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6 11:13:36
序论:在您撰写创业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要:一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采用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书本知识为主要授课渠道,没有明显的教育专业特色,不重视实践课程与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最终导致在就业竞争力大的今天毕业生没有明显的专业特点,创业精神薄弱,创业能力不高。基于此,学校随着教育部的号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率,提高适应社会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业教育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创业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
创业教育最早是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开始实施的,他们认识到教会学生创业比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用处大,开设一系列的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实践教育课程,在取得明显的效果后,我国结合自身的经济模式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始正式实施高校创业教育,至今20年的时间,创业教育从各大高校到技工院校都在极力的推广,虽然现在取得的成绩很大,但是其实也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各大城市在政府的协助下建立了各大大学生创业基地或者孵化园,鼓励大学生创业,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实践的场地与平台。
2.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教育模式
各大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基本都采用了封闭式的教育,在已有的教学资源上着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并且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这个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以及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来讲,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在各个行业的就业率相对于高,可任职的岗位范围广。但是这种并不代表着什么,在封闭式的教育上,各大高校没有各自的特色教育,因此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极其相似,对社会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另外,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其他理工专业来说,没有太多的实践课程,不需要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对于其授课主要偏重于书本知识,这种单一的授课教学模式,只能各种程度的对理论知识授课,轻视实践教育。这样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后期很难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结合并流利的使用。在实验课时,更多的是纸上谈兵的效果,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课又少,课外的实践课又受到条件的影响,太多的中小企业本来资金相对来说短缺,各个制度也不太完善,因此,不太愿意雇佣实习学生,学生也没有实质性的参加到实习中去,把实习作为毕业的一种流程,最终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知识面还是较狭窄,他们要求的是综合性素质能力强的员工。
二、开设创业教育,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能力
1.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特色
改变以往的偏重专业理论授课教学模式,打破封闭式教育模式,着重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建立本校的公司管理专业特色,一方面根据地区经济特色建立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比如对于辽宁的中小企业的经济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随着迅速。对于该地区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教育教育上就着重偏向中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再结合本校的专业优势,最终学生拥有突出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有机的把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设立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满足后期创业能力。
2.完善体制保障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从校、院、学生社团作为创业的三级联动关系,一步步的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专业的创业服务基地,以学校的各级领导为核心,积极带动各位老师和学生主动参加到这个项目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的创业做好坚强的后盾,并从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操作做好链接,开设创业社团,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模拟创业步骤,积累创业经验,并通过开设专业基础培训课程、学科竞赛、拓展服务等服务模式,建立鲜明的创业实践载体。
3.开设创业平台
对外开放教学平台,全方面的支持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可以实践鼓励学生来实训场地进行学习操作。随时在实训场地和创业基地都有教师的坐班,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有疑问进行解答,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和操作。学校跟校外企业进行合作,鼓舞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学习企业管理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此外,在学校中鼓励学生建立社团,以社团的形式推动学生创业,可以把参加到创业社团的增加学分,以外力的形式鼓舞推动学生创业。
三、总结
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一直是各个高校的第一,但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及社会的原因造就了出现就业率下降了趋势,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综合性素质的学生成了首要任务,并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从另一个方面带动就业率。
作者:秦博 单位:沈阳工学院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实际状况,然后提出了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创“双师型”教师团队,举行适当的毕业设计活动;加强实践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创建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专属的创业技能和素质拓展机构。
关键词:职业院校;旅游管理;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我国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相继秉承了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等理念,开创出集合实训、实习、创业、就业的教学引导模式,在保证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开展创新型人才高效率培养路径的过程中,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围绕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及影响因素
学生创业能力低、创业积极性不够高,不知道如何进行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都少。约为50%的学生认为校内资金实力相对较低,之后在此基础上无法得到创业支持;部分学生认为没有良好的创业项目,不仅如此,也没有良好的创业方向。部分学生不了解相关政策内容与思想,也不知道创业的基本程序。总体上,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低下,受诸多因素影响,加之经费紧张和创业基金未设立等问题,学生受益程度较小,支持力度不佳。多数学生对政策不了解,甚至是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创业教育政策内容及相关知识,创业教育政策宣传力度低,亟待解决。学生不知道从何而起进行创业[1]。
二、我国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其心理活动能动性的核心彰显与体现,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强劲推动力,创新意识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意识产生过程,从实际角度而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二者相互促进且相互影响,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给学生营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裕的发展空间和锻炼空间,使其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创业问题,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于思考的习惯,那么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递创新理念,借助案例引入手段,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创新点[2]。
(二)开创“双师型”教师团队,举行适当的毕业设计活动
第一,及时聘请企业知名行政管理人员莅临本校开课。第二,试行大学生导师体制,外聘企业精英承担本校旅游管理的职业导师。第三,整合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外聘导师、优质化学生之后,衍生出完善化的策划队伍,保证他们可以实时结合本专业特征,参与企业合作、市场调查等活动;同时督促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用已学知识,针对有关企业和市场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产品营销计划,为今后相关企业旅游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提供适当的指导性依据。需要注意的是,职业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想要切实迎合社会的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求,单纯凭借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因此还须组织适当规模和难易程度的毕业设计活动。这类活动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可实时改善他们的实践应用技能,提高其创业能力。
(三)加强实践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要对实训设备进行完善和更新,之后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多参加实践训练,深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因为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其深度才会提升,将知识和经验向实践操作方位转换;要求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展,达成一体化协作态势,让学生群体去实地进行学习实践,来感受领域发展状况,学校要积极与旅游企业和机构达成共识,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升创业能力培养质量和效率[3]。
(四)创建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专属的创业技能和素质拓展机构
为了提升职业院校旅游管理类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关院校领导要保证尽快设置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拓展机构。至此过后,保证结合旅游服务行业最新的规范要求,制定协调性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控制方案,在全面开发应用各类社会资源的同时,创建出稳定可靠的院外实习基地,令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主加强自身旅游管理知识、服务能力的有机融合,为他们今后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拓展,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
三、结语
对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创新意识培养、师资队伍创建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特殊机构创建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晶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但在创业中却存在各种问题,使创业之路尤为艰难,要运用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解决创业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创业教育,从而保障学生可以顺利创业。本文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入手,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
如今,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学校对于学生创业教育的力度也在增强。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对学生加以创业教育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急需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改善与解决。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问题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创业,不仅可以丰富就业环境,也可以使旅游业逐步发展壮大,但旅游管理专业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第一,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现今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创业教育课程较少,没有系统的课程给予学生教学。第二,校内创业文化氛围不高,在校园中,缺少有关旅游管理专业创业内容的设计与宣传,造成了整个学校自主创业的氛围不浓。第三,国家及政府对于创业支持的支出不多。目前,国家及政府都大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投入一定的财力,但得到创业基金的学生还是少数,受益者较少,受益面较窄。第四,企业没有在创业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只是与学校初步合作,没有宣导作用,只提供资金的帮助,使创业教育的效果不明显。第五,普遍的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学生更青睐于平稳安逸的工作,不想有所尝试,避免创业就业。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
1.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带动整体的发展,对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校园整体拥有一个强大的创业氛围,能够带动学生拥有创业意识。因此,在常规的教学之外,还要积极营造校园创业的气氛。比如,中职院校组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创业相关的竞赛,依据现今热门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话题,加以举办有关专业方面的比赛,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注重培养在校期间的创业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创业做准备。同样,组织学生参加创意设计竞赛,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设计与产生具有新意的旅游管理项目,使之为今后的创业之路提供思路。院校要将优秀的设计加以展示,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开发,能够产生更多的交流和学习,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的优秀作品为毕业后的创业带来灵感。
2.建立创业资金保障机制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加以保障,其中包含资金保障。首先,国家及政府应该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投入资金。许多学生在创业初期缺少资金,迫使创业之路搁浅,虽然学生创业的具体内容完善且又具实践性,但资金没有进一步跟上就会阻断创业之路。所以,保证学生创业的前提是要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其次,社会各个公益部门应积极配合学校,给予学生创业资金的辅助作用。在创业资金之外,也要在创业渠道与创业项目方面加以帮助,使学生得到社会整体的支持,确保在创业的过程中能够更顺利地开展下去,保证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加强与继续。
3.引进优秀的创业教师
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最离不开的是老师,老师作为学生最初拥有创业想法的首要引导者,具有重要意义。老师的优秀程度,对学生加以创业的开展与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引进优秀的创业老师,对学生进行最佳的教导。最好是引入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将自身的教学经历与专业程度加以结合,产生较好的教育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引进的老师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理论知识,能够在专业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更直观地将旅游管理专业与创业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双向进步与发展,进而完善整体专业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4.增强与企业的合作
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要加强多方面的联系,尤其是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寻找有一定发展及创新意识的企业,带动及熏陶学生加强创业精神,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力,真正实施创业教育。而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合理运用,充分给予理论知识的融合,好好利用企业与学校提供的创业实践机会,从中获取丰富的经验。掌握企业中比较新的创业要点,总结独立自主的实践过程,并进行一定期限内的纸质自我评价,指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对今后步入社会创业时,有规避错误与节省时间的好处,同时也为创业教育的良好进行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学生自主创业早已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之路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一些解决方法,要通过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建立创业资金保障机制、引进优秀的创业教师以及增强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方法,进而强化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为构建和谐创新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作者:洪德刚 单位:黑龙江省商务学校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国内多数院校中应运而生。本文从运营管理方法、项目资源管理方法、基地的文件建设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优化其功能,让其成为校园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领头羊。
