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1 04:56:11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文关键词:美盲 误导 来不了 养不起 不稳定
论文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文章通过一则新闻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现状 思考
一、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记者郑琳在2010年12月4日《钱江晚报》上刊发了一则新闻——《小学生看画展问讲解员:吴冠中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意是吴冠中画展在杭州举办,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其中也不乏家长带着孩子组成的“亲子”队伍。然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在看完吴冠中画展后,问讲解员:“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她一脸认真地抛给讲解员老师这么一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讲解员要讲的每一句话。这个问题让讲解员彻底傻眼了。
家长们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在面对五花八门童言无忌式提问的时候,讲解员更是经常被“雷翻”。
站在吴冠中画的女性裸体画前,害羞的小女孩自动绕道了,嘴快的小男孩脱口而出:“怎么画这种东西,好难看,好恶心!”后面的家长如临大敌,赶紧把孩子拉走,并指着旁边的画转移注意力:“快来看这个草原啊!”但讲解员还来不及开口,家长和孩子的行动已经宣告,裸体画至少不适合给孩子看。
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叫做“眼睛教眼睛”。他最提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的眼睛。他曾经在媒体面前痛斥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出了大群“美盲”。
然而,当家长争先恐后让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时候,他们仍然无法避免花钱买“美盲”的陷阱。面对三年级女孩的问题,“中心思想是什么”,讲解员在哑口无言后,思考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吴冠中画的是美。”于是,小学生们把“美”记在了笔记本上。
这则新闻让笔者沉思良久,孩子的问题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而要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层面上去看待,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二、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在参观吴冠中画展时,向讲解员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吴冠中画展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里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在当代文化多元
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更新教育观念,把观念统一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上,这个《决定》,是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针和纲领性文件,是面向21世纪整体教育的思路,必须在各个学校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质的教育类型,各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可是,它也是一个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必定存在一个突破口。《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门类,有着它独特的体系,我们不能从单纯意义上的绘画概念来理解和对待,因为美学的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文学、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内在品质。没有美学知识,很可能文学家放过了一个精彩的构思,政治家失去走一个闪光的点子,科学家丢掉了一个美丽的幻想。没有美学知识,企业家可能使一个好的形象设计闪过视线,使一个新颖的广告策划与其失之交臂,整个社会将变得苍白和没有魅力,所以,美术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绝不可少的一课。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改变美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可能改变美术课的地位,让美术专业老师能真正从事自己的专业,使美育走进校园。
(二)建立系统化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应从幼教开始,这是一种贯穿整个中小学的课程,也是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1.美术教育应是实践性的。美术教育应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兼而学习世界优秀传统的绘画,在每一个教育阶段上,都要学习国内外不同民族优秀传统的绘画,培养学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2.突出美术教育的人文科学性质。在不同阶段上都应开设艺术鉴赏课或者其他艺术活动。只有在鉴赏中以及大量优秀的例子中,才能培养审美的眼光。3.开设艺术史课程或艺术讲座,以美育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与以学习技法培训艺匠为宗旨的教育应该是有区别的。4.可适当地开展艺术批评课程,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批评,不仅可以带动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研究兴趣,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进行批评的活动中,依据所选择的价值判断和标准不断地评判和修正自己,以同样的价值判断和标准塑造自身。
(三)加强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尽管相对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城市中学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小学几乎全部是“师范”毕业的兼职教员,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是空白。而且,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既没有在理论上上升到美学教育的高度,在实践上又没有较强的实际美术创作和教学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无法接受系统的审美艺术教育,因而缺乏较好的审美意识。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师范类美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类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专业,二是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一是从师范类学校抓起,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培养的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辐射的受教人群,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抓好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的建设,培养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作为补充,弥补目前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不足。
在师范类美术专业建设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工作。师范类高校除要有一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素质的专家教授外,课程的设置、授课的形式也很重要,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美术专业在设置必要的艺术技巧训练课外,要特别加强美学理论、艺术鉴赏、审美趣味、美学史论、艺术实践等课程设置。
只有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有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美盲 误导 来不了 养不起 不稳定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
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论文关键词:高校师范美术教育 课程设计 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课程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结合高校师范课程,所培养的应是走进学校的美术教师,而现阶段高校美术课程设置与中小学美术课程脱节较严重,这就要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着手,调整高校师范美术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使其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相接轨。
美术课程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
1、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意义
高校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小学的师资培养任务。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油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思维、教育模式。
通过自己的实习,发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折射出的问题更严重。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发现现在的中小学除课堂正式教学外,兴趣班开设的也较多。除了素描色彩之外大多都有版画、泥塑、陶艺、书法、篆刻、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小学还有儿童画创作课。
2、怎样使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接轨呢?
