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5 03:49:37
序论:在您撰写药物化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药物化学教学现状
药物化学是药物研究领域的带头学科,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传统以有机化学为中心的药物化学教育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合了系统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等内容,药物化学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渗透和融合越来越强,已经形成了药物设计学、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大药学背景。在这种背景之下,培养基本功扎实、素质全面且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药物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这要求每位药物化学的任课教师既是本领域的专家,又要是通晓多学科的杂家。可是在授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会面临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二、药物化学如何顺应慕课时代的发展
1应对慕课发展的策略
慕课的出现可以对现有药物化学教学进行很好地补充。它的精品化的特征,使得一般学校可以享受到名校名师的资源,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不同高校之间教学水平上的差距,基本的浅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慕课进行学习。教师则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结合慕课资源,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等。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侧重点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资源,以供学生自学使用。
2翻转课堂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可以和慕课互补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学习,然后教师重点讲解知识的结构、重点和难点,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做好演讲者的角色,还身兼主持人、活动组织者的角色。这种授课模式非常适合像药物化学这样学科交叉广、难点多且知识点分散的课程。翻转课堂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可以分成4个环节:教学视频制作、课堂活动组织、课后辅导和学习评价。
2.1教学视频制作
借鉴网络上已有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的侧重点制作精美的教学视频,该步骤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每节课的视频最好控制在25分钟,包括本节的基本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点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提前在课下时间学习,通过这种自学模式,掌握本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脉络。
2.2课堂组织
这个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课堂组织形式的选择考验着任课教师的智慧,首先是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准确把握,其次是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课前预习情况,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针对药物化学本身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的组织形式包括如下4种。
(1)角色互换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暂时充当教师的角色,而教师则暂时充当学生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比如第十四章“药物代谢反应”,知识点多但较浅显,所涉及的代谢反应大部分在前面章节已经介绍了,且基本原理在先修课程有机化学中均已讲授。教师可以提前把本章节分成几个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自行选择并预先准备。每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15分钟左右的讲解,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教师则充当点评员的角色,及时纠正和补充,最后再作总结点评。
(2)案例讲解法
这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药物化学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很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举例分析,增强药物化学学习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比如在讲授“消化系统药物”时可以选用如下案例:“患者,男性,36岁,常年患有胃痛症状,有胃溃疡病史。服用埃索美拉唑镁(减少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无效后,自行购买止痛药。他认为吗啡类药物容易上瘾,因此购买了阿司匹林并服用,但是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引发急性胃溃疡。问题:为什么患者服用了阿司匹林后没有缓解疼痛,反而引起急性胃溃疡,作为药师,你对患者的建议是什么?”这个案例要求学生要熟悉本章中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异,复习了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预先了解阿司匹林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前后关联,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药物史话介绍法
药物化学的迷人之处在于几乎每个药物的发现过程都是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比如阿司匹林、青霉素、地西泮、氟西汀、西咪替丁等等。在讲述这些药物的发现历程时,注意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的思维方法,发展的基本理论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重大贡献。这种方式除了增加学习趣味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枯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变得鲜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引导他们立志从事新药研发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安妥沙星、青蒿素、双环醇等药物的发现过程则包含了我国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通过介绍它们的发现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为祖国的新药研发贡献力量的信心。
(4)课堂讨论法
这种方法在国外称为seminar。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已有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培养具有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寻找合理方法解决的能力的药学工作者,对于一个国家的新药研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课堂讨论可以在期中和期末各安排一次,选题范围可以非常广泛,结合已讲授的知识,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备选题目,比如对于某个药物性质改进的设计(包括生理活性、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溶解性等等)或是某个药物合成方法的改进(包括试剂的改进、路线的优化或纯化步骤的简化)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从中选题,也可以自行设计和本课程相关的题目。学生预先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一旦题目确定,各组学生要广泛地查阅资料,之后和教师进行探讨确定讨论的思路和使用的主要资料,然后把自己的方案做成PPT文件。课堂上阐述和讨论的时间根据具体情况来分配。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适合于大药学背景下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总之,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变成辅助角色,但是教师的重要性丝毫没有减弱。除了要注重课前的合理规划和课上的适当引导,还要做好归纳总结,发现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发现学习难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重点讲解。
2.3课后辅导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和课上主动参与。对于学习积极性低、知识基础薄弱、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必要的课后辅导对于保证他们完成学习目标非常重要。
(1)建立学习小组(5~6人/组)
分配一些学习任务,小组课后协作完成,通过成员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来完成。
(2)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药化学习的讨论群。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之间可以互助学习,教师对于反应较集中的问题可以统一解惑。讨论群可以帮助教师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同时教师可以将此平台建成教学资料共享库。
(3)一对一的辅导
主要是针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现他们的知识缺陷,给予相应的补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可以跟上全班的学习步伐。
2.4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平时成绩主要衡量指标是学生的出勤率和作业情况。在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中,主要是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来展开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尤为重要。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业考评中应该增加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课堂表现的评价比例。一方面,期末考试的题型中在保持应有的基本知识点考查的基础上,适当加大考查运用知识能力的题目。另一方面,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所占比例要提高,可以适当提高到40%左右。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这样的考核模式要求教师要秉着公正客观的原则,对每一位学生的平时表现要及时反馈,而且要合情合理,否则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总结
慕课虽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在高校年轻学子中的普及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造成深刻的影响。慕课不是洪水猛兽,它体现着技术和文化的融合正围绕着数字化学习创造出新的能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慕课资源或是自己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自学来学习浅显的知识点和形成知识框架,而较艰深的知识点则通过翻转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来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特点来设计不同的翻转课堂授课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和调动参与热情。必要的课下辅导可以帮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新的授课模式。课程的评价方式随着授课方式的变化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平时表现的成绩的比例需要提高,需要教师及时且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平时表现。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动高效、互助合作;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形式多样、生动灵活。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好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在更广和更深的维度上教授药物化学,使这门学科交叉性很强的课程,不仅知识丰富而且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适合大药学时代的人才。
作者:陆征 杨永青 单位:江苏大学药学院
摘要:药物化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以高水平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要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要求,以及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对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各方面进行改革尝试,期望能提高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工程;药物化学;教学改革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或靶标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物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也是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1]。药物化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内容繁多,包括了各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以及典型代表药物等等,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而且各章节之间基本无逻辑关系,前后知识没有太多关联,这些特点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同时药物化学实验一般开设的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与当今社会的热度不能保持一致,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动手能力差。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与生物制药息息相关,是以高水平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对学生要求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是不同步的,加之近几年国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规划,更加要求我们的药物化学教学要进行改革。笔者针对药物化学教学的现状及自身经验,对生物工程方向的药物化学改革提出以下一些设想。
1理论教学的改革
1.1注重绪论课
生物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有较多的交叉和渗透点。所以药物化学就成为了生物工程专业相当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但是在历年来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对于生物工程要上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有不少的疑惑,他们不明白作为一个搞生物的怎么与药学医学相关呢?如果在课程开始时不能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积极性。因此,第一堂绪论课就非常关键[2]。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生物工程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不单是在生物发酵等领域有应用,同样在医学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制药企业里的生物制药就与生物工程息息相关,比如青霉素最开始也是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中发现的。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学科它不可能单一的存在,尤其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的,同时给大家例举往届毕业生在药学领域所获得的成就。这样,无论是从专业发展角度还是从个人今后发展的角度来讲,学生都能明白学好药物化学的重要性.
