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05:40:02
序论:在您撰写商品与质量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物流商品(Logistics goods),GB:即物品,经济活动中涉及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物流质量(Logistics quality),GB: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质量包括四项基本内容:物流商品质量、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工程质量、物流工作质量等。
目前,国内对物流质量体系的构建关注越来越大,但大多集中在物流服务质量体系的构建,现笔者就物流商品质量体系进行构建与评价,剩余部分还有待研究与整理。
1.物流商品质量体系的构建。物流商品质量是指商品运送过程中对原有质量(数量、形状、性能等)的保证,尽量避免破损,则我们可以从以下三部分来进行商品质量体系的构建。
1.1 商品质量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的越来越进步,商品质量已经成为企业从事各项活动的硬性指标,但在我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商品质量需要严格把关,这就可以从传统的质量指标体系中吸收一些指标,如商品的次品率。而物流是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则也应保证商品运输途中的完好性,这就需要用商品完整性指标来衡量。物流企业在另一方面也算作生产者,这就需要提供给消费者有足够数量、品类齐全的商品,这也是商品质量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1.2 商品价格指标体系。价格是商品的又一重要指标,有了优惠的价格,才会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同等商品只有保持一定的价格优势,才会吸引到更多的顾客,这就需要优惠价格指标来衡量,但进行物流的企业也需有利可得,这就需要靠查商品实际的盈利情况。在这里由盈利价格指标来体现,而在这里面,不同的顾客有着不同的考虑,有的需要物美价廉的,有的需要一些特殊商品,贵点无所谓,这就要物流对浮动价格的应对,即浮动价格指标。
1.3 商品运输指标体系。在这里将运输列入商品质量是考虑到工作质量不能完全覆盖的内容,有不妥的地方请指正。物流本意为物的流动,流动就要靠运输,这就牵扯到如何选用合理的运输方式,才能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也同时要保证商品的安全性,普通货物防止丢失,易燃易爆商品则需要特殊运输,我们用合理运输指标和安全运输指标来衡量。
综上所述,建立的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2.物流商品质量的评价主要指标。
2.1 商品质量指标:
①商品次品率:每百万产品出现的次品数量;
②商品完好率=交货时完好的商品数量/此次物流商品总量;
③品种齐备指数:品种残缺率=缺货品种数/客户所需品种总数;
④数量指标:缺货率=缺货数量/总商品数。
2.2 商品价格指标:
①优惠价格指标。优惠的价格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顾客。
②同等商品价格比较指标。可以做为制定价格的重要指标。
③商品盈利统计指标。剔除不利商品,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④商品浮动价格指标。做到这点,才会更好的抓住顾客的心,更好的为顾客服务。
2.3 商品运输指标:
①合理运输方式选择指标。
②合理运输时间安排指标。考虑到具有特殊意义商品的运送时间安排,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③合理运输设备使用指标。满载率=车辆实际装载量/车辆装载能力
【摘 要】本文就商品房的功能质量、实用质量和商品房的技术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商品房;质量;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进入“品牌”时代。品牌来自“三高”:高品质、高性价比、高附加值。三高的基础是高科技含量与高技术集成,这是创建商品房品牌,提高商品房品质的根本途径。特别是体现人文关怀、绿色环保与科技创新的商品房功能质量、实用质量和技术质量,是当前中国商品房建设发展的新主题。
1 商品房的功能质量
近年来,居民的住房需求不断增加,住房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全、适用、舒适、经济、美观的住宅是我国商品房质量与技术发展趋势及新指标。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实质是提高住宅的性能价格比。
1.1 商品房的适用性能。商品房的适用性要求住宅的设计要多档次、多样化,满足最广大居民的住房需求。首先,是住宅的功能空间要完整,布局合理,符合现代生活的行为需求;不仅仅是面积的大小,关键是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大的舒适度,住宅的设施配备要齐全、高效,保证居住的安全、耐久、经济和方便。
1.2 商品房的环境性能。住宅的环境要自然、和谐、环保。住区环境的营造要注重利用自然的、地理的、社会的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创造出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绿化忧美的生态环境和富有人文气息的居住环境。
1.3 商品房的休闲性能。住宅建设应体现出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的审美文化、居闲文化、养生文化、地域文化、社会文化,体现建筑的个性和人文关怀。
1.4 商品房的舒适性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住宅需求已开始从生存需求向生理需求和心理健康需求转变。住宅的物理性能决定着住宅的居住舒适度。以声、建筑光、热、风和空气质量为核心的舒适度指标直接影响着居住舒适性能的质量。过去由于经济、技术、体制等多方面原因,住宅的建设对舒适度的要求没有得到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提高住宅的居住舒适度是当前住宅市场需求的显著特征。
2 商品房的实用质量
当前商品房的实用质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以功能空间、面积配置、细部处理的合理性为主的住宅实用质量还不高;二是以声、光、热、空气质量等物理性能和设施设备性能为主的住宅实用性能还较低;还有住宅的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住宅的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2.1 高层居住的实用性能。目前住宅设计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大城市住宅的层数越来越高,建筑的密度越来越密,中小城市也有这种趋势。高层塔楼是否是城镇住宅的发展方向,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修。过去为了出容积率,高层建筑总是过高过密,有的塔楼1 梯8 户,甚至有的达到1 梯16 户,这种居住模式有潜在的安全、健康隐患。美国早在上世纪50 年代,除在纽约等大城市外,已不允许建造高层住宅,其主要原因是高层住宅的建设成本高,管理难度大,我国城镇住宅不应再提倡建设高层塔楼。土地资源短缺的大城市应提倡8~12 层的小高层住宅,小城镇以多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为主。
2.2 小区大花园的实用性能。许多住宅小区的中心花园越做越大,而且有的大造人为景观,有的开发商认为中心花园大显得大气,能聚人气。从健康角度讲,人群活动过于集中,在环境卫生、噪声污染、疾病传播等方面存在隐患。住宅小区的环境应注重组团环境设计,充分考虑各组团的交往、活动空间。
2.3 户型与面积的实用性能。目前“户型大型化”已成为一种误区。从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居住状况统计资料看,户均建筑面积在80~100 平方米左右,是比较稳定、普遍接受和相对看好的户型。日本曾做过一项调查,当流行套型面积增加到130 平方米时,就不再增长,然后回落到80~100 平方米。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90 年代以来,100 平方米左右的户型住宅已经占到市场新增量的75%,成为市场销售的主体。所以,百姓对户型的需求不会无限制的增长。最近,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所谓“S O L O”袖珍户型倍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大限度的合理性和舒适性已成为住宅建设的新趋势。
2.4 住宅设计的实用性能。住宅设计应强调均好性、多样性、协调性和完整性。均好性――要求从户型、居住环境、景观、公用设施、设备配置、材料部品的选择和物业管理等诸方面使每个住户都能受到同等的关注,都能获得公平的价值回报。多样性――应注重小区(社区)服务对象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力争在建筑风格、户型布局、空间组合、色彩构成等诸方面具有特色,反映地方特点和文化传统,避免风格单一和雷同。协调性――应注重住宅与历史文脉相协调、与时代精神相一致、与未来发展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完整性――要树立住宅是完整的产品概念。做到住宅规划、建筑、装修设计一步到位。
3 商品房的技术质量
目前,我国住宅质量已进入换代时期,传统的建筑技术和建造工艺已不能满足现代住宅发展的要求,实现住宅质量飞跃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适用的成套技术。现代住宅成套技术包括:住宅建筑体系、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体系、厨卫技术体系、管线技术体系、智能化技术体系和建造技术体系等七大技术体系。
3.1 新型建筑体系技术。我国传统的住宅建筑体系有砖混结构、混凝土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等体系。墙体材料主要以传统的实心粘土砖为主。粘土砖是一种消耗能源和土地资源较大的墙体材料,已限制和禁止使用,发展以混凝土砌块和新型墙板为主的新型建筑体系是城镇住宅建筑体系的方向。同时,钢结构、轻钢体系是当前急需研究和突破的新型建筑体系,尤其轻钢住宅体系在小城镇住宅建设中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3.2 建筑节能技术。我国建筑的能源浪费问题很突出,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76 号)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明确规定,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节能缺乏技术法规,2001 年建设部出台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节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建筑节能技术是提高住宅舒适度的关键,是当前住宅技术发展重点。建筑节能技术包括维护墙体的保温、隔热技术、节能门窗技术、高效制冷制热技术、能源控制计量技术、自然能源利用技术等。
3.3 水质保障技术。目前,城镇居民住宅引用水主要是自来水,而自来水水质不断恶化。原有自来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已不能满足人们健康用水的要求,自来水的水质已成为住宅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90 年代,桶装饮用水迅速崛起,一度成为居民健康饮水的主要途径,这种方式既不经济也存在卫生隐患,再加上定期换水给家庭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桶装饮用水不是解决健康饮水的根本途径。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人们习惯喝冷水,管道供水直接达到饮用标准。因此,住宅直引水技术将成为住区健康饮水的主流,大力推广住宅直饮水系统成套技术是水质保障的有效途径,也是饮用水技术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3.4 垃圾处理技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日益增加的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在居住小区推广应用生化垃圾处理技术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措施。环境绿化技术。包括居住区环境绿化技术、优质草皮技术、节水型植物、立体绿化技术等。包括厨卫技术、整体卫浴、装配式厨房设施、厨卫同层排水技术等,是厨卫技术发展的趋势。
4 结束语
商品房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准确把握住宅发展的趋势,要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紧密结合住房需求新特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地保护需求、刺激需求、引导需求,促进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
【摘要】根据全装修房的现状,目前全装修商品住宅运作方式,就商品住宅全装修时装修风格和材料的选择、设计理念与管理、全装修施工管理等作出总结,本文通过对南京市部分全装修住宅的调查分析,提出全装修住宅的质量管理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商品住宅;全装修;质量管理;措施
1 全装修商品住宅的现状
2007年底到2008年初对南京市的全装修住宅项目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南京市精装修商品住宅主要是由开发实力强,管理好的开发企业开发建设。2005年前精装修的项目相对比较少,2006、2007年逐年呈上升趋势,2007年底的精装修商品住宅占总开发面积的7.4%。到2009年底精装修的商品房占总商品房开发量的比例有所明显提高。
2 目前全装修商品住宅运作方式
2.1 装修合同方式
目前装修的合同分施工合同和与住户的装修合同两种。装修施工合同基本上是装修单位及相关专业施工单位与开发商、土建(总包)单位一起订立的三方合同。相关专业包括:组装式的橱柜、大型电器(家庭中央空调、热水器或锅炉、消毒柜)、智能化等。普通水电的施工基本含在装修合同中。由于合同多,造成协调管理难度大,交接界面的质量控制难。
开发商与住户的装修合同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在房屋销售契约中明确精装修的内容;第二种情况是补充协议,销售契约是仅仅是初装修的内容,全装修部分是开发商与住户签的装修协议进行约定;第三种情况是开发商指定的装修公司直接与住户签订房屋装修合同。
2.2 装修设计模式
方案确定:装修方案确定通常分两种类型,一种为主动式,有一定的全装修经验的开发公司,在开工之前先确定装修方案,主体施工阶段水电位置,设备的安装位置,管线的走向等全部按装修方案施工,减少了在装修阶段的改动,减少了因管线改动而造成的质量隐患;另一种为被动式,即在主体结构施工结束,装修方案还未确定,等装修方案确定后,大多管线已施工完成,而与全装修的管线走向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要进行大的改动,有时为了安装设备甚至还要改动结构,留下了大量的质量隐患。
设计文件形式:目前精装修工程设计文件通常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有资质装饰公司设计出图;另一种为境外或国内无相应资质的设计公司设计,以本地设计单位名义出图。多数精装修工程设计图纸未报施工图审查,而部分报审图纸,审查内容也不完全覆盖装修设计内容。
2.3 材料供应的方式
主要材料或设备都是开发商供应;开发商供应主要设备。
2.4 专业施工资质
由具备装修资质和具备家装资质的单位施工。其它如中央空调、智能化等由专业施工单位施工,厨柜安装基本由厨柜公司进行,装修施工企业进行管理。
2.5 全装修工程交付的环境检测
环境检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一户均检测一点;一种是抽取一定的比例进行检测,在交房时将检测结果上墙公示,从年初调研的情况看,目前全装修房的环境检测主要采取这种方式。
2.6 办理监理及质量监督情况
年初调研的所有项目全装修均委托了监理,同时也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
3 质量控制状况
3.1 材料进场的控制
主要材料进场基本上要求进行了复检,但检测批次,检测项目不一,仁恒除了按正常进行检验外,还对地板等材料进行干湿循环检查。所有开发商的材料都走品牌路线。
3.2 精装修与初装修的交接
全装修工程在装修施工前,装修队伍与土建队伍都要进行交接,交接的标准与分户验收的标准基本一致,有些方面相对要低一些,如地面工程的就是这样,色差基本不控制。外窗渗漏、管道渗漏等项目在交接时的控制标准与分户验收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墙面的空鼓、平整度、房间的几何尺寸等控制的标准高于分户验收标准。
3.3 工序验收
从调研的情况看,各个精装修项目都比较重视工序交接的验收,但仁恒控制的最好,每一道工序都制作样板,工序完成后按样板的质量由监理、开发商及住户验收,合格后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3.4 精装修分户验收实施
多数项目均参照分户验收的要求进行了分户验收。尽管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都比较重视,但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特别成品保护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4 交付后的质量维修情况
全装修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问题比较突出,报修的量还是比较大,从调研的41栋全装修工程的情况看,维修主要其中在渗水,表面观感、裂缝等方面。报修内容中,其中防盗门和空调是精装修工程新出现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5 精装修工程存在的问题
5.1 精装修工程的成品保护难度大
成批的装修工程由于面大量广,涉及的专业较多,涉及的施工队伍较多,有时交叉施工,成品保护的难度非常大。而住户对精装修的表面观感的要求很高,而表面观感除了施工的精细外,关键在成品保护。
5.2 承包环节多
一般设计由装修单位完成,为完成单位工程的全装修的施工,开发商要与多个专业单位签订合同,这些单位一般没有通过正常招投标确定,都是开发商内部确定。一方面装修队伍与土建总包单位的责任划分较难,另一方面各个专业之间的责任界定比较困难,有时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专业单位多,建设单位协调的难度大,质量监管的难度也大。由于未通过正常招标,办理监督手续也存在一定问题。
5.3 渗水问题仍然是全装修投诉和保修的主要问题
精装修工程的渗漏范围比较广,有传统意义上的卫生间渗水,墙面渗水、窗边渗水,也有由于精装修施工过程或者住户使用过程产生的渗水,如水龙头、管件接头、地漏、浴缸、洗脸盆、洗菜盆、热水管接头等部位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的渗水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水和渗漏问题占总维修量的26.1%。
5.4 环境问题突出
尽管开发商为了控制质量大多采用品牌产品,就单一产品而言其环境指标符合现行规范的相关规定,但将这些材料组合后的环境指标就难以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要求。所以环境指标的控制是全装修住房的关键。
5.5 精装修工程的验收规范不全面
目前装饰装修工程验收采用《装修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施工采用《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207―2001;《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以及水电及通风空调的相关验收规范,这些规范对全装修的质量规定不全面,验收的依据不具体。大量的质量指标如色差等主要靠经验来判定。
5.6 全装修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全装修的主要参与单位如监理、开发、施工等单位的熟悉和精通全装修的人员很少,大量的管理人员对装修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粉刷上,还没有深入到全装修。另一方面这些单位强调结构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忽视装修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
6 采取措施提高全装修住宅工程的质量
6.1 抓住质量监督的重点,增强监督的力度
从已交付的全装修住宅的报修情况看,质量问题主要其中在墙面的观感、渗漏、及主要使用功能上,所以在日常质量监督过程中重点加强对与渗漏有关的外窗、屋面、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以及给排水管的接头等部位监督抽查,强化屋面及有水房间的蓄水试验,管道的通水、密封及强度试验,并对这些试验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
6.2 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或试验
对给水及空调管道等容易产生渗水的工程项目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给水管道在施工阶段采用1.1倍的工作压力进行稳压,直至装修工程施工结束;空调管道的各种管道的接口及保温接口在隐蔽之前逐房间进行验收,防止冷凝水导致渗漏。装修使用主要材料进场应强化验收,首先核对质量证明书或性能检测报告是否与进场材料吻合,检查外观及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其次见证取样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使用。
6.3 强化成品保护,保证观感质量
成品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全装修工程最后观感的质量,所以在全装修施工前首先要制定成品保护的专项方案和措施,作为全装修工程开工的必要条件,专项方案和措施除监理审批认可外,还必须报建设单位认可,监理在日常检查时应重点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6.4 强化分户验收,促进全装修住宅工程质量的提高
南京市建工局对住宅工程的分户验收管理办法已进行了深化,在竣工验收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对墙面、天棚、地面、防水、门窗,栏杆、给排水、照明、空调、智能、卫生器具安装及防盗门等工程的表面观感、成品保护及使用功能等逐户进行验收。所有工序质量符合验收规范的前提下应组织各责任单位认真进行分户验收,竣工验收时抽取一定数量的房间对分户验收的真实性和执行标准的准确性进行核对。重点对卫生间及屋面在蓄水、外窗在淋水、管道在通水等状况下的渗水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核对。特别是外窗淋水试验,在验收时必须按规定设置好所有的淋水带,验收组随机确定所抽查的淋水带,放水一小时后对窗及外窗进行检查,这样所抽查外窗的渗水情况,才能代表该单位工程。
6.5 强化初装修质量的交接验收,明确质量责任
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组织总包单位、全装修单位对初装修的质量进行验收交接,一旦全装修队伍接收后,相关质量由全装修单位负责。
6.6 强化全装修质量人员的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应强化全装修质量人员的培训,社会培训机构也应开办全装修质量检查人员的专项培训班,这样可以提高全装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7 结语
