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6 06:21:09
序论:在您撰写园林绿化设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乡镇园林绿化普遍存在重视建设方面,忽略管理方面的现象,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乡镇园林绿化做好建设管理工作是当务之急。本文对乡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乡镇;园林绿化;设计;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在诸多领域都实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在乡镇的经济,社会面貌等方面。在物质文化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人们对身边的园林绿化提出要求。因此,乡镇园林绿化的概念也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关注。
1、乡镇园林绿化的具体定义
乡镇园林绿化是指在我国传统园林绿化和现今园林绿化的基础上,密切将乡镇的需要和乡镇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满足社会及人们的需要,以建设国家园林乡镇为目标的一种创新型园林绿化概念。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乡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
在乡镇的园林绿化区普遍存在着绿植养护管理不到位,绿植养护质量差,直接导致苗木存活率低,绿化的景观效果不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乡镇的绿化工程中,建设期间,人人卯足干劲,加大力度的去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在建设完毕后,不再需要工程队,而是需要绿化养护队伍,由于乡镇领导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水平、发展目光等方面比起城市领导要弱一些,一定程度上对管理的概念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存在绿化建设达到了预期效果就是完成了目标的心态,对后续的管理工作不够完善,以至于辛苦建设的高标准绿化场地,出现苗木被杂草淹没,乔木生长歪斜等现象。
2.2经费不充足
乡镇政府的经济能力较弱,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入不敷出的项目,需要大量的经费来建设和管理。所以,在园林绿化建设完成后,因为经费不到位基本无法开展后续的管理工作,苗木萎缩、受病虫侵害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大大阻碍了园林绿化工作的进展,也对当地的环境和居民的正常或带来影响。
2.3园林设计不合理
对园林进行设计时候,设计者没有完全掌握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生长习性,造成苗木的种植不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枯萎死亡的现象。如:将不适合种植在一起的植物,搭配了在一起,导致苗木的叶子枯黄脱落;在小范围土壤内种植过多的植物,造成苗木营养不良长势差等。
2.4园林绿化管理人才短缺
乡镇在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方面的人员有限,基本上没有专业的绿化管理人员,在重要的绿化管理工作上只有小工来修剪和除草,解决不了苗木根本上的问题,由于人才的短缺,不能及时的发现苗木的问题,解决措施不当,导致苗木死亡的现象也不在少数。严重缺乏专业的园林绿化管理人才来管理绿化场地。
3、解决乡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
3.1落实绿化工作经费
园林绿化是一项花费、开销很大的工程,乡镇政府要合理安排园林绿化管理的经费,并制定相应的绿植养护管理政策,可以对施工对、设计师、养护队伍进行公开的招标,来广泛的选择。经费有了一定的保障,乡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才能得到落实,并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
3.2合理的设计园林绿化
有的乡镇地位位置特殊,那么,在设计园林绿化时,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的利用溪流、山林、苗木等资源。同时,还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是乡镇园林绿化的基础,要合理的去利用。设计适合当地建设的园林绿化,也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4、正确进行园林绿化养护
4.1对草地的养护管理。园林绿化的草地按照种植时间可以划分为长满期、旺长期、缓长期、退化期,所以草地的养护应该根据不阶段的不用生长要求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在草地水分方面管理,春夏季节稍微干点,秋冬季节稍微湿润,并需要施肥,控制生长速递。
4.2树木的养护管理。要进行肥水管理,大数目在施肥时候,要在数根周边挖小洞穴在施肥,小树木施肥时候,进行松土,都要保证在浇水时有足够的湿度,防止侵泡了树根,做到这些就需要依据树木的大小、高低、来操作。如:高的乔木,树根会入土较深,缺水问题不严重,所以平常的维护中不需要浇太多的水;矮的灌木,树根较短,要多交点水才能够健康生长。同时,我们也要对树木进行修剪,对树型进行管理,运用艺术设计,对树木进行修剪,使树木的生长错落有致,让乡镇园林达到如风景区般美观的效果。树木的病害、病虫防治管理不能忽略,应该定期检查树木的健康状况,对有病情的树木使用药物治理。
4.3对花卉进行管理。对于高大的花卉应该在培土方面进行注意,防治倒覆,及时清理干枯的枝叶。花卉中的盆栽花卉分为花圃培育和室外装盆的2个阶段来进行管理,夏秋季节要注意保持花土的湿度,通风阴凉处存放,要遮光不可暴晒,冬春季节却相反的要足够的通风和采光。都需要工作人员的专业护理。
4.4增加专业技术人才
乡镇园林绿化建设正在迅速的扩展,园林绿化建设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种植的植物品种也日益丰富,这样给园林绿化的管理人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需要配备懂技术、懂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如:日常养护、除病害方面的工作。有了专业技术人员,才能适应园林绿化工作发展的需要。
4.5建立园林绿化长效机制
乡镇政府中,尽量设立绿化管理办公室,组建从事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的专业性队伍。同时,定期组织对管护区的苗木、花卉进行检查、浇水、施肥、松土等工作,大大的保证了绿植的存活率。
在乡镇居民中,政府办公室加大力度宣传,增加居民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也可以适当开展活动,使当地的生活居民也参与到绿植养护工作中来,为创造美好家园共同努力。
5、乡镇园林绿化的具体作用
5.1 园林绿化可以美化乡镇环境,提高乡镇生态质量
一个乡镇的环境除了需要镇容整洁,道路通畅之外,如果缺少大自然生机,不免使人感到生活压抑,缺乏大自然给人的宁静美。因此,人们是需要走进大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的。将具有自然美的绿色植物带入乡镇,通过专业的园林工作者合理布局,既能提高乡镇文化水平,又能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自然美的享受。这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会心情愉悦,身心也得到满足。
5.2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追求
物质生活质量的极大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也逐渐提出要求。因为在过去物质生活水平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人们的生活都是以实现温饱为目标。人们的生活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同时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所以小康社会实现后人们都以满足精神生活为目标。例如,现今社会上出现大量的徒步爱好者,打拳练剑者,唱歌跳舞队伍,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原则与施工管理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原则与施工管理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绿化;原则;施工;管理;
引言
城市园林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同时也是是城市环境建设事业和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城市的文明标志和象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园林绿化企业之间变得竞争激烈,施工企业也必须推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如此才能够既创造效益,而且被社会和行业所认同,从而使之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
一、城市园林绿化概述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把园林绿化发展作为重点对待。通过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以及改变城市面貌,并且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文化、经济带动了园林的发展建设建设,美好的环境又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盛。绿色植物在城市的环境中起到了主要的保护作用。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空气污染形势也显得非常严峻,从而导致了城市的环境质量的下降。随着有害气体释放到了大气之中,使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绿色植物能减弱噪音、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改善城市的环境。所以,改善市容市貌的首要任务便是城市园林绿化。
二、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
2.1 科学规划、注重细节
城市园林设计要有准确、鲜明的立意,从而做到规划科学,使之整体的城市区域环境与设计项目相互结合,要在项目的形式、性质以及功能等方面进行准确地定位;使之能够要做到 “三个协调”,即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和项目设计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植物载体的尺度、形式、体量、质地、色彩等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
2.2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此原则要求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周边环境的情况和地形地貌来造景,要做到不但经济上节约,而且在层次上也要体现韵律变化和起伏,从而避免出现呆板的情况。如今为止,我国任然处于社会会主义初级阶段,财力也十分有限,因此,我们也不可以追求十分奢华,当然,我们也不能够生搬西方发达国家的那种森林进入城市,以及建造很大规模的园林绿地的做法。现如今,园林设计最为主要的工作是在协调其生态系统的情况之下,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从而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身心愉悦。因此,园林设计应该要以林荫型绿化作为其主导因素,从而增加其绿地的色彩,扩展其绿化的范围,注重其立体绿化,发展垂直绿化,使之能够构建城市空间的那种多层次的绿化格局。
2.3 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造景主要强调的是:在建成效果和设计上展示植物的风韵美、生命美、人格化、色彩美、姿态美、多样化的特性,从而构建以乔木为主,藤、乔、灌、草、花相结合的那种复杂交错的绿化模式。采用立体绿化与平面绿化相结合,常绿树种和彩叶树种相配置的绿化方式,使之绿地在四季构图上达到三季有花的目的,四季如绿,从而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园林设施、精美的园林小品、完美的生态环境。
2.4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不但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同时也要遵循其美学的法则,要体现其可参与性以及可融入性。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多样化以及需求的审美乐趣,从而达到了艺术价值与服务功能的统一,观赏性与生态性的统一、美与绿的统一实现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
2.5 地方特色原则
除上述之外,园林绿化设计还必须考虑其地区的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物候,并且把园林设计与城市历史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其有着丰富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然而这就使之在能够充分满足当地生态群落以及地形地貌的基础之上,尽量保留和采用原有的微生物以及动植物,从而引入与景观和当地生态条件相互适应调节的各种植被。
三、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管理
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不论从设计到施工都要以营造美好的园林景观效果作为其主要的宗旨。因为园林工程包括假山、水景、造地型、园路、给排水、绿化栽植等诸多内容,并且在其施工中也是由诸多的施工单位合作完成。所以,如果在施工配合、施工组织、成本控制上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其施工的进度,从而导致工期拖延,因此很大意义上会影响到工程质量。所以,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
1.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施工之前,相关的单位应该按照其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机械、施工材料、施工队伍等各项准备。并且要依照对其施工工期的严格要求,施工设备、组织材料、施工员进入到施工现场,并且要计划好工程进度,从而能够实现连续施工,最后保证工程能够按期完工。
2.施工中注意事项
在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人员应该严格地按照其图纸施工,从而把握住园林的设计理念,这个也是保证其工程质量的最基本的前提,从而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绿化美化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应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加强调查,从而来确定每种材料的不同需要量,编制其施工的组织计划,在施工时还应该落实施工进度,并且依照施工的实际的进度对其计划进行相应的适当调整。从而尽力做到工程施工过程的有条不紊,从而保证工程进度能够按照其计划严格执行,使之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短其工期。
