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05:25:25
序论:在您撰写中小型企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已初步认识到客户关系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在信息化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CRM的应用。就中小企业实施CRM方案的动力、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CRM BPR 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
国内中小型企业群体规模巨大,它们大多是民营体制,在大厂商和最终客户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加入WTO之后更要面对的全球化市场。中小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商战中获得更多的主动,关键在于它们是否能迅速、准确地掌握网络这个现代化信息传递工具以及合理、有效运用由此而产生的高新技术;能否真正以“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的、密切的关系,实现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
1 中小型企业实施CRM的动力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r,简称CRM)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企业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是企业以客户关系为重点,通过再造企业组织体系和优化业务流程,展开系统的客户研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运营效率和利润收益的工作实践,也是企业为最终实现电子化,运营目标所创造和使用的软硬件系统及集成的管理方法、解决方案的总和。目前,客户关系管理在全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一些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证券等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其蓬勃发展主要得力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
1.1 市场驱动
在当今快速发展和高度竞争的市场空间中,一方面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产品的质量和特征日渐趋同。单纯依靠好的产品,已很难差别化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忠诚的顾客关系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够消除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因此许多企业开始将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以寻求新的差别化竞争优势。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顾客对信息的获得更加方便,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更多的产品选择或价格选择。
1.2 技术驱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使构筑一对一的关系成为可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企业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客户信息质量将大大提高,并且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个人资料、购买历史等信息来预测顾客的未来行为。同时,技术进步增强了生产的柔性,使得制造商和服务企业能够定制化地设计产品和服务,满足单个顾客而不是群体顾客的需求。
1.3 经济效益驱动
经济效益主要是客户关系管理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培养顾客忠诚度、实现顾客挽留和最大化顾客终生价值。采用客户关系管理,运用顾客知识来有效地构筑与顾客的长期关系,维持顾客忠诚,从而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企业通过CRM软件对顾客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识别顾客可能购买的产品类型,从而挖掘出具有市场需求而企业为提供的产品品种和产品功能,进而有效地识别交叉销售和扩大销售的机会,并结合赢利模型预算,在企业生产研发环节为确定产品品种、产品功能、产品产量等提供决策支持,使得企业在顾客生命周期内创造出最大化的价值。
2 实施CRM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缺乏
要建立起CRM系统,必须有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支持。目前比较常用的技术包括数据仓库资料采集、销售自动化、市场营销自动化、服务自动化以及呼叫中心或是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等等。但是国内中小企业客户资源私有化问题相当突出,集中与共享客户资源在现实中受到业务人员相当大的抵制。此外,调查结果显示许多中小型企业认为实施目前未能实施CRM的原因是缺乏咨询机构的支持与协助,在实施CRM过程中及其缺乏一些高附加值、优质的专业信息咨询服务来帮助降低遭遇到的各种风险。
2.2 忽视了流程的改进和集成
在过去ERP实施中决定ERP实施成败根本是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对于CRM实施也是如此。在应用CRM过程中的BPR是必须要对企业原有的营销体系,这将会涉及企业原有公司职能的重新定位,销售体系以及营销组织架构的重新设计等。所以实施CRM系统,本身正是对业务流程的重组,对企业的主动变革。可以说CRM软件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所依赖的技术手段。因此,CRM的应用能否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PR工作,这是CRM应用成功难点所在。另外,面向客户的业务流程发生相应变化时,其中部分业务处理流程也难免存在不适应变化的诸多缺陷。如果企业在实施CRM战略过程中,不慎将自动化处理引入了这类存在缺陷的业务流程,企业CRM系统的部署不但不能改善客户关系,而且还恶化客户关系。因为这部分存在缺陷的业务流程处理效率的提高,实质上也就意味着缺陷出现频率的提高,无疑会加重客户的不满情绪。
2.3 忽略对项目的客观约束
许多中小企业实施CRM心切,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外在的和内在的约束性问题,譬如,实现目标的项目周期是多长时间?预算为多少?风险有多大?项目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了客户和员工的认可周期,也直接影响了项目范围的界定和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预算意味着可用资金的多少,能够调动的资金的多少意味着能做的事情的多少。风险是一个项目管理所必须面对的,只有事先进行预测并进行风险控制,才可能使CRM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更少的问题和偏差。
2.4 CRM理念未能融入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长期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虽然企业文化不像企业制度那样具有强制约束力,但作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思维和习惯是影响企业能否有效地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是CRM能否发挥效能的前提条件。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管理环境下,中小型企业已经形成了具有共性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突出表现在将企业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内部资源管理,而对于客户这一重要的外部资源的前台部分缺乏相应的管理,所以在此形成的以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企业文化使许多企业为获利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损害客户利益,客户对供应商或品牌的忠诚度普遍降低,我们都知道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成本的5~10倍,这样企业的利益自然也会严重受损。因此,成功实施和应用CRM系统,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否则实施过程中必定遭遇障碍。
3 几点建议
3.1 加强管理基础建设和业务流程重组是基础
中小企业在管理上更多的体现了其灵活性的一面,但是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往往显得不够深入。 因此, 应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使企业的管理朝着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不可抱一蹴而就的思想,或试图以技术创新来取代管理和制度的创新。CRM实质是一套集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于一体的整套解决方案和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企业经营战略,它通过有效的流程、绩效、组织和技术体系得以实现。因此,企业还必须制定相应的CRM战略,来逐渐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CRM战略体现了企业为了优化管理客户资源,实现最大化客户价值而制定的受到管理的、并得到信息技术支撑的长远规划和目标。
企业要成功实施CRM必须关注业务流程的研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使之更趋合理化,有效地管理客户关系,从而降低企业成本。业务流程是企业输入各种资源,以客户需求为起点,创造出客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以实现价值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CRM系统中的企业业务流程主要是企业前端与客户相关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业务操作流程和客户合作管理流程两部分。业务操作流程重组主要包括市场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三个部分的流程重组。而客户合作管理流程重组主要是联络中心管理、Web集成管理、企业业务信息系统对客户合作管理的优化和重构。
3.2 确定实施目标和投资需求是保证
对国内众多失败的CRM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CRM项目实施的前期方向不明确、需求不准确、目标不清晰,是导致项目实施后投资回报率低的原因。CRM系统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中小企业应当在权衡企业战略、IT规划、长期和短期业务需求、当前财务状况以及IT基础的情况下,以业务需求为核心,详细而谨慎地确定自己对CRM系统的要求,决不能贪大求全。同时,为了能够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任何类型的CRM项目预算过程中,企业都应当确定实施后所能达到期望值,相关的成本花费(包括员工培训、软件购买、软件实施、软件的第二次开发、软件的维护等)都应当直接与该目标相联系。而项目实施的目标也需要进一步细化,不仅包括企业领导层上的整体目标,还应该设立事业部各自的目标,这个目标一般会直接与相应的CRM模块相关联。并将企业内部一致认同的、明确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实现目标落实成一份文件,作为实施进程中的目标和方向,同样也是项目实施完成后评估项目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
3.3 改造企业文化是前提
CRM成功实施的前提就是要求传统的“产品推销型”企业从企业文化、结构、业务流程都向适应新的“客户拉动式”营销理念转变。企业文化改造应以“客户为中心”来定义企业经营理念,建立客户导向的经营组织,对员工加强培训,要让全体员工意识到CRM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新型管理机制。“以客户为中心”以及由此而衍生的重视客户利益、让客户满意,关注客户个性需求,面向感情消费的经营思想,形成努力争取以客户为主的企业外部资源的思想等文化特征,是经改造后以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企业文化特征,是导入CRM的重要前提,是实施CRM的起点和终点,是CRM成功的开始。只有将焦点集中于客户为主的企业外部资源,才能使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围绕着客户协调运作。惟有将客户至于企业组织的中心,构思与重塑一个“从客户利益出发”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作为企业运营的最大目标,才能使企业面临新经济而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 核心竞争力
【论文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持续长久发展的导航仪,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其管理者就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更需要关注企业的战略管理。本文先阐述了中小企业的战略特征、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其改善的建议。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知识化、休息化、全球化,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多变化等,使得市场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经营的风险程度和不确定性也与日俱增。因此,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行而有效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必须重视的方面,同时,树立战略意识,促进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技能。和大企业一样,战略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特征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按照不同的方式划分的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自身具有企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经营品种单一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不可能制定类似于大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小企业的战略一般很少是正式的,有时候采取隐性的、不明确的战略。
1.战略管理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的战略通常是突发形成的,而不是事先设计制定好的;更多的时候,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制定更容易受企业家个性、价值观和志向的影响;战略计划的制定往往也是非正式的,对中小企业而言,战略计划更多的时候类似于规划的决定过程。
2.灵活性
长期计划对对中小企业而言,在管理中的作用不是很明显,相反,短期计划的作用更明显。虽然中小企业在战略管理的制定上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中小企业的战略期限相对较短,相对于大型企业,它更能够灵活的利用将来的机会或者避免外部的威胁。
二、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战略管理问题
1.轻战略制定,重战术制定
很多企业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忽略企业的战略使命,对战略的关注点还停留在眼前的短期利益层面上,导致一些企业错把竞争战术当作企业的战略。这种“轻战略,重战术”的观念也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强烈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投机心理;同时由于对运营层面缺乏科学的决策分析,“管理者拍拍脑袋”就做决定的做法也使得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
2.战略管理内容的制定缺乏细化
