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科研论文

时间:2022-04-03 03:01:16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护理科研论文

护理科研论文:提高基层医院护理科研水平的几点思考

【摘 要】笔者结合自身在基层医院和三甲医院从事多年护理工作的感受,对当前基层医院护理科研工作现状及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五点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提高我国基层医院护理科研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护理科研;基层;提高

护理科研[1]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或评价护理问题,并通过研究加以解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学科水平。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无论是对学科发展还是对护士个人发展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临床护士,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临床护士普遍对护理科研工作存在着畏难情绪,觉得高不可攀,无从下手。笔者曾经在县级基层医院从事过多年护理工作,现供职于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通过比较,切身感受到基层医院从事护理科研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淡漠,科研能力不强既是我市也是国内许多省市基层医院[2,3]当前普遍存在的现状,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领导重视不够,对护理科研工作投入不足:我国医院按分级管理,对基层医院的考核往往对科研不做过多要求,再加之基层医院往往规模较小,业务收入不多,没有多余资金支持科研,故而基层医院领导往往对科研工作不重视,科研管理工作常挂靠在医务科,有的医院甚至没有这一个部门,更谈不上对护理科研工作的管理了。

2 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数基层医院护士认为护理工作只是满足于打针,发药,执行医嘱,认为搞科研与护士无关,是少数专门人才或者高学历医生做的事情。在她们的意识中,护理科研就是拼凑几篇文章满足晋升职称的需求。

3 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尚不能满足科研的需求: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第一学历普遍是中专,以后虽然通过自学考试或是通过成人教育获取了大专或是本科学历,但由于未经过高中文化课的系统培训,其计算机、外语水平以及综合分析、理解、逻辑思维、文书撰写以及统计分析等从事科研的基本能力欠缺。

基于以上的现状,结合我自已在三甲医院工作的经验,特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1 加大基层医院全体人员对护理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护理工作占据医院业务工作的一大半,作好护理科研工作,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大处讲,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需要每一名护理从业人员通过科研来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从小处讲,护理人员职称晋升,岗位评定,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以及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等都需要有护理科研成果支撑。

2 明确护理科研所涵盖的内容,找准自己的定位:仅仅提高护理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护理科研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必须通过请专家来培训,使护理人员清楚护理科研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如何进行申报和实施,自己可以做哪些工作。护理科研同其它科研一样,可以量化的成果主要包括,立项(国家级、省部级、厅级、地市级)、论文(按杂志的等级可分为,SCI收录、核心、统计源以及一般具有双刊号杂志论文)、成果鉴定(往往是一个立项或是自选课题经过研究后,得出有一定价值的结果并发表出一系列论文后,经省内外同行专家评审鉴定,并被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登记认可的成果)、成果奖励(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各部门)、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以及著作,笔者认为,上述六项可以量化的科研工作最适合基层护理人员的就是论文和专利。

3 多读多想,做护理工作的有心人:尽管最适合基层护理人员的是论文和专利,但要求她们哪怕是写一篇很简单的论文时,仍然会感觉到不知从何处下笔。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从大量阅读开始,因为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在你还没有学会写之前,你必须老老实实的做个好学生。阅读论文既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通过订阅专业期刊,推荐阅读的期刊是国家的19种护理核心期刊,如《中华护理杂志》、《实用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等,专利可能登陆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阅,通过大量的阅读,一是消除了对高水平杂志和论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二是明白了每种杂志征集稿件的重点,为日后

自己投稿指明了方向。如通过阅读,我看到陈英等作者合写的三篇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上的论文“对皮肤毛发重者输液拔针时巧揭胶布法”,“浅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的进展”,“尿袋刻度所示尿量与实际尿量偏差的研究”及作者的感受[4],感觉很震憾,一是觉得所写内容我们在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都会遇到,可能也通过实践解决了,但没有把它写出来发表。二是觉得以前总认为中华护理杂志是中华牌杂志,高不可攀,没想到也可以录用这一类文章。通过查阅专利网站,看到对护理工作所用工具做一小小改动,只要是别人没有申报,就可以申请专利,也使我们觉得专利不再遥不可及,这样就促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做一有心人,工作中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新的改进,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也出来,发表出去。

4 以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为主体,组建科研团队:杨振宁说过,“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工作,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基层医院尽管条件简陋,人员实力不强,但终归也要进步,也必需要走团队这条路。

5 医院必须为护理科研提供大力的支持,从制度和经费上保证护理科研工作的实施:医院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护理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5],国家新一轮医改的实施也使基层医院积累了较为充足的经费用于支持护理科研的开展。鉴于护理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可在护理部指派专人从事护理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及奖惩措施,如规定副高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每年需完成一项科研工作,中级职称及本科学历护理人员每两年完成一项科研任务,医院按一定标准报销从事科研工作所产生的费用,每年年综加以考核,完成者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在评先评优中加以照顾,而未完成者则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这样做,一方面变压力为动力,从制度上保证了护理科研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经济上的保证也使护理人员觉得从事科研工作不会在经济上有所损失,若做的好,则可能名利双收,提高她们从事此项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医院更多的是要承担好服务护理科研的工作,如选送科研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进行传帮带。不定期请相关专家来院就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统计学分析、投稿等相关科研知识进行培训等。

以上所写仅仅是经验之谈,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有领导的重视,制度和经费的支持,再加上护理工作者的上下努力,基层医院护理科研工作一定会有所突破。

护理科研论文: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现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现状、分析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方法:选取我省的8所三甲级医院中的613名临床护理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1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及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技术类的成果应用占59.5%,基础理论类成果的应用占30.0%,软科学类的成果应用占10.2%。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教育、科研课程的学习,提高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意识,转变护理人员科研成果应用态度,是提高临床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护理科研成果 护理人员 应用现状

护理科研成果是经过临床无数的试验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术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且能够取得直观的效果。护理科研成果再被研究总结出来之后,就以论文、著作、专题报告、专利以及图书等形式进行呈现和传播[1]。最大限度的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些科研成果,能够在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不断的提高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应用护理科研成果也是一门值得关注的学问。我国的护理科研工作交西方国家起步晚,并且目前看来,部分的护理科研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笔者就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剖析了当前影响护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因素,旨在为广泛推广护理科研成果的额临床应用,做出贡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省的8所三甲级医院中的613名临床护理人员,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2岁,护龄2―38年,平均护龄11年。学历分布为,12人中专,181人专科,413人本科,7人硕士研究生。职称分布为,367人初级护师,180人中级护师,66人高级护师。

1.2 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1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及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本次研究共发放61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3份。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调查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应用科研成果的现状。613名护理人员中,认为应用护理科研成果十分重要的占84.7%;认为应用护理科研能够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的占92.8%;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保持积极态度的占78.1%。

2.2 护理人员获取科研成果的途径。613名护理人员中,有37.9%是通过网络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29.7%是通过杂志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17.3%是通过请教专家或同事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有14.4%是通过图书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还有通过讲座、培训等途径了解护理科研成果的。

2.3 护理人员推广科研成果的情况。613名护理人员中,对自己在实践中取得的护理科研成果进行推广的占41.8%,其中有15人申请过专利。在调查中发现,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技术类的成果应用占59.5%,基础理论类成果的应用占30.0%,软科学类的成果应用占10.2%。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科研成果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推广科研成果的情况

2.4 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因素。调查表明,影响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客观因素,其一就是年龄,处于45―64岁之间的护理人员由于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意识也比较强,因此,这个年龄段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较好;其二是职务,调查表明,有职务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较好;其三是循证护理教育,接受过循证护理教育的护理人员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更有意识的去应用护理科研成果;其四是科研课程以及学历,进行过科研课程学习以及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去应用护理科研成果[2]。主观因素就是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意识,态度,直接决定着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对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效果[3]。

3 讨论

加强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教育、科研课程的学习,提高护理科研成果的应用意识,转变护理人员科研成果应用态度,是提高临床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的关键所在。

护理科研论文: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限制护理科研发展的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水平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三甲医院60名临床护士进行护理科研状况调查,了解其在科研工作中欠缺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结果:68.1%的护士有搞科研的愿望,44.4%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80.6%护士工作太忙没有时间,98%护士希望得到外语方面的学习,71.9%护士希望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结论:应从提高护士科研意识,加强其继续教育,增强科研管理意识着手提高临床护士护理科研水平。

