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1 03:22:51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生美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引言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在以后学习《机械基础》《机械设计》等实际操作加工多门课的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了解和熟悉《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锻炼绘图的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要求老师运用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是保证其教学质量的关键。
1.教师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了领导者的作用。是课堂心理气氛的制造者和学与教过程中问题的提出者。老师控制着每一节课的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包括了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提高,及思想行为的引导;讲解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同学们做一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概念清楚、突出重点、难点明白。
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模仿者,老师的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自己的要求:严格的按照《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板图,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教师的管理效应。教师要对课堂秩序、教学纪律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尤其在制图课上要求同学们要想掌握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就要在课堂上积极的动手作图,在作图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同学们就喜欢进行讨论,教师一定要适当的进行控制。
二、教学教学方法探讨
1.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制图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图示形体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基本的思维过程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为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这一形象思维方法,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形象启发。从物体变成图形,又从图形想像出物体,这一过程是由直观入手,抽象成平面作图;形象启发不仅要展示直观、生动的模型教具,而且还要详细地讲清它们的具体对应关系,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弄清物体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合理的联系我们身边的事物,比如在将立体表面点的投影分析时联系到篮球,圆柱联想到火腿肠;在切割体时最好有块橡皮泥。
(2)思维启发。既按一定的逻辑思路,引出问题,提给学生思考和回答。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将学生引导到解题的思路上来。例如,在讲切割体的三视图时先让学生思考被切割之前的几何体,在讲相贯线时先进行观察它的特征。
2.教学方法的运用
(1)广泛联系,似曾相识。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要让同学们充分的了解制图这个学科与以前接触到的数学、英语、绘画课有相似之处。即是数学中的线、面、几何体,构成我们的零件机械。英语中的26个英文字母对应机械制图的三视图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视图就是绘画的一种。让同学们意识到学习很简单。
为了不让同学对其掉以轻心还可以先给他们看一张比较复杂的零件图,让他们知道要完成起来是需要努力的。
(2)分组、讨论学习。在讲简单课、习题课、辅导课中,教师预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把同学按照不同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同学讨论解决问题,往往能受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带动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并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
(3)小老师讲课。在一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生对制图比较感兴趣,有比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的地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在班级的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带动班上同学的学习。对这部分同学加强培养,指导他们备课,让他们了解老师是如何上课的,帮助他们组织课堂。并让他们帮助批改作业,代表班级对老师的教学提出意见。他们有了这些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2.课后辅导
(1)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训练
作业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作业内容、要求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训练空间想像力方面,根据轴测图画三视图、 “知二求三”、“补漏线条”等作业都是好的方法。在此期间一定要对同学们的学习心态进行把握,作图步骤明确,线形正确,清晰。
(2)对学生进行及时讲评、定期考核
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批改作业要及时并且要认真仔细,还要在辅导课中深入了解学生的疑难和问题,对与大部分同学都不明白的题目要及时的讲解,对重点章节应作定期的检查和测验,并在班级里实行学习“一对一”的活动。使全体同学得到整体的提高。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美术产生并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乱写乱画本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阶段,学生本来都喜欢画画,可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使用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不少学生越画越不想画,越学越不想学。针对这些现状,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挖掘教学资源,实施课堂教学
美术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很难适应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一来教材中要求必备的教学设备学校难以找到,要求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也很难准备齐全;二来不少教材内容对于在农村土生土长并从未出外见识的学生来说缺乏必要的认识与了解。针对这些现象,有的美术老师只好在美术课上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画相同的“人像”,有的老师干脆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还有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上或张贴一张图画,整节课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这样枯燥乏味的美术课有哪个学生乐意上呢?于是他们随便画上一幅画,便匆匆上交了事。其实,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灵活多样地实施课堂教学,还学生一个精彩的课堂。例如:
(一)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些鹅卵石,把鹅卵石带到课堂上,教学生进行“艺术加工”。
(二)带领学生走向田间,教学生和泥,进行泥塑小动物。
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枯燥乏味的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
二、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潜意识里认为学生还小,懂得的还极为有限,于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一)鼓励自我体验
在美术制作课里,教师无需对用什么形式,有哪些步骤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和琢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另外,绘画多幅作品或单幅作品时,教师也无需告诉学生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或先画哪个部分,后画哪个部分。不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再动手绘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审美个性
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徐悲鸿的《群马》时,教师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作答时大家基本能各抒己见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鼓励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平等,使师生相处融洽;学生能在活跃的氛围中轻松的接受知识,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快速的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三、给学生一个实践的空间
为了强化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多多为学生提供一些“用武”之地:每月让学生轮流为班上出黑板报,绘制刊头、设计图案,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每期组织学生布置“美术一角”,装扮教室;每期进行一次绘画比赛,评出优胜作品,并张贴供学生欣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技能,又巩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美术产生并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以来,就不难实现《标准》赋予的教学目标。
美术是一门艺术欣赏课。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一、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关键”。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
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通过上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像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为此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1.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义”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
