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音乐学本科论文

时间:2022-05-15 03:18:58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学本科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音乐学本科论文

音乐学本科论文:博洛尼亚音乐学院钢琴本科课程设置带给我们的思考

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全称是博洛尼亚-乔瓦尼•巴尔蒂斯塔•马尔蒂尼音乐学院,坐落在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地方首府博洛尼亚,是意大利重要的文化、艺术和科学中心之一,也是高等学府集中地,以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而著称于世。博洛尼亚音乐学院是意大利著名的8所国立音乐学院之一,有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钢琴系拥有10名主科教授,其中6位教授和4位副教授,另外有6名副科教师和5名钢琴伴奏。每位教授都拥有相当丰富的经历,他们不仅是钢琴教育家同时也是出色的演奏家。在欧洲、美洲进行的讲学、演奏等交流活动十分频繁。这里曾培养了世界顶尖的音乐大师。其中包括歌剧大师罗西尼、唐尼采蒂;钢琴大师布佐尼等等。

意大利的音乐教育体制与我国不同的是,没有一所专门的师范大学用来专门培养音乐师资人才。所有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如果想从事教师行业都必须进行额外的教师课程的考试。

根据博洛尼亚进程的规定,为了协调欧洲学位、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便利人才的自由流动、方便学位的国际承认,意大利教育体系正在与欧洲两个层次的大学模式接轨。现在,意大利音乐学院实行新旧两种教学体制并轨,我们所研究的是它新的课程安排。它接收的是完成8年中学音乐方向课程的意大利学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外国留学生。在这里,学生在10至11岁进入音乐学院,跟随本科教授系统的学习钢琴演奏,通过3年初中和5年高中学习,经过考核,进入本科阶段。而大学部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制分为两个阶段:即高中毕业后继续学习3至4年达到本科生学历要求(BAC+3/4);达到本科生要求后继续学习2至5年可以取得研究生学历。

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对于本科一年级学生的入学要求是具有热诚的音乐学习态度、足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被学院承认的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良好的文化和音乐基础、 足够的意大利语水平与能力(对于外国学生)和 高中毕业文凭。

意大利钢琴专业本科三年的教学大纲,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及相关课程和其他培训活动。笔者通过学习,感到其中一些理念与课程安排值得我国高师本科钢琴专业学习。再结合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从中总结出四点可以借鉴的经验。

首先,它的基础课程设置是按照由浅入深、由全面到具体、由古典到现代的层次递进的。在意大利本科基础课的设置中,我们看到第一年开设音乐史第一部分(不包括20世纪),第二年开设音乐史第二部分(20世纪),第三年开设钢琴的历史及其曲目。另外,第一、二年开设历史音乐语汇与分析,第三年开设当代与现代音乐语汇与分析(见49页上表)。

不难看出,意大利不仅重视传统音乐的学习,还至少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对现代音乐的教学与研究上。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配合大学三年级专业技能课中开设的20世纪当代钢琴曲库作为专题实践,从而把20世纪音乐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学校图书馆里珍藏有大批的新音乐资料。教授甚至学生的个人电子曲库(spartiti)中,也系统的收藏很多在中国很难找到的作品。其实,这种音乐训练早在学生11岁入学时就已经开始了。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们普遍喜爱并接受20世纪新音乐,学校经常组织各个专业学生举办现代作品音乐会,城市里的各个教堂和音乐厅也经常上演各种形式的现代作品音乐会,并且每到周六都开设爵士合奏课程。

20世纪新音乐是音乐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受未来即将走向中小学音乐课堂老师(我们的学生)知识结构的影响,我国大批的新一代少年儿童也将对这方面的音乐越来越陌生,从而也进一步阻碍了20世纪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因此,中国高校教师应注意积累和进行20世纪新音乐的研究性的学习,并形成一套规范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充分领会理解现代音乐带来的重大意义。

其次,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钢琴技能课是三年必修专业,由专业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逐年递进教学,这当然在课程安排和考试制度上要求是相当严格。但除此之外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的专业课同时也包含前两年的室内乐课程和第三年的双钢琴及四手联弹课程。

国外学生喜欢合作学习,他们总是与同学一起寻求各种组合演奏的方式。学校也重视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意大利学生比我们了解更多的室内乐作品,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双钢琴及四手联弹。例如,很多双钢琴作品,是从管弦乐改编而来,或本身就存在几种演奏形式,为了更好地学习双钢琴演奏,就需要学生广泛了解相关内容,从而扩展了他们的学习视野。大家都知道,钢琴是音响最为丰富,和声最具感染力的乐器。音乐的发展规律是沿着从单线条到多线条,从简单多线条到复杂多线条的轨迹发展的。因此,钢琴的学习者一定要具备非常敏锐的听觉。能在乐句的呼吸间找到声音的平衡。博洛尼亚音乐学院钢琴系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了室内乐课程及合唱训练课程,从入学的早期,最大限度上开发学生的听觉能力。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在钢琴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多声部合唱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相互的协作能力。从入学时就将其列为重要课程进行专门训练、一直持续不间断,并不断地向这个方向注入新的内容。例如在一、二年级的综合及相关中的合唱训练、伴奏实践课程训练、三年级的艺术指导训练课等。

再次,在综合与相关课程设置中,第一年,安排了记忆技术、耳朵培训、 合唱训练、伴奏实践(一);第二年,安排钢琴教学法(一)、音响学、合唱训练、伴奏实践(二);第三年,安排钢琴教学法(二)、即兴演奏的训练/声乐演唱指导的训练。

分析这部分课程时,我们可以发现,意大利人重视伴奏实践和即兴演奏。钢琴专业学生大量承接伴奏任务,教师给予悉心的指导。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两个专业的教授同时为两名合作的学生上课,相互交流意见供学生参考,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这不仅使学生了解自己,更从多角度的掌握作品的声音、气息、乐句等等。从而在实践中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虽然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钢琴专业学生的负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学生在大量的伴奏中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在我国高师教育中,不论是钢琴方向还是声乐方向的学生,都应在钢琴伴奏课程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鼓励学生大量实践。

最后,在其他培训活动中,第一年培训松弛的演奏技术,第二、第三年分别增加专业外语和电脑音乐,并始终把讲习班和其他培训活动,包括公开课列为所修课程计入学分。

就专业外语而言,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在研究生阶段,而意大利在本科二年级就已经开设了。和中国人一样,意大利人普遍学习英语。由于意大利语与英语同属于罗马语系,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学生们普遍有着良好的外语基础。由于这里与欧洲各国学术交流和大师班活动进行得十分频繁,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包括中学生都能够独立的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笔者认为,如果在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能将专业外语提到本科阶段开设,在音乐专业领域中,快速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这样,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国际化的音乐交流。所以,重视音乐语汇的研究学习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前提。