全装修住宅将是住宅工程的发展方向,也是住宅产业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强化全装修住宅工程的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原材料的质量,从而提高全装修住宅工程施工质量。住宅全装修的开发在南京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全装修工程使用的材料产品更新快,所以在实践中应不断总结施工与质量管理的经验,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全装修住宅工程的需要。
当前,各地工商局正在按国办57号文件精神对流通领域中的商品加强监测和检查,但是当抽样检测结果出来后,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这个抽检结果是否对同一批次商品乃至整批商品继续有效。对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各有看法。笔者试图结合产品生产的特性。谈谈同一商品质量的一致性问题。
在商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同一商品质量的一致性,实际上是样品的代表性。所谓样品的代表性是指抽取的商品在外观、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一批次或者同一规格型号的同种商品之间的一致性和同一性。样品的代表性是南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自动化水平、产品设计的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工艺等因素决定,因此,在研究样品的代表性时。应当区分不同生产类型的商品,才能把握其质量的一致性。
1、机械化生产型商品质量的一致性
一般来说,对于先进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定型产品来说。随机抽取的样品具备产品的代表性。彩电虽然是南许多单元零件组装而成,但是每个零件均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挑选,以保证整机的合格性。合格的单元元器件是经过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并经过严格的检验,这样就保证了产品特性的一致性。如果某个零件未达标准而进入组装线,在整机调试时可以调整,如果不能调整,只能换件或作废。每种产品都有合理的差错率,是可以认可的。假如生产不合格率为万分之一,其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不合格率几乎为零。抽查是随机的,只要产品生产的设计和工艺流程没有变化,产品的品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仅仅是生产日期和生产的班组不同。如果商品内在质量出现问题,比如接地、爬电距离、漏电、频率特性、电磁辐射等设计上的原因,那么同一批生产的商品都会有相同的质量问题。商品外观等非内在质量问题,可能是运输、搬运等环节出的问题,应不在其内。
2、配方型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配方型产品分工业化生产和手工生产两种类型。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如胶卷的菲林(片基)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在菲林上均匀地喷涂乳剂(感光化学材料)是专业配方,下单配料是很严格的,一次配出的乳剂是一个编号,一个编号的乳剂具有同一特性。如果有一个胶卷的乳剂出现质量问题,应该说这一个批次的胶卷可能都有问题。洗发液、洗涤剂、中成药、两药、饮料、润滑油、防冻液、农药、磁砖、化妆品等商品都属工业化生产的配方产品。
配方型产品也有手工生产的。中低档商品或者生产规模不大的生产企业,即便是手工生产的配方型产品也能区分出产品的生产批次,一次配料生产的产品即为一个批次的产品。
配方型产品质量问题有些是人为的。成型的品牌产品应该具有相应的规模,经过产品检验鉴定是合格的,但由于某些人为原冈,有些产品在配料中加入了过量的防腐剂,造成某项指标超标,或者厂家担心消费者对产品的某些添加剂不认同,不标注实际含有的防腐剂或其他添加剂的含量,隐瞒真实配料含量。
3、原材料加工型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原材料加工型产品的特性主要由原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拿电线来说,它是南铜或铝制成的芯线(单线或数线绞合成)和绝缘外皮组成,铜、铝的纯度决定电线的导电率,芯线的直径(规格)决定电线的电流量。芯线的外皮由橡胶或塑料包裹,外皮质量的好坏决定电线的绝缘率。因此原材料的好坏就决定产品的优劣。现今。电线均是大工业化生产,先将铜、铝锭多次拔丝到规定直径,再用符合耐压要求厚度的橡胶或塑料进行机制包裹,成为电线成品。对同型号的定型产品,生产厂家大多以生产日期或数字表示批次,同一批次的电线质量特性是一致的。如果检验显示电线的线径未达到标准要求、绝缘率或者导电率不合格,那将是整批生产的产品均属不合格产品。
纺织类商品也属原材料加工型产品。服装等纺织类商品的内在质量的同一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原材料的质量上,原材料的色牢度、裂度以及棉、丝、纶的含量比等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此外,生产工艺如原材料的织法、纽扣扣眼、缝纫的寸码密度等也会影响产品质量。纺织加工产品的批次排序。有的按一批投料单位,有的按货号,有的按生产日期。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纺织加工产品统一定料、下料、裁剪、缝制,产品特性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特性。如果服装检测结果是色牢度不合格或是成份含量不合格,就不单是这一个批次产品的问题,而是这一批原料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4、加工食品质量的一致性
加工食品是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品,成品体现原材料的属性。有些加工食品附加制作工艺,使之原材料特性更加丰富,表现形态更加多样性。因此,认定加工食品质最一致性的标准比较复杂。这里主要谈谈加工食品的三种主要指标:
(1)卫生指标。直接食用的加工食品制作时应当无菌操作,非直接食用的加工食品针对其生产企业的加工环境和操作流程不同,对其卫生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但要求产品出厂时卫生指标必须符合要求。有许多加工食品裸装(散装),受运输、仓储、保管条件和经营环境的影响,食品可能会受到二次污染,导致卫生指标超标。有些商品要求低温保存,如酸奶、饮料、蜂乳等,如果经销单位保存温度达不到要求,就可能导致商品变质,可以在常温保存或置于阴凉处的商品,如罐头、方便面等,如果保存条件符合要求,没有二次污染的可能,食品的卫生指标应该和出厂时是一致的,
(2)添加剂。食品内的添加剂一般是为了保证食品的色、香、味、稠度以及品质的稳定而添加的,含量必须合理,符合标准要求,超过规定标准即为不合格。在生产配方中添加剂均是定量的。工业化生产的定型产品,在同一个批次内产品的内在指标应当是相同的,只要严格按照配方、规程操作,质量一般不会有波动。
(3)标签。按照国家规定,食品标签应当反映食品内在的主要(必要)参数。有的商品不标明添加剂成分、含量或者不标明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这些都是人为的因素,一般来说是故意的,属于明知故犯。
GB/T6378.4-2008《计量抽样检验程序第4部分:对均值的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等四项新标准(以下简称抽样检验新标准),已于2008年7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是商品质量监测的一件大事,是对商品质量抽样检验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意味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将从此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商品质量监测工作离不开抽样检验标准
流通领域商品监测是一项科学、严肃、技术性强的工作,它关系到国家商品质量监管的效能,关系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国家的形象。法定机构依法颁布的抽样检验标准,是商品质量抽样检验工作的灵魂,是保证商品质量抽样检验方法科学、规范,结论准确、可靠的指南针。
对商品进行抽样检验,目的在于能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人力物力,获得对较大量商品质量水平的准确把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设想,在商品量较大的情况下,要准确了解商品的质量水平,如果逐个对商品进行检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较长的时间,这在现代大工业生产条件下,是行不通的,抽样检验方法便应运而生。商品抽样检验以科学、严谨的统计理论为依据。通过严密精确的数学运算,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抽样规则,找出正确抽取能代表商品质量水平的样本的方式。由于其间的数学运算工作繁杂费力,各类商品的抽样检验程序、规则又都有较多共同的特点,国家为实现这项工作的标准化,通过法定程序,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制定出统一的抽样检验标准,作为抽样检验活动的科学依据和制度规范。因此,商品抽样检验工作必须以法定机构颁布的标准为依据,做出的检验结论才是科学的、准确的。规范的商品质量抽样检验工作离不开法定机构颁布的抽样检验标准。否则,其检验结论就难以达到科学、可靠的要求。
反观以往的商品抽样检验活动,恰恰存在对抽样检验标准重视不够的问题。其抽样检验方案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绝大多数抽样检验方案对产品质量标准都有详细列明,但对抽样方法标准却语焉不详,往往是寥寥数语带过,大意是采取随机方法抽取足够检验需要的样本,极少有列明使用具体规范的法定标准,其检验结论往往经不起司法的检验,这类行政诉讼败诉案例时有所闻。
实践呼唤抽样检验的新理念和新标准
从2001年开始,国务院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项新职能,即承担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多年以来,各级工商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加大对经销不合格商品行为的查处力度,净化商品市场环境,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获得了党和政府以及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然而,由于缺乏商品质量抽检法定标准,虽经过艰苦的努力,但部分商品经抽检判定不合格的结论,只能适用于同一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和同一批次的商品,工商部门只能对这极少部分商品进行下架退市处理,不能涉及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其他同类商品。这对于那些惯于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的厂家和经营者,实在无法触及其痛处,更无法使其得到应有的惩处,大大削弱了商品质量监测的作用和效果。因为在市场上清查同一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和同一批次的商品。犹如大海捞针。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市场上的经营者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商品更是成千上万,想在市场上查找同一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和同一批次的商品,谈何容易。如果能采用规范的抽样检验标准,情况将大不一样,效率将大大提高。
对此,我们必须弄清两种标准的概念。一种是产品的质量标准。一种是抽样方法的标准。前者是管商品质量是否合格的产品标准,后者是管如何抽样的方法标准。抽样标准是国家法定机关颁布的抽样规范,抽样方法是抽样方式、方法的总称。必须指出。抽样检验中若只注意使用产品质量标准,而忽视使用抽样方法标准。就是不完整、不科学、不规范的。这就造成我们的检验结论只能适用于同一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和同一批次的商品,弱化了对经销不合格商品的打击力度,影响了商品质量监管的成效。这种尴尬状况,迫使我们寻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从观念和制度上进行创新。
新的抽样检验标准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念。它将打破检验结论只能适用于同一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和同一批次商品的框框,而适用于整个核查总体。也就是说,只要样本不合格,就可以判定属于核查总体范围的所有商品都不合格。
新的抽样检验标准是对以往做法的重大变革
新的抽样标准之所以能突破同一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和同一批次商品的框框,根本原因在于它基于统计学科学的概率理论,通过严谨的计算推导,得出科学、正确的抽样检验方法,使得所检验的样本质量状况能代表核查总体的质量水平,从而证明样本不合格的结论能适用于整个核查总体。由于这个标准是建立在科学的统计理论和严密精确的计算之上的,因而出现错判的风险能减少到5%以下。
新的抽样检验标准对工商部门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带来了新的方法、新的观念和新的思路,是对以往做法的创新和重大突破。
新的抽样检验标准核查总体完全突破了批次的概念。以往的抽样检验由于没有抽样标准,导致检验结论只能适用于同一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和同一批次商品的状况。新的抽样标准确立的核查总体概念,是商品质量抽检对象的全部。它既可以是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商品,也可以是不同厂家的同一类商品,具体由组织监督抽查的部门根据监督抽查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一旦样本经检验不合格,属于核查总体范围的商品都将被判为不合格,大大强化了清查不合格商品的力度。
新的抽样检验标准确立的监督抽查目标和任务与以往有重大突破。以往进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的目的是查出不合格商品,得出抽检商品合格率,并向社会公布,引导消费。然而,由于缺乏法定标准依据,产品质量标准只能证明检验样本的合格与否,并不足以证明同类商品的质量状况,最多只能推论在相同生产条件、原料、工艺等条件下生产的同一批次商品的质量水平。抽样检验是一种以少量样本判定总体质量水平的活动,其结论真实、准确与否,关键在于是否采用了法定抽样检验标准,以及标准适用是否恰当。
新的抽样检验标准规定,质量核查部门没有证明商品合格水平的义务,质量核查工作的目标是发现和清除不合格商品。工商部门正是通过查处、制裁经销不合格商品行为,将不合格商品清除出市场的方式,来达到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消费安全的目的。新标准对商品质量抽样检验的目标定位非常准确,需要我们认真把握和坚持。
新的抽样检验标准还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提法和新定义,如声称质量水平、极限质量比、复检复验复查等,需要我们认真把握。新的抽样检验标准理论性强,新概念新术语多,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下一番苦功夫。随着新的抽样检验标准的贯彻实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必将出现崭新的局面。
摘要:文章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分析了社会对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需求和要求,提出了社会对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所需人才的4个层次和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商品学;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定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强化,在生产、市场、资金全球化、科技开发与应用、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中,生产活动全球化,使分工从传统的小而全转变为世界性分工,形成世界性的生产网络,不同的国家成为世界生产领域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加强了各国经济的依存与互动;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拉动作用日益趋强,国际商品贸易品种多样化,电子化贸易手段普遍使用,使质量、环境和健康与贸易关系更加密切,ISO9000,ISO14000系列成为国际贸易商品的共同标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形成。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导致我国社会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我国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给我国带来不利和风险。如何抓住机遇,兴利除弊,就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加强对商品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的研究。
一、“入世”后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匮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的人才越来越趋向于多学科复合型。入世之后,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将逐步提高对外的开放程度,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从2005年12月11日起,我国检测市场已经全面开放,一些国外检测机构已获准在我国设立独立子公司,从事检测服务。由于国际一些著名检验机构十分看好我国这个庞大检测市场和其丰厚的收益,他们进入我国检验市场会使竞争更加激烈。当然,国际竞争机制的引入,也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检验市场的优胜劣汰、合理布局,促进我国的质检机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有利于我国的检验机构联合、重组;有利于我国的质检机构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来运作;有利于我国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做法来规范检验市场。
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商品质量检验涉及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广,检测指标越来越多,检测标准越来越高,因此,促进了商品质量检验市场的迅速发展。从目前来看各行各类商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大约有几千家,而且数量还在增加,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故需要大量的商品质量检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目前从事商品质量检验的人员一般或是食品、或是纺织、或是机械等某专业的人员,从事商品质量检验管理人员一般是学习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专业人员。既懂商品属性、商品检验技术又懂得管理的人员极为缺乏,这正是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也是商品质量检验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从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归属来看,目前,可以归属商品学专业,以其专业方向招生。
二、社会对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所需人才的层次和知识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专门人才需求的培养问题,笔者调研了部分高等院校商品学专业(或商品学方向)建设、课程设置和相关的实验室情况,走访了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关、进出口报关公司、连锁经营企业、保险公司、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用人单位,了解了对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重点研究了其发展所需人才的层次和知识结构,明确了其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
(一)社会对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明确了目前社会对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方向人才的需求主体是商品质量检验高层、基层管理机构和企业,他们对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方向人才的需求主要有4个方面:为提供商品质量检验社会服务,对人才的需要;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对人才的需求;企业管理,对人才的需求;商品检验技术研究与开发,对人才的需求。在上述4类人才需求中,第1方面人才的需求会随着商品质量检验机构涉及领域的扩大、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大。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服务的触角已伸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大到重大工程标准核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家庭装修不再停留在美观舒适上,还要求健康、环保,检测就必不可少;目前,“只要有需求,就会有服务”的检测市场已初步形成,检测项目涉及环境监测、食品卫生、产品标准等多个方面。第2方面人才需求会随着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大,管理职责的健全,市场管理的规范而不断增加。第3方面的人才会随着企业自律意识的加强而不断增多,企业是由利益导向的,如果实现商品质量检验的结果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即便没有政府部门的推动,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也会主动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权威报告,作为产品质量的信用凭证。第4方面人才的需求层次则较高。经分析在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需求层次上,可将该人才大体上分为4类:一是技术型检验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在商品质量检验机构从事商品质量检验与鉴定,负责出具检验报告,要求他们具有某一专业背景,掌握检验设备的使用,精通检验技术,熟悉检验标准。二是管理型检验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检验机构、企业从事商品质量检验业务开发、业务管理,要求这类人才不仅懂得商品及其企业的技术管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健康管理、进出口管理和物流管理,也要懂得各类消费品生产或服务性行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指导型与监督引导型管理。要求在商品及其企业的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方面,系统掌握上述有关管理所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进出口产品(商品)技术特性、质量管理、环境及安全管理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产品(商品)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动向及其规律,具有较强的分析、决策、协调和组织的能力。三是研究型检验人才,这是对人才要求较高的需求类型,要求这类人才除了具备以上的两种人才的能力外,通晓检验理论和国际、国内、行业标准,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检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从事政策研究、标准研究等。四是开发型检验人才,主要从事检验项目研究、开发,检验设备的研制等。基于上述分析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培养,本科应定位于第1、2类,主要是第2类。
