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技推广论文

时间:2022-04-13 09:29:43

序论:在您撰写农技推广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技推广论文

农技推广论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的提升

人员配备不足,公共服务力量单薄

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不足。安徽省现有乡镇农技人员11603人,平均每个乡镇有工作人员4.9人,有相当一部分农技推广机构仅1-2人,村级无正规农技人员。乡镇农技人员总量不足,且学历和职称偏低问题也很突出。据统计,我省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中,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占40%左右,近50%的人员仍然是初级职称,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长期得不到更新和提高,对“四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感到力不从心,在服务现代高效农业中显得无所适从。受地方财力、人员编制、乡镇地域的限制,乡镇农技队伍难进入、人员难增加,乡镇之间农技人员难调配,乡镇农技队伍缺乏活力。

技术服务单一,农机农艺不配套

目前我国的基层农技推广功能尚不齐全,服务尚不到位,不同专业站和人员多在自身专业范围内开展农技服务工作,未能整合有限资源而形成合力,开展农技一体化服务,造成农机农艺不配套,良种未能良法,种养业衔接不好等等;未能发挥一些优良品种的产量潜力和效益。这样,不仅降低了农技推广体系中人力资源的作用,也大大降低了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效果。

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的对策

1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推行综合建站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现时间已过,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机构任务迫切。因此,笔者认为,上级政府部门应尽快进一步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的基本思路,对乡镇公共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行综合建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并实行以“条”管理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农机站、农产品质监站等没有建设或正在建设的地方,各地要进行资金和存量资产整合,将相关站建设资金纳入综合建站一并考虑。已建好畜牧兽医站、农技站、农机站的地方,可通过资产置换,实行资源整合,建设综合站;或利用现有资产进行改造装修,按办公区、生活区、咨询培训区、检测设备室等不同功能区,将分散的场所整合建设综合站。

综合建站条件不成熟的地方,要统筹土地资源,集中选址,实行分步骤、分行业集中建站,最终形成方便群众的农业公共服务集中办公区。县乡两级政府要负责协调好综合建站或分行业集中建站的用地指标问题。每个乡镇站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应不低于60万元的标准。同时,尽快研究配备必要的试验基地、培训场所、信息化办公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和交通条件。国家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其中粮食等农产品主产省应优先保证。

2充实优化乡村农技推广队伍,保证必要的推广经费

针对我国当前乡村农技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应统筹规划,参照大学生村官的一些做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一批能扎根农村,热爱农业,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充实到乡村农技推广队伍中。这不仅能减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开展,保障粮食等农产品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乡镇站人员编制数原则上应不少于8人,每个村原则上要有1-2名农技人员。同时要优化队伍结构,推行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完善考评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不断提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要认真落实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每人每年按不少于3000元标准安排乡镇农技人员工作经费,按每人每月不少于500元标准给予村级农技员工作补贴,上述经费由省、县财政共同承担。乡镇站(区域站)农业公共服务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须全额纳入省、县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增长的比例逐年增长。

3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要培育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通过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 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中介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现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财力资源,弥补政府农技部门技术力量不够和经费的不足。

4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全程服务机制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加,农村留守农民年龄的增大,现代农业对技术要求的提高,农业生产越来越需要科技的全程服务。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数是为农户开展农机、植保等订单服务,满足了农户的一般需求,但生产中象水稻育苗与机插秧等一些关键技术服务得不到解决,更缺少全程服务。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一些农业企业已开始探索,并在若干主要农作物生产中进行农技推广的全程服务工作,如中国种业50强企业——安徽天禾种业,率先在水稻生产中探索以育苗产业化带动基层的全程农技服务,推行“四代一管”服务模式,促进了农技的推广应用,即为农户“代育秧、代机耕、代机插、代收割和田间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农艺与农机相配套、良种良法相结合的水稻生产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央视新闻联播也对此进行了综合报道,为社会化的农技全程服务探索了一条新路子。认为上述水稻生产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应引起政府的重视,应进一步总结各地的经验,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全程服务机制,以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

农技推广论文:怎么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农技推广工作的创新性

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搞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1.1 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是社会效益很好,但自身效益不佳 因此,要适当增加农技推广的财政预算,加强农技推广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地位与待遇。对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各级财政要确保试验、示范和推广所需工作经费。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做到“实际、实用、实效”,要突破关键环节,抓出亮点,抓出特色。切忌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政府在搞好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要加大农技推广的投入。确保推动农技推广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2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技人员的业务知识要不断更新和补充 1)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农业院校的自学,全面提高农技队伍综合素质。2)业务主管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等专题研讨会,通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术专家共同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让基层人员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把农民的需要反馈给专家。3)创新管理机制,尽快扭转农技推广人员社会地位低、待遇差的现状,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农技推广的主力军作用。

2 农技推广的方式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选择、采纳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主动渗透转化。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要把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组织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拓宽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推广渠道,积极扶持广大农民组建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引导农民自觉学习和交流农业新技术。要按照技术服务农民服务产业的总体要求,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观念,建立多元化服务主体。

