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3 04:02:15

序论:在您撰写少儿美术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对少儿美术教育心得与思考

摘 要:我国当前的少儿美术教育状况很不乐观。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孩子始终是处于被动的位置,不被重视其主体地位或者说是出于被忽略的领域。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让孩子学习很多画种;教师陈旧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少儿美术的发展。本文就少儿美术教育谈论了几点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心得;思考

少儿美术作为一种开发儿童智力,挖掘儿童内在潜能,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青睐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视。由于部分教师只站在自身的立场,缺少对儿童绘画程度进阶和心理发育的科学认识,导致学生学画过程过于规矩,思维方式过于程式,作画模式过于成人,绘画作品过于现实。美术教师以成人的技术标准来衡量孩子绘画水平,教学定位过高等,使儿童对绘画产生惧怕的心理。本文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因素、家长因素等三个方面,给出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以及对当前少儿美术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激发起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正确的辅导方式至关重要。在被教育的的过程中,孩子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去表现和感知,而孩子常常处于被动的授课过程中就会枯燥无味,没有愉悦性,造成的后果就是儿童兴趣减弱,甚至对美术课的厌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应抓住儿童心理,关注他们的一些内心活动、生活表现、兴趣爱好,以及每个孩子不同性格特点。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语言组织要符合孩子的认知和感知方式,甚至可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肢体语言的表达来提高儿童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也可以联系生活中与儿童相关的熟知的事物。

1. 通过用经典卡通形象提高少儿的美术兴趣。

在《论少儿教育》中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不但对图书有阅读兴趣,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动漫、动画形象产生浓厚兴趣,很多艺术形象成为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上绘画课,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画什么?”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那时正是母亲节前夕,我就有意识地又问“今天大家画给母亲的礼物好不好?”孩子们几乎一口同声地回答“好”。绘画开始了,孩子们画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么开心。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打电话说自己和孩子都非常高兴。

2. 通过用游戏法增强少儿的美术兴趣。

在《论少儿教育》中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在相互交往中,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由此可见,游戏法是增强少儿美术兴趣的良好方法。

3. 通过用组织活动拓展少儿的美术兴趣。

在《论少儿教育》中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少儿用美术表达自己想法的有效途径。

活动活动,故名词义,就是要活起来,动起来。具体说,就是想办法让少儿的美术天性活起来,动起来;给少儿的美术天性创造一个空间,一个场合,一个平台,让他们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去想象、去联想、去幻想。

二、教师因素

教师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教学质量,乃至影响少儿今后的成长发展。如果教师采用片面的教学方法,将对少儿今后的成长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1. 以鼓励孩子们绘画兴趣为主导。

英国当代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说:“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进而增进其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老师在讲解时应以鼓励孩子们绘画兴趣为主导,不要过多的讲究美术专业知识,如技巧和用色等,应强调一个“像”字。只要我们用各种形式去发现,去激发,用实践来启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画画中感受到童年时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校及以后的生活中充满信心,充满对画画的浓厚兴趣,喜欢上丰富的生活,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2. 尊重少儿的艺术表现行为。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想象和表达方式,不要无味的把成人的想法强加与他们,让孩子自由、愉悦的徜徉在明丽的色彩和充满趣味形象的世界里。在培养过程中,应以倡导想象为第一,鼓励其差异性的存在,尊重其个性并激励他们的创造力。

3. 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在美术教育的实际教授过程中要进行提示和激发,与孩子的互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少儿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鼓励少儿在课堂的表达欲望,让孩子内心充满勇气。使孩子的心智得到有益的启发。

4. 自信心的培养。

由于年龄的关系和少儿自身的特点,我们对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行为和作品进行点评时,最好是正面和积极的,不能有批评的存在。给少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对其各个方面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家长因素

做父母的几乎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宝宝会用手以后明显的动作就是涂鸦。稍大一点,宝宝要玩橡皮泥,就要用橡皮泥捏小狗、小猫、小兔子,要模仿大人做饭炒菜等。再长大一点,宝宝就会喜欢摆积木。这说明家长是孩子们生活成长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们最为亲近的人。

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们绘画兴趣的培养,而不应该盲目的“追崇”,也不应该一味地把培养孩子的画画作为一项必备的特长。家长应该要协调教师与孩子以及课堂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家长都要重视起兴趣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采取更多更好的方式来培养少儿的兴趣,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

四、结论

美术教育在当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客观的去审视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在启发的原则,综合平衡少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影响,对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进行正确的培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年龄阶段与学习方向,尊重孩子对美的创造,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让画画融入孩子的心里,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课外少儿美术教育刍议

【摘 要】在课外少儿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少儿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内在潜能,引导、启发他们不受约束地、真实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在作品中。

【关键词】课外 少儿 美术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艺术素质测评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近30年来,校外美术教育市场越来越大,家长们从最初满足孩子的爱好上升到科学地培养孩子美学素养的愿景。

一 正确认识少儿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能促进少儿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能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还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只有在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接受美术,才能真正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精髓。美术学习对于少儿审美力、鉴赏力、创造力、想象力、感受力的提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会使少儿掌握表达情绪、诠释事物的另外一种方法,美术教育能影响少儿一生。

二 理性分析课外少儿美术教育中的问题

在少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育机构和家长在认识上的误区、美术教学选择内容的偏差,都会导致少儿的美术学习道路越来越窄,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淡。

第一,教育机构存在的危机。当前很多课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因为不是公立学校计划招生,在保证教学环境、师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要面临招生的巨大压力,存在危机感和效益的直接压力令很多教育机构不能坚持办学,办学大环境的混乱给少儿美术教育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二,教育机构自身师资、课程内容等软实力欠缺。课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却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日益完善的教学环境做支撑,往往没多久就因经营惨淡直至倒闭,给家长在教育机构的选择上带来困惑,令社会对课外少儿美术教育失去信心。

第三,家长盲目跟风的不坚定性。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年轻的父母们推向儿童教育的误区,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未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一技之长,并不重视孩子的自身特点与愿望,在选择课外教育机构的过程中盲目草率,这样的学习往往虎头蛇尾,没有计划性和持续性。

第四,双方急于求成的功利性。在少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往往追求速成,而评价少儿是否获益往往是孤立地、单纯地看他们画得像不像,而不是美不美,更不是儿童是否快乐,这就把妙趣横生、激发孩子灵感的美术课上得死板、枯燥,令人生烦。

三 深入探究课外少儿美术教学对策

第一,学习初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是人的天性,我们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人人都可以成为美的创造者。新《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了说明,“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启蒙阶段的自由引导。孩子开始学画最好的年龄为4~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点、线非常敏感,他们的画面里也主要以这两种方式来表达。这个时候学习美术的需求是更多地接触画面、形象、颜色,简单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开发少儿的想象力、专注力;要从少儿心理的角度出发,通过他们对颜色、画面的选择与构建来发掘他们的潜力。

