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1 08:49:59
序论:在您撰写公共卫生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是人群高度密集,各种传染病容易传播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容易发生的地方,因此要牢固树立“卫生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从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将卫生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笔者就几年来该院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发表一管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
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高校公共卫生工作有效开展。南洋学院主要以加强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和制度保障这三个方面为抓手有效开展学院公共卫生工作。
(一)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院系学工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公共卫生管理、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校园环境等工作的指导、督促和考核,负责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相关制度和年度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后勤服务中心,开展公共卫生日常事务,落实具体措施,同时建立健全了学院、分院(系、部、处)、班级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网络,职责明确、分工明确。学院每年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院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学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条件保障
院长为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并设专兼职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责任报告人以及学生宿舍卫生监督员。将公共卫生日常工作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有序进行公共卫生设施设备的建设、维护和改造,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器械和物资、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加强校内医疗机构的配置和建设,医务室具有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医务室还专门建立“健康教育网”,进行政策法规、急救常识、传染病防治、常见病防治、心理人生、运动健康、饮食健康等多项内容的宣传,并在校园内设有固定的健康卫生宣传橱窗,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健能力。这些条件的创造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制度保障
学院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疾病预防、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均制订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及督查、考评、奖惩、责任追究制度。后勤中心与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密切合作,经常在校内开展餐饮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学习,并与其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通报制度,落实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卫生监督意见。学院按照要求制定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与应急处理责任制,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应急原则,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定期举行由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保卫处、学生处、后勤中心等部门组织的演练,不断提高预防实效。建立学院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院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适时向师生员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学院在健康教育、卫生防疫、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和红十字会等方面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指导与管理,不断探索高校公共卫生工作方法,努力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扎实推进了公共卫生工作。
(一)健康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公共卫生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预防为主的观念,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推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每学年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教学计划,根据授课计划制定教学课表,定期开展各种讲座。医务室充分利用学院健康网、宣传橱窗开展艾滋病预防、传染病预防、控烟禁毒、食品安全、卫生防病、突发意外等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学生处、团委也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卫生知识讲座、心理知识培训,红十字会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又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组织检查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各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处理等。学生处设有专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室、心理协会,聘请校外心理专家顾问,各班级设有心理信息员,经常开展各种心理常识培训、讲座、专家报告、案例分析,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开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测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及时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入学教育,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消除学生心理问题隐患,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卫生防疫
学院建有健全和规范的学生健康档案,每学年组织新生体检,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每二年组织教职员工体检,建有员工体检档案。制订预防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定期开展结核病、麻疹、水痘、流感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咨询活动,开展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自愿地参加疫苗接种。特别是在甲流暴发期间,专门成立甲流防控工作小组,落实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并通过海报、校刊、网络等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给每个学生家长发放甲流防控告知信以及甲流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对发热学生及时诊治和跟踪,确保了在甲流暴发期间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的一切正常、稳定。
(三)食品安全
学院专门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从食品采购到验收、从员工培训到上岗、从病媒防治到食品留样,均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的监控管理。食堂实行准入制度,将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首要指标,并定期与各餐厅负责人逐级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所有食堂量均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均通过卫生监督部门量化分级管理的评定并达标,其中有二个餐厅达到食品卫生等级A。有完善的食品采购、索证制度,登记规范,食品贮存、加工符合卫生规范要求,操作、配餐、用餐场所清洁卫生,有安全、消毒、防蝇、防鼠、防尘设施。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培训合格证上岗,并按规定体检,执行严格的个人卫生要求和制度。坚持食品留样、消毒制度,餐具消毒、清洗符合规范。有食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食物中毒控制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公共场所卫生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院成立了由院长挂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的“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制定爱国卫生活动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积极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文明宿舍评比条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星级宿舍标准”,定期开展文明宿舍检查评比,表彰文明宿舍,引导学生爱劳动、讲卫生、守纪律,培养成为合格、文明、进取的大学生。在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带领、学生的努力下,学生宿舍整洁卫生,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学院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殊荣。图书馆、报告厅、会议室、实验室、教室、机房、宿舍等公共场所设置禁烟标志,并有清洁人员专门负责打扫卫生,保持公共场所环境的整洁、明亮,地面无烟头、无纸屑、无杂物,厕所无臭、无味、无蚊蝇蛆孳生。后勤中心定期对学院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并多次在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的检查中得到好评。在学院分管院长负责召开的行政工作会议上,每学期会对办公室环境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提出要求,并配合督查,反馈信息,落实整改。医务室医生定期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服务。学院有健全的红十字会组织,团委负责此项工作,红十字会组织积极贯彻红十字会精神,制定红十字会工作计划,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进行红十字会法宣传,紧密结合世界红十会日、世界无烟日等相关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十字会活动,设立红十字服务点和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小组,帮助贫困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开展慈善募捐,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并密切配合学院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三、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和体会
(一)成效
从2008年以来,由于学院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大大推进了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健康教育方面,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医务人员对《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对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食堂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卫生操作合格率达90%以上;学生对传染病预防、食品营养与安全健康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为100%;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大于90%。在食品安全方面,学院每个餐饮单位及小卖部都具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或营业执照,100%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并上墙公布,各类食品采购索证率为100%;所有餐厅量化分级达到A或B级标准;历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或其他食源性事故。在卫生防疫方面,学院医务室按要求开设发热预诊室、腹泻病门诊,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当发生疫情暴发或传染病流行时期,医务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接种、消毒隔离,并和学生处、各系部一起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学院历年来未发生过传染病暴发流行。每年新生报到后,所有新生参加体检,健康体检率达100%。
(二)几点体会
1、完善监督机制,不做表面文章有效开展公共卫生工作首先要领导高度重视,全院统一思想,真抓实办。明确目标责任,落实相关措施,强化层级责任,不做表面文章,确保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加强信息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院须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及时报告和处置,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适时向公众或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同时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透明性,使全院师生都能主动参与。
3、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人类结构的变化,在大学生中心理障碍比例明显提高了。尽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但程度和面不够,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同时与专业机构开展业务联系,建立一套规范运转模式。心理咨询人员需加大心理咨询和疏导减负工作的力度,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保密的基础上,加强和辅导员的联系、沟通,一起为学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笔者认为,随着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也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帮助,更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意义。
