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0 03:47:05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教育专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通过对歌唱教学的研究,探究出了一系列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激励和唤醒中,去发现、接纳、欣赏、表达,使幼儿学会了学习、创造、发现和探索,其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专业;歌唱教学
一、职业院校中幼儿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歌唱教学是幼儿音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实施启蒙阶段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歌唱课的学习使孩子的歌唱水平、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声乐艺术也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不仅表现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欣赏者心灵深处的某一情感需求。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元素中,节奏好比“骨骼”,旋律好比“血肉”,而情感则好比音乐的“灵魂”,只具备健康的“骨骼”和丰满的“血肉”是不够的。然而,作为教师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获得音乐的“灵魂”,做到“以情化声,声情合一”是极为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内容与形式
我们知道活动的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我们可以规范几种歌唱方法
1.教授幼儿歌唱的方法
歌唱好像我们每个人身上拥有的一件乐器,在歌唱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所以歌唱活动以歌声贯穿始终,培养幼儿正确歌唱的方法是歌唱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能否用好听的声音歌唱、能否唱出美好的声音、能否保护自己的嗓子,都取决于幼儿歌唱的方法。
幼焊璩的方法包括:歌唱中正确的发声方法、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中的音准与听音能力、准确唱出歌词、节奏和曲调的技能、恰当地用歌声表达感情的技能、正确、默契地与他人合作的技能能及正确运用和保护嗓音的艺术表现力,教给幼儿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姿势、呼吸方法,在歌唱中培养幼儿的音准和听辩能力。积极引导幼儿唱准歌曲的节奏和曲调,引导幼儿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出歌曲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速度的变化,帮助幼儿在歌唱时学会控制的表态情感。
2.教唱适宜的幼儿歌曲
幼儿园歌唱活动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幼儿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唱歌曲是歌唱活动的主要内容。歌曲是歌唱活动主要的学习材料,歌曲的选择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
为幼儿选择的歌曲首先要具有适宜性。
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有些歌曲内容太陈旧偏离幼儿生活经验,幼儿很难理解,我们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生活中熟悉、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歌曲内容,歌词应有童趣并容易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曲的内容要旋律简单、形象鲜明、适宜幼儿动作表现或进行游戏;歌曲曲调要节奏较简单,音域要适宜幼儿演唱,旋律要较平稳且以五声音阶为骨干,结构也应短小工整。
幼儿喜爱歌唱,歌曲对幼儿心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歌曲的教育性并非单纯指歌曲歌词一定要具有德育教育的意义,幼儿园音乐教育包括歌唱活动所选择的歌曲都应是积极向上的,能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熏陶幼儿高尚美好的情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再次为幼儿选择的歌曲要具有审美性。
审美是音乐的核心,为幼儿选择的歌曲应符合音乐审美的要求。歌曲的旋律应优美动听,能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歌曲的歌词要体现艺术美,歌词幽默诙谐、朗朗上口、富有意味、优美抒情,易于幼儿感受和表现。
总之,我们为幼儿歌曲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生活,总体上要风格多样、形式丰富,还应具有纯真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特点。
3.教授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达歌曲不同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帮助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提高歌唱表现力,以达到能够熟练地、创造性地用歌声来表达歌曲内容和情绪情感的目的。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幼儿可以掌握的歌唱表现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等。多种歌唱形式。对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合作能力、表现能力都有很大帮助。丰富幼儿的演唱形式,能够增强幼儿在歌唱中对声音强弱、快慢等不同表情的控制能力,增进幼儿在歌唱中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能够增进幼儿在歌唱中的注意力,同时也会提高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因引,教师应在幼儿掌握歌曲的同时,不断引导幼儿尝试并挑战新的演唱形式,为幼儿提供参与、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丰富幼儿对歌唱形式的理解,使幼儿在不同形式的演唱中,达到协调一致演唱歌曲的能力。
4.教授幼儿表现歌曲的方法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教会幼儿会唱歌曲不是唯一的目的和内容,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目标的不断发展,通过歌唱活动提高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和的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成为歌唱活动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深入理解“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歌唱活动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喜欢歌唱、快乐歌唱、创造性地自主的学会表现歌曲。
三、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1)教育能力,一个教师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刘,需要专业成长,因此,教师还应具有把教育观念、知识转化为教育行业的能力,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如果我们具备了很强的能力,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操作能力很差,教学效果不好,会导致幼儿的发菜水平低,幼儿的各种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各种知识水平能力的综合运用。
(2)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幼儿音乐教师要有广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也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大量的教学具,设计幼儿喜爱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能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3)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应有一颗求知心,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和学习过程。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学者。幼儿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好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回应幼儿的需求,及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维持幼儿对周围事物与环境的探知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因此,教师要有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利用点滴时间去学习新知识。
(4)反思能力,反思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得到提高,实践中又得到新的依据和理论,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作为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获得新经验和积累。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5)科研能力,今天的幼儿音乐教师不是从前的“有副好嗓子,会唱歌的教书匠”,而是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要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科研提供基本素材,通过科研来促进幼儿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在幼儿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方面,我们要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以及分析不同的歌曲的内容,来制定合哩的目标以及采用有效的方法,只有教师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幼儿在歌唱的活动中感受到唱歌的乐趣、体验到音乐美感。
摘要:视唱教学是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音乐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视唱能力是学习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技能。针对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偏低,视唱和听觉方面能力薄弱的普遍情况,
关键词:视唱教学;教材内容;内心音乐听觉;心理准备
视唱,是通过对乐谱符号准确p生动的音响再现,从而建立正确的音乐听觉,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音乐审美取向。它既是建立和积累音乐语言的最基本方式,又是整体音乐表现的最直接体现。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学生普遍音乐素质偏低,视唱和听觉方面能力薄弱。针对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学生存在的普遍情况,在音乐视唱教学中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p注重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学生专业特色相适应
教材内容是为特定教育阶段的学生而选择的,教材内容应被学生同化,成为其内在物对她们将来的行为p态度和个性产生影响。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视唱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注重学生的兴趣p需要和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音乐理论及音乐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不仅使之“学好”,还要使之“好学”“乐学”,以达到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视唱教材内容的选用,除了教材的基础性p系统性之外,更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尤其是趣味性。这与她们的专业特色和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视唱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注重学生音乐能力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相适应,以人为本,因校制宜,因材施教。
二p注重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
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学生普遍音准p节奏感不强,视唱易走调,视唱速度不稳。除了她们自身的音乐素质之外,是由于还没有在内心建立起正确的音高p音值概念,还没有获得内心音乐听觉对视唱准确性的指导能力。因此视唱时不能判断各种音高和节奏的正确性。在视唱教学中,通过“默唱”与“背唱”的练习,是强化音乐内心听觉的训练手段和有效途径:“默唱”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寻求内心音乐听觉对视唱过程的支持。唱是用“心”听,听是用“心”唱,要逐渐养成用“心”听,用“心”唱的好习惯。“默唱”练习,首先应跟着钢琴慢唱,通过正确的视唱练习,先建立起正确的音高p音值概念之后,再进行“默唱”练习,这样才能保证内心音乐听觉的正确性;“背唱”可以使各种音高p音值之间的关系在感觉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能够熟练p准确地读谱视唱,其间是和大量的“背唱”练习分不开的。“背唱”练习是短时间内建立正确的音高p音值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p注重学生视唱心理准备的指导
视唱曲谱是检验音乐表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容易紧张p怯场。在视唱曲谱过程中速度不稳,重复较多,视唱不完整。要做到流畅p完整地视唱和表现曲谱,除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之外,音乐心理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视唱曲谱时,首先要看清谱号p调号p拍子等乐谱上标明的记号,再将乐曲的音高p节奏在心里默唱p默读一遍,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其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速度,做好视唱曲谱前的心理准备。在视唱的过程中,要求掌握“眼快口慢”的技巧,也就是说眼睛看谱的速度应比视唱的进行快一些,当唱到这一小节时,眼睛已看到下一小节,为即将到来的曲谱调整好气口p音高p时值等方面的心理准备。因此,在视唱曲谱时,要做到“眼看”“口唱”“耳听”“手划拍”,宁肯慢而通顺,不要快而结巴,这样才能一气呵成,力求完整表现音乐作品。
四p注重学生看谱唱词技能的训练
