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11 05:43:59

序论:在您撰写科研项目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科研项目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科研项目管理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取代它的是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探讨与时展相适应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和现实。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管理;团队精神;管理专家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认识

项目就是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一次性的努力。

管理是指通过管理专家(包括各级各层管理者)以项目为工作对象,使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更有效的过程。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连续过程中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策划、组织、监测和控制,并把项目管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中,并达到项目目标的全部活动。

项目管理由于其注重成效、注重团队精神、注重柔性、以及注重跨部门间的配合,可大大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竞争力。

二、科研项目管理的内涵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似乎不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而是一系列简单的逻辑和步骤的组合。但若要合理正确地运用这些逻辑和步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将项目管理方法运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实现科研活动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科研资源的作用,适时、保质、保量出成果、出人才,绝非简单的管理所能达到。

科研项目管理就是以科研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分解和分工,有效配置并充分利用资源(人、财、物、技术和时间等),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确保项目的成功率。

三、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

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是以部门、单位为中心,按指令性计划的管理理念对科研项目实施管理。这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其弊端已经显现。

四、科研项目管理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

按项目一般规律,在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传统的管理恰恰忽略了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管理,把项目管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呈现出“重立项、轻管理”、“一篇报告交差”的“虎头蛇尾”现象。

本文将侧重对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进行探讨。

(一)现代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一般包括项目可行性论证、规划计划(编制)、实施与控制、总结和验收等几个阶段,所涉及管理内容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项目队伍管理、设备采购管理、成果管理等等。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的有效性是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是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

(二)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运作机制

1.项目论证。在科研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中,应该邀请国内相同研究领域的相关专业专家,从项目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技术先进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论证。论证的项目目标既要符合国家的科技发展方针和规划纲要,又要突出项目的关键研究领域,既要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要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最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论证报告。

2.制定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是项目管理者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围绕项目目标最终实现而对项目实施进行的各项活动做出的周密安排。项目计划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进度安排、编制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预算等,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项目计划的编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项目的范围、任务分解、资源分析等制定一个科学的计划,能使项目团队的工作有序的开展。当然,实际操作中几乎不可能100%的遵照计划,所以必须跟踪科研计划的实施,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及时修正计划,使整个项目处于掌控之中。

3.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是由一组个体成员为实现一个具体项目的目标而组建的协同工作队伍。项目团队的根本使命是为实现具体科研项目的目标,完成所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共同努力,协调一致和有效地工作。项目团队的组建应包括管理团队和科研团队的组建。管理团队是由组织项目实施的部门派出的管理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是由相关单位进行该项目实施的技术专家组成的。管理专家的综合管理优势与项目技术首席专家的技术优势相结合,按责、权、利一致的原则,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协同,则可建立起高效协调的项目管理机制。

(1)确立项目管理组织形式。项目的组织结构是实施项目管理的一个基本手段,也是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针对科研项目情况和实施要求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至关重要,科研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由项目专家组、项目技术总负责人、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技术组组成。

项目专家组是项目的咨询机构,由本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实施全过程跟踪和技术监督,对阶段工作进行评估,提出评价意见,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提出项目调整建议。

项目技术总负责人即为项目研究的技术首席专家,负责项目的技术抓总、协调和管理,同时是项目专家组的成员之一。

项目技术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抓总和把关,进行项目研究的技术协调工作。

项目管理办公室由德才兼备、既懂项目实施,又懂项目管理的管理专家组成,负责项目全过程的实施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项目实施的协调,确保实现项目研究的总目标。

在上述四位一体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下,项目实施才能实现归口管理,统一调动项目实施的资源,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动态,建立信息渠道,缩短信息传播幅度。

(2)确定项目研究团队。通过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采用择优或定向招标等方式选择研究单位,并允许跨部门、跨单位优选项目组成员,实行优化组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科研团队则应当组成“国家队”,合理分工、协作攻关、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这样可以合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4.实施节点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节点设置与节点控制,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采取阶段控制、节点控制、里程碑(阶段标志性成果)技术性能指标控制的管理方式。项目 研究的各个重大节点进行阶段性专家评估后,再安排下一个阶段的实施。项目的实施和控制遵循逐层实施项目各阶段、各节点、标志性成果的阶段评审,动态控制整个项目的过程实施与管理。

5.项目经费管理。我国科研项目实施中的一大风险就是发生经费不足的问题。对科研项目加强经费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对项目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并实行项目预算评估评审制度,科研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并批复。经费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专人管理,逐层审批,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应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6.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结果质量和项目工作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包括以下三方面的管理内容:

(1)项目质量计划编制。项目质量是通过质量计划的实施所开展的质量保障活动达到的,而不是通过质量检查得到的。项目开始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就应从总体考虑,编制一个保证项目质量的规划性的质量计划。随着项目的进展,编制相应的各阶段较详细的质量计划。项目质量计划中应明确项目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要求的工作安排。项目质量管理通过这一过程,努力控制有碍项目总目标实现的各种不利因素,最终使项目达到质量要求。

(2)项目质量控制。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质量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将项目质量的实际情况与项目质量标准相比较,确认项目质量误差,采取纠编措施,以消除项目质量问题,确保项目质量达到要求。这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一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是直接对项目质量进行把关的工作。

(3)项目质量保障。在执行项目质量计划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要经常性地对整个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核查与改进,确保项目质量计划能够得以执行和完成,使项目质量能够最终满足项目质量要求。项目质量保障是一种从项目质量管理组织、程序、方法和资源等方面为项目质量保驾护航的工作,是一种预防性、提高性和保障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7.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风险是指由于当事者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得事情的实际结果与当事者的期望值产生背离,并给当事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项目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度量去发现项目的各种风险,并合理地使用各种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项目总目标的实现。在科研项目的立项论证阶段,对创新多、使用新技术多的项目和预研不充分,不定因素多的项目,应围绕项目的总目标,分析项目的风险大小,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通过风险分析,可加深对项目和风险的认识与理解,澄清各方案的利弊,了解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以便减少或分散风险,并制定出风险应对措施。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踪和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控制情况,以便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提高项目实施的整体效益。

8.项目结题。在规定的研究周期内,项目的研究工作全面完成,实现了研究总目标,这时就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总结,对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验收。验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进行:一是由项目团队先进行自检,二是正式验收。

五、改进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

我国在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虽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观念依然制约着发展。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从改进科研项目管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研究的规律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供探讨:

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本是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研制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将“四个机制”推而广之,应用于我国各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对发展科学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效率,最终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竞争机制。目前有些科研项目采用了合同制,但全面实行招投标、合同制,还没有得到有效推行。建立竞争机制,必须培育合格竞争主体,建设竞争组织管理机构,制定竞争的规范、程序和规则等法规。使竞争在公开、公平、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关于评价机制。评价工作应贯穿于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科学的评价是决策的基础,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决策的主要依据。评价对决策有补充和修正作用,最终是对决策的检验。建立适合科研特点的评价模式、建立专业化的评价专家队伍或评价中介机构,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法规体系,对推进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积极的作用。

关于监督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加强对科研项目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竞争环节、经费投入和使用环节、节点控制环节的力度,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避免监督缺位。不仅要有内部监督,也要利用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以保证监督的公平、公正。强化监督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关于激励机制。其核心就是建立有利于激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奖励制度、人事制度、工资制度。以及科研成果即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二)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意识

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要把好立项和验收关,还应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和手段,对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使项目从启动到结束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处于有效地控制和跟踪状态,以提高科研项目成功的有效性。

(三)注重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

所有的项目管理要求,必须落实到人才能真正实现,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管理本身是一门专业,现行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项目管理专业训练,不掌握项目管理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对现有项目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之一。即使有相关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也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培训、提高,以增加实践的技能和技巧。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科研项目管理若干问题及应对方法初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突飞猛进。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近年来,科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项目管理是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探究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应对方法

科研项目是一个企业或单位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或单位软实力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自己对科研项目管理的一些初浅认识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审批不规范,项目缺乏实效性

有些项目在立项时,让知名人士挂上头衔,以借助专家的优势和高管的权势,有利于审批顺利通过。在审批过程中,片面关注项目的主要人物,却忽视了对科研项目工作者本身的学识水平、资历、研究经验、技术能力等因素的考察。还有的项目是与外部机构联合开发的,目的是增强项目自身的科技实力和为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但当科研项目由外部科研机构具体执行时,会使科研项目的针对性、成果转化的可操作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科研成果的实效性的有效发挥。

(二)科研项目的预算工作不够严格

理论上讲,财务管理人员有权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有权进行监督,对科研项目各种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跟踪控制和管理,而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工作一般主要由项目的课题组长来负责,财务人员并不参与管理和实施监督。这就给一些人留有了可剩之机。致使一些项目的实际支出和预算不相符、项目预算经费不准确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科研工作的工作质量。

(三)资源浪费

一些单位由于资产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科研项目资产的购置和使用混乱,不去了解实际情况和对设备的具体需求,盲目购置设备和资产,造成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等资源浪费现象。平时不注意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一旦出现大问题,只能临时抱佛脚,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更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进展的速度。