4、提高认识,常抓不懈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找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抓紧落实整改,进一步完善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条件建设,努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公共卫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坚持学生服务的公益性定位和倾情服务学生,实现由管理育人向服务育人理念的转变是做好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摘要]
近年来GIS在公共卫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实时、动态地显示发病变化情况,展示疾病的时间空间分布,明确疾病的高发地区、高危人群,探索病因或危险因素。本文将对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进行分析,为公共卫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GIS;公共卫生;分析决策
1GIS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是一种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支持下,具有对地球表面空间中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和描述等功能的空间信息系统。GIS主要有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融合、数据存储、空间与统计分析、结果展示六大功能,它主要通过测量、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统计数据、历史资料、业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等方式来获取数据资料,在获取相关对象的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后,对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加以分析和处理,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2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
要建立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第一,要建立医疗机构和学校等公共卫生监测点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探索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信息报告和管理工作模式;第二,建立辅助公共卫生监测信息预测与预警模型,确保管理人员发现异常信息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第三,建立一个公共卫生资源在数字地图中能够直观展示的以GIS为基础的公共卫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第四,建立一个综合数据信息库,将整个地区的人口、经济等相关的图形数据、图像数据、公共卫生数据都包含在内;最后,结合这些系统和数据,采用多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来有效地查找病因,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根据政府对公共卫生管理的系统要求,可以将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决策指挥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分别是数据管理子系统、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
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和用户管理。基础数据管理是将行政区编码、人口数据资料、疾病信息资料和监测单位的数据从有关权威部门获得后加以录入。在信息录入后,管理人员要对各类信息及用户加以维护,及时地更新、编辑各类信息。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子系统主要是对一些公共卫生的信息加以监测、上报,根据所得的情况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式,以及进行一些卫生应急管理。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因病缺课报告和学生的缺课总人数来建立数据预警;各药店可以根据各类抗生素的销量进行录入,然后根据销量的变化曲线建立起预警模型,进行应急物资的信息管理,确保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够及时有效。统计分析子系统主要是对各种数据的处理和综合分析,例如:对某种疾病的发病时间、空间、发病趋势、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
3GIS在卫生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GIS在卫生管理系统中主要用于卫生资源配置、卫生需求分析、疾病的监测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方面。在卫生资源配置上,它能够将某个地区的医疗机构分布、交通、人口和发展需求加以综合,从而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在疾病监测与预警上,它可以准确地确定疾病的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展示疾病的准确时空分布状况,分析疾病的病因,并对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流行强度加以预测。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上,GIS可以在医疗急救指挥、抢险救灾中快速应对,节约抢救时间,从而降低损失,挽救生命。例如:1994年,美国洛杉矶地震,工作人员正是及时利用GIS技术进行应急响应决策而减少了人员伤亡。在健康教育的应用上,利用GIS提供的信息数据来制作图形、图像,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在公共卫生的监督中,GIS的监测可以及时地向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经费投向、卫生设施的利用等具体情况,为卫生管理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由于GIS支持复杂的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分析、查询等,可以作为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卫生执法信息统计描述和分析的有效工具。
目前,GIS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GIS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80年代后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早在17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就出现了公共卫生研究,但是在GIS得到应用以前,公共卫生研究长期以来积累的数据缺乏空间属性,从而使公共卫生领域空间数据分析的展开受到了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卫生部门之间的卫生管理资料无法有效共享。目前卫生管理单位的从业人员学习的大都是卫生相关专业,缺乏对GIS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也使其无法在卫生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卫生部门之间的资料很多都是在部门内部或者相关部门使用,缺乏一个开放的有效的资料使用平台,也就无法为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结语
GIS目前在卫生资源配置、卫生需求分析、疾病的监测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方面得到了应用,但是GIS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它的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要结合专业知识,对GIS的运用多加探索,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马士丰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
【摘要】
我国高校聚集着众多人才精英,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高校卫生院公共卫生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简要阐述了如何促进高校校园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将公共卫生管理真正落到实处,结合高校环境特点,针对高校卫生公共管理提出合理的改革意见。
【关键词】
高校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功能定位
公共卫生管理通过调查研究、试验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公共卫生进行系统性评价,改善人们的公共卫生环境。公共卫生和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不同,公共卫生主要是公平、高效、合理的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社会效益回报周期较长的服务。公共卫生关系到周围生活的每一个人利益,包括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监控。高校公共卫生涉及到每一个学子生命健康,做好高校公共卫生工作能有效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概率。
一、高校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功能
高校卫生院对防控传染病、职业病具有很好的作用。高校师生人口众多,而且人口流动性比较强,加强高校急救和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高校卫生工作,提升学生健康水平,促进高校稳步发展。高校卫生院主要是针对疾病的预防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可有效建立工作机制防控突发疫情蔓延,完善高校医疗救治体系。
二、高校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督体制混乱,工作职能不够完善。高校卫生院需要检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对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环境提供有益的改革措施。但是我国高校卫生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卫生院的工作信息没有做到及时公开,由于信息闭塞导致缺乏有效的监督。高校卫生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日常经费比较紧张,人员编制规模不达标,很多高校卫生体系没有形成责任制度,卫生院监督工作由兼职人员处理,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卫生院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2、管理方式落后,缺少相应的执行能力。高校公共卫生一直是一种边缘性活动,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管理手段缺少创新,造成管理效率不高。由于外界的行政系统和卫生院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制约关系,导致公共卫生管理一直是粗浅表面化活动,让高校公共卫生成为一种自我生长的基地,与外界联系较少,缺少先进的管理机制促进卫生院学习医疗卫生管理经验,工作效率比较低,执行能力大打折扣。
3、三级网络的构建模式不成体系。很多高校卫生院网路环境没有构筑起来,在现代化网络社会中显得便利性不够,影响到高校公共卫生软性条件的提升。现代化的医疗网络正在使用三级网络结构,主要由核心层、接入层、用户层组成,该网络方式已经成为行政管理改革目标。但是我国许多高校卫生院三级网络没有构成,缺少现代化网络系统的支持,让卫生院发展受到限制,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不够,师生身体健康信息存档比较困难,传统的信息存档研究不方便,而且存档比较耗费财力。
三、加强高校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主要途径
1、加强卫生监督体系管理,维护卫生秩序。高校卫生院发展是行政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对促进其职能效应的发挥具有很好作用。为增加高校卫生监督职能开展,在高校范畴内对卫生秩序进行全面建设,帮助校园卫生活动顺利开展。高校要适当改善自身的卫生管理方式,各项卫生问题要妥善处理及时解决,增进卫生监督体系完善。
2、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高校卫生院要增进与行政管理之间的联系,在实践基础上改革制度方式,学习行政管理的精髓,将其适度引用卫生管理活动当中,采取绩效考核方式增进人员工作积极性,使用具有竞争性的工作环境消除工作人员惰性。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在公共活动当中的价值,系统筹划公共工作的职责,在统计师生健康信息方面有效促进卫生院发展。采用比较有效的宣传方式发挥高校卫生院的价值,使用广播、讲座、板报等方式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参与卫生活动当中,对学生多发病和常见病进行系统性防控,向学生宣传近视、沙眼、贫血、营养不良、龋齿、肥胖等疾病的危害,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定期向学生宣传传染病的病理特点,比如向学生宣传艾滋病、乙肝疾病传染和危害。
3、改良三级网络结构,预防破坏性风险。三级网络结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其数据保密比较高。三级网络能对数据加密,有效保障数据安全,使用精密的密码算法将明文数据变换成密文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有效保护。三级网络能使用数字签名认证技术保障网络安全,有效避免师生健康信息的泄露。在推广三级网络结构时,应定期组织学校卫生院专业人士学习最新疾病防控知识。帮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有效了解卫生院财务情况,方便行政人员管理卫生院资金,使行政管理有评价卫生院工作的理论基础,实现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网络管理模式,对学生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系统性数据统计和综合管理,有效提高卫生院预防和教育工作。
高校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和学术研究一样是重要的教育职责,在高校体制的改革浪潮当中应早日将高校卫生管理系统准确定位,引导高校卫生院环境跟随时代潮流发展提高其便利性,让高校卫生院事业有质的飞跃,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日铭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系统在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院公共卫生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构建信息上报、监控和预警的网络体系。结果不同的软件模块对于医院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有效的上报,其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均>99%。结论借助信息系统能够切实的提高了医院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水平,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信息系统;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阶段,提高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是我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前提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紧密的关系,不仅能够使得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得到增强,而且还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借助信息系统提高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现将具体的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均在26~45岁之间;按照科室部门进行划分,包括发热门诊38例、肠道门诊26例、慢性病专科19例、传染病专科10例和职业中毒部门7例;将各个岗位的100例医护人员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联网管理。
