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12 10:04:53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管理专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管窥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制的构建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计

1.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也是按照“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内容,即:筹资业务、长期资产构建业务、存货采购与付款业务、生产活动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投资业务、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等;后续课程《审计》在实务中也是采用“业务循环”审计。因此,三门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应保持一致。《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课程实验教学侧重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训。对企业进行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利润核算等。

在此过程中具体项目包括:建立财务账、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试算表、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后试算表、结账、报表编制、会计报告。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工作严格遵守会计工作规范化要求。对已完成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进行装订、整理存档。《审计》课程实验教学侧重于会计核算事后监督。设计八个实验项目:审计承接业务、安排审计工作、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审计报告的编写等。

2.以《税法》、《财务管理》为延伸的实践课程体系

(1)《税法》是为适应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而从企业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分支。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各税种的计算、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能进行纳税调整的相关会计处理。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只有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实验机会,才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

(2)《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着重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分析筹资、投资、资本分配等一系列理财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交完成分析报告。

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验教学方法。

在“职业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下,以任务驱动引导教学的全过程。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任务过程设立了实验情景后,每一个技能目标的实现,都以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驱动完成。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任务描述与导入;任务分析;小组讨论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实例练习实现技能目标;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2.“角色扮演”实验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仿真的学习情景,在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时,我们根据分工的要求,设计了对应的工作角色。通过让学生担任具体角色进行实训学习,从而更好地体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下促进学生执业行为的养成。

3.“多元化实践教学法”实验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建立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针对教学任务同时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之后利用校内的仿真实训环境进行综合实训;再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使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此外引入网上实验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网络课程利用率,实验过程以下达任务、总结评价为主,课外辅导、作业练习、答疑解难、问题讨论等通过网络课程完成,打破传统教学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增强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实践体系更加完善。

作者:杨帆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析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内容讲解与呈现的讲授法,这种单项信息传输方式忽视了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的创立,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体会是讲授较吃力,而学生则感到枯燥难懂,并觉得专业术语多、难度大、理不清头绪,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为实现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亟待改革与完善。

1.重知识轻能力。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更多的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但学生只能在大量理论灌输和大量作业练习后,只记住了课程有许多计算公式和决策方法,却不知如何运用财务知识和技术手段去分析具体公司的财务状况。忽视了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财务知识的实际应用。

2.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这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学角度考虑,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课程教学都是采用课堂老师灌输讲授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极少,从而造成课程教学的沉闷、无趣,便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去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动手能力较弱的一门课程,如果在课程中一味的以理论教学为主,采取填鸭式教育,极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和消极态度。

3.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不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得出,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竭尽全力讲授相关的财务知识,但学生整体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高。随着近几年大学的一再扩招,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没有打好良好的基础。再加之财务课程中会涉及相关数学计算的内容,大部分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开设相关的数学课程,致使财务课程中的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

4.课程考核方式呆板。

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一般以考核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采取笔试闭卷形式,学生只要考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冲击一下,也能顺利通关,因此更容易导致学生在对课程没有兴趣情况下,只为考试而学习。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策略

1.摒弃为学习财务而学财务的观念。

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财经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为管理者不必成为会计,但必须了解会计;不必从事财务工作,但必须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人物。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其进行启蒙性的财务管理知识教育,使其对酒店行业中所涉及的财务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最终形成一种财务思维模式,学会用数字说话,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财务知识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做出一定的决策。

2.充分考虑经济法规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企业在理财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和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的经济行为是由各类经济法规来规范的,企业与府的关系主要依靠税法来协调.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受到《公司法》等企业规下由股东大会制定公司章程及有关决议的制约.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则是依据《合同法》通过双方共同签订的合同来协调。因而,企业的理财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考虑到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理财的影响和作用。

3.课程设计要以企业资金运作流程为主线,增设创业教育。

创业是发现机会并付诸行动的过程,是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充满坎坷。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智慧,更需要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展开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知识的讲解。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实施建议

基于高职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心理行为和学习上的特点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取舍度。

一门课程的教学改进,首要任务就是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专业行业发展的成果和动态;是否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否符合所在专业课程体系连贯性、纵深性学习,避免与其他课程出现高度重复性;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2.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是保证教学全过程的前提条件,教学内容依托教学方法来展示,学生通过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全身心融入教学全过程,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中应以设计完成的项目活动为基础,通过多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角色互换、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强调学生做中学,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3.改进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目前财务管理课程考核大多采用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单一方式,且考试形式多为闭卷理论知识题。这种方式只能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基本熟知程度,学生平时放松学习,在期末花短时间能冲刺也基本可以考试通过,这样,开始仅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次检查,无法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能否完成项目实践活动任务以及完成情况给予评定。

作者:李峰 许文素 鹿彦 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标准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建立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首先表现为部分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理事、监事机构;其次是制度建设不完善,未按相关法律和制度规定建立资产管理制度、货币资金授权审批制度、岗位职责分离制度、盈余分配管理制度等,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制定了制度,但制度挂在墙上作为摆设,执行不到位。笔者调查了浙江省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12家、地市级示范性合作社21家、县市级示范性合作社7家、其他10家),有72%的合作社建立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12%的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根本就没有,这必然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会计核算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中国已经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使会计核算工作有了制度规范。但是,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会计核算工作还很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工作还很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调查显示,示范性合作社都配备了专职出纳人员,但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比例只有70%,而非示范性合作社财务无人专管的现象普遍存在。整体财务人员文化水平低,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系统学过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财务分析能力比较差。职业素质不高,对国家财经政策理解能力低,没有掌握财务制度和财政税收政策。很多会计、出纳都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2.会计制度的误用,无法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调查显示,9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但还有1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制度的误用,无法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3.筹集资金未入账,权益资金得不到真实反映。有些合作社在筹集股本金时没有向社员开具收据,会计账面上不能反映出社员在合作社中所占的股份比例。有些合作社理事长另办有公司,合作社在向其公司借款时不开发票,没能在会计账中核算,合作社权益资金得不到真实反映。从调查的结果看,92%的合作社已经设置成员账户,并详细记载成员出资和权益量化情况,但还有8%的合作社社没有设置成员明细账户,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合作社成员的利益保护。

4.原始凭证不规范,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原始凭证不规范,表现在合作社使用的发票很不规范,管理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这就使得合作社在进行财务核算工作时各自为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财务票据。调查结果显示,40%的合作社能使用财税部门的发票,32%的合作社使用农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还有少数合作社在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票。许多合作社在购买生产资料时未取得对方单位出具的正式发票。合作社存在着大量的自制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没有经手人签字,有些原始凭证没有财务审批人审批就入账。原始凭证不规范,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5.会计账簿设置不完整。有些合作社只设有总账,没有必要的明细账。调查显示,合作社与成员、非成员发生交易只有80%的合作社分开核算,没有设置成员往来明细账;8%合作社的股金账户只有总账没有明细账,从会计账中看不出有多少社员,每个社员交纳多少股金,这必然要影响盈余分配的正确性。

6.会计核算不正确。进行账务处理时,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人员对会计科目不能准确使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不会使用“内部往来”科目,把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经济往来记入应收款、应付款账户中;有些会计核算简单化,把合作社的费用都记入经营支出;还有合作社把所有开支都记入生产成本;农业资产,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没有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核算等。

(二)资金资产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资金是任何企业和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资金管理,资金是贯穿财务管理工作始终的一根红线,但很多合作社的资金管理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金管理存在隐患。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设置成员账户,没有把股金量化到社员,社员不了解自身权益增减变化情况,一些合作社连最基本的股权登记制度都没有,不发给社员股权证明,社员的利益从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得不到保障。2.货币资金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随意性。有些合作社没有建立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原始凭证没有经手人、审批人签字。有些合作社还使用存折户管理货币资金,没有实行支票结算。资金使用随意性大,尤其是非生产性开支,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货币资金管理失控。

3.没有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大多尚未制定完整的资产保管制度,导致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缺乏有效控制,合作社在资产管理上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登记、保管和使用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增减变动情况不能及时、准确、如实登记,从而不能有效保证账实相符,确保资产完整无损。固定资产长期不计提折旧,存货资产缺乏盘点制度等。

(三)盈余分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盈余分配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成员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合理盈余分配是合作社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动力。目前,中国已经就合作社的盈余分配作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盈余分配制度却出现多样化、不规范,甚至混乱等问题。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合作社盈余水平不高,可分配盈余较少或没有;部分合作社为了积累资金扩大规模,不愿意分配盈余;部分合作社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混乱,账面无法反映盈余情况,“家底不清”而不敢分配;部分合作社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盈余分配,认为合作社以较低的价格销售产品给社员,或较高价格从社员处购买物资,社员们已经享受了“优惠”,不需要再进行分配;部分合作社有盈余,但来源于合作社的投资分红收益,按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为了不交税,等待观望,暂时就不再返利。这些做法显然不利于合作社的长久发展,也违反了兴办合作社的目的和意义。不分配或盈余分配比例过低,农民就会失去合作的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会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会失去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机会。

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业务指导,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1.加强社员理念引导。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加大宣传力度。将合作社社员培训列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合作社社员开展财务管理知识培训。一是培训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使合作社理事会成员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二是培训合作社监事会成员,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民主理财知识。三是培训普通社员,告诉社员的权利和义务,提高社员的理财水平,使社员能看懂合作社财务公开的资料,激发社员参与合作社管理热情,关心合作社财务运行情况。

2.加强对合作社财会人员的业务指导。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制度及方法及时印发给各合作社,把规范典型的合作社的账务处理过程,包括规范的自制原始凭证的格式,以内部资料的方式印发给各合作社参考。同时建立一些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合作社财务辅导员制度。充分利用农经队伍的业务优势,从乡镇农经员中挑选事业心强、会钻研业务的人员组成合作社财务辅导员,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财会人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建立合作社会计核算中心。组织专业会计对合作社账户进行记账,减少合作社单独聘请专职会计的成本。三是建立合作社会计上岗培训制度,担任合作社会计必须经过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鼓励财会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方式,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新要求。

(二)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资产资金安全完整

切实建立健全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理事,依规办事。制度建设要兼顾政策性、实用性和操作性,认真做好合作社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和财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合作社的资金安全;认真做好合作社资产保管清查、资产台账登记、资产评估和资产经营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合作社的资产安全完整;认真做好合作社货币资金、采购、销售和投融资等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确保合作社会计信息的准确和经营效率的高效率。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并张榜公布各种管理制度。

