了滨州,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集交通、水利、城建、生态、林业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工程。用形象化的公式表述:“四环五海”=60公里环城公路+1.5亿立方米调蓄水量+1.1万亩速生林和枣林+8个景点、旅游点。四环之内总面积176平方公里,为滨州未来发展成百万人口的城市打下基础,拉开框架。以工农业用水为例,环城水系与五海的年调蓄水量可达1.5亿立方米,足以支撑未来十年工业高速增长用水和市民生活用水,改变了滨州用水看黄河的历史。“四环五海”使滨州之水的价值
明显提升。黄河水经干渠引入西海、南海,经沉沙后,沙用于项目建设,水用于工业生产、居民饮用和城区观赏,观赏后再经循环相通的水系导出,用于农业灌溉。“四环五海”的水循环得越快,对盐碱地洗碱、压碱的效果越好,滨州的生态就恢复得越快。
因此,我们实施以“四环五海”为主题的生态教育是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幼儿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幼儿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引导幼儿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生态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是结合各领域教育活动,设置生态教育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游戏等形式,向幼儿进行环境保护、卫生习惯、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幼儿热爱生命,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开设生态教育课程,开发课程资料,将生态教育作为园本课程。
2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构建原则
作为一门课程,它既要适合于幼儿的生理心理水平,同时也要考虑到现实乃至未来社会的需要。除了一般的教育原则外,幼儿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构建应有自己特殊的原则。
2.1 生态环境相关统一性原则。在生态环境中,各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其中,人是一个核心因子。课程应集中广泛地反映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各种生态关系,有自然、有生物才有了人,才有了社会。社会不断发展与自然相互作用,生产力、科技与传统不断碰撞而一次次推动社会进步,这些与人有密切关系。因此,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应以人为中心,推动个体社会化,为幼儿构建一个人生的生态网。
2.2 综合性原则。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应是综合的,应以综合主题活动来设置。从整体到局部,让幼儿了解、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一个大致框架,然后再局部对号入座,整体教学。如以“交通工具”为主题,可
以发散开让幼儿了解能源、人、资源、不同的职业等。设计多次相关活动,培养幼儿的整体思维,以一带多,从中心辐射开来,构建一个内容生态网,从而使幼儿整体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
2.3 特殊性原则。生态环境教育内容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因时而异。应了解幼儿现有水平及社会发展需要。许多地方进行的生态环境教育有失偏颇,有的偏重于介绍传统常识,有的则侧重于环保教育。幼儿生态环境教育应在全面认识自然、社会和幼儿心理生态基础上,依据现实社会的需要去构建,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个方面,农村尤为欠缺。另外,对不同幼儿也应有所不同,尽量做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
2.4 多元文化价值原则。引入多元文化,把中国与世界相联,让幼儿知道世界各国就像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一样,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各国相互合作,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3 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
幼儿生态环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幼儿心理生态。幼儿生态环境教育应使幼儿在自然、社会、心理三个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在知识方面,使幼儿初步了解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制约性,自然、人与社会三者的平衡性,人类生存对环境的依赖性;了解人口、资源、能源和污染等问题,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能关注环境问题。在态度方面,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自信品质,对同伴热情友好,与父母相处融洽,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萌发幼儿尊重自然的美好情感,使幼儿形成爱护生活环境的良好意愿和行为习惯。
4 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生态环境知识,帮助幼儿获得人类与环境、动植物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如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幼儿不可能离开家,没有伙伴、没有朋友而独立生活。帮助幼儿获取与环境相关的一些常识,如生态平衡,资源、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等。(2)培养幼儿正确对待周围环境的意识, 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3)培养幼儿简单的生态环境道
德行为习惯。将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生态平衡免遭破坏,热爱大自然,爱护益鸟、益兽、益虫等作为 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纳入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中。(4)充分利用环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并以美引真, 激活思维,以美寻善,陶冶品性。激发幼儿热爱、珍视生态环境的美好情感。
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主要通过直接感知、直接经验来学习,教育环境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在直接的环境中,幼儿将获得深刻的教育印象。(2 )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给予其粗浅而非精深的知识。(3)为幼儿提供正面积极的范例。幼儿喜欢摹仿但分不清正误,生态环境教育也不宜过多地介绍污染、阴暗的事实,尽量用正面的范例去激发幼儿积极美好的情感。
5 教育形式
5.1 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的学习即是游戏,应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角色的扮演在假想的世界中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环节的相互制约性。
5.2 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幼儿生态环境意识及态度,如通过饲养小动物,让幼儿明白什么是爱。
5.3 观察、感受。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它提供直接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充分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吸取精神营养,受到深刻的教育,也可运用本地丰富的环境资源进行教育。
5.4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媒体图声并茂,形象直观,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它可以扩大幼儿的认识领域,化静为动,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5.5 综合主题教育与一日生活相结合,家庭、幼儿园、社会有机结合,三维度生态环境相互渗透,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生态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是万物生存之本。在人类总结了千百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之后,
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环保要从小事做起,要从孩子学起。这样,从幼儿园起就给孩子进行生态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近1年的生态环境课程的实施,从不浪费每一滴水到生活中水的循环利用;从不乱丢垃圾到了解垃圾如何分类处理;从爱护小动物到不吃野生动物;从爱护植物到了解水土流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促使他们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摘 要】
环境保护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情,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着力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去对大班幼儿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以进一步提升大班幼儿的环保水平与环保质量,从而促进大班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班幼儿 主题活动 环境教育
当今世界,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从娃娃抓起。那么,教师该如何针对幼儿园大班幼儿接受环境保护的心理,并通过恰当的主题活动的开展,构建与大班幼儿独特的环境保护的心理让大班幼儿主动参与主题活动中,并逐步增强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策略呢?