(二)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
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以下4个方面:商品知识;检验技术;管理知识;检验行业的特定知识。在商品知识方面,不仅要了解某一类或某几类商品分类、属性、功能等,还要了解与商品相关的生产流程、工艺等,如机电商品学、金属材料商品学、非金属材料商品学、建筑材料商品学、纺织商品学、食品商品学、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学、金属工艺学、纺织品生产工艺学、食品工艺学等等;在技术检验方面,不仅要掌握或了解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检验、力学性能检验的基本方法和某类商品特定的检验要求和检验方法,还要掌握或了解数据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等,例如长度、重量、密度、强度、刚度、硬度、稳定性、耐磨性、化学成分、化学稳定性等等的检测方法、检测设备使用、数据分析等等;在管理知识方面,不仅要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还要掌握企业内部组织、计划、指挥、协调方面的知识,例如管理学原理、商务交流、市场营销、现代物流、贸易理论等等;在检验行业特定的知识主要是与检验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等。
单独掌握以上任何一个方面的知识,均无法满足现代和未来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培养熟悉商品专业知识、掌握商品质量检验技术、懂得管理基本理论、具有管理基本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现代和未来社会最急需、最受欢迎的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摘要:本文以ISO9000族标准为基本研究思路,以世界通行的“标准―检查―处罚”管理模式为参考,通过对电商商业模式的分析,构建以第三方质量监管和质量信用为核心的质量监管体系,形成以政府、网络商品经营者、网络服务经营者全过程三级商品质量监管模型,以期有效控制商品质量,规范竞争,促进电商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电商 商品质量 监管平台 信用平台
近年来,电子商务、“互联网+”正在向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渗透。因此,电子商务融入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密集型企业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并将很快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2015年初,“互联网+”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思路和想象空间,国家已把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事实表明,电子商务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电商的销售模式是“线上销售”、消费模式是在电脑上“货比三家”、未来的生产模式是“按需定制”。传统商业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
自2000年以来,电商的商品质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规范电商行为,加强商品质量监控,严打假冒伪劣商品已迫在眉睫。本项目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2014年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上提出的“研究探索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新模式,促进电子商务产品以及市场采购出口商品质量提升”要求,依据原科技计划项目YKY2015009方案,以ISO9000族标准为基本研究思路,以世界通行的“标准―检查―处罚”管理模式为参考,通过对传统商业模式和电商商业模式的比较分析,探讨构建以第三方质量监管和质量信用为核心的质量监管体系,形成以政府、网络商品经营者、网络服务经营者为主体的全过程三级商品质量监管模型,以期有效控制商品质量,规范竞争,促进电商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为了便于研究,防止商品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混淆,本课题特对商品质量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商品质量是指企业的产品已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或已出售给买家的产品的质量状况,是工厂和商业企业行为的直接结果的后续。
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有了比较系统和成熟的经验;而对于电商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在商品质量控制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本课题的研究范畴侧重于从互联网的层面探讨以下的问题:一是电商如何控制商品进货的质量,怎样加强质量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二是如何对电商商品质量进行监管,这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电商行业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电商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见图1。
第一阶段是1998~2002年,为起步阶段。此间,因网络还不够普及、网民少,大部分人对网络的使用还主要是新闻浏览和电子邮件。尽管如此,一些社会精英预测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到了新的商业模式的机会,于是创办了一批电商企业,以阿里巴巴、当当、携程等为代表。由于电子商务当时属新生事物,并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社会关注度自然不会高,电商商业的氛围和商品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阶段是2003~2011年,为粗放增量阶段。此间,电商快速突破了第一阶段的低谷期。从电子商务企业的数量大量增加到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创新、完善,使中国电商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商,商品销售量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由于管理、制度、法规与电商发展的速度不匹配,所以,商品质量问题也很突出,假冒伪劣商品比较多,制约着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阶段是2012年以后,为优化发展阶段。此间,求发展、求创新仍然是电商的主旨。与此同时,资源整合、优胜劣汰的局面初步形成,行业内兼并成为家常便饭;业务深挖和结构优化成为各电商的主旋律。在这个阶段,商品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多方面的原因,对劣质商品还缺少成熟、可行的办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电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内竞争秩序混乱
我国企业之间最主要的竞争手段是低价竞争,电商也不例外。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国美等2012年的电商价格促销活动,被誉为“史上最为激烈的电商价格战”。一天交易额突破191亿元的淘宝、天猫,更加加剧了电商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这些势必加大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的难度。
2.商品合格率低
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达10.2万亿元,网店创业人数达962万人。2014年1~9月份,网络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长49.9%,强劲推动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电子商务存在注册地、经营地、服务器所在地、商品发货地不一致的情况,加上流动性、跨界性、隐秘性等特点和部分商家主观上的不规范行为,容易发生商品质量、消费欺诈等问题。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针对网络销售的儿童玩具、服装、鞋类、背提包和小家电等5类14种电子商务产品开展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合格率为73.9%”。合格率明显偏低。
3.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2010年以来出台的《电子商务信用认证规则》等一系列法规因体系不全,对行业缺少约束力,导致电子商务市场存在较多问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加剧了不正当竞争。
4.质量信息不对称
电商与在线卖、买方以及企业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直接导致商品质量很难保证。交易时常常出现四种分离:信息与商品分离、商品与售卖网站分离、交易在物理空间分离、支付与商品分离。对此,李波认为:“增强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交易的不确定性,导致买方的逆向选择和卖方的道德风险”。如图2。
5.宏观上质量管理和监督机构欠缺
电商是新生事物。传统的相关机构设置主要是针对企业和商场,而电商和企业、商场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从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上不可能适应电商的发展需要,所以,电商企业的商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6.把关不严,没有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趋利是电商的本性。因此,对购进的商品容易出现把关不严、以包代管、撒手不管等现象,根本谈不上全过程质量管理,从而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7.质量意识淡薄
有些电商质量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商品质量是生产企业的事。由于上述诸多原因,形成两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假冒伪劣商品现象较普遍;二是存在不讲质量信用的情况。这是电商乃至整个民族工业的致命伤。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将严重制约电商行业和工业企业的发展。
假冒伪劣商品和不讲信用就像阴云,一直笼罩在中国企业的上空。国外有句谚语:“要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好谷仓的顶棚。”而我们在阴云密布的时候,思想往往还停留在云过天晴上,这是最可怕的。本课题的宗旨,就是要为尽早“修好”中国电商的“顶棚”出一份力。
二、电商问题的主要根源
电商商品质量已成为中国产品质量和商业信用的晴雨表。它对整个国家的命运和企业的兴衰与成败有着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要从本质上搞清楚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从人性角度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硕果累累、成效显著,但从总的层面看,仍没走出旧题未解、新题又出的迷宫。究其根源,产品质量及质量信用首先属于商品货币交换关系的经济学范畴,这是导致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最难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根据传统“经济人”假设理论, “经济人”的行为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产品质量和质量信用是“经济人”的市场行为,自然成为企业的经济杠杆。企业作为主体,选择守信还是失信或产品质量的优劣,主要在于守信或失信以及质量优劣可能带来的成本收益预期。当守信或优质的收益大于守信或优质的成本,则首选守信和优质;同理,当失信或产品劣质所得到的收益大于失信或产品劣质的成本(包括受到惩处的成本)则首选失信、劣质,反之,则宁愿守信和优质。现实中,市场或网络购物时出现的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几乎无不可以佐证这一切。
(二)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
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品信息相对较为全面,可以按产品类别快速获得相关信息。但作为交易主体,对信息的却并不充分,导致买卖双方无法准确判断相关方的资质和信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往往会给双方造成伤害。其中,“经济人”的行为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必须要构建第三方信用认证机构。
(三)从质量执法行为科学角度分析
从质量执法行为科学角度分析,常常有以下集中问题:(1)被动执法。即所谓的“民不告、官不究”的现象,给假冒伪劣者以可乘之机。(2)执法不严。由于多种原因,对违法违规者心慈手软,处罚往往就低不就高,导致假冒伪劣者权衡利弊后,更“痛快”地违法违规。(3)形式执法。在质量执法过程中,常常雷声大、雨点小,走过场。不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顺藤摸瓜,导致假冒伪劣之风难以制止。(4)不匹配执法。商品质量涉及各方面的技术,没有技术背景的执法很难适应这一工作,导致能力和工作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形成即使假冒伪劣商品摆在面前,也不一定能够认识的情况。
(四)从电商内部管理分析
有的电商缺少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意识淡薄,对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错误地认为,商品质量是生产企业的事。因此,质量把关不严,责任主体不清,对供方的质量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五)从现行商品质量监督形式分析
我国现行商品的质量监督形式以及抽样方法主要是针对商场和生产企业而制定的,不适用电商行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神秘买家”购来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以此样本量来判定批次商品质量缺乏科学、缜密的说服力,加之周期长,难免对违法经营活动不能及时查处;二是电商的每天销售数量和销售品种很多,监督抽查只是沧海一粟,达不到全面控制质量的目的,加之监督检查的时效性和电商每天的销售数量和销售品种严重脱节,容易造成同一被抽查的商品,监督抽查结果还没出来、该商品早已销往五湖四海的情况。即使检查结果不合格,造成的结果往往已无法挽救。
三、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和监管的必要性
近些年,中国屡屡发生与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事: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三聚氰胺、假酒、假药等等,轻则伤身,重则伤命!因此,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尽快把第三方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和质量信用认证平台以及电子商务运行规范落到实处,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1.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和监管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需要
电商商品质量的优劣,对资源能否合理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劣质品不仅效益低下,导致人力、财力的浪费,而且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以及大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安全。因此,加强对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和监管、防止不合格的商品在电商销售,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和监管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经济效益是电商的主要目标之一。加强对电商商品质量的控制和监管,可使电商商品质量得到保证,从而避免由于质量问题而使商品周转缓慢、库存积压,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在加快流通速度的同时,可以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造成的商品质量下降,间接地提高经济效益。
3.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和监管有利于增强电商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商品质量是电商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基础,商家最终要靠质量取胜。特别是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过硬的商品质量是吸引和拥有大批忠诚客户的前提,因此,加强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和监管,确保商品质量的可靠性,有利于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利于电商掌握生存、发展、取胜的主动权。
4.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和监管有利于提高电商的信誉和形象
商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商的形象和信誉。无论是什么样的商家,只有拥有过硬的商品质量,才是吸引消费者、迎得回头客的王道,才是形象和信誉的第一要素。有了形象和信誉,才能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从而促进电商的发展。
5.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和监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能力建设
影响商品流通质量和效益有两个重要因素:技术水平和设备设施情况。只有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设施,才能有效保证流通过程中的商品质量。因此,加强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和监管有利于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和物流设备设施。
6.电商商品质量控制和监管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商品通过电商到达消费者手中。因此,通过对电商商品质量的控制和监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交易行为,严把进货关,建立起假冒伪劣商品的防火墙,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的重要手段。
四、主要对策
(一)成果内涵
如图3所示,可以概述为:一个体系、两个平台和一个规范。
1.基本内容
一个体系是指电商商品质量监管体系。它包括整个图3项目方案架构中的全部内容。其中:第三方商品质量监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对电商供应链上全部质量活动、质量信息、质量过程在网上实施质量监管,并实时公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已注册和正在注册的企业信息进行整理,验证真实身份,并公示备查。(2)监管平台与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直接对接,并按照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经营者严处。(3)通过网络科技手段,如在线电子数据证据、垂直搜索引擎、定制化浏览器、即时通讯工具、智能聚类、云计算等,支持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监管工作联动。(4)监管平台可以和企业联建,以发挥资源的效率。(5)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电商商品质量进行评价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商品质量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结果,有的放矢地开展商品质量的监管和改进。