(三)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财务管理

1.规范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财务工作管理,设立财务管理职能部门,设置会计、出纳和保管岗位,会计可根据业务需要设置,规模小、业务简单的合作社可以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记账机构记账。出纳要安排专职人员担任,不能由监事会成员或董事长兼任,实物保管要由熟识业务的人员担任。做到财务人员要持证上岗,特别是会计、出纳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从事财务工作。

2.规范货币资金的审批使用程序。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会计、出纳要及时对账,严禁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以白条抵库、公款私存行为。各项支出须由经手人签名、监事会审核、理事长审批,重大项目支出由理事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止贪污、侵占、挪用资金行为的发生。如有扶持资金和项目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

3.规范票据使用和管理。建议在省一级行政辖区内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票据统一监制制度,由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监制票据种类,设计票据格式,规范填写要求。税务部门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监管,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发票,销售发票统一使用税务部门提供的发票,然后在一个省或一个地区内本着“先试行,后推广”的原则,逐步推广开来。通过统一财务票据,理顺财务核算工作。

4.规范账务处理流程。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统一会计科目,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并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会计核算体系设置账簿,包括总分类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股金明细账、成员往来明细账、产品物资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账、代购代销明细账等。再次,要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核算经济业务,并定期定点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让每个社员心中有数,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增强财务管理透明度。再次,合作社要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编制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科目余额表、收支明细表等会计报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等,详实地反映合作社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努力提高会计报表的编制水平,报表要满足表内和表间的勾稽关系,并主动将编制好的会计报表及时报送给登记机关和所在地的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接受监督与指导。

5.规范收益分配。成员账户是合作社成员利益的载体,按照合作社法律规定设立成员账户,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认真履行《合作社法》中有关盈余分配的规定。合作社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成员大会形成的决议,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公积,依法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按照章程规定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计入个人账户,对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式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二是根据本社的发展状况,合理确定盈余返还、股金分红和股息的比例。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应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余部分可以按照出资额和盈余公积份额、形成财产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份额、捐赠财产量化份额的比例分配给社员。合作社要建立盈余支付机制,将提取的盈余及时、全额支付给成员,坚决杜绝虚提盈余、不及时不足额甚至不向成员支付等现象的发生。总之,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认真分析,并多方寻求解决措施,只有不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合作社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才能促进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朱水玉单位:杭州富阳市银湖街道综合服务中心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

【摘要】毕业设计与论文环节的质量是反映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近些年来高校毕业实践论文质量呈下降趋势,假大空、抄袭现象时有存在。如何改进才能制止这种现象,以保证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质量,目前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本文围绕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及毕业论文的难点,分析了当前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践;毕业论文

引言

毕业设计与论文环节是高校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该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它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了基本理论及专业技术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科研活动,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开始进入设计、研究、管理等领域。通过该环节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业务工作基本技能、调查研究、论证、计算、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与写作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能力的目的。可以说没有哪一门课程或环节能够达到如此全面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然而,近些年来高校毕业实践论文质量呈下降趋势,假大空、抄袭现象时有存在。如何改进才能制止这种现象,以保证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质量,目前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及其毕业论文的难点

自从199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财务与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掌握财务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熟悉有关财政、金融和企业财务方面的法律、方针和政策,成为具有较深的财务学理论素养和现代金融意识并能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业务操作的财务与金融方面的通用人才。财务管理属于软科学,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主观世界,研究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财务管理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过程,包括到实习单位跟岗(或顶岗)、调研、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对学生来说除了要具备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文字、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这实际是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检验。财务管理的毕业论文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毕业论文资料、素材获得难

毕业论文通常应利用毕业实习来获取相关的实践素材,毕业实习一般应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相对而言会计专业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学生可以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或者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审计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内容常常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如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投资、成本、利润、税金、价格等),学生实习帮企业干活不多,却要给企业增加很多麻烦,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接纳,更不愿意提供有关资料数据。

(二)毕业论文写作主观性强,无一定之规

财务管理的毕业实习论文环节的特点是主观性强,论文写作无一定之规。由于有的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事先确定,因此论文题目、论文素材、写作方法及内容的选择都需要通过学生在实习中了解企业情况后自行确定。整个毕业论文环节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精通有关专业知识并对实习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涉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场因素、技术经济因素等,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这常常使得学生在毕业实习的一段较长时间内,以及论文写作初期均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若要写好很不容易,但若写成假大空,则花不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就可完成。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实习安排方面的原因

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院校可以有同一系统的归属关系,对于学生的毕业实习企业比较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前,先由教师去企业了解情况确定题目,再由教师带学生去企业实习,能作到实习内容与论文题目内容相结合,有了问题也可及时解决。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院校与企业无隶属关系,由于财务管理毕业论文环节具有实习调研等上述特点,企业一般不愿接纳学生实习。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只得由学生通过亲朋好友自行联系解决。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开学后的前几周,多数学生由于事前对实习单位情况不了解,所以论文题目事前不能确定,只有通过实习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才能确定。实习结束后回学校进行论文写作时间大约十周,答辩时间一般为六月底。

上述实习安排在客观上会造成以下弊端:

1.毕业实习不能针对论文题目内容作到有的放矢。

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会产生以下弊端:一是学生无经验,联系的实习单位不一定合适。有的实习了二、三周才发现实习单位不正规,原始资料、数据不足,再换单位已浪费了很多时间。由于实习收集不到论文所需的资料数据,写论文如同无米下锅,这是论文假大空的重要原因。二是老师没有跟班带队,有的学生在外地实习与教师相距遥远,不便于教师监督指导。

2.毕业实践论文环节在时间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分配不再由学校分配而是要自主择业,供需双向选择。毕业实践论文环节在时间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有以下原因:

1.受考研的冲击:考研时间正值毕业论文实习前期,学生无暇顾及实习单位的安排;此外个别院校为了便于学生考研,允许学生缓考,缓考时间正值毕业论文实习期。

2.受就业的冲击:毕业实践论文写作时间正值学生就业找工作、面试时间。

3.受最后补考的冲击:给予大学四年中课程不合格学生的最后一次补考机会的时间也与毕业论文实习期重合。

4.其他原因:有的学生还要打工挣钱,或是为了偿还上学贷款、或是为了旅游。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毕业时期的学生诸事缠身,难以将时间与精力全部投入到毕业实践、论文写作中去。上述市场经济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造成高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有些院校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认识和安排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形式下的毕业实践论文教学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仍然沿袭原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对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的院校对毕业实习论文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查和评价标准,或者有标准不能认真贯彻执行和具体落实。管理部门人员短缺,管理经验不足,有的学校无相应的管理和指导机构(如不设校系两极答辩委员会等)。

2.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求不规范、不完整、不具体,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结果无质和量的具体标准,尤其是不合格的下限不明确,采取能放就放的态度。

3.对青年指导教师缺乏业务培训工作,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认证和指导质量控制不严。一些青年教师未经培训就参加指导工作,由于缺乏指导经验和相关的知识,无法对学生实习调研、论文写作进行有效指导。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1.有的教师对论文指导不重视,责任心不强,精力没有放到指导上。对学生实习调研不过问,放任自流。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一字不批,一字不改,有的论文题目存在明显问题。

2.指导教师数量短缺,有的一人指导多名学生。

3.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在论文中反映出的问题,有的追根寻源实际是教师的水平问题。

(四)学生存在的问题

1.投入到毕业实习论文写作上的时间与精力不够。其主观原因在于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认为论文写的好坏都可以过关,其客观原因在于毕业实习论文写作在时间上受到就业、考研、补考等冲击。

2.写作能力欠缺。有的学生不懂什么是论文体裁,错字漫天飞、词不达义、语言表达能力差,综合分析能力不强。究其原因在于平时学校较重视对学生进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写作训练。如平时的作业、考试客观题多,主观题少,更缺乏论文写作训练。有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论文,到毕业时,一下要写一万多字的毕业论文,并且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度确实不小。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从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论文教学环节确实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和制约,但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能否跟上,为此建议采取下列改进措施:

(一)实习安排上的改进

借鉴国外院校经验,平时应增强调研写作实践环节,为毕业实习论文写作提早做一些铺垫。

1.学生从进入大三专业课的学习后,可利用假期布置一周左右的小调查或小实习,开学提交调查报告或实习报告,以培养学生社会调研实践能力,为毕业实习调研提早做一些铺垫。

2.平时的作业、考试应有一定比例的主观题,在有的课程中应增加小论文的写作训练。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及写作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管理上的改进

院校各级领导应提高对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做好转轨变型工作,即将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在深入细致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特点基础上,制定相应对策。建立一套完整的毕业实习论文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并始终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标准,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的措施,严把质量关。

(三)教师方面的改进

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有责任感、敬业精神强、整体素质高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毕业实践论文质量的基本保证。

1.要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严把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关。

2.对每位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量应有合理的限制,以讲师为准一般以不多于3人为宜,助教一般不得独立任指导教师,以保证指导质量。

3.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严把论文质量关,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毕业实践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

(1)实习前教师要向学生布置实习、调研和写论文的大体步骤、方法、内容。使学生对实习、调研、论文有个大体了解。要使学生作到三个明确:

第一:明确毕业论文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明确毕业论文的总体思路和方式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要求;

第三:明确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及各项规范性要求。待学生实习一段时间确定论文题目后,再下达具体任务书。

(2)实习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指导。

(3)学生论文写作阶段每周至少与学生见一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应保留修改学生论文的初稿,以便检查。

(4)建立竞争机制,毕业论文应有一定比例的不及格率。

(四)不拘形式,让学生真正从此环节收益

毕业实习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一是建立校外毕业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质量及有关资料、数据的获取。二是通过在校期间的模拟实践,以弥补学生难以接触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具体可以采取案例实践或ERP沙盘仿真实验。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写作论文本文首先明确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进而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财务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提出了具体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社会,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实用化”,希望企业成为人才的“用武”之地而非“练武”之地。作为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完全可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保证“产品”供不应求,又可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实现校企双赢。

一、“3+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前3个学年接受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最后1个学年到相关单位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思路、新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大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使高校与相关企业单位实现较为紧密型的合作,携手培养更加优秀的财会人才。同时,这一模式可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以一个准财会工作者的身份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实践,大大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从而在毕业时真正做到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寻求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作出决策的复杂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和实践性。只有把学生放到“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提炼,才能让他们真正体验企业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符合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文件精神

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2007年1月22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精神,即“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

二、“3+1”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3+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生“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和“学院化培养与社会化选择的矛盾”下的必然产物。

