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04:22:18
序论:在您撰写电力企业工程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 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概述
1.1 监理模式
我国推行的监理模式是我国电力工程中最常见的管理方式 ,其管理初衷是本着人尽其才 ,相互监督的本质 ,由业主与施工承包方签订合同 ,再由业主方邀请监理方就工程的质量、费用、进度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由于监理制度是国家推行的主要管理模式 ,因此在大中型项目中最常见 ,同时 ,从专业角度出发,监理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自建模式中的管理漏洞,是管理模式中一个很大的突破。其后出现的 DBB 模式 ,也是基于监理模式所发展起来的。
1.2 自建模式
一般的自建模式指的是业主方自己承担工程所需的设计、施工、管理模式。该模式下的企业一般有着较高的资质和人员储备 ,以及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各类先进的管理模式出现 ,国家为了激励企业本身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模式创新 ,对于大中型工程项目必须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 ,并进行监理制度。
1.3EPC 模式
EPC 即 Engineering+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就 是将设计、采购、建设等步骤综合起来 ,也就是通常意义的总承包模式 ,在该模式下 ,通常业主方和总承包方约定工程总价并签订该合同 ,有总承包方负责整个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采购等方面 ,保证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等方面。该模式的特点就是 ,总承包单位以项目管理为核心 ,能有效地对质量、费用和工程进度进行综合控制。
1.4DB 模式
DB 模式即 Design-Build 的英文缩写 ,也称之为总承包模式 ,是业主方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的最符合期望的承包商的一种方式 ,在实际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在实际工程中 ,由于前期将设计和施工联系起来考虑了 ,省去了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变更而引发的索赔 ,因此对整个项目的造价有利。
2 常见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缺陷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式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分别是前期投资策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在我国的现行的管理模式中 ,各方在实际管理中 ,往往容易发生合同以外的纠纷。综合来看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在建立制度实行过程中 ,监理单位的职责是监督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等三大任务 ,其工作强度与实际的话语权以及相应的收益不一定成正比 ,因此 ,导致了监理方的积极性下降 ,容易导致的后果就是项目的质量不合格、以及工期的拖延 ,又或者是赶进度而导致的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其次 ,监理单位的作为业主方的代表 ,在工程进展方面本应该有足够的管理地位 ,但实际中 ,很多项目的施工方直接与业主方接触较多 ,也逐步减弱了监理方的管理力度。
3 电力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
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在长期的运营中处于垄断地位 ,因此在市场中即使不进行较大的变革,依然能够保持企业的持续盈利,然而 ,在我国提倡的市场经济改革大流中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变革的潮流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我国电力市场中 ,由于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实际作用 ,需要对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通过改变管理模式达到发挥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而在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中 ,可以进行创新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创新管理体制
有效的管理体制能够约束权力的滥用和促进人才的发展 ,电力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且电力行业在行业竞争中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国家对大型电力企业有着政策倾斜 ,因此 ,在该企业中 ,一旦体制不够完善 ,将会产生腐败的空间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 ,创新管理体制 ,依据企业的特殊形式和目标 ,具体规划 ,坚持科学发展观 ,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
3.2 引入现代管理模式
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种种弊端产生 ,因此 ,需要运用现代的管理思路 ,对现代的管理理念灵活运用 ,融入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在现代管理模式中 ,往往强调服务性 ,即用客户提体验来判断、评价企业的管理水平 ,从而倒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进行自身综合实力建设。在引入现代管理思维中 ,能够对公司文化、工作氛围等无形资产建设提供很大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产业中很重要的一项产业 ,电力企业应该对市场环境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 ,将风险应对措施提前制定。
3.3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一个长久的企业必然持续履行着社会赋予的责任感 ,因为作为国民经济产业 ,电力行业的管理原则除了稳定国家内部的用电需求 ,还应该将部分所得利润回馈社会 ,履行社会企业应该承担的义务。电力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因此电力企业在社会中同时也扮演者资源分配的角色 ,要从社会大局出发 ,承担社会责任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4 加强团队建设
团队成员作为基本的组成部分 ,需要对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因为在任何市场中 ,发挥最大效益的始终是团队的成员。因此 ,在现代管理体制中 ,加强员工的管理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力争达到企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良好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 ,通过各种奖惩措施 ,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 ,继而增强团队的竞争力 ,为企业应对各种风险做好充分准备。而加强团队管理 ,可以从指定奖惩措施、具体组织结构、工作强度安排、员工的优势互补等方面着手 ,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凝聚力。
4 结论
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在现行的体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 ,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对于未知的社会环境 ,电力企业应该适时做好面临风险的准备。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 ,电力企业应该从现有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出发 ,正确认识其中的利弊 ,采用新的发展手段 ,从企业自身建设角度出发 ,逐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使之在社会竞争中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作者:张勤渔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荆州市荆州区供电公司
一、电力企业工程预算的弊漏分析
电力企业工程的建筑施工,关系到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要保证建筑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需要做好工程预算工作。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工程预算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1价格体系混乱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工程预算的费用制定和工程预算编制上,基本上都是按照计划计算,以预算中的价格进行记录,不符合市场实际的价格体系。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电力工程造价体系,基本上全部由原来的电力工程部制作,按照一定的标准、规定和方法组成。因为电力企业部门的供电建设会因为不同的因素发生变化,一些制度已经不符合当前供电建设的需要,对价格的标准要求也不适应实际的建设价格体系,导致价格体系混乱,与实际脱节。
1.2工程预算不符合实际
电力企业的建筑工程,通常都会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需要进行多层审批,过程复杂,耗时较长。所以,在进行供电工程预算审批的时候,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预算,及时进行预算审批。在工程预算工作中,虽然预算审批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如果过于强调,会造成估算不能约束概算,无法保证概算工作对预算的控制作用,致使资金过量使用,资金管控与实际资金不能结合,从客观条件来说,不利于供电企业完善造价约束机制的形成。
1.3监督体系不健全
供电企业工程预算的现行预算体系,没有建立和资金管理之间的有效联系,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约束机制和监督体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预算制度已经不符合目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缺乏专门的考核和监督,需要供电企业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适应供电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提高工程预算水平,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
二、改进工程预算的措施
2.1增强工程预算的科学化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的时候,要重视工程预算,因为工程预算是控制施工期、把握和控制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所以,供电企业应该增强工程预算的科学化,通过不同的方法,保证工程预算工作的进行。
2.1.1符合法律、法规。工程预算工作的科学化,可以通过价值形式对电力建筑工程进行控制和建设,实现实时监控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要保证工程预算的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要求,适应财务发展规律。
2.1.2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素质。因为电力工程预算涉及到很多部门和专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在进行工程预算这一有很高专业性要求的工作时,需要编制人员熟练地掌握和全面地了解各种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资料,特别是工程建设方面的,要对原材料进行学习和把握,控制施工进度,明确施工要点,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正确应用施工技术,促进工程预算工作的进行。
2.1.3结合市场体制。科学的电力工程预算,需要结合市场体制,制定适合供电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制度。因为工程预算工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所以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认真执行定额条款,降低工程成本,及时了解市场价格体系的变化,才能做好预算准备,保证电力工作的正常运行。
2.2重视预算审核工作
电力工程的预算审核,需要制定严格的审核预算流程,明确编制依据。增强预算工作的能动性,需要对工程计划进行审核,确定建筑面积,应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提高建筑质量。保证审核定额符合规定和要求,认真核实工程预算的范围,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
2.3提高工程预算管理意识和水平
2.3.1加强预算工作管理。提高工程预算工作水平,需要不断地对工程预算管理制度作出调整和改善,找出电力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现象和原因,结合供电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预算方案,保证工程预算工作的进行,促进供电企业电力工程建设工作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3.2进行人才培养。提高资金防范风险意识,保证工程资金的安全使用,需要对电力工程的建设工作进行工程预算。提高工程预算管理水平和建筑质量,需要电力建筑工程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在进行电力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张晓春 单位:国网四川都江堰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近年来,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提高电力系统设备运行可靠性,确保供电质量,电力企业加大大修技改投资力度。因此,有效实施大修技改管理工作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尤其重要,这需要电力企业不断改进大修技改项目管理模式,贯彻精益化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规范项目管理机制、完善项目管理流程、强化全过程管控,提升项目管理效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电力系统大修技改重要性分析