2.l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突出抓点示范 农业科技示范场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千的主要场所之一,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平台和窗口,农技推广单位要按照以站办场,以场养站,示范与推广相结合,产业发展与自我发展共生存的发展思路积极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引导农民群众学技术、用技术。

2.2 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 农技推广机构要围绕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建基地,农民积极来参与,农技人员搞服务。形成农民、企业和农技人员三赢的有偿服务形式。

2.3 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鼓励和引导他们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转化能力。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广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组织内部的推广潜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要鼓励高素质农民进入村级基层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中,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要采取优惠措施充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力量,各类农业科研、教育及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队伍培训力度。

3 农技推广的实施策略

3.1 科学设立岗位 农业综合服务站属公益性事业单位,无创收来源,期待界定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职能。根据公益性职能的要求,增强充实区县级农技推广中心,科学设岗。确保农技队伍稳定发展,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对在编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增强农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 提高服务效率 现有农技推广机构、设施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新的推广服务体系。1)科学定编,定岗定员,财政足额预算资金,确保公益性职能人员的工资和经费。2)养老统筹,合理补偿,放活经营性农服务。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实施,逐步配套改革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的软硬条件和手段。

4 结语

推广农技服务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尤其是农技干部,更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更深入基层、实际,探索农技推广的新方法、新措施、新途径,面向市场,找准位置,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应该干什么,真正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实际问题。

农技推广论文:农技推广法贯彻实施若干问题的对策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于2013年1月1日颁布实施。通过修订,首次明确了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对机构设置、管理体制、人员编制、岗位比例、上岗条件、考评制度等提出具体规定;明确了农科教、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员为农技推广体系的组成部分等,其针对性、约束性、可操作性显着增强。这对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必将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农技推广法,需依法完善农技推广机构设置,稳定推广队伍,着力开展农技推广机制创新,促进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强化农技推广保障措施落实等。现结合广德实际,提出值得思考的相关问题。

1 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模式与职责发挥、明晰的问题

就种植业农技推广机构而言,广德县级机构1987年正式成立,编制70人,机构、编制、人员较稳定。1992年“三权下放”人财物归属乡镇政府,机构管理体制、编制、人员处于较多的调整变动中,成立时全县有90余人,由县级管理;1996年县级收回,定编141人,实行垂直管理;2000年再度下放,并实行人员的清理清退,明确编制50人,核减91人,归属乡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2006年以来,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推动下,针对乡镇“中心”事务繁多,推广服务不到位,人员素质偏低等一系列问题,县级推广机构,开始设想按农业生产区域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建立县级派出机构区域中心站。目前已挂牌建立5个,正在抓紧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这一做法符合农技推广法第十二条之规定,问题是根据农技推广法第十一条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履行的公益性职责来看,设置综合性的区域站应较为合理。但就目前状况,县级是有各相对独立的部门负责,区域站综合设置,存在如何理顺,具体如何设置,才能符合区域农业发展要求,才能确保农技人员发挥最大效能,才能有效履行农技公共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责的问题,值得试点与探索。这是其一。其二,农技推广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农技公共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责有7项,需根据各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能划分,具体细化分解,明晰其职责范围的问题。

2 “一主多元”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合力运行,有序发展的问题

农技推广法规定:“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明确了以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农技推广服务制度。这种推广制度广德县一直在进行探索实践,目前主要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技术推广部门协作开展技术攻关,新技术研发、推广及科技示范项目的实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研发基地;科研院所与销售商、技术推广部门协作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生产企业与销售商、大农户(合作社)、技术推广部门共同实施新农药、新肥料应用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服务农户等等。但这些合作、协作除个别外,大都组织松散,力度不足,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难以做到分工协作,合力运行,其结果还是单兵突进,服务重复、低效,甚至相互抵毁,造成不良后果。农技推广法规定的目的是形成农技推广多元合作的新机制,适应农业、农村、农民的公益性需求和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如何依靠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成果、发挥技术攻关优势,公益性推广部门的技术服务、示范基地带动优势,企业、经销商的产品宣传、品牌推广优势,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应用、技术需求优势,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的技术普及优势等,促进多元农技推广组织有序、合力运行,多元协同作战,提升服务效果等,是否要明确各级协调机构,区域统一统筹,明确各自职能,分工管理等相关规定。

3 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的确定、技术岗位的设置、落实及工作责任制度、考评制度建立等问题

2000年“三权下放”时,广德县明确县农技推广中心编制为70人,乡镇农服中心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的编制为50人。就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应没有变化。农技推广法明确了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为确保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履行,第十三条规定了机构编制测算依据的原则。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是,是否对编制进行重新确定,由那一层级、部门督促落实等。就编制的确定,一是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利于合理测算;二是要明确不同地方的县级与乡镇级比例;三是全省是否实行管理体制统一与理顺,若以乡镇管理为主而设立区域站,区域站编制来源需明晰等。

农技推广法规定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在广德县目前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存在有在编不在岗问题。一是乡镇挪用在岗农技人员从事乡镇“中心”工作、随意安置非专业人员等问题严重;二是县级机构受现有编制限制等原因,有10a左右时间没有进人,且有调出,出现人员老化、知识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人员较多等问题。针对现实问题,农技推广法在实施过程中,要制定相关办法,明确落实时间表、落实方法及奖惩政策等。