3.注重土壤的选择与养护问题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所在,没有好的土壤,就长不出好的植物。所以,种植土的来源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园林绿化土壤处理上,很难做到按《园林树木建植技术规程》所要求的那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建设园林绿地时,一方面要尽力争取使用符合要求的种植土,另一方面就要靠在养护管理时对绿地土壤进行改良,也就是对植物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以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施肥最好用有机肥,值得提倡的是把修剪下的植物残体粉碎后返还于绿地。
4.加强苗木的栽植与养护问题
遵循植物生长规律,掌握苗木栽植时间,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栽植季节、栽植时间也各有差别。掌握不同苗木的最佳栽植时间是苗木成活的关键。苗木栽植前应修剪苗木根系、树冠,拆除带土球菌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带土球的乔木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踏平;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士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不留空隙,栽植后水要浇透。5cm以上的乔木应用支柱来固定,固定物应整齐养观。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只有进行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否则,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
结束语
伴随着园林绿化工作的不断发展以及深人,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但要理解并掌握工程施工及其管理的原理,而且还要有着现场施工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之下,从而能够不断地提高投资环境以及城市绿化品位。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否科学合理的布置与运用各种各样的风景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园林绿化设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风景元素不仅可以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更能将其中的人文价值和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受到了园林绿化设计人员的青睐,也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但是目前来看,园林绿化设计中风景要素的运用还存在诸多明显而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园林绿化设计水平的提高。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对于如何将各种风景元素更好的运用到园林绿化设计中去进行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希望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风景元素;运用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相比于以前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与改善,在此基础上人们不仅仅单纯的追求物质享受,而是更加看重精神享受,有很大一部分市民开始掀起一股追求艺术的热潮,各种风景元素凭借着其在人文景观情怀方面的特征被更多的运用到了园林绿化设计之中,实际效果很好,和以前相比,绿化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其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时候,一方面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植被,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运用各种风景元素。
1、园林绿化设计运用风景元素的作用
市政府一直以来都倡导建设宜家宜居的城市,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园林绿化,这项工程的建设并不容易,如果能够将风景元素运用到其中,将会为园林增强艺术效果,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实现良好的观赏价值。
1.1美化生态环境,烘托人文建筑
绿化植物的存活率以及其观赏价值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处的地域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宗教信仰以及气候气温特点,详细分析和考察当地自然环境,科学而合理的选择绿化植被,更好的实现其美化环境的作用和价值。笔者以广东省湛江市的园林绿化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其处在热带上,气温较高,因此选择植被的时候应该倾向于那些色彩鲜艳而极具情趣的绿化植被,将其风情体现出来。除此之外,园林景观是人为建设出来的,应该实现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从而提升当地的总体绿化质量,使得风景既具备自然美,又不失人造的艺术美、情趣美和人文美。
1.2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空间和艺术作品
风景元素的运用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有着很多的体现,例如选择什么类型的植被、怎样对植被进行布局等,其中怎样规划风景元素一直以来都是设计师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环境的绿化,同时也希望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后者也是园林绿化设计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以及最终的归宿。显而易见。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重要体现,所以园林绿化从外表上看是美化城市环境、降低噪音污染、减轻热岛效应,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城市居民心灵的净化,不仅让人们有强健的体魄,更让人们又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素质。园林绿化中的各种风景元素凭借着其在人文方面的价值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2、园林绿化设计中风景元素的运用
2.1注重对风景元素和周围风景元素的融合
我们强调各种风景元素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运用时,不仅仅是重视这一点,同时也强调对于周围景观的调动和和利用,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之下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实现园林景观绿化的多样性和观赏价值。此外,在实现风景元素和周围元素结合的时候,园林景观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与魅力,人们对景观的观赏也就不会间断,每个季节都能够感受到不尽相同的景观。而运用风景元素的时候我们不仅注重其整体性,同时也要很好的体现景观的变化性,在和周围景观结合的基础上,人们会欣赏到不一样的美,使得城市的独特魅力得到彰显与体现。
2.2注重对风景元素中人文要素和冷暖色彩的应用
风景元素中的人文景观是进行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园林绿化设计中的人文景观要素体现在很多的方面,例如城市的文化背景、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等,因此,城市中的广场、主流建筑、地理位置、植物与河流等自然景观都是影响园林布局的要素。而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要想将这些要素得到协调统一的应用,还需要对各要素的地位和意义全面掌握。例如,植物作为园林绿化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理要素是它必要的生长条件,而园林中所透露出的各种文化气息,则是园林的灵魂所在,对于园林中所应用到的水体,它们是园林活力的源泉和表现,为园林的绿化建设增加了灵性。
2.3注重对风景元素中园林功用性和艺术性的应用
功用性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多的人们企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园林景还必须将风景元素的艺术性体现出来。风景元素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重要性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但是更重要的是将风景元素中的功用性和艺术性更加直观的体现出来。这就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提出了较为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他们一方面要对绿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了然于胸,另一方面也应该或多或少的了解美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那些对于艺术性要求较高的园林,例如苏州园林,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多角度、全方位、无死角的考虑到一切影响景观设计的要素,并种植合适的植被,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价值。
3、总结
通过笔者在文中的详细叙述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能够将各种风景元素更好的运用到园林绿化设计中,将会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在运用各种风景元素的时候要着力增强和实现其在人文情怀方面的价值,增强整体的园林绿化效果。以上即是笔者的浅要见解,希望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绵薄之力。
摘 要: 文章主要阐述了高速公路园林绿化设计中生态绿化设计的问题探讨,文章基于华中地区高速公路的绿化现状,根据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高速公路生态绿化设计的原则以及从不同立地类型上简述了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速公路;生态绿化;园林设计
前 沿:
近多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及沿海的发展,同样暴露了植被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加剧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加快公路建设和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在确保高速行车安全的同时,美化高速公路环境,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生态学理论
高速公路的绿化工程,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促进自然界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
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恶化,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众所周知,生态系统的大小可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加以确定,大至生物圈,小到一个细胞都称为生态系统,即使是生长在墓碑或岩石壁上的地衣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因此,由不同树种构建高速公路绿地系统也必然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生态学原理。
1.1主导因子原理
生态系统的动态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些复杂的生态因子中,有少数是有支配作用的,称为主导生态因子。高速公路绿化生态系统有诸多生态因子可影响生态系统的恢复,但总的来说,其主导因子是土壤,主要是土壤贫瘠,固体废弃物较多,土壤压实度高、通透性差。对于基本无植被覆盖且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第一步是控制水土流失,翻松土壤、清理垃圾、提高土壤肥力。
1.2最小因子定律
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如果环境中缺乏其中的一种,植物就会发育不良,甚至死亡。植物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受浓度最低的关键元素的限制。
1.3耐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存在一个范围,在该范围内所有与该因子有关的生理活动才能正常发生。早期先锋种就要根据耐性定律选定植物对营养(包括光、温、水、肥)的忍耐区间很大的种类。
1.4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原理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总体上有随机、均匀和集群分布格局的方式。分布格局是由种的生物学特性、种内、种间关系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决定的。多数时候可采用均匀格局绿化,但有时采用集群格局造成林会更有利于种群的发展。
1.5种群密度制约原理
种群密度太高或太低,都可能成为种群发展的限制因子。合理的种群密度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种群的稳定性。
1.6边缘效应原理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的过渡称为交错区。在交错区内,不同的生物群落都有向外扩张的趋势,使得交错区内有着生物多样性增大、生产力、生态效益改变等状况,这种效应称为边缘效应。在一个系统内要尽量使更多的生态种群并存,并创造更多的交错区,提高边缘长度。