(1)首先大学教学与课程设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及教学的更新相适应。课程设计应紧追时展的步伐,课程的开设应具有鲜明的预见性,把学生培养成多元化的全能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更新以切实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相配套。比如,开设一些多媒体、手工的操作实践课、vidio(影视制作)、电脑设计课,学习flash动画等相关课程。针对小学涉及一些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儿童画创作等课程。这样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才能运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这片领地。
除了教学设施与方式要配套外,还要提高美术学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力求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适应当今对基础教育理论的扩充,以最大限度地扭转美术学科大学生综合素质低的这一现状。
(2)调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
a、要修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
综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教育课程计划,可以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仍偏重技能性训练方面的内容,如造型表现训练的课时占很大比例;美术创作至今仍然是师范类毕业生的重头戏,也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标准。很明显该课程计划还是以培养专门从事艺术作品创作的艺术家为方向的,仍然保留着专业美术院校课程设计的痕迹,在目标上有大同小异之感。现在把美术创作定为是评价毕业学生能力的课程科目,就不如改为以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更符合《标准》对美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注意这些方面问题:既注重以美术教育学科为中心,又要兼顾实用艺术、综合艺术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既要注重各类艺术的审美和艺术表现过程的教育,又要兼顾基础技能的训练;既注重比较宽泛的艺术学科知识的教育,又要兼顾学生独特美术个性需求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从事美术教育必需的教学组织、实施和教育科研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使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清晰化,才能够设置出适应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才能防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办学方向偏离轨道。
b、重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实践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偏向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计,多以专业画种或美术门类为设置主线。高师教育是以多门课程为基础,技法课和理论课相结合,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渗透、融会的一种学科。
这样的体系难以与《标准》[1]的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和内容相适应。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尤为重要。《课程标准》[3]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标准》规定的美术课程,其内容和量及涵盖的面更为宽阔。教师除了应具有造型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外,还涉及了实用艺术、表情艺术和综合艺术的知识。所以,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减少单独开设的技能课程的门数,把一些技能课程、史类课程和相近课程进行合并,以确保有课时空间来调和课程结构。合并后的技能课程其知识性、体验性的掌握,比技能性掌握更重要。如版画与雕塑、油画与水彩,其体验的过程比技能的掌握更重要;技能传授,教师的演示比口述更重要。比如说有48学时的雕塑课程或48学时的版画课程,那在这个时间里能够培养雕塑艺术家、版画艺术家出来吗?不能。
3、通过课程调整对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体系的要求与建议
通过课程的改革调整使高校课程同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接轨,这就要求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走出过于专门化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专门技术化的狭小天地。从纯艺术领域到实用艺术领域,从理论领域到技术领域,从审美领域到创造领域,从普通教育领域到艺术教育领域都应涉及,从而建立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完善与发展。
由于调整后课程体系容量大,在课程内容的难度上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要与专业美术学院拉开距离,从而才能保证教育科目的课时和学习效果。
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美盲 误导 来不了 养不起 不稳定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
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文章通过一则新闻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现状 思考
一、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记者郑琳在2010年12月4日《钱江晚报》上刊发了一则新闻——《小学生看画展问讲解员:吴冠中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意是吴冠中画展在杭州举办,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其中也不乏家长带着孩子组成的“亲子”队伍。然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在看完吴冠中画展后,问讲解员:“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她一脸认真地抛给讲解员老师这么一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讲解员要讲的每一句话。这个问题让讲解员彻底傻眼了。
家长们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在面对五花八门童言无忌式提问的时候,讲解员更是经常被“雷翻”。
站在吴冠中画的女性裸体画前,害羞的小女孩自动绕道了,嘴快的小男孩脱口而出:“怎么画这种东西,好难看,好恶心!”后面的家长如临大敌,赶紧把孩子拉走,并指着旁边的画转移注意力:“快来看这个草原啊!”但讲解员还来不及开口,家长和孩子的行动已经宣告,裸体画至少不适合给孩子看。
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叫做“眼睛教眼睛”。他最提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的眼睛。他曾经在媒体面前痛斥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出了大群“美盲”。
然而,当家长争先恐后让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时候,他们仍然无法避免花钱买“美盲”的陷阱。面对三年级女孩的问题,“中心思想是什么”,讲解员在哑口无言后,思考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吴冠中画的是美。”于是,小学生们把“美”记在了笔记本上。
这则新闻让笔者沉思良久,孩子的问题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而要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层面上去看待,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二、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在参观吴冠中画展时,向讲解员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吴冠中画展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里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更新教育观念,把观念统一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上,这个《决定》,是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针和纲领性文件,是面向21世纪整体教育的思路,必须在各个学校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质的教育类型,各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可是,它也是一个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必定存在一个突破口。《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门类,有着它独特的体系,我们不能从单纯意义上的绘画概念来理解和对待,因为美学的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文学、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内在品质。没有美学知识,很可能文学家放过了一个精彩的构思,政治家失去走一个闪光的点子,科学家丢掉了一个美丽的幻想。没有美学知识,企业家可能使一个好的形象设计闪过视线,使一个新颖的广告策划与其失之交臂,整个社会将变得苍白和没有魅力,所以,美术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绝不可少的一课。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改变美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可能改变美术课的地位,让美术专业老师能真正从事自己的专业,使美育走进校园。