虽然很多的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们本身不具备战略制定和策划的能力,同时出于对“经济”的考虑,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制定只停留在空洞的目标和口号上,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的支持。
3.过多的考虑成本因素
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过一些特殊的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并不是十分的注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还是停留在依靠低成本获取各种关键的资源,“关系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根深蒂固。也有些一些小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借助模仿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来制造自己企业的成功,这种行为直接造成了中小企业低水平的竞争力,企业层面则直接表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三、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改变现存问题的关键
1.战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制定战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战略计划的制定应该达到以下目标:具有实质性、能够对企业的目标及其实现提供准确的分析框架;充分利用市场机会,与企业的能力和资源相适应,根据企业的资源和创业者的管理能力来确定可接受的风险度。
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离不开企业对内外环境的分析和机会的识别,这对中小企业而言也不例外。行业环境涉及供应者、顾客、潜在的竞争者和替代者等,对环境的透彻分析,可以提高企业识别机会的能力,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降低战略风险。在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信息来源和信息收集是最关键的。现在的市场环境变化快且复杂,在当前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非私人信息有可能会误导战略制定者对环境的理解。有其是小企业常常处在不完全信息的状态下,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制定传略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变化及信息的来源。
在执行战略计划时,中小企业要充分考虑阻碍战略计划实施的障碍因素,因为这些因素通常是导致企业战略经常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树立核心能力框架下的企业战略观念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长期性对抗与较量,而具备了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并且把握住长期竞争的主动权。基于此,企业应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战略性资源优化配置到有利于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业务上去,带动企业各方面要素的整合。中小企业还要发挥比较优势、准确进行战略定位、培养塑造核心竞争力、制定企业合理的成长目标,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建立并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
3.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战略管理
我们国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性质是民营的或私营的。企业创办者往往出于为家族成员提供就业机会的考虑,在本组织内安置了过多的“亲信”。这种企业产权虽然清晰,但是产权结构单一,而且治理结构不健全,重大的决策由所有者独断专行。同时,由于委托成本过高,产权人又出于保密动机心理,不愿意与家族外的合作者共同分析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等战略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所以,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要尽快改善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实行多元化的产权制度,清楚血缘关系对企业发展的障碍;同时建立适当的治理结构,解决所有者经营能力不足的问题,使企业管理有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
4.引进外部的有利资源
与高校、科研机构或者其他企业以联合制或项目制等的途径来整合企业外部的人力、社会关系等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在产、供、销等方面提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新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5.培养企业居安思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中小企业而言也不例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要在其组织里培养居安思危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全力以赴为企业创造价值、节约成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很多大企业都是经过最初的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有人说21世纪是中小企业的世纪,面临当今市场的剧烈变化,中小企业在制定具体的战略时,应该考虑当前的经济大环境,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制定适合自身的战略管理。
摘 要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已初步认识到客户关系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在信息化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CRM的应用。就中小企业实施CRM方案的动力、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CRM BPR 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
国内中小型企业群体规模巨大,它们大多是民营体制,在大厂商和最终客户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加入WTO之后更要面对的全球化市场。中小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商战中获得更多的主动,关键在于它们是否能迅速、准确地掌握网络这个现代化信息传递工具以及合理、有效运用由此而产生的高新技术;能否真正以“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的、密切的关系,实现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
1 中小型企业实施CRM的动力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r,简称CRM)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企业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是企业以客户关系为重点,通过再造企业组织体系和优化业务流程,展开系统的客户研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运营效率和利润收益的工作实践,也是企业为最终实现电子化,运营目标所创造和使用的软硬件系统及集成的管理方法、解决方案的总和。目前,客户关系管理在全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一些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证券等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其蓬勃发展主要得力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
1.1 市场驱动
在当今快速发展和高度竞争的市场空间中,一方面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产品的质量和特征日渐趋同。单纯依靠好的产品,已很难差别化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忠诚的顾客关系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够消除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因此许多企业开始将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以寻求新的差别化竞争优势。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顾客对信息的获得更加方便,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更多的产品选择或价格选择。
1.2 技术驱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使构筑一对一的关系成为可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企业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客户信息质量将大大提高,并且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个人资料、购买历史等信息来预测顾客的未来行为。同时,技术进步增强了生产的柔性,使得制造商和服务企业能够定制化地设计产品和服务,满足单个顾客而不是群体顾客的需求。
1.3 经济效益驱动
经济效益主要是客户关系管理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培养顾客忠诚度、实现顾客挽留和最大化顾客终生价值。采用客户关系管理,运用顾客知识来有效地构筑与顾客的长期关系,维持顾客忠诚,从而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企业通过CRM软件对顾客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识别顾客可能购买的产品类型,从而挖掘出具有市场需求而企业为提供的产品品种和产品功能,进而有效地识别交叉销售和扩大销售的机会,并结合赢利模型预算,在企业生产研发环节为确定产品品种、产品功能、产品产量等提供决策支持,使得企业在顾客生命周期内创造出最大化的价值。
2 实施CRM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缺乏
要建立起CRM系统,必须有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支持。目前比较常用的技术包括数据仓库资料采集、销售自动化、市场营销自动化、服务自动化以及呼叫中心或是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等等。但是国内中小企业客户资源私有化问题相当突出,集中与共享客户资源在现实中受到业务人员相当大的抵制。此外,调查结果显示许多中小型企业认为实施目前未能实施CRM的原因是缺乏咨询机构的支持与协助,在实施CRM过程中及其缺乏一些高附加值、优质的专业信息咨询服务来帮助降低遭遇到的各种风险。
2.2 忽视了流程的改进和集成
在过去ERP实施中决定ERP实施成败根本是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对于CRM实施也是如此。在应用CRM过程中的BPR是必须要对企业原有的营销体系,这将会涉及企业原有公司职能的重新定位,销售体系以及营销组织架构的重新设计等。所以实施CRM系统,本身正是对业务流程的重组,对企业的主动变革。可以说CRM软件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所依赖的技术手段。因此,CRM的应用能否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PR工作,这是CRM应用成功难点所在。另外,面向客户的业务流程发生相应变化时,其中部分业务处理流程也难免存在不适应变化的诸多缺陷。如果企业在实施CRM战略过程中,不慎将自动化处理引入了这类存在缺陷的业务流程,企业CRM系统的部署不但不能改善客户关系,而且还恶化客户关系。因为这部分存在缺陷的业务流程处理效率的提高,实质上也就意味着缺陷出现频率的提高,无疑会加重客户的不满情绪。
2.3 忽略对项目的客观约束
许多中小企业实施CRM心切,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外在的和内在的约束性问题,譬如,实现目标的项目周期是多长时间?预算为多少?风险有多大?项目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了客户和员工的认可周期,也直接影响了项目范围的界定和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预算意味着可用资金的多少,能够调动的资金的多少意味着能做的事情的多少。风险是一个项目管理所必须面对的,只有事先进行预测并进行风险控制,才可能使CRM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更少的问题和偏差。
2.4 CRM理念未能融入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长期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虽然企业文化不像企业制度那样具有强制约束力,但作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思维和习惯是影响企业能否有效地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是CRM能否发挥效能的前提条件。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管理环境下,中小型企业已经形成了具有共性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突出表现在将企业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内部资源管理,而对于客户这一重要的外部资源的前台部分缺乏相应的管理,所以在此形成的以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企业文化使许多企业为获利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损害客户利益,客户对供应商或品牌的忠诚度普遍降低,我们都知道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成本的5~10倍,这样企业的利益自然也会严重受损。因此,成功实施和应用CRM系统,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否则实施过程中必定遭遇障碍。
3 几点建议
3.1 加强管理基础建设和业务流程重组是基础
中小企业在管理上更多的体现了其灵活性的一面,但是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往往显得不够深入。 因此, 应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使企业的管理朝着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不可抱一蹴而就的思想,或试图以技术创新来取代管理和制度的创新。CRM实质是一套集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于一体的整套解决方案和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企业经营战略,它通过有效的流程、绩效、组织和技术体系得以实现。因此,企业还必须制定相应的CRM战略,来逐渐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CRM战略体现了企业为了优化管理客户资源,实现最大化客户价值而制定的受到管理的、并得到信息技术支撑的长远规划和目标。
企业要成功实施CRM必须关注业务流程的研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使之更趋合理化,有效地管理客户关系,从而降低企业成本。业务流程是企业输入各种资源,以客户需求为起点,创造出客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以实现价值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CRM系统中的企业业务流程主要是企业前端与客户相关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业务操作流程和客户合作管理流程两部分。业务操作流程重组主要包括市场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三个部分的流程重组。而客户合作管理流程重组主要是联络中心管理、Web集成管理、企业业务信息系统对客户合作管理的优化和重构。