二、应对措施

(一)完善项目审批管理

建立健全项目审批制度,加强对审批工作人员的管理,审批工作人员要了解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对科研项目做出正确的u价,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立项管理是关键,对于立项的科研项目,审批部门主要从项目的预期效果和科研团队的能力水平来考察,既要考察项目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又要考察项目是否有预期的价值。对于科研团队,要考察团队中每个成员对所研究领域的贡献和技术能力,参与项目研究的程度等,严格控制研究团队和实际科研人员不符的违规行为。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严格控制项目数量,保证项目的质量,使通过审批的项目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科研成果管理

一直以来,项目申报单位只注重项目的研究过程,把提交结题报告作为项目研究完成的依据,交了结题报告,项目就宣告终止,忽视了项目的应用价值。因此,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纳入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既要完善对科研成果考核的评价机制,又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跟踪管理。把科研成果的转化情况及时记录,在科研人员的个人档案上立项、研究成果、成果产生的效益等都要有详细记载,作为以后立项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可见,科研成果的管理无论对课题组还是小组成员本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注重科研成果的管理是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严格经费管理

项目经费是科研项目的物资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加强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项目预算是经费管理的关键,根据相关政策,认真做好项目预算工作,控制好预算编制,做到账目清晰,一目了然,比如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所购买设备的价格、用途、型号、购买时间、对项目的作用等都要记录在案。以便核算。从实际出发,做出严谨符合实际需求的预算编制。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的预算编制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罚或处分。经费支出也是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由财务人员专人管理,严格按支出程序进行,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费支出不超过预算,对各种违规行为遵照相关的规定,严惩不贷。

(四)实行奖励激励制度

合理的奖励激励机制是调动科研项目组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每个人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研究效果的有效策略。科研管理者要做好科研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把小组成员通过科研项目展示自我价值的目的转化为自我激励,真正会认识到这是组织给自己提供的机会和发展平台,所以自己要更加努力,不断进取,养成自我激励的好习惯。对于表现突出,贡献大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比如奖金、带薪年假等等,同时在提拔、晋级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资金投入,多为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物资奖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使科研人员更加热爱自己的研究工作,充满工作热情,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技术水平。

三、结语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科研不仅是一个企业或单位科学技术能力的体现形式,更是企业或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完善项目审批管理、加强项目成果管理、严格经费管理、实施激励政策等有效策略,加强科研项目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不懈努力。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初探“工业4.0”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科研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摘 要:工业4.0战略作为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设定的未来十大发展项目之一,德国工业因此朝科技化迈进。我国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表示将与德国开展“工业4.0”合作计划。在“工业4.0”的不断深入下,我国制造业呈现全新的发展面貌,坚持创新,大胆研发,在制造业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论以“工业4.0”为背景,探究得到科研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4.0”;制造业;管理;趋势

1“工业4.0”的内在含义

“工业4.0”乃德国政府就制造业改革发展问题提出的设想,此项目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目的是推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民族的战略竞争能力。

德国政府基于新的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新形势,提出了“工业4.0”战略,并且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这项战略,这是为了在新一轮的工业技术革命中抢先占据制高点,继续保持德国在世界工业技术领域的有利地位。该战略得到了德国以大学和广大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科研界和以传统公司巨头为代表的工业界的广泛认同和接受。例如,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研究中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也在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之中引入了该概念。

“工业4.0”要求我国紧跟时代的步伐,看到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科研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向德国、美国等国家借鉴,设计一条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计划。与以往的经济技术计划不同,该计划以支持和帮扶中小企业为主,力图通过国家计划扶持,将中小企业打造成为高新技术的开发者和受益者,成为新形势下技术革命中智能化生产的主力军。

工业化时代纺织机等机械的出现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产品的生产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劳动分工成为了社会共识和通行做法,以此为基础,20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实现了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活动。20世纪70年代初产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并持续到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这一时期利用机器来取代人的生产。德国充分利用其作为世界领先的制造设备供应商的地位,利用四通八达的物联网向全世界扩散这一技术,在第四阶段的工业化过程中抢先一步占得战略高地。

2“工业4.0”下我国制造业科研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在“工业4.0”这一大背景下,我国致力于制造业科研目管理改革,呈现出了以下发展趋势:

2.1必将搭建成熟的信息化社会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早已在多个领域形成初步完整的产业体系,比如新型传感器、3D打印、数控机床、机器人等。由总体来看可以明显得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途径一直没有脱离以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发展通道,所以,依据智能产品、技术、装备和理念改造的方式来逐步提高传统制造业已迫在眉睫。创建起一个资源、人、机器三者能够互通互联的网络化社会,这是“工业4.0”战略的重点,与此同时,终端设备与应用软件间的一系列操作,比如维护、数据信息识别与交换等都需要以标准化体系为根据。基于此,我国制造业制定并颁布“两化深度融合”标准化路线图,该蓝图无疑推动了“C9型客机总装下线”项目的成功,飞机制造行业通过搭建网络化社会,实时共享科研成果,及时得知科研瓶颈,让该行业各个部门实现了快速交流,缩短了项目研究时间,节省了成本。

2.2定然会加快转型步伐,优化产品

我国素有世界做大工厂之称,毫无疑问,我国在制造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伴随科技的发展,我国传统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瓶颈,若无法与时俱进,加快转型步伐,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战略,那么必然只能被时代淘汰。由此可见,转型升级是我国制造业走出难关的必然选择。而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则是我国制造业科研项目管理战略的核心目标。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以转型升级为目标,着重开展科研项目活动,而“关键基础件及通用部件优化项目”是我国十一五推出的课堂之一。在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我国摒弃传统管理方案,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试验资源等,搭建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范围管理、风险管理等体系,完善了沟通机制,试图让国产零部件朝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促使国产零部件行业不断冲破瓶颈,成功搭建和完善了高效率、低投入的生产机制,该举措无疑为我国零部件行业实现转型,打造优良口碑推波助澜。

2.3朝自我调适、自我预测方向发展

在“工业4.0”时代,我国唯有打造和完善自我调适、自我预测、自我保养的工业乌托邦,才可在这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够让中国制造业稳步发展。换言而之,我国必须要制定完备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并形成监控机制、管理机制、修复机制,逐渐搭建一个智能工厂的模型,让中国制造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在汽车制造行业,我国为了提高竞争力,大力开展科研项目,其中在“运用横向稳定杆棒料生产汽车自动化系统”的项目研究中,我国汽车行业率先打造了一套完备的调适、预测方案,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汽车制造业不仅可通过监测明确项目存在的问题,智能调适;还可实时预测风险大小,这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的成功几率。

2.4项目管理软件朝系统化、多元化趋势发展

在数字社会,网络科技及软件工程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促使科研项目管理朝系统化、多元化趋势发展。而项目管理软件(PMS)的开发与运用加强了我国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在未来,我国因“工业4.0”的深入定然会不断完善项目管理软件,在推进科研项目的同时,会合理运用项目管理软件,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测项目运行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完善。

3总结

我国必须要把握“工业4.0”带来的机遇,并且以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为学习榜样,探究符合中国制造业特点的科研项目管理方案。近几年,我国制造业纷纷转战革新热潮,取得了一定成果,可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较好的,若能够打破现阶段的瓶颈,放大优势,定然能够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科技微创新制度的应用探索

【摘要】企业的项目管理实践表明,良好的制度建设是企业更好运营的保障。如何在企业科研项目中做好制度建设、实施和管理,是实现企业项目良好发展,保证成本质量的关键性措施。对此,为了更好的加强企业项目管理的制度建设,我们对企业科技微创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微创;新制度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在科技创新项目上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突破了各个行业的技术难关并逐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投入和研究力度,旨在更好的解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虽然当前,各个企业总体来说都能够不断加大对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关注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不同企业的发展实际各不相同,难免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对此,各个企业必须更加重视科研项目的管理和建设力度,以求更好的发展自身、完善自身。

一、项目管理相关内容概述

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企业人事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管理相关人员,涉及岗位规划,员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而是对各种事务的内部管理,涉及到各个岗位和环节应遵循指导方针,具体过程,具体内容,达到程度等。虽然管理的对象是人,但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由人构成的,在管理者管理项目的实际过程中,管理制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制度的主要原则是:第一,规范化原则。对于一个大的系统来说,其最大的作用是对各种职位的企业员工的业务活动建立标准化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的动态稳定发展。在具体的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活动方面,项目管理标准的变化和科技创新制度的自身改变不能解释规范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必须要调整项目发展和变化的稳定性标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标准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阶段评估调整,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效能化原则。由于各个业务正在不断发展,但取得的成果不尽相同,项目管理体系也必须不断创新,确保工作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创新,是项目管理体系实现合理化和科学依据的重要实践。随着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各种创新活动的实施,项目管理体系本身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发展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为基础,将管理体系和主体的使用范围必须加强作用标准化不断创新的标准。

二、科研项目中科技微创新制度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科技微创新制度指的是涉及到科研课题、生产技术以及微型创新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有相关报道指出,当前因缺乏制度导致技术活动无法落实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对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做成极大的消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要结合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监管,从而形成长效、合理的微创新制度、新规范,并在动态中不断修正、完善;同时,不断调整经费使用和硬件设施的配备结构,从而推动科技微创各项新活动的发展与进步,为活动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地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了更好的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保障制度运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制定合理的支出制度。科研项目的项目立项和成果均有资金的支持,为企业消除资金方面的担忧。但是在没有立项和取得结果之前,技术研究是没有经济支持的,这对企业员工来说不利于动员他们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应以科技型微创新项目为目标,制定适当的资金体系和使用计划,给予科技创新体系相应的财政支持,这不仅有利于科技项目的发展,更有利于动员工作人员的热情,从而从人员上保障制度的运行。