(二)建立系统化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应从幼教开始,这是一种贯穿整个中小学的课程,也是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1.美术教育应是实践性的。美术教育应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兼而学习世界优秀传统的绘画,在每一个教育阶段上,都要学习国内外不同民族优秀传统的绘画,培养学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2.突出美术教育的人文科学性质。在不同阶段上都应开设艺术鉴赏课或者其他艺术活动。只有在鉴赏中以及大量优秀的例子中,才能培养审美的眼光。3.开设艺术史课程或艺术讲座,以美育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与以学习技法培训艺匠为宗旨的教育应该是有区别的。4.可适当地开展艺术批评课程,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批评,不仅可以带动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研究兴趣,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进行批评的活动中,依据所选择的价值判断和标准不断地评判和修正自己,以同样的价值判断和标准塑造自身。
(三)加强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尽管相对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城市中学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小学几乎全部是“师范”毕业的兼职教员,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是空白。而且,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既没有在理论上上升到美学教育的高度,在实践上又没有较强的实际美术创作和教学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无法接受系统的审美艺术教育,因而缺乏较好的审美意识。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师范类美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类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专业,二是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一是从师范类学校抓起,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培养的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辐射的受教人群,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抓好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的建设,培养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作为补充,弥补目前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不足。
在师范类美术专业建设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工作。师范类高校除要有一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素质的专家教授外,课程的设置、授课的形式也很重要,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美术专业在设置必要的艺术技巧训练课外,要特别加强美学理论、艺术鉴赏、审美趣味、美学史论、艺术实践等课程设置。
只有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有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导
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丰沛的艺术情趣与创造意识。而前途美育的欠缺与片面都是美术教育功能的畸型发挥,都将造成个体心灵、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劳动力的感官运动与审美创造相分离,从而影响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的顺利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 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 些作用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艺术教育在近十多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基础教育中“我国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不仅艺术教育师资的数量严重不足,同时,从整体上讲,在艺术教育素质、教学科研能力和艺术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也亟待提高”①的状况,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努力建设,现在师资紧缺的状况得到了初步缓解,教师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们在充分肯定基础艺术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2002年7月2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中小学,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中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除了部分专业美术考生之外,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中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中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中小学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中小学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配不齐”。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美术教师需求量最大。但“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缺,越是配不齐。基础美术教育不合格,造成学生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美术院系的生源,低素质的生源又影响中学美术师资,这样又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九”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的外出写生、参观展览要形成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文章通过一则新闻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现状 思考
一、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记者郑琳在2010年12月4日《钱江晚报》上刊发了一则新闻——《小学生看画展问讲解员:吴冠中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意是吴冠中画展在杭州举办,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其中也不乏家长带着孩子组成的“亲子”队伍。然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在看完吴冠中画展后,问讲解员:“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她一脸认真地抛给讲解员老师这么一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讲解员要讲的每一句话。这个问题让讲解员彻底傻眼了。
家长们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在面对五花八门童言无忌式提问的时候,讲解员更是经常被“雷翻”。
站在吴冠中画的女性裸体画前,害羞的小女孩自动绕道了,嘴快的小男孩脱口而出:“怎么画这种东西,好难看,好恶心!”后面的家长如临大敌,赶紧把孩子拉走,并指着旁边的画转移注意力:“快来看这个草原啊!”但讲解员还来不及开口,家长和孩子的行动已经宣告,裸体画至少不适合给孩子看。
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叫做“眼睛教眼睛”。他最提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的眼睛。他曾经在媒体面前痛斥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出了大群“美盲”。
然而,当家长争先恐后让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时候,他们仍然无法避免花钱买“美盲”的陷阱。面对三年级女孩的问题,“中心思想是什么”,讲解员在哑口无言后,思考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吴冠中画的是美。”于是,小学生们把“美”记在了笔记本上。
