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09:37:25
序论:在您撰写临床检验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 随着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广泛应用并日趋成熟以及实验室认可工作的推进,质量控制在此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一个检验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谈一下该系统质量控制模块在医院检验科的实施和应用,并对其运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
随着实验室认可工作的推进,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更加规范和严格,以往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各式各样的单机版(仪器随机配送软件)已不能适应检验科的发展需求。我院自2004年开始使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网络版以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质量控制方面尤其显著。本文从检验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简述质量控制模块在临床检验信息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1 质量控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疾病的诊断不仅需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需要检验科的密切配合,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报告单成为临床诊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报告单的质量就是检验科的生命,因此,我们在检验过程中必须以质量控制为核心,以质量求发展,以发展促质量。
2 质量控制的应用
在仪器众多而又分散的情况下,以往科主任一般只能定期检查各仪器配送软件的质控波动图和质控月汇总表以总结各试验质量情况,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科主任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对全科的所有检验分析仪运转情况了如指掌。
2.1 质量控制的设置 设定质量控制标准包括高低质控物靶值、SD、CV;软件系统的标本转质控、质控项目的选择等。
2.2 质量控制的实施 每天把高、低两种水平的全血(血清)质控物分别设定为特殊的标本号或放在仪器特定的标本位上进行分析,LIS检验工作站数据接收后,便可选择相应的仪器并点击软件中的“质量控制”功能,其中“质控数据维护(日期)”则可知某日检验分析仪所有项目的质控情况;“质控数据维护(项目)”则可知近期内检验分析仪所做该项目的稳定性;“质量控制波动图”选择某质控项目,根据已设定的在控警告限呈现当月质控曲线,系统按Westgard多规则作出是否在控的评价如图1;其中“画图点”功能键可选择(第一次、最后一次、平均值、所有值等)进行画图;如某点失控,波动图点上可以录入失控原因以便日后鼠标点在该点时显示出来,并同时在下方按日期显示所有质控数据;“质控月总汇表”包括本月所有质控项目数据(测定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不仅让科主任掌握每一检验分析仪的运转情况,而且让每个实施操作的检验员对项目在控情况一目了然,提高标本检验结果的可信度。
2.3 质量控制管理 按照各类仪器分别设定质量控制标准,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地统计质控监测数据,描绘质量控制图,从而掌握仪器准确性,以便适时采取措施[1],并严格执行实验结果实时质量控制,与临床医生充分交流,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4 失控处理[2] 根据质控结果判断是否在控,如为失控,分析失控原因并采取纠错措施。回顾整个操作过程,如为人为差错则按操作规程重新测定,如为质控品、试剂、仪器等原因则采取相应措施如更换质控品、试剂;重新校准,请专家帮助、联系厂家等。根据分析所得结果,判断是真失控还是假失控,结合一定补救措施,以决定当批结果是否发出或重新测定,并在该失控点处记录失控原因分析以便日后总结经验。
3 质量控制前景展望
在计算机中应用仪器随机配送软件作为质量控制的实施和运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尽管经历了从单机版运行模式到网络化的发展阶段,也走过了从单一处理到综合分析的艰难过程,今天,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S的广泛应用并日趋成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在质量控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实验前的质量控制(包括不合格标本的拒收等)系统无法实施;实验后质量控制仅能通过了“上次对照”、结果高低的颜色显示以及生命危及值的系统提示、处理等,来实现对患者检验结果作动态分析,以此作为质控措施。我们期待通过对临床检验信息系统软件不断完善,在其完成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的同时,更全面地对标本采集、检测、分析的全程质控,不断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实现上述情景,还有待我们检验工作者和软件工程师的不懈努力。
[摘要] 目的:探讨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从对于标本、设备和试剂及人为因素三方面造成的问题阐述解决方法。不合格的标本加以注明,了解被检者用药史,对标本病理部分的甄别;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加强对试剂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结果:临床检验中的误差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得以消除,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结论: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对疾病预防、诊断、疗效和预后的判断,对健康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临床检验;标本;试剂;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科学也取得了空前发展,实验室诊断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疾病依赖于精确的检验结果才得以做出正确诊断,使得检验医学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简易化仪器的方向发展。为此许多医院都配备了高精度、高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各种实验使用试剂也向操作更加简便、快速、性能稳定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然而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需要人去调试、操作、保养,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如何在检验工作中把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降到最低,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整个检验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熟练掌握检验技能,不断提高数据的科学性,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检验差错。关于临床检验工作中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如下。
1 标本引起的问题
1.1 标本采集不合要求是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1.1.1 采集标本操作不当 如直接从输液手臂抽血,造成血标本被稀释;采完静脉血后不拔掉针头即将血液注入试管造成血标本溶血。
1.1.2 标本不合格 目前血液检验已全部采用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采取5 ml血即可做肝功、肾功、蛋白、血糖等30余项的生化系列,因此标本不合格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血常规检验现已由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要求用抗凝血,当采血时不充分混合均匀,即使出现肉眼所未见到的小凝块,也会使血细胞数、血小板数减少。
1.1.3 随意使用抗凝剂 在血液标本的送检中有的血液标本没有按实验室要求加入特定的抗凝剂,有的血液标本抗凝比例不恰当,如血沉血标本没有按照抗凝剂:血液应是1∶4的比例,或使抗凝剂量少而血液量加大,引起血液凝固或实验结果偏低,或抗凝剂量多而血液量少使血液稀释引起实验结果偏高。
1.1.4 尿液标本的送检 对一些特殊检验的尿液标本也与一般体检一样送检,使漏检率大幅升高,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留取餐后2 h尿更有利于糖尿病的检出。
1.2 标本采集不合要求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解决方法 对不合格标本,如有凝块的要重新取血,如果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对也应重新取血,严重溶血、乳糜血则应在报告结果时加以注明。尿标本不新鲜或是加了防腐剂的标本做尿液分析导致结果不应有的异常,应向患者询问是否服用维生素C等影响检验结果的药品,因某些药品及其代谢产物可使结果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碱性尿会造成蛋白试纸假阳性,进行蛋白质实验时应注意pH值;尿蛋白浓度增高可使结果出现假阴性,尿中热不稳定过氧化酶可使红细胞出现假阳性。送检的粪便标本应送检有黏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
2 设备和试剂引起的问题
2.1 检验人员对所使用的仪器各功能不是十分了解,且在更换试剂时没有依照说明书改变不同的参数,致使实验结果出现系统性误差。
2.2 由于仪器保养不善引起实验结果差错。
2.3 所用试剂与设备的要求不符影响实验结果。
2.4 由于设备和试剂引起检验差错的解决办法。
2.4.1 加强保管排除故障 对各种仪器试剂都配有专人加以妥善维护和保管,并且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测定方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2.4.2 只有当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时,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因此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校正和保养,对其所有的附件要及时检查,特别是各类管道等要进行不定期的清洗,以防止一些纤维蛋白、试剂结晶附着管壁,导致管道阻塞造成结果的准确性下降。
2.4.3 建立仪器日常记录 应建立仪器日常使用记录、质控记录、质控图、故障及排除记录和维修记录,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好对设备的保养和养护工作。
3 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