【关键词】护士;护理科研

调查分析护理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护理学领域的未知事物进行反复探讨,系统观察,有目的的收集资料,科学分析的一种认识活动。护理研究被认为是护理学发展的基础[1]相比,我国护理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尚属薄弱环节[2],与医学其他学科相比,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待发展[3],护理学发展依赖于护理研究和结果的应用,而护理队伍中的临床一线护士做的护理科研并不多,本文就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探讨限制护理科研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加强在职护士科研能力的继续教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1月,采用方便取样随机调查法,调查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60名,现场发放问卷,不记名答卷,现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调查内容: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①护士基本资料(含2个小项目);②护士开展护理科研的现状(含6个小项目);③护士对护理工作及护理科研的态度(含3个小项目);④护士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含1项多选);⑤护士希望在科研方面得到继续教育的内容(含1项多选)。调查问卷有是非和多选题两种。

1.3 分析方法:应用Excell软件进行构成比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在被调查的60名护士中,护士占46%,护师以上职称占54%,中专学历占63.2%,大专学历占27.4%,本科学历占5.9%。

2.2 护理科研现状:60名护士中仅有10名(17.1%)接受过系统科研知识学习,15名(25.3%)参加过护理科研,4名(4.9%)取得过科研成果,3名(4.5%)发表过科研论文,41(68.1%)有搞科研的愿望。由此可见大多数护士有搞护理科研的愿望,而真正搞过科研的人数却不多,取得过科研成果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参加过科研并取得科研成果与学历有关。

2.3 护士对护理科研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44.4%的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认为搞护理科研对提高护士的地位没有意义者占36.1%;21.2%护士认为护理科研是少数专门人才从事的,高不可攀。

2.4 护士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80.6%的护士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作为科研中最大的困难,认为选题困难者46名(75.7%),有39.2%的护士把没有经费认为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外语水平低23名(36.5%),得不到其他人员的协作17名(28.1%),仅有15(24.7%)认为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还有名(18.4%)对所搜集的资料不会统计分析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5 护士为提高科研能力,希望得到的继续教育内容:外语依旧是护士最大的障碍,本调查结果46名护士(75.7%)希望得到外语的再教育,其次是如何撰写科研论文42.4%,38.9%的护士想学习如何设计科研论文,希望得到继续教育统计学的有38.9%,仅有30.2%的护士希望得到文献检索的继续教育。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有98%希望得到外语方面的学习,71.1%希望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

3 结论

3.1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护士的科研基础条件差,只有17.1%的人进行过系统的护理科研知识的学习,75.7%的护士最想得到的继续教育是外语。目前,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中有2/3第一学历是中专,基础文化水平较低,综合、分析、理解、逻辑思维、文稿撰写、统计推理等能力欠缺,缺少应有的科研素质,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发展。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有一批的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分配到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但现实的教育仍落后于实际需要。教育能增加护士科研知识,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发展多种教育模式是最多被建议的教学措施[4-5]。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方式,所谓多层次,即指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对症下药”。从基础理论、人文学科到与科研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与培养。所谓多渠道,即指自学、成人高校、业余大学或短期专修班。所谓多样化,即不断组织和举行各种形式的讲座、专题讨论,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护理期刊,及时了解国内护理发展动态。

3.2 增强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44.4%的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21.2%的护士认为搞护理科研是少数专门人才的事。任萍等1994年在“科研对临床护理工作没多大帮助”调查中,赞成此观点占36.3%[6]。护理人员缺乏科研意识是开展护理科研面临的重大困难。许多护士终日辛勤工作,有的从事护理工作20~30年,虽然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但因缺乏自觉的科研意识而停留在缓慢的积累经验的水平上,不能上升到理论,总认为只有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护士才能懂得或从事护理研究[7]。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意识首先要把护理科研纳入护理管理的议事日程,由护理管理者起带头作用并适当施加压力,再者采取多渠道组织学习及科研知识培训,抓好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有计划地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护理发展动态。克服自卑心理,消除搞科研太深奥的想法,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正是进行临床护理研究的最好选题。

护理科研论文:探讨切实有效的临床科室开展护理科研的方法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实有效的临床科室开展护理科研的方法。方法 在医241000院临床科室成立一个专门的科研指导小组,其小组的主要工作为制定科研工作实施的目标,并落实科研的方法。结果 临床科室护理科研方法的实施有效的激发了医院护理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积极性,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总结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得到的有效的提升。结论 医院临床科室科研方法的开展在有效提高医院总体护理质量的基础上,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临床科室;护理;科研

当前,在我国的很多医院之中,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将工作的重心都放置在了照顾病人中,而忽视了科研工作的开展[1]。虽然很多护理人员都有开展科研的愿望,但是真正实施的人数却不是很多,而这种情况也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形成一个发现、分析各解决问题的意识,医院临床科室护理科研方法的开展刻不容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目前,医院在临床护理人员之中,很多科研工作成果几乎为零,很多科室的护理人员工作的重心都在护理病人之中,而医院的科研成果也大多集中在医院的临床医生之中,护理科研成果不甚理想。

1.2 方法

1.2.1 科研指导小组的成立 在医院与2010年成立的临床科室护理科研小组之中主要由3名人员组成,其中小组组长由科室的护士长担任,另外两名小组成员由科研意识强烈和具有科研成果发表经历的护师组成,两名护师主要工作的职责为帮助与指导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工作中,科研课题的选择、文献的检索、论文的修改等都有其负责。

1.2.2 科研工作目标的制定 科研工作的目标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来制定,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或者已经具备护师职称的人员每年至少撰写1篇论文,主管护师每年至少在杂志上发表1篇以上的论文,而护士长的情况需和其年终述职进行挂钩。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鼓励,在年底奖金的发放中,可以按照的质量和级别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1.2.3 科研方法的落实 科研工作的进行需要护理人员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总结之中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2]。以此,在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风,科研小组每月定期召开全科的护理人员开展一次会议,让每个人都将自己在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总结出的工作经验提出,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好的经验大家一起来总结与提高。然后,指导护理人员开展文献检索的工作,将具有一定价值的内容归纳到选题之中,经过分析、论证确定好最终的课题。在科研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指导小组需每半年对科研工作的进展进行一定的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的软件进行分析,发现其P>0.0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科室护理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中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同时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及时的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护理杂志的阅读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效率,改变了医院在护理工作中信息滞后的问题。从护理工作的性质来看,护理人员都是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比较多,所遇到的问题同样也不会少,那么在寻求科研课题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来对工作中的问题从科研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同时也有效的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护理科研工作方法开展的过程中,护理科研小组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抓护理科研必须要先抓论文的写作。在科研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对课题的选择、文献的检索以及修改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从科研工作实施的结果来看,在科研小组成立之后,科室在护理论文上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明显的提高,科研小组在护理科研工作方法的实施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科研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这也是科研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小组工作制的一个重要原因。科研小组的实施有效的增加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协作精神,在护理科研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集体性、长期性和综合性也在不断的增加着。从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来说,护理科研工作要想得到良好的成效,大家的相互之间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医院临床科室开展护理科研方法的实践过程中,课题成员组、医院的所有护理人员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而在护理科研工作的实施结果中,各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护理科研论文:高职院校护理科研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 针对国内高职院校护理学科研现存的问题: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动力不足;护理科研结构性失衡;科研基础薄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高素质的护理科研人才队伍、结合临床需求进行护理学术研究、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积极申报科研基金、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加强循证护理继续教育等。

[关键词] 护理;科研;高职院校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其实只有短短30多年。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的创办,是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之外的高职院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高职院校护理学科学研究,由于学校层面的科研资源匮乏和专业的限制,科研水平目前发展水平仍然低下,力量薄弱,问题颇多。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与体会,探讨问题与思考对策,以求更多同行对高职院校护理科研工作的更多关注。

1 高职院校护理科研现状

1.1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本科医学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现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工作常局限于执行医嘱,作常规操作,导致护理管理者自身对护理科研工作也认识不足。对护士只限于不出差错事故及服务态度热情周到等,很少有科研上的内在需求,因此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科研创新动力,科研意识淡薄。

