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5 06:04:39
序论:在您撰写石油化工产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
中国市场经济的系统加强和优化,中国政府增强了监管,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进步所必备的比较公正的市场大环境可以说初步达到。国家先后颁布了相关领域的一系列法规和规范,推动解决炼油和小炼油问题,坚决地志在制止土法炼油,增强原油配置系统的运营;实施成品油的集中批发,保证成品油流通秩序,梳理和优化成品油在零售领域的规范性;在价格方面,致力于推动原油的价格以及成品油的价格和国际价格同步,建立起公平的市场大环境,使得中国的石油化工发展有比较好的发展环境。近些年,国家在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改革领域投入了比较大力度的重新组织,大大提升了相关行业内石油化工工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在石油化工行业领域的改革,成功组织建立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个最大的国有集团公司。进入21世纪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的主要发展目标集中在和国际石油化工产业的接轨上,参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运营制度,分别建立了股份制,而且在中国和海外纷纷上市。
二、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机遇
(一)国际环境
在世界经济的整体稳定发展背景下,石油化工工业上下游产品的需求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加。而因为美国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在经济方面过去三十年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全球经济。从2001年开始到2003年,经济增长率已经增加了1.9%。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经济方面逐步进入全球化,这些都在非线性的发展着。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化工工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三个重要的地区,包括亚洲、西欧以及北美。
(二)国内环境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以及过去三十年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优质的基础条件。在国际事务的重要环节,不卑不亢的处理也使得中国的作用得到不断的提升。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市场向世界友好的开放,为全球的经济带来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一直在政策上与操作上同世界各国保持友好良性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在中国加入WTP后进一步的增大发展力度。2000年可以说是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分界点。在此之前,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侧重于国际上的合作,通过将资金和技术从优秀的海外地区引入国内,发展适合中国的管理模式;在此之后,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慢慢进入到上市和并购的阶段,正式进入到国际化高阶发展的层次。
三、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整体规模实力
如果将视角切换到中国石油化工工业完整的产业的全貌,中国的石油化工业慢慢开始具备相对来说较为实在的整体规模实力,某种程度上可以看过符合世界级别的石油化工主力国家的级别。综合来说,由于产品结构上的短板,中国的规模实力、管理能力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美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石油大国中,它们的石油化工业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些国家已经进入到第三次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的进步和更替换代也比较块。通用的石油产业上下游产品不仅仅可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同时也保持一定量的出口,这些石油大国针对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已经进入到产品精细化、差别化的石油化工产品的拓展环节,他们的产品逐渐有用较高的技术含量,也产生了比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因此也使得这些国家和产品已经把握住了全球石油化工产业的未来市场。
(二)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盈利能力
中国最主导的三家石油化工公司,都已经有非常可观的规模上的竞争力,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规模甚至也已经达到了世界级别大型石油化工公司的级别。但是规模实力依然存在不足的情况,此外,管理、市场、技术等等领域的创新和本土化的提升能力短时间内仍面临很大挑战。企业盈利水平方面,距离国外的三巨首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总结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现在是中国国民经济里的龙头产业,支撑着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能够持续高速的前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在国际化市场上,不仅仅是中国,整个石油化工产业都要面对前所未有的调整。唯有把握住时代的发展契机,确立适宜的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才能真正提升我国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是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贡献。
作者:卞金飞 单位:唐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国内优势
1)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在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保护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其知识产权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名列企业前茅。2012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1044件发明专利,在全国企业中排名第四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发的110项中国专利金奖中,中国石化获得了8项。我国化学领域评出的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全部由中国石化获得。在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中国石化6项专利获得优秀奖。
2)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在知识产权创新研究的同时其营业收入也不断攀升。从2005年以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额一直位居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之首,2013年世界财富500强的中国大陆石油化工企业有6家,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列世界第4、5和第93位,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列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二位。见表1。进入2013年世界500强的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也同样引领行业科技创新,笔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网(SIOP),检索到从1985年9月10日至2014年1月2日,石油化工行业专利总数是164873件,在此期间进入世界财富500强的中国石油化工三家大企业其知识产权总数31583件,占全部石油化工行业专利的近20%。详见表2。
3)石油化工产业注重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和商标厂商品牌建设。石油化工行业科技研究意识强,并注重研发经费的投入。2009年石化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4399家,占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1.5%,全行业共有研究和开发人员33万余人。在新产品开发和生产方面,石化行业研发的项目数为39126个,经费支出超过654.5亿元。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2%以上,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写下了良好的注释。近几年来,石油化工产业注重知识产权商标及厂商品牌建设,2013年石油化工联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会上拟推荐64个企业的74个产品为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推荐中的“昆仑”、“中国石化”、“三棵树”、“天业”、“星球”等一直是都是业内认可的驰名商标。同时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采用海外并购方式,将法国“安迪苏”、澳大利亚“凯诺斯”、法国“罗地亚”、瑞士“阿达克斯”这些国际品牌收为己有。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与国内企业相比具有突出的成绩,但与国外同行业的知识产权发展及保护措施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外相比存在的不足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与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1)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利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不够。首先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利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政策保护其行业发展不够,体现为本行业对国家的立法和执法变化情况关注度不够,缺少积极应对措施,没有专门针对本产业的立法、执法及司法活动进行评论的研究人员。而国外石油化工行业,特别关注本行业立法和执法变化情况,当法律和政策稍有变化,企业界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集到各种详尽的资料,汇集成书面报告,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供立法和执法者参考,从而使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有利于本行业。其次产业集群内部缺少法律信息传播及提示预警,对动态的法律变化关注不够。目前许多国家加速知识产权国内规则调整,推行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一体化,这些立法趋势和导向,应引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重视和关注。
2)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没有建立改变落后产能的知识产权研究体系。目前,石油化工行业,在炼油、化肥、烧碱等企业内部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落后产能,资源消耗高,“三废”处理措施不到位,技术装备水平低,原料配套条件差,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技术较少等问题。虽然有了一批比较成熟的能源节约、清洁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但总体上讲数量比较少,水平也比较低。据统计,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炼油、乙烯、氮肥、纯碱、烧碱、电石,黄磷等高耗能产业的能耗约占行业总能耗的60%。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与国外平均水平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又产生大量的“三废”,给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研究开发利用这些废渣,即可以大幅度减少堆积量,又可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环境、造福社会。国外通过建立化工园区的形式、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解决此问题,我国目前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已达70个,但缺少在化工园区内,整合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资源,系统规划研发,节能、安全环保的知识产权机制。正如田培炎所说:我国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现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跟企业完全想不到一块去。高校和科研院所想的是、申请专利和课题经费,至于产品的科研成果出来之后能否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它们是不太关心的。企业也只是想到用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不管多么先进的成果都没有想到跟科研院所去对接。这种各自为政的研究发式,既浪费资源,又不能推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3)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缺少应对国外专利保护战略。专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筹码,近几年来,跨国石化企业在专利保护中形成了许多新战略,如:一些技术领先的石化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工艺技术授权的形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企业盈利。同时国内一些企业在引进技术时,不注意对专利进行核查,当企业技术和品牌建立并运行良好的时候,国外企业以侵权为由,迫其退出市场,采取“后发制人”的专利保护策略。再者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开始采用商业秘密的方式保护技术,商业秘密的不公开性,比起专利和商标的公开性,其界定的弹性和余地大,其优点是可以不受专利技术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保护力度更大。针对变化的国外专利保护战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还缺少应对的保护措施。
4)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没有形成应对国外知识产权诉讼的策略。知识产权诉讼是知识产权保护一个重要环节。石油化工行业知识产权诉讼纠纷,多为涉外主体并以被控国内企业侵权为主。例如:2005年10月29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欧洲农化博览会上,巴斯夫、拜耳公司组织律师和当地警察进入场地“清场”,两家中国农药企业被认定侵权,并被当场拆除展台,另有17家企业被要求在参展目录中删除涉嫌专利侵权的产品;同时石油化工产业在美国遭遇最多的“337”调查诉讼案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极大损失。从2004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37”知识产权调查案日益增多,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9起。“337”调查是指根据乌拉圭回合协议修正的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款,主要针对侵犯专利权或者商标权行为指控,它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来管辖,该委员会可以发出“普遍排除令”、禁止令等措施,限制被侵权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与反倾销等常规贸易壁垒相比,“337”调查的杀伤力更大,一旦被判处“排除令”,同类产品将永远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近些年来,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针对我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大都采用商业秘密的保护策略。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面对国外企业知识产权各种理由的投诉,或踏入国外早已布好的诉讼雷区而被控侵权时,一般都采取逃避诉讼、赔付的方式解决,尽管有中国山东圣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勇敢应诉并胜诉的案件,但大多数企业都是采取躲避、庭外赔付等解决方式,少数几个企业参与诉讼,显得形单影孤,只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没有形成集群诉讼策略。
3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此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保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利用产学研整合资源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研究。石油化工产业集群首先要利用产学研平台,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协会等产业集群外部法律研究优势,健全和完善与产业集群相关的立法、执法和司法问题研究,分析立法和执法上的变化或不合理之处,为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反映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醒产业根据立法调整生产科研战略。其次产业集群内部要建立知识产权法律信息传播及提示预警机制,及时通报专利无效等信息,宣传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税收及奖励政策,并及时通报国外相关与企业有联系的立法变化,从而调整企业结构及生产方式。其三“安全、卫生、环保”成为当今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关注核心,我国许多技术被进口国阻挡,尤其是与人身相关的食品、家用电器以及儿童用品等敏感商品的科技研发项目,其知识产权研发保护应引起重视。