1.2方法。(1)架构设计:按照公共卫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文件要求,采用打卡的方式对公共卫生信息进行报告,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填写的质量和效率,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自动的额采集和录入,并在各科室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最后在管理部门的端口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1]。(2)运行模式:将公共卫生模块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门诊、住院部和医技工作站等部门实现集成,当医护人员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公共卫生的相关案例,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网络报告;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在得出结论之后实现共享和预警,最后按照相关的规定上报给卫生行政部门[2]。
2结果
2.1传染病报告结果。医院传染病报告和预警模块主要是由各个工作站的传染病报告软件和预警软件共同构成的[3]。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医院传染疫情的报告速度和质量均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对于流行传染病的发现较为及时,报告的及时率和保卡填写的完整率为100%,漏报率<0.01%,而且成功的预警了麻疹的局部区域流行。
2.2肠道门诊患者报告结果。将信息系统应用于肠道专科门诊,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腹泻次数和持续时间、初步诊断等内容进行了准确的上报,对腹泻病例的发病趋势和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统计,有效的控制了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其报告的准确率高达99%,且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之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发热门诊病例报告结果。信息系统对发热门诊和呼吸道专科所收治的患者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报告,主要包括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主要症状、发热日期、诊断分类和患者去向等多方面,并对患者的发病时间趋势和地域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于类似于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等发热症状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做到了及时的发现,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判断准确率高达97%,报告的准确率>99%。
3讨论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往往对医院感染、传染病疫情等方面的问题不加以重视,在实际的工作出现了大量的漏报和错报的问题,对报卡的填写不规范,导致无法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追踪,对于医院公共卫生的管理工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其应急反应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信息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收集和上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医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建立起高效且灵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体系。在医院构建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传统的对感染和传染病等病理报告不重视的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转变,当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追踪。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C/S结构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作为服务端[4-7],在全医院各科室的范围内建立起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医生填报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有效的避免了对病例出现漏报的问题,对相关公共卫生数据信息的采集变得更加方便、准确和快捷。在对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使用的过程当中,对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专科和职业中毒等模块信息进行了准确的预先判断,使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被尽早的发现,同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其事件报告的准确率均在99%以上。
综上所述,应用信息系统使得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对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采集效率和质量,而且还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使得医院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保证了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心海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信息中心
[摘要]
多年来,传染疾病在我国一直呈高发趋势,不仅影响了人民的体质状况,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需要不断调整且复杂多变的工作,因此,公共卫生管理要加强对传染疾病预防的重视,通过行政管理、政府干预、舆论宣传等,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尽可能地抑制传染病的扩散和传播。
[关键词]
公共卫生管理;应用;传染病;预防;具体策略
公共卫生管理应用于传染病预防工作,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控标准,即可以对聚集性疫情、大规模疫情的爆发进行控制和预防,并对传染病重症病患强化救治。传染病预防工作较为复杂,需要不断调整工作内容,结合公共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进行传染病干预工作,并适当运用法律、媒体、舆论等,提高预防工作的成效。
1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思考及定位
公共卫生管理主要是指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医疗,对药品、食品、公共卫生环境等方面的宣传和监管。自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以来,疫情的扩散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缺失,尤其是在一些县或县级以下公共卫生管理较为薄弱的地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更是收效甚微[1]。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爆发,需要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加强传染病控制、预防工作,确定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我国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与管理环境,也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国家公共卫生管理意识、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加强,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各方面的宣传与管理,有效缩小城乡间的公共卫生管理差距。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传染病预防的重视,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性的控制和管理,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媒体舆论宣传的作用,对公共管理中的疾病预防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干预,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率、扩散率。
2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视,我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开始在“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指导下,加强了公共卫生管理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得一些传染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域复杂、人口流动性大,使得传染病的暴发依然呈现高危、高发状态,特别是在一些气候条件异常、医疗水平及医疗设备落后、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更是容易在传染病暴发后形成急剧扩散的趋势。另外,我国公共卫生在疾病预防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其问题具体如下:①国家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虽然我国地方政府部门、卫生医疗机构等已经根据相关疫情的发展状况及时地制定了各项法律法规,但由于在传染病预防管理中,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且各级部门并未按照相关条例认真贯彻执行,使得法律法规难以发挥应有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功效,可操作性不强。②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能力不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传染疾病防治、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各部门权责不明,当问题出现时存在严重的责任推卸现象。疫情预防、控制的工作部署不明确,使得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对公共卫生管理的传染病预防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③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传染病防治管理队伍建设程度不足。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预防知识、医药知识,使得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开展。
3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传统疾病预防手段
3.1传染病患者隔离在公共卫生管理中,一旦发现疫情,要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及时的隔离治疗,控制传染疾病的传播。另外,地方政府应该严格监督疾病防预中心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加强管理传染病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通过不同的传染病干预手段,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扩散范围。在地方政府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传染病干预方案要随着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革,使干预方案能够得到完善,干预程度能够得到加深。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的时候,要对疫情初期病患临床症状进行系统、科学、全面地分析,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状况,对传染病患者做出相应的医疗措施,结合患者症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治疗方案,对必要的人群进行接种疫苗,加强对传染病扩散进行干涉。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公共卫生环境,避免传染病患与人群的接触,并对孩子、老人、抵抗能力弱的人群做好预防、宣传工作。若是季节性传染病,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就要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在诊断过程中,将工作重心转移至传染病患者的治疗上。特别是在一些乡镇地区、公共卫生管理薄弱地区、医疗水平落后地区,更是要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重点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加强行政管理工作,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并加强卫生疾病宣传,规范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支持,对公共卫生进行宏观调控,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政府还应对乡镇、公共卫生管理薄弱地区、医疗水平落后地区提供药物供给,完善各地方医疗设备,全面预防、控制传染疾病。
3.2应急方案系统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应用于传染病预防、控制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是要建立系统的疾病应急方案。当传染疾病暴发时,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让各部门能够依据法律规定、应急方案措施等,进行传染病的规范预防管理。例如:在传染病暴发时,所用的药品、医疗设备等,都需要遵循药品生产规范、药品审判流程、医疗设备使用规范、医疗设备质量要求等相关要求,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要依据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严厉的惩罚,保证各部门在传染病暴发时,能够坚守岗位、各司其职,使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治疗工作得到有序开展[2]。