音乐学本科论文:关于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进程的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能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一批批高素质人才。就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学专业而言,《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性,有利于为专业学生奠定坚实的音乐基础,同时促进音乐学专业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此,本文主要对地方本科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音乐学专业 《视唱练耳》教学 思考

伴随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使本科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备受重视。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学专业而言,对《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视度较高,以期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推动专业教育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对音乐学教育产生阻碍影响。因此,作者认为,有关人员应加强对其具体问题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促进《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地方本科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学专业教学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教师教学压力逐渐加大,而学生音乐素养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教师如若不能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则降低教学水平。其次,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只是向学生传授音乐技能,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等,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再次,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曲目教学较为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在教育教学中,缺乏足够的灵活度,且教学过于刻板,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二、影响《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因素

就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而言,影响该学科教学质量的因素相对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具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多媒体设备虽然能够精确表达音高,却缺乏音乐表现力,对教学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地方本科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考试中,部分省市仅开展口试,未能开展乐理考试、练耳考试等,使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长期以往,学生的视唱练耳兴趣逐渐降低。最后,教师在教学活动发挥重要作用。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能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见,影响《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因素相对较多,教师必须采取合理的策略而解决,才能推动《视唱练耳》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忽视理论教学,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此,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将音乐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既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又能通过实践对理论加以证实。长期以来,由于《视唱练耳》教学知识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极易出现走神、打瞌睡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有必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首先,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善于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复杂的乐理知识和增强记忆,以更好学习教学知识内容。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多创设课堂互动情境,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活跃教学氛围的目的。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积极作用,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所以,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应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以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为更好施教创造有利条件。其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师应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实现教学相长,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有利,同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作者教学实践经验看,作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以提高其音乐敏感度,有助于对音乐作品做深入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教师可通过分组竞赛的教学方法而强化练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其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当前,由于多媒体使用不合理,为教学增大阻碍,降低教学成效的案例屡见不鲜。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可根据音乐模式、音乐风格、学生实际特点等条件而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再次,教师可利用唱名法的教学手段,分为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两种。前者具有较强的调式感,有利于学生把握音高、掌握音程,但需L时间的锻炼;后者相对较为简单,可强化学生的音高训练。最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一是加强节奏型的理论训练,提高学生节奏反应能力;二是鼓励学生进行节奏型模仿;三是带动学生进行单独的节奏训练。

四、结语

在音乐学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技艺,因而开展《视唱练耳》教学尤为重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相关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且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逐渐增多。所以,教师应提高《视唱练耳》的教学质量,一是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二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等。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学院音乐系)

音乐学本科论文:浅析民办高校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钢琴课程的特点

【摘 要】2013年4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成为重庆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获得批准转设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研究试点高校之一,正在积极创建西部领先、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搜集这几种方式,对调查资料与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对比分析,发现该校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钢琴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关键词】技术型;教学模式;钢琴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钢琴》课程的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钢琴》课程资源如下:

(一)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师德师风,职称要求一般为讲师及以上,学位要求为本专业硕士及以上,教学方法上要能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进行全面教学。

(二)教学设备。1.学校应为教师配备能够对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和个别授课的教室,为学生配备课下练琴的琴房,另外还应配齐数码钢琴教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2.配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乐谱、图书、期刊(含纸质和电子等)、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民办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钢琴教师队伍主要有三大特点:一、专职教师是教学主体力量;二、教师年龄年轻化;三、在学校择优资助计划的影响下,教师成长速度较快。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每位教师每学期开学前都要更新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日历备查。教学过程中,每个年级设置专职教师负责该年级的一切教学、考试事项(每两位老师一组,轮换负责),每月举行一次专题教学例会,集中备课、讨论各项教学及教研室建设的相关问题。每学期末还将进行教研室工作总结,对该学期计划中的任务进行总结。通过笔者了解,每学期教研室基本完成了_学时的工作计划,无论是在课程教学工作上,还是计划的各种比赛和学术交流中,同时对于教研室设备改善也是均有成效的。学校的教学设备在同级同类院校中也是较为先进的。

二、有效开展课程评价

《钢琴》课程的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课程评价的要求如下:

(一)钢琴课程评价的重点是考核学生钢琴演奏和掌握钢琴综合技巧的能力。教师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过程、效果、考试现场发挥等方面做出评价。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演奏方法是否正确和规范,同时还要参考学生在节奏、节拍、音高、音色和音乐表现力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在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教学的考察,从而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熟练程度。

(二)采取在课程规划的过程中对课程进行修订、改进的评价方式,同时对课程整体进行评价,还可采用教师对平时作业的书面评语、考试的现场点评、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之间的互评等形式进行课程评价,来确定课程的价值和效果。

(三)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形成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一一把握,以随时了解问题所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以修改。

(四)要求学院把不同形式的教学观摩演奏会加入课程计划中,每学期定期举行,并纳入课程考核内容。

一方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和音乐学院都分别成立了自己的教学评估小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1.每学期学校和学院都分别派出几名专职教师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否迟到、早退进行严格督察,特别是即将评职称和享受学校择优资助的教师,更是频繁被查对象,同时他们还会抽查教师布置的平时作业、期中作业和期末成绩等;2.教师之间每学期也会安排交叉听课,互相提出合理建议,取长补短,以促进自身的进步和课程的有效实施;3.每学期末,学生也将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4.学院每学期末组织开展教研室活动,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科研进行评估,进行奖罚。学院每一学年结束,规定专职教师必开一场个人或师生钢琴教学音乐会,作为教师科研的一部分,年终进行科研一次性奖励。除此之外,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通过此举可以强迫教师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进而解决技能教师评职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在改革的过程中,对钢琴课程的期末考核内容进行了修订,在传统考查内容中加入了符合课程目标的,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钢琴伴奏和自弹自唱能力的考试内容。通过如此完善的教学监督制度,不仅对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很好的监控,而且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钢琴》课程的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该课程内容要求如下:

(一)应重点考虑符合当代大学生兴趣和心理需要、艺术性较高的古今中外经典钢琴作品,并挑选当下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

(二)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挑选带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钢琴音乐作品,使学生熟悉中国钢琴作品的特点。

(三)紧跟当下基础音乐教育现状,恰当挑选中小学教材中的曲目和青少年熟悉并感兴趣的作品。

(四)教师应准确把控精练曲目和浏览曲目的平衡,让学生在提高演奏水平的同时,加入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包括视奏、即兴伴奏、自弹自唱能力的曲目内容。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钢琴课程内容在改革过程中,紧扣教育部音乐教育(教师教育)钢琴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加入了钢琴教学法、钢琴伴奏和自弹自唱课程,同时钢琴伴奏与编配和自弹自唱课程从大二就开设,这在同类院校中开创了先例,很多院校大一、大二打基础,大三开始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该校敢于在大二就开设此课程,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他们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笔者认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这种课程安排是紧扣课程指导纲要,符合自身转型特点的。

