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10:10:22
序论:在您撰写赏识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有医德,当演员的有艺德,做教师的有师德。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天来的师德专题培训,更加强对自己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从教水平。
尤其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方面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赏识教育。赏识-成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应该说,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是一剂良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缺乏赏识、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但对于赏识的“度”的问题,我想谈一些比较粗略的看法。大批父母以“赏识”为圣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在学校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的根基。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首先,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换句话说,“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幻梦,而不愿去面对现实。这还不单单是我们常说的“被表扬冲昏了头脑”,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可能是让潜能永远成为潜能,他不愿意尝试着去使之成为现实。为什么?因为恐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当自己真的在别人心目中显得“更聪明”之后,我们又盼望
保持住这种良好的感觉,我们会惧怕做事,因为它可能打破这个美丽的肥皂泡。在一部最近火热的韩国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细节:男主角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绝对不要夸奖你的孩子聪明,要是那样,他们就永远不会学习。
其次,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而这又埋下了一种危机:如果一味用赏识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原本,赏识孩子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可后来却转变成孩子努力是为了获得大人的赏识。他们奔跑不是为了前面的目标,而是为了身后拉拉队的喝彩;父母、教师当然乐于充当孩子的拉拉队,但问题在于,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发现,身后的拉拉队已消失不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有信心和动力跑下去吗?
危险在于:许多孩子已经养成了因为表现良好就期待奖赏和刺激的习惯,他们念念不忘表扬,因为做好了一件事情而想得到金色的五角星,父母的夸奖或者金钱奖励。在整个童年以及少年时代,他们或许会是父母、老师心目中的宠儿,但一旦长成,成人的赏识失去作用,他们便或多或少地感觉失落,他们没有学会从自己的行为本身获得满足和动力,他们没有学会自己为自己加油。
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方,“赏识”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它的确可以让人精神一振,力量倍增,但如果使用不当,它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害的。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而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在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今天,赏识教育是实现自身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校园的细胞工程,更是提高师生责任心和爱心意识的一剂良药。2011年我校进行过赏识教育尝试性试验,通过教师理论学习,行为引导,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针对学生的“闪光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写“赏识卡”,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学生、家长也都能积极参与,满意度很高。回顾和总结了以往经验教训,就如何将赏识教育向更高更深的层面发展,特提出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宗旨,以创建“和谐校园”工程和学校常规教学为途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通过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培养学生正确地赏识自己和他人,树立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快乐成长。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我校的每个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进步、成长。提高师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品质,努力形成“赏识激励”的特色校园文化。
三、实施对象:
本校所有在校学生
四、实施人员:
全体教师,建议家长也参与进来
五、具体程序:
1、成立领导机构:赏识教育特色领导小组
组长:金新妮
副组长:陶遵君 孙亚敏
成员:全体教师
2、宣传发动,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学习本方案。
3、开展赏识教育专题讨论。
4、 在教师中征集赏识教育鼓励语言,制定课堂评价赏识激励语言及赏识课堂忌语。
5、采用赏识卡、语言激励、评价激励等方式。重在理念,形式不拘一格。
6、组织教师写好“赏识教育课堂雨露”及赏识教育反思。
7、鼓励教师在学生的评价报告书中写好赏识教育评语。
8、开展“拥抱赏识,远离抱怨”紫手环行动。
8、举行赏识教育经验交流会。
9、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方案,做好下一步工作计划。
六、对策与措施:
1、组织学习,形成对赏识教育的共识
本学期将把有关赏识教育的理论学习纳入业务学习的内容,德育处将搜集有关赏识教育的内涵、意义、理论依据,以及现有的他人对赏识教育的成功研究成果,利用周四培训学习的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从而使全体教师对赏识教育能有一个正确充分的认识。
2、赏识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统一
每个人都需要赏识,喜欢被赞美被肯定,由此生活而变得积极,学生更亦如此。尤其是后进生由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常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斥责。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因此,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迫切需要被认同,被赏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帮助后进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学校进行研究实施的重要课题。这对于成长中的后进生来说是至关重要且不容忽视的。
学校此次开展“赏识教育”,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热情,形成内聚力,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
3、赏识教育要因材施教
实施“赏识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蕴藏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呈现着独一无二的性格。因此,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此通过种种途径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对学生的教育能更有针对性。
对于班内的一些后进生,尤其要多加以关注,多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在适当赏识的同时还要多提新要求,使其改掉不良习惯。
4、将赏识教育深入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是最有效的。在课堂上提倡要善用多用精彩的课堂用语,时刻提醒自己不说带有侮辱性的伤害学生自尊和自信的话。教师的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语,多用鼓励性的话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就要坚信学生是聪明的,永远鼓励学生,从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学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学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态度要宽容,语气要和蔼,批评时不大声指责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充满尊重、信任,也许他们更懂得自爱和自信。所以本学期我们在课堂中实施《赏识课堂激励语言及忌语条款》评价要求:学校制定了激励语言120条和忌语60条。要求每位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在一堂课中至少使用四五句激励性评价语言,不得出现有损学生人格的污辱性语言,尤其是条款中规定的忌语60条。如发现教师出现类似忌语,将在课堂综合评价中扣除相应的分数。反之激励性评价语言没有达到要求也要相应扣分。(附:赏识课堂激励评价语言及忌语条款)
5、将赏识教育融入日常细节之中
赏识教育不应该是刻意的,而应该是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自然而贴心的。赏识他人除了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之外,一个温柔、慈爱的动作,也是一种赏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疼爱地抚摸一下他的头,高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友好地轻拍一下他的肩或背。一个饱含爱意、赞许的眼神,也是一种赏识,当孩子在课堂上有一个精彩的发言,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投以赞许的目光。一个和蔼可亲的微笑,也是一种赏识,当孩子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时,我们的微笑会让孩子的心田感到无比的温暖……我们要让教师认识到赏识教育无处不在,要做一个有心人。继续开展“赏识卡集锦”和“每周一记”活动,赏识卡的操作跟上学期一样,班级每两周更换一次赏识卡,制作成“赏识卡集锦”,这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赏识。重点加入教师对学生能家长对孩子的赏识。操作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赏识5名学生,填写赏识卡赠送给学生。家长每月至少写一张赏识卡给孩子。这些项目均纳入教师考核和班级考核之中。德育处每周进行抽查,量化,打分。让学生在抒写赏识卡的活动中学会赏识他人,在每周的“发现”和“感谢”之中鞭策自我、提升自我。
6、开展“拥抱赏识,远离抱怨”紫手环行动
在全校教师中开展紫手环行动。做到不抱怨从我开始,将紫手环运动进行到底,让阳光积极心态照亮我们多彩的生活。紫手环运动目的是邀请每个参加的教师戴上紫手环以达到“三不目标”即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没安全感,没自信,而这些却一直都没发觉。自我检视一下:当我抱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时,背后的原因严重吗?作为教师对自我的要求要高,有时无意中流露出抱怨的情绪,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样的破坏性是巨大的,同时也会形成负面循环,所以要向铲除瘟疫一样,铲除我的抱怨情绪,时刻警醒自己。
7、注重赏识教育经验和成果的积累
将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地记录下来,可以是一个成功教育的案例,可以是实施过程中的一丝感触,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反思等等。只要是做的,都可以记下来,最后汇编成教师自己的“赏识教育手记”。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赏识教育经验座谈交流会,赏识教育随笔评比,优秀教育手记展评等。不断地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使我校对赏识教育的研究逐步走向成熟。
8、全面实施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赏识,作为一名教师还要能赏识自己的同事,赏识学生的家长。我们将利用队会、班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让学生也懂得如何去赏识他人,同学之间、同桌之间也要进行赏识。还将利用家长会和校报等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使广大的家长也能认识到赏识教育的意义,做到每天赏识孩子一次,以达到家长、老师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赏识学生就要坚信学生是聪明的,永远鼓励学生,从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经常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学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态度要宽容,语气要和蔼,批评时不大声指责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充满尊重、信任,也许他们更懂得自爱和自信。所以本学期我们在课堂中实施《赏识课堂激励语言及忌语条款》具体内容如下:
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1、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孩子的特点当优点;夸奖要适度,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幼儿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
2、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孩子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在大力推广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是必不可少。赏识教育要成为教师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摘要: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意者,平时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地位不高,自信心不足,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可以让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对自己成才充满渴望;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激励中职生逐步进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赏识教育 中职生 自信心 教育观念 恒心耐心
从二零零九年以来,国家对中职学校加大了政策扶持,凡是农业户口学生、城市低保学生等困难学生减免学费,雨露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到二零一三年的免除学费,给中职学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源,可以说,除了“3+2”学生有较低分数等条件限制外,小中专、大中专几乎没有成绩、年龄等入学门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职学校中中考成绩在400分以上的很少,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一届不如一届是不争的事实。课难上,班难管,如何上好课,成为中职教师共同免了的棘手问题,在这种形式下,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既会教好学生,也会教学困生。中职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是老师同学不待见的“差生”,批评打击是家常便饭,早已形成“橡皮脸”,所以批评教育已效果不佳,那么我们何不改变观念,用赏识教育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恢复自信,体验进步和成功的乐趣。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周弘运用赏识教育,把自己全聋的女儿,培养成“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全国自强模范”,取得一系列荣誉,成为一个成功案例,那么,我们四肢健全的学生,通过赏识教育,也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1 赏识教育的益处
1.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几乎所有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心很严重。这时,他们更需要他人的帮助、安慰、认可。而有的老师为了给学生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手段,对学生进行狠狠的打击,这种教育方法表面上让学生被迫“低头认罪”,另一方面的不良后果是: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破罐子破摔”。此时如果老师能及时采取宽容的心态,正视学生的错误和失败,给他们以安慰,分析失败的原因,这不仅能让赏识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甚至成为好朋友,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老师的激励,奋发向上。
1.2赏识教育能挖掘中职生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其能力水平
我们在肯定个别孩子智力超群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都相差无几,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这说明老师要懂得教育理念,懂得欣赏自己的学生,不能实行一刀切,要承认中职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学生的任何一个优点都要肯定,帮助其发展,学生的缺点要及时委婉的指出,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1.3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耐挫力
赏识教育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失败,勇于放手,让孩子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得到磨炼,老师给予其勇气和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通过一次次的尝试,逐布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使中职生能在失败中进行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
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必定能发现他们的优点,所有的孩子都有获得爱的权利,爱才是老师最美的语言。即使他们做了错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如果说父母对自己子女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
2 赏识教育的方法
2.1赏识教育从提高学生自信心开始
中职生大多成绩差在英语和数学上,理解能力弱,智力中等较多,所以学校对小中专和大中专学生课程设置上进行改动,不设数学和英语课,只保留了语文,其他开设有: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体育等课程,那么这些课程难吗?不难!关键是自己学不学,只要愿意学,都能学好。所以不管以前学习如何,那一页早已翻过去,现在我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你好好学习,遵守校级班规,那么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座的许多同学都会成为未来的
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让每个心灵都有梦想,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学习上进的动力。经过开学第一课的学动员,大多数学生都是信心满满,精气神十足。
2.2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恰当运用赏识教育
教师要把这些孩子看成是自己孩子,是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孩子。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了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这些都表明,赏识能使人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并能发掘人的潜能。因此我们要将每个学生都看做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而高兴,为他们取得的成绩而喝彩。虽然有的同学成绩不好,却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认同,当他们遵守纪律,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帮助其他同学时,都及时伸出自己的大拇指,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肯定,在每周的班会上对表现好的同学予以口头表彰,突出的同学给个棒棒糖、苹果、水笔等小物质奖励。
赏识学生要在每时每刻,因为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里坚信孩子的言行,宽容的允许失败,让这些“后进生”重新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如火山爆发一样势不可挡。
2.3和家长配合,共同做好赏识教育
众所周知,中职生整体素质较差,身上或多或少存有不良习气,在初中是学习上的困难户,是被抛弃的一群人,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很少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最容易自暴自弃。但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独立的人格,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大多数厌学、逃课的同学,成长和生活环境比较特殊,有的是单亲家庭,孩子在性格上有缺陷;有的是父母忙于生计,做生意等无暇照顾教育孩子,使得孩子不爱学习,所以闲暇时常以朋友的身份与这些孩子谈心,帮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学生也乐意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日常烦恼告诉班主任,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注,当他们在学习或是劳动纪律等方面有进步时,点点头,或是恰当表扬一下,使学生觉得自己还是有些优点,还可以做得更好,老师在关注自己,所以需要更加努力,才能不断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进步中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大力倡导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然而,时至今日,对赏识教育的纷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其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有必要对赏识教育给予理性地认识和反思。
一、正确认识赏识教育,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对事物作全面地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即坚持两点论。反之,一旦在思想方法上陷入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就会犯以偏概全,好走极端的错误,就难以明白事理,难以做好工作。
赏识教育不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还是一种方法手段,同样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赏识教育满足了受教育者尤其是一部分生理、心理上处于弱势的受教育者渴望被人理解、重视、尊重、关爱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能在一种宽容、温暖和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不顾及对象、场合、程度而到处滥用。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会贻害无穷。赏识教育也仅仅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并非拥有了这种方法就能使所有的孩子走向成功。“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显然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片面认识。水的载歌载舞,能使鹅卵石日臻完美,而锤的严击厉打,才能使铁百炼成钢。赏识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扬长避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成效。
二、恰当实施赏识教育,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企图用一种方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注定要失败的。对于教育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他们呈现出的问题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必须针对他们的差异而作出不同的回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儿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做到具体分析;二是针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本身做出具体分析。