一、凭借主题“保护环境”,在大班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一切教学活动中都可以渗透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环保教育,将环境教育的理念植入到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可以渗透到幼儿的语言活动中,可以渗透到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渗透到艺术教育活动中等等。各大领域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要鼓励儿童化、趣味化,让大班幼儿在系列的环境教育活动中能细致地观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动手操作实践,让大班幼儿能学得更生动更有趣,以满足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大班幼儿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去向大班幼儿渗透不能乱扔垃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主题。教师可以利用《报纸的烦恼》的大班语言学习活动去渗透废物再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得乱扔废纸的环境教育。教师可以利用《伤心的鲤鱼》这个故事,向大班幼儿渗透必须保护水资源的环境教育,让大班幼儿明确认识到如果将生活中的污水随随便便,不经过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海就必须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鱼儿自然会受到污水的侵浊,自然会伤心留泪,甚至死亡。由此,便会让大班幼儿明确到必须保护好水资源,从而增强了大班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凭借主题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大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区域活动是倍受大班幼儿所钟爱的一种活动。在使区域得到丰富的同时,教师应让大班幼儿时时记住必须将废物进行利用,以丰富区域活动的素材。比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曾结合主题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垃圾回收站》等开辟让大班幼儿进行活动的相关区域,教师鼓励大班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收集废物,如废旧报纸、废旧饮料瓶、废旧牛奶箱(瓶)、废旧矿泉水瓶、废铁、废铜、废铅、废塑料等,然后,再组织大班幼儿针对自己回收的物品,想一想该如何去分类,从而让可以回收的相关垃圾送入垃圾回收站。值得一提的是大班幼儿将收集来的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竟创造性的利用收集来的垃圾中的有些物品进行“巧手大制作”,竟自主或与同伴精心制作出一些学具、玩具、环保时装等。在这样的“巧手大制作”中,大班幼儿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对废物进行再利用,激发了大班幼儿强烈的环保意识。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大班幼儿在“体能区域”内用饮料瓶制作了梅花桩,用废塑料制作了圈网,用可口可乐制作了保龄球,用硬纸板制作了飞盘等,这彰显出大班幼儿非凡的智慧,同时显示出了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废物再利用”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这样的区域活动中垃圾得到再利用,既使资源得到节约、利用,同时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培养了大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将主题活动与大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完美结合在一起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了激发大班幼儿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以将一系列的环境教育主题活动与大班幼儿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利用大班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进一步保护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保持环境整洁的能力。比如,在以“我长大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大班幼儿们能主动的做到勤洗脸,勤剪指甲,能将书包等学习用品整理有序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探究到了一定的生活自理的策略,认识到自身必须整洁,环境必须整洁的必要性。
四、家园携手开展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利用家庭、幼儿园的一切教育资源对大班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事实上,由于幼儿家长身份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家长的个性、兴趣爱好自然大相径庭,幼儿园应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力求征得家长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去努力促进大班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有力提升。家长应为大班幼儿做好环境教育的表率,比如,家长应率先垂范,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同时家长应带领幼儿去亲近社会、亲近大自然,到田野里,到动植物园里去逛一逛,去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情况,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同时,幼儿园有义务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环境保护的新变化、新动态,让家长明确到进行环境保护应注意的相关方面,以增强家长的环境观念。
总之,环境保护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情,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着力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去对大班幼儿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以进一步提升大班幼儿的环保水平与环保质量,从而促进大班幼儿的健康成长。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三方面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游戏中,提高幼儿的环境意识,进而有效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科学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幼儿;游戏;环境教育;环保意识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尤为重要。如何把深奥、枯燥、不易懂的环保知识变得直观、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让幼儿易于接受,是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游戏中,让环境教育和“玩”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初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
一、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通过让幼儿扮演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中的角色,培养其对待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和良好品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尝试在表演游戏中向幼儿渗透环境教育。
1. 选择、创编适宜的表演题材
故事、童话、诗歌、歌曲表演是表演游戏中最常见的内容,教师可将有环境教育意义的内容编入其中,让幼儿在表演中真正了解环保的意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选择不同的题材。小班幼儿的年龄小,知识面窄,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常常将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对此,教师在小班阶段可选择正面内容作为表演的主要题材,如《大家爱清洁》《小猪变干净了》等。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思考的角度不再是那么简单,教师应选择是非混合的内容作为表演题材,如《清清池塘水》《窗外的垃圾》等。大班幼儿接触的东西丰富了,知识面也宽泛了,能独立地思考与判断是非。这时,教师可选择《地球妈妈哭了》《白鹭的家在哪》等具有谴责性的内容让幼儿表演。幼儿在理解故事、童话内容的基础上,多次扮演其中的角色后,知道了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
2. 自制表演道具,渗透环境教育
表演游戏最离不开的就是表演材料。为了能激发幼儿表演欲望,每一个新主题游戏的产生,都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表演道具。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材料的选择上。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集家中没有用的纸箱、雪碧瓶、厚塑料袋等物品,并对这些物品进行不同的修改和装饰,使这些废物成为小动物家的围墙、森林里的大树、美丽的衣服、打大灰狼的棍子、老爷爷的拐杖等。幼儿在废物再利用的过程中,会深刻感受到变废为宝的真实性。
3. 主动收拾游戏材料,使幼儿的“环境意识”化为“环保劳动”自觉行为
在表演题材的教育影响下,幼儿的环境意识有所增强,但在表演游戏中仍会出现将多余的材料乱放、游戏结束时不自觉地收拾玩具的现象。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讲评环节来引导幼儿观察与讨论,教育幼儿保护环境要自觉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学习和锻炼结合的最好形式。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内容丰富多彩,操作简单易行,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在体育游戏中融入环境教育,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增强了环境意识。比如,为了让幼儿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类,教师可以设置体育游戏《大树和小鸟》。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扮演大树、小鸟、风婆婆、雨婆婆。游戏时大家一起念儿歌:“风婆婆吼,雨婆婆叫,吓得小鸟四处逃,我们挡风遮雨护小鸟。”儿歌一念完,“风婆婆”“雨婆婆”立即冲上来去追小鸟,“大树”搭成“树林”为小鸟们遮风挡雨。为了使幼儿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益处,教师可以设置“种树去”的活动。教师带着幼儿一边念儿歌“走、走、走走走,跟着老师一起走,到山坡、到沙地,植树造林多有益”,一边越过各种障碍物,到山坡上种树。这些趣味性的游戏使幼儿萌发了保护动植物的情感,也培养了他们珍爱生命、关爱自然的现代人格特征。
三、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参与性极高的活动,在其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非常受幼儿的欢迎。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置了游戏《绿色点子公司》,让幼儿一起动脑子为点子公司献计献策,谁出的绿色点子多,谁的贡献最大,谁就可以当上点子公司的经理。在设计无污染的“绿色环保车”时,幼儿的点子独特新颖,小H说:“可以设计一台无废气污染的车――太阳能车。”小Z说:“也可以设计一台像过滤器一样的车,把受污染的空气变成干净新鲜的空气。”小C说:“还可以设计一台像吸尘器一样的车,把废气吸收起来,带回工厂进行处理……”为了使幼儿初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擂台赛的活动方式,哪组想的办法多,哪组累积的红花就多,最后评出节约用水小卫士,颁发奖牌。形式多样的智力游戏,对幼儿掌握环保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结束语
环境教育已成为21世纪的核心教育问题,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们环境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让幼儿通过游戏与环境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科学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摘 要】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环境教育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它已经成为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幼儿园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让儿童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经验、技能;成为健康、活泼、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现代儿童。
【关键词】环境;幼儿园环境;布置
近年来,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巧妙绝伦的构思及高超非凡的技巧走出了一条“边学习、边实践、边完善”的成功之路。然而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便发现,有些幼儿园在具体创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某某的,这是谁谁的……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的版面环境在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的桥梁。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以幼儿为主的版面时应以幼儿作品为主,教师创意为辅,教师的创意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丰富的环境对3~6岁的幼儿而言,是会说话的。孩子不仅受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还与环境互动,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孩子们的作品布满墙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教室”的温馨和亲切!