1.2强化经典药物史,注重研发案例的讲解
不论哪门课程,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通常药物化学的知识点比较杂乱且各自独立,并且传统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多为化学模式,即主要讲授结构、性质及药物合成等,学生兴趣不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经典药物研发历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因为每一个经典药物的出现,从它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结构式的优化,临床实验到工艺路线的设计及上市后的监督管理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生动的研发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启发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与生活中常见疾病相关的药物,可以把这些药物的结构、研发、生产等知识点与实际相联系,比如青霉素的过敏性就可以与实际应用中要进行皮试相结合来阐述其原理以及与其结构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解释为什幺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出现的后面一系列市场上常见的抗生素。这样的讲解过程可能更加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1.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注重与前沿信息相结合
一般来说,目前高校使用的药物化学教材都是比较成熟的或者相对滞后的教材,教材中涉及的药物都是比较经典但是同时又是相对落后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这些经典药物作为脉络,对相同类型或结构的药物进行梳理,以点概面,而不必面面俱到。这样可以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不必灌输广而杂的大量的知识,以免有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的新剂型、新的用药方式、新的作用靶点等的出现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那么基于药物化学本身的学科特性,教学中要及时收集药物靶点和药物开发的新动态,在课堂中补充进来[4]。比如经典药物阿司匹林抗血栓的新用途等这些老药的新开发或者新的用药注意事项,还有药物开发中的一些新技术,比如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组合化学等技术也应该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药物发展动态,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2实验教学的改革
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经费以及实验难度的限制,实验项目基本是一些重复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一般是老师给出实验方案,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过程。这个过程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缺乏思考,同时也缺乏针对性。所以在开设基础性实验时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对实验原理进行讨论,对实验步骤进行设计,同时应该开设一些针对生物工程的药物实验,比如抗菌药物的实验。力求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同时能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除了常开的一些基础性实验,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开设一些创新性实验,让学生从选题到原理理解,从实验步骤的设计到实验方案的实行都全程亲自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体现药物化学学科的创新性。同时可以让对科研充满兴趣的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中来,通过与学长老师的交流,通过在科研中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科研的系统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知识不能单凭书本的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基础性实验就能深刻的感受到,而工厂化的行为也不能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一个衔接,这就是仿真实验。仿真实验就是把实验项目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的生产开发实际进行的虚拟实验,该实验通过电脑软件得以执行。所以我们可以开设一些药物实际生产研发的仿真实验项目,从而让学生提前感知生产研发的过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通过仿真实验,不仅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且仿真实验也是对现实实验课程的有益补充,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形成了意识形态的药物制备工艺,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生产制备时有章可依[5]。
3实践工产化
传统的生物工程的实习一般是集中在一起进行,针对的也大部分是生物类企业,对于药学课程的单独实习几乎没有,这样学生会觉得药物化学在实习中没有用武之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在药学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发挥企业的作用,共同制定实习的目标和标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制药的实际过程,同时药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
4成绩评定制度优化
以往学生该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一卷定终身”的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接收,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这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所以要建立公正、客观、合理的最终成绩评定机制,比如可以将考试成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成绩,理论考试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含实验部分,另一部分是实践部分,包含学生实习见习以及创新实验部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总之,通过对药物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厂化教学及成绩评定的改革,不但深化了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而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利于创新性强、适应性强的人才的培养。
作者:李媛 董萌 钟桐生 刘石泉 谢丹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黑茶金花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对药物化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对现有化学药物理论依据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还能奠定从事新药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药物化学的教学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在不断的向前推进。笔者认为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对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如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意义;应用分析
0引言
我国在医学教育改革中较常采用的两种新型教学方法分别是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都是以致力于以学生主动学习代替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学习作为中心,把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做学习的主要任务。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两种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角色的差异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差异。经过医学界多年的对比分析,更适于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广泛运用的是案例式教学法。
1案例式教学的内涵
哈佛法学院在1870年最早提出案例式教学,主要注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传入我国,最先在医学和法学学科中运用,后来在管理和其他学科教育中也有所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自从传入我国100多年以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和广泛运用。我国的案例式教学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后已经逐渐趋于规范,并对教师和教学环境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案例式教学在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是它最主要的本质。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会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真实事例进行模拟,让学生来进行体验、分析、决策。案例式教学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提出的相对比较典型的案例抛出几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的方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回答,最后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这一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案例式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升,它同时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更好的实现教学相长。
2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案例式教学的先导是突出病例,基础是问题,主体是学生,原则是教师主导。对案例式教学合理的运用对我国医学教育务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案例式教学对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关于加强对医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十分符合,要知道案例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医用教学方法,它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以及对学生的高明培养方式。
2.1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应用中对学生的意义
在我国有很多学习药物化学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普遍反映的一个现象是对药物化学缺乏学习热情,因为药物化学知识点非常多,覆盖面大,与有机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均有紧密的联系。药物的结构,药物的命名,药物的合成,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代谢和用途等构成都是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些知识点内容关联性不高,致使学生学起来印象不够深刻,思维能力差。而现在的教学活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结构式课堂教学,采用的还一直是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教师教授的传授;不重视实践工作,重视理论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去主动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就是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大量实验证明案例式教学对解决以上问题非常有效。
2.1.1案例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式教学有助于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性向学习的主动性转变。案例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要求更强,学生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求答案,及时的查阅资料,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另外,在案例的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来实现知识的共享,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些可使学生终生受益,由此看来案例式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
2.1.2案例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式教学通过典型病例和在案例中分析思考问题以及讨论发言,注重把问题作为向导,对提高学生把医学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案例式教学还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2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应用中对教师教授的意义
采用案例式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模式教授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把案例作为补充内容。案例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探讨隐含于案例背后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案例式教学将课堂设置到有意义的案例情景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案例式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相长还因为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仅如此,教师教授灵活的应变能力的具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如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对于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来说是一次挑战和变革,案例式教学法被大部分的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因此,如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3.1案例引入
根据教学进程并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案例的引入,当然教师也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引入不仅可以穿插在各章节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选择在某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当然,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交叉式进行案例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还可以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综合运用能力。
3.2案例探讨
案例式教学要多鼓励学生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理念,所以案例式教学应该把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把学生作为讨论的主题。学生探讨的方式可以是小作讨论,也可以是分组辩论,还可以单独推荐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发言,总之,学生的讨论方式是多样化的,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
3.3概括总结
学生把问题讨论完以后,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归纳点评查漏补缺,理清案例分析的思维和脉络。教师的总结要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基本化为己用,案例式教学的效果评价可以采取考试或问卷调查这两种形式进行,以便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牢固的知识网络。
4总结
综上所述,案例式教学的开展运用是一次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结论是案例式教学方式适合病理学这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案例式教学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广大药物化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作者:徐海云 张可擎 单位: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是药学和药物制剂专业的必修课,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实践性学科,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1].实验内容主要是根据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对所得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及结构鉴定等[2].目前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老师们一直探索的课题.延边大学药学院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实施多元考核方法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及内容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基础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重视基础知识.延边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4个实验,即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槐花米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精制和鉴定,虎杖中游离羟基蒽醌类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黄腾中掌叶防己碱的提取、氢化和鉴定.通过上述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较少的实验学时内掌握天然药物中典型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方法及分离和精制技术,全面训练学生的柱层析、薄层层析、纸层析3种色谱法的操作方法及检识等操作技术.重点讲解实验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在实验设备方面,搭配设备图和操作规程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2.1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关键.延边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摒弃了刻板的程序化教学方式和注入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操作步骤,推行启发式、研究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实验过程中,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于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理论,写出详细的预习报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自行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试难材料,配制药液,调试仪器,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2.2采用类比法教学
类比法教学是将未知的研究对象与已学过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从实验中找出相同点或类似点,如在槐花米芸香苷的提取实验中,采用碱性水作为溶剂进行提取,在虎杖大黄素的提取和黄腾掌叶防己碱的提取实验中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和渗滤法.对上述有效成分的精制均采用了不同的纯化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提取及精制方法的原理与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学生明确有效成分的类型及结构特点,就可通过相似相溶的原则,有效地选择提取及纯化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类比法对未知内容用已知内容进行推断,对不同内容进行对比讲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3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规范实验操作技能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以信息化带动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可学性和有效性,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精心选编各种文字、声像的电子实验教案及课件,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3].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中药材的植物图像及药用部位的照片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借助多媒体技术对仪器原理和实验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展现各种仪器结构,动态演示提取分离、结构鉴定过程;采用录像方式录制真人演示的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多媒体规范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药厂生产工艺的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在虚拟、仿真、模拟环境中实现操作,促进虚拟、仿真、模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有机结合;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和仪器设备等,加大实验室在时空、项目内容、方法上的进一步开放.规范化的操作纠正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根据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2.4开设讨论课,增加课程小测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自然科学向工程科学过渡的课程,涉及面广,内容繁琐,不易理解掌握,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理解能力,实验教学中增设了讨论课及小测验.讨论内容以总结实验内容为主,加强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利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注意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微小差别,教师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小测验在每个实验结束后进行,以对实验进行复结.小测验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适当增加客观题,选择题主要涉及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材中的思考题可留做作业写在实验报告书上.开设讨论课及增加小测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且使教师为准备讨论课及小测验内容而亦更加钻研备课.