就个性特点而言,对于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上进心强的学生,没有必要把表扬整天挂在嘴边,一个期望目标的提出就是一种激励,过多的夸奖反而会带给他们不必要的负担;而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书面式的交流称赞、及时的提醒和进步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会让他们感到更自在和乐于接受。而最需要赏识的恰恰是那部分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而表面上又似乎若无其事、满不在乎的学生,对于这些同学,教师要做的也不是动不动的就表扬夸奖,而是首先主动地全身心地去了解他们并在此基础上诚心诚意、发自内心地接纳他们,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理解、重视的过程,然后再不失时机地亮出他们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一些可取之处,一步步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融入到班级集体中。而这并非是一蹴而就、单靠几句表扬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教师长期的责任心、诚心、爱心、耐心的付出和大量的艰辛劳动来完成。
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棒、棒、你真棒!”“好极了!”“你的回答太精彩了!”“很有创意!”“老师为你骄傲和自豪!”乍一听到这样的表扬,很多学生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但久而久之,就有些“飘飘然不知所以了”,你棒我棒他也棒,到底谁棒?这也棒那也棒到底哪里棒?笼统、泛化的程序化赏识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迷惑和无所适从。所以,赏识必须针对学生所做的值得赏识的具体事情本身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具体有据,既要指出其优点所在,也要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指出努力的方向。这样,被赏识者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亮点,明确自己的欠缺,对自己有个正确的估价。周围的同学才能够心悦诚服,才能够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向上的氛围,被赏识者才能真正获得激励和信心。这样的赏识才是学生们健康成长,走向成功的助推器,才是学生们所真正需要的。
三、合理运用赏识教育,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由于客观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就必须把两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个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共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赏识教育”是南京周弘老师在教育女儿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提出的。他对自己的聋哑女儿周婷婷,通过表扬、激励手段开发她的潜能,最终创造了特殊教育的奇迹:16岁的周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21岁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到心理咨询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周弘老师把自己教育女儿的成功经验归纳为“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金钥匙。此后不久,赏识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范围内被大力推行。
毫无疑问,周弘老师对女儿的教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正是在这一成功特例的基础上,周老师根据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进一步归纳总结,提出了“赏识教育”。这遵循了由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秩序。追根求源,赏识教育也有其理论基础,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尊重需要。只有当人的最本质的需要得到满足,即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人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尽管如此,在推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每个教育工作者也必须冷静地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什么时候该夸?夸奖的程度如何?因为每个孩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不同的,具体需要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把每个学生比作一把锁,那么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企图用一把“金钥匙”去开所有的锁,那只能是机械的、达不到目的的。所以,在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切不可生搬硬套。应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全面把握好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积极倡导赏识教育,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分析问题要善于把握主流,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做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也要做到统筹兼顾。即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在倡导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有些学校搞得轰轰烈烈,提出不要批评,不要惩罚。甚至有些教育管理者提出,批评和惩罚是教师最无能的表现。一时间,课堂上表扬、夸奖之声不绝于耳,即便是有些学生犯了明显的过错,有的老师也是轻描淡写地说上两句。殊不知,这些做法已经走向了赏识的反面,动辄表扬,泛泛夸奖,不但失去了赏识的积极作用,还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但听不起批评,经受不了挫折,还会产生做事情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盲目自满的毛病,甚至会导致有些学生难以辨明是非、美丑、善恶。过去我们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严师出高徒”,一味惩罚,动辄批评,一幅师道尊严的面孔,那是违背教学原则的,是片面的;而只有赞扬、夸奖,同样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我们倡导实施赏识教育,应该强调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多赞赏,多鼓励,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没有批评,没有惩戒。恰恰相反,对学生的批评和必要的惩戒不仅需要,而且必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学生的闪光之处,哪怕是细微的,也要大力表扬,而做了错事,犯了错误,理应批评,不能姑息。假如是很严重的错误,适当的惩戒会让犯错者吸取一个深刻的教训。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训告诉我,对学生既要赏识,也要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惩戒。其中的关键在于赏识要恰如其分,批评要方法得当,惩戒要讲求艺术。赏识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相加,刚柔相济。这才是符合辩证法的一种正确的教育观。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不是万能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学会理性地对其做出正确分析,善于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其精华,并不断完善创新,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育人风格,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育人氛围。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赏识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教育财富和精神财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赏识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认识赏识教育进课堂的重要性,并对音乐教育中的赏识教育作初步的探索,旨在遵循教育规律,活跃音乐课堂,培养具备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小学生。在新课改下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学生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鼓励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孩子的方法。”教育的责任就是要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一、赏识教育的意义
“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了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能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信任孩子是赏识教育的原则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怯懦的学生,他们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进行歌唱表演,甚至不敢抬头看老师一眼。孩子们既有脆弱心态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用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来激发他们。帮学生们树立自豪感,就要给学生力量,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更加自爱、更加自信、更加自强。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声音非常陌生,因为他们听到自己的声音是由耳骨传送的,与声波传送的有所差异。针对这点,我经常使用电脑对学生的歌声录音,让他们了解自己那美妙的音色,激发他们的演唱激情。
三、教师要用赏识性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首先要以发展的眼
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等赏识性的评价。其次,还要有一颗赏识之心,无论是成绩还是过错,都要用母爱去包容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使他们在赏识性评价中获得自信。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我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亲切的引导,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宽容同学的错误。而宽容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能愉悦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自身的价值。
四、让学生在赏识性评价中获得方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赏识性评价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活动,本质上是一次独创性很活的精神之旅,是一种从书面知识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因此,通过赏识评价来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必要。如何在赏识的同时进行引导,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同时学到学习方法?教师的巧妙引导显得特别重要。
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赏识”与“引导”融为一体,在激励的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也在老师的褒扬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赏识会让落后的孩子从黑暗中看到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赏识会让优秀的孩子喜出望外,备受鼓舞,充满自信。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争取更大成功的愿望。要让课堂评价的艺术,唤醒他们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花,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音乐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像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啬雨一样,不时地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每个学生的点滴精彩鼓掌,让每个孩子在音乐中自信地成长!