四、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是“外力”。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1.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我在“民间竹编工艺”欣赏这一课中,首先展示许多本地的和嵊州的竹编工艺品,在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面对教师给他们准备好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艺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那学生的喜欢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造。这时我就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与图片上的作品和欣赏的实物进行比较,然后作出评价。学生在动手中兴趣盎然地欣赏了竹编工艺。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入欣赏。(1)课始导入欣赏:在工艺、绘画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如上《剪纸》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剪纸―――“窗花”;(2)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3)在结束时加入欣赏。在练习结束时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逐渐融入到小学教育教学中。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还能够促使其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进而在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为了促使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得到高效、优质的开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多数美术教师都开始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艺术创作积极性,使其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生 美术 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生具有好奇、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在其旺盛好奇心的作用下,会主动探索其感兴趣的事物。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同时,还应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美术课堂活动中。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展学生的视野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美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利用绘画视频和影像等为学生演示绘画技巧,促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晰的观察绘画技巧,使其不再拘泥于课程内容的学习,让他们能够领悟到更多美术技能。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查找一些美术课程的相关资料,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播放绘画相关视频和影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绘画理论课程教学中。同时,绘画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明确绘画艺术的内涵,进而强化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可以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使得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的同时,为其学好绘画理论相关知识提供重要前提。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富有互动性的学习环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让其对绘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美术作品形成更加充分的理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绘画文化内涵研究探索的能力,还在提升其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其创新思维和艺术思维得到充分培养。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优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措施
(一)教师在绘画理论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主导优势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方面,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和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绘画文化背景等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绘画相关的民俗文化、作品以及技巧等视频,使学生直观了解这种绘画的艺术风格和蕴含的人文内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还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将教学重心偏移到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在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美术艺术鉴赏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美术教学为学生普及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使其能够继承并传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借助网络技术查找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发现时间、规模等资料,使其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分析军阵、人物特征、战马和兵器所体现的艺术风格等。
(三)准确定位多媒体教学地位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利用较为经典的绘画视频提高学生的绘画艺术鉴赏能力,在绘画视频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绘画技巧,在分析过程中将创新意识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电脑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学生掌握画图程序的基本功能,使其会使用画图工具。首先,为学生展示带有花边的电子美术作品,引导其通过欣赏思考图案的特点以及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借助电脑演示花边的做法使学生掌握选取、复制、粘贴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独立制作各类花边图案。同时,由于学生的绘画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开展现代教育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学生录制一些微视频,使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本学期笔者就把“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作为研究的小问题。小学生的兴趣,可塑性很强,因此,笔者便抓住机会,以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案 例
在星期三的一节美术校本课上,我把电磁炉搬进了教室。铃声刚响过,原本还闹喳喳的教室突然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老师,您要给我们做饭啊?”“老师,您这是干什么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问着。我故作神秘地说:“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开始上课了,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我打开电磁炉加热后,在黑板上板书了两个字“糖画”。“什么是糖画啊?”教室里又议论开了,他们就像一群兴奋的小鸟。锅热起来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糖和白糖放了进去。“糖化了。”第一排的一个同学兴奋地说。接着同学们也就兴奋地又议论开了。而后我拿来了大理石板,把化了的糖用勺子舀上去,做出了蝴蝶、蜜蜂等各种图形来,同学们便又是一阵欢呼。接着我就请一位同学总结出糖画的制作方法。分好小组后,同学们就各自开始做起了糖画来。我在教室里巡视着,心里特别的高兴。学生们都专心地熬着糖,认真地做着画。嘴馋的周嘉诚,甚至迫不及待地抓起他们组刚做好的糖画就吃了起来。整堂课被快乐包围着,下课了,同学们的作品都琳琅满目,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他们都舍不得离开美术室,还对我说:“我太喜欢美术课了,真想永远都不下课。”连他们的班主任都专程找到我说:“同学们上了美术课,都快高兴疯了。”
二、分 析
任何人只要对要做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就能积极的创造性地去完成。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我也坚持认为美术学习也是如此。
在看完我的创作过程后,学生能自己总结出作画的方法,并且能如此高兴地去做、去画,同时达到的效果也非常好,实在是很少见的。而在我的糖画课堂上,学生就达到了快乐学习、轻松学习且收获颇多的效果,真的令人感到欣慰。
同时,这节课也更加深刻地让我意识到,小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是学好美术的关键所在。美术兴趣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术兴趣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对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摘 要: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铸就了特有的东方传统美术。了解民族传统美术文化,掌握一定的传统艺术技能,既有利于学生自身艺术涵养的提升,又有利于传统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使美术课堂更富有人文气息。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兴趣,增进学生对祖国优良传统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传统美术;课堂教学;品味课堂
一、创造性地利用地方资源,凸显地方艺术特色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对课堂资源的开发以及对课下资源实施的有效利用,这是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而且这种资源的开发都将会变成美术教学的途径。例如,带领小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学校也可以和这些工作室或者美术馆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相互之间共同携手,互利共赢。一方面,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学离不开生活中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美好的景象以及实践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科学、具体的教学活动,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及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基础,如果教师一板一眼地跟随课程资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刻板、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当中,这样不利于小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学习及掌握,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体验。
二、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文化的感情
近年来,我国美术课堂逐渐对我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授越来越重视,这与以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关注西方的美术理论教育截然不同。例如,现行的美术课堂加入对传统美术文化中剪纸及工艺的内容,这样使学生更加了解美术的真谛。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小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就更加了解和越发珍惜,要不断加深小学生对美术的感情寄托。另外,现行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受到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很难对传统美术产生兴趣。在这里,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不仅局限于传统美术教学,还要将传统美术教学与现代流行趋势相结合,赋予创新性的教学思维观念,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达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借助民间优秀传统美术,拓展美术学习内容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传统美术教学同样也是,它来自于农民自给自足的生产过程,通过一代代的相传,再加上几代人的共同创造和努力形成的劳动成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创造前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情感检验。
