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03:10:17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生物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要:情境类的教学方法一直深受各个阶段教师的欢迎,这是因为它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初中生物这门课对学生来说很具有吸引力,但学习它又有一定难度,生物教师应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初中生物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育;教学方法
生物这门课在初中对学生来说既不算陌生但又不能说是很熟悉,这是因为在小学阶段生物并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出现,而是融合在其他科目中,在初中时才单独成为一门课让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该使用情境教育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生物课堂。下文将主要结合一些教学案例去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境教育艺术。
一、情境生活化
教师在使用情境教育时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使情境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效率。以初中生物(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中的第二节《从种到界》为例,这一节的内容是承接上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延伸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分为七个等级和这样分类的原因及意义。教师在讲授《从种到界》这一节的时候可以采取生活情境教学,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教师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课后布置一个课下作业,即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结合导学案预习《从种到界》的相关知识点,并能结合这两节课的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教师在上《从种到界》这节时先提问学生这个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分类的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这几种。然后教师举出现实中的具体例子,比如猫和狗有家养和野养之分,那家养的猫和野养的猫是属于一个物种吗?学生说是属于一个物种。这一问题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的提问,不至于让学生不知道教师问的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感觉下掌握这一知识点。所以生物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内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情境直观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时要注意使情境直观化,借用各种工具营造一些直观的情境,从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的并不仅仅是一张张照片组成的片段,而是让学生产生一些思想上的共鸣。讲到情境直观化,我将以初中生物(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中的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为例,让学生在这节的学习中了解什么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并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在讲《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节课时,先询问学生知道什么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吗?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然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两张图片,分别是水螅和涡虫,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描述一下它们的样子,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对水螅和涡虫这两张图片进行再加工,使水螅和涡虫这两个名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形象直观起来。教师随机提问一个学生,让这个学生进行描述,在描述完后教师表扬或纠正学生,然后播放关于这两种生物的动态视频,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分别列出其他几种生物,让学生对它们进行配对。通过情境直观化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牢牢记住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节中的相关知识点,提高了这一节课的教学效率。
三、实验情境
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能只做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要主动去探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这门课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使用实验情境这种情境教育的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关于实验情境,我将以初中生物(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的第二章里《人的性别遗传》这一小节为例,《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并希望学生通过对《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的学习能够画出正确的遗传图解。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是什么决定婴儿生出来是男生还是女生呢?学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然后教师拿出一个木箱,里面有黑白两种小球各5个,黑色代表精子,白色代表卵子,教师随机点同学上来抽取小球,这时可能有的学生会发出疑问: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它又能证明什么?教师给学生解释这样做的原因。然后教师在做完实验后问学生:孩子男女是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决定的吗?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生男生女是不能以自己主观决定的。然后教师再讲遗传图解的画法,并出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利用遗传图解进行解答。通过实验情境,激起学生对生物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生物课堂的高效开展。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境教育,让学生在一些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王丽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五中学
摘要:中国现在的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中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的现状,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灵空虚,生命观念淡薄,目前生命教育在世界盛行,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现我国大陆对生命教育仍处在一个起始阶段,大多知识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研究不够深入,对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还有待开展系统、深入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
生命教育的思想从1986年开始,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先倡导并实践,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生命教育一经提出,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期间华特士还编著了《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对生命教育的思想、目的、过程、任务和课程内容等作出了全面阐述。
一、生命教育的渗透方式
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生物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渗透生命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浮躁的社会风气深深地影响着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正常轨迹,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对它的认识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生命似乎永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许多国家地区在实施生命教育时都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那么渗透方式又有哪些好处呢?例如,渗透式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生命的精髓;在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中讲授生命教育知识,还可以调动全校教工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
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应该深挖教材资料,找准人文教育切入点,教师应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展现自身的人文素养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必须注重生物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的衔接。我们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可以良好地驾驭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此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和环境,在《学会生存》中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一个对教育基本目的的广义的界说”。
二、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总是在施展主体力量改造自然,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超额采伐,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的发展意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和开展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课外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与神圣。
(2)探讨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关爱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的种种生存危机,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科学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与高效。教育是世间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一种事业,它承载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引领着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生活。生命教育的内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认为所有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生命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素质教育也可称为生命教育;一类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那些针对青少年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1)初中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
(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3)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增强生命意识的研究性学习;