医学检验工作终究还是人的工作,即使有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仍然掺杂着人为因素的影响,诸如检验人员将病人姓名张冠李戴,拿错病人的标本;同一病人标本重复加样;填写检验报告时将结果出错,没有仔细核对检验报告;没有将漏检或漏填写的报告查出;有时为了迎合临床某些片面的思维,抱着息事宁人的思想,不尊重事实,任意改动检验报告等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因此,人为因素造成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检验人员来说,工作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差错的检验人员,应仔细分析其原因,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指出应改进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临床标本做到三查三对,如有可疑标本应协调临床科室以明确原因;如对标本持有异议,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期及时复查以免漏掉。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并组织所有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要求检验人员紧跟国内外现代医学检验科学的发展,定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与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培训,以使检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医学检验在疾病预防、诊断、疗效和预后的判断,在健康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结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也与医疗费用的投入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性,更好地反映被检对象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检验者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素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与临床的交流与合作,与临床医生一起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而共同努力。
论文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卫生院临床检验中常见的差错并有针对性提出矫正措施。方法 分析解决差错前后的工作效率进行总结和数据记录,形成对比。结果 提出问题及其矫正措施后,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结论 对基层卫生院临床检验中常见的差错进行分析,并研究控制的相关措施,这将对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规范性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基层卫生院;临床检验;常见差错;矫正措施
凡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或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基层卫生院在临床检验过程中,仪器设备试剂和临床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其中最常见出差错之处。本文中,笔着就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1仪器常见的差错及纠正措施
1.1常见的差错
1.1.1不了解功能原理 因为没有深入了解仪器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原理及显示信号的含义等情况,同时,对于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试剂在同一实验项目更换过程中,并未根据试剂说明书上的要求对不同的参数进行改变,导致实验结果的系统性的误差屡屡出现。
1.1.2保养不善 因为不定期保养仪器导致检验结果不准,仪器容易出现故障降低了仪器的使用率。
1.1.3操作使用技能不够 基层卫生院有限的条件,也不可能把培训员工作为经常性工作,这就导致员工对医疗仪器各部位的名称和原理的了解不够深入和系统。并且处于医疗实际的需要,要求仪器使用者必须把参数在临床试验中经常更换,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那些人为的误差问题。
1.1.4缺乏检查的制度化 因为仪器设备的定期定时检查没有落实到位,也没有把故障及时排除或予以整修,这就造成不同程度地有机械内部零件老化和损耗出现,导致了诊断结果的正确性和可参照性有所降低。
1.1.5有差异在试剂与设备的要求之间存在 正是因为临床试剂与仪器设备在使用要求上的差异性的存在,倘若试剂与设备的相匹配做不到,如,对于进口的医疗仪器设备,就需要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与仪器相匹配的进口试剂才能取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假如期间采用的是不匹配的试剂,能引发仪器机械内部很大损伤,检验结果偏差较大。
1.2纠正措施
1.2.1安排专人负责 以上差错要避免,必须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高档仪器,操作人员要相对固定。并要求每个操作人员对于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测定方式和方法尽量要熟悉,并对各种信号显示的含义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要掌握好。
1.2.2要持续使用仪器 要避免规定仪器必须在1w内某个特定的时间才能使用。基层卫生院有的处于爱护仪器的目的,间断使用仪器而避免导致其疲劳,这反而不利于仪器的保护。应该对于常规工作中使用的仪器,在日间也不要把电源关掉,按照每日8~10h工作时间也不会有问题发生。
1.2.3专业培训定期化 要对卫生院医疗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让他们把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起来,对自身的不足要不断总结,积极主动参加培训活动,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力获得不断提升。通过学习将专业理论有效实现向专业技能的转化,达到在日常工作灵活运用的目的。不仅如此,还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自身不足要善于总结,从而推动自己不断进步。不仅要参加和组织正规培训,医疗单位还应该邀请相关专家和精于使用医疗机械的学者到现场作指导,促进员工专业技能的提高。
1.2.4把仪器维护和记录工作做好 在基层卫生院要对医疗机械的维护安排专人负责,检查要定期,故障也要及时排除。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从每台机械的自身特点和故障情况等实际情况,把具体维修方案制定好,同时,要认真对照各种仪器的专业维修要求来严格落实措施,能使医疗机械在日常工作中的正常使用有可靠保证。不仅如此,还要把"设备登记制度"制定并落实好,坚持机械的日常使用、质控,以及故障做记录制度化,促使维修时的难度减少和便利的增加。
1.2.5把试剂和设备的匹配工作做好 做好试剂和医疗设备的匹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其使用效果,这就需要按照需求对口的原则,来对试剂和设备匹配进行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按照国产机器配国产试剂和进口机器配进口试剂原则执行。如果为了应急的特殊情况,进口试剂万一缺乏,调配制作可自行动手完成。专业技能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尽量做到与进口试剂相似度高的效果。
2临床中标本的检验和采取的常见差错及矫正措施
2.1常见差错
2.1.1忽略了特殊要求 送检血液标本过程中,忽视了按实验室的要求在一些血液标本中将特别规定的抗凝剂加入。
2.1.2血液标本中抗凝剂配比出错。抗凝剂的添加配比在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受到严格的限制,如果过少量使用抗凝剂,血液凝固就能产生,偏差在实验结果中产生,与之相反,当抗凝剂临床实验中过量使用,就可能有血液被稀释产生,导致出现实验结果不准的情况。
2.1.3血液标本被稀释甚至溶血 因为医疗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专业技能才导致这一问题出现,因为血标本质量的低下是在患者正在输液的同一侧手臂上采集静脉血样本所造成。由于患者输液期间,其所输药物会和血管中的血液产生了融合,这一时间采集静脉血,就有血液不纯正问题来对实验效果造成影响。有的是因为结束采集静脉血之后,注射针头没有及时拔出,就直接注入试管中以此作为实验结果和诊断依据,由此导致溶血显然影响准确性,如血K+测定,如标本溶血结果有可能是正常的20倍。
2.2纠正措施
2.2.1抗凝剂要适量使用 抗凝剂做到适量使用,这就对医疗作人员基础的扎实和专业技能的精湛提出了要求。同时要求医院明确规定抗凝剂的使用比例,为医护人员尤其是经验尚浅的医护人员作参照,促使实际操作中发生错误概率的减少。
2.2.2采血不能在正输液的手臂上进行 作为医护人员对于在输液的手臂上采血这种情况要尽量避免。即使情况非常特殊,也必须在采集静脉血结束之后进行,并拔出注射针头,避免发生较大误差。
3结论
总之,对基层卫生院临床检验中常见的差错进行分析,并研究控制的相关措施,这将进一步改进对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重视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检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结果本次研究的200例临床检验患者中,有13例在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事件,所占比例是6.5%。结论及时对医院检验科室临床检验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有助于降低检验误差事件发生,提高检验效率和结果的精准性。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的迅猛增长,推动者国内医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各类医疗技术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临床检验技术的运用也越老越频繁。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各检验技术、设备不断更新,促进临床医院检验效率不断提升,但依旧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问题,临床检验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患者准确的检验结果以帮助临床治疗、诊断提供参考[1]。一旦在检验中出现问题,可能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进而引起临床误诊、漏诊等,影响患者最佳治疗时机。为了分析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此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本院接收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检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已经知情,并且签署了同意书,见表1.