1.2学校缺乏足够重视,护理科研结构性失衡

高职院校,包括医学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就业为第一要务,以教学质量求生存,无可厚非。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因此完全屏弃了学术研究,甚至忽略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导致教师包括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没有平台、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也有部分高职医学院校,也重视科学研究,但仅只关注与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业建设研究、校企合作研究,偶而有些学术研究,也停留在模仿其他专业或者基础医学的实验研究,仍未涌现大量的体现护理临床专业需求特点的应用型研究、产品开发研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术研究在结构上亟需完善。

1.3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素质低下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多是在原来中等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时间短,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发展先天不足。总之,高职院校护理学的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高职院校护理科研力量主要来自院校的专任教师及临床护理人员。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仍以大专教育为主体[1],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不高,重实践,清理论,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无法开展一定广度与深度的护理科研工作。护理学科虽然从业人员数目庞大,却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强有力的科研团队。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师,大多长期从事大中专教学工作,或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参与教学,她们是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力量。由于高职护理教育长期以来轻基础理论、重专业实践,在科研上更无太高要求,所以老师大多重教学而忽视科研,及其缺少科研经验的积累。

2 高职院校护理学科研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2.1建立高素质的护理科研人才队伍

2.1.1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从事护理科研的动力与兴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2]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护理的专业老师,他们应该是从事护理学理论、内涵及人文护理等研究内容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应想方设法调动护理专业老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培训增强科研素质与能力。鼓励教师自学,提高科研综合素质。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如把老师送到国外或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去进修护理科研,以提高现有师资的科研能力。

2.1.2增加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素养。护理专业教师,作为护理专业教学能手的同时,应该也是从事临床操作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的主力。改变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护理自学考试、夜大、函授、脱产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她们的学历层次;其次,更加注重护理教师科研设计、选题能力的培养,统计学、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三,开阔视野,激活科研思路,提高科研素养。从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研究新的护理理论与操作技术,发展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使护理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2.2紧密结合临床需求,高度重视护理学术研究

高职院校领导必须从护理专业生存高度重视其学术研究,建立和完善护理科研的激励机制,努力把护理学术研究置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同等地位,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护理专业教师应该根据临床护理需要,重点研究开发能满足护理工作需求的技术与产品,在重视一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的同时,更加开拓思路,竭力研发技术改造成果。

2.3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护理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回到临床护理工作一线,对各种护理活动进行详细的、真实的记录、编排与保存。此外,广泛阅读,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如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的现状和动态。同时,不断地增强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科研的能力,挖掘护理科研的各种资源,尽快缩短高职院校护理科研与本科院校的距离。

2.4积极主动,努力申报各级各类基金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重视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认真填写标书等;其次,可以与有科研基础的其他单位联合申报,形成联合攻关小组,以高标准积极参与竞争;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唤起全社会对护理科研的重视,对起步较晚的护理科研给予扶持,设立专门的护理科研基金或单独的护理科研课题申报渠道,提高课题申报中标率。

2.5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护理系可以设科研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中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通过参加科研选题、设计、实施、评价,参训教师不仅可以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也将进一步促进护理教学水平。如,病例讨论式教学法、PBL等就是教改成果在教学中成功应用的范例。

护理科研论文:在社区实践中培养学生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

摘要:以社区实践为科研能力培养的辅助教学背景,组织护理本科生定期下社区参与一系列的社区护理实践、开展相应的护理科研调查等,能够培养她们的护理科研创新思维和从事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护本生;创新思维;护理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是我国护理学科中的簿弱环节,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科研人才。目前我国护理硕士毕业生还很少、护理博士生更是寥寥无几,护理本科生在护理科研领域担负着重要责任。因此,如何使护理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基本技能,已成为目前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但是如何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掌握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确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笔者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以及从事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医学院护理系大三本科生。自2005年以来,共有三届学生参与,每届20-25人。

2.研究方法

(1)根据我校医学院护理重点专业规划精神以及我院护理重点专业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办学理念,成立“社区护理实践和科研”兴趣小组,兴趣小组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

(2)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科研的方法是什么?护理科研的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文章的写作体裁各是什么?如何阅读护理期刊、如何利用护理期刊的网络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护理科研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与著录、当代护理科研选题方向及其趋势分析,等等。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

(3)组织学生下社区,具体以医学院附属医院所负责社区点为实践教育基地,以每周三、六各半天时间学生到社区进行实践锻炼。社区点负责人为学生实习基地管理老师。学生社区实践时间为1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做好学生赴社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理论、心理、沟通技巧以及卫生教育的原则和健康教育的步骤,以授课和小讲座形式进行。第二阶段主要组织学生下社区,指导学生开展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及家庭健康卫生指导,每人制定编写一个常见病或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3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她们在社区设定护理目标拟订健康指导计划并实施。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评价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报告的完成。同时,编制相应的调查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在社区进行一些护理实践调查和研究,为准备毕业论文资料、确定毕业论文设计打基础。

二、研究成效

3年来,参与学生在社区医护人员和本项目负责老师的带教下,深入社区家庭,宣传医疗知识,协助社区建档3000多份,入户探访宣教400多人次,编写了社区常见病的健康教育手册1本(约2万字);完成了:当地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况调查;社区青少年颈椎病、近视眼认知及预防的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调查;大学生对突发伤害的处理能力的调查;社区老年人便秘易患因素的调查;社区更年期妇女的认知状况、抑郁、焦虑及社会支持的调查;城乡初产妇新生儿家庭喂养状况调查;等20余项的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积累资料和数据,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到目前为止,参与本项目研究的80多名护生校级课题立项14个,院级4个,目前已结题10个;校级学生自拟开放性实验立项3个;目前已在《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护理实践与研究》、《社区医学杂志》、《家庭护士》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有30余篇;获校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开放性实验项目优秀1项。

三、讨论

1.社区实践有助于护生智能结构的完善。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培养本科护生全方位运用护理知识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广阔舞台,也缓解了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教学医院所无法承担的庞大的实习生压力。而且,对于护理本科生的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实践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场所、设备、病员人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仅靠学校的条件是无法完成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任务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实践教育平台,可以不受医院场所、制度的限制,充分强化护生的社会化、人性化服务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知识转换的潜能。其次,学生通过社区健康保健工作的开展,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信念,避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促使学生智能结构的完善和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2.社区实践有助于护生科研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我们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往往注重于实际的护理技能操作而忽视了对学生护理科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而科研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创新、评判性思维的综合反映,也是其日后工作中创新思维与活力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护理学的高度发展,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相对较差的现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改善这一现状、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现代护士,就必须在当前注重对护本生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参加社区实践兴趣小组的学生通过社区实践调查,积累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特别是对老年人群的护理和保健。通过社区实践锻炼,学生在社区开展卫生服务的同时也体会各种感受,人文意识、科研意识明显增强,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学会了护理研究调查表格的设计,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结题报告的书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书写和选题等等,树立了科学思维的意识,培养了从事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为进行科研和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社区实践有助于护生服务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服务性学习是培养21世纪护理人才的需要,它要求学生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反思,使学生时刻保持创造性的思维头脑,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服务性学习就是自学。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当今医学发展迅速,一些旧的知识不断老化,新兴的知识层出不穷。自学能力是个人知识不断补充、丰富、更新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其日后工作生命力经久不衰的必要条件。因此,服务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社区实践恰恰为学生服务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走出了四面围墙的学校来到社区,接触不同阶层、地区、文化程度的人群,在服务中体会到各种感受,使她们真正意识到护理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更应该是广大的健康人群。她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比如在社区里做身体评估,提供病人或家庭的健康宣传,建立健康档案。这促使她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遇到了问题,则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带着问题去查书,从而也引导他们找到自我更新知识的途径,激发对学习的更大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不仅使她们印象深刻、终身受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及某些护理情感的培养,如同情、社会责任感、护理职业道德等等。

护理科研论文:创新《护理科研》课堂教学,提升高职护生科研能力

摘要:从护理科研教学现状入手,介绍了高职护生提升护理科研能力的紧迫性及基本要求,并提出了创新《护理科研》课堂教学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护理科研;科研能力;护生;高职

《护理科研》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科研能力的拓展提供机遇。但就目前来看,《护理科研》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高涨,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而敷衍了事,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护理科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服务。