2、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让环境动静交替
所谓环境动静交替,就是把版面布置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版面上已布置了春天来了的画面,再结合主题知识,引导幼儿学习种植“小豆豆发芽了”,教师每天带领幼儿观察记录豆豆的生长情况,豆豆发芽了,豆豆长叶了,豆豆长大了……在自然角让幼儿主动观察会变的小蝌蚪,是先长后腿还是长前腿,尾巴在长出前腿后还有没有等等。这样的环境动静交替,幼儿充分感知万物始于春,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在与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步产生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掌握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怎样思考、表达和主动建构经验,体验了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
总之,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怀特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等方面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创设环境成为幼儿园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点。但要如何有效地创设环境,充分利用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呢?我结合我们当地一些幼儿园的情况,谈点个人看法。
一、创设区域活动的活动区
据了解,我们农村当地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仍以上课或集体活动为主。相对来说,孩子们缺乏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就是区域活动,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场所以及有效的指导,而存在虚设的现象。而且,在我们农村,幼儿园一般和小学合校,有的像学前班的形式,有的学校即使有一定的材料,但因怕被幼儿或小学生弄坏等原因,平时都收起来,只有等到上课需要时,才拿出来让幼儿活动操作一下,还不让幼儿自由取用,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精神负担,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既要设置活动区域,投放材料,又要加强对幼儿和小学生的教育。同时,学校也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为什么要设置活动区呢?很显然,没有一定的场所和材料,孩子便没有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而他们又必须通过具体的操作,直观而形象地去观察、体验,才能获得经验,发展认知能力,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可以说活动区是必不可少的。在区域活动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当地的自然资源,如我们沿海地区有海鲜类,还有地瓜、花生等农作物的资源优势,可多投放一些这样的材料,既省钱,容易收集,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而且从教育角度来看,幼儿通过在活动区的活动,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以及促进个性、独立性的发展。
二、加大户外环境的创设
虽然幼儿园和小学合校有不便的地方,但不可否认,如果合理利用,也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活动场地较大,有利于绿化面积的扩大。我见过一些学校,绿化做得较好,设有较多的花圃,而且专门开辟一块场地作为幼儿乐园,摆上大型器械,周围栽上一些果树,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有些学校划出一些花圃给幼儿园做种植园,可以让小朋友进行一些种植活动,既能让幼儿热爱劳动,也能让幼儿从劳动中得到快乐,并获得丰收的喜悦。另一方面,和小学合校,可利用“小学”这个社会环境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平时,可以引导幼儿同小学生相处,发展交往能力,并学会互相关爱,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大班小朋友有好处,教师要利用这样的环境优势,更好地完成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发展“以大带小”模式。农村小孩一般都有兄弟姐妹,在下课时,可让小学生带幼儿四处活动,家中的父母也会交代哥哥姐姐在学校看好弟弟妹妹。这样不但能加大幼儿的安全性,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胆识和交往能力。
同时,也可以利用我们幼儿园在农村的优势,让幼儿从封闭的幼儿园小环境走向大自然、大社会,进行各种情感体验和问题探究。当置身于广阔而丰富的自然环境中时,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得到激发,丰富了有关动植物和季节特点的知识经验,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从中体验作为农村孩子的骄傲和自豪,从而更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加强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应尽全力在各方面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因此在创设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参与。如在班级门口设置家园联系栏、意见栏等,现在,有的班级还设置“微信群”,方便家园联系、沟通。在准备环境创设的材料时,如果能取得家长的支持,准备工作就方便多了,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家长主动关心和参与幼儿的教育活动,密切家园联系,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
四、保护环境创设的整体性
为了让环境创设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发挥环境创设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必须保持其整体性。一方面,内容要符合幼儿发展需要,要全面。凡是孩子发展、教育目标所涉及的领域,就应该创设相应的环境,不同领域、不同水平、不同难度都要考虑全面,相互渗透,依次递进。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统一。幼儿园要营造一种安全、温馨、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否则,再完善的物质环境也难以彻底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对工作、对孩子有满腔热忱,能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奉献自己的爱心、热心。
良好的环境能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其有动手、动脑、交流、交往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我们要把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探讨,在我们农村这个大环境中尽力创设出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幼儿园小环境,让每个幼儿在他们的童年时光里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前江小学)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幼儿最早从父母那里受到启蒙教育。幼儿入园后,一方面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另一方面接受家庭教育,且家庭教育对幼儿起着幼儿园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相关作用
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清晰地印在幼儿的头脑中,幼儿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与父母的启蒙和引导密切相关。父母作为家长,不仅要用丰富的环境知识教育孩子,还要教给孩子获得环境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方法。《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庭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幼儿教师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义不容辞。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的指导家庭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以唤起广大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丰富他们的环境知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
二、更新家长的环境教育观念
家长的环境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家长的环境教育行为。目前,家长的环境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这些家长普遍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它所激发的情感是朴素的、原始的,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将这些淳朴的情感逐渐引导上升为儿童对自然的自觉关心和爱护,使儿童在头脑中产生环保意识。他们又认为:一种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从小培养。幼儿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父母应该不失时机地培养幼儿从点滴中爱护环境的习惯,有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幼儿在今后的人生中便会渐渐地树立起环保意识。但有一部分家长没有这些深刻的认识,甚至认为环境教育是成人的事。因此,我们除了督促这些家长参加家长学校集体上课外,还要因材施教,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更新家长的环境教育观念,从而使家长们为培养有良好的环境情感、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的幼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丰富家长的环境教育知识
家长的环境教育知识正在日益丰富,但面对幼儿提出的大大小小的环境问题,家长还是应付不过来。现在家长的环境知识,主要从电视中和家长学校上课时获得,渠道比较单一,因此,幼儿园应该开辟多种渠道,如增设家长阅览室,让家长阅览环境教育报刊、家庭教育报刊及各种幼教刊物;以班为单位举行环境知识(包括环境教育知识)信息交流;组织家长参观环境教育图片展;组织家长对周围与环境有关的事件进行调查;与环保局联系,开设环境问题咨询热线等,进一步丰富家长的环境知识及环境教育知识。家长基础牢固了,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环境教育的重任。
四、提高家长的环境教育技能
家长的环境教育技能直接影响着环境教育质量。目前,家长的环境教育技能正在日益提高,如在学期末举行的家长会上,有位家长说:“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要少说教,多让孩子体验。”另一位家长说:“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直接参与的热情是环保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还有一位家长说:“家长要自觉地保护环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可见,家长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五、家园共育,共同实施环境教育目标
环境教育的家教指导是以家长为对象的,指导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家长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家教水平,家教指导与家长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指导工作不仅于此,它要通过指导提高家长家教水平,从而对幼儿产生影响,所以家教指导又与幼儿有了间接的关系。因此,在确定家教指导目标时,既要考虑家长心理、水平、性格、环境教育的家教行为等实际情况,防止出现目标不恰当的局面,又要考虑幼儿教育的总目标。这样才能使环境教育的家教指导和幼儿教育总目标方向一致。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关精神,结合家长和幼儿实际情况及当前社会对环境教育的要求,我们把幼儿园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的总目标分成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前者为:“更新家长的环境教育观念、丰富家长的环境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环境教育技能。”而后者则为:“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丰富幼儿的环境情感、提高幼儿的环境行为。”
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新方法,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继续努力探索科学的适合不同层次家长的指导方法,充分利用资源,让家长影响家长,使好经验得以及时推广,使广大家长更好地、更快地掌握环境教育技能,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园环境教育工作,促进幼儿环境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城幼儿园)
摘 要:对幼儿实施环境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文章从教师率先垂范、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注重体验式环境教育、与家庭及社区进行互动等四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环境教育;教学方法;体验式;家园共育
对幼儿实施环境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有游戏、故事、艺术、体验、实践、实验、快速联想等。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使幼儿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及生活;故事和艺术能帮助幼儿认识世界,表现自我,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体验、实践、实验是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快速联想是通过创设情景和问题,激发幼儿围绕主题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环境教育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实施环境教育。
一、教师率先垂范