(4)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能为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供可行的方法、促进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实验研究,探索出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为生命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一些好的实践方法案例,生命教育概念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和认识的,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宽泛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对我们把握生命教育的概念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人的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各方面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确认,排除自我迷茫,而他们自己也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所以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引导,否则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偏差、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生命教育倡导有科学理性的人文理想,给予科学实践以人文关怀,生命有关的所有人文内容都应作为科学理性的依据,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生命。
作者:蔡则静 单位:新沂市黑埠中学
一、深入细节,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是许多实验观察细节。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新陈代谢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教师用语言不能清楚完整表达的。多媒体则可以最优化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静为动,把抽象的文字内容化为直观生动的视听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中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目的是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在介绍该实验时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一遍,通过播放、画面停滞和回放等手段,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实验过程和细节,对实验目的充分理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PPT展示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如果学生只是依靠上课时所接收到的零散的知识点,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但是有些学生又不善于归纳知识体系,且随着时间流逝,储存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也会逐渐被遗忘。如果教师用PPT把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既有助于教师理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帮助记忆。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的结合,是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一大突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吴海江 单位:四川都江堰市李冰中学
1户外活动安全
1.1预防溺水
溺水是由于人淹没于水中因缺氧而被迫深呼吸,致使大量水由呼吸道进入肺并经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造成气体交换受阻,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导致心跳停止。“善游者溺”多是由下水前准备活动不足、水温偏冷或过于疲劳等引起的手足抽筋所致。为避免溺水,下水前须活动身体、适应水温;游泳时,如感到身体不适,要立即上岸休息。当发生抽筋时,要冷静并立即呼救,同时设法按摩、伸展、拉长、放松抽筋处肌肉,以缓解肌肉痉挛性收缩。在他人出现溺水时,应立即呼救或报警并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而未成年不得下水救人。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注意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在反复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如果溺水者还没有脉搏,则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每分钟60~80次)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1.2预防运动过程中发生出血、拉伤或骨折及脱臼
运动过程中遇到摔倒、碰撞、剐蹭等易造成外伤出血,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后果。出血有毛细血管出血、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三种。其中毛细血管出血,血色呈红色,渗出慢,血量少,一般会由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对伤口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动脉出血的血色鲜红,特别是大动脉出血,血流猛烈,呈喷射状,可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急救;静脉出血的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应尽快将经过初步护理的动脉或静脉出血者送医院治疗。准备活动不足就剧烈运动会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仍较低,对较大的刺激反应迟钝而导致身体协调性差,同时由于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差和关节灵活性差,极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突然过猛扭转关节部位,如果波及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会导致扭伤。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用局部冷敷处理,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大约48h后再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会使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造成脱臼,此时切不可让已受伤的关节再活动,以免加重伤势,而应立即请专业人员将关节复位。骨受到猛烈撞击,易发生骨折。骨折以后有疼痛感,且运动功能丧失。为了避免伤势加重,对骨折病人要进行急救:先对伤口消毒包扎,再用夹板将骨折两端的关节固定(夹板要长过断骨上下两端的关节,夹板与肢体之间要垫棉花或纱布;给夹板缠绷带时,松紧要适度以保证血液循环畅通),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因骨膜与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要注意保护好骨膜。
1.3预防野生动物的伤害
一般情况下,动物不会主动伤人。动物伤人是因被人类侵扰而激发了它们的防御行为。处于发情期、哺乳期、孵卵期、育雏期的动物对外界侵扰的反应尤为强烈,必须与它们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万一被啄伤或咬伤,对伤口的处理与对猫狗咬伤处理方法类似,但应包扎伤口。一般有毒的动物如胡峰、毒蛇、毒蛙、毒毛毛虫等其体表往往具有鲜艳醒目的警戒色,遇到它们时最好尽量远离。如被毒蛇咬伤,应保持安静并及时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结扎伤肢,以阻断毒素由静脉回流至心脏;擦去蛇毒,并用碘酒消毒,必要时切开伤口,排出毒液,立即送往医院。如果不幸被蜂蛰伤,应先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伤处,以中和毒性。对那些个体较小的动物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它们活动隐蔽,毒性较大,还会传播疾病。如蜱虫,常在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处叮咬,除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外,还可传染无形体病。其唾液中的神经毒素可致人的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被蜱虫叮咬,不可强行拔除或将其捏碎,可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使其“麻醉”而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夏季进入草地、树林时最好穿防护服并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则涂擦驱避剂以防蜱虫。再如恙虫,常在人的发际、颈项、腋下至胸乳部、腹股沟、四肢等处叮咬,其幼虫体内携带的病原体进入人体血液后,会引起立克次体血症和毒血症症状,导致高热、眼红、皮肤红肿、四肢麻痹,恶心嗜睡等。所以,在进入草丛灌木中活动时,应扎紧袖口、裤管口,衬衣应塞入裤腰内,并使用驱避剂。野外活动后,及时拍打衣物,以减少恙螨的附着。
2.社交安全
2.1性安全
青春期少女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抵制诱惑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偷食禁果,导致意外怀孕而承受堕胎带来的伤害。由于少女子宫、阴道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堕胎极易造成急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若在短期内反复流产,会使子宫壁变薄,内膜受损,输卵管堵塞,甚至子宫穿孔而危及生命。而如果被社会人员引诱性侵,还可能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需要指出的是,男生被某些性取向异常男性引诱性侵而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的概率非常高,尤其要注意防范。
2.2认识新型的危害
新型是指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而言,由人工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如冰毒、摇头丸、、止咳水、鼻吸剂等。新型毒性强,会直接对大脑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使吸食者出现幻觉、极度兴奋、抑郁等各种急慢性精神病症状,甚至导致行为失控,引发暴力犯罪;也可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者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此外,由吸食新型激发性欲而导致的集体不安全性行为极易增加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风险。滥用新型多发生在舞厅、酒吧、KTV等娱乐场所,致使许多青少年认为其是无害的“娱乐消遣品”。
作者:朱建军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矮陂中学
一、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了解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以“生态系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环境保护做得不够好,我国的绿地已经逐渐减少,绿地减少使得当地温度变高,土壤缺少水分而沙漠化,沙漠化的地区绿色生物变得更少,生物也不能在此地生存,继而人类也不能在此地生存。该视频片断说,像这般沙漠化的地区在我国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持续下去,我国将是一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目前经常出现的雾霾问题、温度升高的问题,学生从多媒体视频中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又从自己身边的例子感受到改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愿意自主吸收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学生愿意自主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会更有效,而有效的教学又能推动环境教育的展开。
