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3:55:29
序论:在您撰写图书馆专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纸质期刊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馆藏学术资源,具有很高的参考利用价值,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专业纸质期刊利用的现状是“重藏轻用”,服务模式仍延续传统的“守株待兔”,在很大程度上影期刊的利用率。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纸质期刊利用率,图书馆应该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利用图书馆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网络工具,增加期刊的信息量输出服务工作,发挥纸质期刊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纺织高校 图书馆 专业纸质期刊 期刊管理
期刊,出版周期短、时效性强、情报价值高、信息刊载量大、代表着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信息,是高校科研工作者们教学与科研中不可替代的文献参考资料。在现在网络化、数字化电子期刊充斥的信息时代,科研工作者会逐渐青睐于使用简单方便,鼠标一点就可获取到最全的资料,图书馆期刊工作者如何深入挖掘、利用好专业纸质期刊文献资源,更好地为师生们服务,值得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课题。
1 纸质专业期刊存在的问题
1.1 期刊上架滞后
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的电子期刊资源由于很多原因一般会滞后3~6个月不等,按正常程序来说纸质期刊发行的时效性比电子期刊更好一些,由于该馆在期刊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与漏洞,也涉及订购,采编部,期刊阅览室分管,各个环节容易出现断层现象,再加之各部门馆员之间不经常沟通协调,你推我、我推你的推卸责任,就导致我们期刊阅览室需要及时上架的新刊在验收环节那里一直积压,进而会滞后3~4个月才上架,每次送来都是好多捆,每次将缺的期刊返给采编部,之后就不了了之了,这就造成了很多读者经常阅览时发现阅览室总是不能及时提供最新的期刊阅览,最新纸质期刊上架的时间和电子期刊出现的时间是一样的,还不如在网上下载方便,久而久之,形成惯性,读者也就不太愿意来期刊阅览室了。
1.2 期刊管理方面
该校有两个校区,因而图书馆设置金花校区图书馆和临潼校区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在两校区均有设置,由于该馆99%的期刊均无副本,为保证期刊所谓的完整性、连续性,防止期刊丢失、破损,规定纸质期刊一律不外借,读者如果进入阅览室查阅资料,需要将自己的书本和包存放在外面的借阅柜子中,如果读者觉得哪一期的论文特别好,想复印一下带回去继续阅读,还得将借阅证压在期刊阅览室工作人员那里,出去复印(该馆两校区没有设置自助复印机),这样跑出去,再跑回来,学生觉得非常麻烦,一般就不太愿意复印了,管理模式过于死板,过于落后,不考虑用户使用是否方便,进而也就大大降低期刊的有效利用率。
1.3 利用不均衡
在期刊阅览室日常工作中发现,科技类的纸质期刊都是怎么上架,就怎么下架,几乎没有学生读者翻阅过,都是崭新的放置在期刊架上,无人问津,到了装订的时候又机械性的搬下来打捆送去装订,除了纺织类的期刊,经常会有学生查阅一下,总体来说,读者还是比较青睐于社科类的大众娱乐性期刊,阅读率普遍要高一些。
1.4 期刊工作人员服务方面
阅览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言行举止很关键,该馆的期刊工作人员均是60年代的馆员,他们的服务很单一、很原始,主要以守阅览室为主的工作模式,就只是简单的将期刊上架、下架,刊架整理工作,而不会主动去引导读者找需要的资料,或者学习一些新的查询文献技巧的理念或者方法,总是认为现在都是在网上下载需要的电子资源,觉得纸质期刊没人用就算了,就干好这一点就行了,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仅仅是守株待兔,坐等读者上门,缺少积极性、主动性,也缺乏工作热情。
2 应对建议
2.1 调整期刊排架
该校的特色学科是纺织、服装,比如将利用率比较高的科技类纺织的中文、西文现刊,甚至纺织类过刊可以设置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形成一个特色阅览区,可以放置在刚进阅览室比较显眼的位置,可及时引导学生关注此区域,做的时间久了,也可做一些相关的专题咨询服务工作,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提升了对工作的满意度。
2.2 纸质期刊开放短期借阅
纸质期刊如果一直实行静态管理的模式,将使纸质没有充分利用的空间,利用率将大打折扣。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图书馆一些专业学术期刊,比如纺织类的特色刊,经常来阅览的用户也就固定那几个研究者,一般的学生由于其太枯燥基本没有人阅览,到装订下架的时候,很多期刊装订后就直接堆在过刊区域无人问津了。图书馆花了那么多钱订购学术性的核心期刊,又有那么多管理人员验收期刊,上架期刊,完后又下架装订期刊,装订回来的过刊又得上架,费时费力又费钱,到最后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全部都静静的躺在无人问津的黑房子,确实是极大的浪费。我们期刊工作人员更要克服困难,更新观念,做好期刊的短期借阅工作,根据期刊的特点,可借4~6 d不等,以保证期刊流通起来,提高利用率。
2.3 做好期刊的宣传工作
为了改变读者对期刊阅览室以守阅览室的形象,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互动,做好期刊的对外宣传工作。比如,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官方微博、微信、网站宣传期刊阅览室的布局,服务内容范围,向各个学院老师们介绍最新专业学术期刊的到刊信息,也可将学校特色学科最新的杂志、名家、学科前沿动态进行简单的编辑摘录放在宣传区,让科研工作者们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定期做一些期刊知识海报粘贴在宣传栏。
2.4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期刊阅览室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整个图书馆的形象。首先,我们接待期刊阅览室读者要以非常热情、主动而友好的态度去引导读者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源,有足够的耐心去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同时可以以问卷的形式了解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都有哪些,及时改进服务模式。我们面对的服务对象基本上是教师、研究生、高年级的本科生,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在引导其查找纸质期刊资料的同时,也可同时辅导学生如何利用中西文期刊数据库怎么查全所做课题的所有文献资料,有必要的条件下,也可开展相应的专题学科服务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2.5 保证最新期刊的上架率
为了保证让我们的读者可以看到最新的期刊,我们要改变以往懒散的工作作风,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及时查新刊的到架率,积极与采购部门协调,催促书商及时送刊,做到书商送刊后,及时验收,及时交接,及时上架,这样就避免了新刊滞后的问题。
2.6 建设纺织、服装特色过刊文献库
该校是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院校,最起码纺织类、服装类过刊收藏应做到完整性和连续性,积累几十年也就形成了自己的馆藏特色,过刊属于馆藏固定资产,具有长期的使用价值。期刊馆员更应该做好特色馆藏资源的宣传工作,可以先设计问卷,在日常工作中,可实际调查经常来阅览特色期刊的读者层次,他们经常会追踪的专业期刊,或者对期刊管理的一些好的建议等,调研完后及时统计问卷,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改进我们的服务模式,同时也可对特色过刊进行短期的借阅,4~6 d不等,让过刊也流通起来,更好的为每一位师生服务。
3 结语
在电子期刊备受青睐的网络化时代,科研工作者越来越习惯于使用电子资源,但其缺点是:由于大部分电子期刊资源是建立在纸质期刊资源上,在时效性上会比纸质期刊滞后3~6个月,同时电子期刊资源因为版权原因或者论文作者其使用版权,也并不是全部收录了公开发行的期刊,纸质期刊可以弥补这一缺点,给科研工作者提供最新、最全、最准的学术信息,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以守阅览室的服务管理模式,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利用图书馆网站、微博、微信,提高期刊的信息宣传服务工作,期刊短期借阅,建设特色过刊文献库,提高纸质期刊的利用价值,更好的服务每一位读者。
关键词:阅读转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专业素养
摘要:文章阐述了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的任务,分析了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构成,提出了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培养方法,指出阅读转型背景下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馆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首要问题。
所谓阅读转型是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内容向数字形式转变,传统的纸质文献不再是读者阅读的唯一内容。与此同时,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方式也向数据化转型,虚拟网络平台成为阅读推广服务的主要阵地。高校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学生读者,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更要体现出阅读转型的特点和内涵。关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服务模式和发展策略,学界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然而对于具体提供服务的馆员的研究相对缺乏。实际上,馆员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构成中最具创造力和能动性的要素,也是赋予阅读推广工作生命力的关键,对馆员专业素养构成的分析、探究如何培养并提高馆员的工作能力,将成为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研究热点。
1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的任务
在阅读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时代结合切入点集中体现在阅读推广活动上,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馆员不仅仅是任务的执行者,更被赋予了激发师生阅读兴趣、策划营销推广活动、阅读推广服务的管理、充当师生读者的阅读顾问等多方面的任务。
1.1激发师生阅读兴趣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广馆员的素养。首先,馆员是沟通图书馆与师生读者的桥梁,推广馆员通过调查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向其推送相应的阅读内容,以激发师生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推广馆员在推广方式上的创新也至关重要,如何准确定位、贴近读者的生活习惯,成为推广馆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的任务更加艰巨,大数据环境和阅读氛围的改变要求推广馆员要开展与时代契合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以便充分激发已有用户或潜在用户的阅读兴趣,使师生读者真正将阅读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加强其与高校图书馆的黏性,培养高校师生读者的良好阅读习惯[2]。
1.2策划营销推广活动
高校图书馆吸引师生读者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将读者需要的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推广,阅读推广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营销策略,因此阅读推广馆员也肩负着营销者的责任。首先,高校图书馆的阅读营销推广需要馆员的前期数据调查与中期跟踪推广,明确师生读者的阅读兴趣,找准自身的服务定位。其次,在具体的阅读推广服务过程中,推广馆员采取何种服务方式、推送哪些阅读内容,都将成为影响推广服务工作的重要因素,这需要推广馆员的统筹规划,即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看待,既要考虑各要素单独的影响力,又要兼顾各要素之间的整合规划[3]。最后,高校图书馆毕竟要服务于师生、服务于科研,阅读推广馆员还应根据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特色进行推广活动的策划营销,以突出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精神。
1.3阅读推广服务的管理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馆员更多的是充当服务者的角色,即根据图书馆的要求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服务工作。在阅读转型背景下,一方面读者的主体地位被凸显出来,要求图书馆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主动化的服务;另一方面馆员的能动性也有所提升,馆员开始参与到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在新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已成为阅读推广工作的管理者。馆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为师生读者提供资源检索方面的帮助,还要对文献进行管理,同时对阅读推广内容、阅读推广平台、阅读推广成效进行监督、调整与管理[4]。实际上,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目的在于促进师生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深入了解,让师生读者体会、感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由此可见,阅读转型时期的推广馆员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图书情报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对师生读者有所了解。图书馆任何一个阅读推广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推广馆员的管理和努力。
1.4充当师生读者的阅读顾问
阅读转型背景下,资源文献的阅读方式向数据化、网络化转变,师生读者与资源的接触面更为开阔。实际上每一个高校师生都身处阅读推广的环境中,只是有的师生对自身的阅读需求不够了解,阅读推广没有对他们的阅读动机产生有效的推动力。如:有些大学生读者不清楚哪些图书更加适合自己,对自己的阅读类型缺乏明确的概念,这时就需要阅读推广馆员主动充当阅读顾问的角色,椭大学生读者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符合自己学习或科研需要的图书。阅读转型为大学生读者带来的另一个困扰就是图书资源过于丰富,令人难以选择,良莠不齐的资源常常扰乱大学生读者的判断力,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推广馆员更应该成为大学生读者的顾问,帮助他们选取正确、有效、高质量的阅读内容。总之,大学生读者在阅读方面的经验尚浅,对资源的选择存在疑惑,需要阅读推广馆员给予他们积极主动的帮助[5]。
潘彩勤: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构成与培养 2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构成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资源基础。同时,阅读推广工作离不开馆员因素,馆员作为阅读推广环节中最具创新力和能动性的要素,其专业素养构成成为影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构成主要包括情报学理论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及创新科研信息素养三方面(见图1)。
2.1情报学理论专业知识
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师生读者的阅读内容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源,更多的是倾向接收数字化多种类的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馆员只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及文献整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图书馆需要的是一支具有情报学理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馆员团队,具体包括图书情报、计算机应用两大方面。阅读内容数据化要求馆员能够掌握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技术,阅读方式网络化又要求馆员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能够实现数据推广和网络平台建设的服务工作[6]。推广馆员只有熟练掌握信息学、系统学、计算机学等专业知识,才能做好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
2.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必备的专业素养,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馆员是沟通师生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一方面,阅读推广馆员要指导读者进行有效阅读,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好感与黏度。同时,阅读推广馆员还要收集读者的反馈,为图书馆推广服务工作做数据准备和营销目标。另一方面,阅读推广馆员要对图书馆的总体规划和文献构建有所了解。可以说,阅读推广馆员承受的压力是双重的,因此,阅读推广馆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具体来说,推广馆员的心理素质构成包括三方面:认知能力、意志品质、情感素养[7]。只有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适度的情绪调整、积极的态度建设、敏锐的信息观察力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推广馆员,才能符合阅读转型背景下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要求。
2.3创新科研信息素养
阅读转型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逐渐从传统服务转向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阅读推广的内容和方式也向数字平台倾斜,因此阅读推广馆员也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此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师生读者,具有科学、科研的特点,阅读推广馆员要把握高校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在阅读推广内容的选择上和服务方式上突出科研特色。笔者认为,创新科研信息素养在广义范围上还包括馆员在自身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馆员只有具有不断创新和提升的精神理念,才能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信息化技术提升和创新发展。总之,阅读推广馆员是否具有创新科研信息素养,将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3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培养方法结合阅读转型背景的特点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特色,笔者认为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培养方法要从馆员吸纳、在职馆员培养和馆员监督三方面入手,分阶段、有重点地提高阅读推广馆员的服务水平。
3.1重视创新人才建设,提高推广馆员整体水平
首先,高校图书馆在建设馆员团队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吸纳高素质、高学历、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从入口把好关,提高入职门槛。其次,面对阅读转型背景,高校图书馆推广馆员的个人素质和创新力至关重要,提高馆员文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型人才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推广服务工作的转型,有利于契合大数据环境下师生读者的服务需求。总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才建设的关键在于对人员的筛选,应以青年创新型馆员带动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从而提高推广馆员的整体素质[8]。
3.2加大馆员在职培养力度,贯彻终身学习观念
对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而言,馆员的人员流通速度较慢,从事阅读转型背景下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大多是一些老馆员,这就带来两点弊端:①馆员的素养达不到新时代、新背景的要求,他们的服务观念陈旧被动,不利于阅读推广工作的展开。②馆员的年龄层较高,对新技术、新方式的掌握有所欠缺,不利于推动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对在职馆员的信息技术化培养,也是提高馆员素养的重要措施。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2013年通过校外聘任讲师、校内人员考核选拔、集中开办讲座、馆员外出学习、在线网络培训等几种方式对本馆的阅读推广馆员进行了专业技能与计算机能力上的培训,提高了阅读推广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新型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适应力,同时贯彻了终身学习观念,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9]。
3.3加强馆员管理和监督,完善阅读推广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在阅读推广工作体系上还存在疏漏与空白之处。在阅读推广馆员管理与监督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对阅读推广馆员进行阶段考核,从推广内容的读者满意度、推广方式的创新性和阅读推广的长效性几个维度进行测评。此外,高校图书馆要在阅读推广机制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一些阅读推广馆员局限在理论研究方面,缺少实践经验,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是造成阅读推广工作开展难、成效低的重要原因[10]。因此,培养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是必经之路。
4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转型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阅读推广馆员提出了挑战。新的背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不仅要激发师生读者的阅读兴趣、策划营销推广活动、管理阅读推广服务,还要充当师生读者的阅读顾问,因此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由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和信息素养三方面构成,在素养提升方面要加强馆员吸纳力度,重视馆员的在职培训和馆员的监督。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图书馆服务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唯有提高阅读推广馆员的素养和服务水平,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图书馆文化服务的作用,为师生读者提供创新、多元的阅读推广服务。
作者简介:潘彩勤(1971―),上海健康医学院助理馆员。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专业图书馆文化建设理论中“以人为席?内容的同时,阐述了在专业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吸引、录用、保持、发展、评价和调整等六个环节与职能,认为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专业图书馆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而且要注重培养人才、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这样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专业图书馆文化管理的宗旨和目标。
关键词:专业图书馆 文化建设 人力资源开发 文化运作方式
专业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人本概念,标志着专业图书馆文化建设管理重心的转变。专业图书馆文化建设理论中的以人为本的内容有:①专业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人本管理,将人作为专业图书馆的中心,将人的主体自觉意识以及积极性、创造性的自觉发挥放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②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专业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业务研究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树立图书馆员的主人翁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文化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就难以实现,图书馆员和本单位的价值观就难以实现全面整合;③在处理内部关系时,强调从事情报服务的同质性,尽可能淡化等级意识;④将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和教育人相结合,做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⑤将效率与人性相结合;⑥将制度、职务和情感相结合。⑦实施分权化管理。
一、专业图书馆吸引人才环节中的文化运作方式
从专业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看,其吸引人才的活动有以下三点:①确认本单位的工作要求;②决定岗位技术要求和所需人数;③对有资格的申请者提供平等的聘用机会。一座专业图书馆能否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应聘,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这座专业图书馆的长远目标和发展前景、声誉与形象以及工资福利待遇等。在上述诸多因素中,声誉与形象就是其文化要素之一。因此,加强专业图书馆良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其吸引优秀人才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文化运作方式。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形象,表明一座专业图书馆不仅重视图书馆员的个性发展和全面需要,而且说明这个单位中的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文化性内耗少,更说明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高,从而吸引更多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前来加盟,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该专业图书馆所收藏的信息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日本松下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就曾经说过:“吸引求职者的手段不是高薪,而是企业所树立的经营形象。”
二、专业图书馆录用人员环节中的文化运作方式