看谱唱词对于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学生是实用性很强的基本技能,是一种需要专门进行训练的识谱技能,它要求能将乐谱的音高p节奏准确地与歌词相对应。看谱唱词可通过两个预备环节进行练习:第一个环节是念词读节奏。使用“da”的衬词把节奏读出来,是练习节奏的通常做法。第二个环节是用“la”唱曲调。用“la”音哼唱曲调的目的是使学生摆脱在认识音高关系时对唱名的依赖,为下一步将曲调准确对应歌词做好准备。前两个环节,注重的准确性,而这一环节的练习,应更多地侧重于完整性。因此,应该引导学生不要太在意一些小的失误,而要坚持持续不断地把音乐进行下去。这样才能获得快速读谱唱词的能力。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我们要对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了解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视唱教学,才能使她们的音乐视唱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日益普及并且应用到了技校幼儿教育教学中。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接受原本抽象的知识,成为了技校幼儿教育专业教师改进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中的优越性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 专业理论 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新型的科技手段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于教育领域中。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非常重要,本文就多媒体在幼师专业理论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幼师专业理论课的优越性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校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宽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大部分老师的教学生搬硬套,知识只能单一地灌输,学生听不进去,兴趣很难培养起来。要让学生喜欢理论课,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接受老师,接受他们要学习的知识。但是对于专业理论课来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力是我们的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可见,注意力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文字的处理上,在颜色的搭配上,在背景的构思上,在声音的选择上,在图片的使用上,都要精雕细琢,增强感染力,要做到图、声、文、像并茂,以此来增加课件的新颖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同时,在多媒体的运用上,选用的材料应符合教学目标,重难点要突出,抽象的概念要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要形象化,复杂的过程要简单化,静态的对象要动态化,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
2.帮助学生巧妙掌握并巩固知识
幼儿教育理论课的知识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抽象性的知识比较多,理论性也比较强,由于受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教学内容里面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观看到,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生动有趣、简单易懂、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课件,对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分层显示,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教学活动设计》这门课的时候,多种教学法如果穿插进入活动当中,多媒体视频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所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的、生动有趣的展示出教学内容,知识点环环相扣,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点。课本教学的效果明显弱于多媒体教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可以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让学生对知识理解,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使教学更加直观,突出重难点
如果只靠老师在讲台上枯燥、简单地讲述,提出类似如何上幼儿园的课这样抽象的问题,学生很难掌握,但是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不仅可以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视觉刺激,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掌握和突破。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像移动、表格解说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如何撰写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用鼠标点击满足条件的图像,通过模拟幼儿园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活动计划的制订。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在幼师专业理论课中应该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辅助,而不是教学的主体。在多媒体教学中,必须要考虑课件的质量,把教学内容和多媒体结合, 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课件上,而忽视了要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课堂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无法找准重难点知识。在现代教学中,应该以教师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
总之,在技校幼师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把多媒体适当、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这才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茂名技师学院)
【摘 要】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接受原本抽象的知识,成为了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教师改进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中的优越性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幼儿;专业;多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新型的科技手段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于教育领域中。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非常重要,本文就多媒体在幼师专业理论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幼师专业理论课的优越性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宽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大部分老师的教学生搬硬套,知识只能单一地灌输,学生听不进去,兴趣很难培养起来。要让学生喜欢理论课,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接受老师,接受他们要学习的知识。但是对于专业理论课来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力是我们的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可见,注意力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文字的处理上,在颜色的搭配上,在背景的构思上,在声音的选择上,在图片的使用上,都要精雕细琢,增强感染力,要做到图、声、文、像并茂,以此来增加课件的新颖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同时,在多媒体的运用上,选用的材料应符合教学目标,重难点要突出,抽象的概念要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要形象化,复杂的过程要简单化,静态的对象要动态化,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
2.帮助学生巧妙掌握并巩固知识
幼儿教育理论课的知识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抽象性的知识比较多,理论性也比较强,由于受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教学内容里面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观看到,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生动有趣、简单易懂、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课件,对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分层显示,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教学活动设计》这门课的时候,多种教学法如果穿插进入活动当中,多媒体视频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所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的、生动有趣的展示出教学内容,知识点环环相扣,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点。课本教学的效果明显弱于多媒体教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可以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让学生对知识理解,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使教学更加直观,突出重难点
如果只靠老师在讲台上枯燥、简单地讲述,提出类似如何上幼儿园的课这样抽象的问题,学生很难掌握,但是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不仅可以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视觉刺激,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掌握和突破。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像移动、表格解说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如何撰写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用鼠标点击满足条件的图像,通过模拟幼儿园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活动计划的制订。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在幼师专业理论课中应该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辅助,而不是教学的主体。在多媒体教学中,必须要考虑课件的质量,把教学内容和多媒体结合, 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课件上,而忽视了要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课堂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无法找准重难点知识。在现代教学中,应该以教师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
总之,在学校幼师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把多媒体适当、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这才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技工院校办幼儿教育专业面临的质疑
1.社会认同度低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加之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社会与家庭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对幼儿教育教师的层次要求也逐年提高。技校能办出什么幼儿教育专业,技校生能做幼儿园老师吗?技工教育为“二流教育”甚至“末流教育”与幼儿园“一流教师”的反差太大,最多只能做个幼儿园里的保育员。
2.院校自身的困惑
幼儿教育专业学科体系庞杂,专业课程多,有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三学”专业理论课,弹、唱、说、跳、画、手工、书法专业技能课,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学教法,当前突出的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专业课,奥尔夫音乐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等早教课程,还要参加成人高考、保育员、育婴师、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另外,初中起点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又较差,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最后只能“门门懂,样样瘟”。
二、幼儿教育专业的定位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的3种培养学制: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第一、第三种为高中起点,第二种是以初中起点。在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提出6个学习领域: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5个核心专业技能:教师语言技能、音乐技能、舞蹈技能、美术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7个核心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特别是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和幼儿园招聘考点的变化,关注的焦点都是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核心技能与能力结构。
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多样性,培养方案的实践性,课程设置的能力导向性,评价体系的实用性等价值取向更加凸显,这就是幼儿教育专业的最精准定位,从而也体现出幼儿教育专业的特性,师范性与职业性。
三、技工院校办幼儿教育专业的优势
1.合岗实用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全国技工院校首批5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从此拉开了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序幕。对技工院校来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无疑是现代技工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刻变革,凸显了现代技工教育课程特色。
首先,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课程不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任务和教学活动,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合一,带动了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其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这恰恰是当前幼儿教育专业急需的课程与教学模式。