2)完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专利战略。专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筹码。专利的保护战略是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生存之本,由于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形成了专利引进战略,专利引进可以很快组织实施,使企业借助专利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但引进专利的风险也很大,我国在引进专利中上当受骗的例子不少,我国众多合资企业,关键技术多为外方所控制,为此重视引进专利的风险调查,尤其对是否核心技术及是否牵涉诉讼纠纷的调查尤为重要。其次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要建立利用失效专利战略,失效专利是指已经到期、快到期或其他原因提前终止的专利,建立利用失效专利战略,是因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有较大数量的专利,这些专利有许多已经失效,但失效专利不等于没有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充分利用这些专利并在产业集群内部之间使用,可以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同时充分利用失效专利还可以避免国外企业采取打包许可,收取许可费的情况。再者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内部要建立专利联盟战略,产业集群内部建立专利信息检索,及时判断“新颖性”,利用专利“地域性”及早将国外未申请的技术在国内注册或申请。
3)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应对国外诉讼策略。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应对国外诉讼策略涉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问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确立产业重要行为标准和确立产业发展起导向的作用。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的意见,对如何判断知识产权侵权及证据的认定提出了明确的司法意见,应引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注意。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应对国外诉讼策略,可以分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是指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原告积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被侵权所采用的策略,消极策略是指石油化工产业作为被告,被控侵权时,应采取的诉讼策略。石油化工产业采取积极诉讼策略,其本质是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权利不被侵权,它可以导致被告或竞争对手退出相关市场,并支付高额侵权赔偿。但也可能遭到被告证明原告知识产权无效、不具有强制执行性或是该项知识产权并未受到侵犯等的顽强抵抗,为此要做好积极诉讼前的各种准备。
首先要确立自己知识产权的稳定性,要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再评估,对专利的技术、法律状态进行分析和调研,有胜诉的把握后可以采取积极诉讼策略。其次要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掌握诉前证据搜集的主动权,并积极利用法律规定的各种诉讼保障措施,例如:诉求禁令、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先予执行等措施,固定证据形式。其三准确评估胜诉的赔偿,并根据掌握证据情况确立赔偿数额。最后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管辖地及纠纷处理机构等进行诉讼。石油化工产业在消极诉讼策略中,因为是处在被控侵权的地位,所以要掌握抗辩策略,积极做好应诉前的各项准备,检索控方专利的各种法律状态,分析对方专利是否具有无效的情况,分析己方的专利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存在合理使用及和解等问题。首先要考虑的对策是提出对方专利无效,利用专利法律规范寻找对方无效理由,并及时向行政部门提出无效申请,如果无效成立,是最理想的诉讼结果;其次在确认无效不成立后,提出自己合理使用的法定理由,例如:是否属于专利权用尽、先用权、临时过境和科学研究与实验室使用的范围;其三不存在合理使用后,要选择和解策略,可以通过实施许可或交叉许可的方式与对方和解,避免判决造成更多损失;最后在法定合理范围内给予赔付,避免扩大损失。
作者:孙丽华黄碧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
摘要:由于中国石油化工以及相关的产业的特殊性,与此同时这种特殊性就导致了财务管理在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样,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石油化工产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受到了当前严峻的发展形势的挑战。从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的角度来说,企业获利的数量的增减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否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设情况密切相关。本文以现阶段的石油化工产业的财务管理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石油化工产业的长足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期望以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财务管理;经济发展;竞争
和一般的行业发展规模比起来,石油化工产业的企业发展规模更加庞大,经济实力也更加强悍,几乎每个石油企业规模都是超大的集团,在石油化工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事务繁杂,程序繁琐,而每个企业的管理阶层组成结构都很复杂,而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经营项目大多为国家的原油、与化工相关的产品,因此,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超高的风险的同时,收益性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从每一个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只有企业的管理足够严密,没有丝毫的漏洞,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进程,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跟不上企业规模发展的脚步,那样企业的经营活动就会受到严峻挑战,甚至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不协调。所以,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言明的重要性。
1.石油化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1)财务管理的建设运行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相关企业在以前的计划经济的背景之下,企业之所以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完成国家所下发生产任务,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石油化工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企业的相关科研研究也都被国家的直属部门掌控。然而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单位没有充分的自主性,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积极性不足,严重缺乏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责任意识。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的现阶段,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财务管理也随着经济体质的变化而在进行改革创新,与此同时,由于2008年发生的金融风暴以及蔓延至现在的严重影响,国际的石油化工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波动极其巨大,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理想中的效果,逐渐改变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战略,让企业努力走出国门,到国外开拓更大的市场。然而,现阶段,国家层面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改革开放的水平也在逐步上升,这就导致了国家经济体制的快速转变与过度,但是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适应能力不够强,直接后果就是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的开展一团乱麻,国家相关直属部门重点关注的是财务部门的上报,对实质性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甚关注,间接地导致了石油化工企业的资金回笼难、速度慢,相关发展资金的筹集过程不公开透明,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成本高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不善的问题。严重妨碍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
(2)企业运作资本不当,管理效率下降
雄厚的资本运作是石油化工等企业正常进行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地方性石油化工企业即使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不过,企业管理层还是没有意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并未良好的运作企业的雄厚资本,导致企业发展的资金的利用效率低下,间接地给企业进行资本市场投资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加一个盈利点的目标,增加了不小的挑战。换句话说,大多规模还不错的石油化工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的相关投资每次的投资额大多都是千万,假若在进行资本运作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够发挥资金的全部作用,资本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对项目的考察报告存在一定得错误,这样的后果就是催动企业发展的资金运作过程不善,减少了企业的投资效益。因此,及时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了解资金运作不善对企业所造成的危害有多大,然而在进行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在企业对运营项目的审核过程中,经常有人为因素让企业的项目顺利通过,而不会得到很严格的审核过程,对企业的资金投资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不利于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甚至导致企业出现资金流动出现问题,不能够让企业的每一分资金都用的恰到好处。
(3)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企业的财务管理想要变得贴和市场经济,能够正确把握企业的投资发展与日常资金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让其成为正常进行财务管理的保障。然而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已久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不适应,石油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与当前行业标准的市场竞争水平还是不相符合的,没有真正的让财务管理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在不少的地方性石油企业中,很容易的就会出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层的权责不明确,没有完善的企业问责制度,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企业管理松散的状况。除此以外,现代化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不单单要进行资金的管理,诸如会计事务管理等,他的管理对象也包括企业的相关投资管理、资金的筹集、以及主导投资资金的运行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实际的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的地方性石油化工企业没有能够正确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独特重要性。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并不完善。
2.强化石油化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现代财务观念
近来几年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下,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企业的经营管理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现在的石油化工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下,只有改革过去的老旧观念,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残留的之后财务管理意识,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积极了解市场规律,将之与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不断在改革的过程中进行对财务管理部门的位置调整,使之与企业发展的情况相对应。而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想要达成这个目标的话,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让财务管理部门能够有效地进行资金筹集,提高企业对于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让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巩固运行的过程中拥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其次,企业必须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让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刻都有风险意识,在进行财务管理以及企业投资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来自各个方面,比如人为失误、项目决策错误、审核过程不透明等。而企业管理过程中想要有效地减少资金运行的风险,财务部门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指标划分,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偿还债务能力、企业日常运营情况和企业现有项目的运营前景预测等方面。这些分析报告越好,就说明该石油化工企业的运营前景越好,企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然而如果企业的负债过高,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就会造成该石油化工企业的投资机会减少,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公司的财务部门必须做好本职工作,对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与资金状况进行结合,做出实际客观的分析报告。再然后,企业管理者需要抱有人本理财的理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积极地实行改革计划,减少财务工作者身兼数职的现象,让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权力与职责相融合,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部门的问责制度,严格管理企业的财务部门。积极培养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创造意识并且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的预算工作、成本分析等工作做到尽心尽责,以此来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的有序运行。
(2)对企业的资金进行严格监管
正常来讲,企业的资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这几点:流动性强、资金只要运用得当,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就变得顺利。然而,假若企业的资金不具备很强的流动性,得不到合理使用,这样的话,就不能够操纵资本进行运作获得再盈利的能力。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正好是依靠这样资本的灵活运作,不断进行资本的流动投资,以此来实现资本的盈利。所以,石油化工企业的进行财务管理的有关部门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重视企业资金的运作情况。与此同时,一直以来,石油化工企业所一直奋斗的目标以及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利益最大化,实现长时间的可持续盈利,石油化工企业的相关管理工作全部都是以这个目标为中心点来展开的,但是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难免会对资金的运作情况的监管有所疏忽或者是失去对资金的控制权,这样的突发状况就会造成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企业投资的时候赔本甚至是血本无归,进而导致了石油化工企业的资金链进行恶性循环甚至中断。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的时候要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确保自己在进行市场运作的时候可以灵活使用,能够加强企业财务部门们对于资本运作的监管过程,更精确的了解每时每刻资本的运用情况与盈利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种种数据,比起直白的盈利或者亏损情况,更加具有视觉性和说服力,让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很清楚的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符合实际的规划。这样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形式更加适合现在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需求,让企业的资金变活,从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让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