1.7生态位原理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总占有一定的资源和空间,其生态位的大小反映了种群的遗传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在生态恢复中应考虑各物种在水平空间、垂直空间和地下根系的生态位分化。使物种在分布、形态、个体大小、生理、营养的选择、吸收、年龄、物候、高度、根系深浅等方面有适当的差异并分别占领相应的生态位,如乔灌草菌混交植物种的空间配置。
1.8生物多样性原理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尽管理论生态学上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有许多争论,但生态系统的网状食物链结构的增加,无疑可以使生态系统更趋向稳定。此外,多样性的增加也促使处于平衡的群落容量增加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
2 高速公路绿化中生态恢复应遵循的
基本原则
2.1 自然法则
恢复生态学理论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恢复,否则会背道而驰,事与愿违。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物种与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条件的自相适应,才能确定最好的恢复方式。
2.2 最小风险原则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在运行机制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后果以及生态最终演替方向进行准确地估计和把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地、透彻地研究被恢复对象,经过综合分析评价、论证,将其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态恢复的实施中,重视科技的投入,不仅要注意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也要注意基础理论的研究。
2.3 效益最大原则
生态恢复往往又是一个高成本投入工程,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为美化环境,为行车服务。因此,在考虑当前经济的承受能力的同时,又要考虑生态恢复的经济效益和收益周期,这是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中十分现实而又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2.4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同时要充分了解当地植物群落的演替特点,只有符合当地的植物群落演替要求,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减少维持群落稳定的人为干预,才能减少养护费用。
3、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设计方案
3.1 生态绿化设计的总体原则
(1)在满足高速交通功能的需要,有效改善行车条件的同时,改善公路自身及其周边环境景观,结合华中地区特色,使其成为集功能性、观赏性、游览
性于一身的综合体系。高速公路绿化是结合公路线型特征、公路特点和功能要求,绿化美化服从于公路功能景观需要,在保持和发展当地园林绿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植物多品种的选择、合理布局、科学配置,从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出发,从植物品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入手,点、线、面结合,使公路主体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
(2)以植物造景为主,改善高速公路环境。绿化材料采用常绿树种、草坪及植物地被,以乔木为主体,选择适量落叶树种和开花树种,辅以千姿百态,
色彩缤纷的灌木,适当点缀草花,增加景观变化,公路设景旨在调节乘驾人员情趣,应重视有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树种的栽植与引种。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3)充分考虑绿化植物的生态防护功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根据本地区地形地貌及生态特点,遵循”因地制宜、景观协调、易于养护” 的原则,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力求提供一个高效和谐的交通环境。
3.2 高速公路生态绿化设计
3.2.1 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环境恶劣、气温高、空气污染严重、空气流动迅速。由于部分太阳辐射热量被路面所吸收,路面温度较气温高;同时行车的速度快,引起中央隔离带空气流动性大,导致水分蒸发加速,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考虑到中央分隔带绿化起着遮光防眩、诱导视线、改善生态的作用,绿化树种应选择耐贫瘠、耐高温、抗旱、枝叶茂密的常绿灌木。基于行车安全的考虑,防止对向车灯产生的眩光并诱导视线。总体布局以低矮人工造形树木为主,同时栽植抗逆性强、景观效果好的植物满足中央隔离带的美化效果。
3.2.2 互通区 互通区绿化模式类型强调以生态
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美、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高速公路生态防护绿地系统,在对当地植被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植物选择贯彻“适地适种”
的原则,大量应用当地野生的、生长健壮、适应性强、观赏性好的品种,尽量避免外来植物对原有生态的破坏。互通立交区面积较大,场地是原来的施工料
厂,绿化设计时必须考虑全部清除垃圾,多数绿化种植区地势低洼,选择植物品种除抗性强外,还要有耐水性,可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手法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经济树种与观赏树种相结合,树种配置协调统一。同时注意在靠近引道处避免使用乔木和大灌木,保持视野开阔,确保交通安全。另外,因互通区面积较大,大的构图造型可结合苗圃建设进行设计,因主线上绿化苗木需不断补植,因此有选择地建设相应品种的苗圃,即美化了互通又有效地提供绿化主线的大量苗木,降低了工程造价,减少养护费。服务区、管理所及收费站则采用园林手法,以绿篱草坪为主,点缀花灌木色块,及乔木和花架配合,外围植乔木,组成花园式庭院。
3.2.3 边坡
边坡是高速公路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由于边坡较陡,雨水的冲刷会造成边坡水土的大量流失。因此,边坡绿化其首要功能是生态防护,保护路基,稳定边坡,恢复边坡的自然生态。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考虑土质及环境特性,要选用抗干旱、耐热、根深、固土性能好的植物品种。
3.2.4 沟外及沟外绿化设计
沟及沟外绿化是高速公路绿化和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域,目前多是以乔木为主的绿化防护林带,林带的设计要与路外绿化状况和建筑及自然景色相协调。林带可为纯林即某区段用同一种乔木组成,也可以是混交林,即林带由两种或几种乔木组成,在种植方式上可以孤植、丛植或行植,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可单行种植或双行种植;在林带用地较宽松时,应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式栽植法,突出生态性和景观效果。边沟是高速公路的排水区,在这里栽植的树木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水性能。
4 、结束语
高速公路建设日新月异,高速公路建设一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二要应用生态学原理,恢复高速公路周边的生态环境,尽量降低因高速公路建设而造成的环境质量的降低。在绿化中选用抗性强、绿期长、观赏价值高、耐修剪,并且不需要特殊管理的植物种类,除大量选用城市绿化苗木的种类外,还应采用抗性强的当地野生植物,既可降低养护成本及绿化工程的造价,又可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也随之显得越来越重要。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是提高小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社会理念进行园林绿化设计。
【关键词】住宅小区;生态园林;园林绿化设计
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也随之显得越来越重要。任何一个住宅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它不仅具备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娱乐、情感与思想交流的地方。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终做到中国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因此,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必须同时考虑住宅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创造出使人们感到愉快和舒适的优美环境,做到“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
坚持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在园林植物的配植上,一是植物的选择上应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二是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只有与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选择才能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三是植物种植要结合生态园林要求,以绿为主,以植物造景,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创造出自然、清新、舒适、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绿化环境。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居民对通风、光线、日照的需求,所以小区的环境以及居住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综合规划,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特别注意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要求。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还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使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出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雨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搭配上一些诸如小石凳(供人们休闲时使用)、健身器材(供人们锻炼时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还要考虑好道路的布置。道路布置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在空间形态特征上,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同时应该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大胆采用以曲代直的规划方法,在道路两侧栽上植物以供人们遮阴纳凉时使用,造出“虽由人做,宛如天开”的自然环境来。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主要以生态园林为主。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生态园林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可以美化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将刚性的建筑与灵活的人性相连,构筑起人性化的居住空间。如果将房屋建筑比喻为现代住宅小区的骨架,那么生态园林即可谓是住宅小区的血肉。
住宅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做到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也只有绿色植物才能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因此,可以在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加上一些绿化隔离带,在建筑物前使绿化与山水相结合,从而达到有效地以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调剂过于平滞和呆板的建筑线条。绿色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要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地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坚持以美学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融住宅小区景观为一体,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利用园林植物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在局部地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律予以表达,丰富和提升生态绿化的内涵和功能。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味和情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健康的需求。为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还要用“巧于因借”的借景手法,巧于因借的“巧”体现在“借景随机”中,山形水势、树木花草、风花雪月无不可成为随机的所在。“因”者,是就地审势的意思,“借”者,景不限内外,所谓“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这种因时、因地借景的作法,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园林组成因素诸如山水、建筑、山石、树木都不会说话,必须借助赋予自然景物中的文化表达,因此,借景艺术在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出相同的设计来。它应取之自然,还之自然,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还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突出地方特色,创造出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园林景观,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还要特别注重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营造出高质量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居民生活环境,使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与建筑自然和谐、融合完美,全面的构筑出现代人绿色环保舒适的居住空间。