第三,进阶期间的“像与不像”。我们发现,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家长和孩子都认为该“见到成效了”,该“画得像了”,他们在一张画面中更专注的是对“形”的要求。从少儿生理与心理发育方面来看,这个要求是正常的,7~10岁的少儿,不仅有了完整的思维方式,而且手脑的配合已经完全协调了,他们已经可以理解并把形状画得相对准确了。

但是,单纯将这一阶段的问题围绕像与不像展开,则是得不偿失的。很多孩子拿着范画一笔一笔地照着画,挣扎于像与不像之间,非常焦灼痛苦。教师应鼓励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主观想象,只要能抓住所画对象的主要特征就完全可以了。这一阶段最好的课程内容应以他们喜爱的卡通画、线描画为主,通过对点、线、面、体的全面认识与运用,完成对美术进阶阶段的培训目标。

第四,学会欣赏。家长是孩子作品的第一欣赏者,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单纯以相似度来评价少儿的画,我们就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孩子的手脑局限起来,将孩子的思维禁锢起来,他们无法完全掌握教师要求的“技巧”,不明白教师为何而生气,在不断地否定与自我否定之后,慢慢开始排斥、厌烦美术。

所以说,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画面的尝试性理解和发自内心的赞赏要比告诉他们像与不像更令他们兴奋,更能激发和推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主动性。

“孩子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如何将孩子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美的天赋通过美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延伸与发展,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

摘要:少儿美术教育,从形似到神似,从具体可感的事物到想象的润色,从现实事物的表达到想象中的创新和情感融入,都是现代少儿美术教育需要融入的内容。根据少儿现阶段思维形象直观,并且善于模仿和想象的特点,我们需要从生活中和现实中出发,融入自己的情感,让少儿表达自己的内心。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

少儿的想象力和模仿力都是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掘的。传统的美术教育,重在对于少儿现实画法和技法的培养,指定一个框架的内容,通过画笔去进行展现,通过外在的评价去进行美术水平高低的评比,于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在于美术基础理论的巩固与夯实,固定框架内容的绘画练习,对于大众审美观和考试内容的要求契合程度。少儿美术教育局限在一个有效的圈子之内,而且局限了少儿更高水平的发展教育,这个局限需要我们有效突破。

一、点――找准关键点,以兴趣出发,四两拨千斤

1.抓准兴趣点,让美术轻松和事半功倍

当孩子心中和头脑中没有相关资料的时候,我们不能够让孩子们自由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图画,这种图画也不能够完全表现出他们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图画中的兴趣点,发现少儿绘画的方向所在,然后通过这个方向去提升起少儿的兴趣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学习和思考,在兴趣的召唤下,去选择自己喜欢画的类型和风格,这就是一个点。一个可以切入的关键点,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倾向性往往能够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

2.以点为重点,兼以吸收众长

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向美术王国的大路成千上万,选准一条路虽然能够具有突破性,对于少儿的特长发展意义深远,但是单一的美术教育往往无法让学生全面发展,更需要吸收众长,这种吸收就是从各个绘画风格中将其优点拿来为我所用。

在少儿绘画中,对彩笔画、铅笔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油画、版画、国画等等,少儿有不同的选择和抉择,个人的兴趣爱好决定了其价值取向,这个点就是自身的发展点。每种绘画都有其不同的风格,而且有不同和相通的技法。我们在学习彩笔画或者铅笔画的时候,基本的线条走向与背景渲染,都是各种绘画相通的,而且最好都需要素描作为基础,这样更能够提升少儿的绘画水平。素描重在对于结构的勾画和比例的搭配,更能够提升画作的质感和距离感,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在少儿美术教育中,要重点也要辅助,做到全面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有效思考的一个方面。

二、线――纵向深入学习和螺旋式发展,巩固加提升

1.重点突出,兼以技巧的共通

美术中互补的作用很强,我们往往在视野面不够开阔的情况之下,造成单方面的理解,由于单一的美术学习,往往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我们要求在少儿美术的学习当中,突出学习重点,但不是学习唯一,我们这个时候要遵循线性思路,不断地纵深发展,同时做到螺旋式的发展、巩固加提升。

我们不提倡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三心二意,也不提倡全面撒网,找到共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取长补短。例如一个孩子在学习水粉画作为重点的时候,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关键点所在,可以作为不变的兴趣爱好,作为不变的一个主线,长时间在教授这种美术风格画作的时候,往往造成思维的单调性,找到油画作为辅助学习,两者在很多方面可以共通,水粉的调和与水粉画壁,油画颜料与油画棒,两种不同属性的绘画方式与技巧,可以在两者中体会,并且相互融合。同样是在一个平面之内创作,对于创作材料的使用,往往不同,我们可以将两者同时运用在不同的材料之上进行创作,将两者的风格相互融合。

2.形成螺旋式的渐进结构,复合式的学习与提升

不是为画而画,也不是为教而教,单一的目的缺乏持久的动力,单一的美术教育束缚少儿的思想,不利于以后的美术教育和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提倡螺旋式的教育结构,即在一定程度的时候,稍作停顿,返回到上一层去,让少儿进行自我琢磨和思考,找出可以创新的地方。

例如在素描的绘画学习中,关于十字分割的比例搭配,我们通过若干的十字线,将画作分割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在不同的区域之内我们进行有效的搭配与提升,这个过程锻炼的就是学生的观察力,而且需要长久的练习来巩固。孩子往往在比例搭配方面有所欠缺,在达到一定的时间段之后,我们稍作停顿,做螺旋式返回,进行巩固,对于以前画过的作品,进行二次修改,这种修改就是一种纠正,并且能够得到二次提升,这比单一的新作品练习,更能够提升很多,并且能获得许多额外的收获和体会。螺旋式的结构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前行,这种方式往往具有全面发展的结果,并且能够带来有效的创作灵感,我们教授美术时,在少儿当中应该提倡反复研习旧画作,并且将不同的地方进行修正,不断地将改进点渗透到新画作当中去。

综上所述,少儿美术教育除了要继承传统美术教育的优点之外,更要从少儿本身的情况出发,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需求以及个人习惯等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创新。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州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功用

摘要:美术教育是少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用是开发智力、定心、匡德、健体魄,全面促进少儿的全方位协调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素质教育

一、 开发少儿智力

第一,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少儿观察力。美术以其特殊感知方式来展现现实生活。美术的视觉艺术涵盖绘画、雕塑等。组成视觉艺术众多要素中的最核心的要素是线与形。有关研究成果业显示,长时间欣赏和谐的线型构造,可以推动人的视觉感知的健康发展,进而为提升人的观察力。例如欣赏一幅画面,可以观察画的线条、形态、色彩等,让人能够深入理解此几个方面的处理技法,找到画面的层次感和节奏韵律感。很明显,此种艺术活动对于提升人观察物体的灵敏度是有帮助的。由实践方面看,美术对提升观察能力也获得了少许的认可。调查结果显示,有81.2%的少儿认为美术教育对提升他们观察能力有重要作用;有16. 6%的认为有一定作用;只有2.2%的同学认为没有作用。