二是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研究指出,微观创新机制在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是非常可观的。在工作人员取得微创创新项目成果的同时,不仅能够为科技发展提供保障,而且楹笮获得企业研究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奖金、岗位提升等激励措施,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进行科技创新研究。这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进行创新,也为公司带来新的动态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

总体来说,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企业只关注已经建立的研究项目,尽管目前有了重大的发展,但后期并没有新的立项课题或者研究动力,那么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很困难的。因此,为了进行技术研究项目开发适当的支持体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而且还要推动技术升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总之,科技创新新项目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从制度建设开始,支持科技微创新项目的发展,为科研项目成果的取得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促进企业科技核心的进步,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良好发展。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

摘 要: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并渗透到教育行业中的每一个环节。高校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校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研项目管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逐步展开和实现。本文先从“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优势切入,然后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立足于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实际,提出了三点促进高校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希望对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发展机遇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优势

1.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

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提高了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同时也给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实现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是高校优化管理模式的关键之一,对高校科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库和信息技术,组建起一个网络化的科研项目体系,从而逐步提高工作质量。实现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形成项目中人员管理、项目管理、成本管理、结构管理等环节的综合性管理。利用强大的信息化管理,能有效降低科研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资源信息的有序整理和区域共享,对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有着积极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高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决策水平,对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快速高效地完成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的汇总工作,让科研人员能合理地确定科研目标和研究方向,在科学的时间里开展最佳的研究项目,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

2.创造高校科研项目资源共享的环境

高校之所以开展科研项目,目的是实现科技创新,始终坚持一致的目标,以共享信息和共同利益为依托,展开相应的科研项目。只有创造出一种信息资源共享的校园环境,实现科研项目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合作,才能产出高能的科研成果。高校应该始终坚持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为基础,努力建设一个资源共享和项目协作的高新科技服务平台。高校科研项目团队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能通过集合各环节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整合成一个科研团队,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推动高校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构建知识共享型环境,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开展和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

3.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化科研管理信念

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化科研管理理念,坚持“项目管理”和“项目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项目进程的每一环节。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让每一位参与科研项目的人员既是资源的者,又是资源的使用者。科研项目管理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科研管理项目开展的质量,因为科研管理人员需要负责科研项目管理的每一环节,如课题的立项申请、课题的可行性探究、课题的立项论证、项目的结题和科研成果的推广等。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化科研管理信念,坚持以人的利益为最终目标,始终把科研管理人员放在关键地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知识潜能和创造力,从而确保高校科研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探究

1.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高校管理者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科研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关键人物。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系统而科学的工程,它涉及范围广、环节多,必须要有上级领导的英明决策、管理层的积极调动和基层人员的主动参与,才能推进项目顺利开展。另外,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科研管理体系,是确保科研项目管理有序可循、长久不衰的重要保证。“互联网+”时代下,实现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整体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能仅靠一个部门就能解决,而是需要全体部门协调工作、合作发展。同时,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互联网强大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降低了项目资源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甚至会造成项目网络系统的瘫痪。所以,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明确划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员,做到发生错误时能找出根源并及时纠正,让科研管理人员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同时,推进高校科研项目的科学健康发展。

2.创建促进科研项目信息化大发展的管理模式

推行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综合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对传统的、僵化的、低效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建立起符合时展需求,贴近学校实际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技术手段。只有把过去不合理、不科学的东西除去,重视项目信息化建设,实现项目管理转型升级,才能解放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范围,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管理上,进而有效提高项目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另外,实现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能最大限度地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优越的学习和工作条件,他们能在灵活的时间里,灵活使用各种方式,对科研项目做出相应的贡献,实现项目管理者向学习管理者角色的改变。同时,有利于组织本身改革的实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创造力,以科学、创新、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动扁平化、人性化组织的建立。

3.强化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是促进高校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科研项目的成败。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复合型队伍作为支撑,让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都能顺着预期目标发展。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给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第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学习和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科研项目开发的新方法,在不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中,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懂得使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更好地推动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第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保持长期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和技能竞赛,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对信息敏锐度的观察,不断提高信息道德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具有良好信息意识、丰富信息知识和强大信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实现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对高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教育学者的关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这个过程也是相对漫长的,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探究。然,建设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方法,需要各大高校管理人员立足于学校实际的办学资源和未来的办学方向,学习和借鉴一些优秀建设理念和建设经验,依靠优越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和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设计并不合理,因此导致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这使得学生做科研项目的收益与其成本不相匹配。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来讲,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科研项目的资金提供者、项目审核者和项目申请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完全契约,所以,创新当前的管理机制以应对这种契约条款的不完全性,并处理由不确定性事件引发的有关契约条款带来的各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项目管理;信息不对称;新制度经济学

1996年清华大学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计划),之后全国各大院校开始陆续开展,提供很多科研训练,激畋究粕参与项目研究,开拓思维,并配套相关经费。现在科研已成为评价本科生学术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各大高校都逐步加大对于本科生科研的重视度,采用各种措施来对其进行鼓励。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一部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已发展近二十年,但在管理中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这一系列契约用以描述各种情况下契约各方的权利和责任①。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不能表现为一个完全的契约,即现有的科研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本文将基于此来分析本科生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改进本科生科研管理制度提供思路。

一、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

整个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三方――资金提供者、项目审核者、项目申报者。项目审核者并不了解项目申报者是否确实具有申报书上所描述的学术能力,也不确定申报的内容是否能被很好的实施,有可能申报者只是想做出好的申报书以获取项目资金。资金提供者只是根据审核者提供者审核通过的名单来拨付相应的资金,他们并不能保证审核者会严格地按照审核程序来确定每一个项目,有些情况下审核者可能会因为某些私人原因偏袒某些项目。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论制度如何安排,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

(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组织专门的评审小组对学生的申报书进行审核,但是如果评审组的老师互相徇私,互相推荐项目,可能会使得“有关系”的同学可以通过审核,但是真正优秀的同学被排挤。有的项目承担者只是希望项目通过,以此来获得荣誉,又或者只是为了获取项目资金,在取得立项受资助后,不会按申报书的计划进度展开研究,最后在交结项书时弄虚作假。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执行监督以及监督的力度并未纳入科研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因此,大多科研管理人员对于监督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外部性

科研项目经费一般是财政资金拨款,而财政资金往往被认为是公共品,作为公共品,就会存在外部性,所以“搭便车”的现象无法避免。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共享性和可复制性,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导致“搭便车”的现象突出,科研项目会表现出很强的收益外部性。外部性会使得市场不能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导致效率损失。

二、解决思路

(一)建立有效的科研信息公示平台

减小交易费用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公开的信息平台,降低搜寻成本。学校应该搭建信息公开平台,及时有关每个项目的审核、实施、结项、监督等信息。信息的上传和下达可以通过网上、邮件发送、短信发送以及文件传递等多渠道来进行,以此完善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的信息数据库,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及制度约束机制,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产生,确保科研项目管理的公平、公正。

(二)明确各阶段任务及对应经费

在项目实施前,规定好项目每个阶段需要达到的标准,如果项目实施期限是一年,就可以规定每季度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根据其完成的情况拨付相应的项目经费。如果项目存在拖延或者完成状况不好的情况,则停止经费资助,取消该项目的参与资格。

(三)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具体明确各方责任,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如果在项目申报或者执行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或者学术抄袭行为,应该取消其项目资格。同时,如果审核过程缺乏公平性,也应该予以惩罚。学校的科研项目应该实行一对一监督管理,将项目监督者负责的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日常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之一,直接与其绩效津贴与个人收益挂钩。

三、结语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同时也是一种“游戏规则”,有效的制度可以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究底是难以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科研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只有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进以及项目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才能够有效地化解当前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浅谈科研项目管理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摘 要:在我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快速发展进步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对道路交通项目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交通道路的项目的工程质量就要做好道路交通相关的科研项目的管理,这样才能为道路交通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对于道路交通科研项目管理的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道路交通;科研项目;管理问题;方法

在当前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现状来看,道路交通建设的科研项目管理为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持。一方面是关系到交通道路的工程质量,另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我国交通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做好交通道路的科研项目管理。要做好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要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要深刻的剖析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来提升道路交通的理论支持水平,来进一步推动交通道路行业的发展。

1 科研项目管理的内涵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似乎不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而是一系列简单的逻辑和步骤的组合。但若要合理正确地运用这些逻辑和步骤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将项目管理方法运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实现科研活动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科研资源的作用,适时、保质、保量出成果、出人才,绝非简单的管理所能达到。

科研项目管理就是以科研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分解和分工,有效配置并充分利用资源(人、财、物、技术和时间等),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确保项目的成功率。