总之,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是提高小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社会理念,应科学的运用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各种园林植物特征,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的艺术手段来营造完美的植物造景。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成为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配置;应用
1.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也在不断地加速发展,绿色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粉尘,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工作人员可以把吸收粉尘能力强的植物安排在路旁,而那些光合作用强的绿色植物可以栽种在居民区等。
1.2绿色植物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
当工作人员了解各种绿化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它所处的环境以后,就可以对其进行配置,实现经济、实用性的栽植花草树木等植物,同时还能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城市美感。
1.3减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绿化植物如果配置不合理容易滋生病虫细菌等,如果工作人员能够熟悉他们各自的习性以及抗虫抗菌能力,就能通过合理配置减少病虫对植物的危害,为城市发展减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因此,鉴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存在这么多的好处,应该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2.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2.1植物配置的设计水平较低
从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现状来看,我国植物配置设计的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绿化单位缺乏设计人才,或者是绿化工程被相关部门分包出去,使植物配置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造成的,严重影响了植物配置作用的发挥。
2.2植物配置中的植物选择缺少多样性
大部分城市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植物选择时,过于草率和应付,只是单纯地选择几种成活率较高的植物进行配置,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美学价值、绿化效果、搭配的生态效应以及自身的环境适应情况,导致城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不足,植物选择较单调,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植物搭配的作用,使绿化和艺术性相分离。
2.3园林绿化中对于植物的选择缺乏个性
园林绿化中可供选择的植物种类比较多,并且每种植物都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好肥沃的土壤,有的植物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好,有的植物四季常青,有的植物有固定的开花周期等等。在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时,人们往往忽视了植物的特殊习性,盲目进行植物的种植,导致植物的成活率不高,并且大部分设计者复制别的城市的园林植物配置,使城市在植物配置上缺乏个性。
3.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起伏和韵律
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但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这样才产生节奏韵律感,尽量避免布局呆板。
3.2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3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加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
3.4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比较适合。
4.园林植物配置的注意事项
4.1植物配置上要发挥功能性,因地制宜
第一点,要封闭不利于景观的物体时,配置绿化植物可以使空间更加安静,达到分隔不同功能的景区的效果。第二点是可以对建筑物构成的空间进行修饰和完善,连接不同的、孤立的空间景物,形成有机的整体。第三是某个景物的框景可以用绿化植物形成,起到装饰的作用。观赏者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到应有的位置。
4.1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增加植物种类能够提高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养护成本与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危害。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当前许多乡土植物被忽视,国外树种被大量引进,应改变崇洋媚外的现状,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合理搭配种植,真正做到一街一景,避免污染空气环境的现象出现。
4.3注意彩色植物的应用
色彩选择不当,不仅达不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反而会带来负面效应。我们应根据美学原理,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在可供绿化配置的植物中,许多植物色彩是十分丰富的。更不用说那数以百计叶色各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了。只要配置得当,不同的季节,植物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令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感觉到大自然季节的四季转换。
4.4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应优先选用乡土植物
首先,能够更容易地建设城市生态园林。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使用,在当地生态型园林建设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在园林绿化的具体实践中能够多用乡土树种,少用外来植物,就不容易打破本地区的生态平衡。其次,选用乡土植物配置园林绿化,往往会形成本地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和园林景观,有利于乡土文化特色园林景观的最终形成。再者,选择乡土植物可以省时、省力、省钱。本地生长的乡土植物,来源广泛,各个规格的苗木都很容易得到,由于乡土植物苗木来源于当地,只需要很短的运输距离,在运输过程中也可以节省时间,最终也可以实现节约运输费用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说,乡土植物在移栽前后所处的环境变化较小,苗木的成活率得以提高。
4.5合理搭配乔、灌、草等基本绿化植物
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中,园林植物的选择不仅仅是在保证植物多样化的前提下,多用乡土植物,少用外来植物。还要重视多种绿化植物的交叉使用。比如说乔、灌、草3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只有崇尚大自然,才能建设富于创造性的园林景观。使乔、灌、草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正如对大自然进行模仿,在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过程中,骨架是乔木、点缀是花卉灌木、背景是草坪。这样以后,种植草坪填满林下的空旷,使园林整体更加立体化、多层次化。人们经过忙碌的生活,在乔木构成的荫蔽下可以有更多的休闲空间,在树下人们可以有自己私密空间,比如散步、聊天、看书学习等,而点缀的花卉、灌木,作为背景草坪可以使人们和大自然更加亲近。
4.6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遵从“互利共生”原则
“互利共生”原则是植物配置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原则之一,有利于园林绿化的后期发展和管理,可以达到更好的造景效果。要把可以相互促进生长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可以达到更好的绿化效果。一定要避免相互排斥的植物搭配,不但绿化效果不好,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得不偿失。因此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要遵从“互利共生”原则。
5.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的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提升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游客能够体验到亲近自然的乐趣,还能够增加景观园林的人文气息,使整个园林更加宜人。配置自然、尊重规律,将科学同植物搭配实现有机结合,是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提升景观园林在植物搭配方面的科学性,才可以使园林的设计实现成本与观赏的多重成功。
【摘要】本文阐述了园林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分析探讨了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方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方法
1 园林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们提供一个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使人们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予以调整、舒缓。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环保抗灾的生态作用。
1.1 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 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 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由于温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不同的自然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 利用生态学原理, 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 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 并且节约成本, 是对生态学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和应用。
1.2 美学原则
1.2.1 多样统一的原则
统一是指园林中的组成部分, 它们的体形、色彩、线条、风格等, 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给人以统一的感觉。根据园林主题来确定一致性的程度。十分相似的园林组成部分会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相似程度小的园林组成部分让人感到轻松活泼。
1.2.2 协调与对比的原则
协调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园林中协调的对象有体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景物的相互协调必须相互有关联并且具有共同的因素, 甚至相同的属性。
1.2.3 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这是指在园林的整体或局部空间里, 通过和谐的布置达到感觉上的对称, 使人舒适愉快。植物自然存在着2 种对称, 一是两侧对称, 如植物的对生叶;二是辐射对称, 如菊花头状花序上的轮生舌状花。可以按照这2 种对称进行植物配置。
1.2.4 均衡的原则
这是植物配置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及建筑等组成的, 它们表现出了不同的重量感, 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 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则为稳定。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 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
1.2.5 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植物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 就会产生韵律感。如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 简单韵律” , 一种乔木和一种花灌木相间排列称为“ 交替韵律” 。随着植物种类增多或更多交替排列, 韵律感会逐渐丰富。人工修剪的绿篱可以剪成水平状、方形起伏的成垛状或弧形起伏的波浪状, 从而形成一种“ 形状韵律”。
2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方法
2.1 造景要“大处添景,小处添趣”
园林植物造景时要主次分明,讲求疏密有度,师法自然,避免人工之态。“先面后点,先主后宾,远近结合”。从整体考虑,大局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节,做到与原有树木有机组合好,与相邻窄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呼应,取得艺术构图上的完整性。
2.2 造景要四季景色兼顾
