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13 03:59:16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教师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对中学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采用对学生实施抽样调查的方法,分析初高中教师教学情况,找出中学教学工作的不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学;教学情况;调查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学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1]。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各个学校的教师都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为了把握初中和高中教学情况,并分析出问题,在延吉市一所完全中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的背景

1.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是影响其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一堂课成功与否,端正教学态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态度对出成果、出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教学态度与教学工作的关系。

2.了解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影响。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很显然教师必然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学习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源自教师的教学态度,同时也受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影响,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更有利于改善和促进这种教育关系。

3.奠定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基础。我们所选中学的升学率处于中下游,学生间的竞争学习意识不够强烈,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更需要教师鼓励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快乐学习的需要。

二、调查的内容和意义

本课题调查的是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巩固教师队伍的质量,让学生受到老师的正确指导,减轻心理压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三、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体验,分析其中问题的原因,为后进生厌学情况找到突破口,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能力去转化后进生。调查中选择了初二和高一两个年级各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访谈。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中共向60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初中部29人,高中部31人,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收回60份,收回率为100。针对物理教师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以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初二学生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相对高,在问卷中提出的建议多为对于老师的认可和喜欢,答案集中于A、B选项中;而在高一学生中对教师的评价反映出一定的消极情绪,与初二学生相比C选项出现的频数更多一些,在问卷中提出的建议多为对于课堂氛围和作业情况的反映。

总体的调查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初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有较高的评价,而高一学生则显得冷淡一些。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理课程在初二刚开设,学生学习有很强的好奇心,且知识较简单,学生较易接受;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较难,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情况影响其对教师的评价。

2.初中物理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中物理则以课堂教学为主,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式也影响其对教师的评价。

3.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情绪直接影响调查结果。调查可以看出初高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态度有所不同,其直接原因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授课方式不同而引起,这也是学生产生厌学和存在后进生的原因,因此改善教师教学情况刻不容缓。

五、教师教学情况改善对策

1.准备充分,满怀自信。认真踏实的课前准备是信心的基础,有信心才有底气讲好课。备课充分才能使授课内容丰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2.注重反思,增强个人修养。反思教学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提升感情情感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的情感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和学生成为朋友,相互关心、支持和信赖,建立真挚的感情。这样必然会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关于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 要: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提升能够使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学老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现状,在分析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中学教师;影响因素

当前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合格的师资队伍来实现,而对于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也是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于自身的教学评价以及今后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于此,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以此来提升教师教学的效能感。

一、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重要性

关于教师效能感首先是1976年由兰德研究小组提出的,是指对教师的影响学生发展能力的信任程度。而教师效能感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学生管理效能、教学策略效能以及课堂管理效能。这一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学生在每次的犯错误中,作为具有高效能的老师对学生都是比较宽容的,会一同与学生解决困难;其次,作为高效能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身于教学中,并且对教学目的的达成具有强烈的欲望与动机,并且促使老师能够制定较高的教学计划,通过自己的组织与安排达到相应的目的;最后,高效能感老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作为教师心理的重要组成因素,教师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效能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效能感的老师教学热情比较高涨,能够最大程度的投身于教学工作中,而且对老师的整体素质也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对于发挥老师的主体能动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老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现状分析

1.教师效能感受个性差异的影响

由于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每个老师的性格差异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对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老师的潜能的发挥会影响教学能力的直觉与信念。因此,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教师效能感有一定的影响。而由于不同性格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情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格外向的老师所指导的课堂势必是比较活泼、活跃的,而一些平时就郁郁寡欢的老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往往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因此,教师效能感受到个体性格的差异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因素的影响。

2.教师效能感受职业成功与否的影响

与普通职业的人一样,教师这一行业同样追求着事业的成功。老师在自身的知识能力方面,想要获得一定的肯定,在教学实践中想要获得成功都是对教师效能感提高的基本条件,对于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否对教师的效能感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例如,如果教师的离职比例比较高,会使教师的培养成本提高,从而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3.教师效能感受教师心理状态的影响

当前人们的生活压力都明显加大,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而这种压迫感主要被归结为对生活的满意度。许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对自己本职工作存在一定的幸福感,就能够促进自己的工作进步;反之,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在工作中也收获不到相应的效果。

三、提升中学老师教学效能感的有效措施

1.对教师任用制度合理性的提升

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教育,还需要一定的教师资格的审核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首先就应该积极的改革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层层的选拔,清理掉一些不符合教学以及不合格的人员,使老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反思与自我提升的意识;其次,对教师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这能够保障教师工资的稳定性,也能对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得到保障,在教育中可以先结合国内的现实情况,在一些试点地区进行教师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以此来总结经验从而促进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最后,对教师编制分配原则的重建。教师的编制问题一直是作为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对于编制分配与安排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师人群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于一些不称职的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考核制度,使有能力有才华的教师人才为教育事业更好的服务。

2.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改进

对于评价制度的改进方面,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体系。首先我们就应该了解教师对评价的心理需求,有效的改进评价的目的。通过对教师的整体考察,对于评价原则需要做到科学公正与积极有效,才能使老师在心中真正的认同这个评价标准。因为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能够使老师真正的明确今后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反之,如果考核的科学公正性不够,并且也不够积极严谨,教师在对自己的认识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且对于未来的工作方向也比较迷失。因此,科学公正、积极有效的评价标准才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真正得到满足。

3.教师共同协作平台的搭建

建立良好积极地沟通协作平台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首先,要进行科学激励制度的建立,在集体的团队协作中对老师各项工作的评估学校应该给予积极的奖励,对优秀的团队给予嘉奖,以此来激励所有的老师;其次,对良好沟通机制的建立,例如每周可以举行例行会议,对于本周内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做出相应的汇报,并对于一些不足之处进行适时的改进与调整,而教师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科研小组讨论、电话会议等进行,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有效提升;最后,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不断的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反思自己的缺点,并及时的改正,从而促进自身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于自身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主观的评价。一个具有良好教学效能感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并且不断的反思与改正自己的错误,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也能够积极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而在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对中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浅谈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语言在教师的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冲击力、鼓动力。这对于教师而言,有利于提高其全面发展,成为真正优秀的引导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提高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具有双赢的作用。