2.实训管理经验丰富:崇尚技能氛围
有人认为,技工院校专业以理工类为主,与幼儿教育这个师范性专业有何关系?其实幼儿教育除了具有师范性外,还表现为高度的职业性,大量的技能需要实训,技工院校多年积累的实训管理经验会直接迁移到该专业上来。再者,学校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又会大大触动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与企业有天然的联系: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技工院校与企业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多年来已形成自己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实训地建设也是驾轻就熟。对于幼儿教育专业来说,合作对象由企业换成幼儿园,生产流程变成保育与教学过程,工匠精神升华为“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四、围绕专业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了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定位,认清了技工院校的办学优势,下一步就要紧紧围绕专业定位,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有特色的幼教行业高技能人才。
1.调整培养目标
根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描述,中级为“培养从事幼儿园日常保育、辅助性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中级技能人才”,学习年限为3年(初中毕业生),2年(高中毕业生);高级为“培养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承担幼儿园部分管理与科研任务,进行学前阶段幼儿教育的高级技能人才(高级工)”,学习年限为2年(取得中级职业资格人员)或3年(高中毕业生)。所对应的职业工种是幼儿教师、保育员。
在充分的调研与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现有的培养目标需改革与调整。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应以五年制高级为主,在保教结合的要求下,三年制中级班显然满足不了现实需求,也完成不了幼儿教育专业应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再者,钢琴、舞蹈、美术和由其延伸的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等技能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炼,这些方面的技能与能力又恰恰是技工院校培养的幼儿教师的特色之处。
2.培养一体化教师
技工院校办幼儿教育专业最困难的是师资队伍短缺。一方面,钢琴、舞蹈、美术等课任教师大多不是师范类出身,而学校的培养对象又不是钢琴家、舞蹈家、美术家,只需要熟练掌握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编创、幼儿美术手工操作,在此基础上,能够开展有效的幼儿游戏指导、环境创设与利用就行。另一方面,师范类出身的“三学”老师学术味太浓,理论性太强。这样的师资结构肯定不符合现代幼儿教育教学需要。
加快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是重中之重。首先,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其次,不断引进一体化课程专家进校培训,传播一体化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细则。再者,当前幼儿教育专业一体化课程与教材极少,可以采取跨专业观摩示范课,学习一体化教学流程与操作实务,再结合幼儿教育专业具体学科进行探索,尝试编写一体化校本课程与教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3.整合课程体系
目前,能力本位教育中的DACUM(Develop ACurriculum)法是比较理想的课程开发方式。借助DACUM法可以获得基于工作任务划分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门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幼儿教育专业课程,笔者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和幼儿园及早教机构一线优秀教师组成DACUM委员会,运用“头脑风暴法”和DACUM表,分析幼儿教育教师所需要的工作任务模块,进而对工作任务模块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核心技能与能力结构,对DACUM法进行了进一步改造,遵循相关性和同级性原则,整合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结合点。
整合后的幼儿教育专业课程有: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系列,如《幼儿歌曲弹唱》《普通话训练与讲故事》《幼儿舞蹈创演》《幼儿美工与玩教具制作》,以任务为驱动,带动了钢琴、舞蹈、音乐、普通话、美术、手工、书法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施;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系列,如《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健康与生活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学前教育活动指导》,采取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合一的方法,融入了《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和《幼儿卫生学》等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同时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学教法,也基本囊括了保育员、育婴师、教师资格证、早教教师教学大纲等相应职业资格标准内容。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的最后一个专业能力是“反思与发展”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发展潜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与趋势呈现,教师的职业形象经历了三次观念性的转变,即由最初的“知识拥有者”到“技术熟练者”再到“反思性实践家”的转变。当前,幼儿园的理想需求是有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娴熟的、有发展潜力的专家型人才。所以,我们在安排课程内容中,每一任务都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反思与发展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日益纷繁复杂,这些必然会对中职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当他们在学习、生活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许多中职学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感到课难上、事难管,而且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误区。因此,心理学课程对中职教育学来说十分重要。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枯燥,理论性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都会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去把握幼儿的心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地向学生去灌输这些理念、这些思想,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何谈将这些利用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况且书本理论性过强,比如在《学习与幼儿心理》一书中,对“条件刺激”等一系列的词语解释不详细,定义表达含糊不清,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反而会使得很多概念更加难懂。
(二)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佼的学生多对舞蹈、关术等艺术万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三)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二、提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好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时,教师可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认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相关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做好幼教工作。
(二)设置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设置与教材相关的课堂情境,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对教师来说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得不到提高。有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以使其兴趣得以激发,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与领导、附近的幼儿园园长等商量,为学生提供一次到幼儿园中见习的机会。学生可采用旁听的方式在幼儿园教师上课的过程中进行观摩与学习,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设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的激发是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主要力量。
(三)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课堂教学内容难免有些是凌乱而小系统的,而幼儿教育的工作又是实用和具体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介绍。例如,在讲授注意力缺失与矫治中,感觉统合训练这一内容时,教师通常会采用讲授的方法向学生介绍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者、研究内容、统合训练的方案,但由于受多方面的限制,无法用实物来演示统合训练中所需要的训练道具、使用方法等,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定格、慢放、重放等方式逐项播放给学生,学生可以自观地学到每一种训练道具的样式、使用方法及训练目的,为了让学生可以有更加自观和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在播放的同时配上视频演示和讲解,从而学生会形成清晰、具体、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将来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做了更加完善的理论储备。
(四)鼓励学生发言,增强学生自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为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其主体地位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往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较少,主要是害怕回答错误而在老师、同学面前丢脸。教师需认识到这一点,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产生偏差的时候,教师可询问学生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否决。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会使其自信心增强,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幼儿品德心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提问学生:“影响幼儿品德心理的因素有哪些?”然后让学生举手回答,并根据每一个因素各举一个例子。有些同学可能会回答环境因素,并举了一个家庭环境对幼儿品德思想产生影响的例子,但是别的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认为环境因素中除了家庭环境外,还有学习环境、交友环境等。这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并对学生的善于思考给予表扬,使其自信心增强,这样就可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其积极主动性,培养其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检测是中职“幼儿心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以检测与鼓励并重为原则,创新评价机制是提高“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评价方案,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和兴趣的机会,搭建起不同学生的成功平台,让学生在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评价语言上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针对性,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自信,从不同的角度督促学生,给学生一双发现、探索的眼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要求出发,多想、多实践,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学以致用,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幼儿专业教育工作逐渐被重视起来。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生领导者与学生教育活动组织者,所以,只有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专业教育现状和教学特点等,就如何做好幼儿教育专业班主任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一、合理把握教学机会,做好本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幼儿教育专业班主任需要借助教育机会把握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合理运用不同类型校内文体活动形式进行专业技能知识的科学教授,最为常见的形势即为校级娱乐性较强的文体竞赛活动组织。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组织前阶段内,班主任需在班会上进行活动意义内容讲解与活动价值内容讲解,深度鼓舞和激励学生参加活动,并激励他们取得优良成绩,为班级团体争得嘉奖。其次,需要有力运用雷锋活动和校内劳动周活动等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思想品质教育提升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境界,提升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同时提升幼儿与对应教师之间的和谐共处能力等。最后,在寒暑假过程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如勤工俭学活动的组织,以有效提升学生群体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建立较为正规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内部竞争机制