为了尽快建立健全石油化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石油化工企业必须严格监管财务部门的财务分析报告以及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在公司内部的执行效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分析去竞争”的管理方法有一个全面而细密的认识,并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有一个灵活的运用。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他们在工作中的对相关项目投资的预判能力,以确保工作人员在进行公司投资的过程中,减少失误,确保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害。让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更好的进行企业的预算、分析监管等相关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部的风险警报体制,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管权,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减少企业的不必要损失。
作者:薛洲晖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摘要: 随着以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主体的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其配套的综合服务业已成为产业区结构与功能提升的重要内容。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及区域整体发展状况,探讨并分析了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综合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对服务性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战略、规划选址、服务功能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石油化工;综合配套服务业;产业区
1 产业区综合配套服务业
产业区综合配套服务业大致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两大类。而其中的主要核心部分是为整个石油化工生产基地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化工制造业直接服务,将原本附着于化工生产的部分服务环节,从制造过程中分离出来加以培育。形成以研发、设计、物流、融资、租赁、商务、维修等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服务行业[1]。
1.1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依赖于网络信息和管理创新发展而来的。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服务业。它主要由面向生产者的生产性服务业,面向大众中高端消费的服务业(如休闲旅游).面向日常消费的传统服务新型业态(比如大买场、连锁超市、摩尔),和经现代技术改造的传统型社会公共服务业(政府机关、教育、医疗机构)等4部分构成。
生产性服务业是特指那些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用于进行商业运作和更进一步的生产而非主要用于满足最终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是增加值和就业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2]。
1.2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
根据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点,上海正在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将使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适应。先进制造业服务化”的大趋势。2008年12月召开的沪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上海服务业在连续多年占据GDP半壁江山后。其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也已占到整个服务业的一半。据预测,到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还可望增至6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方面。上海未来将重点发展8个领域,包括:总承包与总集成、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研发与创意服务、咨询服务和专业售后服务
2 相关产业区案例研究
2.1 新加坡裕廊岛化工园区
新加坡裕廊岛化工园区是现代化、一体化的化学品生产中心,巴斯夫、BP、塞拉尼斯、埃克森一美孚、杜邦、三井化学、雪佛龙德士古、壳牌、住友化学等化工巨头云集于此。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产出分别达11亿和168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转口贸易中心。
岛上公用工程设施、贮罐和终端设施、仓储和维修中心一应俱全,大量公司人驻参与服务。80hO的化学后勤园区拥有诸多泊位、码头和其他海上设施而进一步开发的Banyan后勤园区,成为石油贮存和石油交易活动中心。通过深水港湾和航道,优化实现石油贸易和其他相关服务。
2.2 德国法兰克福一赫斯特工业园
法兰克福一赫斯特工业园区累计投资4.71亿美元,约有2.2万名工作人员和4000多名研发人员工作于此,80多家化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业在此扎根.吸引了拜耳、德固萨、赫斯特、西门子等多家全球著名企业。园区研发制造的产品涉及制药业、基础和专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涂料、塑料、农作物保护等多个领域。园区管理部门为已落户园区的企业、’潜在投资者和流露落户意向的企业提供了6000多项服务,包括能源供应、废弃物处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技术维护、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租借等全方位服务。
2.3 案例启示
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利润必然会向研发、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生产性服务业便成为带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新加坡的经验来看,有两点值得国内借鉴,其一是化工物流园区和化工企业群的配套建设。其二是大幅增加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比例。
3 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综合配套服务业发展分析
3.1 综合配套服务业发展状况
上海市域西南部片区,是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的核心区域,沿杭州湾的上海石化、上海化学工业区、产业发展备用地(规划综合配套区)、金山第二工业区、上海化工区金山分区和奉贤分区将构成化工产业带,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的“黄金产业带”.是体现上海产业经济发展新高地的重要区域之一[3]。
3.1.1 金融业服务
上海化工区目前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等6家银行人驻,为企业提供全面、便捷、优惠的多种金融服务,包括项目融资、贸易融资、人民币及外币业务结算、电子银行服务、财务顾问及政策咨询服务。据统计,到2006年底。6家银行的存贷款规模达到60亿元人民币。到2007年4月。化工区已带动项目融资贷款约370亿元人民币。
3.1.2 物流业服务
1) 上海化工区
依据“物流传输一体化”理念。化工区的主要物流形式为包括海路、公路、铁路、管路、仓储等在内的多式联运,搭建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发展平台。其中,码头:化工液体码头
(3个5000t泊位和3个25000t泊位)、工业盐码头和大件吊装码头均在运行中。铁路:区内化工支线通过区外专用线与浦东大铁路贯通,并可连接上海洋山深水港。公路:园区道路与周边道路对接,经由A4莘奉金、A30郊环线等与长三角高速公路网连通。管廊:区内物料管廊与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吴泾化工等接通,另外中石化第二条成品油管道起点在金山石化,直抵湖州,并将在宁波舟山形成超大型原油接卸基地。仓储:港区内储罐(包括2个大型储罐)投入运行。大型保税仓库也已建成运营(包括2个化工散货仓库和1个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
化工区投资组建了多个物流企业.并积极引进多种类型的物流服务企业。据统计,2006年进出化工区的物流总量达900万吨,2006年10家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约为10亿元。
2) 上海化工区金山分区
金山分区已有金山石化物流、优月仓储、君昊物流、金巢实业等物流公司落户。重点发展物流、储运、保税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与化工区错位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1.3 公用配套服务
上海化工区内配有世界一流专业公用配套企业,组建了5家公用工程公司,统一建设供水、污水处理、供气、热电联供、危废焚烧炉等公用配套设施,为主体化工项目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服务保障。
3.1.4 科技研发服务
上海化工区内展开三区联动(园区、校区、社区)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理念。配备有人才交流中心、研发中心等。加大科研力度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区内企业进一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提供科技研发的支持服务。
3.1.5 化工交易服务上海化工品交易市场紧紧依托现代化工生产基地和专业化
工物流基地的产业优势和配套服务。发挥市场集散功能、信息功能、结算功能、价格功能、陪送功能和展示功能,为杭州湾地区的众多化工企业搭建一个在华东地区屈指可数的专业销售平台[4]。
3.1.6 企业保障服务
上海化工区引入了一批以装置维护、五金机电、设备检维修、特种气体、安全防护、汽车维修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配套企业,为主体项目企业提供专业、周全的后勤保障服务。
3.1.7 社会后勤服务
漕泾、柘林两镇目前是化工区主要的后方支持基地、生活保障基地和社会管理服务基地,但毕竟地处工业区外。因此,在工业区内部设置后勤服务中心是必要的。主要提供满足日常一般需求的服务项目。
3.1.8 度假旅游、文化、展示服务
上海化工区作为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域。可充分展示其高科技工业的特色。成为杭州湾北岸一线产业观光旅游的一部分,设置商务、展示、文化、信息等设施。
3.2 综合配套服务业发展战略
3.2.1 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整个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的范围来看,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工区是以炼油和烯烃装置为龙头。从事基本合成材料和基本化工原料的生产基地。其中在上海化工区内有为本区服务的行政管理中心、经济管理中心,银行、信息管理中心和部分科研机构。上海化工区金山分区则重点发展仓储和检维修服务。其和奉贤分区都没有形成集中的为区域大化工产业所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就现状来看,为制造业所服务的金融、保险、贸易、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例还不尽合理。主要问题是:其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化工制造产业相比,比重较小;其二,为化工配套的服务业在内部构成上。传统服务业占了相当大比例。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与现代化工产业相联系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还比较小。
3.2.2 服务对象与功能定位
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的定位为,建成以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两大石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拥有杭州湾北岸不可多得的土地、淡水、港口资源为依托.以长三角地区强大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支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群。这就决定了为其配套的服务业对象是石油化工产业,服务范围应立足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打造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化工产品供销网络,构建国际化工产品交易平台。形成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现代化工物流体系。
2008年10月,在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中国石化将进一步扩大在沪企业的生产规模.落户上海化学工业区的新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及
上海石化的乙烯扩建改造等项目将进一步体现规模集聚效应。
上海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在杭州湾北岸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油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这为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综合配套服务业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对象。
因此。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有条件也有必要发展更为集中和外部化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上海石化产业的企业总部基地、行业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分销中心、文化核心区等。直接为整个70kO的上海石油化工制造业服务,应形成以石化为特色的,服务本地和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打造在业内具有权威性的国际化工产品交易平台,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化工服务产业龙头,建成面向国内国际化工品市场。
4 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综合配套服务区规划建议
4.1 选址分析
4.1.1 区位优势
规划建议可将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综合配套区选址在上海化工区产业发展备用地(16.7km2)内,既能与周边的几大产业片区形成良好的位置关系.更好的为区域内化工及物流产业服务,又能保持开发地块的相对独立性,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化和第三方特征。即服务企业同生产企业或社会组织相对分离。
4.1.2 产业优势
形成以现代物流产业、商贸服务等为基础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是化工产业调整内部结构和提升服务业水平的发展方向.为上海经济发展带来新的亮点和创造新的增长点。根据上海石化、上海化学工业区的产业布局规划,金山第二工业区、上海化工区金山分区的功能定位,在化工生产基地中设置综合配套服务区。符合整个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的功能分区定位,并使本产业区与其它片区之间做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整体发展。
4.1.3 交通优势
规划选址的位置,南侧紧靠金山大道,对外交通可依靠莘奉金高速、嘉金高速、亭卫公路等,周边的铁路及设施则有铁路金山支线、浦东铁路、铁路支线漕泾站等。可以很好地利用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化工品交易及物流集散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4.2 功能细化
上海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将建成以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两大区块为基础,构建国际化工产品交易平台,形成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现代化工物流体系。据此定位。将会带动与此相关金融、保险、贸易、咨询、物流、服务等行业在周边地区的蓬勃兴起,并可开发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会展中心、特色科技旅游等增值功能。
4.3 功能分区
物流仓储区:为各类产品提供仓储环境,由仓储信息系统统一进行出入库调度和管理。对于国际化工品贸易业务,公共保税仓有海关进驻并监管,提供存储、报关、提货、配送等服务。流通加工及配送区:根据发货指令进行集货和统一配送.并提供商品分类、磅秤、拆箱改包装、贴条码标签等增值服务。
管理服务中心:以管理办公和商务功能为主。设置园区管理会,包括园区运营管理机构及其组建的联合办公机构等。构成园区正常运作的基础.包括为整个石化基地各类产业、物流、运输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保险、外汇、法律、邮电、咨询、等设施和机构。国际贸易商务区:以集聚国际、国内著名贸易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和货物企业总部及办事处为主。为其提供层次较高的商务办公区。提高园区的经营规模和竞争能力。
贸易销售区:包括化工品交易中心、配送中心、展示中心和与之配套的宾馆、酒店等服务设施。
科研培训区:包括化工技术研发中心、科研所、实验室、测试中心、产品技术孵化、化工学校、教育培训基地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科技研发与培训中心。
特色科技旅游区:展示高科技工业的特色.成为杭州湾一线观光旅游的一部分。
公用设施服务区:为整个化工配套区提供水、电、气、热等能源供应的动力中心。提供通信、监控等功能的监控中心和园区消防救援等功能的消防中心及汽车加油等服务设施。
5 结束语