1.研究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1.1教师艺术性的语言可以使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理论知识向来都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但是按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中学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朱智贤也认为,中学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科学性,同时也注意形象性、生动性,并配以与之相适应的声调、速度、节奏和语气,可以使整个的课堂教学既严肃、科学,又活泼轻松,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快乐中去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高水平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像是一把火,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黑格尔说"没有热情,世间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能实现。"激励式的语言教学,带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给与学生鼓励、鼓舞的力量,甚至产生顿悟的火花,从情感上和理智上师生之间引起共鸣,从而刺激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在这两动力之下,学生必定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2.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构成

2.1导入语。导入语也是开讲语,是课程进行的前奏,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第一条纽带。课堂导入语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双重作用,教师导入语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的基调。教师应该如何来组织好自己的导入语呢?

2.1.1从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出发,设计好导入语。了解中学生心理是导入语成功的关键。当站在讲台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刚上课时的课堂气氛去体会学生的心情组织导入语,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的眼神可以很好地反映他当时的心理状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凭学生的眼神我就可以看出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懂还是不懂。"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透过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控课堂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2做好自身的准备,设计精妙的导入语。首先导入语的成败,与教师是否在课堂之前做好积极的准备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课之前,教师应该积极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材料,构思好导语。其次,上课之前,教师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在课外有多失落或者受到多大的打击,消极情绪都不应该带到课堂上。情绪会影响到教师说话的声调,会影响导入语的表达效果。并且中学生正是身心发展及其矛盾的时期,受暗示心理很敏感,教师会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

2.1.3掌握中学生心理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导入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中学时期的学生生理发育逐渐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是成人了,另一方面在心理上还处于相对幼稚的时期,这就要求中学教师要抓住中学生的这种特殊表现,有针对性的开讲,提出对他们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他们来讲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教师导入语中既要有对他们的尊重,又要有对他们的挑战。

2.2讲授语。精彩的导入语也只是华丽的掀开了课堂讲授的序幕,而课堂教学的主题是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艺术讲授。讲授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用语,对知识的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教师的讲授语语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起着调节课堂学习气氛的作用。所以,中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讲述语,丰富其艺术性。

2.2.1教师课堂讲授语要中肯、清楚、精确。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其惑",要求教师的讲授语要中肯、清楚、精确。中肯就是要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讲解知识,而不是教师主观地、随性地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输授给学生,从而背离知识教学的主题;同时也要求教师以中肯的情绪对待教学。清楚就是要教师的语言要简单明了,有条有理,不模棱两可,说出使学生产生误解,引起歧义的话。精确就是讲授语要精炼而准确,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2.2.2讲授时要适度的投入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讲课时不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言之有情",以情感人。融入真诚而热烈感情的讲授语极易打动学生,并能引起学生心灵的沟通和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讲授语如果没有感情的渗透,就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灵魂,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中学时期,是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时期,教师在讲授的时候,通过感情的渗透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3.2.3语言要形象生动、表达要流畅、通俗易懂。老师讲课,一方面要吸引学生认真听,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听的懂,记得住,所以要求教师在讲授中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表达要流畅,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讲授语呆板枯燥,抽象晦涩,就会让学生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要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提炼成生动活泼、有趣、可感、新鲜的语言表达形态。上海特技语文教师于漪的课堂讲授语,常常是新语迭出,新鲜生动,抑扬顿挫,其语言魅力堪称为所有为师者的楷模。

4.提高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策略

4.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与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密不可分的。一位教师道德缺失,即使注意语言的表达,也会使课堂教学语言华而不实,甚至破坏了教学的科学性。而没有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同样也锤炼不出优美的教学语言,更惶论语言的生动和激励了。所以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感,爱学生、爱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不但精神饱满,同时也会表现的妙语连珠。

4.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工作既具有复杂性又具有创造性,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并且还要不断地补充和发展这些知识。知识的积累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源头,"腹有诗书词自华"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的积累,就可以保证教学语言的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生动性。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探索,使自己的知识变成一条不断流淌的小河,博采众才,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对语言运用自如。

4.3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马卡连柯说如果一个教师缺乏教学艺术的应用修养,不能随机应变地运用多种教育技巧,他就不可能成为良好的教师。教师的教学技能不仅仅表现在在言语交流方面,而且也表现在非言语方面。一个成功的中学教师往往能从非言语方面影响中学生,点头、微笑、注意倾听这些表达教师满足、同意、热心的感情态度,皱眉、以手示意停止则表达出教师怀疑、不满、不肯定。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技能,在教学中配合语言表达运用,可以起到加强语言表达的作用。

5.总结

成功的课堂教学无不得力于教师对教学语言的熟练驾驭。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可以丰富中学学生的知识,启迪中学学生的智慧,提高中学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中学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广义上讲,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但影响中学生的语言修养能力和说话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表达影响甚远,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功不可没。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关于中学教师情绪智力、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

【摘 要】采用情绪智力表、教学效能感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492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能有效预测个体工作满意度的差异;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在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不完全中介作用。可见,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既可直接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也可通过情绪智力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