1.对于应聘人员的录用应该考虑与该专业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变革与发展相协调。也就是根据专业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变革与发展的需要来考察应聘人员的价值观和本单位的价值观的异同和差距,并作为录用的标准之一。如果专业图书馆录用那些与本单位价值观相同或者比较接近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比较容易对这些新录用人员的个体文化进行整合,使他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与专业图书馆的其他图书馆员融为一体并步调一致;如果专业图书馆已经感到原有的组织文化不再适应发展的要求和环境变化而需要变革时,那么,专业图书馆就应该选聘那些工作态度与价值观适合新的专业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有利于专业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变革;而当专业图书馆原有文化已经严重阻碍本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而亟待变革时,选聘新的专业图书馆领导,对于这个单位的重要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新选聘的领导者能够为专业图书馆注入崭新的文化管理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2.在专业图书馆的人员录用环节应该树立“择需录用”和“人尽其才”的文化观念。以科学正确的用人观念为指导,是现代专业图书馆人员录用环节当中实施文化运作方式的重要特点和前提条件。在专业技术人员录用环节当中,专业图书馆应该采用在“择需录用”的基础上,实行“择优录用”的方式。因此在专业技术人员录用环节中,首先,应该确认应聘人员是否符合单位对于员工的基本要求。其次,还应该确认应聘人员是否符合所录用岗位的资格要求。在专业技术人员录用环节中,还应该树立既着眼于专业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又注意使受聘者“人尽其才”的指导思想,实行“最适录用”的方式。在人员录用环节中,不应该对应聘者求全责备,而应该注意发现其所长,重用其所长。前来应聘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国家和社会的人力资源财富,来专业图书馆应聘也是对本单位的尊重与信任。因此,专业图书馆领导不仅要着眼于单位的工作需要,而且也要为应聘者负责,使他们的智慧资源和个人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据此,专业图书馆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于应聘者的品德、个性、才能、素质、潜力、抱负和激励动力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察和测评,以确认其是否具有胜任某一既定岗位工作的能力并尽最大可能发挥其长处,再决定是否予以录用。
三、专业图书馆人员保持环节中的文化运作方式
从专业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人员保持环节包括:第一,保持图书馆员有效工作的积极性;第二,保持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一环节上,要求专业图书馆领导者的职能责任和管理活动分别是:公平对待每个图书馆员,尊重人格,提倡协作,面对面解决争端及按贡献评奖制;酬劳及福利,健康安全以及雇员服务等。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的理念以及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是专业图书馆人员保持环节中文化运作方式的重要特征。
1.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信任人”。“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是专业图书馆“留人”环节当中文化运作方式的根本特征。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决定了只有图书馆员才是专业图书馆的主人翁,一定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图书馆员的需要具有多层次性。只有尊重人,才会满足图书馆员自尊的需要;只有关心人,才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满足图书馆员的友谊、归属和感情上的需要,从而形成专业图书馆对他们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只有信任人,才能充分地发挥图书馆员自身的能动作用。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如果一个专业D书馆中的人际关系良好,那么,图书馆员之间就会情感融洽,工作协调一致;而人人心情舒畅,图书馆员就会热爱这个单位并愿意为她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专业图书馆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图书馆员之间相处融洽,没有人际关系矛盾和激烈冲突;二是指图书馆员之间目标期望值的相容性;三是指图书馆员之间目标的一致性。因此,专业图书馆应该尽最大努力营造出一种亲密和谐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氛围能够把专业图书馆、领导者和图书馆员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使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专业图书馆人员发展环节中的文化运作方式
1.树立专业图书馆人员发展环节中正确的管理理念。从专业图书馆的性质来看,图书馆员是单位的主人翁;从专业图书馆文化管理的主旨看,它是“为了人而进行的管理”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专业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只有将图书馆员的个人发展作为其不可或缺的环节与职能,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能动作用。因此,专业图书馆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人员发展观念,而且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图书馆员发展的良性培育机制,才能够让他们看到自身与单位发展的美好远景,从而发挥出最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开展各种方式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是专业图书馆人员发展环节中的重要职能。进行专业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教育与培训是文化运作方式的显著特征。专业图书馆在对新录用人员的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文化建设培训。
3.对全体图书馆员进行专业图书馆文化培训。从专业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对图书馆员的培训一般包括态度培训、技巧培训和知识培训。对图书馆员的态度培训包括:①战略意识,也就是在做具体工作时始终不能忘记本单位的战略目标,以避免机械盲从;②彻底的“现场主义”,所谓现场就是直接面对读者的地方,也就是情报服务第一线,而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本单位的服务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前途;③“自主管理”的意识,也就是每个图书馆员既是劳动者,又是所在岗位的管理者,要时刻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改进工作,革新创造;④“尊重人性”的管理意识,也就是要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以上四种意识培训中,贯彻并落实“尊重人性”的管理理念,是实现全体图书馆员态度培训目的的最终选择,而这也正是专业图书馆文化管理的主旨。
4.专业图书馆要采用各种激励方法调动和发挥图书馆员的能动作用。运用精神鼓励的方法和手段是专业图书馆人员发展环节中文化运作方式的重要特征。专业图书馆精神激励的主要方式包括:(1)目标激励;(2)内在激励;(3)形象激励;(4)荣誉激励;(5)兴趣激励;(6)参与激励;(7)情感激励;(8)榜样激励。
五、专业图书馆人员评价环节中的文化运作方式
在专业图书馆人员评价环节中,士气评价的指标化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士气评价是比较抽象复杂的工作。因此必须分清士气表现和评价的指标性结构,才能够使其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从士气的表现形式及其评价指标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精神面貌;其次是对于专业图书馆的忠诚度;最后是团结协作精神。
2.开展士气调查,并为士气激励打下基础。士气调查就是要调查图书馆员对专业图书馆组织所抱的态度及其精神状态。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员对于专业图书馆发展的希望、感想和满意程度以及他们的归属意见和工作积极性。进行士气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人事统计法、自由陈述法、态度量表法、面谈法和事例分析法等。_展士气调查对于专业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组织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使专业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员对工作、对同事和对单位的态度,从而为协调内部人事关系、改进专业图书馆的组织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其次,开展士气调查可以成为专业图书馆上下级沟通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员对于管理工作的信赖感,实现上下级的谅解与合作;最后,可以使专业图书馆有针对性地进行士气激励。
六、专业图书馆人员调整环节中的文化运作方式
1.专业图书馆的人员调整环节应该坚持“因材施用”的理念。专业图书馆在进行人员调整时,应该兼顾单位发展和图书馆员个人发展的共同需要,才能够做出最佳决策。为了做到因材施用,专业图书馆应该采取允许并鼓励图书馆员在单位内部“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措施,使大多数的图书馆员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岗位,这样就能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使图书馆员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专业图书馆的人事规划更加趋于一致,而且还有助于图书馆员在工作变动较多且更加“符合自己心意”的情况下,加倍地努力学习和工作,使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2.对于图书馆员的晋升应该引进功绩晋升制度文化,并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专业图书馆的人员调整包括职务的升降和平行调动。职务和职称的晋升对当事人来说是一种内在激励,能够使图书馆员产生较强的责任感、成就感和事业心;同时职务和职称的晋升也是专业图书馆留住人才和推广“以馆为家”精神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干部聘用制度中引进功绩晋升制度文化并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依靠素质竞争上岗,根据绩效升职或者降职,从而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各个职位的择优用人,而且有利于专业图书馆不断地发现和提拔杰出人才。功绩晋升机制本身就是鼓励图书馆员积极进取,完善素质,不断提高能力,做出成绩,在实现专业图书馆的组织目标和职位要求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3.专业图书馆对于图书馆员的退休和解聘等人员调整环节应该体现相应的礼仪文化。不论图书馆员退休或被解聘,抑或自行要求调动的,专业图书馆都应举办相应的礼仪活动,来体现单位对于人才的关心和尊重。这样做不仅能够体现一个专业图书馆成熟的人才观,而且还表明了单位对图书馆员的尊重,并且能够通过此事吸引愿意来应聘的有用人才以及让留下的图书馆员增强对单位的信任和责任感。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围绕专业教学和实训开展服务是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的职责体现和服务内容的革新。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全面介绍了图书馆围绕专业开展服务的活动背景、思路、目标、内容和效果。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服务模式;专业群书库;专业服务
以传承文化为使命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过去一直将文化教育作为基础职能,在专业服务方面较为忽略。如今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及方向调整服务内容及方式,主动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战略发展过程,才能更加有效地体现图书馆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关注逐年提高以及外部环境逐步改善,高职院校的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少院校把专业内涵建设当作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专业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的具体落实,是实现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1]。在此背景下,作为教辅部门,如何更好地为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专业实训提供服务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拟以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职院”)图书馆围绕专业服务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为例,全面介绍活动背景、思路、目标、内容与效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专业服务活动提供参考。
1 专业服务内容框架
依托于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信息保障及作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等方面的优势,建设专业群书库、毕业设计作品展厅、工艺美术基地、桂菜博物馆等一系列为专业建设服务的场馆设施,开展专业体验课进图书馆、嵌入式专业信息素养课、“教授有约同读书”等一系列活动,为学校专业建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服务与保障。整体专业服务活动框架如表1所示。
2 案例解析
2.1 空g布局
图书馆建筑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与发展目标,将文化教育与专业服务并重,在环境营造、专业服务与文化展示等方面做了重点规划和设计。
2.1.1专业群书库。“专业群”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常用名称,蕴含着高职教育教学组织观念和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专业群为教学单位,将专业作为课程的组织形式,以专业群为背景开发课程,通过课程整合与重组实现更高水平的专业培养,将专业群作为学校内部资源使用与人才产出的实体组织,以专业群为单元组建二级学院[2]。“专业群书库”是将存在资源关联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料包含图书、期刊、报纸、电子数据库等,通过空间分布上的“集聚”打包形成独立书库或者阅读空间,是对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料馆藏布局方式的一种变革,是基于“以读者为中心”服务理念打造的综合统一的服务平台。其完成了两个维度的整合,一是服务流程的整合,集书库、阅览室、自修室为一体,将藏、借、阅、学、赏、用融为一体;二是服务内容的整合,将专业群相关的多种载体的文献资源陈列于同一空间,专业资料一站式获取,大大提高了读者专业资源的获取效率。
南职院构建了7个重点专业及特色专业群,与广西机械制造、建筑房地产、商业流通、旅游服务、东盟国际贸易、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对接,图书馆主动适应学校发展战略,对应设置了7大专业群书库,服务师生读者(图1)。
2.1.2 工艺美术基地。图书馆与校艺术工程学院合作建立的工艺美术基地由陶艺设计制作实训室、模具成型实训室、装饰绘画与漆画实训室、雕刻制作等实训室组成。满足陶艺设计、泥模雕塑、模具制作、锻铜设计与制作、装饰绘画、壁挂设计与制作、木雕设计与制作、漆画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教学需要,同时承担室内设计行业对民族工艺品样式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基地的建设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突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以学院为主体、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为机制,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为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实训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教学团队的系统改革发展建立平台,创新具有工艺美术特色的艺术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教育基地。
基地的建设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实现了无缝双向对接,一是要发挥基地产、学、研、创的功能离不开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支撑,打通了资源建设与资源使用的壁垒;二是中心为图书馆的场景化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比如嵌入课程服务、嵌入实训服务、嵌入产品研发创新服务等,同时基地内大量手工艺作品形成了图书馆的实体特色馆藏,丰富了馆藏内容,用于为读者提供体验式服务。
2.1.3 桂菜博物馆。图书馆与旅游学院共建的桂菜博物馆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通过点、线、面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人物与事件结合,实物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全景式、多方位展示桂菜的发展历史和演进过程。这是以桂菜文化展示为主题,集旅游、休闲、娱乐、美食为一体的桂菜美食文化庄园,便于向读者普及桂菜文化起源、演变及发展,让读者了解学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建设、教书育人、科研水平及图书资料等情况。该博物馆是全国职业院校第一家地方菜系展示、宣传、交流和教学中心,拉近了普通读者与广西餐饮文化之间的距离,搭建了专业读者与专业文献资源之间的桥梁,同时作为一个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全国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了图书馆的知名度。
2.1.4 作品展厅。作品展厅以书架和展板为主要设计元素,利用不规则陈列的书架,主题相关的书籍和作品将读者紧紧包围,打造出时尚感、交互式、阅读氛围浓厚的主题图书阅读空间,为读者创造出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南职院艺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毕业成果以毕业设计作品为主,每年大量的建筑装饰设计、游戏动漫设计、系统仿真应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技术含量,在展厅展出有利于学生作品的宣传和专业的传承,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示范效应,起到指导、督促和带动的作用,引导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
2.2 专业服务
2.2.1 “教授有约同读书”。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及孔子诞辰日,图书馆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此类活动大都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如何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学习型阅读?如何引导读者阅读更多的经典书、专业书?如何打造品牌化、持续性的读书活动?如何分享教授、专家、学者的读书方法,让更多人受益?南职院图书馆自2013年起推出了“教授有约同读书”活动,每月定时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教授走进图书馆,与读者圆桌座谈,平等对话,分享个人阅读经验与方法,探讨行业特点及趋势,推荐专业必读经典,用专家、教授的独特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引导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活动利用抢票平台,限制每期参加人数,还利用微信直播扩大影响力,自推出以来,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追捧和欢迎。
2.2.2 专业信息素养课。为了应对海量信息带来的挑战,适应时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需的素质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信息素养对于提高其自主学习与就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非常必要[3]。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素养教育,但大都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未能做到与专业的结合,故而成效不大。笔者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提出相对于单独设立的信息素养课程,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缩短学生学习时间,同时有了专业教师的参与,还可显著提高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效果。从结合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部分介入,图书馆只参与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另一种是全部介入,图书馆全程跟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与教授课程等任务。
南职院图书馆自2015年起开设了嵌入式专业信息素养课,选派图书馆教师担任二级学院联系人。一是专业课备课期间,授课教师提供推荐书目,图书馆负责图书保障,纸电同步,子书做成二维码,一键扫描即可获取;二是搜集专业课程相关信息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含图书、报纸及期刊等)、电子资源(含学习平台、学习资料、电子图书、网络在线免费资源等)、专业学习论坛、行业名师及相关名人的微博/博客等,在专业课授课期间,利用1至2个课时嵌入到课程教学讲授信息素养基本理论及专业学习资源,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信息服务。目前该课程已覆盖全校9个二级学院,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2.3 专业课进图书馆。专业群书库、工艺美术基地和桂菜博物馆的建设为专业课走进图书馆搭建了一个基础平台。一是专业群书库收集整理了相关专业的各类纸质和电子资源,为师生教学提供了便利;二是工艺美术基地、桂菜博物馆为课程教学实践部分提供了理想的场地和环境;三是主动对接人文大讲堂、插花艺术等人文类课程。以上做法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人气,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的学习和读书氛围,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增加了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
2.3 院馆合作,应用RFID
目前图书馆界RFID的应用正以每年30%的递增速度在飞快发展,关注并积极应用RFID技术对于图书馆实现数字化全覆盖、泛在智能化的新型服务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4],主要体现在自助借还、自动分拣、图书查找与定位、图书上架、架位注册、图书盘点理架、图书剔旧、安全防盗、标签转换、智能书架、智能便携式找书器等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改进用户体验。随着应用及推广RFID的时机逐渐成熟,很多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并规划行动。但是RFID高昂的建设成本对于很多图书馆尤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有没有可能借助于二级学院的力量完成建设升级呢?南职院图书馆大胆创新,开创院馆合作新局面,实现了共赢。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南职院国家级重点专业,2014年申请到德促贷款用于建设物流实训基地,鉴于图书馆的藏书和流通业务与物流管理是相通的(表2),图书馆与物流管理专业所在的商学院进行了紧密对接,探讨了在图书馆打造物流实训基地的可能性。调研发现在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建设物流实训基地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一是利用现有成熟独特的空间优势,无需再投资建设场地;二是方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内进行学习和实训,可以第一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新技术在物流仓储中的使用情况,基地配置的自动分拣系统,手持式盘点机和智能书架,微缩了物流中的分拣、远程盘点、货物整理跟踪的所有功能;三是实现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升级。
3 效果分析
(1)有效拉近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资源有效利用率,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有效拉近了图书馆与各二级学院之间的联系,在开展其他阅读推广活动时,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3)通过院馆合作模式,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升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对于普遍缺乏经费的高职高专图书馆来说,主动寻求与二级学院的合作是一种值得参考的选择和途径。
(4)提升了图书馆在学校的形象和地位,图书馆与二级学院合作建设的工艺美术基地、桂菜博物馆等已经成为学校领导接待嘉宾的必到之地。
(5)围绕专业开展服务的模式得到了全校教职工和读者的认可,图书馆在近三年的年终考核中连年获得最佳服务部门称号。
4 结 语
从实施效果来看,围绕专业开展服务项目的模式是正确的,今后专业服务项目的开展要在这两方面进行加强:一是提升图书馆馆员专业服务的能力,通过培训、交流等措施实施馆员能力提升计划,为进一步开展专业服务提供人力保障;二是打造图书馆专业服务项目品牌,加强活动营销与宣传,扩大活动辐射面与影响力。
摘要: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育人的核心平台。高职院校图书馆从制度规划制订、实施路径建构、实施条件保障三个方面入手,创造性借鉴学科馆员制度,创新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切实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建立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建构与实施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通识性信息资源开发服务多,提供专业性信息资源开发服务较少,难以发挥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作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只有全面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缺少一支专业服务型馆员队伍,是图书馆难以胜任学校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服务工作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建构和实施图书馆专业服务型^员制度。