3.3公共卫生教育宣传在公共卫生管理中,要加强疫情防控的教育宣传工作。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公民文化层次、意识形态各不相同,因此,对疫情的认识和态度也不相同。当新的疫情爆发,又暂时没有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及疫苗时,人群极易产生恐慌,特别是在不良信息、流言等的推动下,更是容易引起社会动荡,使人群对传染病产生误解,增加恐惧情绪,从而使得疫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3]。因此,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对民众进行健康知识、文明素质、疾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民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并提高传染病预防意识,不因不良信息的传播,做出过激行为,能够掌握一定的自我防范措施。当传染病疫情暴发时,政府要采用干预措施,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对民众进行传染病知识的解决、宣传,稳定民心,以免因传染病疫情的扩散造成社会的不安。而在新闻媒体进行疫情报道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开放程度、人群疫情的认识程度及接受程度,有效处理好新闻报道工作,在如实报道传染病疫情的同时,还要防止流言的散播,主动掌握舆论方向,平复民众的紧张、恐惧情绪,通过宣传教育,使民众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4传染疾病信息系统建立在公共卫生管理中,为了确保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更加有效,需要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强化传染病信息的整合,完善传染病系统信息,建立集合公共卫生的信息平台,使传染病信息能够及时、及时反馈,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另外,地方各级,乃至全国各级的传染病疾控机构应建立统一规格的信息表格,依照国家公共卫生相关监测体系的网络系统要求,及时、统一地上报传染病信息资料。在构建公共卫生检测系统中,还应该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疫情定时分析通报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通报机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进行每天分析和通报,并确保每月至少三次对一般疫情进行分析和通报。当在国境口岸、机场、铁路、港口等地方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要对各部门进行相互通报,并对传染病患人员进行隔离治疗。当发现畜禽或人畜同感染传染病时,各地疾病防控机构应该与农业、畜牧业、林业部等相关部门进行疫情的通报,保证各地区能够及时得到传染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做好本地区疫情防范、治疗工作,使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3.5疫情防控体系建设虽然社会的进步及公共卫生管理的加强使得我国的传染病疫情防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成效要达到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最终目的还远远不够。公共卫生管理应用于传染病预防时,要在传染病防控的原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及各地区的积极配合。传染病疫情防控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参与,也要加强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保证各地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可以按照政府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规划或相关指令进行预防控制工作,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扩散。此外,地方的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也应加大疫情管理工作,在传染病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积极应对。形成科学、合理的疫情防控体系,促使传染病预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4]。再者就是公民方面,公民应该提高自身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对传染病知识多加了解,做好自身的防预措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在打喷嚏、咳嗽等时候用纸巾遮挡,避免病菌传染他人。同时,公民还应具有基本的信息鉴别能力,做到不轻信、不传播谣言,当传染病疫情发生时,能够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不自乱阵脚,并在发现自身、家人出现传染疾病感染时,及时上报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情发生大范围的扩散。
3.6强化领导制度化建设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强化本部门的管理,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组织学习,通过系统业务知识培训、思想教育工作等,强化领导及各级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强化公共卫生管理的领导制度化建设[5]。在集中组织学习、培训中,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严密的宣传教育计划,围绕本单位工作重心开展,并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立案件质量管理制度、卫生执法监督研讨等,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效率、思想意识、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另外,在公共卫生制度化建设中,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建立监督、鼓励机制,通过对工作人员的鼓励,使其在接受培训、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超越自我,形成系统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体系,认真做好各项传染病预防工作。
4结语
近年来,我国各种传染病呈现高发趋势,特别是一些病毒性的传染病更是形成了大范围的扩散。因此,要想改变传染病发展现状,就需要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提升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有效预防传染病大范围地扩散。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还要结合行政管理干预、媒体舆论干预、法律法规干预等,对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效果。此外,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在对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民众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免疫情扩散引起民众的恐慌和社会的动荡,提高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传染病防控成效。
作者:张日铭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摘要】
目的分析在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策略。方法对于目前我国在实际的进行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策略的研究,分析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结果目前我国在实际的进行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为危机管理相关机制较少,没有应急以及预警的系统,同时在危机公关、法律医师等方面也显得较为缺乏。结论针对我国目前在实施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能够显著的提升我国的实际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效果,对于我国的公共卫生的管理效果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公共卫生管理;存在问题;应对策略;探讨
对于公共卫生管理而言,是目前我国在卫生工作方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公共卫生并不仅仅是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进行保护,通过这种形式对于人民的身体素质进行提升,同时在此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出现疾病的情况,同时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能够发现,通过对于公共卫生的水平进行提升,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在此过程中,人民是我国社会得到发展最为主要的力量,若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并不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下,那么我国的经济建设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社会发展也无法呈现出一种较好较快的趋势[2]。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对于我国的公共卫生实施相应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从目前我国在实际的进行公共卫生管理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在实施公共卫生管理时仍然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1目前在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的危机管理机制较为缺乏:对于危机管理而言,主要指的就是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的环境进行相应的观察,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对于可能出现的相关的违纪情况进行一定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出相关的对策措施[3]。但对于我国而言,目前在实际的对于公共卫生事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际上对于危机管理的相关意识会显得较为缺乏,同时在此过程中,对于一些危机情况的出现,也是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预测,因此在实际的进行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在危机管理方面往往显得并不佳。
1.2并无应急以及预警系统:目前我们能够发现,在我国的较多地区,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常规的应急系统以及预警系统的构建,同时在此过程中,人民以及政府在对于危机的防范意识方面,往往也会显得并不足。在此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进行有效的传递信息以及沟通信息的系统的建设,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危急状况,在此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能够预警以及应急的相关方法,因此会出现极为严重的问题[4]。
1.3缺少危机公关:对于危机公关而言,主要指的就是在一种公关理论以及公关的原则的指导之下,通过使用公关手段中的多种措施、及时以及相关的规划,对于在目前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粗线的相关危机事件进行一种主动的处理,通过这种手段能够帮助出现的危机得到一种及时有效的处理,帮助降低出现危机事件的概率。
1.4在法律意识方面显得较为缺乏:对于法律意识而言,主要指的就是在实际的实施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法律手段对于相关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意识。我国在目前对于法律意识方面,实际上进行了充足的规定。但在目前我们对于在实际的实施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环节以及对于问题的处理方式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在法律意识方面仍然会显得较为欠缺,因此往往无法较好的保证到一些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对于我国目前在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1构建一种危机公关的体系:对于危机事件的发生而言,实际上是有着其必然性的。只是在出现的过程中,出现的程度以及时间上并不相同。对于危机相关事件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于危机公关进行相应的重视[5]。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较好的在一种主动的状态之下实施公共卫生管理,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到在对于公共卫生相关事件进行一种较为完善的管理,这对于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以及我国的经济建设而言均会有这极为重要的意义。
2.2对于公共卫生管理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对于管理机制而言,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通过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的管理机制,能够较好的帮助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于相关的疾病预防进行重视,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以及对于危机管理的体系方面,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显著的提升在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6]。除此之外,也需要注意到对于我国的相关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并重新的进行分配,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帮助我国的医疗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使用。
2.3对于目前公共卫生管理的信息渠道进行相应的完善:在对于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管理手段就是对于信息实施一种全面的收集。为了保证到在对于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能够保证到信息的收集效果,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对于目前的信息渠道进行相应的恶完善。在此过程中,主要是需要对于硬件设备、人员素质以及政府部门对于信息渠道的投入方面实施一种全面的完善,并在此过程中对于公共卫生的相关管理信息的情况进行公开。通过公开的形式,在一方面能够得到相应的信赖,在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出现官员逃避责任的情况。
2.4增强公共卫生的管理以及相关服务:对于我国而言,是在目前实施公共卫生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在目前进行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管理重点,因此在此过程中,对于社会各界而言,均会有着较高的依赖性。而由于这种特点,目前在实际的实施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则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帮助,并参与到公共卫生管理的实际过程中,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在我国的社会中形成一种公共卫生管理的良好氛围,帮助我国的实际公共卫生管理能够较好较快的进行,这对于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在实际的进行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金会生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医学会
摘要:
目的:对当前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有效对策。方法:查阅国内外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相关文献和了解近年有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和规定。结果:当前公共卫生服务仍存在如政府投入不足、居民参与服务主动性不高、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信息系统不完善和各相关部门协作性不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对策,包括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公共卫生的主动性、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信息系统和强化管理及督导。结论:当前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尚普遍存在问题,探讨其解决对策尤为重要。
关键词:
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自2009年开始,我国惠及全社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始启动,包括九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内容,项目经费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共同承担,每人平均15元。2011年项目数量增加到11个,项目经费也由每人15元提高到每人25元,2012年项目数量及经费均同2011年。2013年项目数量继续增加到12个,项目经费提高到每人3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的逐年增多,项目经费的逐年提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群众健康服务的决心[1]。2009年医疗卫生改革以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当前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当前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不足郑清勇[2]等人对2012年相关数分析,发现公共卫生管理支出所占比率7.16%与国防支出的、行政管理的21.3%、18.45%相比明显较低。据调查,我国的公共卫生总投入占GDP的份额,在WHO成员国排到了倒数第八位。我国的公共卫生总投入以及人均支出都还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以下。以200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政府和社会的卫生支出分别占到当年卫生总费用构成的27.5%和35.1%[3]。侯桃红[3]、郝奋荣[4]和徐欢欢[5]等均指出农村居民跟城镇居民所享受到的公共卫生服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不充足,公共设施配置差,必然影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完成数量和质量。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面临发展问题,导致不少基层医疗机构以经济利益为目标,“重医轻防”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6]。
1.2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不了解,获得服务的主动性差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清,参与意识不强。居民作为卫生服务的享有者,理应积极参与公卫生管理,但实际调查却发现,基层卫生工作者进村入户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或调查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时,常常得不到村民的积极配合[7]。就拿老年人这类重点服务对象来说,老人家往往会主观地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大病,不需要每年参加健康检查,对于抽血检查,许多老年人更是觉得血液来之不易,身体本来虚弱,表示坚决拒绝,甚至乎因为惧怕抽血检查索性放弃健康检查的机会。另外,还有一部分服务对象认为被检查出有问题又没钱治疗,对健康更加不利。其实,大部分村民对公共卫生12项服务内容不知情或者不全部知情,更不用说要主动去获取这些服务。
1.3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董亚[8]在浙江姜山镇调查发现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组成人员比较复杂,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学历参差不齐,尤其是原来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基本未接受过正规培训,公共卫生服务专业化基础异常薄弱,“公共卫生”意识低。在人员结构上也存在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另外,由于医疗改革以前,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工作几乎没有开展,负责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工作人员服务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工作完成质量不高,提供的服务较难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
1.4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不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共卫生资料逐步信息化,这大大提高服务对象信息的有效利用率。然而,许多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资料并不能被临床医疗系统所利用,即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和门诊、住院部医疗系统是完全不一样的系统,与辖区外的相关机构的系统更是不能共享信息,致使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低,使绝大部分健康居民的档案成为了“死档”。
1.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政府、社区及上级医院的合作不够公共卫生服务是针对人群的工作,很多工作可以通过与相关单位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居民健康档案联系方式更新,可以由政府与村委/居委沟通,获得所管辖服务对象的最新联系信息,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可以适时更新,大大提高了健康档案管理的效率。又如可以向上级医院获得就诊病人的患病信息,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患者的发现、建档等就非常需要这些信息。再像下乡入户开展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时,有居委或村委的协助,工作开展难度大大降低。本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就是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然而,目前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协作性差,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工作的效率。
2如何解决社区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
2.1政府部门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应该是各级政府、政府相关部门、各类卫生机构、相关社会组织及居民个人的共同协作完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工作必须由政府来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正确地定位,重视公共卫生的发展,把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上议事日程。加大社区公共卫生资金投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收入水平,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基层医疗机构“重医轻防”的现象,使社区公共卫生各项工作更加顺利开展,切实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2加强社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动性当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群众对服务目的、内容及形式不知晓,另一方面,不少居民对基层医生缺乏信任。因此,让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能够为病人提供基本的医疗诊治服务,还针对健康或非健康状态人群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显得十分重要。陈建秀[9]提倡社区工作人员先跟群众交朋友再为其看病,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利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华建军[10]也认为应该提供多元化服务,深入每家每户,真正体现“社区”的内涵。所以,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多渠道、多部门、多形式地宣传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服务,增进与群众良好沟通,促进感情,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格局,实现居民“要我预防”到“我要预防”的观念转变。
2.3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制定严格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准入规范,积极引进高水平技术人才,强化现有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改善待遇,优化结构,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保证基层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另外,应该探索高效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率。浙江姜山镇尝试了项目化管理模式,指出每一个卫生服务站配备一名公共卫生专员来从事和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将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和基本医疗工作人员进行专职化管理,使业务执行更专业,管理更精细,有利于提升整体业务操作水平,大大节约了社区,尤其是广大农村社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8]。华建军[10]在常熟市沙家浜镇探讨了镇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卫生院(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型,中心与站实行同一个法人代表,中心对站进行业务培训和管理,中心与站的功能定位是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山东河口镇应用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提高了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11]。
2.4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的建立和相关信息管理和利用无疑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政府应该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加快公共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发展,早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标准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2.5强化管理和督导当前农村地区基本维持了以农村(社区)卫生室(站)为基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县级卫生服务机构为龙头,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服务体系[12]。这种体系必需要求上级对下级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督导,主要包括在卫技人员配置、队伍建设、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以及对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年中、年终考核,根据考核业绩来定政府在社区卫生上的投入,及时针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使公共卫生服务事业高效稳步发展。
作者:邹小明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人民对于卫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对于日常生活和饮食过程中,实施一种及时有效的卫生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常规的卫生监督方法的效果在大部分的时间仍是常规监督法,这种方法的监督效果并不佳,我们也可以发现在目前我国社会仍有诸多的卫生事件出现。因此通过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提升卫生监督的效果就显得极为重要。在该研究中,分析了公共卫生管理在卫生监督所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监督;发展;作用
依法做好卫生监督工作,是在新形势下保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以及安全的一种主要手段。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诸多的卫生事故的发生,例如“三聚氰胺”以及“地沟油”等事件,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卫生状况实施一种有效的监督是目前保证我国人民在医疗卫生安全等方面能够得到保障的重要手段[1]。但有研究显示,常规的卫生监督方法仍是传统的监督法,采取定期或是不定期的专人抽查实现的。由于这种方法在效率以及效果上的特点,往往无法较好地实现,甚至也会造成诸多漏洞,导致卫生监督工作的效果并不佳,而效率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仍呈现出一种低下的状态。为了保证卫生监督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并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卫生监督过程中实施公共卫生管理的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2]。而在该次研究中,我们从公共卫生管理的概念上入手,通过分析公共卫生管理在实际的卫生监督过程中的使用方法以及目前卫生监督过程中通过公共卫生管理实现的实例,深入探讨了公共卫生管理在卫生监督工作发展中的作用,旨在为我国的卫生监督工作提供可参考资料。
1卫生监督的概念以及目前实施情况分析
卫生监督是保卫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环境的主要方法。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卫生监督主要是对有关卫生的标准、办法、条例以及法规等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找出其中的不合格典型,对其提出整改意见[3]。目前卫生监督是我国在卫生管理这一块加强管理的重要方法,各级卫生监督的机构是主要的卫生监督管理的执行机构。而在卫生监督的分类上,主要是需要对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以及学校卫生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并保证到这些卫生状况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在监督的范围上,包括了民用建筑、医疗卫生设施、大型水利工程、城乡规划以及公用设施等,对于生活用水、饮用水以及食品和学校医院等卫生状况更是需要着重监督,严格把关[4]。在监督的方法上,目前我国在卫生监督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监督方法为传统监督,即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预防性卫生监督,这些方法在以往进行卫生监督的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监督效果。但在目前我国人民对于卫生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下难以满足需求。因此使用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卫生监督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5]。