【关键词】中学教师 情绪智力 教学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 关系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部门的根本目标,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因很复杂,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教师工作满意度和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职业心理状况的描述指标,是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维护心理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总体感受与看法。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对工作满意度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当个体的满意度比较低时,工作效率会大幅度下降,跳槽可能性也更高。因此,对工作的不满意已成为教师流失、教学效果差及教育水准难以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教育部门与学校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更是一种情绪劳动。情绪智力作为情绪劳动策略的一种,必会对情绪劳动的发生、进行和结果发生影响,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提高。情绪智力由Sa1ovey和Mayer在1990年首次提出,并界定为 “个体认识表达、分析理解、调节运用情绪的能力,用于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绪特征”。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的影响。

中学教师面对各种教育改革,工作负担增大,有些教师感到情绪耗竭,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缺乏个人成就感。面对同样的压力,不同教师的反应存在差异,这与管理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情绪智力)有关。Chan以香港 167 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三个成分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情绪衰竭受情绪评价和积极管理情绪能力的影响。但关于教师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和教师工作满意内在关系还需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情绪智力、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提出情绪智力在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作用的假设。

一、研究对象和工具

(一)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广西各市、县及乡镇的中学共收集492个有效样本。其中男性242人,占49.2%;女性250人,占50.8%。

(二)研究工具。采用情绪智力表、教学效能感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中学教师进行调查。

1.情绪智力量表 (EIS中文版)。由Schutte等人于1998年开发的自陈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其中文版由王才康教授引译,共33题,分为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情绪表达四个维度,采用五级评分。研究证实EIS中文版的信效度系数分别为0.84、0.83。

2.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由俞国良等人编制,共27题,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分量表,采用六级计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分量表、个人教学效能感分量表和总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依次为0.74、0.84、0.77,分半信度依次为0.85、0.86、0.84。

3.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由冯伯麟于1996年编制,共26题,含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领导关系和同事关系五个维度,采用Likerts点计分,信度系数为0.858,五个维度的系数分别为0.84、0.79、0.73、0.69、0.64,各项目的因素负荷量在0.41~0.81之间,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教师情绪智力、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由表1可知,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

(二)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以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各维度作为预测变量,以工作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考察教学效能感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作用,见表2。由表2可知,教学效能感各维度依次进入工作满意度的回归方程,两个维度联合对工作满意度的解释率为19.7%。

表2 教学效能感对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三)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在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采用温忠麟等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对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由表3可知:第一步,以教学效能感为预测变量,以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得出方程Y=cx+el的回归效应非常显著(c=.422,p

三、讨论

研究显示,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一般教学效能感与情绪智力和情绪知觉、情绪表达两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与Chan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教学效能感代表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心,它通过影响教师的认知、动机、情感及选择过程来调节教学行为,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更倾向关注教学内容、学生成绩与课堂行为表现,从而忽视学生与自身的情绪表现。

除工资收入外,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及其各维度间均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正相关。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高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较高,对教育的作用等问题持积极态度,故对自身职业持肯定态度。当教师知觉到其工作是值得奋斗的,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往往会获得较高的业绩,而高业绩又强化其教学效能感,使其在工作中更加自信乐观。故高教学效能感的教师能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工作满意度较高。

除工资收入外,中学教师的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已往的研究基本一致。说明情绪智力越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越高。高情绪智力的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能迅速觉察、理解他人情绪并作出反应,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在教学中,能很好地觉知、(下转第55页)(上接第32页)管理自我与学生的情绪,运用情绪帮助思维,易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体验到更高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根据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良好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属于保健因素;而成就感、受人认可等属于激励因素,任何因素的满足都能提高工作满意度。

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在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2.1%;中介效应解释了因变量的方差变异为13.4%。说明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既可直接对工作满意度产生正效应,又可通过情绪智力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策略,不断提高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能力,同时增强教学效能感。建议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关心和认可教师劳动的情绪付出,提供必要的外部资源支持,在教师培训中注重情绪智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结论

第一,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各维度与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正相关。

第二,除工资收入外,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且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能有效预测其工作满意度。

第三,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在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不完全中介作用。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提高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日渐的突出,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成为了教育界广为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中心,针对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旨在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为未来培育出大批高质量、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教育;基本技能;专业能力

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然而,我们都知道,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只要传授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就能做到技术的传播,但是仅凭这些是远远达不到艺术效果的。教师必须在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和板书能力,并熟练的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那么,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面对款款而来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到底该如何决策?又如何通过努力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能力呢?接下来,我们从教师层面出发,粗略的阐述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提升的几种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一,教师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只有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专业书籍,以此来补充和丰富现有的专业知识。第二,教师要适当的了解其它的学科。一个教师的视野如果只局限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范围之内,那么这个教师将很难正确给自己定位,只会踌躇在既定的空间范围内,缺乏借鉴和创新的意识。例如英语教师不能眼里只有英语,也应该对物理和数学学科有所了解,即使这些科学看起来天差万别,但是其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共性,教师完全可以将物理、数学的教学方法搬到英语课堂,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心理常识。教师职业不同于其它的职业,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身体和心理都尚未成熟的学生,这些学生会经常性的展现出“奇怪”的一面,教师如果不理解学生的这种“奇怪”的行为,将会做出一些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决策。教师正确的做法是真正的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升教师的语言艺术

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艺术都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提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严谨的逻辑性。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导者,一旦语言前后颠倒、重复罗嗦,势必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从而使学生失去听讲的耐心。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激情。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教师在讲课时毫无生气,说话也有气无力,那么学生也会变得昏昏欲睡,相反,如果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感染着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再次,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幽默性。幽默诙谐的语言往往更能调动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另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具有激励性。学生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在语言上要以激励为主,尽可能的维护和保持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避免在课堂上采取一味的斥责方式,让学生对教师和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提高教师的板书能力

板书水平的高低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如果教师在板书时过于潦草、缺乏逻辑性,那么学生将很难对板书产生学习的兴趣,而如果一个教师在板书时字迹工整、简单明了,那么学生也势必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板书的提高上,他们会着重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有的教师甚至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用多种字体进行书写,这些教师试图利用不同字体的板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实在是高明的教学方式。另外,有些教师在板书格式上也力图有所突破,他们善于利用关系图和表格,在表现形式上也多种多样,比如在板书“狗”的时候,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小狗,这种板书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听讲的效率。