3.2 确定实施目标和投资需求是保证
对国内众多失败的CRM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CRM项目实施的前期方向不明确、需求不准确、目标不清晰,是导致项目实施后投资回报率低的原因。CRM系统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中小企业应当在权衡企业战略、IT规划、长期和短期业务需求、当前财务状况以及IT基础的情况下,以业务需求为核心,详细而谨慎地确定自己对CRM系统的要求,决不能贪大求全。同时,为了能够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任何类型的CRM项目预算过程中,企业都应当确定实施后所能达到期望值,相关的成本花费(包括员工培训、软件购买、软件实施、软件的第二次开发、软件的维护等)都应当直接与该目标相联系。而项目实施的目标也需要进一步细化,不仅包括企业领导层上的整体目标,还应该设立事业部各自的目标,这个目标一般会直接与相应的CRM模块相关联。并将企业内部一致认同的、明确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实现目标落实成一份文件,作为实施进程中的目标和方向,同样也是项目实施完成后评估项目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
3.3 改造企业文化是前提
CRM成功实施的前提就是要求传统的“产品推销型”企业从企业文化、结构、业务流程都向适应新的“客户拉动式”营销理念转变。企业文化改造应以“客户为中心”来定义企业经营理念,建立客户导向的经营组织,对员工加强培训,要让全体员工意识到CRM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新型管理机制。“以客户为中心”以及由此而衍生的重视客户利益、让客户满意,关注客户个性需求,面向感情消费的经营思想,形成努力争取以客户为主的企业外部资源的思想等文化特征,是经改造后以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企业文化特征,是导入CRM的重要前提,是实施CRM的起点和终点,是CRM成功的开始。只有将焦点集中于客户为主的企业外部资源,才能使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围绕着客户协调运作。惟有将客户至于企业组织的中心,构思与重塑一个“从客户利益出发”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作为企业运营的最大目标,才能使企业面临新经济而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财务管理 现状 措施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而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放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本文就针对中小企业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处理各项经济活动的一项管理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及时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有效发挥出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于中小型企业简单的会计结构,所以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兼职做多个岗位,会计人员需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却用人唯亲,不注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二)缺乏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中小型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往往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岗,往往删繁就简,而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会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也经常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进行,这势必会给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是更大的经济损失。
(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足还体现在会计报告上面,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报告体系不规范,会计报表的种类不齐全,报表项目填写不完整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中小企业上市的会计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也造成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四)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陈旧,观念僵化。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还采用着传统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者,这种管理方式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一部分中小型企业中,家族化管理的现象严重,在企业内部没有成立相关的审计部门,使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始终也无法发挥出其职能。
二、改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自身的环境建设进行改善,所以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由政府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政策进行制定和完善。中小型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比较小,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也十分薄弱,这就从客观上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出台适合于中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政府意见,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我们可以成立中小企业基金,通过多个渠道和部门,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和筹资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加强对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以不增加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作为基本要求,力求最大可能的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适合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体系,同时,也可以通过产权变更、实施收购等方式增加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范围。
(二)加强对投资决策的重视,降低投资风险的产生。首先在投资的方式上,以内部投资为主,表现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投资,对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几方面。其次,将资金的投向进行分散,降低投资的风险,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投资;第三,对项目投资的程序进行规范,可以对大型企业的投资程序进行借鉴,实施投资监理,对投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设计和实施。
(三)加强中小型企业的财务控制。首先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纳入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的内容中,并且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中,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产生最佳的运行效果。其次,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近年来,不断有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资金陷入困境,因此需要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来缓解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对销售部门人员的责任划分,使无法按时收回的账款得到及时的回收;第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断建立和健全企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采购、销售以及领用等操作中进行严密控制,维护企业资金安全。
(四)更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观念。首先,对企业内部会计机构进行有效的设置,并且配备高素质的财会人员,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根本准则,对企业的核算和账簿设置以及报表的编制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次,建立和健全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影响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同时不断更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入,使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现代化管理。通过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改造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模式,以成本和效益为核心,增强中小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结束语
中小型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因此,需要不断加强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使其不断走向正规的企业管理道路,促进中小型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融资 云隐分析 路径探索
论文摘 要 中小型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但由于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种种因素的制约,融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学者关于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归纳整理,对“融资难”的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中小企业业主的融资有所帮助。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大致包括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多种类型。往往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技术水平低、经营方式灵活、市场竞争力差等特点。当前,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及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减慢,其中融资的问题是制约企业规模发展壮大的"瓶颈" 。本文通过分析和整理国内学者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不同学者对造成问题原因的探索,希望能对中小企业研究融资问题提供帮助。
一、中小型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融资环境差、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关系欠佳。吴杰(2006)指出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观念落后, 方式单一;时效管理欠缺, 风险意识淡薄;信用度不高, 抵押担保不足;企业效益较差, 负债率较高;企业财务不规范, 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袁霁(2008)等人着重指出了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两大障碍。第一,缺乏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方面。内部融资主要通过创业者个人储蓄、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 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这类资金一般数量少,只能维持企业的基本生产;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银行贷款,由于企业融资存在着“规模歧视”,因此, 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容易通过商业信用获得资金,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十分有限。第二,缺乏权威中立的信用评级、管理和评价机制。我国缺乏权威中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信用进行评定,因此企业债券的定价机制也明显缺失,这使得企业融资难,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也不敢贸然投资。
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学者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原因的分析从宏观上看,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从微观角度考虑就有很多不同的视角,为了更好地探求融资困难的影响因素,作者从微观角度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整理。
(一)企业自身条件限制。
尹立莉(2009)指出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自有资本偏少,自身薄弱的资本积累不能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倒闭率很高,银行不敢贸然向它们放款。朱燕萍、陈德昌(2004) 认为,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是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的主要原因。不规范具体表现在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自有资金不足,资本弱化严重。此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的不健全也成为阻碍企业获得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融资环境方面的原因。
融资环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资本市场不够完善,结构单一,缺乏多形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缺乏完善的资本交易平台。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往往找不到为其发展提供服务的正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致使其出现融资困境;另一方面,以纵向信用体系为主的国有垄断融也排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较严格的金融管制也限制了内生性民营融资机制的产生,阻碍了企业融资。(王西亚,2007)此外,信用和担保体系不完善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因素。
(三)融资需求方面的原因。