要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幼儿天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印在幼儿脑海中,教师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比如: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发现一根被折断的树枝,于是很伤心地捡起它唱起了《爱护小树苗》。这时,幼儿们也会跟着老师的情绪体会小树枝孤独、难过的情感,会憎恨破坏树木的人,会更加爱护树木。因此,教师需具备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具有环保意识。同时,教师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对教育内容的确立及对教学方法的把握也影响着教育效果。应经常采取笔试、辩论赛、小品表演等培训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全球性课题。为推动环境教育的开展,园方对教师提出了“做什么、怎么做和追求什么”的要求,将环境教育的内容、教师的任务、儿童的活动及儿童的发展融为一体。
二、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阿尔金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在环境教育中,可采取互动式教育理念与游戏相融的多元化教育方式。比如,在活动“好玩的土”中,穿插了游戏环节摔泥碗。第一步:幼儿按意愿自选一位比赛对象。第二步:幼儿取等量泥巴,将泥巴捏成饼,手半握,使泥饼成“碗”状,在碗底中间用手摁一小坑,使其底部稍薄些。第三步:说游戏儿歌:大泥响碗儿,小泥响碗儿,咱的泥碗好大的眼儿。第四步:两幼儿用力将自己的泥碗反扣着摔到地面,碗底便会崩出大小不同的“眼儿”。谁摔出的“眼儿”大,谁摔的声音最响亮,谁就获胜。还编了泥娃娃儿歌:“小朋友,玩泥巴,玩得心里乐开花;小手越来越灵巧,变的花样真不少。”幼儿在游戏中说说、做做、玩玩,既感受了快乐,又掌握了知识和技巧。实施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观察法、实验法、参观法、视听媒体、儿歌、故事、表演、竞赛、头脑风暴等,教师如何把这些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注重体验式环境教育
“听到的,容易忘记;看见的,可能记住;亲身体验的,就能理解。”幼儿天性中有对自然万物生命的认同和天然的同情心,他们在成长阶段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可以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春天,可以组织幼儿去乡下桃花园,让他们去大自然中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然后,让他们交流、分享感受:你听到大自然中的几种声音?闻到的花、叶、树是什么味儿?摸了几种植物?什么感觉?看到大自然中的哪些现象?幼儿们纷纷诉说着自己的发现:“大自然的声音很多,除了鸟叫声之外,还有虫鸣声、风声。”“如果将叶子折断,则气味更浓。”“通过抚摸,发现叶子正反面不同。”“小河里有小鱼,还有塑料袋,河边有绿色植物。”最后,可以组织幼儿把自己的体验过程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在互助互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
四、家园共育,社区互动
人类学家兰德曼说,生活很少以自然的安排为基础,而是以在文化上被塑造成的形式和惯例为基础。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除幼儿园外,还有家庭和社区。因此,环境教育必须从幼儿在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力量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幼儿将在幼儿园学到的环保知识在家庭或社区中付诸实践是重要的,而家庭和社区则应为幼儿园服务,达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的目的。比如,教学活动的最后延伸部分大都要求家长合作完成,如:和孩子一起制作鸟巢,做保护鸟类的义务宣传员;帮孩子做一些小实验,参加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做观察记录等。同时,社区可给幼儿创造一些学习平台,如:邀请环保专家讲座、举办环保宣传活动、为幼儿提供观察参观的机会等。只有统筹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环境教育工作才能得以有效开展。
五、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环境教育不能仅限于环保教育,其价值应在于引导幼儿感受和初步理解生命的多样性、相似性及相互依存性。幼儿期的环境意识表现为对周围环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索,热爱并愿意创设美的生活环境。教师应通过科学、丰富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中掌握环境知识和环境技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环境教育是一个涉及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世界性的重要问题。我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情境,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实施有效地环境教育,探索出了符合我园实际的绿色环保教育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让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参与绿色行为,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专门性的环境教育
幼儿园专门性环境教育包括幼儿园传统的节庆活动、接触自然和环境保护活动。
1、环保性的专题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涉及很多内容及方面,如果没有深入式、立体式的主题深化,很容易使孩子的“绿色环保”教育流于形式,化于表面,达不到根本性的教育目标。因此,我们结合各个环保节日开展环保教育专题活动,并将此作为一条重点实施途径。
“世界无车日”――组织小朋友开展“设计生态车”绘画活动,以海报和展板的形式呼吁“9.22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传递生态行动从我做起的理念;“植树节”――以“播撒绿的种子,传递绿的希望”系列活动为抓手,开展“爱护树木、节约用纸---小手帕回来吧!”为主题的亲子签名送小手帕、小班播种、中班种植、大班为小树制作名片等丰富多彩的爱绿、护绿的生态活动;“世界地球日”――以“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绿,为地球妈妈减负”为主题向家长发放自制的“节纸小妙招”宣传册,设置废纸回收分类小火车,回收广告纸、报纸、包装纸等各种废纸,呼吁家长共同参与到我们的节纸行动中来。
2、节庆性环境教育
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主线,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部系列节庆主题活动。例如:元宵节开展“变废为宝,亲子花灯制作”评比展示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开展“奇思妙想,变废为宝”亲子生态制作活动;元旦组织“迎新年生态游艺会”活动等等,创设不同的特有环境,组织幼儿了解各种节日,感受节日的欢快氛围,喜爱并参与不同类型的节日活动。
3、季节性环境变化教育
从季节性变换为主线,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有序有层次的回归自然的主题活动。例如在秋天里,我们与幼儿共同到野外采集树叶、玉米皮、秫秸等,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设计自己心中的秋天。在采集树叶时,他们发现树叶生长的形态各异,有对生的、轮生的、有由绿变黄的、有由绿变红的等等,从认识树叶、树叶找家、制作树叶标本、树叶粘贴画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这样有序有层次的回归自然的主题活动,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尤其是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了解,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渗透性的环境教育
幼儿园渗透性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科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
1、教学活动中环境渗透教育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垃圾宝贝”“我是环保小卫士”等环境教育活动,例如在《我是环保小卫士》中教师首先让孩子了解知道什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什么行为会破坏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系列的活动,孩子初步懂得了噪声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小知道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并尝试在各种活动中减少噪声,学会走路轻、说话轻、放下东西也要轻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也知道了乱砍伐树木、乱扔东西、吸烟等不良行为会破坏环境,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懂得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进行小制作,设计了《环保时装设计》《纸碟玩偶》《自制购物袋》等有趣的手工制作,在动手操作中,让孩子感受到“变废为宝”的道理。
2、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渗透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不是依靠几次主题活动、几节教育课就能养成的,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将环保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如:散步看到美丽的花时,提醒幼儿“花儿好看我不摘”,进行爱护小植物的教育;洗手时要求幼儿注意水流不能开得太大,洗完后关紧水龙头;进餐时教给幼儿正确的进餐姿势,爱惜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尽量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保持桌面清洁。让孩子们用每一个小小的行动保护地球,保护自己的家园。
3、游戏活动中的环境渗透教育
我园每班都创设了富有生态特色的角色游戏区,里面分别开设了“绿色餐饮吧”、“生态演绎吧”、“创意花坊”、“生态加工坊”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区域,这些游戏环境的创设,凝聚了教师们的心血,教师们利用灵巧的双手“变废为宝”制作出许多游戏材料,使孩子知道废旧物可以再利用和变废为宝的道理,同时鼓励幼儿通过游戏反映自己对周围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其健康活泼成长。
三、社区性的环境教育
充分发挥家园合力作用,开展环境教育,扩大社区影响。
1、利用社区文化环境,挖掘教育资源,拓宽教育内容,使教育接近生活,接近社会。我园附近有一所非常有特色的全国绿色学校,具有丰富的环境教育经验,校园生态环保长廊中展示的濒临灭绝的动物图片、学生们的废旧材料小制作、学校环保教育的实践活动照片,处处设置都独具匠心。我们经常会带领孩子去实验小学参观或邀请小学生来园宣传环保知识,形成了共建关系,在交互活动中共同成长。
2、利用家长文化素质高的特点,对家长提出要求,拓宽教育途径,形成良好的合力教育。定期邀请环保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园开设专题讲座,引起家长的共鸣,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和家长园地里定期刊出环保教育文章,张贴有关环保图片、垃圾分类方法以及废旧材料再利用方面的知识,还有幼儿园近期开展的一些环保活动的照片材料也将展示其中,供每天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参阅,方便家长和孩子了解更多环保信息,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以上是我园将幼儿园环境教育途径多元化的初步尝试,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从孩子的主观意愿出发,从孩子的角度来审视环境教育,让环境教育无形地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习惯中,进一步开发具有特色、真正适合幼儿园的环境教育。
【作者单位:苏州芦墟中心幼儿园江苏】
摘 要: 环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物质和文化环境、幼儿熟悉而生活化的内容、意见的形式等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幼儿的环境态度,从而促进幼儿环保素质提高。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环保情感。
关键词: 环境教育 资源 途径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随之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环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物质和文化环境、幼儿熟悉而生活化的内容、意见的形式等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幼儿的环境态度,促进幼儿环保素质提高。笔者主要从幼儿园环境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着手,寻求幼儿园环境教育最优化途径。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是开展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资源。
对幼儿来说,环境是他们学习的有效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探索活动”。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园内资源,尽量为幼儿创设一个接近自然的绿色环境。老师和幼儿一起在自然角内种植各种植物等进行绿化,通过种植活动,让孩子们学习照料、观察、感受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另外,我们还设计了“不随地吐痰”、“少一个脚印、多一份绿色”等一些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牌,将这些标志牌有针对性地布置在园内。由于这些标记牌是孩子们自己参与设计的,孩子们不仅时刻注意,而且以小主人翁的姿态,津津有味地向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宣传保护环境知识,家长受到了教育。通过组织设计环境教育为主题的宣传画等,如世界环境纪念日,一起收集无毒废旧物品,制作一些动植物,如用一次性盘子制作玩具小蜗牛、挂历纸折的小鱼等布置环境,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不知不觉陶冶在环境教育氛围中,不仅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还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环境综合素质发展。
二、捕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是挖掘环境教育内容的途径。