摘要:自我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怀有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其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而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不仅仅是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起点,也是新时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小学赏识教育视野下学困生的自我赏识,即在教育者的赏识教育下,让学困生认识自我,赏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据此,本文对学困生自我赏识在小学赏识教育中的意义和实施策略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赏识教育 自我赏识 学困生 实施策略
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需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教育理念。小学赏识教育视野下的自我赏识,即在教育者的赏识教育下,小学生认识自我,赏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小学中的学困生来说,学习中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容易形成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更甚者会出现自我放弃的学习态度。这些孩子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成人的尊重便成为这些学生的第一心理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们心理最高需要。
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可以通过成就动机训练来培养。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往往是追求成功而且不怕失败,竭尽全力争取好成绩。成就动机促使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件人们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三个:一个是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动机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表现为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一个是人对成功的期待,是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一个是成功的诱因值,即人在成功或失败时所体验的情感变化,表现为满足感。
从这一理论来说,学困生的成就动机强度是较弱的。如果能在这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学困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自我赏识改变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从心理上转变学困生,从而达到帮助学困生“脱困”的目的。
那怎样形成自我赏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多方面配合,形成自我赏识的实施途径。
(一)从教师的角度
1.带上赏识的眼光看孩子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既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又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的赏识对于孩子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其他学生对于学困生的看法,也影响学困生对自己的看法和肯定。因此,教师带上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赏识的途径。
首先,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不要为了赏识而赏识。过度的赏识,会导致学生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同时,教育者应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学生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学生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学生、任性的学生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的赏识要富有感情。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应该是师爱的自然流露,真诚、亲切地用自己的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2.给与积极肯定的有效评价
有效的评价应是积极恰当的评价。学生普遍存在很强的表现欲望,而学困生由于学习上得不到成功的体验,所以积极的评价更能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对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励他们不断进取,持之以恒的激励能促进成功。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发展的眼光,以纵向比较的方式,努力发现学困生个体的进步和长处,才能充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在“评价”中获得信心,获得自信,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二)从学生的角度
1.心理暗示
通过阅读故事、案例等材料,让学困生了解消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直接导致学业的落后;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利用榜样原则,介绍通过树立信心、提高自信,最后到达进步和成功目的的示例。
2.操作练习
除了知识上要了解自我赏识之外,很重要的是每天对它的练习。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练习:准备好纸笔,写下至少七件你对你自己赏识的事情,每星期做这个至少三次。久而久之,实验者写下的对自己赏识的事开始成为被人赏识的闪光点。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当你写下自己的优点时,你就会时刻关注这个优点是否发挥出来,是否让别人关注到,如果这个优点都无法让自己欣赏时,实验者就会更努力地做好,力争得到别人的赞同。一旦坚持一周以上,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自然而然地,也成为别人的欣赏点。自我欣赏要发挥其作用,势必也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练习。
(三)从家长的角度
家长作为孩子的直接引导者和教育者,应当为孩子创造自我赏识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赏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多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正确的行为和进步。首先,不要总是带着批判的眼神看孩子,多发掘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其次,在话语上多带上鼓励和赞扬的色彩。对孩子表扬的话语也不要单方面的“你”怎么怎么,可以适当地换成“我”如何如何。比如:“你今天这么用功,我真为你感到骄傲。”稍作改动:“你今天这么用功,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引起孩子对自我的肯定,逐渐提高对自己的信心和动力。
家长还要鼓励孩子自己表扬自己。我们可以从早到晚告诉孩子我们是多么为他们骄傲,但孩子们迟早总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帮助他们的一个简单办法是指出他们做得正确的事,然后提醒他们从内心承认自己。比如,你的孩子在做了一件错事后主动承认错误,这时,你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件了不起的事’。”你可以教孩子玩一个自己跟自己谈心的游戏:让孩子自己给自己起一个名字,一个爱称,并且在心里这么称呼自己。这可以是一个显赫的头衔,比如“××总统”,也可以是一个甜甜的昵称。告诉孩子,当他们感觉疲倦、烦躁、懒惰的时候,就自己对自己说话:“来吧,小机灵鬼,只剩最后一道题了,我们一起把它做完吧,我知道你一定行!”告诉孩子,当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他们都应该在心里赞赏自己:“哦,我知道你已经做了你应该做的,而且做得不错。我知道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自我赏识不仅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诚如某位学者说的“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只要他们在自我赏识的过程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快乐的心态,在幸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不就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最大的期望吗?
【摘要】赏识教育是我国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经过了20多年的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所摸索、创造、总结出来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推广。
【关键词】赏识教育 中生学 教育模式
赏识教育是我国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经过了20多年的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所摸索、创造、总结出来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推广。
什么是赏识教育呢?所谓赏识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又叫激励教育)是指在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善于捕捉、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优点长处)加以不断地赞扬、鼓励,使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善于引导、先扬后抑,使其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从而醒悟,内心产生一种改正错误,要求进步的愿望的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教育方法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缺点一味地批评、指责,不问任何情由,不给犯错学生申辩机会。有时甚至用学生的某些缺点、错误掩盖、抹杀学生的优点、长处。
赏识教育在今天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赏识教育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当前我国实施的的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中,通过推行赏识教育,不断激发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赏识自己,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的变为“我要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勤学、团结、守纪、拼搏的良好学风,有利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2)赏识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素质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要求在现代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学生的具体实际复杂多变。教育、教学方法不应是单一的。而应该是灵活多样,不断变化的。如何才能在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就要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中,通过推行赏识教育,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长处,不断地加以赏识、激励、引导,使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学生内在的强烈追求知识的欲望,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使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发出来,从而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要求,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了赏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3)赏识教育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赏识教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一种情感教育,它在教育学生时,主要从关心、爱护、挽救、帮助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激励学生不断发扬优点长处,学会赏识自己,使学生不断奋发向上。对学生偶然出现的缺点、错误,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指责,而是站在同情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通过谈话,拉家常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诱导学生深刻地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及危害,并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委婉的批评,使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深刻自我反省,深受教育,并主动自觉地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既能使学生容易改正错误,接受老师的教育,搞好师生关系,又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思想方面,对中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一个班集体是由不同的思想认识、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知识层次组成的复杂的人群集合体。每个学生的目的、愿望和动.机都不同。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性格特点、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家庭背景等具体情况,根据教师所掌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因为一个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只有正确的思想指引,行动才会向正确方向前进。理想是学习的强大动力,纪律是学习的重要保证。一个人有了远大理想和守纪的自觉性,才会有学习上的不断进步。那么如何在思想方面对中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呢?它主要是通过运用赏识教育,从思想上使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优点、长处)。既要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又要学会赏识自己,发扬自己的优点、长处,充分地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可以学好,每个人都可以成才,激发每个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要求学习进步的愿望、动机、不断克服思想上消极因素,发扬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的劣势,并在学生思想取得进步时,及时地给予赞赏、鼓励,使学生不断发掘潜能,自觉地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勤学、守纪、拼搏的良好学风。并在班集体中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人人为构建和谐良好的班集体而多作贡献!