二、探索知识规律,让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有效教学的理论中,如果强行塞给学生生物理论,学生不仅不会对这些知识感兴趣,也不会意识到这些概念的真正意义。初中生物是一门要求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课程,只有在探索中他们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后,接下来他们就会迫切想要了解怎样做才能改善未来的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以下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现象:树皮中有白蚁类的昆虫,这些昆虫依附于树木提供的营养而生,啄木鸟食昆虫而生活,啄木鸟死后尸体被细菌分解,细菌能够存活,细菌分解后的营养物质成为土壤中的腐殖质,树木吸收腐殖质中的营养,它们生长得更茂盛,茂盛的树木给昆虫提供更多的营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经过思索能够发现它们属于食物链的关系,如果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断掉,那么与之相关的生物都将不能存活。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目前的环境为什么会恶化呢?学生经过思索就能感受到我们的自然环境就是一个大的食物链,人类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现在我们亲手破坏了绿色植物,这导致整个生生不息的食物链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必须付出代价。想要改善环境,首先就要从恢复食物链开始,而恢复食物链第一要务,就是要做好绿化工作。学生通过探索知识规律,就能够明白解决环境问题最终的方法就是做好绿化工作,而做好绿化工作的根本,就是从现在开始重视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应用有效教学理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促使让他们努力地学好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三、重视知识实践,让学生寻觅到环境教育的宣传途径
在有效教学理论中,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学习理论知识,他们依然无法真正理解学习知识的意义,如果能够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他们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当学生意识到学好初中生物知识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调查,比如,要求学生去调查自己居住的小区、街道的绿化情况,并让学生思考怎样运用学过的环境知识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环境。学生经过实地调查就能发现,虽然我国现在很重视绿化工作,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依然没有环境意识,破坏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学生发现了问题,就会积极思考要怎样宣传才能让周围的人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让周围的人不再破坏环境。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师的环境教育才会变得更有效。使用有效教学的理论能够推动教师的环境教育工作,它使整个初中生物教学变得更有效。教师可以以环境教育为例,进一步思索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
作者:管砥霞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一、现阶段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在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安静地听讲,中途穿插着教师的提问,这是教师一直以来所采取的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课堂参与程度低,学习效率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差。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教师长期僵化的教学观念导致的,传授知识一直以来是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则完全忽视。同时,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以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作为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保障。因此,教师一直将知识的灌输作为课堂的主要任务,将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忙于记录教师所讲的内容,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这种教学观念和教育思维的指导下,教师教学的重点多为枯燥的理论传授,侧重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讲解和补充,而不注重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缺乏相应的实验课,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上,对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问题却不甚了解,使生物教学趋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其实用性。
二、完善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对生物的教育教学进行改进,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就需从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能力上进行改进,使其不断与时俱进,与时代相适应。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定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内容,防止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还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束缚学生的思维,于生物教学无益。
(二)教师要改变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1.改革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创新思维往往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而不应为了强调严肃的课堂纪律,紧闭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由学生自由组合,集思广益,对生物课上的一些课后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在讲解蝗虫的有关知识之前,可以提出一些诸如“蝗虫是靠什么感知外界信息的”这类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常识和对昆虫的了解,查阅相关的书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正确与否,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调动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见识,积极讨论,组织答案,这个过程对学生学习思维的锻炼有很大的作用。
2.重视生物实验和实践活动
生物课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然而在许多的教学中,教师都只注重学生的理论和书本知识,忽视了实验课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初中生对生物得到直观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在相关理论知识讲完后,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结构,自己动手看细胞在不同酸碱情况下的变化。学生对这种环境下学习的知识记忆能力更强,同时更有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一些生物现象,捕捉昆虫仔细观察,了解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性,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利用新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有些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学生不常见的动植物,学生对它们的认知程度低,很难理解。若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则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一些3D特效做成的,如种子发芽过程之类的动画,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书本上的图片和教师的讲解所不能实现的。
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接触生物知识,真正了解大自然规律的开始,对于学生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符合学生特点和心理需要的教学方式,在和谐的课堂和自由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和重视生物课,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顾玉文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三中学
摘要:初中生物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践行素质教育,对于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的珍贵。就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渗透
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珍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难点是如何将生命教育融于到生物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式。
一、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1.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实施教育初中生物丰富多彩,而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板书宣讲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并且初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问题使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来实施课堂教育。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教育技术,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直观化。案例1: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从婴儿的诞生讲起,从母体孕育开始,对于孕妇而言孕期一般为38周到40周左右,在母体怀胎的时候,一般由母体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随着孕妇孕周的增长,胎儿会挤压母体其他脏器,大幅提高了孕妇的代谢负担,并且分娩时孕妇要经历剧烈的疼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胎儿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将胎儿的成长变化过程演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起源与成长过程,进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案例2:在学习植物的分类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植物的种类通过ppt或者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将濒临灭绝的植物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演示,让学生了解目前哪些植物是珍稀物种并且濒临灭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让学生明白造成这些植物灭绝的原因,进而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因此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把以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与不易,让学生珍惜生命。2.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意义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学生学到的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不能切身感受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校园植树、栽花活动。案例3:在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植树、栽花等,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组分开,一组植树、另一组栽花,并且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要来给自己种植的花草进行浇水、松土、施肥等,让学生记录自己栽植的过程并且观察小树和花草的成长过程,并且记录每一个细节问题,观察花草的成长、开花、枯萎的整个过程,再让学生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心得体会的分享,教师通过组织这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来感受生命的经历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对生命的全面认识,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因此,通过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组织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3.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生物这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是初中生物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初中学生处于发展的初期,对于“生命”这种宏观的话题没有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初中生普遍对苦难、灾难没有明确认识,尤其是现阶段的初中生多是“00后”,出身于经济物质条件丰厚的时期,很少经历苦难、灾害等,因此对于生命的意义没有真切的感受。案例4: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自然纪录片、灾难片等,如地震、自然灾害、姜玉战争等相关的影片,如央视频道的《人与自然》,通过让学生观看自然界中的生物生存的斗争,进而感受生命的珍贵。或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战争的纪实片,让学生了解战争中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惜,从侧面来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总结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在学习生物的初期阶段,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掌握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实施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教育,教师通过讲解生命的起源来焕发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灌输教育思想。最终希望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作者:姜玉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乘风学校