2 结合当前基层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介绍

2.1 科研项目管理缺少相应的规范制度和标准

在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明确相应的制度,从而导致参与科研的工作人员缺少约束力,工作效率降低,延缓科研工作的开展。没有明确的制度监督管理,一方面导致工作开展存在着困难,另一方面也导致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工作职责没有具体到位,这就出现了责任混乱的现象。如果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不能责任到人,不仅影响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项目专业水平有待提升,项目成果转化水平不高

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科研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项目专业水平较低,项目成果转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整体技术开发能力仍然薄弱,申报的项目仍然不能够很好的将科技研发同实际生产需求结合起来,成果转化的局面仍然没有打开;缺少专业研究团队同技术领军人物,大部分项目参研人员并不能真正的持续介入到研究工作中,致使主要研究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影响项目研究质量与工作效率,仍需探索稳定、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2.3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一方面是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缺少明确的参考标准,在申报项目之初,没有对经费预算内容进行细化,导致争取来的科研经费利用率不高。最终的项目支出与预算支出存在出入,从而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不能吻合,存在着误差。另一方面就是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乏和财务部门的有效合作,很多预算的编制是项目的相关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的预算编制,没有通过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核算,这就会出现预算不准确的问题,预算结构不合理,导致后期项目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小支出、大预算的现象。同时在实际的实施操作过程中,很多项目参与人员缺乏一定的财务法律知识,会根据实际的项目支出随意的修改预算调整预算结构,这就会出现预算出现混乱的现象。最后预算编制不合理与财务相关部门的监督也是有关系的,相关的财务部门因为没有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才会出现一系列预算上的问题。

3 加强基层科研项目管理的方法

3.1 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意识

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要把好立项和验收关,还应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和手段,对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使项目从启动到结束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处于有效地控制和跟踪状态,以提高科研项目成功的有效性。

3.2 注重项目负责人的培训

项目负责人是整个科研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无论是项目的确立还是项目的实施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来开展的,因此项目负责人一定具有专业的素养。对于项目管理本身是一门专业,对于一些项目项目负责人可以多提升实践的能力。对于一些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的项目负责人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培训,这样能够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提升,将专业知识和实践要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来保证整个项目负责人的专业水平。

3.3 落实和强化科研项目的内控制度

科研项目的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的对整个科研项目进行约束和管理。内控制度能够明确的规定科研项目本身的管理权限、职能分配、相关管理程序、项目经费的管理等等方面,是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最有效的制度。

3.4 改进科研项目审批管理制度

对于科研项目审批管理制度的完善来说,首先要建立专业的项目审批和验收的小组,避免出现临时组建的现象,小组成员要由专业的人员组成,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小组的作用,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项目改进和进步。同时对于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多参加一些国内相关行业领域的专业会议,从而来保证自身的科研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保证整个项目的跟上时展的脚步。对于项目管理人员要多参加一些专业的科研费用管理培训,从而来提升对项目费用的管理,将项目的费用发挥最大的价值。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科技齐头发展的背景下,交通道路建设也在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工程质量,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交通道路项目管理的水平。提升交通道路科研项目管理水平能够有效的保证交通道路的理论支持水平和实际开展的顺利程度。在整个交通道路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应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M行解决,从而为交通道路工程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基于Asp.net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分析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现状,根据科研管理业务流程确定系统的功能,基于框架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开发

科学研究是高校四大职能之一,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保证,科学水平高低和科研活动规模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科研管理被赋予新的使命。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学校顺应时展要求,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所在。

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2]

高校科研管理是高校实现科学研究职能,服务广大科研人员的重要保障。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围绕项目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工作、科研成果管理、科研奖励评审及科研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展开,项目生命周期长短不一,各环节工序繁琐。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借助Excel、Word等办公自动化软件完成,仍处在半自动半手工的水平。在当今信息化的浪潮下,这种半自动的管理手段显得力不从心,在日常工作中呈现出各种问题。一方面,在数据收集上,耗时长,效率低。科研处长期忙于催收各种申报材料,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在数据的管理上缺少实时的、精准的科研数据,造成年终科研工作量统计难度大,教师个人科研档案不健全。为此,绝大多数高校引入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2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开发的目的在于简化科研管理工作程序,规范科研项目数据管理,健全高校教师科研档案管理。因此,系统功能应满足科研管理的日常工作需求,包括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同时要满足管理层面所需要的数据分析需求。根据科研管理的工作流程,可将系统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如图1所示。

2.1 立项管理

立项管理主要完成课题指南、立项申请、立项审批、确认立项、统计查询等前期工作,是科研实施的数据来源。由科研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及评审专家共同维护。首先由科研处上网课题指南,公布项目申报的各项信息,设置课题申报的开放时段;科研人员报人根据课题指南要求,在线提交立项申请;经专家评审、投票通过后确定立项项目;最后,在线公布获批项目。

2.2 结题管理

科研处公布到期结题项目名单,并结题通知。科研人员通过结题管理模块在线提交申请。科研处在线受理结题申请,并分配给专家评审,经专家组投票确定结题项目。科研人员可在线实时查看项目审批状态。

2.3 成果管理

成果管理用于在线收集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由科研人员自行在线对自己的成果进行登记,维护个人科研成果信息。

2.4 奖励管理

科研人员通过奖励管理模块申报科研成果奖,并附上支撑材料,科研处在线进行鉴定,公布科研成果奖名单。

2.5 专家管理

科研处建立专家数据库,并通过专家评审模块完成专家评审授权。评审专家得到授权后,可在线浏览立项申请和结题申请,并完成审批、投票。

2.6 基础设置

基础设置实现对系统公共数据的设置,包括用户权限分配,项目类别、成果类别、奖项类别、立项申报时段、结题申请时段等基础数据的设置。

2.7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模块为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不同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管理人员包括高层决策者和科研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可通过数据分析模K查看历年项目立项、结题的情况,能够统计历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设立的奖项。科研人员则能查询本人的科研情况的历史记录。根据统计对象的不同,将统计查询作为子模块分布到不同的功能模块中。

3 基于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开发

系统采用B/S模式,以和SQL Server2008为工具进行开发,采用三层架构[3],如图2所示。

3.1 数据层

数据层位于最底层,负责数据的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软件。本系统是在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开发,在数据库设计上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教职工数据库和部门数据库,根据业务需求,增添以下主要表格。

申报人(人员编号,姓名,部门,职称,职务)

项目库(项目编号,名称,级别,类型,年份,申报指南,立项申请书,可申请经费取值范围,日期,截止日期,申报人数,立项人数,申报状态)

申报库(申报编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请人编号,所属学科,摘要,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专家授权库(授权编号,项目类型,权限设置,评审开始时间,评审截止时间)

投票结果库(评审编号,专家编号,项目编号,投票结果)

成果库(成果编号,成果类型,成果名称,作者,发表时间,刊物级别,支撑材料下载路径)

奖励库(奖励编号,奖励类型,奖励名称,获奖人,获奖时间,奖励级别,授奖单位,支撑材料下载路径)

3.2 业务层

业务层部署在服务器端,位于表示层和数据层之间,负责所有的业务处理,包括基本业务处理和底层数据库访问。系统基于框架,实现各功能模块的开发。

3.3 表示层

表示层位于最顶层,是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界面,负责接收用户参数,呈现运算结果。

4 结束语

利用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开发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促进高校科研管理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辅助领导决策,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挣值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科研机构发展和成长,但由于缺乏独立、有效的管理,导致科研管理的实际成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基于科研机构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及大量文献分析,阐述了挣值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为科研机构提高管理效率提供理论参考,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项目管理 科研 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机构项目中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科研项目管理中采用粗放管理模式大多在以前的科研单位应用,该管理模式忽视细节,使得项目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延误研发周期,最终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项目管理在科学研究机构发展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科技研发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有些风险是可以预测的,有些风险是不可预测的,这些风险不仅存在于各个子项目中,也存在于日常操作中。因此,只有在科研项目管理企业中推行项目管理模式,将项目日常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单独的项目,按照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步骤规避研发风险。我国科研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科研项目管理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依旧沿用着传统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存在组织结构配置不合理、分工不明确与市场反馈缓慢等问题。因此,只有在项目管理模式下实施科研项目管理的企业,才能将该项目分为一个单独的项目,按照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步骤有效地规避研发风险。企业应在科研机构项目研发中推行项目管理,优化组织结构与经营程序,形成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由一个个单独的子项目构成,实现岗位责任制,促进项目研发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一般情况,项目管理指的是科研院所与企业双方沟通后,明确企业对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人员加入到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中,并确保科研项目的研发质量。

二、科研项目管理内容及现状

本部分主要介绍科研项目管理内容与现状分析,为后续论述做好铺垫,推进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质量。

(一)管理内容

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管理方式就是科研管理,科研管理工作包含两方面内容:组织科学活动和组织管理科研。对科研团队研究项目及技术活动内容等方面管理就是科研管理工作,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科研管理来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及进步。科研管理主要是考虑我国科技研发实际发展情况及技术水平,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同时遵循科研项目的研究规律实现创新管理,最终实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果、确保科研成果质量目的。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说,科研管理存在于不同的行业机构中,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高校、企业以及比较重要的科研机构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等,主要是管理产品与技术的创新;高校为社会培养大批量人才,主要是管理人才的培养;而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就是科研机构,其主要涉及管理科研项目、团队及内容。