一、高职护生《护理科研》教学现状

1.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护理科研》不被重视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突出操作技能,就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领导的心中,如何教会学生写好毕业论文就是护理科研教学的唯一目标。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强调的依然是护理操作技能,而非科研能力。因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均为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作出具体的要求,课程安排课时少,没有任何可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从教学的师资力量来看,《护理科研》基础薄弱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有被放在重要的地位。护理科研教师多数自身已经对科研不感兴趣,或是已经习惯了依赖教案、教学笔记和现成的教学指导书,缺乏独立思考、自我创新意识,已经习惯了在旧的轨道上运行,重知识、轻能力,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科研能力偏弱等。

3.从学生本身的素质来看,护理科研能力素质较差

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无护理科研的紧迫感,缺乏科研经历和实训指导,护理循证思维能力有限,校内实训和临床实习均无科研要求,毕业时撰写护理论文由于要求不严,可以轻松通过也让学生对科研缺乏兴趣,加之科研本身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总体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及特点是:起点低、范围小、能力弱、后劲差,与其在校期间缺乏科研能力培养有直接关系。

二、高职护生提升科研能力的核心

科研能力,综合理解为阅读、整理、选题、设计、统计、写作、思维、探索、归纳提炼能力等。笔者认为,提升高职学生的科研能力,其核心即提升其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

1.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护理中,一直强调要求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工作中的细节和问题,即护士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一般遵循的路径是:实践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假设推断提问选题。要着重通过实践体验法、观察思考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假设法、文献阅读法、调查研究法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立体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其提炼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涉及思维能力、技术方法、物质条件和带教指导。护理科研的进行,需要的是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去指导好实践。通过反复地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为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表达问题的能力

科研表达能力就是阶段性成果的传递、输出能力。唯有良好的表达,才能充分地理解;唯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效地交流;唯有有效地交流,才能有力地推进。毕业论文撰写和设计能够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其对护士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提升高职护生科研能力的基本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护生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

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克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专业口径过窄、课程体系死板、知识灌输式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平时学习中,引导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护生认真思考、分析和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再返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以此来提高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学术讲座,将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的交叉内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难点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心得。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护生对护理科研的兴趣

护理科研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两条主线:一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科学研究引入的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信息,结合教学,又可以对护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育,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二是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护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感性认识以及在平时积累、总结的经验和心得,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让护生懂得知识的来源并不是一味的主观获取。

3.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教学效率

可在科研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即以问题为导向培养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可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可以广泛采用如下方式:教师预设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问题分头寻找答案提出解决方案教师总结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可增加学生对护理科研的研究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4.改革考试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护生的学习情况,现阶段考核的方式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考核,而考核又大多是一张试卷解决问题,完全忽视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能力。护理科研的教学不只是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让护生在规定课题内进行论文的书写或是针对其论文进行答辩等等,诸如此类的科研设计,像这样一些实际的护理科研应用有助于护生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护生高度重视护理科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锻炼,以考核的形式引导护生。

5.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为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影响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可由学院牵头组织负责,聘请一些专业人员、邀请临床资深专家和多年从事临床一线科研工作的护理人员参与到科研教学之中,保证科研教学的高质量和多样化。

总之,提升高职护生的科研能力应作为培养高素质护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护理科研论文:护理实践与护理科研关系初探

【摘要】护理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科技也在不断的发展,这也是对护理人员科研意识的水平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护理科学的落后状态,需要对护理的事业发展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从而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中应有的作用,最好能够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护理医学的科研研究,对护理实践的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护理科学;护理实践;关系

1 科研的重要性

在最近几年,护理科学的不断发展突显了几个特殊的特点。首先就是护理医学的模式在不断的改变。护士的工作范围在不断的变化,从病房逐步的走向了社区。随着护理对象和护理范围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同样也要求护士的要求水平也是更高了,要求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的知识,满足护理的需求。其次就是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在医学的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对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的水平,而且还能够对护士的实践能力有进一步的考验,对科研的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最后就是如今的社会出现在台面上的新技术是越来越多,并且新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的被推广,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护理问题。等待护理的人员进行研究。

2 科研的前景

临床的实践为护理开辟了新的道路。由于护理的本身的特点就是有规定,不是医生能够取代的。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是相当多的,而且时间也长,这样就给临床实践的机会大大的增加了。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干预的措施,和一些有用数据的记录,这些都是护士应该完成的。作为一名护士,只要你肯努力,就会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

3 实践与护理科研的关系

护理学也是一门有实践意义的学科。他在本身的实践中要进行不断的完善。护理工作在社会的时间工作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活动,并且收益于临床的实践中,在实践中进行总结经验。因此,护理工作者要珍惜实践的机会,要善于观察,要善于思考,要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从中可以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的所在,可以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丰富实践内容。

护理科研是研究探索护理理论、护理方法以及先进的护理技术,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护理科研的目的在于:(1)正确的确立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和模式,发展及深化护理学的理论体系;(2)探索、发展护理学的新规律与其他科学的内在联系;(3)通过直接实践、总结、分析、比较,发现新的护理方法以及证实护理方法的可行性;(4)扩大护理工作领域与职能,拓宽护理人员的视野。

以上就能看出,护理的时间和护理科研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开的,护理的科研是一种认知的活动,它主要就是通过对护理的实践总结来获得更多的知识。然后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在思维上进行升级。然后从中揭示护理在时间中所探索护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护理的实践行为就是要经过护理的研究进行证实,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探究。护理的科研使得护理的实践更具有可有科学性,而护理的实践也是可以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等来对护理科研的水平进行提高,其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近年来,随着护理高等教育的开设、各种各样的组织的成立、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以及医学刊物的普及,护理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医学的其他分支箱比较而言,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的。

影响医院护理的科研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护理人员整体的进行科研素质的缺乏以及没有较先进的科学方法。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出现比较晚,在很多的医院或是医疗的工作的工作人员自身的学历也就是个中等学历。近些年护理工作被逐年的普及和认同,有较大的发展,有一些研究生、本科生在毕业时,分配到了医院,并从事护理工作,但是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且有相当多的医护人员缺乏科研设计和统计学的知识,因而限制了其推广及应用。

在很多医院医护的人员对于护理科研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不足,对科研的兴趣缺乏一定的学习勇气。目前很多医护人员的职称都是不分高低的,很多人都是从事相同的工作。所以很多的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很长时间之后,就能够了解到很多的资料,唯一缺乏的就是对科研意识研究的自觉性。

缺乏护理学科的带头人:护理队伍中缺乏既具有临床的实践的能力的,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专业的护理人才,同时对高护人员未能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在使用护理人员上,仍然是按资排辈,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加之在高级职称上的编制时重医轻护,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高护的改行、离队或者是提前退休,大大的挫伤了高护人员的护理科研的积极性。

护理的人员获得很多的情报和信息,另外加上不够熟练的检索,和外语的水平,并且严重缺乏对原文文献阅读的能力,这样就能使得护理人员掌握的信息受到限制,许多护理人员投入到学习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投资,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4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优良实现,总结理论和经验。例如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的问题,家庭与社区护理以及患者身心健康教育、循证护理等,都将成为近年来护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这样,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经验,我们才能从中将护理学科推向前进,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护理科研论文: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管理难点与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推动科研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大人员培训及管理力度,引导创新思路,选择学科交叉结合部为主攻方向,依靠联合攻关、加强激励机制等手段促进科研工作。结果六年中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三等奖四项。结论及时捕捉和解决难点及热点问题,创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才能有效推动护理科研工作。

【关键词】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管理

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工作受编制床位数、收容量以及疾病康复种类的限制,尤其是特勤疗养院,由于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致使诊疗工作主要围绕体检、预防、慢性病康复和一般性疾病治疗,从而使护理科研很难如大中型医院甚或小医院紧随先进的诊疗技术或专科诊疗技术而开展护理研究,导致疗养院护士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这不仅影响了疗养护理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推动疗养护理学的发展。因此在疗养护理中,只有我们抓住难点,选准对策,才能使科研工作有的放矢达到提高疗养护理质量的目的。

1护理科研工作的问题与难点

综合目前军队疗养院科研工作状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与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1人才流失随着军队编制缩减和体制的调整,军队中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现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军队疗养工作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1,2]。由于疗养床位数减少,技术人员编制也相应减少,护理人员减少尤为突出,大量具有扎实专业技术、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退出现役或改行做其他行政工作,从而使科研工作难以为继。