陈孔军(2008)通过对东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证分析指出,导致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要求的不对称,二者之间的矛盾很难协调。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扩大与融资渠道狭窄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规范运作程度与银行的信贷条件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相对于主流贷款业务而言,中小企业贷款普遍金额不大,这和银行本身的发展思路是有冲突的,部分银行对这种小额、高风险的贷款不感兴趣。
(四)银行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王兴焕、耿喜华、杨荣本(2008)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往往存在经营思路偏差、信用评级方法不适用、信贷操作流程长、环节多等问题,从而使得中小企业由于害怕手续繁琐而不敢贸然贷款。钟菁,陈建军(2007)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了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指出目前国内部分银行都是以服务国有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宗旨,往往只将资金贷给那些大企业、大项目,缺乏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此外,也有学者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探索。刘晓敏(2009)指出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较高,而造成借贷成本较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诉诸法律成本过高、担保制度不健全、最终导致金融机构惜贷,中小企业难以取得贷款的困境。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中小企业要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就需要建立信贷双方信息传导机制、健全社会信用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探索
通过前文对学者研究的总结,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难题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企业自身、政府及金融机构,因此也就有学者从这三个角度来提出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措施。
徐立民(2009)指出中小型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融资,首先是要健全自己的管理结构,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就应充分考虑各种问题,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资金运作上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融资方式上要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张红雨(2006)从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银行应进行相应的信贷管理创新,树立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正确处理执行信贷政策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加信贷投入与化解不良资产的关系、自身发展与支持中小企业搞活的关系,切实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尽快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申珂(2007)指出要想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政府应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鼓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给予担保公司税收优惠;建立和健全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适时获得商业性融资;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更多的运用市场手段来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
此外,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对比美国及日本中小型企业融资模式,提出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解决之道。彭媛媛(2008)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在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到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同时由中小企业管理局提供贷款担保,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资公司,对于那些融资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政府也会提供资助;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主要是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民间的中小金融机构能能够成为解决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更好的融资,政府应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四、中小型企业融资新方式
除了企业加快自身结构调整,银行进行信贷管理创新,政府加强管理职能以外,部分学者还对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的新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资本库融资模式。
张潘(2007)认为中小型海外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以采用资本库融资模式(Capital Pool Company 简称CPC)进行融资。该融资模式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在一个有成长前景的公司中,高素质的领导层是最重要的资产,他们知道如何找到所需要的人,整合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将创新的技术、构思转化为生产力,并以此吸引到风险资本的投入。CPC 方式本质是已经上市的风险投资基金以并购方式投资的模式。从实现过程看,该模式可以概括为“目标企业通过与上市的投资基金公司(即CPC公司)合并,从而获得上市资格”。对目标企业而言,该CPC 公司是风险投资机构,同时也是买壳上市过程中的壳公司;对CPC 公司而言,目标企业是其风险投资的对象,并且CPC 公司的投资方法是采用与目标企业合并的方式。但该学者同时也指出该模式仅适合于那些有一定规模及高成长性、或是长期稳健成长性的企业,适用性不是很广,但也可作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一个新途径。
(二)私募股权投资。
祝春山,王蒙(2008)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要靠市场手段。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引导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方式。中小型企业可以采用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融资。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Private Equity),是指按照投资基金运作方式,直接对非上市实业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三)发行集合债。
袁霁等人(2008)指出可以采用发行集合债的方式来为中小型企业融资。具体来说集合发债模式主要采取“统一发行、统一担保、统一评级、各自负债”,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解决中小企业信用差、融资规模小而发债成本高的难题,能够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融资成本。该模式已于2007年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给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带来了曙光。
近年来针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献很多,不同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探索,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法来试图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作者在此仅是对以往学者的理论进行一定归纳,希望能够对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帮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近几年来,在每年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到约60%。经济决定税收,只有这些企业发展壮大,才能大幅度提升税收收入的总量规模,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地税部门作为政府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如何用足税法,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型企业税收管理的难点问题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现阶段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记账水平,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建账不实、账目不全、纳税申报不实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导致税收入库难、查证难、执行难,偷逃税现象亦难禁绝。由于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经营变化大,税源极为分散,开业停业频繁,生产经营情况难以及时被税务机关掌握,税源监控的难度较大,税收征管上还存在盲区。此外,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拍卖、出售、整体转让等方式改制、改组为个体私营企业,纳税主体由单一主体变为混合主体,或由多个主体合并为一个主体,也给税收征管增添了难度。
(一)、税收核算不规范
一是账目不健全。此类问题在中小商业企业中比较突出。部分企业不能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设置、使用、保管账簿。有的账簿设置不全,有的设置账外账,甚至有的不设账簿,造成收入、成本、费用凭证残缺不全,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进行税收核算。二是由于中小企业具有投资渠道广、行业类型多、经营方式多等特点,核算涉及面较广,尤其是委托代销、还本销售、以旧换新、折扣折让等新型销售方式的税收核算涉及税收政策比较多,与会计核算口径有一定的差距,企业财务核算和税收核算比较混乱,影响税款计算的准确性。
(二)、欠税现象较突出
一是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低,支付能力差,从而形成欠税。从我县情况看,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含量普遍不高,而且生产成本过高,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产成品大量积压,占用资金较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难以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二是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拍卖、出售、整体转让等方式改制、改组为个体私营企业,为推进改制工作进程,各地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其中也包括有涉税政策,使得有些税款(如房屋等固定资产在转让、销售环节的税收)大多流失了,原企业的欠税也因改制、改组而无法追缴入库,形成“死欠”。三是税务机关清欠力度不够。一方面由于部分企业依法纳税意识不强,存在着“欠税有利”、“欠税有理”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受执法环境的影响,税收执法手段疲软,这些都是导致清欠不力的因素。
(三)、异常申报率居高不下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异常申报率占全年平均异常申报户数的90%以上。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纳税人方面,一是纳税人受利益驱使,把自身利益同公共利益对立起来,总是千方百计的逃避纳税,通过隐匿收入等手段人为制造异常申报;二是纳税人会计核算水平差,业务素质低,对税法的有关规定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正确核算应纳税金,造成实际经营状况同纳税申报不符。税务机关方面,一是计算机应用相对滞后,不能很好的解决税收征管与企业财务核算之间的矛盾;二是审核技术落后,只限于表面现象,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三是服务、辅导缺乏深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指导。
(四)税源监控不到位,税收流失严重
第一,虽然税务机关不断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业户的建账建制工作,但是难度较大,尤其在基层,效果不明显,实现电算化尚待时日。基层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停留在手工记账水平,现代化征税手段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由于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经营变化大,税源极为分散,开业停业频繁,生产经营情况难以及时被税务机关掌握,税源监控的难度较大,税收征管上还存在盲区。税收征管改革后,税务机关实现了从“管户”到“管事”的职能转变,在职能转变的过渡时期,由于征管力量配置和岗位设置不合理,加之多年来形成的任务观念的制约,税务机关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收入影响较大的重点税源管理当中。相比而言,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相对税源比较小,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比较小,而税务机关对中小企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税收管理机制,管理力量分散,导致中小企业税收流失严重。
(五)税务稽查不到位
受到任务及征管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们税务稽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检查上,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检查。对中小企业的检查户数少,检查面低,稽查环节存在着违章处罚不到位、征管力度不到位的“两不”现象,也助长了偷税者的侥幸心理。
二、加强中小企业税收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从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完善管理手段,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一)、要进一步树立管理服务意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税务部门要彻底转变只管依法征税,不管企业发展的传统思维方式,要立足于税收政策引导,加强对税收政策研究,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把严格管理和政策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培养和提高中小企业的依法纳税意识,强化税收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税收法制辅导制度,与企业法人及财务人员实行定期座谈会议制,及时传达新的税收政策知识,新的税收征管法规,进一步强化税收法制宣传的力度,把中小企业自觉纳税行为引入正常轨道。
(二)、加强中小企业税收和财务核算监督