3实施多元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可靠方法,亦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措施.以往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学生实验前不预习、实验过程不认真、实验后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延边大学药学院在天然药物化学在实验教学的考核中,采用了平时评价与期末考试成绩并举,操作技能、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并重,过程评价与实验结果结合的实验考核体系.成绩包括出勤率、实验预习、平时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与实结等,每次实验单独记分,采用权重法计算成绩.期末考试采用实际操作等方式或以闭卷方式对所学的实验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实验课考核评价体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强化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4结语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延边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既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又给学生提供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能够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作者:张昌浩 安仁波 李镐 郑昌吉 朴惠善 单位:延边大学药学院
1传统药物化学教学法分析
药物化学课程是高度交叉融合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3]。传统的药物化学教学主要以教师教授,单向表述为主。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和被动接受,学生先通过学习(一般老师的讲解)获得知识,而后才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习惯把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应用看成是教学中两个独立的阶段[4]。另外,许多药物化学教师在采用此方法教学时,没有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上课45min都是高密度的讲解,既没有教师有启发性的提问,学生也没有独立思考、提问的机会,最终走入了满堂灌的误区,这直接导致学生以记忆、练习为主的单一学习方法的产生,举手提问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合作学习的习惯得不到培养,创新精神受到严重的抑制。课堂缺乏生机,学习缺乏情趣,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现代教育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侧重于培养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5]。而传统药物化学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与现代教育培养的目标完全匹配、融合,因此需要深入改革与进一步完善。
2PBL教学模式分析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6]。PBL教学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目前,PBL的教学方法已在国内一些高等院校逐渐推广应用,主要应用于理论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相对较少。PBL教学药物化学模式,一般需要下述几个固定的环节:案例问题自学讨论解答归纳总结[8]。实施之前需要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章节的系统性,找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问题,精心设计整理后,交给学生。将最熟悉的几个能畅所欲言的同学分散组成多个问题讨论小组,各小组学生结合问题,预习相关知识点,查阅资料,自觉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在PBL教学课中,围绕每堂课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推荐一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纠正。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自己解决不了,老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及课后问题反思情况,客观的做出成绩评定,为药物化学期末成绩提供依据[9]。PBL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消极学习转向带着问题钻研的学习态度[10]。因此,PBL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更适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
3讨论
PBL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兴传入我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PBL药物化学教学模式虽然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更具有优势,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的特点来择优采用,任何理论和新的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便会事与愿违,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连基本的原有水平也不会达到。因此,在本学科的任何章节的教学中不能一切全部采用PBL教学模式。(2)要明确教师在PBL药物化学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指导教师既是活动的主持者、参与者,也是学生讨论、对话的伙伴。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其作用不是给学生提供参考答案,也不是回答学生的提问,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去查找有关问题的答案,记录各学生的表现,以便明确不同学生的弱点所在并给予相应的帮助。(3)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学习,由于药物化学学科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兼顾化学与生物学两种学科知识的融合贯通,一些缺乏知识系统性,且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易从PBL教学法中流失。(4)PBL教学法要求更高的教学条件,图书馆的学习资源、电脑网络资源以及教学软件资源的不足,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此外,该方法需占用大量时间,受课时限制,不能全面展开,因此,PBL药物化学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小班上课的学生。
本文作者:刘志国 代彦丽 工作单位: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一、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1情境教学
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我们认为教师应该要重视药物发展史的介绍,通过介绍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发现史,将本学科发展的基本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再现经典药的研究背景、思路历程,用前人的经历对学生进行熏陶,使他们了解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跟随药物发展的曲折经历体会研发人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路历程以及情感的跌宕起伏,欣赏他们细心、睿智、坚持和协作等优秀品质,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人格基础,并将前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创新经验。同时在故事中学习经典药物的各个相关结构,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理解记忆。这要求教师多关注药物的发现史,熟悉各类经典药物的研究过程。比如磺胺类药物、青霉素、西咪替丁、盐酸氮芥等都是很好的实例。
1.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兴起于“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哈佛大学JohnBoehrer教授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反应良好。通过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恰当的运用教学内容来解决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在化学治疗药磺胺类药物学习时,我们将学生假定为上世纪30年代的药剂师,一位尿常规检测显示酸性并且在服用磺胺类药物的病人出现了结晶尿的情况,请同学们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计算不同pH情况下磺胺类药物的分子离子比,提出解决方案并分析药物结构对这种现象的影响。学生在这样一个假设的情景中运用自己所学基础知识解决临床医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非常有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它们的逻辑思维。
1.3问题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教师主导作用,是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只是填鸭式地接受知识,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创新教育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问题式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和思考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多问几个怎么办,为什么,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在听课过程中自己思考归纳总结得出一些相关结论,找到相关学习内容的核心和本质。在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听课,比如,在第六章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一章,为什么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在同一章里学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用了俩个名词,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再比如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学习中,内源性的激素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要进行结构改造?改造是怎样进行的?改造后效果怎么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思考中听课,从本质上掌握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听课效率。
1.4鼓励学生重视交叉学科的学习
培养创新型人才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关心相关领域的知识、著作及最新进展,不仅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深度,还应有广度。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许多生命之谜都在分子水平上得以解开,这些不但可以解释已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毒副作用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此为基础来寻找新药。仅靠化学方法合成一系列化合物进行新药筛选的做法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科的发展趋势。多关注相邻学科的先进成果,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同时也应该虚心多向其它学科的人学习,请教,多学科交叉能汇集各方面的思想形成新的设想,擦出思想的火花,往往能产生具有创意的思想。比如顺铂的发现就是一个交叉学科探索的成果,顺铂能变成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是许多学科的研究人员联系多种现象,最后洞察到事物本质的思维结果。
二、结语
总之,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采取更多更好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平等学习。
作者:向灿辉 王文君 孙志勇 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摘要]药物化学作为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因其教学内容的复杂繁冗,教学方法的探索性受到广泛关注,结合教学经验,将微课应用于药物化学课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简单介绍,为药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翻转式;药物化学
经济的发展和电子媒体的普及,为当前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提高授课效果,提高授课资源的利用率。[1][2]微课是将所授课程重点、难点制成一系列以5~10min为单位的微型课程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时间随机安排,自行选择进行学习,实现提前预习、课后温习,片段化、移动式学习的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时间、空间限制。微课已成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基于微课独特的优势,笔者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药物化学课程,并通过教学尝试,提高授课效果,现将微课制作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摸索的解决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的制作,虽然有规律可参考,但并不是完全固化为一个模式,可根据所授知识的特点制作形式不一的微课,并探索和创新其应用模式[3]-[5],同时还要考虑微课应用的便利性。微课的选题与视频制作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微课选题
微课最佳授课时间只有5~10分钟,药物化学课程微课选题时不能因为时间短而导致选题开发肤浅、凌乱失去逻辑性,但也不能知识点面面俱到使其空洞无文,微课选题时内容要快速进入主题,利用有限时间将内容讲析清楚,使之成为精简短小的授课视频,但药物化学课程本身结构复杂、内容繁多,如果制作微课时按照教材顺序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达不到其预想结果,故微课制作者要对知识点的把握、内容的遴选和利用等方面提出要求,也要在复杂繁多的资料库中选择最好的素材论证重点内容,故选题依据一是要突显教学重点,主题突出;二是难点解析清晰,问题聚精;三是要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融合,既要将一堂课的“精髓”保存下来,又不能影响整门课程的连续性,能帮学生呈现一个真实微型教学资源环境再现模式。
(二)微课视频的制作
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微课视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画面清晰度不够,失去画面美感,学生观看时慢慢失去耐心;视频所占内存过大,受移动设备内存限制,不利于存储,影响学生连续性学习等。因此,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制作内容是重中之重,要求画面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晰、声音和画面一致,其所占内存大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便利性。
二、微课的应用
将微课应用到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步骤学习,根据自身情况利用业余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进度,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上与教师互动实现自我学习,把传统单向的“填鸭式”乏味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双向、探讨式”互动模式。同时,学生可选择个性化学习,并且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按需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很好地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药物化学课程具有内容繁多、杂乱无序的特点,历届学生学习时感觉压力很大,微课虽对教学内容知识点有详尽的讲述,但并不是面面俱到,往往是片面强调各个突显的知识点,以至于微课所讲述内容缺乏连贯性,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比较片面,很难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制作微课时通过加入一些引导和串联的关键词使各微课知识点相关联,使学生能全面把控整个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讲授与微课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采取PBL教学或课堂提问等方式,与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微课所涉及的作业答疑,通过相互交流,既达到了温习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不再死气沉沉。