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正在逐渐的走入教学的课堂,信息技术不再是计算机教师独具的教学手段,而是任意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能。现代化教学设备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优势,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更加的形象直观,很多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效果,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快速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并把这项教学技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现代化教学设备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必须从多个角度共同出发,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将现代化教学设备成功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可能的在课堂教案设计、课堂进度安排、课堂授课方式和课后教学反馈中加入现代化教学设备,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总而言之,现如今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也应具备多个方面知识的积累,并相应的了解一些心理方面的常识,以人为本,做到真正的理解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成长。从每一个细微的地方着手,转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的完善教师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目的。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浅谈中学教师优化生物教学内容的方法

摘 要:中学生物教学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比较突出,而且还有一些专业教材的内容存在滞后现象。因此,中学教师在精心编写教案、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要优化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四有"和"四法"优化教学内容,起到升华教材的作用,有效地指导生物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优化 生物教学内容 方法

在目前的中学生物教学工作中,教学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比较突出,而且还有一些专业教材的内容存在滞后现象。因此,教师在精心编写教案、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要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中学生物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生物教学目的和要求,在中学生物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优选和整合,实现生物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优化后的生物教学内容可以起到升华教材的作用,有效地指导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优化中学生物教学内容应坚持“四有”

1.教学内容有新意

优化后的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理论观点和科研成果,以及新知识、新发明和新成果;学术上主流观点和个别有争议的观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其思路;教师自身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体会等内容,作为对教材的补充,增大知识信息的密度。生物科学是一门前沿发展的学科,新发现、新成果很多,这就要求生物老师要多关注,多了解生物前沿知识,让教学内容推成出新。让学生在总体上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以后的发展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教学内容有层次

优化中学生物教学内容时要将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有机结合起来。逻辑顺序即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心理顺序即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认知规律。在优化过程中,要用不同的序号来区分层次,要用过渡性语言来连接层次,要用新颖独到的思路形成新的逻辑顺序,做到由整体到部分、由已知到未知、由纵向到横向。

3.教学内容有重点

生物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同样在细胞器的章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线粒体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代谢场所。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代谢场所,首先它是独立的,所以它就是一个膜包被的系统。由于它是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参与能连代谢的酶,这些酶需要一些固定介质,而包被线粒体的膜就充当了这一介质。由于酶的种类很多,并且酶催化反应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所以线粒体的膜内陷成为了嵴。这样的一种逆推发让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重难点突出,效果很好。

4.教学内容有事例

有些中学生物教材上往往缺少事例,因此应把运用恰当的事例作为优化教学内容的一项标准。通常情况下,在优化的教学内容中,要充分运用经典事例说明问题、运用对比事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运用身边事例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教师教一些只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这些知识。

二、优化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应采用“四法”

1.积累充实法

即把平时积累的与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相关的新知识、新发明和新成果等内容进行整合升华,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积累充实法要突出“新”、“宽”、“精”。“新”就是要注重跟踪现代教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立足本专业发展前沿,将最新研究成果和带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新内容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宽”就是教师的视野要宽广、思路要开阔,要站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寻找相关专业知识及其相互联系,做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精”就是将积累的资料归纳整合、筛选提炼,尤其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时间做到取其精华、突出主线。

2.借鉴引用法

即通过对不同单位的相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特别是对已经确定为精品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借鉴精华。借鉴引用时,通常按照“提取―掌握―应用”的步骤进行。一是提取精华,就是对所借鉴的教学内容要抓住其核心、提取其精华。二是掌握精髓,就是对提取的精华部分要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掌握其优化内容的思路。三是开拓应用,就是将借鉴的教学内容融入自己的教学内容之中为我所用。高中生物教学可采用物理、化学生方法去解决。例如在必修三神经调节的内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讲到膜电位的变化时用到物理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电流的方向,局部电流的形成用物理方法讲解更有益理解。

3.研究讨论法

即在个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把关,并将研究讨论的成果运用于教学,从而促进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优化。一方面,个人要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和节点进行深人的研究,达到“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讲明疑点、讲活节点”的目的。个人研究对优化教学内容十分重要,它不仅体现教学内容个性化,更体现教师的辛勤劳动和教学智慧。另一方面,要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由于专业上的局限性、个人理解上的片面性和掌握知识的层次性,个人在优化教学内容时,难免有失偏颇,甚至失误。因此,应该广泛依靠集体力量,群策群力,集体攻关,相互启发,确保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小节的时候,我通常会让学生自己来来讲。癌症这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讨论。一般我会让学生提前去准备这节课内容,主要是一些癌变实例,上课时让学生自愿到向大家展示他在关于癌症这个主题上的一些认识以及目前科学在研究癌变上面的一些突破,这样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查询资料得到的教学内容实例,不仅能够扩充一下学生们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4.实践改进法

即通过试讲试教和实际教学,检验优化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采用这种方法优化生物教学内容,通常经过课前优化整合、课中实验论证和课后补充完善三个阶段。在课前优化整合阶段,主要工作是深入分析教材的内容,及时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找出主要的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的逻辑划分,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逻辑顺序;选择适当的事例、问题和练习,编写内容提纲(教案),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试讲试教,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内容。在课中实验论证和课后补充完善阶段,主要工作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在教学中直接解决,如在教学中不能解决,应在课后加以解决,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优化。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新时期中学教师教学实践的六大特点

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多年,中学教师的课程理念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有效改变,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关系有了较好的体现。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教师要真正地驾驭课程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提升。