孩子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问题没完没了,“小兔子喜欢吃什么?”“蚂蚁有几条腿?”,等等,只要留心,就会发现他们关心的许多问题都与自然环境有关。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们收集幼儿的提问,将幼儿的问题作为若干个环境教育话题,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环境教育主题。例如,在一次种植劳动后,孩子们对种子发芽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他们纷纷问道:“老师,我们种的种子为什么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发芽呢?”“有的种子为什么长得那么快?”“有的小苗怎么会枯死?”等,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生成“植物生长的条件”主题活动。组织孩子自己搞试验,观察、了解不同土质植物的差别,发现有营养的泥土,植物生长离不开水,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还通过儿歌、表演等形式,让孩子们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使他们对“植物生长”有初步认识,并感受发现的快乐。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开展环境教育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世界的地球日”系列环境教育中,我们通过画图画、听故事、观看录像资料、念儿歌、讲讲做做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水的形态;通过生活活动喝水、洗手、洗手帕等,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性质;组织幼儿参观访问自来水厂,懂得“自来水”的来之不易;通过幼儿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得出节约用水的规则: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小一点;不玩水;随手关紧水龙头等,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四、提高教师环境素养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保障。
教师作为环保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幼儿的典范,他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发展。同样,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对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及对环境问题的看法等,都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信息。但是,环境科学知识、环境信息的涉及面很广,教师一时间很难全面掌握。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素质。例如,在“蜗牛”主题活动中,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后向老师指出:蜗牛两个触角不一样长,长一点的触角上有蜗牛的眼睛;画蜗牛时,老师随手画了一个大大的嘴巴,弯弯向上翘,表示蜗牛在笑,但有的幼儿却说:“老师,蜗牛不是大嘴巴。”老师一下子明白过来,它的嘴巴是红红的一个小点。老师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以更高热情把活动深入下去。这样的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自然与快乐。
五、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是环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使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家长与社区参与环保活动的决策、监督、实行,以萌发幼儿自主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促进环境教育走进家庭、社区。为此,我们开展环境教育的同时,挖掘家长、社区教育资源,渗透环境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成为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如,在生成活动“种子的秘密”中。我们发动家长参与种子的收集、资料查找“工作”,一起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使家长对新的教育观念和策略有了真实的感受;我们还通过布置环境教育宣传栏、编写宣传小报、倡议书,向家长宣传环境教育的意义、传递环境教育的信息,传授环境教育方式和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参与幼儿园环境课程决策和教育过程;并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家长的环境教育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家长带孩子游玩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欣赏公园中的花、草、树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给孩子讲讲树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美环境教育协会开发的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和指南的主要内容,及其所倡导的幼儿园环境教育理念,并基于我国幼儿园环境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幼儿园环境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教育;北美环境教育协会;启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1〕很多国家意识到了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展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开展环境教育并将之列入法律、进行推广的国家。如,1990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制定了《环境教育和培训计划》,美国森林财团推广使用《森林学习》教材等。美国环境教育的倡导者主要有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和企业。〔2〕北美环境教育协会作为其中一个非营利性的教育组织,自2000年开始就专注于研究幼儿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环境教育起步较晚,美国的经验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北美环境教育协会(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ionmental Education,简称NAAEE)是由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志愿者、学生等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非营利性特点的教育组织。该协会研发并实施了一系列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Envirimental education),旨在让人们了解和关心环境,凝聚众人力量改善环境质量。该课程的开发耗时多年,参与人员包括幼儿园教师、保育员、早教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管理者、环保科学家、课程研究专家等,课程的理念独特、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理论基础包括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蒙台梭利、埃里克森、斯金纳、瑞吉欧及新兴的环境教育理论等,适用于8岁以前尤其是3~6岁的幼儿。〔3〕
一、环境教育理念
环境教育理念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NAAEE提出,幼儿园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作用于环境,包括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探究,从而培养幼儿对自然世界的情感、认识、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并使其了解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本领及相应的知识技能,最终让幼儿形成热爱、了解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培养幼儿的社会能力、探究能力、环境理解能力、环境探索能力、责任和环保意识、良好的身体素质六大方面。
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含义十分广泛,它追求的不是单纯的知识和理论的建构。例如,环境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生物种群、污染源等抽象知识,但它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教育主题被涉及到的。它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一种让环境因素贯穿于所有活动领域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手段或教学形式。
二、环境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环境教育目标是开展幼儿环境教育活动的方向,反映了该协会有关环境教育的核心思想和理念。教师只有明确了环境教育的目标,才能明确环境教育活动的重点,有效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
1.社会能力
幼儿在环境中探索并认识周围人,能自由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感想或观点;了解自己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对周围环境的可能影响,能适应陌生环境和新鲜事物;有团体和社会意识,包括尊重具有不同宗教、性别、种族和家庭背景的个体,尊重他人的权利以及与他人合作;尊重自然、依恋自然,在户外游戏中能挑战新的玩法,对游戏有所创新。
2.探究能力
鼓励并支持幼儿自发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自由探索自然,体会自然的奇妙并有所发现;能在教师帮助下探究有关的环境现象和构成环境要素的问题;能通过亲自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且能将答案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与他人分享;能用自己的方式证实自己的猜想,知道多种问题解决的途径,知道在必要时寻求成人的帮助等。
3.环境理解能力
初步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能够观察和体会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环境变化,如,天气、季节、社区环境的变化等;知道事物间的关联性,如,能把昨天下的大雨和今天湿润的泥土联系起来;知道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知道水、石油、石头等自然物质的性质,对太阳、月亮、星星进行观察并与同伴交流感受;知道如何使用活动室里的自然资源;能观察和体会自己居住的环境,分辨出生物和非生物,如,知道动物之间的区别和习性;知道周围常见的菌类、动植物等;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归属感并具备初步的地理方位知识,如,区分主客体、远近,知道地图上标示的位置与所对应的实际地理位置,会画简单的地图。
4.环境探索能力
能够找出事物间的不同并能进行对比;能够发现有关环境的新问题,提一些有关环境的问题或想法;了解当地的环境资源;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搜集所要调查的信息,并能运用各种工具(如,镊子、罐子、相机、纸等)收集各方面信息;初步具有长期收集跟踪性信息的能力,并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收集信息过程中能用多种方式(如,动作、语言、图画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做一个有关研究环境现状和问题的行动计划。
5.责任和环保意识
能自由表达自己在户外的经历,从而激发出从自然中学习的愿望,逐渐加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能够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尝试着照顾一些动植物并为自己能够照顾弱小的生物感到骄傲;鼓励幼儿了解整个自然系统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初步了解自己和他人是如何作用于环境的,自己的行为会给环境带来怎样的变化,尝试讨论人类该如何保护和破坏环境。
6.良好的身体素质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工具探索环境,如放大镜、漏斗、筛子、镊子等;锻炼幼儿的身体机能,包括跑、跳、攀爬等,能运用动作或舞蹈来表现自然世界中的风、雨、落叶等;鼓励幼儿艺术性地表达自己的经验,能搭建一维、二维或三维的建筑物,发展其手眼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如,把叶子做成拓片等;让幼儿知道所有生物都需要水、空气、食物,意识到营养的食物能给我们能量,分辨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意识到有睡眠和休息的重要性,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并遵守基本的健康安全守则。
从上述目标与内容可以看出,该课程强调环境作用的重要性,把环境当做重要的教育载体。如,注重从环境中培养幼儿的社会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环境来实现教育目标。举例来说,如果要想让幼儿认识自然的多样性,可以从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的多样性的某一个方面开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活动室内各种各样形状的物品,了解关于形状的基本知识,然后再去户外认识形状,这样,活动与自然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此外,这六个方面的目标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彼此融会贯通。如,环境理解能力目标包括对环境及环境概念的理解,环境探索能力目标包括培养幼儿观察和注意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等,知、情、意、行均融汇其中。
三、环境教育的实施
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实践化的过程。该协会倡导的幼儿环境教育课程实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合幼儿探究的环境
幼儿是通过亲自参与和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的。因此,教育者在设计环境教育活动时,要给予幼儿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互动的机会。教师要基于当地文化环境进行计划,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例如,要开展户外活动,就要选择适合幼儿探究且安全性高的场地;在室内开展活动,则要注意提供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材料,不宜选择结构化程度过高的、批量生产的玩具。
2.重视幼儿自发的好奇心
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多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需要亲手操作探索发现。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好奇心。如,在“蚂蚁吃什么”活动中,教师先组织幼儿讨论、猜测蚂蚁会吃什么,并将自己的猜测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让幼儿带着他们的猜测去户外寻找蚂蚁验证。比如,引导幼儿拿出食物等待蚂蚁爬过来吃,并记录下爬到不同食物旁的蚂蚁的数量,带回班级作进一步的验证、讨论。