摘要:文章首先简单分析了传统的权威依附式、单向知识传播式师生关系,基于此,认为应该在初中生物生本教育课堂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则需要从“教师改变观念,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建立民主关系”等方面做起。
关键词: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欲和动手操作能力。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发挥自主性的前提。
一、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权威依附式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沟通很少,教师示自己为权威,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探讨、表达的机会,内在需求也得不到满足。(二)单向知识传播式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是知识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一种交往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的工具和附属品,师生关系因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构成。
二、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应体现“生本教育理念”。第一,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坚持民主和平等。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人格绝对平等,教师可以指正学生的错误,学生也可以指正教师的错误。第二,师生之间应该具有深厚的感情,和谐融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或心情愉悦的状态中,会显著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发挥学习潜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发挥自身潜力,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也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第三,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比学生高,但可能并不比学生了解的知识范围广。在信息云集的时代,师生应相互理解、坦诚相待,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三、如何在初中生物生本教育课堂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改变观念,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首先,笔者作为一名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不再把学生看成是一群无知的小孩,也不再把自己看成是无所不能和无所不知的权威。在课堂上,笔者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探讨学习,从不把笔者所知道的强加给学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哪怕是错误的(当然错误是需要纠正的,纠正错误的机会也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因此,在笔者的课堂中没有权威,只有各抒己见;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最恰当。(二)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建立民主关系在探讨具体问题时,发动全体学生进行探讨,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让他们自己进行相互评价,还要求小组全员参与。比如在“探究骨的成分”的活动中,要他们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最先探究出来,看哪组的结论表述最好等。然后,学生小组内就可以进行分工:①小组全体成员讨论探究方案,确定实验设计;②1号负责组员的分工协调,2号负责记录实验结果及分析,3号负责准备实验材料,4号负责实验方案展示,5号负责实验,6号负责结论并陈述,7号负责答辩,8号负责收放仪器等。在这样的分工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民主。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负责展示的学生,也进行轮流,这样避免了个别学生展示疲劳,而另一些学生因为没有机会而不能展示的现象。由于在任务驱动下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展示,真正体现了民主。(三)教师、学生全体参与,建立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关系在“遗传与变异现象”一节中的“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中,教师让全班学生按照活动中的要求进行自我检查8种性状,并将其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分别记录下来。自我检查结束后,教师要求所有学生起立,由教师或学生自愿表述自己的检查结果。在此过程,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嘲笑,要互相尊重。发言者表述各项结果时,要让与之观点不同的学生坐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同学坐下的现象时,他们感觉到非常有趣,心情也非常轻松、愉悦。最后统计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的学生有多少。当学生发现:还没等报告者报告完他的性状时,就已经没有学生和报告者一起站立时,或最后只有一位或当报告完最后一项没有一位学生与报告者一起站立时,全班学生就明白了: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性状完全相同的人。在这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也建立了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总之,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积极交流,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尊重、理解学生;学生也应主动与教师沟通,向教师敞开心扉,增进师生情感,与教师做朋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逐步提高,教师也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陈黎明 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摘要:生物课程作为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本应获得各方重视,但现实的多个因素制约着生物课程的开展,从而影响到生命教育的渗透。以浙教版教材为例,重点阐述制约生物学科中生命教育开展的三方因素,给教育者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生物;生命教育;制约
谈起生命教育,熟悉而又陌生,很多人把它偏重于安全教育理解,习惯把它穿插到思想品德课或心理健康课中。近年来,随着生命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课程作为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关于生命教育主要通过哪些课程实施,笔者曾做过学生问卷抽样调查。要求学生从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物理、化学、地理、思品、心理、体育、美术、音乐共12个选项中挑选主要的3个,统计后发现,选择体育、思品、语文的人数是最多的,调查结果让我疑惑:生物课为何没能显现出它作为生命教育的主学科地位?哪些因素制约着生物学科中生命教育的实践开展?经过几年的摸索调查,笔者觉得以下三个主客观问题最为突出。
一、浙教版生物教材的编排顺序不利于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
首先对比下浙教版与市面上流通较广的三种教材在初中各年级科学内容编排顺序上的差异。对比发现,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采用了相同的编排顺序。依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我个人更喜欢人教版等的编排顺序。生物来源生活,难度恰当,生物内容集中编排在初一、初二上,有利于增强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生命教育有实践的肥沃土壤,能更好地渗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去。生命教育得到很好的实践,反过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认知。到初二初三,孩子的思维已达到抽象、概括水平,独立学习能力较好,也已具备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更适合接受思维能力较高的物理、化学内容。连贯的教学使得学生对物理、化学的知识脉络更清晰,前后知识点更能融会贯通。相比之下,浙教版把生物的很多内容集中放在初三,而物理、化学的新课内容却很少,尤其是九下整本书都是生物内容。浙教版教材的这种编排方式,很明显是在简化初三教学难度,压缩时间为中考复习留足时间。浙江省的初中科学教学一直沿用浙教版教材,诚然教材的这种编排顺序有它的优势,但从生命教育角度来说,初三生物的这种编排方式不利于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生命教育要想深入人心,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就能奏效的。它需要充足的时间、空间去延伸,以生物学内容为载体,借助情境、体验等各种方法,一步步推进,最终促进孩子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这种不科学的编排方式正是导致生物课堂中生命教育难以落实的客观因素。举九下生物为例,内容涵盖遗传与进化、人与生物圈、健康与遗传病、免疫、环境保护等,延伸的生命教育可涉及生命的宝贵、生命的平等、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这些内容伴随孩子一生,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都有积极作用。由于内容多,时间紧,中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初三的生物教学往往停留在认知层面,掌握了知识就算完成了教学。而技能层面和情感层面的目标往往被忽略,形同虚设。在2015版新编的浙教版教材中,初三生命教育因教材编排问题而得不到落实的现状依然存在。很好的教育素材,生命教育因为缺少实践的土壤而被搁置。此外,新版生物教材中基本沿用老教材的内容,更新太慢,不能与时俱进。内容上缺少死亡教育,呈现浙江特色的教学素材偏少。落实生命教育,从教材的编排顺序到内容的更新,浙教版教材还需更多的论证修改。
二、功利性教学让生命教育缺失土壤
1.误把考纲当教学指导研究考纲,研究考试细则是每个初中老师必做之事。考纲本是用来指导中考考试,为考试服务的,但却成了有些老师上课的指导说明。为使初三中考考点更有针对性,从初一开始,就有老师以考纲要求去备课,考纲中提到的重点讲,没提到的少讲或干脆不讲。2.生物的主科地位正逐年下降从上表可看出,180分的总分中生物分值总体偏少,最多达48分,少的只有30多分。相比物理、化学的高分值,生物的地位越来越低。在唯分数论的当下,有些学校的生物课程设置早从原来的每周4节减少为每周3节甚至更少。从2017年起,杭州市中考科学总分将减少到160分。总分的减少对原本不占优势的生物学科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在生物内容多,课时紧张的背景下,初三生物课追求生命教育质的达成,这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三、教师队伍对生物教学不够重视