例如,在美术课堂关于《做做陶艺》的内容讲授时,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关于课堂学习的课前准备作业,收集一些我国的制陶历史,感受我国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同时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能掌握一种技法并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陶艺文化详细讲述给学生,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接下来,教师就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之间的交流,使得美术教学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将美术教学提升为文化的培养,对传诵我国文化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保护我国文化遗产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借助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小学生具有独特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借助对民间优秀传统美术的应用。在《悠悠老街》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带学生回忆家乡具有特色的老街,了解当地的传统风俗文化,感受历史建筑的艺术美感,再与现代城市建筑对比,学会了解、欣赏历史文化建筑的特点,感受老街古建筑群所展现出来的线条韵律美、色彩简约美、雕刻典雅美、意蕴和谐美。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传统建筑的特征,然后带领小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规划,先简要说明想创作的作品是属于哪一类,确定完之后不断修改和完善,将自己知道的传统美术融入进去。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相互借鉴别人的作品,了解别人的想法和好的方面,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良,从而使得民间传统美术得到更广泛的宣传,也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改标准的实施,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将教材内容所讲述的知识传达到位,而且还要科学、合理地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将传统美术文化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既可以达到传承传统美术文化的目的,又使得美术课堂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实现双赢。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地位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一个必修科目,是学生实现欣赏水平提升、获取美育知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开始重视起美术教育,并大量引进硬件和软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的。为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并充分借助教学等资源进行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以此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本文将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欣赏能力 策略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这样的要求,即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其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感情、价值观、态度等差异,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对美的特征、美的表现及美的独特贡献进行认识。但是现阶段,许多学校依旧只是在考查评价中评估学生的美术能力,忽视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那么,学校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如下阐述。
一、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欣赏出发,感悟美术、爱上美术,并切实产生想要用纸笔绘画的欲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依据,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案设计,切实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指引学生学会欣赏,并在不断丰富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欣赏能力及美术素养。首先,充分利用色彩强烈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其普遍存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对于色彩强烈的事物通常都具有极浓的兴趣。如火红的枫叶、蓝蓝的天空、黄丹丹的枯叶等,都能使他们对美术产生注意,进而对欣赏形成初步的认识。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在传统美术教学课堂中,单纯对美术知识进行讲解的教学方式极易使学生形成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就要积极地改变这一现状,借助多媒体,将具体的美术作品“带到”课堂,让学生以面对面的形式,对作品产生最直接的感受,让学生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同情感体验的结合中逐渐对美术形成美的感受,进而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如在学习“美术史中的优秀作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将美术史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强烈色彩对视觉的冲撞中集中学习注意力,并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获取属于自己的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这时教师再加以理论知识的引导,进而促使学生实现美术欣赏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文化情境,教会学生领悟感受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任何的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创作的时代相互联系的。文化情境,简单地说,就是指美术作品在被创作出来的时候,无意识依托的文化环境、文化特点、文化条件。为此,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就不能单纯地对绘画技法进行讲解,而要将美术作品与创作的时间点进行联系和教学。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做呢?首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和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就需要充分准备与其创作有关的背景与历史故事,并将其讲给学生听,其次,进行相应的知识引导与美术知识的拓展。如在学习凡・高的《播种者》的时候,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可以从凡・高的一生引入,以此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同时能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之后导入课外知识,如进行前苏联雅布隆斯卡娅《粮食》的拓展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由《播种者》的学习方式进行联想,结合作品的文化情境进行学习,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很快知道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是前苏联经历过战乱之后,人们高涨劳动的热情及崭新向上的精神风貌是这幅画想要表达的意义。
三、结合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小学生因其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都尚小的原因,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学习的时候,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都需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为此,为了更好地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上文所提到的“较为漫长的时间”,即通过对学生及时引导,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欣赏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作品的情感表达、深刻内涵及意境出发,感受和理解作品所展现的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时候,首先应当注意的是对作品的选择,即要选择具有不同理念的作品进行教学,使学生切实地认识到在美术史上这些理念并存的局面,进而使学生实现学习思路和意识的拓宽。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切记不能够将美术知识和欣赏技能讲得太过表面,不深不入。可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欣赏”还处在起步期,为此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教学方案的设计,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性的驱使下积极投入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让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关心的过程中实现美术欣赏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为此,教师就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手段,通过对教学氛围的良好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其自身的创新力和想象力,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高效”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标。
摘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积极体验、主动参与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进而达到激活审美个性,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艺术表现,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激励自我体验,培养思维的集中性、鼓励大胆创新,放飞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开心、愉快的环境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激活情趣;训练思维;鼓励创新;点燃火花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天性活泼快乐、天真纯洁。他们很乐意接受美的事物,视觉很独特,想象很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与日俱增,尤其是进入小学后,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小学美术直观、形象、生动、易学,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如何顺应学生的爱美要求,满足他们渴求艺术享受的迫切心情,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积极体验、主动参与,进而达到激活审美情趣、放飞思维翅膀、点燃艺术火花的教育目标,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发展小学生审美个性
英国杰出的思想家、作家、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说明,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情趣。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审美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审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就会得到自由发展。
小学美术教材,形式灵活多样。但教师在运用教材时不应"死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就是要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这样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例如,四年级第十三课《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时,教材提供的图案和范画都很单调,如果直接用于教学,效果肯定会不好,于是教师要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贯彻全课。首先创造全班学生在虹猫蓝兔家做客的情境,让学生结合生动的动画观察,探索虹猫蓝兔家沙发靠垫的图案有什么规律、颜色如何搭配、摆放,接着创设虹猫蓝兔摆水果、糖果招待客人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摆放。最后引导学生参观虹猫蓝兔的房间,帮助虹猫蓝兔设计房间墙面、地面的图案,用这种自娱自乐、边玩边画的教学方法,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