依据植物季相演替的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种技巧。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兼顾四季景色,使人们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园林树种的季相变化,在增强景观效应的审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视觉功能的作用。
2.3 造景的围合空间要适宜
植物造景的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半开放性空间 ,封闭性空间,竖向空间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2.4 植物造景利用视觉的多维性
我们知道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所以设计者引导人们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在植物造景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的植物景观,是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所需求的
2.5 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态效益
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征,因此,园林造景中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在这方面,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南京为例,南京造景的园林植物主要是常绿树种,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的基本外貌,充分利用亚热带自然群落中的樟科、杜鹃花科及温带自然群落中的忍冬科、蔷薇科等观赏树种来造景。我们主要以自然群落的规律为向导来合理分配造景树种以及人工群落中植物种类、层次结构。二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中,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在于保护乡土生物及生境的多样化,具体来讲可分为四点:第一,保护乡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第二,保护原生态植物类型及其繁衍过程,根据原有的自然规律和生态过程来安排造景计划。第三,合理运用植物环境资源价值,构建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实践表明,人工植物群落可以作为野生生物栖息的场所,而且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如合理搭配花卉、乔木和灌木等物种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造景过程中注意物种的搭配,构建的植物群落往往更加稳定和谐,在美化、绿化环境的同时,还可净化、香化环境。
2.6 突出造景主题,体现景观风格
主题性原则在植物造景中起到纲领性作用,是植物造景的思想体现。就园林景观建设本身而言,植物造景要基调鲜明,主题突出,意境深远。如杭州园林由环绕西湖及纵贯西湖山区众多风景优美、意境深邃的景点贯穿起来,景点各具特色,决无雷同:苏堤和白堤突出春景,苏堤为反映“苏堤春晓”“六桥烟柳”的意境,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白堤为体现“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主景,就以碧桃、垂柳沿岸相间栽植;曲院风荷在“荷”字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水面突出夏景;平湖秋月在景区中种植了红枫、鸡爪槭、柿树、乌柏等秋色叶树种突出秋景等。还比如纪念性园林植物配植常用松、柏来象征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品格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配植方式一般采用对称等规则式。
2.7 彰显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植物造景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对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原则,有的人工植物群落将当地的历史特点和文化特征与植物造景特点融汇贯通,因而地域性更为显著。地域性主要通过对当地市花市树的选择以及对乡土树种的运用上体现出来。其中的乡土树种是适应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而长期留存的植物,反映了区域植被的历史。植物造景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不仅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而且能形成较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市花市树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受广大民众喜爱的树种,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植物配景为主的绿化设计是现化化城市景观主流,它的合理配置应审形度势,对一草一木均不可掉以轻心。既要掌握各种植物的习性、质地、形象、现在和将来的变化,又要熟悉植物与植物间的相互依存、烘托、借衬、掩映下所展示的群体美;既要考虑人工植物群落与气候环境条件是否适应,又必须兼顾四周环境氛围是否亲和、融合、协调。
摘要:分析了植物造景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的科学内涵,进一步研究了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植物造景工作的基本作用,探讨了植物造景的方式的选取以及植物造景中植物种类的选取,在生态学角度以及美学角度分析了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花卉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怎样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社会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今社会最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主要目的是对遭人类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工作,还原大自然原来的样子。
1.植物造景方法
1.1自然式的植物造景方法
自然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是指树形以及树体美观或者是奇特的品种选取,模仿设置自然森林、草原、沼泽等景观以及相应的农田风光。需有效地结合地形特征、水体特征以及道路特征组织植物景观类型。自然式的植物景观会将植物个体美以及群体美充分展现出来,营造出一个宁静、深远以及活泼的气氛。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会具备孤植、丛植、群植、带植等类型。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的素质水平以及艺术修养水平,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以及变化无穷的植物美,逐渐满足了实际的需要。在植物造景过程中逐渐崇尚自然美,目前,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经逐渐趋向新人性化趋势。
1.2规则式的植物造景方法
规则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是指把植物按相应的几何图形或者是按照相应规则来进行整形或者是修剪。规则式的植物造景相比于规则式建筑外形线条具有一致的协调性,经过相应的分析得到,其具备非常高的人工艺术价值。实施规则式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以取得非常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日常生活中会为人们带来一种雄伟气魄的感受。最后是混合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混合式的植物造景方法是指同时使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的方法来完成植物配置工作。
2.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完美的植物造景类型,需要同时具备科学和艺术性,这不仅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需要,还要使用相应的艺术构图原理将植物个体形式美以及群体形式美充分展示出来,将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的意境美展示出来,上述则是植物造景设计最基本的手法。
2.1严格遵循相应的生态学原理,时刻坚持生态园林的设计观念
有效使用乔、灌、草构成的树丛以及树群,实现兼顾深浅,时隐时现,虚实相生,疏落搭配合适,开朗中兼有封闭,在封闭中则兼有开朗,在无形之虚的基础上形成有形之实,将自然环境的美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法自然”的情况。第一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做好科学的设计,坚持适地适生的原则。按照立地的实际条件,有效结合植物材料自身的特点,同时还要分析其对环境的基本要求,促使各类型植物都可以良好生长。在实际工作中不要盲目引进外地园林植物,应推广开发乡土树种。第二是坚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大部分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群体构成,而是由很多类型的植物以及其他性质的生物组合而成的。园林植物造景是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创造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园林植物造景设计需要时刻结合乔、灌、草等,还要有效结合落叶树种以及常绿树种,实现植物间的共存。
2.2坚持相应的美学原理,重点关注园林的景观功能
在尊重生态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美学的实际要求,实现最有效的融合创造。不仅要重点讲究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还要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充分的体现出来,将生长的景观效果充分的体现出来,最后实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的现象,创造一个“胜于自然”的园林艺术景观。
2.3使用植物的观赏寓意展现意境美
意境美主要是使用相应的植物材料来完成园林意境的构成,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艺术手法类型。选择类型不同的树种,就可以创造不一致的景观效果,体会到不同类型的寓意。浅层次的是观赏植物的形态美,使用意境美可以转变为植物的意境美的观赏。最后实现园林设计的最佳效果。
摘要:近几年来,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人文、生态及节约型设计,才能使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绿色住宅
近几年来,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人们开始在居住区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居民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人文、生态及节约型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因地制宜是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 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
所谓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这样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考虑植物不同特性,进行植物配置
不同的园林植物,都有自己的生理特点,设计时要考虑植物的各种习性,创造植物最适宜的生存条件,才能获得最好的园林景观。
(1)、建筑背荫面的植物配置建筑的背阴面离建筑的距离和太阳的入射角度有关系。应选择耐荫植物并根据植物耐荫力的大小决定距离建筑的远近,耐荫植物有:罗汉松、花柏、云杉、冷杉、、南天竹、珍珠梅、海桐、大叶黄杨、迎春、十大功劳、常春藤、玉簪、八仙花、早熟禾、麦冬、沿阶草等。
(2)、建筑前植物配置应考虑树形、树高和建筑相协调,应和建筑有一定的距离,并应和窗间错种植,以免影响通风采光,并应考虑游人的集散,不能塞得太满,应根据种植设计的意图和效果来考虑种植。
(3)、建筑的基础种植应考虑建筑的采光问题,不能离得太近,不能太多地遮挡建筑的立面,同时还应考虑建筑基础不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屋顶花园的植物种植屋顶花园的出现使得植物和建筑更加紧密的融为一体,丰富了建筑的美感,屋顶花园土层较薄,基质含的有机养分较单纯,且保水、抗寒、抗风能力较差,选择植物应选择体量轻、根系浅、抗风、抗旱、抗寒,花、叶、果美丽的小乔木、灌木、草花为主。
3、考虑人文因素,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无论是高质量的建筑,还是高质量的绿化,最终都是让人居住的,所以园林绿化设计时,要特别强调人性化,做到以人为本。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乐趣;老人们能在健身器材上活动手脚。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4、坚持可持续发展,创造生态园林
坚持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如今,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规格、高标准。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园林景观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欧式风格的大门和护栏以及雕塑等。
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居住区绿化的着眼点。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宛若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居住区的生态效益。
5、建设节约型园林
(1、)少设计大树移植,多运用中小规格本地品种
现在有些小区绿化工程,为了赶工期,达到绿化工程立竿见影的效果,盲目从外地移植大树,既大大的浪费了资金,也不能保证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但对树是摧残,也是对生态的破坏;
(2)、多设计栽植宿根花卉,适当配置草花
为了烘托重点节点、重点时期的喜庆氛围,往往设计栽植当年生草花,虽然当时效果好,但过后都必须更换,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所谓宿根花卉,就是栽植后能够多年生长、无需年年更换的一种多年生花卉,如玉簪、石蒜、萱草、鸢尾、麦冬、芍药、金光菊、蜀葵、芙蓉葵等。与一二年生草花相比,宿根花卉具有种类繁多、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养护成本低、收效快、生态效益大等众多优点,宿根植物正成为良好的地被植物和花境佳选。