我所任教的初一(4)班原来是一个学风差、纪律差、成绩差的班。早读、晚读不是读书声,而是讲话声、嘻笑声,比市场还热闹。针对这种现象,我通过搜集一些典型的教育材料,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全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触动和心灵上的共鸣,自觉纠正思想偏差和错误认识,在内心深处产生一股追求知识,刻苦成才的强烈欲望,并化为一种自觉学习的行动。
二、在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在一个班集体中,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的不同影响,导致
学生在学习进步方面的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学习进步快,有的学生学习进步慢,甚至退步。面对这种状况,教师怎样从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全班学生学习进步、学得更好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深入了解、分析学生学习不同情况,找出学生学习进步或退步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采取灵活不同的对策,通过运用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差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据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等等。每个人的智力因素(即智商)的差别是很小的,并不是说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比成绩差、进步慢的学生聪明很多,爱迪生曾经说过:“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其实,学习的进步、事业成功,除了智力因素、勤奋拼搏外,还包括科学的学习方法(或工作方法)。只要我们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拼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能够在学习上不断进步的,每个人都能够刻苦成才。当学生在学习上经过自身努力,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地予以赞赏、鼓励,以使学生在学习上不断发奋努力,不断取得进步,从而使中下层学生摆脱自卑的阴影,增强学好的信心和勇气,不断转变学习
态度,不断追求学习进步。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全班的教学质量。
三、在行为方面,对中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一个班集体中,中下层学生占大多数,这部分学生(尤其是下层学生)在行为方面经常容易犯错误。如对学习不重视、不认真、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上课不专心、懒动脑、讲话、开小差、不做笔记,有的学生甚至破坏公物,打架闹事。对这些错误行为如不及时教育、引导、制止,势必影响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为了有效制止这些错误行为,就要从学生的错误行为入手,分析并找出产生错误行为的原因。通过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委婉批评,用其正确行为引导其错误行为,指出其行为错误之处,鼓励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并在他们改正错误方面取得进步时,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激励,促使他们不断地改正错误、争取各方面进步。
总之,赏识教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方法之一,作为一门高深的教育艺术,正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接受、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赏识教育一定会在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结出累累的硕果,必将会引领素质教育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新课改给师生新的机遇,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从教材形式都具有现实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学生也盼望在这次改革中他们能摆脱以往枯燥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下作业。的确在上课形式上有了大大改观,上课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良好局势开始。但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下,师生还是关心评价的标准——分数。另外历史与社会课有原来认为的老师上课划划,学生下课背背,到半开半闭卷考试,以及到现在的全开卷考试。随着考试形式的变化,试题的开放度大大增加,平时只认真钻课本的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而平时爱看课外书的同学的成绩却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因是开卷考试要求的知识面宽了,相对来讲难度也就增加了。历史与社会课的地位在初中五门功课中的地位也每况逾下。学校不重视了,其他老师也认为这门功课没必要和其他功课一样花大时间学习。只要课堂上听听即可。家长认为考试都可以看书了,还有什么好学的。对这门功课的工作不给予支持,如果有的学生语、数、外、科学作业没做好或成绩没考好,家长马上会与任课老师联系。但如果是历史与社会这门功课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任课教师与家长联系,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由于来自各个方面的原因致使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这门学科,考试时成绩差,最终导致厌学。另外新课改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这样学生学习时需要的时间增多,作业量大也使学生厌学。
一、课堂是赏识教育实施的主阵地
你的心中有学生,学生的心中就有你。在课堂上,我常常会发自内心地表扬、鼓励学生:“你的观点有创意”,“你的回答很精彩”。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赞美的话语对待学生,才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才会亲近你、佩服你,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爱。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
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新课程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施。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作业是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业也是我和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我细心察觉某些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会写在作业本上。“今天你的作业做的真好!very good!”;“帅气的你今天上课表现很好,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将来能成大器的人”。有的同学作业不做就交上来,我不去找这个同学,而是在他(她)的作业本上写上:“你今天按时教作业表现很好,但你昨天的作业没做完,老师知道你一定是来不及或有什么原因耽误了,老师相信你会找时间补上的。”等下次你批作业时你会发现,他(她)把上次作业全补好,并且这次的作业做的非常好。上课时你细心观察厌学学生的上课状态,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会在作业本上写上“今天老师发现你上课很认真,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作业做的很好,这证明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如果能坚持的话,明天会更好”。等你第二天上课时你会发现受到表扬的同学听课特别认真。我会不间断的表扬那些厌学学生,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老师能坚持,对自己和学生的帮助很大。学生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作业本上。有的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上“老师,这题我看不懂”。我会在题目旁边写上解题思路和鼓励的话语。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厌学有了很大改观,更重要的是学生相信老师。有的学生作业没完成,他会在作业本上写着“老师,今天的作业我来不及了,我下次会补上。”我在作业本上回复:“老师相信你。”
三、多媒体是实施赏识教育的现代手段
现在的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网络、拥有通信工具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利用好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积极的引导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在获取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家长和教师不妨用在网上聊天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关怀无处不在,从而和孩子们的心灵拉近距离。因此我会把自己的网名和qq号给学生,上网时我会给学生天南地北的聊。告诉他们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引导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今后要走的路。网络是个虚幻的世界,学生愿意向陌生人倾诉,在网络上可以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梦想。而把精神寄托在网络上的人,多是现实生活中失意的人。在青少年中就表现为那些厌学的学生或成绩较差的学生。现实中不能满足对成功的渴求,在网络上会通过成功来满足自己心灵上的空缺。
运用赏识教育改变厌学学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并且受外界的影响,厌学学生的变化,也时有反复。因此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美丽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
摘要:一直以来,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英语学习是以应试为主,为了应付各种笔试英语考试,在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教授更多的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能运用英语流畅地进行交流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哑巴”英语已越来越成为学习英语最大障碍。而英语交际能力现在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一项社会生活必备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紧要,赏识教育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地位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关键词:赏识教育 英语口语 激励
1 赏识教育的内涵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一种教育。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待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都足以改变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其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内心的上进意识,进而由进步动机付诸行动。从而使他们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所学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与交流。
2 赏识教育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2.1 用赏识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用激励的办法让学生敢于开口,有兴趣并敢于进行口语训练,这是学生学好英语口语的关键所在。
2.2 用赏识教育以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的智慧都相差不多,但最后的成就却大相径庭。这说明老师要懂得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高职学生在普高和职高时,培养英语的“笔头”应付能力,而口语的训练是少之又少,使“口头”和“笔头”不能达成一致。其实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强的“笔头”表达能力,却无法将其转换成口头表达,原因在于英语口头表达有心理障碍。教师在赏识教育的引导和鼓励下,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后进生要鼓励,好学生要表扬。赏识让学生在主观能动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天分,使英语口语每天都逐步提高,越说越敢说,越练越有兴趣。
3 赏识教育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施
目前,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以修养和人格魅力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水平,需要长期地培养和熏陶,其教育本身就贯穿于他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因此在这种教育中,尤为重视的是情感陶冶。因而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知识传授,而是以心理气氛的形成为准绳。
3.1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化学生
情感是沟通师生心理交流的纽带,在教学中要充分应用自己的情感去引发、诱导后进生的情感潜势,以独特、深厚而有个性的真情来感染他们。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作为实施赏识教育的入口。因此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流利地英语口语,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精心准备教学,为学生做标准化的示范。并且尊重学生,激励并感化学生,为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打好基础。