随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和“先进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应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进一步体现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在上海建成体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结合先进产业的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服务业是产业转型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服务业发展模式的规划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从发展策略、功能定位、规模指标、服务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应根据实际产业的不同类型和各自特点,对服务业功能进行选择和提升,充分融合产业本身特点。实现产业服务化的转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于煤化工产业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了提高煤化工产业的生产效率及质量,从而促进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进而为企业节约更多成本,便有必要在综述煤化工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以石油化工产业为切入点,就提出具体的影响范围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石油化工产业;深远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生产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日益严峻的产业发展需求,煤化工产业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分析发展现状及提出深远影响转变。其中,煤化工指以煤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促使煤转化为化学品、固体燃料、液体、气体生成为能源产品的过程。煤化工的形式丰富,例如:电石乙炔化工、焦油、干馏、液化、汽化等,特别是煤的汽化,不仅能生产各种气体洁净燃料,还能保护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备显著价值作用。有统计资料表明,全球煤化工产业起源于18世纪后半期,于19世纪形成较为完整的煤化工体系。鉴于此,本文针对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石油化工产业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煤制油
按制造工艺,煤制油技术可分为间接液化技术及直接液化技术。其中,直接液化技术主要将煤直接制作为油煤浆于10至30帕斯卡及450摄氏度下加氢气催化形成液化油,便于加工为化工产品、柴油、汽油。有统计资料表明,直接液化技术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德国,经多年发展现已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例如:日本DEDOL工艺、美国两段催化液化工艺、德国IGOR工艺等,不仅提高油收率,还降低成本投入。
间接液化技术主要将煤气化净化后制作为合成气再经费托合成工艺生成为石化产品及合成油。间接液化技术的煤种适应性强,生成条件相对宽松,可借助生成条件改变产品结构,是煤制油技术的发展趋势。有资料表明,以甲醇制油技术、SMDS技术、南非sasol费托合成技术为国际间接液化技术典型代表,特别是asol费托合成技术,历经几十年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最大以煤基合成油为主要产品的大型煤化工产业区域。
我国于上个世纪50年代着手研究直接液化技术,经多年技术攻关,现已建成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设备,是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设备,再经技术改良,设备运行较为稳定,获取巨大经济效益。同时,我国间接液化技术以中科合成油企业自主研发技术为主,现已建成21万吨年煤间接液化设备。从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直接液化技术发展较为成熟,间接液化技术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发展前景良好。
1.2 煤制烯烃
煤制烯烃技术主要将煤气化生成甲醇再脱水制作为丙烯或乙烯生成为聚丙烯及聚乙烯。从现阶段煤制烯烃技术水平来看,烯烃聚合及煤制甲醇的技术较为成熟,甲醇制烯烃技术较为落后,并且受甲醇制烯烃技术复杂性的限制,涉及甲醇制丙烯技术(英文简称MTP技术)及甲醇制乙烯或丙烯技术(英文简称MTO技术)。
有资料表明,以清华循环流化床甲醇制丙烯技术、中科院DMTO技术、哈佛MTO技术为国际煤制烯烃技术典型代表,特别是中科院DMTO技术,现已成为我国煤制烯烃的主要技术。同时,煤制烯烃技术以我国甲醇及煤炭资源使用现状为基础结合市场聚丙烯产品需求所做出的抉择,即针对内地煤矿富含区域选择煤制烯烃技术,针对沿海煤矿缺乏且甲醇价格合理地区,选择甲醇制烯烃技术。
截止至2016年,我国现已建成煤制烯烃设备共8套,例如:神华包头60万吨年聚乙烯或聚丙烯设备等。以神华包头60万吨年煤制烯烃设备为例,是世界首次实现煤制烯烃技术的工业化,其甲醇制烯烃技术以中科院自行研发DMTO技术为依托,于2011年正式实现商业化运营,经济效益良好,并且作为世界首套煤制烯烃示范工程,其工程建设及技术开发基本实现工业化生产,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5%,进一步推动我国煤制烯烃设备国产化的发展进程。
1.3 煤制天然气
煤制天然气,又称煤气化转化技术,主要以煤为原料制成合成气经转化及净化后利用催化剂产生甲烷化反应生成生产热值符合国家规定的替代性天然气,并且传统煤制天然气技术是以煤气化及甲烷化为主的两步工艺法。有统计资料表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已建成全球首家煤制天然气工厂,也是国际煤制天然气的代表技术。
同时,在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已出现直接合成天然气技术(又称一步法技术),例如:美国“蓝气技术”,即将甲烷化及煤气化合二为一有煤制成富甲烷气体,不仅能优化制作环节,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还能减少耗水量,压缩成本投入,对于缺水地区的效果明显,但是对于催化剂回收环节尚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相较于常规煤制天然气技术,一步法技术的特点鲜明,实现于1个加压流化反应器中催化3种反应,即甲烷化、变换及汽化。
2 现代煤化工产业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
现代煤化工产业具备市场需求旺、产品齐全、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优势,逐步成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强力支持。在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聚酯、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油等大量生产设备投产运行,现代煤化工产业步入大规模产能扩展阶段,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日益扩大。
有统计资料表明,2015年我国聚乙烯产能超过1500万吨每年,聚丙烯产能超过1700万吨每年,总共超过3200万吨每年,特别是煤制烯烃(包括甲醇制烯烃)产能超过500万吨每年,占我国聚丙烯及聚乙烯总产能约15%。由此可见,作为我国烯烃产能的主要增长对象,煤制烯烃对石油烯烃生产存在巨大压力已形成竞争局面,但是受煤制烯烃产品特殊性的限制,存在严重产品同质化问题,缺少高端专用料产品。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化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煤化工的技术水平逐步成熟,煤化工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于煤化工产业提出全新的发展标准及发展要求。如何评估煤化工产业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是煤化工企业在发展M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煤化工的概念,分析现阶段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以石油化工产业为切入点,就提出具体的影响范围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摘 要]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石油化工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简议石油化工产业在我国的现状,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关键词]石油化工产业 发展 探讨
随着经济发展,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经济建设中凸显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石油储采量和开采量一直居于世界前茅,是石油消费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进入90年代以来,石油资源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它的涉及面广泛、影响力深远,对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的一项支柱型产业,仅从中石化的角度上讲,就有原油、成品油、天然气输油等建筑管道近6000km,加油站2.4万个,生产社会所需要的汽油、柴油、化工原料、合成橡胶等等。石油化工产品和人们的衣食住都息息相关。
从全球的范围上来看,我国的石油供给普遍呈现“供大于求”的发展现状。石油的资源分布和消费具有很大的倾斜性,石油的价格和市场需求容易被产油大国和组织影响。面对日益庞大的国内石油市场,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走出石油化工行业的困境。从宏观上说,解决我国油气资源供需矛盾是维护我国石油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客观要求。
二、石油化工产业的行业发展特点
石油化工产业设计的科学技术含量高,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由于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半成品材料的不稳定性比较高,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伤亡事故。比如石油、天然气、乙烯等等可燃物质,苯、氰化钠、氯气等高毒物质,硫酸、盐酸等易腐蚀物品。石化生产的工艺技术比较复杂,运行条件也较为苛刻,例如高温、低温、真空等技术条件,容易出现技术事故。装置大型化、大规模生产运行时自动化程度精确,一但有某一部位发生故障,就会有全盘皆输的连带效应。装置的技术密集,资金需求量大,发生事故后财产损失更大,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石油化工事故经济损失惊人。例如2001年的巴西海上半潜式采油平台事故损失可达5亿多美元,可谓天文数字。
三、石油化工行业最新趋势
回顾2015年前五个月,石油化工行业呈现以下趋势:
(1)增加值增长加快。截止到2015年5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规模可达到29418家,累积增加值可达到8.7%,比前四个月增加0.3个百分点。化学工业、炼油业平稳增长,农药、涂料和化肥制造业遥遥领先,保持第一的发展状态,合成材料制造和橡胶制品略有下降,私营化工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2)生产增速趋于缓慢。截止到目前,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增长1.9%,减缓0.5个百分点。石油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天然气资源继续下降。由于绿色农业的倡导思想,农药原药产量减少、除草剂等产量略有减少。
(3)投资继续下滑。自从2015年开年之后,石油和化工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7347.3亿元,回落1.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开采业投资从之前的狂热逐渐冷却,出现下降趋势,化学工业基本保持整体平稳。
四、强化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策略
(1)着力打造中国加油站设备出口首站
中国式世界上的石油消费大国,也是正在崛起的汽车大国。随着运输设施和经济条件的发展,我国私人汽车的持有量大幅度上升,截至目前已经达到了2200多万辆,带动油类产品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行,我国成品油正在快速接轨国际市场,日益增长的市场压力使我国石油销售企业不断加快发展脚步。首先,加油站、加气站的设备改造升级,与之相关的产业、服务逐步推进,强化了中外石化企业的交流。其次,为中外企业搭建了技术、设备的贸易桥梁,拓宽了加油、加气站的服务概念,促进我国成为加油站设备的出口首站。例如,2011年,“广州国际加油加气站高新技术与设备暨油气设备回收技术设备展”就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成功举办,以新技术、新理念拓展全国乃至全球的销售市场,展示优秀的品牌形象,打造一流的石化商业平台。
(2)强化低碳环保的石化装置技术水平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节能环保成为了石化行业的主要话题。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共鸣,助力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迫在眉睫。自国家颁布《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来,“油气回收”成为了成品油的发展趋势,装置的节能减排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强化低碳环保的石化装置技术水平将直接把加油站、油库的工作做到实处,给油气回收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3)平衡石油化工行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随着石化工作的逐步推进,各项问题突出,面对市场需求增长乏力、投资下降、行业赋税过重的情况,行业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给予帮助扶持。政府部门要引起重视,多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战略,上游勘察开发投资资金的下滑,将会导致动力严重下降,对国家能源安全和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企业为了谋求发展要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生产水平,同时还要创造适合石油化工行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策略,不能光顾眼前的利益而使整个石油市场失去平衡。
五、结论
在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中,全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市场供需稳定,但仍要看到价格回升加快,需求增长乏力,行业赋税过重等发展弊端,广大石油工作者要开拓进取,强化石化产业各项政策,积极投身石油化工产业事业中,才能获得石油化工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摘 要】 石油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是提供能源、交通运输燃料和有机化工原料的最重要产业。本文清晰地描述了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现有状态,以及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外在和内在因素,探讨了这个行业存有的问题以及同国际发达国家的距离。寻找提升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与潜在方案以及突破口,全力发展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有效增加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尽可能地达到生产过程清洁化程度,整体提升中国石油化工产业中的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在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石油化工产业;现状;竞争力分析
前言
石油化工产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石油化工产品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其生产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可直接为交通运输业、工农业、国防提供其它能源难以替代或者难以大规模替代的燃动能源;生产的三大合成材料等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因此,石油化工产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未来中长期是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分析
在许多发达国家,化工产业的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相当于工业生产总值的7%-10%;石油化工产品销售额在销售份额比例中,约占全部化工产品的45%;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消耗量60%。五十年代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工业已发展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关键地位的产业。石油是工业发展的动脉,而传统农业、与石油相关的生活日用品制造业、现代交通工业、建材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乃至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及诸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石油化工。石油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贡献。
近些年,我国中国石油化工工业大力推行重组改革,使石油化工工业企业大大提升了在相关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在石油化工行业领域的改革,成功组织建立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个最大的国有集团公司。进入21世纪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的主要发展目标集中在和国际石油化工产业的接轨上,参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运营制度,分别建立了股份制,而且在中国和海外纷纷上市。
二、 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竞争力分析
(一) 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
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造,石油化工产业的整体布局在我国得到改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3年我国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炼厂已从1998年的2座增加到7座,乙烯装置在普遍完成第一轮改造的基础上,燕山、上海、扬子、大庆等乙烯装置成功地进行了第二轮改造,生产能力均达70万吨/年以上,齐鲁、茂名乙烯正在进行第二轮扩能改造。天津、中原、广州和独山子等中型乙烯也进行了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扩能改造,装置生产能力均达到20万吨/年以上。为减少成品油及石化产品的长距离调运,重点扩建了石油化工产品需求旺盛地区的炼油能力和乙烯能力。2003年长江三角洲和华南沿海地区炼油能力占全国炼油能力的比例比1998年上升2个百分点,乙烯生产能力所占比例上升了4个百分点,缓解“北油南调、西油东运”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目前,我国已建成镇海、大连、金陵、高桥、抚顺等一批大型炼油基地,以及燕山、上海、扬子、齐鲁、大庆、茂名、吉林、兰州、辽阳、仪征等一批大型石油化工基地,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二) 装置结构