(二)现状分析

科研项目需要满足行业需求,但在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却不是很理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科研项目管理的流程之下,存在信息传递不够及时、信息滞后的问题;在各阶段的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信息反馈机制的不健全,科研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信息跟踪情况的问题;在科研任务繁杂的情况下,科研人员无法对研发进度、流程执行进度等情况进行准确而全面了解,从而难以完成高质量项目任务的问题等。由于科研企业根据行业需要而加大了任务承接量,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要完成相当数量的研发任务,其时间短、任务重,在项目资源有限情况下,极易发生资源与进度的不协调与矛盾。再加上项目管理中的设计、安排、实施等问题凸现,资源之间的内耗巨大,导致完成项目的难度加大,最终影响了制造质量。科研项目的流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纸质文件,而依靠手工的签审,容易使项目计划、执行和跟踪欠缺系统、科学的管理,信息采集和分析判断的程度也较低,不足以应对日益增多的科研内部和外部的项目的影响。

三、科研项目研发中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

科研机构不能盲目使用项目管理方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科研项目管理方法。

(一)做好准备阶段项目控制

科研项目研发开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有效推行项目管理重要前提。制定事前计划的目的在于确保研发中完成项目的执行度,项目完成程度直接影响到后期环节的完成。在科研项目研发开始前,如果研发意图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项目进度,因此,企业在项目确立前展开进度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控制项目重点内容,保证项目按照计划完成;另一方面全面综合分析数据,确保这些数据的完整性与可行性,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企业应做好准备阶段的项目控制,为后期研发展开做好铺垫。

(二)建立健全项目例会制度

基于科研项目研发的特点,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例会制度,以完善项目管理中的不足。每次例会召开时,可以将项目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与会人员共同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运行效率。因此,建立项目例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管理者可以与项目研发人员共同构成例会成员,主要分析项目计划与实际进度之间的差距,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科研项目研发中项目管理作用的更好发挥,提高项目研发效率,提高信息交流的有效性。

(三)完善控制项目进度的措施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中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对原有计划进行修改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项目进度执行方式通过跟踪检查实现,通过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研发人员跟踪记录工作,合理控制项目进度,合理安排研发调度工作,协调各部门、各人员的关系,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提高项目管理力度

传统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在进行前都需制定好相应的课题,然后再组织科研团队进行研究,但这种管理方法存在“吃大锅饭”的嫌疑,很难调动起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保证科研的进度及质量。为有效解决这种问题,科研机构应制定项目管理方法,在制定科研项目课题的过程中召集所有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各抒己见,最终选定最有价值的科研课题,根据具体要求编制成相关文件,从而确保编制文件的质量。

四、项目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l展趋势

虽然项目管理方法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目前其应用及发展势头较为良好。随着项目管理应用,目前我国科研管理工作大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完善的科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相应的科研质量模型,虽然我国相关机构对于科研质量模型建立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但是该模型是科研项目的质量保障,不仅能够提高科研项目研究的效率,还能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企业除了对科研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外,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操作的研究。

五、结语

科研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本文中基于此探讨全面质量及科研管理的内涵,并从企业、学校及科研机构三方面入手,分析项目管理中需要注意问题,最后对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科研管理质量,最终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步。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JBPM4工作流引擎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教师科研工作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高等院校都投入了大量资源来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然而,繁重的教研项目管理既加大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负荷又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项目纸质材料的申报和审核,管理效率很低。因此,本文提出基于JBPM工作流引擎设计在线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系统具有流程定制、管理自动高效的特点。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 JBPM工作流引擎

1 高校科研管理现状

教师科研工作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科研项目也事关高校的成绩与名誉。因此,高等院校一般都设置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同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投入大量资源帮助教师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进行申报、审核。随着科研项目管理要求更加规范、详尽,这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在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高校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等环节主要基于手工方式,有些采用简单的网上材料提交方式,即通过对数据库的直接操作来实现项目流程控制,这些方式都无法有效支持项目的逐级审核以及灵活的流程定制,从而既造成重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的负荷很重,又需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项目材料的申报和审核,管理效率很低。为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急需引入工作流引擎等新型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科研项目的高效在线管理。

2 工作流引擎技术

2.1 工作流引擎概念

工作流简称流程,是业务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自动化实现。工作流引擎是将工作流作为应用系统的组成部分,负责为工作流提供控制流程走向的机制,包括工作流的节点管理,工作流的流向管理和工作流的实例管理等。

工作流引擎能有效保证所构建系统的稳定性、易维护性和弹性,使得设计者可以更专注于设计功能强大的逻辑层而不必过多操心程序的正确性。工作流引擎允许用户自己设定流程的定义,实现工作流的用户高度定制,极大提高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同时显著降低对系统的维护成本。

2.2 JBPM4工作流管理框架

JBPM4是基于Java语言的开源工作流/业务流程管理框架(Framework),主要包括工作流引擎(Workflow Engine)和基于Eclipse平台的图形化流程设计器(Graph Process Designer)。JBPM凭借其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制造业、政府等需要“流程”管理的诸多行业领域。

2.2.1 JBPM4工作流引擎架构

JBPM4工作流引擎的架构如图1所示,JBPM4的核心类是Process Engine类,用于获取Execution Service(执行服务)、Task Service(任务服务)、History Service(历史服务)、Identity Service(身份服务)等功能类,这些功能分别与流程执行、流程任务、历史流程、组身份的定义识别相关。

2.2.2 JBPM4所用数据库表结构

JBPM4工作流引擎采用了18张数据库表,图2列出了其中关键的七张表及其表结构。这些数据库表分别用于记录用户名、用户组关系、当前任务、当前流程变量、历史任务、历史流程变量等工作流信息。JBPM4工作流引擎通过hibernate3模块实现对这些数据库表的操作。

2.2.3 JBPM4工作流引擎的工作流程

JBPM4工作流引擎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从定义流程开始,直到调用JBPM接口结束。定义流程时需要设计者或使用者绘制流程图,生成JPDL或直接编写XML文档(JPDL)。工作流引擎能够识别JPDL并用它来创建流程实例。被绑定的流程实例中的每个节点都能够被令牌(Token)对象访问。使用者可以通过界面操作或直接对后台操作来调用JBPM提供的接口以实现具体的流程操作。

3 高校在线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高校在线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能帮助高校科研管理机构高效地定制项目提交并审核流程,有效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系统的核心是项目管理模块,通过在该模块中应用JBPM4工作流引擎,可以实现全自动的流程管理。

高校在线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涉及教师、院校管理人员和专家等不同用户角色。系统设计时通过引入JBPM4工作流引擎框架,重点实现了项目管理流程、目管理状态、各用户角色间交互关系的处理等模块。

3.1 项目管理流程设计

在线科研管理系统项目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如图4所示。用户首先填写对应项目所需的申报信息,然后由用户自己负责对所填报信息进行在线确认。当信息确认无误后即可成功提交。用户的项目信息一旦成功提交,就会被系统依次自动报送院级管理人员和专家审核。

3.2 项目管理状态转换

用户所申报的项目在经历申报到立项过程中,涉及三种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如图5所示。当某一个项目刚被创建时,该项目将会进入“未提交”状态;当用户已确认信息无误并提交项目后,该项目就进入“已提交”状态;如果院级审批和专家审批都获通过时,则项目获得立项或报送上一级管理机构,否则该项目就进入“被退回”状态。进入“被退回”状态的项目,经用户修改后,可重新进入“已提交”状态。

3.3 系统职能用户间交互

系统工作流涉及教师、院校管理人员和专家等职能用户间的交互。结合科研管理系统工作流设计,图6展示了教师、院校管理人员和专家职能用户间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交互关系。

4 结论

通过引入JBPM4工作流引擎,可以有效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全自动管理,有助于设计者极大简化对流程的管理,可以使设计者更多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设计。工作流引擎设计也便于用户定制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践表明,采用工作流引擎设计的系统更加安全、运行也更为稳定。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科研项目管理中预算、财务、决算三位一体改革初探

摘要:2016年6月1日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这些措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权力下放,给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更大自主权。科技创新需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但这不意味着必须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留有空白,因此,建立既可以M足科研人员对自主权的需求,又能够满足公众对财政资金更严格监管的需求的管理体系非常必要,文章旨在探讨能够融合两种需求的路径――即科研项目预算、财务和决算三位一体改革初探。

关键词:科研项目 预算 财务科研 项目决算

目前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两大矛盾,一是科学人员对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要求更大自主权,二是社会公众对公共财政资金要求更严格监管,这两大矛盾严重桎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特别是从2012年以来,国家对科研项目的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差旅费等的规定越来越严,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管理的诟病越来越多,科技创新积极性受到影响。如何在提高财政监管水平下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传统的财政资金预算、财务或决算的某一点的监管转变为对预算、财务和决算整个系统的监管进行探讨。

一、科研项目管理中预算、财务、决算三位一体改革必要性

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数据分三块,一是项目预算数据,二是项目财务数据,三是项目决算数据。

项目预算数据是科研人员根据初步试验设想估算出来的,但目前实际情况是项目预算成了项目验收的硬约束,而科研人员对预算调整等政策又不重视,因此很多项目在验收时遇到各种问题,甚至面临验收通不过的风险。项目预算是估算数,但最后演变成为项目管理或验收是否通过的标准,有失偏颇,所以科研人员意见较大。