所谓电力系统大修技改是指电力设备及其他生产生活相关设施因运行时间较长,为延长使用年限、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需进行改造和大修。其中,技改是指对设备及其配套附属设施、生产建筑、工器具、仪器仪表、生产车辆、办公场所、教培基地、物资仓库等进行更新、技术改造、完善等,修理是指对设备及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及福利设施、生产建筑、办公场所、教培基地、物资仓库、车辆等固定资产的主要部件等进行周期性更换、修理和维护。大修技改工作作为电力企业重点工作,能确保资产健康有效运行,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2大修技改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电力企业大修技改项目管理机制、流程与精益化管理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2.1项目管理不够规范,规章制度未能刚性落地执行
随着电力企业发展,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逐步科学完善,企业结合实际制定了大修技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制度,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相对规范,但因大修技改各层级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未能及时学习掌握规章制度,导致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随意性,制度刚性执行情况不理想,使得制度的引导性和约束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大修技改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力度不到位,造成工程全过程实施过程管理流于形式,而企业缺乏对执行制度不力甚至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考核,这大大影响了大修技改工程的实施和质量。另外,不同业务线条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管理职责未按线条进行分离,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审核审批因分管领导不同而出现混乱,项目管控存在较大难度。项目管理人员定编不清晰,人员配置不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人员不足、管理水平不高与日益精细化的项目管理要求之间存在严重矛盾,影响项目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2.2成本控制意识薄弱,成本控制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较多供电企业大修技改成本控制意识薄弱,成本控制未能有效渗透到项目全过程环节。项目立项时不严谨,可研估算深度不够,未能充分考虑闲置物资,缺乏对对所需成本的预估和投资经济效益的充分评估,造成成本浪费;成本全过程管理过程中未做到有效管控,在项目的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结算等环节涉及到的设计成本控制、招投标费用成本控制、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等沦为形式化,导致项目核算成本与预算成本出入较大;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不高,部分项目造价水平虚高,有待进一步规范;项目成本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系统不够科学,导致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管理工作受到忽视,成本控制工作难以正常进行。
2.3项目实施管理“前松后紧”,未能均衡实施
项目管理不够精细化,未能强化全过程管控,导致项目管理效能仍较为低下。项目实施策略不够科学,项目管理人员年初制定实施计划针对性不强,有时仅凭借经验进行管理,未能结合物资采购周期、施工预算与图纸编制、招投标周期、停电计划等实际合理安排项目施工窗口;项目负责人未能保障项目严格按照计划推进,计划出现偏差时未及时制定措施有效控制工程进度;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未严格监控计划执行情况并进行通报和指导,以上种种导致项目实施“前松后紧”、年底集中施工、集中结算现象较为突出,安全风险及审计风险较大。另外,项目全过程管理从立项、实施到竣工结算、后期评价等涉及项目审批、管理、建设、协同等不同部门和不同管理负责人,若过程中出现问题未能及时沟通解决会导致项目实施进度不受控。如未按计划完成设计工作、物资采购周期长导致采购进度滞后于计划而未及时跟踪解决、合同审核审批不及时、施工进度滞后等问题均会影响项目整体实施进度。
2.4信息系统成熟度有待完善,系统运用效率有待提升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均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通过信息化应用平台,将大修技改项目从前期规划、立项、计划、招标采购、合同编制审批、项目实施、后期评价、档案管理等纳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过程管控,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大提升。但项目管理系统应用流程繁琐、系统不稳定、系统运行仍不时存在较多问题,导致项目管理人员在系统操作时因解决系统问题而花费过多精力,工作任务完成效率不高,影响项目精细化管理。
3大修技改工程项目管理措施探讨与应用
3.1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加大宣贯培训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刚性
各级供电企业应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制度的承接落实,及时进行本地化修编,以适应实际项目管理工作需求。加大管理制度宣贯培训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人员和其他设计、监理、施工等外部单位相关人员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管理水平,确保制度贯彻执行。提高制度执行刚性,规范项目管理工作开展。明确不同线条不同管理部门的职责,合理解决项目管理人员定编问题,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3.2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深化成本精益化管理
为控制项目成本,避免出现浪费,需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深化成本精益化管理。成本控制需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项目前期立项详细测算各环节成本、总体投资规模,充分考虑项目优化,保障可研深度,减少方案重大变更;设计时全面优化设计,严格管控设计深度和质量,加强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应用,加强设计方、业主方的评审管理,不断优化经济技术指标,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尤其要明确项目造价管理目标,利用估算、概(预)算管理对项目造价进行控制,保障初设概算、施工图预算均控制在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范围内,工程结算费用控制在概(预)算之内,实施过程避免因项目内容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竣工结算超预算、甚至概算的情况,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加强项目变更及设计变更管理,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若发现结算费用高于预算费用,则应积极查找分析原因。成本控制还需注重动态控制和结算总结分析,及时对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费用进行差异分析,开展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结算等各阶段造价对比分析,查找问题并剖析原因,积极采取改进措施,确保有效控制项目实际成本。
3.3强化项目全过程管控,推进项目均衡实施
为避免每年大修技改项目集中在年底施工与结算,需强化项目全过程管控,提升项目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大修技改项目全过程包括决策、设计、实施、验收、收尾等阶段,为加强过程管理,需明确各相关部门和项目管理人员职责,明确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立项、设计、外委发包、造价、施工、结算等各项管理流程,完善项目安全管理责任机制,贯彻落实全过程管控责任链,确保大修技改项目实施规范化管理到点到位。为确保有效推进项目均衡实施,需提前筹划、倒排工期、统筹安排,并逐级督促、全力跟进落实、定时进行考核并积极反馈改进。需建立健全计划管理机制,科学安排工程进度,使项目实施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按照全过程管控管理理念及大修技改项目管理前期、计划、实施、后期等各阶段,为各关键里程碑节点制定全过程管控进度表,同时,强化计划管理及需求调整,能及时根据项目实际实施情况调整进度计划,刚性执行项目进度计划,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3.4推进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确保应用深化
推进信息化系统一体化应用,提升实用化水平,实现大修技改项目准入与设备台账、缺陷隐患、状态评价、风险评估等信息动态关联;实现生产项目全过程管控,管控项目前期规划、立项、招标采购、项目实施等,动态跟踪项目实施进度;实现设备资产从投资计划、设备采购、工程安装、运行维护、退役报废等全过程精益化管理。同时,通过不断优化系统,解决系统流程繁琐和不稳定问题,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系统应用效率和应用水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大修技改项目管理至关重要,科学全面的管理工作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为电力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提高其经济效益。因此在开展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及时针对发现的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并加以执行,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
作者:丁瑞蓉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潮州供电局
【摘要】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暴露出的技改大修工作中存在管理模式落后问题,已经成为造成质量问题和影响系统安全性的症结,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技改大修工作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在分析管理模式落后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电力系统;技改大修项目;管理模式;改进与创新
引言
实施技改大修工作是电力系统设备升级改造和运行方式调整的必须工作,还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加大对电力系统的大修与技改的项目管理,可以确保电力企业中资产健康有效的进行,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效的实施电力系统技改大修工作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非常关键,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电力系统技改大修项目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作为电力企业重点工作的技改大修工作也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来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年来虽然在技改大修的管理工作方面已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在大修技改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可以将技改大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划分为四个方面:(1)管理缺乏制度约束。一直以来,很多电力企业在明确技改大修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技改大修工作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这就造成开展技改大修工作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约束,给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创造了条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在突然发生之后才逐渐被企业认识,制度约束的缺失造成了技改大修管理工作的不规范、不全面和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管理体系缺少对于不可预见性问题的预防和隐患的排除。(2)管理缺乏规范性。有些电力企业虽然有技改大修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定制度时多别处照搬过来,制度不能完全适应企业自身情况,存在制度的条款模糊,对于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以及缺少规范的制度运行流程,这些都是制度不规范的表现。再者技改大修工作通常时间跨度较大,这也导致了企业对于规范技改大修管理制度工作重视性的下降,在此项工作上分配的管理人员不足,往往只是由主管部门牵头完成技改大修工作的报批、招标以及结算工作,具体项目的管理以及现场的落实则多由具体下属部门组织,如此形成了分散的管理环境,各个部门多数沿用各自部门已有的管理制度,这也造成了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在具体执行时候存在很多欠缺,不够规范。(3)管理缺乏全面性。电力企业在实施技改大修管理工作时候往往不够全面,电力企业对于技改大修项目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够贯穿工作全过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同时在实施大修技改工作中也容易发生分项遗漏的现象,这些都是管理不全面造成的。虽然电力企业在项目审核、立项、图纸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结算、资产登记、资料归档等工作都有各自的规章制度,但是目前没有形成完整贯穿于整个大修项目自始至终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只针对于自身所处的环节,这样容易在衔接过程中出席问题,也不具备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4)管理缺乏力度。尽管目前电力企业也针对技改大修项目进行管理,但是管理力度不强,表现在制度的落实和项目整体的推进协调中。虽然一些单位也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对执行不力甚至违反规定制度的行为缺乏必要的考核,这很容易导致工作执行过程中管理部门互相推诿责任,工作落实不顺畅,工作现场管理失控等现象,逐步演变为制度流域形势,最终制度名存实亡。