建立正规的班级内部竞争机制,旨在提升幼儿专业学生本体内在竞争意识和办事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上进心和抗挫能力,并以此方式来更好地为后续社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科学合理地建立竞争机制,班级内部便会形成互相监督和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对以往懒散的学习现象和沉迷游戏现象能起到良好的遏制作用。
三、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学生自信心培养
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教师,其务必做到为人师表,从自身做起,要做到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等,因此,在当前幼儿教育专业教学中,班主任需要要求学生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对烫发、染发、语言、首饰佩戴行为等作出详细要求,对不认真听讲学生及时进行说服、指正及教导。另外,要对学生自信心进行培养,从心理学角度加以分析。任何学生都想学好专业知识,其核心点便在于学生自信心引导上,班主任应让学生群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自身优点与长处,通过优势互补来引导学生敢于学习和乐于学习,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信回归。
四、以干部领导群体,树立优良班级风气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空间,学生若想在学校不同类型活动中进行能力展示与风貌显示,优良环境必不可少,因为环境会鼓励人,同时也会改造人。优良的班级风气使学生爱上班级的同时也应爱上课程学习,优良班风可构成优秀班级群体,班主任和学生都会融入这个大家庭之中,但仅凭班主任去调节、操作,难以达到班风树立目标,班主任应遴选优秀的学生作为班干部来协助自己,在此基础上,使这些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组织者和班级活动倡导者。班级质量优劣与班委工作质量有着密切关系,班委选举过程中应以委任方法和对应竞选方法为主,可选举表现突出学生,因为其具备学生服务能力和极高的组织能力。选此类学生作为班级干部,应及时对其进行培训和引导,定期进行工作内容指导、工作模式指导及工作艺术指导。不仅如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严格要求此类学生干部。当班级干部工作经验提升后,其班级威信和内在自信心便会得到双向提升,班主任工作任务量得到减轻的同时,工作质量也会稳步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专业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操作特点,班主任应努力把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内在特点、现状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对班级管理方案进行优化与改善,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构建班级团结队伍,树立优良班风和优异学风,为培养优秀幼儿教育人才而努力奋斗。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与之密切相关的幼儿教育自然就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而在幼儿教育顺利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关键因素。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则取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的合理设置。但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怎样设置才能达到合理规范并最终符合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呢?本文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来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体智能课程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强有力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型人才。作为中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幼教人才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凸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体智能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培养出的幼儿教师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造成幼教人才资源的流失。这是与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实际应用技术性人才目标相背离的。同时,随着幼教市场人才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幼儿家长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希望孩子能在体智能等方面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这都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进一步促使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以幼教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合理体系,从而为培养复合型的幼教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概念
体智能。顾名思义,体是体能、体力,智为智力、智能,能为人能。就是透过身体活动,运用一种或多种游戏来提升幼儿的基本能力。体智能课程也就是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活动技能来达到促进幼儿体力、智力、能力的提升,体能方面如我们的课程安排了许多的走、跑、跳、爬等运动,幼儿在课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能锻炼;智力方面如幼儿可以拿着迷你绳变成大象的鼻子、猴子的尾巴等各种小动物肢体,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潜能,让他自己去想象,自己去思维。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教师责任心不高。鉴于中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很多老师对中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是不能相比的。中职学生几年以后要进入社会,学生毕业时能够顺利拿到一张毕业证就可以,有这种观念的存在,直接导致教师责任心不高。而每天的教学只要完成自身任务便可,至于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的多少,则不是教师所关心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更是一句空谈。
2.重视文化课,忽略体智能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体智能课程的学习也不可或缺。但在我国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中,体育、舞蹈、游戏等体智能课程的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认为体智能课程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教授学生游戏等活动是在“不务正业”。殊不知,我国在教育早期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其他,只会造成学生畸形发展。没有强壮的体魄,优秀的品德,健康的思想,接受再多的知识也是徒劳的。假若学生毕业从事幼教职业,却发现自身所学在幼儿园完全无用武之地,既造成人才的浪费又阻碍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岂不叫人痛惜。只有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才能培养更多的幼教人才。
四、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1.强健幼儿的体魄。此所指的强健幼儿的体魄,并不是指强身报国,或是以选手般的训练方式来从事幼儿体智能课程教学;而是希望以内在加强幼儿自身的抵抗力、心肺能力,刺激体内神经的传导;外在则运用身体的协调能力将肌力、敏捷性、平衡感、巧致性、柔软度、韵律感、瞬发力等,以及配合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前庭平衡觉等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项目相互结合,来学习走、跑、跳、踏、踢、丢、抛、接、拍、打以及攀爬等简单到复杂的动作,使幼儿能有体力应付日常生活之所需。
2.激发幼儿智力潜能。好动与爱玩本来就是幼儿的本质与天性,学龄前的幼儿绝大部分的感觉与知觉,均是透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幼儿在身体的运动游戏当中,透过模仿、想象、过去的经历与实际操作的学习,变成主动或被动的学习环境与机会。这对于幼儿脑部的发展与体内神经系统间的传导,有着很大的影响。
3.体验团队生活,增强合作意识。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需要众多小朋友的参与。小朋友虽然对游戏活动十分期待并且充满激情,但也不能随心所欲,需要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来进行。教师让儿童意识到自己在游戏中是处在一个团体之中,需要和其他小朋友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游戏。久而久之,儿童不但体会到在游戏这个团体中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儿童的合作意识,进而为幼儿将来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研究
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为幼儿教育培养幼教人才的重任,不能忽视,必须面向幼儿教育的实际,放眼未来,积极进行体智能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1.转变中职学前教育体智能课程设置的观念。
(1)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就是要适应幼教市场需求,想幼教市场之所想。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为幼教之所需,就要求教育内容紧紧围绕幼教需求而展开,主动适应幼教市场结构的变化,大胆进行教材革新的尝试与探索,幼教行业共同修订完善课程标准与教材,同时将技能考证教育有机融入其中,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及时地反映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实现课程设置与幼教岗位对接,使学生在毕业后即能迅速上岗,为幼儿园所用。
(2)重视技能课,强化基本功训练。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能力,以满足幼儿教师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技能教育课程既是由幼儿教育的任务所决定的,又是幼儿素质的必然要求。
2.增加学生实训的机会。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首先,可以增加活动设计类课程,让学生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状态。其次,增加技能实训课的课时,保证学生有着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主要包括舞蹈、美术、音乐、钢琴等,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要靠学生的不断练习和实践来完成的。最后,要增加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和机会。实习是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桥梁,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教育见习实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去适应学前教育工作。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见习实习模式,实行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的形式。
3.体智能课程体系的版块化设置。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分科设置,这种单一的课程模式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因此,根据目前幼教市场的就业情况,将课程体系按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成文化知识岗位、体能岗位、智能岗位三大课程版块。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各课程版块都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更大,一方面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享有更多的学习提升机会,另一方面使得某些课程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能够通过选修其他课程,获得足够的学分,顺序完成学业。这样设置使教学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更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每个版块相对独立,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获得一项职业岗位能力。
文化知识版块是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训的一类课程。主要包括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文学、幼儿英语、幼儿园管理、音乐基础、美术基础、幼儿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应用性特征,专业基础课作为专业课的基础,其门数、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苛求理论的完整性,而是突出理论的应用性,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岗位技能类课程的一些操作原理和操作技巧,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体能版块是对学生进行体力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鉴于现在很多学生日常缺乏体育锻炼,健康状况差强人意,稍微加大体育活动的强度,身体就承受不住,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扩大教学范围,如纵队列(队形练习)、热身操及舒缓操等,还可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增强百米走、三十米来回往返跑、五十米短跑、立定跳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每两天一次的体育课程设置为每天一节课,这样不但适应了幼儿园的教学实际,还增强了学生的体魄,两全其美。
智能版块是针对学生所要求的职业技能设置的一类课程,凸显其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包括教学技能模块(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实施、活动评价)、舞蹈技能模块(舞蹈表演、幼儿舞蹈编排)、美术技能模块(儿童画创作、手工教学、教玩具制作、环境创设)、音乐技能模块(钢琴弹奏、声乐演唱、儿歌伴奏)、语言技能模块(普通话、幼儿教师口语、故事表演、儿童文学创编)等,只有幼儿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幼儿带来多彩的活动,更好的开发幼儿智力。
六、结论