通过不断调整装置结构,已基本趋向合理,已基本适应了资源和市场的需要。炼油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高含硫原油加工能力,适应进口原油加工量不断增加的需要,2003年高硫原油加工能力已达到4300万吨。还增加了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和催化重整能力,2003年两大集团公司加氢裂化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比例继续保持1998年时的5%,加氢精制能力所占比例已从1998年的12%上升到24%,催化重整比例从1998年的6%上升到7%,满足油品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
(三) 我国原油输转体系
随着原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原油输转设施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功能比较完善的原油输转体系。在原油接卸设施方面,沿海地区已形成了多个20万吨和10万吨以上不同等级的原油码头,2003年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原油接卸能力已达到135亿吨。在陆上原油输转设施方面,我国原油管线总长度已达16800公里,管道运输比例已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原油运输管道化,并初步形成网络,可以满足进口原油的需要,并为降低原油运输成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 我国成品油销售网络
在1998年石油化工工业战略性重组中,各省市石油公司按地域分别划归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为建立全国性油品销售网络奠定了基础。自1999年开始,为迎接入世挑战,两大集团加快收购、兼并、调整、新建加油站和油库的步伐,大力发展终端销售网络,扩大零售和直销比例,努力提高国有石油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03年底,我国加油站总数约为8万多座(其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合计5万座左右,约占全国的60%),成品油总库容约2560万立方米,具备2000万吨的储存能力。
结语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现在是中国国民经济里的龙头产业,支撑着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能够持续高速的前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在国际化市场上,不仅仅是中国,整个石油化工产业都要面对前所未有的调整。唯有把握住时代的发展契机,确立适宜的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才能真正提升我国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是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贡献。
摘 要:石油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贸易现状,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和企业经营战略提出了建议,旨在加深我国石油化工贸易产业的了解。
关键词:石油化工 贸易产业 经营战略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不断变革,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同期对外贸易总额平均数。尽管石油化工产业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较大波动,例如2000年~2008年前,石油化工产业处于蓬勃发展的高峰期,而进入2008年以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石油化工产业产能过剩突出,进入相对低潮期。
近两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石油化工贸易逐渐活跃,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在世界贸易中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我国石油化工贸易产业,分析产业市场及经营战略对策,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不断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推向新发展。
二、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态势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通过六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门类丰富且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完整工业体系,主要包括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石油加工及炼制业和化工设备制造业。据统计,截止2010年,现有产品6万余种,行业门类30多个,企业近4万家,工业总产值近7亿元,约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橡胶制品、专用化学品、化学采矿品和油墨涂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其中有些产品产业已超过基础原料产业比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高附加值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是石油化工产品制造和消费的大国,能源产品需求量激增,相应的带动了石油化工下游化工产品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连年大幅度增长,国家重点大宗石油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已进入世界前列,石油化工产业规模空前。
尽管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规模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但一体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尤其是石油炼化板块,原油供应不足矛盾加深,而成品油供应能力明显过剩。国内大型炼油企业建设往往单纯追求炼油能力,而不重视石化产业的发展,形不成炼化一体化的产业,造成产能过剩。
三、石油化工贸易产业分析
1.我国石油化工贸易形势现状
我国石油化工进出口贸易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长足有效发展,石油化工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石化进出口贸易初具雏形。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也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石油化工企业规模效益不断提高,不少企业已计入国际市场。
但是,我国石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未来还有上升的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石化产业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所占比重较大,产品价格和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属较低端产品,缺乏竞争力。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出口下降,更是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劣势。同时,与大型跨国公司技术、资金集中相比,我国石化行业生产分散,也造成了石油化工产品竞争力不足。
2.我国石油化工贸易进出口分析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剧烈波动,我国石化产品净进口贸易额首次大幅度下降。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贸易额增速放缓,进出口总额下降23%,其中进口同比下降22.5%,出口同比下降25%。石油化工产业贸易逆差1300亿美元,同比缩小 21%,是行业贸易逆差首次出现缩小。
与此同时,我国石油进口贸易持续增长,包括原油、成品油和液化天然气在内的石油进口量增幅达9%,达到2亿吨。目前,我国有千万吨级的炼油厂14座,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10年原油年均一次加工能力达4.5亿吨,原油进口依赖程度高达50%。
据统计,我国石油化工年贸易逆差主要出现在合成树脂、有机化学原料两个子行业,贸易顺差主要出现在橡胶制品行业,甲醇、乙二醇、 PVC、化肥等被国外产品倾销严重,而国内则产能过剩而竞争激烈。
因此,我国石油化工贸易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国国内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和国内需求旺盛的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化工部分产品与国际大公司相比竞争力低,造成外国产品倾销国内市场。
3.我国石油化工对外贸易对策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应积极调整产品出口结构,鼓励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产品的质量效益,走科技创新的新路子。
首先,企业应当注重研究国际市场,研判国际市场和产品发展趋势,控制总量,保持供求平衡。同时,企业应当建立高素质的人才库,特别是外贸型的国际人才库会极大促进企业的发展后劲。
其次,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石油化工企业集约化发展,集中资金、人力和财力壮大企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三,应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进出口权,让更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4.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经营战略选择
面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尤为关键。首先,石化企业应不断夯实传统业务,做大做强优势产品业务,努力朝科技创新方向发展,并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贸易路子。其次,应当创新组织经济结构,找出符合石油化工贸易企业规律和特点的职能架构和机制,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第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企业核心价值,凝聚员工人心。最后,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现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信息量巨大,强大的信息系统可保持对市场灵敏的嗅觉,加强对市场的掌控。
四、结语
总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及贸易总体基本面较好,未来随着我国推进向拉动内需型经济结构的改革转变,石油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产能过剩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石油化工贸易企业自身也应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抓住自身发展机遇,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将我国石油化工贸易产业推向新发展。
摘 要: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中外石油化工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石化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围绕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开研究,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针对国石化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更有效地提升我国石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石油化工产业 现状 发展 挑战
石油化工行业将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生产原料,生产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比如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其他石油产品,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等,其中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以及润滑油等石油产品能够在交通运输业、工农业生产、军事国防中作为燃料能源发挥出其它能源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三大合成材料,在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石油化工产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安全保障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应该在接下来的战略发展时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石化行业的生产能力在全世界已经名列前茅,“走出去”战略在很多企业中得以实施。截止到2010年,中国石化行业各个企业的生产总值达到了8.88 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6 倍。
(2)石化产品的贸易逆差加大。中国不仅是石化产品的生产大国,而且也是消费大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渐渐消失,中国经济逐渐恢复,市场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多。为了满足市场对石化产品的正常需求,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石化产品以供应国内需求。
(3)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增长值每年都在提高,其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在2010年《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中,我国的两家石油巨头企业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都名列前十位,创造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4)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完善,有效地改善了中国的石化产业的布局,集中度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的石油化工基地相继建成,有效地改善了之前的“北油南调,西油东运”的状况。
1.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石化产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石化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能的快速扩张,新型产能的相对需求过快增长;石油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隐患;产业区域分布比较松散等。
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潜在风险。我国的石油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相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得多。由于我国国内石油供应量比较有限,现在也缺乏足够的石油战略储备,国内的石油生产总量供应无法达到市场运行的要求,还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石油。原油进口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海洋运输,而我国的远洋运输船队规模又比较小,当前我国有九成的原油进口是通过外国的运输船队运输的,这就使原油供应的风险大大增加。
化学产业区域分布比较松散。现阶段,中国的炼油厂数目达到一百多家,除了极少数的几个省市之外,其余每个省都建立了炼油厂,布局比较分散,所以集群效应很难产生作用,这样不仅对环境保护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也不能有效地减少生产成本,违背了全球石化产业紧密布局的发展趋势。
(3)行业垄断严重,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动力。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大巨头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国内的石化行业形成了垄断,国外很多大规模的石化企业难以开启中国市场,这样一来,就造成外资石化企业对国内石化企业的冲击力度大大减小,由于缺乏竞争对手,使得国内的石化企业也没有了改革和创新的强大动力。
2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1 我国的石油化工技术开发能力
我国在炼油和化工领域中的技术开发方面成就显著。我国掌握着当今世界领先的炼油技术,能够独立构建千万吨级的炼油厂,我国的炼油工业基本都是依靠自身技术来建设和发展的。而且还成功研发了一系列独特的技术,比如重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渣油加氢等,取得了一批重大的工业成就。
2.2我国的原油运输系统
近年来,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为我国的原油运输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原油运输系统已初步建立,具备了相对完备和齐全的功能。在原油接卸设备上,沿海地区已经建成了20万吨和超过10万吨的各种等级的原油码头,到2013年超过10万吨的码头原油卸载能力能够达到135亿吨。在陆地原油运输设施上,中国的原油管道总长度已达到16800公里,管道运输的比重已超过90%,原油的管道化运输基本实现,并初步形成运输网络,能够满足原油进口的需求,并为原油运输成本的降低提供了必要条件。
2.3我国成品油销售网络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行了战略性的改制重组,国家根据企业所在地理位置,将各个省市的石油公司分别划给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由这两大集团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为全国范围的油品销售网络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从1999年开始,为了迎接入世挑战,两大企业加速推进创建、收购、合并、改革、调整加油站和油库的进程,全力建设终端销售网络,使得零售和直销的比重不断提高,有效增强国有石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4产品质量