3.活动主题选择及角色分配应贴近自然
活动主题的选择应源于生活和自然。如,这两天下大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雨中的城市”主题活动,带领幼儿进行观察,然后组织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画画雨中的城市;或开展韵律活动,让幼儿表现雨中的场景。如,人们在雨中是怎样行动的,雷声是怎样的声音,植物是如何在风雨中摇曳的,等等。
教师要注意为幼儿提供扮演角色的机会,鼓励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与角色游戏不同的是,环境教育活动中,幼儿应扮演真实的人和事物,以便真实体验人在社会中的不同作用。
4.应随时补充有关环境的基础知识
教师之间平时要多互相交流和探讨幼儿环境教育的目标以及内容,例如,人类与其他有机体、生物环境、人造环境的关系等,并从跨学科的角度思考什么是适合幼儿水平的环境教育知识。
教师应分析幼儿适合了解哪些方面的、何种程度的环境知识,运用什么教育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教师应不断反思,根据教育活动的实施进展及时更新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各种信息或材料,尤其要加强对当地生态系统及社会群落的研究和学习。
总之,环境教育的实施应以环境为载体。一方面要与环境紧密结合,场地、材料的选择都源于自然,另一方面要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以专业的教师队伍为保障。因此,该课程十分重视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
四、环境教育的评价
环境教育活动采用的是灵活的评价方式。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和收获不同,因此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是独特的,不全是外部可观察到的,因此教师除了要了解幼儿在园中的相关表现,也要侧面了解其在家中、社区的表现。评价不是为了对幼儿进行筛选,而是为了完善课程,为了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并思考如何在下一阶段的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的水平。环境教育主张把目光聚焦到每个幼儿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先进的评价理念,还要充分了解班上的每个幼儿。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考验,更是当今教育评价的一种趋势。
五、对我国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
1.制订适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可操作的环境教育目标
北美环境教育课程明确了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即培养与自然高度和谐,由衷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人,通过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能力、探究能力、环境理解能力、环境探索能力、责任和环保意识、身体素质六个方面,促进儿童对自然的认知,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激发幼儿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4〕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基本上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为指导,还没有专门指导幼儿园教师实施环境教育的课程政策。〔5〕因此,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尽快制订相应的环境教育课程政策。各级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包括环境资源、人力财力水平等,尝试提出有关环境教育的具体目标。
2.选择适宜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教育内容
目前国内幼儿园实施的环境教育往往脱离实际。对幼儿的环境教育应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6〕幼儿只有对身边的环境有了较多的了解,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的视野才能逐渐扩大到更大范围的环境问题上去。因此,教师在选择环境教育的内容时,应注意这一点。
3.多为幼儿提供户外环境教育的机会
国外实施环境教育多在户外进行,我国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则多在园内开展。事实上,幼儿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喜欢在大自然中玩耍和学习。〔7〕因此,教师宜提供充足的时间、寻找合适的场地引导幼儿去接触、感受自然,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建构有关环境的知识(田素娥,2011)。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近距离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让他们用眼和手去探索周围的事物。例如,给幼儿一些工具,如锄头、镊子、罐子等,让他们去自主探索幼儿园里的菜地或花园,尝试提出并验证问题。
4.教师要加强有关环境教育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方面,教师应补充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知识,利用当下非常便利的全媒体平台获取知识、与同行交流探讨,形成自己有关环境教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应与同事多交流,互相观摩各自开展的环境教育活动,多反思,以提升自己有关环境教育的教育智慧。
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以环境为依托,在主题选择、材料提供、活动组织与实施中渗透环境元素,家园合力,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声明:21世纪的现代化公民最主要的素质就是他们对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的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教育提出了“从娃娃抓起”。环境教育既是环境科学知识、生命知识的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它可以提升孩子理想,培养孩子现代绿色文明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因此,幼儿环境教育任重而道远。幼儿时期的环境教育,可以使孩子获得理解保护以及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人类与环境、人与人之间更和谐,最终帮助孩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实践表明:幼儿只有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才会热爱环境,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去探索爱护环境的知识和技能,才会自然生发出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幼儿园采用“综合化”的环境教育方法。如何使环境教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有机结合则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跟环境保护相关的故事、绘本等,如故事“奇妙的商店”就是以废物利用为主题编纂的故事,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富有创意的废物利用都使孩子们沉浸其中,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更在无形中加深了环保教育的理念。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布置调查任务,让幼儿主动去了解周围的环境,制作调查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发现的能力,更增强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到自然中去歌舞,去写生,领略自然之美,真正使环境造就艺术,使艺术渲染环境。在社会领域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到环境保护宣传中,让幼儿分小组向身边的人介绍环保知识。在这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交往能力,更增强了他们环境保护的决心。在健康领域中,教师可以出示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让幼儿感知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直观的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保、游戏、生活和谐统一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游戏活动的特殊情感。教师可以在角色活动中增加一些“小农场”“小果园”“农家乐”等游戏主题,让幼儿切身感受自然的乐趣。在各学习型区域中,教师也可以增加一些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玩具,如:用废旧瓶盖制作的围棋,用废旧报纸制作的纸球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得感受到废旧材料的巧妙运用。又如,在幼儿生活中可以开展专题活动“减少垃圾”,每个班设有一个按塑料、玻璃、铁、纸进行分类投放的垃圾桶,让幼儿都能将垃圾分类,使之逐渐清楚有些垃圾可以回收。鼓励和引导幼儿把家里的一些旧物、废纸等拿到幼儿园,用自己的小手制作手工作品。通过剪剪、贴贴、画画等多种形式,感受垃圾再利用的好处。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使幼儿懂得管理好垃圾,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
环境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环境教育中情感体验是关键环节。现在的孩子基本上只有幼儿园和家庭两个相对狭小的活动空间,缺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教师设法让孩子从狭小空间跳出来,带领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让幼儿亲临自然,感受自然,使其整个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把幼儿园的一切融入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融入真实的生活里,把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翱翔。在大自然中,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孩子不仅要以书为师,还要以社会,以自然为师。创新需要广博的知识,书本知识仅是理论知识,没有丰厚的实践知识,谈创新犹如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因此,幼儿环境教育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青山绿水,去接触花草树木,观察日月星辰,以宇宙为学校,以自然为宗师,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天生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空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乐此不疲地连续观察和亲近身边的花花草草,甚至一洼水、一只小虫子等,并从中获得无穷乐趣。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日趋强烈,学习的主动性会越来越强,创造意识会越来越浓。
关注良好习惯养成
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尽量让幼儿参与到一些活动中,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环境教育,使幼儿的情感受到感染,最终行为习惯也容易养成。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这种特点,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爱这个世界,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如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等)实现自己的想法,这比起空洞的说教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对他们以正确的态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更为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的责任重大,营造学校大手牵着小手氛围,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
环境教育的重点是教师如何为幼儿创设教育环境,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怎样运用这些环境优势为环境教育服务?笔者所在校着重在“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和“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上下功夫。
教育中的“生态性”
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但首先应该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孩子们最喜欢,也最容易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生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利用幼儿园的内部环境,培养幼儿的生态保护意识,为幼儿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的幼儿园环境,种植各种树木如桂花树、叶玉兰、石榴树。“树”的活动,就选择在幼儿园里进行。那里有大树、树根、小树,并有场地让幼儿认真观察、探索、游戏。拥抱大树,做一下深呼吸,感受大树给我们带来的清新空气,使幼儿理解了大树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了如何爱护树木,对损害树木的行为马上采取行动。这样,既增强了孩子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也使他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关系,一草一木都具有生命的意义。
在班级创设环保意识
自然角是学校每个班级常设的角落。学校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然角、种植园地的内容,并加强管理,进一步帮助幼儿认识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与自然更多地接触,增强幼儿感性认识。