三、结语
微课已在很多课程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具很好的发展前景,药物化学课程中应用了微课教学,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尝试着解决了一些问题,如能将这种经验应用于其他课程,使微课在其他专业相关课程上推广普及,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对现代这个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发展也可以提供一个参考。
作者:魏丹丹 吴柱 彭电 单位:长沙医学院
摘要:随着高职药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逐渐突显,从对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的甄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次序、引入实践导向教学法和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教学法、分阶段开卷考试法等多种教学法对药物化学原有的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科学效率,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药物化学;高职教学;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考成绩较好或中等的考生大部分进入了本科院校,而高考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选择民办职业技术学院。所以说,进入民办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应该是应试教育理论学习的失败者,如果按常规的教育方法,采取与普通本科生一样的教学方法,灌输过多的理论知识,会使他们觉得难以消化这些知识,记不住也掌握不了那么多知识,教师也会觉得教学效果差,结果是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痛苦,且工作后,学生会发现许多理论知识在工作实际中也用不上。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药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合成关系、代谢过程、新药研制开发等进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要系统掌握必备的药物化学知识和技能,尤其是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构效关系等,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药物分析、药剂学等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或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但药物化学的知识相对比较枯燥,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不能用常规填鸭式的方式教授,需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一、实践导向教育法
由于人们普遍认为技术只是科学的附属品,是科学简单演绎的结果,只要有了合理的科学理论,就可以轻松地从中产生技术,因此得出结论:技术知识只是可有可无,只要学好科学理论,技术实践能力自然会发展[1]。这样,就会出现重理论知识,轻技术知识,从而盲目片面扩大理论知识的范围的现象。我们现在高职类的药物化学的课本,和本科药物化学的课本的内容、编排的方式,相差不是太大。较多的学习内容,导致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按照实践导向教育法的理念,讲授的知识必须是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不论是完成工作任务直接需要的技术实践,还是理解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知识,与工作任务关系不大的知识,应被排除在课程知识以外。[2]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药品营销、制药企业生产工艺员或质检、质控人员。所以,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与工作内容关系比较大的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推导出药物鉴别方法,药物如何保管,储存、药物之间的配伍这些与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理论和实践之间才真正联系起来。建立与技术实践能力密切相关的技术知识,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能用起来的。有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比如不常用药物、大分子药物的结构式则不需要学生死记。学生最重要是能、会根据官能团推导出普遍的理化性质。而药物合成他们以后工作中遇到的机会很少,故这些知识只要求他们了解。因为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来说,那些“不能用或与实践联系不起来的知识”,可不教,这样才能突出重点。这样,要记的东西少了,但要理解的知识并没少。学生感觉难度下降,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上升,学习也学得扎实。太多的学习内容,会使学生连重点内容也学不好,对于这些高考分数相对比较低的学生来说,学得少而精,可重新点燃他们的信心。以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还需注意实践与理论知识穿插进行。先上完实践课再上理论课,或者先上完理论课再上实验课,都不利于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原理,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理论课的老师,应该参与实验课的编排,力图使实验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接近并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如天平的使用、蒸馏、水蒸气蒸馏、滴定的操作,化学药物的化学、TLC的鉴别操作,药物制备操作,机械搅拌、电磁搅拌的应用,旋转蒸发仪的使用等。这些实验内容和理论课程内容契合度非常高。通常我们的理论课老师也是实验课老师,教授实验课时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验中去。先上实验课再上相关内容理论课,比先上理论课,再做相关内容的实验课效果更好,我们有9个药学班,有5个班在做阿司匹林的合成、精制、鉴别,含量测定后,再讲述阿司匹林的理论知识。另外4个班则先讲理论知识,再做该内容的实验。经过对比,先做实验,再上相关内容的理论课,效果比先上理论课,再做实验的效果更好。做了相关实验后,理论课时学生更能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更活跃。访问调查一些学生,他们说,做了实验后,印象更深刻,更想搞清楚原理,所以,理论课时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二、问题导向和及时反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知识点时,可以先引入学生已知的知识,再一步一步利用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回答提出的问题,使疑问得到及时反馈。课堂提出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进行思考,并在课堂上讨论。如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学生容易失去耐心。通过反思,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处处设疑问,学生多思考,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举一个例子,我们在讲授麻醉药普鲁卡因的理化性质、鉴别、储存方法时,先给出结构式,问大家有哪些官能团,这些官能团有哪些化学性质,那么可以推测出普鲁卡因有什么理化性质,根据这些理化性质,会有什么鉴别方法,我们储存时,应该如何保管。总而言之,讲授理论知识时,尽量用提问的方式讲授。可以个别学生提问,也可以整体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及时反馈,也是我们对一项活动有持久兴趣的原因。游戏吸引人,也是因为有及时反馈,这种自问自答及时反馈的方式,引发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自主思考后,再听老师给的答案,会使记忆更加深刻。
三、分阶段的开卷考试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基础差,自信心不强。分阶段开卷考试,可以使他们考出比较好的成绩,也使他们意识到,他们能学会,只要再加上记忆就可以。这会减轻他们的畏难情绪。相反,分阶段的闭卷考试,虽然有督促他们复习的作用,但作用并不强。反而分阶段的开卷考试,对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促进较大。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闭卷考试的成绩不理想,使他们对自己更失去信心,对学习药物化学产生畏难情绪。而开卷考试比较容易,给他们带来自信心。2.开卷考试的题目,是不能从课本直接找到答案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如果上课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即使没记住,理解了,开卷考试就能考到比较好的成绩。这样,同学们上课记笔记和认真听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与阶段性闭卷考的班级相比,阶段性开卷考试的班级上课积极主动,记笔记的热情比较高。另外,开卷考试必须学生独立完成。
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比如网络精品课程
现在90后的高技生,喜欢玩手机、游戏。我建立了微信群,经常些与药物化学有关的小知识;在微信上答疑,布置任务;建立了药物化学网络精品课程,学生可登陆网站,在网站上学习视频课程、复习课件、做习题,学生在网络上做完习题马上有分数、答案,所以可以得到对药物化学课程的掌握程度的及时反馈。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监控学生的学习时间。
五、结语
以上是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经验,除了药物化学这门课以外,对于其他化学类的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曾赟昀 曾琳玲 崔淑莲 冯伟 何萍 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总结分析高校药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学科内容,结合“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和具体教学流程,探讨二者在教学中有机结合的具体操作方式以及产生的“化学反应”,以期达到为高校《药物化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提供一定普遍意义上的启发和借鉴的目的。
关键词:药物化学;对分课堂;自主探究
药物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比较明显的学科特点:首先,囊括的知识面较广,包含药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综合学科的大量相关内容;其次,理论性较强,其中蕴含大量的概念、定理、规律、法则等;再次,学科知识日新月异,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就其自身的定义和定位而言,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1]。学生在最初开始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由于之前的认知基础比较薄弱,普遍感到非常的吃力,加上学科的知识系统磅礴繁复,需要识记的知识点较多,给教师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对分课堂”是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2]。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提倡的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深为契合。这种模式是针对我国高校课堂授课的实际情况,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而提出的,是国内高校教育界在本土教学总结和反思中孕育而生的产物,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大学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近几年来,笔者实际授课中不断地尝试将“对分课堂”引入到“药物化学”的教学之中,以期达到增进教学过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强化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让学生更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和利用这门学科的目的。
一、药物化学与对分课堂的“无缝对接”
高校与高校之间制定的同一门学科的课程计划不尽相同,一所高校在不同时期对一门学科的课程计划制定也会产生变化。具体到药物化学,不同学校安排的授课顺序、授课教材、授课课时等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期,药物化学课程的计划也会产生变动。因此要针对自身院校的具体课程设置情况,合理、灵活、策略地引入对分课堂,完成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一)惜时如金,高效率的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对分课堂仍然强调定义、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先期铺垫,这是实现对分的前提和基础。由于课堂的对分,教师直接讲授的时间“骤减”,这对教师的讲课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和理解,成为对分课堂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对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高度的凝练、系统的归纳、精准的判断和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准备好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二)高度关注,全程陪伴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
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是整个对分课堂教学的枢纽,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课下的自主学习,但“放手”绝不是“放任”和“漠视”。要进行持续的关注、引导和激励。借助于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便捷地获取诸如课件、视频、电子书等自主学习资料,在讨论区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线上交流,对学生反映的疑点、难点,老师可以及时进行思路上的而非答案性的启发;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进行激励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参与,激发并维持其学习动机,但又不削弱学生的自主性和成就感。
(三)认真总结,做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评价
学生们的认知基础不统一,自学的效果也会出现差别。如果只是根据自学结果来评判学生的努力程度是不可取和不客观的。因此在学生完成自学,回到对分课堂上来的时候,教师不但要注意总结归纳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而产生的讨论结果,还要关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问题思路。在属于教师的对分时间里,既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总结、梳理、归纳、规正也要对其自学过程中的解题思路、方式进行校正和导向。在教学评价中要始终体现结果与过程并重的教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药物化学的平时成绩占6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40%。对能够全面深入掌握药物化学相关学科知识,在测试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要予以肯定,对自学中努力思考,经常向老师提问和阐述看法、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但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对于主动性较低、学习惰性较高的学生,则要进行激励和鞭策。这些都要从阶段性和总结性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价中体现出来。
(四)认清本质,灵活机变地实施对分课堂策略