(3)、多设计种树和地被植物,适当铺种草坪
虽然草坪绿化见效快,可生态效益却大大低于乔灌木和地被植物,而且冷季型草坪的修剪、除草、浇灌、病虫害防治等,绿地管理成本高。这与“节约型绿化”的思路格格不入。提倡多植树苗,少种草坪,并不是说完全拒绝草坪。
总之,居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注重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
摘要:现代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不仅要体现住宅小区本身的风格特点,还要与人们的生活追求相符合,同时,作为一种公共空间的设计,也要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关键词:小区绿化;园林规划;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提高,也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这个全民走向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在得到了基本的生活满足之后,对于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一、我国小区园林绿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1、点缀型。点缀性的园林特点是在建筑的楼宇之间,沿着楼宇的墙边栽植有一排低矮的灌木,或是在小区的干道、人口处栽植几棵大树作为点缀,这便是最初的我国小区园林的雏形。出现的时间是我国最早的商品房小区内。
2、绿化型。其特点便是以大面积的绿化地为主要的绿化表现形式,并在其间布置假由、花坛、喷泉、或是儿童游乐场。但这样的小区园林表现形式过于简单、平淡。缺乏深层次的自然感觉,人工手段过于刻意,没有融合于自然地大环境内。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相对于最早的点缀性的园林来讲,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在设计时已经将小区的园林绿化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不再是以往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3、观赏型。这类园林的特点是可远观而不可裹玩,是不能进入园林景观中进行游玩、休闲。这一阶段的园林绿化其实已经得到了很高的重视,从设计时到园区管理者都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极力的营造出园林的美丽景观。虽然在景致上来说,这一阶段的小区绿化已经达到了基本的要求,满足了小区内的绿化环境和增添景致的需求,但是在这个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社会,其也缺失了很大的功能作用,使得其使用者不能很好地亲近自然。
4、参与型。这一阶段的小区绿化景观设计逐渐的趋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多的强调了人的参与性,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构建成人与景观和谐相处的生态大家园。可以说它是第3阶段的升级版。这一阶段的小区景观不仅注重与人的互动关系,还强调了小区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强调了层次美,空间美,从而极力打造舒适的自然生态型的生活小区。
二、小区园林绿化规划中使用绿色植物的要求
小区中的园林绿化规划要注重使用的植物具有比较强的保持水土功能,这样也可以将园林技术与水土保持工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注重住宅小区的园林设计,更要讲究休闲性与保健性。在现实生活中,园林绿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利用观赏型的保健植物来建设专门的保健生态社区也是园林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市民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经过一天的忙碌之后,市民希望有一个可以尽情放松的场所,社区的绿地系统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如今的生态社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绿色植物的保健功能得到格外的重视。保健生态社区建设的布局不仅要考虑到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和人均绿地指标,还要充分考虑各种植物所具有的保健功能,对植物所散发出来的气味和分泌物要有准确地把握。很多保健生态社区的空间布局是按照中医五行学说来布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起到互生互补的保健效果,将这些观赏型的保健植物放置在室内,营造良好的室内保健空间。崇尚自然、返璞归真是多数现代人非常渴望的生活状态,在家居环境中,多布置一些观赏型的保健植物可以最大限度地调节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机能,能够让人的精神得到彻底的放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免疫力,从而使人在投入工作的时候精神百倍。
三、 住宅小区园林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由于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目的不仅仅是为居民住所,更多的是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等活动,因此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应改变传统的“生存意识”,树立“环境意识”理念,充分考虑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和对环境中审美感受的营造,在满足人的活动要求的基础上,重视人的精神的享受。这就要求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园林景为人用,不应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欧陆风情”等国外模式,立足于实际环境,以当地特色植物为主,营造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景观,充分体现人性化。
2、因地制宜的原则。小区园林规划应充分利用小区原有的地形地貌,根据小区所处的地域选择适宜生长、便于管理的绿色植物,以减少小区园林建设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在设计初期在根据小区综合文化氛围确定园林植物基础上,还要考虑节能、美观的层次搭配。如:欧式风格的住宅小区宜选择欧式风情的法国梧桐、雪松等。树木的选择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然后考虑属性、色彩的变化进行搭配,如:乔木类、藤本类构建多样化绿化景观。但同时也应注意为避免影响人们的居住和儿童的安全,小区不应选择大量吃毛、落果的树木。花草可选择多种多样进行搭配,构造美观舒适的景观,打破成行成列住宅群单调的模式。如群植、对植等配置手法。
3、创新原则。中国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整体观就提出了人、建筑与自然环境是完整的有机体。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要不断的创新,构建更多的各具特色、各有立意的效果的园林景观,多方
面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作为设计者要进行小区园林规划的创新,需要在掌握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懂得灵活运用。在园林规划和创新设计构思中,不但要做到景观体现出风格、特色,还要能够蕴含浓厚的文化气息,使景观的创造与风俗文化氛围紧密相连,突出景观的文化内涵。并且还要力求协调和自然,尽量选用新型、环保的材料构建园林景观。
四、小区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策略
1、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突出层次特点
小区园林规划和城市规划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从密度层面来说,因为小区内人口相对密集,小区内的园林规划不可照搬西方的规则来进行设计,但是还可以从多个方面出发,来达到较高的规划价值主要包含清新的空气、高质量的室外环境,并且能做到让小区内的居民对生活的小区产生认同感。为此,小区园林规划设计需要采用富有层次的设计方式。在小区内的主干道需要采用迂回但是不打格子的方式,这能够为路面景观提供一定的惊喜与变化;小区内的小路主要突出幽径,有效降低车流、噪音,并能有效保持空气清新。注意小区设计的空间层次,让住宅小区具有一定的个性,小区内的居民也能对小区的特点感到骄傲。
2、小区内水景设计要突出灵性
小区园林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区内的水体进行科学的处理,做到该大就大,该小就小。比如在开阔空旷的小区内的花园,可以设定比较开阔水体。在进行小区水体设计的时候,需要从自然地势出发,但是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对水景加以处理,园林水景设计实例可以使用混合式构图模式,比如喷泉、驳岸、设置落水等,构成理性与浪漫的有效交织。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水体的样式,形成的肌理以及对尺度的处理,避免出现由于中心大花园闲置较大,导致院落内的空间得不到很好的经营,住宅设计受到一定影响。水景设计的手法多种多样,都要体现人文关怀。
3、将传统文化融入至小区园林规划设计内
当前小户家庭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家庭结构,并且建筑方式也进行了很大的改变,这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现代家庭结构。所以,园林绿化作为主题的室外空间模式,既能有效传承传统建筑文化,还能有效改善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同时整个小区更加充满温馨与活力。建筑物层次与外立面的处理,形成现代住宅小区的基本特点。
结束语
虽然如今城市园林绿化面临这着巨大的挑战,政府要重视这一问题,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塑造社会有较强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这些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同时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质的飞跃,都市化红灯酒绿的生活已不是现代人追求的唯一需求,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更加迫切,因而建设生态住宅小区、绿化住宅小区是对城市生活贴近自然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我们园林绿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现笔者就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区园林绿化;设计
引言
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也随之显得越来越重要。任何一个住宅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它不仅具备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娱乐、情感与思想交流的地方。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终做到中国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因此,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必须同时考虑住宅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创造出使人们感到愉快和舒适的优美环境,做到“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
一、因地制宜,尽量保持原来地形地貌
园林属于人造自然景观,所以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小区环境的园林景观。因地制宜主要是指:一是园林设计要符合小区的条件,做到充分合理利用空间。如果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做到合理利用空间,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做到少动土方,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全部是利用原貌,这样就显得更加朴实无华,符合小区居住环境,真切自然;二是要根据小区的气候、空间等合理选择园林的植物。住宅区的植物景观,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创造适合业主生活所要求的生态环境。对于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因此,可以根据小区的气候、空间等合理选择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并且,如果根据原有地形地貌进行布置景观的话,这样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更加有动感、赏心悦目,更富有诗情画意。并且,在设计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小区气候的变化,根据一年四季节气温的变化,注意植物的合理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此外,我们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征求住户的意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将人们的生活习惯充分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去。
二、城市住宅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了解居住者的需求。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3、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我们知道,人类有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等。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更要注重居民的交流、运动和休息,如何围绕小区绿地这一共享空间,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丰富小区居民生活,密切人际关系,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集中的中心绿地。但过度集中的中心绿地环境难以安静,感觉空旷,人员往来也复杂,在实际生活中管理不甚方便,无形中同小区内大多住户之间拉开距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
