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脾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特征。方法2014年1月—2019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127例钝性脾脏损伤患者,男性105例,女性22例;年龄8~67岁,平均37.2岁。脾脏损伤严重程度分级(中国天津4级法):Ⅰ级28例、Ⅱ级44例、Ⅲ级37例、Ⅳ级18例。其中78例经非手术治疗(NOM组):68例重症监护下内科NOM,1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后痊愈,49例接受手术治疗(OM组):40例直接选择OM,9例NOM失败后改行OM。手术方式:生物胶粘合止血+缝合修补术2例、射频凝固止血+缝合修补术2例、脾部分切除术5例、脾切除术40例。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一般资料、脾脏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有无输血、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情况。结果NOM的比例61.4%(78/127),接受OM的比例38.6%(49/127)。NOM组成功率89.7%(78/87)。与OM组比较,NOM组患者脾脏损伤分级较轻(Ⅰ~Ⅱ级所占比例较高,85.9%vs.10.2%,χ^2=70.229)、需要输血的比例较小(32.1%vs.75.5%,χ^2=22.748)、ICU住院时间[(3.0±0.2)d vs.(4.5±0.6)d,t=20.389]和总住院时间[(15.3±1.5)d vs.(17.6±1.8)d,t=7.780]较短、病死率较低(0%vs.6.1%,χ^2=5.1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OM是处理脾脏损伤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加强病情评估和病例筛选有助于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创伤外科杂志, 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专家论坛、创伤中心建设、创伤急救、骨与关节损伤、创伤感染、创伤流行病学、作者与读者、康复外科、基础研究、综述、病例报告等。于1999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