建构和实施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首先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网上信息资源浩如烟海,从中获取有用的专业性信息资源犹如大海捞针。据统计,我国图书馆界和各类情报所藏的中文文献70%以上未被利用, 外文文献90%以上长期未被利用。而许多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至少要花40%―60%的时间去获取信息。第一,一方面是大量价值很高的文献信息未被开发,另一方面是教学、科研需要的大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无法获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专业馆员提供主动创新的信息服务。第二,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适应专业教学转变服务方式的必然结果。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学生和教师对文献信息需求的专业性强、岗位工作关联度高,往往是在实践教学现场边获取边应用。建立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专业信息需求,也有利于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第三,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适应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研究与服务人员从制订科研与服务计划、申报课题项目、开展研究与服务,到出研究和服务成果都需要切实到位的专业信息资源服务支撑。第四,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提升服务能力的需要。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文献信息数量急剧增长,文献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读者需求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背景下,普适性信息服务能力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需要,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的出现,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将大大激发馆员的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
一、图书馆专业服务型馆员的内涵与特征
专业服务型馆员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群体中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一是要具有某种专业背景,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层次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二是受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并有一定的图书馆工作经历,达到图书馆专业硕士学历或具有图书馆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三是有一定的企业工作资质和经验,或有职业资格证书,或有企业工作、挂职锻炼经历。能够在专业与图书馆服务之间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及时准确地收集特定专业学生学习信息资源需求信息,教师教学、应用研究、社会服务信息资源需求信息,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能够熟练面向特定专业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在建设、使用和管理网络化信息资源应用系统中发挥核心骨干作用;能够主动地、有针对性地面向特定专业领域学生、教师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专业馆员的信息资源服务有如下主要特征。
(一)信息服务的专业性。指专业服务型馆员面向专业的人做服务专业的事,具体说就是围绕学生学习、教师专业教学、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问题、项目、任务等,定位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服务职责、服务方式。其工作职责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与分院、专业共同制订专业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开展专业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定期征求对专业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的意见;二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教师教学、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需求,提供信息资源,开展信息资源应用培训和咨询指导;三是负责课题项目申报、开题前查新、文献检索及原文传递服务,以及课题项目研究全程中的文献跟踪服务。上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职责要求专业服务型馆员既要具有某种专业背景,同时具有文献情报专业服务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向特定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服务。
(二)服务时空的泛在性。专业服务型馆员基于网络平台、信息与智能技术和专业性信息资源体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2014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读者调研结果表明,80%以上学生对图书馆学习需求已经从专业知识习得、文化休闲,向解决实训实习问题和工作实践问题、完成实训实习项目和工作项目任务拓展;学习时空从课堂、图书馆向实训、实习、实践现场拓展;学习内容从系统化掌握知识向碎片化应用知识拓展;学习过程从先学习再应用向工学结合拓展;学习方式从个体学习向团队协作学习拓展。许多学生都利用电子邮箱、短信、微信相互推荐分享学习。75%以上教师对图书馆学习需求,已经从学科专业知识更新、文化休闲,向解决教学、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问题,完成教学、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拓展;学习时空从办公室、图书馆向教学、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现场拓展;学习内容从系统化掌握知识向碎片化应用知识拓展;学习过程从先学习再应用向工学结合拓展;学习方式从个体学习向师生互动、科研团队互动、社会服务团队互动学习拓展。许多教室都利用电子邮箱、短信、微信相互推荐分享学习。泛在学习即线上线下结合、随时随地、学用融合、交流分享、召之即来取之即用,将成为高职院校师生学习的新常态。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建立实施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资源获取和利用服务。
(三)服务方式的嵌入性。指专业服务型馆员将图书馆专业性信息资源服务融入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应用研究、社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远程教育课程教学中,馆员整个学期都与班级在一起,为学生查阅课程Email,组织图书馆利用方面的讨论;学生们认为嵌入课程中的馆员对他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目前国内外一些大学图书馆通过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推动专业服务型馆员走进院系、融入学科团队、嵌入研究过程,利用手机移动服务、2RSS服务、桌面工具、学习网站服务等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嵌入式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借鉴这一经验,建立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协调能力的专业馆员队伍,为专业服务型馆员融入专业教学、应用研究研发、社会服务过程,创新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需求实际的嵌入式服务模式,促进图书馆服务更加紧密地贴近师生专业学习需求,促进馆员与师生的深度融合与全面合作,推动学生、教师加快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与教学效率。
(四)服务过程的共生性。“共生”一词源于生物学,共生理论和方法20世纪中叶以来被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在高职院校专业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中,专业服务型馆员、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学生教师四方是一种“共生关系”。专业服务型馆员、教师学生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共同体。专业服务型馆员的成长促进学生教师的成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学生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也必然促进专业服务型馆员的成长和进步,促进信息资源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的内涵与特征
制度,这里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维护正常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各项政策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行动的准则和行动依据。制订和实施制度的过程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的过程。高职院校建构和实施图书馆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的依据是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与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校区分布或学科分布设立相应的总图书馆、校区分馆、学科分馆和院(系、所)分馆(资料室),分馆(资料室)受总图书馆领导或业务指导,面向全校开放。图书馆馆员包括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的50%。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是根据高职院校办学育人信息资源需求特点,结合高职院校专业信息资源服务特点,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制定的,旨在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散与服务中心的作用,保证专业服务型馆员有序高效开展信息资源服务工作,是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的图书馆工作准则和管理依据,包括专业服务型馆员工作职责职能,专业服务型馆员工作流程,专业服务型馆员工作规范,专业服务型馆员专业技术职称与评定岗位聘任办法,专业服务型馆员工作质量控制与业绩考核办法,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实施办法,专业信息资源集散与服务中心建设、使用与管理办法等,专业服务型馆员专业发展工作指导性意见,专业服务型馆员专业能力标准与测评办法等,有以下特征。
(一)指导性和约束性。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从职责职能、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等方面,明确了专业服务型馆员的责任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路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对专业服务型馆员职业定位、职业成长、职业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同时明确了专业服务型馆员与其他专业馆员的区别,对专业服务型馆员职业定位、职业成长、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同时,对学校、图书馆如何建立、管理专业服务型馆员队伍,促进专业服务型馆员成长发展,也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二)鞭策性和激励性。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从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与岗位聘任、工作质量与业绩考核、专业能力标准与测评等方面,明确了专业服务型馆员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职业发展的上升通道,以及在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资质、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复合型要求,对专业服务型馆员履行工作职责职能,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等具有较强的鞭策和激励作用。
(三)规范性和程序性。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依据制订,经过岗位需求调查分析、专家小组起草、学校学术委员会论证、办公会校长讨论通过等工作程序,是专业服务型馆员有序开展专业信息服务工作的行为准则,相关部门实施图书馆专业信息服务工作管理遵循的依据,对专业信息服务工作程序实现规范化,专业服务型馆员岗位责任实现法规化,专业信息服务工作管理方式方法实现科学化,专业服务型馆员业绩评价标准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协调性和保障性。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的建构和实施,是一项涉及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专业建设与发展、学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优化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一个系统性的、较为完善的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有利于协调有关各方整合优化组织资源、管理资源、政策资源、经费资源,形成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构建与实施的合力与保障机制,有序有效推进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的构建与实施工作。
总之,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既是一个专业服务型馆员有为有位,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平台,也是学校对图书馆专业服务工作的管理平台,是高职院校在互联网环境下,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和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对图书馆专业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和实施,做出的具有合理性、现实性、发展性和预见性的制度安排。
三、图书馆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的规划与实施
(一)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是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借鉴与创新。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外有不同叫法,如学术联系人(Academic Liaison Librarian)、联系人(Liaison Librarian)、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 Faculty Librarian)等。最早出现在美国、加拿大等一些欧美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里,是图书馆定题服务的延伸。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推出跟踪服务,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出击。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外在环境受到挑战和自身抢抓机遇发展的结果。20世纪七八十年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读者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能力得到极大改善,非图书馆的网络化信息服务以其简单、易用、交互、集成、融合等特点更具吸引力,图书馆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图书馆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许多图书馆以读者为核心从完善自身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做起,倡导一站式整合服务,使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上,馆员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LIB2.0的概念、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使图书馆管理发生颠覆性变革,IC等设计思想使图书馆成为最理想的学习场所。学科馆员制度经历了第一代制度范式――专业参考咨询、数据库检索、用户信息素质的培养、学科联络机制、对口院系联系、收集资源建设意见等,到第二代制度范式转变――建立嵌入用户科研过程的集成化学科服务机制、贯穿项目申报与研究结题过程、项目及衍生物报奖查新、新产品研发申请专利,推动学科馆员从文献服务走向信息环境的构建服务、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推广、用户信息环境的规划设计、科研过程中资源的推送与合作,建立了基于学科的资源和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平台,以及机构仓储、学科导航、开放获取机制。当下,大学图书馆系统总分馆模式将推动第三代服务范式转变,促进学科馆员形成学科团队服务,成为专业馆员的主体,使学科化服务成为未来图书馆最主要服务;不断深化课题文献长期跟踪服务、把握学科前沿引领学科发展、利用现代网络交流工具开展信息服务等。[3]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通过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应用研究、行业企业服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类型,通过专业结构对接产业结构实现创新发展和办学育人功能。与研究型大学以学科为中心提升研究型人才培养能力和学科研究能力不同,高职院校围绕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应用研究和行业企业服务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学习借鉴学科馆员制度构建与实施的思路,创新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加快推动图书馆把信息集散与服务重心放在专业平台上。
(二)基于专业信息需求特点规划制订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第一是划制度目标,把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定位,设置学科分馆和院(系、所)分馆、专业馆员等要求,落实到图书馆近期、中长期、长期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服务型馆员服务的目标;第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主管副校长牵头成立由图书馆、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参加的专业信息资源服务工作委员会,图书馆成立专业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同时出台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第三是遴选专业服务型馆员,条件包括具有对口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硕士学历或中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第四是角色定位,专业服务型馆员具有专业背景、图书馆学专业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信息素质、科研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具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做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和用户需求之间的桥梁;第五是工作内容定位,通过掌握对口专业网络信息资源,对口专业学生学习进度、信息需求,教师教学、应用研究、社会服务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资源服务工作,打通图书馆与对口专业之间的服务链,能够完成专业资源筛选、个性化集成、编写使用指南,开展用户培训、征求用户资源建设和服务意见、课题文献检索、专业导航、专业课程咨询、课题文献述评、给出科研建议和意见、重点课题文献持续跟踪等工作。
(三)基于嵌入式服务建构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实施路径。第一,建立快速流畅的服务反应机制,及时了解用户信息和服务需求,及时反馈给图书馆相关部门,提出并落实解决方案,全程监控解决过程,及时了解用户满意度及进一步需求,打通服务链,提供集成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第二,建立馆员服务嵌入专业建设发展机制,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运行和管理将资源与服务嵌入学生课程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过程。第三,建立馆员用户互动机制,引导用户参与用户体验,通过泛在的合作授课、合作学习、合作研究融入用户。第四,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通过建立LIB2.0个性化服务平台,及时把握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化采集集成、个性化推送呈现、个性化检索。第五,切实把握专业服务型馆员上岗后的几个重要环节,如通过专业服务型馆员推荐函寻求分院、专业的支持,与班级、教师建立联系,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参加专业的科教研活动,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对服务能力、服务流程、服务目标达成及时总结。总之,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实施,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从有限到无限、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环境、从整体性满足到追求个性化需求、从单打独斗到馆内协同甚至多馆合作、从数量保障到质量提升的转型升级过程。第六,建立专业服务型馆员服务评价机制,总的评价原则是用户满意。通过图书馆+用户满意的测评双向考核;评价的原则是定性+定量;定性考核内容包括是否已经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专业信息服务,是否与对口专业用户初步形成密切联系、动态跟踪和不断更新的方法和机制,是否熟悉专业核心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和检索与处理工具;定量考核指标包括与对口专业建立联系的数量,重大研究项目跟踪服务数量,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用户服务数量,泛在式服务的范围和推送服务数量,用户满意度测量,培训活动数量与规模,需求调查次数和范围,专业信息需求分析和馆藏发展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四)全面优化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实施的保障条件。外部保障:第一,提供工作岗位保障,重点是明确:岗位的数量、类型、层次,专兼职岗位比例。第二,提供信息服务条件、设备与经费保障,优先为专业服务型馆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三,建设服务技术平台,有效支撑专业化信息服务。第四是通过制定政策,健全规章制度,保障专业化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内部保障:第一,通过遴选、培训、聘用、考核、激励等措施,从信息服务“广、快、精、准、特”等方面,切实提高服务能力。第二,把馆员职业生涯规划、成长成才指导、专业能力培训等纳入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立健全馆员专业发展机制。第三,不断优化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把服务目标、馆员资格审定、聘任、奖惩、工作量、培训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效果等通过制度固定下来。第四,完善图书馆组织管理水平,按《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要求安排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担任馆长,充分发挥专业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作用,有效参与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培训评价。第五是专业服务型馆员遴选要严格把关,宁缺毋滥,特别要重视善于沟通、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尽职尽责等素质。
四、结语
专业服务型馆员制度,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为迎接新机遇和新挑战,从自身信息服务的专业性、泛在性、嵌入性、共生性特点出发,借鉴普通高校学科馆员制度,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从制度规划制订、实施路径建构、实施条件保障三个方面入手,对图书馆服务体制、服务模式、管理机制做出的制度性安排与实践。
摘要:图书馆管理在平时应用较为广泛,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都显示出是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图书馆管理中,我们必须要对现代图书馆管理基础体系有着充分的认知和定位,本文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针对图书馆管理专业教学问题展开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教学;模式
前言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应用中,其主要目的是采用新的观点和新的审视角度出发,提高教学效益,完善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系。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使社会技术学科不断走向成熟,相应的图书馆管理方法和应用都在椎陈出新。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坚持培养高素质伏秀人才为己任。面对与社会需求发展不适合或其他实践环节中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方案,通过不断进行科学改革与改进,实现现代教育的应用性。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所涵盖的知识点数量是巨大的。在图书馆学诞生之后,教育学家开展了大量D书馆学的实际应用实验。经过了长时间的试验之后,发现很多人对文献分类法的理解仅仅局限在表面,而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人们对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当前阶段,我国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负于表面,没有深入研究如何加深图书馆学的内涵,仅仅有少量的学校重视了信息用户研究,使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浮于表面,脱离实际,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学生与教师都不接受当前的教学方式,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来改变这一现状。