农技术推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农技推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其管理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评,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和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应当建立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制度和考评制度。因此,应探索按区域农业发展实际,合理设置服务岗位,将服务职责细化落实到岗位,实行责任到人;建立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按区域范围以机构职能、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工作实绩等为依据统一制定,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评组织、标准、方法、程序等。

4 政府支持用于实施公益性农技推广项目及保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业务开展的经费保障问题

现实状况是,广德县农技推广县级机构(包括区域站)人员工资及相关补贴来源于县级财政,乡镇的来源于乡镇政府,县级机构财政预算少量的推广业务开展工作经费。多年来,农技推广机构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扶持下,实施了大量的惠农项目、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公益性农技服务基本建设项目等,这些项目 相对于其他部门实施基本建设、公共建设项目,明显的特点是不含前期工作经费,给项目实施及农技推广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农技推广的业务工作经费不足及实施农技推广项目无专项资金,已成为农技推广活力展示的主要限制因素。

农技推广法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条分别对政府财政预算保障用于农技推广资金;筹集农技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技推广项目;各级财政共同承担农技推广机构业务工作经费;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待遇,并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及保障农技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示范场所、办公场所、推广和培训设施设备等工作条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落实?当前可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等落实,加快基层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切实提升基层推广服务能力,实现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设想有效果的方法是,省级相关部门,通过调研明晰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责所需工作经费测算标准和需达到的最低额度,同时明确省及其以下各级财政承担比例并依法纳入预算保障。此外,各级政府从农业发展基金中,筹集农技推广专项资金,也需有规定的提取比例标准,按需用于实施农技推广项目等。

5 面向区域农业产业需求及技术瓶颈,引进、示范、推广关键技术的渠道通畅问题

广德的农业发展同10a前相比,特色作物的专业化种植、设施化高效栽培快速发展,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涌现,大田作物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技服务组织及生产经营方式持续产生。这些新生事物的出现,既给农业发展带来活力,也给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及高效益的生产追求,使专业种植者及广大农民在生产经营中,既会出现各种问题,也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形成了新的实际需求。如何了解和满足农户对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并能得到有效解决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技人员为农服务机制创新的问题之一。现在可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全面推行“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典型特色农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开辟“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生产需求快速反映,技术难题快速协调解决的技术渠道。今后,关键是要探索保持通道畅通的经费来源及工作激励的方式、方法等。

农技推广论文: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经验

祁县是全国12个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县之一。去年9月国家农业部等5部委正式批复试点方案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成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曹煜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县委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领导组,按照组建机构、细化方案、宣传发动、站点组建、选聘人员、建章立制开展工作等6个阶段,严密组织,分步推进。目前,试点工作已进入建章立制,开展工作阶段,整个工作即将结束。

根据国家五部委的《批复》,祁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是按照"两个分开,突出六大创新,达到四个确保"的总体思路进行的?quot;两个分开",即:行政和事业分开,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六大创新",即: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机构设置、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推广队伍、创新服务手段、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四个确保",即:通过改革,实现四个确保,确保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加强,确保公益性职能强化,确保国家农技推广队伍优化,确保公益性机构经费保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工作,预期目标有望得到实现。

一、理顺管理体制,形成了"分行业跨乡镇设立区域站,四权归县,垂直领导"的管理模式

改革前,全县8个乡镇,乡乡设站,人、财、物、事全部下放乡、镇政府,县级业务部门只保留业务指导权。农技推广人员整天忙于乡镇中心工作,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障。改革后,根据全县产业布局,分行业跨乡镇设置12个区域站。其中种植业4个,畜牧业5个,农机化3个。将区域站的人、财、物、事四权/!/收归县级对应部门,实行垂直领导,确立和巩固了县级推广机构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保证了农技推广队伍的专职专用。

二、推进"两个分开",实现职能分离

"政事分开",根据农业法的规定,确认农业局为全县农业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农技推广中心,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农机化服务中心、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局从农技推广体系中剥离出来,改为县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农业局所属种子公司、良种场、农机中心所属农机公司改制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农业行政执法上组建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专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实现了行政与事业,公益性和经营性的职能的两个分离,使其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三、实行县、乡联动,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在改革试点中,祁县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实行了县、乡联动。在分行业、跨乡镇设立区域推广机构的同时,在人员的配置上贯彻了县区4:6的配置原则。全县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总编制186人中,调剂30名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编制,12名为农机培训校编制,其余144名均按县4比6的比例予以落实。其中县农技推广中心超编的11名人员全部充实到了基层,强化了一线,解决了农技推广队伍长期存在的头重脚轻、本末倒置的弊病。

四、创新人事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得以优化

改革中,我们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全面推行了全员聘用、竞争上岗。根据县中心和区域站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科学设岗,以岗选人,端掉了"身份上的铁交椅"。工资分配上,由县财政按全部农技推广人员基本工资总额的10提取,和年终奖励工资捆绑使用,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分两次考核后,与绩效挂钩,进行再分配。打破了在工资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为激发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奠定了制度基础。