对分课堂的形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课时安排和具体章节的知识结构来灵活“对分”。对分课堂并不对讲授和讨论的比例进行硬性规定,既可以五五开,可以八二开,甚至九一开。[3]例如,在学习药物研究开发的途径与方法的时候,由于这一节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较多,学生掌握相对轻松简单,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将50分钟的课堂对分变为教师讲授30分钟、学生当堂讨论20分种。这样既体现了对分的每一个环节,又节省了时间,为学生下一堂对分课的进行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对分课堂对现阶段药物化学教学的完善和改进
对分课堂的本质是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以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启发智慧,发掘受教育者的脑力和能动性[4]。这对于药物化学的学科学习和实践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真正让教师“放下包袱,轻装上路”将“对分课堂”
教学法引入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将练习、测试的环节从课堂教学中剥离出来,选择性地放到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时间里。而学科结构中非核心的、衍生性的知识点则可以放到学生讨论的环节中来。这样一个对分的流程下来,老师所做的重点非常明确地放在了课程核心和难点的讲授上,其余的环节则放心大胆地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到的是答疑、导向、激励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备课时间大幅度减少,课程压力明显减轻,授课的效果较之从前却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让学生有“成就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分课堂,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在讨论课上,无论是学生优秀作业的展示,还是新颖独特的见解,对所学知识的透彻总结,提出的具有深度的问题等,都会得到老师和周围同学的褒奖和肯定。学生从中取得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这会让学生真正地去渴望学习、渴求知识,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学好药物化学这门课程。
(三)让考评工作更准确、更合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尊重和保护学习主体差异性的教学模式[5]。对分课堂给了我们一个考查学生日常成绩的重要标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在对分课堂上一个学期的整体表现来合理地给出其平时的成绩;学生的平时表现被计入学生的整体成绩当中,而且其平时成绩也会相对客观地反映在最后的卷面考试上。即使学生在卷面考试上有不稳定的发挥,最终的综合成绩不会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有太大出入,而是更客观、更合理、更有说服力。
[摘要]目的:探讨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法在中职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2014B级药剂专业241名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后进行考核。结果:大多数学生对TBL教学法满意。实验组考试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TBL教学法应用在中职药物化学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TBL;教学法;中职;药物化学
基础药物化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学科。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活性间的关系(构效关系)、药物化学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中职药物化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中职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由于这门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教学难度大,加上中职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学习专业知识时间短等一系列原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学习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对重点内容不消化等问题。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是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以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1]。是美国Oklahoma大学LarryMichaelsen教授在优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于2002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该模式已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等课程教学中逐步地推广应用。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在提高学习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上的作用已被初步证实。
1药物化学基础教学中采用的TBL教学法
1.1教学对象
以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4B级药剂1班、2班、3班、4班共24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药剂1班、2班共124人作为实验组,药剂3班、4班共117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性格、成绩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团队组建
在授课前,教师提前一周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7人。分组的原则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一般的学生搭配,积极主动的学生和消极被动的学生搭配)。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1.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采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2版)的《药物化学基础》(主编王玮瑛)中的“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1.4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1.5教学过程
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解热镇痛药的分类与发展,其代表药物的分子结构、稳定性及相关相关理化性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讲授。实验组教学过程包括:①课前准备:教师首先组建团队,然后划定学习范围(《药物化学基础》第四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布置给学生两个问题(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与理化性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关系),要求每位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学校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课前预习。②课堂讨论:先由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同样问题组间进行讨论。③教师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理清教学内容,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补充一些应用性的知识。
1.6教学评估
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理论考试、问卷调查等形式评价教学效果,考核两组学生对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结构和基本性质的理论知识并进行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两组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对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进行分析。
2结果
2.1理论考试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本章学习结束后全部参加考试,无缺考现象。两组考试成绩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2.2学生满意度调查
派发调查问卷241份,收回有效问卷241份,有效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2.
3讨论
TBL教学法兼顾了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优点[2],既充分避免了传统讲授法在讲授过程中始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足,又避免了PBL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讨论问题不够聚焦[3]、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等特点[4],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团体协作为教学方式,以教师为引路人的教学改革模式[5]。
3.1TBL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TBL教学模式授课前,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本内容,查找资料并在本团队内进行讨论沟通,然后通过教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习,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药物化学理论知识应用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兴趣。TBL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间互助,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独立思考能力。
3.2TBL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TBL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要仔细研究,相应测试的答案要字斟句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实际运用及信息汇总,最后做出评价。这一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TBL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能力能得到不断提高,从中受益,真正能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6]。当然,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解决所有教学问题。教无定法,学无止境,TBL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运用当中应注意:①前期教师与学生的准备是否充分。②讨论问题是否深刻到位。总之,通过实验表明,TBL教学模式在中职药物化学基础解热镇类药物理论教学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作者:罗小敏 单位: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
摘要:在中职药学专业教育中,学生书写和绘制药物分子结构式、药物合成过程和合成原理是药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将移动应用软件ChemDraw应用于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教学中,利用该软件内置的点击—分享功能让学生与教师及时分享教学文件。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将制作的文件发给教师进行批阅。ChemDraw在课堂中的应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药物化学;移动应用软件;ChemDraw
中职生由于化学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药物化学知识时,对于记忆信息量大且内容纷繁复杂的药物化学结构和反应原理有一定的难度[1]。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药物化学知识过程中存有抵触心理,也使得药物化学课程考试通过率不理想[2]。为帮助学生尽快克服对药物化学课程学习的恐惧心理,急需寻找一种中职生易于接受的、较为新颖的教学手段。IPad作为一种新颖的移动设备,用途非常广泛。该设备应用于化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5]。移动应用软件ChemDraw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书写和绘制药物化学分子结构、反应路线、反应原理的能力[6~8]。ChemDraw为了配合IPad强大的彩色触屏功能,在原有PC版的基础上开发出很多针对IPad的工具按钮。学生可以用手指快速地对药物分子结构进行绘制。同时,软件本身也提供了很多结构与反应模板,学生可以轻松地画出纽曼结构、Fischer结构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观察药物合成过程和药物三维结构。
1ChemDraw的常见和特殊功能介绍
1.1利用ChemDraw绘制化学分子结构
利用ChemDraw中主工具图标板中的显示工具,如键工具、模板工具、箭头工具、符号工具等在编辑区可以进行有机分子的平面结构输入与绘制(见图1),这是ChemDraw最基本的功能。同时,对绘制完的结构分子进行参数的改变可以满足制作电子课件或出版图书的需要。
1.2ChemDraw的点击—分享功能
IPad版本的ChemDraw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有点击—分享功能。点击—分享功能允许在多台IPad之间进行ChemDraw文件的分享,绘制完药物分子结构或合成路线后,利用该按钮可以将文件上传分享到各学习小组。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设置的关于药物分子结构的问题(见图2)或未完成的化学反应过程分享到各学习小组,学生完成问题或填写完反应过程后可以快速地通过该功能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查看教学效果。1.3ChemDraw的信息分享功能另外,IPad版本的ChemDraw可以将ChemDraw文件转化为pdf或png格式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传送。该功能使学生可以利用IPad的文字编辑软件对化学结构进行编辑,编辑完成后的文本或图片可以直接作为电子课件或图书的某个章节进行分享或发表。
2ChemDraw的教学应用与效果
为了测试IPad版本的ChemDraw作为药物化学教学的辅助手段对学生课堂学习成绩的影响,我们选取我校2014级药学专业两个班共36名学生进行对照实验。将其中1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由教师课堂授课;另外18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利用IPad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晚自习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每周进行一次40分钟的针对教学内容的复习,对照组由教师引导进行课堂复习,复习完课堂教学内容后下发复习题,学生当堂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实验组利用IPad版本的ChemDraw进行复习,教师通过ChemDraw的点击—分享功能将准备好的试题上传到各学习小组,学生既可将做好的试题传送给教师,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传送,并进行小组内的讨论。最后,学生将答案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教师,教师批改后进行文字编辑并制成反馈意见单,发送回学生。学期末,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药物化学期末考试,并且填写学习情况反馈单。对两组考试成绩和反馈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成绩比对照组好;实验组标准差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的成绩波动比对照组小;将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发现P值均小于0.01,说明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9](见表1)。这进一步说明利用IPad版本的ChemDraw对于提高学生药物化学成绩有明显帮助。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单分析发现,实验组中对于自己的成绩满意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对下学期学习药物化学期待较高的学生比例也高于对照组(见图3)。说明IPad版本的ChemDraw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药物化学课程的积极性有明显帮助。
3结论