(一)“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定位

我国目前的教育层次主要分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层次。截至2006年底,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在校学生人数为780万左右,研究生已达115万人左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本科大学生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因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与各地高级技工型人才还没毕业就被大企业“预订”的现象形成较大反差的是,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据2006年的有关资料,截至9月1日,我国高校2006年本科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全员初次就业率为71.69%。这种现象固然是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技工人才的大量需求所致,但大学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应用性”不够,求职时屡屡因“经验缺乏”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也是不争的事实。产生这一结果与许多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案欠妥、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等不无关系。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要以未来的职业岗位来构建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出口”畅通。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定位

目前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定位是能在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和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如果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如此定位,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因为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迁,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本科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极少有人直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型、技术型的应用人才去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从学生的就业范围、就业目标看,必须与研究型(重点)高校有较大区别,主要应定位在各类中小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非盈利机构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实际工作。因此,为中小企业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是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合适定位。

三、“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需要转变两个观念

1.树立专业教育新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工商企业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既应通晓财务核算的技术、方法和财务管理程序,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更应从战略上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因此,要树立专业教育新理念,围绕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职业岗位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对相关课程进行系统性整合。具体课程的设置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准则,体现专业知识结构需求,即扎实的会计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要由一味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转变为注重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的紧密性。

2.学科定位应偏向会计

在学科定位上,众多国内学者从西方资本市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金融学出发,阐述了金融经济学由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和财务管理学三部分组成,从学术渊源上认定了财务管理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加之很多国内综合性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内,正因如此,他们在学科定位上偏重微观金融课程。但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应偏向会计。主要理由:

(1)财务管理是以企业为主体而进行的微观金融活动,而且这种活动始终是站在企业角度进行的,并服务于企业整体资金运作和管理活动,理财人员首先要对企业这个微观理财主体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然后才是运用理财技术和手段,借助金融工具为企业整体财务服务,其始终立足于企业财务而不是资本市场。

(2)我国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也将财务管理专业视为“会计类”专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人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包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3)从历史的角度看,应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延伸和拓展,财务管理学是会计学的分支之一。但从企业等单位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服务于财务管理。

(4)根据笔者对本校近3年500名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的跟踪调查,有407人在中小企业从事出纳、成本核算、往来、总账等会计岗位,占81.4%;在企业或金融机构从事资金筹集、金融保险等岗位的62人,占12.4%;从事财务经理岗位的19人,占3.8%;其他岗位的12人,占2.4%。从学生就业岗位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应偏向会计,即在课程设计时注重会计类课程的设置,惟有如此,才能保证绝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会计岗位工作需要。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可以在确保培养计划学分总数及基础课程学分与其他班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先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推广。“3+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

1.理论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层次学生应具备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和理财学四方面的知识,因此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包括:一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基本经济理念和管理素质的课程、基本理财理念和基本理财技能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包括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哲学、伦理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培养对象参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素质和促进其个性的完善。

(2)学科基础课的设置。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经济法、税法、非营利组织会计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培养对象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3)专业主干课的设置。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包括财务管理、金融学、企业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企业战略管理学等;专业核心课,包括成本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案例等;专业选修课,包括专业英语、财务管理专题、证券投资、计算机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培养对象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

2.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模拟实习

校内模拟实习主要包括几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部分。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模拟实习一般在该相关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部分单项实习项目可穿插在课程中),在大四上学期校外“顶岗实习”前完成。

1)财会基本技能实习。主要包括珠算、财经书法、出纳业务等财会岗位的基本技能。通过本项实习,使学生能掌握珠算、财经书法等基本技能,并对企业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业务如原始凭证(支票、收据、银行进账单、汇票等)填写应注意的事项,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出纳到银行办理业务时有关凭证的传递等知识有较好的认识。

2)财务会计实习。将学生安排在会计、财务主管岗位,通过本项实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一定期间工商企业从凭证的填制、审核、账簿的登记直到报表的报送全过程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

3)财务分析实习。本项实习主要包括报表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杜邦财务分析、财务比率综合评分表等。通过本项实习,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生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费用的控制、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的调整、全面预算等相关活动。

4)审计与纳税申报业务实习。通过本项实习,使学生能对一个企业的报表进行全面审计并完成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报告等工作。熟悉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使学生了解纳税申报业务的整个流程,具备一个企业的纳税申报与纳税处理能力。

5)财务信息化与财务软件实习。通过本项实习,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网络工具,熟悉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下载网上信息和软件、在网上进行信息和数据上报等。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单位财务日常业务工作,熟练进行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财务软件等操作,并能针对本企业单位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财务数据录用、信息存储、财务数据分析和编制报表。

6)ERP沙盘模拟与财务管理案例实习。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各个职能的工作流程都要熟悉。沙盘模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企业实战,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从而提高学生对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7)资金运作实习。本项实习是综合性较强的实习,主要包括资本市场投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扩张(资本输出以及兼并、重组、联合、破产等)几方面的内容。通过本项实习,学生要学会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来确定资金运作目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准确地选择投资项目。

(2)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顶岗实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向学生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从联系实习单位开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参与,尽量不要包办代替。在确定实习单位后,要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根据实纲要求,结合专业特点与实习单位的条件,和学生一起共同制订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习目标,用以指导实习过程。在学生实习前,要指导学生根据实习目标、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实习方案,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习起到把关和定向作用,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

2)选好相关合作单位。“3+1”人才培养模式,不只是简单地选派学生到相关的企业或单位进行专业实习,而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因此,合作企业单位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企业组织运行良好,内部制度规范、齐全,有充足的业务,员工有饱满的工作量;有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企业有一支较高专业水平的财会队伍。

3)选好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要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理论和实践)的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保证每位实习学生都有1名以上固定的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不得超过3名。合作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该培养计划的落实,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具体工作。同时,合作单位有义务安排每位实习学生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岗位轮岗实习,以切实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4)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在“3+1”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协议中,应该明确合作单位如有用人需要,优先录用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实现学生实习和就业的紧密衔接。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应用型的学生培养需要“双师型”的师资作保证

可以安排专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鼓励业务课教师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包括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经济师等资格证书,并在相关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兼职;鼓励、帮助或扶持专业教师合伙开办专业的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实习基地,学生可作为准工作人员在此实习。通过多种形式,打造一支能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注意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

学生实习期间,应要求合作单位参照本单位员工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实习管理,双方共同负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要定期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互联网促进了企业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金融创新,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整合,互联网金融的运作。这对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剖析了互联网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影响,针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互联网+”给财务管理行业带来的变革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有别于传统方式。互联网金融与企业运行关系密切。金融与财务具有统一性,企业将经营与投资进行积极融合。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化金融发展迅速,促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财务管理需要重视几个问题的处置,即正确对待互联网时期货币变化的形势,重视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承受之间的配合度,尤其是关注金融风险外溢程度和监管强度之间的关系,重视技术创新,积极进行商业模式的发展,对创新过程进行合理监管,有效解决与市场回报之间的关系。①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方式、手段等方面都区别于传统模式。在当前多数大型企业中,都积极与信息接轨,开展数字营销,整个企业转变为数字化和信息化。企业运行中涉及诸多信息,如生产、销售、物流、仓储以及财务信息等,借助实时数据方式,推动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更好地将业务与财务进行融合,形成共享的企业生态系统,协助企业实现对业绩、内控、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形成全面、综合的财务系统,②这种方式与传统的财务处理模式存在本质区别,促使整个财务进入急速的调整期。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其教学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和发展,与时展关系密切,息息相关。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紧跟时展,立足时代需求,促使财务管理人才的发展能够满足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要积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发展。

二、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质与高职教育理念有一定的矛盾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其隶属于工商管理范畴,其主要的职能是提高人才在财务理论知识方面的基本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此,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重视宽口径,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强调专业能力。在高职教育中,仅仅强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注重实践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局限性,很难严格遵守宽口径与厚基础性。即便对相关课程进行了设计,但是,鉴于学制的影响,实际上只是对本科知识进行了压缩,很难彰显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性。

(二)专业定位较模糊

在很多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上,与会计专业的相似性较为严重,仅仅是会计专业重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专业更加注重财务的实际应用,二者存在差异,但是,本质上差别又不大。不同高职院校对此意见不一,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金融存在差别,特色鲜明。有的认为财务管理特色并不突出,应该定义为会计或者金融的一个分支。由此,各个院校在专业和机构设置上的差异代表其各自的观点。有的院校将财务管理作为单独的专业,但是,隶属会计学院,有的将其归属为金融学院,有的将其作为会计学或者金融学的一个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不同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其特色教育的开展,导致学生观念不清,目标不明确,对未来职业规划缺乏方向性指导。

(三)教学与评价手段的单一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于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教学的方式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立足实际,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中,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存在单一性,灵活性不足,使得财务管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对教学项目、教学模式、评价方面动力不足。教师更加侧重使用教学大纲、计划等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金融领域,信息网络技术突显影响,传统教学方法、手段、评价已彰显无力。

(四)校企合作现状

企业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支持力度不足,校企合作、学徒制函待推广。企业依托互联网发展,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达到企业用人要求。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对象为民营企业,其提供校企合作岗位的可能性较低,校企合作难以形成规模化。依托互联网发展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口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求较高,比如金融企业,要求员工掌握证券销售的电商化、互联网融资,整合线上、线下平台,以互联网为工具向客户提供经济服务等。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达到对口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探索“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财务管理专业重新定位与设置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企业商业模式面临变革,金融创新发展迅速,企业投资行为不断整合。在互联网进入运转模式下,财务资金风险、理财以及进入工具方面发展迅速,应用更加频繁,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区别较大,预算领域备受关注,证券化在企业资产中占据比重较大,促使企业在投资、融资和财务方面强化重构,在根本上讲,金融学科影响增大。在当前高职财务管理中,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配置与会计专业的主课程相似,差别不大,在财务管理方面,与会计专业区别不大,没有真正体现其专业自身的特征。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修订

立足互联网环境,企业财务模式需要进行积极创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需要立足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满足市场需求。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关系密切,关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财务管理专业需要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关课程需要融入“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思想。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关键性的原则是尊重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的针对性设计。立足市场对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使得知识能够有效转为价值,增强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实力,实现对职业的合理规划。专业主干课是财务专业形成的重要核心,也是其区别与其它专业的显著特征。专业课需要展现自身课程的优势,也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其中,满足时展的需求。