关键词:创业;创业孵化;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及相关资源,学院提供场所及相关设施,采用真实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企业化实训基地。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基本功能
1.孵化功能
大学生创业基地的首要功能是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的充实理论经验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企业管理、技术、服务等咨询,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营销策划、法律援助等,从而为企业提供创业的孵化必要条件,同时创业孵化基地还可以借助自身的种种资源优势为高校或者是社会创业者提供较好的创业和实践平台,提高企业和学生的创业成功几率。
2.创业实践功能
通过创业导师和企业人员为的辅导和出谋划策,创业者在基地中可以进行互通有无,并进行相互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组建项目团队,以企业化运作,服务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基地能够使学生能够在校内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实现在校“顶岗实习”,零距离的体验电子商务,掌握跨入电子商务产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3.创业人才培养功能
在创业孵化基地中,高校可以借助社会和高校资源开展相关的创业培训,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储备,主要形式可以包括专题讲座、开展各层次的创业大赛,或参与企业的创业项目等等。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机制
1.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营管理方法
创业孵化基地建立过程中需要学生自愿报名和学校选拔相结合,首先由学生递交加入申请,学校通过设置一些相关的创业考试,考核学生的成绩,并从中选拔出适当的成员加入。第二环节就是孵化基地的运营和管理。在基地中应实行运营总监负责制,并设置管理层和不同的业务部门,并均由学生组成进行自主管理,并在运行中会为学生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帮助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公司业务的开展。后期的孵化基地运营包括网上网下,进行全方位、多媒体宣传推广;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行岗位考核和管理;并形成老学员带新学员的实习机制。同时实习学员在基地各岗位之间转换,全面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并对学院进行各岗位技能的全面考核,使人才的培养由专才往全才的方向发展,更好的满足招聘岗位的需求。
2.项目的资源管理方法
在孵化基地中实时的项目可以是学生们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也可以通过校园创业大赛来征集相应好的创意,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合作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同时也可以通过承办一下创业大赛,从中获取相关创业项目。而对于高校来说,需要投入相关资源和人力的付出。
3.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文化建设
主要包含两方面,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创业基地的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他可以凝聚人心,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统领员工的理想信念,提高员工的精神追求,是整个孵化基地建立的灵魂。所以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规范项目流程,提高设备使用率,在保证基地工作的有序开展时,通过基地文化的建设,提供基地运营的成功率。
4.创业孵化团队建设
创业团队的建设对对创业的成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创建一支精英团队,使该基地能够高效率的运转首选需要从组建团队开始。团队的组建需要团队成员不仅需要再能力和背景上互补,同样需要职责划分清楚。(1)能力或背景上的互补在招募创业团队成员时不应该仅仅注重成员间是否能够良好互动,团队合作,成员之间的知识面、能力、背景是否互补,能够完全满足项目的运营要求,应该是重中之重。(2)职责划分和“权益”分配创业团队中每个成员加入团队的动机是不同的,有的成员是就业趋势使然,有的是趋于兴趣参加基地,当然也有很多成员希望实现人生的创业价值,但无论是那种动机,权益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所以权益分配问题也是一个敏感但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每个创业团队要明确确定一个清晰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分配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股权、期权和分红权,同时也应该包括增资、融资、扩股、撤资等与项目成员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宜。
5.创业孵化团队的激励
随着创业孵化团队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创业团队在后期管理上容易出现矛盾,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励来保证团队的“战斗力”。奖励方式应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两种。物质激励方面,应该根据创业基地内成员的表现,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并结合绩效评价的结果给出相应的激励,对于表现尤为突出具有突出才能的团队成员可以给予期权物质激励。职位的奖励、环境的提升、文化的建设都应该应该包括在精神激励内容中,这样既可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提升团队成员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在当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社会的整体进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孵化基地的建设中,在保证基地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扩大企业规模和产业链,完善培养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
作者:张磊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摘要:
本文旨在从加强中高职院校学生财务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学生创业中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创业财务管理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目的通过课程顶层设计和合理安排,提升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确保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
创业教育;财务管理;能力培养
0引言
当前,在国家鼓励大力推动“双创、四众”的大环境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创业热潮,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出现了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经济。在各类创业大潮中,学生成为了创业的生力军,但由于学生创业群体缺乏实际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特别是财务管理经验,致使学生创业项目因为财务运营管理不当而失败。因此,在中高职院校加强在校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指导,提升学生创业群体财务管理能力十分必要,这既是中高职院校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教学需要,也是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客观需求。
1培养学生财务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1.1创业财务管理的含义
创业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在特定的创业项目运行中,关于创业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项目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创业项目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1.2加强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2.1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是学生创业的现实需要
财务管理是大学生创办企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创业启动运营的第一步,更是推动创业项目顺利实施的现实需要。一是创业项目投资管理的需要。创业项目的投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停留在融资办企业层面上,而是它包含了项目财务管理即资金管理整个系统,包括融资、财务预测与外部税务、银行的工作,需要对投资创业项目的前期资金的测算,包括项目本身的投资及项目运营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服务成本的测算。二是企业正常运营管理的需要。三是资本运营规范操作的需要。创业项目的财务管理就是对项目的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主要是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透过价值形态管理,达到对实物形态的管理,创业项目财务管理必须遵循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往来在程序的合法性和财务账目管理的规范性,这关系到创业项目能否依法有效地运作。
1.2.2加强财务管理贯穿学生创业的全过程
从预测启动资金到筹集资金,会记帐目的设立到会计信息的记录,从成本核算到流动资金的风险控制,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因此,加强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提升是学生成功创业的基础和前提。贯穿于学生创业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一是创业项目启动前资金的筹措和管理需要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统筹规范投资资金的管理,或组织符合条件的财务管理人员成立财务管理部门都离不开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二是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延伸到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过程和财务部门发生关系,每一笔资金的合理使用都受到财务部门的把关和审核,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
1.2.3实施财务管理培训是学生创业的重要保障
中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相对较好,但实施创业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仅就创业活动的运营的好坏上讲,最终将体现到财务成果上来,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执行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找到解决的方法。创业活动决策是否正确,经营是否合理、风险是否可控、产品是否畅销、员工是否满意,这些指标都能在企业财务指标上得到反应。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培训是学生成功创业活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2培养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导向性
2.1增强创业财务管理意识
理理念,更谈不上合理的作法。导致创业者不能很好地分析和利用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工作处于较为混乱状态。为此,尽管学生选择创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强化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思绪,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使中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特长基础上,加强创业理理念,更谈不上合理的作法。导致创业者不能很好地分析和利用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工作处于较为混乱状态。为此,尽管学生选择创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强化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思绪,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使中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特长基础上,加强创业财务管理知识学习,着力解财务管理知识缺乏这一创业和企业正常运营的致命伤。
2.2突出专业管理基础作用
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及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是大学生创办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创业企业成立之初,由于资金有限,许多大学生创业企业都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或兼职兼任。因此,一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创办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完整的、系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这就会造成财务工作的遗漏、错误,甚至产生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学生创办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的基本程序。原始凭证缺失、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凭证的传递与保管工作缺位、财务报表不完善或是根本没有财务报表等都是大学生创业企业缺乏规范的基本程序的表现,使学生创办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难以有序的开展工作,财务信息业无法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最终会导致企业财务工作混乱,给企业的运营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
2.3提升学生投资融资和防范风险能力
投融在创业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实施创业项目的重要前提。学生创业在成立企业之初,由于创业者缺乏和银行、政府与其他企业之间稳固的合作关系,大学生很难建立起一个正常的社会关系网,由此而造成融资能力弱。缺乏对地方政策的研究和了解,无法快速高效的利用政策资源,申请地方扶持资金和其他辅助企业发展的政策也是创业者融资能力弱的具体体现。
3培养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的针对性
面向学生创业群体开展的财务管理方面创业教育,不能大而全,要突出重点,注重联系学生创业实际,根据学生创业群体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在注重财务知识等理论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搭配实习实践,在满足创业者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1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学生财务管理培训的课程设置,要坚持实用性、突出基础性、把握方向性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全面,科学安排人员和课时,学用结合,重点要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建立经济、管理学习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学生创业群体更好的认识经济规律和管理手段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应当从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与期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公司财务案例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审计学、项目评估、税法等相关专业教材中,按照授课要求和实际需要,统筹规划授课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税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务知识,会计核算基础知识,项目评估基础知识和风险控制基础知识。
3.2强化基础知识培训
创业财务管理对于中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培训要突出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培训。一是加强财务账目管理知识的学习。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税法与纳税筹划、财务管理计划与分析、成本与预算、风险管理等方面知识。二是加强业务往来财务账目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规范往来帐目管理,提高企业流动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三是加强投融资知识的学习。
3.3用好政策规范操作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面向创业企业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但学生创业群体普遍对政策了解不深,运用政策能力不强。对此,学校应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系统归纳总结当地可供学生创业者利用的各类产业、资金扶持政策,并详细讲解相应的申请流程,列出需创业者提供的各类材料证明,帮助创业者迅速了解相关政策的获得方式。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性操作的学习,旨在通过结合创业公司运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培养创业者熟练掌握财务管理软件操作、规范票据整理,以及读懂和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财务管理规范性操作的学习应该以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为主,知识点讲解为辅,通过实验设计、模拟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创业者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规范、标准的财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方式,认识和了解财务软件的操作逻辑。
3.4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
财务管理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实际操作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工作当中。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创业者深入创业实践基地或合作实习企业,通过代岗、顶岗等方式,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操作细节,通过与企业家、财务工作人员的直接沟通交流,了解企业运营过程当中最核心的财务管理问题。
作者:白翔 王子寅 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大学
摘要:
大学生创业已经获得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然而大学生创业企业普遍面临着用人机制不健全、激励措施不完善、人才流失等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本文旨在关注目前大学生创业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双创”口号的持续推进、国家优惠政策的全面支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之路。在大学生创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更加突出。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成了我国社会进步、企业快速成长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创业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吸引核心人才的加入,如何留住优秀员工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问题。因此,关注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决目前面临的困境,能够使其具有持续的竞争力,促使大学生创业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实现企业的蓬勃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
人才成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的首要因素。如果大学生创业企业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掌握着所处行业的核心人才。但目前大学生创业企业存在许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起步时规模小、招人难、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员工培训不到位等,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瓶颈。
1.招聘机制不完善
大学生创业企业缺少一套完整的招聘及使用机制。首先,招聘时过于重视应聘者的学历与工作经验,而没有对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做进一步的测试与比较。其次,在开展招聘工作时没有制定长期的人力资源计划,只着眼于短期的需求,忽略了企业长期的需求,缺少动态、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最后,由于很多大学生创业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部门或负责招聘的人员,因此,管理者可能就会选择无事的人去负责招聘,而非专业人士的招聘也许会使招聘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大打折扣。
2.激励机制不科学
大学生创业企业缺少行之有效的薪酬政策。大学生在创立企业时,往往都是由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一起构建的,实现他们的梦想就是其奋斗拼搏的动力。因此,往往加班加点还乐此不疲。但是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工作成就感远不如创业者那么强烈,他们更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措施。而创业者往往没有看清这一点,口头激励多于实物奖励,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又或者很多企业使用均衡薪酬制度,优秀人才的价值没有得到认可,能力不足的员工存在侥幸心理,会导致公司内部优秀员工心理不平衡,降低工作效率,诱发人才流失。
3.员工职业规划不明确
大学生创业企业初期在招聘人才时由于规模较小、各方面发展不完善,因此企业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管理体制,用人比较灵活,哪里需要去哪里,员工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规划,对自身认识不足。此外,由于大学生创业企业创始人阅历不足、经验尚浅,还未认识到对员工职业规划引导的重要性,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规划。因此,在企业和本人双方都不重视的情况下,员工职业规模模糊不清会对企业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对员工培训开发不重视
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相比,大学生创业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开发十分谨慎,认为培训开发的重点在于高层,对新员工培训人力资本价格昂贵,成本收益不成正比,又或者担心在员工身上倾注心血最后却为他人做了嫁衣,所以仅仅是对新入职员工做一些简单的导向培训。但对于很多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来说,怀着对企业、自身的憧憬进入企业,却发现这个企业并不能给自己更大的学习机会和晋升空间,因此也可能会导致人才流失问题。
三、大学生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对策
人才对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自身管理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当前的困境,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和使用机制
大学生创业企业要想解决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首先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招聘计划。在进行招聘活动时,要根据岗位特点对学历、工作经历、个人能力等方面作出较为全面、客观地评定,针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员工可以破例进行其他方面的考核。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忽视内部招聘的积极作用,内部员工对企业的方方面面更加了解,能够快速的适应工作。其次,可以将内部晋升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以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2.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制定激励措施时,首先要考虑薪酬的激励作用。大学生创业企业应该设计出一套富有弹性的薪酬制度来吸引人才的加入,如:与公司人才长期发展相适应的薪酬制度;采用期权、人才持股等方式将优秀人才的长远利益与公司利益相连接,让人才和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公司福利待遇。其次,管理者应该以战略性的眼光来制定激励措施,满足员工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注重目标激励、爱好激励,完善奖惩制度,实现员工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3.重视对员工职业规划指导工作
大学生创业企业应该加强员工职业规划的管理。在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位员工的兴趣、特长与能力,引导员工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培养职业兴趣、选择合适岗位,使他们在所在岗位上有所成长,弥补员工入职前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同时大学生创业企业也应该建立长期动态的职业规划发展系统,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便于及时对职业规划做出调整,让员工完成职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公司的发展。
4.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对毕业大学生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实施有效的培训开发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在更大范围内感受企业文化与管理者的人文关怀;此外通过培训还可以帮助他们追求人生价值。对于每个公司而言,开展培训工作是他们应尽的义务,统一的培训工作有利于减少企业管理成本,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通过培训开发计划,能够促使大学生人力资本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变,提升毕业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整体实力。
四、结语
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留住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成为了大学生创业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学生作为新兴的创业群体,对其创业企业的管理冲突也愈演愈烈。因此,大学生创业企业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视对于员工的人文关怀,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解决创业企业目前面临的一系列人力资源问题,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我国中小企业的繁荣发展。
作者:剡佳媛 于海云 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摘要:
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定的风险,研究中将创业企业风险因素、风险影响以及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及总结,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管理内容的优化,进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明确,提升企业对风险应对的核心能力,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
创业企业;风险管理;风险因素;优化策略
在社会经济体制逐渐改革的背景下,市场运行体系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在该种环境下创业企业逐渐增多,但是,在创业企业运行中,由于不同问题的限制,导致其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企业发展中,需要采用跟踪性的风险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对全程风险跟的踪,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通过研究对企业创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流程、风险种类以及风险特征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确定,优化企业风险的控制管理机制,从而为创业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一、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通常状况下,创业企业中的风险因素需要按照经营者的经营方式进行划分。
(一)内部环境。对于内部环境而言,主要是管理组织中的基调,同时也是其他风险管理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风险因素的组成内容相对较多,如风险管理哲学、风险文化、风险偏好以及组织结构等内容。
(二)目标设定。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设定明确性的控制目标,通过对风险管理识别因素的分析,进行企业目标的设定,通常状态下,其也目标设定主要包括了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管理目标、报告目标以及监管目标,在这些目标相互组合、相互重叠的同时,实现了目标设定的明确性。
(三)事项识别。事项识别主要是影响创业企业运行的内外部因素,而且,事项识别的技术形式不仅针对过去,而且也针对未来。对于一些潜在负面的影响实现而言,主要是指企业运行中的事项风险,因此,创业企业中的管理者就需要对该种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提升风险控制的合理性,从而为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提供有效支持。
(四)风险评估。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充分了解到企业潜在事项,并管理机制,从而为风险项目的优化管理提供有效保证。
(五)应对风险。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及分析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对规避风险、减少风险以及共担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行不同制度方案的确立,从而为风险制度及风险成本资源的优化提供良好依据,完善企业的项目设计及执行理念。
(六)信息及沟通。在企业外部及内部资源协调中,需要通过对风险制度的格式优化及隔离问题的分析,充分保证企业员工的基本职能,优化风险信息资源及沟通的管理体系,实现风险信息的稳定沟通,保证信息项目执行及信息沟通的合理性,完善信息项目交流的科学性及及时性。
二、创业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创业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在创业企业发展中,其创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创业,由于内外部事物的发展挥出现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这种变化内容是事物发展中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风险因素确定及分析中,需要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的特征确定,进行创业因素的分析,实现创业风险因素的全面分析。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通过其机制内容的体现,完善风险内容的控制理念。
(二)创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于创业分项而言,其作为一种全新性的产品及服务形式,创业者在该种背景下会面临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在企业发展中遭到市场竞争对手的排斥,而且在新市场运行的背景下,也会出现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在创业企业风险因素分析中,经常出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企业资金管理造成制约,更为严重的会造成企业创业失败。与此同时,在企业创业不同因素分析中,需要通过对企业变化因素的分析,进行风险的预知,完善企业的运行及创新管理体系。
(三)创业风险的损益双重性。对于创业风险内容而言,其创业收益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价值,因此,在企业创业风险分析中,需要通过对创业风险因素的确定及分析,进行收益问题项目内容的优化。
(四)创业风险的可变性。对于创业风险中的可变性而言,主要是在创业背景下,通过对创业内部与外部变化的分析,进行创业风险变革的整体优化,完善创业企业风险的可测性,提升创业风险的管理机制,满足企业的创新管理原则,从而为创业产品周期的项目完善提供合理支持,满足企业的市场准入性原则,实现对创业风险可变性的问题优化。
(五)创业风险的可预测性。在创业风险问题分析中,其风险的可测性主要是指风险可以测量,也就是在定性或是定量问题分析中,进行对风险内容的评估。对于创业风险的不准确问题而言,主要是创业风险中会出现的偏离误差,在其特定的范围状况下,实现对创业投资不准确问题的分析,这种问题主要时企业投资不准确、创业产品周期不准确以及创业产品风险不准确等问题造成的。
三、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的种类
(一)管理风险。对于创业失败的企业而言,其自身的管理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其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决策随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以及用人不当、盲目跟风的问题,导致其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着知识体系单一、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以及资金实力较弱的问题,更为严重的会增加企业管理中的风险。
(二)资金风险。对于资金风险而言,其主要是创业初期一直存在的风险内容,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是企业运行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因此,企业在创办及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资金问题。对于初期创业的企业而言,如果在其发展中连续几个月内不能认识到企业现金流中断的问题,会为企业的发展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竞争风险。企业发展中的竞争是其面临的必然挑战,因此,创业企业怎样面对竞争是其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创业企业选择了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会使企业在创业初期受到排挤,从而为创业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所以,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创业竞争的核心内容,认识到企业生存及发展中的必须条件,为企业竞争风险的改善提供有效支持。
(四)人才流失风险。对于一些研发、生产以及经营性的企业而言,在其发展中需要面向市场,因此,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创业企业需要认识到人才流失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风险,通过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强化,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避免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五)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风险。在创业企业发展中,对于一些具备长远性发展目标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不断壮大企业,所以,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也就使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必然风险。因此,创业企业需要通过对创业工作的完善,进行长期发展目标的构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创业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有效支持。
四、企业创业风险管理策略
(一)监控手段的构建。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构建中,其风险管理手段的实施需要充分满足创业企业的基本需求,通过对创业企业风险投资合同的规定,进行监控手段的业务完善,使企业在风险管理环境下进行工作,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规范企业的发展流程,从而为企业风险监控管理工作内容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在企业风险监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监管:第一,加入创业企业的董事会机构;第二,对创业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性的生产,实现工作的稳定核实;第三,通过对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实现企业与人员的交流,为监控工作完善提供保证。通常状况下,企业监控管理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资金的分期投放,对于资金的分期投放而言,其主要被策划归纳为分段投资理念,也就是企业投资者通过对企业不同时期经营状况的分析,进行分段投资,并营造一种常见的企业资产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经济市场运行模式的发展,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保留,从而为企业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完善企业的投资运营管理理念,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状态。其次,实现对股票权的管理。在大部分创业企业优先股自行假设中,会将其演化为普通股,并使相关人员拥有特殊的投票权利,实现对创业企业章程的有效规划,实现对企业总资产以及企业并购特权的合理控制。最后,有效解除企业创业中管理人员拒绝投资问题,充分保证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二)增值业务手段的构建。在增值业务问题分析中,需要将增值业务的设计作为企业投资中的业务总称,其基本的业务手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工作任务的选择,企业在创业投资中需要资源进行项目的参与及工作的核实,通过对增值业务管理体系段完善,进行企业风险投资的有效分析,保证企业在资源参与的环境下,进行风险工作的确立,使创业企业在不断完善中实现创业工作的合理选择。第二,经济发展背景下,创业企业需要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创业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项目投资提供有效支持,完善企业工作的创新管理职能,使创业企业通过科学定位,进行经济工作的稳定落实,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完善创业企业发展中所形成的增值业务管理手段,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满足创业企业的资金筹备需求。创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需要在企业规模不当壮大的背景下,进行经济利润增长问题的分析,使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认识到经济利润的增长趋势,通过对资金管理工作的稳定完善,满足企业运行中的资金筹备需求。第一,在增值业务手段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使企业投资者利用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人脉关系的确立,从而为企业资金的筹集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在组合投资中,需要将后续资金的筹集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分析可以提升企业经济运行理念,通过对创业企业投资问题的分析,满足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通过对企业运行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大部分企业投资及运行背景下,需要与保险公司进行紧密联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而言之,在创新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通过增值业务手段的构建,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选择,在企业资金筹措工作完善的同时,满足企业的风险调控理念,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