第二,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少年儿童的记忆力。在临摹、写生等美术活动中,对看见的事物形象进行回忆或再认,这样不断训练就能培养青少年对图像、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记忆,使人们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形象。一般来讲,受过美术教育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记忆力是比较好的。主要是因为,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记忆。相关心理学的研究数据显示,人在面对感性形象进行记忆时,借助的具象越多,让形象接触各种感官越多,人脑就越能构建起神经元模型,或者同对象相对应的神经元模型就容易兴奋起来,建立起比较牢固的神经联系,即形成比较稳固的记忆。

第三,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少年儿童的想象力与形象思维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和知识相比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那些受过很好美术教育或者美术修养较高的人,皆其想象力与形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发达。在理论层面来看,人们在理解、欣赏、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总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思索、回味去体会美术作品的意境,理解美术作品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内容。而美术作品有着丰富的潜在内涵,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动态结构,具有激发和调动欣赏主体心理活动的召唤功能。所以,优秀的艺术作品最能充分地调动欣赏者依照自己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势进行再创造的积极想像力。因为想象是象思维主要的思维形式,所以,想像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四,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少年儿童的灵感,从而提升其创造力。美术教育在培育少年儿童创新能力上有独特优势。这是由于,美术活动能够积累美感经验和提高艺术修养,而美感经验与艺术修养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诱发人们的潜意识,激活人们的灵感,进而成为人们创造的契机。那些具有创造性力的人才之中,很多是受过非常好的艺术教育。事实证明,美术教育能让人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激发人的创造的灵感,拓展视野,帮助发现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途径。就是由美术教育自身特点来审视,美术教育本身是一种开放式、发散式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沿着各种路径,冲破习惯的范围,进而产生很多不同见解和想法,且有意识地促使其从各个方面、多视角思维操作,进而实现提升创造力之目的。尤其是其形象语言的多样性,有利于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创新思维文化教育。

二、 美术教育与少年儿童动力系统――情绪力(心力)调控:以美控心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力素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非常关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近年来,国外心理学家逐渐用/情商的概念来描述心理素质。情商理论的创始人沙洛维和梅耶教授在1996年把情商界定为:对情绪的知觉力、评估力、表达力、分析力、习得力、转换力、调节力,涵盖了自我情绪的控制调整能力、对人的亲和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等。情商又可分为个人情商和人际情商两方面。而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因素相连,不仅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个人情商(自我情绪的控制调整能力、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自我了解程度),对其人际情商(对他人的亲和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度)的开发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第一,美术教育能够帮助提高少年儿童的积极乐观性情绪及意志力、求知欲等个人情商。(1) 求知欲望的诱发。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美的感觉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 少年儿童的美术教育可以调动其求知动机。而动机是直接推动着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望。有人说美术课是愉快教育,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让少年儿童受到美的熏陶。(2) 积极性思维的催生。美感的产生总是直观性的,与美有关的内容如色彩、线条、形体、声音、风景等在美感产生中起着作用,使人心旷神怡,让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少年儿童通过美术教育,慢慢积累了美感,对美有所体验,并根据各人对美的需要和评价产生情绪的体验,这些情绪也调节着人的心理过程,抒发着各人情感。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少年儿童,当他们手中的材料流淌着色彩的斑驳和栩栩如生的各种造型,怎不会让他们欢呼雀跃?这样也就产生了愉快轻松氛围,瞬间,美感从人的内心直蹦出来,从而积极乐观性情绪也得以催生。(3) 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的强化。美术学习过程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也是意志耐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体现。特别是对意志力组成结构――信心、决心、恒心的强化意义重大。因为少年儿童要完成一幅相对令人满意的美术作品,必须对作品进行反复的修改与调整,这对耐心与自制力是很好的锻炼。长此以往,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少年儿童的信心、决心、恒心得到强化。从有关单位学习美术对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的作用的调查来看,有41. 2%的少年儿童认为有很大作用;有55. 3%认为有一定的作用;只有3. 9%认为没有作用。这也充分说明,美术教育对意志力的促进作用得到广泛认可。

第二,美术教育有利于开发少年儿童的开放宽容意识等人际情商因素。在美术作品欣赏和创作过程中,能够涉及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能够接受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的风格技法,能够体会玩味作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对象、手段的多样性及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都有利于扩展少儿的视野,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包容意识、开放人格的熏陶和塑造。特别是在对吸收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合理成份、以和为主旨、崇尚和美学的中国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其和的境界就会润物无声地感染着少年儿童,使其自觉地萌生着宽容意识。

三、 美术教育与少年儿童的定位系统――人生哲学矫正:以美匡德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帮助少年儿童知善恶、识美丑,进一步塑造他们美的心灵。正像康德说的: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美育对少年儿童的文化、修养、品位、思想、品德都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何以言之?众所周知,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仍属过渡阶段,心理往往不够稳定,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危险期,这里主要说有些少年儿童是非观念淡薄,易受不良习气影响。不可讳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不同程度地传进我国,青少年一代由于生理与心理尚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善恶标准、美丑界限模糊,特别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病使我们的教育往往苍白无力,枯燥乏味,根本打动不了青少年一代。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拨动人们的情感。而美术教育的特点恰恰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打动他们的感情,使他们愉快地受到教育。正是美育的形象性使人易于接受教育,美育的愉悦性使人们乐于接受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在美育中使少年儿童明是非、知善恶、论美丑,进而塑造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美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美术教育更能使少年儿童受到艺术的魅力感染,抚慰那些扭曲了的心灵,让五彩缤纷的艺术恢复其心理健康状态,从而使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构建正确的人生哲学。所以,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从调查情况看,也是如此。在对/学习美术对修身养性的积极作用的评价调查中,得到这样一组数据:有63. 9%少年儿童认为其作用很大;有37. 7%认为有一定作用;只有1. 4%认为没作用。

四、 美术教育与少年儿童的物质系统――体力锻炼:以美健体

由于体力包括体质、精力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相应地,美术教育对少年儿童体力的开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精力。相对于接受数学、物理学等抽象科学教育,从事美术活动就像休息一般,可以有效调节青少年的紧张情绪,从而得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这种作用与人们在劳累之际听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体质和运动能力。诚然,美术作品创作本身就是艰苦的劳动,过于沉迷创作可能会损害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但这只是看到了其中一个方面。体质锻炼,尽管这可能不是美术创作的追求所在,却是它的副产品。且不说美术教育过程中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人脑这个器官的保健,事实上,在跋万山涉千水现场写生的过程中, 少年儿童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也会得到锻炼。第三,美术教育有利于指导少年儿童参加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从而间接维护健康。前文所述,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优化思维,进而使少年儿童远离迷恋网络、抽烟吸毒等不良行为,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的文体活动,避免了因不良习气损害身心健康。我们有理由相信,美术教育对增强体力是有所裨益的。

总之,美术教育可以启智、定心、匡德、健体,对青少年的四大成长系统――动力系统(心力)、认知系统(脑力)、物质系统(体力)和定位系统(人生哲学或价值观)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切实强化美术教育,使其在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健康成长中发挥应有作用。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