与往年相比,我国的石化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2013年,我国实行了新的汽油、柴油标准,汽油的含硫量从之前的1SOOPPm降至SOOPPm,柴油的含硫量从5000ppm 下降至 Z000ppm,从今年开始,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汽油和柴油的含硫量已经降低到50P0pm ,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化工产品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完善,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合成树脂专用材料和差别化纤维的比例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2.5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
经过最近几年的改革和调整,中国的石化产业的总体布局不断改进,产业集中程度显著改善。1998年,我国规模超过千万吨级的炼油厂只有2座,而2013年已增多至12座。在第一轮改造完成后,燕山、上海、扬子、大庆的等地成功完成了乙烯装置的第二轮改造,而且都达到了每年70万吨的生产能力,齐鲁和茂名乙烯的第二轮扩能改造正在进行当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中型乙烯生产基地,比如天津、中原、广州和独山子等也进行了相应的扩能改造,设施的能够达到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总而言之,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引导下,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但我们依然要把握形势,认识到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石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巩固资源保障的基础上,推动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石油化工业,主要是以石油制品为主要生产对象,其原材料主要包括石油本身和天然气。从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匮乏这一矛盾现象上来看,它的发展不仅客观上有效地弥补和解决天然原材料缺乏这一严峻的问题,主观上还大大带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石油化工;产业现状;竞争力;分析探讨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的科技迅速发展,我国的石油化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基础,就整个世界而言都可谓是石油化工的头号大国。但若与国际石油化工业来相比,不得不承认,我国当前的石油产业中任何一部分产业链,明显仍与其存在着不可小觑的差距。故此,文章将以竞争环境作为切入点,针对这一问题加以深入的探索与分析,力图为我国石油化工业提供一些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现状
(一)相关产业的发展被带动
从石油化工业以乙烯为龙头生产来看,其发展的趋势不仅带动了以乙烯下游为主的一些塑料加工业以及纺织工业等相关石油化工产业链的迅速活跃发展,引申地来看,就连冶金、建材、谁被制造以及通讯等等一系列与其挂钩的相关行业同时亦随之而相继崛起。由此可见,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势必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激活所有相关产业的齐头并进。为相关产业起到了较强的带动作用。
例如:一座年产1000万吨的炼厂,除了0.6~0.7万立方米的木材是基本必备材料,10万吨的钢材、8.5~9万吨的水泥同样必不可少。那么如此看来,无论是客观或主观,相应的机械设备、冶金以及建材等行业则势必将随之“活跃”起来。
(二)国内市场环境被优化
积极推进原油!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为国内石油化工企业发展创造了公平的市场环境。除了一些相关法规的先后颁发,国家还对原油配置进一步加强管理,并整顿土炼油和小炼油来坚决取缔土法。在实现成品油的集中批发的基础上,不仅对其流通秩序进行了有效的维护,还将成品油的零售市场加以整顿。
石油化工业促进了市场环境,而市场又为石油化工业营造出公平的环境,积极推进原油,还使其价格与国际接轨。
(三)原油输转体系
基于时下原油进口量的持续加增,我国已于近年来,对原油的输转设施方面的建设工作着力加大了改进的措施。规模已初步显形,输转系统亦有了进一步的改革完善。
(1)原油接卸工作:以10万吨和20万吨以下的多个不同等级的原油码头子,近年来已沿海地区建立形成。2003年至今,原油码头已经延展向其他各个地区。据不完全统计,10万吨以上泊位的原油,已达1.35亿吨的接卸能力。
(2)原油陆上输转设施:我国原油在多达16800公里的管线总长度上,其中90%以上为管道运输所占的比例。故此,网路化也因为原油运输管道化的实现而基本形成。一方面解决老了原油进口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奠定了利于原油输运成本降低的基础保障。
三、中国石油化工业竞争环境分析
我国石油化工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强劲对手跨国公司以及周边石油化工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些国家所构成的市场压力。
(1)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业在一些跨国公司加快重组改制的影响下,竞争力度更是与日俱增。规模兼并联合重组的大调整,使得这些大型公司在国际地位上成为一只离弦的箭矢,无疑为中国石油化工业造成巨大的威胁和对垒。
世界石油化工业产值,30%以上都掌握在世界的几大主要石油跨国公司的手中。若以世界为基准的化,这些跨国公司的贸易量与直接投机金额如今已占据了1/3的惊人比率。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技术的先进程度上,80%的拥有值更是令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国家望尘莫及。
占据世界32%的石油产品销售量的,主要包括世界前四大是石油化工公司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菲纳埃尔夫以及BP 和英荷壳牌,其中炼油能力约占世界的19%。21世纪石油化工业的世界竞争格局,必然会因为这些跨国公司经营全球化的战略而备受重大的影响,且中国石油化工业必然连带着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
(2)从近年来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石油化工业参差不齐地悉数崛起和持续不紊的发展势头来看,无疑将对我国石油化工业市场机构造成不容忽视的压力竞争。自20世纪90年代后,这些周边地区国家的石油化工业开始呈现出迅速且持续性的产能的扩张。故此,作为世界石化产品最大进口国的中国,势必将令这些周边地区国家有的放矢地把市场目标聚焦而来。
特别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国家,石化工业于近十几年来的发展更是令人喟叹。许多产品的年消费已超过了15%的平均值,且市场需求已经远远承载不了这迅速增长的生产能力,进而一些关键产品导致大量供应过剩的现象出现。从20世纪90年代后,原本还是石化产品与石油成平的净进口国的印度,瞬间乾坤大逆转,摇身成为世界净出口国。
此外,石化工业的发展热潮中,以沙特阿拉伯、伊朗、卡塔尔、科威特等为代表的一些中东地区国家也相继投入了拓展开发的队伍中。在2001年的1400kt/a到2006年时倍增2800kt/a的数值中,这些向外出口的产品,其中绝大部分都被中国市场所容纳。
中东凭借其低成本的油气资源优势和引进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建设的外向型石化装置, 势必加剧世界石化业的竞争。
在基于油气资源低成本的优势和先外向型装置的积极引进,为石化业的世界市场无疑注入了一股新的竞争力量。将世界市场的羹汤,铆足劲地往自己杯中瓜分。
四、保证战略开发的正常实施应采取的策略
(一)将对国际市场,积极且充分地应用国际资源
从预测资源量和石油产量上来看,尽管我国目前于世界位居第十与第五,但在我国石油资源环节,储量增长缓慢而致使的储量置换率较低也一直都是最为显著的诟病。石油供需上存在的矛盾化,是激发中国石油企业步伐必须迈向海外市场的首要前提。所以,海外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低廉成本的优点是我国必须要汲取和利用的。这不仅能活跃起国内的石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还是走向国际市场的唯一战略。
(二)以维护石油安全为目的,积极加大战略储备建立
随着今年来一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而引发的对垒情势的接连横生,所以对于石油这一重达产业的安全保护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不可忽视且必须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故此,许多国家或地区,在石油的战略储备上已基本建立形成。特别是韩国,尤为重视恐怖袭击事件后的情势。对于石油的储备,他们几乎竭尽所能地从最大限度上加强。所以,推己及人地反思我国石油业的行情,供给依赖进口的定局则更需要储备的建立,且势在必行。
(三)发展规模经济, 加强合资合作
我国若想实现低成本战略的发展形势,就必须从大型化装置的建设,以发展规模经济的方式来实现,这是最好的途径。除此之外,从一些跨国公司近年来以“圈地”运动,对我国石化企业发展形成“技术壁垒”情势来看,加强合资合作与技术上的创新建设则更加刻不容缓。
五、结语
纵观时下,我国的石油化工业发展,无论规模或是基础,其空间的提升已成为不可争议的事实。单就乙烯,我国现阶段的成产能力已于世界各个大国中位居第五。除此之外,就连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的生产能力都分别位居世界的第六和第四位。最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合成纤维能力位居世界所有大国的第一位。虽则,我国现已享有世界石油化工业大国的号称,但在化工产品的供应中,不难看出仍存在一部分值得考量的缺口。
【摘要】本文围绕着勘察与岩土工程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而论述了岩土勘察的一些勘察方法,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将岩土勘察应用于石油化工产业中,最后,本文分析了岩土勘察应用于石油化工产业的前景。
【关键词】勘察;岩土工程;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前景
一、前言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和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之一,其建设和运行过程够需要应用合理可靠的技术,岩土勘察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种和石油化工产业联系紧密的勘察技术。
二、勘察与岩土工程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的现状
1、勘察人员素质差异大,应变能力低在岩土工程中,岩土勘察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决定岩土工程成功与失败的因素之一。为了规范施工过程,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勘察人员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性,使其素质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岩土勘察时,经常存在工作量的分工不明确、不合理,导致分配不均的问题。同时,岩土勘察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方案和原则,导致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往往出现数据不一,勘察结果大不一样的情况。如:未经专业培训的有关人员,在地底下进行勘察时,明明是一级工程的一般勘探孔要不小于15米,却只是随便钻个洞,随意填写数据。
2、勘察的仪器设备具有落后性精密度,是在岩土过程中的岩土勘察一直追求的东西。只有高的精密度,才能有高的准确度。要保证岩土勘察的数据具有高的精密度,才能更加正确了解工程的各个施工,为其提高一个科学有用的数据参考,使施工方案在设计时更详细、更准确。但是,如今我国的岩土勘察机构仍发展缓慢,运用的岩土勘察仪器和设备比较落后,使得勘察数据的精密度较低,让岩土工程得不到一份准确的勘察数据。
3、监理力度的不足让岩土勘察错漏百出岩土勘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提高岩土工程质量而进行的,其勘察结果十分重要。因为岩土勘察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这就让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促使某些勘察人员为了达到工作目标,对数据乱编乱猜,弄虚作假。对于地下的勘察,究竟钻了几个洞,钻了多深,这些都是没人监督和检查的。如:有些勘察人员甚至连洞都不钻,根据经验就把数据“一猜、一填、一交”。这种不正当的做法会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使施工设计不完善,不详细,不准确。更重要的是,这样出现颇为严重的工程事故,如:坍塌事故。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足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事内试验的主要日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部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
四、提高岩土勘察工程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的使用质量
1、施工前要做好技术人员准备、施工人员的准备、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机具的准备、现场办公设备的准备、现场简易生活区的准备等工作。施工前的准备是工程勘察、基础施工、施工工程的基本保证。认真的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能够较好的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2、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教育以及培训,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以便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在勘察单位内部要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专业的技术交流以及知识渗透,积极地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以便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知识深度的目的。
3、加强过程检查。在作业人员自检的基础上应该对生产过程以及中间成果进行检查,在检查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任务书以及勘察要求来检查。在过程检查中,要注重工程使用设备、作业方法及作业程序的检查,加强对照检查。在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仪器、工具、材料,其性能、规格,应符合有关技术规程、标准和勘察纲要的要求;作业方法以及作业程序必须符合有关的技术规程以及勘察纲要要求;原始资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在对照检查中,和地层划分应与岩样对照检查、工程地质测绘形成的工程地质图件中的地层岩性界线设计孔位应与实地位置对照检查、与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位置应与实地位置对照检查。五、岩土勘察和岩土工程在石油化工产业的前景规划
1、开设培训课程,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
岩土勘察所需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这就决定了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必须提高,才能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为了使岩土工程的顺利完成,必须先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和素质,因此,在勘察人员在工作之前,可先参加培训课程。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再进入实习期,学习到相关经验之后,最后还需通过考核,才能正式参加工作,进行勘察。这样提高了勘察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作量分配不均和数据不一等问题。
2、逐步改善岩土工程勘察仪器设备
二十一世纪的岩土勘察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这就迫使岩土勘察也向科学发展方向靠拢。陈旧的设备仪器已不能在市场上继续使用,必须引用新设备新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岩土勘察的数据是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了岩土勘察需要多方面的测量地底下的岩土实况,产生大量有效的数据。然而,陈旧的大型勘察仪器只能大约的得出数据,已经遭到市场的淘汰,因此,引入新技术,提高岩土勘察技术,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是岩土工程者的唯一道路。先进的设备能使岩土勘察的结果更加准确,这不仅提高了勘察工作的效率,也为岩土工程提高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革,岩土工程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岩土勘察的前景未来一定会更好。
3、建立岩土勘察相关的监理法律
岩土勘察的工作复杂多样,它所涉及的工作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测量。若没有完整体系的法律,就会缺乏岩土勘察的规范和原则,也不能惩罚那些从中取利的不法商人还有对工作不付责任的监察人员。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也日新月异,岩土勘察更是重中之重,在未来,法律的制约是对岩土勘察的又一促进发展的因素。健全监理的制度,保证岩土工程中的各个施工有其相应的工序和规则,是提高岩土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让勘察技术更加先进,才能更好的设计岩土工程施工的方案,才能使工程更加有效的进行。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勘察应用于石油化工产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的提高石油化工产业地质勘察质量,从而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摘 要:我国在社会经济建设中一直都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在低碳时代新形势下,石油化工产业对其资源利用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石油化工产业中的资源浪费,为石油化工企业谋取最大化利益。本文主要阐述了低碳时代石油化工产业工作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的未来走势及发展。
关键词:低碳时代 石油化工产业 资源与能源 发展走势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攀升,新的时期对石油产业经济也有了不同的要求,其发展趋势也发生了变化。在现今这个事事都注重低碳的社会经济中,石油化工产业在生产中也要遵循这一时代要求。在石油化工生产中遵循这一要求可以减少生产中的资源能源浪费,降低因生产造成的污染,提高整个石油化工场的空气质量,节约能源开支,从而为石油化工产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石油化工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一、低碳时代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