生物教学课时少、内容多、分数少等客观因素导致不少科学老师在实践教学中“避轻就重”,尤其是物理、化学专业出身的老师。观察这两类老师的生物教学,我发现他们的做法有些极端,而这些做法不利于生命教育在课堂的渗透。比如,先着重上物理、化学等这两块的重难点落实到位了,再临阵磨枪赶生物内容;或课堂重点讲物理、化学内容,利用边角料时间划课本中的生物知识点,老师在课后抓学生的生物背诵或听写;再或是临近考试,发下大张的生物讲义,突击式背诵生物的知识点。原本需要花几个星期才能完成的生物教学任务,在这些老师手里只需要几天就能完成。况且生物的考试成绩并不差,这让他们觉得这些教学做法很受用。课本中很多鲜活的生命教育素材被老师当做自学材料处理,在这些老师的“努力”下,原本生动、有趣的生物知识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听写任务,记记背背成了学好生物的至理名言,生物学科俨然成为了“理科中的文科”。要发挥初中生物课的生命教育价值,需要从教材编写人员到一线科学老师等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期待以上3个问题能引起相关教学界人士的重视和改善,促使生命教育的蓬勃开展。
作者:魏菊萍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摘要通过与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结合,从父母养育、科研献身、医疗进步、自然资源四个方面融入感恩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感恩教育;感恩情怀
近年来,对于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教育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农村教育中德育的问题日渐显露,由于农村中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了思想品德变坏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感恩观念的缺失。但对于面临着升学压力的中学生而言,给他们专门开设德育的课程不太现实。因此,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凸显感恩教育成为了农村教师教学的关注重点。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中学期间理科课程中最便于渗透人文精神的学科[1]。在初中生物学教材的部分内容里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素材。教师在进行生物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学会利用教材内容,并作适当拓展,以实现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笔者从一线教学的实践出发,集成汇总了从感恩父母养育、科学进步、医疗卫生、国家建设、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实现“春风化雨”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养成。
1感恩父母养育之情———生命现象类比
只要一提到感恩,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想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初中这样一个留守学生成长的叛逆期,让他们理解父母打工的艰辛,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体现得尤为重要。在讲授“人的生殖”时,讲到母亲十月怀胎,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在怀孕期间母亲的生理负担加重,分娩时又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新生命带到人间。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认同感,让心灵产生震撼,让情感发生共呜。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感恩概念的理解,可创建情境,列举一个植物的例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木的开花结果伴随着生命的律动,但就在最终生命停止跳动的瞬间,它仍然想落下后成为丰富的营养,让下一代的花、果能更好的生长。由此可以联想到我们的父母,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子女,心心念念惦记着子女的将来。也不难发现有这样的诗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养儿方知父母恩”等等。通过生命现象的类比教学让学生明白感恩。最后,本节的课外作业是:每位学生回家后要用心做一件感动父母的事情,然后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这是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将对养育之情的感恩教育从品味者到体验者,张显感恩教育的活力与美感。
2感恩科学家的奉献———科研故事讲述
与父母不同,有一群人虽然不与我们频繁接触,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群人就是奋战在科研一线,发明创造、应用转化的科学家,没有他们为科学技术所做出的贡献,更不可能有现在如此高度发达的社会。在“种子的萌发”一节教学中,介绍了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想必都知道农业劳动的艰辛,但是谁又能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是科学和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总结、反思。这个时候可以不用局限与教材,将学生的知识、思绪延伸到教材之外,利用科研故事的讲述来感恩科学家的奉献。例如,举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用了50多年的时间,研究水稻的高产技术。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走遍大江南北只为寻找优良性状的水稻幼苗,他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更为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乃至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正是像他这样的科学大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才造就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真真切切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用故事讲述的方法来突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与艰辛,并强调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必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让他们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3感恩医疗卫生进步———死亡数据引入
在“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一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在课堂中展示了的诗“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句的字里行间提供一条重要的死亡信息,当时的血吸虫病,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通过诗句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明白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无力抵抗的灾害是病魔,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威胁人类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人的寿命得已延长。如今新农合政策更让学生感同身受,感恩医疗卫生进步之情由然而生。
4感恩大自然资源———生物圈Ⅱ号的启示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中介绍的生物圈Ⅱ号,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1991年9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他们计划在里面住上2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Ⅱ号”中氧气含量不足,实验宣告失败。用事实告诉人们,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应该倍加珍惜的爱护。而人类是大自然中最有能力、最有智慧的一部分,所以人类有义务、有责任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做到“天人合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家庭、和谐乡村、和谐社区、和谐校园这些和谐的构建都离不开感恩教育。
作者:杨廷福 单位:贵州省天柱县兰田镇中学
目前,不少初中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如果离开旁人的正确引导极易走向歧途,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与处理心理问题,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的学习与生活。
一、结合生物学科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学科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本科目,教材中涉及到不少生理学与心理学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这些特殊的知识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指导他们掌握消除不健康心理的方法。而且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将不健康心理扼杀在萌芽中。比如,在“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在班内开展一个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正式讲授教材内容之前,新设计一些与母爱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沟通,诸如,可让他们询问母亲在怀孕期间发生过哪些令人难忘的事情?感觉比较幸福的事情有哪些?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等等,并相互交流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接着,教师可告知学生人体疼痛的感觉分为多个级别,其中目前在分娩时所承受的疼痛为最高级别。通过教育和引导,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养育孩子时的艰辛,并使其热爱生活与生命,进而形成感恩的健康心理。
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教育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理论,还属于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品质和健康人格。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思想发展和意识形成重要时期,周边事物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和教师接触的较为频繁,影响力不同忽视。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以积极向上与饱满热情的态度去影响学生,通过提升个人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的感染他们,在无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例如,在学习“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时,教师可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我国森林状况和绿化方案设计方法的资料,以及调查本校的绿化情况,并绘制出本校的绿化方案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次性筷子和被砍伐森林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看到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想法?森林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讨论: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遇到过破坏环境的事例?破坏环境有哪些不良影响?是否知道哪些行为和举措能够保护环境?然后,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学校的草坪和树木,冬天给树木防寒,夏季浇水等。如此,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促使他们也积极参与到绿化活动中,从而形成健康心理。