四、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笔者认为教师教学内容偏重独奏曲目,应加入四手联弹,双钢琴,甚至八手联弹内容的教学,在《独立院校钢琴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一文中,作者也提出“在传统专业选曲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双钢琴、四手联弹、八手联弹等教材内容,多选取一些与生活接轨的流行钢琴曲出版物。”[1]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他们的综合水平。同时课程制定者在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现有内容涉及范围过于狭窄,缺少中小学教材中的曲目以及青少年熟悉和喜爱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同时现代派、印象派等不同乐派的作品要求也是凤毛麟角,致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不符合实际,造成教师教学障碍和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的情况。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可以引入“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模式上的创新,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该课程评价基本符合教育部《钢琴》课程指导方案,但在形成性评价所占比重上,笔者认为略显不妥,现阶段的30%,势必会导致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错误的认识,以为只要练好期末考试的曲目,便能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因此轻视日常的学习过程,更有甚者长期缺课,意识不到平时上课的重要性。这样必然难以完成教学内容,影响课程实施,不能实现课程目标,从而与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音乐学本科论文:黑龙江省黑河学院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总结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黑河学院音乐系通过教学试点工作,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为科教兴省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针对几年来黑河学院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以下总结。

一、试点工作经验

1、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黑龙江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反馈到社会,接受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外显特征的评价;反馈到学校自身,接受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2、优化课程结构

为使我校课程体系建设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确保每位学生得到更加充分、全面的发展,我们对音乐学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将课程结构分为“三大类,一环节”: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地方和学校课程以及实践环节。通过优化这些课程结构,培养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使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了社会的要求。而且对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完善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主要媒介和载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高质量的教材进入课堂,我院确立了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一五规划教材”为教材选用的原则,使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获得本课程最前沿的信息。试点工作后我们又引进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同时引进了俄罗斯艺术院校的教材及教学内容;还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参与教材建设,在实践环节中不断充实教材内容。

4、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环节,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技能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才能真正突出地方院校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竞争能力。为此,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地处中俄边境的地域优势,每学期在专业教师(含俄罗斯外教)的指导下,举办学生音乐会;组织学生参加院内外的重大演出;定期让学生深入到中小学校参加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鄂伦春民族音乐采风》和《俄罗斯民族音乐采风》等活动。

5、总结多年与俄罗斯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实践经验,突出办学特色

黑河学院作为中俄4000多公里边境线上中方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走出了一条边疆高校发展的特色之路。几年来,通过与俄罗斯教育交流与合作,音乐教育专业创出了一条与俄罗斯高等艺术院校教育合作的新模式。通过中俄师生相互的教学交流、培训、艺术实践、音乐采风、师资的引进等方式,在声乐、钢琴、舞蹈、管弦等主修课程中引入了俄罗斯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突出了特色,独具魅力。

通过对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习俄罗斯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及俄罗斯教师教学方式注重兴趣性的特点,全力吸引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加大了引进力度,努力做到了“教学计划、课程、教材、教师”四引进。

二、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还不能适应试点工作的整体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引进师资力量方面不足,师资队伍总量不足、学历结构不够合理,教师教育观念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不高,教师来源单一和整体结构不合理等严重问题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教育经费的缺乏影响试点工作的发展要求

当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而极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好科教发展的外部条件―经费投入问题。一方面黑河学院地处边疆地区,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限制,产、学、研结构不够合理,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筹集到更多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由于黑河学院属于地方性院校,与重点大学相比,国家投入的办学经费相对薄弱,影响了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的开展。

三、对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黑河学院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专业建设、课程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如何根据《方案》和《纲要》的要求把课程试点工作开展得更好,还应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决定着学校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今后要将专业建设作为音乐学本科课程试点工作重要的切入点,成为本科课程试点工作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2、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试点工作开展的关键,积极提高团队师资队伍的实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年龄结构等,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对于黑河学院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至关重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①继续引进俄罗斯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短期内计划在原来5名外教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俄罗斯外教3-4名。

②优化团队师资结构,进一步提高学历水平、明确各自的教研方向,创造更多的培训、进修、交流机会,大力提高音乐学本科课程的整体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大面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学院必须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落实《黑河学院音乐系精品课程规划》,进一步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以上为我系试点工作开展近3年的总结,相信在教育部体艺司的正确指引下,在黑河学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黑河学院音乐系在大力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一定能够独具特色。

音乐学本科论文:关于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发展研究

【摘要】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是培养音乐教师和社会音乐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会诸多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于音乐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本篇论文主要从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现状分析、教学理念和体系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论述对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学 本科专业 发展研究

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是培养音乐教师和社会音乐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平台。但是近年来,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师资水平以及就业率都呈下滑的趋势,且改行率非常高,这说明现行的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等具体方面与社会需要和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我国普通高校现行音乐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并针对现实问题着力加以改革创新已成为一件极为紧迫而富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一、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文化、社会音乐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扩招改革与专业岗位需求,社会需要与毕业生素质问题发生双重变化,大多数院校音乐院系原来的音乐学本科专业办学定位以及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都与当下现实的社会音乐生活有一定的错位现象,从而出现了毕业生师资水平以及就业率下滑,改行率高的现象。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一直以来是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并由此模式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总体来说是没有完全脱离表演专业培养的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的学科类课程中音乐技能类课程过多,音乐学理论类课程和音乐课堂教学法课程严重不足。音乐学专业既是技能专业也是理论学科,在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时候,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演唱、演奏、节目编排等的专业技能,也必须培养学生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还应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音乐活动组织、策划、音乐活动宣传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理当做到技能、理论和实践的并重。而当下大多高校的音乐院系对于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生培养基本靠近音乐表演专业,重技能、轻理论、缺实践。造成当今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毕业生专业口径狭窄、专业基础薄弱、科研理论水平低、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综合素质等等现象。

教育教学实践类课程单一,甚至脱离实践。学生缺乏必要和足够的课堂教学课、舞台实践、节目编排、音乐活动组织等实践课程,即便一些学校安排了此类课程,也是非常少的课时,或者有的学校就直接放在了实习期,时间为4~8周不等,多数为6周,内容是中学音乐课或是其他社会音乐文化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必然很难适应、驾驭和组织好实际的课堂教学,当然也很难做好社会其它音乐文化工作,所以,就出现了大批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专业领域不能得到拓展,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现象。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但总体框架并未发生大的改变。以分科设置为主流的学科课程体系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理念和体系的改革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

从整体上讲,符合时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核心,是增强富有时代意义的质量意识和素质教育意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在市场需要的基础上,依据市场的需要培养社会各领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紧密的人才供需关系的高校培养模式。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在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建立因材施教、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类高等学校应该不断调整办学思想,明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依据社会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培养已不仅仅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单一目的,同时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广泛的音乐文化工作者的任务,以适应当今市场对多类音乐人才的需求。改变以往单一专门人才培养向复合性音乐人才培养发展。