在最初的图书馆管理当中,图书馆学仅仅作为单一的学科出现,而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与创新,图书馆管理已经成为了集大成为一身者,涵盖了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在其涵盖的领域内不断发扬壮大。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都能看到图书馆学的身影,无论是代表人类最高科技水平的科学界,还是与人们衣食住行机密联系的基础制造业,图书馆管理都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由于人类迈入到信息行业,接收到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专业都受到了图书馆学是研究和开发的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应该在教学当中就融入科技文献检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图书馆管理专业构建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管理专业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办学定位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图书馆管理是社会领域多个高精尖行业的基础,充分领会图书馆管理专业的精髓,并结合其他领域进行专业化应用,才能够充分体现出该专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图书馆管理的需求量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就要求在高校中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专业的重视。对于一些没有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更是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专业的构建认识,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传统的高校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而现代社会需求则更加强化应用性。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社会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的基础。图书馆管理专业的构建要充分以培养社会市场需求的大量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人才。
对于图书馆管理专业的科学构建更能够实现学生自身价值的需求。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学生要想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社会岗位,就需要在高校内充分储备好图书馆管理专业应具备的知识,锻炼职业素养能力。在专业构建中,高校要以全方位、多层次以及多环节培养出高素质优秀人才为目标,使学生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构建实践
1、重视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
要通过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方法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在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管理专业,要支持与鼓励引进40岁以下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平均每年推荐三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为创造引进具有博士头衔或教授职称的重点学科带头人。
要以质量为目标,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在系教学指导组的组织下,选拔敬业精神强、工作负责、教学质量高的副教授以下的教师为导师,发挥其指导作用,做好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入竞争意识与激励机制,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与对比,促进其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不断进步。
2、强化课程教学改革
在图书馆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特点与社会需求,不断对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调节,培养出全面均衡的学省,同时注重为学生专业特长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一般在前两个学期安排基础性课程,从第四学期开始设置专业知识课程,同时开设图书馆管理方向的系列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进行选择性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始设置教育实习,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增强实践效果。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中,要充分认识到专业建设以就业为指导、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现代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建设与完善新课程体系。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模块充分结合。在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与其他学科、专业的结合,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界线,以提高数学素质与综合素质培养与建立。
3、加强学生学习应用技能训练
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以应用为目标,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求背景下,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体现出了其重要性。学院应该充分听取毕业生所去单位的意见、毕业生的建议,对培养方案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根据专业的意见,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其中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是一种良好的应用模式,引进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掌握教学实训技能。把院校安排的教育实习与顶岗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图书馆管理应用效果。要积极承担国家与各级政府、企业事业的研究项目,在项目运转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技能,提高其参与度,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将专业学生的思维、品德、人际交往能力等同时进行培养,满足社会复合人才需求。
四、当前图书馆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
图书馆管理专业的定位包含着多重因素,有基础理论、实际应用、应用领域、应用目的、应用原则、应用环境等,同时其还要遵循着数学价值优先的原则。我国高校均开设有图书馆管理专业并不多,不同的学校对专业的认知不同,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该专业的定位也不同,对专业定位明确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经济服务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专业分位不明确的高校,培养的人才在实际应用和研究中,目标也较为模糊。
2、我国高校的教育观念和数学观念较为陈旧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教师的教育观念较为陈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图书馆管理观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老师对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目的和应用方法等认知不全面,在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操作方面的思考不深入,在真正的学习上和应用上都有所欠缺,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低下,实际动手能力低下等现象的发生。我国高校对图书馆管理的应用主要停留在图书馆管理的理论上,教学方法班采用死硬背和机械式学习,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生的图书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我国多数高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只停留在图书馆学表面的认知中,同时,高校对图书馆管理专业的认知不同导致其定位不明确,有的高校将图书馆管理专业定位在时代的前列,有的高校对该专业定位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导致不同高校对图书馆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定位不同,影响学生的认知。高校对图书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应该加强,必要时可以增加公共课和公共选修课来减少专业知识薄弱对学生的影响。
4、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通常而言,我国教学模式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学习知识、教育环境知识、教育价值的实现和教育历史基础知识。教育课程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是整个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管理专业的内容。老师对该专业的理解也往往较为落后,例如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知识依然停留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其理论和教育方式和中学阶段数学教育有很大偏差,甚至脱离。此外,部分高校开设的解题研究课只把中学数学习题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际问题的理论解决缺乏学术性探讨。
5、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是教育体系中检验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中有着重要的的作用。我国的教学评价多数注重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忽略了对教师的评价,过重关注学生的成绩结果,对学生们学习图书馆管理的过程评价弃之不理。科技文献检索的评估下,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主动性,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个全面、客观公正的对图书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五、图书馆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当前在图书馆管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等院校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改进与完善。下面我们将主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改革模式、应用能力等方面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改革问题做出探究。
1、对图书馆管理教学观念进行改革
转变学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突出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先进性、正确性、教学性等,通过对学生的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的学习,同时不针对学生的反应意识、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观念进行限制,突出图书馆管理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美学价值。
2、对图书馆管理的培养计划进行改革
在教学中,需要对图书馆管理专业进行多样性、实践性教育,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模式,不断重视该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作出应用型教育的培养,在培养计划的修订中,需要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对必修课的基础予以要求,同时,对选修课的范围予以拓宽,保证学生们对图书馆管理专业的充分认知和学习。
3、制定有效合理的图书馆管理专业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目标中,不仅仅包括了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管理、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用户研究的基础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还包括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价值观等,使学生对数学与数学应用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学习能力和研究、对情报学科学价值的认知和应用价值的认知有全面的提高。
4、重视学生对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管理、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用户研究专业的学术性研究
在新世纪的发展中,不仅仅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有针对专业的研究能力,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管理、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用户研究专业进行研究,实现数学教育研究到课堂教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撰写图书馆管理专业的论文来提高其研究能力。
5、强化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专业人才,必须强化图书馆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完善改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习兴趣,完善教学建设,还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在情境教学、互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并且提高创新品质。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尊重自主精神与学习精神的同时,让学生的首创与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通过打破传统的“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观念,将课堂教学和实践过程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图书馆管理起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因此图书馆管理涵盖的知识面十分广大。在对图书馆管理的探讨中,需要充分了解各个领域的应用状况,深入了解图书馆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究图书馆管理的应用,只有才能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图书馆管理教学,这也是当代教育的最终目标。
[摘要]随着各公共图书馆新馆的建立以及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改革中的运用,近年来部分图书馆得以招聘大量青年馆员,而对馆员的选择已不再仅局限于图书馆学专业。图情领域部分同仁对此颇为担忧,认为非图书馆学专业馆员的增多易淡化图书馆这一职业,不利于图情学科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图书馆员非专业化的趋势是图书馆在新时期提升读者服务的产物,并不是“洪水猛兽”,适时的引导、建立成熟的继续教育体系加以培养才是解决隐忧的良策。
[关键词]非图书馆学专业;引导;常态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可分为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指取得相应学历应聘到图书馆工作的人员,非专业人员指从事维修、清洁、装订、驾驶等工作的人员;图书馆专业人员又可分为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和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图书馆学专业人员指图书馆学专业以及相关的情报学专业、档案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指非图书馆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毕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1馆员非专业化的趋势
图书馆员的非图书馆专业倾向是图书馆界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在公共图书馆还是在高校图书馆,对于非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员工的聘用近年来大大增加,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现代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已迥异于传统图书馆。计算机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自动借还书系统、采访编目应用系统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这些技术的应用替代或简化了部分图书馆传统工作,导致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减少,对计算机操作、外语水平等通用知识技能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图书馆员正日益成为一个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职业。图书馆人才需求也因此呈现多重取向,不仅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专业知识的新型图书馆员,也需要有其他专业背景、善于管理、有自主学术研究能力或者有社会影响力的各类型人才的加入[1]。
以金陵图书馆为例,该馆为江苏省副省级城市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2006―2016年,十年来该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57人,占全馆总人数的518。其中,计算机类专业16人,图书馆学专业9人,应用语言类专业7人,新闻学专业5人,中文专业4人,教育类专业4人,会计专业2人,艺术设计专业2人,数学、法律、历史、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摄影、电子信息工程、哲学专业各1人。
由图1可以看出,2006―2016年,该馆招聘的图书馆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占招聘总人数的16,不足两成。2006年之前入职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包括本科)学历的馆员比例较低,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馆员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1)图情学院毕业生真正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不太多;2)图情学院不仅包含传统的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出版、档案、情报专业占比也不小;3)图书馆专业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越来越远离图书馆实践,所学即所用并不能显现。4)图书馆实践也需要各个专业的人才参与其中,激发与活化图情专业人才的固有知识。
2公共图书馆馆员非专业化的成因与现状
21 对传统图书馆业务而言,馆员专业性需求在降低[JP]
211 采编工作。多年来,图书的采访与编目一直是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核心之一。据调查,在图书馆各种岗位上,采访编目是与图书馆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岗位,也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最能发挥专业优势的岗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建立,近年来该项工作多已外包加工,即使馆员自行加工,不少都是直接套录、下载编目数据作为参考,大大简化了编目流程,进而对于馆员专业背景的依赖也大为降低,非专业图书馆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即能上岗,专业馆员已从繁琐的编目工作中解放。
就采访工作而言,现在许多图书馆拿出一定的书经费,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除了蒙文必要入藏的文献外,其他入藏文献的决定权放手给读者,采用“你选书,我买单”的方式,降低了采访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另外,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或学科馆员参与相关专业文献的采购工作,提高了学科专业性,降低了选书人员的能力要求。
采访工作的纲目采购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影响了采访岗位职数的要求。
212 参考咨询工作。图书馆参考咨询被誉为“图书馆的心脏”,是读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政府、企业、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
传统的参考咨询馆员,具有对各种印刷本的检索工具了然于心的先天优势,具有各类型数据库检索技巧的特殊本领,随着搜索引擎越来越强大,商用数据库开放了题录与文摘,再加上高校对文献检索课程的普及,用户检索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对图书馆咨询馆员的需求。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图书馆的参考咨询者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已不再那么明显,尤其是综合性的咨询课题,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科背景作为支撑;除此之外,随着图书馆参考咨询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变,具备相应的网络信息技术与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对于合格的参考咨询员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213 流通借阅工作。流通借阅部门一直是图书馆开展公共服务的主要阵地,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沿革,早期的手工作业大部分已被数字检索与加工替代,自助借还设备、自助办证设备也已应用于各大公共图书馆,图书的顺架与上架工作仅需要基本的图书馆常识即可胜任,对工作人员的图书馆专业知识要求不高,部分图书馆的借阅工作已由编外人员、临时工、志愿者完成。另外,有统计数据表明,印刷型文献的借阅量整体占比呈现下滑态势,原因之一就是已有相当比例的读者使用在线电子资源和掌上阅读,越来越多的读者不用到图书馆就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
214 关于业务外包。为了整合资源、优化人员配置、节约人力成本,很多图书馆业务外包的范围越来越大。业务外包的范围包括专业性业务外包(如图书采访编目、图书加工、报刊装订、书目数据库建设、现代化技术)和事务性业务外包(如图书上架、整架、公共卫生、安全、消防、绿化、设备的保养维护和管理等)[2]。图书馆通过业务外包,一方面有利于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使图书馆可以选择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兼职人员或非专业人员从事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一个主因是对图书馆核心工作的再认识,越来越多的单位在考虑进行此项工作。
22 对创新图书馆工作而言,馆员非专业性需求在扩大
221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倍增。近年来,随着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开发与服务已经是各大图书馆的重要工作,自建资源的开发以及商购资源的整合管理与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的日常事务。移动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的发展又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微信、微博、APP等已成为图书馆的对外宣传的有效传播方式,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深层次的、个性化的服务。为了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半径,践行普遍均等的全覆盖服务,总分馆体系应运而生,无论是正在规划中的还是已经建成体系的,网络架构以及VPN技术都是保障总分馆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与支撑。为了提高图书馆运行的效率,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自助设备等各类信息设备得到启用,对于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有一定的要求。
222 阅读推广工作已然成为建设书香社会的重点与热点,需要各类型人才为其服务。雪城大学图情硕士项目(MLIS)的参与者Mia Breitkopf曾经说过:“差的图书馆构建馆藏,好的图书馆构建服务,伟大的图书馆构建社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化图书馆的竞争已由馆藏和建筑转向管理和服务。图书馆需顺应读者需求和时代潮流做出改变,馆员不再仅仅追求图书的静态管理,而是需要根据服务人群、内容、地域的不同做出相应变化。图书馆已经肩负着公共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职能。图书馆不断努力营造和谐氛围,树立图书馆品牌,吸引公众眼球,把握发展的主动权,通过公益讲座、名家论坛、馆报馆刊、文化沙龙、阅读活动等不同类型与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向读者积极展示自身的形象、资源与服务。各种活动的开展从方案策划、前期宣传、项目执行、事后总结等环节都需要不同专业、不同专长的人才保驾护航,涉及的专业包括艺术设计、传媒学、会展、中文、行政管理、摄录、外语等多个领域。
当今图书馆发展的重点是读者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而图书情报类专业并没有在以上两个方向有特殊的优势。图书馆员正日益成为一个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职业,不仅需要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新型图书馆员,也需要有其他专业背景、善于管理、有自主学术研究能力或者有社会影响力的各类型人才的加入[3]。图书馆需要传统专业出身的馆员,同样也需要非图情专业的馆员,人才引进需要有不同涉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
3非专业馆员在图情领域内发展的利弊与引导
31 非专业馆员职业发展中的利与弊