从教学结果来看,IPad版本的ChemDraw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对于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对于药物化学中难点的恐惧,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帮助学生提高药物化学考试成绩。并且,IPad版本的ChemDraw的点击—分享功能可以增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方便教师在教授药物化学知识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情况。从实际操作看,IPad版本的ChemDraw能够方便地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得到,安装容易,使用简便。它附带的3D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药物分子结构,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知识的记忆。最后,IPad版本的ChemDraw在设计上是以学生自学为出发点,可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中职药物化学课堂测验,以提高中职学校药物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蒋超意 赵超 单位:桂林市卫生学校
摘要:以新版《药物化学》教材为基础,从教学大纲的设置、授课课件的制作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三方面探讨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效果,为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实践
“药物化学”学科是所有药学学科的基础,是药物创新的源头,具有时代的前沿性,每年都有大量科学文献报道不同领域疾病治疗药物的新结构、新靶点及构效关系,药物化学研究的新方法不断进步。“药物化学”课程是几乎所有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材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在我校,“药物化学”课程一直是开设给四年制本科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药物分析专业三年级学生;五年制药学英语专业,药学日语专业四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共48学时,其教材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化学》。该教材于2016年1月再版发行,增添了临床上应用量大、靶点新的药物化学新知识,且现今正处在信息量爆炸的阶段,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新上市药物的情况,因此,基于新版教材的《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药物化学教研室教师在运行了一学期的药物化学授课后,总结了教学大纲、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为后续该门课程的授课探索了新的方案。
一、改革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在课程进行之前,我们首先针对新版教材的内容对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设置。考虑到授课对象的药学基础,教学大纲以新版《药物化学》教材为基础,充分考虑目前临床上用药特点,保留与“药物化学”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经典内容,删减陈旧及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补充新的研究方法与成果,重新设置本课程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力争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多的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前沿相关知识。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及学时数,减少药物的合成所占比例,仅介绍一些临床应用重要,市场份额大,且合成类型比较经典的药物的合成,对药物化学结构变化的重点落在代表性药物的体内代谢上,通过体内的化学变化进一步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强弱、持续时间及毒性作用等。以相当的学时增加药物化学前沿了解性的内容,如增加介绍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了解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艾瑞昔布的开发过程与研究历程、了解临床上治疗高血糖药物的新靶点及各类药物、了解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代表性药物及临床应用特点等。使本科生尽早接触到新药研究比较热门的领域。教学大纲是整个授课的关键,所有授课基本内容及考核中的重点均围绕教学大纲开展,故我们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重新设置,综合考虑授课学生对象及学生以后对该门课程的需求,难易结合,经典与前沿相交叉,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药物化学学科前沿性的知识。
二、制作统一课件,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我校开设给药学各专业的《药物化学》课程(课程编码:030917CL-制,48学时)涵盖8个专业31个班级,由我教研室多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统一授课。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对课件进行了统一、规范的制作,设定了6个能够代表沈阳校区和南校区特色的代表性背景模板,统一各级标题的字号、字体,统一结构式中线条与字母的规格。新课件背景严肃、正式,体现了我校深远悠久的药学底蕴,同时画面简单精美,颜色对比显著,课件中的重点内容一目了然,适合本科学生接受。各论中各章节的课件内容均按照各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先总述,后分类介绍、最终总结的模式制作,章节最后通常加入该类药物目前的研究开发情况作为扩展补充知识。如增加了学时的降血糖药物(由原大纲中1学时增加为2学时)的课件中,首先简单列举糖尿病的形成及发病情况(1页),该疾病在临床上的分类及发病机制(1页,为后续药物的分类做铺垫);治疗I型糖尿病的胰岛素的发现发展情况(4—5页,同时提及我国在胰岛素提纯过程中的巨大成就)。口服降血糖药物是课程中的重点介绍内容:利用1页PPT列举口服降糖药物按照作用机制进行分类及代表性药物,随后即按照此分类方法对各类降糖药物的发现、发展过程,临床用药情况、代表性药物及该类药物目前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如经典的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其发现过程(1页);药物研究进展及特点(1页);作用机制(1页);三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的代表性药物及结构特点(3页);构效关系(1页);临床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1页);代表性药物格列吡嗪的结构与命名(1页)、体内代谢(1页)、化学合成(1页);代表性药物格列美脲的结构与代谢(2页);磺酰脲类药物目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1页)。课件制作中查找文献及数据库,增加了药物靶点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三维图,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药物分子与靶标的相互作用及当今药物化学学科进行新药设计的常规方法。如在课件中列举了三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赖诺普利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三维对接图(dock-ing),从中能明显看出三个药物与靶点结合时关键氨基酸的数量及结合方式,三者与ACE结合的作用力依次增强,故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三代ACE抑制剂对ACE的抑制作用及临床上的降血压作用依次增强,用药量依次减少。
三、改变课堂教学,学生主体,灵活授课
三年级(或四年级)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药学知识,学习《药物化学》后开始系统的了解治疗各类疾病的药物的发现、发展及研究现状。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的能力,并有创新的意愿,需要进一步对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行引导,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主体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我们首先选择临床药学专业的三个班进行了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尝试。每个班分成四组,每组7—8人,任课教师给定一类药物作为每个小组的讲授单元,由学生组内自行分工,查找文献、制作课件、组织讲稿,每组讲授10分钟左右。教师根据学生准备及讲授情况给每组同学分数,并计入最终期末成绩。一轮教学改革过后,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们以与教师不同的视角进行课程的准备与讲授,更加生动,更容易引起共鸣。学生们从网络上汲取常识与数据,扩充到课件中,由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出其要讲的内容,层层递进,画面活泼,讲解生动,完成从生活实践到理论介绍的过渡。同时,同学们也通过这种课堂翻转的教学方式,在精心准备、讨论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团队沟通的重要性,理解了教师备课的辛苦。一学期一个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本门课程继续深入平行铺开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经验,调动了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主观积极性,获得了其他任课教师的肯定,在今后的《药物化学》授课中,我们将继续就这种授课模式进行推广和实践,累积教学改革经验,在教改过程中不断摸索更加科学、更适应药学各专业的课堂教学方式。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量急剧膨胀,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思维活跃,迫切需要具有丰富科研与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员的引领,以创新的思维为未来的药学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受特定因素的影响,《药物化学》教材内容的更新无法追随学科的发展,陈旧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紧跟药物化学研究的新方向,将学科新动态融入到对本科学生的教学中,使本科学生尽早触摸到“药物化学”学科的精髓,具有创新的意识,掌握创新的技能,培养创新的能力,是“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要研究的新挑战。“药物化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们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基础与现有课时限制的条件,以现有《药物化学》教材为基础,将教材的内容与“药物化学”学科发展前沿接轨,改进现有教学大纲,保留其经典部分,引入新内容;教学方式上引入现代药物设计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中常用的docking软件,进行三维动画模拟,替换平淡的平面二维讲解;以具有多年药物化学科研经验的一线教师引领学生充分利用信息优势,选择代表性药物,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学,讨论和讲解,将普通的“填鸭式”授课逆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的能力。为提高我校药学类各专业“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刘丹 赵燕芳 王健 刘亚婧 许佑君 贾娴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药学事业的飞速发展,《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愈加重要。《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互联网+”时代下的药物化学教学尤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药物设计创新能力。本文旨在从《药物化学》课程特点出发,立足于本课程实际情况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探索《药物化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药物化学;互联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信息产品如QQ、微信公众号、博客、推文、视频等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与我们的生活日益密切。在教学改革方面,信息产品也正在发挥其日渐显著的作用。与“信息化浪潮”应景的是,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教改实践正炙手可热[1]。在高校中,此类教学改革尝试并不鲜见,然而实际效果才是我们教学人员最关心的问题。这些新理念能否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中山大学王竹立等人调查发现,“微课”、“翻转课堂”主要“火”在各种大赛和公开课中[2],它们的出现并未撼动传统教学方法,有时反而强化了应试教育;这暗示这几种教学改革方法多流于形式,难以行之有效地实施。
1“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强调互联网的普遍性、移动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利用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近年来,我国智能手机的发展迅猛,普及率非常高,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尤其高,这为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来辅助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平地区间、高校间的巨大的信息鸿沟,使得教育资源得以更均衡的分配,这符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公平”信念[3]。“互联网+教育”是2015年之后出现的新概念,目前在诸如:计算机、文献检索、电子商务、公共管理学等领域中有开展改革的报道[4-6]。“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碰撞,将催生新的教育理念,重新调整教师-学生关系,改变旧有模式,达到更好的教育质量之目的[7]。在南华大学,医学解剖学、公共卫生学、机能学等专业已部分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但尚未涉及“互联网+”的理念,国内高校相同学科也鲜有这方面成功经验的报道。如今网络信息发展迅速,许多研究的应用都在不断更新,因此该类课题的研究也将层出不穷。《药物化学》教学应围绕信息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组织,注重能力训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社会上急需动手能力强和富于创造力的药学专业人才,这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为寻求适应时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必要探索出一些实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药物化学》教学体系。
2教学思想之改革
2.1正视、重视“互联网”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作用
智能手机在我国目前非常普及,智能手机以其便于携带、功能丰富,已经成为人们与“互联网”建立联系的最佳手段。而在大学生中智能手机的拥有率近乎百分之百,他们能够熟练的使用诸如QQ、微信、微博、手机浏览器等,与同学以及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换和流通。智能终端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构成了势不可挡的冲击。目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印象是负面的,因为它们过多地吸纳了学生们的精力,使他们用在学习上面的时间缩短了。我们也常会听到老师们抱怨授课时学生不听课,低头玩手机、看视频[8]。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手机正在对教学产生正面作用[2]。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拿起自己的手机查询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勘误。这也形成了对老师的督促,促使老师们备课要更加细致充分、查证明白。
2.2最大化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丰富教学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趣味十足,内容多彩,资源丰富,平台开放共享等;要利用互联网在“信息沟通”方面的优势,建立师生网上沟通渠道,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这些渠道来传播教学视频、教学博文、帖子等;还可以在线上随时随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2.3建立分组讨论制