(二)课程设置改革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改革应在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体现“面向未来、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教育发展思想。体现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多元化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必须适应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对专业全面性的要求、对适应多岗位就业的要求,设置创新性、开拓性、研究性的音乐专业课程。对于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不要求专一而精,而需要全面发展。

(三)创新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维

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课程包含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等属性。所以,在课程设置结构环节,既要体现课程独立又彼此协调共融的属性,又要体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分类、教学模式设计等环节突出对发散思维的训练,体现出以引导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课程结构机制的构建。

教学过程要遵循以激发创新意识为中心,引导创新思维为核心,鼓励创新实践为途径,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涵盖了理解力、创造力、领导力、创新力、沟通力等,是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是音乐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同时,作为人文教育之一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综合发展作为总目标。在音乐教育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应优化实用性强的主干课,扩大选修课程范围,以此在扎实学生的主干理论和技能课学习基础上,突出学习的个性发展。在课程内容方面,强化教育学类课程,拓宽基础课程,调整音乐学科专业课程。依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通过合并、新设、优化课程设置结构,增加选修课与自修课的比重,这样会极大的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拓宽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活动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音乐学专业学生合理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培养单纯独唱或独奏型人才,而是具有一定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演奏能力的社会音乐工作者,即需要综合音乐学知识与从事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工作者。传统音乐学专业教学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技能课多以琴房一对一小课教学为主,着重训练了学生的独唱独奏的技能及水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专一门而精,但却很难适应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多元需要。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求,高校对于音乐学本科专业应该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

理论课应遵循训练学生多听、多看、多说、多写、多想、多问的原则,采用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讲为学生问,形成学术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

技能课一对一教学,转变为一对一、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讨论,形成师生互动教学为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较强的分辨能力。

教学方式方法要从专业性教学向普及性教学转变。强调专业性的精英化教学转变为应用型的普及化教学。集体教学比例和实践教学比例要高出个别教学比例;知识传授与应用能力行为要同时进行,以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为主体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以舞台实践、社会实践和与团体合作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四、实践教学改革

传统的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舞台实践,所以,长期以来,在实践教学中都只是关注学生的舞台演唱或演奏水平,而忽略了学生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舞台协作能力、音乐活动的策划能力、音乐创作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而目前的社会音乐生活多元化的发展,恰恰需要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这些能力。所以,为了使学生符合社会音乐生活的需要,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范围需要扩大,并且需要将各种艺术实践纳入学生学分体系或考评体系,促使和保证学生切实的学习和实践行动,获得相应的艺术实践能力。当然,这就需要学校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实践机会,并形成长期和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改革关键要改变传统的舞台实践观,确立人文视域中的音乐艺术实践观,即把与音乐有关的一切组织策划活动都纳入实践教学的体系,摈弃以往的把舞台表演作为唯一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更多、更广泛的音乐活动领域得到实践锻炼。

今后,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大体可以涵盖:舞台表演、舞台策划组织、音乐观摩、音乐活动宣传、音乐比赛、音乐活动分析等等。把以上这些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

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发展要符合社会音乐生活发展的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构建科学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学,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

音乐学本科论文: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艺术思维对就业趋向的影响研究

【摘 要】随着全国各大院校的扩招,音乐学专业人数的增加,生源质量方面也有所下降,导致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大学期间进步较慢,毕业后就业也就成了问题,本论文通过对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就业趋向分析,寻找出更加适合此类学生发展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艺术思维;就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致使更多人去追求精神文明。艺术也成了越来越多的高考生热衷与喜爱的门类。每年全国有上百万艺术特长生进军艺考现场,为考学也好,为寻求艺术之美想潜心研究也罢,随着全国大多数高校增开艺术专业方向,更多的艺术高考生有机会读大学,可是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问题日益严峻,艺术生就业成了一大问题。艺术专业院校学生专业优秀的毕业生只要是对单位要求不高、而且努力工作,就业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般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从考入大学时成绩就不是特别的好。在大学虽也努力刻苦学习,但毕业时和专业院校学生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那么他们在找工作时就面临很大压力,学校不够出名,专业不够好,而且人数众多,工作自然不好找,部分学生毕业后面临改行的难题。

面对如此严峻的艺术生就业问题,结合本人也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为了让更多的艺术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和自身优势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一片土地使其能茁壮的成长,施展自己的才华。本人从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自身条件和艺术思维的共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和适合自己的工种。为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音乐学专业学生毕业就业问题略尽绵薄之力。那么艺术类音乐学专业学生都有哪些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思维方式呢?这样的思维方式能够去哪些企业工作?适合和什么样的人群在一起能够发挥自己最大人生价值呢?这些就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什么是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就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他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其中形象思维是主体,起主要作用。

不同的艺术种类、风格、流派、都是艺术思想的传达。高尔基说“艺术靠想象而生存”,每件艺术设计作品,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都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许这就是艺术思维的共性吧。也许我们不懂凡高的《向日葵》、田崴的《开拓者》,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对自己作品传达的思想真正了解。这个思维过程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日本的浮世绘;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都是审美的传达。

艺术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和提高主要靠田野采风和深入实地体验生活,看到的具体事物通过人的大脑分析获得;抽象思维是通过逻辑推理进行判断分析和论证的一种思维方式;灵感思维是在人类生产时间活动中,人的大脑高度兴奋时偶然产生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偶然性、不可预见性、瞬间即逝等特征,可遇而不可求,不过往往建立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后。

二、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艺术思维方式有哪些主要特征

首先我们要明白,与艺术有关的知识思维和技术思维并不是艺术性思维。凡是学校里教师教授的知识,只能是一种艺术知识,和思维无关,比如我们听一首音乐,能明确的判断音乐的风格、表达的感情等,这只是在学习与积累中的经验之谈,最多只是一种准确的感受,而并非是自我的艺术性思维。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并翻阅了许多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得出了音乐学专业学生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艺术思维的重心是直觉

艺术性思维本质不是理性的,而是单纯的感性感觉。起点是感觉,终点是形式。

单从音乐方面讲,艺术思维只是一种直觉。鉴赏一首歌曲,是以最初的直觉来欣赏它的旋律到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而不是通过结合所学的知识,对这首歌曲进行专业的赏析。只有真正融入了自己真实的感情,才能体会真正的艺术。所以说音乐专业学生大部分都是情商大于智商的。在同一件事情上我们通常以感性思维来判断该事物的价值趋向和处理结果。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在大街上乞讨,就会感觉到他的辛苦和不容易,马上就会尽自己的能力给一些零花钱。我们不会考虑这个乞丐是不是一个骗子。这也是大多数音乐人的共性,感性的情商驱使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必须这样做。

(二)艺术思维的内容是人生经历的所感

曾看过一本书,书里有大概这样一段话。人与人的共鸣往往不是来源于同等生活水平的人之间,而大多发生在生活差距大,思想境界高度一致的人们身上。就像小孩和老人流下的泪水意义不可能一样。但是教养同等的穷人与富人的思想观念可能会有相同之处。