这则新闻让笔者沉思良久,孩子的问题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而要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层面上去看待,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二、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在参观吴冠中画展时,向讲解员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吴冠中画展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里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更新教育观念,把观念统一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上,这个《决定》,是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针和纲领性文件,是面向21世纪整体教育的思路,必须在各个学校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质的教育类型,各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可是,它也是一个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必定存在一个突破口。《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门类,有着它独特的体系,我们不能从单纯意义上的绘画概念来理解和对待,因为美学的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文学、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内在品质。没有美学知识,很可能文学家放过了一个精彩的构思,政治家失去走一个闪光的点子,科学家丢掉了一个美丽的幻想。没有美学知识,企业家可能使一个好的形象设计闪过视线,使一个新颖的广告策划与其失之交臂,整个社会将变得苍白和没有魅力,所以,美术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绝不可少的一课。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改变美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可能改变美术课的地位,让美术专业老师能真正从事自己的专业,使美育走进校园。
(二)建立系统化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应从幼教开始,这是一种贯穿整个中小学的课程,也是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1.美术教育应是实践性的。美术教育应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兼而学习世界优秀传统的绘画,在每一个教育阶段上,都要学习国内外不同民族优秀传统的绘画,培养学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2.突出美术教育的人文科学性质。在不同阶段上都应开设艺术鉴赏课或者其他艺术活动。只有在鉴赏中以及大量优秀的例子中,才能培养审美的眼光。3.开设艺术史课程或艺术讲座,以美育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与以学习技法培训艺匠为宗旨的教育应该是有区别的。4.可适当地开展艺术批评课程,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批评,不仅可以带动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研究兴趣,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进行批评的活动中,依据所选择的价值判断和标准不断地评判和修正自己,以同样的价值判断和标准塑造自身。
(三)加强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尽管相对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城市中学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小学几乎全部是“师范”毕业的兼职教员,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是空白。而且,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既没有在理论上上升到美学教育的高度,在实践上又没有较强的实际美术创作和教学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无法接受系统的审美艺术教育,因而缺乏较好的审美意识。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师范类美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类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专业,二是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一是从师范类学校抓起,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培养的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辐射的受教人群,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抓好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的建设,培养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作为补充,弥补目前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不足。
在师范类美术专业建设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工作。师范类高校除要有一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素质的专家教授外,课程的设置、授课的形式也很重要,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美术专业在设置必要的艺术技巧训练课外,要特别加强美学理论、艺术鉴赏、审美趣味、美学史论、艺术实践等课程设置。
只有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有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导
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丰沛的艺术情趣与创造意识。而前途美育的欠缺与片面都是美术教育功能的畸型发挥,都将造成个体心灵、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劳动力的感官运动与审美创造相分离,从而影响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的顺利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 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 些作用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艺术教育在近十多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基础教育中“我国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不仅艺术教育师资的数量严重不足,同时,从整体上讲,在艺术教育素质、教学科研能力和艺术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也亟待提高”①的状况,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努力建设,现在师资紧缺的状况得到了初步缓解,教师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们在充分肯定基础艺术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2002年7月2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中小学,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中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除了部分专业美术考生之外,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中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中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中小学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中小学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配不齐”。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美术教师需求量最大。但“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缺,越是配不齐。基础美术教育不合格,造成学生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美术院系的生源,低素质的生源又影响中学美术师资,这样又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九”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的外出写生、参观展览要形成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要】当代教育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视,而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通过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开发其智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代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作者认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教育的初期阶段开始,从小学教育开始,才能贯彻到整个教育阶段。