一是税务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和税收核算管理,帮助和监督企业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要求健全账务,并进行正确的税收核算;二是对企业会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财务、会计、税收培训,帮助纳税人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和会计核算办法,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
(三)、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
一是建立企业信誉等级制度。根据中小企业的纳税信誉、财务状况、经营规模和应纳税额等情况,将企业分为a、b、c三类。通过分类管理,将纳税人的纳税状况、社会信誉联系起来,定期向社会公布。并按信誉等级与办税、服务等措施联系,激励中小企业依法纳税,争当优秀纳税人。二是加大税源监控力度。严格按税源监控办法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地监控,准确掌握税源情况,从源头上堵塞税收管理漏洞。三是严格新办中小企业的管理,准确掌握“活”情况。税务机关在为新办企业办理税务登记时,核实户籍资料,实地调查,严防企业“失踪”。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各类信息,主动出击,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监控。四是建立护税协税网络。积极争取各部门配合,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通过协税、护税网络有效地防范税款流失。
(四)、加大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力度
一是税务机关要在提高税务人员监控能力的基础上,把“管事”和“管片”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税源监控力度,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结算等实施全程监控。二是科学设置管理岗位,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和职责,将日常监控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对于在日常监控中发现的异常问题及时传递到税收评估和税务稽查部门,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的评估和稽查。三是加大平时监管力度,有效遏制偷逃税行为发生。实行定期上门服务,稽查部门在开展好稽查工作的同时,要落实有关人员挤时间深入纳税人中间调查了解经济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及时做好纳税辅导和提醒服务,及时纠正涉税违章行为,帮助其用足、用活税收政策,有效遏制偷逃税行为的发生;强化稽核工作,稽查、征管部门要对纳税人的各种纳税资料进行日常审核,同时还要对其生产经营相关资料进行日常登记、分析和比对,找出疑点,为税收稽查提供案源资料。四是要强化查处力度。根治屡查屡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大查处力度,使“帐外帐”、“两套帐”无藏身之处。对有可疑行为做假帐的涉税案件,要精心组织,力求在“细、实、深、透”上下功夫,决不放过每个细小环节,摸准线索,重点突破。一旦掌握证据,一定要究追不舍,坚决一查到底,并予以重罚。打得不法分子伤筋动骨。对典型案例,及时进行案例分析,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查案水平,力求瞄得准、查得透、打得狠,使社会普遍认识不能偷税,偷税被查后,不但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必定得不偿失,从而引导广大纳税人自觉、诚信纳税,营造公平竞争的纳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近几年来,在每年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到约60%。经济决定税收,只有这些企业发展壮大,才能大幅度提升税收收入的总量规模,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地税部门作为政府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如何用足税法,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型企业税收管理的难点问题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现阶段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记账水平,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建账不实、账目不全、纳税申报不实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导致税收入库难、查证难、执行难,偷逃税现象亦难禁绝。由于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经营变化大,税源极为分散,开业停业频繁,生产经营情况难以及时被税务机关掌握,税源监控的难度较大,税收征管上还存在盲区。此外,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拍卖、出售、整体转让等方式改制、改组为个体私营企业,纳税主体由单一主体变为混合主体,或由多个主体合并为一个主体,也给税收征管增添了难度。
(一)、税收核算不规范
一是账目不健全。此类问题在中小商业企业中比较突出。部分企业不能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设置、使用、保管账簿。有的账簿设置不全,有的设置账外账,甚至有的不设账簿,造成收入、成本、费用凭证残缺不全,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进行税收核算。二是由于中小企业具有投资渠道广、行业类型多、经营方式多等特点,核算涉及面较广,尤其是委托代销、还本销售、以旧换新、折扣折让等新型销售方式的税收核算涉及税收政策比较多,与会计核算口径有一定的差距,企业财务核算和税收核算比较混乱,影响税款计算的准确性。
(二)、欠税现象较突出
一是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低,支付能力差,从而形成欠税。从我县情况看,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含量普遍不高,而且生产成本过高,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产成品大量积压,占用资金较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难以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二是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拍卖、出售、整体转让等方式改制、改组为个体私营企业,为推进改制工作进程,各地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其中也包括有涉税政策,使得有些税款(如房屋等固定资产在转让、销售环节的税收)大多流失了,原企业的欠税也因改制、改组而无法追缴入库,形成“死欠”。三是税务机关清欠力度不够。一方面由于部分企业依法纳税意识不强,存在着“欠税有利”、“欠税有理”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受执法环境的影响,税收执法手段疲软,这些都是导致清欠不力的因素。
(三)、异常申报率居高不下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异常申报率占全年平均异常申报户数的90%以上。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纳税人方面,一是纳税人受利益驱使,把自身利益同公共利益对立起来,总是千方百计的逃避纳税,通过隐匿收入等手段人为制造异常申报;二是纳税人会计核算水平差,业务素质低,对税法的有关规定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正确核算应纳税金,造成实际经营状况同纳税申报不符。税务机关方面,一是计算机应用相对滞后,不能很好的解决税收征管与企业财务核算之间的矛盾;二是审核技术落后,只限于表面现象,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三是服务、辅导缺乏深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指导。
(四)税源监控不到位,税收流失严重
第一,虽然税务机关不断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业户的建账建制工作,但是难度较大,尤其在基层,效果不明显,实现电算化尚待时日。基层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停留在手工记账水平,现代化征税手段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由于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经营变化大,税源极为分散,开业停业频繁,生产经营情况难以及时被税务机关掌握,税源监控的难度较大,税收征管上还存在盲区。税收征管改革后,税务机关实现了从“管户”到“管事”的职能转变,在职能转变的过渡时期,由于征管力量配置和岗位设置不合理,加之多年来形成的任务观念的制约,税务机关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收入影响较大的重点税源管理当中。相比而言,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相对税源比较小,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比较小,而税务机关对中小企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税收管理机制,管理力量分散,导致中小企业税收流失严重。
(五)税务稽查不到位
受到任务及征管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们税务稽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检查上,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检查。对中小企业的检查户数少,检查面低,稽查环节存在着违章处罚不到位、征管力度不到位的“两不”现象,也助长了偷税者的侥幸心理。
二、加强中小企业税收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从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完善管理手段,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一)、要进一步树立管理服务意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税务部门要彻底转变只管依法征税,不管企业发展的传统思维方式,要立足于税收政策引导,加强对税收政策研究,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把严格管理和政策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培养和提高中小企业的依法纳税意识,强化税收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税收法制辅导制度,与企业法人及财务人员实行定期座谈会议制,及时传达新的税收政策知识,新的税收征管法规,进一步强化税收法制宣传的力度,把中小企业自觉纳税行为引入正常轨道。
(二)、加强中小企业税收和财务核算监督
一是税务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和税收核算管理,帮助和监督企业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要求健全账务,并进行正确的税收核算;二是对企业会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财务、会计、税收培训,帮助纳税人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和会计核算办法,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
(三)、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
一是建立企业信誉等级制度。根据中小企业的纳税信誉、财务状况、经营规模和应纳税额等情况,将企业分为a、b、c三类。通过分类管理,将纳税人的纳税状况、社会信誉联系起来,定期向社会公布。并按信誉等级与办税、服务等措施联系,激励中小企业依法纳税,争当优秀纳税人。二是加大税源监控力度。严格按税源监控办法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地监控,准确掌握税源情况,从源头上堵塞税收管理漏洞。三是严格新办中小企业的管理,准确掌握“活”情况。税务机关在为新办企业办理税务登记时,核实户籍资料,实地调查,严防企业“失踪”。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各类信息,主动出击,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监控。四是建立护税协税网络。积极争取各部门配合,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通过协税、护税网络有效地防范税款流失。
(四)、加大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力度
一是税务机关要在提高税务人员监控能力的基础上,把“管事”和“管片”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税源监控力度,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结算等实施全程监控。二是科学设置管理岗位,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和职责,将日常监控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对于在日常监控中发现的异常问题及时传递到税收评估和税务稽查部门,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的评估和稽查。三是加大平时监管力度,有效遏制偷逃税行为发生。实行定期上门服务,稽查部门在开展好稽查工作的同时,要落实有关人员挤时间深入纳税人中间调查了解经济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及时做好纳税辅导和提醒服务,及时纠正涉税违章行为,帮助其用足、用活税收政策,有效遏制偷逃税行为的发生;强化稽核工作,稽查、征管部门要对纳税人的各种纳税资料进行日常审核,同时还要对其生产经营相关资料进行日常登记、分析和比对,找出疑点,为税收稽查提供案源资料。四是要强化查处力度。根治屡查屡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大查处力度,使“帐外帐”、“两套帐”无藏身之处。对有可疑行为做假帐的涉税案件,要精心组织,力求在“细、实、深、透”上下功夫,决不放过每个细小环节,摸准线索,重点突破。一旦掌握证据,一定要究追不舍,坚决一查到底,并予以重罚。打得不法分子伤筋动骨。对典型案例,及时进行案例分析,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查案水平,力求瞄得准、查得透、打得狠,使社会普遍认识不能偷税,偷税被查后,不但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必定得不偿失,从而引导广大纳税人自觉、诚信纳税,营造公平竞争的纳税环境。
中小型企业投资管理的探析
1 企业投资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1.1 投资管理的定义。投资管理,一般是指企业将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以取得更大利益的一种形式。通过对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以更好的增强市场竞争力,赢得市场。
1.2 投资管理的职能。投资管理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投资管理有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与领导、控制的职能。企业通过投资管理的这几种职能,进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赢得利益。
1.3 投资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企业的管理是以管理企业的财务为中心,而对于财务的管理又取决于对资金的管理,能够把资金充分利用取得最大利益,正是我们要进行投资管理的根本所在。因此,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要把握好投资的管理,达到社会主义对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使得资源得以达到最好的配置。
1.4 企业投资管理目标。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生产力,效益来自于科学的管理,一个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投资管理方面提高重视。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把投资管理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做论文联盟//好投资的管理。