在《艺术创造论》一书中为艺术制定了这样一个定义“艺术,是一种把人类生态变成直觉审美形式的创造。”那么,艺术思维就是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产生的直觉感性思维。人经过对人类世界的认识经历,有了一定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与修养气质有关。有些作曲家的词写的好,就是因为现实中经历使他涵养提高,从而艺术思维的修养也随之提高,写出的作品自然是好的。所以说艺术思维来源于对世界和生活的直觉感知。

(三)艺术思维没有确定性

艺术思维指导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往往是留给人一定的想象空间。所以艺术思维通常没有确定性。如果艺术思维过于僵化,就不能创作出有吸引力的艺术作品来。

创作艺术的灵感就来自于不确定性,思维是一种意识,不是现实。虽然它来源于现实,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现实事件都能给艺术的创作提供灵感的。拿一种哀伤的情歌作比喻,热恋中的人是不会有创作哀伤歌曲的灵感的。而人的喜怒通常又在一念之间。这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三、艺术思维方式对我们的就业趋向有哪些影响

艺术思维总体来说就是人的那一部分感性思维。一般艺术性思维强的,逻辑性思维就比较差。学习艺术的同学一般都相对感性,感觉重于理智。故不适合从事呆板乏味的工作。这对于学艺术的同学是有双向影响的。

对本科音乐毕业生来说,学生们毕业以后一般都会选择什么职业,经过和许多地方本科音乐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沟通发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可选择的工作职业有:

1.公务员:

①宣传部②教育局(厅)③文化(厅)部门④公安部⑤文体局⑥各级政府部门⑦所有认可文学学士学位的公务员岗位。

2.事业单位:

①歌舞表演团体 ②合唱团体③专业文艺团体 ④文化娱乐传播公司⑤演艺经纪公司 ⑥广播电视局⑦地方文体局 ⑧部队文工团⑨医院(音乐治疗)。

3.教育类:

①中小学教师 ②幼儿教师③音乐理论研究员 ④文化宫、青少年宫教师⑤高等教育教师 ⑥专职音乐教师(理论、声乐、钢琴等)

⑦民族音乐研究。

4.传媒类:

①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②电视台、广播电视③音乐环境工程设计、策划宣传人员④数字音乐版权管理、版权经营、编务⑤唱片公司的电子音乐制作、MV制作、节目创作、数字影视制作、媒体研究、画画合成等⑥电视节目片头、片花、宣传片、预告片制作⑦各类无线增值运营公司、网络音乐编辑、音乐节目编辑⑧网络音乐电台主播。

5.工程类:

①电影厂音乐录音音响工程师②影视剧声音艺术设计工程师

③舞台音响导演、声学工程师④音乐录音制作工程师⑤网络电台音乐制作工程师⑥电影电视片尾曲插曲编辑工程师。

6.创业类:

①个人音乐工作室、录音棚②MIDI音乐制作人③成立自己的琴行、独立艺术学校④自由撰稿人⑤自由职业艺人⑥传媒公司⑦成立个人演绎公司⑧独立唱片公司⑨影音广告公司⑩独立音乐厂牌

文化传播公司网络音乐电台成立乐器制造厂。

7.销售类:

①琴行经理②唱片行经理③品牌乐器④音乐类书籍批发销售⑤琴行职员⑥乐器厂销售经理⑦乐器厂职员。

8.制造类:

①乐器制作②乐器维修,制造③品牌乐器制作,建立分厂

④唱片制作的加工⑤承接艺术类书籍的编辑,排版,印刷

9.娱乐类:

①音乐编辑、职业编曲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人③编辑、音像、唱片公司企划④网络公司、音乐杂志编辑⑤音乐出版社、文化经纪人⑥节目主持人⑦新闻记者。

10.表演类:

①演员、影视演员、话剧演员、音乐剧演员②歌舞剧团演员、民族舞团演员、现代舞团演员③乐队指挥:交响乐团、民族乐团④音棚乐手⑤影视剧配音演员⑥职业乐手:吉他手、键盘演奏家、各类提琴手、中国乐器演奏家、组建职业乐队、管乐演奏家等⑦职业歌手、歌唱家、唱作人。

经过问卷调查得出,有50%以上的人,更喜欢与自己本专业有关的职业,有20%的人喜欢从事艺术指导类工作,大约22%则更喜欢自由职业,影视类,及转为其他职业变成职场强人。只有8%的人希望考研究生去更高的学府深造。

更多的具有艺术思维的艺术生认为自己在创新意识和解决事情的能力上比别人有优势;求职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则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工作环境;首选就业单位是私企而不是国企,原因是国企或者事业单位门槛较高、管理较为严格、艺术性的思维方式得不到更好的发挥。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大部分人只有短期的规划,随机应变能力更强。这也就决定,其实多数人是不适合做老师这个职业的,选择这个也只不过是生活所迫。

四、什么样的工作单位能让此类毕业生更具有发展空间

根据以上观点所述,艺术性思维特点是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自由创新大于安于现状,艺术美的感知能力强,热爱生活并追求生活趣味。所以哪些单位能够接受具有以上思维特征的毕业生,哪些单位就更有发展空间,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更为适合此类思维方式的几种职业:自由撰稿人、歌曲词曲作者、活动策划、服装设计师、造型师、摄影师、模特、演员等,因为音乐学专业学生无论在形象、气质、艺术思维修养上,亦或是在情商和创新能力上,都会占有一定优势。所以这些职业更有利于艺术生发挥自身优势,把事业做到最好。

这就是我们对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艺术性思维对就业趋向影响的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粗浅结论,希望帮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不足之处恳请音乐界同仁们批评指正。

论文项目:该论文是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艺术思维对就业趋向的影响研究”(立项号:xkyjz20140822)的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一俗(1993年4月―)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现就读于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1303班音乐学专业。

音乐学本科论文: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改革探索

摘 要: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地方本科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只有积极融入转型发展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凝练自身办学特点,找准办学定位,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强制度保障,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防控,这样转型发展才能有序推行,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 转型发展 目标 举措 保障 风险

一、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1.国家教育发展的环境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①。国务院总理在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②。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600多所地方高校需要转型,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企业需要、按岗位来对接③。

2.地方教育的发展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对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四川文理学院是于2006年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地处川东重镇达州市,这所由师范院校升本而来的学校承担着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重担。

3.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音乐教育则是艺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和文艺工作者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四川文理学院的音乐学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不仅在全国的各类专业赛事中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为川东北地区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大量师资,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培养的毕业生也存在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而川东北地区整体对音乐类师资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一些中小学还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培养的人才和社会的需求存在错位和矛盾。

正是这样,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也面临大量地方艺术教育、文艺工作者的人才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④。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二、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的目标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和基层文艺工作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接受社会评价。主要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三是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四是中小学和基层文化机构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音乐教学理论、注重音乐教学技能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五是人才培养过程体现与中小学合作、工学交替,六是加强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