(三)“互联网+”课程建设

1.借助“互联网+”实现专业课程的升级改造。可通过与财务培训机构、财务软件公司、证券金融公司等企业共建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升级改造工作,建立一个基于技术含量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群,在突出各门课程的特色的同时,建立起课程互通基于云平台的专业资源库。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化课程所需的网络空间、教学软件、资源获取与共享平台服务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的云服务。2.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即时互动、资源分享和学习指导。计划进行课程的移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微课替代传统教学录像,建设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替代传统纸质教材,建设与学习场景融合的课程资源库,让学生实现即学即查、随时扩展、贯通学习。通过移动教学客户端平台助力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互联网的当下,整个社会面临新模式和新的格局,投行化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面对海量的数据和资源,需要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构建,为此,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改变。在互联网模式下,这种新的投融资及经营彰显网络一体化的特征,需要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满足实践性的特征,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为此,教师需要重视财务管理投资组合等方面课程的实验,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重视建立互联网相关的实习基地,实现对于校内模拟实验的结合,彰显互联网特征,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另外,要重视对学习策划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发扬创新精神,推动实践教学,增加课程的设计性、综合性与协作性。

(五)“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

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其主要的特征是具有突出的开放性,共享性,实用性较强,能够推动校企合作的资源整合,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和交流。鉴于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网络平台。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企业与学生的协调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要重视校企合作网络平台的构建,将校企合作基地的相关业务转向云平台,实现相关主体的线上互动。这一网络平台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强化资源整合,推动相关合作项目的发展和管理,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有效监控,强化数据分析和资源整合,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专业教育的需求。校企合作平台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使得学生、企业与专业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习,保证未来优质的就业,为学生创业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生校外实习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监督,保证校企合作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关校友会,促进与母校之间的沟通,为学生创业、就业营造优质的环境,强化互动。

(六)开展“互联网+”下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人力范围存在狭窄性,采用了传统的建设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其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立足几个方面,首先,要对狭隘的人力范围观进行摒弃,重视网上师资资源的利用。例如针对网络专业资源,可以采取购买的方式,实现与专业团队的关系的构建,形成师资的一部分。其次,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师队伍培养体系的建立。例如,可以积极组织师资培训计划,提升教师信息教学能力和素养。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面临挑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内容等进行改变,重视学生的行为。在教育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需要更多具有信息化专业的教师。为此,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的提升,形成终生学习的理念,全面应用线上和线下资源,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高职教师需要重视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全新的姿态投入高职教育改革实践,实现职业能力的增强。

作者:彭春香 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论文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特点

(一)盈利返还合作社成员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经济组织,是区别于普通企业的经济组织。在盈余分配的决策和处理上,遵循的法律法规也不相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最优化为财务管理目标,立足本社社员、服务本社社员,通过合作社将拥有共同目标的农民组织起来,完成单个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事情。盈余分配是处理成员与组织之间以及成员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核心,盈余分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量化给每个社员,计入社员个人账户。

(2)可分配盈余按社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余部分按照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的比例分配给社员。

(3)每年的分配方案要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

(二)财务会计制度的特殊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活动与普通企业一样,就是经济组织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实质就是合作社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财务关系。与普通企业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筹集、组织机构、盈余分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其财务会计制度区别于普通企业的会计准则。例如:合作社是特殊的经济组织,对成员提供服务,对外开拓市场提高业务量。因此合作社与社员的交易价优惠于合作社对外的交易价格,这就要求合作社在会计账务处理上要分开进行核算,不能混为一谈,这样会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合作社法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对内对外的销售情况,也会影响成员账户的记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内容

(一)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筹集资金活动是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是合作社的基础财务活动。合作社的主要筹资渠道是对外筹资和对内筹资。这些都表现为合作社资金的流入。在各种资金的筹集过程中,需要偿还到期贷款,支付借款利息和其他一些筹资费用,是筹资引起的资金流出。

(二)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合作社进行了资金筹集活动,资金一旦到位,即可开始进行投资活动。合作社首先将资金投资于内部建设,用来建造生产场地,购买生产设备和原料等,这些都是合作社的对内投资。待合作社资金充裕拓展外部业务的时候,可以考虑进行对外投资。这些投资活动引起的资金活动是合作社重要的财务管理环节。目前,海南合作社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局限,大部分还没有对外的投资活动。不管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都会引起合作社资金流出,而投资获得的收益同样会引起资金流入。

(三)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合作社与企业一样,期末要进行会计利润的核算。利润分配是合作社与社员发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财务活动。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合作社产生利润要向税务机关缴纳所得税,并且提取公积金,提取一定的比例向社员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分配到社员各个账户,增加社员账户积累,提高社员投资的信心。这些是合作社产生利润后发生的资金流出。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国家和各个地区的政府高度重视合作社财务管理,为了让合作社规范的发展,2007年国家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对合作社会计业务核算、财务会计制度等都做了明文规定。同年,国家专门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颁布并实施了与合作社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有法可依,合作社正朝着健康和规范的方向发展起来。2013年8月,为了响应和执行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发展,提升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和国际旅游岛的影响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相关法律条例,海南省农业厅出台了《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说明海南省相关政府部门重视合作社的管理和发展,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自有资金,主要包括社员缴纳的股金和留存盈余;另外一部分是外部资金,主要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民间借贷以及政府扶持资金。内部筹资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尤其是在我国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果能够从内部获得资金的话,将缓解其所面临的外部融资压力。

(二)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决策机构设置情况

合作社社务公开是最基本的民主管理制度。按照现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中应当设有社员大会,作为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作为合作社的执行机构;监事会,作为合作社的监督机构。根据调查问卷情况整理出以下(表1)合作社财务决策机构的设置情况。

(三)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收益分配情况

根据《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方法有三种:一是按社员交易量(额)返还利润;二是按股金分红;三是成员享受股息。第一和第二种分红方式容易理解,第三种分红方式是指合作社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对内投资新项目时,如果社员投资该项建设,那么这些建设资金就形成投资股。这些投资股不承担经营风险,不参与股金分红,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按高于银行利率支付利息给社员。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区别于公司制企业的收益分配。通过对屯昌县100家合作社的调查发现,有小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收入分配制度,分与不分由理事长说了算。提取公积金的只占35%,大部分社员只是享受到购买生产原料、出售农产品等方面的优惠价格,合作社与社员实行内部优惠交易,社员很少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就算有分配,也只是象征性地拿出小部分收益按交易额进行分配。有些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不经过社员大会批准,存在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收益分配现象。

(四)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的来讲是“起步较晚、发展较快、问题也较多”。目前,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偏低,松散的财务运行模式导致合作社管理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以下(表2)为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调查表,该表体现了合作社日常基本的财务管理工作执行是否到位。合作社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合作社的相关培训、监管和扶持等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做到足的重视。

五、建议

从以上现状分析可以得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融资难、财务决策民主缺失、财务运行不规范、收益分配不合理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抓住当前特区经济的机遇,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利政策和优惠措施,努力对外发展交易业务,对内完善内部管理才能解决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适宜当前合作社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各种财务活动有序进行,合理筹集资金,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增加利润;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真实反映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稳健的发展。

作者:黄倩雪 黄景贵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综述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独立学院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如何办出特色,赢得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是独立学院当代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论题。通过分析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专业办学特色不够、师资队伍建设欠缺、课程教学薄弱、实践环节脱节,都会制约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此,提出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实践环节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一、引言

国务院在2015年10月24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改革中,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纵观国外,欧盟、美国等高校毕业生中,约80%是应用型人才,20%是学术型人才。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机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论题。

二、国内财务管理专业发展情况及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1998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决定设立财务管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于当年正式开始招生。至2015~2016学年,全国开设有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达到435所。在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中,既有重点本科院校,也有一般本科院校,还有高职高专类学校。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其中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加迅猛。2014年,我国新登记注册企业365.1万户,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达到1万户,同比增长45.88%。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不再是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而是转向更高层次的财务筹划、投资理财设计、风险防范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等均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

三、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专业办学特色区分度不够

国内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较多,各类高校都比较重视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这充分反映现阶段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急需。独立学院现有办学特色不够明确,无法与其他类型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显著区分。

2.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教师职称结构有待提高独立学院是依靠公办院校举办,从职称看,自有教师拥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较少。从笔者所在的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看,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中拥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比例只有9%。教师职称偏低,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瓶颈。(2)教师群体普遍较年轻,缺少实践经验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教师更多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而独立学院的老师大多数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学校执教,虽然具有活力和激情,但是普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缺乏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讲授理论知识时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联系。(3)教师知识体系与时代脱节教师承担着教学工作,要把最新的理论、前沿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师如果不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仅仅以自己当初毕业时学到的知识应对当前教育形式,就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严重的会影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3.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不足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教学中,有时需要由不同教师担任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不同教师实际授课内容、难易程度会有显著差异。而对于由一位教师担任的课程,授课内容缺乏有效监控。此外,有些课程还没有成熟的教材,有些课程的教材未必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

4.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仍需完善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的专业。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部分模拟实习和课程设计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毕业实习中,学生存在盖章写报告的应付思维,加之企业财务岗位涉及企业商业机密,一般不会轻易接受学生实习,学校也没法监管学生在校外的实习,使得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而实践环节的薄弱,将直接导致学生在就业时感到迷茫与困惑。

四、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明确专业办学定位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办学定位必须明确,充分考虑学校特点与学生特点,充分考虑现阶段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1)充分认识到独立学院的特点与学生特点独立学院没有名牌大学的名气和声望。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入学时成绩都不算太高,有的是因为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有的是学习态度不太端正,还有的是高考发挥失常。总之,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入学时有自身特点,在后期教学的时候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2)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最终必须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现今,大部分企业认同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岗位分工。有的单位已经专门设立了财务管理中心,有的也表示有意向专门设置财务管理岗位或部门。即使小微企业,受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在岗位设置上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做到分工细致,但财务管理的理念还是被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所接受。财务管理人才比传统会计人才更受企业欢迎。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必须时刻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3)充分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整体实力不如重点本科院校,必须立足学校所在区域,首先获得区域优势。不管是从信息获得,还是从应聘成本考虑,独立学院应以学校所在区域为核心,逐渐辐射到其他区域。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情况应成为独立学院关注的重点,只要区域经济发展得好,财务管理专业自然不愁出路。