两个平台是指第三方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和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平台。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平台主要是对企业质量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和披露,建立起产品质量信用的评价机制。对电商的供应商进行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管理平台,对不同的质量信用等级,实行产品风险分级、安全风险预警管理,实现差别化监管,做到实时监管、动态跟踪。
一个规范是指行业管理规范。主要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净化网络购物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2.特色
在现行电商交易平台中,增加了第三方产品质量监管平台、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平台,这是本项目的创新点。第三方质量监管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实时在线监控,做到对产品质量问题实现风险监测、网上发现、源头追溯、质量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和监管机制。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平台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交易主体诚信度、透明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行业管理规范主要是通过制定地方法规,强化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的力度和制度建设的刚性,特别是要加大对违规违法处理的力度,促使“经济人”不想违规、不敢违规、不能违规。
(二)主要做法
1.总体思路
产品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电商商品质量监管分线上商品质量监管和线下产品质量监管两大部分。线上商品质量监管要通过“互联网+常态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线下产品质量监管要通过“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线下产品质量好,线上产品才能有保证。根据ISO9000标准,本项目质量监管内容覆盖了电商网络购物商品质量的节点;又鉴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常常遇到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都有,就是无法很好地贯彻与实施的情形。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老板无不为此烦恼;在社会管理时,政府部门也为此而烦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项目首次引入了“标准――监控――处罚”这一世界通用的交通管理模式(以后简称“交管模式”)。由此我们发现,“烦恼”的根源主要是监控和处罚工作不到位。比如:交通部门的事实标准“红灯停,绿灯行”。在没有智能监控的情况下,不执行这一标准的人很多,交警看也看不住。当采用摄影摄像、实时取证、随即处罚后,结果则完全不一样,不执行这一标准的人变得很少。大量事实证明,“交管模式”具有广泛的普适性,适用于各类与人有关的管理工作。基于“交管模式”的基本原理,本项目在电商平台的基础上,探讨增加第三方商品质量监控平台,以保证质量监管的实时性和公正性。在项目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比较可行的“一个体系、两个平台和一个规范”的监管模式。
2.基本目标
通过第三方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和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江苏省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信息化,确保了江苏电商产品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使质量监管工作在电子商务运行规范的约束和支持下,更有效、更高效;通过行业管理规范的制定,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净化江苏网络购物的环境,进一步促进江苏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为江苏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帮助电商完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提升进货把关能力。构建江苏电商商品质量评价模型和对电商、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有的放矢地开展商品质量的监管和改进工作。
3.实施技术路线
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平台和第三方电商商品质量监管平台的建设可以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根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大致如下:
(1)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平台的建设
信用认证平台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电商平台。作为电商产品的购买者,在浏览和购买电商产品的同时,可以看到对应电商产品的信用评级。而这个信用评级则是信用评估业务服务器对外提供的统一接口。一般来说,电商平台上的商户已经在现实环境(工商、质检等)和网上虚拟环境(电商平台信用认证)两方面提供了相应的资质,这些都通过信息评估数据服务器进行收集,并通过信用证书服务器进行留存。如图4。
结合第三方电商商品质量监管平台的建设,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本身得以上升到新的台阶,即提供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
(2)第三方电商商品质量监管平台的建设
按照本项目的预期目标,第三方电商商品质量监管平台可以对在线交易的商品进行实时网络监控,降低网络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
整个第三方电商质量监管平台的技术架构如图5所示。采用的仍然是当下流行的互联网应用系统三层结构:最底层是数据库,采用了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效支持与质量相关的数据的快速增删改查。中间层采取了经典的MVC架构,Model部分负责数据对象映射和封装,表示企业的相关数据和管理规则。事实上,这样的设计,为本平台未来的扩展提供了便利。Control部分输入数据并调用Model和View去完成用户的需求。最上层提供“用户”可见的一些页面和操作,采取了目前互联网应用开发中最流行的HTML5技术。最上层的这些页面和操作,目前支持:①电子商务EDI技术、电子邮件、电子合同、文件传导、视频等,它们是信息交互和供应网络的信息集成质量控制的主要要素。②散布式质量控制。因电子商务供应链信息量大、实时化强,所以需要通过模块化建立供应链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分内外两个方面。外部,要和社会各相关方保持密切联系,就必须在广泛采集质量信息的同时,实现与CAD、PDM、CAPP、ERP及CRM等系统之间的集成,这自然要在信息交互协议与接口规范的前提下;内部,要构建网络散布式数据库。③链路抽查和信息修正,提供给像江苏省质检院这样的质量检测机构,就电商产品质量检查结果信息录入。④以Web Service的方式提供调用接口,供其他业务系统使用本平台信息。例如,电商平台可以调用本平台的质量信息数据,信用平台可以调用本平台的质量历史数据等等。
4.实现办法
(1)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及设想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只有不断完善、改进产品质量的监管体制和方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育出有利于市场竞争的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①重构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实现统一、高效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监管机构散乱,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监管效率低下,执法标准不统一。特别是质量技术监督机构与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分块监管”,直接形成违规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困境。因此,构建统一、高效的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迫在眉睫。重构的路径是把二者合二为一。这不仅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更有利于全面开展工作,实现资源互补和高效执法。
②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监控体系
产品质量监管要做到全面、高效,必须尽快建立起以政府为主体、以行业协会为配角,以企业组织、民间团体、公民个人为补充的监控体系。要尽快建立起以创新为产品换代升级的主旋律,以标准为引领产品质量提高的新举措的全社会参与的调节机制。对假冒伪劣商品绝不能同情、迁就,而是要从速、从快、从严惩处。
③实行信息公开
由于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很难准确地把握产品质量。本课题中信用平台的建立,就是要解决电商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时公开信息,帮助消费者适时掌握商家的信用和产品的质量。
④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督管理,严把平台电商质量关
本课题中第三方质量监管平台主要是为电商平台服务。通过在线实时监控,使电商平台和电商经营者的商业活动时时处于监控之中。只有有了第三方的监督,才可能使电商平台和电商经营者不敢随意而为,才能保证电商买卖的相对公平,才能促使电商平台和电商经营者严把商品质量关,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商家信誉,维护消费者与生产厂商的公平竞争秩序,也才能促进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
(2)第三方质量信用评级的建设
质量信用平台的有效运行要建立在质量信用评级的基础上。质量信用评级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该平台之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履约能力、质量信用等级等,消费者一清二楚,从而避免仅凭主观判断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增加了对风险的可预见性,明明白白地选择那些信用等级高、质量信誉好的企业或商品。因此,质量信用评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质量信用评价的原则是“独立、公开、公平、公正”。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比如:如何监管、如何评级、如何征信的制度等。
质量信用评价的路径是建立质量信用数据库。主要从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以及现场获取能够反映企业和商品质量最具代表性的信息。包括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要做到准确、及时和动态追踪。
(三)对电商的信用实行分级管理与等级划分及评审办法
1.分级管理
按照交易型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型电子商务企业和支撑服务型电子商务企业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等级划分为A、AA、AAA、AAAA、AAAAA五个级别,AAAAA级为最高级,依次降低。
2.等级划分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把五个级别进行量化界定。等级划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量化界定的每一个级别制定详细的评价细则。
3.评审办法
组织专业评审人员,按照评审规程进行定期评审。
五、结论
(一)制约电商健康发展的两个最关键问题:一是商品质量;二是质量信用。这是电商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商品质量是系统的社会问题,仅靠亚当 ・ 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并不能达到社会发展的预期效果,还必须要借助凯恩斯“有形的手”,才可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的预期目标。政府部门必须要用“看得见的手”,通过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引导和强制网络服务经营者和网络商品经营者正道经营。2014年7月,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汇编》。2015年,国标委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望从法律和标准两个层面解决当前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电子金融管理、电子证据等问题,为我国电商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三)在法律法规中应明确网络购物中商品质量的责任主体。在网络购物交易过程中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方为:①网络购物平台提供方(网络服务经营者);②卖方(网络商品经营者);③买方(消费者)。
电商商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网络商品经营者的主观愿望。当经营者想合法经营,并正道谋利时,必然严把进货关,把来路不正、不合标准的产品拒之门外;否则,会尽可能地购进假冒伪劣商品。因此,网络购物平台提供方(网络服务经营者)对电商的商品质量应承担主要管理责任和质量连带责任。网络商品经营者作为商品销售的主体,对商品质量负主要责任。
(四)电商作为一个产业,不能缺少第三方监管。现行监管模式无法适应电商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建立电商商品质量监督体系。
(五)商品质量的提高不能指望电商商务系统的自身进化。进化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商品质量瞬间则可能致电商企业于死地,甚至使整个民族工业陷于危难之中。所以,应加快电子商务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
(六)第三方质量信用认证平台和第三方质量监督平台应以省级质监部门授权或批准的独立法人机构为主。一是这样的机构具有平台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诸多产品质量的检测鉴定能力。二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作为第三方,公平、公正是他们工作的前提,与相关方不存在利害关系,能够真正代表第三方中立开展相关工作。
(七)当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切入电商商品质量的控制与监管研究时,我们希望能够透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现象,找到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来显现整个电商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管的本质内涵。因此,我们从网络销售的全过程和生产关系出发,探究电商商品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关键节点,从而形成一个体系、两个平台和一个规范的构架,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电商商品质量监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控制电商商品的质量,更好地规范电商和企业的行为,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促进电商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此,本课题组目前虽然还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但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一是电商商品质量监管体系构架的形成。它一旦投入运行,对江苏乃至中国电子商务的规范运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是首创了“交管模式”,即“标准――监控――处罚”模式。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适用于各类与人有关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结论需要建立在以下条件之一的基础上:(1)电商自愿向第三方监管机构开放接口;(2)电商和第三方监管机构协议开放接口;(3)通过法规强制电商向第三方监管机构开放接口;
(八)电商商品的质量,一靠电商和企业的自律,这是建立质量信用认证平台的主要目的之一;二靠法律法规的制约,使电商和企业不敢、不能逆向而为;三靠监督,实现实时在线监控,做到对产品质量问题实现风险监测、网上发现、源头追溯、质量信息,建立起电商商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和监管机制,这是第三方产品质量监管平台的主要功能。通过一个体系、两个平台、一个规范的建立,实现全面、全过程对电商商品质量的控制与监管。
从总的情况来看,本项目如期实现了立项时的预期目标,为电子商务商品质量的控制与监管工作进行了积极而又富有成效的探讨,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现实和未来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相关课题有:(1)研究电商商品质量监督活动的程序。包括电商商品质量监督计划的制定、质量评价、质量责任的认定与处理等;(2)研究电商商品质量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检验如何抽样、项目如何确定、检验结果如何评价等;(3)研究电商商品质量的监督体系。包括管理、检验和法规等体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已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本课题“研究――实践――再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 要:针对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工作,提出了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创新检验监管模式的思考。通过风险评估,将质量风险区分为三种不同的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加强关键风险防控,构建"动态监控、分级管理"的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模式
中国作为世界出口制造业第一大国,随着国际间贸易竞争不断加剧,出口商品对通关便利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在保证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建立高效、便捷的通关机制,质量监管部门必须创新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机制,以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信息为基础,全面掌握与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风险信息,开展风险分析和质量安全状况评估,落实风险管理措施,依据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诚信情况、质量保证能力实施差别化监管,扶优限劣,提高通关效率。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福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选择了较具代表性的出口鞋类商品,前瞻性地开展了检验监管业务风险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了"动态监控、分级管理"的检验监管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同时也对出口法检目录调整之后的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模式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一、实施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指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包括了风险信息采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就是要识别各类出口商品质量风险,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后果进行分析,寻找并引入风险控制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因质量因素带来的潜在危害,从而实现出口商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首先是当前外贸形势的要求。当前出口企业面临诸多困难: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受周边国家的价格挤压,产品单价难以提高等等,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对产品质量不可避免地造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出口产品面临的国外技术壁垒却有增无减,部分发达国家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一种产品可能涉及的危害控制项目往往多达几十种,给出口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造成很大的困扰。
其次是促进外贸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早在2012年初就提出了深化检验监管模式改革,积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机制,提高出口产品监管效率。通过深化和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外贸出口。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利益相关方风险意识,有效配置和使用资源,实施主动性、前瞻性的质量管理,改善工作效率和效果;遵守国内外质量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减少损失,为计划和决策奠定可靠的基础;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出口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总体思路是: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化和全面加强风险管理,通过风险信息采集与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价,区分不同风险等级,来确定监管需求和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同时依托口岸电子信息化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关键风险防控,做到"该严则严、该快则快、打劣促好",构建"动态监控、分级管理"的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新机制。