为督促、引导学生将智能终端用于学习,可将学生分组,使其首先在课外小组内讨论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智能终端来查找所需信息。在课上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由老师进行引导。其中有些同学对问题的讨论充分、合理的,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加分项。对药物化学兴趣浓厚的同学,还可以鼓励其参加药物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提前接触药物化学实验,为其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2.4注意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程度
教学视频、博文等,要有难易深浅之分。可以分为基础、拓展、延伸三大层次。基础类适合所有同学,而拓展类和延伸类适合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要顺应学生理解力之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3教学途径之改革
3.1建立《药物化学》师生交流QQ群,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为方便在互联网上进行《药物化学》教学资源的传播,我们已经建立数个层次不同的QQ交流群,分为全体师生群、兴趣小组群等。老师在网上上传录制的教学视频、博文,或优秀的网络学习资源;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难。
3.2制作教学视频、动画
我们目前正在准备录制《药物化学》相关教学视频,届时将很大程度解放教师,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在上课之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组织翻转课堂教学。这项工作需要团队的力量,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
3.3线上指导,因人施教
学生之间的理解力、学习能力和基础有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根据各位同学的个人情况,引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在线下,有些同学可能因为内向害羞而不敢提出问题,而在互联网上,多数同学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疑难。
4结语
现代药学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21世纪我国药学发展的需要。《药物化学》是利用化学的概念和方法发现确证和开发药物,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是药学领域的先头课程,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9]。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10]。“互联网+”可以解读为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推动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结合,有望为教育领域带来又一次重大革新,而“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法可在不增加教育成本的情况下更好地调动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探究“互联网+教育”的新颖模式,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摘要:在当今中国社会,中职卫校的教学当中,存在颇多问题,尤其是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在目前教学中表现出学生的基础较差,普遍厌学;教材内容部分落后,知识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诸多情况,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探求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互相渗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于生物学科与化学学科之上,并且是一门药学专业最基础课程,但是其课程涵盖内容颇多、知识非常广泛,且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自成体系,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相当困难。怎样才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过去机械的“上课记、下课抄、考试之前背知识点、考完什么都不记得”的状况,让学生主动乐于学习,并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这是药物化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关键。
二、教学的现状
第一,中国目前施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在初中毕业,学习较好的学生一般会选择读普通高中,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会选择读职业学校或者辍学。例如,某省中考的成绩总分是800分,但中考成绩是200—399这个分数段的占了绝大多数,这表现出目前中职卫校的生源基本上是初中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且在学校中厌学情绪弥漫,学习的动力也不足。第二,现行教材是沿用了很多年的老教材,知识早已跟不上更新速度,以《中国药典》上的知识为例,最新版本的《中国药典》是2015年版,但是其内容上主要仍是2010年版本的内容,教学的内容更不上药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学生需要最前沿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将来就业岗位和各种专业资格类的考试。第三,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只“重视理论,但是轻视实践”,在现在的实践教学中仍然根深蒂固。教材之中有很多药物化学相关的实验是验证类的实验,上课之前教师把试液调配好后,让学生上课时将试剂添加进相关的药品溶液里,然后观察化学反应。在这一过程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因为这一过程基本上没有过多的机会进行仪器的操作实践。
三、教学的改革措施
教学的大纲是依据教学计划进行编写的指导性的教学文件,其中规定了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等相关具体内容。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药学类(士、师)等相关的资格考试靠拢、最根本的要加强学生能力培养,进行技能的提升,并结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一,吸引性的导入语,激起学生学习好奇心。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吸引人的导入语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镇痛药物时,可以先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如关于鸦片的历史,播放一些与鸦片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第二,运用类比与横向的联系性教学方法。因为药物化学的涵盖内容很多,其中药品的种类繁多,这使得知识的记忆量很大、并且有很多的化学结构,这很容易让学生从心理上畏惧。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把握药品的性质决定于其结构,并突出其中的重点药物。基于此,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精简讲述,例如教授阿司匹林的时候,可以结合起来提问解热并镇痛类的抗炎药物中还有类似性状的药物有哪些,最后教师进行简要的小结。第三,适当地增加相关药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例如,在讲镇痛药物时,还可以联系相关麻醉类药品的相关管理方面的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到吗啡等相关镇痛药,既能够拓展学生视野,激起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第四,穿插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人文教育,其核心培养合格的人才,不仅能够提升一个人的人性境界,塑造健全人格,还可以帮助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引入相关的药事管理与药品法规,进行只是拓展,使学生更为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能够认识到药品是特殊的物品,培养起质量第一的观念。第五,结合资格考试与就业的岗位进行教学。针对就业的岗位,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方面的调整。教学内容要跟上时展,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来满足就业的岗位需求。例如,喹诺酮类的药物是最常用一种抗感染药物,在教授它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增加相关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药品说明书中禁止未成年使用的相关内容。第六,应用相关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药物化学内容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用语言和板书进行讲解,而没有更加直观的形象展示,很难调动起学生兴趣,学生不仅很难理解,而且教学的效果不好。鉴于此,如果把多媒体的技术运用在相关药物化学的教学之中,不仅能使其生动化,还能使其形象化,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位教师的自身人格魅力主要是由其业务能力和专业的知识水平等组成、最重要的还有道德修养。人格魅力拥有很强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可以使一个学生在心底产生情感认同。教师必须拥有超出常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并且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具备情操高尚、乐观积极的特质。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强化,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并注意课堂上的仪表着装,用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教师能够认同并敬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药物化学领域的教学改革亦是如此,如果想构建起中职卫校药剂专业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只有利用不同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学改革亦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只有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并且向其他优秀教师取经,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叶小活
摘要结合药物化学实验的特点,采用学导式教学法、综合性实验和综合性考核方式等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小组和个人独立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关键词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技能
药物化学实验课是药物化学理论课的深入和升华,如何能够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授课效果。赵永恒等[3]认为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合使用、合理调配,形成完善的方法和质量评价体系,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观念也适合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因此本课题组针对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综合性实验和综合性考核方式等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元素构成的三维教学体系,首先引导学生从茫茫文献资料和浩渺的信息中去获取药物合成所需要的正确的有用的合成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和个人独立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1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
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通过药物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实验课上的具体药物的合成,反复对学生进行药物合成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的训练,通过具体的药物合成研究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获得有关药物的相关知识。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很强的自学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把外界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2“学导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学导式”教学法,也称“自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4];而张拓基[5]认为“学导式”教学最好分为包括自学、精讲、演练在内的基本环节和包括提示、解疑、小结在内的辅助环节;各个环节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各有区别,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环环相扣,面面俱到,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学导式”教学法发展到现在,已经在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因其将学生从被动的填鸭式对象发展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作为填鸭式教学主体的教师则退居学生的身后,为学生保驾护航。本课题组将“学导式”教学方法应用到药学专业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将药物化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三种类型。通过验证性实验的精讲和演练,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实验所需的合成操作技能,包括实验室中通风橱等设备的使用,合成仪器的正确安装,原料及化学试剂的正确取用方法,合成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规范的实验记录方法和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等等;通过设计性实验,教师设定要合成的药物为研究课题,让学生自行成立课题小组,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实验所需相关资料,课题小组经讨论设计合成路线,设计的合成路线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进行,并且有效控制成本;每个课题小组汇报其合成路线,在教师及全体学生的讨论下,确定最终合成方案及具体实验步骤,提交所需原料、试剂及仪器给实验中心辅助教学人员进行采购;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其操作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针对其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个小组实验结果及相对应的合成方法等内容进行小结。而在合成路线的讨论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解决,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起到引导,纠正,解疑,启发等作用;学生在查阅文献,集体讨论路线,提出问题,再查阅文献,讨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不断分析、解决问题中锻炼科研能力。通过这种“学导式”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够在整个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系统中把握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接收来自教师的相关教学知识,而且在具体的药物合成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3综合性实验在药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涉及有机化学、药物分析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多种学科,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药物的合成,还涉及药物分析及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科的内容,因此,实验教学内容要注意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齐艳等[6]对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进行了探索,将综合性实验引入到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陈娇娇等[7]针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廖洪利等[8]对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时间、实验项目的选择、教学管理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梁晓霞等[9]认为,药物化学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和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点点滴滴的教学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之间,设立综合性实验。