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业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启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这不仅对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能力。活跃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科学知识,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对于美术教学本身来说,脱离传统绘画的刻板,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提升美术教育效果[1]。
(二)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智力水平并没有太大差异,而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聪明和愚笨两个极端,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而也有个别学生成绩非常差,作者认为这都要归结于潜能开发的差异和不足。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进行创作,可以不断的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本学科以及其它学科的学习。
(三)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以及未来的工作中都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此外,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点会更加深奥,在进入社会之后,所接触的工作、人际交往等都更为复杂,有了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他们才能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帮助实现自我成长。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实施自主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一味的通过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按照老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3]。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并主动向老师提出疑问,这一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并提升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认知能力和艺术赏析能力;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按部就班的进行手工制作或者绘画,应当消除课本中的条条框框,鼓励学大胆创新、开拓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情景构建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研究学习的过程,但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育当中,老师都是根据课本内容的布置进行教学,教学方式陈旧,学习气息也比较淡薄,学生缺乏研究探知的积极性。因此,在未来的小学美术教育中,老师应致力于构建一个具有良好氛围,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
(三)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极为重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合理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应注意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品评他们的作品,多指出其中的优点,注意不能刻意拿学生的作品进行比对,一味批评创作较差的作品,避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创作点,并将其扩大,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再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4]。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教学方式、评价手段以及兴趣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基础,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引导他们进行多维度思考。
作者:孙冉冉 单位:山东淄博重庆路小学
【摘要】小学美术作为小学课程学习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我国培养小学生艺术修养、挖掘学生艺术潜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社会讲究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育现在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现在人们都为了追求这一特长,都放弃了原本应该追寻的本质。现在我们要来探讨一下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应对方法
一、现阶段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教育中高年级对于美术学科重视度减弱
小学生中低年级形象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的创作主要靠自己的感觉和想象,用画笔把他们表现出来。学生在低年级时,都比较喜欢画画,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的绘画热情渐渐减弱,即使有作业也是草草应付了事。
2.教学模式单一
小学美术教育一直以来只是依靠教科书为主要的参考文献,造成了现在的美术教学以单一刻板的讲解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为主要授课模式,而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很少。长期下去,会造成课堂上的死板,也会让学生的兴趣减少。学生参考的东西越来越少,只能依靠固定的教科书,禁锢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3.学校不重视美术教育
现如今社会只注重应试教育,对于这种不需要考试的科目干脆到了高年级就直接取消了。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知识只是普及一下,并不会让学生花时间去学习、爱好这个。由于必修课程语文、数学、英语课程,越来越多的时间都花费在了为了应对升级考试上,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分在其他课程中。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只关心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4.忽视美术技能技巧传授的现象
我们很多的老师只是片面理解新课标,认为美术这门学科只需要注重美术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知识技能就变得不为重要了。上课时间只是一贯的讲解那些小学生理解不了的专业知识,而没有留给学生自己画画、想象的空间。
二、针对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应对的方法
1.将美术学科作为小学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主要的三科主科,也要把小学美术做为必须学习的一科。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对美术的喜爱和喜爱。从而把美术教育这一学科作为教学评估的标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此来刺激人们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使其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进行评估的一大重要因素。
2.教材的丰富,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美术学科是一门艺术课程,在课堂上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使用课本教学,而应该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留下绘画作业,之后老师应该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最后选取一份最好的作品给予奖励。学生会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增加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3.重视美术教育,使其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要调节好学校领导、家长、孩子和美术教师这几者的心态,使其明白只是“急功近利”的提高学生语、数、外成绩而忽视音、体、美教学是不正确也是不科学的;其次教师要精心备课,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再次师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开展一些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要及时的做好评价工作,事实证明,在“评”与“比”的过程中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以此来刺激学生对美术的喜爱。