2结果
本次研究的200例临床检验患者中,有13例在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事件,所占比例是6.5%,经过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之后,13例患者再次接受检验,均未发生任何问题。
3讨论
在医院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造成检验出现问题,使得检验结果的准确度降低,进而无法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我院200例患者中检验质量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明确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即:(1)检验技术、设备与检验条件缺乏合理性:临床检验床位紧缺,检验室设计缺乏合理性,检验设备陈旧无法更上现代化检验技术的步伐,导致患者检验后很难及时拿到结果,在此期间长时间的等到引起一系列烦躁、易怒的情绪,进而引起一些不良事件发生。(2)标准化以及制度化的检验文件整理、书写以及摆放有利于检验部门的检验工作更加有序,检验工作开展起来更加顺利便捷。但是部门检验工作者没有对此给予重视,容易造成患者之间的临床资料信息出现交叉混乱,或者在书写资料的时候字迹不规范,潦草不清,临床医师观看时无法辨别字迹,容易错误认知检验结果。最后,患者检验资料保存不全面,导致后期临床查询难度大。(3)临床检验工作者与患者的主治医师缺乏良好交流,一旦出现问题之后两者互相推卸责任,阻碍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临床医生要通过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信息综合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如果与检验人员出现沟通不良,很可能导致患者之间的检验信息混淆,导致临床医师出现误诊,进而引发不良纠纷等问题[2]。针对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即:(1)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检验科室环境改造,并且及时向上级申报更新陈旧的检验仪器及设备,在工作之余积极开展讲座、培训等学习先进的检验知识及技术,提高检验科人员的专业技能。另外,在开展检验前要先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方能展开检测,提高临床检验的精准性。(2)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科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科室特殊检验案例展开详细分析与学习,依次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便于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从容应对;同时,还要对患者做好安抚工作,及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烦躁的情绪,嘱咐其耐心等待检验结果。(3)对于检验资料及检验结果的书写,务必做到字迹工整、清晰,并其由患者的主治医师完成对耽搁检验项目的填写,而检验人员只需在该项目下面填写检验结果即可,以免出现漏检、多检;另外,检验结束后检验人员需要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及时将单据回收存档保管。(4)临床检验人员要及时与患者的主治医师展开交流沟通,并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互相探讨沟通,强化合作效率,提高检验效率和诊治效果[3]。综上所述,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患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加深,对医院临床检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及时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更新新的一期与设备,做好相关检验工作的处理,有利于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强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作者:周评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细胞检测质量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控制方法。方法选取自愿接受我院分析研究的60例血型相同的志愿者,根据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因素,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其在临床检验血液细胞中血液标本的采集、抗凝、存储、检测的时间等对检测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控制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方法。结果检验两种稀释比例的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都比较明显,放置血液标本的时间和检验的准确性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中处理标本、使用相关仪器和审核实验结果等都影响着检验的结果。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所以为了使血液细胞检测质量得以保障,检验人员应该对每一个细节加强管理,归纳并总结控制质量的有效方法,使检验中降低失误发生。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0引言
血液细胞检验在现今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非常关键,是鉴别其他系统疾病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检验中,因为很多因素的制约,血液细胞本的检测标结果误差可能较大,对临床正常的诊断分析造成影响。所以检测人员在检测中应该对血液细胞检测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去全面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检测质量的方法。我院通过对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分析了控制质量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愿接受我院分析研究的60例年龄在19-65岁,血型相同的志愿者,其中32例男性,28例女性。1.2检测血液的方法1.2.1配置抗凝血剂。对全部志愿者静脉采血,然后分别用两种稀释比例(1:10000和1:5000)进行稀释。研究人员混匀稀释比例相同的血液样本,分成60等份检车血液细胞。1.2.2血液样本储存质量控制。对全部志愿者静脉采血,然后分成60等份,在室温22℃的室内放置30min,然后检测其中的20个血液标本;3h之后实验检车另外20个血液标本;6h之后实验检测剩余的20个血液样本。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抗凝、存储、检测时间等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分析其检测质量得以控制的有效方法。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医学检验,两种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含量变化比较明显,相关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放置血液标本的时间不同和检验结果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实验过程中处理标本、使用相关仪器和审核实验结果等都影响着检验的结果。
3讨论
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质量中,因为检测血液细胞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限制,其检测结果存在着不稳定的情况。不稳定的检测质量会对临床上判断控制患者的相关血液病造成直接影响,使检测数据发生偏差,甚至导致误诊、误判等情况,所以相关人员应该重视有效的控制当前检测血液细胞的质量的相关问题。血液细胞检测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因此研究人员应该逐个排查并记录其影响因素,并全面的掌握,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血液细胞检验标本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具体的表现为:(1)检验活动前保证检测人员的专业和技能水平,使检测人员操作中依据相关规定更加规范。检测之前检测人员还应该重视控制血液细胞的信息、控制采集标本的质量、检测设备仪器的功能等;(2)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应该熟悉检验的试剂和药品与检测标准是否一致,检测仪器和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另外,实际检测中相关器材设备所在的环境的温度也会不同程度影响检测的结果,需要检测人员及时合理的调整和监控检测环境;(3)完成检测之后,检测人员不应该单纯的按照相关数据信息片面的判断患者的病理,应该根据检测的具体结果,科学的绘制细胞直方图,根据直方图的形状判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检测人员应该有效的结合临床患者的病症资料和相关数据信息,对其从整体上做好判断[1-2]。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得出,在检测血液细胞的过程中,应该把试管的剂量控制在2.0ml范围之内,使其检测的准确性得以保障。在实际检测中要求的1:10000稀释比例的血液样本,稀释的倍数如果较低,会使细胞重合缺损;反之较低的稀释倍数会降低内细胞数量,从而降低检测的准确性。在室温条件下,放置的血液标本时间越久,血液细胞的形态就有越明显的变化,说明防止血液标本的时间和检测的准确性呈负相关,因此想要控制血液细胞的检测质量,应该合理的控制放置标本的时间。另外,血液细胞的各项数据在低温条件下比室温条件下具有显著的差异,说明检测环境的温度会一定程度影响检测血液细胞标本质量的结果,所以检测人员应该注意在检测中应该保证一定的环境温度,如果产生温度变化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处理。我院对影响血液细胞检测标本的质量进行了概括和研究,并提出了控制质量的科学方法。总之,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相对比较复杂,包括检验中稀释的血液比例和检测人员的操作处理等,所以为了使检测的血液细胞的质量得以保障,检测人员应该对检验和操作处理过程中的细节加强管理,及时总结归纳控制质量的有效方法,使检验的失误得以减少。
作者:周云 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造成影响的因素,探究应对措施,以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发挥临床医学检验在临床上的作用。方法根据在检验科积累到的经验,分析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影响,其二是受试者自身的影响。其中,实验室管理得是否规范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极大的影响,应鉴于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进一步的完善。结论多种因素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造成着影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力度,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加强培训使检验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应对措施
0引言
在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环节就是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检验是以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为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合理的检验手段,检验分析病人的体液及血液等[1]。对病人病情的判定必须要以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为重要依据,这样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2]。临床上需要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以为治疗的效果和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本文将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现做如下报告。
1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目前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影响,其二是受试者自身的影响。
1.1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影响