二、探究电力系统技改大修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的内容
结合以上分析的电力企业对于技改大修项目管理现状来看,目前技改大修项目的管理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结合新形势,创新技改大修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提升来完善电力企业实施技改大修工作的内容,提高工作的效果,具体措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首先完善电力企业针对技改大修工作的管理制度体系,结合已有的制度并根据企业对于技改大修工作的管理要求以及管理部门分工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技改大修管理制度,制度应该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要设立动态的制度运行监督体系,确保管理制度随着技改大修工作开展的全程监管作用,此外重要的是建立考核制度,严肃制度执行的纪律性。通过以上制度层面的具体工作,推动技改大修工作的良好开展,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彻底客服工作中存在的拖沓、推诿、缺少沟通等弊病。(2)明确各主体责任。按照实施技改大修工作的工作内容对各个管理部门和实施单位应该履行的职责进行明确,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要求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和内容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工作的具体措施,责任落实明确到具体的人,充分调动参与技改大修管理工作全体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要做到在实施过程中各主体明确自身在落实具体工作时候的任务、目标以及要求,并且做好落实。通过责任的明确,切实推动从企业领导、部门管理人员、现场部门负责人到基层职工全员负责的工作氛围,推动技改大修工作的顺利开展。(3)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技术管理工作。电力企业落实技改大修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施工现场,针对技改大修工作主要针对输电线路、变配电室以及配电设施的具体工作环境,要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技术管理工作。电力企业的技改和大修工作主要针对的对象多数为正在运行的设备,工作环境中运行设备和停运设备交叉存在,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多种关联,因此必须针对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做好电力系统内部施工的安全和技术工作,掌握设备性能和运行参数,结合电网作业规程,认真做好现场的施工组织工作,制定符合电力系统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掌握设备的技术特性,熟悉变配电站运行环境,除此之外,每个具体的班组还必须设置专职的安全监督人员,全程对工作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确保作业人员和电力系统在运行设备的安全。结束语技改大修工作是电力系统的重点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因此,作为主管部门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改进并创新技改大修项目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此来推动技改大修工作的良好开展,保障电力系统设备的可靠运行。
作者:韩天柱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
1电力企业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相比于传统能源,电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取暖为例,传统的取暖方式是燃煤、燃气取暖,这两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煤和天然气,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用电能取暖,可以带来更完美的取暖效果,而且价格低廉,节约了煤、天然气等资源,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的排放量,减少了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能应用的领域越加广泛,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能的产生、运输、调控都要以电气工程为支撑,电气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能的使用效率,因此人们对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升。电气工程的系统非常复杂,存在的环节较多,目前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电气工程设计水平不高,施工图纸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导致施工过程不断变更,影响工程质量;有的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施工材料以次充好,导致施工工序不合理,设备质量不合格。影响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人是电气工程质量的创造者,电气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电气工程的质量高低,有些电气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不够,无法满足电气施工的要求,还有部分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电气工程施工质量较低;其次电力企业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再次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不严格,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够,导致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混乱,很多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并应用到电气工程中。
2电力企业加强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电气工程质量关系着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任何一个电气工程质量问题都会给电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某一线路跳闸就会导致大面积停电,为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在质量控制上下工夫。电气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施工阶段的控制及试运行阶段的控制。
2.1电力企业电气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
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针对可能影响电气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电气工程是专业性很强的工种,要求施工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在施工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工程质量的责任意识,使施工人员的素质满足电气工程施工的要求,提高工程施工管理和实体质量水平;培训结束后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要求技工人员持证上岗。所有进入现场的电线、灯具开关插座及配电箱柜、变压器及相关设备等电气材料必须提供提供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及使用说明书,禁止不合格的电气材料进入现场。进口的电气设备还要提供商检证明和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性能检测报告以及中文的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除此之外,在施工之前还要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要全面、完整,特别是对于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要及早进行交底,使技术人员心中有数,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质量能满足顾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具体到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就是电气工程不仅要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还要满足业主对于电气功能的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提出质量预控目标,明确项目经理、电气工程师、质量检查员等各方的责任,实施全面管理。在施工阶段要根据工程的特点,确定质量监控方法,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措施。在穿线的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管路不通和漏做接线盒,为此在穿线的过程中要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导线,严禁擅自改变导线规格、型号,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单股铜芯线可采用阻燃型安全压接帽压接或搪锡,压接帽使用的压接钳必须是专用配套的“三点抱压式”压接钳,搪锡部位应做到均匀、饱满、光滑、不损伤导线绝缘层,强、弱电线路不能共管、共盒,双电源电缆不能共管。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在电气工程中使用的数量较多,规格不等,电缆质量的高低对于电气工程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若电缆质量达不到设计的要求,极有可能引发事故。在施工过程中要对电缆严格审查,分门别类作好标识。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力度,结合具体的施工部分提示技术交底的有关要求,严格工程中间验收,定期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发生质量事故或造成返工浪费。
2.3电力企业电气工程试运行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
试运行阶段是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查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电气工程的试运行工作十分重要,关系着电气工程的质量,影响电气工程的运行安全。编制科学合理的设备调试方案,检查电气设备的参数是否符合《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相关规定,以保证电气工程安全可靠的投入运行。调试人员要了解被调试设备的结构原理,调试时做好记录,并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以避雷器的调试为例,用兆欧表测量避雷器两极绝缘电阻,1min,记录绝缘电阻值,当电压在35kV以上,绝缘电阻不低于2500MΩ时,则该避雷器的绝缘电阻正常;用接地线对避雷器两极充分放电,当电压在35kV及以下,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MΩ时,绝缘电阻正常。要根据暴露的问题以及用户意见及时组织整改,保证设备在调试过程中运行良好,无异常现象发生。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在实践中常常出现低压开关柜内回路开关的动作整定电流与设计不符,供货的开关大小满足不了要求等问题出现,因此要仔细检查,核对图纸,加强对配电装置的调试。
3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3.1质量第一的原则
电气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施工中要自始至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3.2以人为控制核心
人是电气工程施工的主体,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就是做好人的工作,以人为核心,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高的质量。
3.3预防为主
事先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重点控制,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控制,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4以数据为依据
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以具体数据为主要评判依据,更加的客观公正。在评判电气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时,必须制定量化的数据指标,用数据说话。
4结语
能源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随着能源危机的凸显,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来节能降耗,电能的广泛应用,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硫、重金属、灰渣排放,净化空气,实现雾霾明显改善、能源开发显著提升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使电能更好地发挥替代作用,需要每个电力工作者正视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施工阶段的控制及试运行阶段的控制,切实提高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率,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确保电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盖玉金 单位:秦皇岛兴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审计类型单一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工程造价、项目决算、专项审计、工程审计管理等,但是目前的审计类型单一,覆盖面不足。内部审计对工程建设阶段的关注度高,但忽略了资产运行阶段,运营的效益缺乏深层次的论证,缺乏对资产管理的全面揭示。审计的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大多电力企业在制定审计制度时都是采用借鉴的方式,盲目的跟从,自主性不足,导致审计制度无法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此外,有些审计单位有制度也不参照,随意性大,导致审计制度成为了纸上谈兵,无法贯彻下去。