三、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特殊的环境,情境创设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根据学科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能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此,初中生物教学需以公平、民主的态度对待整体学生,鼓励他们学习,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其学会与人相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由于初中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教师应多爱护和关心他们,为其形成健康心理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教学为例,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特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延伸教学内容。教师为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白鳍豚的图片,告知学生它们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地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物种绝灭人类不能漠然处之,原因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当学生遇到难题或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应耐心解答运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预期,肯定与鼓励他们的表现,学会换位思考维护其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信任和尊重教师,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总结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和实施,也是新时代教育活动的需求。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
作者:马海兰 单位: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回民中学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这个教学目标,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物科学素养中包含对于自然界的关心和关爱,包含了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因此,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更多的认识,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教育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目标和传统教育教学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主要在构建科学的生物学科过程中,也建立起响应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更加关注任何自然的关系,更加关注社会的环保和生态的研究。要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对于环境保护有一份责任感,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在教材的使用北京下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让学生的环保思想和课堂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性的教育[1]。例如,教师在对森林资源讲解的过程中,要突出森林在环境中的保护功能,夯实学生头脑中的森林生态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一棵树的价值,加入一棵树的生长年限是40年,在用途上的价值可能是20万元,其中包含树能够生产出供给人类呼吸的氧气,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价值6万元,在土壤侵蚀保护方面的价值3.5万元,在水分的涵养上以及鸟类的栖息上价值为7万元,另外在树上还能够提炼出蛋白质成分,这些都是一棵树的价值,其中还包含能够给人们遮蔽太阳,纳凉的作用。但是如果这棵树遭遇到了砍伐,它的价值可能仅仅值几百元或者几千元。当前情况下,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和国际间的标准相对比还远远不足,但是森林的毁坏速度却是在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一旦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没有树木的保护,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水土流失情况会如何。因此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建立起经常植树造林的理念,让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更高,让大自然更加完善。通过这样课程的讲解,学生在内心深处会激发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树木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在每一年的植树节,也要去植树,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的环保行为更加自觉[2]。
2生物环保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的学习上,除了要进行环保教育以外,还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环保实践,让学生都亲自的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课堂教育主要是激发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教师的要求对于环境保护有全新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阅读书籍以及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环境保护和生物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关于与社会污染,关注周围的环境情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此树立起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和信心。教师给学生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让学生对于环境保护方面收集更多的资料,拥有自己的见解。例如,在世界地球日时,教师就可将这个作为主题,进行演讲或者征文活动的开启,让这种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这种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结合着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去做一些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例如,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节水节能措施的掌握,拒绝白色污染,让学生使用多用环保饭盒,减少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之中,才能让学生对于环保有更多的体验,才能从自我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于家乡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每一个人在这其中的任务不同,在自我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进行集体的汇总和交流。也可以从校园本身出发,让学生对校园的情况进行绿化设计,植树种花种草活动,科学技术小发明等等,例如,使用废旧电池中的液体对于种子的生长会有哪些影响,废旧电池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河流中的鱼类会有哪些影响。这样的生物探究性试验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增长具有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在每一个学生研究以后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成果在全班进行集体性的交流,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生物学习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还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上升到新的台阶。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紧迫性,需要从自我习惯开始做起,让学生从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成为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人[3]。
3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收集更多的环保性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生物课本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和环保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学习每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清楚环保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在确定完联系以后,一定要深入的对这样的联系进行揭露,让学生自然的联想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并且以身作则,在日常环保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4]。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了探讨,文章一共分为几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生物环保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人类生存的额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的发展有自己的进程,人们需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也不能毁灭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在生物的保护上有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并且将这些观点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的保护环境,环境和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更多的馈赠。
作者:胡霞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七中学
摘要:当今初中生物课程缺乏生命教育的实质内容,生物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体会生命的意义,明白生命发展之美,以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学校要注重在生物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崇尚和热爱。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教学内容;实践活动;课外作业
在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到处排放的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各种生活垃圾等都严重威胁自然环境,污染排放速度远远超出了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速度,以至于自然界遭到破坏,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地球上每天都有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人类身处于生态食物链的顶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在日积月累之下势必影响人类自身,人类不知节制地开发和污染地球环境,最终尝到自己所酿的苦果。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也为了人类在将来环境中的生存,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青少年发展时期,是接受环保意识最有效的时期,拥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与可塑性,而且环保意识要从小抓起,小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学校要在初中时期积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把生命教育融于生物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只有加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学生才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一步一步,从改变自己到影响别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二、当代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生物教学中缺乏生命教育部分,根本上还是由于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忽视,过分看重学生成绩,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对生命没有深刻理解和感受。在许多社会新闻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孩子有虐待动物的行为,更有甚者,会由于外界压力,学生心理出现压抑情况,有些孩子会发生自残行为甚至有自杀倾向,这些频发的社会悲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是什么引起了这些悲剧?确实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如今孩子内心如此脆弱,有些孩子人格与心灵都有扭曲的情况,学校在教育方面确实存在缺失。只有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了解生命的美好,才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建立健全的人格,使心灵变得强大,面对生活磨难的时候,学生能以一颗强大的内心面对风雨,从根本上杜绝社会悲剧的发生。