临床医学检验对检验所需要用到的设备、仪器等的标准要求很高,对标本的管理也有一定的规范,这些会对检验的结果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检验工作时,要注意对所使用的药品和试剂进行检查,如果超过保质期则不可使用,注意自己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和规范、使用的试管和注射器是否干净、采血针有没有密封好等。还要对血液标本等进行规范的管理,以免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状况或是受到污染,要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标本进行及时的检验,完成之后要及时进行记录和反馈;对需要检验的各种人体分泌物标本、体液标本进行规范管理,对于长时间放置后就不可进行检验的标本如脑髓液标本要保证在1h之内进行检验,需要采集患者的唾液标本时,要让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充分的清洁;对于粪便标本也要进行规范管理,粪便标本必须放置于灭菌封口的容器中;对于尿液标本,则要放置于干燥而干净的器皿中,防止有其他物质掺杂其中。还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在对标本进行检验之后,要理清检验结果,将结果和受试者标本一一对应做好标识,切不可发生混淆。
1.2受试者自身的影响
患者自身的生理、饮食、药物等方面都会对检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在临床检验程序中,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病症程度等来对比正常值;同时患者在受试之前使用药物后的药理反应也要进行充分的考虑,使用可免除药理反应对结果产生干扰的测试方式或衡量标准等;患者在检验前的饮食对检验的结果和质量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如,尿液标本中的糖分浓度升高,血液中乳酸含量上升等。另外,有时患者的心理因素对检验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时,其血压会升高,因此要保证患者在采样前其情绪处于稳定状态。
2针对性应对措施
2.1对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进行建立
针对以上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必须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对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加以建立[4]。对于需要检验的各种标本和各项测试项目,实验室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敷衍了事。这就要求参与检验的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对任何工作都竭尽全力地做好。要想建立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还要重视实验室内的质量监督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要求和规范,对于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绝不拖沓、不推脱,不可存在侥幸心理,要彻底将问题解决后再进行检验操作,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此外,临床检验实验室还需要和其他科室多进行沟通和交流,使临床医师充分了解检验结果,这样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才有有效的保障[5]。如果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出现错误,很有可能影响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正确性,这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加重患者的病情,其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在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中,必须要求实验室和各科室保持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协调合作,对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探讨,避免检验结果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实验室人员要合理地听取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检验工作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使检验结果既科学又准确,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促进作用[6]。
2.2改进并完善临床医学检验标准
现代社会医疗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各样先进的临床检验设备和仪器也随之出现,而各种新的疑难杂症也日渐增多,为使检验结果保证科学准确,必须根据实情对临床检验标准进行革新,建立或完善新的临床医学检验标准。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工作时必须要结合专业知识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融入新的检验标准进行充实合理的判定。此外,先进的高科技检验设备和仪器可以为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提供基础和保障,实验室也要根据情况更新临床检验设备和仪器。
2.3加强培训,促进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检验实验室在医院的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检验成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加强检验人员的素质和提高其技术水平在检验工作中十分重要。为使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得以提升,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不断地更新其检验观念和技术操作,使之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和科技进步潮流相适应,对于新出现的疑难杂症要学习新型的检验技术,并且掌握先进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检验人员要注重和临床各科室的沟通,探讨适合的检验方法并且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以保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准确而科学有效[7]。此外,患者在检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对疾病和检验工作的不了解而出现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反应,检验人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患者交流,简单介绍一些和疾病、检验有关的知识,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检验人员要保持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对检验工作尽心尽力,以保证提供最准确的检验结果。
3结语
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必须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进行加强和改进,为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做出保障,使医师结合检验结果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和治疗[8]。因此针对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就需要建立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改进并完善临床医学检验标准,全面提升检验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以促进医疗工作不断进步。
作者:鞠建国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人民医院检验科
[摘要]
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对其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应对措施。方法选取858例患者的1900次临床医学检验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检验信息资料,得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由此总结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在858例患者的1900次临床医学检验中,有408例次(21.47%)患者发生检验失误状况,而其中有218例次(53.43%)失误情况,发生在检验准备阶段,有72例次(17.65%)失误情况,发生在样本采集时,有57例次(13.97%)失误情况,发生在样本处理检验时,另外有61例次(14.95%)失误情况,是由于检验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引起的。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其影响因素较多,根据以往临床检验信息资料,分析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总结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提升医院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医疗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也急剧提升,作为在医院疾病诊断、病情监控及后续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临床医学检验,其检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优劣,及能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下文选取858例患者的1900次临床医学检验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总结相关应对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广西贵港市平南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858例患者的1900次临床医学检验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8例,女270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41.3±5.7)岁。在检验项目方面,有235例为便分析检验,有398例为尿沉渣检验,有621例为生化检验,另外有646例为血液分析检验。
1.2治疗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广西贵港市平南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858例患者的1900次临床医学检验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检验信息资料,得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由此总结相应的应对措施。
2结果
在858例患者的1900次临床医学检验中,有408例次(21.47%)患者发生检验失误状况,而其中有218例次(53.43%)失误情况,发生在检验准备阶段,有72例次(17.65%)失误情况,发生在样本采集时,有57例次(13.97%)失误情况,发生在样本处理检验时,另外有61例次(14.95%)失误情况,是由于检验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引起的。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858例患者的1900次临床医学检验中,有408例次(21.47%)患者发生检验失误状况,而其中有218例次(53.43%)失误情况,发生在检验准备阶段,有72例次(17.65%)失误情况,发生在样本采集时,有57例次(13.97%)失误情况,发生在样本处理检验时,另外有61例次(14.95%)失误情况,是由于检验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引起的[2]。由此可得出医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检验准备阶段。如患者行为不当,或者药物影响等;二是样本采集时。如留取器皿不合格,及患者情绪不稳等导致的检验失误;三是样本处理检验时[3]。如样本出现混淆,及样本发生污损等引发的检验失误;四是检验设备故障或方法不当。如标记失误,及设备故障等引发的检验失误等[3]。通过对以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相关实际,总结出以下应对措施:一是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关于检验的相关知识,及其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医学检验有个基本了解,以积极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检验工作[4]。二是采集样本时,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及心理等实际特点,采用合理的采样方式,以保障患者在采样全程中,情绪得以稳定,从而降低检验失误概率[5]。如在对儿童进行采血时,应注意用语言分散其注意力,并给予其鼓励支持等。三是样本处理检验时,其出现检验失误的主要原因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关,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医学检验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降低检验失误率;四是医院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检验设备,及时排查出存在故障的设备,并予以修复[6-7]。提升工作人员检验技能,并相应的引进先进设备,提升检验水平[8-9]。