再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仅仅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自己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同时思考: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然后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悟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焰。可见,激活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学生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给小学生美术表现的空间
小学生作画开始时多是凭印象来画的,缺乏独立性。教师在课堂上为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可采用"一问多思"或"一题多表现"等方法。如,画"风",可以设问:大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风吹的情景有多种多样。又如,教学《灵巧的手》一课,在进行手偶游戏时,在学生想急迫表现自己创造奇妙的手偶形象的心情达到高亢时,教师便让学生人人登台表演,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形象,还有的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做出了各种"百花齐放"的造型。真让人目不暇给,击节叫好,这样联系生活,创设环境的课堂,既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又注重了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了小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增大了。学生很喜欢这种上课的形式积极性也是很高的。
三、培养小学生的美术个性
小学生好奇易兴奋,教学时营造一些以趣生情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手脑并用,视听结合,培养思维的集中性。例如,在美术工艺课堂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工具材料性能的多样性、步骤的多变性、方法的丰富性。结果,学生所创造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出示的图案范画要好得多,更丰富、更生动,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更快、更准确。
四、鼓励大胆创新,放飞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景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画时,老师课前先布置学生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哪一处景象最能代表家乡的美。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不大一样。学生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体现出家乡的美。因此,在教学中,应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展美和创造美。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总之,教育可以培养创造性,也可以扼杀创造性。教师拥有智慧,才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要求学生拥有创新思维,教师自己就必需拥有一双发现创新的慧眼。其实创新的幼芽往往是在无意中生成的,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并小心翼翼地呵护和扶持,牵来春风,邀来阳光,促使其茁壮成长,那么课堂教学才会真正散发出独特的灵性和魅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什么叫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或者说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养成的。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如果能把“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作为人生之基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会使一生受益无穷。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则是指一种长期稳定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好的习惯养成更需要老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地去培养。美术课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很好上的,在课上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其实不然,我们美术教师要在美术课上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这不是一时半会,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更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做到的,在美术课堂上,注意逐步培养以下几种良好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爱惜自己的美术作业的好习惯
从事美术教育以经二十几年,启初,几年的教学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对每学期的绘画作业很不重视,经常是一学期下来作业本也撕完了,要么就是搓搓的不成样子了。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无论老师如何要求,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让我很是头疼。但我还是下决心一定要扭转学生不重视自己劳动成果的这种不良的局面。绞尽脑汁,我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每学期开学初,让每个年级的每位学生都把自己的新图画本,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的右下角上都标上页数(用最美观的数字),到学期末时,根据本的页数缺失情况,教师给予一个平时表现成绩的评定,每缺一页就相应的扣除多少分。另外作业本保管的干净平整的给予加分,窝角、破损的根据程度也要相应的扣分。就这样坚了很多年,效果还不错,学生迫不得已的尽可能的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基本上慢慢的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大多只有六、七岁,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学生在家甚至连饭都要喂呢!作为一年级的美术老师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全班开展“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自己整理用品和摆放用品”的比赛。
但美术课上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光光靠一两次的比赛。作为美术教师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还要细心教导:
1.怎么样准备学习用品?六样用品:书、剪刀、油画棒、固体胶、彩纸、水彩笔放入一个大袋子、贴上标签(美术用品)
2.学习用品课前怎么摆?(油画棒、水彩笔放在桌角,书本在胸前,文具盒放在书本前面,固体胶放在剪刀的里面不容易掉在地上)
3.课后怎么放好六样美术用品?把六样用品再放回大袋子里,以备下节美术课再用,收拾整理好桌面。
4.学习用品怎么用?(固体胶容易干,用好就盖上,油画棒用一支放好一支,油画棒上的纸用多少撕多少不要全撕掉。)
5.剪好的废纸怎么丢?(团成一团丢在废纸箱里)
6.剪刀怎么拿?(用剪刀时要保持安稳,不能前后左右的说话,注意安全)等等。
老师都要亲自教并督促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我也在美术课上也开展了比一比争红星的比赛、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竞争中慢慢形成了认真准备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美术课上老师要求专心,我觉得“专心”包括了看、听、想、说、画的习惯。
看,就是看教师和学生的演示、动作,看时做到不动口;
听,就是听教师的讲解与同学的发言,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想,就是想想通过老师的启发你能有什么特别的构思,真正掌握知识是在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的;
说,说是回答问题、发表意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在低年级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鼓励学生在交流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说才能会说。
画,就是具体的操作,我要求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能亲自感受到美、找到美术给予他们的乐趣。
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小学低段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比不可少的,特别是美术作业与主课不同,我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在课堂有限的四十五分钟里完成,作业形式可以是个人作业也可以是小组作业,教师对学生按时认真完成的作业给予笑脸的累积奖励,并布置在班中的优秀作业栏里,低年级学生对与老师的奖励的敏感度很高,学生认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每个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悉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将伴随他们一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吾将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
五、培养注意课堂卫生和安全意识的好习惯
常常上课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本很脏,有的已经撕坏了,皱了,有的甚至丢了。一学期结束后作业本很多已经面目全非了还有的学生工具乱摆乱放,使用起来也是毫无条理,甚至手上、脸上,衣服上也都“挂彩”,画笔调色盒用完不清除,颜料干成疙瘩,下次再用时,费工费力,极不方便。这些现象除了和学生平时的卫生习惯有关外,还和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有关。对于这样一些学生,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1.在上色彩课时,为了到保持桌面干净,教室整洁,不给下节课的老师带来麻烦,老师要再三强调要注意洗笔的幅度要轻,倒水的的时候别洒地上,同学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照顾,以免把墨水弄到别人身上。在手工课上,我一般要求学生带两个袋子,一个装工具一个装垃圾,这样既方便又干净,何乐而不为呢!使学生养成一种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当然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更要时刻提醒学生为自己也为同学注意使用刀具的安全,大家共同努力,在顺利的完成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2.利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竞争机制,在他们的学习动机上下功夫。每次上课,哪一个组在课堂活动中卫生习惯良好,哪一个组的就会得到一个笑脸,如此一来,在美术课上乱抛纸屑的不良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观。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上升他们这种因诱因作用不自觉的良好习惯逐渐上升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良好习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搞一些作业展览,在教学楼的大厅里展览,班级之间的作业互相交流等等,让学生自发的去爱惜爱护自己的作业。这样能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学生也就有了好的习惯,美术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我相信,只有美术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管理和指导,有耐心,有信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会赢得每个孩子的信赖。信其师,而学其道,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坚持,学生的好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美术课也会越上越轻松了。
摘 要:结合实际,针对如何激发小学生美术创新思维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激发;美术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源源不绝的创造能力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只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而现代社会更需要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1 创设情境、提出开放性问题
学生们热爱大自然并喜欢探讨其中的奥秘,我就以这为契机点,从教材第二册选出《我和昆虫》这一课,来引起他们的兴趣。首先播放录音,让学生仔细听这都是什么声音?学生很快说出是昆虫飞行的声音。创设问题“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小动物嗡嗡地穿来穿去,或是扭动着身体爬来爬去,它们的样子很可爱,你都知道有哪些昆虫吗?”