五、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实现农技推广多元化

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国家兴办与国家扶持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是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在改革中制定了优惠政策,从政治上支持、资金上扶持、程序上简化等方面进行重点帮扶,鼓励和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大专院校、新型专业组织和民营企业来我县兴办多种形式的经营性农技服务实体,开展有偿农技服务。目前,全县已有多种成份的农技协会50个,农资经营企业(户)79个,以全国百强农技协会--康泰精品果业协会为代表的养牛协会,蔬菜协会、乳业协会、农机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已经成为农技推广的必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 了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农技推广网络,一个以国家兴办为主,多元化社会推广为辅的农技推广体系初现端倪。

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性强,涉及面广,既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参照。为了确保体系改革的科学性、可靠性和稳妥性,祁县县委、县政府党政一把手挂帅,县长总抓。一是强化领导,做到责任落实。为加强改革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曹煜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张俊慧,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午生,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卢传杰担任,成员由农业、宣传、纪检、编办、人事、科技、财政、畜牧、农机、农经等部门以及各乡镇的行政领导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二是实事求是,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制定一个既符合五部委《批复》原则要求,又符合本县实际情况;既具有超前性,又具有科学性;既具有规范性,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实施方案,是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所在。因此,在方案的制定上领导组始终坚持了慎之又慎,积极稳妥的原则。从起草到定稿,几上几下,几经反复,每一次修改都首先征求省级负责同志的意见,每一次都提请领导组会议讨论,直至第8搞才经省级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提请县委常委会最后敲定,以正式文件下发实施。三是精心指导,严密组织。实施过程中,县领导组在每个阶段开始前都要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运行中,每个环节都有领导组成员亲自检查把关;每个阶段结束后都要进行小结,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四是部门配合,财政保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改革试点工作领导组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鼎力支持;承担单位身先士卒,争先工作。特别是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县级三个中心,一个技术推广站和12个区域站全部列为全额事业单位,农技人员工资全部由财政直接支付;全部参加了医疗保险。并先后拨出5万元用于工作经费,从根本上解除了农技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保证了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在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厅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深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县委、县政府和改革试点领导组及相关部门的努力工作,祁县的农技推广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现。我们决心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抓紧有效时间,加快工作节奏,争取在年底前完成全部工作,向农业部和省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农技推广论文:信息技能对农技推广的影响

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建设现状

市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主要有3个:市畜牧兽医局、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现有11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35人。镇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共有7个,共设立6个畜牧兽医站和1个畜牧兽医组(河东区),隶属区镇政府管理,市畜牧兽医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现有人员23人,其中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1人、技术员职称4人、无职称的1人。村级畜牧防疫员185人,市镇双重管理。

市级植物疫病防控机构主要有2个: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植物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现共有员工12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1人。未设立镇级植物疫病防控专门机构,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由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村级无植物疫病防疫员。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现状

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主要有3个,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服务站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为市农业局的内设科室或下属事业单位。现有39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中级农艺师5人;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共6个,每个镇都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点,现有18人。检测工作主要由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归属镇政府管理,市农业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村级农产品质量安监员200人,市镇双重管理。

当前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各级领导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不够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种养水平的提高。主要问题表现为不重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体系建设,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和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人才缺乏,导致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机构工作“边缘化”现象。

改革完善三亚市三大公共服务机构的思路

根据三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合理设置、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等一系列改革,力争在年内建立健全以市级业务部门为主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级农民技术员等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公共服务网络,重点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大公共服务机构。

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①市农业局新设农业科技教育科,主要负责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②整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优质蔬菜开发中心和市南红农场组建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农业局下属副处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着重解决制约三亚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为三亚市的农业科技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提供平台。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市农业局农业科技教育科行政主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站,核定编制3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农民技术员,建立农技推广服务点。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村农民技术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2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

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见图2。为加强对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赋与的行政执法职能,把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植保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划离,独立设置为市植保植检局。全市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的动物疫病防控由市畜牧兽医局行政主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业务指导;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植保植检局行政和业务主管,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动植物疫病防控站,核定编制6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动植物疫病防控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各培养1名动物疫病防疫员和植物疫病防疫员,建立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点。区镇动植物疫病防控站和村动植物疫病防疫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3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见图3。依托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项目建设,新设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市农业局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监测等专项任务。同时,根据三亚市冬季瓜菜种植生产与流通交易的分布情况,为保障出岛瓜菜质量安全,在崖城镇与海棠湾镇设立2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区域站,隶属于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管理,镇政府配合。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体系建设。

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和崖城镇、海棠湾镇区域检测站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项工作。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负责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核定编制3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农产品质量监管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培养2名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点。区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和村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三亚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历经撤乡并镇、乡镇农技“七所八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等机构变革,对当时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但随着三亚社会的发展进步,逐渐暴露出管理体制不顺,体系不健全的弊端,出现基层农技人员从事非本职工作、农技推广工作缺乏人手的现象。为此,结合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本文详细阐述改革完善三亚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机构的思路,重点是三大公共服务机构,以期通过机构体系完善和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三亚农技事业健康发展。但要全面促进农技推广工作顺利有效开展,还涉及政策法规的保障、资金经费的投入、人才队伍 的建设等方面,需再深入的思考,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改进。