2.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加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加快学术梯队建设,完善学科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制度,打造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充分发挥现有师资队伍中学术、学科、团队带头人的作用。(1)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独立学院应根据教学需求平稳增加教师人数。在引进人才时,优先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优先考虑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坚持不懈地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鼓励和支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高级职称。通过这些措施,使师资队伍在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两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2)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包括教学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独立学院要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项目、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发表学术论文和教改论文。加强专业建设与教研、科研工作的结合,把教师在各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进行整合,提倡科研反哺教学,组织教研、科研成果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鼓励教师攻读高一级的学位或者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邀请知名学者、企业管理者对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培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对新进青年教师,选聘一名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的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能得到较快、较大的提高。(3)加快学术梯队建设各学科方向上选拔一定数量的具备较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积极组织他们到国内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和系统培训,使他们逐渐成为专业课程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同时,独立学院要加快学术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制度,充分发挥现有师资队伍中学术、学科带头人作用。(4)打造财务管理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的生命。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可以建立财务管理教学团队,由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任团队负责人,在财务管理教学团队下设立多个教学分队,每个教学分队主打一门基础(或核心、特色)课程,带动其他专业课程,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3.加强课程建设

(1)建设标准化课程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或核心课程,如《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等,由于上这几门课程的学生多,不同的教师在担任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其实际授课内容、难易程度有显著差异。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来看,虽然统一了教学大纲,但各个教师授课的内容还是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对某些知识点和案例的讲解,把握程度不同。通过标准化课程的建设,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具体到每一小节课,充分发挥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的进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2)建设特色课程各个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主办院校在通信行业具有学科优势,因此选择《通信组织与运营管理》这门信息通信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交叉融合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特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通信企业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具有“通信+财务管理”综合知识素质的人才。

4.强化实践环节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没有相关的管理经验和工作基础,造成学生觉得理论枯燥无味,仅仅学习理论课程,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影响学习效果。实践课程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应用,是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综合运用的能力,必须强化。通过建设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达到使学生在仿真的企业运作环境中切身体会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室面向财务管理专业开设实验、实践课程,对于无实践环节的理论课程,也可以将部分理论学时放在实验室进行,满足其实践、演练的需要。同时,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的内容,放在综合实训实验室进行。

作者:曾璐 孙玺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财务管理专业双元制教学模式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双元制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双轨制教学模式,其主要是从德国学徒培训制度中发展而来的。双元制中主要包括职业学校与企业两个方面,其中学校主要承担的是学习文化与基础技术理论的职责,而企业主要承担的是职业技能培训职责。将两种合二为一,可以有效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的要求与目的。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普通文化知识,并且将其充分运用在企业实践中,不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结合,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从而有效的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更好适应社会岗位需求,最终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特点。首先,双元制教学模式需要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地点进行,不仅需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还需要在企业进行实践,巩固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其次,受训人员具有两个不同的身份,在学校需要具备学生的身份,而在企业实训的时候,需要充分扮演好学徒的角色。再次,培训人员也需要由不同的人员来承担,在学校需要理论教师来承担理论知识的传授,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在企业实训的时候,需要以实训技师来承担实践技能的培训工作。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需要以教育部门以及本院校的教学大纲来执行,而企业需要以政府以及本企业的培训规章制度来完成。

二、双元制教学模式应用于财务管理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只流于形式。出现这一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由于我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缺乏法律的支持。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学校领导以及企业领导关系的基础上,没有法律的约束,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随意性较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更愿意招收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不是承担培训学生的任务。其次是因为双元制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我国教育事业通常是由政府拨款,款项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同时,高职院校资金不够充足,无法为双元制教学模式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企业更不愿意出资,导致双元制教学模式流于形式。

(二)学校的理论教育与企业的实践不相符。在目前的知识经济环境中,企业发展比较迅速,其岗位所需知识更新较快。新技术与新要求的不断发展,需要以学习课程的创新与发展为基础,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需求,知识过于老旧,从而导致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内容不相符。

(三)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大都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力不从心,其主要是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导致的。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师本身的实践专业技能不够强。

(四)实训条件差。首先,实训基地不够稳定。目前,双元制教学模式才刚刚引进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其实习基地不够稳定。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没有充分运用基地资源,学校在办学思想方面,没有考虑到产学研一体化,与实际行业脱节。

三、财务管理专业双元制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办特色双元制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双元制教学模式提供法律保障。由于国外职业教育已经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为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开展保驾护航,从而确保双元制教学模式顺利的开展,并发挥出积极作用。根据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我国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确校企合作的权利与义务,以便为双元制教学模式的顺利推广提供前提条件。其次,我国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与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再次,需要充分调动企业,使其积极参与到双元制教学模式中来。

(二)加强校企合作。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与企业需要将教、学、做三者有机的结合,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要在实训基地完成,以便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实训来巩固知识,并熟练操作流程与技巧。其次,在教材方面,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改革课程体系。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在逐渐改革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平稳。在教材方面,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岗位的职责等来设计教学内容,以便确保教材内容贴合实际,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时,需要将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实践教师相互结合,在教学中进行互补,以便提高各自综合素养,达到优势互补。定期给所有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高职院校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接轨;在实训教师方面,需要其参与高职院校的定期培训,增加理论知识学习,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从而为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前提依据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水平,以便更好的适应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

(四)需要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首先,需要企业定期开展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一来,可以全面了解到各个部门配合实习的情况,能够及时掌握与了解学生的意见。其次,企业需要对学生来实习表示肯定和欢迎。应该让学生熟知财务管理实践流程,并且应配备优秀员工担任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让学生掌握更多实践技能。同时,应根据实习实践的时间长短,设定定期轮岗、多岗位培训等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中,不仅需要增加实训课程的次数,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充分发挥出该模式的价值,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学会及时寻找各种途径与方案来解决问题。

(五)建立并完善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考核制度。首先,需要实施以证代考。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中,需推行职业资格认证,以技术等级考核标准要求为该专业的培训目标,并制定教学大纲与内容等。鼓励学生注重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考证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考取多个证书来取得毕业证,从而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技能。还需要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通过相关证书来免考相关课程。其次,以技能培养为途径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应该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技能的培养过程为掌握逐渐到熟练的过程。另外,还需要建立终身教学体系。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随着企业发展而开设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因此,需要建立终身教学的体系。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中,不仅学生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教师更应该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好的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从而确保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作者:赵文伟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

一、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特征和重点

1.中职教育专业的区分性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主要包括中专、职高、技校。中专和职高由教育部主管,技校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职学校在管理上具有部门的区分性。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专业的工作人员,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员。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立一般符合社会职业性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置旅游餐饮专业、机械加工专业、幼儿教育专业或者电子加工专业等。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还开拓了计算机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现代化的科目。中职学校在招生方面要求宽泛,主要的招生范围就是初中毕业生,这种教学模式就决定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专业性和基础性为主,以实现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中职学校不同于高校,更不同于专业性强的教育类型,而是以专业性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要求。中职学校的基础性专业教育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以应用性为主要要求。

2.课程体系以专业性实践性为主

财务管理专业在高等院校属于重点科目,高等院校在教学设计上,各个学校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都是大同小异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财务管理专业同样需要规范的课程体系,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专业课设置要充分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时限,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科目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具体科目可以包括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金融市场、投资学等科目。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专业性实践性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既要以基础性知识为常态教育,更要兼顾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教师在专业性的教学中,将基础知识集中进行传授,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渗透基础知识和高一级的教学标准,这样就会使教育教学活动符合不同基础的学生,使中职学校的教育更具活力,更加符合教育对于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

3.突出中职教育特色,倡导教学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如何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财经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社会经济需要,就要从教学方法和教育机制上进行改革。改革是为了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珍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以知识的全面化、科学化开展教学实践。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调查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更新教学设置,以学生的需要为现实要求。中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与教育环境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知识体系相融合。

二、中职教育中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处于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阶段,在对中等职业专业化教学上,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教育机构,都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的教学设置内容不科学。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同,采取的教学环节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在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辅导答疑等方面没有完整的进行。理论教学不实际、不具体。同时,教学实验和社会实习都缺乏一定的安排,实践性教学占据的时间较短。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就会使教育教学停留在表面,无法实现从本质上的突破。财务管理专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肯定。对财务管理专业化教育,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很多人都认为财务管理教育需要进行专业化程度高的培训,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专业要以基本的财务素养引导为主。对职业教育认知的局限性导致了对专业化程度的怀疑。

2.生源知识结构与教学常规化模式产生矛盾,影响教学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既需要从财务知识学习的角度考量,又需要从知识实践能力角度衡量。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的基础不同,生源的不稳定性,造成教学活动无法有效进行。职业技术教学过程,不能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职业教学与高等教育是有形式上和教学目标上的区别。职业技术教育是按照职业岗位进行定向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业务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实教学中,财务管理专业缺乏知识的针对性,更缺乏具有社会参与性质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因学生知识基础的悬殊,导致在统一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开展高水平技能的应用,教学过程得不到应有保障。生源知识素养基础的障碍,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对于中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升级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3.财务管理教学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不利于现代化教学实施

财务管理专业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教学工作的支持。但是,在现阶段的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基础设施还处于老旧的状态,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工具已经应用很多年。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直观的,没有教学设备作为模具的讲解,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设施是财务管理教学的载体,缺乏必要载体,或者基础设施的不对称,就会造成学生无法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造成最初兴趣的缺失。中职教育作为专业性的教育机构,教学基础设施是快速提升教学效果的辅助设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在现实教学中需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职学校更愿意采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但是,不能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一些特殊的理论知识上,如果没有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就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提高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1.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教育,是当前社会比较稀缺的人才培养模式。财务管理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因而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在教学的前期,就要明确中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不是以高标准的专业知识为主体,而是首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引导使广大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产生兴趣。例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会计模拟和案例教学法等,在第一学期设置《基础会计学》课程,在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阶段性教学。例如在《企业会计学》方面,要使学生进入管理现场,充当一个真正的会计角色,进行出纳、材料、成本费用、财务报表等实践。在模拟实验阶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使学生通过仿真操作,明确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实际上就是知识梳理和整合的过程,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财务管理专业还要涉及财务软件的学习与操作,以适应财务管理专业的新发展。

2.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在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只有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才能为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引明确的方向,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有较大提高。具体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将实效性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其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其次,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提高其针对性,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满足财务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再次,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满足专业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与此同时,在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还要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积极实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生活化教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会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留意。比如说很多学生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应该怎样处理这样一笔钱呢?很多同学会选择将它花掉。可以建议学生从自己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一下,想想怎样才能让它实现增值?而要实现增值,就必须进行投资,那么应该采用哪种投资方式呢?用来购买股票,可以取得较高的收益,但是风险较大;用来做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风险低,但是收益也低。这样,就可以引出投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管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采取哪一种投资方式。