2 我国中小型企业投资管理现状的分析
2.1 资金方面,资金筹备不足,筹融资能力缺乏。中小企业本身资金就不够充足,注册资本又少,因而资本的实力就有一定限制,其他不动产数量更是不能满足需求,再加上很多的中小企业都处于初期或者成长发展时期,而这个时期恰恰是资金需求量最大的阶段,资金不够充足问题就自然的成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在筹融资上又有许多的问题,导致获得资金困难,无法良好的运行企业的全面发展,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2.2 投资管理水平不够先进,有待提高,投资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中小型企业对于投资的管理缺乏科学的指导,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没有良好的投资管理技术,使其在市场竞争力中,竞争力不强。
2.3 对投资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技术性知道,控制较为薄弱。对投资信息的分析能力不足,缺乏完善的认识,忽视了对于投资管理信息利用。导致对于投资管理无法合理控制,使得资金周转不灵。同时又缺乏对于催帐的措施,往往形成大量的呆帐。而又存在一些企业盲目使用资金,有可能导致企业危机。
2.4 管理需要更新改变,打破僵化的模式,改变陈旧的管理观念。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就是经营者,给企业的投资管理造成一定影响。一些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不足,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更是严重造成了企业投资管理的失误。
3 完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中小型企业要学会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投资管理目标。由于中小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一致,企业所有者就必须明白投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合理的投资,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方式,更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3.2 加强中小型企业自身对于资金筹集的能力,提高对投资的管理力度。资金不能及时供给企业发展,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就要努力解决这些硬性问题。中小型企业要获取充足的资金,需要政府给予的支持,同时中小型企业本身,更要通过科学的投资管理进行解决,促进企业良性的发展。
3.3 中小型企业要加强自身对于财务预算的功能,对于资金的使用要加强规范化与制度化。
3.4 及时的对企业内部的投资,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合理地的分析和控制。充分利用投资管理对于资金的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不断的改进投资的管理,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于投资管理的分析,建立合理有效的投资管理监督体系,加强投资管理的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全面合理的发展。
3.5 对于企业内部的投资管理制度要加强完善,构建科学的先进的投资决策体制,以求降低中小型企业投资中所面临的风险。良好的投资管理制度是完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保障,因而每个中小型企业都要有着适合自己的企业投资管理制度,以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调动,取得最大利益。建立健全的科学的投资管理制度,聘请高质量的投资管理人员,以减少资金不必要的流失。控制、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因此,中小型其他就要学会构建科学的投资管理体制,并加强中小企业资金运作风险的控制,是投资管理更加科学技术,达到最好的效益。
4 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中小企业投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小企业必须学会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管理体制,既要加强企业对于资金的筹备能力,做好投资的利用,又要完善内部的投资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只有如此中小型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都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同样激烈,各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招聘机制,并加强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但在企业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也不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为此,许多中小型企业通过提升企业的文化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探索
近些年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绩比较显著,但是,中小企业依然在不断的发展中,因而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不仅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问题,而且还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也存在问题,需要中小企业不断的转变管理理念,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比较落后
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发展是基础,而企业的文化建设是灵魂,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导向。虽然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也存在许多的误区,使得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相背离,企业的发展也没有任何个性化的建设,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比较落后[1]。
2.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缺乏开发投入
企业发展的基础因素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基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如果企业只增加人员数量而没有相对应的管理措施,也不能推动企业良好的发展。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既要有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方案,又要有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措施,才能从整体上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同时也没有配套的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的人才大量流失;其次,中小企业的员工结构不合理,尤其在高科技人才方面尤为缺乏,无法促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长期员工比较短缺,多以中期、短期员工为主,在大量的人才流失后,企业又要实施人才招聘,一方面增加了人才招聘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2]。
3.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足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组成因素是企业,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力资源,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高,则企业的整体质量也就高,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完善,因而没有制定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使得中小企业人才管理比较混乱,人力资源部门由企业员工兼职管理,因而使得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不清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最终使得中小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比较低,在遇到大的市场问题时也无法快速的提出解决方案,从整体而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二、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主要途径
1.企业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导向,也是凝聚企业核心力量主要旗帜,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分析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全面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然后根据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为本企业的发展制定出相应的文化建设方案,让企业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长远的导向作用[3]。其次,中小企业的领导层要将目光放长远,在前瞻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思想,并根据企业的发展解读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并将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与人力资源建设发展相结合。
2.我国中小企业要进一步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许多大企业能够长远的发展,主要源于他们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为员工熟知,而且在工作中也围绕企业文化的核心进行实施,当然,许多大企业也是从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要借鉴大企业发展的经验,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之后,还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进而让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扩大[4]。首先,企业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制度化,并在企业成立相关的部门和负责领导班子,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其次,中小企业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的更新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做到与时俱进,并对中小企业的文化不断的创新发展,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度,进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绩效。
3.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者是企业的员工,并在企业文化传播期间也要依靠企业的员工,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比如:对企业员工的文化接受能力和企业文化接受水平进行考核,并对开展文化建设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确保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认真解读理解,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并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三、结束语
在中小企业发展管理过程中,运用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而且还要在企业员工中进一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最后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作者:尹会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摘要】秉承核工业中“安全第一”的方针,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检测仪器设备,技术要求高,对其进行的管理要求也非常高,而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认真对待,并结合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保持工厂的检测能力,保障企业的稳定生产。
【关键词】检测仪器;仪器管理;仪器档案;仪器寿命;仪器价值
0前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企业来说,检测仪器是证明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关键和基础。检测仪器的管理工作需要理论、实践、经验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人才,但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出现员工责任不明,不注重预防保养,细节关注不够,问题反思不深入等情况,不能充分发挥仪器价值,不能使企业竞争力提升。按照2016年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笔者所在公司为中小型企业,结合核工业严格管理的经验和中小型企业特点,从人员责任及工作收益、管理活动等方面探讨管理中的新思路。
1人员责任及工作收益
工业行业中生产类型企业通常都会用到检测仪器设备,都会配置的专职或兼职仪器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会涉及仪器设备的选购、建档、编制操作维护规程、校准检定、使用维护等活动,这些活动除了仪器的管理人员参与外,还需要公司的采购人员、使用人以及外部的生产厂家、校准机构等人员围绕仪器形成了整个工作圈,要想使仪器管理有章法,需要对此工作圈中每个人员的责任进行量化,尤其是仪器的管理、使用人员。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体现其价值,所以仪器使用人员的职责与仪器设备的价值息息相关,应建立合理考核标准,避免无标准、无考核、无动力的情况发生,应使使用人员有压力传递管道、工作成果量化、完成指标有奖的通路,在责任和利益的双重管道下,最大程度发挥仪器价值。同样,仪器的管理人员在仪器的管理活动中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从前期选型到后续使用维护,都涉及仪器是否适应、是否可靠、是否经济、是否安全,管理人员应据此,建立多维度的考核办法,使仪器在各个阶段中能发挥最高的性价比。
2管理活动
2.1选型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仪器需求时,应从仪器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着手,结合技术、生产、维护、价格、寿命等各项指标进行仪器评审,合理配置资源,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对于贵重的、精密的仪器应进行认证分析,并对指标比较,按照满足工作需要、性能上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先后顺序选择仪器。
2.2购置
仪器选型后,公司采购人员根据仪器选型评审报告,与供应商确认仪器指标等相关信息,确认完成后进行采购。仪器采购后需要进行验收开箱,在技术人员、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需要对照实物,根据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一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设备,在安装调试后,试运行去检验使用效果,判定是否有质量问题。仪器验收后按照管理规定移交设备管理部门人员。