少儿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引导孩子学画画的问题,而是当下美术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师范类美术教育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美术学院和美术教育研究所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少年儿童在美术学习中提高思考、感受和动手能力,同时开阔视野,增强自信,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这次由研究所负责人李英梅老师带领研究生、本科生在大马搞的这个活动,就是我们少儿美术教育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

这个活动融入了传承汉画像艺术的主题。当今的美术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利用地方特殊条件,开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美术教育研究所和部分研究生、本科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徐州有丰富的汉文化资源,很好地开发利用,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从这次活动中可以看到,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非常高,以浓厚的兴趣观看汉画像艺术,认真听讲、讨论,努力发挥理解力、想象力和模仿力积极进行绘画尝试,创作出对他们这个年龄段来说非常优异的绘画作品,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加深了认识。显然,这样的活动使这些孩子获得了很多在课堂上得不到的收益。

少儿美术教育就是要像这次活动这样搞得非常新颖有趣,能真正吸引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与实践之中,使身心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希望我们的尝试能够对基础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中的苗族文化研究

摘 要:苗族约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的7.5%。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湖北、广东等省、区。四川约有13万人,占苗族总人口的4%左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苗族文化,那么怎样把苗族文化融入少儿美术教学,镌刻在孩子的心灵就成为少儿美术教学中一个深刻的命题,教师注重孩子对苗家文化的体验、探索、表现,从而塑造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关键词:身材修长;服饰;银饰;吊脚楼

四川的苗族主要居住在泸州市、宜宾市,尤以占蔺、叙永、兴文、珙县、筠连等县集中。乐山市、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也有苗族,成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四川苗族的先民最早居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迁至江汉平原,随后由东往西迁徙。晚至明清时期,苗族已迁徙到川西南。四川苗族除能讲川滇黔方言外,还普遍能讲汉语。居于四川的绝大多数苗族同胞信仰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人造物崇拜,也有部分苗族同胞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苗族以农业为主,兼及畜牧业和林业。其习俗多姿多彩,且大多与自然界有关,如讲究过踩山节、赶秋节、重婚丧礼俗、通行土葬等等。苗族妇女服饰绚丽。蜡染技艺高超。喜爱吹笙和歌,捧笙而舞。

作为一名少儿美术教师,如何把苗族文化和少儿美术相融合,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苗族文化的传承,既增强孩子美术素养的提升,又有助于孩子认识、了解和传承苗族文化,这就是我们美术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在日常教学中按照苗族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和学生一起学习和了解苗族文化。今天我就以身材修长、服饰、银饰、吊脚楼等四个方面来阐述苗族题材的少儿美术作品创作。

一、身材修长

在进行苗族人物创作时,我们对苗族人物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觉得苗族少女最能反映苗族的民族特色文化,因为苗族男子的装饰物相对要少一些,而且和苗族少女比起来似乎少了一点民族特色和美感。那么怎么样去表现苗族少女才最有美感呢?我们首先要抓住苗族少女的特点,那就是身材修长。我们最先没有抓住这一特征,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总感觉没有苗族少女婀娜多姿、漂亮的那种感觉,最后一分析就是在创作人物时没有体现身材修长,人物比例太短,从而失去那种本该有的美感。要体现苗族少女身材修长,不光是人物比例长,还要有各种舞蹈的优美动作,要在舞蹈中展现那种民族文化的美,所以,在创作苗族少女时,孩子要用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民族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那就是一个字――美。

二、苗族服饰

它是代表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苗族服饰,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它同样也是一种装饰艺术,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苗族人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服饰中,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在孩子创作服饰时,要把这些历史、文化全部融入服饰的艺术创作中还有点困难,因为孩子对这些历史了解不够透彻,还不能完全把握这种民族文化,这里就需要教师把服饰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在服饰上画一些精细的、色彩鲜艳的花鸟虫鱼等,这些花鸟虫鱼不能画得太厚重,也不能画得太粗犷,否则就和苗族少女的端庄、淑女、身材修长不是很吻合。苗族的服饰上穿交领右衽、长袖半体衣;或对襟无扣、长袖、大领短上衣。这里就要注意衣服的特点,那就是长袖、半体衣、大领短上衣,孩子在创作时就要抓住这几个特点进行创作,孩子只要按照这几个特点创作,其他的可以想象、夸张一点,不拘一格,这样孩子既抓住了苗族衣服的特点,又有想象的空间,他们非常喜欢这种作品的创作。

三、苗族银饰

即苗族女性的标志,它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但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还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这么多的种类,怎样把这些银饰恰到好处地用在苗族少女的装饰上,就需要做加减法,在教学中我一般要求孩子保留代表苗族少女民族特点的头饰、胸饰、手饰。其他的银饰可以自由添减等,这样既可以保留苗族少女独有的民族特点,又能够让学生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至于繁杂程度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段的认知特点进行逐步递增,低段孩子可以多用线条来画一些简单的花鸟虫鱼。中段孩子可以用简单的点线面来表现,高段孩子可以把点线面和疏密关系、遮挡关系融合起来。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颈胸饰其实是一物两用合而为一,即背面饰颈,正面饰胸。也就是说孩子在画苗族少女时,如果画的是正面就要重点装饰胸部,如果是画的是背面就要重点装饰颈部,这一点要在孩子创作前给予提醒。在头饰创作上,要注意大体的扇形形状,如果这个形状不是扇形,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走样了,所以,大的形状很重要。胸饰的形状是下宽上窄,不能画反,画反了就头重脚轻不好看。手饰比较小,就要画精美一点,所以,要用细银光笔把图案画精美。

四、吊脚楼

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利用木条、竹方,悬虚构屋,取“天平地不平”之势,陡壁悬挑,“借天不借地”,加设披顶,增建梭屋,依山建造出一栋栋楼房。这些吊脚楼十分简陋,但层层叠叠,鳞次栉比。要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居住文化,所以,吊脚楼是苗族人生活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进行苗族少女创作时,少不了要画一排一排、高低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孩子最喜欢用线描的点线面、黑白灰的层次去表现吊脚楼,出来的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创作之前,教师应当拿出有代表性的吊脚楼让学生欣赏,并且要明白吊脚楼的几个组成部分,比如,下面石头、支撑木棒,上面两层以上的木质结构房屋。学生明白了这些,画起来就比较轻松一点。

综上所述,要想深入表现苗家少女,就要掌握好身材修长、服饰、银饰、吊脚楼这几个方面的特点,抓住特点进行有的放矢,再加上孩子想象的翅膀、强烈的表现欲,孩子便能随性而作,并能在无形中感受和传承着苗家文化,培养孩子民族自豪感,并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太平小学)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关于少儿美术教育的思考

中国的少儿美术教育事业发展至今,由于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相对落后和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师的素质不够高,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普遍性的偏差和误导。

一、当今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和定型的公式组合。儿童的作品犹如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和创造性。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