石油化工产业是化学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化学产业发展的关键。虽然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在世界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今年来其发展速度也是不断攀升,但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与能源,然而资源能源直接决定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速度及空间,在石油化工产业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现今我国的石油化工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而是需要依靠国外的进口材料来支撑石油化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与研究,这对石油化工产业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国外能源,如此一来,就大大降低了石油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石油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低碳时代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在世界中的经济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但在现今低碳时代下还存在一定的阻碍石油化工产业的因素,以下就是笔者据调查所列举了几点关于石油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1.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供应量与市场需求相矛盾
我国在以往可以说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就世界能源的平均水平来讲,我国人均占有量并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标准。我国现在存在严重的供求问题,石油化工产业资源能源所有量不能满足人们对石油化工市场的需求量,面临这一现状及问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选择与外国合作,进行进出口贸易,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石油化工能源,以此来调节市场供求不平衡现象,然而,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越来越依附国外的能源供给,已经快超越了国际承认的50%的石油化工安全警戒线,这样的状况使得石油化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加大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风险。
2.石油化工产业核心技术少,缺乏竞争力
石油化工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石油化工产品也随之快速更新,石油化工产业要适应这一现状就要不断创新,打造出新型的石油化工产品,然而,目前在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普遍存在石油化工产业核心技术少,缺乏竞争力的现象。就我国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石油化工的科研体制还不够完善,石油化工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慢,生产量小,不能满足人们对石油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我国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量大,但是并没有其自身特有的核心技术,一般情况下都是引进国外的新进技术来作为石油化工产品的支撑点及两点,这一状况严重降低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我国遵从的可持续发展相矛盾,不利于石油化工产业的瞻顾性发展。
三、低碳时代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的未来走势
根据我国近几年的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状况,笔者分析并总结了低碳时代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下就是对石油化工产业能源未来的状况分析:
1.从一次性能源转变为终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低碳时代下,注重石油化工资源能源的二次利用,因为再多的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使用,始终会有耗尽的一天,我国现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未来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中,石油化工产业会遵循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扩展到最大化,从一次能源转变为资源终端利用,实现低碳经济的要求。未来的石油化工产业能源将由一次性能源向核能,地热能和可再生能源转变,不断开发新能源,降低产业发展中的能源消耗,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带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布局转变,产业集中度增高
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改造,石油化工产业布局的转变已是未来石油化工发展的趋势。原因在于石油化工产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减少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的运输里程,倘若不集中在一起,密度颇大,会加大资源输送资金的运用,影响整个石油化工产业的生产效率,阻碍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脚步。形成密集型产业格局,可以避免石油化工资源的长时间运送,缓解了因交通不便而带来的资源运输压力,可以为石油化工产业及时提供所需资源。现如今,我国大连、上海、大庆、吉林等多个地区已建立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实现了密集型产业格局。
3.形成自身产业的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
石油化工产业若没有其本身的核心技术,就少了支撑产业发展的实力,会对石油化工产业造成很大的风险。就我国现状而言,是一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更加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一形势为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石油化工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了创新性人才的加入定会形成其核心竞争力,不在依附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自身道德产业竞争力。
四、总结
在现今这个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石油化工产业生产中的资源状况进行了现状分析,研究了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德尔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整体的研究分析来看,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久的将来会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的产业水平,我国石油化产业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的进一提升更是指日可待。
摘 要:石油化工产业与我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社会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自从加入了世贸组织,对于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而言迎来了新的机会,但是,同时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因此,石油化工产业不仅要抓住机会还必须积极面对各种挑战,从而使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本文针对石油化工产业进行了分析,首先讨论了石油化工产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石油化工产业 问题分析 改革措施
一、前言
所谓石油化工即以天然气和石油为原料,进行石油化工产品以及石油产品的生产加工工业。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分析
在我国,虽然石油资源总量较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就目前的石油产量并不能使人们对石油的需求得到满足,由于没有足够的石油储备资源,不能满足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所以需要进口的石油数量越来越多,石化行业对于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目前,我国石油、天然胶和硫磺的对外依存度已分别达到或超过50%、70%和9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矛盾不断扩大,所以,需要的石油量也不断扩大,石油进口依存度由29.6%上升到42.9%。几乎要达到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由此可见,我国石油能源战略储备的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这将对国内石化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石油化工产业的产品技术不断加快的更新频率、更新速度,不断进步和创新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的先导。虽然,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仍然不能满足当代市场的需求,没有较高的新产品开发集中度,也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开发高科技产品环节相对薄弱,缺乏一流的研究人员和研究院,这就导致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成套的装置技术较少,应用基础研究与前瞻性技术标准差距较大,信息、控制技术应用更是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石化行业也是污染排放大户,“三废”排放量位居全国工业行业前列。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石化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也愈发严峻。
三、改革措施
1.进行集团化经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确定改革方向,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支持企业并购,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特别是鼓励过剩产能企业之间的重组,提升实力和竞争力。对石油公司的制度进行改造,在整体上对其进行规范,所建立的运行机制以及管理体制必须要符合国际规范,同时还要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使集团化经营得到加强,并进行集体化优势的培育,使市场的反应能力以及市场的适应能力都能得到增强,同时与竞争对手相抗衡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适应市场全球化的要求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运用多种手段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自从加入了世贸组织,我国的石油石化市场不断的向市场进行逐步开放,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价格已经很难被控制。所以,必须要使企业的运作管理得到不断的加强,使装置开工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使生产成本、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等得到有最大限度的降低。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加快能源发展和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规范和调节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超前性能效标准,及早遏制能源浪费现象;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强制推广重大减排技术,从源头遏制污染超标排放,实现企业的节能降耗,使原料配置得到优化,并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改造的速度,使企业成本得到全方位的降低,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有效的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竞争力。
3.改革市场营销管理体制,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对于市场开拓而言,提高营销水平、加大营销力度等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国际上,对于营销系统是非常重视的,这是由于它属于效益直接的和主要的生产者,在与国外的一些公司竞争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份额以及市场的竞争。所以,通过对一些大型企业经验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要想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将全面的营销管理过程充分的重视起来,其中包括:售前售后服务、形象设计系统、广告、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市场的研究等。应适时调整外贸政策,稳定海外市场,加大信息化投入,支持协会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把握时机“走出去”,支持海外资源的勘探开发;扩大权益投资资金的使用范围,尽快进行石化产品进口替代战略营销策略的研究,实现石化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加。
4.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高端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我国自从加入了世贸组织,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逐渐扩大,在巨大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创新,并不断开发新产品,成为具备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产、销、研一体化的实现,使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目标得以实现,这就是体制创新的目标。市场化是机制创新的关键所在,根据激励机制的要求,进行科研开发风险基金的建立,对一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有选择的引进,并将消化吸收的速度加快,使自主技术研发力度得到有效的加强,利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总结
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等过程都需要石油化工产业不断加大投入,使技术进步的脚步不断加快,并进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汽油、柴油质量及石油化工产品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并超越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还应该使生产过程清洁化通过努力得以实现,减少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使石油化工企业对环境的压力得到有效的减轻。
【摘 要】当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中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和互动。本文先介绍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在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接着又分析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剖析了我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
【关键词】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发展;挑战
0.引言
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同时,石油化工产业也为国防工业提供技术材料和战略物资。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双向互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来中国投资,而中国的企业也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现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开始进入后工业时代,全球的石化产业都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经历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和2009、2010两年的经济平稳回升后,近两年全球的经济环境都开始慢慢有所好转,但是,国际市场中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石油化工产业又属于资产密集型的企业,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要想“走出去”有所发展,更是要更加谨慎。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石油产业经历了不寻常的变化,在后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石油的价格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然而,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缺是率先走出了经济低谷,石油消费达到了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炼油行业也是转亏为盈,使中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中稳步发展。
1.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石化产业生产能力已据世界前列,部分企业开始“走出去”。
直到2010年,我国的石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88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6倍。很多知名的跨国公司都已经来到我国开展业务,我国的公司也开始积极走出去,与世界石化产业进行了深度合作。