项目财务数据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最原始的、最客观的数据。因为财务核算就将经济活动真实准确、完整地加以反映,不允许人为任意改变,这是财务人员的底线,也是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但目前财务数据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发挥,因此,如何将财务的客观性数据转化为项目科研活动的客观反映,值得深思。

项目决算数据是项目经费使用的真实反映,这个数据应该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的特征。但是目前的项目决算表一般是由项目组人员,或者由项目组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编制的,决算表编制时也是以通过项目财务验收审查为目标,因此,具有较大的人为操作性。

项目预算数据、财务数据和决算数据这三块数据有密切的联系,也相互约束,但现实中这三块数据被分割管理:科研部门管理预算,甚至科研部门连预算也不管,只负责帮助项目组申请项目;财务部门管理财务数据;决算没有人管理,最后只有项目组自己或者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这部分数据。因此如何建立这三块数据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并在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中体现监管理念非常必要。

二、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一)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将项目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决算管理融为一体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系统。它通过对科研项目预算提前设定、优化财务日常报销过程,实现项目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约束,从而实现科研项目决算数据的自动输出。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体如下页图所示(内为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二)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步骤

1.对科研项目按照不同管理政策和方法分类。随着国家对科研项目的进一步整合,各类科研项目管理规定日趋一致,但是不同项目还是有不同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加强管理,需要将科研项目分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地方项目和横向项目,其中国家科技计划可以分成基础前沿、公益性、市场导向项目、重大项目等;地方项目可以根据地方项目的管理情况再进行细分,也可以统一管理;横向项目不同于其他两类项目,资金使用更自由,所以需要单独管理。

对科研项目分类是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后续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基础,因此,在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之前进行梳理分类非常必要。

2.建立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任务是建立项目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关系到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也关系到项目决算数据的可靠性。因此,为了提高数据的可对比性和可对接性,减少多次加工数据的工作量,建议国家科技和财政等部门应加强沟通,颁发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之间对应关系的指导性意见。这既可以为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推行助力,也可以更加丰富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更可以将我国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推向更高层次,为以后财政科研资金的规划和配置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

3.建立集预算约束、财务报销和决算报表生成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以项目预算为起点,以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为基础,实现科研项目经费的日常报销功能,最终自动生成项目决算报表。该系统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融入到科研项目的日常财务报销过程中,科研人员在报销每一笔经费之前,系统先根据预算判断是否有预算、预算金额是否足够,这一步通过后才可以进行财务报销,这时财务的管理功能开始体现,比如支出是否合理合法、票据是否合规、手续附件等是否齐全等。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过程痕迹化、智能化,实现了项目的全局控制,节省了人力,使科研人员更专注于科研工作,财务人员更专注于财务管理工作,既提高了科研效率,又提高了管理效率,整体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优势

(一)解决了科研项目决算编制的责任主体问题

系统中科研项目决算数据是根据科研项目预算数据和财务数据自动生成的,这样数据的最终责任主体就是科研单位,而不是科研单位某个部门,减少了单位内部推诿扯皮的现象。

(二)减少了科研项目决算数据的人为操作性

系统中科研项目的决算数据受到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约束,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这样就降低了每个项目结题时人为操作决算数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决算数据的真实性。

(三)减少了科研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减轻了科研经费管理压力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科研人员在项目批复后只需关注科研实验活动和经费支出,不用再人工记录各个预算科目的预算数和支出数,也不用时不时到财务部门对账,项目从立项到项目预算、项目支出、直至项目结题所有的信息都在系统里完整呈现,而且这些基础信息可以加工成其需要的信息,减少了科研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减轻了科研经费管理压力,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为科研人员申请新课题提供参考。

(四)减少科研项目审计成本

目前科研项目结题审计,因为审计内容比较复杂,而且大部分是会计师事务所给科研单位出具决算数据,因此审计收费比较高。使用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后,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只需审计科研单位的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的对应公式,以及这些公式的合理性,并根据公式确定重点关注领域,科研项目决算也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编制,这样审计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审计收费也会相应降低,从而降低科研项目审计成本。

(五)整体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其实就是大数据,它提供的是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直接查看利用,也可以再加工分析,还可以与其他管理系统对接。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为科研项目管理提供更多有参考性的建议,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该系统采用B/S结构,运用Tomcat服务器,基于JSP技术,MySQL数据库,实现了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功能。系统主要以科研项目管理为核心,实现了学校科研人员可在线提交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等;实现了在线进行科研项目的信息、进度、质量、结果的管理及全过程的监控。实现了科研项目的网络化管理,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科研管理成本,也使科研管理更科学化、合理化。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系统;B/S结构;JSP技术;MySQL

建设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为高校的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面向学校应用服务的科研信息化管理与交流平台,是实现学校科研资源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必要途径和基本措施。努力进行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转变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工作方式与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工作高效、运转协调方便、行为规范的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构建一个良好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是能及时增加或修改更新科研资料的中心和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实施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为学校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提供方便的科研信息服务,为科研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方便。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比较多,主要有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校内科研项目申报系统、教职工管理子系统、系统维护子模块等,文章将以南通大学科研项目管理为例,详细介绍科研管理系统中的关键子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1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科研项目管理子系统涉及因素较多,是贯穿其他各子系统的主线,并为其他各子系统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它的主要功能有:查询各个项目的信息,例如科研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文名称、项目英文名称、项目类别、所属二级学院、系、研究所、科室、项目开始时间、项目结束时间、项目资助金额、学校匹配经费、项目当前状态、项目性质、参加人员、关键词、内容摘要、项目已有成果和项目填写日期等;包括增加、修改和删除各项目的信息;显示各项目的申报、审批、结题、验收或鉴定等情况;包括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各项目的经费。课题的在线申报、审批、立项、项目进度的检查、评审、验收鉴定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等内容。

2 科研项目管理用例

科研项目的管理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申报、项目立项、查询申报项目、审核科研项目、中期检查科研项目及结题验收科研项目等,其用例如图1所示。

3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3.1 系统体系结构

本系统设计使用B/S 架构[1-4]。安装运行环境采用的是JDK1.6。在WINDOWS XP或WINDOW 2000下进行MySQL[5-6]、Java Server Page(JSP)[7-11]、Tomcat的整合配置[12-14]。

3.2 科研项目管理流程

科技处根据科研项目申报指南要求通知科研人员填写项目申请书,交科技处计划科审查项目申请书形式和审核预算经费是否适当,科技处组织相关专家预评审申请的项目,如有问题时申请书返回给申请者按要求修改申请书后再次提交。科技处计划科办理上报手续,将申请书送交各类基金项目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评审后,获资助者签订项目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然后,根据完成项目进展要求进行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束时,完成项目总结或结题报告以及经费决算表等,至此项目完成。

3.3 校科研项目立项状态流程

校级科研项目申请人完成项目申报表,并将项目申报材料上传到服务器。科技处管理人员在线收到项目申请人的项目申请报告后,查询、审核项目申报表和申报材料,检查是否有问题,若有问题则通知申请人修改,如果无问题则打确认通过,一旦确认后申请人就无法再进行修改。然后科技处管理人员把相关科研申报资料上报到项目主管部门。如果审批通过,项目主管部门下达相关文件,此时,科技处管理人员负责将其上传至服务器,并通知申请人查询。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合同书,科技处管理人员负责合同信息录入,此时校级科研项目正式立项,生成项目立项表,同时生成项目经费表报财务处入账。本模块流程如图2所示。

3.4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数据流程设计

校级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主要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员,根据不同的用户所拥有不同的功能,数据流向也在不同的用户之间。整个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如图3所示。

3.5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3.5.1 校级科研项目申报界面

在校级科研项目申报界面中,如图4所示,填写“项目名称”,从下拉框中选择“项目性质”,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申报金额”,“项目开始时间”和“项目结束时间”,填写“当前成果”和“论文摘要”。检查无误后“提交”。

3.5.2 校级科研项目进度界面

在校级科研项目申报界面中,填写“提交”后,进入科研人员已有项目进度界面,如图5(a)所示。

点击“图5校级科研项目进展图(a)”中“查看并操作”,进入图5校级科研项目进展界面图(b)。

在“图5校级科研项目进展图(b)”中,根据课题进展情况,选择“立项附件”“申报附件”“中期检查附件”或“结题附件”。通过本系统能够对科研项目进行项目立项、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点击“浏览”,添加“附件”,出现图5校级科研项目进展图(c)所示。然后再上传相关立项、申报、中期检查或结题资料。

3.5.3 管理员科研项目管理界面

管理员登陆后,进入南通大学科研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界面,如图6管理员科研项目管理界面图(a)所示。

管理员点击“图6管理员科研项目管理界面图(a)”中,“操作”,则出现“图6管理员科研项目管理界面图(b)”: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分别有:同意申报、同意立项、同意中期检查及同意结题。

3.5.4 管理员科研项目查询界面

管理员科研项目查询:如要查询科研人员“蒋伟”的科研项目情况,则在项目查询姓名对话框中输入“蒋伟”,点击“确定”,则出现蒋伟科研项目情况,见图7管理员科研项目查询界面图。

4 结束语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本系统采用B/S结构,教师无需在客户端安装客户端软件,只要有浏览器就可随时登录系统,进行快速、准确查询科研项目信息,申报科研项目等。