2.3建立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在仪器服役过程中,是设备管理活动输入信息的重要依据及凭证,可以按照企业使用中仪器设备重要性进行分类,影响产品检测的基础仪器设备和重要检测仪器设备应建立档案。建立的档案需要包含仪器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功能、出厂编号、管理编号、购入日期、测量范围(量程)、精度(分辨力)、使用部门、状态、计量检定周期、计量检定单位、上次计量检定日期等,另外,还应收集管理装箱清单中其他资料,比如仪器说明书及软件光盘、维护保养记录、改造记录及其他材料。
2.4台帐登记
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后,应进行入账登记,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设备台账,保证仪器使用有效控制。
2.5编制操作维护规程
仪器管理人员首先要学习了解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操作、维护等方面的信息,然后结合仪器的特点及使用位置、频率,编制使用人员看得懂、目标明确、行为准确、记录无争议的操作维护规程。
2.6检定校准
为确认仪器设备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企业应依法对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检定工作是判定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最终出具检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的目录中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111种工作计量器具应进行检定。通常省计量院为当地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工作是按照标准比较仪器的测试结果与标准值,校准证书出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的偏差。所以企业应识别内部仪器那些需要检定,并送至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他仪器设备可以由国家认可委备案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校准。
2.7使用维护
在完成检定校准后,仪器设备可以投入使用。为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程。为充分发挥价值设备的使用价值,应特别关注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能力。首先,必须对使用人员进行检测设备的使用培训工作;其次,使用人员应对检测仪器设备涉及到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操作规程等方面要全面详细地掌握;最后,设备的维修保养的知识和方法也应全面掌握。企业要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对使用人员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经负责领导批准,人力资源部颁发上岗证后才可以有资格对关键的检测设备进行操作,才可以实现上岗。使用人员必须按照操作维护规程要求,做到持证上岗。使用前应先确定仪器设备状态,设备状态合格且在校准检定的有效期内才可使用。使用时要规范操作,并按照要求准确填写使用记录。为保证仪器设备量值稳定、可靠使用,常用的基本措施是日常维护。根据仪器设备特点,识别其防尘、防潮、防霉的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除日常保养外,按照维护保养计划还要定期运行、定时对磨损部件调试、对滑动和转动部件进行润滑、对易松动部件进行检查和紧固,有应用软件的应注意升级并避免感染病毒,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周期。操作人员按照仪器设备规程记录使用前后的状况,使用期间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设备运行出现异常状况时,使用人员要立即停机检查,不得忽视设备故障让设备继续运行,避免仪器设备发生重大事故,使用人检查后判断故障大小,若为较小故障,能直接修复或检验结果不受直接影响时,由使用者自行修理并做记录。若为较大故障时,使用人员报告仪器管理人员维修,维修后填写维护记录。企业应根据维修情况作为维护保养的输入,并根据影响调整维护保养计划。
2.8报废
仪器设备如果出现事故损坏或测量结果不可靠时,要申请报废并办理销帐。
3成果
顾客及第三方认证公司审核过程中,核净公司凭借多年的丰富管理经验,无任何不符合事项发生,受到多次赞扬。
4结束语
通过本文,为中小型企业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细致有效的方法和思路,按照次文方法进行管理,可以强有力的保障企业的生产活动。
摘要:
现在市场份额里中小企业占比不容小觑,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各种改革迫在眉睫。而在众多改革中,绩效管理成为了重中之重。绩效管理是企业提升业绩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要提高管理者绩效管理的指导水平。将理论结合具体实践,分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矛盾。平衡各种矛盾,提出提高绩效管理质量的对策,建立KPI指标体系,增加考核项目,奖惩分明。强化员工对绩效的认知和认同,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绩效管理;面临;问题及对策
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不惜重金聘请管理咨询公司来给自己的企业检核绩效管理方案,也有直接聘请专人测算绩效方案。但是如果我们不是自身在企业之中,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和内部结构,做出的绩效政策难免会南辕北辙。如果我们默守陈规,不改变绩效政策,企业就不会有更好的改革和发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现在绩效管理在中小企业中越来越被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绩效管理绝对是一个企业战略管理落地的工具。
一、中小型企业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
1.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矛盾。相信大家应该也了解,在一些单位中很多人的绩效考核分数很高,可是组织绩效并不如人所愿,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不仅在业务部门,也存在职能部门。在某企业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领导层会不时地对业务部门月初设定的绩效目标有所改动,有升有降。但后者居多,究其原因。是为了让业务部门提高销售额,也就是让目标更容易实现。领导层的用意不难揣测,无非是担心过高的目标,业务部门不能实现,失去积极性的同时,产生不良的逆反情绪。严重的话,必然会导致人员流失。2.指标的关键性与数量之间的矛盾。绩效指标包括组织绩效指标、部门绩效指标和个人绩效指标。这三者的比例分配应该如何呢?如果用我们常说的“二八原理”是不是可以呢?用20%绩效来考核80%的业绩任务。设想可以,但是如果真正展开工作,会相当困难。又要突出指标业绩的重要性,又不能让企业利益有损失,员工工作量还要求饱和。所以这个矛盾要慎重分析,反复思量。3.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矛盾。企业中的生产、采购、销售、财务、售后部门之间是会经常交叉的。如果采购工作做得不到位,直接会影响生产链条;生产一旦受阻,速度延缓,前端销售供应不及时,销售业务必然会大打折扣;如果生产质量有瑕疵,那售后部门就会受到直接牵连;再者如果财务部门资金链出现问题,那无论是采购、生产、销售都会有直接冲击。由此可见,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都是存在重要联系和矛盾的。4.绩效管理与业务管理之间的矛盾。绩效管理应该是每一个领导者的分内之事,也可以说是重要的一项工作。怎么调动业务部门的积极性,怎么合理的分配工资薪酬包,怎么能保证完成预期的组织利润,这些都是离不开合理的绩效调控的。绩效管理绝对不是填表游戏,也绝不能应付了事。员工工作是为了薪酬,企业发展少不了利润,完美的绩效管理或者绩效激励是绝对有可能给一个企业带来转变的。所以业务管理者要重视或者重新认识绩效管理。5.漠视沟通与反馈的重要性。经常有领导层反馈,觉得绩效管理不管用。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从上到下收集的绩效考核表,没有反映出任何有效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很多员工在填表的时候,都想着不得罪任何一个人,只做好自己分内事就可以。这样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单纯从一个表格上是反应不出来绩效管理的任何实质性问题的。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这种“闷包”现象。
二、提高中小型企业绩效质量的对策
1.基于战略的KPI指标体系设计。(1)我们要将目标分解到年度、季度。细化分解战略目标,让经营计划来支撑组织战略。根据经营计划制定相应的KPI指标。(2)把目标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在领导的带领下,制定出本部门的KPI指标。(3)可以通过smart原则来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数量。(4)确定指标的权重,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如经验法、配对比较法等。(5)标准制定,它包括量化标准和描述性标准。(6)确定考核周期,可以按照季度、年度考核,也可以按照业绩、收益考核。2.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绩效构成中可控部分的衡量。任何事情都是内外因引起的,企业经营活动也不例外。显而易见,内因就是企业内部的员工。我们的关键绩效指标目的就在于调控企业的内部员工。让绩效来直接反映出员工的效果,排除环境等外因对员工造成的影响。
三、KPI指标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衡量
注意这里我们说到的是衡量,而不是过程的反应。企业里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KPI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能忽视。
四、个人KPI指标的提取方法
根据部门的目标,分解个人的目标。明确以后,将任务划分为临时性和持续性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及时与上级领导沟通,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最后顺利实现个人的KPI。1.对扣罚项目的适当增加。很多企业使用了扣罚项目,但并不是真正起到了作用。增加扣分项目到底有什么意义呢?(1)迫使员工来关注二八原则,以及20%以外的工作;(2)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侧面突出KPI指标考核。这样通过扣罚,既减少了多余的工作量,又保证了员工履行个人的绩效职责。2.强化部门的相互协作与承接。比如汽车销售部以新车销售为主,考核销售产值;汽车装潢部考核以装潢数量为主。如果装潢部一味将装潢套在新车上,那么依然影响新车销售。如果业务人员只销售车辆,而没有附加的装潢,总体产值也一定不能够达标。那么怎么能达到双赢呢?就要求各部门相互合作。方法有两点:(1)同级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2)量化指标上下级有承接关系。3.加强领导者的绩效责任。如今我们一定要改变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或者人事负责的这种思想,每一个领导者都要重视起绩效管理。这也会成为日后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标准。3.1确立高层领导者绩效责任:高层领导者关注的就是企业发展及企业规划。根据实际制定目标,然后提供资源和政策的支持,定期召开会议,对一定阶段内的运营状况进行讨论分析。给相关部门下定目标,组织中层领导者的中期述职。3.2确立中层领导者绩效责任:要根据企业的年度计划,来规划本部门的目标。分为季度、月度。与高层领导签订业绩合同和目标责任书,部门绩效执行计划目标和职位KPI指标的设计。定期参加中层述职会议和绩效研讨会议,组织部门绩效考核,与下属讨论分析确定目标完成的具体措施和方法。3.3确立绩效监控:任何一个规定或者方法执行下去都需要监控。绩效管理也不例外。在绩效管理执行中,领导层要及时解决员工反映出来的问题。绩效管理不是制定了,执行了,就一切顺畅了。要事态按照我们计划的发生发展,绝对不能忽视监控这个环节。特别是在绩效管理中,监控要实时要具体。
五、绩效管理沟通与方法
凡是都离不开沟通,沟通是我们生活的桥梁。在企业运营中更是必不可少。1.绩效沟通要贯穿整个环节,不同阶段沟通的重点也不同,内容也不同,当然方法也就不同。我们沟通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一致,对绩效管理的一致认同。领导层要跟自己的员工细心讲解,绩效设定的原因,细化分析帮助员工理解如何有效的达成设定的目标,拿到合理的绩效。然后要有相应的绩效监控和绩效反馈。绩效监控,是便于领导层发现员工的问题,并积极帮助;绩效反馈也是用来检核监控和沟通的一种手段。2.要有科学的沟通渠道。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都是绩效面谈。绩效面谈主要有四种技巧,分别是BEST方法、“汉堡”法、成长指导法、关键事物法。六、建立绩效考核申诉制度申诉制度彰显了企业文化,一切秉着公平和公开。员工可以将工作中对绩效管理或者对公司制度或者领导层的意见,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反映给人力资源部门。申诉制度主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申诉流程要规范,二是及时答复申诉人。绩效管理要真正的运行起来,一些基础条件是必要保证。当然适当的绩效激励政策就是锦上添花。后期也要开展适当的培训、开发。将这些完善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个性绩效和组织绩效,从而让企业整体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程艳芳 单位:禹州万丰置业有限公司
提要:
我国中小型企业还停留在网络营销浅显的应用阶段,由于资金、人力的短缺,在我国网络营销应用发展比较缓慢。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营销现状,发现中小型企业运用网络营销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营销目标不明确、营销组合杂乱、营销手段不适当、网络营销破坏品牌问题等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四点策略。未来网络消费将占据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小型企业应借此不断完善网络营销,以最终取得市场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网络营销;营销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普及以及网络市场不断扩大,网络消费者愈加明显不同于传统消费者的网络购买行为,市场的变化导致营销模式的变化,在此形势下发展成网络营销。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使用网络都比较低层次,没有战略性的进行网络营销,这样可以在短期内使销售增长,但是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去引导中小型企业合理地应用网络营销呢?然而,中小型企业专业人才缺乏,产生网络营销短期行为、片面行为,因此导致中小型企业在网络市场中品牌信誉度低;由于网络市场的特点,将缩短进入价格战时间,最后导致企业的经营失败。这样将产生一个恶性循环。怎样将网络营销发展成传统营销一样的系统型营销行为将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项研究。
一、中小型企业网络营销现状
(一)网上人口环境。
随着网络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升级和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加强,使得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剧增,网民的年龄层结构从原来的年轻化趋于平衡,网民学历也从高学历向大众化转换。网络平台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例如淘宝举行的“双十一大促”,淘宝的交易额迅速攀升,刷新了人们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更有网民自嘲到“我们都是站在马云身后的女人”。
(二)法律和政策环境。
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了市场调节之外,还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网络营销虽然具有传统营销的优越性,但在本质上还是受国家法律法规的制约。中小企业更应该积极响应和支持国家政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规避风险,赢得机遇。