3.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才能保证中职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基于这一认识,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主动积极的将财务管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达到快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目的。在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提高探究式教学效果。例如:某家庭贷款买房,月工资收入为2500元,向银行按揭贷款20万元,借款期限为20年,年利率为5.04%。签约时他选择了按等额本息方式还款。这样,他每月需要还款1324.33元,总还款317829.20元。总支付利息为117839.20元。同样算一笔帐:若按等额本金还款法计算,首期还款额1673.33元,总还款301220元,总支付利息101220元,所付利息比等额本息还款法要少付16619元。讲完此案例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是否有按揭购房计划,如果有的话,可以让学生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让学到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也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在讲授股利分配的常用方法后,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前面学过的现金流、业绩评价指标等内容与工商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结合起来分析,由此可提高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中职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设置。职业教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专业,在就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该类型的学科设置和内容设计一定要符合专业课的要求,更要符合时展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就体现在实际应用能力上,在实际教学管理中,要积极进行仿真练习,通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金融素养培育,形成教育对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学目标。

作者:伍瑛 单位:眉山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分析

一、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现状

1.ERP课程设置合理,理论与实践兼顾。科文学院ERP理论与实务课程属于实践教学课,利用教材、ERP软件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其中,理论和实践课时各占总学时的一半。ERP课程开设在财务管理专业第7学期,在此学期学生已完成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了专业知识。ERP课程帮助学生实践、应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变,促进就业。2.ERP软件选用恰当,专人管理实验室。科文学院2012年与金蝶(中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合作,选用了金蝶K/3WISE作为财务管理专业ERP理论与实务教学软件。金蝶K/3WISE系统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供应商及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管理组件为一体,以成本管理为目标,计划与流程控制为主线,通过对目标责任的明确落实、有效地执行过程管理和激励,帮助企业建立人、财、物、产、供、销完整的管理体系。科文学院建立了能容纳120人的财务管理专业ERP实验室。ERP理论及实务课程在该实验室上课。财务管理专业ERP实验室和ERP沙盘实验室由科文学院实验中心专职教师负责管理,进行日常维护。3.校企合作,开展师资培训。ERP课程由母校专职教师或科文学院兼职教师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上机练习为主。引入ERP软件之初,金蝶徐州分公司培训师对科文学院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介绍ERP的基本原理与框架体系及ERP系统各业务管理模板的基本教学操作等内容,保障ERP教学的开展。4.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和ERP工业企业经营沙盘引入ERP教学体系。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理论与实务课程选择供应链和生产制造模块进行学习,之所以没有选择财务管理模块,是因为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第5学期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该课程也在ERP实验室进行,使用金蝶K/3WISE财务管理模块。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金蝶K/3WISE财务管理模块操作技能,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力。另外,科文学院引进了金蝶工业企业经营沙盘,建立了ERP实物和电子沙盘实验室,将ERP企业经营沙盘逐渐引入到ERP教学体系。

二、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复合型教师。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条件和经费的制约,师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所依附的公办高校。科文学院亦是如此。而且,ERP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需要相关教师具备丰富的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储备及实践工作经验。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制约及ERP教学特点,能胜任ERP教学工作的复合型教师是少之又少。目前,科文学院ERP理论与实务课程由母校专职教师或科文学院外聘兼职教师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没有自有专职任课教师,限制了ERP教学的发展。2.ERP企业经营沙盘与母校电子沙盘使用的系统不同,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科文学院虽建立了ERP企业经营沙盘实验室,但财务管理专业还未开设相关课程,大部分教学时间实验室属于闲置状态,仅在进行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培训时实验室才被使用。而且,由于母校ERP企业经营沙盘使用的是用友的电子沙盘,母校专职教师在培训时以用友的企业经营沙盘演示为主,学生使用金蝶电子沙盘时无所适从,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3.通用的实践案例,缺乏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针对性。首次使用K/3系统,往往需要创建一个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账套,各种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一些辅助信息等都存放在其中。金蝶公司提供的实验资料中,包括一些以实际企业为蓝本建立的账套信息。但是这些账套是适合管理类各专业通用的企业案例,各子系统设计复杂,不适用于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

三、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改进措施

ERP教学,对于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文提出相应的可行措施,完善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1.聘任专职教师,加强师资培训,成立专门的ERP教学教师队伍。为进一步提升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招聘专业教师,完善自有专职教师队伍。在ERP教师聘任中,优先考虑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他们不仅能为学生带来教材以外的新知识,还能将实践经验融入课程学习中,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场景一致。由于ERP教学需要复合型教师,所以在有了专职教师之后,学院还需组织相关培训及提供深入企业学习的机会,系统化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最终建立一支由不同专业背景老师组成的ERP教师队伍,保证ERP教学质量。2.开设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丰富和完善ERP教学体系。将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嵌入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在第7学期开设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以便学生运用先修的专业知识辅助决策。自有专职教师担任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讲师及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培训师,充分利用金蝶ERP沙盘实验室,完善企业经营实战演练,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丰富和完善ERP教学体系。3.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设计适用于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的实践案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ERP课程需要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需要学院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完善ERP教学,科文学院需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1)金蝶公司与学院合作设计账套信息,包括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账套和ERP理论与实务教学的账套。设计账套时,仍要注意真实性,参考具体企业。同时,要考虑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这就要求以企业为主导,学院各专业教师参与,共同设计账套信息。合适的账套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有针对性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就业。(2)ERP教学与职业资格培训证书认证考试相结合。学院可将“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与ERP教学内容相结合,课程结束后,学生可自主选择“ERP财务应用师”考试。而且,学院可采用金蝶认证体系及金蝶顾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全面ERP人才培养体系。

四、结束语

在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展ERP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完善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应聘任高素质的专职教师,并将会计电算化、金蝶工业企业沙盘和ERP理论与实务课程融合到ERP教学中。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进行联合办学,提升ERP实验室整体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作者:薛杰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对策

一、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

通过对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研,收集了相关资料后,统计和分析表明:截止到2013年底,本省共有依法已经在工商执法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759家,平均每月增长350家,注册资金达到230亿元,涉及农民社员10.95万户,带动农户15.25万户。从产业整体分布情况来看,果蔬种植类专业合作社占56.2%,家禽养殖类占16.5%,渔业水产养殖类占8.9%,花卉、经济林类占18.4%。据调查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农民高出6%左右。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迅猛,,但由于合作社的登记门槛较低;加之一般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是由种贩销和养殖大户担任,没有足够的会计基础知识,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审查和监督等等。因此众多不规范的行为也日益显现,阻碍了合作社的积极发展。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寻找有效的对策和建立完善的制度来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改善农村合作社的现状。

二、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家虽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但是合作社对于制度的执行却不彻底,存在许多漏洞。并且没有建立自己内部的一整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规范具体的措施,只是根据部分需要建立了相关制度,缺乏研究量化标准和定性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入社成员也偏少,业务量不多,运作较简便。因此,合作社的负责人完全忽略了财务问题,合作社没有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岗位,当需要结账的时候,通常找临时的人员以“流水账”、“豆腐帐”草草了事。一些出纳人员和会计管理人员甚至是由一个人承担,并且合作社负责人在大多时候一兼多职;合作社的管理层和普通成员都没有强烈的财务管理意识,没有意识到规范的会计制度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因此在合作社初建立的时候,就没有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而且合作社所有事务都由负责人主观判定,这样就使得财产的流动和使用变得不透明,权利过分集中在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上,缺乏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不利于理财。

(二)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中规定道“合作社应按本制度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但是合作社却没有按照制度严格建立完整的会计账簿,大部分建立的账簿是只记录了收入和支出的“流水账”。有些建账人员甚至没有合格的会计从业证书。”;合作社的部分农业生产材料的购买,没有向对方收取正式发票,或者也有一些已开具发票的,发票上却没有标明清楚的用途和没有经过审批人的审批。这些使得合作社的财务资料失去了真实的信息,非常不利于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存放和管理机构,没有对会计档案进行集中的管理。大部分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直接放在合作社负责人或者记账人员家里,不仅非常的零散,导致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无法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和归档装订。

(三)资金运作流通性差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时的资金,基本来源于农民和入社成员的入会基金、股金,加之国家对合作社的财政补贴和向银行的贷款,资金的结构非常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社员是农民,所以投资范围少,投资额又小,盈余有限;对于大部分的固定资产,仓库存货,应收账款没有进行相关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导致这些资产分配混乱,没有明确的分工。还有《合作法》中有明确规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但多数合作社对于利润分配没有按照这个规定去制定相应的分配制度,而是负责人随意决定盈余分配情况。从而导致了社员的个人应得利益受损,普通社员和负责人或者股东的所分配到的利润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提高社员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四)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设立了监事会,理事会,但是在走形式,真正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大部分的日常经济事项以及大的经济活动都是由合作社负责人一手操持决定,缺乏民主意识。国家要求地方政府需要按照法律来规范监督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合作社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这使得政府管理机构没有多少过去的经验可循,需要不停的在实践中进步,这难免导致在对合作社的监督管理中出现漏洞。另外,审计、税务等部门都各有其侧重点,没办法全面的监督,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产生的组织没有太多的关注度。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当中部分是不能完全了解会计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国家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专业素养低,法律意识淡薄。这些财务人员不能按照规定的记账方法记账,也不懂得科学的财务管理,不了解最基础的税务知识,不懂得如何规范填写税务报表;并且合作社也没有开展一定的专业培训来提高这些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之农村的条件有限,熟悉电脑操作的人更是缺乏,财务人员基本不会使用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高,最新的财务信息获得渠道匮乏。

三、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

首先根据法律规定和合作社实际情况分析,制定相应的量化和定性指标,列举有效的改革措施,建立适合本合作社的财务制度,然后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财务管理;其次聘请具有专业会计知识,熟悉国家会计法规和政策的专业会计人员出任财务人员,并且要将出纳和管理人员等等分开,避免亲属担任重要会计人员,将管理账本和管理物资的人员明确的分配;举办讲座、活动等宣传财务管理意识,加强负责人及社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定期学习最新的会计法规和相关政策,增强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特别是对合作社负责人财务管理观念的提高,需要让负责人以身作则,提高整体合作社员的水平,让大家了解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息息相关。

(二)合理规范会计核算

根据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统一的记账方法,记账科目来记录账簿,相应的建立明细账、总账,对于经济业务的往来要及时记入账本,在年终的时候及时编制会计报表;编制和执行预决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对于资金流动和经济往来,必须向有关单位收取原始发票,每一笔业务都要有明确的原始凭证,仔细检查凭证上的来源用途、审批情况等细节信息,确保无误后完好保存,支票和财务的印章分开存放。并且要做到账物匹配,需要专项记账的则单独记账,严格将凭证装订好,禁止“白条”入账,私自挪用资金;根据会计档案管理条例进行建档和会计档案管理。