学生听到后非常兴奋,马上谈论起他们知道的昆虫。他们开动脑筋搜索自己知道的信息,有的学生还能大胆的表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及时地与学生一起明确主题“我和昆虫”。
2 搜索调查加工、处理信息
首先由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6-8人,并选出组长。然后让学生搜集有关昆虫的作品及其资料,可在网上查找。教师要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
学生搜集的资料很多。有昆虫飞行的影像,有昆虫的图片,有画昆虫的儿童画(绘画及手工制作),还有他人的评价。这些资料过于杂乱,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归纳、整理、选取与本题相关资料。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之间的材料互相补充,达到资源共享。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昆虫的特点。同学们知道了每个花园中都住着成千上万只昆虫,昆虫的种类比其他任何动物的种类都多。对于程度稍差的同学,小组的其他成员要给予帮助。要使学生对昆虫有一个整体认识,这是下一步深入探究的基础。
3 深入探究、激发创新思维
在这一环节,重点指导学生体会如何抓住昆虫的特点去动手表现,使画面更生动多彩。在这里充分体现创新思维的开放性,允许学生异口同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
第一步出示有昆虫的作品资料,学生很快发现吸引我们的都是一些色彩丰富,构图生动的画面。画面创作的是那么富有情趣,让人看了感觉十分喜欢。同时,激发着学生不由自主的去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创新,并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
第二步同学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创作构思。大家谈了很多,有的同学主动模仿昆虫飞行,有的同学说出自己画面中将要出现的情节,还有的同学把自己也想象成昆虫在林间穿梭。这时教师要配合学生的联想迅速的在黑板上呈现处一派奇妙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第三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究画面的制作手法,体会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乐趣,并把这种乐趣化为强烈的创作动力。这时我要及时提出创作要求:每组以自己手中的材料,设计表现一幅昆虫故事的作品。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动手制作完成。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坚定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成果展示、交流经验
学生都能认真的完成作业。在成果展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一些同学的观点非常有新意。我就找几个学生作为主持人,来总结成果,他们会从造型色彩材料技法表现,创新构思等方面进行作业评价并让其他同学补充。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教学。
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摘 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在学习美术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用爱心去呵护、发展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课程改革使得美术课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广大农村小学,美术课依旧是“副课”,在这种情形下,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年龄结构,结合农村特点,挖掘并利用农村美术教学资源,利用现有资源和教师的才能,培养农村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体验美的乐趣。作为一位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去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兴趣 培养 学习美术 创新
兴趣是一个人乐于积极地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乐于从事某种实际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爱好。皮亚杰曾指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的内心的力量,足以使工作具有趣味,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认识兴趣是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最活跃的成分,认知兴趣强烈的学生常常废寝忘食地学习而不知疲倦。而新知识的获得,难题的解决,自己某种猜想被证实,又会使其感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其原有的兴趣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美术作为德智体美劳的一方面,不仅生活、学习、工作需要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美学修养。但农村学生状况表明:大多数同学对美术兴趣不大,而且随着年级增加,美术兴趣水平不断下降,部分有表现欲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采用恰当的形式得以表现。究其原因,或是把美术作为一门辅课,以“主课”成绩衡量学生优差,学生没兴趣;或是教师重视不够,学科特点不突出;或是学生对教材不感兴趣,学习不得法、品尝不到学习的乐趣;或是教师教学不得法、教学不灵活、评价不得当等。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让师生正确认识这门“辅课”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结合地方特点,适当地增删教材,注入时代的“活水”;
3.授之以法,注重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培养;
4.研究个体差异,对症下药;
5.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爱屋及乌”。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达到寓教于乐、启发思维之目的。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二、从转变自身开始和创新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对于教学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我们美术教师在教授美术时既不应有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的思想,也不该持应付的心态。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要求学生。要多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扬,少有苛刻的指责。再者,我们美术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任课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一年级《玩陶泥》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放开地捏自己想捏的物体,让他们再回到玩泥巴的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陶器,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来得时间最长的地方,我们在装饰教室或办黑板报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挂图和字帖来搭配装饰,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好表现、好表扬的心理特点,把学生平时绘画好的作品公布在学习园地里,这样既美化了教室,渲染了学习美术的氛围,也能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在本班开展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开办校园写生画展览、特色手工剪纸展览,办国画展览、装饰画展览,同学看到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每个学生感到高兴。在学生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通过各种措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总之,人都是爱美的,儿童也不例外,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机会,去接触美、欣赏美、感受美,这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大有好处。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学内容和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摘 要】自信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等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性的美术表现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外美术实践活动,有利于美术教学效果更好的体现,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自信心;心理暗示;创新意识;策略