(四)实现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共同联系。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在发展中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关系,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后续资金筹备中的工作效率。创业企业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与供应商、销售商进行合作,其工作内容需要落实到产品的生产、出厂以及营销之中,满足企业增值业务发展的基本需求,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在企业工作项目投资的背景下,需要充分了解企业运行及生产的状况,通过对各个阶段风险工作的控制,实现客户与共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提升创业企业发展中的风险控制基础,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创业企业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创业企业通过对自身需求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控制,完善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企业的管理及运行理念,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使创业企业在各项工作构建中及时规避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及管理能力,使企业在健康的环境下得到稳定发展。
作者:袁立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是一个科学管理的过程,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更高需求的必然趋势。可通过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和重构、教育对象确定、教师激励与培养、质量保障和监控等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将创新创业教育做精、做细、做实,从而在精细与效率之间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精细化管理;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资本集聚与内育的耦合互动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G111)和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研究”(项目编号:2013CZ020)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创新创业教育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备受重视,有学者宣称“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对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国家层面上做出了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工作成果尚未能固化,所以系统性和实效性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寻求合理的理论支撑,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蓬勃发展,是目前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于1998年率先引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创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先河。之后,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陆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2002年教育部选取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9所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十几年来,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各类高校均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到教育理念、实施基础、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目标认识偏差
由于缺乏对“创新”与“创业”本质和内涵的正确认识,很多高校仍然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企业家”的速成教育,仅仅传授给大学生获得财富和利润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些高校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大多认为因就业困难,才有必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自己所在学校的毕业生不愁就业,所以参与热情不高,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此外,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只是未来一小部分人的选择,只需对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和指导即可,因此对创新创业课浅尝辄止,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部分学生、少数教师参与的小范围教育。以上都是创新创业意识不够、教育理念滞后的具体表现。
(二)与专业教育相分离
目前,很多高校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组织实施,更有甚者,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与职业生涯规划画等号,只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添加相关教学内容。在制定人才培养体系时忽视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即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向导,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造成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分离,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处于人才培养的边缘地带。
(三)与市场脱节,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已实现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到后工业化、知识驱动和深入交互的创新体系的转化,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学校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以及实践平台短缺,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浮光掠影、内涵空洞。很多高校以社团等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但因为指导和帮扶不到位,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知识,又没有相关技能,同时缺少资金支持,社团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更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技能竞赛时,也多以比赛为目的,无法与社会需求接轨。
(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高校教师除了具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相应的创新创业经验,但实际上大部分高校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自身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显得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只能停留在表面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且多为纸上谈兵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教师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团队,教师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更无从发挥整体效能,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
三、从精细化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
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作为一种建立于常规管理基础之上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通过将规则进行细化和系统化,以标准化、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占用,降低管理成本,即用具体、清晰的量化标准代替含糊、宽泛、不具体的管理要求,变抽象的战略或决策为详尽、明确的发展举措,从而实现组织内各单元的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发展。“精细”不仅是一种意识和态度,还是一种文化及理念,“精”意指切中要点、精确精准,“细”指量化具体、细致细化。精细化管理经过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锤炼,已跳脱出一般意义上的“精细”和“细节”。现代管理理论将管理划分为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三个层次,精细化是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并将其引向深入的关键环节。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科学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按照“精细”的思路,准确把握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分步骤进行,架构起符合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首先,精细化管理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和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应按照精细化管理理论,紧紧抓住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对其中包含的若干核心概念、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由表及里的辩证分析。其次,精细化管理是全员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是全员教育,依靠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对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进行细化、分解和落实,确保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都能够有效实施并发挥作用。再次,精细化管理是全过程管理,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精细”无处不在,各个环节环环紧扣、道道把关,都不能松懈或疏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经历和超越精细化的过程,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技术、师资配备、质量评估等“细”“末”之处见真功。最后,精细化管理是从规范管理到个性化管理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没有精细化,个性化就无从实现,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从培养同质化的人才到培养个体化的人才,即实现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综上所述,可将创新创业教育精细化定义为: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细分、量化和优化,通过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方式,使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单元)得以精确细致、高效协同地持续运行,从而获得更高效率和更好效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文化。
四、创新创业教育精细化的实施途径
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满足群众对教育更高需求的必然趋势,具体实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目标定位精细化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并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做到目标明确、定位合理。首先,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宏观层面来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系统。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依据人类活动的三个层次——科学活动、工程活动、技术活动划分人才类型;我国有学者在贝尔纳的人才类型基础上提出,将创新创业人才划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型、工程技术型和技艺技能型四种类型。由于高校对学术性与职业性的价值认同和侧重有所不同,所以应根据高校的层次或类型来划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不同类型的人才交由不同类型的高校实施培养,各类高等学校也应确定好适合本校培养的人才类型,这样将有利于我国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形成。其次,从学校人才培养的微观层面看,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合理定位培养目标,除了根据市场需求将宏观的、大的目标分解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使用的细化目标之外,还要突破传统办学思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学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将专业能力标准、道德教育标准、职业素养标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标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清晰、具体,而且有效、可测量。由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立体化、无缺位、不越位的目标体系,通过对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细化和落实,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效贯彻到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
(二)课程设置和重构精细化
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要遵循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构建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的进阶式课程体系。要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在各类专业课程中挖掘和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课程体系设置和改造不能再以学科体系结构的知识理论逻辑需求作为出发点,而应对行业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社会需求进行精确分析,并以此作为逻辑起点,根据行业企业的职业分类和岗位特点,做到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同时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整个专业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进行界定,形成新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开设研究方法、专业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向全体学生开放,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应彻底改变实践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的现状,充分体现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推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创新创业需求对接。构建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举办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支持大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协会等社团。加强与行业、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探索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和高等学校将大学生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面向全体大学生开放,扩大覆盖面,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项目落地转化。高校要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机制,促进成果的有效转化。此外,还要以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的形式,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在线开放创新创业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三)教育对象确定精细化
由于大学生性别、生源地、成长经历等方面各不相同,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确定创新创业教育对象时,要以分层分类管理为基础,依照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划分教育群体,以年级、专业、素质和能力、职业兴趣等因素细化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分类施教、个性化培养是精细化管理理论为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必然趋势。当代大学生无论是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还是差异性都明显增强,尊重大学生的个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要义,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质差异,采取分类指导、分层实施的方法,从实际出发,通过因材施教和差异化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催生大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规律,形成个性化教学管理制度,通过设立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多种智力共同发展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与发辉,从而在个体创新能力培养和生成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四)教师激励和培养精细化