三、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一)丰富教学内容,进行生命教育引导。生物学科的教材对生命教育的涉及还不够全面,而且教材具有更新延后性的特点,所以初中生物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适当延展,有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不能死板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生物老师要有教学前瞻性,教学内容要不拘泥于课本教材,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二)组织实践活动,领会生命教育。学校要想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可以多种多样,自然界遍布生命,一草一木都体现着生命的要义,学生可以通过对动物或者植物的观察体会生命的成长。在动物的选择方面,蚕宝宝可谓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为蚕宝宝的成长过程跨越了多个阶段,而且体型小,易于学生饲养。蚕的生长从幼卵开始,逐渐长成蚕宝宝,到一定阶段时会吐丝结茧,最后成为飞蛾破茧而出。蚕的生长过程可谓深刻诠释了生命的可贵与神奇,学生观察时能体会到生命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用心体会生命的变化,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当学生体会到生命意义的时候,由此及彼,从物种向自然界生命延展,学生能够学会珍爱生命,对各种生命形式抱有珍惜与爱护。学校应该开展多样、多领域的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停留于单一的生物,尽可能向学生展现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把生命形式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举办生命教育讲座。学校可以采取定期开办生命教育讲座的方法,促进学生生命保护意识,因为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有其知识理论性的特质,主要是加深学生的理论认知,而讲座活动利于煽动学生情绪,弥补了教学上情感培养的空缺。生命教育讲座具有专题性,网罗各方信息,以生命教育为主题,从各个角度谈及环境的现状,宣扬人与环境一体共生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与担当。
(四)布置课外作业,使生命教育更深刻。生物学科在初中教育时期并不算主要学科,生物学居于各学科的次要地位,导致学生对其不重视。生物学科要想增加学生课余时间对生物的学习,需要老师布置课外作业,因为生命教育属于人文教育,所以老师适宜布置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的、具有灵活弹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人与自然矛盾的日益突出,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学校在贯彻落实生命教育理念方面成为重中之重的教学内容,但我国生物学科的生命教育还处于落后阶段,想要全面贯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生命教育必须引起社会与学校的重视,因为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已经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步入竭泽而渔的误区,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生命意识是为未来生态环境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文菊 单位: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初中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列入改革的重中之重,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生物知识,更应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入手,就初中生物情感策略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能够对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有所帮助,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现状;建议
引言
初中生处在心理的“过渡期”,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恰当的情感策略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更要对初中生的情感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
自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情感发展目标开始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策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对情感因素的认识和了解有待进一步加深: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情感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关系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对学生情感发展目标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真正的对“学习”这项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1.2缺乏运用情感策略的实践活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中仍然缺乏运用情感战略的实践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加偏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一时很难做出改变;二是由于教师队伍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教师的教学观念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有计划的教学方法。
1.3教师与学生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与学生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师象征的是一种权威,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不平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扮演的是命令的角色,学生扮演的是服从的角色,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习惯,学生们已经习惯于作为一个“服从者”参与教学活动,情感受到抑制,不敢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中生物情感策略的改进的相关建议
初中生物情感策略运用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现提出建议如下:
2.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探索教学科学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培训要涵盖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性,改进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2]。第二,在教学过程的时间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个人的思维当中,要多与其他教师进行思想和方法上的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改进初中生物情感策略,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第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教学资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学习新的情感策略培养方法,并与自己的想法想结合,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2.2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新课改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向更和谐、更融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双方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以便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大胆提出质疑,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在生活中,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上,教师应当起引导者作用,但是也不能对学生全盘否定,应当是平等的交流、合作关系。第二,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和启发,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恰当的批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2.3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的含义是教师从情感角度对所要教授的进行的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但该策略的应用并不排斥教学内容的认知策略的运用。相反,一个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从认知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的基础上,又从情感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3]。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心理匹配策略和展示、挖掘情感策略。心理匹配策略就是尽可能使教学内容成为能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引发学生对所学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它又包括认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认知匹配策略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使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形式匹配策略是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来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的统一。展示、挖掘情感策略指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这一情感资源来达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各种情感品质。教师要做到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善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情感,要善于用表情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利用情境营造情感气氛。
3结束语
初中生物情感策略改进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未来的初中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对于改进初中生物情感策略有所帮助,广大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双向提高,从而真正促进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春鸿 单位: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摘要: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意义、内涵和价值的教育,生物课本身就是一本生物教科书,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生命教育的内涵,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关注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1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内涵和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充满色彩,提高生命质量;二是,用欣赏的眼光欣赏其他生命,能够与他人友善相处,喜欢动物,关爱自然;三是,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保持乐观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父母和教师在对当代初中生报以更大期待的同时,也给予了更大的压力。许多初中生在面对这些压力和困扰时,心理逐渐发生扭曲,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甚至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必要的。