体智能课程作为培养幼儿潜能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需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体智能课程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的幼教人才,最终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并实现新的突破。
摘要:“教师口语”课是幼儿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和技能课。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幼儿师范学校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口语”课,分析和掌握发展中的专科层次学生和口语教学现状,对于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口语课 专科层次 幼儿教育专业学生
我校是市属以初中为起点面向全省招生的幼儿师范学校,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办学层次由中专升格为大专,升专后的教育教学也顺应形势发生着改变,这些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口语”课,因此了解和分析升专后的学生和口语教学现状,为转变教学观念和思路,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生源质量不理想,招生门槛不断下降
1999年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师范生不再享受“包分配”政策,同时大学不断扩招,使得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幼师的人越来越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成绩不好,考大学无望,才不得不选择了幼儿师范学校。虽然学校的办学层次提升了,但学生质量却在逐年下降,由中专时期的择优变成了大专时期只能招到一般学生,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以我校2011级沈阳地区学生成绩为例:沈阳地区中考成绩满分为760分(含体育加试成绩60分)。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最高分为551,最低分为380,平均分为447;学前教育双语专业,最高分为645,最低分为373,平均分为518。
学前教育双语专业相比于学前教育专业成绩要高很多,但成绩最好的学生也达不到省重点高中的最低分数线,成绩最低的学生比普通高中的录取分还要低,而沈阳地区是全省入学成绩最好的。总体来说学生成绩不理想,这样的现象已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由于生源质量下滑,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随之下降,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受老师重视,发言机会少,没有自信心,惧怕在公共场合讲话。加之初中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没有或极少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缺少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的口语感受力和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这些因素给教师口语课的教学与训练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学生缺乏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幼儿教育专业的原因之一是出于美术或音乐的爱好,她们对口语的喜好远低于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学科;学生在毕业汇报演出中更愿意以唱歌和舞蹈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口语能力展示的节目没有兴趣,或是无奈的选择;毕业生招聘会上,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技能也经常是招聘单位重点考核的内容,这些原因客观地造成了口语备受冷落的局面,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的积极性。
口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口语训练的效果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表达能力的获得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长期地、自觉地训练和巩固,而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三、学校缺少优秀的专职口语师资
尽管师范院校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要按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但目前我校口语专职教师只有二人,其他二人同时兼任文选课,这种情况在师范类院校相当普遍。
即使是专职教师也只是受过普通话和测试员培训,虽然普通话水平都达到一级乙等以上,但没有进行过口语专项培训和口语理论的专门研究,使得口语教师的示范能力和指导能力相对薄弱。
口语教师基本上都是语文老师出身,在教法上习惯于文选课的重理论轻实践、讲得多练得少的教学模式,不注重训练或训练方法陈旧。由于教师口语课是比较小众的课程,只有在师范类院校中才开设,所以缺乏教研和交流,各校的教学基本上各自为战,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更谈不上对口语教学的深入探究和创新。
口语教师很少有机会向教法老师那样,到幼儿园去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或参与幼儿园的前沿教改活动,所以普遍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职业特色理解肤浅,导致在口语教学中只能泛泛地进行一般口语表达训练,对幼教专业职业化特点的口语训练力不从心。
四、教师口语课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教师口语课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幼儿教育职业化口语训练应该是幼教专业口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普通话测试证书却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和毕业证必须具备的硬件之一,所以在教师口语课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普通话予以极大的关注,甚至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同于教师口语课,使教师口语课出现了极大的偏颇。
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我校在三年制中专阶段,口语课开设时间为三学年,每周二课时,升为专科层次后设置为二学年,每周一课时,课时量缩减了三分之二,加之口语课是随堂考试课,考试又占用一部分课时,课时量的不足,使训练时间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很少的课时又使口语课的教学内容受到极大限制,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普通话测试训练,多数口语老师只能压缩甚至删除一部分教学内容,而往往会被删掉的部分是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而这部分恰恰是最能体现幼师生职业特点的内容,达不到促进学生的职业化成长的目标。
五、缺少权威的幼儿教师口语教材
我校中专阶段采用的是全国统编的幼儿师范口语教材《听话和说话》(全四册),1998年编写的,这套教材在理论的论述上全面、有见地,但时间较早,训练材料已明显过时,不符合当今学生的心理要求。近几年也先后选用了一些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口语教材,或内容缺乏幼教专业针对性,或理论阐述过多,实践性不强,或训练设计难以操作,或缺乏配套的音像资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如能由国家权威机构统一编写,具有较强幼教专业特色的幼儿师范口语教材,必然会对幼儿师范院校的口语教学科学性和规范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评价
目前除了对普通话的要求有一个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标准外,《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过于笼统,不具体,使得日常教学中的学生能力评价无所适从,教师只能凭自己的好恶和直觉来评定,随意性很强,而且评价者往往是任课教师一个人,评价方式单一,我们急需一套完整、具体的、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来加强教师口语课的科学性。
专科层次的教师口语课虽然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近年来国家对幼儿教育倾注的极大关注,让我们有信心面对教师口语教学和训练中的一切挑战。
【摘 要】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实践智慧的提升,形成实践智慧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工作中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转变角色 关注 观察 尊重 赏识
根据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为了保证并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教师要学会观察、倾听、欣赏幼儿的一言一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幼儿做朋友,用“爱”来包容孩子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鼓励他们,让他们的童年充满快乐、探索和发现,充满惊讶、惊喜、兴奋和成功的体验。
一 关注幼儿,走进孩子的生活
幼儿园课程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作为幼儿园教师,就是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关注幼儿,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幼儿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一言一行都反映他们内心的活动。其实,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也经常“偷窥”教师是否在关注他,如果是教师有意无意地看到了自己,也就是说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略为“谨慎”。教师每天和幼儿实实在在地接触,对幼儿各种行为表现、情感、需要等的长时期、多方面的实际观察,可以成为了解幼儿最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教师应细心观察,发现幼儿有异常现象的时候,迅速思考幼儿可能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出现什么新的契机,是否应该给予指导或导向新的活动。
在幼儿课间自由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走到孩子中间,观察他们的活动,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话语,尽量不要去打断孩子们的话题与和兴趣,如果发现问题可用商量的口吻来与他们一起探讨,以伙伴的角色与幼儿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孩子们充分探索的时间,不要去破坏孩子们讨论的话题,坏了他们的兴致。例如:有一个星期一的上午,几个孩子刚进教室,就在积极地讨论动画片《喜洋洋》里面的“美洋洋”“懒洋洋”“灰太狼”等角色,讲得津津有味,因为我刚好昨晚也陪小孩看了这一集,所以我也跟孩子们一起说了起来,哇,这下孩子们乐坏了,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小恬恬都眉开眼笑地说了起来,最后我把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拿到课堂上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整个课堂气氛特别好。其实,平时老师可以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做朋友,用一颗童心去走近他们,让孩子们有活动的自由和信心,就能大胆地去尝试、创造。而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及时地进行课程调整,以儿童积极体验为中心,将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性和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二 观察幼儿,共同发现新的问题
教师是儿童的合作伙伴和引导者,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解释者和辅助者,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抛开传统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多了解一下孩子的思想与感受。教师在各种活动之中都应去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行为:看看他们做了什么事情,产生了那些行为?去听听他们说了什么话,想表达什么思想?当出现问题或矛盾的时候,多问一些“为什么”,给孩子说话,解释的机会,不要太快下结论,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空间,这样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获得意外的收获。
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在保育员拖地板的时候,突然就在旁边拉尿,当时保育员很生气,正想批评他,我把这个孩子叫过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阿姨拖地很辛苦,拖把沾水很重,拉点尿把地板弄湿就方便阿姨拖地板了。”我觉得,孩子的想法是好的,但做法是错的,这时其他小朋友在看我如何处罚他,我突然想,何不让孩子们来讨论呢?于是我请孩子们来评价,孩子们高兴地叽叽喳喳地说开了:不能乱撒尿、不讲卫生、教室有臭味等,接着新的问题来了:“尿是水吗?为什么尿是臭的?尿流到哪里去了?尿有用吗?”等等问题,看到孩子们讨论这么热烈,我很高兴,既然孩子们感兴趣,我们为什么不继续探讨下去呢?于是,我在上课的时候,针对这次的事件,引导孩子们把“废水、日常用水、饮用水”进行了对比,知道水的作用,同时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水,如何节约用水,还要求孩子们平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最后,这个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这件事情也得到了一个圆满的解决,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 尊重幼儿,维护幼儿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幼儿是独特的,幼儿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幼儿的“学”与教师的“教”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幼儿“学”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教”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影响了幼儿“学”的内容和质量。幼儿园课程必须适合每一个儿童,符合所有儿童发展的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应寻找幼儿对活动感兴趣的问题所在,而活动实施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幼儿身上的反应,一方面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要尽力把要求幼儿掌握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存放着孩子们的小秘密,他们可以是孩子们的梦,也可以是孩子们的一个小故事……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怪的……孩子们尽情地将自己的幻想和创造通过说、唱、跳、写、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我们必须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得出一个结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兴趣是学习的真正动力,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就必须得到满足和尊重。