图书馆学专业本身应用性较强,源于多年形成的理论基础,图书馆要求馆员具有一定的学术独立研究能力。大部分非专业馆员的专业与图书馆工作基本联系不深,对图书馆学科体系和系统业务流程缺乏深入理解,许多图书馆的流通借阅服务还停留在日常事务性的工作阶段,相对枯燥,专业与技术含量较低,容易让馆员产生厌倦情绪,而图书馆的事业性质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淘汰机制的缺失也让较多馆员产生惰性思维。而馆员如果没能利用好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学习和充电,离开院系良好的学习环境,想再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就存在困难,知识结构老化明显,图书馆在研究人员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将课题交给图情专业的馆员,非专业馆员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成了一句空谈,更有甚者产生职业歧视,职业放弃。
32 非专业馆员依托专业优势走出颇具特色的职业化道路
前文中提到,现在的图书馆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新理念、新思维以及围绕数字资源展开的读者服务应运而生,这也为部分非专业馆员提供了施展其专业素养的平台,从事的工作与原有专业相关,那么在夯实原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提升专业素养,将本专业学习过程中所应用过的方法和手段,移植到图书馆建设中去。例如,在图书馆有效管理上,有管理学专业背景知识的馆员在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合理化上能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具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馆员能在文献经费的有效利用上提供专业性的模型来使效率最大化;具有文学或新闻学专业背景的馆员能在图书馆宣传推广与新媒体应用中寻找热点、合理策划、整合包装,提高图书馆公众形象;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知识的馆员,则在技术上更有可能打破图情专业馆员的固有模式,在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上找到突破口[4],为图书馆的领导者提供新思维的启迪与新方法的实现。这种基于学科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的不同所具有的优势,是非图书馆专业馆员所特有的。
纵观国内外,有很多非图书馆专业的学者或馆员凭借自身的努力在图书馆界取得或大或小的成就。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早年攻读并教授数学,在其从事图书馆工作后才逐渐在印度图书馆界崭露头角,并最终凭其《图书馆学五定律》《图书分类法导论》等著作闻名于国际图书馆界。
33 积极引导胜于负面担忧
图书馆非专业馆员的增多引起业内的担忧,一些专家认为图书馆部分业务外包,会导致核心竞争力与控制力的降低,非专业馆员的增加削弱了图书馆员队伍的专业性,图书馆的职业将被淡化,使得图情专业的毕业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下降,不利于图书情报学科教育发展等等。笔者认为担忧不无道理,可为了合理优化人员配置、节约人力成本,图书馆部分业务外包早已势在必行;而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以及其他人为因素造成了非专业馆员的存在,图书馆应建立成熟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通过正确的引导才是消除隐忧的良策。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外包商套用的数据都是全国各图书馆专业人员智慧的结晶,业务外包只是资源共享的结果,无损于以图书分类法为核心的图书馆相关业务的重要职业内容。从机械劳动中解放的人才可以集中到读者服务的薄弱部门,向一线倾斜,从事务技术性向信息参考咨询、信息追踪和信息挖掘的专家型转变,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和读者服务[5]。
非图情专业的图书馆员的增多,也没有淡化图书馆员的职业特性。他们的读者服务活动丰富了图书馆的职业特性,专业学科背景也为参考咨询工作提供了广度与深度,为阅读推广活动积累了多种可能,这都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续教育方面,以金陵图书馆为例,针对近年来图书馆青年工作人员的增加,该馆除了利用自身学术优势,还定期邀请图情领域<叶郧嗄旯菰笨展内部培训,尤其对非专业馆员进行图书馆学理论知识普及,修满学时并测评合格的馆员才有资格参与职称评定。除此之外,通过各种形式调动馆员积极性,参与未来发展规划,激发馆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图书馆多元化的角度为读者服务,根据现有岗位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奖惩结合,赏罚分明。学术研究方面,利用团队的力量,以老带新,以弱带强,给非专业馆员提供学术提升的机会与平台。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曾说:“最精锐最有实力的馆员是那些带着广博知识或一门专业知识背景而进入图书馆行业的人。”
4结语
随着图书馆功能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它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已经远远不是“图书馆学”这个专业所能全部涵盖和提供的。要满足当下读者多元的文化、信息、娱乐的综合性需求,图书馆必然需要多种跨边际的学科加以支持,例如文中提到的传媒学、营销学、阅读学等这样的“非专业”进入“专业”,在将来更为普遍。所以图书馆职员最好是一专多通,基于对现代图书馆和未来图书馆的准确理解和判断的基础上,给自己确立理论和技能上的思考和定位,这样才能满足工作要求。
摘 要: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特色专业建设服务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特色专业建设 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新的形势下求生存及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办学特色的基础和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学校图书馆作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它的中心工作必须与学校的发展同步,这是学校图书馆存在的根本。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对促进特色专业的教学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实践表明,学校图书馆积极主动地参与特色专业建设,既是促进其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又是办出特色、创建品牌形象的需要。图书馆如果积极参与特色专业建设,其自身的定位就得到保证。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发动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就是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推动器。
一、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与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首先,专业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教育部开展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有利力地推动了高职的办学条件建设和教学内涵建设工程。其次,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及面向社会主要服务的行业和企业,与区域经济有着较多的联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再次,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何谓特色?“特色”指的是既表现与众不同,又显示优于众者。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明显优于其他专业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的声誉。只有以特色专业彰显办学特色,以办学特色显现学校品牌,才能呈现出生机勃勃,走出一条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如何有效运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特色专业建设服务
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其特色资源和服务应与办学特色和发展水平协调统一。为特色专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拓展服务的必然,如何运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特色专业建设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专业化信息资源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专业化建设是高职图书馆开展专业化服务的关键因素。(1)建立特色化的藏书体系。由于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相对集中,这种以需求为导向已成为图书馆的各自不同的藏书特色,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文献、网络信息数量增加、类型丰富、资源共享已成为可能。高职院校应该依据本校的特色专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密切配合广大的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构建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情报价值并形成一定规模特色的藏书体系。努力使自身的藏书体系既能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又能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资源保障。(2)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网络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在网上获取时效性强的信息对丰富馆藏信息资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必须在馆藏数字化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充分了解网络资源的基本分布状况和获取路径,形成特色专业需要的信息资源并为之提供理论基础。(3)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针对现有的馆藏特色确定一定的建设项目,将馆藏文献有计划有重点地数字化,除了将文献信息组成联机目录数据库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外,还应该加强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库建设,根据本校的教学科研需求,立足自身的馆藏文献特色,建设全文数据库或专题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一次性文献。
(二)信息资源专业化建设能提高专业读者使用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在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中,绝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及活跃在教学和科研前线的教师,他们对信息的专业性和深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增值服务,决定着一个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继续生存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必须依靠网络环境,提供完善的创新型的服务,才能为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能力做出贡献。网络信息资源对读者的信息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要从根本上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培养读者的自我信息服务能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教育应以网络信息检索技能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对虚拟用户认识和利用虚拟馆藏能力的培养,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三、当前高职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浪费现象。学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馆员,是指具有专业技能的或者有较高工作能力的或者有较雄厚学科背景知识的馆员。特色专业资源建设要求图书馆提供专业人才保障,要求馆员必须是既懂信息技术又具广博的专业知识的新型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利用各种检索系统检索和捕捉信息的能力,能指导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的资源,从而实现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综合保障。就目前情况看,学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着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是闲置浪费:表面看每个职工都有岗位,都被安排了,但实际上有的职工的岗位不明确,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和研究的业务工作却没有组织人力积极开展。第二是配置浪费:在图书馆人事安排的过程中存在人为因素,不是因岗要人,而是因人设岗,岗位人员的搭配不合理等。第三是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而造成的浪费。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等政策,馆员的工作潜力、积极性等得不到正常有效发挥而造成的浪费。可见这种人力资源状况根本就不能保证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服务。
(二)组织机构不完善不合理。图书馆业务运作以其机构设置为基点,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是其业务运作的保障。图书馆传统的组织机构以“文献信息为中心”,按文献类型和加工利用时序及行政职能设立采访、编目、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现代技术(或称为系统部)和综合办公室等部门,这是一种职能部门化的物流管理结构,这种机构设置模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很长时期内保持了稳定性。但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它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也日显突出。比如,数字资源发展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必要设立数字资源开发与服务的一个组织。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提升读者服务档次和图书馆形象的重要方面,有必要设立专门组织或设专人实现这个功能。所以图书馆传统组织机构模式不可能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良好的业务运作环境。这就需要图书馆调整或增设一些信息服务部门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有不少图书馆在设立专业岗位时,还是沿用计划经济的模式,普遍存在因人设岗、因人录用的现象。因为岗位设置不合理、不完善,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失去工作热情,对工作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三)文献信息资源缺少规模和保障。学校图书馆为特色专业建设服务的运行系统中,提供服务人才保障和良好的业务运作环境是基本的前提条件,而文献信息资源系统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和保证。学校专业建设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同时需要有全面支撑能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学科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规模和层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影响着学科文献信息的深度,相关学科及其发展定位与水平制约学科专业文献信息,尤其是交叉、边缘学科文献信息的丰富程度更是制约学科专业文献信息建设。其次,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水平、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水平等都是影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以专业建设为轴心,建立特色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是必要的。
四、结语
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更是密不可分。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学校图书馆是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学校要办出特色,关键是加强专业特别是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对提升图书馆服务工作,提高学校知名度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 要: 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图书馆事业要全面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化的管理人才。要求图书馆馆员从图书保管员的角色转变为知识导航员和信息服务员,要求解决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要胜任新时期图书馆工作,图书馆馆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更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图书馆 馆员 基本素质 专业水准
在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事业要全面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化图书管理人才。特别是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普及应用,传统图书馆正朝着自动化、信息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要求图书馆馆员从图书保管员的角色转变为知识导航员和信息服务员,解决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本文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对此感受极深,图书馆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中人员 素质问题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一、图书馆馆员具备的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1.1是应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理论研究能力和服务水平。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馆员向读者进行思想、道德、纪律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宣传教育,帮助读者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首先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明确的政治方向、清醒的政治头脑、扎实的理论知识等,应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做到对社会主义抱有坚定必胜的决心,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1.2是应热爱图书馆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图书馆内的资料是对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记录,是知识的宝库。没有图书馆里的各种资料辅助,没有馆员对图书的收集、整理、保存、传递,就没有大批科学家的出现,就不会有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流传于世。
1.3是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周到的服务态度、团结合作的集体的意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也是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图书馆员应热爱本职工作,对读者热情周到。图书馆的工作从采购、分类编目、登陆上架到阅览、借还等等是一项系统工程,图书工作人员应由集体意识,团结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各尽其职,做好所在部门的工作,这样才能搞好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2.业务水准
2.1为较高的文化素质。图书馆收藏着众多古今中外图书报刊,并各有不同的文字、载体、版本和内容,浩如烟海,如果没有广博的文化素质,馆员工作起来一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图书馆社会文献的整序工作是具有独特的科学性,购置、收集的图书文献杂乱无章,处于无序状态,经过馆员的整序工作,图书文献可变成井然有序、联系紧密的文献整体系统。为此,馆员应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必须向“博学家”的方向发展,博览群书,有了渊博的知识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2.2为熟练的业务技能。应精通本职业务,熟练的掌握图书情报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用科学方法把搜集到的文献分类、编目、整理的有条不紊,然后提供给读者。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图书资料越来越杂乱,管理手段和管理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计算机管理已进入图书馆工作,需要馆员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
2.3为掌握新知识新方法。馆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有的业务素质基础上,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新知识,探索新方法孜孜以求,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增强本职工作的基本技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文献信息服务类产品,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优质服务,在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3.现代科技素质
3.1是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悉馆藏资源。图书馆馆员应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既能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又能对图书馆文献进行整序的能力。对于在流通、阅览部门工作的官员来说,应懂得图书分类法,掌握文献借阅服务的工作内容、工作规律,了解馆藏、熟悉馆藏。作为称之“活动图”的书库资料室工作人员来说,应更好地做好“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工作。
3.2 是应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文献信息业的发展,文献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图书馆馆员应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全面掌握计算机操作、维护及软件研制、开发等方面的知识,使计算机成为文献信息管理中的重要工具。
3.3 是应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读者进入图书馆的目的是获取得知识,求助于帮助的,但不同的读者其需求不同,作为图书资料工作者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机智的反应能力,应该主动热情地根据读者的不同心理和需求积极地为读者服务,这样才能使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二、提高基层图书馆员素质的途径
1.加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的组织馆员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反方针政策,提高图书馆员的政治理论素养。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开展图书馆工作的前提,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搞好图书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提高读者的思想品质。
2.参加培训学习,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目前,基层图书馆员大多数是从其他岗位改行来的,缺少图书馆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应做好继续教育工作,对馆员应根据不同业务素质进行不同的岗位培训,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
2.1 全员普及培训。对全体馆员的培训学习,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走出去。让全体馆员走出馆门,轮流参加省图书馆每年举办的业务培训班,系统进行的图书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二是请进来。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来基层图书馆,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图书管理知识和现代设备管理的讲座,在培训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学习计算机管理和网络管理的技能,尽快地适应图书馆现代设备的管理工作。
2.2岗位专项培训。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各项工作轻重缓急及每个人的知识层次,岗位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进行岗位培训,使馆员有针对性地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现代科技素质,才能胜利和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工作。馆员素质提高了,图书馆的能动作用才能发挥的更好,也才能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争创一流成绩,推进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军队院校图书馆专业人才的要求、图书馆目前专业人才的现状和管理作了客观分析,就如何培养专业人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军校图书馆 人才培养 管理
随着全军军事训练网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军校图书馆正在经历着一场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历史性根本变革。院校图书馆是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实施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支柱,那么,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取决于图书馆专业人才。笔者就专业人才培养和管理问题谈点认识,与同行商榷。
1.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的要求