2公共卫生管理的概念以及实施方法
目前国内外普遍有研究显示,为了保证卫生监督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公共卫生管理是一种较为常见并能够取得较好效果的管理方法,而公共卫生管理的实施方法以及概念如下所示。
2.1公共卫生管理的概念从名称上来看,公共卫生管理是关系到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公共事业,其具体的内容上,包括了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治疗以及监控,以及对于药品、食品和公共环境卫生的管制监督工作。同时公共卫生管理也需要对疫苗接种、健康教育以及卫生宣传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公共卫生管理主要包括了管理科学以及医学科学的内容。从概念上讲,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有相当大一部分为卫生事业的管理,也是目前政府为了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在保护增进人民健康以及防治疾病方面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其中包括了卫生政策的制定工作、资源分配工作、卫生资源的筹集工作以及建立卫生服务组织和将卫生保证制度仅健全等相关的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7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对公共卫生管理的概念有着明确的定性,即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政府实行的有着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在卫生监督过程中引入公共卫生管理开始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
2.2公共卫生管理的实施流程公共卫生管理的主要实施方法如表1所示。而在目前的研究中,也对公共卫生管理流程做出了相应的规范。公共卫生管理包括了行政执法以及行政指导。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药品、食品、疫苗接种、健康教育以及卫生宣传和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不足之处,行使执法权,同时这也是一种强制性以及职权性的管理手段。对于行政指导而言,则是一种非强制性以及非职权性的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取得相对人的协助或是同意,因此能够指导行政相对人实现较好的卫生监督工作。在实际的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否有着行政法上的具体规定,行政指导都是相当有必要的一项工作。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机构根据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相关的企业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等进行行政指导,能够在并不违背法治原则上的前提之下,较快较好地保证到相关企业能够满足卫生监督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尤其是行政指导过程中柔软性、灵活性、引导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更加易于接受,因此能够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3在卫生监督过程中公共卫生管理的实行原则及要点
3.1目的性原则在卫生监督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需要对管理和监督的对象实施一种及时有效的观察,并找出其不足之处,对其进行指导要求整改或是行使执法权。在此过程中需要有着明确的公共卫生管理的目的,围绕着管理目标开展相关的技术以及知识上的指导。
3.2可接受性原则公共卫生管理最终需要让管理对象达到卫生要求合格的效果,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注意可接受性的原则。这种原则要求在进行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到管理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准确性,确保最大限度的让管理对象接受管理。在可接受性的表现上,主要表现为管理对象在主观上认为接受了行政指导,不仅能够让自身的卫生要求达标,更是可以保证到自身的利益。而从利己的角度出发,管理对象能够更好地接受管理结果,保证卫生监督工作可以起到最大效用。
3.3自愿性原则自愿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指导行为需要得到管理对象的认同,同时管理对象也能够自愿的接受。这种原则赋予了管理对象的选择权利。从概念上讲,行政指导的实施主要是为管理对象提供一种意见以及方案,并非是强制性的措施,管理对象对于这种意见有选择权利,同时意见对管理对象也没有约束力。若公共卫生管理机关违反了自愿性原则,强行要求管理对象接受并实施行政指导,那么行政指导已经变化为行政职权的行为,也侵犯了管理对象的自身权利。
3.4公开性原则公开性原则也是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原则,这种原则要求管理对象需要及未明确的知晓目前的管理行为是否为一种职权行为。由于公共卫生管理机关在作出行政指导的过程中,有着较为明确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会导致在客观上公共卫生管理机关处于了一种管理者的地位。而这种不平等的现状,会导致公共卫生管理单位在做出行政指导的过程中,对管理对象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强制性,因此也极易侵犯到管理对象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公共卫生管理机关秉承公开性原则进行管理。在做出行政指导行为之前,可以通过书面或是口头的方式,询问管理对象是否接受行政指导意见,也要明确告知管理对象不必承担因此出现的法律后果。由于公开性原则的特点,可以帮助公共卫生管理机关尊重管理对象,更好地达成共识并协同工作,保证卫生监督能够起到相关效果。
4实施了公共卫生管理后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的实例
4.1公共卫生管理在学校食堂卫生监督中的应用实例学校食堂关系着学生健康,是卫生监督工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本地的一所中学(下文简称为A中)中,我们在2014年1月份开始实施了公共卫生管理。在此过程中,我们首先结合了学校食宿工作的发展现状,主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以及协商,并达成了共识。对A中的食堂工程工作现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提出和分析,并为A中食堂提供了多种建议,让食堂自行选择适合自身的整改意见。另外在食堂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员工在切菜和分菜的过程中,并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在食堂的功能布局以及卫生设施的配置上也无法达到相关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们让A中食堂限期整改。经过了为期1年的管理后,我们发现A中食堂在卫生状况上有着极为明显的改善,在加工经营操作方面已经能够达到相关要求,虽然在食堂的功能布局以及卫生设施仍无法达到卫生许可条件,但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在这一点上有着客观原因,为了满足学生日常饮食需求,食堂的建设工作无法较好较快展开,可以在日后对其进行观察。
4.2公共卫生管理在餐饮业的卫生监督中的应用实例在2012年的下半年中,通过对该县在市面上销售的馒头进行了检测后发现,所有的馒头均含有增白剂等食品添加剂,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基本上超过了国家标准,合格率仅为1.02%。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深入分析了目前市面上的馒头商家添加增白剂的原因。通过查找资料并进行市场分析后发现,消费者热衷于“以貌取物”,认为馒头就是要雪白,而自然色的馒头反而会让消费者产生厌恶心理,认为商家使用过期面粉或是在生产过程中掺入杂质。针对这种原因,与县宣传部门进行了联系,并迅速达成了共识,在报纸、电视以及杂志上刊登了科普文章以及广告,向居民宣传不加增白剂馒头的自然色,同时也宣传了增白剂对身体的危害。另外也对馒头生产商家提出了整改意见,首先要求商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即在保证到生产过程中卫生状况的前提之下,逐渐减少增白剂的使用,最好不用增白剂。通过为期1年的管理,在2014年3月份对该县市面上销售的馒头进行检测,食品添加剂使用合格率达到了96.52%,相比之前有着明显的提升。后续对不合格商家的调查后发现,其中一部分商家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也较低,并不能够很好地对全新馒头配方进行掌握。另外一些商家为在1年之内新开张的商家,并没有对全新的馒头配方很好的实施。针对这一点,我们对全新开张的馒头商家在开张之前即进行指导,要求其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增白剂的添加。针对年龄较大的商家,对其进行现场示范并深入讲解。在2015年的3月份,该县在市面上销售的馒头食品添加剂合格率达到了100%,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结语
卫生是保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条件,因此卫生监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目前我国在实施卫生监督的过程中,实际上的监督管理效果并不佳。针对这种情况该文进行了分析,结果为传统的管理方法无法适应目前的卫生监督管理。通过实施公共卫生管理,能够明显的适应目前我国的社会环境,保证管理对象可以自觉自愿的接受管理。这主要是由于公共卫生管理不仅在细节上进行了关注,也尊重了管理对象的合法权益以及尊严,同时和管理对象的自身利益契合。因此该县在实施了公共卫生管理后,卫生监督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这说明公共卫生管理是卫生监督的一种重要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文学军 单位:宁夏省吴忠市同心县兴隆乡卫生院
1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
在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中,大部分城乡区域并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人民群众的危机意识比较淡薄,在出现突发状况时,不能合理有效的通过预警系统来传递有效信息,所以在遇到危机时显得束手无策。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援准备和资源储备将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所以要想对公共卫生管理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就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
1.2缺乏医疗资源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医疗改革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在一定时间段中,医疗卫生经费主要分配方面为城市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样农村地区就会出现医疗资源缺乏、就医难等问题。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公共卫生资源闲置,而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则出现公共卫生资源缺乏的现象。
1.3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社会群众现阶段还并不关注和重视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人才缺乏情况比较严重。另外相关工作人员没能正确认识公共卫生管理,导致公共卫生管理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2公共卫生管理的处理对策
2.1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危机公关体系
危机的发生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大程度的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首先要构建起和公共卫生管理相符合的危机公关体系,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要重视和关注危机公关,当出现危机事件时应该要根据危机公关的具体原则来进行处理,这样公共卫生管理才能正常的开展[2]。
2.2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转变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重心,明确各职能,将预防工作纳入医疗。重视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这样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清楚的现状才能得到有效改进。应该面向社会建设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让其业务能规划化和集中化。
2.3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信息传递通道
在发生突发危机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的传递通道,这样工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将相关信息进行公开,能有效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让社会群众能更加信任。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加强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让公共卫生管理的信息变得大众化和科学化。
2.4加强公共卫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公共卫生管理队伍会对其管理水平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在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及时合理的调整技术和专业。科学编制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当危机发生时才能更加从容的应对。总之只有通过人们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通过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有效实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样人们群众的安全、健康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作者:张革邦单位:青海都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