2初中生物教学中关注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生物课本身就是一本生物教科书,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包括生命的起源、个体的诞生、人体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生理发展、衰老和死亡等,这些素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2.1利用生物的生长周期,帮助学生认知“生死”
一个生物的生长周期包括孕期、出生、成长、死亡四个方面,在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这四个方面均有所涉及。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单元学习中,包括人的由来、人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生殖、青春期、衰老和死亡等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更替和循环历程;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如“人的由来”中,学生通过了解一个受精卵、形成胎盘、胎盘的生长过程以及胎儿成长的图示,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形成的不易和母亲在孕育生命过程中的付出和艰难,使学生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更加孝敬父母;在“衰老和死亡”的教学中,教师以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就是以出生为起点、以死亡为终点的生命周期,人生是短暂的,只有不断扩宽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价值。作为初中生,实现生命的价值,一方面是要珍惜生命,爱惜自己;另一方面是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积极参与、敢于质疑;课后灵活巩固,扩展学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以乐观积极地态度去克服,认识到每一次挫折就是一次成长。
2.2改变生物实验方式,教育学生关爱生命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具体形象的案例和现象给予感性经验的支持,而生物实验借助学生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不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生物实验中,存在最多的是关于生物生理解剖的实验。在传统的生物实验中,基本上采用的是活体实验的方式,学生亲自动手或者亲眼看见动物被残忍的解剖的血淋淋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使得一些学生对动物的生命产生冷漠的态度,可以任意宰杀,任意伤害,从而不关注生命,不热爱生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动画的效果更佳的逼真,如果用电脑模拟实验代替活体实验,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同时通过模拟实验更加真切的感受动物的疼痛,认识到实验是动物也是一种伤害,但是为了人类的进步,我们不得不选择一些小动物的生命进行实验,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实验中和生活中更加爱护这些生命,这些为人类进步付出的生命。
2.3借助部分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
生物教学中涉及到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些生物中不乏一些生命顽强的,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长和发展。例如,在《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搜寻本地一些特有的顽强生长的生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的生长要克服哪些困难,然后通过图片进行展示,如在石缝中艰难成长的小草,在人类捕杀和食肉动物的环境下,野兔子这样的环境中仍然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克服困难,寻找食物,进行生长。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近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一个学困生表示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听不懂教师讲的知识,自己做题不会,有时候花很长时间解答的试题,结果还是错误的,该学生认为自己可能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材料,在学习中呈现懒散的状态。学生在交流中,鼓励该名学生要坚持,坚持在下课把教师讲解的知识弄清楚,向同伴请教,每天弄清楚五道相关试题。
3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课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素材,在教学中需要利用生物的生长周期,帮助学生认知“生死”;改变生物实验方式,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借助部分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使他们能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程指伟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初中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列入改革的重中之重,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生物知识,更应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入手,就初中生物情感策略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能够对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有所帮助,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现状;建议
初中生处在心理的“过渡期”,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恰当的情感策略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更要对初中生的情感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
自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情感发展目标开始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策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对情感因素的认识和了解有待进一步加深: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情感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关系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对学生情感发展目标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真正的对“学习”这项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1.2缺乏运用情感策略的实践活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中仍然缺乏运用情感战略的实践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加偏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一时很难做出改变;二是由于教师队伍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教师的教学观念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有计划的教学方法。
1.3教师与学生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与学生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师象征的是一种权威,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不平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扮演的是命令的角色,学生扮演的是服从的角色,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习惯,学生们已经习惯于作为一个“服从者”参与教学活动,情感受到抑制,不敢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中生物情感策略的改进的相关建议
初中生物情感策略运用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现提出建议如下:
2.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探索教学科学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培训要涵盖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性,改进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2]。第二,在教学过程的时间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个人的思维当中,要多与其他教师进行思想和方法上的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改进初中生物情感策略,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第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教学资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学习新的情感策略培养方法,并与自己的想法想结合,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2.2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新课改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向更和谐、更融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双方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以便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大胆提出质疑,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在生活中,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上,教师应当起引导者作用,但是也不能对学生全盘否定,应当是平等的交流、合作关系。第二,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和启发,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恰当的批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2.3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的含义是教师从情感角度对所要教授的进行的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但该策略的应用并不排斥教学内容的认知策略的运用。相反,一个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从认知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的基础上,又从情感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3]。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心理匹配策略和展示、挖掘情感策略。心理匹配策略就是尽可能使教学内容成为能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引发学生对所学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它又包括认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认知匹配策略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使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形式匹配策略是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来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的统一。展示、挖掘情感策略指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这一情感资源来达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各种情感品质。教师要做到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善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情感,要善于用表情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利用情境营造情感气氛。
3结束语
初中生物情感策略改进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未来的初中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对于改进初中生物情感策略有所帮助,广大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双向提高,从而真正促进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