3.2 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还是速度上都要照顾好各种层次的学生,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英语口语水平必然是不平衡的。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因人施教,将每个学生存在的潜能给予充分开发的机会。对待学生的课堂回答或发言,尽量多说“good”、“excellent”、“wonderful”等鼓励用语;如果遇到学生的发言不正确,作为教师不要一句“no”就将其否认,最好说“good idea,but i don’tagree with you,in my opinion...”,尤其是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应在课堂上多给予关注,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导其进行回答,增强其自信心。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对话中的主要句型,自编新的对话,即兴表演;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主要句型,并表演对话;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掌握主要句型,能够朗读对话即可。这样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标,能够让他们都能达到一定的目标,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3.3 赏识教育要把握好度。
对于学生,他们渴望从教师那里得到关注和赞美,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此时教师的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有一个适度的范围,因此教师的赏识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当学生英语口语取得进步时,往往会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所以教师要多用肯定性和鼓励性语言,像“你真棒!”“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也许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固教师应该适时、适地、适人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对于尖子学生,应该在表扬的同时进行适当提醒,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鼓励探索未知;对于中等生,应该在表扬的同时,鼓励向尖子生靠拢;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应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都予以肯定与鼓励,让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尊重与关爱,帮助其恢复学习自信,提高英语能力。当然不能对不同的情况都用相同的表扬,比如有的教师对学生回应均是一句“excellent”,这样让学生感觉不到差异,消除了其积极性。
4 教学成效
笔者发现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上质的飞跃,自信心的提高,英语口语成绩自然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赏识的语言和行动如温暖的阳光,融解人心中的冰山,给人们注入无穷的力量。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赏识教育,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形成“我要学”的心理状态,明白奋斗的甘甜,在语言能力和整体素质上都得以提高。赏识教育如同阳光,在阳光下长大的孩子,心智一定是健康快乐的。
【摘 要】: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是给学生一份信任、尊重和理解,与他们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沟通,让每个学生充分受到尊重和欣赏,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关键词】:和谐 学习兴趣 凝聚力
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啦.班干不得力啦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全国闻名的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因此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秉承洋思的理念,而不是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二流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思想品德等方面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更适合我们这些学生?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积累,我认为可以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而赏识教育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是给学生一份信任、尊重和理解,与他们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沟通,让每个学生充分受到尊重和欣赏,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的一种教育方法,它能够全面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一、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和谐班级的人际关系
据调查统计:中学生中要求被人理解、关心和尊重的占调查对象的82.4%,这说明了中学生需要尊重的强烈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自卑感和失落感,赏识教育正好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苗都会茁壮起来。为此,我非常注意学生的发展情况。哪怕只有微小的一丝进步,我也会大力表扬。考虑到孩子们最愿意把自己获得表扬的情况告诉家长,以再次获得家长的鼓励,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双重动力。于是,我除了注重口头表扬之外,还精心设计了各类漂亮、精美的喜报,有“学习进步的”,有“纪律进步的”,有“回答问题进步的”......只要发现哪个学生稍稍有进步,就当众发给他喜报。但当他看到别人获得喜报时,眼里也会露出羡慕的神情,也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可是他属于“只有三分钟热度”的特点,一转眼就又不能自控了。眼看着别的同学都拿到了喜报,我也替他着了急。于是就单独找到他,对他说:“刘闯,你的字越来越好,作业进步也很大,这些老师都看到了。我认为你可以获得学习进步的喜报。老师已经给你写好了,就等班会课时发给你。但是我更希望你能获得纪律进步的喜报,那样我会更替你高兴的。你有信心获得吗?”刘闯非常激动,不住地点着头。果然,那几天,他在课上课下的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把“学习喜报”放回“档案袋”时,我看到了他妈妈写来的意见:“刘闯获得喜报后太兴奋了,并且一再表示一定能得到纪律进步的喜报。这几天,他在家表现得也非常好了。谢谢老师给予了他自信的火花。”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刘闯已经获得了纪律进步的喜报。
实践证明,在老师的赏识中,每一位学生在高兴、激动之余,都会加倍的努力,都会不断的进步。
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孔子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由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个别甚至品德、操行也有问题。这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失败和责怪声中,家庭、社会对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见和歧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已降到了冰点。赏识教育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
几年前任教初一(1)班语文的时候,班里有位淘气的男同学,各科成绩都较差,别人经常挖苦、批评他,并当面预言他将来肯定没出息。然而,一句赏识的话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一次语文测验,由于该同学做了一道全班只有他答案正确的题目,在语文课上,我表扬了他一句:“××同学是我们班的佼佼者......”就是老师这一句不经意的表扬,激发了那位同学的学习兴趣。后来,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了学校的语文尖子,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市重点高中录取。
因此,我们有必要赏识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有时哪怕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或一个大拇指,都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坚持以正强化为主:表扬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愉快,受到鼓舞。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正确行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学习兴趣。
三、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上次的年级组拔河比赛,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周弘说得好:“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全面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摘要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能在教学当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的包袱,学好语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赏识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一切教学实施都要从学生出发,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
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
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关爱和尊重——赏识之灵魂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他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似乎怕见到春天的阳光,让人瞧着好心痛!下课的时候,只要一走进教室,总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时间久了,其他同学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
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好近、好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二、理性的激励——赏识之原则
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不需要付出努力,垂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去珍惜呢?对于孩子而言,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而且还会导致他们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这样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会让优等生觉得教师在敷衍,让学困生觉得这是教师在迁就。因而,在学生的心中也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感受到的不仅不会是尊重,反而会是虚情假意。
可见,赏识不应该是泛滥的洪水,而应该是鲜活的溪流,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一)精当的指导性 教师的赏识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不能盲目、随意。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评判”,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估计,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常听教师说“你很可爱”“我很喜欢你”,诸如此类的“赏识”语句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没有让学生明白“你什么地方做得好,让人感觉很可爱,值得我喜欢”,学生也许会感到高兴,但绝对茫然。因此,这种赏识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力。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赞扬学生时只是说“读得很好,再接着读下一段”,如能换成“你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果能放慢语速,尤其是读第二句话时语气舒缓一些,就更好了”这样细致的、针对性强的评价,不仅会使学生了解自己朗读的优点和不足,还会让他们感到一种受关怀后的温暖。
(二)强烈的启迪性
赏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赏识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到兴奋,更应该给他们以启迪。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用水晶比喻小弟弟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的评价“比喻恰当贴切”,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比喻”。学生回答说:“小弟弟的眼睛是透明的,用水晶可以表现出小弟弟的眼睛亮。”这个回答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教师没有急于作评价,而是又问:“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这样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悟出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小弟弟心灵的纯洁与可贵。
三、科学化的艺术——赏识之情韵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还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赏识教学需要以艺术化的态度去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
(一)春风微雨,不着痕迹
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一份温情与爱意。
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记得有一次,我抽查了班里一位柔弱的小女孩背诵课文,她腼腆地站起来,如临大敌,结结巴巴地背了两句便停了下来,怯生生地望着我不知所措。我微笑着走过去,柔声地对她说:“别紧张,好吗?再想想,需要我给你提示一下吗?”她望着我充满信赖的眼光,咬了咬嘴唇,坚定地摇了摇头,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居然很顺利地完成了背诵任务。我又微笑着回到了讲台,这时教室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小女孩的眼里已噙满了泪花,她流露出了感激的眼神。有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她从此再也没有胆怯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之于学生的这份绵绵的爱意,这份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