当今少儿美术教育还存在这一怪现象:教学生画儿童画的教师越来越多,教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师越来越少;画画获奖的儿童越来越多,真正懂美术、会美术的儿童越来越少;各级各类的少儿书画大奖赛越来越多,真正检阅美术教学成果的美术展览越来越少。

二、当今少儿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冲击少儿美术教学

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等泛滥成灾。领导把儿童画作品获奖的档次和数量视为教学成果,在工作上大加支持。教师评职称、晋级急需证书,所以美术辅导教师是很热衷组织学生参赛的。儿童好胜心、虚荣心强,只要教师号召,儿童都积极响应。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有特殊爱好,并能获得奖励、当然乐意慷慨解囊。

2.个人名利思想严重

很多教师认为美术基础课教学见效慢挨累不得好,不如搞儿童画“见效快”,于是学校的美术课、学后班、校外的美术班全教学生画儿童画。哪儿有少儿大赛往哪送作品,得了证书学生高兴,家长满意,领导表扬,自己还能得到实惠,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三、如何使少儿美术教学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1.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具体来讲,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现代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个性。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启发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 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运用。

2.拓展视野,培养少儿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改变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少儿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少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并将少儿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少儿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让少儿体验到了不断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乐趣,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第四小学 550100)

树立高中数学学习的自信

刘善武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从高一抓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尽快完成由初中学习向高中学习的心理转型,与学生建立一个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造成和谐融洽的环境,用老师的爱心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让他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行学法指导等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的目的。

关键词:自信心;鼓励;赞赏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也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可以说没有自信心便没有学习。

高一新生来到一个新的教育环境,对一切都充满期待和憧憬,很多同学还制定了学习计划,开始热情高涨。但一段时间后,自己感到学习上有点不适应,高中学习并不是自己想象得好样轻松,努力了见效也不是很大。特别是数学科目,较初中难度增加了,内容增加了,初学起来还容易,但完成作业和做课外题时感到很困难,考试起来发现好多题不会做,数学学习兴趣逐渐消退。此时,如果老师不能及时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疏导,采取适当的措施,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自卑感,他就会感到学习无力,心灰意懒,思维无序,进而消极对待自己的学习,无形中就成为了数学学习的后进生。为了避免这个情况的发生,对于高一学生入校后应如何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呢?本人认为:

首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尽快完成由初中学习向高中学习的心理转型,迅速适应高中全新的生活、学习方式。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备好开学后的第一堂数学课,让学生开始就喜欢之门学科,喜欢你这个老师。并要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只代表过去,成功又重新开绐,只有勤奋踏实、认真努力地学习,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才能够成为学习上姣姣者。针对由于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成绩差而可能引发的畏难情绪,向他们提供了一些学习高中数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采撷到最甜美、最丰硕的果实。

其次,要与学生建立一个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造成和谐融洽的环境。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通过与学生的交往,掌握了学习困难生之所以成为困难生,其原因之一是由于自信心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再加上社会的不公正待遇,和来自家庭的压力带来的结果,这种情况又造成困难生更差的恶性循环。曾听到一位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告诉我,我之所以能连续取得各阶段的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受到邻居、同学、老师经常的赞赏和鼓励,并由此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确的动机和强烈的欲望,从而树立了高度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听了以后,我感触很深,以后每天微笑着进教室,用微笑面对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地气氛中学到知识。让学生面对的不是严师,而是笑容可掬的朋友。课堂上我对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和赞美,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从而达到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样会使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即使考试学生成绩不理想,我也用:“你们智力很好,只是努力不够。” 来告诫他们,以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再次,用老师的爱心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自信。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境,在这里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首先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真实感情而实现的,只有教师真诚的持久的热爱学生,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互相信赖的桥梁,并通这个桥梁,培养师生良好的关系,从而树立并强化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在课余时间我经常有事没事到教室走走,亲近亲近他们。我要使他们敢亲近我、喜欢我,从而喜欢数学学科。对认真读书的同学,我及时表扬,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并进学法指导,让他们有进步,进而逐步地喜欢数学。

最后,要帮助学生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让他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克服学习上的自卑感。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德韦克曾对青少年进行过两种不同的反应实验,他把学生分为两组,对第一组实验者提出了他们很快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对第二组则提出了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此后让第一组去解决第二组的问题,结果有些儿童解决了问题,并且像平常一样地发展下去,而第二组学生却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即使给以奖励乃至充分的奖励,也依然如故,甚或给予他们以往解决过的问题,但因上述失败的影响太大,自信心受到严重损伤,结果也无济于事。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再请另一成绩好的学生释疑,最后请全体学生给予评价,通过学生自查、反思、讨论,最后老师给予评价的方式,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判断、评价的一种能力,又是一个矫正错题的好机会,使每项指标落实到每个学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树立了坚定的自信心。同时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后进生,经常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回答出来,以增强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潜在智力很大,很有发展前途。让他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振奋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为数学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并不是智力的差别,而是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的差别,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会导致学业成绩差,越学越害怕的自卑感。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石。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与创新发展

摘要:校外美术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美术技能,创设教学研讨氛围,促进学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创新发展,以生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并合作学习,强化协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创新发展

在校外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美术基础,制定专门的教学策略。校外美术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创新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高屋建瓴,着眼于整体,重点思考少儿美术教育与创新发展策略。

一、以生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把握学生基本的美术素质。在校外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教育,针对学生不同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在接触到学生的时候,首先要通过各种检测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美术素质以及美术基础。教师要以让学生感受美、捕捉美、创造美为己任,注重采用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设置各种美术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获得艺术的表现能力。

2.以学定教,关注不同的学生,形成生本教学组织策略。在少儿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本着让学生创新发展的原则,以学定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以及美术基础,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学会交流,并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闪光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能够乐学、爱学,让别人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1.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在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克服困难,拥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教育者关注遵循学员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引导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作出有价值的、新颖的美术文学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对外界审美客体的感知,创造性地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

2.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动手动脑。教师要改变以师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每一个学生美术基础的不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幼儿自身的美术生活经验积累出发,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创造,并能够悦纳所得,享受创作的乐趣。

少儿在美术构建中审美经验以及审美情趣提高了,通过美术表达美的能力就会提升,同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表达的快乐。如在儿童画《小鸟的世界》构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编写《小鸟的世界》的童话故事,当学生确定了想要表达的主题时,采用美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并在美术中感受到情感表达的乐趣和满足的时候,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强,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少儿建立美术形象。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在条件许可的校外美术辅导学校,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抽象的美术概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其音、形、视频等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自由释放自己的思维、想象,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教师指导学生绘画《早晨》这个主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早晨的景象,让学生对生活有个具体的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绘画概括能力以及绘画表达能力。

三、合作学习,强化协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

1.合作学习,在多向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创作能力。在校外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美术能力的不同自由结组,或者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分配小组,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同学的欣赏以及评价中感受到自己在美术发展中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运用美术表达眼中世界的方式。合作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向交流,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情绪上又可以互相感染,并在相互沟通中建立思维创作架构。如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为“欢庆六一”的绘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绘画的内容,小组讨论结束后还可以进行全班交流,促使绘画构建能力差的孩子能够在同学交流中构建自己的绘画主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构建,提升表达空间,大胆使用色彩,画出自己真正喜欢的作品。