二、出口商品质量风险信息的采集
风险,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产生严重损失、或是可容忍的损失,甚至获利。从质量的角度讲,风险与危害不同,危害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如有毒物质对人体、环境造成的危害等,危害是造成产品质量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一定会直接导致风险。
风险信息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需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全面采集出口商品质量信息,并识别出风险。
1、外部质量风险信息的采集。包括各个出口商品输往国的质量法规、标准、行为习惯,以及各种现行和即将出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各国对产品危害点的管制不尽相同,同一产品输往不同国家产生的质量风险也不同,如对产品中重金属铅含量的限制,欧盟国家、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控制要求各不相同。
2、产品自身质量风险信息的采集。不同产品存在不同的质量危害,由此产生的质量风险也不相同,需针对不同产品进行梳理和识别。一般而言,产品自身中存在的潜在质量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有害化学物质,如:禁用偶氮染料、邻苯二甲酸盐、富马酸二甲酯、全氟辛酸等等。二是物理安全性能,如:婴儿用品的小附件、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绳带的缠绕,电气安全等。三是卫生性能,如霉变等。四是一般使用性能和外观要求,如:耐摩性能、拉伸强度、变形、污渍等。
3、出口商品质量风险反馈信息的采集。包括出口商品遭遇国外通报、召回信息;出口商品退运信息;遭遇消费者投诉或媒体负面的质量信息反馈;以及对出口商品实施监督抽查、专项检查的不合格结果信息等。
4、企业质量诚信信息的采集。不同企业的质量诚信和质量管理水平也会对出口商品质量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质量文化良好、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相对质量风险低;反之,质量风险就高一些。因此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企业也要进行质量信息采集与风险识别,区别对待。企业质量信息点主要包括:企业的质量意识,企业在各部门、各机构的诚信记录,质量体系建立及运行的有效性,质量体系及产品认证情况,质量管理人员配置,产品检验控制,贸易信誉,过往质量记录等。
三、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等级
风险发生所产生的后果,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理想化来说,所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风险,都需要控制。但是不同风险导致的结果的不可接受程度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对待,质量保障资源的平均分配或者动用对待关键风险的人力、财力、检测资源来控制低风险的质量项目都是不合理的。通过风险分级,有利于突出重点,节约质量成本,化解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实际工作中根据风险后果影响程度的不同,将风险区分为关键控制风险,一般控制风险和基础性质量风险三个风险等级。
1、关键控制风险。其一旦失控,存在不可接受的质量风险,必须被总是监控。它必须是客户、消费者或者政府部门最关注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或者说是最负面的。如输美儿童玩具中铅含量的控制,输欧真皮皮鞋中六价铬的控制等。
2、一般控制风险。其一旦失控,一般不会直接导致不可接受的质量风险。主要涉及产品一般使用性能和外观,如衣服扣子钉歪了,鞋底开胶了等等。
3、基础性质量风险。涉及企业生产规范、设施、设备保障,以及企业道德、行业自律、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规范、社会质量文化等等。这些因素对质量保障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也是降低产品质量风险的治本之举。
四、出口商品质量风险评估
1、运用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等级。运用风险评估技术中的风险矩阵法对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的等级。具体而言,对每一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即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进行量化的评估,计算出每一种风险的风险指数,同时将风险指数范围定义为不同的三个区间:可接受区间、检查区间和不可接受区间,分别对应风险的三个不同等级:关键控制风险,一般控制风险和基础性质量风险。某种项目风险频率级别的量化值,可以根据该项目被抽查检出的不合格比例,以及被国外通报、退运等数据的统计进行确定;风险后果的级别量化值,可以根据该项目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
2、关键控制风险的确定与动态调整。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得到某个阶段的关键控制风险。风险评估的结果不仅可以作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的重点项目,同时也可以成为相关生产企业和贸易商的重点质量保证项目,引导生产企业主动在设计、原辅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中对这些项目进行控制。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对不同行业、不同商品、不同企业、不同目的国,甚至不同环节发生的质量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的判定,从而确定关键控制风险。
风险评估过程是动态的,开放性的,当遇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技术规范、标准、风险预警信息、国外通报情况、监督抽查检测不合格情况、生产条件,及其他影响风险分析、评价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须及时或定期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对关键控制风险进行动态调整。
五、出口商品质量风险应对
重点针对关键控制风险,加强质量监管,提高质量风险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配置行政和企业资源。
1、强化关键控制风险监管。对涉及关键控制风险的出口商品加强审核、查验、检测、监控,介入点可以是口岸查验,生产环节的企业合格评定等。如果出现行业性、区域性严重质量风险时,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性措施,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严格控制质量风险。另外,针对特殊商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如出口危险化学品、高风险玩具和稀土等特殊商品,应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监管流程,确保质量安全。
2、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加大服务企业的精准度,相关风险项目的技术指导,包括质量控制方法,生产规范,原材料选择等,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掌握、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化解质量风险。
3、突出企业责任,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对出口企业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培训,牢固树立企业的质量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风险意识。鼓励企业开展产品风险分析,源头质量检测,和生产过程的自检,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引导企业开展首件产品确认,并争取客户的有效确认。
4、强化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任何质量风险的控制都需要质量成本的付出做支撑,并在产品的价格上反映出来。必须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通报退运后续调查、监督抽查、专项检查等方法手段,打击出口假冒伪劣商品,净化市场环境,引导市场走出低价劣质无序竞争的困境。
六、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改革成效
通过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验证了关键风险控制理论的可行性,取得了良好的实际运行效果。
1、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对产品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促进了出口商品质量的持续提高。虽然监管部门的总体抽检批减少了,但检验针对性提高,有效拦截了不合格商品的出口;同时企业对其产品质量风险点能否进行有效控制决定了其产品通关速度和通关成本,管理的差异化有助于促进一批优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促好促快"的良性循环。
2、提高了质量监管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改变以往"一刀切"式的、无差别的按比例随机抽检的方式,通过高风险关键控制点布控拦截,增强现场施检的针对性。统计数据显示,针对风险点的抽检批占总抽检批的三分之二,集中了有限的检力资源管住管好了该管的,凸显了检验的有效性。
3、提升了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了电子信息化技术在出口商品质量管理中的进一步优化、完善,实现了高风险项目的严密布控、一般风险产品的快速放行和风险信息日常电子化管理。
【摘要】 商品房现在已经成为国家房产种类中的居大成者了,因此,对于商品房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尤其重要,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缺陷,本论文从商品房的施工质量进行分析,揭示了潜在的缺陷,探讨了对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商品房;施工质量;监理;控制
社会的进步,最早的单位福利房已经不复存在,商品房成为后起之秀进入千家万户,占据江山,但是日益而来的则是消费者对其质量的诉求的增多,这就对承包商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商品房的质量的高低直接与监管的过程挂钩,同时,作为监理,就必须扼杀那些豆腐渣工程,全面了解房地产开发内部的操作流程以及人员操作,这样,对监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强的协调能力与应变能力,做到万事俱备。监理对于商品房的质量的控制应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试,首先在自身的工作方面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监理在工程开始之前要认真审核图纸,了解设计的意图,熟悉它并进行内部会审,对不明确甚至可能出现隐患的地方提出意见并协商,进行纠正后,做出一份完美的设计。而监理部各个工作人员则必须掌握相关的操作,使大家知道干什么,该怎么做,并且是合乎法律的做,这样才能交出符合质量的工程。而审查施工设计的要点是检车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有可行性、是否符合法律的规范、进度是否能赶上双方签订合同的工期等等。
第二,施工单位太多,导致一些单位偷工减料,而且还没有很完善的质保体系,有的甚至不存在,他们只是收钱,把一些东西直接交给分包商,其余一概不管。而监理人员这时候则成为了那些施工单位的质量员,就更助长了他们的一览性和不负责性,因此,完善质保体系势在必行,一旦发现总包单位不按程序走,监理工程师就可以将其退回,不准其进入下道工序。
第三,交底工作应到位,因为施工单位数量的庞杂,导致许多施工人员是非专业性的,就对一些法律法规有着模糊的概念,因此要求单位加强对他们法律概念的培训,也需要施工单位具备有关法规、专业规范及验评标准等资料,监理人员要做的则是在各项工程施工之前 进行彻底的审核,与此同时进行监理工作交底,提出监理的相关要求,使参建人员管理层及操作层理解监理意图,避免不该发生的发生,下面所提出的对各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要求和监理控制措施,供大家参考。
1、地基与基础工程
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开挖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回填工程中产生不均匀下沉,桩基工程中出现缩径、混凝土质量差、断桩、钢筋短缺、压桩工程中出现桩身倾斜、接桩部位开裂、成桩质量差、等等。
措施:(1)对于开挖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实施之前,检查排水设置是否合理来保障排水的通常,挖方时严禁施工单位贴近基槽边抛土及堆放材料等行为。
(2)回填工程之前检查坑内的积水是否已经排干,是否还有垃圾,严禁回填土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如干土、垃圾等,并严格按照程序走,每一部分的含量都要严格控制在标准之内。
(3)桩基施工前,要做的则是实习地形,审查所提交的方案是否合理,控制措施是否恰当,桩位控制是否正确,严格保证接桩处上下两节严格控制在一条轴线上,并焊接牢固,沉桩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组织现场勘察,及时解决问题,对一切桩基工程必须进行检查,达到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4)地基采用纯天然的,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钻探,即使做好记录,静审查之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5)墙身防潮层则是最重要的,一旦出现问题,那整个工程相对于是一个废物,应做到表面压光无裂、不空不裂表面压光完整无缺,不得用高标号砂浆砌体代替防潮层的工程作法。
2、 梁板柱工程
2.1 模板工程
出现的问题:轴线偏位标高不准确,断面尺寸与设计图纸不符;模板拼接不严、支顶不牢、变形,脱模剂选材使用不当,拆模时间控制不严。
措施:模板安装后,监理工作人员就按图纸检验城固,要自己检查模板缝隙,不合格者则重头再来,并且施工时严禁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则要刷的均匀,而涂刷之前则应清洁表面。
2.2钢筋工程
出现的问题:钢筋质量差、钢筋制作不规范、不按图纸做,使钢筋尺寸不够、弯钩角度不足。
措施:就像食物一样,对工作场地的钢筋也要检查生产许可证,,严格实行见证取样制度,一旦发现任何可疑之处,就要求施工单位重新取样、重新审查并做好原始记录,对不合格的钢筋要立即放弃;钢筋断料时,按照图纸重新检查,钢筋绑扎时要对规格数量位置及锚固长度接头位置进行校对,严格作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混凝土浇铸前,仔细检查垫块钢筋限位撑脚设置到位情况,若有遗漏及时补设。钢筋绑扎的重头戏则是接头,接头的处理要变得尤为小心,必须按章办事,一旦发现纰漏,必须立即整改;而那些可能会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箍筋弯钩角度为135度,平直长度大于直径的10倍,监理人员必须加强检查,以防施工单位遗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3 混凝土工程
出现的问题:配合比不达要求,所用材料不合格,兑水工程,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出现问题,钢筋混凝土表面出现露筋、施工缝有夹渣现象,现浇混凝土柱根部出现烂根现象,构件出现缺棱掉角和表面裂缝,现浇梁板底面发生变形等。
措施:对商品混凝土应该检查的是它的配合比、材料外加剂等等,并要不间断的检查塌落度,决不能出现加水的情况;混凝土振捣前,要仔细检查钢筋的限制位置以及绑扎的情况,注意它的保护层是否达到指标,因为它是一项必须严格控制进行的工程,决不能出现误差,否则,接下来的混凝土浇筑则会出现纰漏。
3、 砌体工程
出现的问题:砌体砂浆强度低,饱满度不足,砌体组砌不合理,出现缝隙,不平整,留槎不规范,局部产生墙体裂缝等。
措施:在砌体工程开始之前,施工单位首先应把砌体润湿,而在砌筑的时候,铺灰的时间应控制好,不宜过长,灰的成色中严禁使用落地灰、桶底灰和隔日砂浆,这些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不合格,不能使用过细砂浆,砂浆的使用是保证砌体的密和性的重要体现。砌筑的同时,也要检查组砌是否合理,划画杆是否正确,留槎位置是否已经确认。施工单位也需要做好现场的协调工作,实现各个工程之间的密切配合,并能做到对突发状况的随机应变。对容易产生裂缝的地方加强巩固措施;砌体相邻的工作段之间的高度差不能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但也不能大于4米,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在砌体的过程中,先砌高度差较大的部分,以减少由于沉降不均而引起相邻墙体间的变形裂缝。
4楼地面及门窗工程
出现的问题:楼地面产生龟裂、空鼓、面层起皮等状况,卫生间、厨房、阳台灯地面有水迹等等;木质门框出现弯曲、表面粗糙、变形等状况;门锁不灵活,门五金材质出现锈,铝合金门窗使用铝材厚度不够,氧化膜厚度不足,附件质量差,连接件质量差扇与框间隙大,防护不严,外窗台排水坡度不够导致排水不畅,一些玻璃镶嵌的地方不规范,导致脱落等状况;框体与墙壁之间的开启与关闭不灵活,槽道脱轨,窗框与墙体结构处防水密封膏填嵌不密实、不饱满产生脱离,型材保护不好,表面受损受污染等等。
措施:针对楼地面门窗之间产生的质量问题,监理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优针对性的检查,排除一切可能发生灾难的可能性,要防患于未然,对一些细微的地方进行仔细的检查。
商品房,一家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一栋楼居民的生活,监理人员通过这样的质量的控制,一定会交出有品质保障的房屋,减少投诉,增加赞扬。
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住宅买方市场,打压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与成本的把控能力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参与商品住宅买方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运用价值工程来协调、寻找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与成本之间对应关系的合理平衡点,即能给购房业主提供居住舒适的住宅,又能使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商品住宅买方市场中获得公平的投资效益。
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的建筑功能是建筑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性能的总和。建筑产品的功能一般分为社会性功能、适用性功能、技术性功能、物理性功能和美学功能五类;不同的建筑产品类型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它们通过一系列建筑产品质素来体现对建筑产品的使用要求;功能分析首先要明确建设项目各种使用功能的具体组成部分,划分出主次使用功能,评价和比较各种使用功能的重要程度。
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是建设项目从策划决策阶段(策划、可行性研究)、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和居住、保修及维修阶段直至拆除为止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建设项目造价和建设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成本;使用功能水平低,建设项目造价低,使用成本就高;使用功能水平高,建设项目造价高,使用成本就低;而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时,建设项目使用功能水平最合理。
价值工程是对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其核心是使用功能分析,分析建设项目各个组成部分使用功能与成本的匹配程度并进行调整来实现优化,使使用功能与成本匹配更趋于合理;并分析建设项目各个组成部分的投资比例,对投资比例较大部分进行重点控制来提高投资管理效率,目的是以建设项目的最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切实可靠地实现建设项目所需使用功能要求,同时使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使用成本及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合理匹配,减少社会资源消耗,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适合建筑产品类型开发的土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资源,不同的建筑产品类型所处地段,使用地块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不同(一般情况占30%左右)。一种开发模式是先选择清晰的建筑产品类型,再选择适合的地块与合理的开发周期和开发节凑;另一种开发模式是先选择适合开发的地块,再选择适合的建筑产品类型与合理的开发周期和开发节凑;而在两种开发模式竞拍地块前,对所要购买地块的市场定位和盈亏平衡点的测算至关重要。在地块购买后,虽可通过使用功能设置优良的户型、室内全装修工程和室内设备制安工程质量都优良及设备配置档次较高的样板房、调整售房价格、售房包装和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等来加强售房促销力度,但地块的位置和价格、区域功能和形象、规划控制要点难以改变。