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策略
1.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要求比较高,是一种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行为,审计人员要有风险评估、识别、预防等技能。要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其一,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计划,基于企业的实际项目,锻炼审计人员的经验;其二,采取送出去深造、专题授课等形式,提升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其三,提高审计人员运用信息平台的能力,可以实现网络化的办公,提升效率。
2.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因而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审计制度,还要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并要求审计结果向委员会报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可以提高审计的质量,主要包括工作规范、审计专项评估、监督制度、评价制度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进行内部的调研,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完善审计制度;其二,审计制度的制定需要确保其独立性,将监督力量纳入进来,确保审计工作不受影响。
3.整合审计资源
当前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比较混乱,审计人员的精力也比较分散,造成审计的效果不佳,因而要整合审计资源,进行集约化的审计。一般是审计垂直化管理,在安排审计组织架构、审计分工、审计专项时纳入到一个体系中,自上而下形成系统,充分挖掘审计资源,协调一切有利的因素,提高审计效率。此外,整合审计资源可以引入外部的力量,以完善内部审计的不足,从监督、建议、评估等方面进行补充,扩展审计领域。
4.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审计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从全盘考量,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审计,将审计延伸至电力企业的所有领域,确保资产管理的成本效益,从初期预算、项目筹划建设、运行维护、报废等各过程进行审计,完善资金流的监管制度,确保成本效益的最优化。此外,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审计需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在电力企业,应将所有的固定资产都纳入到审计、监管中来,减少暗箱操作,更好地保护企业的财产。
5.做好审计沟通工作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涉及到多个部门,与多个部门都要进行信息的交流沟通,但是由于内部审计利益纠结,某些部门不配合工作,造成审计无法顺畅的展开,因而要做好审计沟通工作。对于沟通的工作要做好书面备案,并经对方的签字,沟通结束之后,要感谢对方的合作,取得对方的理解和信任,并说明下一步的工作,为后期的审计打下基础。此外,审计沟通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审计人员要适当调节谈话的气氛。
三、结束语
电力企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电力能源,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质量,而且新时期的电力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提升其财务管理的水平是关键。目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诸多的弊端和限制,导致审计工作的效率不高,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应对的策略,希望为提升其工作的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王粤 单位:廊坊市供电公司
1.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电力建设项目中,由于施工单位较多,存在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量逐渐加大,而且各施工单位对档案归档的要求及做法大不相同,因此促使档案管理的本质要求主要发展至规范化。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构建一套具有科学、合理、适用且操作性强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是有必要的,管理制度主要将组织领导、管理体系、职责分工及奖励惩罚等内容包含在内,还应对档案材料进行区别,从形成、收集、归档范围、分类、整理、立卷归档、竣工文件编制及交接验收等工作进行详细要求。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初期,档案管理部门应对施工单位分发相关规范、要求及该企业的项目文件归档说明,确保在对资料的收集及对竣工资料编制时标准相同且职责分明。通过对档案管理行为的规范来促使参建企业档案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提升档案管理的归档质量。
2.项目工程档案建设及工程管理的方法
电力企业项目工程具有参建单位多、施工工期长的特点,因此,工程档案数量会逐渐加大,且内容繁多。单项工程完工时间也大不相同,对项目工程档案收集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项目工程建设的开始,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形成。当工程竣工以后,档案逐渐趋于完整及准确。要想使档案的客观性得到保持及维护,关键在于从工程项目初期进行控制,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落实:第一,工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同时进行。第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竣工材料进行积累、争辩及审定。第三,在工程竣工及验收阶段,要确保有一套合格完善的竣工验收档案。为了使电力工程档案逐渐趋于完整、准确及系统,应通过在平时对档案进行收集及积累,逐渐将事后控制转化为事前控制,将项目档案管理逐渐由末端向前沿转移,促使后续工作逐渐转化为前置条件,促使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样在程序管理中应用,进一步将工程档案管理在工程项目筹划、开工直至竣工验收都进行有效控制。
3.提升档案收集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在电力建设工程中,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档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的项目档案对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所涉及,在整个工程建设得到应用,因此,工程建设档案的收集不仅仅是档案人员的责任及义务,为了使工程项目档案逐渐朝完整、准确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是需要参与建设的所有人员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在工程项目中,对整个情况作为了解的则是工程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及施工单位,大多数档案主要是从他们手中产生,也是日后运用档案的主体,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对档案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负责,而档案人员则是对档案的标准化及规范化进行检验。为了确保施工单位工程档案能够移交顺利,在工程立项之后应立即对档案进行交底:(l)在工程立项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对项目管理部门进行交底。(2)在工程开工以后,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管理部门应对参见单位进行交底。(3)在工程开工之后,项目参建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进行那个交底。通过召开会议、在施工单位现场进行指导的方式,加大档案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的沟通,针对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归档范围、分类、组卷整理、编制竣工图及交接验收等方面的档案要求问题来向专业资料人员进行提出,通过对项目档案管理政策法规的学习,促使档案人员的思想、认识及做法得到有效统一,进一步对档案质量得到控制,避免由于意见不同而出现返工现象发生。
4.电力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电力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在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中相互融入,促使档案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次,通过将重要的资料输入电脑,不仅便于管理人员的查找,而且在后期进行查阅时也较为方便。因此,通过计算机的应用,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随着大量电子文件的出现及应用,档案逐渐向数字化发展发展。不仅将档案室逐渐朝数字化发展,使档案信息管理中注入新颖的方法,而且还能将历史数据通过文、图、影、像的方式逐渐表现出来。现如今,档案管理中运用的模式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工作电子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工化的方式,主要对档案的收集、接收、整理、保管及利用等。在对电子档案保管的同时,应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对实体档案进行手工整理及归档。现如今的电子工程设计档案中主要的存储介质则是纸张,在根本上对档案的利用率造成阻碍。加大对计算机系统及数字设备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手机、归档、储存及管理,在对电子档案的归档管理中,运用数字化及网络技术,促使纸质载体逐渐向数字载体转化,并在网络中得到传输,促使档案管理逐渐趋于信息化。通过档案集中存储并结合数据库技术来进行整合,促使档案建设逐渐信息化,促使原有不同的档案资源载体逐渐朝数字化信息转化,对现有的纸质、照片及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有效的向企业提供网络化档案信息。构建科学合理的文件归档,通过对管理系统的保管及利用,促使档案建设的信息化与企业建设的信息化逐渐同步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中,真实完整的工程档案作为一项较为宝贵的资源,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作为基础性工作,工程档案的收集应从点点滴滴做起,运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能在电力企业建设工程中得到有效利用。
作者:胡香妹 单位:国网安徽电力宿松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迫切需要改进大修工程管理工作思路,综合、有序、系统地开展大修工程管理的工作,本文从全局的角度提出了供电企业大修工程管理的对策思路,旨在通过落实相应的管理理念,在逐步提高供电企业大修工程管理人员的意识、责任、工程流程的同时,逐步提高全局的大修工程管理水平。
1细化岗位职责,优化管理体系
大修工程管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体系,必定会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益。所以,有必要从大修工程管理整个流程的细节入手,细化所有相关岗位及外部单位的职责,量化岗位工作考核指标,确立奖惩方案,做到有章可依、有制可循,通过日常工作实施,日积月累经验,不断改进管理流程、优化管理体系,逐步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一种带动企业良性发展的健康机制[1]。这也正是我们创先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旦大修工程的日常管理成为习惯,必然会减少分散管理所必须的相关耗费,节约企业的资源,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制度先行,执行在后
必须使大修工程管理制度与主动执行有机结合,发挥所有人员的主管能动性,积极有效沟通,清除重复做工与管理死角,提高管理效率。这就要从如下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各部门及外部单位确定工作的目标,搞清楚自己目前的工作需要做哪些改进;应该从哪个地方开始做起;可以借助哪些工具与资源。其次,要做好大修管理这个无形团队间的沟通协调,确认自己与他人的职责范围、数据统计内容,管理过程中做好必要的信件、电话等沟通,让工作变得相对顺畅。再次,排定工作顺序,及时汇报大修工程管理情况,需要领导协助解决的问题,做一个执行力较高的员工。
3定期对大修工程管理进行分析总结
“回头看”,理性认识以往工作实践。通过总结,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大修工程管理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通过总结,也可以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大修工程管理工作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在分散、零散的数据做中寻找规律及变化,这不可能是一日之功,需要对日常工作经常分析,定期比较,经验来源于实践,但更多的是善于分析和不断总结的成果。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更可以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工作能力,提高个人的管理领导水平。
4重视大修管理岗位人员配置