农技推广论文:论科创对农技推广综合实力的影响

加强科技培训,稳定壮大科技队伍

一是开展农民全员培训。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任务就是把新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使其切实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也就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过程,切实发挥基层农科站地域、人员等自身优势,针对农民求知热点,积极利用“科技之冬”、“科普宣传”等各种“三农”服务活动,开展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等全方位、多角度科技培训,达到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

二是加强协会生产技能培训。各类协会培训基地为基础,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协会、企业、种植大户作为定点培训基地,逐步形成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县(市)、乡(镇)、村和协会培训网络;探索并建立协会发展与人才培养互联互促的有效机制,使协会成为培养各类农村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是加强自身培训。当前,“三农”对农业新技术的渴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大宗作物的生产技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在市场经济的变化中已显得越来越匮乏。为此,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水平迫在眉睫。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应纳入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通过与大专院校联合定向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持证上岗、函授等方式,进一步更新和提高现有农技人员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农技推广实力

1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应着眼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科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农技推广应将投资少、见效快、作用大、影响面广的常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例如沟播平铺、地膜覆盖、平衡施肥、病虫草鼠害预控、种子粒选、包衣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切实提高常规技术措施到位率;二是加强集成创新。通过多种技术集成配套,进一步加强原始技术综合应用。当前应大力推广滴灌与棉花高密度、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等集成配套新技术应用,加速农业科技新技术的转化;三是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走出去、请进来”及当前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加大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加快新技术的引进,结合本地实际,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进一步消化成适合本地的种植特色的实用技术。例如设施农业保护地建设改造、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与研究等。

2加强科技项目建设

一是围绕目前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设立科技项目。围绕本地支柱产业及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包括新兴技术和后续技术在内的试验研究类项目。二是设立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生产项目。围绕农民增收问题,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积极加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助民增收。三是设立农业标准化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示范推广类项目。围绕农产品生产安全和无公害标准化的要求,设立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类农业示范推广项目,提高产品竞争力。

3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

以实力较强的科研、教学单位作为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项目实施、技术研发的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积极引导、鼓励和引进农业高中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普及、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形成适合的自主知识品牌。

创新资金投入渠道,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

一是对国家和自治区的农业研发和推广的计划项目要继续组织实施并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逐步增加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尤其是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二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设立农业科技基金,把农产品补贴变为农业科技推广补贴;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利用涉农企业赞助或入股等社会集资,以及农业部门经营收入的提成等用于农技推广,增强农技推广实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农技推广论文:农技推广系统问题与策略

本文作者:徐玲作者单位:青海省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的为基层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和支撑。近年来,为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建设,抓好基层农业技术管理工作,更好地使农业公益性推广为农民服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需求,相对落后的农业推广体系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需求。造成农技推广相对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技推广体系自身存在着效率低下、服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二是社会对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视和投入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多措并举,积极改革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完善、合理的农技推广体系,为农业增、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1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推广体系尚不健全

农技推广业务性强,服务面宽,从上至下如果没有一个健全、完整的推广体系,很难将科技成果迅速推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整个推广体系中,每个部分都至关重要,尤其是遍布基层、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从事推广工作的县、乡农技中心,作用与地位更是至关重要。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农业部门自身建设,进而给正常的农技推广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受到影响的是广大农民群众。

1.2基层农技队伍素质较低

在实际生产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基层农技推广存在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缺陷,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现这种现象与近年来产业发展变化快、农民需求变化大,但基层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生存困难,接受培训少、知识更新难有关,同时也与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缺乏激励、成长机制,缺乏编制、经费、安全保障,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人员难以流动更新、技术推广后继无人等有关。因此,新时期加应强农技队伍素质建设[1-2]。

1.3基层农技中心基础薄弱

乡镇农技中心基础设施与工作条件落后,不仅严重影响乡镇农技人员的正常工作,还影响农技中心公益性职能的履行与职责的发挥,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民收入提高,同时也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社会极不协调。

1.4缺乏激励机制

农技人员缺乏成长动力与安全保障。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个人,在自身建设、公益推广上,都很难有长远的规划与打算。因此,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

2.1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

建设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农业干部队伍,把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作为队伍建设重点,改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弱、水平低的状况。要在发挥整体活力,增强统筹协调、强化督查指导、创造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在岗位设置和参公管理到位后,政府对部门的考核已由目标考核转为绩效考核,要认真探索并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进一步理顺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使农技中心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高效,具有可操作性。

2.2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力地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与服务能力。项目实施以来,广大农技人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为农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农业科技人员奔赴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包乡、包村、包户开展推广服务工作,落实各项农业技术措施,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控,开展高产创建,做好咨询服务,为农业丰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3-4]。

2.3根据实际情况改革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构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必须要顺应农村改革和发展方向要求,着眼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要,特别是要适应农业生产主体和经营方式的新变化、新要求,变革推广服务方式,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满足产业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水平。

2.4做好农技推广宣传工作

要积极做好农技推广宣传工作,让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了解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和成效,关注农技推广工作的实际困难,关心和支持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营造推动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开创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