2.改进评价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的美术天赋以及美术能力良莠不齐,教师要改进评价方式,不论是哪一种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同时又要针对学生的欠缺之处进行鼓励评价,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悦纳中获得自我价值体现的满足感以及成就感,享受着创作的成功感。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在创作中表现的不同风格,引导学生独立将对事物的感受通过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民主、和谐、有趣的氛围,学生才能乐于进行美术创作。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新型的生生关系。教师指导学生在完成美术创作的时候要能够在同学中积极展示自己,让学生寻找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在同学的悦纳中享受到美术创作的快乐。对于比较突出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巡展,甚至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吸引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都来参观,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对于比较差的作品,教师也要通过指点或者让学生谈创意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只有建立新型的生生关系,让每一个少儿都能在美术活动中拥有同样的展示机会,才能真正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水平,真正获得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四、提升教师的美术能力,创设教学研讨氛围,促进学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校外美术培训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针对每一个教师的特长进行教学技能的提升,要在学校创设研讨氛围,让每一位教师不但能够做到教学相长,而且还能在教师互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校外美术教育要构建多层环境,为少儿创设宽松的美术创作环境,促进少儿多种能力的发展。作为领导者,要高屋建瓴,确定学校教学方针,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学校的整体综合素质;作为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当前形势下应如何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美术理念过于片面、评价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呆滞。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转变教育理念、从少儿角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从激励与游戏视阈构筑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当前形势 少儿 美术教育 质量 策略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的少儿美术教育都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少儿的美术能力。那么,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进程中应如何定位,这已成为美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

1.美术理念过于片面。“画心合一”是美术的最高境界,但凡任何名家作画都是将自己的感情深深融入绘画之中,展现出美好的意境,从而深深感染欣赏者。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是绘画技巧与精神理念的完美融合,是现实生活中人类思维互相结合的艺术性表达。然而,很多少儿的家长完全曲解了美术的概念,他们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学习绘画。甚至很多少儿美术教师也认为只要在美术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画即可,其他意识形态的东西都可忽略不计。之所以形成这种认识既与社会发展的程度有关,又与一些人的文化层次以及某些功利化的思想有关。从专业角度而言,十分完美的绘画倘若没有一定的精神理念蕴含其中,也只能将其归为绘画技术娴熟的废纸行列,画得有如临其境之感还不如拍一张照片更为逼真。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既需要教师用心灵去浇灌,又需要家长与社会的鼎力支持。只有广大少儿美术教师、家长以及身边的环境真正理解了美术内涵,让孩子们放开思维的空间,将绘画与心灵完美融合,然后配以教师技巧上的指导,才能令孩子真正领悟美术的真谛。

2.评价模式单一。很多美术教师在点评少儿的美术作品时,一般都是采用现场评估的方式,并惯于让少儿之间的绘画进行对比,然后指出其优劣。更为重要的是评价的内容都是针对所学习的美术知识以及绘画技能,对于少儿在绘画中表现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的进程、学习的具体方法却较为忽视,与此同时还缺少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实践性的有效评价。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3.教学方法呆滞。当前形势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滞。一些美术教师总是根据成人化的美术教育理念开展教学,从而让教学方法显得过于死板。譬如目前的少儿美术教育,皆是由教师示范性地画,然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画,最后就是教师对孩子们所作的画进行评价,谁画得最像示范画,谁的画色彩最为协调恰当,谁的画最为漂亮。然而这种模式化的美术教育已经完全超出了少儿美术教育的范围,这应是属于以成人为对象的专业基础绘画教育的范畴。长期运用这种成人化的方式教学,会严重钳制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因为这种美术教学方式仅是单纯地传授了绘画技巧与绘画技能,而没有注重开发少儿的美术思维,扼杀了少儿在美术方面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少儿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因此,上述呆滞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少儿美术教育中应该禁止的。

二、提升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在少儿美术教育的进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改变既有的教育观念。在上文中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都认为少儿美术教育只要注重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的培训即可,这是一种世俗态美术教育观念,是片面的,倘若教师按照这一理念教学,家长按照这一理念督促孩子学习美术,会严重钳制孩子在美术上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彻底摒弃这一教育理念,树立以“启蒙”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是指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不但要教授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美术所形成的特有灵感,以此调动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美术教师与家长只有形成了启蒙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才能让每个孩子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2.从少儿角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少儿美术教育应从少儿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彻底放弃单一化的传统教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虽然少儿从宏观范畴来说,年龄属于同一个阶段,可是他们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截然不同。因此,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着眼于少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才能有效促使他们在美术领域获得持续发展。对少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绝对不能像评价成年人一样如实指出,而应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以鼓励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以此调动广大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少儿在美术领域的创作往往不是很成熟,倘若经常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肯定他们的绘画作品,会让他们对绘画更感兴趣,从而画出更多的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绘画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少儿美术教育不但要教授孩子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构筑具有激励性的评估体系,方能促进少儿美术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探讨少儿美术教育的若干问题

少儿美术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对少儿的心理有比较大致的了解,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稳步地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同时,应该注意到兴趣与专业技能的双向培养,在这二者之中寻求得一个平衡点,采取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

少儿美术教育心理认知开放式教学

少儿美术教育在整个美术教育中起着启蒙化的作用。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主要是以“教会学生绘画”为核心,实际上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角色,包括其身心的特点、创作潜能等方面。本文正是对这些问题展开了一定深度的探讨。

一、基于少儿心理认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

少儿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在探讨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地关注该群体特殊的心理机制。这也是笔者在开办“佳美”少儿艺术室过程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

综观历史上关于少儿美术心理学研究情况,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罗恩菲德的绘画发展理论可知,它们均关注到了儿童画在整个未成年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地位。在皮亚杰、罗恩菲德等学者关于儿童心理学说的启示下,英国心理学者里德完善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将其分解为“涂鸦期”“线描期”“叙述的象征期”“叙述的写实期”“视觉写实期”“压抑时期”“艺术复活期”7个步骤,并构建了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的“直线型”模式理论。

从笔者执教于“佳美”少儿艺术绘画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少儿阶段,基础性的训练必不可少,但需要掌握好“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美术价值需要通过科学性的个体经验所证实,即使是对于儿童所处的低龄阶段而言,也要将其具有主观性、偶然性、个体性的经验符合科学化的合规律性。由于少儿普遍存在着好玩的天性,作为教师引导者,则需要加以引导,在满足少儿以绘画为游戏的心理的基础上,也要有意识地融入关于绘画的技能与技巧。毕竟,少儿的绘画技能尚未成熟,需要正确地加以指导,才能够既满足少儿游戏的心理的同时,也能够对他们的绘画技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二、兴趣与专业相结合的少儿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绘画的少儿而言,由于思想上尚未成熟,他们更多地需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去学习他们所喜欢的科目。如若只是在家长一味地强制下去学他们所不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可能得到的结果势必适得其反。这一点在幼儿的兴趣教学中显得尤其突出。基于此,笔者在开班伊始就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针对该年龄学员的身心特点配备相应的教材,在上课的过程中,以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有机地融入一些关于绘画的技能技巧。由于少儿接受能力有限,笔者在传授教学知识的时候,并不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是潜移默化地逐渐深入地灌输一些技巧。