(2)石化产品贸易逆差扩大。
我国是石化产品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经济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对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增长,我国每年都需要进口才能满足我们对石化产品的需求。
(3)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随着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增加值也在逐年上升,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更是逐年提高,在201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中,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家石油巨头企业,都进入了前十,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4)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通过几年的调整,我国的石化产业布局得到明显调整,集中度明显提高,近几年,我国相继建成了一大批石油化工基地,曾经的“北油南调,西油东运”已得到了明显改善。
(5)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调整技术装备,改造生产技术,提高了高含硫石油的加工能力,适应了进口原油加工量不断增加的需要,从而提高了石化产品的加工质量,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6)拥有先进的石油化工开发技术。
我国拥有先进的石油化工开发技术,炼油工业基本上是靠自己建设发展起来的。目前,我们可以自己建设千万吨级的炼油厂,我国的重油催化裂化和渣油加瓴处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还拥有独创性的催化裂解技术,这些技术都居世界领先水平。
(7)石化产业重组后大力发展销售网络。
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在1998年战略性重组,各地的石油化工企业按地域划归到中石油或中石化,两大集团加快收购、兼并,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销售网络,努力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8)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生产化工产品的技术得到不管提高,进而使得化工产品的质量和结构得到很大改进,使得国内的石化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1.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也是喜忧参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产能扩张过快,新建产能相对需求增长过快;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潜在危险;区域布局较为分散。
(1)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潜在风险。
我国的石油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缺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国内石油供应量有限,目前没有足够的石油战略储备,国内的石油产量根本不能满足人们对石油的需求,所以还要从国外进口石油,原油的进口主要是依靠海洋运输,而我国的远洋运输船队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原油进口运输有90%要依靠外国运输船队,这就加大了原油供给的风险。
(2)化工产业区域布局较为分散。
目前,我国有炼油厂一百多家,除了少数几个省市外,其余的各省市都建有炼油厂,分布较为零散,这样一来,就很难发挥集群效应,既不环保,也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不符合世界石化产业的较为集中布局的趋势。
(3)行业垄断严重,改革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国内石油行业的三大巨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垄断了国内的石化产业,国外的大型石化公司很难进入国内市场,如此一来,就降低了外国石化企业对国内石化企业的冲击度,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国内的石化企业改革创新动力不足。而当今石化产品的更新速度和速率很快,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技术方面的成就,但是我们缺少一流的研究人员,所以新产品和高新技术品的开发环节很薄弱,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很大。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分析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虽然有许多发展优势,但也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2.1“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石化产业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1)由于原油的价格提高,导致石化行业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增大。
(2)目前国际大型石化公司几乎全部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设点,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3)我国石油人均占有量低,对外国进口石油依存度高,资源问题任然是个大问题。
(4)我国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低碳、节能减排,环保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石化企业面临着技术和成本的双重压力。
2.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的石化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今后的问题是,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做到以下几点:
(1)扩大我国的原油贸易,建立稳定多元化的原油进口渠道,保证充足的资源供给。
(2)有效的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充分发挥石油资源的利用率,落实节能措施。
(3)由于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它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尽快寻找替代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成为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
(4)我们要坚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碳、节能,实施“绿色化学”工程。
(5)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要不断的实施战略调整,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新建或扩建工程,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6)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要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要不断的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油技术,开发高品质的清洁燃料。
3.小结
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但是,我们仍要认识到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断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能力,以加强资源保障为基础,促进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石油化工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必须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文章从8各方面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石油化工;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节能、减污、降耗、增效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均衡及效益最大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要求,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由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开环方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有助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石化产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石油,煤炭,化工原料及水资源,且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的缺乏和不可再生性,以及环境的污染成为了制约石化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工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和处理量不成正比,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我国石化产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石化产业发展最佳选择。
1.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合理有效利用石油资源,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是今后炼油和石化业的重要任务,要把宝贵的石油资源主要用于生产其他能源难以替代或难以大规模替代的交通运输燃料和石化原料上。要按照清洁生产的思路,从“规划、设计、生产过程、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分析生产过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生产流程朝着简单化、紧凑化、大型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进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能量,从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在今后技术改造中,石油企业要大力发展加氢炼油二次加工装置,使原油中的重质、劣质成分充分转化成优质的汽、柴油和石化原料,提高轻质油收率,达到80%的国际水平。同时,石油石化企业要狠抓节能降耗,从生产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努力减少原料自用和加工损失。
2.延长和拓宽产品生产链条。
在污染的石化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比重比较大,完全依靠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和按总量要求排放的难度很大。而通过生产链接,既能解决环境问题,也能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石化企业集中地区、石化园区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重点发展塑料深加工产业链,包括塑料汽车配件的加工、塑料建筑装潢材料、塑料小商品等产业链的延伸。
3.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石化工业是个用水大户,我们必须要建立节约用水的理念,建立企业工序内部、厂内、厂际多级用水循环思想,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实现水资源消耗减量化,减少循环系统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具体措施包括:与主体技术改造相配合,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的工艺及大型设备,做到源头用水减量化;要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进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吨油耗水量;要采用先进工艺对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及其它排水进行有效处理,使工业废水资源化,实现炼油石化工业污水的“零排放”,真正实现废水资源化。
4.加大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
没有废弃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对于石化行业来说,要转变企业能源消费观念,改变生产方式,由依赖资源消费转变为依靠资源再生,重点是解决化工废物升值利用问题。要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工程塑料废料以及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利用塑料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料以及大量废弃塑料制品等,采用一定的工艺技术进行再加工,不仅达到环保要求,还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建立以石油化工为中心的石化生产与能源、汽车、造纸等其它工业及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互为排放物治理、互为二次资源循利用的区域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内物质循环,废弃产品、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社会大循环。
5.建设生态企业。
建设生态企业,全面推进石化企业清洁生产。一要以综合利用资源为核心, 以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 逐步建立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将企业建设成为生态型企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模式。二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 把生态工业、清洁生产等措施综合起来, 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管理经验, 从企业实际出发,从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入手, 改善工艺, 把污染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三要大力推行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ISO10040 环境协调性评价等一系列管理标准。
6.构建石化产业生态工业园区。
构建石化产业生态工业园区,一是要统筹考虑国内外石化工业的发展态势, 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我国石化工业园区的发展。注重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已有石化工业园区的清理整顿力度。对于那些产品结构雷同和污染严重的石化工业园区, 要下决心予以停办或核销。三是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 调整石化工业布局。依托大型石化基地, 重点发展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化工业园区, 并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 在有资源和市场的地区适度发展若干个特色鲜明的专用化学品化工园区。
7.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积极调整结构, 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首先, 要坚决清理整顿落后的规模小的石化装置, 大力进行石化工业结构调整。依法坚决关闭质量低下、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小炼油厂和小化工厂, 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石化生产工艺, 优化生产布局, 用先进的生产线取代落后的生产线, 用有限的资源生产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石化产品。其次, 要优化调整石化工业的产品结构, 努力适应资源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提高产品质量。要利用区域优化和炼化一体化优势, 实现整个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 提高石化行业的规模效益; 以信息化和科学化促进物流体系的建设, 提高石化产品的储运和营销水平, 降低物耗和运输成本。再次,努力推进石化行业的企业重组。实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同时, 要搞活中小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 通过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造等形式使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
8.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效率。
加快技术创新, 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效率。一是牢固树立节约优先、效率为本的观念, 大力推进节油、节水、节能、节地、节材,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要继续发展大型现代化生产线,降低石化工业综合能耗, 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率;搞好资源综合利用, 降低石化行业自身的能源消耗和加工损耗。二是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 优化现有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均衡稳定生产。三是要研发高新技术,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加强替代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石化工业的科研、设计单位和企业技术中心应积极承担石化生产实践中出现问题的研究和攻关, 不断加速我国石化工业科技进步;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要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资源进行重点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