农技推广论文: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农技推广服务是一项推动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非常重要且富有成效的公益事业。近年来,我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镇农技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以村组示范为基础,上下贯通、专群结合、功能配套的农技服务网络。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现行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必须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找准改革的切入点

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关键在于科技兴农。当前,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型增长转向科技型增长,农业新技术逐步取代常规技术。而农民是农业经营的主体,更是农业技术应用的主体。现阶段农民的科技素质现状,面对国内、国际市场,显得十分盲目,一时难以适应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只有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快科技兴农的步伐。实践证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特别是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直接面对农民,推广技术、指导生产,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市场和农民的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地方。目前,我镇有镇级农技服务机构1个,农技服务人员11人;村级农技服务网点21个,农技服务人员69人。从文化结构来看,大学文化4人、大专文化6人、高中及中专文化25人、初中及以下文化45人;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1人、中级16人、初级27人、无职称人员36人。农技人员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复合型、开发型人才较少,懂粮棉油技术的多,精通特产、畜牧、水产种养技术的少,难于满足当前农业技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农技推广事业经费不足,体制不活,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存在脱节现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技人员工资待遇无保障,不能安心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着“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因此,加快推进镇级农技机构改革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重点。

现行推广方式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自上而下推广,致使农技推广目标与农民需求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率低。因此,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树立“以人为本、自下而上”的农业推广理念,实现四个转向,即由单一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转向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农村科技示范户,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由单一的产中技术服务转向产前市场前景分析、产中田间技术指导、产后加强销售系列化服务,形成全程跟踪服务的新格局;由单一的政府和农业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农技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农技服务转向放开农技服务领域,创新农技服务形式,实现农技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社会化;由单一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向实行名优特等多种经营服务。

二、分离职能、创新体制,突出改革的关键点

创新农技推广体制,逐步建立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关键。一是科学定位职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剥离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退出一般性推广服务和经营性服务,集中优势力量履行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行使公益性职能的部分予以加强;经营性职能部分推向市场。公益性服务主要承担重大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动植物病虫害及农情的监测、预报、病虫害的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以及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等。二是畅通分流渠道。我们不能认为改革就是简单地撤并机构、精减人员,要统筹考虑,既要巩固公益性服务,又要放活经营性服务。坚持“三个一批”的原则稳步推进,即保留一批农技推广的骨干力量;放活一批市场经营的能人;淘汰一批不具备农技服务条件的人员,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主力军的作用。同时要出台相关政策,用政策的优惠、经济的实惠,用市场的办法、经济的手段、友情的操作推动改革,多渠道安置人员,解决分流人员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安置等后顾之忧,畅通分流渠道,减轻改革的压力,不能因改革而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三是建立健全推广机制。从抓制度促规范入手,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新机制。制定推广激励制度,设立农技推广基金,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予以奖励,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保护其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农技人员在农技推广中获得收益。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准入关,不能把农技服务机构作为消化改革富余人员的“口袋”。对现有农技人员的资质情况全面清理,不具备资质的一律分流出农业技术服务队伍,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培育主体、创新模式,把握改革的着力点

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结合,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龙头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技推广网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着力点。在巩固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基础地位的基础上,实行挂靠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开展推广,鼓励涉农企业参与推广,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技推广的合力。主要是发挥五大优势,培育五大主体,形成五种模式。即发挥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实行联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新技术“孵化器”作用,形成“院校、院所+农户”的推广模式,使技术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信息优势,实行订单生产,形成“龙头企业+农户”的推广模式,由龙头企业统一供种、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组织农民按照企业要求生产标准专用农产品,实现企业与农民利益的双赢;发挥农资经销商的品种优势,加快新品种、新化肥、新农药的推广应用,形成“农资经销商+农户”的推广模式,提高农产品优质率,把品种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优势,鼓励其以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入股、带资入股、项目入股、利润提成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连心、联责、联利双赢互利局面,形成“专业技术人员+农户”的推广模式,提高农业适用新技术普及率,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发挥种养大户的辐射优势,大力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利用典型大户在群众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带动周边农民学科学、用技术,形成“种养大户+农户”的推广模式,把辐射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

四、构建载体、创新形式,筑牢改革的支撑点。

改善农技推广条件,创新农技推广环境,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技术吸纳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支撑。一是以学校职业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镇党成校在农技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民开展经常性地培训,使每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都能够掌握1-2项农业致富适用新技术。同时要把农村初级中学的文化知识教育与农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劳动技能、农业技术培训,在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同时,培养一大批农村技术能人。二是以活动为载体。农业生产主管部门要坚持开展科技下乡、技术进家、科技集市等活动,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扩大农民培训面。继续办好各类农业技术刊物,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平台;高度重视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农民依靠科技增加收入。三是以基地为载体。鼓励农业技术人员以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在农村领办和创办示范基地,辐射周边农民,推广农业技术、引领农业生产。政府要加大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从政策优惠、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场所,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通过科技园的转化、示范和辐射加以推广,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有效载体。四是以人力资源为载体。目前,农技推广队伍人才断层、知识老化问题突出。突破这一制约,一方面要加大现有农技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知识存量水平;另一方面要面向社会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热爱农技推广事业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同时要加大对公益性服务部门的扶持,重点装备具有一定优势的推广主体,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农技推广的硬件设施,保障推广人员的待遇,使其能够安心从事农技推广事业。