4、坚持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30%.好一点的要达到50%以上,并要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园林景观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欧式风格的大门和护栏以及雕塑等。
三、发挥树木、花草合理搭配等生态效益
目前的住宅建设中,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空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已起到点景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高。林荫型”的立体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能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四、园林绿化设计的不断创新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必须不断创新。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__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虽然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但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就要求园林设计者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头脑灵活,能不断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奉献给社会和人类。另外,住宅小区园林绿化不是一个独立体,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好坏,根本制约了住宅小区园林绿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前提,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是环境设计的深加工,是锦上添花。所以居住区环境设计,也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社会化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
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2)坚持经济性原则。为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3)坚持生态型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才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4)坚持地域性原则。为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有时代特点、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性移植。(5)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更有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结语
小区景观设计还要从整体的大环境出发,使其与城市空间、地域环境良好协调,造就阳光普照、绿意昂然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为居民创造一个自然、亲和的居住空间,使居住环境充满“家”的气息。
摘 要:在城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就是综合性公园,综合性公园的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功能是否可以正常的发挥,因此,要重视对综合公园园林的绿化设计。尤其是北方地区的综合公园园林,可以通过对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合理配置,来提高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的绿化作用,从而更为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休闲场所。本文就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北方;公园;绿化景观;园林;施工设计
我国目前的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综合公园园林绿化也有了一定的改善。综合公园园林绿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形象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就我国目前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水平来说,要想充分发挥出综合公园园林绿化的作用,就要重视对绿化的设计与施工,不断的提高设计的水平和施工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提升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的水平,从而实现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设计原则
1.1 充分发挥植物在综合园林中的机能
植物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植物只有不断的进化才能够适应环境的发展要求,而在植物生存进化的过程中,其也对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环境和植物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城市的发展中,由于受到工业、交通也以及建筑业等的影响,使得城市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城市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城市中常常出现严重的雾霾等恶劣天气。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需要充分的发挥出植物的作用,大力建设综合公园园林,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要注意选用抗性较强的植物,选用适宜在本地区栽种的植物。综合公园园林的面积一般都较大,在其中栽种适宜的植物,可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小环境,要想充分发挥这个小环境的绿化作用,就要对植物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更加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环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想使得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的植物配置达到最佳的造景效果,就需要对小环境下的植物生态因子进行全面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的绿化效果。
一般而言,绿化植物的种类有很多,而每一种绿化植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在某一方面与其他的绿化植物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和其他的绿化植物区分开来,而且在不同的季节,绿化植物会有不同的变化情况,并且其还具有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功能,如调节空气,调节风速等的作用。另外,绿化植物能够起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效用。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气候多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在进行植物的栽种过程中,需要对植物进行严格的配置,同时要注意采用有效的园林技法对园林进行有效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综合公园园林绿化具有北方城市的特点,在绿化效果上会更加突出。
1.2 考虑美学手法,具有北方特色的公园园林绿化景观
园林绿化景观造景是运用艺术手法进行美的组合,从而形成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植物造景时能体现植物的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城市中的高楼、道路、桥梁等硬质材料构成的现代化城市景观,使人有远离大自然,景观单调之感。点缀在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正好与挺直生硬的高楼、道路、桥梁形成高低错落、刚柔相济、软硬搭配、色彩调和的统一效果。给建筑设施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丰富了城市立面形象,使城市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城市公园中的树木花草随着季节、生命周期的不断变化而发生的色彩、姿态、线条、质地的变化,成为了城市环境中独特的动态风景,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和魅力。
2 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施工
2.1 施工准备
首先,在进行北方公园园林绿化施工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检验,在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之后,对图纸中的细节做到全面的了解,同时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设计资料,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的有效性。
其次,要注意对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的水、电等线路进行检查,要保持水电线路的通畅,同时也要设计好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的道路,尽可能的保持道路的通畅,在园林中要覆盖网络,使得通信变得顺畅,注重保持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的卫生,时刻保持场地的清洁。
最后,进行场地清理,园林工程的平整场地与建筑施工的平整场地有一定的区别,在园林工程中的平整场地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主要包括场地的清理,去除杂草、灌木、建筑垃圾等影响植物生长的杂物,为土山地形施工和种植施工创造条件。
2.2 公园绿化大树、草坪等景观施工
绿化中大树移植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公园绿化中,针对大规格的乔木,我们将植树时间确定在3月下旬~4月上中旬。挖掘裸根苗木时,首先保证苗木根系少受损伤。对于常绿树种,移栽时必须带土球。土球直径为树径的8~10倍左右,土球完好、平整,用蒲包或麻绳捆绑紧。运苗时,由于苗木过于高大,必须使苗木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放置。栽植时,栽植深度略高于原地坪,防止积水烂根。树木栽好后,做好三角支架或铅丝吊桩,支柱与树干相接部分要垫上蒲包片,以防磨伤树皮。
3 微地形的营造施工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作者多年研究,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3.1 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
自然风貌。自然是最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3.2 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要构成元素,提升综合公园园林绿化水平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休闲环境,而要想充分提高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的绿化水平,就需要坚持一定的设计原则,并且掌握一定的施工方法,合理配置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景观,从而使得园林的绿化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最基本手法,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起重要效果。本文阐述了植物造景的概念和科学内涵,分析了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效果, 讲述了植物造景的方式及植物造景中植物种类的选择,从生态学和美学的角度论述了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绿化;设计
1、植物造景的概念与内涵
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是指“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 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的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1]随着社会和园林事业的发展,以及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引 入, 植物造景的内涵也随着景观概念的扩大而不断扩大,现代园林就是要将植物的自然美和意境美,运用一定的园林艺术手法融入到园林绿化设计中去,充分发挥它们的 功能效果和观赏特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求得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最大协调[2]。
2、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效果
2.1.1 美化效果
园林植物当作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 其本身具有独特的自然线条, 或柔或劲拙。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 变化万千, 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美。根据植物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 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四时演变的时空变化, 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景观美。更为突出的是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景观美, 园林植物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 赏心悦目的感觉, 还可使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和遐想[3]。