大修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工程、财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经验。一方面,大修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多种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这是作为大修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另一方面,需要对工程计划、财务、生技、项目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等开展适当的交叉培训,使得工程计划、财务、生技、项目管理、审计等各个环节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相互理解,工程流程衔接运转流畅。另外,管理者通过"目标"进行管理,而不是手段。大修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相关人员需要确立简洁明了、可以有效传达的目标,在目标管理体系下工作的人参与目标制定工作,根据结果对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对于管理的评价和奖励更客观、合理,很大程度上激发为完成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
作者:刘玉红 单位:广东电网公司湛江供电局
工程管理软件的应用效果
1)使部门之间沟通更加及时有效。比如工程合同完成签订后,该软件会自动提醒相关人员制作工程任务单,并将设计图纸等资料提交至工程部相关专职处理,安排施工计划。而软件应用以前需要公司业务人员将纸质设计图纸交至工程部方可安排施工。2)实现工程项目数据共享。如对公司各区域的决算人员来说,能很容易的查询到每个工程当前的进展状态、完工报告等信息,以此来决定是否可与用户进行工程结算。而以前则需要工程部将审核后的纸质完工报告移交给决算人员,方可与用户结算。此外,通过该软件公司管理层人员能很方便全面的了解每个工程的收款情况、施工情况、结算情况以及每个月的工程汇总等。3)工程项目的进度更加透明和可追溯。相关人员通过该软件的工程进度图,能一目了然的查询到每个工程目前所处的状态,知道工程正在哪个业务环节处理。而以前则需要通过大量的电话询问,方能知道工程进度情况。4)工程材料成本控制更加有效。软件根据工程预算控制材料发放,超出指定范围的材料不被软件认可。如有特殊情况,需进行工程量变更,经审批后,才能进行材料的调整,这样就减少了人为的差错。而对于公司平均每月7000多张的领料单,以前对材料的领用则没有一个很好的控制机制。5)规范工程管理各个环节的业务管理流程。工程从立项到决算都处于可控状态,使原来需要人为控制管理的环节通过软件严格控制,减少业务管理的不规范性。6)工程资料归档更加方便有序。将工程资料进行归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传统的文件归档,工作量大,占用地方多、查询麻烦且容易丢失,而应用该软件后,每个工程的相关资料可全部保存于服务器内,且查询非常便捷,另外,考虑到安全问题,对软件数据定期进行自动备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7)通过材料采购申购单、采购订单、外购入库单、材料出库单的应用,实现了配网工程材料采购成本的自动归集,大大降低成本计算的工作量。8)物资管理模块和工程管理模块集成应用,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工程管理软件中材料领料申请单可以直接生成材料出库单并进行勾稽。9)软件可以自动根据仓库的出入库记录为财务和采购管理提供帐表,为财务帐、材料帐和材料实物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10)实现各个单据间的穿透查询,如可以通过工程立项查询到领料的数量和时间、采购成本、出入库时间等等,为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提供数据化记录和追溯功能。
工程管理软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由于该软件上线时间不是很长,且部分功能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该软件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软件运行不够稳定,偶尔会碰到运行出错的状况,希望开发方后期能对软件的性能做进一步的提升。2)在现有的模块范围内,需进一步满足一些在特殊情况下的业务管理需求,使软件得到持续改进。3)在软件操作的人性化上多个地方还将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提升软件的客户体验。
结语
任何一款工程管理软件都仅仅只是一种工具,都需要通过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人员具有较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工程管理水平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工程管理软件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裘军良 单位:杭州市电力局
摘要:
近年来,我国电力需求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为了满足不断的增加的电力需求,我国加大了对电力工程的建设和投资。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而过程中,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的收录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档案管理能够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的疏漏。本文就如何才能做好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电力企业;基建工程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通常较长,内容繁多、复杂,因此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也较大,为了避免档案管理工作出现错漏,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方式、统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监督和重视,以此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要从电力工程建设的最初期开始,将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文字、图纸等内容都需要进行明确的分类和管理,避免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产生错漏,还要确保前后期的档案内容一致。因此,做好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1.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档案管理能够有效确保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其是工程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对电力企业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次,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基建工程档案囊括了整个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过程和内容,能够准确而真实的展现出电力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是企业工程投资的重要凭据,也是有效的法律依据。基建档案贯穿了整个工程项目,是对电力工程最真实具体的记录和体现;最后,档案记录能够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美国某核电站为例,由于该核电站没有做好前期的档案搜集,导致后期档案出现了缺失和一楼,进而导致整个核电站的建设都出现了困难,最终政府不得不将该电站由原有的核电站改为常规电站,从而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为了确保电站的完善建立,保障电站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其为电站的设计、维修等多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建设成本,提升了建设效率。
2.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过于注重工程的经济效益,并且受到工程建设期限的影响,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往往将侧重点放在工程项目之上,忽略了档案管理和收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出现漏洞和缺失,严重的影响了后期工作。此外,由于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管理部门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和严格的监察制度,从而导致档案在搬运的过程中出现丢失、破损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
由于对基建档案管理缺乏重视,电力企业对管理人员的选拔也较为宽松,从而导致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从而导致档案管理的工作团队整体工作水平较低,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缺乏专业的知识经验、操作生疏、责任感心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基建档案从录入到保存都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建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基建档案管理设备陈旧、模式单一
电力企业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不够,导致基建档案的管理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替换,从而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管理模式方面,长期受不到重视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管理模式单一的问题,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管理方式不够科学和有效,从而浪费了许多时间成本和各项资源。除此之外,由于工程建设的内容复杂,参加的人员较多,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审核标准得不到同意,影响了监督和监察工作的展开。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4)基建档案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传统的基建档案管体制仍旧存在诸多漏洞,大部分电力企业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进行档案的搜集和管理,岗位设置不健全,从而导致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当,进而影响档案的质量和资料的完整性。甚至,有很多基建档案管理部门所使用的管理设备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管理需求,从而导致档案资料的安全存在隐患。
3.做好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方法
(1)加强对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视
由于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对这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完善,使其不断向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为此,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增添各个管理人员,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鼓励管理人员和工程建设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如此,还要确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情况整理出适用于该项工程的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高效合理的对档案进行归档和分类,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条理性。通过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2)提升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电力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聘用的管理人员都具备相应的管理经验、专业的管理水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其次,企业单位可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交流、沟通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管理知识,加强管理工作的质量;最后,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审查,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有效满足工作需求,能够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和法律法规展开工作,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
(3)及时进行管理设备的更新,创新管理模式
先进完善的管理设备是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及时更换陈旧的管理设备,使其能够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从而保障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此外,创新管理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企业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还要根据工程的建设需求和建设情况设立专门的资料收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增添相应的工作人员,避免任何一人兼二职的情况出现,从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管是奖惩方案、管理体系还是职权范围都要进行详细的划分,避免工作的重复和错漏。及时进行档案的核对,降低档案的重复率、减少档案中存在的漏洞,使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完善工作内容,使其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江岩红 单位:国网福建上杭县供电有限公司
摘要:
电力设备建设是电力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电力企业基建工程投资规模的扩大,我国电力企业需要建立全面完善的基建工程预算管理制度,有必要分析我国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和创新意见。
关键词:
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
一、引言
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日益增长,能源基础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电力建设又是基建先导。我国人均用电量和发达国家差距甚远,从人均用电量来看,我国约为2000-5000千瓦时,与北美、北欧及澳大利亚等少数发达国家在一万千瓦时以上,德国、法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在5000-10000千瓦时之间相比,本身具有加大电力投资的刚性需求,对基建工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2015年1月5日,总理在走访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时提到要实现电力设备走出去的目标。这对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正面临严峻挑战。2014年国家电力投资达3855亿元,增长14.1%;2015年,国家电力公司加大电力投资及建设力度,电力投资达4521亿元,同比增长17.1%,创历史新高。基建工程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内容多等特点,需要建设单位与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单位进行协商与合作,涉及到的管理内容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在基础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预算制定的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各企业经济效益。作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同时也是光伏发电量增长最快的电力公司,国家电力公司有丰富的基建工程预算管理实践经验。
二、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电力投资逐年增加,基建预算金额快速增长
目前,以成本费用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是我国电力企业基建预算的主导模式。基于我国发电能源资源禀赋特征和用电负荷分布,电力应推进更大范围内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如表1所示,2005~201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2.42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014年的5.52亿千瓦时,10年间增长了128.1%,用电量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用电量的持续增加说明我国用电需求在不断上升,工业化进程加速也促进了电力需求日益增长,因此电力企业基建工程投资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且投资数额庞大,总投资金额从2005年的4754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7805亿元,10年实现了64.19%的增长,电力总投资金额的增长较为迅速,但在2009年之后出现了一定的下降,电力企业的基建工程投资增速放缓。从投资结构来看,电力工程建设的完成投资金额稳步上升,从2005年的1526亿元增长到2014的4119亿元,增长了169.92%,而电源工程建设总体来看有所增长,但近年来呈现出了下降趋势,以由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结构转变为两者平衡的投资结构,在2014年电力工程投资占比超过了电源工程。投资金额的日益增加和投资结构的转变对电力企业基建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电力基建工程预算管理的三个阶段
(1)预算编制阶段。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编制工程项目涉及到的成本费用预算,主要是依据生产成本预算所遵循的管理流程进行编报。针对当年新开工项目进行预算编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结合企业年度已拟定的投资计划,依据原有设定的内控系数合理确定该年度的基建工程成本费用预算;其次,要重新分析企业续建以及以前年度已经结转项目,在分析企业续建项目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该项目建设进度、预计工程的预计竣工时间等;最后,不管是什么项目,预算管理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内控目标与累计支出,以确定该基建工程本年的成本预算。
(2)预算执行与监控阶段。电力基建工程在完成预算编制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执行与管控渠道,这需要预算管理成员将该阶段所涉及到的信息汇总至公司ERP系统。在执行该阶段管理工作时,公司需要依据生产成本预算所采用的执行与监控方案,同时要考虑参与本阶段预算管理流程的其他部门的工作特点,以恰当方式合理分配预算管理事项,并由企业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进行项目督导。此外,企业还需建立起工程项目的月份进度表及成本费用定期入账管理模式,实现对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支持。
(3)预算分析与调整阶段。预算管理的相关部门需要每月根据ERP系统提供的有关企业基建项目工程成本预算所涉及到的具体数据来分析本月该项目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预算管理的相关部门,要汇总整理不同条件对预算差异造成的影响,包括客观条件变化、工程实际执行进度变化等情况。为了有效保障基建项目的正常实施,企业还需定期调整原有设定的年度综合投资计划和工程成本预算。
(三)预算闭环管理链条初步建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已初步实现了企业基建项目的全面预算闭环管理体系,并且能够在综合不同种类工程管理流程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确定基建项目预算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控制环节,并依据此制定出不同种类的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所需的管理标准模板,形成较为标准化的项目预算管理流程。同时,在确立财务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企业采用尾端监督前端的办法,不断提高电力基建项目预算的闭环管理能力。
三、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的特点
(一)分层管理、分层负责的预算管理体系
我国电力企业规模普遍较大,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建立起了纵深型和分层次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并且分别将不同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在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监督部门和预算管理的其它责任部门进行划分,达到明确的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效果。
(二)作业成本法为主的预算编制方法
电力企业的部门数量较多,加之发电和送点设备调试比较复杂,因此主要以作业成本作为预算编制的对象,可以在对多个部门或多个产品的成本同时进行追踪,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基建工程成本,增强预算和战略规划的联系。
(三)全过程的预算管控
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涉及到投资、建设、调试等多个环节,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的预算管理也十分复杂,包括编制、审批、执行等多个步骤。因此电力企业加强了预算的全过程控制环节,在管理环节上实现全面控制,全过程预算管控模式具有全面性且实施效果良好。
(四)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的预算管理目标
我国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的预算管理具有系统整体性的特点,建立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预算考评的闭环管理系统,这三个阶段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使得预算的三个阶段依次交替、循环往复,共同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
四、电力基建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
电力企业的基建工程预算要求企业在具体活动实施之前准备好全方位的统筹安排,并有效、合理分配企业活动中涉及到的资源,这要求企业对实施不同阶段的目标有着较为清晰的界定,为电力企业最终实现预设战略目标提供前提保障。但分析电力企业各单位的预算管理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其不同部门之间的发展水平明显不均衡,特别是其中一部分部门对于衡量企业本身具有的投资能力和该项目投资具体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因此,电力企业在现有预算管理水平上仍需持续加强,对于基建工程的实际投资规模有着更清晰的认识与更为合理的测算,保证投资计划涉及金额的可靠性。
(二)预算管理不规范
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与管理知识的增加,电力企业对于基建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中,但即使能够做到依据现有的知识与数据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预算,并对预算进行坚定地执行与持续地监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目标的实现。对于电力企业各部门过去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年度预算会带来较大可能性的偏差,这就意味着预算制定的相关部门需要进行调整,并对于调整后的预算进行监控方案的改变,这无疑都会降低预算的权威性,也会使得预算管理趋于形式化,不能发挥出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闭环管理亟待完善
虽然电力企业已初步建立预算的闭环管理形式,但仍有许多细节亟待完善。首先,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在开展具体业务之前的检查阶段存在漏洞。对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的预算闭环管理而言,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保障闭环能够持续围绕项目运行。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既没有将预算管理的各环节内容进行有效分解,也没有将执行的管理职责进行清晰划分,那么在预算管理具体涉及到的滚动调整、动态监控以及及时纠偏等预期工管理将很难进行协调与运作。其次,电力基建工程的项目预算管理缺乏有力的基础支撑。但电力企业配置的预算管理模块能够对整个基建工程项目预算管理起着关键的支持作用。同时,模块功能还需要保持持续更新,以适应电力公司的新预算管理要求,来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效率,执行与监控过程的可操作性与方便性。最后,由于电力企业各单位承接的项目各不相同,在规模以及复杂程度上各不一致,模块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不同项目结构差异性,以便在公司展开考核时得到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价,提出更好的激励机制,提高各单位执行项目预算的积极性。
(四)预算权责的曲解
预算管理过程需要企业多个部分的配合与协作形成的管理体系,涉及到项目建设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公司除财务部以外的其他部门成员并不完全了解预算编制、执行与监控的全过程的真实意义和实务要求,企业很多部门仍然将预算与财务预算简单划为等号,认为具体的预算管理工作只需要财务部门完成就行,对于具体执行人员并不予以配合,造成了消极影响,不利于预算管理的目标的实现。
五、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预算管理完善建议
(一)培养财务预算管理团队,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组织
电力企业应该着力培养内部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这样有助于各个部门明确工作职责,便于电力企业统一、分级管理,提高效率。此外,在电力企业财务部门应该按照“预算牵头、专业审核、对口服务”的原则,明晰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工作,发挥专业化优势。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和培训,让电力企业内部的员工了解并熟悉相关预算管理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二)根据基建工程发展愿景制定基建工程发展计划
目前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处理问题的流程应改为先由电力总部根据基建工程发展愿景制定基建工程发展计划、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等相关约束数据,再根据下级具体的基建工程项目运营情况制定相应计划,下级基建工程项目根据总部制定的预算规程实施项目运作。另外,电力企业要建立更严格的数据库,对财务数据分门别类的归集、整理、储存,挖掘财务与业务数据中潜在、关联信息,运用统计方法寻求电力企业运作数据规律,模拟各种边际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目标预测值,使运作过程预测可量化、实施基建预算好操作、不过于依赖主观判断,为基建工程预算原理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重视预算管理考核,强调激励约束作用
在实际执行中,应该根据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所涉及的不同业务类型,分别设置考核标准,有所侧重,提高预算考核的专业性和可信度。对于考核计算的方法也需要适当改进,不仅需要观察完成情况与预算的差距,还应该重点关注业务指标相比于历史年度的进步、下滑情况,增强合理性。为了发掘到真正影响预算各项数据的原因,还应该将EVA、利润率等综合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以便了解相应的成本动因,这将有助于找到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的根源,进而提升经营业绩,提高管理效率。