4.亲身传授,亲自讲解
除了讲解课本上单一的美术知识,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创造。亲自教他们绘画的技巧,该如何去把一个事物画活了。例如:我之前教他们做拉花,还教他们如何插花,这些技术既实用又时尚。当学生自己制造出作品时,是既高兴又自豪。当他们把自己做的作品带入家中时,使家长认识到美术不仅仅是画画,还可以装饰生活,提高美术修养。老师们要在课堂上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动手做一些小事物,让学生都动起手来。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提高与重视是当务之急,我们要提倡并宣传美术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现在不仅要重视数学、语文、英语这类文化课,而且还要重视德智体全面,增强对美术教育的关注度。不仅为了升学率,也为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小学美术教育这一门学科并到与语数英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论将来,美术是否作为考试科目,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地只是学习文化课,而丢掉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邢玉芳 单位: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就是剪纸,剪纸艺术的吉祥图案中寄托有大家的美好愿望,目前已深受各国群众的喜爱。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使我国的民族艺术得以实现重换新生,有必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具有民族文化精神和艺术创造力的剪纸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民族艺术精神的深刻感受和认识,还能够有助于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字:小学;美术;教育;剪纸教学;兴趣;素养;审美;民间
小学阶段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人品行培养的重要时期。就剪纸教学而言,它不仅能对小学生的心智开发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的品行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对美有更好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参与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其美术知识进行体验、思考和探究,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会情感态度,又能够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知识技能是小学美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剪纸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客观且深入的对剪纸有全面的认识,通过探究与剪纸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自己对剪纸的理解能力,对剪纸形成自我认知。小学美术教师既要基于剪纸文化在美术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剪纸的热爱程度得到有效提升,让学生被强烈热爱剪纸的情感所感染,在引发学生共鸣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爱上剪纸教学。
2注重激发学生的剪纸学习兴趣
剪纸艺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使剪纸艺术的内容和精髓能够得以广泛传播,有必要对小学生开展日常剪纸教学,而美术学科作为艺术审美教学的主要学科,该学科有责任将这项传统艺术和文化实现传承。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剪纸学习中使自身的思维反应灵敏度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立体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对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小学生通过对剪纸进行学习,既能够发现剪纸文化的魅力,逐渐形成对这门艺术的感情,也会对其越来越感兴趣,有效促进自身思维活跃程度的提升,从而更好的实现传承剪纸艺术文化的目标。兴趣是驱动学生更好学习剪纸艺术的主要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在剪纸教学过程中对剪纸艺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将一些名家作品展示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传统剪纸文化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还能够有助于学生思考不同地区剪纸作品存在差异的原因。如此也能有效构建剪纸学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剪纸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剪纸艺术进行更好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将作品进行直观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在对剪纸技巧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丰富自身的剪纸艺术知识内涵。为了能够监测学生的剪纸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合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的剪纸艺术鉴赏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其任务的完成情况;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此作为教学活动调整的依据,并且这也能够有助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剪纸学习兴趣。
3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示范和练习
剪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不可否认,剪纸也是民间艺术中较为神奇的一种。一张寻常的纸可以在一把普通剪刀的裁剪下变成精美的图案,而其关键则在于制作人灵巧的手。虽然说剪纸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但是小学生却很少有接触该艺术文化,因此,为了能够使小学生能够体验到剪纸艺术文化的魅力,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时不仅要对其进行讲解,还要紧密结合示范,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练习。首先,教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剪纸的基本步骤以及剪纸的基本文化内容进行讲解,使他们能够对剪纸技巧、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并且能够将其运用至实际剪纸操作中,知道哪些部分是剪纸时应该剪掉的部分,哪些部分是剪纸时需要保留的部分,能够掌握设计剪纸图案的方法,自主完成剪纸图案的布局和结构安排,使其具有合理性等等。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认知尚不成熟,但从文字描述并不能使小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加之剪纸是具有一定图像特性的艺术文化,教师有必要通过图案的方式对其进行讲解,并且将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模范欲望,引导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掌握剪纸技巧和方法,接着,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操作,并观察学生们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其次,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在对事物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剪纸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这一特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其剪纸教学内容进行讲授,避免繁杂的讲授方式,简讲、精讲该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对其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的掌握剪纸文化的精髓,还能够为学生预留出充分的练习时间。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整体到部分的步骤来对其剪纸教学进行示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示范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分解动作,学生可以跟着教师一个接一个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和练习,直至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剪纸活动,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对其剪纸作品进行创作,从而呈现出更多精美、新颖的剪纸作品。