1.2科研士气低下有人认为疗养院是基层卫生单位,又不是科研机构,没有能力搞科研;有的认为疗养院病种病例少,没有课题搞科研;有的认为疗养院一无先进检测设备,二无高科技装备,没有条件搞科研,所以多数护理人员对科研工作兴趣不大,而满足于用现有的理论应付临床护理。

1.3管理制度不健全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3],由于缺乏科技项目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造成科研立项极少或缺乏高水平的科研立项,低水平及重复研究时有发生。

1.4没有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护理科研管理最根本的问题是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内在潜力,从而获得晋升晋级机会等激励效应[4]。在奖罚和目标等激励过程中缺乏激励的管理性和针对性,没有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相联系,在晋职晋级考核中,科研能力变成了软指标,而没有列为权重的考核指数。

1.5医疗诊疗设备相对落后除个别疗养院具有CT等大型医疗设备外,一般疗养院设备数量少,仅有普通的检诊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1.6病种较少由于军队疗养院的特殊性,一般收容范围为老年病康复和健康休养,并以体检和内科保健治疗为主。因此尖端诊疗技术少,也影响了护理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1.7科研软环境较差基层领导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的研究已多,难出新成果;护理人员面对人事调整,人心不稳,科研热情不高。

2对策

近六年来,我院针对上述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护理人员共212篇,取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四项,获得发明专利二项,占全院获奖成果数的50%。

2.1以现有的人员为主要力量,加大科研能力培训和管理力度[5]一是举办学习班,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科技项目动态管理和信息管理知识及科研方法,系统学习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疗养院管理学、疗养医学及统计学等原理,使护理科研活动更科学、更准确,不断提高科研知识和科研管理水平。二是建立网上科研管理平台,加强科研的课题管理、人员管理、学术活动数字化管理,从重点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到评估结题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并不断建设和完善科研课题数据库,减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三是成立护理科研领导小组。选择科研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科研领导小组,参与课题的遴选、立项审查以及项目的实施等,以确保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2以创新为龙头,探索疗养院护理科研新思路[6]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要把创新理念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中,才能引导护理人员进行科研的新探索。我们一方面通过不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除了拥有系统的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外,还随着尖端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更加广泛的掌握和了解多学科以及与医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如社会心理学、工程技术、人体运动科学、疗养康复护理学及管理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和学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创新思维主要是通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和大胆假设,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不拘泥于前人的科研成果,敢于提出质疑和不同见解,使创新思维始终充满智慧和活力[7]。知识积累得越多越丰富,超前的思维意识就越多,创新活动也就更多、更容易。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引导护理人员一是学会使用和占有信息技术[8]。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谁先占有信息知识,谁就有了创新的先机;二是提高融会贯通的运筹和协调能力,把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消化和利用;三是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尽快的了解和掌握国际学术新动态。我院《多功能旋转式急救输液架的研制及应用》,就是吸取前人经验,增加了适于野外救助的装置,获得2005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2.3以课题为纽带,以学科交叉结合部为主攻方向,寻求护理科研新的发展点[9]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人文学科对护理学的影响,发展了人本护理;心理学科的应用,使心理护理日趋完善;康复医学新理论的奠定,使康复护理早期介入临床护理成为现实。根据这些趋势,我们借助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开辟护理工作的新途径。特别是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科研活动中,一是选准课题后,集中院内相关专科人员、设备技术优势,组成课题攻关组,以护理学为核心,以预防和减少职业多发病、促进康复为主攻方向,组织和依靠相关专科技术力量和设备,集中解决护理难点和热点问题。 二是积极开展横向联合,紧紧依托高校和研究所等技术优势,提高科研项目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院开展的《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就是依托研究所等技术优势,开展与治疗同步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的效果,获得2001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我院《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体能训练效果评价》和《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膳食配备的研究》也是应用运动学、营养学理论,对疗养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分别获得2002年和2006年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4以激励为手段,建立调动护理人员科研积极性的新机制[10]激励是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不仅有效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增强科研工作的竞争意识,并将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2],因而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充分激发护理人员强烈的工作动力,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晋升、晋级和奖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促进护理科研的不断发展。具体做法是:对在获得科研基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学术专著、获得科技成果奖及成果转让等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和护理单元,实施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获得军队三等以上进步奖或成果奖的护理人员,按军队条例给予立功授奖和物质奖励,对在成果转化中获得经济效益的护理人员,给予转让费提成奖励,并在晋级晋职时优先晋升等,体现对科技成果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尊重,也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六年中我院共有4名获奖护理人员荣立三等功,11人受嘉奖,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只有善于发现和捕捉疗养院护理科研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施之以相应的对策,创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才能够以点带面,推动科研工作,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护理科研论文:军队疗养院分层次培养护理科研人才的构想

【摘 要】 目的 为有序发展疗养院护理科研。方法本文对当前疗养院开展护理科研的瓶颈问题,即护理科研人才不足的现状进行了剖析。结果 提出了分层次培养护理科研人才的构想和具体落实方法,从而为疗养院护理科研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结论 人才是科研发展的基石。分层次、多样化方式培养护理科研人才,逐步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护理科研人才梯队是疗养护理学科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关键词】 分层次培养;护理;科研

护理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1]。疗养康复护理学是疗养学、康复医学和护理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2],在国内尚处于认识阶段,学科的科研目标模糊,没有明确的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要实现疗养康复护理工作现代化,必须就疗养康复医疗机构的护理专科技术、知识和理论进行研究,才能提高疗养康复护理工作的质量。但是,由于目前军队疗养系统缺乏一定数量的优秀的护理学科带头人,科研人才匮乏已成为护理科研发展的瓶颈。

1护理科研人才不足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部队的精简整编,军队疗养院大部分高级护理人才改行、离队或提前退休,造成了护理人才储备不足,结构没有形成梯队。目前,疗养院大部分护理工作人员是近两年新招的非现役文职人员或合同制护理人员。以我院为例,招聘制护理人员约占全体护理人员的68%,其工作年资均小于4年。她们多数为应届专科毕业生,在职护理教育主要是以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对科研原理、科研程序与方法、科研设计、卫生统计学及文献检索等未进行过系统的学习,科研知识匮乏,开展、识别和应用护理研究成果困难。虽有个别本科毕业生,有一定科研理论基础,但缺乏临床实践。加之当前护理院校招生“门槛”低而数量盲目增长,使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不相匹配。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整体素质不能满足专业需求,科研素质偏低等状况,从而遏制了护理科研的有序开展。

2规划疗养院护士职业生涯,分层次培养护理科研人才

2.1合理使用人才,加强对人才外流的管理加大人才外流的治理力度,军队疗养院要创造条件聘用和留住优秀人才:首先,对一批具有丰富疗养护理临床经验并有开拓精神的军人护士要积极留用,避免因转业等因素一刀切,造成优秀护理人才断层的局面;其次,创建疗养院自身的护理特色,给优秀的护理人才有发挥和发展的空间,增强她们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使命感,从而提升其专业承诺;再者,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创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开展继续护理学教育,提高学历结构;建立优秀人才库,对确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中青年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创造条件让她们承担重大的科研任务;最后,要建立合理并富有竞争力的工资和奖励制度,促进年轻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和专业进取精神,培养富有开拓精神的新一代疗养康复专科护理人才。

2.2分层次培训科研知识,分阶段提出科研要求疗养院可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不同,有针对性地实行分层培训,学习掌握护理科研相关知识,提高护士科研能力:首先,护理部有计划地安排护理科研知识专题系列讲座,请护理专家针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设置有关护理科研课程,如科研基本理论、护理科研选题、护理文献检索、医学统计、护理论文写作、计算机的应用和专业外语能力提高等,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科研能力。同时,由专人负责成立护理科研小组,吸纳各科室的护理骨干,定期选择与疗养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的护理论文进行交流[3];组织护理人员将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论证和立题,并定期组织年会,对护理人员的论题进行现场答辩,邀请有关资深专家进行现场讲评[4]。为稳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护理部可按学历、职称和职位等级的不同提出具体的科研任务要求,并将每年科研成果和论文的完成情况直接与护理岗位评分挂钩,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护理人员的能动性,使疗养院的护理科研能上一个新台阶。