三、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1.重视调研,搞清楚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为加快转型,为改革奠定基础,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于2013年开始就着手调研,一是调研了23家用人单位,从满意度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满意度有60%,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满意度有75%,90%的用人单位希望能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方面的专业训练。二是调研了毕业生,只有50%的学生就业和专业对口,60%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调研了在校生,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实践性的课程的兴趣明显优于枯燥的理论学习。

通过调研发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专业和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与中小学和基层文化机构合作,让用人单位参与育人。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让教师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目的,以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为己任,办让学生、社会都满意的专业。

2.分析自身的办学特点。

每所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学专业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只有深入自我剖析,才有可能真正办出成果,办出特色。

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地处大巴山腹地,没有地域优势。从每年在四川招生的实际情况看(四川音乐专业艺考总分400分),330分以上的学生基本被各大音乐院校录取,320分以上的学生基本上了省会城市的高校,280分以上的学生基本被靠近省会城市的高校录取,而四川文理学院录取的音乐学专业学生基本在270分左右,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总体生源质量仍然不容乐观。

3.找准办学定位。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具体规定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实施措施,这就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有了准确描述。所以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学专业也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和专业音乐学院等定位一样,那么培养歌唱家、高校教师等,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是很多同类高校正在做的事,但是真正立足地方,立足基层的高校还不多。例如在川东北地区大量的农村、乡镇中小学却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而作为该地区唯一的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都自视甚高,不愿意去基层。

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只有正视自身的困难,不拼面子,真正立足地方,培养服务于基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文艺工作者才是出路。

4.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

一是推行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育人。四川文理学院的音乐学专业课程由公共课、选修课、专业学科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组成,学生学习的时间被大量的公共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占据,通过调研发现,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的钢琴伴奏、声乐演唱、舞蹈编导、合唱指挥、活动策划等专业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得到重视,如钢琴、声乐只开设四个学期,合唱指挥只开设两个学期,教材教法只开设一个学期,学生毕业后觉得在学校学到的真正能在工作中用得上技能反而比较少。所以让用人单位根据他们的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让学生毕业有学有所用。

二是要加强实践环节,延长见习、实习时间。从现在的大四才开始见习实习工作提前到大三开始见习实习,使毕业前的各层次的实习不低于9个月,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使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好地适应工作。

三是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创新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可以是论文;可以是音乐会,也可以是创业实践,还可以是优秀教学课堂展示,使毕业论文(设计)成为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践教学。

四是改革学生学业评价体系,通过技能考查、书面考查等方式重点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的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往往是以一次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虽然已经有平时成绩计入总分,但仍然存在考查方式单一,学生大部分都是应付考试,有的甚至还要作弊。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改变考试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工程的监控,并重点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使考试评分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5.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一是培养双师型教师,让在职教师深入用人单位挂职锻炼,有针对性地对在校生进行教学。现在的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教学对于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实际问题知之甚少,所以让在职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锻炼,让教师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教学对于学生就业的作用才能真正让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到实处。

二是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学管理,从教师的备课、上课、考试等环节入手,着重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建立学生评价、教学考核、同行评价的立体评价体系。

三是引导教师从事与培养目标一致的科学研究。

现在教师所撰写的论文,从事的科学研究多数是务虚的,很多仅仅是为了职称的晋升,真正应用型的科学研究少之又少。所以应该引导教师从艺术创作、基础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使艺术创作促进专业教学,以研究基础教学理论提升教学水平。

6.加强就业指导,从入学开始就进行职业教育,使学生能正确选择创业和择业。

学生进校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规划职业方向,使学生始终在通往职业的路上学习。如学生进校后规划自己毕业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文艺工作者,那么就要引导学生从声乐演唱或乐器演奏、文艺活动策划等方面加强训练。

四、建立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的保障体系

1.配套政策。

一是成立音乐学专业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改革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是建立系列保障制度。如《音乐学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c定办法》、《音乐学专业课堂规范》、《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XX学院校地合作条例》、《音乐学专业课程考试办法》、《音XX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办法》等。

三是结合学校绩效考核相关办法,激发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热情,鼓励教师从事与教育改革相关的科学研究。

2.保障条件。

一是具备改革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国家到地方,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对地方高等院校的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而国家总体的教育改革目标也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音乐学专业来说是一个发展的良好契机。

二是具备良好的内部条件。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教师队伍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更有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通过调研,大部分教师都有迫切的改革欲望。

三是有坚实的物质保障。近年来,国家对地方高校在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四川文理学院对音乐学专业的投入逐年加大,不仅建成了独立的音乐教学大楼,更有先进的演播厅、录音棚等完善的教学硬件条件,完全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是已经建立较完善的服务地方的模式。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往往都为地方的文化事业、艺术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达州市的各大中小学、文化馆、政府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结合大巴山革命老区的特点创作出了一大批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并在全国舞蹈荷花奖、大学生艺术节等专业赛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丰富了达州市的文化生活,而且提升了达州城市文化水平。

五、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有抵触情绪、用人单位无法真正投入育人的过程中、学生不接受改变和改革措施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等情况。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做到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把教育改革上升到学院生死存亡的层次上,真正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建立更多的合作育人基地,并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抓几个单位,在不影响合作单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互派人员。三是在学生中做好宣传工作,从入学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毕业后可能从事什么工作,并将这个作为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正面临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办出特色,是地方本科院校目前最首要的问题。而音乐学专业有自身的专业特点,只有找准定位,大胆改革,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中,才能在此轮转型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音乐学本科论文:浅谈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在青岛大学10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校音乐学专业本科教学特色及办学现状,从借助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到根据现有的培养方案提出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从基础做起,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规范教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音乐学 教学改革 课程综合

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飞速发展,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成为高校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颁布以来,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成为了研究热点,引起众多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多角度多层次提出各种改革建议及实施方案。笔者亲历了青岛大学音乐学专业的创建、发展与变革,在此,根据自己10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校办学的现状,就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谈几点想法。

一、青岛大学音乐学专业办学现状

青岛大学音乐学专业由前身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发展而来,98年正式开设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发展至今已包含两个方向:音乐教育方向、音乐理论方向。目前实施的“3+1+1”人才培养模式,“3”是通识教育、专业、专业基础3个课程模块,“1”是创新课程模块,“1”是表演艺术实践项目,在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培养同时兼顾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明显。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学科队伍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虽然成绩显著,但现实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素质底蕴,专业学习相对困难。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融会贯通,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不足。教学方法模式化,忽略学生基础差异,对单项技能的培训超过对音乐美的教育,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欠缺。

二、优化通识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是一个教育从业者必备的素质。针对目前音乐基础教育中,重技能轻文化的弊端,在低年级的时候着重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教育,弥补文化欠缺。借助综合性大学齐全的学科门类,优质的教学资源,融汇贯通的教学平台,在通识教育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美、史、哲等人文学科课程学习,而且要鼓励学生选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跨专业跨学科课程,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掌握各学科发展动向,开阔眼界,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为高年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各项素质能力提高提供保障。跨学科的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打开了一扇新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