(四)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在电力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统一的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在这一预算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借助统一由总部规定好的规程,对与各个层级的成本及预算,通过信息化数据化的方式实施,提高预算编制效率,满足不同层级的要求。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制定标准成本数据,在标准成本数据中明确范围、数量、标准,对于科研开发、工程建设这样要素多的业务成本,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通过细化材料、人工的耗费形成定格标准成本。对于差旅费、管理费用等日常运行成本,可以采用“动因分析法”,通过分析动因,找出成本的驱动因素以确定成本定额标准。
作者:张东 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电力企业基建工程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在项目开工前、施工期间、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阶段,对工程的设计审查、招投标、物资验收、工量确认、分项工程验收、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审查,从而使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费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全过程;基建工程;跟踪审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建工程作为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发热点”和“出血点”,尤其国家审计机关及电力企业内部专项审查对基建项目的监督力度逐年加大,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应运而生。跟踪审计将管理审计、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强、时间跨度长、审计程度深的新型审计方式。
一、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作为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建工程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时间长、投入人力物力多、与系统外单位联系紧密等特点,但基建工程管理缺乏自上而下、从内到外的全面、系统管控。正因为有其特殊性,所以基建工程一直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领域,也是内、外部审计检查的重点。长期以来,电力行业基建项目的审计主要采取工程竣工决算的审计方式,这是一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虽然在决算时节约了建设资金和时间,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即使在竣工决算审计中发现了管理漏洞,也由于不良后果和影响已经产生,问题已难以纠正,而损失的资金往往难以挽回。因此,这种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方式存在时间滞后、诉讼较多、风险较大、可控性不强等问题。根据基建项目管理的特点,从计划下达开始至竣工决算完成的全过程推广跟踪审计势在必行。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基建项目建设过程通常包括计划下达及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编制、招投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等过程。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基建项目从立项开始至竣工决算完成对所有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进行的全程跟踪审计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在设计招标阶段,对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初步设计的设计单位及跟踪审计的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
2.在施工招标阶段,审计机构完成对招投标工作程序与合规性的审核与档案的收集。
3.在项目实施阶段,审计机构完成对工程资金、物资管理、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方面的审核与档案的收集。
4.在结算、决算阶段,审计机构全程参与工程结算、竣工验收、资产移交、工程决算工作并审核相关资料,完成工程档案的收集。审计机构将工程档案移交给项目建设单位,并提交项目跟踪审计情况报告。在收集工程档案齐全后,项目建设单位配合审计机构完成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并完成审计报告工作。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全过程跟踪审计监控了基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等多方面的情况,因此可以及时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并能够采取有效对策,在第一时间将不利于工程项目管理和投资控制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化解风险,达到规范工程管理的效果,而这体现了“预防、服务、监督”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管理理念。
三、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注意事项
1.合理确定审计切入时机和重点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应沿着项目建设过程这条主线,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的要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审计内容的切入点。而一般是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影响较大且事后不能审计或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并把它作为审计的重点跟踪点。同时,还要体现跟踪审计的连续性、适时性,效率性。
2.科学制定审计操作规程审计操作规程对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重在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应根据基建项目的条件和特点,从确定跟踪审计项目计划开始,对跟踪审计方案的准备、通知制发、审计实施、审计意见发表、分期报告到竣工决算报告出具的一系列程序和文书,规范制定相应的规程。对中介机构参与的跟踪审计项目,还应对其风险控制予以明确,以保障全过程跟踪审计执行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加强资料归档管理工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建设,在完工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资金使用、项目管理、招投标最终均通过工程档案反映出来,因此,工程档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对日后工程项目审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建工程各类档案数量庞杂、卷帙浩繁,而任何资料的遗失都有可能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和审计的最终质量,因此,务必要高度重视基建工程资料的归档收集工作,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最好由熟悉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心强、认真仔细的专人负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采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跟踪审计的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有限,基建工程众多,以致难以投入大量的人员和精力应对所有的审计项目。因此应充分整合审计资源,优先考虑以内部审计和中介机构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设计。利用内部审计机构熟悉内部业务、易沟通等优势,结合中介审计机构专业人才较全面、业务较精通的优点,内外协作,更好地开展项目跟踪审计工作。
5.加强沟通协调沟通内容包括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落实整改情况等。加强沟通可以使项目管理单位随时掌握工程项目的进度和相关问题,从而利于提升项目管控力度的指数。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开展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由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审计监督”,将基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结算、决算等环节纳入到过程监管中,全过程跟踪审计将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识别与化解,使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强化依法治企、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投资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温泉 李增杰 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一)
1.强化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预算是控制工期、把控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第一手段。科学的编制预算可由基于价值形式控制工程过程和项目建设,实现整个建设过程的实时监控,以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科学的预算编辑,必须既要符合政策、又要提升素质。首先,电力工程预算要首先充分反映国家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并恪守行业政策与财务规律。体现在价值形式上的全面预算,要符合企业经营的发展长远规划和近期战略,同时也要体现企业的眼前经营业绩指标,符合企业生产、建设、经营计划以及有关合同、协议等。涉及到企业重大变革。其次,电力工程预算质量的提高必须以编制人员素质提高为前提。由于电力工程预算涉及太多部门以及太多专业、也存在太多变数,因此预算编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编制人员需要了解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特别是对于建设领域,要学习和把握原材料、工程施工进度、工序要点以及施工技术知识,才能对预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科学的电力工程预算既要看定额,也不能完全隔离市场。预算编制关系到国家、集体、人民的经济利益,在编制预算时,要认真套用定额,同时也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在认真认真执行定额条款的同时,要掌握工程单项成本,并及时了解市场调节材料价格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建设中的特殊要求及复杂工艺,也要有预算准备。最后,遗漏是工程预结算编制中最容易产生的失误,遗漏会导致企业收益受到损害。要有效预防遗漏,即结算编制人员在项目开始时,参照设计图纸绘制项目施工的预结算,比较项目预算图纸与工程投标清单,从中找出偏差项目、遗漏项目等,比如预算价格同合约价格有差异时,要立即向业主要求调整合约价格。在预结算编制工作时,严格参照审计后的图纸,将实际使用的材料量同抽样量相比较,并再次核查计算量。除此之外,须在工程施工时着重搜集有价值的证据材料,并保护好索赔的证据。工程项目中使用的信件和图纸都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系统整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在工程项目结束时更好地行使索赔权利。
2.增强主动性、强化预算的审核
当前,不少电力工程的预算是由施工单位来编制完成和上报的。电力企业本身往往只能被动核算,由此导致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多算和少算,严重影响预算的正确性,影响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电力企业本身由于行业知识所限,对工程预算业务不专业、不熟悉,在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取费标准等方面容易出现错算错套。还有是近年来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发展速度快,要求补充单价的项目较多,施工单位更能准确把握。另外,施工单位的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预算编制,是部分建筑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采用不正当手段牟利有关。因此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审核工程预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电力工程预结算工作是靠合同完成的,它是否能够取得好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靠合同是否完善。工程合同的签订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于电力工程建筑市场的主导是业主,业主往往在拟定合同时,主观臆断地提出了许多有违公平原则的条件,这些条件无形中扩大了业主的权利,减少了应尽的责任义务,违背了要合理分配财务风险的原则。但反观另一面,由企业依据市场风险情况进行定价是合理科学的。因此需要企业严格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认真分析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方针,尤其是合同的包含范畴、支付费用、协调价格、工程变化等,必须在合同中对双方的责权利进行确定,为将来进行工程预结算提供良好的依据。电力工程预算的审核,要严格审核预算的编制依据。首先审核该工程计划的安排,建筑面积有否存在人为扩大,施工方法是否恰当以及施工设备有无认为扩预算的情况。其次,要审核定额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或施工合同。对特殊工程的预算以及工料预算或者包工不包料工程、简易房屋等要注意预算水分。再次,要认真核实预算包括的范围。例如某些配套工程、室外管线道路及技术交底时三方谈好的设计变更等,是否包括在所编制的预算中。最后,要全面审核相关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预算价格、取费标准等各项文件和规定。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预结算部门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加强预结算工作的力度,提高预结算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从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入手,彻底解决预结算工作中的问题,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在控监测依据,从而达到提高工程预结算编制质量的目的,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彭文敏单位: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