2.3有丰富疗养临床经验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护理人员是疗养护理科研的重要参与者科研的过程就是要解决平时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真思考,自觉地不断补充新知识,形成自己的新见解,到实践中去检验和提高,验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运用科学思维指导临床实践的过程[5]。临床护理人员掌握着第一手临床资料,如果护士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研手段予以解决问题,将会促进疗养护理学科的进步,推动疗养护理学朝着专科护理的方向纵深发展。因此,要重点培养临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观察能力,使之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摆脱定势思维的干扰,进一步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思维的学习与应用,培养她们成为疗养专科护士,从而起到疗养康复护理学护理科研带头人的作用。

2.4高学历的疗养护理人才是推动疗养康复护理科研发展的生力军在国外,护理科研工作主要由博士、硕士毕业生承担,对本科及大专生未作要求。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博士生缺少,硕士生极少,护理科研的重任就落到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肩上。护理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临床实践工作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的教育。通过学习,使护生具有护理科研的初步素质,毕业后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科研工作[6]。然而护理本科毕业生仅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她们的科研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从开始参加临床工作就为她们布置科研任务,只有一边参加临床实践一边参与科研学习,才能将她们在学校中学到的科研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起到互补提高的作用。护理管理者要经常检查督促,强化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她们开展科研的能力,使她们成为推动疗养护理学科发展的生力军。

护理专业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必须有自己的学科理论家和实践家,必须有一批具有独立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有明晰学科自主意识的建设者[7]。科研工作的第一要素是人,因此护理科研人才的培养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由于护理人员素质差异明显,为有效利用护理科研资源,针对性地采用分层次、多样化方式培养护理科研人才,逐步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护理科研人才梯队是疗养护理学科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护理科研论文:不同学历护生护理科研现况调查与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护生护理科研的现状,为提高护生科研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不同学历护生护理科研现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对护理科研现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不同学历;护生;护理科研

护理科研是一种认知活动,它通过护理实践获得感性经验,经过理性思维上升为理论,揭示护理实践探索中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是一种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措施[2]。因此,为了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的临床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护理科研能力。而护生作为新一代的白衣天使更应该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科研知识。2009年12月~2010年1月,我们对100名不同学历护生科研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影响科研能力的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对我院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共100名。其中中专5名,大专38名,本科57名。入选标准:我院实习的全部护生,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调查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在参考相关文献[3~5]的基础上,自设调查问卷包括4方面内容:①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情况、有无学过相关科研课程、是否参与科研活动、护士在护理科研中应承担的角色、开展护理科研的主要困难、希望获得科研知识的形式、遇到新问题时采用的解决办法及认为进行护理科研的主要目的。②科研知识掌握情况:由科研选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处理、论文写作格式及要求、课题申请的基本过程7个条目组成。③科研相关能力:由4个条目组成,分为非常强、比较强、一般、比较差、很差几个评定等级。④对护理科研的认知:包括是护士的工作职责组成、是护理工作的内容、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护理专业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需要运用护理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科研是医生和专家的工作等7个条目,包括非常赞成、赞成、一般、不赞成、很不赞成5个评定等级。

1.2.2 调查方法 问卷发放在各实习点组长的帮助下,对参

与调查的实习生讲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征得实习生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表,并解释辅助其完成填写。此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学历护生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年龄: 20岁以下30人(30%),21~25岁70人(70%);性别:男7人(7%),女93人(93%);文化程度:中专5人(5%),大专38人(38%),本科57人(57%);情况:已发表3人(3%),写但未发表25人(25%),从来不写72人(72%);有无学过科研相关课程:有52人(52%),无48人(48%);是否参与科研活动:是18人(18%),否82人(82%);护士在护理科研中应承担的角色:协助者5人(5%),管理者2人(2%),研究者协助者10人(10%),协助者管理者5人(5%),研究者协助者管理者78人(78%);获得科研知识的形式:进一步学习深造75人(75%),阅读期刊文献59人(59%),专题学习班56人(56%),参与他人的科研活动63人(63%),讲座46人(46%);开展护理科研的主要困难:缺乏科研设计能力55人(55%),缺乏科研选题能力48人(48%),缺乏科研知识52人(52%),缺乏科研帮助支持47人(47%),缺乏科研经费41人(41%),缺乏统计学知识38人(38%), 缺少激励机制40人( 40%),撰写论文困难25人(25%),计算机水平低9人(9%),外语水平低15人(15%);遇到新问题时采用的解决办法:凭个人工作经验26人(26%),咨询医生28人(28%),咨询带教老师74人(74%),查阅专业书籍78人(78%),查阅相关文献56人(56%),针对问题去研究36人(36%);进行护理科研主要目的:提升护理水平81人(81%),解决临床实际情况83人(83%),晋升职称51人(51%),为了增加业绩41人(41%),任务驱动23人(23%),为得到领导认可23人(23%)。

2.2 不同学历护生护理科研现况分析 见表1。

3 讨论

3.1 护生科研现状 据了解,我国护理科研教学始于1991年,最初几年大多数护理学院将其作为选修课,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学校将其作为护理本科生必修课,以培养学生敏锐的科研意识、较强的科学观察力,使之掌握护理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为其开展护理科研和撰写论文打下较好的基础为目的[5]。虽然本科有科研、计算机、统计学等课程,但内容浅显,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学生动手能力差。本研究结果显示,100名护生中本科生有57名,而只有3名发表过论文,70%想写,18%参加过科研活动。这说明现在临床护理人员的科研知识掌握相对不够,科研相关能力还比较缺乏,同时对护理科研的认知能力普遍偏低。

3.2 护生科研知识掌握情况 从目前的教学体制来看,中专生对护理科研知识的了解最少,大专生接触得相对较多,而本科生大多在校接受了专业的学习,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学历越低对科研知识的认知越高,中专生比大专生和本科生对科研知识的学习需求更高。这说明随着护理学发展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展,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能够完成日常的护理工作,更要在专科领域里不断研究探索,总结专科护理理论,改进临床专科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已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高自身工作素质和社会地位的重要作用[4]。而由于在学校接受的科研知识相对缺乏,因此更加需要增加相关知识的学习。

3.3 科研相关能力 调查显示,科研能力的高低与是否想写论文的态度有关。一般资料显示100名护生中有70名想写论文,3名写过,同时陈长香等[4]研究表明是否撰写过论文与科研能力的提高相关。而只有了解科研相关知识,认识到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一定的能力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因此如果想撰写论文,就一定会加强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相关科研能力。

3.4 护理科研认知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科研能力相同,护理科研认知与是否想写论文的态度有关。对科研知识的认知水平与能否写出一篇有内容的论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想完成一项调查研究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因此需要加强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其科研能力。

4 小结

护理科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基础,是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体现,其水平代表了护理学的发展近况,是推动护理事业进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5]。现阶段,护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不高,只有本科生在校接受了科研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科研的认知较高,想写论文、参与科研活动的比例较高。而中专生和大专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科研能力相对较低,然而由于临床工作和护理学发展的需要,让她们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故很希望接受更多的学习来弥补在校学习的科研空白。本调查表明:现阶段护生的科研水平并不理想。要想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提高临床科研能力,不仅学校要加强对护生的科研知识教育,增加相关课程,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同时医院也应该在临床工作中多加指导,采取鼓励大家撰写论文、组织参加科研讲座、加强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等措施来加强护生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增强科研信心,从而提高临床科研水平。

护理科研论文:增强护理科研管理,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摘要] 护理科研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护理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素质、科研奖励机制、加强护理科研档案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护理科研管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研究对护理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推动护理科研的快速发展,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科研;管理;学科发展;增强;促进

护理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1],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已是目前基层医院急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院与省属的各大医院及国外的医院相比相差甚远,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偏低,护理工作的超负荷运转,信息量较少,护士只机械地执行医嘱治疗、护理患者,科研意识淡漠或缺乏科研意识,导致护理科研成果较少,影响着护理改革的推进和护理学的发展。因此加强护理科研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先题条件。

针对临床护士论文写作能力低,科研课题设计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等问题,笔者在护理管理上提出几项措施:

1 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制度

制定科研和写作流程,内容包括:①制定科研目标和计划,要求各科室上报护理科研选题,科研设计,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③课题立项之后进行督促、指导以确保按时结题。④促进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体现出护理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院内设立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增加资金投入,并争取各级学会或企业的资助,尽量从多方面增加护理科研基金的来源。与临床医疗科研相比,护理科研可以利用的实验设备和经费远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使得临床护士的科研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院领导的重视和鼓励、工作中的大力支持是激发护理人员的科研潜力的至关因素。