(三)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经营主体现状。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营销意识不强烈,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营销都停留在低层次运用,甚至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网络市场的重要性,没有进入网络市场,还停留在传统市场中竞争。据统计,到2011年底,我国网站数量达229.6万,相对于2010年底增长20%;国家顶级域名.cn的注册量也由2010年的350万增加到353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网络营销企业并不是很多,并且其实部分实施网络营销的中小型企业也没有完整地进行网络营销。
二、中小型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营销目标不明确。
网络营销方式具有跨时空、高效性、经济性等特点,因此中小型企业选择使用网络营销方式时并没有像使用传统营销方式时进行深入分析,使用的机会成本比较传统方式而言小很多。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管理层在广撒网的思想指导下,对网络营销的各种推广方式进行使用,对网络市场广泛覆盖。这样是没有战略性的,对不同网络市场没有侧重,对产品消费对象定位模糊,网络资源没有集中到目标市场中来。例如,某汽车销售公司在湖南地区内有不同品牌汽车4s店6家,近期选择网络营销方式,首先它建立公司官方网站,然后投入费用进行各种网络营销推广,基本采取的是广撒网方式。但是,效果不显著,推广力度的增大没有带来销售额的增长。该汽车销售公司虽然在网络营销投入较大,但是细细算来,其实它在对它本身有重大影响的推广方式投入较少,它选择各种方式推广,平摊到有用的推广方式上其实资金比较少了。就汽车产品市场来说,汽车是深介入产品,很多宣传对汽车销售影响不大,但是像腾讯门户网站中汽车模块、网络论坛、汽车微博、搜索等对汽车销售效用明显。该汽车公司并没有对网络市场中的消费者进行分析,消费对象模糊,没有制定明确的网络营销目的,所以对网路营销采取均等宣传,分散了大量资源。
(二)营销手段不适当。
很多中小型企业以为网络营销就是单纯地建立一个企业网站,投入大量的资金,建成后却不用心经营管理,不会在创建初期就根据客户调研来设计网站,网站没有特点进而吸引不了客户浏览网站,网站的内容也没有新意,相关企业人员也没有认真分析,同时也没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而市场竞争力也得不到提升。中小型企业本身经济实力不强,为了节约成本大都会选择寻找商为其进行网络建设与推广,但是在选择商的同时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在设计网络广告时没有充分考虑广告质量,大部分都是通俗的广告形式,例如弹窗,这类广告方式不仅达不到企业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消费者感到反感,其自身的口碑也得不到提升。
(三)网络营销组合杂乱。
现代企业进行营销不只是单个销售,而是通过市场营销思想进行有条理、有战略的营销,并取得成功。网络营销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市场营销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只是为了多个渠道进行销售而已。但是,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进行网络营销只是很简单的应用网络资源,并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策略。因此,很多中小型企业盲目采取各种手段,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市场营销组合基础: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现代中小型企业运用营销组合基本是以4ps为基础,分层次进行组合。网络营销组合相对于传统营销条件不同,从而引发不同的组合因素。但是,80%中小型企业没有完善的网络营销组合,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选择将网络平台作为其线下销售渠道的补充。在淘宝平台前期,90%以上商家采取线下产品搬运到线上平台,产品、价格、促销等方式都是以线下实体店为基础应用到网络销售中,在网络营销推广这块就直接外包给淘宝平台,这样大多数产品与推广是不相符的。同时,中小型企业选择各种网络渠道进行产品宣传,在各种平台的宣传中活动时间不一致,导致消费者迷茫对待网络产品。杂乱无章的网络营销组合不但浪费了大量资源,还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四)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营销破坏企业品牌。
正确的网络营销将维护和加强企业品牌,不合理的网络营销破坏企业品牌。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营销破坏企业品牌体现为以下几点:
1、消费者角度,消费者选择网购愈来愈重视商家评价。
早期网络营销企业通过网络渠道虚假信息来获取业绩;部分企业过于重视网络营销的发展速度,忽视了对服务水平的提升;某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营销行骗等行为使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上更倾向于关注企业诚信,企业品牌的消费影响因素。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因为企业网络营销破坏了企业自身的品牌,所以消费者消费时更注重品牌(相对于传统营销)。
2、企业角度,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不管是竞争对手设计还是企业本身缺点,很多负面信息被放大地放在网络上,展现在消费者眼中就是企业的各种不是。这是个事实,各种负面信息严重破坏了企业品牌形象。
3、平台角度,各个平台严厉打假。
例如,淘宝平台打假行为。淘宝网平台打假本身就是因为平台上商家卖假导致企业品牌受损严重引起的行为,通过这种行为正面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三、中小型企业网络营销对策分析
(一)明确网络营销目标与对象。
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很多企业直接将线下营销搬到线上来,导致网络营销目标与对象模糊。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网络营销的目标市场定位:第一,识别竞争优势。进行差异化分析,通过产品差异、服务差异、人员差异和品牌差异四个角度细分市场,并选择符合企业的优势目标市场,避免劣势的目标市场进入。(表1)第二,选择合适的竞争优势。企业寻找许多相对于不同企业的不同优势,选择突出的共同优势进入其对应的市场,以此为基础确定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市场定位战略。第三,市场定位的传播和送达。可以采用网络和传统相结合的方法,将企业的市场定位传递给目标消费者,维护原有目标市场,培养潜在目标消费者。
(二)整合网络营销。
根据网络营销影响因素,在传统市场营销的4ps基础上制定网络营销组合。网络营销组合的缩略词公式:4Ps+P^2C^2S^3。其中,字母P代表了产品、价格、销售渠道、营销推广、个性化以及隐私。C代表客服及组织;S代表场所、安全措施以及促销。通过网络营销内部能够控制的因素来构建图示。
。第一内部控制因素: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第二内部控制因素:个性化、隐私、客服、组织、场所、安全措施。第一内部控制因素是根据传统市场营销理论产生的,网络营销是不同形势下的市场营销,因此首先服从市场营销基础理论:4p。第二内部控制因素是根据网络营销的特性需求产生的,这个本质是围绕顾客为基础。在网络营销环境中,顾客突出关注个性化产品、个人隐私保护、安全措施;在传统营销组合中,顾客关注客服态度、组合、网络促销、场所。所以,总结网络营销组合内部控制要素为: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以及个性化、隐私、客服、组织、场所、安全措施、促销。
(三)加强企业网站建设和多样化推广。
一般中小型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第一点就是创建企业网站,网站是企业营销的发展平台。网站的创建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主要负责网站维护,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创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企业网站。网站创建好之后便可以进行产品的推广,应该组织一支专业的网络营销队伍,高度重视产品宣传的力度,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选择合理的营销手段、制订实用的营销方案。不能与大企业进行直接竞争,改变以往传统的宣传方式,采取实用的效率高的网络宣传方式,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全面推广,大力宣传别的企业产品没有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四)加强中小型企业的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一直是中小型企业的重要项目,尤其是进行网络营销的企业。怎样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不破坏企业品牌更加维护加强企业品牌呢?第一,选择合适的品牌元素。品牌元素,即能鉴定并且使品牌具备差异的那些可识别的图案。网络营销过程中,一家企业销售一种产品,因为信息的快速传递,其他企业快速复制这种产品进行销售,导致同质化产品竞争。这样怎么去差异化其他企业销售呢?品牌无疑是唯一出路。第二,坚持打假,维护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础,质量好才能让消费者重复购买,网络营销时代更加不能忽视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例如,淘宝网打假行为,这就是在提高其平台下商户的质量,从而吸引消费进入淘宝平台消费。第三,完善售后体系,增强售后服务。很多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在销售时,售后服务跟不上,从而导致品牌受损。例如,某手机的网络营销,其网络推广得很火热,但是其产品生产跟不上,导致发不出活,同时售后网点布置不够,消费者退货、维修都很困难。如此的线下服务自然不能让消费者信任,直接导致其品牌受损。第四,多方位宣传。企业建立网站,知名度不是很高,网民不会大量进入网站去关注企业。因此,多方位对其进行宣传,从而提高网站知名度。例如,通过搜索引擎导入网络消费者。第五,利用公关造势建立网上品牌,这对新兴网站非常重要。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灵活性特征是非常适合网络营销的,中国网民正在不断增多,中国消费者也在不断接受网络消费这种行为。在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中小型企业只有认清局势,顺应网络商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品牌形象、增加企业竞争力,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争取一席之地。
作者:孟佩琳 单位:渤海大学
1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常见问题
1.1监督方面的问题
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内的财务会计工作,通常都是由企业内部的会计或审计人员直接负责,再由企业管理人员针对此类财务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然而,由于财务会计本身对个人的利益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很容易导致企业当中的财务会计出现纰漏,从而无法真正实现精确化、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因此就必须要强化对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方式都过于形式化,整个监督工作的目的和流程很容易受到企业领导层自身意愿的左右,从而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监督的作用和相应的效果都难以获得保障。另外,对于企业内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督通常都是由注册会计师直接负责,然而我国大多数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相差太大,且多数会计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和相应的法制观念等依然存在相应的问题,从而直接致使外部监督工作难以实现客观性的公正和公平,所以就很难保障对企业财务会计的有效监督。
1.2缺乏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
中小型企业要想在发展过程当中正常稳定的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借助相应的管理机制来加以约束,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目前依然有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因为本身严重缺乏对财务会计的有效关注及重视,因此其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仍然无法真正形成适合的、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人员,日常开展的工作大都是不断进行简单的记账和算账,同时应付外部报账等等,完全没有发挥出财务人员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国内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大量财务会计违法事件在中小型企业当中也频繁发生,比如乱调账目和虚假报账等等。这些违法的行为最终都将对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直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措施
2.1完善法规政策,强化监管力度
中小型企业和许多大型企业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比如大型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和企业的发展相关,而中小型企业内的财务会计工作则直接和企业决策者产生直接的联系,因此就必须要以此来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政府方面可直接成立专门的财务会计监督部门,以此来进行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考核和检查工作,针对其中问题较大的企业进行警告处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的管理意识,最终实现其内部的科学化管理,促使中小型企业的良性发展。
2.2完善监管体制,提升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目前,注册会计师监督是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接受外部监管的主要监督方式,但是,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注册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因此这些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能力素质也呈现一种参差不齐的状态,有一些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能力素质极其低下,甚至其本身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及法制观念理念都表现得非常的淡薄,所以直接促使多数外部的监管形式趋向于形式化发展,从而难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公正和透明。这就要求更对的向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看齐,并且充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相应的市场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组成有效的监管体系,从而完善了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监督工作,最终提升中小型其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常见问题需要完善法规政策,吸引人才流入,同时应当强化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制,提升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等,充分结合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理念,从而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杨荣荣 陈雅文 单位:南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