(三)增强资金流通,提升资金增值

资金是合作社发展的核心,首先应该扩大资金筹措渠道,从合作社自身角度来说,可以扩大合作社的自身规模,增强水平,吸收更多的社员,再根据这些社员的自身实际情况来分配入社时候所缴纳的股金,增加合作社创立的本金。从外部筹资条件来说,合作社应该积极利用政府的财政资助资金,提高自身的筹资能力。并且政府应该加大对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同时要尽量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创造积极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另外银行、贷款机构可以增加一些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业务,以便合作社更快的赶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其次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合作社需要定期盘点清算固定资产和存货,观察是否发生贬值,记录好相关信息,需要赔偿的则立即处理,资金资产要及时核对;最重要的是建立合理规范的盈余分配制度,一定要从盈余分配中提取公积金,风险基金,发展基金,并且可以实行二次返利,在按照法律规定从盈余分配中提取相应基金之后,再依据盈余部分原则,进行适当的股利分红和产品贩销量的利润分配。以此来促进合作社成员的向心力和主动性,有利于合作社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健康发展。另外,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做到帐实相符;定期清查和核对各种应收款项,对外单位和本社成员欠款,应采取措施加以摧收。

(四)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从合作社内部来说,充分发挥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避免监事会人员为负责人的亲属,制定科学规范的内部监督制度,定期向社员公开社里的财务情况和财务信息,并且将财产在年终进行公开化,增加财产的透明度,接受社员对财产疑问的质疑,保障所有社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民主意识;从政府角度来说,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否依法上岗,依法从业,其次职能部门需要经常派遣人员到合作社进行检查和指导,审核政府的财政资金是否有被合理使用,是否出现公款私用的状况,加强对合作社日常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而社会上的审计单位,也可以专门成立有针对性的合作社审核,毕竟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在未来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五)提高财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

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深入了解会计法律法规,然后不定期的开展培训班,鼓动财务人员参加培训,不断完善强化会计专业知识,再结合合作社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尽量的聘用有高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实行奖励机制,或者定期开展考试,确保财务人对财会信息的熟悉度;另外也可以派遣财务人员到其他的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吸取工作经验,取得进步。

四、结束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种新型的特殊的组织,在没有过多的过去经验的情况下,想要促进合作社的积极发展,财务管理问题则是重中之重。而只有按照法律规定来实行正确的财务管理,才能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规范和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增加农产品的贩销量和使得合作社加入现代的要素,尽快融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才能确保社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支持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且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领农民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一种新型的合理的有效地渠道。

作者:张仁杰 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专业市场财务管理问题浅析

一、当前专业市场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财务战略定位问题:专业市场管理者缺乏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思维一个成熟的专业市场的财务战略,往往是结合其市场定位和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是根据经济周期和企业发展的阶段去选择相应的财务战略。当前的专业市场,除了部分已经上市的企业(小商品城、东方市场、海印股份等),还都处于发展阶段,以及对自身特点的认识阶段,市场的管理者还未能理性的总结和综合的判断,从而没有形成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思维。

2、投资战略问题:投资战略不明确,缺乏必要的决策流程在没有明确的财务整体战略下,让管理团队去策划投资战略,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对于大部分的专业市场来讲,当前的投资基本都是围绕市场周边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新建市场的简单的、重复的投机行为。企业的投资决策者基本上都是凭个人主观上的感觉或者经验来决定,根本不重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投资的分析和论证,无法准确衡量投资的风险程度、预期收益的大小,从而无法做出最正确的判断,盲目决定执行,很容易就造成投资的失败。

3、内部财务管理问题:专业市场内部管理松散,财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财务理念。但目前很多专业市场的管理者,缺乏财务理念和财务管理知识,从而过多的关注市场的出租率和收租率。市场管理和资金周转、利润控制没有能有效结合、统一,最后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专业市场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现阶段很大部分的专业市场仍未摆脱家族式管理这种不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这样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同时,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才能不能有效的施展。考虑到家族式管理,财务岗位的家族内部任用、任人唯亲,不能有效的进行财务制度化管控,实际控制人将会承担所做的判断失误的最终结果,还造成了人力成本的浪费,从根本上无法提高专业市场的市场竞争能力。

5、专业市场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根据当前专业市场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属于集群式发展,几个专业市场部署在一起,部分岗位和职能可以外包,甚至可以共用,而不能完全的因岗设人,增加人员编制,导致人力成本浪费,增加企业负担。

6、资金运营问题:专业市场缺少适合的可抵押资产,影响其直接融资我国的大部分专业市场地处城郊结合处,所占的土地都是从当地租来的,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制或者是宅基地,不能进行转让,在金融部门不可以进行抵押。同时,专业市场的固定资产少,缺少可抵押土地和房屋等资产、无形资产无法量化、流动资产非常容易发生变化等,很难与金融部门的要求相符合,进而无法从金融部门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因此,专业市场的融资门槛高、融资时效较长、融资成本过高,导致其后续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7、专业市场交易方式传统、简单并且效率低下市场经营者当前多是采取现金、现货、现场等传统交易方式,而非现金结算、信贷、担保等现代交易结算方式和手段的市场交易多样化暂未体现。

8、经营风险控制问题:行业风险和道德风险比较高当专业市场经营的产品受到冲击或者政策方面的影响,以及行业的交易方式转变,专业市场的商户的忠诚度就会下降,对于市场的粘性也会下降,最后导致专业市场的招租率和收租率同时下降,最终影响专业市场的发展。大部分的专业市场,由于是非上市公司,同时也是民营企业,不需要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专业市场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

二、专业市场财务战略的制定思路与对策

1、投资战略的制定:立足主业的相关多元化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是集团财务战略的核心,应该选择投资战略的路径,处理好投资方向和防范风险,应采取稳固发展型的投资战略,并以专业市场发展为主,围绕专业市场相关产业多元投资的战略。这与其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息息相关,也有利于配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提高核心业务竞争力,实现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实践已经证明,专业市场的单一投资主体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专业市场发展的要求。多元化经营既可以获得协同效应,也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融资战略:基于现金流预测的稳健融资战略

融资战略就是对企业资金来源的宏观管理,即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及所处的外部环境的状况和趋势,对资金筹措目标、筹资总额、筹资渠道、资本结构、融资方式等一系列财务战略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管理,以期在较低风险、较低成本下获得企业所需资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以及慎重稳妥推进宅基地流转的试点方案。以农村宅基地为主要根据地的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张发展有了政策基础。专业市场的融资门槛高、融资时效较长、融资成本过高,导致其后续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基于现金流预测的稳健融资战略。

3、成本领先战略

当前,专业市场集群式发展已经成熟,整个价格体系已经形成,市场与市场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战转向内部成本管理效率战、广告招商战、物业配套设施服务战等。因此,当前专业市场的管理重点是如何通过价值链分析,包括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等的分析,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与分析利用,制定科学的成本费用预算,并加以有效控制,使整个价值链的成本耗费降到最低,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保持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

三、优化专业市场财务管理体系

1、资金运营体系的优化方案

通过组织架构重建,专门设立财务公司或者财务结算中心,其功能主要包括三大功能。(1)内部资金结算和监控功能。对下属专业市场和相关企业的资金进行实时归集、统收统支管理模式,如图1。专业市场与内部商户签署租赁合同,但商户在缴纳合同租金时,是直接统筹到F公司,由F公司统一管理资金收支。这样操作的意义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资金进行结算和监控,并且通过和银行机构协商,降低财务结算费用。与物流配送商建立战略联盟,由专业市场为商户提供仓库租赁服务业务,要求商户的商品物流配送和仓储业务通过专业市场运作(见图2)。在建立好信息化系统之后,通过对市场内部商户的交易量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哪些产品畅销,从宏观的角度去挖掘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最大程度帮助商户提升产品销量。(2)资金内部调度功能。F公司通过集团统一进行资金管理,避免内部企业资金闲置或分散,同时还能够进行有效资金调配,实现资金内部调度功能。(3)资金外部融资功能。大量的资金流由原来的单一的、分散的专业市场,全部集中到集团,增强了集团的社会实力,提升集团在银行的信用等级,可以与银行谈判,取得额度较高、成本较低的银行贷款。(4)理财功能。F公司目前的现金流可以包括专业市场日常的租金收取,还包括市场内部商户的日交易额。因此,日交易量和存款余额非常大。F公司财务中心必须通过定制了个性化的整体理财方案,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分散投资风险,增加财务管理收益。

2、电子商务渠道设计方案

传统的专业市场,在运营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交易成本,同时,交易的范围也仅仅限于市场内的商品。因此,在交易的过程中,难免会牵涉到交易的时间、地点、支付方式等问题。这些都或多或少的降低了交易效率。在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是未来商业的发展方向,专业市场也应该积极应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交易。专业市场拥有庞大的商户数量和交易量、交易金额,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大数据”的企业运作模式。如果能够探索专业市场大数据,提升专业市场产业升级、效率提高、交易提升,不仅能够成为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未来可能还会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意义及其重大。针对电子商务渠道设计的基础,可以分四步走,对专业市场进行电子商务渠道设计。第一,建立自己的网上电子商城,招聘信息技术运营团队,购置相应的信息系统,准备好硬件和软件基础。第二,通过战略联盟,与服装批发商、物流供应商、银行机构合作,为电子商务快速实现提供准备,并对未来的高速发展提供基础。第三,快速挖掘移动互联网APP技术开发,并向义乌小商品城学习“价格展示、信息汇集”功能,提升网上电子商城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商户加入。

四、结语

如今的时代正是一个战略致胜的年代,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高度依赖于它能否选择和实施一个好的战略。对于专业市场本身来讲,是一种特殊的商贸企业形式,同时又带有商业地产的发展特点。其自身又经历了基础发展、升级改造、成熟蜕变等阶段。并且其市场内部经营的产品类型多样化,经营商户实力差异化,市场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由也不尽相同,没有可以参考的大型企业的战略进行参考。因此,找出一条适合专业市场发展的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作者:王建 单位:广东博爱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评价研究

摘要:发展性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评价理念。它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注重过程化、多元化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评价活动。目前,由于传统考核评价模式的弊端,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变现状,必须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实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评价的六个转变,即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目的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财务管理专业 发展性评价 教学评价