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是根据建设项目使用功能要求,来确定建筑标准、结构形式、空间与平面布置以及建筑物群体的配置等,它涉及建筑、结构、给排水及采暖、电气、智能建筑、通风与空调、电梯、燃气、建筑节能和园林绿化、室外道路、雨污水工程等专业工种;各专业工种设计方案的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而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初步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20%,技术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40%,施工图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25%;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和全寿命周期成本,在决策和设计阶段就己基本确定,因此决策和设计阶段就成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潜力最大的阶段,而在设计阶段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效果最为显著;运用价值工程,不仅可以保证各专业工种的设计图符合各种设计规范和用户对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能够解决各专业工种设计的协调问题,从而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得到恰当设计标准和合理使用功能水平与整体合理并优化后设计方案的施工图;另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工程各专业工种的设计施工图的出图时间前后顺序节凑,宜先出结构施工图(结构楼面施工时,安装工程按室内装修施工图和室内设备制安施工图预留、预埋孔洞)、室内装修施工图和室内设备制安施工图(利用厨房设置的吊顶、橱柜和壁柜隐藏和遮蔽设备制安的管道线路和接口,特别是燃气管道线路布置宜力求简捷,避免不必要的绕行对观感质量的不利影响)、建筑施工图(楼面建筑施工图按室内装修施工图和室内设备制安施工图布置要求来调整室内建筑平面布置)、然后出各专业工种的设备制安设计施工图,这样能便于各专业工种设计的关系协调和各专业工种设计施工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避免将来工程实体不必要的返工;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各种资源消耗,缩短建设项目工程施工工期。
建筑材料一般情况占直接工程费的70%,降低建筑材料费用,不仅可以降低直接工程费,而且也会导致措施费和间接费的降低。在建筑材料与设备的网络采购中,一种采购模式是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联盟建立联动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建筑材料与设备集合竞价的采购模式来控制建设项目开发成本,联动电子商务采购模式的优势是(1)建筑材料与设备采购的规模效应降低了建设项目开发成本,(2)把建筑材料与设备采购的优良供应商整合到建设项目开发中,从而获得稳定数量和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与设备长期供货保证,(3)能够扩大优良供应商队伍而形成长期合作伙伴,增强共同抵抗建筑材料与设备供货市场风险的能力,(4)减少建筑材料与设备采购的价格谈判时间,降低了建筑材料与设备供货市场价格发生剧烈变化风险的可能性;另一种采购模式是独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自己采购网站的在线采购系统,主要采购大宗低价建筑材料与设备或者是影响建设项目开发的关键建筑材料与设备及其物流配送等服务。房地产开发企业把认购信息到采购专栏上,让建筑材料与设备供应商竞价,参加在线采购的供应商能够看到建设项目开发所需要采购的建筑材料与设备的市场价格并验证自己的市场价格竞争能力,使供应商能够根椐自身的实力状况对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和报价作出恰当的判断。在线采购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整合,在线上建筑材料与设备供应商参与一系列竞价流程,在线下参与一系列竞价流程的供应商,在订购会上提供一系列竞价的建筑材料与设备合格质量的样品,经过双方进一步协商,最终确定采购建筑材料与设备订购合同;从而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采购到价格公平合理、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与设备及其物流配送等服务,并节约了较多的采购成本和费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商品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对商品进行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成为各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商品的质量是其关键因素,同时它也关乎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现阶段,各个企业已经开始向质量高、价格合理、交付及时的商品方向发展。本文从商品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如何实现商品质量管理和标准化。
关键词:商品管理 质量管理 标准化
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中,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是其重要的,也是较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的重要措施。质量管理和标准化都是为企业产品服务的,虽在职能和组织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两者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企业不光要着眼于市场,还要全心全意的为用户服务,搞好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商品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
一、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
商品的质量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商品生产、流通和使用消费的全过程,即对商品质量产生、形成的实现过程各环节和质量管理的诸多因素所进行的计划、控制和改进的各项活动。商品质量包含很多方面,如它的性能、寿命、安全性等,也就是商品其使用价值的一种表现。每一款商品它都有其特定的质量要求,所以它的使用价值大小也不一样。而一件商品从设计到生产,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该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高质量的商品是一种增产节约的呈现,也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因此,做好商品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实,商品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实时的了解国家政策及市场的变化对商品质量作出的要求;另外,企业的员工也要有一定的质量意识,将商品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积极的采用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对商品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对商品的质量做出合理的改进。商品的质量管理不仅包括生产领域,还包括在流通和消费领域对商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商品的标准化是一项系统管理活动,涉及面广,专业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
因此必须遵循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化机构和
管理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分工协作,吸取国外标准化的先进经验,才能顺利完成商品标准化的任务。它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制定、、以及实施商品标准的活动。企业推行商品标准化,最终是为了达到统一,从而获得社会效益和最佳的市场秩序。商品标准化的内容包含了商品质量的标准化、以及商品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化,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实现商品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的过程
首先,在生产领域中的商品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所谓,生产领域就是指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在生产企业中生产领域的质量管理是其管理的中心,看似这是生产企业工业部门的工作任务,但是,在现实中生产领域的质量管理与其他部门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与商业部门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生产企业原材料的采购是由商业部门来完成的,所购买的商品也需要按照商品质量标准来验收,同时也需要将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评价反馈给生产和设计部门,以便更好的研究和改进商品的质量。在生产领域进行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是做好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对商品进行严格质量把控。在商品的预防控制阶段,采用的是统计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上的质量都尽可能的控制在相应的标准范围内,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最终实现产品的质量,然后对产品的质量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检验,对质量严格把关。同时也要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进行严格把关,以获得更多的可靠的数据为商品质量的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其次,在消费领域的商品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的实现。所谓的消费领域也就是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进行使用,而后在一段时间过后,其使用价值完全丧失的这一过程。对商品的质量而言,其好坏是在它的使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因此要在商品的使用过程中对其质量作出真实的评价。在消费领域的商品质量管理过程中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企业要定期对商品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的效果进行调查,适时地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以对商品质量的改进提供一些可靠的数据。在对商品的使用要求和效果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进行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商品的使用过程中能否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还有一些在前期商品设计过程中没有预估到的标准和要求,以及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新要求等,这些要求和特点都要在商品的实际使用中做好相应的调查,为后期工作提供依据。另外,商业部门所涉及的面比较广,又与消费者的接触较多,对商品的质量也比较了解,能够及时的将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质量评价和意见反馈给设计部和生产部,从而不断的改进产品,提高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在流通领域中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所谓流通领域是指商品出厂后到销售前整个过程,在流通领域的主要任务大部分是由商业部门来完成的,不仅在采购、供应方面,还包括运输及保管等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作为商品部门一定要严格依照商品质量的标准来做好相应商品采购和供应工作,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要结合自身的产品特点来制定商品质量标准,然后依据对应的标准做好采购和供应工作。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要适时的结合商品质量的标准所要求的原材料、用途等条件,再依照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商品的采购和供应,以更好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商业部门要依据商品的质量标准做好商品的验收、运输和保管工作,进而确保商品的质量与安全。由此可知,商品的质量标准是用来衡量商品质量的准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控好商品的标准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商品质量,还可以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处理好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两者之间关系,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补充,从而使企业更加顺利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获取更多的效益。
摘要:《食品商品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对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食品检测技术与监督管理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探索教学模式,完善综合成绩评定模式,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食品商品学;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综合成绩评定模式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和食品贸易与技术交流的不断增长,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过去的单一专业技术人才向技术与管理复合性型人才转变,即社会迫切需要那些既熟悉食品生产与检测技术又懂得食品经营管理与贸易规则的人才[1-2],这为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食品商品学》课程带来了契机。
《食品商品学》是商品学课程的一个分支,是以食品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其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它从商品学的角度研究商品化的食品,阐述食品在流通领域中的来源、特征、规格和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与保证食品质量有关的经营管理等基本理论与实用鉴别技术问题。即:是研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的应用学科[3]。然而,大多数《食品商品学》课程是在商品学相关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由商业类大学编写教材,其内容注重各类食品的生产、加工以及检测,这对于已经学习了食品工艺学、食品检验分析等相关课程的本专业学生,内容重复太多,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适当的改变以满足本专业学生的需求[4]。如何在《食品商品学》课程教学中体现本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是该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本领域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食品商品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浅议该课程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制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
围绕本专业培养技术与管理复合性型人才这目标的要求,《食品商品学》作为一门专业课,其所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应该切实起到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我们制定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如下:了解食品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有关商品质量、商品分类与编码、标准和标准化等商品学基础知识,从商品学的角度对食品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各环节有充分的认识;掌握与食品质量的有关法律法规、国内外常见的质量认证及质量管理方法,并能够系统分析影响食品商品质量的因素;掌握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及大类食品质量变化规律,具备从事食品商品检验、评价和质量管理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强化学生对“生产是源泉,流通要监管”食品商品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具备系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食品商品学的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关键。针对以上培养目标,我们将商品学原理与食品知识有机结合,以经典的商品学教材思路为主线,将商品学基本理论及其在食品商品中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同时避免教学内容与所学课程重合,并加强与已开课程的联系,还要结合食品市场实际情况及学生兴趣和专业需求而精选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商品学基础知识,包括商品学导论、商品质量、商品分类和编码、商品标准与标准化等。对于食品专业学生来讲,对这些概念知识较为陌生,需要加大讲解。第二,食品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讲解食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等知识,并介绍国内外常见的质量认证标志以及食品商品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第三,食品商品标准,介绍目前与食品相关的各种标准与法规的相关知识。第四,食品商品流通的基本知识,介绍食品的包装、食品的运输与储存、食品的物流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第五,大类食品质量变化规律及感官鉴别,介绍大类食品等在流通领域中的质量变化规律及感官鉴别方法。
二、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每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食品商品或事例开始,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兴趣,运用案例、讨论、商场调查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串讲、课程论文、合作讨论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实现由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例如,在商品学基础知识的内容中,就评价商品质量优劣的标准这一知识点,首先教师导入“网上购物时”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讲述网上购物的选购经历,就学生之间不同的选购标准进行讨论。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和课外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食品商品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实物图片、视频、声音,不但可以增加课程信息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食品商品实物带入课堂,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有关食品商品,并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如在讲解食品商品包装标签的内容中,选择乐事薯片作为代表性商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食品包装标签的组成及要求,并加深理解食品包装标准的相关知识。同时,开展实践教学,课堂内外,结合教学。在学习了食品包装标签内容后,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调查商场或超市的几类食品的包装标签,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标签是否规范并鉴别真伪,制作电子文档和幻灯片格式的讲演稿,最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在班级作发言交流。
三、完善综合成绩评定模式,真实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
“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评定模式只是看重期末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判断,因此仅依据期末考试卷评定学生的素质往往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所以,在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以求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学生就会对新的教学模式失去兴趣,这不利于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因此,我们的课程综合成绩评定模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学习态度(考勤、纪律)占10%,平时的课业占20%,案例讨论发言占20%,期末考试(论文答辩)占50%。期末考试内容主要为运用课堂讲授的知识,查阅资料,分析当前食品商品所出现的问题,制作幻灯片讲演稿,在课堂上报告并答辩。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既可以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考查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状况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对食品检测技术与监督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因此,构建适合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食品商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式,对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的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 要:本文结合《广东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粤建质函[2010]485号)”的试行,谈了南朗镇锦绣海湾城商品住宅工程实施工程质量样板引路的实践与体会,希望能给该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商品住宅工程;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实践;体会