1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是对相关的政策和规范进行制定,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行明确: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并且很容易被人所忽视,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就需要将行政职能给充分发挥出来,借助于政策法规的制定,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行明确,对医院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来促使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另外,在公共卫生工作体系中,也需要积极加入医院,科学管理,以便将医院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强化学术交流,促使理论水平得到提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医院在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体系方面,还比较的缺乏,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就需要会不断总结各类医疗结构开展公共卫生管理的经验。以公共卫生为主题,将相关形式的学术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给定期开展下去,对国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学习和借鉴,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逐步构建和完善。
三是要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促使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要以公共卫生知识为核心,大力培训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院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将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作为培训的重点,以便促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可以对传染病防控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将公共卫生方面的行政法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医院中广泛传播,对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观念进行树立,促使医院工作人员的预防医学知识水平得到大力提高,从而促使医务人员能够对公共卫生责任主动承担。
四是要构建一个桥梁,促使医院能够和疾病控制机构进行信息沟通:要结合具体情况,将协调和沟通机制构建于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之间,促使双方能够更加密切的合作,进行信息交流,结合双方的需求,对疾病控制工作计划进行科学制定,并且将运行机制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案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并且进行必要的演练。
五是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社会参与得到实现:非政府组织在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社会动员、公众参与、普及预防医学知识方面等等。因此,就需要将非政府组织的优势给充分发挥出来,对卫生科普知识大力普及和推广,将一系列形式给利用起来,如广播、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将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于社会公众之间,指导群众在看待公共卫生问题时,需要坚持科学的行为和方式。
2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趋重视公共卫生问题;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目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职能进行明确,构建一个互动交流机制,促使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更加密切的联系在,只有这样,方可以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促使公众健康得到保证。本文简要分析了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者:杨超单位:贵州省瓮安县中医院
1公共卫生管理基本概况
1.1公共卫生管理的概念
公共卫生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药品安全的管理,公共环境卫生的控制等,从而在公共卫生领域充分发挥政府等部门的职能,维护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创新。
1.2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环境的和谐稳定,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国家对其管理力度不断增强,促进了公共卫生管理的规范化与系统化。但是,纵观全国各地疾病防控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管理体制松散,且各地管理水平不均,城乡差距显著。在地方乡镇,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建设起步较晚,人们公共卫生观念薄弱,而且由于地方疾控中心缺乏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支持,从而造成整体管理体系发展较为缓慢,机制不健全。这也为传染病的预防与干预带来一定的困难。不仅如此,公共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现象时有发生,工作失当问题层出不穷。
2传染病预防与干预的重要性
2.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自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且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之后,人们对传染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染病的类型也日新月异,影响范围日益广泛,如甲型H1N1、H7N9等新型传染性疾病的出现,造成了人们的极大恐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传染病的预防和干预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传染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大的特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2传染病预防与干预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充分体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公共卫生治理,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加强传染病的预防与干预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决定性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与干预中的作用
3.1行政管理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在传染病预防与干预中主要通过其宏观调控能力,减轻传染病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在精神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树立安全卫生的生活观,提高人们对疾病预防的自觉性,同时也可增强人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在经济方面,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为传染病的预防筹措充足的资金资源,使得传染病防御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大力扶持地方疾控组织的发展,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传染病预防水平的政策法令,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从而建立完善合理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以便于在疾病发生时能够以最为高效的方式隔离出患者,最大限度的维护人们的健康与利益。
3.2法律法规
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应用法律法规,使其成为传染病预防工作高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一些具体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为传染病的防护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可靠的制度保障。在这些法律法规中,使得在传染病预防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权责明确,分工合理,目标统一,从而避免出现政府官员相互推卸责任,办事效率低下等消极懈怠的现象。与此同时,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作用,一些疾病防控中心快速建立起疾病预警体系,提高疾病预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仅如此,对公共卫生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也有所增强,从而保证了疾病防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充足供应。
4结语
总而言之,公共卫生管理在加强疾病预防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分别从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媒体舆论方面为传染病的预防提供有力保障和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当今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和其工作程序的复杂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建设是比不可少的。通过公共卫生管理,政府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形象,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序的政治经济环境。
作者:崔存格单位:胜利发电厂
1公共卫生实行项目化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机构承担的全部疾病控制业务实现项目化、机构基本日常管理(日常运作)项目化以及各类事务解决方案全部采用项目管理形式的一种管理模式。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完善各科室相关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将项目管理理念运用到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制作出公共卫生工作甘特图,配套制定项目工作实施奖惩办法,落实各相关科室项目负责人,全面实行项目化管理;成立项目督导组,督导组每月根据甘特图定期进行督导,将督导考核结果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反馈,同时将项目任务不达标指标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项目负责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强化过程监督考核和评价,按进度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新机制
2.1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项目补偿机制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兼顾日常工作开展和各种项目监测工作,医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和临床医生工作量大,加上目前财力补偿机制不健全,造成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人才队伍不稳定,因此,卫生行政部门要尽快建立对医院公共卫生项目的财政补偿机制,列入年度预算,确保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工资、日常业务运作经费和各专项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2.2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社康中心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
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院办社康服务中心加强沟通协调,明确项目工作分工,优化工作流程,建立联动衔接机制。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做好医院社康双向转诊机制。疾控中心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定期深入一线,密切联系医院公共卫生人员,加强指导沟通工作。
2.3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按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新模式,正确处理好医院经济效益和公共卫生工作公益性的关系,统筹兼顾医疗业务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纳入医院医疗服务整体绩效考核体系中,选取关键绩效指标,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重点考虑岗位性质、工作量、工作质量和满意度等因素,体现“绩效优先,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临床医生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强化医防合作,转变医疗机构重临床轻预防、重疾患轻人群及重治病轻保健的落后工作思维,加强公共卫生医生和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提高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化水平。
2.4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应急反应工作机制
制定和完善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联防联动机制,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能及时高效运转的区域性应急反应工作机制。
2.5建立健全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机制
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管理中负有管理的主要责任,为提高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管理水平,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法规宣传和培训;(2)建立健全五种档案管理:“放射诊疗管理档案”、“放射防护监测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护档案”和“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档案”;(3)做好放射场所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职业危害放射防护评价;(4)及时定期做好放射设备检测工作,配置放射防护用品;(5)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X线和CT检查操作规程行业标准,放射场所设置统一制作醒目的警示标识,张贴温馨提示;(6)指导做好儿童、育龄妇女和孕妇特殊人群放射诊疗工作。
3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3.1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
根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岗位需求,按照公共卫生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做好公共卫生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重在实践能力的培训,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努力培养临床和公卫复合型人才,提高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意识,使其掌握公共卫生基本防治知识和技能,解决目前“医防脱节”的问题。