(二)惩罚有方,批评有度
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总之,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无形生命的支柱。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却在不经意间磨损了学生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自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那么,赏识教育对学生自我认识会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呢?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去找回自尊和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对赏识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的大量的出现,对于他们的教育就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而,赏识教育体现的就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就此,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浅谈一下自己对此的看法。
一、“赏识”和“批评”的认识
首先赏识和批评,就象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每个孩子都有让他人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就有让他人可批评之处。但现在有些老师、家长对赏识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现象。也有些老师,手里握着赏识和批评两种武器,却戴着“惟分是举”的有色眼镜,用的是“变脸”教育法。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笑脸赏识;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板脸批评;对学习中不溜的学生,表情平淡,既不赏识也不批评。作为老师就应该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缺点,该赏识则赏识,该批评就批评,不应戴着“有色眼镜”进入教室。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让别人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让别人可批评之处。正确地赏识,可以给予他们以极大的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他们进步。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积极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指出他们的缺点,该赏识则赏识,该批评就批评,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挖掘他们多方面的潜能。
二、赏识则鼓励、信任和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中,我们常常对有些学生是“恨铁不成钢”。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忽略了一点:这些学生其实更期待鼓励和赞扬,他们其实更渴望上进。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对他们有一个积极的认识。“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每个人身上也都有闪光点”,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去鼓励他们,给于他们一个美好的目标,并给予他们极大的信任和期待,我相信他们会对自己更有自信。
其实,在班级中我们有些学生虽然学习不怎么样,但他的人缘非常好,源于他热爱班集体,乐于帮助他人,而且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让同学们感觉他们就像大哥哥、大姐姐,非常信任。我觉得这样的学生更期待别人的赏识,只要我们给予他们一些自信,给予他们一些信任和鼓励,就会很乐意去展示自己,上进的动力更大。
三、赏识则“两勤”
大家在一起常常说“不怕学生学不好,而是怕他们不学。”是呀,只要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学就是好学生。如何让孩子们主动地自觉地去学呢?作为老师首先要“嘴勤”。只要孩子们有一丁点的进步,我们就应该积极的给予肯定,如使用一些鼓励性语言:“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好听!”“你今天的作业非常及时,字真漂亮!”“你走路的姿势真美!”……我觉得这些“一丁点的进步”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其次,要眼勤。作为老师就应该拥有一双善洞察的慧眼,时时、事事去捕捉学生的点滴变化,不怕麻烦及时的给予对错的指出或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无处不在,其奥秘就是让孩子们拥有“悟心”,在不知不觉中去推掉压在身上自卑的巨石,让他们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就会形成一个崭新的面貌。这是我们老师都所期待的,所以说,“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可以说,赏识教育就是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带动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对而言的是抱怨教育,他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开始重新给自己定位,我开始用看待朋友、同事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孩子们。我告诫自己一条定律,只要是自己想要开口批评学生,一定要等上五秒钟,这五秒钟的时间我要让自己静心来好好想一想,我这个话应不应该说,应该怎样去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后,我逐步把自己在赏识教育上的理解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我深深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总之,赏识是一种认识和欣赏,是一种理解和信任,更是一种激励。它是在差异和尊重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良性的教育方式;是帮助孩子获得自信;是让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动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够真正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让孩子心灵的苗圃普照阳光,景色宜人,张扬个性,挖掘潜能,茁壮成长。
论文关键词: 幼师生 赏识教育 行为管理
论文摘要: 本文作者针对目前幼师生的心理素质特点,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实践,分析了幼师自卑的心理原因,结合赏识教育的有关理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能对幼师教师有所帮助。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中教育越来越受到青睐,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上高中。以我的母校安阳市内黄一中为例,我是1996年上的高中,当时一届是六个教学班,一个班70个人。现在一届是20个教学班,一个班80个人。学生人数增加了三倍,现在上大学已不是什么难事。而幼师正处在一个被冷落的角落,幼师的生源数量在急剧下降,幼师生的程度差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在幼师中专学校女生占绝大多数(97.4%)[1],她们一贯是不被老师关注、喜欢和表扬的,她们的学习、行为等各方面均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造成了她们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是心理群体不健康的表现之一。而处在群体学习、生活中的青年学生则属于高发群,其中,幼师生又是重灾区。[2]所以,加强对幼师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针对目前幼师生的心理素质特点,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认为,对幼师生自信心的培养首先要了解其自卑的心理原因,再结合赏识教育的有关理论来施以措施,以促使她们健康成长。
一、幼师生自卑的心理原因
1.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好,处在经常被批评的状态中。
来幼师上学的学生许多都是学习成绩差、上高中没有希望的。她们在学校经常被老师批评、责骂,在家里也经常被家长训斥。幼师生的受暗示性很强,长期的批评使她们在内心深处就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面对新的环境她们没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而是继续逃避现实,得过且过,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旷课、迟到。这又会使得师生关系不良,继续招来老师的惩罚,而惩罚又会造成她们深深的自责。
2.自身行为习惯不良,缺乏自制力。
幼师生程度差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而且表现在行为的方方面面。她们做事情没有耐心,没有恒心。她们觉得自己的基础差,所以有时也想好好学习,但一遇到困难就不想努力,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不愿坚持到底。她们做事情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自己从来就没有对自己负责过,作业不按时上交,做操迟到,打扫卫生不干净。总之,她们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干净利落地马上做完,而是得过且过,能拖多长时间就拖多长时间。以作业为例,我教的心理健康课平时成绩是五十分,作业就占三十分,但是一个班总有十几个同学就不按时交作业,我催了数次他们都无动于衷。这种拖拖拉拉的性格使她们总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完成,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于是加重了自卑心理。她们的自制力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见别人玩,我也玩”“见别人旷课,我也旷课”“见别人谈恋爱,我也谈恋爱”,整天处在随波逐流的状态中,荒废学业,自我麻木。
3.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
其实幼师生自卑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确切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初中时,考高中是她们唯一的目标。但是,到了幼师她们一下子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自己学习为了什么,很多同学觉得只要能拿到毕业证就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减弱了很多。据我带的09级秋季班和10级春季班学生就“你的学习动机”问题的调查,40%的学生回答“好的工作”,40%的学生目标不明确,20%的学生是听爸妈或老师的意见。另据调查,幼师生学习勤奋程度同初中相比,自认为有所提高的占5%,差不多的占30%,有所下降的占40%,大大下降的占25%;学习积极主动的占15%,一般能完成学业但学习比较被动的占33%,对学业采取应付态度的占40%,不能完成学业,学习放任的占12%,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二、利用赏识教育提高幼师生自信心的方法
1.确立奋斗目标,摆脱茫然。
幼儿师范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学幼师被认为是没有多大前途的。其实不然,历史证明,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极为重要,俗语云:“三岁定终身”,虽说这有些偏颇,但却是很有道理的。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主要以女性教育者为主,负责教育学龄前儿童也就是幼儿。幼儿教师主要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记得有一个很有成就的学者,当人们问他:你的成功主要是受哪位老师的影响时,他说幼儿园的老师。可见幼儿时的教育可能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我们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同志在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了“重视学前教育”。所以,学幼师是很有前途的,是大有作为的。“1300名研究生应聘卖猪肉”事件的背后,透视出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而幼师毕业生就业形势却一片大好。我校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所以幼师生应相信自己的选择,在入学之初就确立奋斗目标。而教师应懂得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赏识,真诚地相信她们能发挥自身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帮助学生尽快走出“读幼师没前途”的观念的误区。
2.相信学生,帮助她们找回自信。
从整体上看我们对学生的赏识不是太多,而是不足;对学习好的孩子赏识多,对学习差的孩子赏识太少。幼师生以前在家里、在学校经常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自信心已严重受挫,到了新的学校因行为不良受到老师的批评就更容易破罐子破摔。赏识教育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善待学生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优点和长处。[3]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摆脱学生行为的消极影响,对学生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要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她们找回自信。我以前带的0715班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常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我曾多次对她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任课老师也都对她不满意。后来,在改选班长时很多同学都选她当班长,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的态度把班级交给了她。没想到自从她当了班长以后,班里各方面的情况好了很多,而她也不旷课了,学习成绩大有提高。照她的话说是老师看得起我,我当然要表现好点给老师看。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是老师的信任帮助她找回了自信。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她们有自己的优点,相信她们都能成才。