高校教师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以及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教师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知识扩散和创新变革的重要角色,通过有效途径让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至关重要。不过,对教师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要从细微处着手,在激励机制、培训模式、考核评价、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教师培养的精细化。第一,要充分了解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本特征和激励要素,通过对教师工作或学习状态的数据采集和跟踪分析的精细化,推导出教师的驱动性需求,挖掘教师内在需求的个体差异及彼此关联,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个性化激励,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第二,改变以往粗放、宽泛主题下的专家课程组合式的培训模式,满足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需求,分层制定培训目标,精心设计培训主题、培训课程和培训任务,突出以创新精神和具体实践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第三,在高校内形成逐渐发展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并完善高校科研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高校教师带领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支持教师以自主创业、作价入股、对外转让或合作转化等方式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从而为高校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刺激,促使他们从视野狭隘的科学研究跨越到综合性的创新活动中。第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完善兼职兼课教师聘任制度,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优秀人才到学校指导专业课或创新创业课程;另一方面建立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制度。第五,明确和落实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责任,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绩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必考”项目。近年来在美国,诸如匹兹堡大学等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活动纳入教师晋升和获得终身教职的标准,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聘用和晋升文化。我们可以将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本土化移植,建设一支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相结合、学术研究和创业实务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五)质量保障和监控精细化
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要素、多功能、多层次的系统,所以在制定教育教学保障措施时,要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对所有与教育教学质量有关联的因素进行系统调控,也就是不仅要对确定目标、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总结等各方面工作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同时还要对全体师生实行全员管理,确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模式,“全员”是指无论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员工,所有人的工作质量都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可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解,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通过明晰岗位职责、规范管理制度,使全员的工作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全过程”是指从学生入学、在校读书到毕业离校,甚至用人单位反馈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精细化质量监控的要素,每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全方位”是指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及方法,从创新创业教学的基本建设到教学质量评价,从制度建设到文化建设,从队伍建设到组织建设各个方面的管理。在实施措施保障时,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每一个特定的过程目标,确定参与该过程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权限,执行过程中需要什么设施和教育环境等资源。制定相应的岗位标准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工作标准,部门和人员职责清晰、任务明确,按照事先制定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并用标准进行监督、控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下一步预防等措施,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文件化的机制,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同时,遵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便捷等原则,在“精、准、细、严”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精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精细化管理过程及时修缮,不断进行有效反馈,形成循序渐进的“PDCA”闭环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至高境界。
作者:李越恒 张彦忠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创新创业是在原来创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不是单独的创业,也不是单独的创新,融合了创新和创业二者的特点,着重强调在创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进行创新创业型学生的培养,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其创新创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一个中心、两个特色、三项改革、四个能力”的创新创业体系,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人才培养中,高等院校是重要的基础.它在创新创业各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等.高等院校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创业改革,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国外创新创业研究进行较早,整体发展得比国内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德国,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创新创业的相关研究;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很多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套良好的,主要针对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创业改革体系.如百森商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创建了符合本院校的课程体系;斯坦福大学结合学生个人各方面的能力、专业特色以及社会环境发展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规划整个创业系统流程[1].相对来说,国内创新创业研究发展得没有国外好,需进一步加以重视.首先,国内发展的是创业,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才得到了发展.国内创新创业研究的主要重点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
1相关概念
1.1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教育为导向,而不是以科研为导向的本科,它是一种兼有本科教育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新型本科.应用型本科由一些省级大学、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共同培养专业能力强、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各个领域的一线工作要求,掌握先进的技术,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应用型本科教育对我促进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1.2创新创业
创新和创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围内我们都会提到创新创业.创新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五新”,即新产品,新材料,新市场,新方法,新组织结合在一起,实现生产的创新.[3]笔者认为创新主要是指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在现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东西.创业比创新出现得早,对其认识有着很多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或者公司,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岗位.笔者认为创业除了指建立企业或公司以外,更加注重的是创业能力,它是一种能够将各种资源集合,不断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国际研讨会,该会议围绕21世纪教育而开,第一次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到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相同的地位,将其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2].1991年,在东京召开了国际会议,该会议以创业创新教育为主题,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定义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开拓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技术、社会和管理技能的培养[4].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业教育或者是创新教育,另外一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二者的结合.赵杨认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使毕业生更好地创业[5].张素红,陈小虎等认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形成创业素质与能力[6].
2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兼有工程技术的特点与管理的特点.它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的新兴专业.截至2015年6月,我国有418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其中不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从整体来看,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已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在创新创业理念、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部分问题存在,如下:
2.1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到位
当前,尽管创新创业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得到十分的重视,但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的内涵,乃至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并没有科学地理解,单一地以为所谓的创新创业便是激励学生去创办公司或企业.然而大学生刚从高校毕业,一般都缺乏社会经验,综合素质不过硬,其成功率肯定不高.因此,创新创业应是针对所有学生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合理
创新创业的具体表现便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重要依据.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来说,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但其人才培养方案与创新创业没有完全融合,如在培养方案中虽然增加了实践教学,但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设置较少,理论教学比实践教学比重高,有些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选修课、各类竞赛或创新创业政策指导等,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整体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缺少特色,针对性不强.
2.3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双师型”教师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一般都比较年轻,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和博士,他们学历都比较高,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和企业经验.同时,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迅速,招生规模增长快,导致有些老师非工程管理本专业的,更加缺少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经验,而且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缺乏一支良好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不能适应形势要求,难以达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3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问题的解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必须进行创新创业改革,建立创新创业体系.其体系可以建成“一个中心”,“两个特色”,“三项改革”,“四个能力”。
3.1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是指以培养“创新创业”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为中心,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能为社会、地方服务,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2两个特色
“两个特色”是指突出“校、政、企、研”的专业办学特色和“工程技术与管理结合”的专业特色.进行创新创业改革,工程管理专业首先要以学校为主体,积极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优化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创新创业环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考虑创新创业,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等措施,调动企业参加,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明确学校、政府、企业的职责和权利,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为指导,企业参与,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办学特色.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性学科,在进行创新创业改革时,要结合二者的专业特色,使学生同时具备工程技术和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获得必要的工程师基础培训,成为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员.
3.3“三项改革”
“三项改革”是指培养方案改革、师资队伍改革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对创新创业而言,培养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在整个创新创业中,它是改革的核心.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考虑创新创业,同时重视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探讨制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有差别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一般设置为通识课、职业生涯课和专业课.在这些课程模块中可以分别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如通识课中设置创新创业素质课和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课中设置创新创业基础课,专业课中设置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等,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减少理论课程,设计科学的、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有一支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工程管理专业应首先完善师资队伍,让全体教师对创新创业的理解更加准确,提高他们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可以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邀请高校、企业、研究所的教授、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拓宽教师知识面、开阔眼界,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同相关企业、研究所等进行交流、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应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多采用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讲座等方式.在课堂上,可以多和学生分享创业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可定期开展工程管理创新创业讲座,请成功的企业家与学生直接交流,解答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些实验实训基地,如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室、其他实训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让学生切实参与其中,还可以组织一些大赛,如项目沙盘大赛、造价大赛、招投标大赛、BIM大赛等,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的实践能力.