21世纪的军队院校图书馆将是一个电子信息资源网络化和藏书体系逐步电子化、数字化、集多种文献于一体化的信息资源系统,成为利用最新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和机读载体信息源的独特的信息服务中心,这给图书馆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常言道,“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正常情况下,每年要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转业到地方,又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到图书馆队伍中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军校图书馆现役干部受编制名额的限制,一大批专业技术干部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先后补充相当数量的非现役文职人员,这就是军校图书馆与地方院校图书馆的不同之处。所以,军校馆专业人才队伍在梯次衔接、专业配置、结构合理上,要有长远规划。这支队伍在层次结构、学科结构、职能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的比例要有比较合理的搭配,即既要有从事现代管理方面的人才,又要有用现代技术从事信息收集、加工、整理的专业人才;既要有年富力强的管理人才,又要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专业人才。只有这样,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才能适应新世纪信息时代的需要,才不至于如遇有干部转业,造成人才梯次断档的现象。笔者认为,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1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素质
军校图书馆专业人员首先应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热爱图书馆事业,有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治学严谨、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思想。
1.2全面厚实的知识智能
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是以他们的工具迎来读者,而是以他们的渊博知识迎来读者。那么在新世纪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包括军事信息结构,则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面对广大读者需要提供的知识领域,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能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能解答各类读者各门学科领域性的知识咨询,提供文献综述、信息分析等层次较高的信息服务,指导读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
1.3开拓创新的工作能力
图书馆专业人员各方面的知识都是通过工作能力来体现的。只有通过能力,才能服务于具体业务工作,因此,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1.3.1信息搜集、加工、处理的能力。根据读者的需要,把握最新动态,勤动脑、勤思索、善于研究、分析新问题。在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服务工作中,通过综合分析的专门研究来挖掘信息资源的各种价值,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向读者经常不断地提供专题目录、信息研究报告、课题与方案论证等二、三次文献信息服务。
1.3.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的表达是靠语言文字来体现的。图书馆有很多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语言文字表达尤为重要。专业人员要将搜集、筛选、深加工后的信息准确地向用户传递,则必须要求文字表达精练、流畅。
1.3.3组织、协调能力。新世纪信息服务对图书馆人员来说更高、更深化,图书馆业务工作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能够根据当前图书馆面临的新形势,紧密结合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的新情况,把任务落实到人头,形成组织严密、分工协作的集体行为。
1.3.4信息管理能力。信息管理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的处理过程和管理整个系统和数据库资源两个方面,强调的是要充分运用技术的手段来实现信息有效管理。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又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信息人员、技术、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组织与控制。因此,这也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手段。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
2.目前军队院校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军队院校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从总体上看政治素质是好的,也有一定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近几年来,总参军训部通过不同的形式举行图书馆专业和计算机网络培训班,他们的现代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为我军院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从新世纪信息时代的要求看,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队伍的总体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队伍结构层次失调
从军校图书馆调查情况看,高学历、高职称的图书馆专业人员比例偏低,大部分为中、初级职称。有一部分同志水平达到了高级职称的水平,但由于名额受限,很难被评为高级职称,队伍结构不够合理。21世纪,军校图书馆随着院校教学深化和部队训练的不断改革,图书馆应有30%以上的高级职称专业人才作为业务工作的带头人,60%的大批中级职称专业人员作为业务骨干,一小部分初级职称作为辅助人员,形成较合理的专业队伍结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2.2现代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将图书馆馆藏的文献载体发生变化,而且影响着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程序和技术的变革,图书馆大部分人员中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和陈旧的服务方式,而对现代管理知识、电子计算机和光盘技术、网络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应用方面了解不多,多数人成了新技术的文盲。为此,工作需求与人才供需矛盾还比较严重。所以,应尽快在图书馆管理专业人员中,更深层次地普及计算机等现代新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除此之外,计算机专业和图书馆专业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偏少,经调查得知,有很多馆近三年内招聘非现役文职人员5―15名不等,其中计算机和图书馆专业的也只有一至两名,30%的馆招聘的文员中100%是非图书馆专业,所以,现有的计算机专业和图书馆学专业的同志就成了“宝中之宝”,他们工作离不了,进修深造走不了,久而久之必然造成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3.培养新世纪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对策
近几年来,虽然总参军训部通过不同形式,分批分期培训过专业技术骨干和馆长,但参加人员还是只占少数,面对目前的形势和图书馆人员素质,还是有一定差距。图书馆专业人员只靠现有的知识来完成新世纪赋予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在目前,大批淘汰低素质人员或大批引进高新技术人员都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要高度重视,并尽快地加强图书馆中、青年在职专业人员的培养教育。
3.1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教育内容
3.1.1科学管理知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先进的技术,而且必须依靠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出效益、出人才、出成果,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军校图书馆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都没学过管理,加之平时重技术轻管理,因此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加强对现代化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技术知识的学习,尤其要加强管理者――军校图书馆馆长和各业务部门主任(组长)科学管理知识的培训。
3.1.2专业理论知识。军校图书馆专业人员中,占很大的比例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对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往往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工作中逐步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理论。实践证明,他们理论基础根底较薄,所以,对军校图书馆专业人员专业理论知识补充和更新,使其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最新发展,吸收和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领域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尤为重要,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3.1.3情报处理技术。军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掌握先进情报处理技术和方法,通常包括情报信息加工、情报信息服务、用户的研究和了解,以及计算机在情报处理方面的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及其使用,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
3.2军校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军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千差万别,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人员的教育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3.2.1学历、学位教育。军校图书馆每年将需要接受学历、学位正规教育的干部名单、专业、院校等情况及时上报学院干部部门,争取到指标后,将其分期分批安排到地方高校培养接受教育。考虑到军队院校图书馆人员编制较少和文献资源服务保障等因素,每年到高校学习的数量以一至两人为宜。
3.2.2在岗培训。军队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工作情况需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内容,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这样时间短而见效快。
3.2.3参加军队和地方学术机构举办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图书馆领导要与军队院校协作中心图书情报协作联系会和军队院校所在地的省市图书馆学会保持联系,了解和掌握办班信息,及时选送馆内有关人员参加培训班。
3.2.4参加学术交流会。学术交流会是专业人员交流学术思想、科研成果的好场所,也是图书馆专业人员获取最新信息的好机会,只要条件允许,图书馆专业人员就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习借鉴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摘 要: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高校专业图书馆,尤其是历史学专业图书馆的重要馆藏文献,对其进行多方位的保护,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为此,本文着重对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方向和重点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 古籍保护工作 开发 利用
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是高校内由掌握专业历史知识的专门人才系统地、有针对性地采集、整理、加工、收藏专业文献,为教学和科研单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专业发展提供文献利用及信息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文献效益的机构。它收藏历史学科(主题、领域)文献信息的图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学校图书情报信息系统的终端部分,与学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信息收集及服务对象等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各自有所侧重。
为了适应教学科研的需求,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加大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以提高专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而古籍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高校专业图书馆尤其是历史学专业图书馆的重要馆藏文献,旨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完备与多样性的图书资料、多途径和多方位的信息服务,是研究、继承和发展前人思想成果的宝贵财富。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看重古籍的学术参考价值。客观形势要求历史学专业图书馆必须做好古籍图书保护工作,使馆藏古籍尽可能以其完备的形态呈现于读者面前。
古籍一般是指1911年以前历朝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实际工作中也把民国时期影印排印的线装书籍如《四部备要》、《四部丛刊》等列为古籍。古籍材料从甲骨、石头、竹木、绵帛到后来的纸张,其装订形式也从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而至后来普遍流行的线装。古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某些善本还具有文物价值。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现代图书馆藏书中占有特殊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主客观原因,大多数馆藏古籍文献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利用。
古籍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素,在阳光照射或高温潮湿的情况下,纤维素易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这样古籍就容易发黄、发脆、易碎。另外,霉菌、蠹虫、水火灾害等也是影响古籍保护的因素。
长期以来,各高校专业图书馆都着力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但对古籍的管理却处于空白阶段。而且由于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受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对古籍的保护需要权衡利弊,并采用切实可行的“性价比”较高的方法。
一、采取严密的防火安全措施
安全防火对图书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必须采取一系列严密的防护措施,具体如下:修建和维修书库时,首先要考虑到电路的合理安装和利用,以及负荷量的成倍增加。存放古籍的书架,宜用不燃材料制做,若使用木质书柜,应对其进行防火处理,珍贵的古籍善本库,最好能用防火墙隔绝开;图书馆内除安装防火报警系统,书库内还必须备有简易手提式灭火工具,以便随时使用。
二、加强防光措施
如不能把书库建成无窗书库或地下书库,则应当减少窗户的数量和窗口的面积,以减少进入库内的光通量。书库东西向墙不宜开窗,南北向的窗户应小而少,古籍阅览室应防阳光直射。此外,还应设法阻止光线尤其是紫外线直接射入书库。可采取在书库窗户上加设窗帘、不透光遮帘、百页窗等,在书库窗户上设置永久性外遮阳设施(如遮阳板、搭凉棚等),用毛玻璃、花玻璃等安装窗户,减少光的透过量,使用彩色玻璃或在玻璃上涂布紫外线吸收剂等措施。
三、严格温湿控制
适宜古籍保存的温度为16℃至22℃,相对湿度45%至60%。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温度湿度控制只能采取很简单的方法,如开窗通风、定期晒书、藏书不放底层、用石灰石撒地、建立厚墙体保持恒温恒湿。现代高校专业图书馆除建立符合密闭、隔热、防潮要求的库房外,还需投入一定经费,购置空调设备、除湿机等控制温湿设备,力求创造恒温恒湿的室内环境。不过由于古代通风和晒书的办法,对于维持空气流通,去除潮气都很重要,而且经济简便,也特别适合高校专业图书馆日常采用。
四、做好古籍防虫工作
现今较通行的杀虫方法包括物理杀虫法、微波杀虫法、化学熏蒸法等。而其中微波杀虫法最环保,符合绿色理念。γ射线辐照杀虫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钴60产生的γ射线来照射介质杀菌。波长极短的γ射线能穿透固体物品,通过破坏细胞壁来杀死微生物,达到古籍除虫除菌的目的。这是一种“冷处理”,即处理过程中古籍并无明显升温现象。γ射线辐照消毒具有灭菌彻底、无污染、操作简单迅速、可以连续作业等优点,是值得在高校专业图书馆推广的一种古籍保护方法。
五、植入科技理念,加强现代化技术在古籍保护中的应用
用电子扫描等方法生产出电子版古籍文献,可以防止原始文献的被毁。所谓电子扫描就是用扫描仪将文献扫描进计算机从而进行数字处理的一种现代技术,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很有现实意义。扫描后,古籍原件的数字图像可在计算机内进行多种修复处理,弥补古籍原件的缺陷。譬如,古籍原件的字迹模糊、褪色,可以通过改变数字图像的亮度,调整画面反差,增强图像效果,从而加深那些淡化的字迹,最终使之恢复原貌。扫描后的古籍图像还要进行存储,并刻制光盘。有了光盘版,读者不会舍易求难,再去翻检那些古籍。因此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应加强这些现代化技术在古籍保护中的应用和推广。
此外,作为高校专业图书馆的管理者,也应在保护古籍的行动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进行科学管理。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书籍的虫蛀破损情况并维护好室内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避免日晒,室内最好配置吸尘器,对古籍定期除尘、消毒。与此同时,从在校学生抓起,通过举办讲座和实物展示等活动,让广大师生明白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和正确保护古籍的方法,使之成为古籍保护的宣传员和实践者,为古籍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同样不能忽视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培养和稳定一支古籍修复队伍,强化他们的敬业精神,用专业化的理念、知识和技能来补救、完善这项工作。
古籍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馆藏古籍进行多方位保护,无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在保护古籍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对古籍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 文章讨论了什么是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教育,阐述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几个层次及其区别,并重点探讨了对专业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指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是高校图书馆。
关键词: 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教育 专业研究生 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淘汰。知识的更新必须以信息为基础,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实现知识的更新。信息的获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网络环境下庞大的信息量会造成信息过剩,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获得所需信息。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除了信息获取动机的强度、信息意识、信息环境等因素之外,还包括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即在对所需信息及问题所在的了解与确定的基础上,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培养从各种信息源中检索信息、分析评价及筛选组织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等。简单地说,要更新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实现终身学习和更新优化或重构知识结构的基础,是进行创新的基本要求。
一、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教育
什么是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的定义有很多,如:信息素质被定义为从各种信息源中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劳动者必须掌握的终身技能。[1]有从将信息素质定义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定义是通过列举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有哪些特点或能力来对信息素质进行描述;第二类定义是通过信息素质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来描述信息素质;第三类定义是利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来分析信息素质的内涵。[2]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89年提出定义: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3]
虽然信息素质的定义很多,但是基本都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信息意识与信息观念。信息意识即能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和作用,对基本信息源有所认知,能够明确自身的问题所在及信息需求,并且能够意识到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观念是指对信息及信息价值的认识、对信息持有的态度。(2)信息能力,包括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技术,制定相应信息检索策略,从相关信息源中检索获得所需信息,并且能够对检索出的信息进行评价、组织、使用、更新现有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创新。(3)信息道德,简要地说,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4]
从什么是信息素质及其内涵中可以说明什么是信息素质教育。简单地说,信息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信息素质以适应知识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高校图书馆。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型社会,要想在这样的社会立足,首先要不断掌握新知识以更新知识结构,其次要具备创新精神,最后,无论是调整知识结构,还是能够做到勇于创新,都离不开终身学习,只有做到终身学习,才能够不断获得新知识,实现知识结构的调整,有了经常更新的知识结构做基础,创新之泉才会源源不断涌来,不会枯竭。
更新调整知识结构、创新与终身学习都要求具备信息素质:信息意识与信息观念能够明确对知识与信息的认识与需求,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中迅速明确所需知识信息的性质;信息能力能够帮助更好地获得、掌握所需知识信息,是调整知识结构、创新、终身学习的基础保障;信息道德保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正确利用信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调整知识结构、创新与终身学习。
因此,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信息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层次及其区别
信息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持久性的教育,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包含了七个维度,每个维度又有若干指标,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质教育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性质。
信息素质教育的对象不同,教育对象具备的信息素质不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不同,信息素质因此呈现出多层次的局面。
在高校中,信息素质教育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图书馆员,不同对象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与侧重点各不相同。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辅助学习,比如专门进行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技巧,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的讲授,等等;对教师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辅助教学与研究,比如开办有关科技信息检索的讲座;对图书馆员进行的是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帮助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信息环境、资源环境、用户需求的变化),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高校学生又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对这两个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也有区别,对本科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又可分为对大一、大二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与对大三、大四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本科生主要是学习某一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之后可以具备从事该专业相关工作的职业素养。对本科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注重其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与进一步深造或是走向社会的准备与衔接。大一、大二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大三、大四学生重点学习专业核心知识。根据专业学习侧重点不同,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也不同。对大一、大二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观念,授予信息的基本知识,使其能够了解认识基本信息源,掌握信息素质的基本内容;对大三、大四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其信息获取能力(主要指信息检索能力及初步的信息组织与评价能力)和信息道德的教育。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能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研究生主要是对其专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已经接受过上节所述的信息素质教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根据研究生的需求特点与信息素养基础,对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与本科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应有区别:(1)纵向上,对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更深入,层次与要求更高,包括掌握一定的专业检索技能与检索策略,能够对检索结果进行组织、评价并利用结果调整或重构知识结构或知识体系;(2)横向上,对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更倾向于为专业服务,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够实现独立或团体合作解决某一专门研究问题或完成某一课题、项目。