作为小学美术老师,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学生的这些话――“我不敢画”“我不知道从哪儿下笔”“我怕画坏了”,学生作画时画面用线断断续续,形象简单微小,设色模模糊糊,等等。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自信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倾向。自信心对每个人的终生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从而走向成功。缺乏自信心,影响到的绝不仅仅是美术一门课的教学效果,自信心的缺失会造成学生神情不安、紧张、萎缩,没有自主意识,到新环境中不知所措。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正面引导,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居里夫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强化优点和避免弱点,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发展自己。这就要求老师给学生多方面的指导。积极的心理暗示对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益处。首先,用语言鼓励。“老师钦佩你的造型能力”“你的颜色用得太漂亮了”“你做得很好”“老师相信你可以把它画出来”。这些鼓励语言能使学生感受到任何一种尝试的艺术活动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而有了信心。其次,温柔的、信任的话语也能使学生感到温暖和光明,倍增勇气战胜胆怯。如《彩墨脸谱》一课,一个学生迟迟不敢动笔,除了落款处写了自己的名字什么都没有,当我问她为什么没有作品时,她说:“老师,我没有画过国画,我怕画坏了。”我看了看写的名字说:“毛笔字写得很不错哦,是不是以前经常练习?”她点点头,我笑着说:“其实书画本来就是一家,它们是相通的,你看看其他没有练习过毛笔书法的同学都画得有模有样,你有毛笔书法的基础,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画得更好。”说完我就去指导其他的同学了,等我又一次走到她座位前,果然一个生动的脸谱已经跃然纸上。最后,除了语言的正面引导,行动暗示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也很重要。美术老师要经常接近他们,或轻轻抚摸他们的头,或轻拍他们的肩膀,或微笑向他们竖起大拇指,或轻轻提醒他们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
二、尊重其自由、自主创造的天性
自由活泼,无所畏惧,是孩子的天性。百年一个小燕子,千年一个孙悟空,成了儿童顶礼膜拜的偶像,其鲜明特点:敢作敢为,不避讳忌,活泼自由。孩子和画是自由的,毫无束缚的。刑象在《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中说:“对美术教师而言,要以‘新课标’为标准,以美术教材为主线,灵活选择适合学生各年龄段智力发展水平、表现能力及为学生所熟悉、所喜爱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习作。”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美术课上曾经要求孩子临摹老师在黑板上的范画,时间长了虽然孩子绘画技法上有所提高,但是孩子的创作力受到很多局限性。在一次儿童画创意赛中好多孩子无从下笔,居然有个孩子说:“老师我们画什么?你给画一个样子,我们照着画。”这时我才意识到这种教授方法其实是在严重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后来我开始找问题,慢慢改变教学方法,尝试在美术教学前,要求孩子们搜集一些美范例资料,大致讲述其绘画方法原理,让孩子去发挥,居然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佳作。我记得在讲《迷彩服》一课时,课前让孩子自己搜集喜欢小动物的形象和一些可以代表点线面的小物品,上课时只是以几个动物为例讲了外形以及身上花纹的特点,让孩子们用手里的东西自由创作。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的太了不起了,有的孩子居然用编中国结的线来装饰鱼身上的花纹,有的用项链上的珠子代替点装饰蝴蝶,还有的用彩泥捏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点线面来装饰动物身上的花纹……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都让学生欢欣鼓舞,自信心倍增。再比如教《趣味文字》一课,孩子们根据基本的创作原理,有的对文字的整体形状改变,有的根据每个文字的含义来创作,还有的用几个简单的文字创作出一幅四格漫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及时肯定学生运用多种技法、多种材料写出的富于个性化的作品,让学生大胆的、尽情地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对孩子作品的认可是增强其创作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大家都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别人的认可,儿童的这种渴望更加强烈。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特意每节课都设定作品评价这一环节。这样的环节无疑给每一个孩子都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不但能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能给予他们极大的鼓舞,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记得在讲《诗情画意》的时候,有个孩子选择给《江雪》配图,作业点评时,孩子垂头丧气的自己说钓鱼的老人很难画,画得不好。其他的同学也有跟着附和说不好的。我仔细看了看那幅作品人物确实画得不是很出色,但是我对这个孩子说:“老师知道人物不是你的强项,但是这幅作品中的人物老师觉得比起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另外这幅作品中最重要的景色你表现得非常好,构图非常合理,细节刻画得很到位,颜色用得及漂亮又大胆,老师觉得是一幅很好的作品。”说完这些话,我明显感觉到孩子的眼神和刚才不一样了,表情也自信起来,其他的孩子也开始讨论这幅作品还有哪些优点。
如果说老师的点评孩子能从中受到很大的鼓励,那么孩子们之间的互评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孩子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同龄人,他们更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例如六年级毕业前夕,我上了《扇面》,我和孩子们说这一次的作品互评将换一种形式,我们把所有完成的扇子都放到教室前的展示台,每个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扇子只要说出喜欢的原因,就可以带回家了,孩子们听到以后创作的时候都特别积极,特别认真,都希望自己的扇子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在点评阶段,全班42把扇子真的每一把都有孩子喜欢,孩子们都对自己选中的扇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收获了满满的自信,有的孩子甚至在课后还设计了几把扇子送给老师作为毕业留念。总之,评价一个孩子的作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样他们才能从中收获创作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加大胆地去想、去画。
这个世界本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德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老师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并且能够给予正确积极的评价,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用自己的小手创作出美的作品。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模仿绘画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也只能临摹画画,基本上不能独立创作绘画。新课程下小学美术课堂应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美术技能自由地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以下谈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儿童;美术;创造力;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儿童的美术创作在于其感情的自然流露。很多人认为,小学美术是副课,课堂教学中只要让学生学会画几张画就行了,其实这是对美术教育的严重误解,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提高美术创造力,这是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呢?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今,小学美术教学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而又根深蒂固。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往往都是在教室内进行,沉闷的教室环境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非常不利于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进行创作。传统的美术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受到教师的限制,发挥的余地非常小,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美术技能的培养,教学步骤呆板,无非就是先出示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分步骤介绍绘画方法,最后让学生对照作品临摹。这样,学生没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学生临摹的作品常常也是形似神不似。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失去美术绘画的兴趣,美术创作力更是无从谈起。小学美术创作力的培养离不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接触自然美景、人物百态。这样,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直观经验才有进行创造和创新的素材。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一)适当指导,让学生自由创作