作者:罗彩燕 单位:广西贵港市平南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检验科
摘要:
在现代医学中,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质量优劣,对病人病症的确定、控制和治疗都有重大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
关键词: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应对措施探究
临床医学检验在现代医疗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和作用。临床医学检验就是根据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结合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标本检测分析。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是医师判定病人病情的重要依据,并决定着治疗方案的确立。为了保证治疗的质量,必须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1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验室管理上产生的影响,另一种是受试者自身产生的影响。在实验室中,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不符合所要求标准和对标本的管理和规范不合格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有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实验时,要时刻注意所使用的药品和试剂是否在保质期内,我们进行的操作是否规范和正规,所用的注射器、试管等干不干净,采血针的密封性良不良好。规范管理实验室标本要求我们规范管理血液标本,避免发生血液标本污染问题和溶血事故,并且确保标本按时检测和反馈;规范管理体液标本和各种人体分泌物标本,比如,脑髓液的标本不能放置过长时间,确保一小时内送去检测,采集唾液标本前要确保病人是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规范管理粪便标本,检测粪便标本前要把之放于灭菌封口的容器中;规范管理尿液标本,要保证存放器皿干燥干净,禁止其他物质加入。另外,检测结果一定要弄清楚,避免出现检测结果弄混淆的情况,影响临床医学检测质量。患者自身的影响因素源于患者自身的生理、药物、饮食等诸多因素影响。临床检测程序必须按照不同患者的不同年纪、性别、病症程度来对比正常值;同时还要考虑到之前使用药物的药理反应,使用避免药理反应干扰的测试方法或者衡量标准;临床检测前的不合适饮食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重大影响,比如,提高尿液标本中的糖分浓度,提升血液中乳酸含量等等。此外,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可能会对临床检验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患者在采样前情绪波动比较大,那么血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上升,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所以在采样前,应该要安抚号患者的情绪。
2应对措施探究
2.1建立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
由上文所述得,实验室管理的是否规范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建立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尤为重要。实验室应对任何测试项目尽心尽力,不能弄虚作假,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保持一颗奋发向上的责任心。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要求做到良好的实验室内质量监督工作,严谨执行质量控制的规则,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处理完出现的问题后才能进行检测操作,为临床病情检测做出正确科学的判定依据。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还要求加强检验实验室与其他各科室的沟通与交流,检验实验室只有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有效的检测结果,才能让后者做出正确的病症判断和正确的治疗手段。若检验实验室做出错误的检测结果,将会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造成巨大伤害,甚至造成病情的加重和病人及家属的恐慌。因此,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要求各科室间相互协调,积极沟通和探讨,确保错误的不符合实情的检验结果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检验试验室也要多多听取其他科室人员的积极意见,完善工作中的不足,改良修缮工作方法,提高检验结果的科学准确性和实用性,使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参与到病人的积极康复中来。
2.2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检验实验室的作用与地位无需多言,检验实验室内的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更是决定着整个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优劣,因此,提高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检验人员需积极与其他科室医师沟通交流,采用科学正确的测试方法,测出科学合理的检验结果,为患者病症的判断和治疗做好准备工作。各医疗单位也应该加强技术培训,让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技能不过期,符合现代科技进步潮流,了解新增疑难病症的检测手段,学习先进科学的检验手段,学会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熟悉和巩固安全隐患注意事项。检验试验室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沟通,询问、了解病情,开导患者,向患者简单阐述病理检验,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加强质量控制。除了过硬的技术水平外,检验试验室的工作人员更需要真诚的责任心和爱心,心系每一位患者,做出最符合实际的病情检测。
2.3改进临床医学检验标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先进的临床检验仪器和设备不断涌现,新的疑难杂症也不断出现,要想继续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有效性,新的临床检验标准必将出台。在临床检验中,检验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引进最新的临床检验标准,以提高临床检验的有效性。新的科学的临床标准,能够为检验人员提供更加合理、充实的判定和治疗依据。高质量的临床检验出了需要专业的技术外,还需要高科技设备的支持,因此,在临床检验中要引进最新的设备,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临床检验科学、合理、有效的结果,才能有助于医师对病症做出正确、科学的判定,和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此,我们要建立标准化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系统,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改进临床医学检验标准,为实现更美好的医疗做出努力。
作者:袁祯泷 单位: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摘要】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肝炎患者130例,采取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及两对半检测法进行检验。结果:85例患者检测出HBV-DNA定量为阳性,检出率为65.4%,其中阳性标志物HBsAg、HBsAg、抗-HBc的HBV-DNA的检出率最高,抗-HBc的检出率最低。结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能够促进防治措施的针对性。
【关键词】
乙肝病毒性肝炎;两对半;检验
乙型病毒性肝炎,俗称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食欲减退、乏力、烟油、呕吐、肝大及肝功能异常[1]。其临床诊断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对血常规采用两对半检查诊断。本文将对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52例;年龄30~60岁,平均(46.9±7.1)岁;病程为1~7年,平均(4.2±1.7)年。病源传播方式:血液传播112例,母婴传播3例,医源性传播2例,性传播13例。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检测采用两对半定量检测。通过CMIA法进行病症的诊断[2]。检测仪器采用Architect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Abbott公司);检测试剂为美国Abbott公司产品。采用LightCycler自动荧光PCR仪(德国Roche公司)检测HBV-DNA含量。检测试剂为深圳匹基生物工程公司生产。
1.2.2判断方法
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大于0.11IU/m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Ag)大于9.99mIU/ml,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大于0.99S/CO,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体(抗-HBeAg)大于0.99S/CO,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大于0.99S/CO时判断为阳性。HBV-DNA含量判断:HBV-DNA>5.0×102copies/ml者为阳性,HBV-DNA<5.0×102copies/ml者为阴性。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依据HBcAb、HBeAb、HBeAg、HBsAb以及HBsAg五项指标进行评判[3]。
2结果
通过荧光聚合链定量检测法检测有85例患者检测出HBV-DNA定量为阳性,检出率为65.4%,其中阳性标志物HBeAg、HBsAg、抗-HBc的HBV-DNA的检出率最高,抗-HBc的检出率最低。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是一种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传染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分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食欲减退、乏力、烟油、呕吐、肝大及肝功能异常。急性乙型肝炎部分会伴有黄疸和发热。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者是病情加重为重型乙型肝炎。部分感染者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但是携带并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因此,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以及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在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结果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对传染源的管理以及控制:医护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隔离观察最好选择不定期观察的方式。部分住院患者,其肝功能呈现出稳定的状态则可令其出院。定期回访处于恢复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在与入口食品直接进行接触的人员以及保育人员中普及与推行一年一次的健康检查。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痊愈状况的正常状态持续半年后,且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为阴性才可返回工作岗位。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的相关人员不能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于未确诊的疑似病例需要首先暂停原来工作。另外,要注意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筛选献血人员。对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处理方式应该有别于对现症肝炎患者的处理方式。由于此类患者没有肝炎症状体征,其各项检查往往也呈现出正常的状态,仅HBsAg呈阳性。对于此类患者需进行为期半年的观察。如果观察无变化,则可正常学习以及工作,但不能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不能献血。此类患者在个人卫生上需格外注意,避免与健康人的分泌物接触。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的卫生教育与管理需有效的进行并酌情强化。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注射时应推行一次性注射器。同时严格按照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的原则进行[4]。强化血液制品的监管,注意对带血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要彻底。对相关的医疗器械需要进行定时的高温消毒。②保护易发生感染的人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按照固定程序对易感染人群进行高效安全的乙肝疫苗注射。注射药物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指标进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荧光聚合链定量检测法检测有85例患者检测出HBV-DNA定量为阳性,出率为65.4%,其中阳性标志物HBsAg、HBsAg、抗-HBc的HBV-DNA的检出率最高,HBsAg、抗-HBc的检出率次之,抗-HBc的检出率最低。袁玉娥等人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两对半检验结果分析[5]中对219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标志物采用两对半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分析所得结果与本次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有利于制定出对诊断结果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发展。