3.4“四个能力”
“四个能力”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创新能力是是指学生在掌握工程管理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的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工程管理有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创业基本素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将工程管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就业能力是指学生获得工作并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7].
4结束语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加大对该种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改革在不断探索、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认真总结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体系,使其不断完善,真正培养出能为社会和地区服务的人才.
作者:盛佳 王璠 邱莹莹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摘要:
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市场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大学生创业遇到千在难逢时机。但综观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人数少、成功率低、时间短,规模小,本文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途径。
关键词:
物流管理;创业现状;对策研究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发展,物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物流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两门创业基础课程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系统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类型分析
从笔者所在学校三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形式主要以下几种类型。
1、大型快递公司的校内中转站
随着网络普及,网购已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习惯,大学生是网购的主要人群,每天各个大学门口都有很多的快递员在等着送快递。因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限制,快递公司不能进入校内,学生只能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取快递。这给学生提供了与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机会,这种合作方式对学生来说收益稳定,风险少,经营方式简单。
2、校园遍地开花
我国的大学校园大多位于郊区,出行不便。如西安大学城都位于三环以外,距市中心较远,学生购物不方便。校内超市出售商品质量、种类和价格不尽如人意,校园便孕育而生。商家正是看到这种商机,找大学生作,因此从事校园的学生比较多,各个类型都有,有服装、化妆品、招生、电子产品等。学生的这种方式投资压力小,经营的好收入很可观,调研中有一名学生给驾校做,有月收入过3000元的现象,也有很多是经常没有收入。
3、开发APP平台,线下线上共同运营
根据自己参加校园活动的经验,了解学生的需求,搭建平台。如三个学生一起开发的“快速达平台”线上提供校园外卖、快递寄取、食堂预订,线下提供送餐、收取快递等服务。还有两个学生成立服装租赁公司,给毕业班学生提供面视职业装,给校园活动提供各种演出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想法多,经验、能力、资金不足
当代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思想比较活跃,想法多,随时都会冒出许多新奇想法,在创业浪潮中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但创业永远不是一个口号,必须要有真实项目去运营,但是学生经验、能力、资金不足,难以实践。
2、项目可行性差,很难形成规模
物流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各种物流企业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企业纷纷开始圈市场,包区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校园最后一公里物流,但在校学生的这种经营形式,只能容纳几个人,很难形成规模,而且学生毕业后有些项目就终止。
3、营销方案撰写不专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
创业初期资金不足,创业项目很少能得到风险投资人的青睐。因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经验不足,思考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很少站在企业经营者角度。大学生倾向于谈自己创业项目的技术如何新颖与独特,而投资人看重的是技术或产品的盈利状况和市场空间以及完整的市场营销方案,二者注重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撰写的营销方案可行性不强,很难吸引投资人关注。创业初期资金得不到保证,导致许多创业终止或失败。
三、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途径
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高校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提倡在校教师创业激发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还是以掌握知识为主,创业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创业能力从来都不能和成绩好相提并论,创业能力是要把专业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产生经济价值,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具有的能力。如何在校期间培训和激发学生的这种智力资本,需要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如果大学老师们在创业,那么学生创业也就水到渠成。创业教师把自己创业经验引进课堂,在知识传授过程融入创业经历和思想,学生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领会知识和创业的关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2、实行企业导师制,由导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业
创业过程和其他学习过程一起,可以模仿和学习,学生在跟创业导师一起跑市场,了前市场情况,为自己以后创业奠定基础。如果没有一点市场经验,只凭学生的想法和激情,创业是很难成功。就像我们在岸上学游泳一样,不进水里去,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大学生只凭在象牙塔里阅读前人成功创业案例,脑海里构画着如何去创业,不去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创业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应该和企业链接,制定导师制,由企业创业者做学生创业导师,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业需要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创业是大家智慧的体现,如何带好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培养学生领导者能力和团队精神是创业能力培养的重点。领导能力培养是需要在实践活动去掌握和领悟,仅靠书本理论知识是培养不出成功领导者。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应以专业实践教学为重心,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以社团活动为基础来进行。目前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都有自己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不同实践项目。有专业认知实践项目、顶岗实习实践项目、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小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人员分工、遇到问题要与项目成员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方案策划完整性设计,项目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为以后创业带领团队奠定基础。
4、加强创业文化宣传,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把创业的想法变成现实需要大梦想和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在校期间要促使学生产生创业的梦想,并有勇气和毅力去创业。需要高校加强创业文化宣传,通过海报和创业讲座,宣传大学生创业者的事迹,让学生感觉创业就发现在自己身边是可为,通过这些宣传形成创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总之,创业能力培养对高校来说没有教学规律可循,学生创业成功不一定是高校教育的结果,学生创业不成功也不能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做不好。创业能力需要很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成功与否主要因素在于创业者自身,高校教育只能作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助跑器和润滑剂,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比没有接受高校教育人强,但并不是成功的必须条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丁阳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摘要:
为了让一些拥有管理能力或者掌握企业管理知识的职业经理人拥有更高的创新素质与能力,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可以说,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出职业经理人,更不是为了解决一些简单的就业问题,而是将一些本身具有高素质、具有企业管理知识的职业经理人重新进行塑造,使他们成为有着自主创业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本文从这个点作为依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所能走的捷径,其中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企业创业教育,以及社会培训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
企业管理人才;创业;创业教育
一、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教育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它是在企业管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业教育,和企业管理教育不同之处在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更多培养的是职业经理人的创业能力,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昂的创业激情
职业经理人要想成为成功的创业企业家,高昂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创业企业家要想长久地为一个目标付出努力,那么则需要无限的激情投入其中。激情能够成为不断前进的源源动力,只有有着追求成功的强烈激情,加上坚定的意志以及自己的努力才能达成最终的目标。由此可见培养创业激情是首要任务。
(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寻找把握商机的能力
在创业过程中,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能在短时间内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抓住一些别的创业者没有注意到的机遇是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在企业创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中,培养的就是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抓住机遇自信心的过程。随着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化无常的市场形势更加需要创业企业家有着拨开迷雾找珍珠的能力,没有这项能力的企业创业者则会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三)融资能力
中国古代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能套用在在企业创业中,创业企业者即使有着再好的创业理论知识,但是在企业没有资金运转的情况下都是空谈。所以这就需要创业者有着较强的多渠道融资能力,不仅如此,创业企业家还具备金融学、投资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此来合理利用资金。
(四)经营和管理新企业的能力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创业企业家在进行创办企业后首先需要对企业本身进行分析,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企业制定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管理方式,建立符合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创业者再对市场人才进行精炼筛选,选出合适自己企业的人才。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创业者需要对企业运行全掌握,将人才合理分配到各个流程中,是企业有条不紊的前进。
(五)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对于新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市场竞争中新企业需要拥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等。这就考验企业创新者在变幻无常的企业竞争中能否依靠自己的创新能力将企业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二、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培养途径
目前,国内一部分大学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认识模糊,授课内容集中于成熟企业的一般管理运作状态,强调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的创新,而不是自主创办企业意义上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经理人,学生毕业后到公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而国外大学商学院强调对学生进行企业创业阶段的教育,以树立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为主,传授创立和管理企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创业企业家。笔者认为,我国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定位应该着眼于培养专业创业者,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这一培养目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高等教育机构的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
一是通过系统传授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创立企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开设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的核心系列课程,这些课程构建学生创建企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和素质,包括一个新企业筹划、创建、组织、管理、运行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创业过程细微的管理知识。二是形成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创业是一项非常复杂、实践性非常强的管理活动,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的比重应该多于规则和知识的讲授,通过实践类课程让学生体验创业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寻找评估机会的能力、创新能力、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三是举办和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利用竞赛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寻找创业机会。有实力的大学可以自己举办创业大赛,参加人不仅是本校的学生,也可以是致力于创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同时,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并为学生提供帮助,一些全国性的创业计划大赛会对参赛者的创业计划提出具体的建议,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交流,并举行融资、创业计划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举行创业项目推介会,促进企业与资本有机结合,并为获奖者颁发奖金。大学应要求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开阔视野,扩大交流,增长见识。
(二)社会培训中的企业管理人才创业教育
除了高等教育机构外,企业管理人员的创业教育,还可以通过社会培训的途径实现。社会培训的途径与高等教育创业教育途径侧重点不同,社会培训的侧重点主要解决现实需要解决的个案,对象主要是职业经理人或其他创办企业的创业者,而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等潜在的职业经理人,侧重点不是解决个案,而是一般性地培养企业创业人才。
作者:王中伟 单位:黑龙江大学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为中小企业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才发现中小企业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中小企业创业初期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文章就对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加强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
[关键词]
中小企业;创业初期;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发展中,人才是企业重要的一部分,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好坏,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时,人力资源就显得更加重要。优质的人力资源可以加速推动企业的发展,在短时间内度过企业最艰难的时刻,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中小企业创业初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错误的人力资源发展方向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运行方案,能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只有做出良好的运行方案以及发展目标,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人力管理制度,使人力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当今的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建立明确的目标以及良好的运行法案,导致企业向错误的方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得不到提高,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进程,使其慢慢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逐渐地被社会所抛弃。[1]