英国的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和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德的教育观点体现了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他们主张把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健全发展的工具,通过美术教育帮助儿童发展人格,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类型,教师应依据不同类型儿童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自由创作,以发展儿童个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由创作,使学生能够用手中的画笔自由表达心中的真实感受。例如,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泼墨,泼墨就是把墨泼在纸上然后进行绘画的一种美术创作方法,小学生一开始往往会觉得这种画法很有趣,都跃跃欲试,但是经过实践,他们又会觉得泼墨画法难度较大。这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自由创作,很少干预他们的绘画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泼的墨还没有动就已经滩成了一团,形成一个很难看的饼状物。这时,他无从下笔,便来问我:“我把墨泼成这样还有什么补救措施吗?”这时,我适时引导,问他:“你本来打算画成什么的?”他说:“我打算泼出一只小鸟的。”这时,我在这团黑乎乎的东西上添上几笔,这位学生受到启发,将泼在纸上的墨团又添上几笔,画了一只小鸟出来。由此可见,自由创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贯彻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本着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过多地强调绘画的技术、意境等内容,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创作,进而保护学生的美术创作精神。为此,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注重美术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其美术动作技巧的执行进行引导,注重要以引导、夸奖式的语言进行,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来开展,以保证学生处于相对积极的美术创作环境中,避免以过于严厉的语言批评学生,这样会对学生美术创造精神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2)建立健全美术作
品的评价机制,从学生展现的创造性,对于主题的阐释等多个角度分析,而不是单一地从绘画的技巧方面探究,保证给予学生的美术创作作品正面的评价,同时给予适当的建议,以保证学生在对应的方面不断完善;(3)定期开展小学美术作品展览的活动,鼓励家长参与进去,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被重视,进而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去。
(三)多媒体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挂图、视频、幻灯片等的使用,通过声、像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大量丰富的多媒体素材的运用,改变了以往课堂的乏味说教,美术知识以新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美术中的基本技法――剪、拼、撕、贴、刻、折等多种方式,可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学一遍即可掌握,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多学几遍,这样既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又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学习目标。学生掌握美术基本技能之后,他们就有了美术创造的条件,通过他们后续的多次实践就能形成感受美的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美术创造力。
(四)激发学生的创造信心
每一位学生都有学好美术从而具备美术创造力的愿望。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学生面对同一任务不可能都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的时候,运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他们创造的信心。例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胆小的、创作慢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鼓励:“我知道你一定会创造出好作品的。”这样会让学生不感到有压力,同时还会增加创作的动力。当发现有学生创作出的作品相似或雷同时,这时,教师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真不容易,你们的作品看上去差不多,但很多细节是不一样的,而且功能一定也都很强大,真是了不起。”这样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充满自信,使其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竭尽全力,认真实践,最终成为一个爱创造、善于创造的人。
(五)在写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是学生美术创作的源泉,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很多灵感来源于实践,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往往也取决于学生在实践中接触过的、看到过的、熟悉的事物,见多才能识广、多感才能多知。指导学生写生,并不需要具体规定应该怎么画,重要的是启发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增强他们画的信心,帮助和指导他们观察,并指出应避免的问题。教师还要在画的过程中不断根据造型原理加以启发和提醒,从而使他们的画面更加生动、具体,更符合美的原则。例如,在二年级美术课花儿朵朵这一节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写生,然而校园里的花朵枝叶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如果完全写实照搬到画纸上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写生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花儿的不同角度,要求学生发挥想象,采用增减的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通过想象增加需要补充画面的部分,使画面达到完美,意境更充实。在写生指导过程中,我还指导学生用夸张手法来表现,可以从颜色、形状、结构等方面表现,对学生传授知识应在启发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根据主观感受,夸张表现出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通过实践表明,学生最后交上来的作业,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共性中有个性,创造出的作品比真实景物更具有个性,真正做到了艺术创作、去糙取精。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应符合新课程理念,改变过去课堂组织形式单调、无趣的状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创造力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都应该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敢地担当起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的重任。
【摘要】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分数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而且小学教学阶段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基础。通过一些社会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一味的采取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美术元素 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现实作文教学中会遇见许多问题,例如学生怕上写作课,写作时苦思冥想不知道写什么,写出来的语句表述不清,甚至有的学生开始胡编乱造违背事实等。我认为写作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事物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材料的积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传统的写作教学不能将学生的这些能力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不能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我在上写作课时添加了美术元素,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对于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开展美术写作的目的就是改变当前教学中单一的写作教学模式,把美术和作文结合起来在作文教学中添加美术元素,即用图画配合上文字,在记录生活中有意义有趣的事情时,在旁边添加绘画的元素,可以避免学生胡编乱造违背社会理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写作渠道,引导学生可以自主的体验生活,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那么该如何将美术元素落实到写作培养中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学习一切技能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作文,识字量少,词汇匮乏,让他们写出优美的作品有点不切实际,因此初期写作课不是让学生真写出多么好的作品来,而是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学生刚接触写作时,为了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我给学生讲了一些作家的故事,鼓励他们也可以当作家,而且给他们找了一些小学生的作品集,他们看了之后很羡慕,并且告诉他们,他们的作品也能发表在杂志和图书上,,从而端正了写作态度。其他教师给学生选择的都是一些普通的作文本,而我为了激起学生写作兴趣,精心挑选了一些印有各种可爱卡通图案的笔记本,每一页都有不同的图案,十分漂亮。拿到作文本之后学生都爱不释手,写自己名字的时候都很认真,生怕影响作文本的美观。
小学生都是爱玩的孩子,爱做各种游戏,因此在写作课时我会添加上一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体验到写作的美妙。如在上写作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动物园,让学生挖掘自己的记忆,找出之前父母带自己去动物园见过哪些动物,然后画到动物园里。小朋友们积极踊跃的参加,在动物园里画出了“孔雀开屏”“大象摇铃”“鹦鹉唱歌”“猴子爬山”“鸵鸟跳舞”等,然后我让他们看图写作,写出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学生们兴高采烈的回去写作了。