绿色植物角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能感受到绿色,感受生命,有丰富的植物,既漂亮又美观。在孩子眼睛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记得幼儿刚入班时,来自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存在差异。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及常规培养还未形成,存在撕图书、摔玩具、揪叶子等现象。我们从情感入手,告诉孩子叶子是小树的头发,你揪它的头发疼不疼?孩子们说揪头发最疼了,此后再没有发生这些现象。由此孩子们了解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它和人类的关系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孩子知道后更加爱惜它们了,像大人呵护自己的宝宝一样给它们浇水,不碰倒它们。孩子们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还揭发自己的妈妈曾经踩过幼儿园的草坪。
在家庭创设环保行为
从家庭环境入手,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家庭是幼儿最亲切的场所,先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庭环境,感受家庭的整洁、舒适,养成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件小东西入手,逐步养成珍惜资源的习惯,再从家庭延伸到周围环境,观察社区周围的设施及一草一木,懂得爱护周围环境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不攀摘花草树木,不破坏公共卫生设备,做好门前“三包”,共同维护生活小区的环境美观。进而延伸到街道、商场、公园、电影院等活动场所,懂得维护公共场所卫生。这样,从家庭环境开始逐步向户外延伸,让幼儿初步懂得什么是环境,应该如何保护环境的道理。
设置家庭自然角,增强孩子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家庭自然角”是让孩子了解自然环境的最小而又有效的窗口,既简便又安全,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孩子要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亲自体验,发现许多有关植物、动物,以及污染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从中受到教育。家长要根据自家居室的空间条件,利用阳台或走廊的一角让孩子做“鱼儿为什么死了”“小花为什么干枯了”等实验;饲养些比较方便管理的小动物,如小乌龟、小泥鳅、小鹦鹉等,种些容易成活的花草,如太阳花、一串红、仙人掌等,为孩子准备些适合他们使用的,不易打碎的,没有危险性的工具,如塑料小桶、小杯等,指导孩子去照料这些小动物和小植物,提醒孩子定时添加饲料和清洗、定时浇水、施肥。让孩子在细心照料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逐渐培养孩子对这些小动物、小花草的关爱之心,进而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保护意识。
节日活动中,养成绿色文化意识
根据一年中的环保纪念日,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森林日”“植树节”等,充分利用这些节日为孩子们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期间,笔者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活动方案:①亲近自然。首先让幼儿走进自然,萌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让他们用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感受树木的特征,了解树木对净化、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感知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②图片展。为了这次活动,笔者收集了大量有关树木被砍的照片、图片,使孩子和家长们更真切地了解到树木的遭遇,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种植和保护树木的欲望,增强责任感。③我是环保小卫士。组织幼儿走向社会进行宣传活动,来体验担当环保小卫士的光荣与自豪,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事后,笔者还把各国的植树节日做成卡片挂在教室里让幼儿欣赏,了解植树节的文化背景,培养孩子的绿色文化意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方式,教师要注重教育目标中的知、情、意、行,带学生走进环境教育的园地。通过令人陶醉的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回到大自然中,去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激、敬畏与尊重,让孩子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
近日,前央视主持人柴静投资的大型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让人深思。的确,环境危机已经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重视环境污染,包括我们的孩子。作为学前教育者,我们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意识要从孩子着手,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学习环保知识,获得环保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环境,使他们日后能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环保行为的培养也是养成习惯的过程。几年来,我园在环境教育方面注重通过多种策略途径帮助幼儿提高环境意识和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取得较为明显的教育效果。下面就开展这一教育的过程谈谈我们的认识。
一、激发情感,引导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环境
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感不仅仅是成人的专利,幼儿也不例外,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应该让幼儿懂得人与环境、与动物植物和大地间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情感。通过幼儿亲临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乐趣,来增加环境知识、生物知识,并通过有趣的游戏认识大自然与人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情感,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我们带领幼儿来到小区的公园,组织幼儿进行春游、远足、秋游等活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在小树林中捉迷藏,在花丛中扑蝴蝶,在菜地里挖红薯、拔萝卜;让孩子们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清新空气。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活动,他们体验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培养起了对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老师也带领幼儿参观小区的垃圾场,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二、把握良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
要帮助幼儿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他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小环境做起。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幼儿平时乱摘花、乱丢纸屑等现象要及时提醒,让幼儿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良行为又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也可以利用各种特殊的节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比如在3月的植树节,老师带领小朋友进行植树活动。让孩子们利用彩笔、硬板纸和彩带制作成了“这是我的小树”标记牌,将小树分到每个孩子,引导孩子自己护理自己的小树苗,渐渐地扩大活动范围,从幼儿园里的小树扩展到草地,到花卉,一直到小区里的各种植物,进而培养起孩子的环保意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我爱小鸟》主题活动,结合3月爱鸟周,引导孩子们知道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应该要善待世界上的每一种动物。开展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向家长和孩子发放倡议书,开展“熄灯一小时”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对环保行为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和自觉意识。
三、融会贯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把环保知识渗透在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从而获得良好的环境教育结果。比如谈话活动《假如我是……》,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想象,有的孩子说:“假如我是一条海洋里的鱼,我会哭泣,因为我的家被油轮上的石油污染了。”有的孩子说:“假如我是科学家,我一定发明一种药,让爸爸们用了后不再去抽烟,不再污染我们的环境。”因为这些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教育效果是立竿见影。在孩子们回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养成了一定的环保意识,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动员家长,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行动起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句话指出了家长这一资源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在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挖掘家长教育资源,设计了多个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比如: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制作认领小树的标记牌,与孩子一起制作环保标志;到小区公园统计树木种类;指导孩子为未来小区画像,带领孩子一起去远足,陪孩子一起观看相关的节目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家长与老师、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通过爸爸妈妈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我们还开展了“走路上学”等活动,倡议家长用步行或者自行车等方式送孩子上学。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路上可以聊聊天,观察路边的花草等。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和家长有更多的亲子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一种方法。很多孩子都在父母用步行的方式送他上学后,用画笔记录下了美丽的街景,表述了他们愉悦的心情。
让孩子培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要从每个细节入手,使幼儿确立环境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提高环保觉悟,增强环保责任感,让其成为自发的、自觉的行为。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清澈的蓝天会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
摘 要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幼儿阶段所受教的环保思维和形成的环境情感、技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环境综合素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因此,幼儿园阶段的环境教育必须交叉融合于科学、语言、健康、社会和艺术五大领域活动,而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或知识领域。
关键词 环境教育 五大领域 学前教育 环保意识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幼儿阶段所受教的环保思维和形成的环境情感、技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环境综合素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前教育课程可划分为科学、语言、健康、社会和艺术等五大领域,这些领域都可以成为有效实施幼儿环境教育的活动载体。新“纲要”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幼儿园阶段的环境教育必须交叉融合于科学、语言、健康、社会和艺术五大领域活动,而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或知识领域。
1 科学领域
在科学领域,“纲要”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运用眼、耳、手等多种感官探究问题;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了解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关心周围环境,愿意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科学领域的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更新的,所以对这一领域的知识应该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幼儿的探知欲以及对自然的了解和关爱。由于幼儿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变化的兴趣产生都是无意识的、偶发的和不稳定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或家长及时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现象和变化规律进行观察,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为他们创造条件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设计合理的多样的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给予他们所能理解的环境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保护水资源。我们可以提前把问题交给小朋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这样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水上了,他们通过观察和回忆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我们可以播放光碟“洁净的水”,让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干净的水来自哪里、洁净的水可以给我们营造一个怎样优美的环境。同时可以看“污浊的水”,这时小朋友的心中就有很强的对比和疑问了:水为什么会变脏了?这样的水能用吗?……此时老师就可以结合图像与幼儿共同探讨污水的危害。既然污水的危害这么大,我们因该怎么保护水资源呢?我们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污染水和保护水的行为卡片,让小朋友自己来打勾和打叉。在完成活动时,小朋友已经能自己判断如何保护水资源了,并激发了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欲望和环保意识。