3.2开展对外学术工作交流
切实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国内外最新专业知识和公共卫生先进管理经验,开拓视野,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4医院公共卫生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
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不足、地区差异较大、条块分割、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等问题,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引领和统筹整个卫生信息化发展。开展公共卫生信息化顶层设计,做好与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信息连接和共享工作,适应时展需要,建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院感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监测、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等信息化管理模块,逐步取代手写传染病等卡片,降低工作负荷,提高信息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为科学防控疫病提供信息保障。
5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防控疾病的有效手段,而且价格低廉。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报纸、广播、新闻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的作用,宣传健康理念,引导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同时,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宣传覆盖面,全面提高公众疾病防治知识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作用,增强健康促进教育,提高居民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
6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档案资料规范管理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档案的标准管理是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管理内容,其中包括分类、编号、案卷和目录等各个项目都要求符合各标准的规定。档案盒按照公共卫生工作项目设置,分门别类归档整理,工作资料实行纸质和电子文档同步保存,设置目录导航,方便查阅;督导工作按照上级督导、院内社区服务中心督导和临床相关科室业务督导,分别整理归档通知文件、督导参加人员、现场照片资料、督导信息反馈和问题解决方案;继续教育和主题宣传,按照通知文件、培训宣传资料、签名表、照片资料和活动总结规范整理归档,装订成册。总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档案资料规范管理,能使公共卫生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和流程化,查阅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严通海付莹孙国平单位: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
1我国预防医学学科和公共卫生发展现状
1.1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发展现状
我国在经历非典疫情之后,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得到了极大提升,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也对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产生了较大的重视程度,并加强了对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要求,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但人们对于公共卫生不够重视,不知道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乡镇卫生应急的法制体系也不够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建设需要全面加强。此外,卫生监督组织机构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建立完善,卫生监督的实施政策项目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虽然国家政府对卫生监督的资金投入在不断增加,而且还有的卫生监督队伍也比较庞大,但是我国的卫生监管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我国卫生标准体系也没有进行较好的完善,没有达到一个防治兼顾并且全面发展的卫生标准体系标准。但是我国在公共卫生建设的政策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得公共卫生发展的方向得到明确,而且我国也加快了对公共卫生的法制建设,并且还建立了专门的卫生检验检疫网络。
1.2我国预防医学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预防医学主要含括流行病学、食品卫生、社会医学、环境与健康以及健康教育等多个部分。目前在乡镇卫生院人才紧缺,而且技术力量薄弱,设备也比较简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乡镇预防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伴随着现今医学模式的变化,流行病的适用范围正在不断提高,目前,流行病的范围已经包括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以及健康等相关科学,这使得流行病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变得更加成熟,目前,流行病学已经成为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以及现代医学的骨干学科,可以被称之为“公共卫生之母”。在19世纪末,中国特有的中医药理论结合了国外的营养学从而成立了现今的中国的现代营养学。而且在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世界的营养学家开始研究微观的营养学理论,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达到了亚细胞的水平,相信随着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营养学对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2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公共卫生方面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而且没有健全的保障机制,所以在实施过程之中没有稳定的管理机制。我国现今所面临的公共卫生管理挑战就是没有相关的人才来完成规定的工作要求。主要缺点在于现有的公共卫生管理设备非常简陋,而且不能够保证器材的数量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另外没有较好的检验能力,达不到当地政府所要求的水平。目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是重大疾病,重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卫生应急理论指导体系,而且国家在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研究资金,从而导致了没有完善的卫生应急督导评估体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卫生应急的发展。另外卫生监督的所属任务也经常调换,使得在一些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没有严格的界限。影响公共卫生管理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足够的卫生监督人员,尤其是具备高水平的人才,因为只有高水平的人才能够胜任公共卫生的管理。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将公共卫生标准定位成一个舒适的健康保护水平,这是我国人民现今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家经费的短缺也使得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另外在制定公共卫生标准过程较长,需要较多部门密切合作才能够高效地完成公共卫生管理策略的制定。
2.2预防医学方面
目前,世界上传染性疾病依旧保持在一个发病率较高的水平,这使得世界上各个国家都积极加大对于预防医学的研究。在不断大幅度进步的社会大背景下,传染病变得越来越多。在高科技时代会产生一些新的传染性疾病,而传染性疾病的蔓延将会导致人们的身心健康遭受严重的影响。现今社会在不断进行改革,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得社会竞争持续加剧,在生活工作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已承受不住原有的界限,以至于人们的精神问题不断增多,所以要加快开展关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另外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老年人数量在不断增加,如何使得老年人无较大疾病是现阶段我国医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较难进行解决。
3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有效实现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途径可以将其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便能够发挥多学科互补的优势。我国在进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改革上任然存在着非常大的挑战。我国未来的预防医学将面向社会,并且以防治结合的形式不断提供人们的健康水平,使得人口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而且还要重视心理方面对健康的影响,因为这以后会成为预防医学的新趋势。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是增进我国国民健康的基本保障,只有利用多种有利资源进行整合并融合创新的新技术才能够使得人们身体更加健康。
作者:符伟强单位: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卫生院
各医疗单位、疾病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所、流动人口服务站以及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工作
做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工作,不仅是保护流动人口健康的需要,也关系到我区公共卫生安全,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对于积极构建和谐新南开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结合当前流动人口中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逐步将流动人口中的务工、经商人员及共家属的公共卫生、疾病控制,食品安全和医疗保健服务等纳入部门和社区职责范围,切实加强管理,做好服务.
二、做好查验接种证工作,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免疫接种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34号),做好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与本市儿童享有同样的预防接种政策,为其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并享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乙肝疫苗等第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服务,适当扩大第二类疫苗的接种人群;每年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开展1次强化免疫接种服务.卫生防病站在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的配合下,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每年集中开展1—2次“查漏补种”活动,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免疫接种水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时,要对其0—7岁子女查验《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证》,对于无《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证》的适龄儿童,要求监护人到其房屋租赁地所在的社区医院进行登记、补证以及完成第一类疫苗的免费补种后,方可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各街办事处居委会应为预防接种宣传提供方便,开辟公益宣传专栏,提高流动儿童监护人认知水平,自觉配合开展接种工作。居委会要及时了解管片内房屋租赁的情况,向流动儿童监护人宣传有关预防接种信息。
三、加强流动人口疾病监测、实施严格预防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地、生产加工企业、农贸市场等流动人口务工密集单位和流动人口子女较集中的中小学校、托幼园所要加强疾病监测工作,要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对于因不明原因缺课的学生要及时排查,并了解缺课学生的健康状况,认真落实晨检、登记和报告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做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四、做好对流动人口中结核病和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继续加强流动人口中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流动人口管理部门配合卫生部门共同做好新发结核病人的筛查以及督导化疗工作,在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时,向流动人口发放有关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辖区内具有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资质的医疗机构将免费为沈动人口提供艾滋病自愿血液初筛检查服务和咨询服务。
五、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加强对工地集体食堂的监督检查
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流动人口务工密集单位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加强管理。用工单位和出租房土应向流动人口提供方便、卫生的厕所及洗浴条件。建筑工地集体食堂要经过卫生监督部门的审批并取得《卫生许可证》。同时按照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食品加工工具和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制度,原料采购、进货和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预防性体检的监督检查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
六、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健康教育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双重网底作用,要对前来就诊的流动人口提供诊疗服务,对大病及传染病病人提供转诊服务,并为本社区内的流动人口提供健康教育及免费咨询服务.在规模较大、相对封闭的流动人口工作区域、大型工地以及生活区域要由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流动人口定期张贴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散发宣传单,提供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及基本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