笔者在每次的主题绘画课上,借助于视频、图片等媒体手段来营造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少儿学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进而展开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正是在这样兴趣与专业相长的教学模式下,围绕着造型提高、兴趣培养这两项任务,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开设了与之相适应的一些课程,例如,儿童画、水粉画、陶泥课、写生课、手工课等。同时,笔者也充分地利用好节假日的时间开展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创作活动。

三、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的确,对于少儿来说,在有意识地向他们传授一些专业性技巧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孩子们的创作潜能。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体制之中,美术的教学观念体现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绘画,甚至强加灌输进一些成年人的绘画思想及其技巧。这样并不能达到很好地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本身所具有的自由化的特点,进而可能抑制少儿的绘画创作的潜能。因此,笔者采取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并通过给出课题加以引导将孩子们的认知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实践证明,笔者的这一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在2011~2012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放手,让少儿学生自己亲手绘画,教师不手把手地进行执教。从教学的成果来看,孩子们也的确能够画出优秀的作品。现以2012年2月11日画室《青蛙》一课为例展示学生作品。

其中,上述图一、图二为小朋友08年2月的作品,图一是老师演示图像资料,介绍青蛙的相关知识,生活习性,结构特征后孩子根据理解自己创造的青蛙形象,画面虽然在构图、用笔等方面还不足,但是体现出孩子对青蛙的认知,图二为教师示范后孩子完成的作品。图三、图四为7岁小朋友的作品,图三是演示图像资料后,学生照青蛙图像资料完成作品,图四为教师示范后学生完成作品。

笔者认为,在教学途径上,可以采取一些新式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法(包括局部示范法、欣赏示范法、幼儿自我示范法以及师生共同示范法)、情景再现发现法、心灵感悟体验法以及实物人形模特法;在教学评价机制上,也可以采取多元主体的评价法,例如,幼儿自评、幼儿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

四、强化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反馈作用

在学校,教师主要的职责是起到指导与点拨的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不够强,需要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采取了相应的学校-家庭互动的措施,即通过制作家长联系卡的途径,定期地与家长进行互动沟通,及时性地得到相应的反馈意见,同时,还能够通过展开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弥补教学中的沟通不足,加强与家长互动,从而对幼儿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及时地加以解决,指导学生提高绘画的水平。

从上述可知,少儿美术教育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对少儿的心理有比较大致的了解,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稳步地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同时,应该注意到兴趣与专业技能的双向培养,在这二者之中寻求得一个平衡点,采取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对当前少儿美术教育误区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对这种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也日渐增加。然而在这股热潮的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的让人担忧的因素。家长强迫儿童上训练班;训练班教师唯利是图;儿童美术教育成人化等问题严重困扰和制约当前少儿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少儿美育 误区 思考

儿童喜爱画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最近,笔者采访了近百个正在各类美术班学画的小学生,他们都上过或正在上石膏头像写生、人物素描、速写和国画写生。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美术兴趣办学习的儿童真正喜欢美术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少儿美术教育存在不少误区。集中表现在:

一是少儿美术的教育内容成人化。在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以成人的好恶来要求孩子。 硬向少年儿童灌注所谓专业知识,违背他们天真活泼的本性,强迫接受所谓的艺术技能,急于让他们成为 "人才"。

二是儿童参赛过多。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 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等泛滥成灾。这些大奖赛不视作品质量高低,只要交钱基本上都能获奖。一个孩子把太阳画成绿色,主办者说好!有创意,于是就给个一等奖。

三是部分家长急于求成。每逢双休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群群肩背画夹、行色匆匆的孩子。大的六七岁,小的十二三岁。 这些儿童,出于自身爱好学习美术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儿童家长为怀着自己的想法强迫孩子去学。

四是部分施教者功得心太强。据某省教育部门最近统计,十所小学的一千名小学生中业余从事艺术学习的占百分之九十五点三。少儿艺术教育的火爆,使家长投入资金不菲,无疑也为一些人提供了创收的机会。试想在经济作用下办的兴趣班,教育质量如何能上得去。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克服这种求知过程中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

一、要针对少儿特点设置教学内容

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2)、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3)、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

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

二、要多培养少儿的创新性

我在教学中体会颇深的是,已经上过多次美术班的学生,被太多成人模式化的东西束缚了手脚而失去自我个性,没有自己的观察思考的方式,只会用学过的凤毛麟角的公式生搬硬套,将临摹来的一招两式重复表现,一旦面对现实写生就束手无策。而那些不曾专门学过绘画的儿童则大有可塑性,虽无临摹之技,但一经启发指点,茅塞顿开。其进步则不可估量。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是关键,对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便是遗憾。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在选修课中先抓儿童速写这一关。一个常见的静物、一个简单的工具、一个劳动机械、一个新的环境,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儿童绘画教学讲究一个"严"字,多鼓励、多观察,收益无穷。教师手勤、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只要全身心投入,儿童就会学有所长。

三、要激发儿童的创作兴趣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上好每一节课,和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层面。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涂鸦和想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的化装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学生平时只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体上色),个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象片段,再展开讨论,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人物的代表色彩等介绍给学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愉悦。

四、要激发儿童的审美情趣

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他们的心灵,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种创造对学生来说是很快乐的。

一是要引导孩子观察具体的、空间的世界。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从儿童画教学的实践经验中可知,必须老师亲自带头,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在观察习惯形成后,应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空间结构的形体意识。

二是教师和孩子都不能陷入的误区。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心中迫切希望自己的画与客观物体的形象相吻合,即钻进了"像"与"不像"的牛角尖。待儿童的心理、视学感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随着造型训练的深入,儿童的画面已经有了立体空间感。对透视等也有了朦胧的认识,线条也相应的稳定,理性思维在作画过程中明显体现出来。但他们仍处于眼高手低的心理矛盾状态中,常常表现在对画面中的某一线条反复的修改。此时,教师必须引导得法,启迪和提高应重在顺应笔性,贵在陶冶稚趣。正如专家所说: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也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他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问题之我见

这么些年来的少儿美术教育的研究,我们似乎都在不自觉中进入一个怪圈之中,对于儿童美术是做什么的?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何在?诸多专家学者和少儿美术教育者们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新的诠释,但又似乎无法把握儿童美术教育的命脉。谈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旨在什么?评价儿童绘画,又旨在什么?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人们似乎又不能自圆其说,而这,我认为正是当下儿童美术教育的症结之所在。这个结,我们解了些许年,却又怎么也解不开。就如一开锁高手,自诩能在几秒钟之内开启世间所有的锁,可一天他却失手了,为何?只在此锁根本就不曾锁上,他永远也解不开的只是自己心中之锁。当下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是不是也有点类似呢?