三、课程综合化,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它由追求‘工具理性’的分科主义课程体系,转向关注生活世界和人格整体发展的综合课程结构与理念”[1],课程综合化是符合教育规律,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有些传统的课程体系有必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参照著名的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可以对部分音乐理论课程进行综合化调整,比如和声、复调、作曲、配器四门课合并组合为一门综合课程,一改以往割裂脱离的教学状态,同时提高了授课效果,减少了学生重复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学习其它课程的时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强了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这也正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要求。

综合理论水平的提升旨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在目前培养模式中缺乏对综合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中开设综合实践课势在必行。在开设钢琴伴奏、自弹自唱以及合唱指挥等综合实践课程基础之上,采用综合授课方式,比如声乐课、钢琴伴奏课、合唱指挥课以及自弹自唱课,各授课教师在同一时间综合授课,通过各科教师的现场指导,让学生各种专业技能协调发展提高,真正达到各种音乐技能的综合驾驭,实现学以致用,提高择业的竞争力。

四、结语

“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审美特性之体现。这种美的特质是诉诸于心灵的、感情的、形象的、思想的,是其他任何一门教育科目所不能代替的。”[2]如何加强音乐教育内涵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所有音乐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愿意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音乐学本科论文: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走向市场化的时候,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的就业渠道和方向及其趋势值得我们关注。笔者通过调查湖南科技学院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成功就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就业现状;分析;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从1999年高校扩招后,学习和报考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增加了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学专业招生计划也成倍的增长,造成了近几年,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毕业生数大幅增加,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就业形势严峻。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提高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客观的了解和分析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引导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找准定位和职业目标,努力提高就业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竞争,实现成功就业。本文通过调查湖南科技学院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成功就业提供帮助。

一、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归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湖南科技学院音乐学专业近三年来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受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及传统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主要有考研升学、考入公办中小学校和事业单位、各类艺术培训机构、到企业公司任职以及自主创业等,呈现出就业面不断拓宽和就业地区分布越来越广的特点。

1.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继续深造。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艺术教育投入的力度,增加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为艺术类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的大幅增加提供了条件,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机会。同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实现自身的愿望,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积极投入到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也有小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或进修,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参加全国各地音乐教师入编考试或者与专业相关的事业单位的招考,这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一直以来主选的就业方向。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缺少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专职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他各类相关部门、事业单位也亟需音乐人才,使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有所增加。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中女生往往占据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她们中大部分人的的第一就业期望就是稳定。因此音乐教师就成了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就业首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与音乐相关的事业单位也因其稳定性强、需求量大而成为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

3.选择国家或地方基层服务项目,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服务西部计划等。在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的引导下,国家和各地方都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大学生服务基层计划,这些项目的优惠政策也具有着普遍的吸引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愿意选择服务基层,到基层建功立业。

4.应聘音乐琴行或艺术培训机构,担任专业教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培养逐步受到家长的重视,形成了较大的艺术教育市场,使得社会出现了规模大小不同的音乐琴行或艺术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需要大量的音乐专业教师。由于艺术培训机构的工资高、工作自由等原因,也成为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

5.自主创业。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国家、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各地方本科院校也加大了创业教育,采取了帮助学生自主创业的措施,如建立免费的创业孵化基地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尝试着创业,也出现了许多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例子。部分音乐学专业学生看准了艺术培训这一比较有前景的市场,毕业后,甚至在校期间就开始开办琴行等创业尝试,且不少学生取得了较好的创业成绩。

6.到各类企业、公司任职。目前,很多企业和生活小区需要音乐专干,星级酒店也需要大量的钢琴、舞蹈演员,还有旅游产业也需要大量的音乐人才,都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同时,由于在企业、公司里工作有着发展空间大、收入高、入职要求低以及工作在城市等优势,到企业、公司任职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之一,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也不例外。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便利的交通,大学生们选择任职的企业、公司也不局限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二、给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对策

目前,社会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但由于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社会对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已经形成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应更加的努力学习专业,并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本人根据自己近三年所从事的音乐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就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上好学校所安排的专业课程的同时,通过自学,掌握更多的专业内外知识,提高参加音乐教师入编考试或升学考试的应试能力。学校安排的课程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特点,所以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就应该上好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与此同时,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还应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课堂外的知识。如准备参加教师入编考试的同学,课后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基础常识等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因为这是笔试时常考的内容。同时还应锻炼自己的说课能力,练好三首钢琴曲、二首演出歌曲、一支成品舞蹈。当然,事先需取得教师资格证。准备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应尽早确定报考方向,除了统考的英语和政治,《中西方音乐史》和《和声曲式》是许多招考高校的出题重点。当然,在选择报考学校时,应尽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切忌盲目跟风和攀比,也不能抱着“非名校、专业院校不上”的思想。

2.转变就业观念,参加国家及地方组织实施的基层服务项目,到基层建功立业。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针对传统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的变化,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引导着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工作,陆续组织实施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和选拔生计划等,由于这些项目的人才需求量大、门槛较低、针对性强等特点,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提供许多的就业机会。比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它能实现大部分希望成为音乐教师的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梦想。准备报考“特岗教师”的同学所要准备的内容与教师入编考试的内容基本一致。有些毕业生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想尽办法考入编的教师,应当清楚的看到,绝大多数刚考入编制内的中小学教师都被安排到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任教,甚至有些地方在招考时就明确说明招考的岗位为农村地区学校。所以,想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也得“量体裁衣”。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基层文化单位(如农村文化站)都需要音乐人才,所以,“到村任职”、服务西部也应成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重点考虑的就业渠道之一。

3.在学好主项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尽可能的多学习一些副项,以增加就业“资本”。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自身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及态度。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在高考时都有自己的主项,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仍然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主项的学习中,而忽视了其他副项的学习。实际上,无论是入职前的各类考试还是入职后的实际工作需求,经常能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主项以外的副项知之甚少。其实,副项是最重要的补充。为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每一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都应该摒弃专业上的主项意识,尽可能的多学副项,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4.了解有关政策和职业要求,为自主创业和到企业、公司任职做好准备。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社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然而,由于大学生初出茅庐,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要想展现自己,必须了解有关政策和职业需求,为自主创业和入职公司企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也为此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因此,想自主创业的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就需充分了解国家和地方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创业贷款、税收、资助、行政手续优惠简化等内容。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满足社会竞争的决策力、创造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打铁先需自身硬。对于准备到企业、公司入职的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而言,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职业,并应针对自己的入职目标企业的类型,学习相关知识,适当的考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如心理咨询师、物流师、高级文秘、计算机、证劵、会计等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均在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着改革,但要解决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需要作为就业主体的同学们认真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音乐学本科论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担负着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任。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倾向依然存在,实践教学、创新教学一直以来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全面了解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状况,了解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总结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提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的、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改革思路,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如何创新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构建一个具有较强科学性、操作性、可行性的教研模式,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庞大的任务,也是一件值得广大高校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育理念以实践、创新为本”,强调确立学生在高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的成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研工作。第二层:“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实践、创新为本”,强调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基础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第三层:“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过程必须以实践、创新为本”,明确提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必须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相互促进,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特征明确。因此,强调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教育手段的科学性、教育评价的激励性以及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一、合理构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音乐师资而实施的培养方式。而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则是指相对于专门的理论研究工作者而言的、从事音乐教学具体工作的、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由于各校的办学理念不同、课程设置不同、师资力量不同、教学硬件设施不同等因素,造成各地办学模式上的较大差异。而办学模式的差异就必然会带来教学质量上的不同结果。