(二)
一、强化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预算是控制工期、把控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第一手段。科学的编制预算可由基于价值形式控制工程过程和项目建设,实现整个建设过程的实时监控,以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科学的预算编辑,必须既要符合政策、又要提升素质。首先,电力工程预算要首先充分反映国家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并恪守行业政策与财务规律。体现在价值形式上的全面预算,要符合企业经营的发展长远规划和近期战略,同时也要体现企业的眼前经营业绩指标,符合企业生产、建设、经营计划以及有关合同、协议等。涉及到企业重大变革。其次,电力工程预算质量的提高必须以编制人员素质提高为前提。由于电力工程预算涉及太多部门以及太多专业、也存在太多变数,因此预算编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编制人员需要了解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特别是对于建设领域,要学习和把握原材料、工程施工进度、工序要点以及施工技术知识,才能对预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科学的电力工程预算既要看定额,也不能完全隔离市场。预算编制关系到国家、集体、人民的经济利益,在编制预算时,要认真套用定额,同时也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在认真认真执行定额条款的同时,要掌握工程单项成本,并及时了解市场调节材料价格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建设中的特殊要求及复杂工艺,也要有预算准备。
二、增强主动性、强化预算的审核
当前,不少电力工程的预算是由施工单位来编制完成和上报的。电力企业本身往往只能被动核算,由此导致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多算和少算,严重影响预算的正确性,影响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电力企业本身由于行业知识所限,对工程预算业务不专业、不熟悉,在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取费标准等方面容易出现错算错套。还有是近年来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发展速度快,要求补充单价的项目较多,施工单位更能准确把握。另外,施工单位的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预算编制,是部分建筑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采用不正当手段牟利有关。因此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审核工程预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电力工程预算的审核,要严格审核预算的编制依据。首先审核该工程计划的安排,建筑面积有否存在人为扩大,施工方法是否恰当以及施工设备有无认为扩预算的情况。其次,要审核定额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或施工合同。对特殊工程的预算以及工料预算或者包工不包料工程、简易房屋等要注意预算水分。再次,要认真核实预算包括的范围。例如某些配套工程、室外管线道路及技术交底时三方谈好的设计变更等,是否包括在所编制的预算中。最后,要全面审核相关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预算价格、取费标准等各项文件和规定。电力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电力企业自身的投资效益。因此,作为企业财务,必须在建设工程预算中有所积极作为,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实现基于价值形式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在控监测依据,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谢刚单位: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的电力企业工程建设实行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表面联系与实质分离。由于算钱和花钱各为其事,无法形成应有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体系。预算的全部意义在已获得审批,审定批准后工作即告结束。由此导致预算编制的主观动机浓厚,体现在编制上过于繁乱与功利,预算编制完成后一无考核二无监督,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一、强化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预算是控制工期、把控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第一手段。科学的编制预算可由基于价值形式控制工程过程和项目建设,实现整个建设过程的实时监控,以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科学的预算编辑,必须既要符合政策、又要提升素质。首先,电力工程预算要首先充分反映国家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并恪守行业政策与财务规律。体现在价值形式上的全面预算,要符合企业经营的发展长远规划和近期战略,同时也要体现企业的眼前经营业绩指标,符合企业生产、建设、经营计划以及有关合同、协议等。涉及到企业重大变革。其次,电力工程预算质量的提高必须以编制人员素质提高为前提。由于电力工程预算涉及太多部门以及太多专业、也存在太多变数,因此预算编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编制人员需要了解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特别是对于建设领域,要学习和把握原材料、工程施工进度、工序要点以及施工技术知识,才能对预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科学的电力工程预算既要看定额,也不能完全隔离市场。预算编制关系到国家、集体、人民的经济利益,在编制预算时,要认真套用定额,同时也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在认真认真执行定额条款的同时,要掌握工程单项成本,并及时了解市场调节材料价格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建设中的特殊要求及复杂工艺,也要有预算准备。
二、增强主动性、强化预算的审核
当前,不少电力工程的预算是由施工单位来编制完成和上报的。电力企业本身往往只能被动核算,由此导致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多算和少算,严重影响预算的正确性,影响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电力企业本身由于行业知识所限,对工程预算业务不专业、不熟悉,在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取费标准等方面容易出现错算错套。还有是近年来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发展速度快,要求补充单价的项目较多,施工单位更能准确把握。另外,施工单位的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预算编制,是部分建筑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采用不正当手段牟利有关。因此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审核工程预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电力工程预算的审核,要严格审核预算的编制依据。首先审核该工程计划的安排,建筑面积有否存在人为扩大,施工方法是否恰当以及施工设备有无认为扩预算的情况。其次,要审核定额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或施工合同。对特殊工程的预算以及工料预算或者包工不包料工程、简易房屋等要注意预算水分。再次,要认真核实预算包括的范围。例如某些配套工程、室外管线道路及技术交底时三方谈好的设计变更等,是否包括在所编制的预算中。最后,要全面审核相关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预算价格、取费标准等各项文件和规定。
电力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电力企业自身的投资效益。因此,作为企业财务,必须在建设工程预算中有所积极作为,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实现基于价值形式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在控监测依据,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作者:谢刚单位: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在项目预算管理上,公司在各个方面加强管理,解决了财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但是随着电力的发展,修改和完善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的控制,提升项目完成的速度,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
一、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
电网基建项目往往会出现先批后建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损失,电力企业就会根据资金建立项目,预算的编制不会按照实际情况安排。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全面,财务部门也没有全面审核,在执行预算时,就会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二)预算控制手段缺乏有效性
电力企业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工程周期短,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成本约束性较强。220KV以上的电网基建工程,预算编制费用明细不够细化,导致后期执行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财务部门没有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对项目支出控制监督不到位,往往导致项目支出超出年度预算。
(三)预算管理范围缺乏规范性
项目预算管理涉及施工、监理、设计、物资、咨询等各种费用。业务部门预算上报时,往往只考虑一部分费用。业务人员没有用全口径上报预算,项目预算编制有遗漏。另外,各个岗位的人员各自为政,责任划分不明确。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强化工程费用明细管控,设定内控系数,从严管理。加强对可控费用的内部控制,对各项其他费用进行具体分析设定,编制和更新工程其他费用成本动因因素表。如项目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项目法人管理费、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用等,每年更新确定成本动因表,并以此确定内控系数,从严控制。严格执行月度现金预算,对工程成本费用的预算分析、落实工作分解到月。根据项目管理部门提报的《工程管理情况月报表》,动态掌握工程项目进度,及时分析各项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将统计的《工程其他费用支出情况表》反馈给项目前端管理部门,确保预算指标的可控和在控。投标过程中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根据招标文件算出工程基本价格,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等如有模糊的地方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其次要对招标过程中风险费进行估算,因为风险费用产生是和设计方案变化、工艺和进度等都有关联;最后要全面分析结果来确定工程报价。在施工前进行工程预算,就是对整个工程施工费用进行预算。并在此过程中对各工程造价等各个指标进行技术性价格比较,想尽办法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费用,以此找到各工程建设方案的不足之处,以此起到优化设计方案提升效益的作用。工程最重要的时期就是项目施工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复杂的原因影响进度,所以项目经理需要管理的事情就特别的多,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业务部门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来完成,所以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工程项目预算需要不断的进行强化,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具体地理条件、空间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来确定工程项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费用的使用定额,根据定额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在项目完成阶段,需要对预算进行二次编制审核。在这个过程中,编制人员与审核人员要准备全所有的资料,其资料包括变更设计通知书、预算变更清单、中标书、施工合同书和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重要会议内容等等。
三、结语
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投标签约、施工准备、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努力做好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科学高效的管理好每一个工程项目,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电力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刘君陶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