作者:王恒 单位:贵州航天医院检验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29~62岁,平均(45.1±2.0)岁。观察组男66例,女34例;年龄30~63岁,平均(45.4±2.1)岁。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观察组则给予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作检验前、检验过程及检验后不同节段的全程质量控制。在样本采集过程中,控制样本采集时间,严格止血带使用时间,调整采血姿势。对部分需用到恒温箱、水浴箱等仪器者,首先作整体校对处理,确保仪器进度与准确度。在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控制室内质量控制标本与待测样本一致,保持科学与规范操作。避免人为污染或破坏样本。检验前,确认试剂的有效期,确认储存环境,确保不变质。尽量从同一厂家采购试剂。使用前作质量检测。样本检验后,检验人员必须作详细审核,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若存在较大异议,则作二次检测。检验后样本保留适当时间,便于日后重复查询。
1.3评价指标
①统计两组样本平均变异指数;②比较两组乙肝四项检验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选用构成比(%)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选用(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免疫检验准确率
观察组样本检验准确性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样本胰岛素、胰岛素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测及甲胎蛋白平均变异指数分别为(39.1±3.7)、(37.4±4.2)、(30.0±3.5)、(28.2±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室内质量控制与质控质量评价是临床免疫检验质控的关键构成部分。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主要指对样本测定准确度的监测,以保障检测结果的符合度与一致性。空间质量评价则主要自委配多个实验室专家多同一样本进行分析与监测。研究显示,影响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因素包括外源性与内源性两类。其中内源性包括检验标本自身类富含高浓度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及类风湿因子,可能对检验准确度造成影响。另一类则为外源性因子,包括仪器非准确、试剂污染、标本受感染等因素。且大量研究报道证实,加强对免疫检验质量的管理对提升检验准确率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免疫检验时,需确保标本的新鲜度,仪器的正常性及试剂的符合情况,以降低外源性、可控性因素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且近年来,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已成为免疫检验科关注的重点课题。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检验样本在免疫检验过程中给予全程强化免疫质量管理,从根本上降低了外源性因素对免疫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证实,观察组准确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样本变异指数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实施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可提升检验准确性,并降低样本变异指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熊勋爵 单位:湖北省京山县仁和医院
1临床检验标本库的建设
1.1背景与存在的问题
临床检验标本库尤其血清标本是标本库包含的内容之一。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已建立了完备的各种标本库。我国标本库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且各地发展不平衡,在标本库的建设内容上多以肿瘤库的建立较多,针对血清标本库的建设还比较少。
1.2相关管理
首先做好临床检验标本库管理制度设计,加强临床检验标本库的宣教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笔者制订了《标本采集程序》《标识和可溯性程序》《标签管理程序》《设备使用和保养程序》《标本库的管理制度》等多部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且有专门的标本库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定期接受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切实管控好临床检验标本库的每一工作环节,提高标本保存质量。
1.3建设内容
本院作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具有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是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医疗机构。医院检验科每天样本量巨大,其管理与存放十分复杂,传统的检验标本库通常只负责标本的收集、冻存和销毁,很多临床、科研工作者无法及时收集需要的临床标本。本室建立的临床检验标本库不仅是标本的储存场所,而且能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
1.3.1基础设施与设备
根据标本库建设要求,库房面积现有80m2左右,其中微生物标本有独立保存空间,内设中央空调及专用电源,-80℃超低温冰箱6台分别用于存储各类标本,-20℃冰箱5台用于短期保存标本,液氮用于保存菌种、细胞。常规设备含有超净台、离心机、EP管、标本保存盒、条码打印机、扫描仪、电脑等。
1.3.2标本收集与保存
血浆标本使用5mL肝素钠抗凝管,离心后吸取血浆0.5mL分装;全血标本使用3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分装于3个EP管中,每管1mL;体液标本应在无菌条件下收入无菌螺口冻存管-80℃保存;病原生物标本应在无菌操作下分装入无菌螺口冻存管-80℃保存。分装好的各类标本均使用条码编号后用扫描仪扫至标本保存管理系统。条码内容信息含量丰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史、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住院科别、住院号、临床诊断、标本类型、入库时间、标本数量、存放位置、出库时间、使用人、保存人等。各类标本按扫描顺序放入对应的盒、架及冰箱。
1.3.3系统运行
标本的信息化数据库包括以下几种功能:标本信息编辑、导入导出统计学分析、Web查询、图像管理、系统维护、报告打印,始终做到同步数据,确保信息完整、查询方便,为临床教学、科研及时提供所需要的各类数据。
1.3.4质量控制
标本库工作人员应加强标本库的保养和维护,每天认真填写冰箱温度记录表,确保冰箱温度控制在±1℃内,冰箱若出现故障应及时把标本转移到备用冰箱,避免标本反复冻融导致基因组DNA、RNA和蛋白质的降解,同时立即报告医学工程部进行维修,并认真填写冰箱维修档案。科室应建立定期随机抽检机制,对所保存标本的质量进行鉴定。
2标本库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2.1传统的检验标本库建设与实验教学
由于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生以后大多数的工作对象是患者,因此应当尽量采用人体标本制作教学课件。在标本采集保存过程中,遇到具有临床疾病代表意义的标本如典型的血液病病例,将其血液标本推片染色制成示教玻片,且可以根据标本库中血液病分型即时找到相关标本,供学生学习;再如遇见病原生物标本如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可将其染色制片,根据标本库中病原生物分类即时找到相关标本,供学生观察病原生物的形态特征。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于临床常见疾病标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
2.2数字标本库的建设与实验教学
虚拟数字标本库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虚拟原型系统的全新的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它为实验教学、技术交流、共同研究、协同工作提供了网络平台,可充分调动参与者的感觉和思维器官,从各方面、各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学习和掌握。对于临床上少见但有疾病代表意义的检验结果如骨髓细胞形态、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寄生虫卵、体液成分、病原生物形态等,在收集、制作这些标本的同时将其通过显微镜拍照成数字图片,建立完善的形态学实验教学网络数字标本库,其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数字化标本库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验教学不再受限于有限的实验室,可以随时在家中或寝室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实现全部学生同时学习并互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和远程学习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要求。通过数字化标本库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加深对临床疾病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小结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应该在我国临床标本建设与应用研究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按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教学医院应该结合自身和区域优势,整合资源、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突出特色和优势,分门别类、逐步建设与完善临床检验标本库,不断提升临床检验标本库的包容性、多样性和丰富程度,做到共建、共有、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以及无序临床标本库建设,促进临床诊疗服务质量和教学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检验标本库的建立,库内各类标本科学有序的管理不仅为临床、科研提供标本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医学检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医学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承担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随着本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立和完善临床检验标本库,做好临床标本库内标本与医疗科研、教学的衔接工作,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医学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鹏 浦春 柳发虎 武其文 冯钢 黄丽珠 单位:皖南医学院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1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检验人员综合素质过低