2 语言领域
在语言领域,“纲要”要求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时候可以同时教授他们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讲述环保小故事,帮助他们建立环境情感、形成环保意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经验,以提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利条件。
例如,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活动:垃圾与环境。首先,我们可以让小朋友看大量的垃圾污染环境的图片或视频,鼓励小朋友表达看完图片、视频后的感受以及垃圾有什么害处。知道垃圾有这么多的危害,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然后,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这么多垃圾我们怎样处理呢?同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让小朋友判断哪些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最后学习儿歌《乱扔垃圾可不好》:“小猴子,蹦蹦跳,爬上大树摘香蕉;吃完香蕉皮乱扔,不讲卫生真糟糕。小花猫,喵喵叫,吃完小鱼胡子翘,鱼刺扔进垃圾筒,讲究卫生妙妙妙。我们所有小朋友,良好习惯要记牢,清洁卫生人人爱,乱扔垃圾可不好。”
3 健康领域
在健康领域,“纲要”要求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健康领域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健康意识,但健康意识的激发必将促使幼儿环保意识的提升。作为一名公民、未来社会的主人,培养幼儿爱整洁和讲卫生的习惯不仅是个人文明行为的养成问题,同时,也是对公共环境的爱护、保护以及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问题。让幼儿从小意识到整洁的家园、绿色的植被、优美的环境是人们身体健康和高品质生活的基础,在健康领域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未来环境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幼儿园中班的健康活动:我会洗手。首先,请出老师制作的教具“小手娃娃”,让小朋友先了解手的基本特征。给小朋友讲一个不爱洗手的娃娃的故事,告诉小朋友要讲卫生,在饭前、便后都应该洗手。然后带小朋友到水龙头下学习应该怎么样正确洗手:挽袖子―淋湿手―打肥皂―冲干净―甩一甩―擦一擦。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醒小朋友打肥皂的时候要关上水龙头,节约水资源,同时用一个小盆接洗手水,接满后可以用这个水冲厕所,学会一水多用。
4 社会领域
在社会领域,“纲要”要求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社会领域中包涵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的行为习惯都与环保技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垃圾应如何分类减少垃圾污染;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减少噪声污染;如何做一个环保的消费者减少一次性物品的污染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幼儿的公共道德并萌发环保意识。
例如,幼儿园中班的社会活动:减少噪音。首先,播放几段优美的音乐和各种嘈杂的噪声,让孩子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别,哪种声音更舒适更容易让人接受。接着引导小朋友一起来探讨在生活中哪些物品或场合会有噪声,并提供各种不同的软硬材料来示范或举例。然后让小朋友想办法怎样减少噪音,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5 艺术领域
在艺术领域:“纲要”要求通过丰富的活动及环境创设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指导幼儿学会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纲要”中提到的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人工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主动接受“在环境中的教育”。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联合社区、家庭共同举办绿色展览、比赛,促进幼儿形成初步的环境审美感和情感。
例如,幼儿园大班的艺术活动:折吸管玫瑰。首先,老师把已经折好的吸管玫瑰展示给小朋友,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知道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吸管做成的。接着让小朋友自己讲讲平时用过的吸管是怎么处理的,让他们知道原来平时用过就丢的吸管也可以做成美丽的装饰品。然后,老师拿出平时收集的各种吸管教小朋友如何制作美丽的吸管玫瑰。最后,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想想还有哪些废旧物品是可以来制作手工艺品的,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件来美化幼儿园。
环境教育不单单是环境教育课堂上的任务,应是多领域的辐射,在五大领域活动中都能找到环境的因素,我们应真正做到把环境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去。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能否在学前教育时期唤起幼儿心灵中的环保意识,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真正拥有绿色家园。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都来关心环境教育,让环境教育从幼儿抓起,开启幼儿环境教育的新篇章。
新课程中倡导:孩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是客观存在着的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发展也必须在客观存在着的、发展中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环境下发展。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因此,环境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又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1.保护幼儿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应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应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树精品意识、创精品工程,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为幼儿创设处处皆精品、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幼儿与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自然的东西深感兴趣。
2.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内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成人与成人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所建立起的种种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语言、行为、习惯等形成园风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大作用,创设良好精神环境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的言行和教育态度,这些表现又是孩子的注意焦点,为此,若要发挥精神环境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幼儿心灵美,好形象的教育,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要求教师做到:
2.1 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用心灵去体会孩子最细微的精神需要"。教师的爱为幼儿发展创造一种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良好气氛。如年龄小的孩子进园总免不了哭鼻子、想妈妈,但当他们看到老师亲切的笑脸,搂着他说悄悄话,象妈妈一样亲他,都会很快止住哭闹。有一天早操刚结束,老师转过身来看见俊明小朋友把另一位小朋友推倒在地。俊明是一位比较调皮的孩子,老师看到这种情况没有责怪他,而是柔声对他说:"俊明,你为什么推别人?"俊明说:"我想帮老师收玩具"。原来两个小朋友都想帮老师收早练器械,老师当即表扬了两位小朋友的想法,然后再与他们作正确的引导。如果老师不问情由责备幼儿,态度严厉,幼儿会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今后会产生缺乏自信,智力活动消极、胆怯等现象,影响幼儿心智发展。
2.2 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指导活动。 在幼儿活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是由于幼儿水平差异,而教师所为幼儿准备的活动材料,对该幼儿不适合,教师必须及时为幼儿调整活动材料;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幼儿对活动规则或操作方法不明白而做成无从入手,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讲解清楚并及时给予指导。要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老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并因应存在问题及时作调整。
2.3 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教育艺术水平,所提供的教育内容要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的孩子,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所看、所闻,特别是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向老师提出。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就会使幼儿扫兴,好奇心受损,也同时失去在幼儿心中的威信。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丰富、广泛的知识面,准确回答幼儿的问题,才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并要求采取高效的教育法,深入浅出地让幼儿接受教育,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发展幼儿智力。
2.4 建立幼儿与幼儿的关爱关系。作为幼儿教师都知道,孩子开始入园时都不太高兴,但过段时间就适应了。这里虽然存在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孩子感觉到没有了感情依托。一段时间之后,孩子有了自己的伙伴,他们就自然的高兴来园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心,爱护有时会比老师的照顾更能让幼儿接受。我们应该善于启发、引导幼儿的这种潜能,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环境,从而有效地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建立一个充满友爱气氛的大家庭。
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差,尤其是自身还存在自我中心的倾向,对他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等不善于察觉。
再次要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气氛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关心人的行为方式,让全班有一种相互关心、友爱的气氛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改善方法
3.1 创设丰富的、科学的物质环境。 重视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
(1)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谜宫,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如在地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增减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在蜗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帮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认识。
(2)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而且更换方便。如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而且有的相距时间较短,其布置花费时间较多,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例如中秋节的灯笼,国庆节的国旗、国徽等。
(3)墙面布置的作用除美化幼儿园外,还可在室内外开设绘画区、拼图区、自然风景区,科常区作业展览区、天气记录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立体画面直观、生动、富有情趣,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
3.2 环境创设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3.3 注重幼儿参与创设环境过程的体验。
3.4 发掘潜力,充分创设接近大自然的环境。
一片草地,几棵绿树和一条弯蜒小径,可以实现幼儿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体验,增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趣。而日益都市化,使幼儿不易获得这样的机会。一个小斜坡可供幼儿尽情翻滚,一片绿草可以供幼儿享受柔软刺激的乐趣,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坐、躺、爬、打滚、享受阳光的沐浴。因此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就要充分发掘场地的自然潜力,开辟一个可供幼儿翻滚、蹦跳、自由游戏的地方。户外活动环境的设计,要根据地区气候的特点,寒带地区要设有足够的挡风设备,多雨及热带地区要设遮阳遮雨的天棚或种植高大树木遮阳,园舍的建筑物位置的设计也应考虑挡风遮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