通过综合性药物化学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而且对药物分析等相关学科也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将药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药学院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自开设至今,最初仅仅是单纯验证性实验,经过几届学生的培养后,发现其实际动手能力虽然增强,但在实际新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后设计合成路线并最终进行合成时,综合技能较弱,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适应。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开始设立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发现,学生从验证性实验直接进入设计性实验,从思想上接受得慢。在查阅文献、设计合成路线的过程中比较茫然,第一个设计性实验的效果远远低于第二个设计性实验的效果,并且在实验方法的讨论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局限于具体合成路线,而不十分清楚合成路线的机理。因此,在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之间,有必要设立综合性实验。黄健军等[10]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采取实验课前预习,教师示范、演示,对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点评等措施,来规范学生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将其研究方法引入到综合性实验当中,并且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建立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实验体系。首先,在综合性实验之前,将实验题目及其具体方法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文献,研究合成机理及各个合成步骤,并且设计新的合成路线;课前简单的熟悉实验内容,理解实验原理的预习提升一个层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基本操作中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及安装进行示范,以保证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正确和安全。其次,以学生为主导,对其他合成方法进行讨论,并且分析其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学生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规范内容进行指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从理论到实践,不是简单的验证。而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消除危险隐患,并且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启发和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及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且教师及时针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面进行总结。
4运用综合性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综合技能
实验成绩的评定,不仅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测,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如何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需要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成绩评定方法。郭平等[11]为了实现“科学、公平、公正”,将实验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理论考核三部分,这也是大部分药物化学实验课成绩的考核方法。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笔者将实验考核成绩按照学时比例分配到每个实验当中,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模式,建立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不再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验出勤和实验报告分数来评定成绩。这不仅避免了学生弄虚作假,抄袭实验报告,而且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实验结果越好,溶解度越准确,实验报告内容越多,成绩越高的印象。同时对每个实验的成绩进行详细的划分,制定精确的评定标准;每个实验成绩包括预习、出勤、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从学生进入实验室到学生离开实验室,整个过程均在考核范围内,对学生起到监督的作用,对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全程都要与学生互动,随时掌握学生的实验进展及状况,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的操作,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不仅能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而且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作者:周小平 孙薇 梁迪 刘银燕 杨晓虹 单位:吉林大学药学院
1基于导学案模式教学的药物化学实验导学案设计与运用
1.1实验目标
导学案必须围绕一个学习目标,分层递进地设计活动。为了提取实验的主要信息,每个实验都设置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素质目标,方便学生对照目标检查即将/是否完成的实验目标。如阿司匹林的合成,设计的实验目标是:①知识目标:巩固阿司匹林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酯化与重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熟悉合成中杂质的来源及除去方法;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及如何设计和优选工艺参数。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协作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③情感与素质:阳光展示,快乐学习,加强实验安全意识,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2重点、难点
每个实验操作过程都较繁琐冗长,重点难点要突出。一般合成实验中设置的重点和难点只有一两个,即合成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实验设计中影响因素及其水平的选择。
1.3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即操作的理论依据,只有真正理解了实验原理,才能理解实践操作过程的意义和目的,实验方案设计才能得心应手。根据理论指导实践操作,实践又修正理论的原理,设计的实验原理均是以问题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预习与探究。如药物的合成实验中,通常设计的问题是:①简述药物的结构、性质、作用与用途。②合成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其操作(要求写出化学反应方程);③杂质有哪些,如何除去这些杂质?④如何鉴定所得产品是目标产物?
1.4仪器与试药
要求学生自己列出,并说明每种试剂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试剂规格和浓度是多少,实验前均需要提前准备好,这样在实验中才不会用错试剂。如磺胺醋酰钠的制备中,氢氧化钠试液有4种不同浓度(见表1),稍有不慎,将会有一步走错,全盘皆输的后果。
1.5实验操作及关键点
每个实验项目操作均不相同,根据具体的操作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探究。在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实验中,设计的探究问题是:①在反应过程中加料很重要,先后的原则,每次只加其中的一种,以使反应液始终保持pH值。如果pH值过高,则多,如果pH值过低,则多。②酰化反应为(放热、吸热)反应,应采取措施控制反应温度为。③调pH至7时,析出的固体是,调至pH7以下时,固体(A增多、B减少)。④调pH至4~5时,析出的固体又是,调至pH4以下时,固体(A增多、B减少)。⑤制备钠盐时所需要氢氧化钠的量如何计算,氢氧化钠量偏多或偏少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⑥根据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请设计出2种以上的鉴别方法,并比较三种磺胺类药物的鉴定结果的异同。以上问题有些书上能找到答案,有些则需要探索后才能得到答案。
1.6原始记录、结果与讨论
科研过程要求原始记录真实、完整,这样实验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即可查找原始记录,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在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实验中,我们设计的原始记录见表2和表3。通过表2和表3的数据可以从实践操作层面回答以上探究的问题。科研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需要对学生加强引导与训练,使其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
1.7巩固与拓展
此环节既是检测学生对实验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又是对与此实验相关的知识的拓展延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乙酰氨基酚的实验中,设计的巩固与拓展问题有:针对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间关系我们提出了“亚硫酸氢钠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的问题;针对反应的原理及常用酰化试剂我们提出了“酰化反应为何选用醋酐而不用醋酸作酰化剂”的问题;针对精制的操作提出了“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中的特残杂质是什么”的问题;针对单因素实验结果提出了“影响酰化反应产率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自己设计一个正交试验来选择最佳的酰化反应条件。在思考回答这些问题时,即加深了对原来知识的记忆,又拓展了运用知识的新能力。
1.8反思与报告
课后师生均进行反思,对本次实验进行小结,以便能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实验教学。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报告,以锻炼学生的基本科研写作能力。
2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导学案模式教学的意义
2.1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传统教学是教师口头告知需要做实验预习,因而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是被动的,将课本上原理与操作过程照抄一遍给教师检查。导致实验课上是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操作过程等基本不了解,而实验操作亦无新意与挑战性,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实验的认识疲劳,在满足了学生的一点好奇心以后,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教学试验的厌倦,丧失对实验的兴趣,因而很少有学生去主动探究实验的奥妙。采用导学案模式教学后,学生人手一份学案资料,按照学案资料能有目的地完成预习;实验环节丰富多彩且富有挑战性,学生对学习乐此不疲;实验成绩评价多元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2.2由机械地操作向丰富多彩地探究活动转变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实验,传统的教学实验按照教材操作[3],基本上是“照单抓药”式,只是训练学生的机械式地操作技能或技术。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操作,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怎么处理等等诸多问题学生完全也不用去考虑,因为试验指导书、教材、老师都是这样记载、讲述和要求的。引入导学案模式后,我们设计了四个循序渐进的从理论到实践的问题进行探究,且增加了对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展示与点评,巩固与拓展、反思与反馈等环节,学生在丰富多彩地教学环节中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索创新等能力均得到较大地提高。
2.3实验成绩评价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传统的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成绩确定,有的学生实验不做或做得不好,课后抄别组的实验数据甚至是照抄别的同学的报告,最后也得高分,这样误使学生认为实验操作不重要,重要是写好报告。而引入导学案模式后,实验成绩从预习、活动探究成果、展示与点评次数、实验报告、劳动以及纪律等多个环节较客观、公正地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各个环节学习的均较重视。
3讨论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大多数学生都适应且能良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前积极主动完成预习、课堂探究、展示与交流活动开展有条不紊且有声有色,巩固和反思等环节能一丝不苟地完成,实验报告能及时完成且效果良好,并且能体会实验的乐趣,学会倾听与分工合作,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到了提升。但在实践中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以便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是关于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包括“导”和“学”两部分。“导”即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巩固练习、课后拓展反思、兴趣与能力培养等各个具体的环节。教师需要全程参与、监督与指导,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话题或进入沉闷时,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与点拨,同时也需要对重点、难点的内容进行精讲,并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学”即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以“问题探究”形式进行,包括课前对旧知识的回顾、新知识的预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探索,课后学生需要自主整理、归纳、复习巩固,形成能力。
二是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①选择的实验内容最好是学生熟悉的药物,这些药物贴近生活,不再是纸上谈兵,易产生共鸣与兴趣。②鼓励学生进行展示,补充、提问与点评,评选优秀小组与组员等,均可加分并累积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③实验成绩评价多元化,包括自评分、互评分和师评分,从预习、探究中展示、点评、补充、质疑、解疑、巩固拓展训练、反思、实验报告、劳动和纪律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客观、公平与公正。④教师对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表示出极高的信任,对其成果表示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与成就感。⑤在教学实践将导学案模式与科学试验的原理与方法[4]、多媒体手段等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图、文与演示的直观生动与学习的乐趣。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效果。
4结语
本文设计的导学案适用于药学类本科专业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但由于每个实验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所编写导学案也不要求完全相同。运用导学案模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赵建国 曲伟红 吕璐 余敬谋 张磊 单位: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药学和中药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