如在一次游戏过程中,我让幼儿用胶粒积木搭出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检查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看见有个幼儿只搭了一根直线,就问他:“你搭的是什么?”他不理我。我很想知道他的想法,于是我接着问:“你搭得挺好的呀,这像蚯蚓,又像一根小棒棒。”这孩子马上在直线下方添上“爪子”,说:“我搭了一条长龙。”一会儿他又添上“翅膀”,说:“我把它变成一条飞龙。”由此可见,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教师一定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如果这时教师批评幼儿,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打击他的自信心与创作欲望。需求一般藏在幼儿表面行为的后面,幼儿情绪好,就容易听进教师的话,能比较顺利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
四 赏识幼儿,爱是教育的基础
热爱生活,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教幼儿体会简单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作为幼儿园教师,有一颗爱心是前提,就是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要无私地、公正地、无选择地爱每个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渠道,当孩子用他那期盼的眼神看你的时候,请我们的教师给他一个微笑,看着他,哪怕只是点一下头,孩子小小的心灵就会得到满足,这发生在瞬间的交流也是一种爱的方式。记得我们班有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也不喜欢跟小朋友交谈,有一次我让幼儿画自己心里最喜欢的人,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他拿着手上的画一直在看我,我就招手叫他过来,我打开他的画,发现他画了一个穿裙子在做操的女孩,头上还扎有两根辫子,我问他:“你画的是谁呀?”他小声地说:“你呀。”我忍不住笑了,“谢谢你!你画得真漂亮,老师很喜欢。”我摸摸他的头,小孩笑了,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其实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是第二天,孩子的妈妈送幼儿来上学的时候,妈妈说她从未见过自己的儿子这么开心,听了家长的话,我既高兴又惭愧。是呀,聆听孩子的心声,观察孩子内心的喜、怒、哀、乐,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因为我们成人的评价对孩子来说,每一个动作、每一句都很关键,时刻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去接受孩子心中的真、善、美,了解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孩子的合作伙伴。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合理运用夸奖、鼓励、欣赏等正面教育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行为。夸奖孩子的原则是:该欣赏的就欣赏;不该夸的就不夸,但不要正面批评,要旁敲侧击;要夸的内容必须具体;寻找孩子被夸奖、被欣赏的理由。例如:对一个知道做错了事、充满害怕情绪的幼儿来说,教师亲切地搂抱他一下,摸摸他的头,远比说一句“我原谅你了”更让幼儿安心,更让幼儿理解到“老师原谅我了”。
可见,教师在反思中学习、成长。教师在与幼儿学习、游戏、活动中不断地记录、分析,主动地审视幼儿的“学”与自己的“教”,就会通过反思主动构建教育经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累经验,不断提升,使专业素养不断地提高。
摘 要:声乐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歌唱的呼吸;表情;演唱技巧;兴趣培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幼教行业飞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等幼儿教育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优秀幼儿教师的任务,而声乐课作为幼教专业的一项基础技能技巧课和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其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观念,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
一、学生现状分析
声乐基础几乎为零,需要从最基本的识谱、站姿、表情、呼吸、咬字、吐字等学起。学生对声乐很感兴趣,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确定目标,合理选材
中职幼教专业学生的声乐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能用正确的情感歌唱,提高其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能够声情并茂的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能够胜任幼儿园音乐课教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有选择性的挑选一些比较简易,曲式结构简单,风格多样化的作品。如《送别》、舒伯特《摇篮曲》及《雪绒花》等一些中外歌曲。另外还要穿插一些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儿歌。
三、教学方式方法
(一)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进入我校就读幼师专业的学生,大都数来自农村,其在中小学时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甚少,因此,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如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教师更应耐心细致地讲解,针对诸如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问题,要反复地讲解示范,并及时地进行回课指导。同时穿插视唱、识谱、节奏的训练,引导学生学新作品之前先看谱、唱谱,演唱时可以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唱出来的声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自学奠定基础。
(二)注重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声乐学习亦如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适时地演唱一些中外的名曲、或者教唱一些时下最流行的音乐作品、讲一些中外名人趣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此外,还得让学生学习得有成就感,只有让她们感到进步,她们才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基本的演唱技巧的同时可适当穿插一些旋律优美、音乐性较强的歌曲,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积累更多的知识。
(三)注重能力培养
对于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唱好歌曲是她们今后成为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她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基本的识谱能力,较简单曲子的分析及试唱能力,儿歌的自弹自唱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围绕这些能力展开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选曲目及授课方式就很重要,例如,《送别》和《雪绒花》和里面的不同类型的节奏都为儿歌弹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目前采用的是小组课授课形式,前45分钟做发声练习、唱谱练习等,运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新课的讲授,后45分钟为个别单独回课指导和个别展示,针对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例如:
1.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是获得歌唱方法的重要途径。发声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声音,力求自如、柔和、圆润、明亮、统一和集中,使之具有高位置的混合共鸣并富有穿透力,为更好的表现歌曲艺术服务。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作示范。示范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表情,面带微笑,气息要保持在深呼吸的状态下,同时也要这样要求学生。坚持每节课都要做发声练习。
2.识谱问题。第一学期初始,教师每节课应严格抽查学生识谱,或者请高年级的学生用自身的学习经历告诫她们识谱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认识乐谱,这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很有作用。可以用标准的意大利语来唱谱,可作为发声练习用,学生挺感兴趣。
3.节奏音准。节奏和音准问题几乎是每位刚学习声乐的学生都要掌握的问题。这也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差异,有的学生五音不全,所以在教学中经常遇见有的学生唱歌“跑调”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应该耐心的辅导,个别辅导。发现问题后还要结合其他学科教师一起来解决,比如乐理老师可以帮忙纠正一下学生节奏的问题,试唱练耳老师和钢琴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多听听钢琴的声音,多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从而解决音准和节奏的问题。
4.歌唱的表情等综合知识。歌唱的情感问题应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笔者经常会跟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每首音乐作品都有她的灵魂”。拿到一首作品,我们不仅是要学会演唱她,而是要会去表达她,理解它内在的含义,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5.儿歌教学。幼教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女生,平时我们会选择大量适合她们演唱的独唱、齐唱与合唱的歌曲。为了将传统声乐教学的普遍经验与学前师范声乐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得穿插一些中外幼儿歌曲,旨在提高学生对幼儿歌曲的风格、类型、演唱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她们对幼儿歌曲的兴趣,增加演唱幼儿歌曲的技能,为今后的幼儿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定期观摩汇报
坚持每月一次的观摩汇报表演,将当月的学习成绩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每月定时举行一次观摩可促使学生积极练声,让怯场的学生逐渐适应在人多的地方歌唱。另外就是要多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举办的文娱活动,锻炼其心里素质,效果明显。
(五)开设学科活动
对于热爱声乐且很有潜质的学生,增加每周一次的声乐第二课堂学科活动课,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特别重视发声技能技巧的作用,结合相应作品进行合理有序的训练,可以选择一些技巧突出、音乐性较强的作品,在增强学生演唱热情的同时,也大大的挖掘了其音乐潜能。
(六)爱心教学
对于拘谨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肯定的点头,一个善意的微笑会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对于浮躁粗心的学生,一个善意的批评会使学生更加用心去学习。对于经常出错的学生,耐心细致地提出解决办法,会使她更加细心的去学习。这一切都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音乐教育事业的爱。
笔者深深爱着我的职业,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看到学生每周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时,笔者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感到自己责任重大。笔者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学工作,扎扎实实讲好每一堂课,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她们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摘 要:本文分析了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在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中,彻底转变“边讲边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新的、适合当今教育改革需要的任务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从“做”中探究学习,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课;任务教学法
一、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原有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受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许多美术教师仍然固守“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学习评价”“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没有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常常是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为中心,学生被放在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学生的作品也严重存在着模仿操作的痕迹,作品内容“整齐划一”,没有任何新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不利于学生学习力、创新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时间紧,任务重
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的课时非常有限,而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因此,相对来说,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学习任务都比较繁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术教师如果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让学生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地去学习,那么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目标就很难顺利实现。
(三)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与幼儿园美术教学需要严重脱节