1 前言
从2010年9月19日,广东省住建厅关于印发 “《广东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粤建质函[2010]485号)”至今,已历时两年多,就此谈谈锦绣海湾城工地的实践与体会。
2 商品住宅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锦绣海湾城工地兴建初期,特别是坡屋面模板和装饰装修分部工程的施工存在较大的质量返工问题。集中表现如下五个方面:
① 坡屋顶模板制作与安装质量较差;
② 外墙泥底和涂料涂刷观感质量较差;
③ 外墙的构造线条观感质量较差;
④ 内墙抹灰的平整度观感质量较差;
⑤ 内墙阴阳角抹灰的垂直度观感质量较差。
什么原因造成这些质量返工呢?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3 商品住宅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建筑劳务市场的恶性竞争
当前,建筑劳务市场本身发育不健全,竞争又日趋激烈,加之企业喜欢采取低价中标的形式进行发包。施工班组为了承接到劳务,报出的承包价格都会较低,便种下了施工质量问题祸根。
3.2施工工人的主观因素
经过调研,锦绣海湾城工地的建筑工人大部分来自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体情形如下:
①文化程度程度不高。他(她)们受教育程度一般较低,基本上都是仅具备初中或者小学文化程度。
②职业技能参差。他(她)们大部分都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对质量技术水平把握不一,职业技能参差。
③责任意识参差。他(她)们的责任意识参差,由于文化程度低和利益的驱动,基本都会较低。
④从业经历参差。他(她)们大部分都是直接从农村或其他工地来到锦绣海湾城工地,从业时间长短参差﹑施工经历水平也参差。
3.3 施工管理不到位
锦绣海湾城工地的建筑劳务都是直接发包给施工班组的。班组头承接到劳务后,都会派驻一个代表进行管理。但是,他们都是班组头的亲戚,根本不具备岗位任职资格,只是代表班组头管理财务和盯着工人干活,导致工人只看重验收的方量而忽视工程质量。
3.4商品住宅工程建设的客观因素
商品住宅工程一般都是施工周期长,涉及多工序和工种﹑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加之开发商比较看重投资周期和资金周转,施工进度往往比一般工程要快。由于工程进度过快,施工工人的文化程度不高﹑职业技能参差、责任意识参差、从业经历参差等原因影响,施工质量就会出现较多问题。
4 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的实施
4.1 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的定义
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就是根据商品住宅工程施工的需要,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或其他单位就分项工程或工种(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分项工程)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目的是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的做法。
4.2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施工方案的制定
工程开工前一个月内,最好是在桩基础施工期间,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难点、工序重点以及各责任主体单位认为比较重要的工序和工种,以及《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广州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研究制定出《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工作方案》,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方案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①工程概况与特点;
②需制作实物质量样板的工序和部位(含样板间);
③制作实物质量样板的技术要点和具体要求;
④将质量样板用于指导施工和质量验收的具体安排;
⑤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所制定的其他内容。
4.3设定商品住宅工程实物样板的工序和部位
通常,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工作方案可以选择如下工序、部位:
①混凝土结构的内容及其细部;
②砌体的工序及其细部;
③屋面工序及其细部;
④门窗和幕墙的内容及其细部;
⑤装饰装修的内容及其细部;
⑥建筑节能细部;
⑦给排水细部;
⑧建筑电气的细部;
⑨通风空调的细部;
⑩其他认为必需设置的工序或部位。
譬如,锦绣海湾城项目部制定的《锦绣海湾城六期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工作方案》中,就选择如下工序、部位,设立了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
①钢筋工程:剪力墙、梁、板(含窗台飘板)的钢筋制作与绑扎;
②模板工程:剪力墙、结构梁板模板支撑系统、梁侧模板、构造柱模板的安装;
③砌体工程:砌体的砌筑、顶梁砖的做法;
④抹灰工程:外墙挂网,外墙抹灰,内墙挂网、内墙抹灰;
⑤防水工程:厨房防水、卫生间防水;
⑥ 线条细部节点:阳台反边、窗台线条、外墙线条;
⑦ 饰面工程:外墙饰面砖粘贴、花岗岩粘贴;
⑧室内地面工程:室内找平层;
⑨混凝土细部工程:门窗过梁砼、窗台压顶砼、构造柱砼;
⑩管线敷设工程:室内线管敷设;
?排水工程:室内PVC管安装;
?铝合金工程:平开窗框、推拉门框安装及嵌缝防水胶。
4.4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的制作。
根据项目经理部的相关人员,由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组建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实施小组,选定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的实施场地,规模,以及负责管理、实施、验收和保护工程质量样板。当然,也可以采用相关的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图册、本公司历史存档图册以及兄弟单位已经施工的优秀成果。
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实施小组根据商品住宅质量样板方案的内容,挑选相应班组熟练技术工人,由施工单位(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其进行技术交底,然后由现场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对其操作工艺,施工过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5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的验收。
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报施工﹑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组成的验收组进行验收。当然,也可以在每个工序或部位自检合格后,由验收组组织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合格牌,验收合格牌注明验收时间﹑合格状态,并把该工序或部位的技术操作规程﹑质量通病防治办法悬挂于样板处,供日后使用。
4.6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的使用
在每项工序﹑工种开工前,方案编制人或者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工人在验收合格的样板前交底学习,负责向施工工人交底。这样,大家既可以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5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的成效
2011年下半年,锦绣海湾城工地试探性地取得了工程质量样板引路的甜头后,划出一块专门区域规划为质量安全样板专区(考虑篇幅原因,本文暂不介绍安全样板的内容),以制度的形式来落实。
锦绣海湾城工地通过建立的工程质量实物样板,施工工人对要交验的质量标准一目了然;依照实物样板进行试工,班组头能够清楚所要耗费的工日指标数量,所报出的劳务承包价格符合自身的施工水平能力,克服了承接劳务任务的盲目性;有了实物样板的参照,可以预控各工序和工种的质量,尽可能地消除工程质量通病,从而提高商品住宅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所以,锦绣海湾城工地的施工质量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6 结 语
通过南朗镇锦绣海湾城工地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的实践表明,推行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工作就可以提高商品住宅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推行商品住宅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工作就是提高商品住宅工程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摘要】 商品房现在已经成为国家房产种类中的居大成者了,因此,对于商品房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尤其重要,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缺陷,本论文从商品房的施工质量进行分析,揭示了潜在的缺陷,探讨了对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商品房;施工质量;监理;控制
社会的进步,最早的单位福利房已经不复存在,商品房成为后起之秀进入千家万户,占据江山,但是日益而来的则是消费者对其质量的诉求的增多,这就对承包商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商品房的质量的高低直接与监管的过程挂钩,同时,作为监理,就必须扼杀那些豆腐渣工程,全面了解房地产开发内部的操作流程以及人员操作,这样,对监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强的协调能力与应变能力,做到万事俱备。监理对于商品房的质量的控制应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试,首先在自身的工作方面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监理在工程开始之前要认真审核图纸,了解设计的意图,熟悉它并进行内部会审,对不明确甚至可能出现隐患的地方提出意见并协商,进行纠正后,做出一份完美的设计。而监理部各个工作人员则必须掌握相关的操作,使大家知道干什么,该怎么做,并且是合乎法律的做,这样才能交出符合质量的工程。而审查施工设计的要点是检车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有可行性、是否符合法律的规范、进度是否能赶上双方签订合同的工期等等。
第二,施工单位太多,导致一些单位偷工减料,而且还没有很完善的质保体系,有的甚至不存在,他们只是收钱,把一些东西直接交给分包商,其余一概不管。而监理人员这时候则成为了那些施工单位的质量员,就更助长了他们的一览性和不负责性,因此,完善质保体系势在必行,一旦发现总包单位不按程序走,监理工程师就可以将其退回,不准其进入下道工序。
第三,交底工作应到位,因为施工单位数量的庞杂,导致许多施工人员是非专业性的,就对一些法律法规有着模糊的概念,因此要求单位加强对他们法律概念的培训,也需要施工单位具备有关法规、专业规范及验评标准等资料,监理人员要做的则是在各项工程施工之前 进行彻底的审核,与此同时进行监理工作交底,提出监理的相关要求,使参建人员管理层及操作层理解监理意图,避免不该发生的发生,下面所提出的对各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要求和监理控制措施,供大家参考。
1、地基与基础工程
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开挖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回填工程中产生不均匀下沉,桩基工程中出现缩径、混凝土质量差、断桩、钢筋短缺、压桩工程中出现桩身倾斜、接桩部位开裂、成桩质量差、等等。
措施:(1)对于开挖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实施之前,检查排水设置是否合理来保障排水的通常,挖方时严禁施工单位贴近基槽边抛土及堆放材料等行为。
(2)回填工程之前检查坑内的积水是否已经排干,是否还有垃圾,严禁回填土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如干土、垃圾等,并严格按照程序走,每一部分的含量都要严格控制在标准之内。
(3)桩基施工前,要做的则是实习地形,审查所提交的方案是否合理,控制措施是否恰当,桩位控制是否正确,严格保证接桩处上下两节严格控制在一条轴线上,并焊接牢固,沉桩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组织现场勘察,及时解决问题,对一切桩基工程必须进行检查,达到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4)地基采用纯天然的,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钻探,即使做好记录,静审查之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5)墙身防潮层则是最重要的,一旦出现问题,那整个工程相对于是一个废物,应做到表面压光无裂、不空不裂表面压光完整无缺,不得用高标号砂浆砌体代替防潮层的工程作法。
2、 梁板柱工程
2.1 模板工程
出现的问题:轴线偏位标高不准确,断面尺寸与设计图纸不符;模板拼接不严、支顶不牢、变形,脱模剂选材使用不当,拆模时间控制不严。
措施:模板安装后,监理工作人员就按图纸检验城固,要自己检查模板缝隙,不合格者则重头再来,并且施工时严禁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则要刷的均匀,而涂刷之前则应清洁表面。
2.2钢筋工程
出现的问题:钢筋质量差、钢筋制作不规范、不按图纸做,使钢筋尺寸不够、弯钩角度不足。
措施:就像食物一样,对工作场地的钢筋也要检查生产许可证,,严格实行见证取样制度,一旦发现任何可疑之处,就要求施工单位重新取样、重新审查并做好原始记录,对不合格的钢筋要立即放弃;钢筋断料时,按照图纸重新检查,钢筋绑扎时要对规格数量位置及锚固长度接头位置进行校对,严格作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混凝土浇铸前,仔细检查垫块钢筋限位撑脚设置到位情况,若有遗漏及时补设。钢筋绑扎的重头戏则是接头,接头的处理要变得尤为小心,必须按章办事,一旦发现纰漏,必须立即整改;而那些可能会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箍筋弯钩角度为135度,平直长度大于直径的10倍,监理人员必须加强检查,以防施工单位遗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3 混凝土工程
出现的问题:配合比不达要求,所用材料不合格,兑水工程,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出现问题,钢筋混凝土表面出现露筋、施工缝有夹渣现象,现浇混凝土柱根部出现烂根现象,构件出现缺棱掉角和表面裂缝,现浇梁板底面发生变形等。
措施:对商品混凝土应该检查的是它的配合比、材料外加剂等等,并要不间断的检查塌落度,决不能出现加水的情况;混凝土振捣前,要仔细检查钢筋的限制位置以及绑扎的情况,注意它的保护层是否达到指标,因为它是一项必须严格控制进行的工程,决不能出现误差,否则,接下来的混凝土浇筑则会出现纰漏。
3、 砌体工程
出现的问题:砌体砂浆强度低,饱满度不足,砌体组砌不合理,出现缝隙,不平整,留槎不规范,局部产生墙体裂缝等。
措施:在砌体工程开始之前,施工单位首先应把砌体润湿,而在砌筑的时候,铺灰的时间应控制好,不宜过长,灰的成色中严禁使用落地灰、桶底灰和隔日砂浆,这些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不合格,不能使用过细砂浆,砂浆的使用是保证砌体的密和性的重要体现。砌筑的同时,也要检查组砌是否合理,划画杆是否正确,留槎位置是否已经确认。施工单位也需要做好现场的协调工作,实现各个工程之间的密切配合,并能做到对突发状况的随机应变。对容易产生裂缝的地方加强巩固措施;砌体相邻的工作段之间的高度差不能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但也不能大于4米,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在砌体的过程中,先砌高度差较大的部分,以减少由于沉降不均而引起相邻墙体间的变形裂缝。
4楼地面及门窗工程
出现的问题:楼地面产生龟裂、空鼓、面层起皮等状况,卫生间、厨房、阳台灯地面有水迹等等;木质门框出现弯曲、表面粗糙、变形等状况;门锁不灵活,门五金材质出现鉄锈,铝合金门窗使用铝材厚度不够,氧化膜厚度不足,附件质量差,连接件质量差扇与框间隙大,防护不严,外窗台排水坡度不够导致排水不畅,一些玻璃镶嵌的地方不规范,导致脱落等状况;框体与墙壁之间的开启与关闭不灵活,槽道脱轨,窗框与墙体结构处防水密封膏填嵌不密实、不饱满产生脱离,型材保护不好,表面受损受污染等等。
措施:针对楼地面门窗之间产生的质量问题,监理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优针对性的检查,排除一切可能发生灾难的可能性,要防患于未然,对一些细微的地方进行仔细的检查。
商品房,一家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一栋楼居民的生活,监理人员通过这样的质量的控制,一定会交出有品质保障的房屋,减少投诉,增加赞扬。
【摘 要】商品混凝土是指生产部门在运输到建筑工地之前就已经完成混合、搅拌工艺的混凝土原料,商品混凝土具有工业化、质量性质稳定、原材料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因此备受广大城市建筑施工队伍的欢迎。本文从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在分析了各个原因的基础上,针对这些诱导因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希望对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塑性裂缝;干缩裂缝;原因;控制
商品混凝土以其集中搅拌、社会化商品供应为特点,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易出现的是裂缝问题。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与抗压强度相比,抗拉强度仅为前者的一成。再加上原材料混合不均,水灰比不稳定,以及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离析现象,使得在同一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不同的,这样的原料用于建筑中,进而导致薄弱部位容易出现裂缝。施工现场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柱、梁、墙、板等结构构件,特别是厚度较小、表面积较大的墙、现浇板等结构,出现一些不规则微小裂缝,甚至通长及贯通裂缝的现象时有发生,急需我们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裂缝产生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
1 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由于商品混凝土是半成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和使用单位都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拌制和浇筑、振捣以及浇水养护,才能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混凝土是以水泥浆体为胶结料,与砂、石骨料均匀拌和后胶结而成整体的,因此,原材料本身的质量、配合比、水灰比等便是控制其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了。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让水泥颗粒充分水化只需约水泥重量38%的用水量,而实际施工时出于流动性的要求,混凝土的水灰比(水与水泥的重量比例)大多大于0.38,混凝土浇捣后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必然导致混凝土整体收缩,而当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或内部就会出现不规则裂缝。普通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水灰比约为0.5~0.6,而用于泵送的商品混凝土,由于要用搅拌车运输、泵送施工,一般要求塌落度大多大于160mm,是一种大流动性混凝土,因此,无论是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在选择砂石料、配合比、运输、泵送,还是使用单位(施工现场)的浇筑、振捣、抹压和养护等过程中,如果不按相关规范、设计要求和施工操作规程操作,就很容易发生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的。所谓塑性收缩裂缝,就是混凝土在初凝前的塑性阶段由于失水、失去流动性而体积收缩形成的裂缝。例如:刚浇筑、振捣的混凝土表面泌水,在空气中会很快蒸发,特别是当混凝土表面受风吹、烈日曝晒等因素影响,随着表面水分的蒸发,内部水分逐渐向外部迁移,继续蒸发、失水,造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就会产生大量不规则微小裂缝,如不及时抹压并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水养护,此类裂缝会迅速向混凝土内部延伸,严重时会造成上下贯通裂缝;而干缩裂缝是指混凝土硬化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导致混凝土逐渐产生由表及里的干缩裂缝,这种裂缝大多是由于在混凝土养护期内过早停止浇水养护造成的。
2 商品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
如上所述,商品混凝土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主要是由于它是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和水量多、塌落度大,以及施工现场浇筑、振捣、抹压和养护等工序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的。只要我们能针对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和泵送施工等具体情况,混凝土生产厂家在配制混凝土时,和施工企业对现场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能严格把关,认真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是完全可以预防和减少裂缝发生的。