可以说,对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下面就此进行探讨。
三、对专业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探讨
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信息素质是开展学术研究必备的基础能力。具备了相当的信息素质,研究生在该阶段的学习和科研中,能够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明确的信息需求,灵活运用掌握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检索技巧查找信息源获取所需信息,根据信息需求与专业知识评价、判断、筛选、组织、管理检索到的信息,将最终确定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该学习阶段要求的任务或研究项目。可以说,专业研究生要求具备更加全面和专业的信息素质,以更好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科研任务。因此,对专业研究生进行全面、深入、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
1.对专业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新环境的探讨
这里所论述的新环境有两个意思:一是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课堂中采取面对面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外,还可以采取网络教学方式。二是信息环境不仅包括传统的信息,而且包括丰富的网络信息,进行信息素质教育除了传统信息源之外也不能忽视丰富的网络信息源,网络信息源所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
因此,对专业研究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要从专业研究生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出发,采取传统授课与网络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要包括传统信息与网络信息,更加侧重于网络信息。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与计算机、网络密不可分,网络已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已十分频繁和熟练,根据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注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质教育,将事半功倍。
2.新环境下对专业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探讨
传统授课与网络授课都有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下面就两者分别论述。当然,无论是传统授课还是网络授课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一,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对传统授课的探讨
根据专业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特点,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将开展专门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这一方式与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进专业课教育这一方式结合起来。采取结合教育的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知识、信息技能,解决专业学习、研究中遇见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与专业课教育的融合进一步巩固信息素质教育的学习内容,具备将信息理论运用于专业实践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专门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一般是在固定的场所,由高校图书馆员进行授课,由浅入深,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大型数据库知识及其在专业方面的资源与利用的知识、检索工具及检索知识、专业数据库及电子资源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将信息素质教育课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由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在进行商讨、交流、沟通后,选定一个与专业课教育相关的议题,明确专业目标,由图书馆员制定具体教学步骤,最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提高信息素质。具体来说,专业课教师与图书馆员沟通之后,专业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就某一知识点向学生布置一个研究课题,由学生自行完成,在完成这项课题的过程中,图书馆员不断引导学生,明确需要哪些信息,获得这些信息的信息源有哪些,如何去寻找、选择、使用这些信息源,对获得的信息如何进行评价、鉴别、筛选、组织、管理、使用,并最终将有效信息融入到现有知识结构中,调整、优化知识结构,完成作业。最后,由专业课教师对最终结果进行评讲,深入讲解该知识点,学生重新修改研究课题作业并提交给专业课教师评分。通过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再由专业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评讲,对知识点作进一步讲释,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该知识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信息素质教育涉及到检索知识与技术、信息组织知识、信息道德规范等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能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研究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加明确了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深入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2)对网络授课的探讨
网络授课主要是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开通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保证学习地点和时间的自由性。
网络授课,可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设置不同的权限,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也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起点的学习培训课程,控制学习效果和进度。例如,先对学习者进行在线测试,依据测试结果,进入不同层次水平的学习,学习结束后,对学习者进行测试,以确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样做,可以避免重复学习,也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网络授课有专门的在线平台,可以保证教学的全面、丰富、个性化、多样化、针对性、灵活性。网络授课由于不受时间、课时的影响,具备传统授课所没有的优势,学习自由度和选择性较大,灵活性强。所包含的授课内容可以由多个图书馆员从各个方面来设计,保证授课内容的全面、丰富,如图书馆馆藏资源在线使用课程、网络资源使用指导、数据库资源学习指导、检索技术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也可以根据其它要求进行学习。网络授课在线平台可以实现在线咨询,通过实时咨询、E-mail、网络留言等方式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由于可以一对一地解答问题,对学习者的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学习者产生困惑、疑难的原因,并对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网络环境下授课,同样可以在网络上布置相关的作业,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指导,将传统授课的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都可以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体现网络教学的个性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还可以实现联合共建,类似于资源共享,由多个高校图书馆联合进行。各馆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设置专业的或通用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课程通过网络设置权限,允许其他高校学习者培训,也允许本馆用户通过网络学习其它高校的信息素质课程。这样,可以发挥各个学校的专业特长,丰富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并保证其专业性,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更多需要和感兴趣的知识,还可以互相进行专业交流、借鉴。联合共建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不是简单地实现课程的共享,通过网络,各图书馆的信息素质课程其实是联合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综合性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建立一个管理中心统筹协调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使得这个综合性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具备系统性、组织性,同时也避免了课程的重复建设。网络信息素质教育的联合共建除了上述的综合性之外,还可以是专业之间的联合共建,各馆分别设置与专业相关的信息素质课程,以满足专业研究人员更深层次的需求。无论是综合性的联合建设还是专业之间的联合建设,都保证了专业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资源的充足,为专业研究生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人们所必备的技能,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专业研究生来说,信息素质是学习与研究的基本保证。在新环境下,信息素质教育通过传统授课与网络授课两种方式的结合,实现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丰富、全面,教学富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特点,教学效果显著。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素质教育也将不断发展,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学平台,都将不断改进和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产生的新需求,同时,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图书馆员也要不断学习、进修、研究,从实践中总结提炼,促进信息素质教育更好地发展。
摘 要: 本文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浅谈专业美术学科体系对美术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介绍了美院的发展阶段,分析了美术学科体系对美术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专业美术学科体系 图书馆 美术院校发展 影响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自1928年创建以来,一直是中国美术学院教育、教学、科研、创作的重要辅助机构,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已经成为中国国内美术院校中最好的专业图书馆之一。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发展的成功,固然可能可以归功很多方面,但是本文认为紧紧围绕专业美术学科体系来发展图书馆是成功的关键。所以,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来揭示专业美术学科体系对美术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为其他专业性高校发展专业特色的图书馆提供些许新思路。
一
在中国美术学院80多年的辉煌岁月里,随着一代一代老艺术家对美术专业的执着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紧跟专业学科需要,历经风雨,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阶段(1928年―1937年)。中国美术学院创立,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也相应建立,早年称图书课,最初的科主任为刘开渠先生。首任院长林风眠等有识之士仿效西方美术学院办学方式,组建相关系科和班级,“以美育代宗教”,发展为班级、专业化授课制,以便于更多学生接受美术教育。同时坚持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学术目标,设置了中国画、西画、雕塑、图案等专业,主要采取了调和中西绘画教育的方法,课程设置除本专业教学内容外,还涵括了相关其他专业的技法课程,并增设了中外美术史论、美学等一系列艺术理论课程。图书馆内的藏书不仅有中国传统书画,而且包括了一批留学欧美或日本的美术家带回的书籍。整个图书馆规模不大,但是专业性很强。
第二阶段,苏化阶段(20世纪中叶―改革开放前)。这个时期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教育也是围绕革命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主流,全盘学习前苏联,引进前苏联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美术教育方法体系,特别是全面推广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法。专业学科体系更加细化、科学化、有序化。图书资料相对单一,基本与西方前沿的美术信息绝缘。名师的画室教学制度更是回归到了中国传统的师徒授受教学,进一步压制了图书馆的发展。
第三阶段,多元发展阶段(1978年―20世纪末)。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西方美术突破了以前的现实主义主流走向,把艺术个性与风格多元化作为追求目标,给我国封闭多年的美术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中国美术学院也顺应潮流发展,提出了艺术教育的多元发展,并在1997年明确归纳为“两端深入”思想:中国传统艺术及其精神要精,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要通。以此,构筑了中国绘画新的学科发展,创设了书法系、史论系、新媒体系,扩展了工艺系。此时,图书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学院集中了全年经费的10%,购买了9万元的国外美术图书资料,并开设了一系列的展览,吸引了大量在校学生和国内的艺术青年。这不仅一举改变了学院专业图书匮乏的状况,而且使得学院的艺术教学蓦然置入了国际艺术视野之中,置入了中西文化互动激荡的格局之中,影响着一代学子。此后多年,学院一直将图书采购作为重点,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以两位数的速率不断递增,藏书类型也不断丰富,各种国外杂志、新书也不时地出现在书架上。
第四阶段,全新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新千年以来,中国美术学院树起了“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旗帜,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一人双环六学科”的学科构架:一人指的是以美术史论为心脏、以中国画和书法为头脑、以油画和版画为左膀右臂、以雕塑和新媒体为迈动的双腿、以综合艺术为联通四肢的躯干的工作室人形结构,将造型艺术创作的多元追求孕育而成共生互动的生命整体;双环六学科是指以这一人形结构为内环,以设计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建筑学、艺术学为外环的双环结构,强调高点学科和人文关怀对于六个学科的核心的引领作用。随着新学科体系的构架成为新千年中国美术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图书馆也迎来了它新的发展机遇。截止目前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由南山校区总馆、象山校区分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5221平方米,设有各类阅览学习场所,总阅览座位1320个。图书馆藏书以中外文美术专业图书为重点,囊括了美术学、设计学、电影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的图书,并配备了丰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库。现有文献资源累积量达11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58万册,电子图书65万册。外文原版期刊及报纸近400种、中文期刊及报纸900多种。馆藏纸质文献中还包括相当数量的中外名作精品复制品和22600余册古籍善本书,以及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捐赠的私人藏书5000余册。
二
通过分析中国美术学院专业美术学科体系和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的互动关系,我们认为专业美术学科体系对美术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界定、删选的作用。美术院校图书馆与社会公共图书馆和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的功能是有很大区别的。社会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保存和提供图书资料,满足普通读者的休闲娱乐,提升公民基本文化素质;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满足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师生的需要;美术院校图书馆除了上述的功能外,还承担了艺术品的保存、修缮。所以,要实现美术院校图书馆的专业功能,不是任何图书资料都可以成为馆藏图书。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可以成为馆藏图书呢?专业美术学科体系就是最好的标准,它起到了界定、删选的作用,凡是符合这个学科体系的就可以进入,不符合这个学科体系就一定要拒之门外。当然学科体系也是不断变化的,如近些年来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美术与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交融,所以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按照学科专业体系的变化调整馆藏书目。
2.指导作用。专业美术学科体系对图书馆馆藏图书和资料的上架、分类也具有指导作用。专业美术学科体系决定了(1)学科发展的侧重、从属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2)招生的数量、生源的知识水平和结构;(3)教师的专业层次和知识结构。所以,专业美术学科体系具有指示指导图书馆的发展,如要增加什么书、增加多少量的书、流通速率等。
3.促进图书馆存储方式的变化。通常认为,当代的专业美术学科体系已经不仅是传统的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而且出现了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染织服装、建筑艺术、景观设计,还有动画、摄影、影视、音乐等专业或方向,迫使图书馆的存储方式从传统的纸质存储介质向数字化存储方式转变,图书馆也从收集整理单纯的书籍、画卷向获取电子数据、整合数据库信息等方面发展。中国美术学院正努力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包括将馆藏图书电子化并购买了其他数据库资料,形成传统图书馆服务和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两不误。目前,馆藏电子资源除“书生”、“超星”等电子图书外,还包括“故宫在线”(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资料)、“世界美术资料库”、“皮影数字博物馆”、“美术学学科资源导航”、“EBSCO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网上报告厅”等多个数据库。
总之,虽然影响美术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因素很多,如人的因素、社会的重视程度、技术的革新等,但是专业美术学科体系却是美术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根基,如果没有专业学科体系的支撑,美术院校图书馆就是无根之树,无特色可言,也将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专业美术院校要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一定要立足于专业美术学科体系。由此推之,其他专业院校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图书馆自然也离不开专业的学科体系。
摘 要 论文记录了2016年7月17日至20日在甘肃省张掖市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的概况,并对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规划做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 全国民间读书年会 阅读推广 全民阅读 书香社会
2016年7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张掖市图书馆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及国内图书馆界专家与同行,以及阅读推广导读刊物主编、民间读书刊物主编一百余人参与了此次盛会。
1 主旨报告话“阅读”,说“书香”
7月18日上午,会议于甘州区演艺中心正式开幕。张掖市甘州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张洪清主持开幕式。张掖市副市长王向机在欢迎辞中,对“金张掖”的历史、地理、人文和书香建设情况做了简要介绍。著名作家、藏书家、苏州市杂文学会副会长王稼句在嘉宾致辞中,回顾了历届民间读书年会的成就,并认为本次年会将对“书香张掖”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接着,南京大学教授徐雁代表中国阅读学会研究会,分别授予了甘州区“书香甘州”,以及甘州区金中学、马神庙小学“华夏书香校园”荣誉牌匾,并向张掖一中、张掖二中、金安苑学校等8所学校赠送了由中国阅读学会研究会参与编纂的《华夏书香校园论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开幕式结束后,徐雁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最是书香能致远――“全民阅读”行动与“书香社会建设”构建》的主旨报告。徐教授近年来大力倡导“四分阅读推广”理念(即分类、分众、分级、分地阅读推广),在业界影响广泛。报告围绕着“全民阅读”行动与“书香社会”建设两个主题娓娓道来。
首先,徐教授结合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的主题,对《张掖阅读》《今日阅读》《阅微》《书林驿》《开卷》等读写类报刊做了推介。例如创刊于2000年的南京民间读书刊物《开卷》由南京凤凰台饭店主办,是凤凰读书俱乐部的指导阅读刊物,作为民间读书类期刊,至今已出版一百多期。董宁文先生以业余时间编此小杂志,记载报道当今学人的行踪、研究动态,写作计划以及有关书稿的评析。在《开卷》一周年、《开卷》百期、《开卷》十周年、《开卷》十五周年的时候还分别举办了研讨会,并将其中的“开卷闲话”栏目结集出版了《开卷闲话》(凤凰出版社2003年版)、《开卷闲话:续编》(岳麓书社2005年版)、《开卷闲话三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开卷闲话四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开卷闲话五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他指出,此类报刊对于全民阅读风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他从阅读文化学的专业角度,为大众普及了“分众阅读推广”“分类读物推广”“分级阅读推广”“分地阅读推广”等专业概念,吁请阅读推广人和图书馆馆员以及家长、教师面对不同对象、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受众,采取不同的推广方式。他结合书目推荐、亲子阅读、书香家庭、书香校园的话题,为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三点转型升级的建议:
(1)从以往侧重倡导“阅读情意”(重要性)的培育,转向夯实“阅读价值观”的人文基础(如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爱好等);
(2)从努力追求“全民阅读推广”领域成就的全面开花,向不断争取“分众阅读指导”(如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工作,不仅要重视对儿童而且要重视对老龄人的阅读指导;不仅要重视对“新市民”而且要重视对公务员的阅读指导等等)的实证成果方面努力;
(3)要以“读者自主型阅读”为基础,努力开创“阅读推广人导航式阅读”(如“好书漂流”活动等)的新局面。
最后,徐教授从家藏的百余件形态生动的“书偶”中,选取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如诵读《圣经》的小天使等十余件藏品,一一讲述其收藏故事、背景典故,在旁征博引中,阐述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语)的文化内涵。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长钱军研究馆员对徐教授的报告作了总结点评,认为该报告主题深刻,内涵丰富,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报告启发我国当前的全民阅读工作从外延式行动走向内涵式行动;从局部性行动走向全局性行动;从外化式行动走向内化式行动;从民间性行动到融入全社会力量的合力行动;从精英行动到大众行动。
2 读书年会精彩纷呈,畅所欲言
全国民间读书年会自2003年在江苏南京开办以来,先后在湖北十堰、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江西进贤、山东淄博、内蒙古鄂尔多斯、四川成都、浙江温州、广东东莞、上海、湖南株洲、天津等地举办了十三届,每届读书年会均有不同地区的读书刊物发起、组织系列的读书活动,国内著名学者、专家、作家和读书人多有出席。每一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都有自身特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影响深远,对建设书香社会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003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自办读书报刊讨论会”是民间读书年会的前身,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家自办读书刊物代表参加了会议,交流分享了创办民间读书类刊物的经验,探讨了民间读书刊物今后的发展[1]。第二届读书研讨会在湖北十堰举行,芜湖的倪建明先生专门为年会制作了藏书票。会议成果由《书友》工作室全程记录,并选粹编印了特刊《民间书声》。第三届年会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召开,姜德明先生、袁鹰先生、文洁若先生等名家云集,更有珍贵民国书刊展览,满足了广大读书人的心愿。第四届年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让书友们了解了塞北的浓郁读书氛围。