在临床检验过程汇总检验人员对检验工作进行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因此对于正像检验工作而言,检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检验水平的好坏。而现阶段临床检验人员对质量控制缺乏足够的认知,在工作中难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对于各项检验工作不能够按照规范有序的进行,往往对于每一项检验工作总是拖延。在检验时操作流程不符合要求,存在着盲目、混乱、操作生疏情况。还有一些检验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在进行操作时不能够熟练的完成各项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设备仪器开始引入到临床检验工作中,而部分检验人员缺乏知识的再学习意识。对于一些新的设备仪器以及新的检验手段缺乏了解,在检验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检验方法,大大的增加了检验的难度和时间。对于一些检验操作步骤理解错误,造成检验失误情况的发生。
1.2管理部门管控监督不到位
临床医学检验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在进行医学检验时难以规范化管理。临床检验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无法切实的对临床检验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调查显示目前临床检验工作较为混乱,存在着同一个检验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结果,或者对于同一个检验项目进行多次检验。这样极不利于检验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对最终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难以有效地保证。对于一些临床检验工作护士该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工作时难以引起高度的重视,造成检验结果没有可比性、准确性较差情况发生。临床检验管理部门对质量控制难以起到有效地引导作用,无法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调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采取冷漠态度,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等。1.3相关规范制度不完善随着各种新的检验设备以及检验手段开始引入到临床医学检验之中,之前的规章制度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更新的地方。在对临床检验相关制度规范进行制定和完善时,许多医疗部门缺乏和检验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所作出的制度、规范缺乏实效性,脱离现实难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起到作用。所制定的规范相关操作步骤缺乏连贯性和实用性,在具体操作起来时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规范和制定的束缚下,导致临床检验人员工作难以顺利的开展,感动慌乱、毫无头绪。
2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
2.1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临床检验人员在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需要切实的引起检验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好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对于部分检验人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在他们的意识中质量控制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不需要浪费太多的精力在上面。这种看法是严重错误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开展需要每一名检验人员的努力。而如果在检验工作中不重视质量控制,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失误发生,最终使得质量控制难以在检验工作中切实的落实开展下去。检验人员要切实的对质量控制加强认识,端正态度,在检验工作中认真负责,严谨科学。检验工作是一项比较精细的工作,需要每一名检验人员将这些工作用心的做好。临床检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一项必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要将患者的利用放在第一位,以患者为中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仅要熟练的操作各项检验仪器设备,还需要对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流程、各个环节加强了解。通过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有效地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2加强对临床检验的管理和监督
随着人们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程度的认识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设置临床检验项目。不同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工作进展不同,管理手段和监督力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应该切实的加强临床检验的管理和监督,从不同的程度切实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设立临床检验管理部门,对临床检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的抽查临床检验工作进展情况,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的提出并督促其改正。对临床检验项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临床检验工作关系重大,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对于患者接下来的治疗有着巨大的影响。应该切实的提高医院的管理、监督力度,将质量控制切实的在工作中落实和开展。标本的采集要符合规范,保证采集标本的无菌。在采集标本之后要立刻送检,防止延缓造成标本变质或者遭受污染。标本在送检过程中药严格避光、无菌,防止标本出现异常反应。
2.3加强临床检验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各项临床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均需要认真、负责的完成,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各种新的检验仪器设备不断地出现。要求检验人员定期的参加由医院组织的培训,对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操作技能进行学习。对于医院引进的仪器设备要做好维护工作,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定期的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安排专门的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时刻保持检验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每一项检验工作都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如果设备出现损坏或者不见缺失,需要做好书面记录并上报维修、更换。检验工作是一项艰难、复杂的工作要求每一名检验人员在工作时都能够根据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建立健全相关的检验制度,在工作时做到有章可循。在检验工作中要主动的分享自己的经验,遇到不懂得问题及时的请教他人,争取每一项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3讨论
临床检验工作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切实的引起检验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任务艰巨,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加强质量控制意识,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项检验工作。对于每一名检验人员要加强培训力度,不断地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检验人员是检验工作的执行者,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种检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各种检验试剂的准备等。对于检验仪器、设备要定期的进行检修,保证仪器、设备能够正常的运作,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临床医师和临床检验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在检验过程中标本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加强管理,严格明确各项操作规范。无论是从标本的采集、送检以及检验都需要严格执行流程中的标准,从每一个小的细节避免检验差错的发生。标本的采集是检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要确保标本采集的科学、标准化。而最后对于检验结果的审核评估一定要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从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严格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谢国栋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
1对检验前各项基本信息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
对于受检标本来说,其附带的各项基本信息都要求十分准确,并且受检的标本在被送至检验科室之前就已经将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与检验的时间、采集方式及检测项目都附加上了,同时也附加了所用防腐剂、抗凝剂以及电子医嘱等各方面的医疗信息。从检验科的角度来说,其工作人员在接收检验标本的同时也接收了各项基本的信息,此时工作人员所需要做的就是对各方面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的核实与确认,确保附带的各项基本信息是具有实用性、无错误的,同时其还应当对基本信息缺失的受检标本进行拒收或补充,从而使每一份受检的标本都配有属于自身的完整信息链,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将所有的检验前基本信息录入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以作备用。要坚决杜绝受检标本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失真,从最初的采集标本到核收标本都应当在医护人员的细心操作下进行,从而确保所采集标本的准确性。医护人员应当对采集标本在检验之前的环节中做好质量控制,如果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妥善处理好,就可能造成标本在送至实验室之前基本信息就被改变,从而对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为此,在这方面医护人员应当坚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求空腹抽血检验的项目必须空腹抽血,在进行肌酐清除率、血脂及血糖等检测时应当限制患者饮食,采集标本前医疗人员应当对其提出严格医嘱;②由于体位选择的不同,得到的最终检验结果也可能不一样,因而要选择规定的体位进行标本采集;③输液前后采集到的标本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对造成变异的标本进行分析;④运动前后采集到的血液标本也会影响到检验的结果,应当在患者静止状态下进行标本的采集;⑤转送标本如果不够及时的话同样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受检标本的时效性要去十分严格。因此,要严格控制好标本送检的时间。
2对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1实验试剂质量管控:
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检测试剂进行管理。检验科室每个月都会消耗很多的检测试剂,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试剂进行管理,从而可以充分保障其使用质量,可以将有效期内的试剂及时投入使用。通过计算机管理,还能够查明试剂的具体库存数量,并且可以提醒部分即将过期的试剂,以及查询试剂的经办人与领取人,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发生率,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检验人员应当依据仪器的性能选择有关配套的试剂,例如进口仪器应当选择进口的试剂,复溶的试剂应当现配现用,对于暂时不用的试剂则可以将其放进冰箱中冷冻保存起来。