二、释放本心,想写什么写什么
提出作文中添加美术元素的是为了开放作文教学,因此作文内容也是开放式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学生对写作燃起写作兴趣。学生此时写的都是最贴近生活的,作品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让学生多留意身边的小事,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把自己发现的感兴趣的人和事写下来。
例如,我带学生春游时,事先并不会给学生布置作文,春游回来后,我会让学生将看到的事物,先画下来,只要是自己记忆犹新的就可以,学生们画了梨树,苹果树,桃树,并且给他们都画上了小花,还有的同学生画了油菜花,小蜜蜂等,画下来之后,他们再将这些元素整理好写在作品中,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画的之后,也激发了自己的灵感,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同时我还启发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想想小草小树小蜜蜂等都在做什么,然后也可以写在作品中。学生写出的作品充满了童趣。而且争相对比自己和别的同学发现有什么不同,极大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添加额外元素,丰富绘画内容
学生画完一幅画之后,常常不知道如何处理空白地方,我便引导学生可以填上年月日、星期、天气,这样就可以清楚地记录是哪一天画的画,将来回顾自己作品的时候,更快的想起是哪天发生的事情。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我引导他们可以在天气那画上相应的图案,例如晴天可以画上太阳,下雨可以画上云彩和雨滴,如果阴天则可以画上两片云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甚至给太阳画上了草帽,雨滴画上了雨伞。然后我说是不是该给这幅画添加上题目和自己想说的话呢,同学们都觉得加上自己想说的话后,更有意义,不少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画更加优美,写感想的时候十分认真,一笔一划的书写。不仅锻炼了写作思维能力,绘画技术和书写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结束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绘画的形式也越来越多,除了铅笔画、蜡笔画,还出现了水彩画、剪贴画等等,配图的文字不仅有叙事、抒情、议论,有些小作者还写成了诗歌。美术元素添加到作文中的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仅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摘 要】美术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积极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生个性特征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想象力;多样化;多元评价
我们不能忽视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能让他们一味的临摹美术书上的示范作品,更不能让美术课成为自习课的代言词。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很多老师都说,上美术课很轻松的,要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作品画就行了,如果这样上课或者这样认为的老师,他对美术课以及对学生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它也是为其他教育学科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作用。怎样在创新教育中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水平?我在一次次实践中得出一些启示。
一、找准关键词句,领悟教学方法
在备课初期就应研读本课的所有文字和图片,找出关键的词句,有效感悟理解编者意图,把每课的关键词写在课题边,通过这些关键词句更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如,染纸训练课上,通过读文字和读图,可把这课的关键词确定为染色和染法。教师示范如何染出漂亮的染纸作品。首先在彩色水笔墨水中选取2-4种颜色,直接在折好的餐巾纸上挤出颜色,然后按压,保证折叠的几层纸都能均匀染上颜色,色彩与色彩之间留些空白,以免色彩全部混在一起,并注意色彩的深浅搭配,染色完成后小心地打开纸张,出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一幅漂亮的染纸作品,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掌声,孩子们的自觉性、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情感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中,情境教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当的情境犹如学生情感产生的温室,更容易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可爱家乡》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组关于居住环境的画面。首先是小时候的梦想,并且配有背景音乐:很想住在空气新鲜的山里,那里有甘甜的清泉,鸟语花香,绿水青山……啊,生活多么美好!学生在这样的美景中陶醉了。紧接着,却是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美好的景致有了缺陷……在前后对比的情境中,引起了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思考。然后我及时提出了要求:用我们手中的蜡笔画出心中理想的家园。学生已经被课件中的情境感染,心中的想法跃然纸上,完成得认真、流畅。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感主题,理解得也会更为透彻。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形成符合课程要求的情感目标,学生在美术课上的体会及总结,都能得到及时整理,学生的情感会变得更加清晰、真实,在评价中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有时候老师可以给一些表象丰富、准确的图片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如《画一顶帽子》。老师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展开思维活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的学习环境,给他们一些心灵自由的空间,不要限制他们应该怎么画,而是先给他们一个画画的主题,内容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去想象,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不管画得怎么样,一开始就要对他们的画表示肯定,让他们尽情的画,让他们自己通过平常的观察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加工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学生创作时,不要扼杀学生作品中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多给他们张扬个性、表达内心想法的空间,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感知和审美会不一样,体会也不一样。老师可以通过绘画、手工、雕刻以及课外的科技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才能。在他们创作前,我都会让他们起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或者说说你会怎么做,之后,鼓励他们大胆创作,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四、美术教学中材料利用的“多样化”
尝试多角度的个性组合。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较差,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引发学生兴趣。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如学习《各色各样的鞋》一课,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各种花样的鞋,制作的鞋五花八门,有个别制作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这样一个个别具风格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五、多鼓励、表扬,多元评价
对于学生的绘画作业,我们要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要多给一些鼓励,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作品。大人看小孩子的画往往摇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看都看不懂!或者直接说不好,很糟糕。其实,儿童的童真、浪漫就是体现在这样的画里边,天然去修饰,个性鲜明,画出了他内心世界的东西。每个人的感知、表达方式的不同,才成就这样多丰富多彩的画面。所以我们批改学生作品时,应该要有多重标准,评价应该多元话,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作品的闪光点,多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创作的兴趣。对于过去受批评多的儿童,赞扬对他们就更起作用,而过去受表扬多的,适当的批评指点对他们也许会有更大的影响更大的进步。
美术在小学教学内容中属于一门副科,但却是保证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台阶之一。我记得马克思在他的著作里曾经写道:“创新思想就像一颗种子,它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灵性的火花,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种子,而是在于启迪和唤醒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得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因此,我们的美术课教学只有善于“变中求进”,才能为学生更好地播种,进而培养这颗“创造种子”,取得更高、更优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