儿童美术是什么?它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笔者认为,对于儿童绘画来说,它只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犹如用手去触摸世界一样,其行为只是一个中性的行为,无好、无坏,只是它们在认识的过程中融入了人类特有的审美情结而已,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儿童美术教育显得扑朔迷离,使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教育者首先应该清楚地知道,儿童绘画只是儿童个人的情感体验而已,其喜欢绘画也只是喜欢绘画的形式,喜欢绘画的过程,与成人绘画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笔者认为,其区别在于,他们没有成人那么强的目的意识和创作动机,只是随意的涂抹,把他们喜欢的和知道的东西自由地表现出来,这只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只是偶尔被大人们发现了,觉得他们这方面还很不错,或者需要培养加强,而又对儿童绘画的本质没有较为透彻的研究。才使得我们以前的儿童美术教育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拔苗助长者比比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才又重新考虑儿童美术教育地本质问题,但过去人们种种过激的认识方式至今还时不时的左右着我们对教育的看法,使我们原本准备更好的发挥儿童绘画的壮志的初衷变得壮志难酬,适得其反!

其次,用心血去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在无数次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中逐渐把握儿童绘画的本质。教师的课如果轻松活泼,就能帮助孩子们有效认识世界的同时教会他们适当的艺术表现方法。并对孩子们的努力大加赞赏,使孩子们的有种成功的满足感,从而使他们更有兴趣投入儿童绘画这一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良性循环,使孩子们慢慢地自然而然地从儿童绘画过渡到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绘画上来。这正是教育的绝妙之处。

再次,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怀有敬畏之心,而不是纯粹的站在经验的角度来引领儿童的思想,而是应该放下技法,怀有一颗新奇之心,与孩子们一起去发现意外之美,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勇气也是儿童美术教育最难能可贵之处。

儿童美术教育,说神奇也神奇,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尽心尽力从多种角度去研究分析儿童绘画,包括儿童本身,我们就一定会把儿童美术教育做得更加精彩的,才会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有着良好美术文化基础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

(作者单位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少儿美术教育

【摘要】美术在古往今来人类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少儿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一课。要抓好少儿美术教育,首先要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重视并严肃对待少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其次要注意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如何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呢?最重要的是激发少儿的美术兴趣。

【关键词】儿童成长 美术教育 兴趣培养

圣贤孔夫子说:“绘事后素。”美国教育法中说道: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美术教育,我们不能说明他已经受到了完整的教育。由此可见,美术在古往今来人类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美术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用罗丹的话说是“思想”。美术的真谛是艺术地展示内心世界。美术的作用是培养我们的美好心灵,创造想象力。万丈高楼平地起,娃娃抓起是根基。少儿美术教育――儿童成长的,必修课。

一、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大家别以为美术高不可及,其实它是少儿的天性。每个少儿都有自己的美术潜能。

做父母的几乎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宝宝会用手以后明显的动作就是涂鸦,在纸上涂、墙上涂,甚至涂到床上、被上、沙发上,说白了就是绘画天性。稍大一点,宝宝就要玩橡皮泥,就要用橡皮泥捏小狗、小猫、小兔子,要模仿大人做饭炒菜等。说白了这就是雕塑天性。再长大一点,宝宝就会喜欢摆积木,摆到高兴的时候他会问你“我摆的漂亮不漂亮”、“我摆的像不像花园”,这就是工艺天性、建筑天性。

少儿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他们的童话世界,他们有他们表达童话世界的方式,施教者不可以把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少儿。举一个例子,我是从事少儿绘画教育的,有一次我让孩子们每人画一个鸡蛋,其中有一个孩子给鸡蛋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看了这张画,我问这个孩子“你吃过鸡蛋吗”,我问这句话的初衷是想问孩子“鸡蛋长眼睛、鼻子和嘴巴吗?你怎么画成了这个样子”,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想吃它。妈妈非让我吃”。听了这个回答,我激动了,准确的说应该是我被孩子感动了。我立刻理解了在他的童话世界里,鸡蛋是人的头颅,是有生命的活体,是他的小朋友,是可以和他说话、动鼻子、眨眼睛的。这就是少儿的美术天性。

放学时,我高兴地把这张画交给了这个孩子的妈妈。妈妈看了画,以为我在告孩子的状,顿时对孩子发了脾气,埋怨孩子“没脑子”。

试想,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我,是孩子的绘画老师,这种批评是多么的不尊重孩子的美术天性。再试想,如果孩子按照施教者的模式,他只知道画一个椭圆形,这是多大的扼杀美术天性,多大悲哀。

尊重少儿美术天性,就是重视并严肃对待少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而不是让少儿照着施教者的模式去表达自己。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孩子如果从开始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了自己的话,他是不可能希望去照着一个已经画好了的形象再去画,这不是孩子的天性。”

二、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

少儿的美术天性是珍贵的,它有助于少儿素质和审美的提高。因此,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是施教者的神圣天职。

科学,是当今使用频数最高的一个词,这个词如何解释?中外大百科全书及各种字典、词典的诠释可谓五花八门。窃更接受日本学者的诠释即:科学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

何谓引导?这个词如何解释?也是五花八门。窃更接受著名教授高亨的诠释即:指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某事物的发展。

按照这两个诠释,科学引导少儿美术天性,应该解释为: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

如何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呢?窃以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少儿的美术兴趣

兴趣,释义是喜好的情绪,这是少儿学习美术的动力。

1.通过用经典卡通形象提高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不但对图书有阅读兴趣,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动漫、动画形象产生浓厚兴趣,很多艺术形象成为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上绘画课,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画什么?”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那时正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我就有意识地又问“今天大家画福娃好不好?”孩子们几乎一口同声地回答“好”。绘画开始了,孩子们画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么开心。其中一个孩子画的福娃还得了全市大奖,作品和一些知名画家共同参展。

2.通过用游戏法增强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在相互交往中,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由此可见,游戏法是增强少儿美术兴趣的良好方法。

游戏法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

比如,我在教孩子们画海景时,不是要求孩子们同时都画大海,而是把孩子们分成五人一组,像做游戏那样谁是大海、谁是轮船、谁是帆船、谁是鱼、谁是海鸥。扮演大海的孩子画好海面后,其他孩子再分别画上轮船、帆船、鱼和海鸥。孩子们一会儿争论,一会儿大笑,一会儿互相修改。那种场面不像是在课堂绘画,倒像是在游乐园玩耍。

3.通过用组织活动拓展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的教学实践证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少儿用美术表达自己想法的有效途径。

活动活动,故名词义,就是要活起来,动起来。具体说,就是想办法让少儿的美术天性活起来,动起来;给少儿的美术天性创造一个空间,一个场合,一个平台,让他们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去想象去联想去幻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的方式方法很多,但至关重要的是兴趣。正如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所说:“兴趣――准备――结果。”施教者应该善于发现少儿的兴趣、培养少儿的兴趣、发展少儿的兴趣。兴趣像本书,可以打开整个世界。正确引导少儿美术教育。必将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