一、还学生认知,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主要是事实和原理性的知识,是用符号表示出来的,可用语言描述,是可传递的。要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学习者必须对其有自己的理解与领悟,仅靠记住这些符号是不够的。但是在课堂上有的老师将教学内容分割成一系列小问题,通过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尽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有些思考,但由于设计的问题与学生思维进程不统一,学生仍然是被动地跟着提问走。事实上教师仍然是通过小问题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置于自己的思想和框架内,表面上学生在课堂上非常主动,非常活跃,其实他们或多或少,或明显或隐蔽地变成了老师表演的道具;更有甚者,教师为了赢得分数上的领先,尽管知道过度的“大运动量训练”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侵占学生的休息时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但仍通过“大运动量训练”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当然,练习是新的认知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一定数量的重复练习。这种操作缺少了,后面的反省就无法落实。但过分强调重复练习对学生特别是对改变学生成绩不良的作用,会适得其反。

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强迫孩子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习得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不断增加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往往来自个体的体验和思考,通过个体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而产生。因此,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情景问题要能够调动学生自己的经验、意向与创造力,通过发现、选择或重组等活动过程形成正确的答案。范梅南先生说得好,“真正的学习从来不只是纯粹的智力增长,只有当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技能与其自身的成长相联系时才是真正的学习”。

二、还学生思维,让每一个问题都给学生带来变化

思维是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不少教师把问题的解决作为评判平时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于是课堂中出现了教师过分追求“问题化”的问题: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是事实性问题,学生看书便可解决。课堂上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和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和热闹。不厌其烦的设计一些无思维价值的问题,追问学生,直到学生的答案与教师自己设计的答案完全一致。而事实是教师给出的问题不能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和内心的震撼。二是教师很少让下游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优质课评选或公开课时)。教师关注的是谁能答对这个问题,教师的行为旨在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不注重意义、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仅停留在问题表面上的解决,根本不考虑问题本身对学生带来的变化。三是教师提问时不尊重学生思维, 不能给足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有的教师提问时无等待时间, 学生思维没有展开,便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有的教师难耐课堂片刻的沉默,提示时间早,不给学生选择、决策的思维机会。

参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判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决不能以课堂气氛是否热闹,“问题”解决的多少为根据,而要认真考察、研究、分析学生参与的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以及参与后自身的知识、能力、情感个性等的变化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

要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就面临一个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转变的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基础之一就是正确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知识的接受不像物体的接受一样简单,学生的学习不是静态地复制,被动地适应,而是动态地生成,主动地建构。学生不可能从教师或书本上接受到现成的知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智力加工。因此,教学活动既要重视知识内容的形式,又要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经验,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想方设法提供给学生与知识相遇的情景,通过思维策略的指导,调控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原研究活动的进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享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和方法。

五千多年来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八股文科举取试制度的生成与延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度企望及传统的教学习惯,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演变成了“教案剧”,即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教案进行。课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课堂上教师精准地拿捏时间、用精练的语言,不折不扣地来完成预设的任务。

四、用教材教,拓宽有意义学习的课程渠道

课程不仅是人类经验理性概括的结晶,更是学生自我适应基础上的文化再生产。教学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在于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课程资源,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新课程要求学习必须克服“搬运工”式的教学,打破原有以课堂为中心的界线,打破以书本知识接受为唯一学习方式的局限,向社会和大自然延伸,扩大“边缘课堂”,拓宽有意义学习的课程渠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但教材毕竟是集群体智慧,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是课程的重要载体,它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素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的教学具有化归的特点,必须使对学生来说原先是困难的、抽象的、复杂的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成较为容易的、具体的、简单的教学形态的知识。

为此,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教材。教师利用好教材,一是必须把握好课程标准,通过课程标准总揽教学始终;二是教师必须明确编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特点,从整体上厘清教材的编排结构,明确各部分内容间的相互关系;三是教师要敢于结合自己学生知识水平、生活实际等情况创造性地取舍或编排教材;四是教师要努力做一个“有心人”,平时要留心收集教学资料,同时也要交流合作,资源共享。

五、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以知识获取新知识

学生为什么会发生学习问题,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没有记住定义和公式,而是由于他们的建构活动发生了一些偏差,这涉及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目前组织知识的方式等,要分析他们的错误,就必须深入他们的建构过程中去探查。皮亚杰说过,学习并不是个体积累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而是学到越来越多的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构建了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新的认知结构不仅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延续,而且是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学习的过程,即学生思考的过程或认知结构的重组过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奥苏贝尔)。从中不难领悟到,知识不仅是学习的目的,也是获取新知识的工具。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可利用,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能够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利用;二是可辨别,当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时,新旧观念的异同点可清晰辨别;三是稳定性,已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在认知结构中是牢固稳定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越完善,获取新知识的效果就越好。 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使之具有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自我生成能力。在知识的学习中,一是要重视知识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存联系,关注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概念的获得,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在一般原理上的一致性,增强学生习得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三是教师要努力把知识教学提高到思想、方法教学的水平上,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思想、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六、时常反思,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朱永新先生预想为教师成立“成功保险公司”,并给出了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由此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反思是一种沉淀,是一种修养,它表现为一种冷静的心态,一种理智。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育反思,首先要从课堂上入手,课后:一是找寻一下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二是找寻一下教学实际设计与重新设计的生长点;三是找寻一下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课堂不应是没有缺点的课堂,而是有生长活力的课堂,是能够引发老师反思的课堂。其次,教师的日记、教师的自传都是反思的良好载体。拒绝平凡,平凡也会拒绝你。每一位教师教学中平凡的小事都会被岁月沉淀为美好的记忆,教师工作中的感悟、智慧、灵光通过提炼、提升、拓展、完善都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再次,同伴、学生和家长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是教师自我发展、更加有效反思的促进者。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刍议中学教师如何创新生物教学