4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剪纸教学,既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大进步改革,又是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的重要举措,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剪纸是我国重要的民间艺术文化瑰宝,另一方面,小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开展剪纸教学,使其能够相应教学改革要求,更好的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还要使其能够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使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得到培养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文明。
作者:张雪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八一希望小学
【摘要】所谓的软实力,实际上指的是一种能力,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念,它是相对于硬实力所说的。农村学校应当针对美术教育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尤其是在软实力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软实力;改进
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了传统观念以及地域特点的限制,无法得到高效率的开展。农村的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也与城市的学生有较大的区别,为了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差距,农村学校应当针对美术教育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尤其是在软实力方面。所谓的软实力,实际上指的是一种能力,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念,它是相对于硬实力所说的。软实力其实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吸引力,利用吸引力来达成某种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增强农村美术教学的软实力成为了教学的关键,本文将针对农村美育问题展开简单的讨论。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农村学校对于美术的认知逐渐的发生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美术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副科目,更有甚者,认为美术教育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这些想法在现在看来已经基本上都改变了,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因素。
(一)课程资源方面
虽然说美术教学已经在农村学校获得了推广,很多农村的小学也都配备了专业的美术教师,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大家还是避免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针对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的研究可以得知,当前的农村美术教学,缺乏教学资源。教师往往对于课本教材过于依赖,这种行为会让美术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除此之外,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教学课堂中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二)师资配置方面
虽然说很多农村的学校已经配备了专业的美术教师,但是学校方面似乎对于美术教育还是不够尊重,有的学校会出现一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象。比如说美术老师身兼数职,除了要进行美术教学之外可能还会担任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学,这样一来美术教师就会出现一些懈怠的情况,不利于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设施使用方面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已经配置上了完善的教学设施,比如说多媒体教室、办公网络,以及一系列的美术教育所需要的工具等等。但是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这些设施的使用率比较低,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时间久了便成了摆设品。
二、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教学方式以及观念的落后是农村的美术教学成为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通过对当前农村的小学美术教育软实力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师资建设不成熟
美术教师的兼职现象以及专业性不够的现象成为了当前农村美术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这种问题直接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应当接受的是正规的、科学的、专业的美术教育,而不是这种教学思想落后的、鸡肋的教育。
(二)与城市存在差距
众所周知,农村无论是在经济水平还是在社会文化方面,都与城市有着望尘莫及的差距。这种差距就直接成为了影响美术教育的问题,硬件设施的不够完善、使用方式的不科学、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等等,都是影响美术教育的大问题。
(三)地域存在限制
学习美术不是闭门造车,更加需要学生走出去,发现外面世界的美。就城市而言,分布了大量的美术馆、美术教育机构等等,而且还会不定期的有一些美术作品的展览,这些对于学生学习美术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没有,这就是问题之一。
(四)学习资料难以准备
由于农村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落后,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资料,比如说需要买一些美术画册的时候,在农村没有办法买到,这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三、小学美术教育改进策略
(一)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当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尽可能的丰富教学资源,以美术教材为主要依据,适当的加入一些辅助性的教材来拓展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例如说在对《画人物》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小学生们展示出一组人类早期的人绘画作品(岩画及舞蹈纹盆)与现在儿童的人物画涂鸦作品,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到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人物画来装饰器皿、丰富生活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出一些学生自己画的人物画作品,以供大家欣赏。
(二)对美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
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无论是在教学思想方面还是在职业素养方面,都应当呈现出最专业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定期培训和考核的方式来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积极利用已有设备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中有这样的一点,对于已有的设备使用较少。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当积极地利用已有设备,发挥物尽其用的作用,让每一种教学辅助用具都能够实现其自我价值,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水平。比如说在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陶艺时,要合理的利用学校方面准备的陶艺用具,例如陶土、制陶工具等等。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再比如说学习雕萝卜的时候,积极的利用雕刻工具,让学生通过对雕刻工具的使用来提高自己的雕刻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体验雕刻的乐趣。总而言之,美术教育应当用心。虽然说现在农村的小学美术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对美术教学进行优化之后,能够进一步的改善当前这种落后的现状,让农村的小学生也能够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
作者:任何芹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