二、明确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

在培养目标方面,提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基础的、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并明确提出“三型”相互促进,“三性”的明确特点,强调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应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作为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普通学校培养目标的特色。

对于培养规格,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其中既有政治思想要求,又有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能力要求。

1、政治思想要求: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能力要求:系统地掌握中等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多项音乐专业的基本技能技巧(含声乐、钢琴、中外管弦乐器各一项);熟悉了解学校音乐教育规律,胜任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工作;具备比较全面的音乐学知识素养,有较为丰富的中外音乐和多元文化、学科综合的知识与能力;具备较强的音乐审美、音乐表现与音乐创作能力;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力。

3、教育观念、方法、能力的要求: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培养目标,能较深入地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学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掌握科学的教学评估理论和方法,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当代音乐教育发展新动向,并初步具有从事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文化素养、外语、计算机的要求:具有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人文、自然科学素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运用计算机,具有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身心、情操、品格、为人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与体魄,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自觉培养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能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在集体中具有团结、协调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①具备正确理解音乐、音乐学科、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在学科体系、文化、教育中的位置和特点的能力,并能够以此为指导来进行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②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多项音乐专业基本技能技巧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能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③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和多元文化、学科综合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思维。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④掌握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实践、提倡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⑤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先进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⑥掌握科学的教学评估理论、方法,具备正确评价自身、他人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能力。⑦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力。⑧掌握多能型的专业知识,要求每位学生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伴奏能力,初步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法,能够组织课堂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⑨开阔的文化视野。对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宽广的文化素养。⑩优良的职业知识。了解现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熟悉教育法规,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并形成初步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音乐学本科论文:谈我们在本科阶段的音乐学习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音乐类专业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科阶段音乐学习的主要任务,应持的态度,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本科 音乐学习 态度 方法 民族性

一、明确学习任务

本科学习是我们迈向音乐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我们应牢固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技能,加强对音乐修养的培养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多渠道全方位地吸取营养,充实自己。

二、端正态度

这里的“态度”是指对各种音乐现象的认识。在本科学习阶段,应该正确对待民族音乐、西方音乐、流行音乐这三个概念。

1.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更重要的是学习民族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及其内涵,“在于把握我们民族特有的心态、情感、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等,对民族、戏曲、曲艺音乐、民间器乐的研究、吸收、运用都应取其‘神’似,在整体把握上去用功。”

2.广泛吸收西方音乐文化。“中西音乐文化关系”是近现代中国音乐的一个突出主题。无可否认,中西音乐在和声、节奏、曲式结构、乐器、音色乃至音乐的功能、观念、文化渊源等方面各有特色,并且各自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在对待中西音乐文化关系的问题上,我们也可以采取“多极化”态度。这种“多极化”是指“每一位音乐家在其自身特色话、个性化追求中努力创造自身独特的音乐世界,并由此营造出当代音乐的多极化格局”“音乐是人类生活的表现,东西民族的思想、行为、感情、习惯,既各有不同,其所表现于音乐的,当然也彼此互异了”。在此前提下,中西音乐文化不应强求服,而互相尊重,在借鉴中并行不悖。

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广泛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应同时对其它地区(非洲、拉美以及除中国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的优秀音乐文化进行学习。

3.宽容对待流行音乐。对待流行音乐,我们应该多一些宽容。流行音乐在歌曲创作上的题材个人化、城市化,歌词的朦胧化、歌谣化,旋律的口语化、时尚化、节奏的舞曲化,演唱的自由化;流行音乐更加关注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个性的自由创造,对个性、特色、创新显得包容和尊重,这些恰好迎合了现代人的口味。

但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现今流行音乐存在的种种不足:由于商品经济意识对现代人的不断渗入,很多音乐人的创作并不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而是利用流行音乐带有群众性、通俗性的特点,一味地片面地追求其商业价值。“今天中国的流行音乐品位较低(从创作、表演到欣赏都是如此),与世界优秀流行音乐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注重学习方法

要调动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做到多读,多听,多练,以批判怀疑的眼光,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进行学习。

1.要主动地学习。我们应积极主动的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善于把握、理解、总结各种音乐观念和观点,能够把新旧知识加以联系,注重音乐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同时,也不应忽视“接受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应加强与老师的探讨、交流、互动,在宽松的氛围中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2.多读多听多练。本科阶段,应全面阅读,尤其对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家、作品更要仔细分析研究,找出你认为不如意的地方,并尽可能加以解决,这才是一种理性的学习。

多听多练主要对音乐作品而言。“听”,分为“泛听”和“精听”。“练”,是对音乐作品的实际操作,不能盲目地练,要有目的地加以练习,“练”是对作品情感的重塑过程,所以,要注重练习中情感的体验,避免工具化。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应把“听得见的声音”和“看得见”的文字、图形相联系,要通过乐谱和音乐音响的反复结合对比,使“听”和“看”达到高度的统一,看到乐谱就能“听到”音响效果,听到音乐就能“看到乐谱”。

3.以怀疑的眼光开展学习。学者著书立学,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认识,有些观点难免有局限性,我们在学习中就应多问几个“为什么”。著名音乐家吕骥老师在对编钟进行科学测试时,发现一个钟在敲击时可以发出两个音,史书未有记载,有的音乐史学家也对此持怀疑态度,后经证实:一个编钟确实可以敲击出小三度或大二度的两个音。后来,吕骥老师写到:“不要被古书框住了……”同样的,我们也不要被书本所限制,应以开放审视的眼光做学问。

4.注重其它学科的学习,多学科交融。在不少学生中,流行“专业一百分,文化六十分”的说法,针对音乐类专业开设数学课这一现象更是感觉“莫名其妙”,这些想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一方面,音乐一开始就与文学、宗教、戏剧、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想学好音乐,就必须了解与之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另一方面,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最受欢迎的人。也许有的学科与所学专业没有直接联系,但它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能够让我们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看待问题。所以,“与其它学科结合”对于音乐学习是必要的。

四、结语

本科阶段的音乐学习对于成才道路十分重要,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自觉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学习音乐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对自身的精神世界、心灵及内心品位的良好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