[摘要]生物学科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投身生物教学改革,开展生物创新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发展,给学生在课堂上创造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有利条件。中学生物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转变评价观念,创新处理教材,扩充知识信息,不断开创中学生物教育教学新局面。

[关键词]中学教师 创新 生物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按照大纲提出的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主动参与的自主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生物学科,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学科,对于开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生物学科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投身生物教学改革,开展生物创新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发展,给学生在课堂上创造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一、教师要创新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必须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应试教育观转变为素质教育观;把落后的师生尊卑观转变为师生平等观;把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观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把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观转变为科学评价的质量观。

为此,教师在生物教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情感、生活态度及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二、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创新教学的要求。生物教师必须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就是有益的探索。高效课堂的主旨是:教师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手脑并用,大胆质疑,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最终破解难题,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实践证明,高效课堂是增强学生自信和勇气,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

做好实验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因此,实验创新要求教师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目的,以原有实验不足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突破口,对现有教材规定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从原理、设计、材料、方法、装置、仪器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凸显创新的理念。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能使生物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完善自我,熟练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并汲取网络上的有益资源加以整合运用,拓展生物教学的手段和内涵。

四、教师要创新评价观念

结合高效课堂模式改革,教师必须把以往的“分数高低”观转变为“素质鉴定”观,无论在生物课的课上还是在课下,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实事求是,公平客观,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评价范围上,教师更应从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教师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的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以及能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在评价方法上,教师更应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调查,努力了解学生的内在素质,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例如,对于学生所做的实验,不仅要看其结果,更要看其过程。在评价功能上,教师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的有机结合。

五、教师要创新处理教材

目前的教材更新比较快,教材内容基本上都能囊括当前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最新知识体系和科研成果。但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会具有不同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对教材进行诸如内容的增减、调整、重组或重新选定等创新处理,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具备现有知识体系和能力,更好地认识未来知识发展趋势,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六、教师要创新知识体系

生物科学是当前发展最迅速、最前沿的科学之一。因此,生物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获取有关生物科学的新知识、新信息、新体系、新理念,认真做好自身更新与储备,才能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开创生物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对中学教师教学媒体应用能力的一次实地调查及思考

摘要: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会利用各种媒体工具来传递教学信息,这样能让学生更明白、更容易地接受知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工具以后,更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针对目前不断发展的媒体现状,对浙江金华某中学展开调查,了解该校教师对媒体的熟悉程度、使用情况以及教师具有的基本媒体能力,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利与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合理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 教师 媒体应用能力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投影机、扫描仪、多媒体电脑等进入课堂,为教学带来了活力。它的声情并茂、闻文兼顾、视听兼备,是任何传统的手段都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操作、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但目前很多学校,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还在用着一些传统教学媒体中的实物模型等,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而许多中小学都存在着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达到目前的教学要求,很多教师自身媒体使用能力不合格,对于现有的媒体不能充分利用起来,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样的情况,借在金华某中学考察的机会,对该校的教师进行了媒体应用能力的调查,从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显示了该校教师在媒体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为该校进行教师培训、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

一、中学教师媒体应用情况调查

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该中学的教师,该校总共有100多位教师,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其中男教师有16位;调查对象的教龄也存在很大差异,少的1~3年,多的在10年以上;涉及的科目有英语、数学、自然、语文、社会、美术等不同科目;教师的学历也有本、专科之别,他们所授的年级段也不同。可以说此次调查涉及的覆盖面比较广,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校教师媒体应用的实际情况。问卷主体分为两大块:第一,教师的基本信息,也就是反映教师的基本情况,所授课程以及科目、年级段等基本信息,有助于反映该校不同年级段、不同任课教师应用媒体的基本能力:第二,主体内容,也就是本次调查的重点,从三个方面来体现:即基本媒体能力、媒体使用能力和制作媒体能力。

2 该中学教师媒体应用能力的现状

(1)教师的基本媒体能力

调查对象全部都已经具备现代教学媒体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其中以教学设计和电脑、网络使用技能居多,均达到了70.6%。可见,在相关的理论知识上,该中学的教师还是具有一定的基础的。

(2)教师的媒体制作能力

该校的教师在制作课件上,有73.5%的教师是自己制作课件的,23.5%的教师是别人帮忙,还有各11.8%的教师是从网上下载或是通过校资源库搜索到的。在制作课件的软件选择上,88.2%的教师是用Powerpoint,26.5%用到Authorware,11.8%用到Flash,2.9%选择网页制作工具。从数据上可以清楚地发现,该校教师在制作媒体上选择的软件比较单一,只能利用简单的制作工具,往往不能达到图文并茂,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如图1。

(3)教师的使用媒体能力

调查对象对媒体的使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媒体设备的熟练程度以及利用媒体设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上。

据调查,该校教师在使用媒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完全解决的有11.8%,有时候能解决的占70.6%,而完全不能解决的也占了17.6%;对于上课时是否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有55.9%的教师选择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用。对于应用媒体展开教学的目的,有17.6%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减少板书的时间,有76.5%的教师是为了向学生出现大量的信息,35.3%的教师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50%是为了达到师生的互动。如图2。

该校的教师认为影响信息技术使用媒体的自身因素在于,有44.1%的人选择了缺乏编制教学软件的能力,47.1%的人因为不熟悉设备操作,还有76.5%的教师认为是因为课前备课量太大,14.7%的人觉得是因为受到了除上述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虽然该校教师都学过相关的现代教学媒体的有关理论知识,但是在调查教师进行媒体培训的侧重点时,有26.5%的教师觉得应该放在先进的教学理论,76.5%选择了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26.5%觉得应该放在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上,44.1%的教师选择了软件制作及网页设计技能。如图3。

3 该中学教师在媒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现代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该中学的教师在媒体应用方面还存在的以下一些问题:

(1)学校硬件投入资金投入相对缺乏

调查数据中显示,目前该校的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因为学校设备的不足而影响了教师对于媒体的使用。该校在后期的媒体开发应用的实施上要重新定位。

(2)教师在对媒体的使用上,缺少基本的技能

虽然该校教师已经具备了现代教学媒体的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教师在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上,并没有真正与课程相结合,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才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与所授课相结合。在使用这些媒体时,如果出现了故障,也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自己是无法解决的,真正自己能够完全解决的很少。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觉得自身还需要加强教师媒体应用方面的培训,特别是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以及软件制作和网页设计技能方面的提高。

(3)教师利用媒体的目的不明确

教师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是为了能够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图文并茂,解决一般教学中难以表达的事物,呈现教学情景,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该校教师使用媒体展开教学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能够向学生呈现大量的信息,减少板书的时间,而真正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便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很少。

(4)在制作媒体上,该校教师还不能完全自己解决

虽然有很多老师是能够自己完成的,可是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人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是直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在制作课件的软件选择上,大部分是选择用Powerpoint演示稿,应该增加一些表达效果更好,更具生动的软件。还有在视听媒体方面,有部分教师对投影片及幻灯片的制作,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教学意思,从而达不能教学目的。

二、提高教师媒体应用能力的对策

1 学校增加对媒体设备的投入

从调查中发现,该中学目前的媒体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在硬件方面,目前学校只有的部分教室拥有多媒体设备。所以学校应该拨出资金多购买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最好能够保证每个教室都拥有多媒体设备。另外,如果在不能保证每位教师拥有一台个人电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一间拥有多台电脑及相关媒体设备的多媒体制作室,这样能够使大部分教师在课前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准备与制作。

在软件方面,主要是针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调查,目前该校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软件选择上,很大部分是选择了Microsoft Powerpoint,但是上课单一用幻灯片演示稿是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的,所以还应该增加一些带交互功能的课件制作工具,如Flash、Authorware等。在调查中还发现,该校教师在课堂上用的很多课件都是请别人帮忙制作或从网上下载。如果学校能够建立自己的教学课件资源库,这将对该校教师在上课利用演示稿提供很大的便捷。

2 开展教师培训

该中学虽然很多教师都已经具备了现代教学媒体的有关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操作方面还有很大问题,在上课时由于媒体原因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地解决。所以要针对这些教师的不足,开展教师应用媒体方面的培训。

(1)培训形式

开出一系列适合教师学习的选修课。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余,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课程学习完毕以后,学校要对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安排其再学习,对于成绩优异的可给予适当奖励。

(2)培训的内容

开设的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教师多方面的媒体的应用能力。通过培训,教师系统地学会应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更优化。

三、结束语

在当前全球教学模式已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的今天,现代教学媒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认清这种趋势,抓住机遇,加强媒体方面的技能,提高多媒体的利用率,使多媒体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真正有效地用于教学。这样的教师就可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学教师物理教学发展特点论述

摘 要:教师即是研究者这个概念提出已久,物理教学始终走在这个理论的最前沿,但是真正落实却微乎其微,在实践研究领域中却相当薄弱,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即是研究者这一理论,需要从了解物理教学的发展特点论述。

关键词:中学;教师;物理教学;发展特点

一、“教师即研究者”的由来

“教师即研究者”于1908年第一次提出,20世纪初叶,教师己经被认为是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的人。国外研究早已成熟,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早在1975年提出“教师是实践的领导者和倡导者”,1996年英国教育家贝克汉姆提出,“教师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教学研究方法才能使工作获得生命力。”在国内我国专家也有一定的研究,宁虹在2000年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陆有锉在2002年提出“时代呼唤研究型教师”。这也正是我国对教师这个行业提出的要求。

二、物理教学中发展的特点

物理教学和其他教学不一样,是一种非常注重实验,同时也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从小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目前中学物理的教学发展特点还是一片空白,教学和教学研究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主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强调了物理教学科研与物理教学、物理教学实践以及物理教学质量间的联系。万勇曾经在《物理教育研究方法》中提到过这样的论述,“从本质上讲,物理教育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是一种假设检验的过程”,物理教学科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1)复杂性、综合性与系统性。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客观性和精确性,以数学为工具,以观察、实验和推理为基本研究方法。(2)非精确性。尽管物理学是一门定量化的精确科学,但由于物理教育涉及的因素很多,且多数属于社会性和心理性因素,对它们很难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的精确、完全控制。(3)经验性和主观性。(4)发展性与差异性。由于人具有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发展性,在物理教育的纵向研究中,就要尤其重视成熟因素的作用。

三、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步骤

物理教学研究总共包括五个步骤,分别是: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分析研究结果和撰写研究报告。(1)研究课题主要是从平时教学中发现的物理现象,研究课题对当前的中学物理教育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联系了当前的教学实际,对当前的教学改革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2)研究课题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是在别人或前人没有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3)研究课题在教育理论上是否有依据,在事实上是否有根据;(4)研究课题的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是课题研究的又一重要环节,也是完成一项研究的成果和标志。

中学教师物理教学科研的发展特点分析。这一研究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通过对不同研究时段教师教学科研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分析比较来反映教师物理教学科研的发展变化特点。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学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教师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审视,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逐步完善教学技艺,从而实现教师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现将我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性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克服教学心理障碍,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与教师、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师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存在的心理障碍有:

1.逆反心理

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职业倦怠,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教材枯燥内容的乏味,对题海战术的厌倦,对教师说教式教学的失落等。面对现状,我们要反思,要转变心理: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反省、思考自己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自我调节,排除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强化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精准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兴趣、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思想政治教师、与思想政治课的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冷漠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应试不得不采用多年不变的授课方式,一灌到底,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活动,教师的“一言堂”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与愉悦,学习欲望低落,表现为情感的“冷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自身对教学缺乏热情,以及对政治课教学技巧的掌握驾驭水平不能牵动学生的情感。所以,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