2.1.2 生态效果
园林植物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起着很大效果。主要是净化空气, 植物的叶片在光合效果下, 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同时吸收 放出, 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有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如大叶黄杨、夹竹桃等具有抗的功能。樱花、臭椿等具有抗的功能。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能吸收有毒物质和细菌, 起到净化水源的效果[4]。
2.1.3 防护效果
园林植物具有防风滞尘,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减少污染和保护人体免受放射性危害等方面的效果。悬铃木可以有效地滞尘,利用云杉、水杉、圆柏、柳树等枝叶稠密、叶面粗糙 的特点, 可截流降水, 其截流量为降水量的15% ~40%, 加上土壤的渗透效果, 就减少和缓和了地表径流量和流速, 起到了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的效果; 利用乔灌木可以降低噪音; 利用攀援植物覆盖墙面, 在强日光下反射系数也显著降低, 可比白色粉刷面的系数减少10倍左右, 还可以防止墙体倒塌及瓦片脱落[5]。植物冠底还是发生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时防灾避难的最佳保护地。
3、植物造景的方式
植物造景的方式通常分为三种: 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1)自然式的植物造景就是选择树形或树体美观或奇特的品种, 模拟自然森林、草原、沼泽等景观及农田风光, 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自然式的植物景观主要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容易营造宁静、深远、活泼的气氛。通常有孤植、丛植、群植、带植等。
(2)规则式的植物造景就是将植物按一定的几何图形或一定规则加以整形修剪。规则式的植物造景与规则式建筑外形线条较为协调一致, 有很高的人工艺术价值。规则式的植物景观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
(3)混合式的植物造景就是同时运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的方法进行植物配置。
4、植物造景中植物种类的选择
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植物是具有生命的, 不同的园林植物也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造景时, 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使植物正常生长, 充分发挥其功能效果和观赏特性。选择树种要依据当地的气侯环境条件、土壤条件,并遵循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及环保功能。植物除具有绿化, 美化环境的功能外, 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效果[5]。
5 、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完美的植物造景, 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 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这是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5.1 园林植物造景应遵循生态学原理, 树立生态园林的观念
就是利用乔、灌、草形成树丛、树群时, 达到深浅兼有, 若隐若现, 虚实相生, 疏落有致, 开朗中有封闭, 封闭中辟开朗, 从无形之虚造有形之实, 体现自然环境美。简而言之, 就是人们常说的“师法自然”[6]。
5.1.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
根据立地条件, 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的要求, 让各种植物均能良好生长。切忌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 要多开发和使用乡土树种。
5.1.2 关注生物多样性
多数自然群落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群体所组成, 而是多种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讲, 园林植物造景就是一个模拟和创造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
5.2 园林植物造景应遵循美学原理, 关注园林的景观功能
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 根据美学要求, 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究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 更要体现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以及生长的景观效果, 从而达到步移景异, 时移景异, 努力创造“胜于自然”的园林艺术景观。
5.2.1 充分表现植物景观色相和季相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 运用不同的种群色相, 合理配置成具有一定美感的林相。在植物生长期内, 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 显示出相的变化, 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 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 形成春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荫, 秋季硕景累累, 冬季枝干虬劲四时演变的园林景观。
5.2.2 充分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 “岁寒三友”, 梅兰竹菊的“ 四君子”, 红豆的相思, 垂柳的惜别, 松柏的苍劲, 竹之虚以有节, 梅之独傲霜雪, 兰之幽忧清香,莲荷的吉祥如意等等。选择不同的植物, 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感受不同的寓意, 从观赏植物的形态美转化为品鉴植物的意境美, 最终达到园林设计的最佳效果。
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 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强调人性化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 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坚持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 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 30%。好一点的要达到 50%以上,并要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园林景观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欧式风格的大门和护栏以及雕塑等。
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宛若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强调创新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 要不断创新, 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虽然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就是求园林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头脑灵活,能够不断地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类。
总之,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注重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园林绿化工程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创新,一些先进国家的工程技术的引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使我国传统的古典园林工程的技法得以发扬、充实,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绿色植物进行绿化工程设计、施工, 并将这种特殊的绿色专业艺术工程融入到整个城市建设之中, 这种绿色特殊绿化工程既保护了城市生态环境, 又营造了城市人民的优美环境, 也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从而保证了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介绍了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念,并对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日趋扩大,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改善市容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设计是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做好园林绿化的工程设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每个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
一、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
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城市的总体还是一个社区,都是由大小的“生态经济文化系统”组成的。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心。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首先确立生态的主体地位,其次才是文化和经济。因为生态本身不仅具有效益,如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而且它又具有一种生态美。
植物造型与园林小品的结合,会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氛围。许多植物可以配置出各种特色的园林植物小品,但这种植物造型的园林小品也不能喧宾夺主,它在园林设计中一般只能充当配角。而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招来许多鸟儿和其他小动物,显得更有生气。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厂矿和居民区建筑设计要逐步进行,特别是现在各开发商都在争建绿色生态住宅,其绿化系统的设计要统一进行,不得各行其是。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可采取“农林复合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把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结合起来,加大道路绿化带、网的建设,逐步走向城市园林与大地园林的有机结合。
二、园林绿化设计的基本理念
1、理想与想象性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将自然形象理想化,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艺术想象力。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2、节奏与韵律绿化装饰也必须强调节奏感和韵律感,它是产生形式美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手法,一切艺术都与节奏和韵律有关,绿化装饰中的节奏主要体现在:强弱和长短、疏密、高低、刚柔、曲直、方圆、大小、错落等对比关系的配合。节奏,近似节拍,是一种波浪起伏的律动,当形、线、色、块整齐而有条理地重复出现,或富有变化地重复排列时,就可获得节奏感。韵律广义讲就是一种和谐。
3、形式美形式与内容不能分离,形式美是艺术发展和生存的条件。所谓创新,总是从形式探索上开始的,美感富于形式之中,没有形式就没有设计。然而,形式美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它来自生活,来自发现,来自创造性的想象,来自艺术家综合性的修养。形式美的创造是设计师终身追求的目标。
4、抽象手法的运用①简洁化抽象:用理性归纳法,将自然形象进行整理,舍弃一切具体的东西,然后越过具象的界限,达到抽象的境界,或是把它们组合而构成平面或是立体的装饰形象。②几何形抽象:以纯粹的点、线、面、块等几何基本原型为材料,按美的法则通过空间变化:平移、旋转、放射、扩大、混合、切割、错位、扭曲,还有不同质感材料组合,来创造出具有特殊美的绿化装饰形象。
三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
1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 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2、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
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 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 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 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 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绿化在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
四 生态设计的常用手法
4.1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地保护利用和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乡土植物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4.2生态优先、利用自然,减少原生态系统干扰的景观设计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综上所述: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其工作的领域如此广阔,前景如此美好。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那么景观规划设计就只能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创造我们共同的、美好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