许多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都是专业出身,他们从学校出来就到幼儿教育专业岗位上任教,没有幼儿园的美术教学经历,因此他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多半也会用专业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为理论知识讲得越深越好,越细越好。这样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与幼儿园美术教学需要严重脱节。
二、任务教学法的作用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呢?笔者认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必须创新教学模式,采取新的、适合当今教育改革需要的任务教学模式,即:“任务――学习――实践――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密切联系幼儿教学实际,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听讲,去学习,去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入探究,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创新能力都有所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并在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做出正确而具有鼓励作用的评价。从而彻底转变教师代劳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从“做”中探究学习,眼、脑、口、手并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优化幼儿教育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任务教学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技工院校的学生还处于青少年期,他们的自我学习及管理能力还比较差,通过采取任务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给学生下任务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年龄特点。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了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会因此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感觉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加深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更高的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任务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课前,带着任务去准备
课前准备环节是师生双方面的。一方面是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研究教材、明确学习目的、教学的重难点,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必要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工具材料和范例作品。另一方面是学生要围绕教师布置的预习或课前用具、材料的任务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可以根据具体的任务内容确定是小组合作准备,还是个人单独准备,在进行准备前、过程中或准备工作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随时联系教师。
比如,笔者在进行肌理表现课教学时,为了避免由于枯燥的纯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很好调动的现象发生,便采用了任务教学法。首先,笔者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并准备了一幅范例作品。在导入新课教学环节,笔者将课前准备的肌理表现画范例作品――《丰收的季节》在学生中进行了展示,并将画作与观看的学生保持两米左右的距离让学生们观画,请他们感受画面所表现的肌理,并猜一猜画中都用了哪些天然的材料。学生们对画中使用的树叶、铅笔削下来的卷卷、牙签都猜得很准确,但是其余的材料便猜得五花八门。当笔者告诉学生,这幅画中采用了花生、餐巾纸、乳胶、树叶、铅笔、沙子、果汁粉时,他们的嘴巴随着一声“啊”张大开来,有的开始回味,作恍然大悟状,有的开始互相询问,还有的直接问到了笔者。笔者因势利导,开始讲新课,把肌理与色彩搭配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并出示了笔者用线袜子做的玩偶给学生欣赏,让学生结合肌理和色彩搭配,点评一下作品,并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了一个针线包,一双洗干净的旧袜子,一把剪子和钮扣数颗,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制作出合适的布偶,然后进行小组间点评,教师点评。通过这样的任务教学,学生手、口、脑并用,不仅学习积极性高涨,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
(二)运用任务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运用任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比如,在上文中提到的肌理表现技巧的教学后,笔者留下“任务”,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谷物、废品、旧衣物、旧袜子、旧手套、树叶、花瓣、绒线、羽毛等物品,制作挂件、绘画、玩偶等,注意其肌理和色彩的搭配,并对自己的作品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两天后,当学生把作业交上来时,笔者发现了很多优秀作品,有的学生将各种谷物的肌理运用得恰到好处,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画卷。还有的学生利用丝袜、线袜的特有纹理及色彩,制作出了小兔子、袋鼠、小熊等形态各异的小动物,还有的学生用绒线,制作出了美不胜收的图画。
笔者经常会用身边看上去不起眼的“废物”,制作出学生意想不到的作品,久而久之,学生在这方面也很用心。记得当时谈到传统手工艺品的刺绣,女生们非常想学,可是大家也知道这刺绣可不是一时之功,于是,笔者想到了当下流行的十字绣,可是,十字绣的材料如果去商店购买,要花费不少钱,于是师生一起提出了解决十字格问题的三个方案,一是用单一颜色的粗麻布上的纹理格替代,二是用麻袋的纹理格替代,三是用编织袋的纹理格替代。也提出了衬底较软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个,洗干净后裁成合适的大小,然后刷上一层木胶,晾干便成了绣品的衬底了,再把要绣的图案画上去,然后按照画好的图案进行刺绣即可。绣线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市面上随处可以买到的晴纶线。一个月后,学生们呈现出来的作品令人刮目。这些作品中,有的是壁挂,有的是钱包,还有的是枕套。画面有的古朴,有的典雅,有的透着乡土气息,有的现代感十足。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的作品不尽人意,色彩搭配和画面没有和麻布、麻袋本身的色彩和肌理有效结合,显得有些游离。通过点评,学生们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三)通过任务教学的实施,渗透幼儿美术教学法
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人是要从事幼教工作,因此,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一定要结合幼儿美术教学来进行。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要与幼儿美术教学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两者的结合。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学会教学的方法,一举两得,便于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力。
任务教学法尤其适用于幼儿,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管理的能力,没有学习目的和目标,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完全依靠教师的教学活动安排来决定。所以,任务教学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笔者采用的是任务教学法,学生们对此方法非常受用,而且也非常熟悉。所以,学生们在实习时便把这一教学法应用得非常灵活。他们知道幼儿美术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学具的准备更加重要。因此,他们在实习时,很注意课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明白,在给幼儿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明确、具体。比如,他们在幼儿园实习时,进行了一节《手工》教学课,没有一个学生会忘记提前准备学具。在带着学生进行手工操作时,他们每操作一步都注意提醒小朋友注意,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作品完成后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有很多学生,把在幼儿教育学习的手工制作,用到了实习课教学中。
(四)任务教学法与分层(组)教学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兴趣和爱好也各不相同,优势和劣势也大不一样。所以,在采取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与学生的个体特征相结合,做好分层(组)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对教师留下的“任务”有信心去完成,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地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一个质的飞跃。分层(组)教学,除了将学生按其基础、兴趣、优劣势等把学生进行分层(组)外,还要把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分层(组),在给学生下任务时,一定要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层(组),布置其可以承担的任务,把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水平分解成符合各类学生现有发展区自学的部分,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学习的部分以及适合学生探索,拓展部分等多个层次的内容。一方面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布置相适应的任务,并对整体任务的学习结果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使学生能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对学习的过程要分层推进,由浅入深。课前准备立足于学生现有发展区,要准备到位;课堂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展开,要导学到位;课后侧重拓展、自主探索并完成作业,要激励、评价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中学习,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探索,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四、实施任务教学法时注意事项
(一)兼顾具体化与开放化
实施任务教学法时,对学生所下的任务兼顾具体化与开放化。一方面要注意任务的具体性,让学生都能知道向着哪个方向努力,向着哪个目标前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任务的开放化,开放的任务能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开放化的作业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便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更便于学生在作品中张扬个性。
(二)难度要适度
任务教学法比较适用于学习美术基础技能、手工应用方面等的知识和技能,不适宜技能难度大的内容。任务过难、过重,学生便可能会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信心受挫,而任务过易、过轻,学生的能力便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实施任务教学法,必须综合考虑课时安排、教材内容、设备设施、材料用具,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实际学习情况、自学的能力、身边资源可利用情况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要把选择好的教学内容,一一细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分别落实到课前预习、课堂的探究、课后的拓展等环节。
总之,任务教学法不是灵丹妙药,不能除百病。任务的下达如果不切实际、随心所欲便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五、结束语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能认真钻研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探讨出适合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和个性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就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摘 要:幼儿期是幼儿身心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指导。受幼儿特点和教学特殊性的影响,幼儿教师必须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和教育。而中等师范学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场所,不断和继续发展幼儿教育专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等师范;幼儿教育;发展;必要性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幼儿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小就把他们送进好的幼儿园。好的幼儿园的衡量标准除了学校先进的教育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教师高超的教育水平。一直以来,大家对幼儿教师的职能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以为幼儿教师只要指导好幼儿唱歌、跳舞、数数、识字,并保证他们不哭不闹就行,殊不知,幼儿教师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健康的性格特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接受过专业的幼师教育和培训,具备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所以各种教育模式的幼师专业应运而生,幼师专业也逐渐由以前的中专向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发展。
二、中等师范学生的特点与幼师需要相符合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中等师范学校根据幼师专业的特点,科学设置教学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中等师范学生的特点与幼师需要相符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可以为一线教育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无论在教育的哪个阶段,教师都必须与时俱进,时刻更新教学理念。中等师范学生的加入,可以为幼儿教育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首先,他们都是年轻的一代,能歌善舞,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快,也能很快地融入到幼儿群体中;再加上学校对他们进行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他们能准确把握幼儿的行为特征以及通过行为所体现出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言行举止,有条件的还可以为每个幼儿建立档案,认真记录幼儿身心发展、学习状况等,掌握幼儿成长的详细资料。