农技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技员推广行为的影响

摘要:农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其在实际中的发展水平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稳定性,而在现代社会中,其更加强调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作用,为此如何使农业技术可以有效的得到推广及应用是现今农技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但是在农技员进行技术推广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所产生影响及作用,在技术推广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行为需要以此制度为基准,并且在实际中其还可以对推广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以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推广行为;影响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的作用

1.1概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就是在相关政策及法规基础上制定的符合现今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准则,其内容以农业技术推广发展需要为基础划分为多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因此在农技员开展相应的技术推广工作时,需要以此制度的内容作为执行标准,以此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1.2要求

为了调动农技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增加用于农业科技研究以及农业生产的投资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农技员加强自身的推广行为,激发农技员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严格筛选招聘人员,确保农技员的专业能力,才能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1.3制度分类

1.3.1 经济制度。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中此项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农技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具备良好的经济保障,并在生活及工作中得到相应的物质支持,通过经济制度的作用可以使经济支持得以落实。1.3.2 工作制度。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中要求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之前需要进行试点工作,采用试点主要是为了对农业技术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在实际中通过反馈信息来判断技术推广内容是否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并以此作为技术推广方案调整基础,使后续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更具有效性及科学性,使计划方案执行更加规范。1.3.3 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中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推广管理,另一个则是人员管理,在技术推广管理中其主要是对其各项技术推广内容进行控制,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符合农民的实际需要;而人员管理则是对人才的选用,其通过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来对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并对岗位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及考核,以此来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具备专业的素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1.3.4 发展制度。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因此发展制度的设置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通过发展制度可以增强与外部的交流及合作,并拓宽了资金引进渠道,使农业投资可以得到有效增长,是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中重要的环节及制度内容。

2基层农技员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技员目前存在县级业务部门和乡政府双层领导,乡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较多,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够重视;2)经费不足,乡镇农技部门没有任何经费,例如办公资金,严重影响农业技术推广;3)技术装备差,设备不完善,缺乏新技术、新品种的引入,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慢,待遇低,工作环境比较差,致使整个农技推广部门缺乏活力与生机。

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

3.1经济保障制度方面

根据经济制度的内容其可以免除农技员在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后顾之忧,使其在农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学习活动时可以具备充足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技员在工作中的实际水平及工作效率。并且充足的资金支持可以有效的调动农技员的积极性,使其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3.2工作设计制度方面

农技员根据工作设计制度的内容首先会对技术推广地区的农业产业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当地作物类型、农业结构、收获时间等情况,并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经济水平及实际需求来制定符合其地区实况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同时农技员在工作计划制度的作用下会以实践结果作为最终依据,从而保证工作设计可以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求。

3.3人员管理制度方面

首先,在农技员的选用上需要保证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并且可以掌握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及要求;其次,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根据农技员实际的需求及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导向来选择培训内容,使农技员可以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使其业务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在实际中发挥出更好的农业技术推广效果;最后,完善考核制度,为了改善农技员知识结构陈旧的情况,需要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以此来激励农技员进行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3.4对外合作与发展制度方面

为了调动农技员对技术推广的积极态度,我国也根据自身的需求,加强对外合作,拓宽资金来源,更好地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必须加强对外的合作这才是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及发展,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4结语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为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其开展的必须要素为农技员,可以说农技员的行为是影响技术推广工作执行的最主要因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作为农技员需要执行的标准规则,此制度的合理性也影响着农技员的行为,为此在实际中还需要根据现今农业的发展及需要对相关制度不断的进行完善及补充,保证此制度内容符合现代化农业产业的特点,进而使农业技术推广开展更为顺利。

作者:路明生 单位: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技推广论文:多元化农技推广平台建设思考

摘要:2015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我国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落到实处。同时也给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怎样做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思考

随着农村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技推广工作逐渐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农技推广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

1农技推广的概念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定义为: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2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争取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支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于今年2月1日正式,至此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相当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中央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列上了主要的议事日程。肩负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全体干部职工要牢牢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结合当地农村工作实际,编制出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农技推广工作方案,争取市县主管部门及乡(镇)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因此,要深入乡村基层做好调查研究,掌握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要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品种,并做好试验示范,使农技推广工作突显其在先进、高效、实用以及增产增收方面的特点。二是在新型农机具推广方面。要加大农机研发和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要与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合拍,取得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扶持。三是适时召开现场会。根据不同农时季节需要,召开各种形式的农技推广现场会,请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领导能及时掌握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形势,了解农技推广工作对“三农”的重要作用,了解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支持提供先决条件。

3推进机构用人及工资制度改革,实现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

笔者认为,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逐渐老龄化,平均年龄接近50周岁。有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的人员工资虽高,但进取心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推广工作的开展。应改革现行的用人及工资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度,年龄达到55周岁的老同志,可提前预退,鼓励其离岗创业,聘用专业对口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农技推广岗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够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愿意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并且能够做到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农技推广工作任务。