本系统投入使用后,通过测试,安全性较好,运行快捷。为科研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节省了时间,极大地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本文根据现有的技术现状以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科研项目子系统为例,通过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系统功能需求用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来提出了一种科研项目管理的设计方法,然而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是随着科研管理理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改变的,希望本文能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新时期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管理策略

摘 要: 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作为我国科技活动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部分,不仅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动着高校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尽管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科研管理平台建设、管理观念的更新、资金投入与运行机制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实践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高校科研项目 项目管理 对策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生力军,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科研项目是高校科研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高校把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的数量作为衡量自身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成为衡量学校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高校科研实力的日益增强,科研项目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对提高科研效率、促进高校教学、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探讨发展与新时代相适应、与科研项目发展相匹配的科研管理模式显得迫切与现实。

一、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的现状与特点

1.各级纵向项目立项竞争激烈,项目主管部门的过程管理日益严格和规范。

从近年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公布的项目申报与立项结果等数据来看,尽管各部门用于科研项目立项的经费逐年增长,但所资助的项目数却没有显著增加,经费的增长主要用于加强科研项目的投入强度。同时,申请的项目数却成倍增加,因此,立项竞争日益激烈。另外,由于各部门之间计划沟通不畅或相互覆盖,导致一些项目重复申报,一题多立。这样更加剧了高校科研项目申报与立项间的竞争。从项目管理方面来看,各部门从接受科研项目申报一直到结题验收整个过程的管理明显比过去规范和严格,尤其是加强了对资金投入方向和效率的监控力度。如明确规定项目的资助范围与额度,采用限额申报,加强项目的年度与中期检查,甚至把结题验收与新项目的申报与评审挂钩。

2.横向项目前景广阔,但随机性较大,难以把握。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高效运行的条件下,社会各界对科研的需求越来越大,投入经费日渐增多。其中,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咨询研究、各类科研院所借助高等院校智力优势的合作研究,以及大中型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已成为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主要来源。但是此类项目往往是各部门单位随时根据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或重大需求而提出的科技研究计划和科技攻关课题,因此随机性比较大,其特点与前述的每年有固定申报时间和程序的纵向项目不同。这就需要及时获取各类需求信息及高校自身丰厚的技术储备,才有机会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和经费。

3.新时期高校科研工作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两大职能是科研和教学,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高等学校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对提高科研效率、促进高校教学、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时期的高校科研工作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一是学科门类综合齐全,容易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创新成果;二是学术氛围宽松,市场压力较小,非常适合开展原始性创新的基础研究工作;三是年轻人才不断,科学思想活跃,利于源头创新;四是信息通畅灵便,学术交流频繁,拥有广泛的校友等社会资源,有着获取各类科研信息及国内外合作交流的便利条件。

尽管高校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对我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面临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科研人员信息不灵。相当数量的科研人员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了解不足,导致在项目申报中经常出现低水平的重复。二是研究人员与科研管理人员之间沟通不足。研究人员缺少主动咨询,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的建设性指导不够,双方多是程序性地进行项目申报工作,从而使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选题、人员组合与发挥学校科研优势等方面结合不紧密。三是缺乏有效整合科技队伍的有效凝聚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凝聚机制,使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内部院系之间、实验室之间,以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够,研究力量分散,队伍整合比较困难,学科交叉合作困难,争取并承担各类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力较差。四是科研项目的结项率和成果质量有待提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申请轻结项”的现象,缺乏有效的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机制与制度,未能很好地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高校巨大人才优势的发挥,从而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结项率和成果质量的提高。五是重大科研成果产生难、转化难。高校科研人员往往具有重学术,轻效益的观念,大批科研成果只能束之高阁。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投入机制,相当一部分具有良好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得不到产业化前期中试的投入而无法转化。

二、新时期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应采取的积极对策

尽管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受校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学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始终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应采取积极的对策。

1.深化相关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改革。

为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的需要,应加大对目前的管理制度,对于机制创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转变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观念,尝试建立更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以更加灵活有效的分配奖励机制、更加合理的人才流动制度等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保护好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强内外联合,增强科研实力。

强化高校内部院系之间、学科之间,高校之间、高校与各级主管部门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联合,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根据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产生重大成果,必须实行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共同攻关,才有能力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3.加强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解决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随着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科研管理水平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性也会愈发显现。科研管理人员应当是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水平,熟悉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还具有科研管理知识与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科研工作的要领,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其实就是直接对人的管理,如果仅靠条条框框来实施,就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应尽可能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简化各类办事手续和工作程序。充分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首先是服务,其次才是管理。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4.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成果转化。

高校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社会研究单位、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关注研究成果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强调科研成果不能仅停留在论文、学术报告、专利等形式上,而是尽可能地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可交换的产品,最终在市场上取得各类收益。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科研项目管理策略

[提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经济对新技术和新成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科研项目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项目管理概况入手,着重分析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策略,以促进科研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管理;实施;必要性;策略

项目管理是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科研项目的技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策略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项目管理的认识,而且对科研项目的发展和科研成果转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管理概况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项目管理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工具和技能,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以实现项目目标。在项目管理中要协调各项目主体之间的关系,注重项目的质量、成本、范围、进度及风险,进而创造高质量的项目产品。

(二)项目管理的特点。项目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项目本身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组织的活动。项目管理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将项目看成动态的系统进行管理,注重项目的生命周期。同时,项目管理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确立项目组织。但是,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的,只为这次项目服务,一旦项目完成就可以解散。另外,项目管理应注重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和综合性,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效率。

(三)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项目管理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既适用于商业部门的管理,也适用于政府、教育及军事部门的管理。同时,项目管理对大型的复杂性管理工作十分有效。科研项目具有内容复杂、管理周期长、环节多等特点,因此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一)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松散、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实施项目管理能够对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及科研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项目管理能够协调项目的利益关系,提高项目产品质量。项目管理的优势能够弥补传统科研项目管理的不足,提高项目管理质量,促进科研项目的研发共组。由于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

(二)科研项目需要加强管理控制。科研项目内容复杂、管理周期长、管理环节多等特点要求科研项目管理具有动态性,并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团队,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控制。项目管理具有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巧,能够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加强管理组织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管理合力,实现项目目标。在科研项目中运用项目管理能够对科研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和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根据科研项目的动态变化调整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进而促进科研成果的研发。

(三)科研项目需要成果转化。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运用到社会经济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当前由于我国的科研工作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导致大多数科研工作在选择科研项目时,倾向于科研成果转化难度小的项目,导致我国科研工作缺乏技术创新项目。针对这种情况,科研项目管理应积极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加强对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效率。因此,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

(四)科研项目需要整合资源。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科研项目研究朝着协同创新的方向发展。高校与企业、政府相互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高校、企业与政府共同研发科研项目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企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这就要求科研项目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科研项目的研发。而科研项目资源整合需要实施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能够有效集中各方力量,整合科研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极为必要。

三、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策略

(一)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

首先,科研项目阶段划分。科研项目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科研项目的发展阶段包括项目申报、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策略应明确科研项目的发展阶段,并确定每一阶段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例如,在科研立项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建议、项目分析及项目合同签订;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跟踪、目标调整和项目评估等工作;在项目验收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目标、组织绩效及合同指标管理。

其次,科研项目立项管理。第一,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主要分析项目研究的必要性、项目研究的技术运用于项目研究方法、项目研究的必备条件、项目目标等。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不同,很少从经济角度来进行项目建议;第二,项目可行性分析。科研项目往往有国家的支持,政府对科研项目有着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支持。因此,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科研项目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可行性首先要满足理想目标,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第三,项目合同的签订。签订合同是立项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既要总结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又要为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提供依据。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注重项目的关键技术、项目目标和项目经济指标的规定,确保科研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再次,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第一,制定科研项目计划。科研项目技术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依据,直接关系到项目目标的实现。因此,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要全面考虑科研项目工作的各个方面,并根据科研项目的特征做出周密安排。同时,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要以科研目标为中心,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第二,项目跟踪管理。在科研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要对科研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监督和控制,确保科研工作按计划进行。同时,当科研工作出现意外时,项目跟踪应根据项目的进展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减小项目损失;第三,项目进展评估。项目进展评估指对项目的进程进行评价,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质量、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及时发现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案。

最后,科研项目验收管理。第一,科研项目验收要注重项目合同的考核指标,检查项目的达标情况,并根据项目合同的考核指标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第二,项目验收管理要重视项目组织管理,确保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协调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第三,项目验收要注重项目绩效管理,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科研项目成果的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促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二)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管理

首先,实施阶段的过程管理。第一,要对科研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识别和分析,策划项目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案。同时,要重视对项目的资源支持,确保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需求及项目的资金保证。另外,项目管理应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和项目的评价改进,促进项目研发;第二,项目管理工作应积极建立过程模型,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核心,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成,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改进。同时,项目管理工作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实现项目过程模型信息资源共享;第三,项目管理工作应加强对项目过程的控制,积极控制项目的策划过程、资源支持、实施过程及评估过程,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其次,实施阶段的目标管理。第一,要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管理,确保项目成品的质量及项目各个研究阶段的质量,对项目研发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控制科研项目成品的质量;第二,要加强对项目的进度管理,确定项目研发活动及活动的排序,并计算研发活动的用时。同时,要对项目工期进行编制,确保科研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进度进行;第三,要加强对项目的成本管理,预算项目成本,并细化每一阶段的项目成本,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全面控制项目成本。