一、引言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在我国已有十几年发展历程(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财务管理专业列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专业),截至2014年全国范围内已经有417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其中将近8成的高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从近年人才需求情况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偏重实践教学偏轻、课堂教学偏重实际操作偏轻、看重分数轻视能力、对学生统一要求多而忽略个性多样发展等问题,所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要求差距甚大,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又是部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毕业生常常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论科研不及研究型大学,论实践应用能力不及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问题虽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并针对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思路。但无论是引经据典的思辨型研究还是经验型研究,都未能点名实质,进而提出有效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评价问题,根本点在于针对性和实效性,核心是要求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教学体系建设上要体现“应用”二字,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发展性评价为切入点,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将教学评价贯穿始终,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注重过程的学习与探索,善于反思、勇于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发展性评价的缺失

各专业学科和理论流派针对现有评价模式的弊端,纷纷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形成“注重人”发展的新转向。发展性评价模式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注重过程化、多元化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评价活动。

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教学评价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不同的评价体系,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学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每一个环节。现行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性评价缺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评价理念陈旧。长久以来,我们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比较强调整齐统一,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发展受到抑制,教学评价上也受其影响至深,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价,即通过书面考试来测试学生,以学生最终考试成绩来判定其水平的高低及人才的优劣。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者的评价理念仍是以知识为本位,注重知识的讲解与记忆,但较少关注对知识的领会、分析、应用、综合与批判,教学过程中忽略培养过程,忽略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忽略客观衡量人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过程。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评价主体都是将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和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尺度,其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由于教学评价理念的陈旧与发展性评价观念的缺失所致。

(二)教学评价主体一元化。教学评价主体是指个人或团体通过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活动,并对评价客体实施标准判断。传统的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评价活动中,教学评价采用的是一元主体,即以教师为核心的个人或团体为评价主体,来判断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给的分数和评价,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未能得到提高,也无法发挥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和学生被划分在不平等的两个范畴内,两者地位不对等,教师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家长、社会被置于教学评价体系之外,被评价、被检查不但使得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评价双方形成对立后也无法很好地发挥教学发展评价体系的作用。现行的量化评价标准通过学生的成绩来直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和个人偏好,同时教师也无法正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参与、探究等素质与能力,这种单一主体的教学评价机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个体差异性彰显不出来,学生必然千人一面,主体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懈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学评价内容简单化。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知识而不是其个体能力与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围绕其学习和掌握间接知识的效果来展开,即财务管理专业的传统考核评价内容上将知识数量积累及其精确记忆和再现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只重视知识的死记与掌握,偏重于课堂教学的评价,较重视理论教学,片面强调测评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记忆能力,教师主要通过“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唯一模式就是“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书面考试模式,而书面考试的内容又多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基本没有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灵活多样的题型,历年试题类型相差无几,无外乎填空、选择、简答、判断等主要以考查知识记忆为主的题型,且所有的标准答案都源自教材,以学生通过课程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等各种等级水平考试来衡量,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应用与学习情感的体验,不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实践操作能力,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对实验、实习等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考核和评价,更没有考虑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应用。这样简单的考核内容无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单纯通过统一化、标准化的考试内容来评价学生,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性的发展。

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户增收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制约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文章以海南省屯昌县为例,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财务管理 问题

一、引言

作为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合作社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而且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但在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财务管理工作不完善的问题。为了寻求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策略,本文详细地研究海南省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筹资过程出现的问题

1.注册资本过低。合作社最原始的资本是农户在入社时缴纳的股金和会费。根据屯昌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资料,2016年6月,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总额为4.3206亿元。出资总额100万元以下的占合作社总数的88.69%;出资总额100―400万元的占合作社总数的10.86%;出资总额400万元以上的只占合作社总数的0.45%。其中出资额最多的为屯昌永青南吕果菜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达到3 500.3万元。

合作社的大部分注册资本为货币出资,只有个别以土地使用权和固定资产等出资,资金主要投资于生产和销售领域,例如:养猪和养鸡等养殖业、农产品销售及农业生产资料购买等,极少投资于仓储、运输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

2.财政扶持力度不大。合作社获得资金的方式除了农民出资之外,还可以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方面获得。屯昌县政府在党中央扶持三农的号召下,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合作社给予资金支持。对于被评为县级以上示范社的合作社,财政有配套的拨款。规模大、管理规范的合作社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能够被评为示范合作社的数量极少,普通合作社根本就没有机会获得财政支持。

虽然政府出台很多惠民措施支持合作社发展,但是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加之规模小的合作社大部分不符合补贴条件,所以导致政府资金投入倾向于规模较大的合作社。项目扶持方面,屯昌县准备向屯昌农民合作社联合会购买服务,解决合作社在法律咨询、财务报表出具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只是解决了合作社极小的资金问题。

3.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不足。通过对100家合作社的调查发现,能够通过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的合作社仅42家,占调查总数的42%。

4.成立“空壳社”套取国家扶持资金。据屯昌县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T反映,个别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由于这些合作社只是挂名存在,发起人并没有将合作社的补助金真正用在合作社的发展生产上,没有进行有实质意义的生产销售。而发起人对于合作社成立以后将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则缺乏全面的规划,短期行为比较突出。

(二)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但是真正根据合作社实际情况来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多。通过问卷访谈的资料分析,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并且制度上墙的只有33家,占调查合作社总数的33%。大部分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建立相应的财务等规章制度,也只是走形式而已。有些合作社没有制定资产管理条例,存货的出库入库登记比较随意,资产管理混乱;有些合作社制定的资产管理条例不规范、不科学,执行难度大;没有专职的仓库管理人员,而是由财务人员或者业务员等其他人员兼任,资产管理不完善最终将会导致合作社的账实不符。

2.会计业务核算不规范。有些合作社没有按照财会制度的要求来填制会计账簿, 很少能结合自身业务的特殊性来设置会计科目和填制会计凭证。例如,制度规定“成员往来”科目核算合作社与成员的交易活动。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合作社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制度中所介绍的“合作社为成员提供购买生产资料,购买服务,合作社为成员销售商品”,还包括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水稻收割、畜牧防疫等服务。这些业务内容并未在制度中提到。因此,合作社登记的“成员往来”科目所反映的合作社与成员交易情况存在很大误差。

合作社收购社员的农产品,再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出售,或者直接对外销售。有些财务人员对这两种情况的销售业务,没有分开单独进行核算与记账,只是简单地以流水账的方式登记交易数量与销售金额。这些账目不能详细反映合作社的销售业务,更不能真实反映合作社的会计业务。

合作社成员账户除了示范合作社和个别规模大点的合作社外,在账务处理上几乎采用的是手工记账。有的合作社只设有总账,每个社员交纳多少股金没有通过设置明细账来登记,从总账中看不出有多少社员加入合作社。部分合作社各项收入支出没有正式发票,白条顶库现象普遍存在,没有正规的各类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有的合作社没有实行支票结算,存在“坐支”现象,财务运行流程不规范。年终为了应付检查,合作社会计人员在理事会的示意下根据实际需要来“记账”,生产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难以准确核算,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3.账务情况很少公开。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社员对农产品的销售情况比较关注,而对于合作社年终利润、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公积金是否量化到社员账户等财务会计信息很少关注。正是由于大部分社员缺乏关心合作社财务的意识,有些合作社公开的账务资料内容含糊不清,不易于理解。账务公开的做法流于形式,信息的真实性缺失,社员的监督权没有得到保障,违反了当初办社的初衷。即使有些社员主动关心了解合作社账务信息,但是这些合作社并没有定期公开账务情况,社员根本就无法根据财务资料提出有价值的财务建议。

4.缺乏内外监督。在对100家合作社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大概50%的合作社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的检查,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外部监督的作用也没有很好发挥出来。

合作社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成立以后,农业部门和工商登记管理部门便很少进行后续的检查和指导。由于工作能力不足及人员有限,工作人员极少定期走进合作社调研、了解合作社生产发展情况与业务开拓情况。

(三)财务决策民主缺失的问题

合作社的决策权一直以来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经过调查发现,按照规章要求一年召开一次社员大会的有70家,占70%;从来不召开社员大会的有30家,占30%;公开账务情况的有40家,占40%;不公开账务情况的有55家,占55%。由于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账务不公开或是不完全公开,广大社员根本就不清楚合作社实收资本的使用等诸多情况。召开的成员代表大会很少由全体代表参与投票决策,只是走形式而已。不论大事小事,多是合作社理事长一人来决定,财务决策缺乏民主,财务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

(四)收益分配过程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屯昌县100家合作社的调查发现,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有些合作社由负责人决定是否进行利润的分配。提取公积金的只占33%,大部分社员只是得到合作社代购生产资料、代售农产品等方面的销售差价,合作社与社员实行内部优惠交易,合作社很少将收入对社员进行二次分配。

大部分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不经过社员大会批准,有的甚至从来没有召开过社员大会,存在专权和幕后操作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收益分配中的股金分红和股息分配金额的计算,利润分配的比例制定得比较低,打击社员投资的积极性。有些合作社按出资额量化返还,但是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不低于60%的比例进行。

对于合作社非货币出资的社员如何进行收益分配,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合作社社员无法通过有效途径维护自己在合作社中的权益。即使是销售收入比较高的合作社也不一定能够合理向社员分配利润,社员不清楚利润留存合作社是作为内部融Y,还是作为别的用途。财政扶持资金形成的资产,很少按规定平均折股量化到每个社员账户。合作社的利润分配比例不合理,很难通过利润分配来促进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五)财务人员文化水平低的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见表1)发现,40%的合作社没有设置财务岗位。大部分的会计岗位人员没有上岗证,由理事长直接指定人选或者由理事长的直系亲属兼任,违反了会计核算制度中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规定。即使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也只是简单地对合作社的账务进行处理。虽然能够及时出具报表,按时报税,但是财务人员不能分析财务报表数据,不能根据这些财务数据披露合作社隐含的有利和不利于合作社发展的因素,不能根据这些财务数据预测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能为合作社将来的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

即使能够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财务人员也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披露合作社的重要事项等,公开的财务数据让缺乏财务知识的社员一知半解。年度终了,没有财务人员的合作社往往是委托外部机构或者财务人员出具会计报表,目的是为了应付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会计报表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存在很大的缺失。

三、结束语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财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屯昌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将与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合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相关的财务咨询与服务,给予合作社财务技术支持。

单纯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难以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立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合作社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引领社员共同致富,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例如,从思想上增强合作社领导与社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多元化开拓融资途径;完善财务运行机制,包括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公开社务情况;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完善内部管理、完善财政扶持资金的监督机制、通过外部监督完善内部监督;完善盈余分配机制等。优化财务管理工作,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认真思考并着重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