3.加强行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
学习的压力、成长的困惑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幼师生感到茫然,感到无所适从。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就会出现自我逃避、松散不羁的状态。她们出现了很多行为上的问题,如迟到、早退、旷课等。教师应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她们进行行为上的约束,让她们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如我校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书面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和作业。教师就可以利用平时成绩来控制约束学生的行为。谁旷课就按规定扣她的分数,这样做还是很有效果的。再者,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德育积分来达到对学生行为的控制。但行为控制只是表面的做法,我们应注意了解学生行为不良的深层次原因。如我在心理健康课上就了解到一些学生行为不良是因为自我厌恶或家庭的原因。只有了解了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我们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我们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她们多一点赏识和关注。赏识可以是一个微笑,可以是一个眼神,也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通过赏识激发学生奋进的内在动力,唤起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一个人一旦有了奋进的动力,就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
总之,我们应对幼师生的自卑心理进行客观的分析,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自信心教育,强化学生的目标定位、责任意识。要多赏识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她们在自信中找回自我。但任何事物都要有度,赏识教育也不例外。赏识并不意味着纵容,在适当的时候也要进行批评。一味表扬,会模糊孩子的认识,必要的批评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希望幼师生能在赏识教育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升华。
摘要:
赏识教育是与训斥教育相对的,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产生积极进取的动力,让学生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赏识教育积极践行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满足学生内心的需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氛围;平台;激励语言
赏识教育,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肯定和赞美,并使学生在不断获得赏识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创新,逐步完善、超越自我。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采取怎样的途径和方式来将赏识教育有效应用其中呢?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谈几点个人粗浅的意见和见解。
一、积极创设赏识教育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生通常不会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如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很少有学生主动举手、踊跃发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关,还与学生有着自卑、害羞心理有关,他们害怕一旦说错就会受到别人的嘲讽、讥笑,因为不敢轻易发表个人的想法与见解,语文效果自然也达不到理想状态。鉴于这种情况,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努力创设一种赏识教育氛围,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大家对自己的态度是激励的而非嘲笑的,感受到被赏识的愉悦感和兴奋感,进而在日后语文学习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并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例如,在课堂上,当我们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用期待的眼神望向班里学生,让学生知道我们希望与他们进行积极交流互动,希望听到他们的意见想法,从而让学生知道,我们对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关注的。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要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欣赏和肯定,让他们因此感受到鼓舞,产生身心上的愉悦感,如此,被赏识教育的氛围包围,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会变得热烈活跃,进而实现高效化的课堂教学。
二、为学生搭建赏识教育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我们就得为学生提供被赏识的机会,为学生搭建赏识教育的平台,即,让学生有机会得到赏识和赞美,体会到被肯定和鼓励的兴奋与愉悦感,进而对语文课程迸发更为高涨的学习热情,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并积极进取逐渐达到所制定的学习目标。比如,以《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必须爱护地球、珍爱地球,并明白应该以怎样的行动对待地球,于是,在这节课上,结合课文教学内容,我让学生讲述了自己在平时是否真正做到了爱护地球,如果有,实际行动是怎样的,于是,学生纷纷开始发言:“我从不乱扔垃圾,在大街上看到有随意丢垃圾的人,我会明确地告诉他们这种行为是不对,应该爱护环境”“我也是,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对学生各种保护地球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和赞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行为是十分正确的,尝到被鼓励和赞美的甜头,学生在老师这里得到欣赏和肯定之后,在日后会继续将珍爱地球的行为付诸行动,并且对语文课程内容产生十分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积极使用激励性语言,使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在当前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常常对学生说一些抱怨式的语言,如“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不上来,你是不是笨!”“跟咱们班的×××比比,你真的差太远了,感觉你没救了!”“你的成绩真的太差了,老师对你特别失望”等等,这样抱怨式的语言,其实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很大的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在学习上也会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缺乏自信。鉴于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得在课堂上抓住一切时机,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肯定或鼓励,让学生从我们这里得到的是成功的满足感而非失败的自卑感,进而逐渐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比如,在学生回答完我们所提出的问题之后,不管正确与否,我们都要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如“你的答案与众不同,说明你的想象力很好,继续发扬”“你的想法真独特,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一点,真惭愧”“非常好,正是老师想要表达的,看来你的语言组织能力真的很强!”等等,诸如此类赞美性的话语,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来自于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满足学生内心深处被别人夸奖的需求,进而逐渐树立学好语文课程的自信心。
总之,赏识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一种教育,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教育的优越性,并且积极将这种教育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满足学生内心的需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作者:王燕 单位:甘肃省敦煌市郭家堡中学
摘要:
初中数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的场所,赏识教育的运用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营造出更富有情感的教学过程,为数学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生命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赏识教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取得了诸多成就。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赏识教育
初中数学的教学条理性与理论性都有一定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出现较多的困难。由于初中数学知识较多、较杂,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全面地掌握知识,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良好表现进行肯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赏识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以尊重和理解,尤其是学习稍差的学生,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学生得到很大鼓励,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例如,我班里有个学生生性内向、不善言辞,在学习中也极少发言,走路都会低着头不敢直视教师与同学,但是我发现在一次数学习题的练习中,他的答题习惯非常好,运算的步骤清晰,有逻辑。因此,我抓住了这次机会对他进行表扬:“数学学习要具有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保持答题步骤的清晰会对后续检查和学习有很大帮助,老师相信,只要你保持良好的答题习惯,就会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甚至超越其他学生。”这样的鼓励与肯定,使他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逐渐对自己产生了信心,摆脱了自卑心理,在后续的不断努力中,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上数学课时逐渐变得更加积极活跃,数学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耐心
数学教学因为理论性较强,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因此,很难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足够的兴趣和精神。根据学科特点,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垂线一课时,教师通过开设疑问:“经过直线L外一点N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挑战心理。对于这种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与同学进行交流、分析、讨论,能使自己的想法得到真正展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对于学生各种形式的回答不要急于肯定或批判,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创新,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宽松环境下,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中,有时学生在不经意间迸发的想法是极具创造性的,富有大胆的认知以及出乎意料的想象,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赏识性评价,引导学生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与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善于因材施教,对每位学生负责。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对于教学中的统一要求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教学和作业的布置。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教师布置作业时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基础的运算,学会运用方程式解决问题;对于中等生,则要求他们在一些常见综合题中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式,了解它的现实意义,并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优等生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开发课外资源,满足优等生的探知欲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并掌握了学习知识后,教师要善于采用表扬的手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做错了数学习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教育,要善于分析、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认真指导,鼓励与安慰,使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内心深处喜欢数学,从而增强自信,端正学习态度。此外,还有众多赏识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对学生长时期观察,抓住时机表扬,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此外,教师要注意将赏识教育与适度批评相结合,以防学生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无法端正态度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赏识与批评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作者:孟玉银 单位: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