二、教学反思要坚持“突出主体,因材施教”

“突出主体”,就是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因为教育活动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反思是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发面的发展潜力,是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反思之后应恰当采取各种方式,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因为教学活动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创造更多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反思对象要具体,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反思时,我们应该以课堂教学活动为反思对象,一般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反思,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第一,对教师教的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理念是否具有创新性;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探究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等。第二,对学生学的反思包括:学生是否有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是否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收获等,教学反思需要具体,做到有的放矢。因为只有教学反思目标明确,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在反思之后有所收获。

四、要在集体备课中反思,做到互促互进

哲学中联系的观点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处在一定联系之中的,任何人在这个社会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会和社会群体发生联系。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自己要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群体中去,要经常与同学科教师进行与学科相关内容的讨论,汲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不足。教学反思案例可以与教师们分享,通过集体分析,让其提出新的建设性建议。比较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通过长期合作,互促互进,在反思中共同成长。

五、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多次循环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及时记录课后反思,更重要的是在反思之后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指导下一轮的教学实践。让反思产生的新教学方法在新一轮的教学中得到检验。对“检验”过的教学再进行反思,通过比照、分析、归纳形成有效结论。这样循环反思,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在“实践――反思――调整――新的实践――再反思”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总之,教师应该用心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主动地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时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想,逐渐形成系统的概念和结论。只有这样我们的反思才有实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质量,我们的教学技艺才能提高。反思性教学不仅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有指导作用。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教学行为获得有益的体验,更明确自己学习活动的意义,进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反思性教学搭起了教师与学生协作的桥梁,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反思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同时,反思也是教师自我发展、提高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向前推进,但由于教师对新课改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学习水平差异,新课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差。教学中容易出现过分夸大学生主体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教学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情感态度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重量下降等问题。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实效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公开课中作秀式的课堂愈演愈烈,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简要探讨。

一、转变教师角色,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在长期的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抑制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缺少应有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传统的独白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感到有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之功贵在引导,引导的核心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启发。而教师的引导必须拿捏好分寸,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才能对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从而爱老师所教的学科。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最多的还是在课堂之上,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上课时应多走进学生中间,避免与学生有距离感。对于课上做小动作的同学,不要停下课专门进行批评。

改善师生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真心对待学生,关心呵护他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心理活动。第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展现教学魅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做好课前准备,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主要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有最大收获,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准备活动叫做“备课”,现在发展成为“教学设计”。备课和教学设计紧密相连,只有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才能有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上好一节课。因此,学校应强化备课组建设,做到提前备课、集体研讨、形成教案、教师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教案。备课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备教材:深入研究教材逻辑结构与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领会教材理念,准确地通过课堂教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第二,备教法:能否上好一节课,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吸引学生的关注,而让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第三,备学生: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手段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恰当、具体地评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使他们踏上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道路。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公正判决”,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准确判断。教师的评价要防止简单化、片面性地否定评价,这样的评价没有实效性,不能给学生准确、正面地影响,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反感。

五、依靠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以说教式为主,使教学活动变得枯燥乏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通过动态画面的呈现,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大量的视频图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同时,将大量的有效信息传递给学生。现代社会处在信息时代,谁能掌握更多的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学习也是如此,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对学习的提高越快。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活动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必须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因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学中不注重实效,或者没有实效,会使课堂教学改革事倍功半,甚至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如何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已经在我国全面展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只从考试上看课堂教学,有的从课堂教学花哨的形式上看效果。评价教学效果时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甚至出现不管课堂教学效果,只播种不去收获的现象。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其判断依据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能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相适应。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如何提高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摘 要:对于中学教师,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教学能力无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与重点研究内容,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关注了教师这一能力的发展,从不同角度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阐述,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培训;教学能力

一、领导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是有组织的技术、管理互相结合的能力,它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形成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没有统一协调检查落实,没有领导的重视与参与就无法落实。因此,中学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必须坚持自上而下、统筹规划,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规划,并建立教师信息发展的流程。具体来说,则是要调整现有的管理体制,使之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新课改的要求;制定有利于建设的政策,以确保该项工作支持力度等。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各部门都应根据自己部门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计划,然后由学校信息中心人员参与,共同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领导不仅要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业务流程、组织模式,还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高度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应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

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于教学来说,尤其是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不能把文本作为学习的唯一,教师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经常上网搜索有效资料,经常交流现代化技术运用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应该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的教学理论和理念,同时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所需的一些教学技术知识,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把先进的教学思想带入工作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发展可持续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情意,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直接成长动力,有效开展面向未来的、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已刻不容缓。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具有层进性,需要在教师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及时引导和补充,从而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技术,将技术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将实用技术的观念和方法带给学生,那么,将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其核心就是计算机的使用,中小学校的教师,大多较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了解知之甚少,对计算机的使用基本摸不着门。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又决定了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让每一位教师学会使用计算机,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

信息化不仅是教师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而且也是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和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应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措施,确保培训发挥实效;加大培训力度,使培训由骨干培训转向全员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及网络维护能力;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增加培训数量,考核培训效果;要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让大部分教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新观念,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四、加大硬件建设投资力度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硬件基础,只有在学校配备了较为完备的计算机设备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才有了其存在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建设必须过关。否则,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就只能是空谈。而学校的设备配置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设备配置一步到位很难。所以,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在设备配置上采取“上面配一点、自己筹一点”的方案,逐步配齐设备。先组建一间计算机教室,然后组建多媒体教室,最后建成校园网,通过互联网、校园网建设,让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地搜索资料,下载资源并进行资源整合。所以,“硬件”配置是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所以只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教师不断转变观念,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