1.2管理层的认知错误
在中小企业创立的初期,管理层往往没有很多的经验,这就使其没有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其有错误的认知,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限制,使其只在招聘或裁员时起到作用,而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发生变化的几率比较小,同时由于资金的缺乏,就更加地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甚至在企业中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样就会使企业在日程工作中不能有效地进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得不到提升。[2]
1.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而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由于人员的匮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在对人员进行招聘活动或者日常对人员进行管理时,往往做得不够专业,使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素质得不到提升,没有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作用,致使企业发展缓慢,达不到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3]
2对中小企业创业初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2.1建立正确的发展目标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目标的建立以及企业的运行方案能为人力资源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阶段就应多向发展成熟的公司学习,并根据自己独有的企业特点,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建立。[4]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前,要先确立好自己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的运行方案,把这些基础工作完成之后,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到良好的保证,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2加强管理者的思想意识
在每个企业的发展中,管理者都起到决策的作用,在工作中使管理者具有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的意识,才能做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方针策略。只有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会得到管理的重视,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发展,真正地成为企业工作中的一部分,为企业建立更好的运营模式,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并且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使企业降低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2.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质量
在企业正常的发展中,人力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现今中小企业人力职员管理人员的质量往往都不是很高,这直接导致了管理进行难以开展。首先就要管理者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招聘一批素质高、懂发展的高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同时对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养,加强其专业素质,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这两方面同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能更好地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行,在根本上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的发展。
2.4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加强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招聘。在企业进行人才招聘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招聘管理机制,最大化的改善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结构。在进行招聘工作时,要保证监考人员具有良好的监考意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在进行招聘工作时,要一视同仁,不亲近,不排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要对新进入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使人力资源正确的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让每一个人都能使自己的特长与工作结合起来,使专业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加快推进企业的发展步伐。[5]
(2)改善企业中薪资制度。在企业的发展中,薪资待遇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质量,这就要加强企业薪资的管理,推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中小企业的创业初期,资金往往不是很充足,所以在制定薪资制度时,就要充分地考虑企业当今发展状况,使薪资制度满足这时期的发展要求。所以中小企业就应该在发展中掌握其中的重点,分清两者之间的缓急关系,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与发展目标,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合理的、科学的薪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问题与薪资问题之间不存在矛盾,使其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增加竞争力。[6]
(3)加强惩奖制度。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到人们的心中,这就使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小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要充分地体现这种原则,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突出表现的要采取一定的奖励,使其在工作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对那些表现不是很好的员工要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使其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这种方式能促使优秀的员工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同时对那些表现不好以及表现平常的员工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其有努力工作的目标。同时,要建立一定的培训方案,使表现不好的人员进一步进行培训,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这样能使员工向家一样的对待企业,增加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结论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经济建设进程,使我国的各类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各种大企业包围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的问题。所以,在我国当前背景下,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必须抓紧采取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使其形成一种有效的措施,中小企业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才能使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逯野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不仅是一个学生就业培训处,而应是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大学应该成为创造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教学生学会创业。即,在播种文明种子的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要特别注重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并使这种学习方法和态度内化为学生结束课程学习后继续求知以适应瞬息万变之未来的基本能力。文章以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引领下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现状进行必要性的分析,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性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工商管理
一、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简单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两种,而教育观念上会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考研、就业、出国,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一般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具备企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凤毛麟角,甚至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而传统管理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传授一般大企业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常围绕管理职能展开,强调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最优决策,尽管也有创新及不稳定环境等类的教育穿插其中,但并未将这些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作一般管理的背景来进行教育。因此,强化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传统就业型教育和学术型教育并重的地位,增强学生就业技能,对于拓宽学生就业面,提高就业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在推行创业教育中至少面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在国外,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中国,即便在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少数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学术专家出身,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二是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国外已经开发出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我国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但一些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三是创业活动流于形式。比如,一些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大学生只是为比赛而比赛,而不会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培育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
二、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现状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后文简称“我专业”)创建于1985年,专业建设依托学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工商管理硕士点(MBA),是校级示范性专业,在2013年的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我专业在全省工商管理专业排名“第三”。我专业较早就开始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经过多年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方面已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具备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基础。我们的教学成果报告《基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获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专业还制定了“双层次、双类型”的“分类”培养方案。实施“创新+创业”与“创新+专业”的双层次分类培养方式,以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为基础,大学四年“始终贯穿创新精神培育”,逐步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塑造创业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不断线。但是目前,我专业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面临到了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学生分类培养机制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等一系列改革难题,亟待推进深入改革,破解难题。工商管理专业是高校管理学分支的一个重要学科专业,对该专业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育改革具有适合性、紧迫性和现实性。原因如下:第一,适合性。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专业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企业运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等相关知识。通过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以有力助推学生创办企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紧迫性。工商管理专业通常培养学生掌握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经营与管理人才。然而,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中,传统的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真实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十分紧迫。第三,现实性。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基于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渴望在高校时期就接受创业技能培训,尽早锻炼自己的商业实战能力。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比如依托工科教学型大学、校级示范性专业、生源为文理科统招、具备钢铁冶金培养特色、注重新兴技术教育等等。而且,我专业此次教改是建立在既有基础之上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深入推进和提高创新创业教改效果。
三、可行性分析
(一)辽宁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2009年9月24日,全国首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综合指导与服务的省级公益性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正式揭牌。这是由辽宁省委、省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的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展厅、大学生创业间、大小会议室、活动室共90多间,将向每个入驻的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40多平方米的办公经营场地,并配有电话线、网络和简捷装修,仅收取低廉的水、电费用,同时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教育、政策试验、理论研究、师资培训、学生实训、企业孵化和项目对接等活动,并向大学生提供非常优惠的税收政策。
(二)工商管理学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探索,早在2007年,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开始结合创业教育进行讲授,并开展了课程改革,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工商管理学院的各专业中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取得学生的好评。2009年,按照辽宁省和学校的要求,组建创业教研室,组织师资研究创业指导课程的讲授。积极组建创业模拟训练实验室、建设了多个实训基地等,还组织了三届ERP沙盘大赛、承担“挑战杯”创业大赛辽宁科技大学选拔赛的任务。在此期间,已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并在历届“挑战杯”和“昆山杯”创业大赛中指导学生参赛,取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三)创新创业平台多样
1.拥有一个创新创业“实验平台”
我院“省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验资源,如“创业之星”等软件,为本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一站式”实验践习平台。
2.依托两个创业“培训平台”
我院是鞍山市中小企业局指定的“鞍山市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和辽宁科技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中心”,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最好的创新创业培训资源。
3.背靠两个创新创业“研究平台”
我校在2009年成立了工商管理学院与招生就业处共建的“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本专业有12位教师在该研究室任课;以我专业教师为主体创办的辽宁科技大学创新管理研究所,使我们的学生可以得到最好的创新创业培训。
4.借助三个创业“孵化平台”“
鞍山市团市委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鞍山市就业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辽宁科技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都设置在我院,这些机构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创新创业实习和实践平台。以上这些环境、条件和经验,都为本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奠定了重要而扎实的基础。辽宁科技大学以创业指导课程、创业模拟训练、创业活动实训等多种形式,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尤其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增强学生捕获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企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