2 做好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素质

由于目前我国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仅占临床护士的3%~5%,科研力量严重不足[2],科研知识的匮乏是困扰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缺乏科研新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利用,综合分析能力低,也是导致我国护理研究滞后的因素。在陈长香等[3]对“教学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科研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中认为选题困难者占63.6%,认为文献检索有困难者占50.6%,认为撰写论文有困难者占45.6%,认为统计学处理有困难者占56.9%。护理人员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虽然现在的护理队伍里本科学历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但年龄偏大、低学历、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也不占少数。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虽然满腹经验,却无力将之总结成文,因此在护理管理中,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对知识点的需求,通过院里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培训班、自考及学习交流等形式完善其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对于高年资、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则多些机会到科研能力强的医院学习,多多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到临床医学科研中,学习一些科研方法,及时提供新动态、新技能、新进展,培养护理队伍的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改善护理科研的现状,以保证护理队伍的不断前进。

3 科研奖励机制是护理科研管理的手段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基于护理科研人员个体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护理科研人员多数承担着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等的多重任务,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制定对应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激励政策[4]。如奖励影响因子高的优秀论文、有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的,尤其是对获奖的科研成果加大奖励力度。职称评定中为科研课题参与者加分,通过外出学习和奖金等奖励措施让她们感受到周围的赞赏与认可,从而激励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热情。

4 加强护理科研档案管理

护理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完整保存的护理科研档案为护理科研工作的评价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它包括历年来的护理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科研成果获奖情况、院外报奖的资料,科研学习及讲座的资料等。护理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完整保存的护理科研档案为护理科研工作的评价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对护理科研的发展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总之,护理科研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

护理科研论文:激励机制在护理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激励机制;科研管理;护理

我国护理界已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正逐步完善护理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激励机制在护理科研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将它运用于护理科研管理,就是调动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1],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推动临床护理学的发展。

1激励手段

1.1目标激励

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动机,目标激励是以科学、合理的目标去激励人们的精神,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激励方法。对护理人员的目标激励,就是要让护理人员真正的在意识上接受通过护理科研工作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增加自身价值,将来有更好、更高的发展,而不是一直平庸地重复相对简单的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动员和鼓励,改变护理人员的思维方式,提高她们对护理科研的认识,为自身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研目标。

1.2精神激励

人作为“社会人”,在社会交往中不仅希望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也希望为社会、为别人尽自己的义务[2]。护理人员作为知识分子,更具有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懂得自爱、自尊、自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精神激励这种“更高层次的奖励”对护理科研人员来说也更为重要。因此,在护理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把精神激励作为基本手段,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精神需求水平,促使护理人员产生一种自我实现感和加倍回报感。

1.2.1情感激励越是具有浓厚情感的管理,越能带来最佳的管理效果。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学历低等,使科研劲头受到影响。所以,应从各方面关心护理人员,了解她们的难处和苦处,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引导,做护理人员的朋友,是对她们最大的激励。融洽的关系可以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提高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使护理人员产生亲切感,与其心心相印,并甘愿为护理科研而奋斗,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善于把“激励”化作温情、理解和关怀,以情动人、以情感为纽带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使每一个护理人员都体会到它的存在,从而激发护理科研的热情。

1.2.2信任激励信任的作用是巨大的。信任会使护理人产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从而激发其科研干劲和热情,并为完成科研任务而全力以赴。同时也能增进管理者与护理科研人员间的思想交流。在选题及完成过程中,多给予关怀,显示信任,对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给予肯定,使她们在不辜负信任的强大动力下完成科研工作。

1.2.3榜样激励选准一个榜样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将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选出的榜样必须是群众公认的,是群众身边的模范人物,使群众觉得可敬可学的,在科研工作中兢兢业业,勇于创新,挑战困难,其表率作用对周围的人也是一种激励,能够无声地感染她人,教育她人,鼓舞她人。

1.2.4竞争激励竞争环境是产生激励的有效动因,个人和团体只有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才能激发自身活力,克服固有的惰性。为激发全体护理人员科研创新热情,使护理科研创新成为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应在护理科研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设立护理科研扶植基金,完善科研奖励规定,将科研活动与晋级提干紧密联系起来。在护理科研管理工作中,努力营造科学、公正的竞争氛围,使护理人员通过竞争参与科研工作。参与是一种赏识的手段,它能满足归属的需要和受人赞赏的需要,尤其是赋予她们一种成就感。

1.2.4经济激励人作为“经济人”,物质利益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2]。因此,要在护理科研管理工作中,坚持以经济激励手段为保障的原则,本着效率优先、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思想,加大对护理科研人员经济激励的力度。通过各种手段和办法满足科研护理人员的物质需求,从而使她们安心从事护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设立科研奖励基金:以中标科研课题、获资助科研经费、获奖科技成果、高水平论文及开展护理新技术项目为主,按等级、数量予以相应的奖励。

实施科研绩效奖励:举办各类继续教育学习班或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获权专利等予以奖励。

进行经费资助:对于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及各种继续教育学习班、发表各级杂志的文章等,视情况均给予资助,报销差旅费及版面费等。对于没有科研经费的护理科研人员,专门设立科研启动基金。

2激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激励中注重公平性、合理性

把公平理论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中,是组织心理科学应用于管理的一种方法,也是现代护理科研管理的需要。护理科研的激励要公平、合理、适度,要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3]。所谓公平不公平,实际上是在比较对照中人们所觉察到的分配状况。把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可以理解成:护理人员的科研干劲取决于她们在科研工作和分配问题上是否受到了公平待遇,如果护理科研人员认为她们受到了公平的对待,就会心情舒畅,保持旺盛的科研热情;相反,她们就会感到心理压力增加,出现不满情绪,并有消极行为。因此,在护理科研管理中保持激励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1]。

2.2情感激励和经济激励并重

情感激励和经济激励各有所长,不可相互替代,只取其一的效果远不如二者合理的结合,在管理中应两面并重,使护理科研人员在精神上、物质上得到满足。

3激励的作用

激励直接作用于单个护理科研人员,其功能是能够充分调动她们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多元化人格的形成;激励间接作用于其他人和周围的环境,其功能表现在对形成良好护理科研氛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护理科研队伍的凝聚力[4]。应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有助于护理科研人员各种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的风气,使护理科研人员自觉努力地工作,提高护理科研质量。

护理科研论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护理科研实践培养现状与对策

[摘要]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护理科研实践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选题忽视临床实践,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过程。提出护理硕士研究生阶段应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核心能力,严格科研过程。

[关键词] 护理学 研究生 临床护理 问题

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护理学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要求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硕士生培养目标,部分院校在硕士研究生科研阶段指导学生深入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解决临床护理领域的问题,但在临床护理科研选题与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护理硕士生的核心能力作一阐述,以供交流。

一、临床护理科研现状

临床护理是护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临床护理研究能够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直接或间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近年来,临床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护理研究范围也更为广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偏低,整体科研素质不高,使我国在临床护理领域研究多局限于描述性研究及回顾性总结,缺乏使用Meta分析、质性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特定问题的研究,且研究欠深入,缺乏护理特色。

二、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护理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忽视临床实践

培养护理硕士生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强调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课题的选题主要来源于护理实践,常常需要经过临床实践中的较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逐步形成新的想法,从而提炼出研究课题。目前,护理研究生课题部分来源为导师研究课题,多数为研究生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查找文献确立的,仅有理论上的论证而缺乏一定时间的护理实践过程。因此,科研设计进入临床资料收集阶段,则暴露出众多的实践问题,影响到科研的顺利进行,甚至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经不起进一步的推敲和实践检验。

2.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过程

刘苏君认为,护理实践与护理科研的关系密不可分。护理科研是一种认识活动,它通过护理实践获得感性经验,经过理性思维上升为理论,揭示护理实践探索中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虽然目前多数护理院校安排护理硕士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但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大多数院校由于研究生科研时间的限制,临床实践多安排在课题选题之后,主要依靠导师安排进入医院依据科研实施的需要由护理人员或医生带教,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同时进行。因此,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临床科研的压力下,使护理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疏于切实掌握临床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缺乏对众多临床实际问题的观察和思考,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仅为完成科研而科研。加之护理研究生导师多数从事护理教学或护理管理工作,不能直接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进行指导,而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学历低、缺乏实践和科研结合的能力,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缺乏指导性,不能针对研究生的个别需要、专业发展潜能予以系统性的培养。