2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更能激发学生对于职业的归属感
由于中等师范学生多数是在初中学习成绩比较弱的学生,他们在自我职业规划的时候往往能摆正心态,根据自身价值综合考虑,找到对幼师这一职业的归属感,从而脚踏实地地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同时在进入职业岗位后,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责任心,而不只是为了一张证书或一纸文凭。相反,高学历的幼师专业学生,他们往往“眼高手低”,喜欢从事幼儿教育的相关研究,但是不喜欢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相较而言,中等师范学生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工作态度更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所以发展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3学校积极为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以培育更多优秀幼师人才
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根据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积极增设相关课程,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力求基础课程、综合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等的协调统一,以期培养出厚基础、宽领域、精专业、强实践的幼儿教师。 其次,加强中等师范学生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所谓的职前培训是严格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职后培训是为了弥补幼师在之前学习中的不足,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比如多参观和访问其他幼儿园或幼教机构,吸取他们的教学优点,积极改善自己。 最后是教师专业素养方面,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视对幼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它要求幼师除具备细心、耐心和爱心外,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强烈的敬业精神。
三、结论
在中等师范学校中发展幼儿教育专业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等师范学校在传授幼师学生专业知识、教学技巧、个人能力和专业精神等方面提供了系统正规的教育途径,也为幼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摘要】职业教育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所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的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并非培养专业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能方面尽可能更广泛一些,以便学生通过学习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
【关键词】职业教育舞蹈教学改进
幼儿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有着其特殊的规律性:它不同于少年儿童的启蒙训练、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更不同于高师的舞蹈教育专业。它是将三者为一体、同时又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舞蹈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更是弱之又弱。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育强调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幼儿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势在必行。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来对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职校的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谈谈浅见。
一、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状况,因材施教
进入职校幼儿教育专业学习的对象都是16~19岁的女生,而且大都来自农村,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教学设置了阻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合理的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情况进行教学。比如:一种是文化成绩好,虽对舞蹈有一定的爱好但自身舞蹈条件差的同学,针对这类的同学,我不要求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只要求她们必须熟知舞蹈动作的要领、精髓,以培养其欣赏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今后作为幼儿教育教学人员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种是在舞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曾受过短时间或不是很正规的训练且自身条件好,但文化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此类学生我会利用其自身条件好的优势,重点训练她们的动作,提高她们的舞感,让她们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争取参加各级各类的舞蹈比赛或参加“3+X”高职考专业性的大学;再一种是文化成绩差,自身条件差,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同学,我要求她们认真上好每堂课,但对其动作的要求不高,能完成就好,同时能感知音乐的节奏,慢慢培养她们的兴趣,教授她们对幼儿要有爱心,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师德。
二、根据培养目标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讲,对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比如:第一学年,我安排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在训练中遵循从地面――把杆――中间训练,从单一动作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感以及舞蹈感受。第二学年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始先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动作特点以及动作的来源,接着做示范动作,用组合的形式体验各个民族的不同舞蹈风格,真正学到舞蹈的“味道”。第三学年学习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的创编,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创编出有亲和力的幼儿舞蹈让幼儿喜欢。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学生即将参加实习和以后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根据培养对象传授舞蹈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我认为,教会学生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组织编排幼儿舞蹈节目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得很好但面对幼儿园的孩子时却不知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等手段,教会学生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应幼儿语言习惯。其次是正确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好的纠正。第三,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尽量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收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
四、全方位考核培养对象,完善舞蹈教学成果
为力求培养能跳、能编、能教、能分析的全方位人才,我采用的考试方法有: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分析优秀舞蹈作品考试三部分。在实践考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有考核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在分析优秀作品考试中,我会提前安排一定的观摩时间,拿一些有学习价值的舞蹈资料或舞蹈比赛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考试中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感。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生完成傣族舞蹈综合练习后,教师又对学生提出了新的创编要求,要求学生自选一段傣族音乐,自编舞蹈动作(已经学习过的动作要求少用,就是用也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发展才可编入组合),当然队型的变化、空间的流动是必不可少的。自编的原创动作的加入是真正考验学生的时候,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更能体现出每个学生对动作元素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使得每位学生都开动脑筋,灵感乍现。教师不可小视学生的创造力,他们凭借眼睛、身体和才思所创编出来的动作,往往新鲜而又充满个性。优秀的舞蹈教师要具备善学、会跳,能教的素质,只要我们有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坚持,我们就能教出出色的幼儿舞蹈教师。
总之,舞蹈是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课,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强化学生文明行为,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文明素质,陶冶美的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参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国家培养出胜任幼儿教育的师资。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培养和专业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就此论点谈谈本校幼教专业的现状与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幼教专业;建设;发展
幼教专业是本校新开设的专业,以“培养一批合格的幼教人才”为目标,以抓教学质量入手,注重爱心教育、品行引导,力求让学生做到德才兼备、才艺双修;注重上情下传、下情上报,发挥纽带作用,进一步和谐“教、管、学”环境;注重总结归纳、整改提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目前开办2个班。开设舞蹈、声乐、电子琴、绘画、手工、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专业课程。95%学生来自农村,且家庭情况不富裕,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性格大多数比较淳朴、温顺,尊敬老师。
二、教育理念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及发展,因材施教。本人任班主任五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工作思路较为清晰,管理能力尚可。第一学年,主要从入学教育、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交友、网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提高认知水准,改进生活习惯。在我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下,班风较好。
三、专业课概况
(一)舞蹈课
由于专业老师缺乏经验,教学方面略显单薄,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较差,很多学生学了一学期还不能下衩、下腰、倒立;第二学期学生的基本功有一定的进步,每周8节课,4节基本功训练,4节民族舞蹈。
(二)电子琴、声乐课。
本校电子琴仅有16台,上课时不能满足学生一人一台琴练习。学习了三个月,学生基本上能认识乐谱,弹奏出六首幼儿歌曲;声乐课缺少专业教师,代课老师授课水平一般,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发音不准,且不会唱美声。
(三)绘画
该课有专业教师授课,每个学生拥有一块画板,但是缺少画室,缺乏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只会画一些简单的素描、水彩画。
(四)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
这些课属于专业理论课,相对专业实训课就显得枯燥一些,教材内容比较少,案例不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四、专业管理模式
部分学生入学就读后,随着对学校环境的不断熟悉,新鲜感在不断衰减,在她们看来,学校的整体环境、管理模式和她们的预期有较大出入。
(一)较大的矛盾表现在:活动的范围小,且没有娱乐项目;多媒体只能用于教学,平时获取信息通过看电视;缺少社团等活动机构,让学生觉得课后无事可干,只能在宿舍――饭堂――教室转。
(三)教学设备。硬件设备存在的欠缺让个别同学觉得学校不具备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对学校及专业缺乏信任。
五、专业的长久发展
(一)招聘专业教师
目前我校紧缺的是幼教专业教师,建议招聘3-4名专业老师。涵盖舞蹈、声乐、幼儿保健等,如果第一届学生没有教好,今后就会影响到就业,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师资队伍的提高
本校专业教师比较年轻,因利用寒、暑假时间派老师到幼儿园实习;或参加相关培训班;或去外省幼儿园考察,学习新的教养经验,或去高校继续学习。
(三)专业班主任的配备
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的领路人。专业班主任的配备是相当重要的,应当让专业对口的教师担当班主任,利于对学生在专业上的指导。
(四)增加教学实训场地
现有的专业实训场地有电子琴室、舞蹈室,但还缺乏一些专业场地。例如:
1、添置钢琴。现有的钢琴只有一台,由老师示范演奏。建议再添置几台钢琴,可以选用雅马哈或卡瓦依。
2、添置部分电子琴。现有电子琴15台,不能满足学生上课时一人一台琴。
2、设立小间独立的钢琴房。学生在练习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利于学生练习。
3、设有专业的绘画室;
4、设立模拟幼儿园的实训室。利于学生学以致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五)假期见习
为了让学生走上岗位能胜任工作,建议在第二学期暑假期间可以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了解行业需要,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差距,加强学习专业课兴趣,使学习更加主动、自觉。
(六)完善学校娱乐生活
1、多开展校园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图书馆的书都比较陈旧,应丰富学校图书馆对藏书种类,并向学生提供借阅。
3、成立各种社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