作者:张琦 金玉然 宋伟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摘要: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新常态”,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讨论了如何将创业教育融入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创业内容的无缝对接,从而凸显学生专业优势,提升学生的创业水平。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1概述
随着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大招生政策以来,高校录取人数持续快速增长,毕业生人数同步增长。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2015年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迈入调整期的“新常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将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新常态”。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制度保障,可以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一个允许大胆尝试的包容性创新环境。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5月19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本次会议强调,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健全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快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院校越来越把毕业生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和创业引导才能让大学生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1-4]。物流管理专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丰富,物流管理专业在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理论知识体系已日趋健全,但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却很单一。大多数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都是围绕课程来开设相应的实践环节,而实践环节的具体执行,往往通过软件操作、企业参观,企业实践来实现。这些模式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企业实践这种方式,学生到企业后,由于不具有相应的上岗操作技能证,很多实践都只能靠参观、观摩完成[5-11],这就使实践流于形式。从教学实践看,要将创业教育融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围绕“课堂、学校、企业”三方展开。
2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1利用课堂强化创业意识
课堂教学是强化学生创业能力的第一步,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上,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探讨和研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2.2利用课堂培养学生构建企业的思维模式
在课堂上,物流专业课程的实施以项目化进行,让学生按照项目内容完成相应的任务,如《仓储与配送》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创办一个仓储租赁公司,然后让学生思考,该公司如何选址,如何规划等一系列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上,以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发挥想象,构建一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当然,让学生完成这样的项目不是让学生真的创办一个企业出来,而是要让学生的创业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锻炼[12]。
2.3邀请物流行业知名企业家来校授课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在课堂中,针对课程的内容,邀请在物流该领域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来给学生授课,或者邀请创业取得初步成果的本校毕业生来分享他们在该领域创业的成功经验,让学生有机会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分享创业经验。
3学校为学生创业提供组织保障
3.1培养专业教师创业能力
物流专业的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要提供时间和学习场所来让物流专业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实践和锻炼。教师可通过深入一线物流企业工作,充分与企业流程接触,积累创业经验。同时学校要制定激励措施,引领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创办企业,为学生做好榜样。如我校物流专业除成立一实体公司外,还大量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假期锻炼,担任企业顾问。通过这些途径,使得专业教师获有丰富的创业和企业知识。
3.2为学生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应为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氛围,设立创业中心。创业中心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并且邀请一批社会或行业认可的精英担任创新技术研发和创业经验的培训师,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并帮有可能创业成功的创业计划协助与风险投资等投资方接洽联络。专业应依托创业中心开办一些与专业和创业相关的专业协会,如物流专业可以开办:物流协会、报关协会、营销协会等。协会定期开展素质拓展型训练、社团交流活动、军事训练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除开展这些活动以外,协会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相关活动,如物流协会定期开展物流仓储、配送、运输、货代等方面的实地调研,并将调研成果收集整理形成报告。形成的调研报告为物流方面的创业提供数据依据。
3.3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物流专业依托创业中心校定期举办“物流设计创业大赛”,大赛围绕物流专业课程展开,如配送中心设计大赛、业务流程重组设计大赛、物流公司网点布局与选择战略规划等,使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得到充分锻炼,并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大赛选拔优秀团队,并给予胜出者一定的资金作为奖励。针对一些可行性较强的方案或项目,通过创业中心的认定,具有成功创业可能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如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缓解大学生创业的经济压力[13]。
4依托企业让学生创业
物流管理专业应主动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快递公司联系,进行合作。快递行业是物流理论知识实体体现最多的物流形式,快递公司提供运营模式,组织物流专业有能力的学生创办“校园快递”,利用创办快递企业的“创业实战“模式,增强学生创业的有效性。让学生亲自实践创办公司的流程(如何申办企业、团队如何组建、公司的管理章程等),快递公司建立好后,学生按照企业提供的运营模式来运营,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竞聘上岗,让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发挥所长,这样不仅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更使学生在创业过程和工作过程中体会专业知识的有效性。
5结语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如何将创业教育融入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主要目的是让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结合专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拓展学生的就业面。
作者:王天霞 曾碧涛 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五粮液技术学院
【摘要】
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而以推动创业创新为目标的创业服务体系,由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方共同构建;大学提供的创业教育,作为创业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作用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创业教育的现状,找出不足,提出应以创业能力训练为突破的改善建议,争取可以为相关研究做参考。
【关键词】
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教育;创业能力训练
创业服务体系以推动创业创新为目标,提供服务的主体可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服务涵盖四个方面:政策、教育、资金和孵化。大学提供的创业服务主要面向大学生,以创业教育为主,通过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包括教学、实践、发动和引导等环节的)教育活动来实现;创业教育作为激励创业创新的基础性服务,主要针对创业意愿形成、创业精神磨砺、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训练和创业经验积累等具体目标;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模拟实践和创业项目大赛等。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创业教育的现状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是一所成人本科高校,也是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正在努力改制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具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和较强的办学实力:现有专任教师35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2人、副高级职称116人;建有教育部“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和“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建立有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等5个重点建设本科专业实验室,开设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验室等2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6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创业服务体系主要面向学院内的全日制学生,包括政策支持、教育支持、资金支持和孵化支持四个方面,其中创业教育所占比重最大。创业教育的模式基本确立。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创业教育的模式基本分为“激发、培训、实践、运作”四个步骤。首先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热情,一方面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树立大学生创业榜样,力争形成浓厚的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的创业精神激发课程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力争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感受到创业的魅力。然后在创业教育课堂上,强调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储备。之后开展创业大赛实践,由专门的创业导师来全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从组建创业策划团队到开展具体操作(如创业策划设计、创业计划书撰写等);最后帮助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学以致用进行创业活动,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资金和配套孵化园等)鼓励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创业中去。创业教育的课程不断完善。第一,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注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积累储备。一方面挖掘和培养学院内部资源,组织和挑选优秀教师参与创业教育,并定期安排教师接受创业培训和学习专门创业课程;另一方面借助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聘请校外的企业专家和专门培训机构来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第二,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教务处制度的教学计划,由学工处和各系部组织开设,在大学生日常专业学习中也鼓励教师强化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实现了“点面结合”。创业课程包括创业精神培养和创业知识传授两大部分,全院大学生全部接受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课程侧重于创业精神的激发;针对大学生中创业意愿强烈者,开设专门的创业知识选修课,课程内容包括创业政策解读、创业管理、创业相关操作等,课程教学中注重能力训练,组织大学生参与各项创业实践。第三,将创业实践模拟作为创业教育的必备内容,组织鼓励大学生将创业实习和暑期专业实习相结合。第四,将创业实际操作引入创业教育,定期邀请专家开办讲座和专门课程,解读最新的创业动态和创业政策,帮助大学生顺利创业。
二、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创业教育的不足表现和总结分析
(一)不足表现
创业教育的人员。创业教育课程中,极端情况是个别教师明显准备不足,对于上课应付了事;教师主动提升创业教学水平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的动力不足。个别行政部门的办事人员推诿卸责,办事效率一般;极个别甚至出现服务态度较差的情形。创业导师主动意识一般,没有主动在课程创业实践中培育创业团队的预先规划,一般到创业大赛报名才专门组队。创业教育的内容。三年之内,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变化幅度较小,创业实践活动还是长期局限于校内,实际操作仿真度一般。部分教师创业教育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不能与当前最新的创业信息相结合。学生所在系开设的初级创业教育课程和学工处开设的中级创业教育课程存在部分内容重复。创业教育的过程。对大学生的服务需求关注程度不够。对于大学生迫切期待的创业实践仿真度提升问题和广泛参与问题,缺乏及时回应,进行相应的创业实践调整。宣传手段落后,不主动利用微博、微信这些先进宣传手段。不能实现大学生期待:有更多的企业专家来进行创业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指导。
(二)总结分析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创业教育的尴尬可以简单概括为: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每学年调查的创业意愿较强的学生均在40%以上),但应届毕业生创业的发生率极低(近五年都未过2%)。创业应该是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的统一,大学生创业意愿高涨但是毕业生实际创业发生率低,说明了两点:一是创业能力培养上存在不足,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不足以支持其创业意愿;二是创业教育应该更多面向未来创业,鼓励大学生做长期化的创业准备,毕竟好的创业教育应该使学生终身受益。受限于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负责创业教育的部门各自为政,虽然有协作完成某些工作的情况,但是存在着大量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部分工作各个部门在重复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权限分割不清,部分工作无人承担。创业教育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满足于完成手头工作,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创业教育课程缺乏必要的满意度调查机制和质量监督体制,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课程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难以提高课程质量。学院的创业服务体系缺乏必要的服务。缺乏必要的信息系统整理,工作效率底下,重复无谓的工作耗散了大量的工作精力。中国高校的管理特点就是围墙内的“小社会”,上级主管部门和外部力量难以有效介入学院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利益点较少,社会力量的参与动机不足。
三、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创业教育的改善建议
1.面向全体大学生强化创业能力培养,在创业教育中利用创业课程实践活动来激发创业意愿,熟悉创业知识。利用创业大赛的契机不断推动更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一方面定期开办校内创业大赛,营造学校创业文化氛围,使创业教育可以和创业实践完成实时结合;另一方面,组织更多大学生参与各类由社会或政府组织的创业竞赛,帮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将磨合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应该在创业实践中注重引进社会资源和政府力量,这样才能实现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具体措施如:组织大学生到南宁市高新区创业园参观学习,鼓励和推动在校大学生创业实习去到学院毕业大学生和其他新创中小企业的创业过程中。
2.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创业教育的评价反馈、质量分析和对外交流,更有助于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一,及时的评价机制有利于约束和激励教师更好地完成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保证课程品质和教育质量,从制度上杜绝教学意识淡薄麻木、课程内容偷工减料和教学作风散漫随意。第二,建立专门的教育数据库实现创业教育的准确质量分析,对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创业实践,应按照创业教育的规律,努力改善管理机制的多头管理导致的服务质量问题。第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更多资源,更好地实现学院、政府和社会三方力量共同协作,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外的优质资源降低创业教育的成本,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还带动了学院内部创业教育的竞争氛围,有利于实现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院的优质创业教育资源进入到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龙智焘 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