4建立培训机制,注重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

在农闲时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轮训。如此既能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的知识得到及时更新,又能为农技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健全农技推广信息网络,保证农业信息畅通

农技推广工作首先是观念的更新,然后才是知识的更新、政策的更新,才能推动农业有更大的发展。因此,要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信息网络,保证农业信息上下贯通。信息网络建设要注重以下几点:

5.1用户信息的取得

首先,要以乡(镇)农技推广部门为单位,建立不同产业的农技推广示范点,通过示范点采集不同产业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情况。然后,建立与各种农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的联系制度,从中获得农业生产信息和需求信息。

5.2与科研部门的信息建立

要与省内外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信息联系,保证与权威部门的信息畅通。

5.3建立基层的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可使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农户、科研部门做到各取所需,在信息平台上进行交流,及时获取各自所需的各种农技推广信息。

6推广形式力求多样化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科技示范户、农技推广部门的各自优势,加大农技推广工作力度,实现推广形式的多样化。比如科技示范基地的推广、家庭农场的推广、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推广、各种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推广以及参加各种农业博览会进行推广等多种不同形式,加快实用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步伐。

7技术指导要到位

技术指导是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农技推广技术指导员的工作必须沉到底,直至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为他们提供手把手、心贴心的指导服务,做农民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需求,真正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觉得农技推广员贴心、好求。

8多形式培训农民

对农民科技的培训要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农闲时节把他们集中到一起开展全范围的大班培训,请省市科研部门及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来授课,使他们受到更高级别的培训,每年最低一次。县乡两级技术指导员在春节前后结合冬春科技培训,以村为单位,逐村逐社轮训一遍。农忙时节,乡镇技术指导员要以指导带培训,随叫随到,培训指导到田间地头。

作者:于钟富 单位:桦甸市八道河子农业站

农技推广论文:农业经济中农技推广探究

1农技推广的含义及重要性

1.1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示范和指导等形式,将农业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农业技术推广适用于很多方面,例如农、林、牧、渔等行业。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提高种植产量、合理使用肥料、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运输。由此可见农业技术的使用范畴还是很广泛的,通过对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使得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着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对能源的使用加以重视,同时也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新型的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能源合理使用等技术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各级政府与基层管理人员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1.2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农技推广对于农业、农村地区以及农民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我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政策进行鼓励。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的水平,并且加快农业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给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意义深刻。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中农技推广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农村经济中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够保证农村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小康的目标。

2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外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也是屡屡受挫,这主要是因为其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问题。为了寻求解决农技推广问题的措施,本文针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探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和基础设施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希望从中找出问题的关键,从而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

2.1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是支撑着农业经济继续前进。但是由于政府未能充分认识到农技推广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农村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直未能得到健全。当前我县、镇农技推广机构30个,基本涵盖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林业、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再加上技术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很多科研结果都付之一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应用。很多先进的科研成果由于缺乏完善和严谨的推广体系,而不得不被搁置。农民缺少好的技术,农村资源得不到很好地开发,农民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效益,这就阻滞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农技推广人才较稀缺

除了以上叙述的几点原因以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稀缺成为限制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这主要是由于许多高素质人员选择了待遇好、环境好的职位,而避开了技术推广人员这一行业。例如:我县核定编制数为260人,但实际在编在岗只有194人,受现行人才招聘机制限制,缺编名额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大补充,导致农技推广部门长期缺编。而且科技人才年龄结构老化,呈现学历高、职称高、年龄高的态势,后备力量不足,难以形成梯队,呈现“头重脚轻”现象。

2.3投资较少、基础设施差

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很多基础设施的配备都还欠缺。但是现实情况确实不尽人意。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能力配备先进的设备,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进行科研和开发,自然而然农业技术推广受到限制。除此之外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购买,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而被搁置,农村技术推广的热情严重受到挫败。

2.4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也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民思想不够进步,总是安于现状并且习惯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对农业技术的兴趣不是很大,这就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

3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给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首先各级政府和基础工作人员要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其次农机推广的宣传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关部门应做好对农业技术基础理论的推广;然后资金的投入也是十分关键,尽管将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最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3.1提高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

政府是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因此在这期间政府应给予农业技术推广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但稳固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同时为了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提高责任感,同时也要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只有充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才能够真正意义为农民谋福利。

3.2加大对农技推广的宣传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着手。首先有关部门应印发专门的宣传手册供农民去学习,其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经常组织下乡“手把手”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提供给农民群众更多学习的机会,也能够帮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好地实施。最后媒体也应该对此类加以重视,多做宣传从而帮助农民群众认识到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3.3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及其他与之配套的设备,都应该进行生产和引进。同时政府也应该拨出一部门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科研开发,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3.4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加强对农民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从文化着手,其次还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对农村的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其次要想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业科技,技术推广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下乡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科技文化。

4总结

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我们对农业技术推广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地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成为当务之急。在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一些原则,例如技术推广不能够一概而论,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其次各级政府及基层服务人员要始终保持着为他人服务的热忱;不仅如此我国政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足够的资金支持;最为重要的是农民在业余时间也要多多学习先进的文化,其次也要不断了解科学文化知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农村经济将得到飞速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作者:徐国香 单位:金湖县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