3.研究生核心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护理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生源多数为本科应届毕业生,缺乏实际临床护理经验。部分院校的护理研究生从事前瞻性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或护理干预,这更加要求研究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协调多方面因素,以保障科研的顺利进行,使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参与研究,真实地反映自身生理心理状态,使研究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临床现况、干预效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三、对策

1.建立联合培养模式

建立联合培养模式,由原导师担任研究生的第一导师,根据研究生所从事课题的研究类型、方向,选择能够对课题实施进行指导的医学专业导师或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护理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担任第二导师,对研究生的课题实施过程进行临床指导和质量监控。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护理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过程。

2.核心能力培养

(1)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实践是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意义在于加强研究生对护理专业本质、内涵及特征的理解,为今后从事临床、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将临床实践置入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制定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在明确科研型、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由导师组安排研究生于理论课程结束后进入医院进行至少为期半年的临床实践。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切实掌握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患者有效沟通,以敏锐的科学思维去发现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患者康复和临床护理工作改进的问题,同时尝试运用所掌握的科研知识,新技能推动护理实践,拓宽选题领域,与导师交流临床实践收获,对预选课题方向达成共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并对研究的预期结果能否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指导护理实践等方面加以评价。临床实践的过程也培养了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独立科研思考的能力,学会从护理实践中选择课题。

(2)科研能力培养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应分阶段进行,以培养研究生科研意识、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第一阶段,培养在研究生一年级由导师指导研究生选择重点课程,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课余之外开展科研讲座,由各位导师讲授最新科研动态和科研方法,如护理研究的选题,研究工具的选择,研究质量的评价等;要求研究生定期开展科研报告,形式自主,不同年级不同导师的研究生共同参加,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学术论文,进行科研小讲课等,这种同伴学习的开展使研究生在切磋和讨论中获得知识,共同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也为不同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培养了研究生的沟通能力。第二阶段,培养在研究生进入课题实施阶段,要求定期组织汇报课题进展,进行中期考核,使导师全面了解课题进展情况,针对问题给予具体指导,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

总之,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要顺应护理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不仅培养教学型、科研型高层次人才,而且培养能直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广大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创新,并致力于培养中国21世纪具有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新一代高级护理人才,在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严格科研过程,使护理科研来源于护理实践,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护理实践,推进护理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护理科研论文: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管理难点与对策

[摘要] 目的:分析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制定对策,为推动科研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大人员培训及管理力度,引导创新思维新思路,选择学科交叉结合部为主攻方向,依靠联合攻关、加强激励机制等手段促进科研工作。结果:6年中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三等奖4项。结论:及时捕捉和解决难点及热点问题,创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才能有效推动护理科研工作。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管理

军队疗养院护理科研工作受编制床位数、收容量以及疾病康复种类的限制,尤其是特勤疗养院,由于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致使诊疗工作主要围绕体检、预防、慢性病康复和一般性疾病治疗,从而使护理科研很难如大中型医院甚或小医院紧随先进的诊疗技术或专科诊疗技术而开展,导致疗养院护士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不仅影响了疗养护理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推动疗养护理学的发展。因此在疗养护理中,我们必须抓住难点,选准对策,才能使科研工作有的放矢,从而达到提高疗养护理质量的目的。

1 护理科研工作的问题与难点

综合目前军队疗养院科研工作状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与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人才流失。随着军队编制缩减和体制调整的影响,军队中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现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军队疗养工作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1,2]。由于疗养床位数减少,技术人员编制也相应减少,护理人员减少尤为突出,大量具有扎实专业技术、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退出现役,或改行做其他行政工作,从而使科研工作难以进行。② 科研士气低下。有人认为疗养院是基层卫生单位,又不是科研机构,没有能力搞科研;有的认为疗养院病种病例少,没有课题搞科研;有的认为疗养院一无先进检测设备,二无高科技装备,没有条件搞科研,所以多数护理人员对科研工作兴趣不大,而满足于用现有的理论应付临床护理。③ 管理制度不健全。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3],由于缺乏科技项目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造成科研立项极少或缺乏高水平的科研立项,低水平及重复研究时有发生。④ 没有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护理科研管理最根本的问题是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内在潜力,从而获得晋升晋级机会等激励效应[4]。在奖罚和目标等激励过程中缺乏激励的管理性和针对性,没有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相联系,在晋职晋级考核中,科研能力变成了软指标,而没有列为权重的考核指标。⑤医疗诊疗设备相对落后。除个别疗养院具有CT等大型医疗设备外,一般疗养院设备数量少,仅有普通的检诊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⑥病种较少。由于军队疗养院的特殊性,一般收治范围为老年病康复和健康休养,并以体检和内科保健治疗为主。因此尖端诊疗技术少,也影响了护理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⑦科研软环境较差。基层领导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的研究已多,难出新成果;护理人员面对人事调整,人心不稳,科研热情不高。

2 对策

近6年来,我院针对上述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护理人员共212篇,取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4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占全院获奖成果数的50%。我们的体会是:

2.1 以现有的人员为主要力量,加大科研能力培训和管理力度[5]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举办学习班,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科技项目动态管理和信息管理知识及科研方法,系统学习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疗养院管理学、疗养医学及统计学等,使护理科研活动更科学、更准确,不断提高科研知识和科研管理水平。二是建立网上科研管理平台,加强科研的课题管理、人员管理、学术活动数字化管理,从重点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到评估结题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并不断建立和完善科研课题数据库,减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三是成立护理科研领导小组。选择科研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科研领导小组,参与课题的遴选、立项审查以及项目的实施等,以确保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2 以创新为龙头,探索疗养院护理科研新思路[6]

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要把创新理念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才能引导护理人员进行科研的新探索。我们一方面通过不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不但拥有系统的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而且随着尖端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更加广泛的掌握和了解多学科以及与医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如社会心理学、工程技术、人体运动科学、疗养康复护理学及管理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和学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创新思维主要是通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和大胆假设,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不拘泥于前人的科研成果,敢于提出质疑和不同见解,使创新思维始终充满智慧和活力[7]。知识积累得越多越丰富,超前的思维意识就越多,创新活动也就更多、更容易。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引导护理人员一是学会使用和占有信息技术[8]。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谁先占有信息知识,谁就有了创新的先机;二是提高融会贯通的运筹和协调能力,把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消化和利用;三是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尽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学术新动态。我院《多功能旋转式急救输液架的研制及应用》,就是吸取他人经验,增加了适于野外救助的装置,获得2005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2.3 以课题为纽带,以学科交叉结合部为主攻方向,寻求护理科研新的发展点[9]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人文学科对护理学的影响,发展了人本护理;心理学科的应用,使心理护理日趋完善;康复医学新理论的奠定,使康复护理早期介入临床护理成为现实。根据这些趋势,我们借助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开辟护理工作的新途径。特别是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科研活动中,一是选准课题后,集中院内相关专科人员、设备技术优势,组成课题攻关组,以护理学为核心,以预防和减少职业多发病、促进康复为主攻方向,组织和依靠相关专科技术力量和设备,集中解决护理难点和热点问题。 二是积极开展横向联系,紧紧依托高校和研究所等技术优势,提高科研项目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院开展的《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就是依托研究所等技术优势,开展与治疗同步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的效果,获得2001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我院《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体能训练效果评价》和《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膳食配备的研究》也是应用运动学、营养学理论,对疗养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分别获得2002年和2006年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4 以激励为手段,建立调动护理人员科研积极性的新机制[10]

激励是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不仅可有效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增强科研工作的竞争意识,并将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2],因而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强烈的工作热情,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晋升、晋级和奖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促进护理科研的不断发展。具体做法是:对在获得科研基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学术专著、获得科技成果奖及成果转让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和护理单元,实施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获得军队三等以上进步奖或成果奖的护理人员,按军队条例给予立功授奖和物质奖励,对在成果转化中获得经济效益的护理人员,给予转让费提成奖励,并在晋级晋职时优先晋升等,体现对科技成果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尊重,也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6年中我院共有4名获奖护理人员荣立三等功,11人受嘉奖,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只有善于发现和捕捉疗养院护理科研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施之以相应的对策,创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才能够以点带面,推动科研工作,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