(三)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科研人员管理。第一,要掌握科研人员管理的规律。科研人员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科研人员管理应采取柔性管理方式,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人文关怀,积极重视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第二,项目管理应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管理水平。为此,项目管理应改进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的重视,以科研人员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同时,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人员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积极采用激励机制。另外,项目管理应注重科研人员的培养工作,全面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

其次,科研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组织模式的管理。目前,常见的科研项目组织模式主要有项目式、矩阵式和职能式。职能式组织具有层次化的特征,在科研项目中运用最为普遍。当前,我国大多数科研机构按照学科划分部门。但是,这种划分导致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合作,而科研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和多个学科之间共同合作。这种项目组织模式忽视了项目的整体性。项目式组织使科研项目独立存在,有着自己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但是,这种组织模式容易导致设备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矩阵式组织是新兴的科研项目组织形式,能够将职能式组织与项目式组织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利用业务优点,解决项目的进度问题。因此,科研组织管理应积极建立矩阵式项目组织。

最后,科研沟通管理。第一,科研沟通管理应积极制定项目沟通计划,确定项目沟通的时间、技术和方式,为项目沟通提供科学指导;第二,项目沟通管理应积极落实项目沟通计划,在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项目验收阶段积极开展项目沟通,加强项目管理。

四、小结

随着管理行业的发展,新兴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并且新的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项目管理在管理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这是因为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加强管理控制、需要成果转化、需要资源整合。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应加强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注重科研项目的阶段划分、立项管理、实施管理及验收管理。同时,项目管理应对科研实施阶段进行管理,注重实施过程及目标管理。另外,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应注意对科研人员、科研组织、科研沟通的管理。分析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并探索项目管理的实施策略不仅有利于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而且对科研成果研发有着重要意义。

科研项目管理论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研讨

摘 要 科研项目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学校的生存及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此外,科研项目可作为科学衡量学校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结合实际,立足于激励机制,论述了高校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原则和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并提出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应用激励机制的可行性策略,旨在丰富有关理论,并希望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校 科研 项目管理 激励机制

科研不仅能够体现高校社会功能,而且能够对国家创新进行衡量。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优质人才及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国家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来说,科研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科研队伍,对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科学水平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就科研人员而言,其工作包括科研及科研管理。最近几年,激励机制受到了高校科研管理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实际,首先分析了高校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其次,阐述了激励原则;再者,探究了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现状。

1 高校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

(1)能够促使科研人员参与工作的兴趣得到激发。实践证明,人的工作动机或人的行为旨在满足某种期望、欲望、需要。对于该点,每个社会人都是一样的。此外,欲望及需要也是引发人做出行为的动力。期望及需要一旦得到实现,人的满意度便会明显提高,对动机或行为的强化及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人可坚持不懈努力,从而实现更高的目标。

(2)能够促使个体行为得到积极改变。就每个个体行动的基本动力来讲,其表现为个体利益与目标。在总体利益及组织目标方面,当高校与科研队伍保持一致时,必然会推动、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当高校与科研队伍处于背离状态时,总体目标会对个体目标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激励机制,其基本作用为满足个人需要及利益,促使学校与个人目标的结合、统一,进而实现共赢。

(3)能够促使科研队伍凝聚力得到有效提高。从高校科研机构组成来看,其包括学科群体及学术群体。由马斯洛层次理论可知,个体具备众多需求:工作价值、社交习惯、尊重、个人发展等。高校科研机构内部现行的工作守则及规章制度,是自身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此外,对内部关系进行密切关注,以促使团队向心力及凝聚力得到增强,进而加强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协作。

(4)能够促使高校科研顺应时展潮流。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给高校科研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当前,竞争日益加剧,为在其中占据优越的位置,高校须对自身战斗力及凝聚力进行增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而且能够为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5)能够促使科研人员素质得到提升。对于所有个体来讲,激励是公平的。然而,激励作用存有很大的区别。受个体素质、能力等差异的影响,马太效应会应运而生,即某些人会进步得较为快速,某些人会进步得较为缓慢。但是,处于落后状态的个体并不会甘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创新能力及素质会明显提升,从而与快速的个体保持一致的前进节奏。由于竞争的存在,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对高校科研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2 激励原则

(1)激励原则之以人为本。所谓的以人为本指的是在整个科研管理工作中,对人的创造性、积极性、主体能动性加以调动,将人作为工作中心。以人为本原则表明,就管理中所涉及的主体和客体而言,人至关重要。在实际科研管理中,人发挥着双重作用:灵魂及核心;施行科研项目管理,旨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以人为本中的“人”并非等同于单个人,其通常指组织或群体(由协作关系、目的相同的人所组成)。

(2)激励原则之系统性。系统性是指有机整体,其目的及功能较为统一。对于科研管理的系统性,其指的是有机组合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基于全面考虑、分析基础上)。毋庸置疑,管理的成功与否,与各环节衔接性、细节等存有密切的联系。唯有科学改变所有组织,才能获得最佳的管理成效。严格意义上来讲,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属于系统范畴,其具备相应的功能目的:对人的创造性、科研水平、高校创新能力加以提升,以为国家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激励原则之针对性。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虽然很多高校在以往采取过很多激励措施,但其效果不仅任意。究其原因,当属这些激励措施缺乏针对性。正因如此,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得到不满足,以致其参与科研工作的兴趣不高。例如:现实中,提出新方案与建议、标新立异、创新失败的人往往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导致创新受到抑制。就针对性原则来讲,其具备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对所期望及需要的行为进行正确激励;其二,以高校科研人员层次性为依据,针对不同时期及人,同一时期及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发展水平,采取各式各样的激励措施,以达成激励目标。这个要求表明,须对激励方法进行灵活运用。

3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现状

就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现状来讲,其存有以下问题:

一是科研管理人员缺乏主动性。科研在高校中居于核心地位,品牌是高校生存及发展的基础。纵观国内外优秀高校,科研皆在其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随着科研任务的不断增多,人员配备未得到切实协调,以致科研管理人员在创造性、主动性等方面较为匮乏。实际工作中,很多科研管理人员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完全没有工作激情。

二是科研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在学科作用影响下,大多数科研管理人员不具备统筹、规划的能力,此外,具备较弱的对外沟通及组织协调能力。与此同时,很多科研管理人员缺乏自主创新及管理能力。另外,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导致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三是科研管理人员外部生存环境引人担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高校并未切实落实各项政策(评优、激励、福利等)。对于从事科研助理工作的人员,其大都由行政人员或年轻教师兼职担任,没有专门编制科研管理工作,且缺乏必要的奖金与福利,导致兼职科研管理人员可耗费与管理工作上的时间、精力较少。加上教师评优考核及二级学院发展,导致高院拥有大量科研管理相关任务。与大量管理任务相反的,高校培训科研管理人员也只是通过会议对项目做些简单的介绍,并未注重培养及管理科研人员,很多科研管理工作仅仅流于形式,所有的现状表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健康、可持续发展,需使科研管理人员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

4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应用激励机制的可行性策略

(1)注重激励科研团队,促使凝聚力得到提升。在规划发展时,高校须统一自身与科研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科研管理工作及与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系,以促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公平”原则得到严格遵循的情况下,须对考核体系进行科学建立及完善,增强科研人员的归属感。此外,在很大程度上可简化工作,有利于实现降本增效(工作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和提升科研管理的团结性。

(2)注重考核目标,促使个人发展要求得到满足。以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特色及科研人员的差异性为重要参考依据,对考核目标与激励措施进行规划、编制。具体考核包括二级学院考核及学校考核。制定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切实保证科研人员的利益,以促使其得到有效激励,进而专心致志于科研工作。如此,高校科研创新水平及核心竞争力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3)注重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促使学校管理体制得到健全。现今,挑战与机遇无处不在,人力资源在核心竞争力中所占的位置愈来愈重要。当前,高校因获取、利用及稳定人才而困惑。其中,高校激励的施行最为困难及繁杂。薪酬激励机制的推广及施行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对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其还充当着另一角色“经济人”。 为更好地稳定科研队伍,须对科研管理部门及科学管理人员社会地位进行转变。在投入方面,应倾斜于科研管理部门,保证情感层面上尊重及关心该队伍。此外,绩效化管理科研人员的工作,且直接挂钩加薪、晋升等。与此同时,采取岗位明确或补助的措施,以激励二级学院兼职教师,激励方式有晋升、荣誉、分发福利、职业发展等。由此可见,激励既包括物质激励,又包括精神激励。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大培训科研管理人员的力度,以大大提升其综合素质,对其知识结构与观念进行更新。条件允许状况下,可专项审批及申报科研管理项目,且对科研文章的撰写加以组织。通过研讨会形式,为科研管理人员交流、沟通提供平台。激励政策的建立,为持续发展的高校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对高校所有组织管理体系具有促进、健全、推动和建立作用。为保证高校长远发展,须对管理机制加以建立及完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有组织的完善及配合催生出科研管理工作,其对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保证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