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罗甸和田玉矿床的发现是中国南方和田玉找矿勘探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野外勘查表明贵州和田玉储量巨大,可以给日渐匮乏的和田玉资源带来有效补充。贵州和田玉主要以层状-似层状产于辉绿岩与含硅质岩灰岩的外接触带内,主要品种包括白玉、青白玉、青玉、糖玉和带有褐黄色-褐色-褐黑色铁、锰质矿物的“草花”玉。贵州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受透闪石纤维间孔隙度大以及部分次要矿物(如方解石、石英)质量分数高等原因影响,部分贵州和田玉密度较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和田玉密度值偏低,且光泽或多或少伴有“瓷感”。贵州和田玉在颜色、质地、块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而在光泽、透明度等方面则存在不足。工艺水平整体不高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是贵州和田玉开发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充分利用瓷状光泽进行产品开发,针对“草花”玉和带有灰色围岩的特殊玉料突出产地特色,结合仔料与红水河文化加以宣传并根据品质级别进行市场定位可以作为贵州和田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双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宝石·检测、文化·营销、设计·工艺、动态·博览等。于1999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