从第五届开始,“民间读书报刊研讨会”改名为“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第五届年会在江西进贤县举办,也是目前唯一一届在县级城市举办的年会。农耕笔庄鼎力支持,特为这届年会创刊《文笔》杂志,目前仍在印行。第六届年会在《日记报》的创办地――山东淄博举办,《日记报》是最早的专业民间报纸,现名《日记杂志》。第七届年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召开,会议期间举办的小型拍卖会主要拍卖旧书,包括民国的、解放后的,还有一些珍稀的报刊,让书友们有机会得到喜爱之书,成为该届年会的一大亮点和特色。第八届年会在四川成都的毓秀苑宾馆举办,和第一届在书香氛围浓厚的凤凰台饭店举办有相似之处。凤凰台饭店在每间客房摆放了《开卷》等读书报刊,而毓秀苑宾馆则组织了书刊展览,总台还放置了琳琅满目的作家签名本。《开卷》《点滴》《温州读书报》《清泉部落》获得了民刊民报优秀奖。崔文川先生特意为该届年会制作了藏书票两枚。第九届年会在浙江温州举办,承办方温州图书馆编印有《温州读书报》,并长期寄赠全国各地书友,开创了民间报刊界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办会的新模式,向全国书友展示了图书馆服务全民阅读的理念。第十届民间读书年会在广东东莞举办,承办方东莞图书馆还得到了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与社会阅读委员会的支持,民间读书活动与图书馆全民阅读工作进一步携手合作。第十一届年会由巴金故居《点滴》杂志在上海承办,这次盛会也是刊物《点滴》的作者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民间读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广泛探讨。第十二届年会在湖南株州市召开,由株洲新闻网和株洲市图书馆共同承办,会上探讨了民间读书刊物的生存状态,会外热议株洲“湘江边的旧书摊”,并有书签、藏书票展览,让全国书友大饱眼福。第十三届年会在天津举行,该届年会由天津市问津书院承办,书友们参加了藏书票艺术论坛,《开卷》杂志十五周年研讨会以及民刊发展的困境与突围主题讨论,参观了藏书票名家“书”主题设计展,还首次邀请国外书友意大利那不勒斯孔子学校校长安娜・玛丽亚、东方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里罗和设计师马戴奥・拉尼等人来到读书年会的现场,并与问津书院进行了中意图书交流,给读书年会带来了特别的气氛。
今年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在甘肃张掖举行,不但有常规的书友新书首发,还举办了中国藏书票精品展、崔文川藏书票艺术展、张掖书展,交流分享了《金猴集》《厦门文艺》《张掖阅读》《易读》《书林驿》《阅微》等一批读书类书刊。五湖四海的读书人以书会友、饱览书情书色。7月18日下午,本届年会的新书会及分组会议在张掖图书馆举行。《我在书房等你》《问津书韵》《袁定邦诗文集》等在版新书首发。黄岳年、朱晓剑、王振良等就所编新书的缘起、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和推介,并向与会代表赠送了新书。
《我在书房等你》(古吴轩出版社2016年版)的执行主编朱晓剑在序言中说,该书“其实更像是一个文朋诗友聚会的场所,在这里分享阅读体验,交流新旧书资讯,都在还原一个爱书人的最日常的生活。”[2]
《问津书韵》(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是2015年春第十三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的记录文集,全书分为“渤海书声”“问津书事”等八辑,收录了与会代表记录该年会的种种文字。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代表性的人物。能代表张掖,也能代表张掖文化的诗人中,袁定邦是十分突出的一个[3]。于是,张掖人编纂了《袁定邦诗文集》(敦煌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以纪念这位教育家、书法家、佛学家和诗人。
接下来的开放论坛将场上气氛推向了高潮。大家就读书报刊的发展,网络环境下“读书型城市建设”“非虚构文学”与“真人图书”,读书类著作的编写、出版与发行四个专题畅所欲言,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3 专委会工作会议承前启后,务实开拓
7月18日下午举行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及首次工作会议。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区)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会的十余名代表参加了成立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阅读推广常态化建设”,会议由专委会副主任、金陵图书馆李海燕主持。
作为专委会的分工指导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徐雁教授在致辞中,首先说明了新一届专委会的成立背景,然后表扬了上一届专委会的工作,高度评价了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的“馆员书评征文活动”及其获奖书评文集《书读义见》(李海燕主编,华龄出版社2015年版),同时还提出了新要求――既要继承上一届专委会的工作成果,也要探索前进,不断创新,建议在本届专委会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阅读推广人文空间建设”及“校园阅读推广”“分地阅读推广”。
作为上一届专委会的主任,原南京市金陵图书馆馆长严峰,总结了前五年专委会的工作和体会,并和与会代表交流了对阅读推广外延与内涵的认识,提出要认清阅读推广的目的,以打造阅读共享空间、编辑内刊等形式固化阅读推广成果。
新任专委会主任钱军先生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了新一届专委会工作的新要求:一是要顺势而为,提高对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工作关系的认识;二是要承前启后,创新性地做好新一届专委会工作,并提出了新一届专委会的工作思路。他认为,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内涵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延续和弘扬,馆员书评活动可以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抓手、提高馆员队伍业务素养的手段。当前的全民阅读工作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更加注重均衡化发展;二是更加注重阅读推广的个性化和针对性。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工作要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注重特色化、品牌化和实效性,避免阅读推广千孔一面的发展怪圈[4]。
钱军主任还就专委会的工作计划做了部署:一是专委会要发挥好平台作用,搭建委员单位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学术交流平台;二是加强微信群建设;三是开展阅读共享空间建设条例的制定;四是发挥委员单位在各地的引领辐射作用;五是继续做好馆员书评活动;六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时开辟阅读共享空间前瞻学坛建设,结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等院校校园阅读氛围危机干预研究》(项目主持人徐雁)、《泛在知识环境下校园经典阅读推广体系构建研究》(项目主持人钱军)进行实证研究;七是逐步推进专委会工作会议的常态化,将工作会议和各地阅读推广亮度展示相结合;八是做好中国图书馆年会分会场的工作,在阅读推广委员会的领导下,积极与其他专委会合作。
接着,来自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与会委员,就阅读推广常态化建设、阅读推广导刊与书香校园建设、阅读共享空间建设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
张掖市图书馆馆长黄岳年先生被聘任为本届专委会的副主任。他在发言中介绍了张掖市图书馆的历史及新馆阅读空间建设,以及编辑《张掖阅读》报的经验。李海燕副主任介绍了馆员书评工作以及金陵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活动“朗读者”的工作经验。李军委员介绍了新疆克拉玛依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基本情况;卢礼阳委员介绍了温州图书馆建设情况,以及民间读书会联盟和微信推广经验,强调民间读书报刊的建设关键在于连续性;周冬英委员介绍了常熟阅读促进会的工作经验;李金瓯委员作为宁夏图书馆学会秘书长,与浙江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吴荇委员共同表示,将积极利用省图书馆学会的平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聂凌睿委员谈了书评对于馆员自身业务提高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互相促进的感想。
在来自高校图书馆的委员中,周金林先生介绍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打造的“吴文化阅读空间”的经验,以及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侧重点;黄群女士介绍了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校宣传部合作开展的读书日活动,并表示努力恢复馆刊建设,开展分类、分时阅读推广活动;周婷女士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导读类馆刊、阅读推广平台《书林驿》编刊特点以及一年三季常态化书香校园建设和阅读推广共享空间建设情况。
通过交流,与会代表达成共识:本届专委会与上一届相比,名称由“图书评论专业委员会”改成“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外延更加广泛,工作也将更多元化;新一届专委会委员不但包括公共图书馆、高校高职图书馆的馆员,还吸收了部分省图书馆学会成员,来源更广泛,年龄层次更丰富,覆盖地域更广,新一届专委会的委员将发挥在各地的影响作用;同时本次会议在甘肃张掖市召开,也展示了西北地区阅读推广的亮点。
摘 要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建设是图书馆队伍专业化建设工程的“重点工程”。应强化以人的发展需要为动力的专业化建设顶层设计,优化和完善业务部门领导专业任职条件、专业任期考核和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创设激励专业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促进专业化建设的延续性。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业务领导 专业化
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及其建设虽然是个老课题,研究成果也不少,但近年来相关研究仍热度不减。之所以引人高度关注,除了问题本身研究领域比较宽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就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的“非专业化”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加重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文拟就此开展相应的调研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 调研目标与思路
许多专家学者对图书馆专业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刘晓英认为图书馆立法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信息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图书馆员职业自信心的缺失是造成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弱化的主要原因[1]。陈传夫等人认为营造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环境、慎重对待核心业务外包、变革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是防止图书馆员非专业化倾向发展的有效措施[2]。张峰认为建立图书馆员专业化标准、提高馆员素质和创设良好的专业化制度环境可以有效加强图书馆队伍的专业化进程[3]。专家学者的研究为“综合治理”图书馆行业“非专业化”问题提供了学理层面、制度层面、方法层面和多理论视角的有价值的分析和对策。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处在承上启下、带动群众的重要支点位置,同时也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基层“把关人”和业务骨干,其专业化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整体水平,决定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高低。以往对图书馆专业化的研究多专注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体制机制、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分析和建设,而从人的需求层次进行价值取向的研究还有较大空间。由于人对各层次需求的追逐,具体集中表现在对资源平台的渴望、对事业成功的期盼和对身份地位的追求,因此实证研究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任职、晋升、流动等变化的状况和原因,对队伍专业化建设有一定价值。
高校类型、规模不同,图书馆及其队伍情况各异,选取调查样本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检索有关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文章,并进行作者单位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大数据分析,以及与部分学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进行初步访谈,判断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非专业化”现象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主要是中小型高校和新建新晋高校。因而选取调查样本主要以具有典型性的中小型高校和新建新晋高校作为对象;按照地域南北中分布,选取了成都、北京、南京三地的6所高校;部属高校2所,省属公办高校3所,民办1所。考虑到管理干部4年一个任期调整,调查内容为近5年(2010年至2014年)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背景情况、职位变化情况,以及他们职位变化受价值取向影响的情况。调查研究方法:一是通过固定关系人,具体详细了解6所样本高校图书馆领导和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背景和职位变化,以及变化的基本原因;二是跟踪6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了解和佐证固定关系人提供的信息;三是与部分样本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进行访谈,深度了解他们职位变化与价值取向的关系;四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2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背景和影响力
2.1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背景
专业背景,通常指某人学习过的专业和从事过某种专门职业的经历,因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背景,既是衡量其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图书馆业务部门工作质量的保障。业务部门领导是队伍的管理环节干部,业务部门工作的专业工作要靠业务部门领导去一一推动和具体落实。因此,图书馆业务部门干部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胜任专门业务工作。对6所学校调研的结果显示,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大多数有专业学习(表1)和工作经历,业务素质较高。特别是他们的专业化水平高于馆领导的平均值,也高于普通馆员的平均值。可见,各校对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任职的专业背景比较重视,建设措施能落实到位。这是保证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质量极其重要的一环。
2.2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大多是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尖子,也是因为业务工作水平高、业绩优秀、职业素养高而被选拔到领导岗位的。因而,他们的工作标准和工作业绩,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发展道路,对其业务部门下属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成长发展,具有直接和显著的引领示范作用。公平、公正、公开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和环境一旦形成,就会促使整个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4]。从6所学校图书馆调查情况看,馆员们对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干部的专业化水平认可度较高,但个别学校、个别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影响力较低,仅占11%的比例。
3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中层领导的发展前途与专业化程度相关性弱
发展是硬道理,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的追求,这是人类万世不竭的发展动力。在以阶层、地位、职级划分为基础的分配制度下,发展最直接的显现即是职位、职务、职级的变化。尽管我们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内心的成长和成熟,但发展毕竟是要看的见、摸得着,能够被感受到的现实。因而,一般而言,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发展的主要标志,一个是职称的晋升,一个是行政职务的晋升。然而,根据调查统计,6所院校近5年内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职称晋升明显低于同级普通馆员平均值,行政职务晋升与专业背景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职称晋升低于同级普通馆员平均值,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性事务繁忙,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在职称晋升成果准备方面明显不足。大多数馆领导不是从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中产生,而是由学校从其他部门任命而来。行政职务晋升与专业背景的相关性不明显,各校图书馆领导产生方式和现任领导班子结构,与图书馆管理专业化要求难以适应,也会导致一些业务部门领导把许多精力甚至是主要精力放到拉关系、搞政绩上面,对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非常不利。
3.2 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任职的专业背景要求不明确
从6所院校情况看,多数学校在业务部门领导的任职条件上没有明确的专业背景要求,并没有把业务部门领导当作专业能手和标杆要求,而是当作普通行政管理者对待。虽然非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的仅占20%,没有专业经历的仅占23%(见表2),但不明确作为任用条件,不仅会使实际任用干部的选择范围和不合理可能性增大,还会使人们对这一岗位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产生认识上的模糊,认为什么人都可以干,对图书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危害性很大。根据6所院校的调研,图书馆骨干队伍稳定性堪忧,特别是新进馆的博士和硕士,大多有谋求其他发展的意向,一有机会就会离开图书馆岗位。南京某校图书馆连续3年每年进1名专业博士,可目前1名也没有留住。根据前人经历,无法明晰和确定个人发展目标会导致工作缺乏动力,也将导致对队伍整体发展目标难以认同,难以齐心协力。
3.3 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能力没有作为考核指标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在管理队伍中的地位特殊,作用重要,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应当成为业务能手和标杆,为队伍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5]。而进行规范的业务考核和专业能力评价,正是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关键环节。从6所学校情况看,对业务部门领导的年度工作考核,所有的学校虽然依照德能勤绩廉干部考核要求,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专业标准和专业能力评价,将专业能力考核混同于一般的能力考核之中,也就很难根据专业能力和业绩的评价,来进行奖优罚劣和落实竞争机制了。不把专业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要求不断达到更高的标准,会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是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6]。
4 优化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4.1 图书馆专业化建设要把握人的发展需求这一重要动力
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建设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也是带动全局的有力抓手。要破解制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问题,补齐短板,就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人的发展需要为动力的专业化建设思路和顶层设计。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理论的核心概念“自我实现”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他认为,人类的许多需要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的;人的社会性需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得自于其生活的环境、培养教育和人生阅历等;人的需求很难从个体的角度得出共同的、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不同人在不同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其需求不同,“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同。麦克利兰在其代表作《渴求成就》和《权力的两面性》中进一步阐述了作为社会人的三大类社会性需要: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对权力的需要。根据麦克利兰的这一“成就需要理论”,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要认真解决好中层业务部门领导的发展需求问题,解决好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队伍人性化发展和提升这个关节点,培养选拔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领导者,创建公平合理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和环境[7]。
4.2 充分保障业务部门领导的晋升优势
按照专业化标准建设图书馆管理队伍,必须有专业水平高的带头人、领头羊负责队伍建设。作为图书馆领导的后备干部,业务部门只有在组织上、制度上和实际任用上具有馆领导的晋升优势,才能保证图书馆领导班子里有源源不断的内行和专家型领导,才能带出专业化的队伍。从6所院校情况看,多数学校对图书馆领导竞聘者进行任职条件考察审核时,虽然都会对其专业方面是否对口和业绩情况进行审查,但是都没有作“具有图书馆学专业或有图书馆工作经历”的硬性规定。实际情况是,有3所学校图书馆领导班子中没有符合上述条件的领导,另有3所学校有不到一半符合。其实,充分保障业务部门领导的晋升优势,既符合图书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人性化导向,也是解决图书馆诸多复杂性问题的有效措施。
4.3 严格进行业务部门领导的任职考核
既然按条件任用了业务部门领导,就要要求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水平要始终达到标准和不断得到提升。所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对业务部门领导进行年度业务考核,组织专家对业务部门领导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同行评议和论证。通过专业任职考核,维持和促进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有力支撑高校育人工作。从6所院校情况看,多数学校对业务部门领导的年度考核中虽然有“业绩考核”一项,但是都没有明确的专业、职业标准要求,个别学校仅有行政领导管理要求。专业人员行政化的考核方式,助推了高校图书馆专业管理队伍的行政化。严格进行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任职考核,才能从导向上保障图书馆专业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4.4 明确限定业务部门领导的任职条件
鉴于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在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全局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任用业务部门领导的要求要更高、更严格,在专业能力上要达到规定的任职条件。从6所院校情况看,各校对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仅有学历方面的任职条件要求,而没有图书馆及相关专业学历或经历的任职条件要求。尽管这样的要求做到很难,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条件的限制,或者没有相应专业优先的保障,就难以把住图书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口,就会造成许多心理上的不平衡,对队伍建设的破坏力很大。
4.5 充分保证业务部门领导不断“充电加油”
作为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的业务部门领导,要站在自己所从事专业和所负责业务的最前沿,了解和参与学科前沿研究,随时学习和研究应用新的科技成果,跟上时代脚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部门领导要想掌握自己所从事专业和所负责业务的最新动向,不仅要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还要经常与国内外高层次同行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内涵和品位,提升专业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6所院校情况看,所有学校对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外出开会、交流等进行学术活动都持支持态度,但有一半的学校因经费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相关需求。因而,提供业务部门领导更多“充电加油”的机会,也是高校图书馆专业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5 结语
关注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建设的特殊性,从实际出发,根据对象的特点和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实事求是地对症下药,把高校图书馆队伍专业化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做好,能够带动全局,推动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