2.1 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应严格按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规定,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通过必要的计算和试配,正确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在施工和易性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塌落度,一般来说,塌落度应控制在160mm~200mm为宜。
2.1.1 拌制商品混凝土应尽量避免使用水化热大、细度大的水泥,因为太细的水泥水化速度快、水化热大,因而水化时水泥石的收缩量也大,凝结时易开裂;还应避免使用矿渣水泥,因为矿渣水泥凝固时的收缩量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约大25%。
2.1.2 选择级配良好且洁净的砂石料,并尽量增加单方石子用量。这样,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浆量约19L,减少拌和水约2kg;配制混凝土时尽量使用Ⅰ级(优质)粉煤灰作掺合料,其掺量不能大于水泥重量的25%,这样,既可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又可降低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减少裂缝发生机率。除此之外,还应掺加颗粒细度为0.315~0.16mm的石粉,掺量约为砂石总重量的3~5%,即50~100kg/m3,掺入后可相应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和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保水性、粘聚性,有利于混凝土泵送施工。
2.1.3 石子中应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的含量。规范规定,在泵送混凝土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因为通过试验得知:针片状石子颗粒会增加骨料本身和混凝土拌和物的空隙率,浪费水泥、降低和易性,增加用水量、加大泌水性。
2.2 商品混凝土使用单位(施工现场)的质量防控措施
2.2.1 如前所述,商品混凝土是个半成品,本身具有很多优点,但如果施工现场不严格按照其特点和有关操作规程精心施工的话,商品混凝土本身质量再好,也浇捣不出合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来。因此,施工企业在现场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结构构件时,务必选派责任心强、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工人掌控混凝土浇筑、振捣和整平、抹压等工序,根据柱、梁、板等构件特点,有针对性地正确选用振动棒、平板振动器等振捣机械,恰到好处地掌握好不同构件、不同部位的振捣时间,做到既不欠振、过振,也不漏振,确保混凝土构件的密实性和耐久性;严禁用振捣棒赶料和把振动棒久久放在柱模中央,等混凝土把柱模装满再抽插振捣等懒汉做法。
2.2.2 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大致整平后要及时反复抹压,特别是在混凝土初凝前后,反复抹压可使刚刚出现的塑性收缩裂缝愈合;如表面已开始硬结,人力抹压有困难时,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趁初凝前后水泥石晶胚刚开始形成之际,使重新组成的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密实化,然后再用力抹压1~2遍。
2.2.3 混凝土浇筑、振捣、抹压后,如遇烈日曝晒、刮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及时用塑料薄膜、草帘等覆盖保湿,以免因失水过快而产生裂缝;冬期施工时还应及时覆盖保湿、保温,避免混凝土塑性收缩及受冻破坏。
2.2.4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施工企业绝不能为了加快模板周转而过早拆模和过早在混凝土现浇楼板表面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准备活动,如支模、堆放脚手架板和砖块等,因为这样做会使现浇板产生结构性裂缝和砸伤裂缝,一定要在混凝土强度增长到能确保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侧模;拆侧模时应小心轻拆、保护其棱角,拆侧模后应立即洒水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或喷涂养护剂养护。拆除梁、板底模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跨度小于8m的梁、板等结构物,其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的75%,而跨度大于或等于8m的梁、板结构和悬挑构件,当混凝土强度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100%时方可拆模,否则将会影响结构安全。
摘要: 商品混凝土在城市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堤防工程等被广泛使用,监理工程师进行的监控应从选择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到施工的全过程。通过对商品混凝土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达到使用对商品混凝土全过程的有效质量监督与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 商品混凝土;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商品混凝土对于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减少环境污染、解决施工扰民和施工现场脏、乱、差问题、缓减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等方面,明显地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商品混凝土在城市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堤防工程等被广泛使用。现就建设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进行工程监理、控制工程质量谈谈自己的认识。
2事前控制
2.1严格选择资质等级高、信誉好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
为保证工程质量,有着稳定质量的商品混凝土产品是十分重要的。而选择资质等级高、信誉好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是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目前,由于建筑市场不规范,部分工程项目在发包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项目业主在发包前,往往早已内定了各分包单位(包括商品混凝土的供应企业),而施工承包单位为了接到工程项目,往往也就满足了业主的要求。在这种前提下,如果商品混凝土的供应企业内定得好,在施工过程中也就避免了不少麻烦;如果商品混凝土的供应企业内定得不好,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增加施工和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有施工承包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选择资质等级偏低、信誉较差的商品混凝土供应企业,生产出的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不稳定,或产品满足不了工程的需要,造成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大,质量难于保证。因此,除了在体制方面要加大规范建设市场的力度,加强法制监督和管理,杜绝非法分包和不正当的低价竞标外,监理工程师在审批施工单位报选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时,应选择资质等级高、信誉好的商品混凝土供应企业,并应考虑其地理位置是否合适、生产量能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应到实地对其进行考察。
2.2 对搅拌站实地考察
商品混凝土是搅拌站集中搅拌,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独立的试验室严格按照配合比,用微机控制方式,通过电子计量,准确地生产出符合建筑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目前对于商品混凝土的管理,基本上全部依靠供应企业。即对于商品混凝土,只要供应企业提供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检验报告就可以进场使用,而对于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生产和检测设备、计量系统是否完善很少关心,对供应企业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因此,监理单位除审查资质等级,还应到搅拌站实地考察,看其生产工艺是否先进和化验仪器设备是否齐全,生产规模能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考察的具体内容主要有:搅拌设备是否先进,计量装置是否可靠;搅拌站是否应做到机械上料、计算机计量控制和管理;是否是强制式或倾卸式搅拌机;是否应用散装水泥,并有外加剂和超细活性掺合料的贮存和加人装置;要有与企业资质相适应的实验室,以满足各种性能混凝土配制和拌制的要求;应有污水处理和回用装置,生产场地还应严格控制粉尘、噪声和水质的污染。
3事中控制
3.1搅拌站的监督管理
一旦施工承包单位与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签定了产品供应合同,在事实上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已成为该工程的分包单位。因此,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搅拌站的监督管理,特别是监理单位,更应担负起监督管理的作用。因此,应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除检查搅拌站长时间使用的搅拌设备,是否及时进行维修和检测,计量系统是否标准正常,配置砼时能不能准确按配比单进行;还应看其制度是否落实、管理是否完善、行为是否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必要时监理单位还应对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
3.2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
浇筑商品混凝土前,施工单位要提前做好订货计划,内容包括:使用的商品混凝土数量;混凝土抗压、抗渗强度要求;运料罐车、泵车或输送泵的数量和到货的时间。监理单位应审核施工单位报批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并对同意的方案制定全面的监控措施。商品混凝土订货数量的计算,应按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变更)用量加损耗量来计,损耗量可根据施工现场的难度大小,施工部位及工人的熟练程度来确定,但由于损耗量较难确定,一般常按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变更)用量订货。但不管用何种方法,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都要在混凝土浇筑快完成时(大约剩16m3左右或现场定),及时将商品混凝土使用的增减数量反馈给供应单位,防止发生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或数量过多造成浪费。
商品混凝土被运至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在使用商品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对商品混凝土逐车检查(包括检查混凝土出货单),发现运抵现场的商品混凝土有离析、坍落度、和易性不符合要求或运抵现场已超过初凝时间等问题,应责令其退场。同时,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决不允许发生以下情况:(1)将不同强度等级的商品混凝土用错工程部位;(2)为了贪图施工方便,随意加水,改变混凝土的坍落度,以致水灰比过大,结果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3)商品混凝土预定数量不足,到混凝土浇筑快完成时,才发现预订的商品混凝土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若再订货,时间已不允许或是搅拌站不生产少量混凝土。对此,施工单位干脆在现场搅拌混凝土,代替商品混凝土,用于工程中。这种人为地将不同品种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混凝土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和收缩裂缝,降低强度。
由于商品混凝土大多在城市或城市周边使用,交通比较拥挤,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因此,应注意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提供的水泥检测资料确定),避免出现混凝土冷缝。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浇筑中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应留置在梁、板结构中剪力最小的位置,该位置还应便于施工。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如混凝土供料不及时,发生浇筑间歇的时间较长,混凝土输送泵或泵车应在10~15分钟启动一次润滑管道,防止塞管或爆管,以免影响施工。
摘要:阐述在工程建设中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把控,以及如何应对施工中常出现的技术与管理问题,为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字:商品混凝土 , 关键工序 , 施工缝
0引言
现代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是工程建设的重点与质量控制关键。为提高建设工程的机械化施工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当使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是指由具有相关生产企业资质实行集中拌合形式提供给建设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拌合物。在保证混凝土出厂质量的前提下,对后续混凝土运输、浇捣、养护的关键工序进行有效把控,对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严格监管并妥善处理,才能确保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1 商品混凝土施工关键工序的把控
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可以概括为运输、浇捣和养护,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从这三方面进行着重把控。可以说,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
运输
商品混凝土的运输从空间上可以划分为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运输过程要求避免分层离析、泌水、砂浆流失和塌落度变化等现象发生,保证混凝土供应、输送和浇筑的步调一致,使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至浇筑地点时,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宜进行二次搅拌,但禁止加水改变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转运次数,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定。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25℃ 气温﹥25℃
C30及以下 120min 90min
C30以上 90min 60min
浇捣
混凝土浇捣包括浇灌和振捣两个过程。浇筑前应对模板支搭的形状、尺寸、标高以及支架的稳定性;预埋件、管道及钢筋等隐蔽验收合格;清理基槽或模板内杂物,基槽内积水应抽排以防泌水,木模应浇水湿润以防缺浆。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混凝土浇捣时应着重控制以下内容:
混凝土从料斗向模内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否则,应使用串筒或溜槽等工具协助下落,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合理组织混凝土构件的浇筑顺序,应先浇筑墙或柱,待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梁板混凝土,否则,会在梁与柱的连接处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捣应连续进行,尽量少留或不留施工缝,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但是在日常建筑施工中,因施工需要、天气影响或机械故障等不可抗力因素常使施工过程中断,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预先确定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及接缝处理办法;
混凝土浇筑管道设备应通润管砂浆以防管壁过多吸收水泥浆,造成骨料与水泥浆分离,同时,润管砂浆卸出后应用漏斗收集,再均匀填入墙或柱底部5cm左右,可避免墙、柱根部出现蜂窝麻面现象;管道设备不应直接附着在钢筋骨架上,以防泵送应力牵扯钢筋扰动混凝土,造成混凝土松散而开裂。
混凝土振捣要适度及时,做到“快插、慢拔、三不靠”。振捣器每次振捣时间宜为25秒左右,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
在混凝土的重塑时间内进行二次振捣,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消除因收缩沉陷产生的裂纹或细缝。
1.3 养护
建设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构件通常采取自然养护,以提供良好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证混凝土正常水化作用,使其强度不断增长,所以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否则,会因缺水造成混凝土表面硬化不良,甚至出现干缩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自然养护应注意以下几点: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期限与水泥的品种有关,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每天浇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为准,气温较高时也需多浇水。若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前,不准许上人施工作业,以免振动和破坏正在硬化过程中混凝土的内部结构。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商品混凝土施工中常见问题的监管
2.1施工缝的设置及处理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须留设施工缝,但施工缝对结构的整体性、连续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往往成为构件开裂或渗漏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不能随意留设,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留设在结构受剪力最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一般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和墙应留垂直缝,施工缝留设具体位置如下: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地下室侧墙或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侧壁上。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根据多工程施工实例,发现采用400mm* 2mm(宽*厚)的钢板处理接缝的防水效果比较理想。非防水区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旧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N/mm2 ,否则,待混凝土硬化后再处理。应清除施工缝处的浮浆和松动石子,洒水湿润冲刷干净,然后铺10厚左右的水泥浆一层,最后浇新混凝土,边浇边振捣,尤其是施工缝两侧,使接槎处混凝土密实,并充分养护。
2.2混凝土供应不连续
工程建设施工中,因搅拌站产能不足、交通堵塞、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商品混凝土供应不连续,或引发泵管阻塞。因此,混凝土施工前需进行总体组织,技术交底到位,保证调度顺畅、协调及时。若出现混凝土运输、浇捣过程不能连续的事件,要及时沟通,保证现场问题处理的时间弹性与规范性。
2.3 保护
混凝土构件半成品、成品保护也是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保护”不是一句空口号,需要有具体的保证措施,同时技术交底到位。保护工作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同时需要长期监控管理。对混凝土现场保护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大雨天气应禁止浇捣混凝土,若获知混凝土施工作业期间有雨,施工前应有预备保护方案,比如对已浇捣的混凝土采取覆盖保护等。
(2)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准许上人施工作业。
(3)混凝土终凝前严禁拆除构件侧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方可拆除梁板底模。混凝土强度与温度、龄期的关系可参考下图曲线:
(4)混凝土板面上荷载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如因施工需要须布置机具,首先应对构件进行荷载验算,再根据情况采用有效保护措施。
3 结论
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监控贯彻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建筑品质。因此,施工过程一定要按施工组织技术方案及相关规范执行,对关键节点、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监管和把控,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