2.2实验设备质量管控:
当前,由于检验科室应用的仪器设备品种多样,所以如何对这些设备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以提高医学检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检验科室使用的实验设备应当更新升级,全部实现网络化、现代化管理,对于仪器设备的相关数据信息也同样应当录入到网络系统中实现数字化管理。第二,维持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的良好的状态,对其进行定期的功能测试及保养维修,对其每日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并且详细记录仪器设备的每一次使用情况。依据国家计量法的相关要求与规定,医疗设备仪器应当接受定期的校验,同时还要保留检验证书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检测时制度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第一,强化制度管理强度是对检验工作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条件。为此,医院应当完善与建立出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工作制度、质量标准、岗位职责以及操作考核制度,同时还应当制定出科学的交接班制度、值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以及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等,以保障检验科室内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且也能在日常工作中对检验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赏罚分明,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从而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第二,对实验室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检测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监测,一旦在某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应当采取及时的改进措施及调整对策,从而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第三,加强检验技术人员在基本技术、基本知识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同时还需要围绕新测定办法、新知识以及新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展开相应的技术学习与培训工作。除此之外,医院还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技术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向其介绍国内、国际上医学检验工作的发展状况,从而不断拓展思路、开阔视野,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4对检验报告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临床上检验报告复杂而繁多,并且检验的时间也不一致,一旦没有对其进行妥善的管理就可能导致检验数据丢失,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较大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临床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将检验出来的结果录入到服务器之中,对于具备访问权的科室医师可以通过服务器直接查询到患者的检验结果,从而更好地开展治疗工作。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但方便对检验结果的管理,还为患者与医护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①通过计算机查询系统能够实现对检验结果的实时分析,对患者在同一检测项目多次检验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能够帮助医疗人员对病情与检验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检验技术人员在检验结果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工作十有利。②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当前检验科工作中,如果对于一些检验项目的参考值不够清楚,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查询功能从而与检验项目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于患者来说,其在家中同样可以通过网络登录医院官网中的检验科网页,随时随地查询有关检验的各方面信息资料。③部分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可能会受到患者服用药物的影响,为此检验科室可以将患者病历资料相关的记录连接到医院网络之中,从而对其检验结果更好地解释,最终为临床医疗工作提出科学的建议。
5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5.1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实现自动化管理: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临床检验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最终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其自动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与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工作中计算技术的应用已经变得十分广泛,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在采集标本、核收标本、分析标本、实验质检、发放检验报告、查询检验结果以及分析检验结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进一步拓展了检验工作的范围,使其结果变得更加准确与科学,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反馈给临床医疗工作者。
5.2循证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
循证检验医学主要是借助大量的临床总结与复习,对本专业所有实验项目开展经济学、临床价值及方法学等评估活动,其能够准确、有效而及时地对实验项目进行组合,从而将其更好地应用到临床诊治工作中。循证检验医学主要强调的是依据当前学科证据作为基本原则,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学对检验医学的文献评价与研究设计进行规范,并通过当前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与先进的医学检测技术对检测的最终结果开展全面科学的质控及评价活动,最终为临床医疗人员提供最能反映出患者真实病情的相关信息数据。
6结语
检验质量对于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及检验科室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为医院疾病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临床检验数据,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医疗方案。不仅如此,医院还应当努力实现医学检验的网络化与自动化管理,不断促进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
作者:赵伟 单位:吉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1.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的因素
1.1非病因素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非病因素是除病情外,其它生活环境因素,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临床医学检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患者没有遵从医嘱,亦或者医护人员未在告知工作中疏忽,导致其自身的饮食,活动甚至药物服用比较自由,检验结果也就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而患者自身的生理变化和精神变化也能对检验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都属于非病因素。除了患者自身,医护人员在采集样本时,如若没能按照标准的采集流程,采集环境等规定进行,也会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不利于临床诊治。样本采集后没有及时检验,也会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1.2科研人员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医护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水准是临床医学检验是否标准的重要条件,其直接决定了检验过程是否完善,理疗设施运作是否正常。在我国,由于专业的技术力量较为缺乏,医疗设施也比较落后,使得许多医院检验科室的检验系统并不够完善。许多医院同样缺乏拥有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术手法的检验人员,因此,在检验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与准确性。此外,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时常会忘记检验检测设备是否故障,忘记更换检验器皿,这些也都是检测结果失去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2.临床医学检验准备措施
2.1检验前的准备措施
首先,临床检验在准备阶段,应该准确的核对患者的性命、性别和年龄,重要资料必须准确,然后在对取样部位以及患者即将检验的项目进行准确的核实。之后要根据患者自身状况,指导患者如何控制情绪,并且为患者提供调整生理状态的方法,最后将检验的禁忌与注意事项明确告知,以防患者的疏忽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以血液抽样为例,患者两星期内都应当对自身饮食习惯机型调整,72小时忌油腻,24小时忌酒精,12小时内要保持空腹,都是医护人员应当叮嘱的事项。
2.2样品的采集
样本的采集是临床检验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使用合格的器材,在样本采集的规定部位进行采集,并且及时对样本进行分析。而患者也应当保持适合采集样本的身体状态。比如血液标本采集,通常会在清晨进行,患者应当保持空腹。采集之前,患者应当休息五到十分钟,在采集的过程中,患者也应当保持一个合适的姿势,并且保持低于六十秒的压脉带。采集部位一般是患者铅笔肘窝正中的静脉,但是具体情况也应当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
3.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3.1对检验仪器的维护
检验仪器的运行状态,是临床医学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仪器老化会使检验失去原有的准确性,对检验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在工作之余,时常对相关仪器进行检测,并且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对于复杂的仪器,应当时刻注重其运行状态,对其功能性的运行也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调整,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当检测出仪器的问题是,应当主动修整,让日后的检验工作得以正常运行。
3.2准备检验试剂
检验试剂在检验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医护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制定合适的流程,检验试剂也应当严格的按照说明书中的方法进行配制。临床医学检验中,试剂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配制好的试剂也应当严格遵守的操作流程进行放置,如若需要低温状态保存,则应当及时将其装入冰箱。另外,较长时间没有使用的试剂,在使用前应当对其进行检测,避免使用不合格的试剂,如若试剂已无其原有的特性,应当及时更换,保证检验的完整性。
4结语
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些是人为因素,有些是环境因素,但是医务人员应当最大限度的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努力减少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检测完成后,也要建立完整的检验报告签收制度,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统计,避免在检测结果传达中出现错误,导致其影响患者就医。只有每一个临床医学检测工作者都秉承认真态度,才能将是检测水平得到完整的提升,让我国的临床医学得到切实的发展。
作者:张再华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机床厂职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